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美汾阳
最美汾阳
四月的汾阳,广场上游人如织,风筝满天;文湖景区,波光粼粼,雕栏画栋;禹门河畔,新柳成行,摇曳身姿,沐浴春光;三十里桃花洞,桃花红杏花白,喜迎今春细雨,吐露芬芳。
这是四月的汾阳,正是四十二万汾州儿女同心同德,争创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时刻。为了倡导全市人民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干净、舒适、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下决心,花力气,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工程。广场上,万人签名动员大会的余音未落,我们已经俯下身,为“清洁城乡、保卫健康”挥洒青春,贡献力量。
这就是今日的汾阳,激情与创业在冲撞,心愿与憧憬在热动。“五个汾阳”、“五城同创”的号角早已吹响,各项惠民利民工程的成果已经显现。漫步在汾阳的街头,随处可见的是整洁的路面、井然的交通;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郁郁葱葱,装饰带的花篮色彩缤纷;老人和孩子,在广场休闲嬉戏,享受着这明媚春光中的一片宁静;下班回家的我们,也不再行色匆匆,更愿意步行,欣赏这崭新的市容,夜色下五彩的霓虹。改造后的鼓楼一条街,主题雕塑栩栩如生;更有南薰楼的青砖碧瓦、暮鼓晨钟。
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们周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污水横流的小街小巷、随处乱扔的果皮纸屑,如今不见踪影;有的是,道路两旁整齐的公交站点和分布合理的公共厕所。这是汾阳城诸多变化中的一小点,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就连出租车上也标注着“崇
文厚德、善美汾州”八个字,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精神。
我们身处其中,感受着汾阳城市的变化,同时也在思考,一座城市环境的改观,已经超越了一般卫生的范畴,而是对提升全体市民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唤醒了大家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说实话,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创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花更香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观念和生活方式这些精神层面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卫是对汾阳城市文明的延续和新的解读,它必将在未来成为“汾老大”新的城市标签和名片。
“花香蝶自来”,城市软实力的提高,使古老的汾州大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城市的品味和层次提高,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留在这里创业、生活;同样会有更多的企业落户汾阳,为汾阳的经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汾阳,我的故乡,走过两千六百多年的风雨积淀、历经几代人的扬弃和继承,而今又有了新的模样,有汾酒的醇香、有小杂粮的天堂,有老爷山的幽静、有文庙的辉煌……
今日的汾阳,不卑不亢、不燥不惊,正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大道上。
最美汾阳,有你有我。让我们一起携手,为汾阳的明天喝彩!
第二篇:汾阳市妇联培训总结
汾阳市妇联干部培训总结
一、妇联干部培训基本情况
一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级妇联干部培训班17期,500多人次参训。全市现有市、市直单位、乡(镇、街道办)三级妇联干部506人,95%都已参加了各级党校和妇联系统举办的干部培训,全部达到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二、妇联干部培训取得的成绩
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增强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市妇联积极主动与组织部门、市委党校联系,把提高基层妇联干部的素质当作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使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一是积极组织妇联干部参加规范化的岗位培训,提高了妇联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本领。今年,我们请省、市妇联的有关领导对妇女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能力不断增强,妇联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认可。
二是鼓励妇联干部参加党校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促进妇联干部提高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我们请市委党校的教师对妇女干部进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培训。全市市、乡镇级妇联干部55%通过培训提高了学历层次,全部达到了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三是通过组织妇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工作经验,拓宽了她们的视野,增强了她们的创新意识,让她们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从而自加压力,自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妇联干部到大寨、省委党校、义乌,南京等地参观学习,有条件的妇联干部还参加了清华大学干部培训。
