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7:0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第一篇: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起重机械基础知识及检验

第一部分

塔式起重机

一、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及性能

二、塔式起重机的结构

三、塔式起重机的机构

四、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五、塔式起重机的检验

一、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及性能

(一)、塔式起重机的的分类

1.安装方式分:快速安装式和非快速安装式 2.变幅方式分:动臂式和水平变幅小车式 3.回转方式分:上回转式和下回转式

4.使用方式分:有轨行走、固定基础、附着式、内爬式 5.特种设备目录分类(国质检锅<2004>31号)普通塔式起重机 电站塔式起重机 塔式皮带布料机

(二)、塔式起重机的组成

1.结构(底架、塔身、回转支座、平衡臂、起重臂、司机室、梯子和平台、顶升套架、拉杆等)

2.机构(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运行机构、架设机构、油液系统等)

3.电气(电源、电线和电缆、控制和保护、电动机等)

4.安全装置(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止挡、缓冲器、非工安全装置、环境危害预防装置等

5.附属装置(配重和压重、基础与轨道、拖运装置、附着框和拉杆、内爬框架、电缆卷筒、检修装置等)

(三)、塔式起重机的主要标准

1.GB9462《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2.GB/T1375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3.GB514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4.GB5031《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

5.GB10057《塔式起重机检验规则》

6.GB7950《起重机力矩限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7.JG/T5037《塔式起重机分类》

(四)、塔式起重机主要性能指标 1.起重量特性曲线的确定原则:

塔式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随着幅度的增大而减小,是幅度的函数。这是起重机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和整机抗倾翻稳定性要求所至的。最大起重量受起升机构能力的限制。不能超过额定起重量110%,由起重量限制器来控制的。全力矩法机械式力矩限制器不是直接控制起重力矩的,而是测取和限制起重臂上所有载荷对起重臂根部铰点的力矩大小,此时被控制的是这个力矩,而不是起重产生的力矩。这是现在小车变幅的塔机常用的力矩控制方法。

2.起重量特性曲线的确定有下列因素影响:(1)起升机构的强度(2)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整机的抗倾翻稳定性(4)最大安全工作载荷(5)起重力矩限制器控制的设定值。

3.影响的具体因素

(1)变幅小车、吊钩滑轮组、钢丝绳的自重:三者自重产生的力矩随着幅度的增大而增大,故全力矩法时,实际的起重力矩是随着幅度的增大而减小的

(2)臂架的组合长度:臂架越短,起重臂的自重力矩越小,对应的起重力矩越大

(3)起升绳的倍率和小车的形式:倍率不同,额定最大起重量不同,同样起升高度因倍率不同而钢丝绳自重的不同也产生影响(4)起升高度:起升高度越大,起重量随之减(5)起重力矩限制器的控制(全力矩法的控制值)

恒力矩公式:(QR+q)(R-d)=(QRmax+q)(Rmax-d)

QR

幅度R处的起重量

QRmax最大幅度Rmax处的起重量

q

吊钩、小车、钢丝绳的自重

R

任意幅度R

Rmax

最大幅度

d

起重臂铰点与回转中心的距

二、塔式起重机的结构

(一)塔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包括:底架、塔身(标准节)、回转支座、塔帽、起重臂、平衡臂、通道和平台、司机室、顶升套架、拉杆

1.底架

承受塔机的全部载荷,有几种形式:(1)X型、(2)﹟子型、(3)快装式可折叠支腿、(4)拖运型、(5)门座式

2.塔身(标准节)

(1)标准节大多是空间的格构式钢结构,少数是圆筒形结构;对于上回转塔机,塔身不回转,下回转塔机,塔身与臂架同时回转

(2)外套架顶升塔机,标准节作成整体的;内顶升塔机,标准节作成片式的,顶升时围上去

(3)标准节连接方式:高强螺栓、抗剪螺栓、横向销轴、瓦套连接(4)同一型号起重机的标准节必须有互换性 3.回转支座

(1)组成:回转上座、回转支承、回转下座、回转驱动自重、上下座连接螺栓

(2)回转支座能承受倾翻力矩、轴向力、径向力。回转支承是带内(或外)齿的内外圈的大型滚动轴承。

(3)回转支承的内、外圈通过高强螺栓与上、下支座连接,可相对转动

(4)回转上下支座的与回转支承的结合面必须加工,保证回转支承与上下支座结合紧密、无变形,达到安装精度要求 4.塔帽(塔顶)

(1)塔顶的结构形式有刚性的和摆动的两种

(2)在塔顶安装导向滑轮、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臂拉杆的安装滑轮组等 5.平衡臂

(1)作用:1放置配重,产生后倾力矩减小工作状态吊重引起的前倾力矩,非工状态减少强风引起的前倾力矩,保证抗倾翻稳定性2采用可摆动塔顶时,平衡臂对塔帽起支承作用;采用固定塔帽时,平衡臂靠塔帽来支承的3平衡臂上放置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等4平衡臂上安装风帆,使非工状态使风尾吹(2)安装方式:活动铰接(固定塔帽)、刚性固定(摆动塔帽)

(3)结构形式:活动铰接受力较小,用槽钢或工字钢制造;刚性固定 3 受力较大,用桁架结构制造 6.动臂变幅和小车水平变幅(1)起重臂(动臂式)

动臂式:起重臂是压杆,为两端伸缩,中部较大的桁架结构,截面为矩形;起重臂靠近根部较宽,对抗水平面内的回转惯性力和风载(2)起重臂(小车水平式)

a.分单拉杆(静定结构,受力明确,计算简单)、双拉杆(超静定结构、受力较小,计算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悬臂式(受力明确,结构重,安装较方便)。

b.起重臂截面为三角形;考虑运输和拆装,分段制造,用销轴连接;上炫为圆棒,下炫作为小车运行的轨道;两节起重臂连接式,下炫的上平面必须一致,使小车全程通过;起重臂制造时,作成20/1000的上翘度

c.起重臂上安装变幅牵引结构、起升绳 固定、变幅绳导向滑轮、小车止挡、幅度指示牌、风帆等 7.司机室

司机室必须与回转部分一起回转;司机室的玻璃必须是钢化或夹胶玻璃;前窗向外开;动臂式塔机司机室的顶部设观察窗;水平变幅式在下部设观察窗;司机室要视野良好;要有一定的强度 8.通道与平台(1)梯子:标准节中设有直梯或斜梯;直梯与标准节距离大于1.2米时,设护圈;梯子高度超过10米,设置休息平台,以后每隔6至8米设置一个;

(2)臂架通道:对于通往变幅牵引机构的地方,从臂架根部开始设置通道,在臂架全长范围内,设置安全带的挂钩和安全绳

(3)平台和走台可有花王钢板或网纹板制造,宽度不小于500(4)不允许在与水平面呈65至75度之间设置梯子

(二)材料:Q235B、Q235C、Q345B、Q345C、20﹟等,以型材为主:角钢、工字钢、槽钢、方管、圆管、棒料等

(三)连接方式:以焊接为主,运输和拆装需要的可拆卸部位用销轴和高强螺栓连接

(四)户外作业,环境温度-20至+40度

(五)结构件要有互换性、安装精度高、安装架设有程序规定,要编制安装方案

(六)塔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制造要求(焊接要求与检验)

1.焊缝按设计确定关键焊缝(A)、重要焊缝(B)、一般焊缝(C); 2.关键焊缝应达到GB3323规定的Ⅰ级和GB11345规定的Ⅱ级;要控制焊接变形;

