第一篇: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议书
山政[2006]49号
关于报送《山七镇2006年度整村 推进扶贫项目建议书》的请示
县扶贫办:
为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扶贫规划,我镇 将《山七镇2006年度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议书》编报就绪,随文上报,请县扶贫办予以审示。
特此请示
二00六年二月廿八日
山七镇2006年度整村推进村扶贫
项 目 建 议 书
山七镇人民政府 二00六年二月
山七镇2006年度整村推进村
扶贫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设背景
山七镇位于舒城县西南,全镇辖16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358个村民小组,9542户,人口35223人。全镇2005年农业总产值61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60元,全镇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3.6万亩,现有耕地13233亩,其中水田10333亩,旱地2900亩。森林覆盖率48%。山七镇地理位置位于大别山北部余脉,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661米,最低海拔70米。全镇山多地少,粮食不能自足,经济相对落后。根据舒城县扶贫规划,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报经县扶贫办公室批准。2006年度我镇龙山、三石两村被确定为扶贫整村推进村。两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龙山村为2005年沙河、周岭两村的合并村,两村合并后之间没有道路连通,因此一是要修通原来两村连通道路,解决两村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要对周岭河道进行整治,恢复水毁工程,拓宽过水断面。三石村位于原三线厂、江淮厂所在地,107国道穿村而过。人口居住密集,在三石寺小集镇已经形成。一是新建街道 3 供水设施,解决当地居民饮用水困难。二是修通界岭公路桥。该桥修通后,可解决该村6个村民组村民出行难,可使6个村民组800多人直接受益。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龙山村通村主干路:总长2000米,路面宽度6米。起点为山七大桥,终点为新建村部(其中新修道路1000米,老路拓宽1000米)。
(二)周岭河道水毁恢复工程:计7处,长500米。
(三)三石村供水工程:新建高位水池1座,容积1000立方米,辅设供水主管道1500米(pvcφ100mm热溶水管)等相关配套设施,日供水规模200T/日。
(四)三石界岭公路桥:桥长20米,桥面净宽5米,钢筋砼梁板构造,桥头护坡及引桥总计长30米。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龙山村通村主干路:工程量:土方5000立米,石方爆破1000立米,道路护坡干砌石500立米,浆砌石100立米,砂砾石垫层6000立米,配套建筑物3万元,工程总投资17.3万元。
(二)周岭河道水毁恢复工程:工程量:土方3000立米,浆砌石1200立米,砼100立米,工程总投资18.6 4 万元。
(三)三石村供水工程:
1、高位水池工程造价13万元;
2、1500米主供水管道及配套设施13万元,合计工程总投资26万元;
(四)三石界岭公路桥:
1、桥梁建设总造价18万元;
2、桥头护坡及引桥浆砌石500立米,土石方2000立米,造成价8.5万元,总计工程投资26.5万元。
以上四项工程总投资88.4万元,其中要求上级专项扶持资金65万元,群众劳务折款和镇村自筹23.4万元。
四、经济效益预测
龙山村主干路的建设使原两村之间有了连通道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了该村3000人口的交通困难;周岭河道水毁工程的恢复,可确保堤内400多亩农田生产安全,促进了粮食生产,保护了农田,从减灾效果分析,年可增效益5万元左右。
三石村供水工程的建设,解决三石街道四个村民组900多人的饮用水困难,使当地群众能喝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其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三石界岭公路桥建成后,可改善该村6个村民组800多人口的交通困难,特别给学生上学带来了方便与安全,5 实现了该处200多户农户梦寐以求的愿望。
五、组织管理
(一)、成立组织:镇政府成立扶贫开发项目建设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抽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土管所、财政所、社会事务中心等人员为成员。项目建设领导组在工程建设中起组织、决策、监督和协调作用,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建设。
(二)建立资金管理制度:镇财政所对扶贫建设资金设立专项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审计,做到资金不移位,不挪用,工程费用支出由镇长一支笔审批。
(三)质量控制管理:
1、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制,每一单项工程确定专人负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实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对每一项工程建设,面向社会公示、公告,对水利工程、道路建设、供水工程等实行招投标办法,由有施工资质、有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参加承包建设,并留足工程建设质量保证金,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四)、工程管理:对建成后的每一项工程都要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发挥工程效益,一是对工程建立标牌;二 6 是确定工程管理责任人,由受益村或村民小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加强法制宣传,用法律手段保证工程不受人为破坏,确保正常运行,并对已建项目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和管护条例,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之服务群众,受益于民。
第二篇: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议书
淝政[2012]号
关于报送《淝南乡2012整村
