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小王子》中爱的哲学
浅析《小王子》中爱的哲学
[关键词]:小王子 爱 生命
[摘要]:圣埃克絮佩里的作品《小王子》是一部长盛不衰的童话故事,究其原由,除了它的象征意味和成人的童话一经之外,最耐人寻味的是作品贯穿始终的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爱的哲学的关照,处处体现了作者在叙述中体现爱的哲学,升华爱的哲学的思想。
法国现代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是一部充满诗性与哲理的童话,自其1943年于美国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不久即成为名著,后来又被拍成同名电影。在作者的祖国法兰西,这本书已销售400万册以上,足可与大名鼎鼎的雨果、加缪等人相比肩。即使在华语世界,也至少有五种不同译本出现。
作者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一个喜爱思考与文学创作的飞行员,将飞行、沉思与写作结合在一起。他将这本《小王子》献给“大人,那些还是孩子的大人。”这位法国著名的飞行员兼作家,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友亨利·吉约梅等人一起开辟过从非洲到拉美的国际航线。1944年7月31日,他执行侦察任务时,消失在地中海上空,再也没有回来。
在飞行之余,圣埃克絮佩里写了不少作品,有《南方信件》(1929)、《夜间飞行》(1931)、《风沙星辰》(1939)、《战斗的飞行员》(1942),记录他“在星群中找到的真理”。在他的众多的作品中,《小王子》(1943)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部。
为什么一本小书会受到如此青睐呢? 因为它是一部阐释爱的童话。
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承载了深厚的哲理,阐释了他“爱的哲学”。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认为,童话是实现从一个超现实的角度,逼临现实之上,来审视现实,但又保持距离,游移于现实的真实形态之外的艺术构想的最好形式。“童话既是任凭想象插上翅膀,纵横驰骋,尽情渲染一种幻境,又是生活真实的艺术再现;童话既富于寓意,又富于诗意;哲理和美,在童话中才获得奇妙的融合”(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序》,转引自吕同六,张洁主编《卡尔维诺文集·意大利童话(上)》,译林出版社2001年,P20)。《小王子》就借童话的形式完美地传达了作者“爱的哲学”。
童话的世界是纯净的世界,小王子游历的目的作者没明说,但读罢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小王子是为了探求生命的真谛而游历了7个星球,而他探求到的生命的真谛便是“爱的哲学”。
圣埃克絮佩里通过一般童话作品中总是象征智慧的狐狸之口,宣扬了自己爱的哲学。
一、爱的诠释 爱即“驯养”。
王子、狐狸是“驯养”的使动者和被动者。
在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上,有一朵孤零零的小花,仅此一朵。不知她是从一颗来自何处的种子发芽长出的,但她确实绽放得光彩夺目。她用自己的娇憨、任性、狡黠,弄得小王子又快乐又苦恼。小王子在地球上的一个花园里,看到这种花儿之后,才知道她的名字:玫瑰。他目瞪口呆了:他的玫瑰曾经告诉他,在全世界,她是这种花儿的唯一的一株。可是在这么一个花园里,就有五千株和她一模一样的花儿!他不由得有些伤心。
正在这时候,狐狸出现了。
狐狸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哲学家。它发表了一通需要和不需要、相似和唯一的见解。它认为——
对我说来,你和成百上千的小男孩完全一样。我不需要你。而且你也不需要我。对你而言,我和成百上千的狐狸毫无两样。但是,假如你驯养了我,我们二者彼此之间就互相依恋了。对我来说你在这世界上是唯一的。对你说来我在这世界上也是唯一的。这番话里,关键是“驯养”这个概念。按狐狸的说法,叫做“创造联系”。这成为了阐释爱的第一步。
狐狸使小王子明白了,他的那朵花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和她,也只和她有着联系。所以,她比所有的花总合起来还要重要得多。
“是你为你的玫瑰所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变得这样重要。”
是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有我们真正魂魄所系的东西,对我们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小王子才会对五千株玫瑰说:“你们很美丽,但是你们是空虚的,你们徒有其表。”因为在他和她们之间,并不曾建立起任何联系。
想起那个美丽的字眼:爱。它是情感中的情感,联系中的联系。它的美丽正由于它体现了联系的极致。可以说,只有借助于联系,它才是真实的,否则就是不可思议的。
狐狸是孤独的,这只和小王子一样孤独的动物,期待着心的碰撞,发出爱的恳求“求求你„„收下我,驯养我吧。”它的幸福,就在于你的给予中——
我的生活平淡无奇,我觉得有点儿腻味了。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就会充满了阳光,欢快起来。我将会听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别人的脚步声使我钻到地底下,你的呢,把我从地洞里召唤出来,有如一种乐声一般。
爱即赋予。
人生来是孤独脆弱的,需要寻找什么东西来支撑依靠,仿佛藤萝要附于树干。借此,生活变得可以忍受,人也获得了自我确认。爱无 3 疑最能够赋予生命这样的意义感。这构成了作者阐释爱的第二步。
爱到深处的人,一颗心盛不下饱胀的情感,它洋溢流布开来,便能够消弭事物间的界限,时时处处发现对方的存在。它不仅使相爱的双方心心相印,“欢喜着你的欢喜,忧愁着你的忧愁”,更可贵的是同时推及万事万物,使个人同世界发生关联。就像街头热恋中的情侣总是更易产生同情心,对老弱、病残、乞丐给予怜惜施舍。爱是个人走向他人和世界之路。
也不仅仅是两性间的情爱,联系的涵义远为开阔。我们赤裸裸而来,又赤裸裸而去。我们如何确证自己曾经存在过,曾经和这个世界发生过关联?规定了我们本质的,正是我们与之产生深刻关系的事物。当全部身心存在的意义仅仅因某个对象而呈现时,我们无疑也附着其上、融入其间了。对这种成为个体存在的依据的、最高程度上的联系,是完全可以用爱来加以定义的。
爱即倾注。
一旦真正爱了,再没有什么更能令爱者倾心。这构成了阐释爱的三步曲的第三步。
后来,小王子遇到了因机械故障被困在大沙漠中的飞行员。他请求他画一张绵羊,来陪伴他的小伙伴--小小的星球上实在是太寂寞了!飞行员画了。但后来小王子得知,吃草的绵羊也可能吃花,他坐不住了,问这问那。飞行员正忙着修飞机,有些心不在焉,并不认为这很重要。小王子生气了。
“难道绵羊和花儿之间的战争不是重要的事情吗?„„如果绵羊吃了花儿,对他来说,那就如同所有的星星顷刻都熄灭了!难道这还不严重吗?”小王子说不下去了,恸哭失声。
飞行员赶忙安慰他,答应给绵羊画上一个口罩,这样,它就吃不到花了。
飞行员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他对一朵花儿的忠贞,因为那朵玫瑰的形象。”我们可曾有过那样的时刻,为一个人寝食不安,恨不得全身心地去缠绕、呵护、抚爱,和他或她同呼吸,并冷暖,共歌哭? 如果回答是忐忑的,闪烁的,则应当警觉:我们还不够纯正,生命和情感中还有太多的杂质尚待祛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代一个女子的爱情誓言,为那种感情给出了形象的阐释,也给所有的爱者树立了标高。她担当了那份炽烈,也准备担当可能会有的千难万险。