3.主要结构件不准采用未焊透的对接焊缝、断续的坡口焊缝

(七)塔机标准节(片式)、起重臂的制造过程

1.制造的基本原则:金属结构的制造工艺主要采取先出孔,后以孔定位拼装,再焊接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其精度,节省大型加工设备,降低制造成本,形成批量制造,保证互换性的要求。

2.条件:合理的工艺设计,完好的工装保证,焊接正确合适 3.塔机标准节(片式)的制造过程:

(1)主炫杆角钢:铣端面等长(4件为一组)→焊垫板和钻孔→焊接头耳板(先铣平面钻铰孔)→焊顶升块

(2)腹杆:下料→冲两端的斜角和长度

(3)节点板:下料→钻铰孔

(4)(1)、(2)、(3)同时装入定位工装→点焊拼装→反转焊接成形→油漆

4.塔机起重臂的制造过程:

(1)下主炫角钢:焊接成方管→铣端面→焊已加工的接头

(2)腹杆:下料→冲两端的斜角和长度

(3)上炫接头:接头下料→钻铰孔→焊在上炫圆棒上

(4)(1)、(2)、(3)同时装入定位工装→点焊拼装→反转焊接成形→油漆

(八)塔机结构件制造的精度要求

1.满足结构件承载、安装互换性的要求,结构件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要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尺寸的公差、垂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同心度等)

2.桁架结构要求杆件的型心线尽量交汇于一点,减小此应力

三、塔式起重机的机构

(一)塔机的工作机构的组成:

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架设机构(快装式)、顶升机构(自升式:内顶升和外顶升)

(二)起升机构:

1.特点:起升高度大,卷筒容绳量大,采用多层卷绕,钢丝绳要有较好的抗扭性能,防止吊钩空中打转,选用7×35等规格的钢丝绳,卷筒较长,用排绳器等;调速性能好,重载慢速,轻载快速,有可靠的微动性能,满足安装就位的需要;安装型式和体积、重量要适合整机布置的要求

2.组成:电动机、制动器、减速机、卷筒、卷筒轴支座、起升高度限制器、电气控制箱等

3.要求:采用冶金起重电动机,制动器是常闭式的,必要时设置第二制动器(如液压钳),卷筒采用多层卷绕的,可用焊接卷筒,有的在卷筒上安装测速装置

(三)回转机构:

1.特点:回转速度较低0.5~1.0r/min;较好的调速性能,保证起制动平稳,减小钢结构的扭转变形;要具有防止碰幢和过载的性能,采用软起动;可控制启闭的制动器,在非工状态上部结构能随风转动,减小风载荷

2.回转支承:滚球形、交叉滚柱形、三排柱形,回转支承的淬火回火带和钢球放入孔应布置在力矩平面以外 3.采用一套或多套驱动机构驱动回转,驱动机构应布置在力矩平面以外,以减少结构变形影响齿轮的啮合 4.调速:交流变频调速;

5.起制动缓冲:液力耦合器,(四)变幅机构:

1.运行小车式变幅和动臂式变幅

2.运行小车式是小车由变幅驱动机构通过钢丝绳牵引,使小车沿着起重臂上的轨道移动。

3.优点:变幅时重物水平移动,给安装工作带来方便;速度快,功率省;幅度有效利用率大。缺点:起重臂受压弯载荷共同作用,受力不好,结构自重大

4.工作零部件:收放卷筒、导向滑轮、牵引绳、小车

5.小车的组成:小车架、行走轮、固定端和张紧装置、断绳保护、导向轮、起升导向轮

6.变幅驱动装置:收放卷筒、电动机、减速机、电磁制动器、幅度限制器、变幅钢丝绳。(布置在起重臂根部的桁架内)

7.动臂式变幅驱动机构由电动机、制动器、连轴器、减速机、卷筒、(变幅钢丝绳、变幅滑轮组和拉杆组成)

8.为防止起重臂坠落,在卷筒上设置盘式夹钳制动器或棘轮刹车 9.优缺点:有较大的起升高度;臂架受压力,受力好;幅度的有效利用率低,变幅速度不均;重物较难水平移动,变幅功率大

(五)运行机构(轨道行走式):

1.组成:电动机、减速器、台车、车轮、夹轨器、行程限位器、轨道。分主动台车和被动台车

2.注意点:塔机的四角轮压差别很大,要防止主动轮轮压不足打滑,主动台车一般四角布置或对角布置;塔机重心较高,起制动要平稳,最好要有调速性能;塔机高度较高,防风抗滑性能要可靠

(六)2.外附顶升方式有两种:侧面顶升(外套架顶升)和中心顶升(内套架顶升)

3.内爬顶升方式有两种:液压缸布置在塔身中心、液压缸布置在塔身之外

4.自升式的外套架顶升:

(1)顶升套架连接在回转支座的下座(2)液压缸和顶升横梁设置在后侧(3)标准节上有顶升液压缸的支承踏步(4)顶升套架前部有开口引入标准节(5)被引入的标准节是整体的

(6)顶升套架上部分是顶空引入的钢结构,下部是顶升的机构和液压系统

(7)缺点:1.顶升时液压缸中心于回转中心不重合,要细心找平;2.顶升套架及回转以上部分与标准节脱开的距离较大,危险性较大(8)组成:有开口的上套架;安装顶升机构的下套架(液压缸及液压系统、顶升横梁、伸缩的顶升支承块、标准节踏步、上下布置的顶升爬升滚轮);标准节引进梁或引进平台(9)顶升步骤:图5-36(247页)5.自升式的内套架顶升:

(1)设置内外塔身,外塔身(标准节)必须是片式的

(2)液压缸设置在外塔身的两个顶升横梁之中,液压缸中心

与回转中心重合

(3)在内塔身(顶升节)上设置液压缸爬梯

7(4)内塔身顶升后围入外塔身(标准节)(5)被围入的标准节是片体的

(6)缺点:1.标准节必须是片式的,围上后在高空组合;2.内外塔身的固定较复杂;3.外塔身不能设置水平交叉杆;4.要单独安装爬梯(7)顶升步骤:图5-37(248页)6.回转液压系统的要求:

(1)液压系统中要设置安全溢流阀、平衡阀、下降节流调速阀

(2)平衡阀最好直接设置在液压缸的端头的底座上,如需管路连接,必须有钢管连接

(七)电气系统的特点与要求:

1.重复短期工作制,起制动频繁,有正反向运动 2.要有较好的调速性能 3.各机构的负载特点不同 4.在建筑工地的户外使用 5.经常转移、拆装 6.几个注意点:

(1)在不设置回转集电环时,回转机构要设置回转限制器限制回转的圈数(GB5144中6.3.4)

(2)回转机构采用可控制的开式制动器,非工状态下(切断总电源),制动器可打开,臂架能随风转动(GB5144中6.3.4)

(3)为防止超力矩,小车变幅机构的运动由力矩限制器中的定码变幅限制开关控制

(4)对变幅速度大于40m/min的起重机,小车向外运行时,力矩达到额定值的80%时,自动切换为低速运行(GB5144中6.3.2.1)

(5)行走的起重机的电源线,应用自动收放的电缆卷筒引入(GB5144中8.6)

(6)在塔身上悬挂电缆,应设置电缆固定器或电缆网套,防止电缆自重超过电缆的机械强度(GB9462中4.5.7.3)

(7)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0.5兆欧(GB9462中4.5.1.7)