推进扶贫项目建议书》的请示
县扶贫办:
为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扶贫规划,我乡 将《淝南乡2012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议书》编报就绪,随文上报,请县扶贫办予以审示。
特此请示
二0一二年六月廿七日
淝南乡2012整村推进村扶贫
项
目
建
议
书
淝南乡人民政府
2012年6月
淝南乡2012整村推进村
扶贫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设背景
淝南乡位于怀远县西北,涡淝两河之间,全乡辖17个行政村,人口56000人,户数12000户,全乡总面积97.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9000亩,其中水田77000亩,旱地12000亩。全乡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相对落后。根据怀远县扶贫规划,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报经县扶贫办公室批准。2012我乡燕南村被确定为扶贫整村推进村。全村4201人,879户,耕地5779亩,低保户41户,五保户64户,贫困户270户,贫困人口1350人。该村基础设施薄弱,村庄之间没有沙石道路面,交通极为不便,因此一是要修通村庄道路,解决两村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要对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整治,解决上水难题,可使6个村民组2300多人直接受益。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燕南村通村主干路:总长3600米,路面宽度4米。其中:胜利路长1780米,前进路950米,团结路870米,需修过路涵管桥6座。
(二)水利基础设施改建工程:新建翻水站一座,装机容量44千瓦,两台水泵,新建机房40平方,新建改建斗门15座。清理沟渠3千米。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燕南村主干路:砂石路面长3600米,宽4米,过路涵管桥6座,工程总投资40万元。
(二)水利基础设施改建工程:新建翻水站一座,装机容量44千瓦,两台水泵,新建机房40平方,新建改建斗门15座,清理沟渠3千米。工程总投资40万元。
以上两项工程总投资80万元,其中要求上级专项扶持资金70万元,群众劳务折款和乡村自筹10万元。
四、经济效益预测
燕南村主干路的建设使村庄之间有了连通道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解决了该村4201人的交通困难,最重要是解决了300多名孩子雨天踏泥淌水上学的困难;水利基础设施改建工程,可解决1860多亩耕地上水难题,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促进了粮食增产稳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减灾效果分析,年可增效益100万元左右。
五、组织管理
(一)、成立组织:乡政府成立扶贫开发项目建设领导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任副组长、抽调农技、水利、财政所、土地、包村干部等人员为成员。项目建设领导组在工程建设中起组织、决策、监督和协调作用,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建设。
(二)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乡财政所对扶贫建设资金设立专项专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审计,做到资金不移位,不挪用,工程费用支出由乡长一支笔审批。
(三)质量控制管理:一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制,每一单项工程确定专人负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二是实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对每一项工程建设,面向社会公示、公告,对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等实行招投标办法,由有施工资质、有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参加承包建设,并留足工程建设质量保证金,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四)、工程管理:对建成后的每一项工程都要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发挥工程效益,一是对工程建立标牌;二是确定工程管理责任人,由受益村或村民小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加强法制宣传,用法律手段保证工程不受人为破坏,确保正常运行,并对已建项目建立完善的项目档案和管护条例,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之服务群众,受益于民。
第三篇: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总结
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总结
总路咀镇上畈村
我村位于总路咀镇南部,下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242户,总人口960人,村干部3人,党员36人,扶贫对象低保户69户,248人。版图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8亩,其中水田面积897亩,旱地141亩。山林360亩,水面180亩。2012年村级总收入8万元,人平均纯收入4460元。村两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村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我村是县重点扶贫村,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工作组及县扶贫办具体指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奋斗,围绕扶贫整村推进总体思路,打响了基础建设、特色增收产业、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村级组织建设五个硬件;11个扶贫项目全面建成。炼就一批能吃苦、能带头、懂技术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增强了村民信心,为全村村民、贫困户过上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创造了条件。
