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美秀美术馆PPT 讲 稿

时间:2019-05-14 16: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贝聿铭-美秀美术馆PPT 讲 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贝聿铭-美秀美术馆PPT 讲 稿》。

第一篇:贝聿铭-美秀美术馆PPT 讲 稿

PPT 讲 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打开1)

今天我要给大家展示的是贝聿铭大师的经典之作——日本美秀美术馆!(翻页2)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为要保护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

游客从下车开始,先走过一段满是樱花的路径,然后穿过一个弧线的现代感极强的涵洞,再走过吊桥,体会着贝聿铭先生的设计理念——世外桃源;这座处于深山之中的博物馆,绝大部分建筑埋于地下,仅在入口处露出很小一部分,深藏不露。

贝聿铭先生对外宣称,此博物馆为他的封山之作(尽管他后来又封了好几回山)。从草图开始,他多次到日本在现场指挥,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亲自过问,直至落成。

下面是几幅照片:(翻页3)

这是从远处看,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翻页4)

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 仙境。

让我们看看贝聿铭先生是怎样实现这一理念的。(翻页5)

还没有到美术馆,就有樱花相迎,深山中的樱花,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翻页6)

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一座非对称地长120米的吊桥。(翻页7)

桥的另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翻页8)

大门保持了贝聿铭先生一贯的现代风格,却不缺少自然气息。(翻页9)

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

(翻页10)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翻页11)

深山中的世外桃源需要很好地把建筑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而贝聿铭先生的借景的功力可谓是炉火纯青。

(翻页12)

……(可以继续补充)……(翻至最后一页)

以上就是我要介绍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观赏!

第二篇:日本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http://www.xiexiebang.com2011-06-01www.xiexiebang.com人气:4020次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位于日本滋贺县甲贺市信乐町的自然保护区山林间,1991年小山美秀子委任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为其设计了这座私人艺术品博物馆。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特别之处在于:

首先它远离都市,位于一个原始山林的深谷,为了尽可能地将自然环境保留和复原,设计时着重要考虑的是如何攻克这险恶山势,并解决好道路的通畅,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先在山林间开辟出一条道路,然后在两座山的山谷之间兴建一座吊桥和隧道通向美术馆。

其次由于当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美术馆在兴建之初,便受到方方面面的严格限制。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将建筑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但它并非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原因是开挖地下空间是非常昂贵且缓慢的工程,同时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于是贝聿铭(Ieoh Ming Pei)采取了先盖房子后填土的方法,最后种上与原始山林相适应的树木,这样再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同时让建筑与环境天然合一。

这一设计清楚体现了贝聿铭(Ieoh Ming Pei)的设计观:建造一座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时,便很激动地说:“这就是桃花源!”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贝聿铭设计作品: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日本美秀美术馆 设计者:贝聿铭

美秀美术馆,日文说明书上写的是“MIHO美术馆”,英文名为“MIHOMUSEUM”。此美术馆最大的特点是与大自然容为一体。

远离尘嚣,MIHO美术馆在绿油油的信乐山岳中若隐若现。其主体建筑物达80%都是埋藏于地下,这是由于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与周围景色的融合!

通过跨越两个山脊的隧道及吊桥,便会看到美术馆的入口。当走近的時候,便会在长满松树的山坡中瞥见玻璃的屋頂,恰似中國古代的傳說、地上的天堂。美术馆的建筑大部份均埋藏于地下。

花岗岩从广场一直铺到美术馆门前斜坡上的三段台阶,进门之后就全是大理石地面了。只见馆厅一律玻璃落地门窗,钢框条把门窗分隔成一整排透明的“屏风”,“连环画屏”映印着远山、碧树、红叶、翔鹰,景色美不胜收。欲入展览厅,就得先下一层楼。日光透过天窗照射在楼梯上,因此有足够的亮度。往里走,展厅内就全靠灯光照明了。壁灯发出茶色的幽柔的光,似乎带领我们穿越时间隧道,从现代回到悠悠远古。正在举办“开馆5周年纪念展”,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国、朝鲜、日本的古代文物,一部分是地中海周边地区纪元前的艺术品。

