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汾阳市贾家庄乡村旅游典型材料
汾阳市贾家庄村发展乡村旅游情况汇报
汾阳市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距汾阳古城五公里,紧靠太汾高速公路、307国道和太中银铁路,与举世闻名的汾酒之都杏花村相毗邻。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村民800余户,3000余人。距离省城太原仅100公里,是太原一小时经济圈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汾酒之都杏花村相毗邻,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相接壤,从祁县乔家大院出发到此仅半小时车程,一小时经济圈内覆盖消费群体1000万人。
解放以来,贾家庄一直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50年代,坚持走合作化道路,治水改碱拔穷根,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60年代,发展农业机械化,被树为“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六杆旗之手首”;70年代,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受到国务院的嘉奖。改革开放后,贾家庄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走进了新的时代。贾家庄人用自己的胆识和富于牺牲的精神谱写出了铿锵豪迈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四部曲”,分别是鼎承大厦的建材业、强基固本的种养业、醉美盛世的酿造业、蓬勃兴旺的旅游业。一代文豪郭沫若参观后曾即兴挥毫写下了“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的赞美诗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贾家庄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道路不动摇;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领先不动摇;坚持五个文明一起抓不动摇,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文明村”等光荣称号,近年来,众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视察指导,6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慕名来参观访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贾家庄整合原有旅游资源,成立了山西贾家庄腾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民俗旅游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
近年来,贾家庄在汾阳市委、市政府、贾家庄村党委、村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力建设高标准文化生态旅游区中心工作,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旅游行业规章及规定,积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汾阳市旅游业的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7年截止目前为止,贾家庄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0余万元。贾家庄村旅游业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久久为功的累积和井喷。
启程虽是小天地,创业如同大文章
1999年,贾家庄村利用废旧的砖窑厂,改造了一个集山水风光、花卉、游乐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迈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同时被评为了第一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贾家庄修建了文化体育广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广场项目少,运作一直不尽人意。已是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的村民邢万里,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自告奋勇,经过一番南下北上的项目考察,与首创集团旗下的北京生存岛文化传播公司谈妥了合作,将原先的文化体育广场建成了集拓展培训、集体休闲、新概念旅游为一体的腾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9年,由于来贾家庄培训学习、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贾家庄建起了一座集“会议接待、旅游度假、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彰显“乡土风情与都市气派”特色的四星级宾馆,并以贾家庄多年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中的“裕”“和”二字,将宾馆命名为贾家庄裕和花园酒店。
依托贾家庄村多年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来贾家庄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渐增多。旅游业的发展,让贾家庄看到了又一次腾飞发展的曙光。
2010年4月,贾家庄村两委整合村内原有旅游资源,逐步将生态园、文体广场、商贸街以及农业观光带、裕和花园酒店等旅游资源优化整合,成立了山西贾家庄腾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一个以旅游业为牵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贾家庄的旅游产业有了全新的升级。
建设美丽新农村、展现魅力贾家庄
旅游公司成立后,承担起贾家庄村转型发展的重任,确立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向。2010年8月,旅游公司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多方论证,将贾家庄村原有的80亩农用飞机场改造为裕和高尔夫练习场。2012年,建起了一座全方位展示贾家庄60多年发展历程的村史展览馆,被省政府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旅游公司依托汾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将生态园转型升级为汾州民俗文化园,建成汾州民俗馆、文昌书院、祭祖坛、汾州食府、三星殿、农耕体验园、采摘农场。
2014年,旅游公司结合贾家庄村实际,围绕“美丽新农村,魅力贾家庄”开展了创建4A景区的工作,科学制定创建方案,严格对照评定标准和评分细则开展自评自检和整改提高,累计投入3千余万元,改扩建道路3万余平米,风光水渠2千米,新建停车位两个,新种植苗木6千余棵,绿化1836平方米,改扩建旅游厕所10余座。最终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级评定委员会的评审,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贾家庄乡村旅游迈上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乡村旅游大发展、兴村富民成大道
4A级景区的创建成功后,旅游公司继续大力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聚集旅游人气,扩大旅游知名度。千方百计扩项目、挖潜力、补短板、显特色、搞活动、引游客、借媒体、广宣传。打造了一个省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2015年,生产了18年的贾家庄水泥厂响应号召,决定停产转型。旅游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北京798、唐山启新水泥厂、西安纺织厂等大型工业文化创意园考察学习,对贾家庄原水泥厂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贾家庄恒鼎工业文化创意园,并携手国际著名导演贾樟柯,共同打造了贾樟柯艺术中心及种子影院,并于2016年3月10日召开了启动仪式,相关项目正在建设中。