四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狠抓基层妇干的技术培训,增强了她们带头科技致富的能力。各级妇联还聘请专家下到基层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包括妇女干部提高劳动技能。今年年初,我们又与农业局阳光工程培训学校联合,培训农民工300余人次,并为参加家政培训的农民工颁发了上岗证书。其次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妇女创业就业。通过培训,涌现出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三、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我市妇联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妇联干部培训工作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妇联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紧缺;基层妇代会主任的培训受经费、时间、场所的限制,其广泛性与有效性依然不够等等,这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四、妇联干部培训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培训覆盖面。随着信息更替的加快,妇联干部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妇女群众的需要。在培训对象上,希望培训覆盖面要广,使各级妇联干部均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培训,根据不同对象,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上,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理论学习、知识更新和能力训练。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形式。培训坚持学以致用,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坚持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增加到先进典型地区、示范点上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切实提高妇联干部“五种能力”。
3、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建立健全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定期进修的制度。把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4、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妇干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不是短期突击就能奏效的,这就需要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汾阳市妇联
2009年12月30日
第三篇:汾阳二中化学课总结
汾阳二中化学课总结
我们在二中共听了7节课,感到全体讲课教师能认真准备,集体教研,相互帮助,热情高涨,给我们呈现了高质量的化学课堂。
1、教师能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的学情,针对性地编写了学案,为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提供了保障。
2、教师能充分地备课,教研,大家群策群力地探究教学方案,既保证了知识传授的到位,又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3、教师能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老师的引导功能,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培养,每一节课中的实验都能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中的课堂容量。
6、高春健、张云惠、谢九江三位老师的课堂组织条理,指导学生活动恰当,学生活动积极;任慧媛、张梅艳二位老师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吕岩梅、李小燕二位老师课堂活动丰富,知识容量大。
7、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很抓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保证学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积极教研的良好作风。
汾阳高中化学教研组2012、12、2
第四篇:汾阳三站安全教育短片观后感
安全教育短片观后感
安全是一切的根本,为此我们一直坚持三不伤害原则,“我不伤害他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别人伤害”,也就是我要安全。为什么我要安全?上级三令五申,加强安全管理,可是从事实情况看,全国的安全事故还是不断出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事故就在我们身边,事故就在我们的麻痹大意里,就在我们的松懈思想里。所以,讲安全,重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需要。我们是加油站的一员,安全是我们的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切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责任的核心,我们必须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观念,把安全作为第一要素,把安全作为第一需要,把安全作为应尽的首要责任。