在惊叹人类文明智慧之余,再环顾展厅浅赭色的大理石墙面,淡黄的木板隔断;温暖的色调和磨光地面,与灯光融为一体了。仰视头顶上呈各种立体几何形状搭接的钢条架构,让人感到这是一件精美独特的现代创新之作。

一进入室內,便可领会到因美术馆室內环境而产生的戏剧性变化。阳光从屋顶裝有現代化设计的百叶窗板的天窗中进入宽敞的接待处,照亮了蜂蜜色的石灰石墙,帶來一种溫暖的光芒。空间感及开放感在四周山脈景色的影响下變变得更廣广阔。

设计此建筑的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我肯定來這里的人將会明白我是有意识地设计此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照着这个意图发展此MIHO美术馆是建筑上两方向的壮丽体现:“建筑物矗立于大自然中,同时亦成为和大自然相融的一部份”!

(一)丰富和发展了几何型体的建筑构图,具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特征,还包括多样化和细腻的处理。作品中除了一般的方形和长方形体外,还增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扇形、五边形等。千变万化的结合,造出种种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

(二)注意配合环境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建筑设计。在已有的建成区中建造新建筑,需细腻的处理新旧之间的微妙关系。完全不故旧环境,如在无人居住的地方盖方子一样是不对的,但也不是一昧屈就有装束。

(三)贝聿铭在建筑造型中的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第一类指外型清楚的表露出建物的结构与构造,关节清楚,肌理分明;第二类指外观不易直接阅读其构造体系,重视其造型变化。

(四)精致的细部处理。细腻的处理细微的部分,直与量并重,充分表现东方人特有的细腻精致的审美情趣。

内部的展品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中学读于上海。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氏在这段工作经验中,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1942年,贝氏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入学不久,贝氏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个人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对贝氏而言,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对他最具意义,该奖表彰非美裔的美籍杰出人士,这枚奖章的价值凌驾于他曾获得的任何奖项。

香港中国银行的中银大厦(1982-1991)是贝氏所有设计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1990年5月落成后贝氏就宣布退休,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氏事业的颠峰。贝氏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这是贝氏作品创作写照。精益求精,对形势空间,建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这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长存的主因。

贝聿铭的 “ 桃源乡 ”— 日本『美秀美术馆』巡礼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既表现走过一条长々的、弯々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俚的仙境。既所谓天人合一的精神居所。到达此地山高路又险,这正是寻道者的旅途。

梦步入桃源

深秋的京都,层林尽染。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的故乡,琵琶湖的东南方,信乐县立自然公园的重山中,1997年新建了一座专门收藏丝绸之路和日本古代艺术的美术馆—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它是世界著名的美国华裔建筑家贝聿铭的大手笔。

1997年12月初的一日,我从刚落成不久的新京都车站出发,乘快车13分钟在石山站下车,再换乘直达美术馆的乘公共汽车。沿着大户河东行,再随田代河南上,通过东海道自然路,穿过几重山,行进在被青松与杂木相间的秋景之中,美之享受不断延绵,但这一切还未到高潮。隧着距离路标的指示,离美术馆越来越近,这时我颇有些紧张,不知怎样把握步入梦中的桃源。

车,缓々停下,出现在眼前的是迎宾馆。它的平面是一个三角形,小々的圆形广场有一半切入其中,三角形的长边和与迎面而来的观众形成45度角,暗示着左边道路延伸的方向。

走出迎宾馆尚不见美术馆的影子,原来它在山的那一边。离开之前,我环视四方上下,发现在这圆形广场的中心有一个独立的圆形,其上刻有十字分割之纹,游者大都易忽视这一细节,因为它实在不起眼。让我突然想起这可能是东西南北的标记,有方向才能察知时间的流程。贝聿铭—这位华裔美国建筑家,不会忘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时空的记忆。迎宾馆两旁有两扇青灰色砖镶边的白墙,墙前立有几棵青松,松姿投在墙上淡蓝色的影子,让人觉得至此已到画图中。

银桥跨山谷

接着徒步沿坡路行不到百米,出现一个遂道,隧道口与外沿砌石的造型优雅之极,象是镶在山坡上的一直巨大的眼睛。道旁载有棵棵樱花树,若是樱花盛开时节,可以想象那景色会更迷人。遂道中两侧装有反射光的饰灯,逆光效果象是日蚀。每盏灯之高低恰好与人的水平视线相吻合,远々看去是一条光带。