二、爱的回归
这样,我们便一步步接近核心了--爱是一种联系,但更要紧的是要“创造联系”。这又回归到阐释爱的第一步。
“驯养”这个概念。按狐狸的说法,叫做“创造联系,然而联系不是天然使成的,而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它归根到底是一种主动的投入。也许,有罗曼谛克的一见钟情,四目相对时产生触电般的感觉,很快泛滥成淹没一切的热情,当事人仿佛罹患热病,行事举措再也由不得自己。但这种每每被赞美称羡的神秘情愫,究其实是过分虚幻、肤浅和易于磨损了,生灭都在转瞬之间,如同夏日雷雨天满地的水泡。一旦从形象的或自造的幻影中撤身,一颗曾经热极的心会即刻堕入冰凉。即便有少数功德圆满的,也必定是另有依恃。因为一种坚实的感情不大可能是戏剧性的,它们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坏的开端。要指望修得正果,就需用你的才情尤其是耐心,一点点去培植它,去看着它在几乎不知不觉中成长。
“必须很有耐心。”狐狸对小王子解说驯养之路,“你先坐在草地上离我稍远一点的地方。我从眼角瞧你,你什么话也别说。可是,每天,你可以越来越坐得靠近我一些„„”
可见的位移后,是不可见的心的靠近。当两极接通时,迸出的火花就叫爱。它们大概离不开在某个亮灯的窗口外长久地踟蹰,离不开默默而长久的念想,它在多少年中和几天里一样。但也不一定非是距离的贴近,心有独特的衡量标尺。相距咫尺尽可以仿佛天涯,而遥隔万里亦能够如同比邻。关键是是否真正建立起了联系。
接着作者开始了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回归,这就是“交付”也是我们所说的“赋予”和“倾注”。只有以它为基石,联系的楼厦才能搭建起来。狐狸说:“比方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感到快乐了。会面时间越临近,我越发感到欢快。四点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激动不安了,我将要发现的是幸福的代价!”只有首先交付,应答才是可能的。
可惜,这个方面有着太多的迷误。我们渴望被爱,却不明白它是互动的,相对献出更不要说倾注,我们更熟悉的恐怕是索取。我们像商人一样掂斤播两,投李报桃,唯恐吃亏。殊不知在这个方面精于算计的话,也就拆散了那条最柔软的维系之绳。爱在本质上是将自身纳入他人。你便是世界,便是神明,便是我生死以之的一切。我因你的每一痛苦、欢乐而战栗,我甘愿放弃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真正值得赞颂的是追求者,而非被追求者,神是在追求者那里的。爱是最难诉诸言辞的行动的哲学。许多大声叫喊的人,其实离爱最远。正像集市上,叫卖最起劲的人,货物往往最差。
小王子将狐狸“驯养”了。这时他也明白了,他和他的那株玫瑰之间,原来早已是互相驯服了。他比平时更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幸福依仗她。狐狸说得好:“对于所有你驯养了的东西,你是有责任的。你要对你的玫瑰尽责„„”
小王子要回到原来的星球上去。“你知道„„我的花儿„„我要对她尽责啊!她又是那样娇弱无力!还有她是那样单纯天真。她只有 6 四根毫无用处的刺来保护她对付全世界„„”
作者在这里通过他的散步回归完成了他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荡气回肠的感觉如同在敲打我们每个人爱的心弦。
三、爱的升华
爱的升华就是责任。小王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在宣告和实施这个命题。
责任并不新鲜,但体现在小王子对玫瑰的系念中,却是那样真实、生动,有一种震撼人心的东西。爱就是责任。担当这种责任,就是要时时刻刻付出关怀和牵挂。唯有这种关怀才能够验证这种感情。否则,爱岂不是太容易了?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实现这种升华的。
首先,他阐述了爱的领地是无边无际的。弱水三千,只取其一瓢。对小王子,是挂系他的玫瑰,对我们呢?它难道不是儿女牵挂患病的母亲,不是母亲思念远行的游子,不是想分担所爱的人的一切,不是看到你一向珍视的信念被人诋毁亵渎所感到的愤慨和拍案而起--不是所有这一切中我们的关切、焦灼、悲欣交集,心甘情愿的自我舍弃,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遂愿时所感到的喜悦和幸福么?
其次,爱将人提升了。只有爱着,人才像一个人。再平凡的行为,只要它是来自爱的策动,便都是和神的约定。尽管水仅一瓢,里面却有大江的律动。那些无所爱的人实在是最可怜的。他逃脱了责任,但这样一来,他也自放于大野茫茫之中,仿佛无根孤蓬随风飘摇。生命之轻亦不堪承受。
再次是对爱的真伪的辩识。凭着这点,我们还能够很容易地辨别真爱者和扮爱者。对于后者,责任是个躲避唯恐不及的东西,仅仅是想到这点就使他们蹙眉。它仿佛他们贪慕的肉体上的一根芒刺,在猎欢的过程中刺痛他们,败坏兴致。他们恨不得埋葬这个词,使其万劫不复,但显然无力做到,于是便玩弄起所谓消解的把戏,努力使人相 7 信它其实当不得真,也使自己更加心安理得些。结果,他们将爱变成了一场骗局,一种心智和肉体的练兵场,使之散发出一种腐臭的气息。
当这样的人在另外的场合侈谈爱的意义时,你如何能相信他?
于是,在降落地球一周年之后,为了他的玫瑰,小王子义无反顾踏上回返的路。他煞费苦心,说服毒蛇咬自己,当躯体訇然倒地时,他就摆脱了重量的羁绊,飞走了。这是多么壮烈的牺牲!他将生命献给玫瑰,也把一个启示留给我们--爱的极端处,责任的巅峰状态,是与献身牺牲为邻的。
接着是爱的理解。然而,能够真正理解爱的人屈指可数。
我们在爱的误区中陷溺太久。爱是一支小夜曲,是在黄昏花园漫步时的心旷神怡,是感官的适意,是享受、甜蜜等的同义词--所有那些言情小说和三流影视都在如此这般喋喋不休,奇怪的是人们却相信。倒也无须特别指责他们。尽管是被夸大被模式化了,但爱中确有它们的存在。对小王子,是玫瑰花开放时的光彩夺目,是她的芳香,是他看到嗅到它们时的愉悦。对我们,则也许是恋人的一个眼神,孩子的一个笑靥。这样的瞬间是生活的花朵。
但这远远不是全部。它并不是实质,甚至不是中心。对于神,这样的时刻只是他的试炼的序幕。在提供一点小小的甜头之后,紧接着,他要领受他的赏赐的对象证实自己当得起这种赐予,或者相反。和自然界的规律相符合,用以试炼的材料是些相反的东西,正如用高压制造钻石,用高温烧炼精瓷。对合格者,他加倍赏赐;不合格的,则全部索回。在这样的汰选中,他一步步将人的目光引向高处。
那是一条发端自山脚平畴绿野的山路,开始时两边花木可人,流水潺潺,风和日丽。麇集的登山者摩拳擦掌,都想拔取头筹。随着攀爬,山径渐渐狭窄蜿蜒,跌滑不堪。越到高处,山路越发险峻,出现了断崖绝壁,毒虫当道。也不总是和风习习,时而淫雨霏霏,时而阴 8 风骤至。不时有人颠踬,有人落伍,有人叹息,有人止步。最后,在漫长的跋涉后,只有很少的人攀上峰巅。
最后是爱的收获。胜者的面目逐渐清晰了。最前面的是爱情的强者,一些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们的整个生命为爱而燃烧,直到耗尽己,訇然倒地。在领受花冠者的行列中,我们更发现了声震遐迩的人物。他们出现在这个殉情的处所,开始未免让观者诧然,但紧接着就疑虑尽释了:爱之路上,并非只有情爱一条辙印。这是一些更为强悍博大、特异卓绝的生命,两性间的爱对于他们过于局促了,他们满溢的情感要投向更为广阔、久远的所在。他们和其所爱--社稷、民族、真理--牢固地结合了,他们用生命为爱确立了标高,正是一般人无法感知的、深厚丰沛的爱,给了他们大无畏的勇气。
聚集在峰巅的大爱者脚步踉跄,伤痕累累,嘘气成云,品尝着从心底涌流出的、不足与外人道的甘美。他们面貌各异,他们的所爱有着不同的名字。但在其最深处,都抱守着同样的内核。他们都是以生命殉一样东西。在神的尺度里,它们的区别只是相对的。