村两委班子在整村推进实践中按照如下措施去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配备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出色的小组成员。
二是搞好宣传发动。多次召开支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进村入户等多种宣传形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树立艰苦奋斗·,自主脱贫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专款专用,民主理财。项目资金实行严格预算制度,报账制度,设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从紧预算项目投资,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坚持一事一议,张榜公布,让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严格项目资金定期审查制度,确保项目资金不挪作它用,杜绝了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是所有建设项目推行公示制度,实行阳光操作。对投资规模超过10万、精养鱼池改造、新建卫生公厕、垃圾池、硬化稻场等实行了招标,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安排了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
在今年我村扶贫整村推进实施中,上级领导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指导。以刘县长为首的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环保局、国税局、烟草局、人保公司以及易县长和人大涂主任等领导多次来村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县扶贫办林主任、陈主任和华股长等亲自为我村制定规划并指导实施。镇领导经常来村指导扶贫工作。在上级领导和村两委班子带领下,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村扶贫从年初起到9月30日前基本完成。具体实施情况汇报于下。
1、上畈村生态综合种养基地
厂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场地面积80亩,场地基础设施路、水、电配套齐全,并于2012年5月20日完工。7月1日承包并养殖经营。现存栏4000只土鸡、100只羊、1000只鹅和800只腾。项目建设和养殖总投资102万元,其中政府扶贫支持45万元,招商引资55万元,自筹2万元。项目年上交4万元,承包期30年,5年调动一次上交金额。
2、通组公路硬化
今年启动我村二组、五组和六组3条公路,全长1800米,总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10万元。交通局整合12万元,自筹8万元。项目于2013年9月11日开工,于10月1日竣工。
3、各组稻场硬化
全村8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硬化稻场12个,共3800平方米,总投资11万元,其中财政扶持10万元,自筹1万元。项目于2013年9月1日开工,于10月1日竣工。
4、沼气建设
村做沼气池1口,受益100户,总投资70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5万元,能源办整合60万元,自筹5万元。项目于2013年3月28日开工,6月底竣工。
5、公厕和垃圾池
村做公厕3个,垃圾池16个,总投资5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5万元。项目于2013年3月开工,5月20日完工。
6、村互助社
互助社员38人,财政扶持基金15万元。入会社员18户借贷13.8万元,其中3户养羊,共80只;3户养猪,共36头。;6户养鱼,鱼池100亩;4户养鸡,共12000只;2户搞运输。基金于2013年7月29日投放。互助社员增收明显。社员汪建州养羊50只,年增收1.5万元;徐文川养鸡,年增收2万多元;漆**养鱼,改造鱼池10亩,年增收1万余元。
7、扶贫搬迁
扶贫搬迁12户,共45人。投入资金49万元,其中财政扶持9万元,自筹40万元。截止12月20日,全村12户抚贫搬迁户全部完工,8、太阳能路灯
通过能源办帮扶的3.75万元以及村民自筹的4.5万元,我村投资8.25万元在村部及村级公路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5盏,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9、桥梁水利
村投资4万元在一组、八组各建桥一座。发改局整合2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投资2.6万元进行鱼池改造,投资4.6万元进行渠道清淤,其中财政扶持4万元,群众自筹0.6万元。
10、投资2万元,其中财政扶持1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帮助徐乾坤、杨家辉和漆强3名青年进入中职培训。汪涛进入高职培训。
11、通过招商引资,由陈**投资55万元在村二组大泼山兴建苗圃基地1个,面积达百余亩。年产值达百万余元,解决就业10人。
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下,通过专项扶贫整村推进,我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13年实现工农业总收入3100万,比2012年2190万增加910万,增长41.6%。2013年实现村级收入12万元,比2012年8万元增加了4万元,增长50%。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450元,比2012年4460元增加了990元,增长22.2%。扶贫项目带动20余人就业,就业收入达16万余元。经扶贫整村推进后,上畈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个达100亩苗圃基地,5万只蛋鸡养殖,养羊200只,200亩鱼池的特色产业群;一个村、组道路基本硬化,出行自如,交通网络便利;一个田园渠系化、稻场硬化的便民农业;一个村容清洁、村民和谐的全新村落。
上畈村委会
第四篇:云南省龙陵县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云南省龙陵县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实
施
方
案