沿着弯弯的隧道悠々地走,霍然出现隧道口,四十四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经过一个大半的椭圆框架再紧收。刹那间,突然的急开放,这时才对“开眼”的瞬间有所觉悟。原来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间吊起一座非对称的长120米的吊桥。走出银线之网,象是从一架竖琴中出来的小人国中的小人。将高々抬起的视线降下,桥的另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此时,悬念才得以放下。

再现苏州园林记忆

眼前又是一个圆形小广场,在广场中间同样有一个圆,并刻有十字交差纹样。想必与迎宾馆小广场所见的意义相同,我没有急于登上那三重台阶,而是先观赏造型如此传统,且全部用玻璃镶成的屋顶,以及在光影交错之下的月亮门。贝聿铭本人也承认那是参考了日本寺院的构造,但我觉得,否!那分明是贝里铭少年时代苏州园林的记忆再现。

贝聿铭一向喜欢将隐藏在造型中的几何形提纯。这个入门建筑,细看屋顶的框架线,有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它们互相交错,象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到此并没有完,如果你将屋顶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的腰边,向两边延伸,就会自然与台阶两边的围墙斜边相连接,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的正三角,这便是贝聿铭的妙笔所在,如此巧妙地展现了曾为卢浮尔宫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有受到日本的影响,应该是被强调了的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这入门建筑,不分前墙后壁,一片透明,整个光景恍々惚々。天窗设计的独到之处是那玻璃下边的“遮阳帽”,贝里铭的建筑中常々使用遮阳的处理手法,但都是使用铝合金,而这一次则是全部使用木质材料,光线通过格子的折反射之后散入空间,使室内出现一种温暖柔和的情调。进入正门之后,透过象广角银幕一样的玻璃开窗,可以看见窗外的青松以及层々叠々的山峦,由此叠成的景象,象一幅透明的屏风画,迎接着前来的观众。

我是不速之客,事先未联系要求采访,负责的片山先生正好在接待英国BBC电视台的摄制组,而为我导游的是一位叫冈本的小姐,她在美术馆门口已经等了很久,此时我方从梦中醒来。

群山律动中的一波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过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的部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不得以而已。它建在一座山头上,现在如果从远处眺望它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象是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她谦虚地隐蔽在万绿丛中,不象很多的现代建筑那样,没感觉地破坏着人、房屋、庙宇,和山、河流、自然之间本来应有的比例和谐调。

丰富而错综的东方情结

纵观贝聿铭的一生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是与时代的步伐一致。可是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在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越来越接近于地平线,我以为这是向自然的回归。而这座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憧憬。日本的评论界讲的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很长的建筑家的人生中一个新的到达。

美秀美术馆最初的构思,来自中国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在日本,它也是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名著。所以美术馆的策划人小山美秀子一见这四个汉字,便立即高兴地接受了贝聿铭的构思。一位出身于中国而立业在美国的建筑家,在东方的日本,建造一座让人想起典型中国风景的美术馆,多么丰富而错综的情结。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既表现走过一条长々的、弯々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俚的仙境。既所谓精神的居所—天人合一。到达此地山高路又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美术馆之由来

美秀美术馆的建立,主要是基于神慈秀明会会长小山美秀子从四十年前开始的个人收藏。她1910年出身于大阪一家充满艺术气分的家庭,1928年从女子中学毕业,因向往精神、情操高尚的环境,选择了东京自由学园。受到基督教的教育,决心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社会。于是在1941年师从于教祖冈田茂吉,开始确立基于有信仰的生活。

小山美秀子信奉她的老师所提倡的:“人有必要养成美的观念,由于有了美的环境可以造就美的人心社会。”从此开始收集能陶冶人心的艺术品,最开始是以茶道々具为中心的日本的美术工艺品,并在教会内开设了茶道和华道的教室。当滋贺的神苑建成后,小规模的美术收藏品展览不断。这次美秀美术馆的建成,可以说是实现了神慈秀明会创立以来长年的梦想。