从山顶下瞰,遥遥的远处有许多茕茕孑立的身影。在这场需要虔敬远胜过角力的竞赛中,他们是败北者。他们尽管也羡慕得胜者,却或者脚力不逮,更多由于信心不足,走不动了或者中途放弃了。犹豫、怯懦、自私的算计如同沙包一样坠住他们的步子,把他们拖入孤独之域,只怕终其一生也不能突围。至于那些玩爱者,不在视野之内,他们从开始就未打算参加。
书中的作者从故事反映出人,小王子其实就是他纯真心灵的化身,就像他笔下的小王子,以生命殉其了所爱--正义、和平、人的大写。这就是他的玫瑰。作者由阐释爱的本质回归到爱的本质,从而使笔下的爱得到升华,这本身就是符合哲学的基本规律,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的这首爱的旋律就如同爱的哲理诗一般,渐次地在读者的脑 9 海中形成了爱的不灭的哲学童话,也将哲学和童话这似乎不能统一的悖体合二为一,不能不为作者的良苦用心所折服,也为作者对爱的渴求所感动。
对爱的关怀和向往,规定了他的行动的思索,以及这种行动的方向,都浓缩和体现在他笔下的小主人公身上了。我们,不是也应该有自己的玫瑰吗?我们准备好为她献身了吗?准备好在必要时用我们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她吗?正是小王子体现出的爱的哲学符合哲学的规律也符合我们对爱的认识规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然而我们对爱的规律的认识是一门重要的、有待学习的课程,我们还差的很远。
[参考文献] [1](法)安东·德·圣艾修伯里 著,艾柯译,《小王子》,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
[2] 李清安编选,《圣爱克苏贝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法)莫洛克 著,袁树仁译,《从普鲁斯特到萨特》,漓江出版社,1987年,P67——P92。
[4] 郑克鲁 著,《现代法国小说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P327——P340。
[5] 胡玉龙 著,《〈小王子〉的象征意义》,原文发表于《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6] 石海燕 著,《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第2期,P57——P59。
[7] 黄俊 著,《成人的童话,生命的寓言——简评法国童话〈小王子〉》,原文发表于《语文学刊》,2002年第3期,P46—P47。[8] 马振骋 著,《背负青天,看人间城廓》,原文发表于《外国文学》,1982年第1期。
[9] 马振骋 著,《在璀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星球——纪念圣埃克苏佩里诞辰一百周年》,原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00年5月31日。[10]马振骋 著,《王子,天堂几点了》,原文发表于《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the Primary Analysis of the Love Philosophy in the Little Prince
[Key Words]: the little prince
love
life
[Abstract] : The Little Prince written by Antoine de Saint Exupéry is an indefectible fairy tale.Except for the factors of symbolic imply 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adult fairy tale, the most charming factor is the life philosophy through the whole literature.Especially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love philosophy, the reappearance and sublimation of the life philosophy can be seen everywhere through the whole literature.
第二篇:浅谈《小王子》中的爱与责任
浅谈《小王子》中的爱与责任
爱在年少时
《小王子》是一部写给从九岁到九十九岁的所有人看的童话书,由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于1943年完成。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来自浩渺宇宙中被命名为B612号小行星的小王子,由于对玫瑰施加于自己的小伎俩感到迷惑和忧伤,决定离开他的玫瑰,拜访了七个星球,遇见不同的奇怪的大人﹑许多一模一样的玫瑰﹑被驯养的狐狸﹑以及飞行员“我”。并且学会怎样去爱,学会对自己驯养的东西负责。最后在蛇的帮助下回到自己的星球。
童话作品《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一九零零年出生于法国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有一个美好的童年,青年时代学习美术且学会飞行,他喜欢冒险和自由,除了飞行,用写作探索灵魂深处的寂寞是他的另一终生所爱。其中代表作品《小王子》,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最丰富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最单纯最纯洁的小王子的形象,传达了最深刻的关于爱与责任的道理。
《小王子》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主人公小王子爱着他的玫瑰,时时刻刻牵挂着他的玫瑰。而玫瑰花也深爱着小王子,可是玫瑰太骄傲了,当小王子在自己身边时,她总是用自以为是的小诡计“欺负”小王子当小王子离开时,不管多么的不舍,她也没有去挽留,不想让小王子看到她流泪,她是多么骄傲的一朵花儿。就像小王子所说,“那时我根本不懂得怎样去理解:我本该从行为上而不是语气上做出判断。她为我散发芬芳,照亮了我的生活,我实在不应该离开。我本该看出隐藏在她那些可怜的小诡计背后的柔情,花儿们都是的那么的自相矛盾!可我当时太年轻,不懂得爱她!”
因为年轻,因为不懂事,我们不懂得珍惜身边人的爱与关心,不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只有失去后才明白,可是这明白来的是否已经太晚了?
《小王子》中另外一个让人心疼的角色是狐狸。狐狸教会了小王子如何去爱,明知小王子会离开,可狐狸依然心甘情愿被驯养。被小王子驯养的狐狸是小王子的朋友,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短暂,可狐狸却记挂了小王子一生,因为小王子是唯一一个与自己建立关系的朋友。小王子让狐狸记住了麦子的颜色并且一生怀念,而狐狸让小王子明白一个很简单的秘密,人只有用心灵才能看的清楚,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正如狐狸所说:“正是你为你的玫瑰所花费的时间,才让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人们早已忘了这个真理,但是你不可以忘记,你永远对你所驯养的事物负有责任。你对你的玫瑰负有责任。”小王子一心一意只想念他的玫瑰,可似乎忘记了,狐狸也被自己驯养了,而自己怎能不对狐狸负责任?我们也许好小王子一样,只看自己所挂念的,却对身边的爱视而不见。等到某天,当我们想起昔日的情景时,心里是否也有一丝遗憾?