(8)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GB9462中4.5.1.4)

四、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一)安全装置有六类:

超载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和起重力矩限制器)行程限制器

安全止挡和缓冲器 应急装置

非工状态的安全装置 环境危害预防装置

1.超载限制器

(1)起重量限制器:

作用:当载荷达到规定值时,限制档位的起升速度;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切断起升回路的电源 安装位置:钢丝绳端部(测力环);钢丝绳转角出(轴承座式滑轮组)(2)力矩限制器:

作用:当载荷随幅度变化达到规定值时,力矩限制器动作或报警,起升和变幅,只能向安全方向运行;当载荷达到1.1倍额载时,切断起升、变幅回路的电源。电子式的力矩限制器还能实时数显。安装位置:

A电子式:钢丝绳转角处(滑轮组轴承座)测量载荷,变幅牵引卷筒(轴端)测量幅度,两者相乘就是力矩值;

B机械式:固定式塔帽的主炫杆或摆动式塔帽的平衡臂主炫杆。(原理:利用桁架结构主炫受力产生的微小变形(拉伸或压缩),通过焊接在主炫上的弓形弹性件放大为横向的较大变形,触动几个不同作用的限位开关,实现力矩和变幅的保护功能)

C机械式力矩限制器的具体作用:1达到额定起重力矩的1.1倍,起升被切断,实施定幅变码保护;2起升某幅度的额定起重量变幅至该幅度的1.1倍时,小车变幅被切断,实施定码变幅保护;3起升额定起重力矩的0.9倍时,触动力矩报警保护限位,实施报警保护;4轻载变幅减速控制。2.行程限制器

(1)高度限制器:

作用:防止起升卷筒过卷,拉断钢丝绳,碰坏小车和吊钩;控制吊钩下降位置

安装位置:卷筒的轴端

(2)变幅限制器:安装在变幅卷筒的轴端(小车变幅)或起重臂根部转动轴(动臂变幅),控制小车的前后运行极限位置或起重臂的俯仰 9 上下极限位置,可数显(3)回转限制器:

作用:不设置集电环的塔机,为防止电缆扭断,必须设置 安装位置:设置与回转大齿圈啮合的小齿轮输入限制器

(4)运行限制器:设置在轨道的两个端头。起重机触发限位停止运行,但可向反方向运行

3.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安全止挡和缓冲器

(1)小车变幅设置在小车的两端,用橡胶制成,起重臂两端极限位置设置止挡

(2)动臂式在上极限位置设置,缓冲器用液压或弹簧式(3)运行按止挡和缓冲器与小车变幅一样

(4)钢丝绳防脱槽止挡,设置在滑轮组上,与滑轮的间隙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 4.应急装置

(1)小车变幅断绳保护装置(设置在小车架上,带重锤的杠杆套在变幅钢丝绳上,钢丝绳断绳,重锤作用,杠杆翘起,卡在起重臂的水平桁架的腹杆中,小车不能运行)

(2)小车断轴防坠落装置(小车滚轮轴断裂,小车架上设置的凸块落在小车运行轨道上,使小车不坠落)

(3)紧急断电开关(能切断总电源,设置在司机室内驾驶员方便操纵的地方)

5.非工状态的安全装置防风抗滑的夹轨器和锚定装置 6.环境危害预防装置

(1)风速仪:安装在塔机(高度超过50m)的最高处,风速超标时(大于20m/s)报警(GB5144中6.5)

(2)航空障碍灯:安装高度超过30m时,设置在起重臂的头部和塔顶(3)避雷措施:按要求设置

(4)扫轨板:与轨顶的减小小于5mm(5)防碰幢装置:多台塔机在同一处使用发生干涉,用回转限位器控制,防止碰幢

(二)附属装置 1.配重与压重

配重是降低塔顶的负荷力矩,增加抗倾翻稳定性,不同的起重臂长度组合要求重量不同的配重,安装在平衡臂的尾部;压重是增加非工 10 状态下的稳定性,降低底架来自基础的拉力,压重的数量与塔机的高度成正比,安装在底架上 2.基础与轨道

固定式混凝土基础和压重式混凝土基础。整机抗倾翻稳定性校核,地耐力校核,钢筋混凝土强度校核,预埋件强度校核,还要考虑接地埋件;轨道安装要符合要求,接地正确可靠 3.拖运装置

4.附着框架和连杆 5.内爬框架 6.排绳装置

7.自动收放的电缆卷筒 8.检修装置(小车笼)

五、塔式起重机的检验

(一)检验类别

1.新产品鉴定的检测检验(型式试验)2.产品的出厂检验 3.安装后的验收检验 4.正常使用的定期检验 5.安全技术监督检验

(二)新产品鉴定的检测检验(型式试验)1.抗倾翻稳定性校核 2.性能试验

(1)安装、拆卸试验(2)绝缘试验

(3)空载试验:目测的总体检查、主要参数测定、操纵试验(4)额定载荷试验(5)静载试验(6)动载试验 3.结构试验

(1)结构应力测试(2)结构变位测试(3)动刚度测试(4)支承反力测试 4.可靠性试验 5.工业性试验

(三)在用塔式起重机检验

1.依据《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号

附录2

塔式式起重机

2.检规共11个大项:

(1).技术资料(4)

(2).作业环境及外观(6)

(3).金属结构(8)

(4).司机室(4)

(5).基础(2)

(6).轨道(3)

(7).主要零部件和机构(9

吊钩、钢丝绳及其固定、滑轮、制动器、减速机、开式齿轮、车轮、联轴器、卷筒)

(8).电气(8

电气设备及电气元件、线路绝缘、总电源开关、电气保护、照明、信号、接地、防雷)

(9).安全装置及防护措施(15 高度限位器、起重量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强迫换速、防后倾装置、回转限制、小车断绳保护、风速仪、防风装置、缓冲器和端部止挡、扫轨板、防护罩、小车防坠落装置、紧急断电开关)

(10).液压系统(2)

(11).试验(4

空载试验、额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

第二篇: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培训讲稿-安全员培训

塔式起重机相关注意事项

一、对租赁单位的考察 查看相关资料

1、产权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租赁提供)。

2、设备购销合同、发票以及有效证明文件(租赁提供)。

3、产品质量及相关证明材料 a、产品监督检验证明。b、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c、有关产品试验合格证明等文件(塔机及各限位原件合格证明)。d、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e、出厂名牌。

4、塔式起重机生产厂家出具的塔身标准节、起重臂节、拉杆、塔帽等结构件统一编号的书面证明。

5、产品设计文件,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

6、企业岗位安全责任制,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公司管理制度。

8、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土地产权证明或相应有效证明文件。

9、单位自检能力证明资料。

a、设备存放场地情况(就是要看所租塔吊相关具体情况)。b、机械工程师、相关技术检测维修人员、作业人员等相关证件(能了解这家租赁对所出租塔吊维修保养能力)。c、设备检测维修保养制度。d、设备出入管理制度。

10、当地主管部门备案登记机关规定的其他资料。

二、对所租赁塔式起重机的考察

1、所租赁塔式起重机使用了几年(目前根据我们集团公司具体情况,自身购买的大型机械不是太多,大多数都是在所在地租赁,租赁单位往往在塔吊周转使用上下功夫,保养以及维修不到位,结合集团公司在2012年8月份关于大型建筑机械相关具体规定,叁考年限在8年,超过8年就不得租赁)。