然后在1993年创立了秀明文化财团,把地点设立在邻近神苑的高台上,而在1990年,落成了一座高60米的“钟塔”,那是贝聿铭在日本的处女作。

事情得从1987年开始说起,小山美秀子夫人和她的女儿弘子决心建造一座新的建筑,为此开始寻找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家,然后她们去纽约敲开了贝聿铭的门。贝聿铭不久访问了神苑,并于1990年完成了这座“钟塔”,那是在1989年他刚々完成法国卢浮尔宫的玻璃金字塔之后不久的事。贝聿铭曾在初到神苑时赞叹过那里的风景:“这是香格里拉(人间乐园)”。贝聿铭最初的感慨,给小山美秀子夫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成为伏笔。“钟塔”的造型受日本三味弦乐器拨子造型的影响,1954年贝聿铭来日时曾在京都买过这一乐器。没想到三十多年之后,居然成了“钟塔”这件作品的灵感源泉。美国建筑家、艺术家的观念,和日本传统工匠美意识的结合之作,在信乐山中成为现实。这件作品使贝聿铭与日本结了缘,也是现在这座美秀美术馆的缘起。

选址

最初选中的美术馆建设地点,位于两条河的合流之间,起先贝聿铭认为必须绕过这个地方进入美术馆感到不合适。一片,小山美秀子突然来了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来日本,现在又发现了别的地方,”。但是,第二个地方也有问题,因为没有道路,虽然有人提议可以铺设道路,但是因为这样会破坏环境,所以贝聿铭据绝了这一提案。此时,听说小山美秀子的建设委员会中的一位成员,是山谷另一边土地的所有者,贝聿铭研究了这一地形只后,表示了相当的兴趣。贝聿铭在回顾那一段时说:“在通向美术馆的空地有山的部分可以挖一个隧道,然后建一座桥,这就是我所希望的进路。当隧道的建设被确定下来之后,我对这个计划怀有相当的兴趣。我想,这样可以做出让人吃惊的通向美术馆的方案。

扩充收藏

当馆址选定之后,到最后落成的规模远々超过原先的预想,最初只是想造一座只收藏东方艺术品的小美术馆。可是,当北馆的设计完成时,小山美秀子夫人和她的女儿商量,想变成一座具有国际性收藏的美术馆。她们二位曾征求过贝聿铭的意见,贝聿铭认为那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当时贝聿铭说了一句耐人寻味且非常具有建设性的话。他婉转地说: “ 不但外壳(指建筑)重要,里面也应该有国际性。” 确切地说,当时贝聿铭对她们到底有多少资金并没有把握。从此,小山美秀子夫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学者和专家们的协助,尽可能地、广泛地、收集国际性的艺术品。而后收集到的范围包括:埃及、中亚、希腊、罗马、中东和中国的古代美术品。

建筑构造之意匠

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但事情常々又是由于有了限制,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

1997 年 1 月 21 日 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认为: “ 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县的规定,总面积为 17,000平方米 的部分,大约只允许 2,000平方米 左右的建筑部分允许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 80 %的部分必须同意在地下才行。” 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象。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贝聿铭为设计卢浮尔宫美术馆前庭而使用的材料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欲望。

南北两翼及收藏库

设施大体由南北两翼构成,连接南北两馆的通道使整个建筑显得舒畅有致,这些通过建筑的平面图可以一目了然。北馆主要展示东方美术品,而南馆则是西方美术收藏,地下两层均为服务空间。北翼是收藏库群,而南翼则是理事和馆员们的办公室。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已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至极致。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比如,为在南亚美术画廊展示的,公元 2 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的犍陀罗雕刻的顶部,专门设计了天窗。然而从上面撒下的光线,极具神秘感。

现在收藏品仓库的设计则一反常规,它设计在最下层,因此在防水和防潮方面成为施工上的大课题。所有的面壁都使用隔热材料,以防止由于室内外的温差而结霜。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建筑上覆盖的土渗水,采用了具有耐寒和耐根(既耐树根的侵蚀)性的,瑞士产家生产的防水剂,再在那上面筑水泥以防万一发生的事故。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和收藏的空调系统设计。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这一新的发想是,让具有理想温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而展示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光纤维材料作照明。