根据保山市扶贫办《关于下达2007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计划的通知》(保政贫办发〔2007〕39号)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切实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选点要求,结合我县乡、村实际,通过认真筛选论证,选择出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自然村30个,并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县扶贫办与项目点乡、村、自然村组织力量,对项目建设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规划,现结合龙陵县实际,特制定龙陵县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跨东经98°25'至99°11',北纬24°07'至24°50',与缅甸联邦山水相连,地处滇西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南段,怒江与龙川江环抱之中。东隔怒江与施甸、永德、镇康三县毗邻;南以怒江为界和缅甸联邦相接,国境线长19.71km;西与潞西市相交;西北与腾冲、梁河两县以龙川江为界;北与隆阳区相连。东西宽64km,南北长78km。有国土总面积2884km2。全县辖10个乡(镇),121个村(居)民委员会,1644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67229户,人口275888人,其中农业户58675户,人口251209人,占总人口的91.05%。农村劳动力149280人,剩余劳动力36280人。全县主要居住着汉、傈僳、香堂、傣、阿昌、白、回、景颇、德昂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078人,占总人口的5.1%。境内最高海拔3001.6m,最低535m,山区和半山区面积占9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边境县。
龙陵县是一个集“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县份,1994年被列为全国592个,全省73个贫困县之一,2001年又被列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虽然经过多年的扶贫攻坚,贫困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贫困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并且是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6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90元,其中: 944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11.06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44%;低于国家标准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有3.52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4%;683元至944元的7.5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0%,虽已解决了温饱,但基础不牢固,收入不稳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弱,随时都处于返贫的边缘,返贫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944元以下的村民委员会有60个,占全县村(居)委会的49.59%,其中被列为省级扶贫重点扶持村32个,仅占贫困村总数的53.3%。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教育卫生差的山区和半山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群体支柱产业,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和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因农副产品特别是骨干产业蔗糖、茶叶市场价格下滑等因素,县级财政和农民增收困难,返贫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恩格尔定律,我县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为54%,2006年的为58.53%,贫困程度有增无减,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仍为勉强度日或基本温饱型,要在较短时期内稳定地摆脱贫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
二、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龙陵县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三、项目建设管理单位
项目建设管理单位:龙陵县扶贫办及项目自然村所在乡镇、村民委员会。
四、项目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的地点、内容和规模
(一)项目建设的地点
1、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依据
根据省、市要求,结合龙陵县实际,龙陵县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依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村;
(2)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村级组织机构健全,群众有迫切建设愿望;
(3)农民人均纯收入944元以下人口集中的村;
(4)整合部门资金。
根据上述原则,龙陵县确定的2007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地点为10个乡(镇)24个村民委员会30个自然村,即:龙山镇麦地村委会大坪子里寨自然村,麦地村委会大坪子外寨自然村,香柏河村委会窝子自然村,香柏河村委会坡头自然村;镇安镇户帕村委会云头里寨自然村,户帕村委会云头外寨自然村,大坝村委会闫家寨中组;龙江乡帮明村委会坡头社自然村,赧等村委会泗家自然村,弄岗村委会葛根自然村;龙新乡绕廊村委会街脚自然村,荆竹坪村委会韩家自然村;象达乡芹菜塘村委会耿家坪自然村,邦工村委会杨家寨自然村,小米地村委会梁子寨自然村,大场村委会大坪子自然村;勐糯镇海头村委会白水井自然村,大寨村委会大寨一社自然村,大寨村委会大寨二社自然村;平达乡黄连河村委会河头寨自然村,平安村委会寨子头自然村,平达村委会大把一寨自然村;碧寨乡碧寨村委会新寨子自然村,坡头村委会杨家寨自然村;腊勐乡长岭岗村委会长岭岗二组自然村,长岭岗村委会长岭岗三组自然村,新和村委会董翁上组自然村,新和村委会董翁下组自然村;木城乡花椒村委会公养山自然村,老满坡村委会裕民自然村;项目受益1318户、5696人。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产业开发