在拜访其他小行星的途中,小王子遇见了只会下达合情合理专制命令的君王,虚荣心很强的人自相矛盾但却让小王子陷入深深忧伤的酒鬼,忙着计算星星数目以便赚钱的商人,小王子愿意与之作朋友的灯夫,坐在桌子前等待探险家的地理学家。除了那个忙活着自身以外事情的灯夫,小王子认为其他大人都是非常非常奇怪,小王子不愿意与他们作朋友。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像小王子一样单纯的天使,可每个孩子却会长大,长大后有的人丢了童心,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庸俗的人,而有的人成熟却不世故,圆滑却不庸俗。除了爱与责任外,《小王子》为我们传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孩子讨厌大人,可最终大部分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大人。
是不是长大后我们都会改变?是否为了适应社会生存法则我们都要丢失本真?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语言虽然通俗易懂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我”是一个自小被扼杀绘画天赋的飞行家,在一次飞机飞行事故中于撒哈拉沙漠中遇见了小王子。从小王子那里,我看到了他对一朵花的忠诚,他对狐狸的伤心感到愧疚,他对大人的忙碌感到迷惑和不必要,他对美的探索与发现。虽然“我”也是大人,可我和那些大人不同,活在那些严谨的大人之间,实在是非常累人,因此我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没什么真正谈得来的朋友。而小王子的出现,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事,我保护、珍惜小王子,并且寻找到还没完全丢失的童心,他是“我”最真挚的朋友。
《小王子》内容背景是在无边无际、纯洁一片的黄沙上,满篇氛围似真非真,似梦非梦,像绘画中用最单纯的笔触画出了最丰富的内容。虽是一篇童话,却和传统的童话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没有离奇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也没有坎坷的命运,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忧伤但真实的故事。
但愿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从未丢失童心的大人,但愿每个人都能及时发现身边的爱并且对爱负责。
第三篇:论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
论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
摘要: 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最为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凸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不论是她的散文、小说还是最后的现代诗歌,都留有对“爱”这一主题的讴歌和颂扬。冰心诗歌自成一派,极有特色。她的诗歌创作中,对于“爱”的阐释有着无穷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冰心的诗歌加以研究,侧重分析其中关于爱的思考和感悟,唤起人们心中的真情和博爱。
关键词:爱、哲学、现代诗歌
目录
引言...........................................................................................................................................3
一、冰心诗歌中“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3
(一)女性意识...................................................................................................................3
(二)歌颂母爱...................................................................................................................4
(三)追忆童年...................................................................................................................5
(四)理想追求...................................................................................................................6
二、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形成原因................................................................................6
(一)童年经历...................................................................................................................7
(二)后期教育...................................................................................................................8
三、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的影响....................................................................................8
(一)争论...........................................................................................................................8
(二)意义和影响...............................................................................................................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作为“小诗”流派的代表人物,冰心的诗歌清新脱俗,语言隽永,有着很高对阅读价值和探究价值。她为新文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这篇论文主要从冰心诗歌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方向入手,深度剖析冰心诗歌中关于爱的哲学带来的影响,来进一步达到对冰心诗歌研究思考的目的。
一、冰心诗歌中“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
(一)女性意识
冰心在爱的呈现形式第一表现在她独特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女性思想,她认为女性是给予、贡献、慈爱、宁静的,代表真正意义的真善美。冰心的文章不仅仅代表真善美,更多的是蕴含“爱的哲学”。从1919年开始,她的文章大都是对地球、母性的孩子的歌颂和赞美,大约1/3的文章是歌颂母爱的。沈从文曾经这样描述冰心:“她描绘的爱,是抽离情欲,是母爱的包容,是孩子的童真,有着基本的道德理念,对和平的追求和热爱。”虽然冰心表达的“爱的哲学”历来一直存在不同见解,但是它实质是积极向上的,一直处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如果母性是人类的品格的开端,那“爱的哲学”对人类的发展激进步具有极大意义。由冰心所创的母爱主义文学,表现了具有女性特色的精神境界。
在冰心的作品中,爱无处不在,母爱,童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而母爱——作为冰心作品中最无处不在的主题,是她永远无法释怀的一种爱。杨福慈女士是冰心的母亲,在如何教育教导冰心上有独特心得,在精神上给予冰心很多爱和鼓舞,即使后来母亲离去,她仍然保有爱的思想。母爱多数是基于血缘关系,是一个母亲在孩子身上倾注的心血和贡献的关键表达。1941年、1987年冰心的两篇著作《我的母亲》面世,它最注重表达的是对杨福慈的思念和感谢。她认为母爱就好比瑞雪之下松树的成长成才,而孩子对母爱有着追寻的执念和热爱。所以,冰心热烈赞美母亲,她觉得母爱是世界上最具能量和潜力的爱。
冰心在作品中都把孩子写成是天使,爱的天使,这里表达了冰心的思想情感。对孩子的爱就是冰心表达的人来的爱,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除去地球以外,最可爱食物就是儿童。《爱的现实》中对两个孩子“雏发覆额,眉目如画”的表达,给予作家学者宁静淡泊的心灵慰藉,使得作家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集。在冰心创作文学中,童真的孩子世界和神圣的母爱同样对世界的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冰心曾这样写,最让人难忘惦记的是大自然的美好和美丽。她把大自然写得美丽而神秘,像个秀色可餐的美人,让人流连忘返。虽然地球上的景色几朵,数都数不清,但最为冰心喜爱的却是宽广深远的海洋。她认为海是庄严宏伟宽容的,置身大海中,让人心旷神怡。冰心曾在她的作品中把海比作母亲,可见她有多爱海啊!从而也更加热爱大自然。
冰心思想中关于“爱的哲学”,虽然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女性意识,但深究还是对人性的表现。有关爱的哲学,有3大特点:
一、内容广泛,但是一直围绕着中华民族、父亲母亲、地球环境等紧密联系。
二、对爱的期待存在幻想也具有理性思考,冰心能看到世界上仍有的贫困、迫害、战乱等不好的存在,期待着能够用母爱消除这些不利于世界和谐的现象,全面建成全世界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现象。冰心在母爱上的期待,具有人性化特点,但是现在的文化氛围不够成熟,还没能达到这个层次,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三、爱大于人道主义。所以爱在文化思想和道德素养上的影响大于政治影响,具有长远发展前景。
1919年来,冰心还对美有着强烈的赞美之情,基本没有文学家能够在这段时间这么直接地表现自己对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艺术人文的歌颂,她对于自己的美的追求和热爱从不加以掩饰。
(二)歌颂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人都对母爱有着特别的情结和情怀,在他们看来,母爱是一种宽容、伟大的存在。冰心写作过程中,不管散文、小说、诗歌等,都大力歌颂母爱。下面是本文挑选的关于母爱的经典片段。
“母爱”承载了冰心细腻的感情,构筑了她丰富独特的情感世界。在作品《繁星》中,有:“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冰心认为,母亲给她的不止是困倦时的休息之处,也是心情不佳时的心理慰藉,只有母亲能够让自己消除烦恼忧伤。杨福慈女士家境良好,从小学习各类诗文作品,温婉大方,在教育教导冰心上亲力亲为有着独到的方式方法,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冰心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灵感和素材,所以冰心能够细致真实描绘出对母爱的歌颂和热爱。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啊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赋予我的万缕柔丝”,即便是这类型的简短诗句,读者们仍然能够轻易体会到,孩子的生命源自母亲,就连一丝头发也是源自母亲,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将头发喻为“万缕柔丝”,十分的形象生动,且表达了天下所有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照顾关心,母爱是那么的温柔细腻。通过阅读深研冰心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冰心的温柔细腻思想情感倾向,及对母爱的热烈赞美歌颂。