不可放过细部

为我导游的冈本小姐,指着涂有淡土黄色的石灰石岩色彩的水泥铸件告诉我,在水泥上涂这种颜色是第一次,这是为了让水泥墙的部分与石灰岩在色调上取得统一,因此下了很大的功夫进行研究才成功的。在游览中,我深感自己的智慧不够用,生怕漏掉应该在意的部分,我不时地被贝聿铭建筑中那令人惊叹的细节所止步不前,当我来到一扇门前,将手伸进那窄々的门缝里时,结果发现看不见的门框里侧,原来是圆角,而这扇门是用石灰岩砌成的。大师除了天才的构想之外,他的意匠还体现在经得起推敲的细部。

后来协助贝聿铭设计的日本纪萌馆设计室的佐藤修先生回忆说,我们日方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体现贝里铭的意图,这样光是描绘细节的图纸就有上千张。我们意识到了 “ 这不是做美术馆建筑,而是为了保护美术品而做美术馆。” 为此,对美术品的展示进行了特别研究。在整个建筑计划的六年间,抽空带着照相机和尺子,到世界上各地美术馆去调查,这时施工的工人和负责仪器的师傅们也同行,一起学习研究。施工中如果碰到失败和问题,这样就可以直接与各地的美术馆联系并请教。

参观完整个美术馆我才发现,原来那条隧道只允许人行,不让车走,而另外为了汽车专门开凿了一条隧道,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人行景观的纯度,足见贝聿铭是将整个建筑放在景观中加以考虑。

原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建筑物,有着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座新建筑之所以新,不只是承继原有的技术,而应该在制作的过程中,向新的未知的领域挑战才是。在这个意义上,贝聿铭向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他的姿态。

借景与造园

前面已提及走进美术馆之后所见之景,那是典型的借景手法。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将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也有着同样的传统。

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建筑有 一公里 的山谷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 — 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越过庭院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在京都修学院离宫所见。其实现在看得太局部,贝聿铭对美术馆设施整体的构想,确实是在借景观之大景。

日本建筑家背向着自己的原点

贝聿铭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研究了日本的建筑,他了解象丹下健

三、桢文彦、以及矶崎新和安藤忠雄等人的作品,但是同时又觉得他们似乎背向着自己的原点。贝聿铭说自己在美国生活了很久,但是看来他们的作品比我的更西方化。贝聿铭对建设场地和场所,作为历史的根源所浓缩着的精神性的东西抱有很强的信念,不是在一个地方一直往下做就可以。贝聿铭说他探求的是,能建造象桂离宫那样的建筑的原因是什么?在贝聿铭看来,日本的建筑虽然都是木结构,构造上有很多限制,由于气候的原因,做了倾斜的屋顶,这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在谈到日中对比时,他说,总之日本的规模比较小,如果你去中国就会对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看得很清楚,如果与戈壁沙漠和重山峻岭相比,日本象是一个盆景。

贝聿铭在很多方面吸收了日本建筑中的手法,特别是木造结构,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那迷人的轮廓有兴趣。贝聿铭很讨厌传统的瓦顶,所以他一直坚持对玻璃的钟情。贝聿铭研究了怎样将日本式的轮廓与他酷爱的几何造型结合,并将它自然地溶于景观中去。

横跨东西的收藏

美秀美术馆现有藏品约 2000 件。1996 年在美术馆峻工之前,馆藏品先后到海外如纽约、洛杉基和伦敦等地展出。在日本国内,从 97 年 11 月 8 日 开始对外公开。开幕式当天,光是从海外就有大约 300 名来宾云集 “ 桃源乡 ”。

美术馆的北馆以日本美术收藏为主体,范围包括:古陶磁、佛教美术、大和绘、书法、漆器、茶道美术、近代装饰美术等々。秀明收藏中有相当一批是一流文物,精美之极,让人留恋往返,难怪建馆才短々几年,藏品已不断被借展,由此可见秀明收藏水准之高。

首任美秀美术馆的馆长是著名学者梅原猛,他 1948 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哲学系。曾任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现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日本笔会会长,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有这样的阵容和收藏,以及超一流的建筑,使得美秀美术馆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在此笔者不能不感叹日本人是怎样将一件事做到底才罢休的坚韧和技巧。

人与生态

美术馆与环境,其实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而人与环境从本质上讲是人与生态的关系。