2016年,旅游公司围绕贾家庄村两委提出的“建设高标准文化生态旅游村”的具体工作要求,继续大力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聚集旅游人气,扩大旅游知名度。16年3月10 日,旅游公司利用贾家庄村旧村落,历时两年改扩建而成的三晋民俗体验地——贾街”项目,正式开街。通过规范运营、商户与贾街管委会的不断努力,贾街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山西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被山西省商务厅、山西省住建厅评为“山西省特色商业街”。项目的成功运营带动了贾家庄工业文化创意园旅游项目和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为200多人的创业梦想搭建了平台,为近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2017年,根据省委《关于实施“一带三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破零”的号召后,省、地(市)多位领导先后莅临指导、调研考察,并提出了学习贾家庄精神号召,学习贾家庄多年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改善百姓生活水平的先进经验。并先后在贾家庄村组织开展了全省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贫困村党支部书记扶贫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派驻第一书记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工作。同时贾家庄也先后被中组部,农业部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被山西省委组织部定为基层干部培训基地;同时还是省级的乡村旅游培训基地,省级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同时,贾家庄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以节庆搭台,每年举办多项大型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容。通过承办《歌从黄河来》、参与《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电视节目扩大省内影响力。同时邀请旅游达人,网络自媒体,结合吕梁旅游专列,开展直奔汾阳深度体验活动,实现低成本宣传。同时,每年的8月28日,为贾家庄一年一届的乡村旅游文化节。17年来,贾家庄集会的名字从物资交流大会到商贸旅游节再到乡村旅游文化节,一步步,踏实而来。集会名称的变迁折射出在山西省旅游转型升级大背景下,贾家庄人落实吕梁市委市政府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思路。在今年的乡村旅游文化节期间,开展86-0358电影短片交流周活动、乡村美食节、大陆音乐节、房车生活、乡村灯光节、爱情荧光跑、挖土豆掰玉米采摘、怀旧共享单车等项目,主动创造亮点,积极吸引游客。凤凰、头条等多家手机新媒体报道量达到35,100条次,被众媒体称为“山西第一村”,贾家庄成为了“网红”和吕梁旅游新地标。
2017年贾家庄在省住建厅的指导下,成功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目前已全面启动动全国特色小镇招商引资工作、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同时,贾家庄村结合国家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相关建设内容,通过以美食小住、民俗农事体验、影视文化、自驾车营地、精品(特色产品)购物、教育培训、康体养身等为方向,进行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国特色小镇。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贾家庄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随着到访参观客人的增多,拓宽了村民的视野,促进了村民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让集体经济得到壮大,能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民生中。村里先后建了农家书屋,修了卫生院,盖了居民楼,实施了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努力让村民幼有所学、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贾家庄已形成了集乡村民俗旅游、工业文化创意、农耕文化体验、红色经典教育、康体养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访。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真正实现了旅游让生活更美好,旅游让百姓更幸福。
第二篇: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廉政文化建设介绍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距汾阳古城五公里,紧靠太汾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与驰名中外的酒都杏花村相毗邻。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800多户,2700多口人。解放以来,贾家庄一直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改革开放以来,贾家庄村坚持党的政策同本村实际相结合,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光荣称号。村党委书记邢利民同志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近年来,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莅临贾家庄视察指导;6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参观访问……多年来,贾家庄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是在廉政文化建设上更是一如既往、深入持久的贯彻落实着中央精神,与时俱进、创先争优的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
一、领导挂帅真抓实干,加大投入保障运行。
如何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廉政文化建设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有效地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贾家庄村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工作的重心确定在如何进一步落实“一课三会”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上,每年村党委、村委主要领导都要进行工作汇报,接受廉政文化建设领导组、村民代表委员会监督检查。尤其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上,更做到阳光化作业、透明化操作,时时刻刻接受群众监督。
多年来,贾家庄村党委、村委不断加大软件和硬件投入,保证廉政建 1
设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2012年,贾家庄村党委、村委专门投入两千余万元,建起了贾家庄村史展览馆。这里不仅是外界了解认识贾家庄的一扇窗口,同时更是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体现“忠、孝、仁、和、礼、仪、诚、信”的八根大的文化柱矗立在文化广场是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最好标志;集中体现“树形象、举红旗、创大业”的党建展览厅是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动展示!