母爱从头到尾都在冰心的“爱的哲学中”展现表达,母爱是所有人类的本源存在基础。在冰心小时候,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洗礼下她奠定了向善的人格品质基础;在她上中学时,接触到要爱所有人的思想;在她接受文化思想熏陶教育过程中,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泛爱哲学理念,她开始注重寻找人的价值并且尊重她,并期待能够用爱消除化解存在的战争**、贫困迫害等现象。在冰心接受过所有有益的教育后,她将母性之爱成功升级到更加宽广宽容的博爱境界,她将自己的母爱发展到对整个宇宙地球的爱。
(三)追忆童年
由于冰心在童年时代,因为母爱还感受到其他更多的美好感受,她在歌颂母爱时也对童年回忆有着许多的挂念追思。她一生都在追求孩童时代的童真、善良村街真挚等情感、冰心觉得孩子的心性是最为纯洁无暇的,就像一张未经任何书写涂画的纸张般美好令人神往。她对儿童的关爱超乎一般,她注重于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命运走向,这是是冰心作品中对“爱的哲学”的延伸发展出来。因此,“孩童童真”成为爱的哲学所表现的主题之一,表达了冰心对孩童时代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儿童命运的挂念关心。
在冰心的思想观念中,儿童就是天使般的存在。孩子童真善良的微笑、稚嫩青涩的脸庞都是她的最爱,由此她写了无数的诗歌散文来彪子按自己的那份热爱和赞美。在《繁星》中写道:“小弟弟呵我灵魂中三颗最光明喜乐的星温柔的无可言说的灵魂深处的孩子呵”。在这首简短诗句中,冰心将孩子喻为灵魂深处闪闪发亮的那颗星星,是如此的美好令人神往,表现冰心对孩子的热好和关注。她用她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孩子进行对话交流,慢慢的都是对孩童时代的追忆和念想。在《繁星》中写道:“万千使者要起来歌颂孩子孩子 在他细小身躯里 蕴含伟大的灵魂”。在这简短诗句中,冰心次澳大了自己的孩子的看法观点,即使孩子的年龄是小的,但是他们的灵魂让人无法忽视,它是那样的强大伟大的存在,这是对孩子形象的一种思想美化。同时,冰心也期待所有文学家能够关注孩子的灵魂思想,一起来歌颂赞美。综上所述,冰心岁童真有着不一般的热爱和追忆念想。
冰心有着大量作品是描写儿童的,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体会到冰心对孩童时代的美好追忆和挂念,也可以看到冰心内心深处拥有的童真思想,这些都是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一种助推。
(四)理想追求
秦牧曾经说:“她繁星、对大海、赞自然、爱善良、求真理,她告诉世人要求真善美。”秦牧评价冰心的的作品,清新秀丽,有深远意境,给人爱的享受。而《春水》、则是冰心探索真理的灵感结合创作,简短精炼的诗句既体现冰心的温婉大方性格,也体现冰心不断追寻真理的决心意志。
冰心作品中体现了很多的哲理思想,因为她的作品很多源自生活过程中的零碎思想,是随性创作。就像沈从文说的那般:“她没有试探„„找寻到绿洲„„心便自己打造出诗的王国。”冰心的随性创作作品,没有传统诗歌那种押韵,却也是真真切切将自己的突发灵感一丝一毫汇聚,成为流传后世的著名文学作品。如《繁星》中某具:“渔船归来了看江上的点点红灯呵!”极为简短精练的句子,表面上是对渔夫生活的描写,深入思考则是对人生的真理。“渔船”好比前进中的人们,“红灯”好比人生中的指向灯,“江”好比漫漫人生路上的种种障碍。年轻人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视家中父母子女的关怀关爱,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后悔。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事物多了,也看透了,开始寻求心灵家园。这要求我们,放下功名利禄,在“红灯”的指引下回归自然回归宁静,获得心灵上的解放。短短两句诗句,却有着如此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形成原因
(一)童年经历
冰心的作品充满了“爱的哲学”,不禁让人思考这种“爱的哲学”是如何形成的。笔者认为爱这种美好温暖的感情是与一个人童年的成长环境和接触到的人息息相关的。因为童年对一个人的人生观有着深远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她的性格和对世界的看法。而这一切影响,毫无疑问会在冰心长大后写的诗歌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如前文所述,冰心最喜欢写的题材有大自然,母爱,孩子等。回顾冰心的童年时代,她是在一个名为烟台的城市长大的,从小她住在海边的一座房子里。这也是为什么海的意象多次出现在冰心诗歌中的原因。小时候,冰心就于海相伴相依,海给了她幻想和对远方的期待。海是冰心童年最好的玩伴,给予冰心宽广的胸襟和博爱的人生态度,也是她写作的灵感来源。
小时候,她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洗礼下她奠定了向善的人格品质基础;中学阶段,她接触到要爱所有人的思想;在她接受文化教育过程中,对她影响最大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泛爱哲学理念,她开始寻找人的价值并且尊重它,并期待能够用爱消除化解存在的战争**、贫困迫害等现象。在冰心接受过所有有益的教育后,她将母性之爱成功升级到更加宽广宽容的博爱境界,她将自己的母爱发展到对整个宇宙地球的爱。
受童年回忆影响,最为冰心喜爱的是宽广深远的海洋。她认为海是庄严宏伟宽容的,置身大海中,让人心旷神怡。冰心曾在她的作品中把海比作母亲,可见她有多爱海啊,从而也更加热爱大自然。
杨福慈女士家境良好,从小学习各类诗文作品,温婉大方的性格特点,在教育教导冰心上亲力亲为有着独到的方式方法,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冰心之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灵感和素材,所以冰心能够细致真实描绘出对母爱的歌颂和热爱。
此外,冰心对儿童的爱也不可忽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冰心有三个可爱的弟弟。她的三个小弟弟在她少年时出生,与她感情极好。当冰心内心烦躁不安的时候,都会想弟弟,童真纯净的孩子心灵在这方面有极好作用,她的烦恼忧伤就会消失不见。
“爱的哲学”是冰心早期作品很鲜明的主题,她曾想借此解决社会矛盾,帮助青年人理想幻灭现实残忍的心理危机。而后,冰心对社会的接触加深,对问题有新的看法,对社会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了。她发现这些爱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所有问题。但无论如何爱确实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是因为有爱,世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人与人之间才互相给予温暖。
(二)后期教育
除了童年时代的经历外,冰心受到的教育对她影响也很大。她曾在基督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在那里她完整细致地接受《圣经》的教育。耶稣“完全的爱,完全的牺牲”的牺牲精神和“泛爱”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冰心的创作,是冰心“爱的哲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圣经能够对冰心的造成影响主要还是因为她有一个知书达理、温婉大方的母亲,这可以左右冰心成为同一知书达理、温婉大方的人,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形成时刻关注国家社会走向的良好行为。
冰心,是中国文学家中少数几个能够公开赞美基督教的人。冰心曾经在她的诗集中描写接受《圣经》教育后感悟体会,是一种赞美。比如《傍晚》就是冰心在读完创世纪第3章第8节后写的诗歌形式读后感。作品《傍晚》是冰心在阅读《圣经》某一篇章,被里面的意象激发表达的追求赞美之诗。
三、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的影响
(一)争论
中国学术界,对冰心关于“爱的哲学”褒贬不一,争议不断。有些人认为冰心所要表达的博爱精神无法在1919年五四思潮消散后重新提起博爱,这具有空想性和不可行性。甚至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社会主义出现后对当时的资产阶级造成严重冲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拿来同化无产阶级并麻痹自己的一种主观想法。其实这不过是冰心对当时社会现象所抒发的‘感想’,并没有对原因根源做出过解读暗示。所以,以上评价是过于激烈偏移主题。“爱的哲学”还是有非常大的意义,《超人》虽然在描写母爱上带有唯心思想,就可以否定它在歌颂赞扬母爱上的积极作用,甚至否定它在研讨‘问题小说’的作用。否则,我们将很难冰心及其他作品上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冰心曾在《往事·以诗代序》写道:“人世间是同情带着虚伪,人世间是爱恋带着装诬”,世间固然存在丑恶邪恶的一面,但存在的已经够多了,就没有必要让年轻人再去看完它,表现冰心对黑暗邪恶的厌恶反感,藐视,对善良真诚的追求向往。所以,她要警醒世人不要靠近黑暗丑恶,要追求善良真诚,这些思想劝诫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程度的思想启蒙效果,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进程。
"爱的哲学,体现出人类解放的思想观念。她能够将爱提升到本体论的境界,宏观方向上建立了一套爱的体系,在作品中以其强大的观察视角展现对母亲、孩子、自然的爱。她根据五四精神,即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融入写作中,打造出专属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著作,发挥文学作品在思想传播领域的重要作用。现在回看历史,历年历代中能够积极呼吁母性、孩子、自然的爱的作家还是不足的。现在,我们要站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上理性客观评价“爱的哲学”,敢于承认母爱、孩子、自然的爱是相通的。并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深思冰心是如何做到打破禁忌,建立一套爱的体系的。冰心敢于面对社会黑暗、思考爱的存在对世界人民的积极意义。
(二)意义和影响
“爱的哲学”她不仅仅是冰心的灵感题材,同时也是亘古不变的哲学主题。冰心能够敢于、善于追求真善美,揭露揭发社会存在的假丑恶现象,关注孩子下一代的思想命运走向,带给孩子纯净美好的希望。这也体现了冰心在发挥“爱的哲学”时的行为方式,她号召人们团结友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而不是战乱、迫害、威胁纷争等。这些行为方式,是经过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冰心正是吸收容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中国传统优秀思想文化才提出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宽容包涵智慧和做人做事风格行为。这种处事行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完善,已经达到成熟的程度,并被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们所接纳。“爱的哲学”是冰心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母爱、孩子、自然的爱,他们相互融汇贯通,给正在处于焦虑忧伤烦躁的人们指明了一条大道,我们应当选择回归自然、回归童真、回归亲情,而不是继续追求所谓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等等外在物质虚名。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将会在人际交往的沟通交流过程有更愉悦的精神享受,在追求人生真理上豁然开朗快速进入自我实现境界。同时,冰心在文学作品贡献上也有无法忽视的作用,她开创中国近现代母爱文学,积极歌颂赞美大自然的美好,在审美培养和亲情关怀上都有着积极作用,并且“爱的哲学”合乎当代中国政府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战略,促进人文和谐、生态文明。巴金先生曾说:“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爱的哲学”在冰心笔下出现以来,一直在思想启蒙上有积极意义,我们要更加关注保护它在母爱、孩子、自然上的爱,构建一套符合自己人生规划的爱的体系,为中国现代人格建设贡献一份力。