梦入桃源,是笔者借着去采访联合国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COP3)的机会实现的,这次会议的中心课题是,人类遇到了一万年以来速度最快的地球温暖化的现实,现在到了改变我们这个物种与地球的关系的时候了。人们已开始反省产业革命以来两百年的历程,21世纪将开始生态产业革命的步履,因此,建立循环社会系统和利用再生资源是当务之急。美秀美术馆中有一个简易的餐厅,所有食品都是无化学农药栽培的自然食物,这也是神慈秀明会的理念之一。

『美秀美术馆』走过很长的建筑人生的贝聿铭,在世纪末一个新的觉省,既我们人工的建造物应该从怎样一个角度切入自然,并与自然共生,生态与建筑的关系已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美秀美术馆』正是建筑家追寻理想家园的步履,也是二十世纪最后的“桃源乡”。

第三篇: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范文模版]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汩汩。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因此,他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态雕塑。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

设计美术馆东馆是对贝聿铭的挑战。作为一名华人建筑师,他从未忽视自己同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联系,而在建筑创作中,他则主张把中国建筑的内在精华融合在现代建筑之中。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造型有独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聿铭突出奇想: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用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设计的绝妙发端。

东馆建造起来,必须与四周的原有建筑相协调。贝聿铭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西馆,东西呼应。东西两馆之间,贝聿铭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个 7000平方米的小广场,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仿佛圆形向心状“石地毯”。地面耸立起一串金字塔形的三棱镜地面采光窗,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采光窗北边是一排喷泉,泉水涌出后顺着石阶向南沿着采光井向地下流去,正好成为美术馆东西两馆地下连接通道的银色水帘,也给地下通道带来跃动的韵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大门北侧有一个大型抽象派铜雕,它的名字叫:Knife Edge Mirror Two Piece,是雕塑家亨利·穆尔(Henry Moore)的作品,它的立意、造型和位置都与东馆的整体建筑相得益彰。从西大门进入东馆,这个等腰三角形建筑的中央是一个高24.4米的大厅。大厅中布置乔木、休息长椅和艺术品。大厅上方悬挂着出自抽象艺术定亚利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之手的红色翼状装饰物,很像秋天的红枫叶。自然光从1500平方米大小的天棚上倾泻而来,使整个大厅显得气韵生动。各个展品陈列室环绕中央大厅而设,在大有小,游人可以在这里看到毕加索等人的代表作品——绘画或雕塑。这里的展品经常更换,常有观众感叹

不知如何理解这里的陈列品,但可以肯定的是,抽象作品也有各自的知音,同样带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

东馆的研究中心一侧为八层楼,第一层和第四层与展览馆相通,有一个三角形阅览大厅。在研究中心内还有会议室、文物保护实验室、照片档案馆以及管理办公室等。东馆于1971月5月6日动工,1978年6月1日竣工开馆。动工初时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实际上一再增加预算,最后达到了9500万美元。东馆外墙也和西馆一样,采用田纳西州的大理石饰面,外表光洁柔和。在人们眼里,东西两馆简直是一个整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贝聿铭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贝聿铭第一次获奖是在一九五九年。是年他设计的美国丹佛市迈尔哈商场获得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他为丹佛市一座新型建筑物的设计又获该学会的功勋奖。六十年代以后,他获得的奖项更多,尤以八十年代为最。

第四篇:贝聿铭设计作品: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图)

贝聿铭设计作品: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图)

贝聿铭设计作品: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http://www.xiexiebang.com2011-06-01

太平洋家居网

刘丽方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晰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展览馆入口北侧有大型铜雕,无论就其位置、立意和形象来说,都与建筑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西馆之间的小广场铺花岗石地面,与南北两边的交通干道区分开来。广场中央布置喷泉、水幕,还有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是建筑小品,也是广场地下餐厅借以采光的天窗。广场上的水幕、喷泉跌落而下,形成瀑布景色,日光倾泻,水声汩汩。观众沿地下通道自西馆来,可在此小憩,再乘自动步道到东馆大厅的底层。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

展览馆美术馆馆长J.C.布朗认为欧美一些美术馆过于庄严,类若神殿,使人望而生畏;还有一些美术馆过于崇尚空间的灵活性,大而无当,往往使人疲乏、厌倦。因此,他要求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的感觉。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观赏家藏珍品。他还认为建筑应该有个中心,提供一种方向感。为此,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从而辨别方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大厅高25米,顶上是25个三棱锥组成的钢网架天窗。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天窗架下悬挂着美国雕塑家A.考尔德的动态雕塑。