种植柚木200亩,经济林35亩,蔬菜100亩,芒果40亩,椿头苞30亩,马铃薯100亩;种植(嫁接)核桃618.5亩,中耕管理420亩;种植茶叶265.1亩,改造560亩;新(改)建卫生厩594户9931m2,发展母猪263头,仔猪育肥1232头;养牛107头,黄山羊110只。
2、基本农田建设
坡改梯300亩。整治农田488亩,扩建排涝沟7条,长5.3km,开挖土石方3110m3,M5.0浆支砌石方462m3,回填206m3。
3、五小水利
改扩建灌溉沟渠10条,长10813.5m,其中:三面沟支砌共1138m。建取水坝4座,开挖土石方8159m3,回填土石方1305m3,M5.0浆砌石方2037.5m3,M10.0砂浆抹面2832m2。改善灌溉面积1755亩。
4、人畜饮水
新建、改扩建人畜饮水工程22件,建取水池3个12.04m3,调节池16个390m3,M5.0浆砌石方622.1m3,架设镀锌管31311m,其中:DN50管道9419m,DN40管道1170m,DN25管道9720m,DN20管道3370m,DN15管道7632m,共需钢管19.69t;架设PE管7918m,其中:DN63PE管1780m,DN50PE管2020m,DN25-40PE管2735m,DN20PE管1383m,共需PE管6.04t,架设水表、龙头37套。解决1478人、2031大牲畜饮水困难。
5、村庄道路硬化
硬化路长29401.36m,其中:弹石路长10107m、31190.5m2,水泥路长16295m、31175.6m2,砂石路长5011.36m、21060.1m2;修侧沟3791.5m,开挖土石方37337.5m3,回填土石方10002m3,支砌挡墙567.5m、涵洞81道,支砌石方13801.32m3,浇筑C20混凝土54824.3m3。
6、劳务输出及科技培训
劳务输出技能培训1846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2期6428人次,其中:种植技术培训46期3055人次,养殖技术培训35期1945人次,核桃嫁接、中耕管理技术培训10期650人次;开展茶叶低改高及管理培训9期578人次;沼气池使用与管理培训2期200人次。
7、生态环境建设
建8m3上流式浮罩沼气池457口,建10m3上流式浮罩沼气池88口;改造水压式为上流式浮罩沼气池9口。建节能灶45眼。建卫生厕所647个2581m2。购模具1套。庭院硬化86户3620m2。
8、其它
茅草房、危房改造23户23幢,69格,550m2。建公共活动中心1个,浇筑篮球场1块480m2。
9、标志碑
建设工程标志碑30座。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的原则
项目投资估算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结合项目区内项目单位投资估算;二是参照近几年该地区的物价波动情况;三是结合《龙陵县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及各部门、各乡提供的价格指数。
(二)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898.91万元,其中申请补助450万元,部门整合6.7万元,信贷资金13.7万元,群众自筹99.44万元,投工投物折资329.07万元。
1、产业开发投资117.06万元,其中申请补助38.09万元,部门整合1.6万元,信贷资金9.3万元,群众自筹19.58万元,投工投物折资48.49万元。
2、基本农田建设投资6.9万元,其中申请补助4.4万元,群众投工投物折资2.5万元。
3、五小水利投资45.36万元,其中申请补助23.99万元,群众投工投物折资21.37万元。
4、人畜饮水投资50.09万元,其中申请补助37.94万元,部门整合0.5万元,群众自筹6.21万元,投工投物折资5.44万元。
5、村庄道路硬化投资420.2万元,其中申请补助246.12万元,部门整合0.2万元,信贷资金0.7万元,群众自筹24.18万元,投工投物折资149万元。
6、劳务输出及科技培训投资9.48万元,其中申请补助9.48万元。
7、生态环境投资209.92万元,其中申请补助73.48万元,部门整合4.4万元,信贷资金3.7万元,群众自筹49.47万元,投工投物折资78.87万元。
8、其它投资33.9万元,其中申请补助10.5万元,群众投工投物折资23.4万元。
9、标志碑投资6万元,其中申请补助6万元。
七、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
八、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方式
(一)组织领导
县、乡两级分别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县级领导机构由分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扶贫办、财政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土地、城建、林业、水务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项目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土地、农业、林业、水务、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分管副乡长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项目乡镇为该项目的实施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督促等工作。
(二)项目实施方式
项目实施主要采取财政扶贫资金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及投工投劳一点的方式,依托各乡镇行业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指导,按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实施好项目。补助标准根据扶贫整村推进 项目的建设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及建设内容实行公示、公告制,农户投工投劳投料投资必须量力而行,配套到位,实现建设目标、让群众满意。
(三)物资管理
为保证项目工程物资的优质优价,对用量较大的建设物资实行公开统一采购,加强项目工程物资的购买、运输、库存、使用各环节的管理,使物资达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运输得当,库存保管有方,使用方便,群众满意。对具备规模的物资要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物资进出登记手续,领导要搞好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核实工作,必要时,制定出相应的物资管理办法,确保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物资的高质量、高效益投入使用。