二、制度健全管理到位,党建牵头强化廉政。
为进一步增强贾家庄村基层战斗堡垒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贾家庄村廉政文化建设领导组结合《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要求,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专门出台了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五带头、五不准”规定。“五带头”强调的是勤政,“五不准”强调的是廉洁。
“五带头”指的是:
1、带头遵守党章。(从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委的决定和决议。要始终明白“党员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胜利”、“有党员的地方就是不一样”。要经常反思“当初入党为了什么?入党之后干了些什么?今后要计划怎么干?”)
2、带头积极参与“树形象、举红旗、创大业”的活动,以“创先进、争优秀、做贡献”的壮志豪情投入到“五个贾家庄”建设的宏伟大业中。(要深刻理解“五个贾家庄”的科学内涵,明确自己在“富裕贾家庄”、“文化贾家庄”、“生态贾家庄”、“旅游贾家庄”、“幸福贾家庄”建设的大业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科学的为自己定位,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创新业绩、做新贡献。)
3、带头加强学习,及时充电,武装头脑。(要学习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等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
提高创新工作的内在动力,为营造学习型支部、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4、带头弘扬贾家庄精神。(要科学理解其中的内涵,让“集体主义的思想、先公后私的品德,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创新的意识,科学发展的理念、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精髓变为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行动,并且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这是提升贾家庄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亮点,也是具体行动的落脚点。)
5、带头践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要突出科学领导、和谐领导、文明领导,树立为民执政、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的理念,深入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
“五不准”指的是:
1、不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坚决贯彻落实党总支的决定和决议,不能搞团团伙伙、山头主义,只讲局部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更不得自行其事、有规不守、有章不循。)
2、不准搞资产阶级的自由化。(要明白我们贾家庄今天的这一份家业是几代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呕心沥血、苦熬苦受才换来的;要千方百计的珍惜稳定团结、人心思进、创先争优、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要牢固树立“荣誉比金钱更珍贵”、“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的宏大理想。要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腐蚀广大党员干部。)
3、不准以权谋私、化公为私、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不准以任何的理由挪用、占用集体的财物和挥霍集体的财物。更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利益。)
4、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以任何形式搞封建迷信活动;以任何方式参与赌博、传销、邪教等非法组织活动。
5、不准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违反制度照顾亲属亲友,袒护、包庇违法违纪的亲友。(要带头管理好家人、亲戚、朋友,坚决不能临架于群众头上搞特殊化,更不准混同于一般群众,或者还不如一般群众。要注重作风建
设和自身修养,不得从事有悖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将给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舆论宣传常抓不懈,文化引领熏陶教育。
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深入持久的宣传、引导,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
村里有自办的广播站、电视插转台、腾飞报、贾家庄网站等舆论宣传工具。各个时期都要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创先争优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是各个时期舆论宣传的主要旋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鼓舞身边人始终是舆论宣传的主抓手。
每天的清晨广播一年365天从不间断,给全村人民送上了最新的消息和最新的动态。村里成立着自办的电视插转台,全年56期的新闻报道,让全村人民在七彩银屏上亲切的感受身边人、身边事。墨迹飘香的腾飞报形式不断更新,内容不断充实,使人们在观赏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鼓舞和教育。贾家庄网站成为了外界了解贾家庄的一扇窗口。贾家庄人自己创作了贾家庄村歌——《腾飞之歌》荣获首届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贾家庄村文明手册》家家户户、每个单位全都下发,要求每一位贾家庄的村民都要经常学习、认真学习、灵活的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每年的过时过节,贾家庄的文化体育活动非常的丰富。春节、元宵节、三
八、3.28、五四、六一、七
一、8.28、国庆节、老年节、腾飞节等10多个节日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廉政文化建设始终是文艺活动、文艺表演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全村各个支部、各个单位都要结合实际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会、学习会,邀请汾阳市党校、司法局的老师们、律师们讲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讲座。