东馆的设计在许多地方若明若暗地隐喻西馆,而手法风格各异,旨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东馆内外所用的大理石的色彩、产地以至墙面分格和分缝宽度都与西馆相同。但东馆的天桥、平台等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用枞木作模板,表面精细,不贴大理石。混凝土的颜色同墙面上贴的大理石颜色接近,而纹理质感不同。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展览室可以根据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图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有些房间还可以调整天花高度,这样就避免了大而无当,而取得真正的灵活性,使观众觉得艺术品的安放各得其所。按照布朗的要求,视觉艺术中心带有中世纪修道院和图书馆的色彩。七层阅览室都面向较为封闭的、光线稍暗的大厅,力图创造一种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秘、宁静的气氛。

设计美术馆东馆是对贝聿铭的挑战。作为一名华人建筑师,他从未忽视自己同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联系,而在建筑创作中,他则主张把中国建筑的内在精华融合在现代建筑之中。贝聿铭对三角形、由三角形延伸出来的埃及金字塔造型有独特的研究。几经琢磨贝聿铭突出奇想: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用地划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条线成为东馆设计的绝妙发端。

东馆建造起来,必须与四周的原有建筑相协调。贝聿铭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西馆,东西呼应。东西两馆之间,贝聿铭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个 7000平方米的小广场,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仿佛圆形向心状“石地毯”。地面耸立起一串金字塔形的三棱镜地面采光窗,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采光窗北边是一排喷泉,泉水涌出后顺着石阶向南沿着采光井向地下流去,正好成为美术馆东西两馆地下连接通道的银色水帘,也给地下通道带来跃动的韵律。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大门北侧有一个大型抽象派铜雕,它的名字叫:Knife Edge Mirror Two Piece,是雕塑家亨利·穆尔(Henry Moore)的作品,它的立意、造型和位置都与东馆的整体建筑相得益彰。从西大门进入东馆,这个等腰三角形建筑的中央是一个高24.4米的大厅。大厅中布置乔木、休息长椅和艺术品。大厅上方悬挂着出自抽象艺术定亚利山大·卡尔德(Alexander Calder)之手的红色翼状装饰物,很像秋天的红枫叶。自然光从1500平方米大小的天棚上倾泻而来,使整个大厅显得气韵生动。各个展品陈列室环绕中央大厅而设,在大有小,游人可以在这里看到毕加索等人的代表作品——绘画或雕塑。这里的展品经常更换,常有观众感叹不知如何理解这里的陈列品,但可以肯定的是,抽象作品也有各自的知音,同样带给人强烈的艺术感受。

东馆的研究中心一侧为八层楼,第一层和第四层与展览馆相通,有一个三角形阅览大厅。在研究中心内还有会议室、文物保护实验室、照片档案馆以及管理办公室等。东馆于1971月5月6日动工,1978年6月1日竣工开馆。动工初时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实际上一再增加预算,最后达到了9500万美元。东馆外墙也和西馆一样,采用田纳西州的大理石饰面,外表光洁柔和。在人们眼里,东西两馆简直是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贝聿铭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也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贝聿铭第一次获奖是在一九五九年。是年他设计的美国丹佛市迈尔哈商场获得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他为丹佛市一座新型建筑物的设计又获该学会的功勋奖。六十年代以后,他获得的奖项更多,尤以八十年代为最。

第五篇:PPT讲稿

文普二班兰晓茹学号:0

52012年国内外大事讲稿

一、首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1月13日至22日,首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举行。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综合性青年冬季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2012年青年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比赛中,刘安获得冠军,这是中国队在本届冬季青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

二、第84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举行

当地时间2012年2月26日,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于美国好莱坞的高地中心(原柯达剧场)举行,北京时间2月27日12点45分闭幕。影片《艺术家》成为最大赢家,囊括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乐奖、最佳服装设计奖和最佳男演员等5项大奖。詹妮弗-洛佩兹和卡梅隆-迪亚兹颁发最佳服装设计奖。

三、2012年3月5日-14日全国两会召开

1、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2、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3、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四、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开赛