2、维修与保养情况。

3、型号选定(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以及周边情况来选定,在这告诉他们一个最简单识别塔机大小办法,你只要问它臂长和最前端最大起重量,两数相乘就是塔机本身型号)。

三、安装单位的考察

1、安装单位施工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等是否在有效期内。

2、安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及定期参加理论学习培训。

3、近几年的业绩,所承接那些工程项目大型机械的安装(拆卸)任务。(近几年是否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等)

四、安装前相关材料

1、建筑起重机产权备案证书。

2、安装单位施工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

3、安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证书。

4、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5、安装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的安装(拆卸)合同。

6、安装单位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的安全协议书。

7、安装单位负责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8、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9、辅助起重机械资料及其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10、产权单位(租赁单位)起重机械进场前检测合格证明。

11、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书。

五、安装期间注意事项

1、塔吊位置的确定(配合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就要确认,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定型号,确定安装位置,考虑到周边是否群房、高压线、多机作业等)。

2、基础砼等级为c35(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结合本机说明书对地耐力相关要求浇筑砼。(在浇筑砼的同时要考虑排水处理,目前基本盖的都是超高层,有群房有地下室排水很困难,可以考虑予埋一积水坑,便于以后排水)。

3、在安装过程中,场地清理,根据所租塔机型号大小,先后安装顺序放置塔吊,派专人监护并拉警戒线告知非操作人员不得入内。

4、进场塔吊的组装,要按照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GB5144-2006要求,结合本机说明书对各螺栓、销轴大小的配制以及强度等级要求都要一一检查,对周转来或便于运输连接在一起的构件,必须拆开检查,重新组装且达到相关要求。

5、基础梁的安装主要是水平控制,直接影响到塔机垂直度及使用。

6、基础节的安装主要考虑以后拆卸是否受障碍物影响。往上安装标准节每三节应安装一节设有平台的标准节(在安装基础节前要认真对照本机说明书,是基础梁还是独立基础节,千万不能改变。如实在要改,也得通知产权单位,由产权单位与塔机厂家沟通,经塔机厂家同意并出具相关验算证明资料后方可改变,否则坚决不能私自改变)

7、以上构件按照本机说明书安装顺序进行安装。

六、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1、安装结束后,安装单位要按照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GB5144-2006及本机说明书要求,对各限位装置调试,试运转。对各保险装置进行检查,是否安装到位。对各螺栓、销轴等是否按照说明书要求安装。使用单位(总承包单位)组织产权单位、安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联合检查,检查合格后当事人签字确认。(以后可以每月都组织以上单位专业人员进行检查且做好记录。)

2、使用单位将相关材料(各地可能不-样)申报所在地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检测。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3、使用单位提供下列材料到主管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现在有的地方己经实行网上申报,网上监控。)a、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申请表。b、安装(拆卸)相关验收资料。c、使用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d、建筑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等管理制度。e、建筑起重机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f、所在地主管部门使用登记规定的其他资料。

4、塔吊司机的管理

a、本司机必须提供经主管部门考核,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b、经项目继续再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c、要有敬业精神,签订责任书,定人定机进行操作

d、对本机性能掌握,遇到小问题及时能解决,大问题要求及时回报,待故障排除后方可操作。

5、日常维护保养

安装使用一星期左右、平常使用一个月左右、每次顶升、附着后一星期左右要通知产权单位或安装单位专业人员对其所出租或安装的塔机进行-次全面检查(螺栓是否松动、销轴是否移动、各安全限位防护装置、保险装置、钢丝绳损失情况、电气设备、风速仪等)。在检查期间塔吊不得进行施工作业。保持信息联系。“比如说在检查中发现塔身有标准节螺栓松动后安排人员去紧固,应要注意的是在紧固塔身标准节螺栓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且都必须系上安全带,紧固的工具也必须要有防坠落措施,在紧固的过程中还要看塔吊在停止作业状态下,平衡臂的方向,只有对平衡臂一侧松动螺栓进行紧固,把这一侧松动螺栓紧固完后再通知塔吊司机操作回转机构,把平衡臂转到反方向后,同样紧固方法紧固另一侧螺栓”。

七、塔机部分安全防护装置的部位

塔机防倾翻装置,一般安装在塔尖下部,回转机构平台上部,显视仪安装在驾驶室内。

塔机高度限位,安装在平衡臂最前端提升机构卷扬机卷筒一侧,还有卷筒钢丝绳防护装置,装在紧靠卷扬机卷筒外侧。

变幅机构限位,安装在变幅机构上面或卷筒的侧面

变幅机构断轴保护装置,安装在滑轮中间或两侧共四个。变幅机构断绳保护装置,安装在穿绕钢丝绳固定处,一般是用铁扳利用杆杠原理来固定。行走及小车变幅的轨道行程末端应安装缓冲器及止挡装置,并应符合规范要求。

回转限位,安装在回转齿圈处

超重限位,安装在塔尖下部与回转机构上部提升钢丝绳导向滑轮处

力矩限位,安装在塔尖中部

八、顶升、附着作业时注意事项

每次顶升、附着作业也必须找安装单位人员进行,先对塔身垂直度进行一次全方位测量,确保在规范范围内再进行下套工序。顶升时切不可再进行其他作业(特别回转),一切听从负责人安排,每次附着拉完后,要安排专人对所拉附着予埋件、销轴、螺栓进行观察是否变形。

九、塔式起重机拆卸注意事项

塔式起重机的拆卸顺序是安装的逆过程。即:后装的先拆,先装的后拆。由于塔机拆卸一般是在工程基本竣工时进行,有的还是在长期闲置后拆卸,设备技术状态和完好程度上很有可能存在-些问题,所以对拆塔前的准备工作和拆塔过程都应高度重视。在认真检查、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现场具体情况制定可靠措施后,才可进行拆塔作业,拆塔作业应切实注意以下几点:

a、拆塔前应仔细检查各主要受力部件是否完好,焊接部位是否正常,各紧固部位螺栓是否松动、齐全、完好,各销轴、挡板是否齐全完好。

b、认真检查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完好,是否可靠。

c、检查各机构,特别是液压顶升机构的运转是否正常,其技术状态是否可靠。

十、小窍门

目前基本上都是超高层,塔机一般都要顶升到八、九十米以上有的更高,可常见有的塔吊吊钩空钩往下落往往打转,落不到底又无法往上提升,出现这种现象那就要查一下起重臂最前端有一固定提升钢丝绳固定点,它是个万能转向轴,长时间有没有生绣,加油转动就行。

还有一个就是在换主绳时,放绳方法一定要对。

施工升降机相关注意事项

施工升降机对租赁单位(产权单位)的考察、对有租施工升降机的考察、安装单位的考察、安装、使用相关资料的准备等基本类似于塔式起重机。

一、施工升降机分类(GB/T10052-96)施工升降机是一种用吊笼载人、载物沿导轨架体上下运输的施工机械,它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与维修,也可以作为仓库、码头、船坞、高塔、高烟囱等用的运输机械。升降机按其传动型式分为:齿轮齿条式(这种是我们常用的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的升降机)、钢丝绳式、(采用钢丝绳提升的升降机,也就是我们通常十层商住楼使用物料升降机,它是不可以乘人)、混合式升阵机(一个吊笼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另一吊笼采用钢丝绳提升的升降机)。