我的安全责任是什么?我如何保证安全?作为加油站的一员,我的首要责任,就是安全,首先是对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有正确的认识,有熟练的安全理论水平和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按安全流程办事,坚决杜绝“三违”现象,认真落实“安全十禁令”,保证不出现违规操作;再次,要有过硬的安全基本技能,有安全应急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技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熟悉安全设备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练好基本功。
谁最关心我的安全?谁可以随时随地保障我的安全?我认为,安全在我,只有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才是最好的保护,安全就掌握在我们的意识里,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防盗器、监控器、报警器、灭火器以及所有的安全设备,都是死的,只有正确使用它们的人是活的,有了人的安全主观能动性和安全技能,才有真正的安全保障。“人”是安全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的安全不能交给设备,也不能交给别人。
安全该有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具体操作谁负责。作为加油站经理,我要对我的岗位安全负责,搞好岗位安全,是我的义务,是我的责任,也是我自身安全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严守操作规程,强“三基”,反“三违”,做到“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保安全”,做到“三
不伤害”。多次召开站务会、班前会进行强调和动员,在站内形成了积极学习安全知识、人人参与安全讨论的热潮。通过学习,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转变了过去麻痹大意、无所谓的思想,真正树立了“我要安全”、“责任在我”的理念。认真学习安全理论,积极参加安全讨论,加强安全技能训练,使自己的安全水平有更大提高。
汾阳三站
武云健
2010.12.8
第五篇:汾阳汾州核桃介绍(推荐)
汾阳汾州核桃介绍
汾州核桃公司“汾州核桃”以个大、壳薄、肉厚、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清脆可口而名扬中外。占汾阳土地面积三分之一的黄土丘陵区 7 个边山乡镇、180 个村是“汾州核桃”的主产区。这里土地肥厚,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是理想的核桃林发展基地。
汾阳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市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用 3 至 5 年时间,建成 40 万亩核桃林带,实现人均 1 亩核桃的宏伟目标。全市上下积极创新机制,优化核桃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广大林农栽植核桃的积极性,实现了“汾州核桃”大跨越。目前,全市已发展核桃经济林 40 万亩、425 万株,初步实现了全市人均 1 亩,产区农民人均 3 亩的目标,核桃产量达到 1100 万斤,核桃产业的收入达到了 1.12 亿元,已占到产区农民年收入的 50% 以上。
2005 年 9 月 12 日,来自我国七省市的林业专家专程考察了汾阳的核桃产业,紧接着吕梁市核桃产业现场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汾阳,这一著名的汾州核桃之乡已经成为了引人注目的一个中国品牌。
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汾州核桃”的产业化发展大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近年来核桃良种苗木资源充足,桃仁价格连年上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这些有利机遇,把发展核桃作为全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头戏来唱。编制并实施了《汾阳市干果经济林十五规划》,制定并落实了多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汾州核桃的大发展。
一是规划到位、任务明确。全市把每年的核桃栽植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层层签定责任状,并都有规范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养典型,以点带面。
二是利用春、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核桃林带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栽植核桃树集中连片 50 亩以上的,由市财政补贴 20 元,乡财政补贴 30 元。仅杨家庄镇去年用于扶持发展核桃林带的以工补农资金就达 7 万余元。我市还积极发动和组织财政供养人员按县(处)级 500 元、科(局)级 200 元、一般人员 100 元的额度,集资发展了夏汾高速和新 307 国道两侧 1 公里的核桃林补网工程,仅此一项栽植核桃树 3 万亩。
三是实施大工程推动核桃林带建设。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以保证整体生态效益为前提,尽最大努力发展核桃林带,全市近2 年已实施的 6.5 万亩退耕还林任务,其中核桃混交林就发展了 2.35 万亩。在日元贷款工程中,我们在设计中就侧重干果经济林建设,加大核桃林造林比重,拓宽工程造林范围,全市仅日元贷款造核桃林就达 3.7 万亩。
通过实施大工程和农建推动战略,依托日元贷款和退耕还林工程,五年投资 2400 万元,新发展优质核桃基地 12 万亩,其中成片林带 8 万亩,地埂栽植 4 万亩,形成了 8 个万亩连片优质核桃基地,50 个栽植面积 500 亩的规模村,4000 余户 10 亩以上的规模户。