4月13日至15日,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开赛

2012F1中国大奖赛,亦是F1中国大奖赛自2004举办以来的第九届比赛。共有十二支车队和二十四位车手参与了本站赛事。冠军被效力于梅赛德斯车队的德国车手尼克-罗斯伯格获得。迈凯轮车队车手简森-巴顿和里尤兹-汉米尔顿则分获比赛的亚军和季军。

五、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

韩国2012年世博会将于5月12日至8月12日在韩国丽水举办。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为“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本次世博会预计将有100多个国家和若干国际组织参展,预计接待观众800万人次。截至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丽水世博会。

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纪念“地球高峰会”在此举办20周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开幕,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的1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将齐聚一堂,共商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大计。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巴西外交部长帕特里奥塔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之后,妇女、儿童、工商业、科技行业等九大群体的代表也相继在开幕式上发言,表达了不同人群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和意见。

七、香港回归15周年及第四届特区政府就职

7月1日,香港回归15周年及第四届特区政府就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

八、南海问题、伦敦奥运会闭幕、钓鱼岛问题

8月4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张昆生紧急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就美国务院3日关于南海问题发表所谓声明提出严正交涉。张昆生指出,美方所谓声明罔顾事实,混淆是非,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无助于有关各方维护南海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努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美方立即改正错误做法,切实尊重中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多做真正有利于亚太稳定繁荣的事。张昆生要求王晓岷临时代办立即将中方严正交涉报告美最高层。王晓岷临时代办表示重视中方的交涉,允即报告国内。

北京时间8月13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在伦敦碗拉开帷幕。最终中国队以38金27银22铜位列奥运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二位,这也是中国境外参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美国队以46金29银29铜104奖牌高居榜首。

8月19日日本国会议员和右翼团体成员150人赴钓鱼岛海域举行所谓“慰灵”活动,其中10人于19日登上钓鱼岛,并插日本国旗。随后,我驻日大使程永华致电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佐佐江贤一郎表示了“强烈抗议”,并重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要求日方停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针对钓鱼岛问题,中国曾多次发表声明,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右翼分子19日登上钓鱼岛的“非法行径”再次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

九、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在十八会议上,选举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层。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委员会主席:习近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中央政治局:习近平、马凯等

中央书记处:刘云山、刘奇葆等

中央军事委员会:习近平等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王岐山,委员名单(130人)

胡锦涛十八大报告

科学发展观必须长期坚持

要点一: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基本总结

要点二:民生建设

要点三:政治体制改革

要点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精神解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8月13日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今年4月至7月,全国各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70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

下载贝聿铭-美秀美术馆PPT 讲 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贝聿铭-美秀美术馆PPT 讲 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pt讲稿

    第1页 •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

    ppt 讲稿

    幻灯片1 上期回顾 幻灯片2 一、关于模板  1、快速套用模板  2、幻灯片版式套用  3、幻灯片模板设计—母版  4、背景颜色—单色、渐变  5、怎么替换背景图片 幻灯片3 二、......

    ppt讲稿

    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给大家将我在西安做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分享,也请大家多提意见: 在西安的工作中,我主要涵盖的工作包含3个方面:第一,行政人事管理 第二,费用的控制与票......

    PPT秀主持人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怀着激动的心绪,带着美好的愿望,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欢聚一堂。这是我们计算机工程学院同学们展示风采的舞台,这是理工大学子彰显思想......

    英语ppt讲稿

    Family planning 标题页 1. Good morning everyone, my name is Lv Shu-ping. Here my topic is “family planning”. You may think it is such an old and common topic,......

    创业ppt讲稿

    心馨花店。 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十分的赏心悦目呢? 鲜花已经是当今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点缀!花卉消费近年来呈越来越旺的趋势 我们创办校园花店以鲜花专递为市场切入......

    李白ppt讲稿

    第9讲 李白信仰之谜 李白号称诗仙,为什么这么叫他呢?就是他的身上,还有他的诗,都散发着一种浓厚的神秘的神仙气。仙道气。这种神仙气,直接来源于他的道教的信仰,神仙的信仰。李白......

    英语PPT讲稿

    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the topic of my presentation is memories of our childhood. Since we all belong to post-90s generation, I guess we must share s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