四、廉政文化深入家庭,竞赛考核不走过场。
贾家庄村把整体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其中廉政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1991年开始,村党委、村委就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型农家竞赛活动”,2005年又升级为“新世纪和谐家庭竞赛活动”,把文明和谐、廉政文化活动引入每个家庭,以家庭为载体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建立家庭档案,制定竞赛方案,健全考核制度,实施奖惩兑现,在全村每个家庭中形成了自我制约、互相教育,争当新型农民的良好氛围,爱国爱党爱集体,爱友爱邻爱自己已经形成了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其中竞赛活动的“七项十四条”内容与“贾家庄人民争创和谐家庭四字歌”已经深入人心。目前全村已有85%的农户荣获“新型农家”、“和谐家庭”荣誉称号,每年都要受到相应的表彰奖励。
深入持久地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农家竞赛活动,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营造了清正的党风、和谐的村风和淳朴的民风。在这里,你能够经常看到为了公益性的事业全体村民一呼百应、一呼千应的劳动场面,你能够看到成百上千人陆续登台参加文艺表演的动人画面,在这里,耍钱赌博、寻衅滋事、封建迷信、刑事犯罪等丑恶现象基本绝迹。奋发进取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构成了贾家庄人共同的价值取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已成为全体村民的行为道德规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贾家庄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马力足、抗风雨、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和好的带头人。今后,贾家庄村将会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加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力度,让廉政文化建设开出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助推全村的各项事业再攀新高峰、再创新佳绩!
第三篇:四川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案例1:广安武胜县白坪-飞龙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幸福美丽新村、农(林)业产业基地(园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建到底”的建设原则,进行整体规划与打造,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首个乡村类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1年,白坪飞龙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7256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98元,仅高于全县6.7%),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14年,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3382元,高于全县31.9%,其中全县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收入1200元,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8.9%。
截至2014年12月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达到22460名,农民通过从事度假区公益性岗位、旅游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150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案例2:汶川县水磨镇按照“农旅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思路,坚持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农业生产与农业深加工、旅游度假与旅游康养和集体经济与共同增收“四位一体”原则,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先后成功举办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12中国乡村•欢乐健康游启动仪式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经验交流会,成功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在2008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水磨镇被全球人居论坛理事会授予“灾后重建最佳典范”的荣誉称号。
震前,汶川县水磨镇乡村旅游发展一片空白,震后三年恢复重建,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1年,汶川县水磨镇休闲农业产值2亿元,同口径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增长26.7%,其中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中获得收入423元,占8.2%。到2014年,汶川县水磨镇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11260元,高于全县17.4%,其中全镇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人均纯收入1779元,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15.8%,比全省高7.8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在汶川等25个县(市、区)抽查调查结果,2014年全省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8.0%)。截至2014年12月汶川县水磨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达到5300余名(常住人口19230人,占27.56%),农民通过从事古镇管理公益性岗位、旅游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4200余名当地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2014年汶川县旅游接待666.3万人次,旅游收入28.26亿元,乡村旅游产业正在成长为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案例3:大梁酒庄以“盘活生产要素、发展多元产业”为抓手,实施“产村一体”新模式,打破固有的“就居住建新村”、“就旅游搞开发”、“就农业种庄稼”的传统模式,以“田园耕种、收获酒粮、酿制琼浆、品尝佳酿、斗酒踏歌、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的酒事活动筑起酒村的产业基础,实现一二三产的“联动互动”,并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五星级乡村酒店。