结论
冰心的诗歌创作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一直离不开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冰心经历了五四运动,在那段时期民族矛盾爆发并且激化,文学创作者们往往更倾向于用爱来改变人性和社会。但是对于冰心来讲,爱的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哲学思辨观念,更是文学创作中让文学具有灵魂和深度必不可少的一种“添加剂”,这一文学思考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过对冰心诗歌中关于爱的不难发现,她的诗歌中关于爱的表达仍然有很大局限性,他只是提倡爱,让人们去发现爱,感受爱,但没有回答如何去实现爱。这种爱注定了是有范畴的,难以突破狭隘的情感思维。因而在她所提倡和推崇的爱中,实现价值和实现力量显得苍白无力。以上主要是我通过对冰心诗歌的研究得出的一点浅薄的认识,依然有很多疏漏和不足,期待更高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沈茜.《试论冰心早起作品中“爱的哲学”》.贵州大学学报,1998 [2]陈静婷.《开掘爱的哲学之论冰心成熟期的创作》.语文学刊,2006 [3]于景.《永恒的爱——浅谈冰心之爱的哲学》
[4]陈畅.《试论基督教对冰心的创作影响》.时代报告月刊,2012 [5]韩莹莹.《论冰心三四十年代作品艺术创作风格》.唐山学院报,2004 [6] 胡桂红.冰心“泛爱主义”哲学观形成的原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
第四篇: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指导老师:朱洁学员:张美兰
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
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
(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早期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的笔调,运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曾被人赞誉为“冰心体”;中期随着生活的转折变化,一改前期婉转、清丽、典雅的艺术风格,代之以苍劲、明快、幽默和刚健的风格;晚期的创作风格随着时代与自身气质的变化也相应的产生了变化,前期是温柔伤感的情调,中后期则呈现出清朗秀逸的风貌。
在冰心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有许多优美的散文篇章,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母爱、童心、自然美的成功描写,这也就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正如秦牧所说:“她望着繁星,对着大海,赞美自然、讴歌母爱、爱慕善良,探索真理。在夜气如磐、大地沉沉的当时,她告诉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说到“爱的哲学”,大家自然就会想到伟大诗人泰戈尔,他对冰心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爱的哲学”的创始者。徐志摩曾经评价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特别是在散文创作方面,冰心更是汲取了其思想的精华,并结合自己对人生的感知和理解,对于爱的独特的心灵感受,给予“爱的哲学”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形成了她的别具一格的“爱的哲学”。
一、爱的哲学的具体表现
冰心一生都信奉“爱”能引导人们向善向美。母爱、童真、大自然,这三者构成了她爱的世界。她赞美母爱,曾深情地说,“这样浓深,这般沉挚,开天辟地的爱情啊!愿天下一切有知,都来颂赞!”她觉得母爱可以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靠着它,便能建造一个“个个自由、个个平等”的世界;她赞美童真,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欣赏他们的智慧聪颖。她觉得大人的世界充满互相残杀、争权夺利,而儿童的世界是纯真无邪、互爱互怜的;同样,冰心倾心自然也表现了一种追寻,希望在自然的清新里,平息人间的恶斗,融化人类的怨嗔。为此,她常常徜徉于大自然,流连忘返,与大海为友,与湖泊作伴。春风、秋云、碎雪、微雨、明月、星晨,无不倾注她美好的情思和善良的祝愿。她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她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共同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
1、无私的母爱
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母爱,在她的笔下,母爱是圣洁博大的,是她精神世界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她心里永恒的话语。在《寄小读者》中可以体会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非常高的赞扬,文中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寄小读者》通讯十),热情地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宽厚。又如在《往事
(一)》第七篇中,她借助荷叶与红莲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文章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在冰心的眼中,母爱是无私的,是战胜一切邪恶的力量。《超人》就是冰心传达爱的哲学的重要篇章,文中通过一个叫禄儿的孩子向世界告知了自己爱的哲学。公寓里的何彬是一个性格冷漠的青年,他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而公寓里的小杂工禄儿的生病呻吟打动了何彬,他拿出十块钱让禄儿去治病。禄儿感激他,由此联想到慈母之爱,得出“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的结论,何彬也因此悟出一个新的人生观“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冷心肠的何彬因为母爱的回忆而重新唤起对生活的热情,其中母爱的温暖便是作者冰心转奉给世界的母性关怀,全天下的子女都应该受到这种母爱的恩惠。正是因为冰心这种对于母爱的无限夸大,并竭力鼓吹爱世上所有的母亲和所有的儿子,不分阶级地爱一切人也是爱的哲学的局限性所在。再如她出版于1931 年的散文名篇《南归》,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思念母亲的杰作。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完全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唯恐失去母爱的惶恐、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服侍母病过程中内心的煎熬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后半部分则痛述了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窗外是苦雨,窗内是孤灯。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字字发自肺腑,浸透着无法排解的忧伤、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其实,冰心的母爱哲学并不仅仅是安慰那些受伤的心灵,而是把他们从现实带入哲学的世界,在母爱的哲学里受到灵魂的问籍,从而获得新的认知。
2、纯洁的童心
冰心散文中的另一个重点是描写歌颂童心童真。就像对母爱的歌唱一样,冰心对童心的歌唱也有多层面的内涵。其中既有对自我童心的关照,也有对儿童本真世界的理解关怀,还有借童心来慰籍成人世界的内容。她认为:“给儿童写作,对象虽小,而意义却不小,因为,儿童是大树的幼芽,为儿童服务的作品,必须激发他们高尚美好的情操,而描写的又必须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关心,而能够理解、接受的事情。”
在冰心的许多篇章中,儿童被描绘为天使,是“爱的哲学”里的天使,传达的是冰心本人的思想。她的散文《笑》就表达了这种从天使到儿童的转化过程:“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浸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我微微的笑。”由此联想到五年前,古道边,一个孩子:“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想着我微微的笑。” 关怀儿童世界,冰心首先是超越任何功利目的的去理解儿童的喜怒哀乐,捕捉儿童世界的天真童趣,表现儿童稚拙的内心世界。如在《寄小读者》中,冰心就是孩子们的一个伙伴,她娓娓动听地跟大家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和小朋友们谈心,同时也夸赞孩子们的稚气和善良,以独特的通讯形式和小朋友交谈,以真挚朴实自然的话语创作出许多精美的篇章。又如在《通讯六》中,她和小读者说心里话,完全是一片孩童之心。冰心说:“小朋友,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开辟的,原当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以能测度的。„„总而言之,他们的事,我们不敢管,也不会管;我们的事,他们竟是不屑管。所以我们大可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他们笑话。———我的话完了,请小朋友们拍手赞成!”这完全是小孩子群中的一个,用大姐姐的口气,和小朋友谈心,讲悄悄话。她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们交流,用自己的热情真诚地同孩子们交朋友,与小读者息息相通。
冰心在作品中,讲了许多小道理,与小朋友促膝谈心,谈社会公德,谈知识就是力量,谈我们当前存在的一些困难等等。在她的《三寄》中,冰心的心情是宁静多于兴奋,喜悦多于感叹,处处把小朋友看作新长征的接班人,希望小朋友既觉察肩头的重任,又能踏踏实实地身体力行地去做日常生活中的小道理。这种心贴心的平等姿态,使得小读者在这种难得的信任尊重之中,激发出自己的爱心和美感。冰心活到99岁,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中,她始终保持着童真之心。她始终觉得和孩子们“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山中杂记》)。