二、施工升降机型号分类

1升降机的型号由组型、特性、主参数和变形更新代号组成。

2主参数代号:双吊笼升降机标注两个数值,用乘号(x)分开,每个数值均为一个吊笼的额定载重量代号。对于SH型升降机,前者标注齿轮齿条传动吊笼的额定载重量代号,后者标注钢丝绳提升吊笼的额定载重量代号。当SC型、SS型升降机为单吊笼时,只标注一个数值。3特性代号:用以表示升降机的两个主要特性。

a、对重代号:有对重时标D,无对重时不标。

b、导轨架代号:对于SC型升降机,三角形截面标T,矩形截面不标,倾斜式或曲线式导轨架则不论何种截面均标Q。对于SS型升降机,导轨架为两柱时标E,单柱导轨架内包容吊笼时标B,不包容时不标。

三、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根据JGJ215-2010,备案号J1067-2010。2010-06-12发布,2010-12-01实施。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施工升降机不得安装使用:

1、属国家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

2、超过由安全技术标准或制造厂家规定使用年限的;(8年)

3、经检验达不到安全技术标准规定的;

4、无完整安全技术档案的;

5、无齐全有效的安全保护装置的。

四、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装作业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进行作业。

2、安装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进行现场监督。(组装期间一般都是主体还未结束,所以大部分安装利于塔吊来进行)

3、安装作业范围应设置警戒线及明显警示标志,且有专人监管。

4、进入现场的安装人员自身防护用品必须合格、齐全、有效。

5、传递工具或器材不得采用投掷的方式。

6、吊笼顶部护拦齐全完好。

7、安装过程中安装作业人员和工具等总载荷不得超过本机说明书额定安装载重量。

8、安装作业时必须将按钮盒或操作盒移至吊笼顶部操作。当导轨架或附墙架上有人员作业时,严禁开动施工升降机。

五、施工升降机验收与使用

a、对施工升降机验收及使用与塔式起重机验收及使用资料差不多(施工升降机使用期间,每3个月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额定载重量坠验。坠落试验的方法时间间隔及评定标准应符合使用说明书和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升降机》GB/T10054的有关要求。防坠器不得超过有效标定期,标定检测期为一年)b、严禁在施工升降机运行中进行保养维修作业。

六、施工升降机安全防护

1、应在施工升降机作业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应在集中作业区做好安全防护。

2、当建筑物超过2层时,施工升降机地面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棚。当建筑物高度超过24米时,应设置双层防护棚。

3、使用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周围环境季节和气候,对施工升降机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施工升降机每楼层通道防护以及通道口防护应规范化、定型化

每层通道口防护,四周用角铁高180cm宽130cm做外框,里面再做两扁内开口,插销装在外侧,这样能控制此门不得随意打门,只有升降机到每楼层时,待电梯停稳后由乘升降机人员或司机打开(关闭)

七、施工升降机安全装置

1、围挡门机电联锁装置、升降机吊笼门联锁装置、松(断)绳保护开关、上下限位开关和极限限位开关、顶门限位开关、急停等电气安全开关。

围档门联锁装置(外门、围档、配电控制箱等)

2、吊笼控制操作台

控制操作台(空气开关、操作杆、急停开关、钥匙开关、转换开关等)

3、重量显示器

4、防坠器、上下位限位开关、极限限开关

5、吊笼里门联锁开关

6、吊笼外门联锁开关

7、吊笼顶门开关

8、吊笼松(断)开关

9、吊笼保险钩

10、吊笼底部缓冲弹簧

八、小窍门

施工升降机往往都是在主体快要封顶时进行组装,这时塔吊没有拆除都是利于塔吊在地面组装好标准节进行安装(一般组装五至六节为一组,因为施工升降机每道附墙之间在7.5米至9米而标准节高度一节为1.5米,这样吊一组标准节装一道附墙,很快就能安装完,然后根据吊笼离建筑物之间距离搭设通道),但在使用过程中,原本运行比较平稳的施工升降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局部有抖动和瞬间异常响声,有时也有左边吊笼抖动而右边不抖动现象或相反。在这时就要检查抖动和发生瞬间异响的原因,一是查看大概几层几间,抖动和瞬间异响通常不是滑轮轴承坏的原因,而是有没有其他物体掉落在架体上或卡在每一个滑轮处,根据规范和本机说明书要求调整好各滑轮与架体间间隙在0.2-0.5mm之间就行。二是看看这几层是不是有附墙拉杆和搭设的通道搭在一起,因为通道在搭设过程中有时与附墙构件距离较近,经长时间重车走动可能便搭设通道有所变形压到附墙杆上,导致附墙杆变形引起施工升降机机身局部变形而产出抖动或瞬间异响,只要调整好附墙拉杆和加固好通道,测量垂直度在规范范围之内就不会有抖动或瞬间异常响声。

第三篇: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摄 影 基 础 知 识 讲 稿

郝国英

一、摄影创作的基本要素

(一)构图

是评判摄影作品良莠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构图,怎样构好图,以下的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1、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中央,因为画面中央不是令人舒服的视点,如此构图容易流于呆板,缺乏生动。根据这项法则,可以在相机的观景窗内虚拟一个九宫格(“井”字线),当你通过观景窗取景时,应该把主体尽量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比如我们常说的黄金分割点上)。

美丽的天空 要凸显天空的美丽高远,可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下部,也就是虚拟的九宫格下面那条水平线附近。如果天空景致乏善可陈,地面的信息丰富多彩,可将地平线放在上面的那条虚拟水平线上

大面积主体 例如人物特写,可将主体身上最重要的部位,如传神的眼睛,放在画面中的某个交叉点,而且应该放在位于上面的两个交叉点之一,避免主体上面有太多留白。

移动的主体

在移动的主体前方留些空白,让主体有“前进”的空间,如果主体是有生命的,如人或动物,一般情况下,应让其视线迎向镜头,并给他或她或它留出凝视的空间。

2、建立一个前景

拍摄风景和建筑时,应该注意建立一个前景,这样不仅突出物象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景深,让欣赏者有一个三维的空间体味。前景位置要恰当,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构图时需要认真选择和比较,找出最佳的前景角度和拍摄位置。

3、“S”形构图”

当前、中、远景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恰巧处在一条曲线的时候(如道路、河流、舞蹈等),用字母“S”相联接,形成蜿蜒曲折的组合,产生一种曲线美,一种韵律和节奏。

4、对角线构图

将作品所表现的主体走向安排在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让人感到一种稳定,一项创作意图的延伸,或产生一个意犹未尽的联想。

5、框架式构图

用框架式的物体作为前景,烘托框架内所表现的创作主体,是一种形式感强、主次虚实分明的构图方式。

摄影构图的形式和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对称式构图”、“正方形构图”、“长矩形构图”、“L形构图”、“俯拍构图仰拍构图”等等,只要用得恰当,都会产生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摄影构图有“减法”之说,所谓“减法”就是摄影画面要简约,构图时,与创作意图无关的内容尽量舍去,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凸显视觉的张力。

二、摄影基本技巧

(一)几种常用的拍摄程序

1、光圈优先

AV(A)

2、速度优先

TV(S)

3、P档

(智能程序功能)

4、M档

(手动功能)

5、T门

(长时间曝光锁定键)

6、B门

(长时间曝光)

7、自动模式

AUTO

(二)几种常用的测光方式

1、电子快门单反相机一般设有三种测光方式,如“评价测光”、“局部测光”和“点测光”。各种测光方式都是通过半程按下快门按钮进行工作并决定曝光值。

2、数码相机(指数码单反相机)也具备三种测光方式,与电子快门单反相机的测光方式雷同。

①多重测光

这个方法是相机自动评估整个画面的亮度分布,然后再测量出最适当的曝光值。是一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②中央重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将焦点放在画面中央主体上,但平均整个画面。