中国酒村一期工程“大梁酒庄”的建成,在促进产业多元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笔山村及周边老百姓的多元增收,年人均收入3.5万元以上,带动劳动力就业比重占全村的15.4%;截止2015年2月,现有从事旅游接待的员工180余人,酿酒生产员工20余人,从事农业生产员工100余人,全部为当地农民。同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猕猴桃、无公害蔬菜13户,养殖跑山鸡、饲养土山羊20余户。
案例4:泸州龙洄酒庄,是按照“产业带动旅游、旅游反哺产业、三化带三农”的发展模式,以“传统酿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三大产业为内容,整合“种植、酿造、储存、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生产、文化旅游”等七大业态,按照“酿酒造园、旅游兴园、新经济模式富民”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集产业、文化、生态、旅游、商务、休闲、度假、居住等多元为一体的示范区。酒庄自2014年建成以来,实现庄园综合旅游收入近600万元。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白酒酒庄联盟成立大会”和“世界金牌酒庄庄主论坛”,被授予 “中国白酒酒庄联盟标准认证001号牌”。不到一年时间,龙洄酒庄已接待国内外客12万人次,承办各种国际、国内会议100多场次。旅游相关从业人数达到500多名,农民通过从事度假区公益性岗位、旅游企业务工、自办客栈和农家乐等方式,28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业。直接带动附近村民从旅游方面增收800多元,农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达到8.17%。
案例5:巴中平昌县借国家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树立全域旅游、全域规划、全域景区理念,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把新村当景点、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充分融入文化元素,依托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6个、示范村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1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6个,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大县、旅游经济新县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平昌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据统计,2014年平昌县接待旅游21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7.7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15.7%,乡村旅游产业正在成长为夯实底部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
第四篇:乡村旅游发展纪实典型案例
“愚公”精神引领下的山村蜕变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是灵魂,注入文化的乡村旅游才有生命力,是助力脱贫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文化,灵魂,乡村旅游,新路
一、基本情况
团结村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因时代楷模黄大发的“大发愚公”精神享誉全国,距城区100公里,总面积为46.2平方公里,属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平均海拔1250米,辖39个村民组,共有1540户543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57户1767人。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谷沙,过年才有米汤喝”,这曾是团结村最真实的写照,该村是播州区最偏远的一个行政村。
近年来,该村依托“大发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资源,盘活土地资源变资产,做活乡村旅游+文章,深度贫困村成功蜕变成美丽乡村,绿水青山终变金山银山。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456元。
二、主要做法
(一)弘扬“愚公”精神,铸就美丽乡村灵魂。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中央主流媒体、国内知名媒体和省级媒体聚焦黄大发先进事迹,广泛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形成了中央、省、市、区四级宣传部门共同发力,多家媒体多种形式共同发声的宣传格局和强大声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17年,黄大发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入选“感动中国2017人物”,82岁高龄的老支书短时间内成为“网红”人物。二是创作文艺作品推广。录制了电影《天渠》,创作了《大发说》、《大发渠》、《喊一声老黄》等歌曲,让大发事迹唱响全国。三是打造教育基地。修建了“大发渠”陈列馆,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示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渠的艰辛历程。2018年,接待各类开展教育活动团队2100批次13万余人。