在她的笔下,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的化身,都有着不一样的可爱之处,读她的散文总是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因为只有用童稚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才能有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些饱含童真的文字是冰心女士由内而外的孩子气使然。她时常勉励自己“在平凡的小小的事物上,我仍宝贵着自己的一方园地,栽下平凡的小小的花,给平凡小小的人看”。的确,冰心用晶莹无瑕的爱和坚定的信念执着于自己率真的性情,在文学的园地里寻找适合自身心性发展的一方土地。这也使她成为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的同时,也成了小百花园中一位先驱者和和贡献卓越的儿童文学家。
3、优美的自然
冰心对自然之美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力。无论是雄伟的高山,还是辽阔的大海,甚至是细小的蒲公英,都是冰心喜爱的自然景物。在她的笔下,大自然的春日秋色、花晨月夕、丛林小溪都是如诗如画生机盎然的,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目不暇接。
冰心热爱大自然,她的爱很深沉,就像她热爱的大海。冰心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感,可以堪称一位“海化”的艺术家。她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忆起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海。”大海的广阔深远陶冶了她的思想和性格,海风、海浪、潮涨潮落滋养了她的心田,融入了她的生命和灵魂。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在她的作品中,曾多次用大量的笔墨描绘大海辽阔深邃、博大精深的形象,把大海作为理想人格的化身,自己被称为大海的女儿,海的歌者。冰心的《往事
(一)十四》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莫测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把大海写得有神有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在感悟大海的同时也被大海同化了,她赋予大海的灵性又无疑融入了自身的襟怀和抱负。冰心之所以对大自然有如此深厚的眷恋,是为了将自然和社会割裂开来,使自己的目光不再倾注于现实人生,而去体验自然的壮美。“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既然大家都同睡一个大摇篮,人人都受到大自然的爱护,人人都是平等的,于是便能在“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人类的怨艾。” 冰心不仅以灵敏的感性体悟到大自然的美丽,而且还常常把自然拟人化为自己心心相通的朋友,以女性细腻的感受描绘出每一个能表达其内心感受的景致,用典雅的语言表达出来,赋予大自然无限的情思。她常常坐在湖岸边,边写作边看“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也经常面对着青山村落,看“夕照里,牛羊下山了,小蚁般沿走在青岩上”。寥寥几笔,几种景物已淡然而出,月明、落日、浓阴、微雨、夕照、牛羊、青岩,犹如一幅水墨画色彩鲜明,淡雅清晰,蕴藏着真情写出了自然的美妙动人,让人回味无穷。尤其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桠,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在冰心的笔下,田垄、水车、茅舍、水波等本来很普通的山水景物都成了有诗情画意的佳山丽水,一幅幅秀美明丽的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喜的不忍释卷。再如《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明艳照人,却不飞扬妖治:是低眉垂袖,璎珞衿严。”月光下的青山,在冰心的笔下,成了一位明艳照人,默默不语的女子形象,更使她的散文充满了无尽的柔情蜜意。冰心大量抒写自然美,从一个侧面也展示了以冰心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女性心灵解放的高度。她的写景写人散文,始终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沟通和协调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从而在生态环境和人际领域拓展了她的审美天地,人与万物相通的精神家园。
二、爱的哲学的形成原因
冰心的散文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爱的颂歌。这些饱含着对母亲、童真、大自然的爱,孕育于她的成长历程,一方面受益于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外文化对她的熏陶。尤其在早年,冰心大量阅读了托尔斯泰、泰戈尔等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深受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中的入世救世、普度众生的爱的影响。此外,“五四”时期西方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潮在中国广为流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对冰心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首先归功于她优越的家庭环境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冰心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她的父亲担任海军军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思想开通,这一切为她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父母的厚爱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海边的生活体验让冰心始终有一片明净的空间,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她说:“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二十岁以后的我,不能说是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但是我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我就能够经受身外的一切,有了健康的感情,使我相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螺旋形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转的,但我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来克制外来的侵袭。”的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长大成人后,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成为她创作的旨趣。我们读冰心的诗歌、散文,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如春风拂面。她曾在《寄小读者》中这样描述她的生活“我的生活只有花和光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没有诅咒”。父母的爱心是冰心“爱的哲学”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然,正是由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冰心“爱的哲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她弄不懂造成社会现实和自己理想产生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她认为社会之所以存在的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心不好”,而改变人心的方法就是“爱”,爱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是万能的钥匙,主张用爱来感化人们的心灵,拯救全人类,这是不切实际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
时代潮流为“爱的哲学”的形成准备了客观条件。“五四”时期,冰心看到了中国的苦难现实,敏锐地感到自己以及当时的“青年人的危机”:“不能升天,不甘入地”,他们被“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烦闷》)。她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知识青年的思想危机夸大成全体青年的问题,因而开始以“问题小说”开始创作。但由于思想上脱离当时的现实斗争和广大人民,冰心只能以自己“美满”的家庭中的“亲子之爱“当作灵药,推荐给当时的青年,同时也以此安慰自己寂寞和苦闷的心灵,这就是冰心倡导“爱的哲学”的起因。早年的《往事》、《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等作品,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亲情、友爱、童真和自然美,寻味人生的乐趣和慰藉,通过“爱的哲学’告诫青年用爱引导自己的人生。但也给一些文学青年带来过负面影响,他们一味追求模仿,沉浸在爱的幻觉里。那时年仅19岁的冰心积极投身于那个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洪流中,她以优美舒缓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字表达了她那丰富内涵的爱。“爱”是她讴歌的主旋律,对“爱”的思考陪伴了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从“小我”之爱到“大我”之爱、再到“忘我”之爱;从爱的萌芽幼稚、天真的“爱”到“爱”在冷风中呻吟、在战火中磨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下,冰心从未放弃对“爱”的思考和赞颂。随着这种不放弃、不断思考与研究“爱”为主题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冰心自己独特的“爱的哲学”思想。
3、泰戈尔的影响
泰戈尔是冰心“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的哲学思想对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最鲜明地体现在她的小诗《繁星》与《春水》中,对大自然的礼赞,对父母家人的眷恋,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基本确立了冰心爱的哲学的体系:母爱——童心——大自然。
泰戈尔的“泛爱论”与冰心“爱的哲学”似乎有着不可言喻的关联。泰戈尔“以一切亲子之爱、夫妇之爱、恋人之爱、爱国者之爱、自然崇拜者之爱、醉心于神者之爱为吟咏的诗材。”冰心则认为:“人类以及一切生物的爱的起点,是母亲的爱”。她热情讴歌母亲的无私和宽厚:“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就这样,冰心辩证地吸收了泰戈尔的这些思想并加以发展,奠定了自己爱的哲学的基础。冰心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一文中写到:“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句,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冰心对泰戈尔的崇拜和敬仰。
此外,冰心还吸收了泰戈尔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泰戈尔极为倾心大自然,他认为,人只有投入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无尽的幸福。冰心对大自然更是特别热爱和欣赏,因为她和泰戈尔一样,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只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才能忘却现实的污浊和烦恼,才能使心灵得到净化。