发展经济林三分栽七分管。在抓好核桃的栽培,扩大栽植规模的前提下,突出抓了核桃树的综合管理,特别是低产林的改造。针对近几年连续干旱,老核桃树枯萎、死亡现象严重,新核桃树面积虽大,但重栽轻管的现象,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核桃综合管理年”。核桃产区的乡(镇)、村都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广泛发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加强核桃树的综合管理工作,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产量,使全市的核桃在数量和质量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还集中优势兵力组织技术人员送科技上山,分片包乡镇进行技术服务,每乡(镇)都搞了 1 —— 2 个样板林,使 10 年生以上的大树,结出了累累硕果。三泉镇义丰南、栗家庄乡南花枝等村进行千亩核桃的低产林改造,采取扩穴施肥、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试验推广,科学定位,推进良种化道路的进程
回顾“汾州核桃”的发展历程,汾州核桃真正成为汾阳边山丘陵区的主导产业,真正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起步于核桃良种化的试验。
汾阳市委、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核桃的科研工作给予极大支持,市林业局下设的核桃研究所、核桃良种繁育试验园、国营苗圃都是专门进行核桃研究、选育、试验、繁育、推广的专门机构,并全部是事业编制。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陆续收集了全国 22 个优良晚实、44 个优良早实新品种,通过区域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合汾阳乃至全省栽培的 4 个晚实、12 个早实核桃优良品种。特别是近年来充分挖掘汾州核桃的种植资源,把选种的重点放在抗风、抗寒、丰产、稳产的早实品种和介于早实、晚实之间的品种,彻底改变了重晚实,轻早实的历史。目前已成功选育了汾南 1 —— 5 号,汾林 1 号等 11 个优良品种。所有这些都为良种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下我市培育的晋龙 1 号晚实品种获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晋龙 2 号获银奖,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确定为北方地区推广的优良晚实新品种。晋龙 1 号、晋龙 2 号,双双荣获山西省博览会金奖。去年 4 月,被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良品种。
在优质核桃苗木的繁殖上,经过科研人员数十年的探索研究,成功地总结出一套苗木的嫁接技术,实现了由高成本的室内枝接到低成本的大田方块芽接,有力地保证了造林所需优质嫁接苗,加快良种化道路进程。
在核桃科研推广上,林业部门认真总结了峪道河镇马家社、向阳、褚家沟等村,对 20 年生以上大树进行炮震松土的对比试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科技实践证明:炮震一棵大树,松土、施肥、浇水需投入资金 20 元,当年恢复根系,第二年产量增加 30%,第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效益非常明显。去秋、今春全市炮震松土核桃树共 5000 余株。
在核桃良种化道路上,认真总结了山西省林业劳动模范栗家庄乡南花枝村王永晶同志对 10 年生核桃大树进行夏季高枝芽接的经验。实行夏季高枝芽接法比春季高枝枝接法投资少、工时少、效益高,树势恢复快,不伤树,成活率高。去年,在全市广泛进行了推广,大大地加快了高接换优,低产林改造的步伐。
典型引路,多元发展,推广优良核桃种植模式
发展汾州核桃是一项造福后代,萌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汾阳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和完善工程管理运行模式,使全市的核桃林建设由单纯依靠行政推动逐步转向效益拉动和机制推动,逐步走上市场化、民营化、规范化的快车道,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一齐上,多轮驱动的良好局面,涌现出许多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核桃林建设模式。
一是地埂集约型。以发展地埂林带为主要内容的地埂经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一大创造,上世纪 80 年代初,山区农民就自发地在坡耕地上种植核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这种“壁挂栽植核桃树,花椒锁边,果粮间作”的地埂经济栽植模式,不仅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拓展了林业发展的空间,有效地处理了保护粮食生产与发展林业,大地增绿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峪道河镇的坡头、宋家庄、上张家庄、下张家庄、姜垣、圪垛等 6 个村,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发展地埂核桃林带 1.2 万亩,共在 650 条地埂上栽植了 4.9 万株核桃树。现年产核桃 24 万斤,株均 5 斤,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 168 万元。目前全市共发展地埂核桃 7.5 万亩。
二是高产密植型。这是近年来在开展林业产业化道路上摸索出来的一种林业集约化经营新模式。开发的形式采取园区式发展,按照现代企业理念进行管理,将林业当工业办,真正成为集核桃种植、林业科研、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绿丰园。栗家庄乡万户候村陈孝在 0.8 亩旱地上栽植了优质嫁接核桃树 80 株,第三年开始挂果,第五年生产核桃 289 斤,收入 2000 余元;今年产量达 500 斤,收入 3500 元,以此推算亩收入就是 4400 元。2003 年他栽植的 6 亩优质核桃园,种植优质嫁接核桃树 1200 余株,现在挂果率达 98%,单株平均挂果 15 颗,今年就产优质核桃 250 斤。栗家庄村老支书候庆丰 2000 年把 10 亩苹果园全部改为早密丰核桃园,去年产核桃 400 斤,亩均 40 斤,今年每亩产核桃 200 斤,亩收入 1600 元。连续 20 年从事核桃加工的三泉镇上庄村王慧才,1998 年将 11 亩旱地全部定植优质核桃树,第四年开始挂果,去年亩产核桃 100 斤。今年亩均 300 斤,收入 2 万余元。在典型带动下,全市出现了 50 亩以上密植园区 100 户,100 亩以上的 40 户,高产密植园区的面积达到近万亩。仅三泉镇上庄村近年发展 750 亩,实现了人均 2 亩核桃树。