(二)立足绿水青山,绘就美丽乡村新貌。一是以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变穷窝为景区景点。充分用好山、水、村寨、文化这些“宝贝”,围绕资源建景区、铸品牌,出精品,把乡村民居变花园、污水滩变成荷花池等,把贫困村打造成既有“净界”又有“颜值”的旅游景点。按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完善了该村相关配套设施,修建了“大发渠”观光长廊,完成道路绿化3000米,改造美化村民民居院落100%;新建景区门头、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建成稻里野舍、星空木屋、悬崖酒店等特色民宿。二是借山成景,丰富旅游业态。实施了“乐耕田”项目,开发旅游观光、体验、休闲项目10余个,吸引各类消费群体到该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2018年,共接待游客20.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
(三)创新“三变”实践,成就乡村旅游新路。一是引进投资金凤凰。引进了贵州中天金融集团与“时代楷模”黄大发手拉手,携手并肩,与该村党支部建立“以企带村、村企结对、村企互动、村企共融、村企共营”发展模式,分别成立贵州大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领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二是探索“三变”新模式。中天金融携手团结村通过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两个平台,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等模式,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融合一二三产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由公司出资金,该村以村集体土地、大发渠入股,股份归大发渠109名建设者所有,平台公司收益的80%用于反哺乡村。同时,村民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公司,由公司订单式引导村民种、养殖市场需要的农副产品,将民居改造成乡村特色民宿等。目前已发展黄桃260亩、向日葵200亩、小米120亩、稻+蟹50亩、蜜蜂520箱、养殖肉猪3200头;利用农副产品开发了大发米、菜籽油等“乐耕田”系列旅游商品20余种,改造旧民居为特色民宿15栋,参与发展农户100%,让全村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三、发展启示
(一)找准产业定位是关键。该地以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定位,把一二三产融合变成旅游新业态,将城市的需求和资源、农村的生态和产业、文化等资源集聚起来,实现资源和产业的融合,形成农村经济多元化,吸引游客走进来。
(二)挖掘特色文化是核心。该地紧紧依托时代楷模黄大发新时代“愚公精神”在全国的影响,深度挖掘和弘扬其精神内涵,让大发天渠事迹红遍全国,教育意义深远,有力地提升了该村的知名度。
(三)推动产业富民是宗旨。通过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创新实践“三变”新模式,整合该村各类资源,引领和带动全村群众通过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就地务工等方式,多渠道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带动当地群众共同富裕。
第五篇:牡丹园美丽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典型材料
牡丹园美丽乡村旅游产业特色典型材料
近日,位于X乡X村的牡丹园内的牡丹姹紫嫣红、争相怒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踏青赏花。牡丹园内目前拥有X大色系、五十多个品种、两万多株各色牡丹,花期可持续到X月底。
畅游园中,颜色各异的牡丹怒放在绿叶丛中,显得分外妖娆,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各色牡丹或洁白如雪,或红艳欲滴,或青翠如玉,在绿叶的映衬中盛放的酣畅淋漓,游客纷纷啧啧称奇,驻足拍照留影。
乡村旅游产业“点睛”美丽乡村。“以前,这片土地是用来种玉米的,收成不好,村里面的人都穷的很嘞。”X的村支部书记X的看着满园的牡丹,思绪回到了几年前。
X乡多为丘陵地带,较为干旱,地下水水水位很低,村里面打井都要打深井,这比较恶劣的地理条件,使得X乡的村民们生活较困难。
X年,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到了这里,经过对土质的化验与实地勘察,判断出这里的土质非常适合牡丹的生长,提出了牡丹园的规划。X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与X片区的村支部书记为了学习成熟牡丹园的经验,专门去到山东的曹州牡丹园,中华牡丹园参观,学习其优秀经验,结合X乡实际情况,于X年开始了牡丹的种植。
“这些牡丹花都有不同的功能,那边白色的是油用牡丹,有二十多万株,可以提取精油,对护肤祛疤有很好的效果。那些红的粉的是观赏牡丹,等到今年秋天,再从油用牡丹上嫁接观赏牡丹,扩大种植规模。”村支书X的介绍道。
不同品种的牡丹花每年开花期只有短短数周,而且名贵牡丹对土地、肥力、温度要求都很高,锄草、施肥、杀虫、剪枝、浇水等日常养护环节一样都不能落下,园区里的每株牡丹都当做孩子来养,每株花型都经过细心打理。能长成今天这般模样,花费了园区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
“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X牡丹园是X乡重点扶贫项目,由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村集体参股,X乡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如今有三十余名工人在园内工作,其中二十多名都来自X片区的贫困家庭。
牡丹园目前处于试营业的状态,日均接待游客能达到一万人。预计在X年X月份正式开园,开园后日均接待游客能达到五万人,预计年收益在三百万左右。牡丹盛放的时间在四月份,故牡丹园的最佳观赏期在四月中旬到五月底。
“园内还种植有六十多亩的樱桃,下一步计划种植无花果,扩大牡丹种植面积,推广油用牡丹大田种植,真正的为村里面做点事。”说起自己的打算,X的娓娓道来。
打造这样一座精品牡丹园如同城市建设规划,要提早规划,广泛、精准引进。颜色不一样、品种不一样的牡丹,花期也不一样,造就了牡丹的千姿百态。
四五月赏牡丹、七八月摘樱桃、九十月采无花果、过年前后做项目、建造儿童游乐场、经营农家乐、牡丹园将成为集“赏、食、玩”三维一体的精品旅游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引导村民们转变思想,以思路换出路,才是更深层次和更有成效的帮扶。按照“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的思路,才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之美,在于她的厚重,她的内涵,她的坚强与丰满。她把她所有的爱和能量,都传递给了大地;她把火热的生命和情感,都奉献给了美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