③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要测量位于点测光目标的主体上。

(三)如何正确曝光

1、正确曝光,首先要学会正确测光,以什麽为依据测光为准,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18度灰板

②手背

③绿色(中间色)

2、如何用光 ①顺光

画面平淡 ②侧逆光

画面有层次 ③逆光

剪影效果

(四)光圈与速度的关系

单反相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都装有光圈,用来控制照射到胶片或感应到影像储存器上的光线总量,从而保证正确曝光。

1、光圈分成序列档级,并按标准的光圈指数“F/数值”预先设定好了

以最大光圈是F/1为例,向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F/22 类推,每档光圈都比上一档光圈所通过的光线量正好减少一倍(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

2、照相机上设定的速度是控制曝光时间的(如1/2000秒到30秒不等),速度慢,通光时间长,也就是说通光量大,反之速度快,同光时间短,通光量少。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通光量。如设定光圈为F/2.8,速度为1/6 0秒,光圈F/4比光圈F/2.8的通光量正好减少一倍,但是如果速度减慢一档,设定为1/3 0秒,那麽这两个光圈速度的组合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通光量一样多,虽然F/4光圈收缩了一档,但是它的速度却增加了一级,通光时间正好是F/2.8的一倍,因此说它们的的通光量是相同的。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还可以产生不同景深效果,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景深越大,通常称“小光圈”。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景深越小,通常习惯称“大光圈”。以此办法类推,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在摄影创作的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光圈速度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控制景深的目的。如风光摄影,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就需要压缩光圈(也就是说采用小光圈,如F/16),增加景深,这样画面前景、中景和远景都可以相对的比较清晰。再如人物摄影,特别是人物特写,需要背景模糊,就可以采取大光圈(如F/2.8),压缩景深,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曝光补偿

一般设在相机的程序盘上,也有在相机机身程序盘附近设一个专门的钮,曝光补偿一般分1/3档、1/2档、1档逐次类推。使用曝光补偿应根据创作需要来掌握。如使用反转片拍照和数码单反相机时一般要减1/3挡或半档,但是拍雪景的时候又要加档,一般情况要加1档到2档,总之,要根据创作需要和经验掌握。

4、多次曝光

这在拍夜景中经常使用。譬如拍夜景(必须用三脚架,固定好位置不变),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曝光欠半档,第二次曝光时,按实际测到的曝光指数曝光。

5、静态摄影模式

ONE SHOT 适合拍相对静止的风光、人物类的作品。

6、动态摄影模式

AI SERVO(跟踪对焦)适合拍体育或运动类的作品。

7、连拍模式

分一般速度“L”和高速“H”,一般在片体育和运动题材的作品中使用。

(五)几种滤色镜的用法

大部分滤镜放在镜头前使用时都会减弱光线,所以为了防止拍出的照片太暗,应该在使用滤镜时补偿曝光的不足。每个滤镜都会有“滤镜指数”它表示在使用时需要增加几档补偿才能达到正确的曝光。滤镜值数是×2,说明需要增加1档曝光,×4需要增加2档曝光,×8需要增加3档曝光。滤镜指数通常印在滤镜圈上或包装盒上。

1、偏振镜

滤镜指数:×2~×4 增加曝光:1到2档

使用特点:

①色彩饱和度更高。如蓝天更蓝,白云更白。②可以滤去玻璃、水面上的反射光或眩光。

③偏振镜使用时要注意太阳与相机的镜头的角度,最好呈45度角,因为它对整个天空的影响不是平均的,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天空一半是黑的。

2、灰渐变镜

滤镜指数:无 使用特点:

缩小光比。譬如我们拍一幅风光作品,现场环境是天空太亮,地面较暗,光比太大。这种情况下,在镜头前加上一片灰色渐变镜,将灰色部分放在镜头上方,就可以将天空颜色压暗,调整色调的和谐。

3、黄色滤镜

滤镜指数:×

2增加曝光:1档(黑白摄影时用,压暗天空,白云突出。让皮肤颜色浅淡)。

4、红色滤镜

滤镜指数:×8

增加曝光:3档(黑白摄影时用,蓝天几乎变黑,云彩异常突出,戏剧性的增加了对比度,从而帮助你创造出有冲击力的画面。绿色被压暗)。

(四)色温

色温是指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眼睛所感觉到的色彩变化。色温的计算以kelvin为单位。色温特性

1、在高纬度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在低纬度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3、在一天之中,色温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云 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色彩偏暖偏红,当太阳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色彩偏冷偏青。

从摄影的角度衡量正常色温标准为5500K。了解了色温的特性,我们可以在摄影创作中科学地使用滤色镜(数码摄影可以利用色温的调整)来控制色温(色彩)的变化。

三、新闻摄影中应注意几点的问题

(一)注意搜集获取拍摄信息的途径

1、重大活动(节庆、会议、国际活动等)。

2、突发事件(事故、灾情、战争等)。

(二)现场新闻

1、事件不同,装备不同(相机和镜头的组合)。

2、掌控瞬间,把握分寸,角度要新颖、广泛。

3、抓住主体,抓住事物根结(拍什麽,表现什麽),做好记录。

(三)深度新闻

1、拍出话题来(通过你的图片,引发出一个让人关注的社会焦点。譬如生产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就业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

2、问题报道(安全隐患的解决、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抢险救灾等)。

(四)图片故事

通过有代表性、连续性的多幅图片记述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种文化现象,一段故事等。

(五)技术与器材

1、P档、快速、连拍、闪光灯(室内情况下尽量用大光圈,闪光灯使用要科学,要学会用反散射光)。

2、充分利用好现场环境和道具。

3、拍人物注意:胸像到肘,半身到肘,全身到脚。

4、一机两头(基本配置:24 — 70mm镜头,70 — 200镜头,闪光灯,摄影包,大容量快速记忆卡),体育摄影需要配置更长焦距的镜头(如:300mm 或 400mm 焦段的镜头);有条件单位,相机的选择应该掌握以下原则,①尽量选购全画幅相机(文件损失的小)。

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五、扎实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摄影语言

六、摄影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选择相机和镜头

一是根据财力,二是根据个人的创作

需求,一般情况下,一机两头(一个机身,一支广角到中焦镜头,一支中焦到长焦镜头足已)。

2、坚持用好三脚架

三脚架是摄影创作的工具,缺一不可。尤其在拍摄风光、景物和人物合影等内容时,一定要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尽最大可能减少震动(包括环境在内),确保影像画面的清晰度。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前一定要检查电池是否电量充足,记忆卡是否清空。拍满的记忆卡一定要及时拷贝保存,重要创作内容建议使用RAW格式,这样文件信息保存充足。

4、养成记摄影笔记的好习惯。尤其是出去采风创作和新闻摄影,做好笔记有利于记忆,有利于总结积累。

第四篇:《手机照相基础知识》讲稿

《智能手机相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PPT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TCL智能手机的培训师温耀兴,很高兴能跟大家在这里对智能手机作一些沟通。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智能手机的基础知识。在座的各位都是销售和使用智能机的好手了,也都知道现在照相这个功能呢,是每部手机都有的标准功能了。但是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这种现象: PPT2:这两副图片是同一个时间点用不同的两个手机拍摄出来的。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到,两幅照片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想必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吧。大家来说说你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吧!……(讨论过程)