(四)资金管理
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资金要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和执行。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实行财政专户储存、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财政、扶贫两部门检查、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并委托有关部门搞好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加强项目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管理办法实行资金报帐制管理,做好项目资金报帐凭证的审核、汇总、报签等工作。
(五)竣工验收
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计划任务和工程建设质量后,县扶贫办、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和项目实施乡镇依据项目档案建设、制度建设、工程质量、扶贫效益、后续管理、资金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等验收内容,做好分阶段检查初验工作。各项目乡镇要完善验收必备手续,向县扶贫办、财政局提出请验报告,县级建设领导小组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项目建设情况依据验收内容实行严格的竣工验收。县级验收后,完善验收必备手续,向省、市主管部门提出请验报告进行终验。
(六)后续管理
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成后,要建立项目标志碑,项目建成验收后,做好项目后续管理移交手续,加强建成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项目乡镇与项目村、组要搞好项目的移交管理工作,确定项目乡镇、村、组的后续管理责任,使项目发挥永久性效益。县级扶贫部门对项目的基本资料、资金报帐凭证和工程项目责任合同等有关资料,立卷归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九、项目建设监测
从2007年6月份开始,每月向保山市扶贫办报送龙陵县2007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表和投资进度监测报表。
第五篇:整村推进扶贫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整村推进扶贫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整村推进扶贫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整村推进扶贫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整村推进扶贫点共有7个:镇大片村,镇那料村,镇屯里村,镇三门滩村,镇那逻村、洞利村,镇飞跃村,其中镇洞利村参照自治区整村推进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年初,我区整村推进扶贫点共确定建设项目54个,现将扶贫点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点项目建设情况
已完成的项目有13个:洞利村松脂产业协会、蚕桑产业协会建设,那逻村五保水电配套项目、定影桥,飞跃村办公楼建设,屯里村水利维修工程、村委办公楼配套设置、村道维修工程、人饮工
程,三门滩农网改造、完善村委办公设施、种植经济林、甘蔗种植协会建设; 在建项目有5个:洞利村八寨沟民族新村、民族新村饮水工程,那逻村村委办公楼加层、残疾人住房改造,飞跃村小学装修;
正在筹集资金的项目有2个:洞利村村委会搬迁、三门滩标准篮球场建设; 已上报的项目有8个:那逻村米吉进村道,大片村扩建至金鸡坪四级路、1队土地背水坝及冷水桥建设,飞跃村那全东边桥建设、七坡村道建设、七坡村小学危房改造,屯里村小学危房改造,三门滩维修六角塘水库堤坝; 其余26个项目未进行。
二、扶贫点整村推进验收标准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整村推进验收标准的16项指标,我区7个扶贫点中完成其中15项的有3个村:屯里、大片、三门滩,完成14项的2个村:那料、飞跃,完成13项的2个村:那逻、洞利。在16项验收指标中,完成较好的有12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输出转移、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四旁”绿化、村委会办公设施建设,村支部“五个好”建设等指标;完成较差的是3项:沼气池建设、小学危房改造、人畜饮水等指标,尤其以沼气池建设进程较慢。
三、扶贫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
1、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与实际投入矛盾突出。各个贫困村需要投入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数量比较多,所需资金多,尤其是人畜饮水、小学危房改造、桥梁、村道、新村、沼气池建设等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
2、上报项目批复慢,资金到位迟。我区各扶贫点均有自治区扶贫项目,如小学危房改造、水利工程、村道建设等,项目经级级上报后,项目批复反馈到各扶贫点时间较晚,资金迟迟不到位,客观上制约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存在。部
分工作队及村干部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及主人翁的精神,对项目建设没有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项目建设参与度不够,致使项目建设进度滞后,甚至个别项目毫无进展。
4、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落实力度不强。因今年区镇进行换届,区镇均有人事变动,造成了对联谊工作有所松懈,联谊单位间、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够,造成项目建设步调不一致,抑制项目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