三是连片规模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依靠专业队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造林,是汾阳推进核桃经济林建设的又一模式。杨家庄镇庄子村,共有 135 户,520 口人。市委、市政府把该村定为汾阳市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之一,由市财政投资,采取统一打坑、统一供苗、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植的办法,发展成片核桃林 2000 亩,栽植核桃树 3.7 万株,全村人均核桃树 70 株,现每年可产优质核桃 8 万斤,收入
万元,再过 3 年可产核桃 16 万斤,人均核桃收入 2 千元。杨家庄镇田家庄村,是一个连人畜吃水都很困难的偏僻小山村,近年来,他们把全村所有的耕地和荒山全部栽植核桃,全村 72 口人,植树核桃树 1 万株,人均 138 株,去年人均产核桃 500 斤,人均收入 3000 元,五年后全村人均核桃收入至少 5000 元。
四是经济围山型。其主要特点是适应山区特色,按“围山转”工程的标准整地,让老百姓既有积极性,又有实效。山顶封山育林保水,山腰挖沟径流,种植核桃,使核桃栽下去有保障。既与农业配套,农、林、牧相结合,又兼顾了林农的长短效益。栗家庄乡北杨家庄村造林大户胡小交承包 4000 亩荒山,现已投资 40 余万元,按照山上防护林,山下经济林的规划,筑坝造地,栽植核桃树 210 亩。退休老干部原年明,退休后回村承包了两座荒山,把自己多年积蓄的十多万元全部用于引水上山,修筑梯田,并全部定植了核桃树。杨家庄镇裴家庄村煤矿张清林,“一矿治理一山”,山腰筑蓄水池,山顶栽刺槐,山沟栽核桃树,共栽植核桃树 1 万株,效果非常明显。杏花村镇三庄头村张建自,今年完成引水上山滴灌项目 200 亩,全部定植核桃树。
激活机制,龙头带动,做强核桃大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经济发展步入了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阶段,汾州核桃产业化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促进核桃产业化的发展,汾阳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核桃强市富民”的总体目标,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化进程。一是在技术服务方面,市、乡两级成立核桃技术服务队,结合“百日科技”,开展“送科技、送政策”活动。今年,全市举办核桃树的各种技术培训班 50 余次,下发资料 2 万余份,大大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二是在林产品加工方面,对生产终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企业,实行“绿卡制”。即:市内运输的原材料,只检查,不扣不罚。三是在项目扶持上给予支持,积极帮助 3 个大型核桃加工企业的深加工项目立项。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今年,林业局先后组织龙头企业主和基地带头人参加全国的核桃研讨会,参展了数十种核桃产品,拓展了群众视野,打开了核桃市场。同时还邀请全国核桃专家来汾阳进行考查,召开核桃研讨会,为做大、做强“汾州核桃”这一产业献计献策。
目前,全市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规模的核桃加工企业有 30 户,核桃加工户 1 万余户。全市每年加工原品核桃 1.3 万吨,创汇 1000 万美元,汾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山西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旗舰型企业、全国“双优创汇”企业——山西特达土畜产有限公司生产的“前琪牌”核桃油精丸,核桃仁罐头、原品核桃等系列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年创汇 600 余万美元。女企业家俞翠萍创办的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品贸易公司,已拥有一个总部、两个加工分厂、十几个固定加工点,年产值 1400 万元。今年,她在市林业局和杨家庄镇镇政府的帮助下,采取“公司 + 科研 + 农户”进行产地加工的形式,开展核桃的“绿色认证”。栗家庄乡王志霞的新合作核桃合作社在全国建有 50 多个销售网络,年销桃仁 500 吨。
“汾州核桃”作为一个产业,正在全方位崛起。汾阳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汾州核桃之乡”,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干果经济林基地示范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汾阳以打造中国品牌为目标,以产业协作为纽带,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全面优化“汾州核桃”的栽培、贮运、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在实施“汾州核桃大市”的建设中,汾阳市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吕梁市关于全面推广核桃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精神,继续扩大核桃树种植面积,做好百里核桃林带的补网工作,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密植栽培经验,强化原品核桃的深加工,扩大附产品的加工渠道,真正把汾阳建设为全国核桃种植大市,产量大市,加工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