好了,大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同样的像素,但是不同的手机照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比如说苹果的拍照效果就是没有办法比较的。甚至有人说别人500万的像素都比不上苹果的70万;还有的人说有些手机白天照照还可以,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还有的手机呢色彩会失真,有些就不会。很感谢大家把这些信息都反馈出来。其实我们仔细的想想,其实我们大家最想明白的就是到底是为什么。照相的效果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的呢?不如还是先看下大家的想法吧。大家来讲讲:

……(讨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呢,很多人都提到一个名词;像素。很多人都同意像素是决定照相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PPT3: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同等条件下,一台只有600万像素的专业单反相机和一部高达800万像素的智能手机拍出的照片相比,谁的照片质量更好呢?毋庸置疑,肯定是专业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更好。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像素不是决定成像质量因素,或者说,像素不是决定成像质量的唯一因素。

PP4:那么像素究竟是什么呢?像素的高低到底对照片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际上,像素只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每张相片都是由一定数量的连续排列的小方点组成(500万像素等于500万个小方点),我们若是把影像放大数倍,就会发现照片是由很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PT5:像素越高的手机,能拍出照片的尺寸越大,比如500万像素,等同于分辨率2592×1944像素,最大只能冲印12寸照片,再大就开始模糊了;而1200万可以冲印1.5米×1.2米的巨幅图片。如果你只冲印12寸以下照片或者只是在电脑上浏览,600万像素与1200万没有任何区别。

不仅如此,过高的像素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过大的照片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对照片的处理速度也会下降。最重要的是,手机的感光元件本来就小,在上面拥挤了太多的像素,会增加高感光噪点,造成光线衍射,反而会降低照片质量。

但是有人说我们销售的手机,500万的就是感觉比300万的要好些嘛!这是因为在我们手机上,当像素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它的显示面积就会超过我们的手机面积,所以我们在手机上看到都是浓缩的照片,像素越高,浓缩就越大,图像就越细腻。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500万的要比300万的要好些。但是这其实图片缩小带来的效果,所以呢智能是显示的效果变好了。

PP6:所以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的被手机的像素高低左右。第一,要明白客户用相机的目的是什么:日常生活记录,还是从事专业摄影?第二,要明白客户拍摄完的照片是存在电脑上收藏,还是冲印出来,或者用于杂志、海报等商业领域?我想,大多数的家庭会存于硬盘,挑选出满意的一部分再冲印出来入册,只有少部分用于商业活动。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高像素的照片呢?冲洗6寸照片的需求为1800×1200像素,300DPI,也就是仅需要216万像素;A4大小的精美杂志为2480×3508像素,即870万像素,即使跨版的A3尺寸印刷,1500万的像素也足够了。可见,除非我们要用于制作海报等大尺寸的产品展示类商业摄影,一般家庭或者企业是用不到太高像素的。

PP7:前面我们讲到相机相片品质的决定因素不是像素。那么什么是影响画质的因素呢?画质:就是画面质量。包括锐度、解析度、对比度、宽容度、细节表现、噪点控制、色域范围、色彩纯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平衡等等的综合体现。

PPT8:这些呢都是效果的体现。凡是抓源头,才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先来看下手机成像的原理吧。相片的产生是来源于摄像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光线透过镜头,进入到传感器上,传感器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的信号传递到微处理器,经由微处理器生成照片文件,然后储存在手机上。

PPT9:其中参与成像的部件有镜头、感光元件、微处理器。就是由这些决定了照片的质量、也就是画质。画质的决定因素有感光元件、镜头镀膜、光圈尺寸、像素处理软件。

PPT10:感光元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元件的发展道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与传统相机相比,感光元件就是数码相机不用更换的“胶卷”。

CCD虽然成像略好,但是成本较高,目前在手机当中应用较少。CMOS凭借着较低的功耗和价格以及优异的影像品质,在手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相对来说影像传感器尺寸越大,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成像效果自然也越出色。从上面的感光元件尺寸对比图就能得出高像素的手机,成像质量比不上低像素的专业相机的原因了,然而手机中影像传感器的大小直接影响手机的体积以及重量,更大的影像传感器价格也会更高,所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何找到更好的拍照效果和更好的机身尺寸以及更高的性价比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难题。

然而,一项新的CMOS技术的诞生有效的改善了这个问题,这就是Exmor R CMOS(也称为背照式影像传感器),这种新型的CMOS相对于普通CMOS的感光能力提升了100%,有效地改善了在弱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

PPT11:前面说的,传感器捕捉的光子越多,成像效果越出色。传感器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就是进去的光子多不多。当看到别人拍的色彩绚丽的夜景大片时?你会不会非常羡慕,然后自己也会尝试着拍几张,但是拍摄的照片大部分都是虚的,这个时候,内置的闪光灯已经起不到作用了,想要拍出清晰的照片必须调大光圈或者调高感光度。那么什么是光圈和感光度呢?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由几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也就越多。光圈的值通常用f/1, f/2来表示。数字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则越大。感光度,是体现影像传感器对光线的捕捉能力。通常用ISO 100、ISO 200表示。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捕捉能力就越强,对于弱光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另外,高感光度也会给画质带来不利的影响,感光度越高,照片的早点就越严重,细节的损失以及色彩的丢失就越严重。所以,在光线充足的时候尽量调到最低的感光度。

PPT12:光线的传入,经过光圈后,还要经过镜头。从光学常识知道,当光线通过一个透镜时,总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和吸收,被反射和吸收的量分别占5%和2%。镜头是由透镜片组构成的,如果光线在每一个透镜上都有这么多被反射和吸收,那么,光线穿过透镜片组到达焦平面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光线在穿透镜头时被严重损失了。不仅如此,透镜间的反射还会对最后的成像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光线在穿透各透镜的同时也被各透镜的表面不断反射,这些反射光有些射出镜头,有些则再在镜头内被其他透镜表面反射,最后落在焦平面上,在影像中产生眩光,使影像的反差,尤其是阴影部位的反差下降,灰雾度上升,影像的明锐度也大大下降。

为了提高镜头的透光率和影像的质量,在现代镜头制造工艺上都要对镜头进行镀膜。镜头的镀膜是根据光学的干涉原理,在镜头表面镀上一层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物质(通常为氟化物),使镜头对这一波长的色光的反射降至最低。显然,一层膜只对一种色光起作用,而多层镀膜则可对多种色光起作用。多层镀膜通常采用不同的材料重复地在透镜表面镀上不同厚度的膜层。多层镀膜可大大提高镜头的透光率,例如,未经镀膜的透镜每个表面的反射率为5%,单层镀膜后降至2%,而多层镀膜可降至0.2%,这样,可大大减少镜头各透镜间的漫反射,从而提高影像的反差和明锐度。

PPT13:前面三点是整个摄像头对外界信号的一个吸收,吸收越好,效果越好,但是这个时候都还是信号阶段,要成为照片还要经过微处理器处理,才能变成我们看得到的照片。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处理器的好坏就很关键了。这个就是像素处理软件的作用了。

以上呢,就是一个数码相机(手机相机)成像效果的决定因素了。

PPT14:这也再一次说明,我们在介绍我们智能手机的时候,不要盲从于像素的大小。其实我们销售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时,真正介绍的是照片在我们手机上显示的效果。照片的显示效果和屏幕的材质、屏幕显示效果的关系也很大,可以从这些地方对效果进行弥补。另外,许多的智能手机会带有闪光灯,这个对我们照相的光线满足也是有帮助的。第三,丰富的图形处理软件也可以帮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能手机或者我们所需要的成像效果。PPT15:以上呢就是我们沟通的所有内容。如果有疑问或者其他沟通的需要,我们等下继续沟通。谢谢大家的参与,THANK YOU!