三、爱的哲学的意义及影响
爱的哲学既是冰心作品中的一个主题,也是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冰心是爱的追求者和探索者,是美的雕塑家和绘画家,她改造的是民族的灵魂,发现的是大自然的伟大,赋予孩子们的是圣洁的情操,给一代又一代的心灵送去的是永恒的信念、智慧的光芒。这也显示出冰心爱的哲学的特点,她对于人类生存方式的选择是和谐而不是对抗,是友谊而不是冲突,这种文化抉择充分显示了她作为中国人的智慧。
冰心“爱的哲学”体现其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情怀。冰心不太注重使用女性作家常常着力表现的爱情题材,不去构造曲折复杂的故事,而往往在简单的人、事和叙述中完成“爱的哲学”的书写。在母亲面前她永远是一个女儿,在朋友面前她永远是一个信的过的大姐姐,作为母亲的女儿,冰心感受到的是爱,作为朋友她给予的也是爱;母亲的爱转化为她对朋友兄弟的爱,而这种爱是超越世俗超越现实的,母亲的爱“使我由死中求生---要忘记自己的痛苦。”、“母亲赋予我的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魂来探索人生。”在冰心的写作世界里,她既是作为女性性别而存在着,这时她的爱具有母性特征,她又是超越性别的,这时她的爱是抽象的、哲理的,由母亲的爱转化为哲理的爱。
冰心的“爱的哲学”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淡化了爱的意识,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权力至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具有功利性,甚至有些人为了钱和权为所欲为,道德败坏。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冰心爱的哲学,并从哲学的高度进行认真思考,它不仅可以促进人际物我之间的沟通与亲善,还能启发人们思索生命的意义和目的,追求合理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在审美教育上也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并且与当今建构和谐社会所倡导的诚信友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有相通之处。冰心的爱是一盏明灯,一种力量,一代代人在冰心的爱里成长。冰心用爱承担起抚慰生命脆弱的使命,抚平人们心灵的创伤,给人以生的勇气,激励人们奋勇前行。人们从冰心那里得到了爱,体验着爱的温馨与魅力,又用同样的爱去待人、做人,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好的调和。
“爱的哲学”是诗意的哲学,是冰心散文书写的灵魂,在爱的歌唱中,冰心用女性细腻的心感受世间的一切爱。爱的哲学不是一种哲学概念,而是渗透于冰心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冰心成为五四时期最杰出最有个性的作家。用茅盾的话说:“在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属于她自己。她的作品中,不反映社会,却反映了她自己,她把自己反映得再清楚也没有”是的,冰心属于她自己,她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她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一种本原性的追问和解答,她执著探究的是那个本真的、活生生的世界,她属于历史,也属于今天,更属于不老的散文。
纵观冰心的散文,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贯穿始终。冰心笔下的母爱是深沉、真挚、忘我的;童心是淳朴、天真、活泼的;自然是壮美、寂静、安详的。冰心引导人们一步步走向她散文描绘的爱与美的世界,她用智慧凝结而成的爱与美为主旋律的文学,滋润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田。冰心的爱的哲学让人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它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正如她自己所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这样至真至纯的爱的体现,才是婉约典雅、轻灵隽修的美丽。
冰心,是带着她的“爱的哲学”,以她清词妙句、婉约动听的乐曲,屹立于现当代文学史的峰峦之上。
第五篇:“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
摘 要:“爱的哲学”,在作家冰心的作品中到处可见,感召和哺育了一个世纪的读者。本文从“爱的哲学”的定义出发,详细介绍了冰心作品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述了“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爱的哲学;冰心;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1
一、冰心介绍及“爱的哲学”
1.冰心及其作品介绍
冰心奶奶,原名谢婉莹,是20世纪文坛祖母,出生于福建长乐。自幼熟读名著,大学弃医学文,在五四运动走上了写作道路。冰心,不仅是读者心爱的作家,她还是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等。这位“世纪老人”,从小就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受到正面开明的教育。其代表作有《超人》《寄小读者》《两个家庭》《小桔灯》,这些作品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2.“爱的哲学”的定义
“爱的哲学”主要阐述了爱的定义,解释爱的类别用,论证爱的科学依据,爱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阐述爱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冰心的作品,就是用简明、流畅、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对母亲、对儿童、对大自然的爱。冰心,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冰心奶奶用自己的对人生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
二、“爱的哲学”在冰心作品的体现
(一)从体裁上看
1.散文中的“爱”
许多读者都认为冰心的散文很美,是因为她散文充满爱。通信散文《寄小读者》向读者宣扬了爱的伟大,教育小读者学会爱自然、爱母亲。在文章的四版自序中说过“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可知,冰心在散文中歌颂母爱的成分非常大。再看散文名篇《南归》,这作品是冰心在母亲离开人世一年后所创作的,冰心运用了“痛定思痛”的创作写法,将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文章的前面内容,几乎每个字每个词都为母亲生病担忧和焦虑。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到“完了,过去这一生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一段落”,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推向了另外一个层次。在《山中杂记》中,冰心用温柔的文字,歌颂了对儿童的爱。
2.诗歌中的“爱”
冰心的诗歌充满了爱,主要是受到文学泰斗泰戈尔作品的影响。其中作品《繁星》中写到“母亲啊,天上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风雨来了,我只能多带你怀里。”这首诗歌,用清新的语言弘扬了母亲之爱、自然之爱的伟大,能够拯救人们的灵魂,给人们的心灵最大的安慰。再如《春水》中里提到“春何曾说话呢,单他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表达了对“春”的自然之爱,也是作者内心深处最神圣的爱。冰心的著名诗歌《纸船》,更表达了作者思念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这部充满爱与思念的经典诗歌,感召了许多异地的年轻人。
3.小说中的“爱”
五四运动的影响,作家冰心开始关注家庭、社会、妇女等问题。在五四运动后期,冰心的小说侧重的是对“爱的哲学”的宣扬。作者的母爱三部曲《超人》《悟》《烦闷》,对母爱最热情的歌颂,用真挚的笔调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冰心又是一名爱国作家,在她生活的“五四”时期,感受到了民族的衰落以及国家的落后,于是她坚定目标为祖国的昌盛做斗争。这个时候,冰心将“爱”从母亲、儿童、自然,再进一步扩散到爱祖国的伟大情怀。例如小说《斯人独憔悴》中,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两位具有爱国思想的人,他们都非常挚爱祖国,可是由于让家人禁锢在家中,没法为祖国做贡献,作者表达了同情之心,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后来的作品《去国》《一篇小说的结局》等作品,更让作者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从“爱”的对象看
1.无私的母爱
冰心生活在一个民主充满的家庭,母亲是一位具有文化修养的传统女性,在冰心的成长过程中至美至善的爱,生活中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精神上支持女儿读书写字。这种温馨伟大的母爱,在作家童年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冰心在作品中写到“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用宛如的笔调给读者带来了刻骨铭心的母女感情。诗歌的笔调和语言虽然平凡简单,却有力的称赞了母爱的伟大。
2.对儿童的爱
作为儿童文学家,早在《寄小读者》就表达了对儿童的关爱,“童心美”是冰心作品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其对儿童关爱的弘扬和宣传。《寄小读者》,冰心就用柔和细腻的笔调向小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对儿童心灵美的赞扬,用天真的话,将纯洁的情感奉献给孩子们,整篇作品充满了作者对童心的崇拜,颂扬了儿童的真善美。她曾经说过“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中”“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作者已经将儿童当成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友,对儿童的爱达到了一种最高的境界。
3.对自然的爱
在冰心的作品中,将对大自然的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冰心眼中,“母爱”和“童真”都是建立在“爱大自然”的基础上的,在作家笔调下,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都是在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中生存和长大,所以应该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关心,应该去用一颗的心关爱大自然。冰心曾经说过“花儿的价值,要因果儿而定了”。冰心赞颂大自然最经典的是《春水一六八》“朦胧的月下――长廓静院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结束语:
总的来说,冰心奶奶的作品是充满爱,有对母亲的爱,对儿童的爱,对大自然的关爱,对祖国的关爱。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时刻流露着作者的爱。这种“爱的哲学”,教育和感召了无数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