第五篇: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

问题1:请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而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不是计算机,而是电磁波。

电子计算机的奠基人当推英国科学家艾兰·图灵和美籍匈牙利人冯·诺依曼。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发展了可计算性理论,冯·诺依曼首先提出了在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从而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冯·诺依曼结构。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通常以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为标志,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电路四代。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时代

电子器件

主存

运算速度(次/秒)第一代

电了管

磁心(鼓)五千

第二代

晶体管

磁心(鼓)几十万至百万

第三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

百万至几百万

第四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

几百万至几亿

计算机四个发展阶段软件的特点依次为:手工操作、出现监控程序、产生操作系统等应用程序、有丰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微型计算机是随着电路集成度不断提高和微处理器的出现而产生的。微机开发的先驱是两个年青工程师:美国英特尔公司的霍夫和意大利的弗金。霍夫首先提出了可编程序通用计算机的设想,即把计算机的全部电路放在四个集成电路芯片上,这个设想首先由弗金于1971年有11月实现,他在4.2mm*3.2mm的硅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构成了CPU。即4位微处理器Intel4004,再加上寄存器,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就构成了4位微机。

微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CPU)的集成度来划分的。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1~1973 4位或低挡8位微处理器 Intel4004、Intel8008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1973~1978 8位微处理器 Intel8080、MC6800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1978~1985 16位微处理器 Intel8086、MC6800 第四阶段(全盛阶段):1985至今 32位微处理器 Intel386、Intel486及Pentium系列

Intel公司的PentiumⅠ芯片主频为60/66MHZ,工作电压为5V。PentiumⅡ是它的改进型,主频为75/90/100/120/133/150MHZ,工作电压为3.3V。PentiumⅢ又增加了多媒体功能,主频可达200MHZ。1993年,“586”处理器问世,英特尔为其注册了Pentium(奔腾)商标。此后,英特尔CPU就一直沿着“奔腾”路线注册,直到PentiumⅣ。

2006年7月底,Intel又发布了新一代双核微处理器--酷睿2,并全线取代英特尔原有的奔腾系列处理器。有着13年历史的“奔腾时代”被英特尔自己终结。此次,英特尔拿“酷睿2”全线取代了“奔腾”系列处理器,也意味着英特尔CPU双核时代的全面到来。

据英特尔方面称,全新架构的“酷睿2”采用65纳米芯片加工工艺制造,在单个芯片上封闭2.91亿个晶体管,性能比最好的“奔腾4”提升了40%,同时能耗降低了40%以上。因此,英特尔宣布,新产品的面市将彻底改变个人计算机的性能、外观和能耗等指标,并最终改变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可以用多快好省来概括“酷睿2”的好处:

多:宽位动态执行,“酷睿2”双核处理器拥有4组解码器,每个内核变得更加“宽阔”,数据传输更加迅速;快:大大提高高级数字媒体处理能力。每分钟数据处理能力由原来的64位增加至128位,速度提高了一倍。玩游戏,看大片的效果更佳;好:共享二级缓存,电脑变得更有效率;智能内存访问,处理复杂任务不再磨蹭;省:智能控制功率,“酷睿2”双核处理器台式机比“奔腾”双核电脑耗电降低40%,电脑不再是个小火炉。

何为双核64位?简单地说,“双核”就是将两个计算内核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比“单核”在计算速度上大为提高,可以让电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如游戏、音乐、聊天、在线杀毒、视频和照片编辑、音频合成、家庭娱乐等任务同时完成。问题2:为何要将字长、主频和内存容量作为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字长:字长指微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即计算机运算时能并行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不仅决定计算机的运算精度,还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功能、用途及应用领域。现在的微机通常是32位,高挡微机已达到64位。

主频:主频是指微机CPU的时钟频率,因为主频越高,微机的运算速度越快。主频以MHz为单位,486微机的主频为25MHz~100MHz;奔腾机的主频已高达333MHz。目前推出的新型号微机主频可达1GHz。

存储容量: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存储系统的容量,存储容量越大,系统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存储容量主要是指内存容量。目前微机的存储容量都在256MB以上。现代的微机内存一般有512KB和1024KB。

此外,计算机的技术指标还与计算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兼容性、性能价格等各项指标有关,另外还与外部设备的配置能力和软件的配备情况有关。

有必要提一下CPU的性能指标。微机的发展是以微处理器(CPU)的集成度来划分的,因而CPU的性能指标决定微机的性能。CPU的性能指标主要有:

字长:即运算能并行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决定微机运算能力和寻址能力。

主频:CPU的时钟频率,决定微机运算速度。即CPU中高频振荡器的频率。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CPU的性能。

使用Cache的原因是:因为CPU的速度非常之快,而内存的读取速度较慢,这样,当CPU读取指令、数据或程序时,经常处于等待状态,是对宝贵的CPU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内存是使用了Cache,Cache是一种双极型静态随机存储器,其存取速度要比RAM快得多。有了Cache,CPU就可以预先将要用到的指令、数据放入Cache,执行时再从Cache读取这些内容。所以Cache是解决CPU与内存储器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不是为了扩充内存。

问题3:上面提到了冯·诺依曼结构,请简单介绍冯·诺依曼结构的要点。P29 计算机已发展到第四代,但仍未超出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是指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结构做出的理论性总结。其要点是:

采取存储程序方式: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内存相应地址中。

采用程序控制方式:顺序逐条执行指令,通过执行指令发出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操作。由五大部件组成: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组成。

三要点的核心是存储程序方式。由于现代计算机还都是采用冯·诺依曼结构,因此这三要点所关联到的内容,就是需要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问题4:冯·诺依曼结构要点之一,存储程序方式关联到哪些知识?P7 1.关于数制的知识。

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是由于二进制具有可行性(物理器件易于实现)、简易性(运算规则简单)、逻辑性(便于实现逻辑运算)、可靠性等优点。

应了解如何表示二进、八进、十六进制数,运算时如何进位和借位。掌握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转换规则为:

十进转换为其他进制:整数部分“除N取余”(先得的余数为低位),小数部分“乘N取整”(先取的整数为高位)。非十进数转换为十进数:数的各位按位权展开后求和。

如:找出四个不同进制数中的最大(小)者;找出四组(每组两个不同进制数)数中相等的一组数;将四个不同进制数按降序排列等。

掌握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P15)算术运算:加、减、乘、除 逻辑运算:加、乘、非、异或 2.关于编码的知识。

掌握数据存储单位、掌握ASCII码、BCD码和汉字的编码。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基本单位是字节,用大写字母B表示,比特、字节、KB(千)、MB(兆)、GB(吉)、TB(太)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由国际标准组织确定为国际标准字符编码。用1个字节表示1个ASCII码。7位版本:最高位为0,共128个编码。8位版本:最高位不全为0,256个编码。记住编码的基本规则及数字0,字母A、a对应的ASCII码。

BCD码:二~十进制编码,其方法是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位十进制数。注意:这里解决的是数码表示问题,而不是前面讲二进制和十进制等值转换问题。

汉字编码:国家标准1981年发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即GB2312-1980,简称国际码。国际码:一级汉字3755个,为常用汉字,按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二级3008个,为不常用的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外码(输入码),输入汉字时所用的编码;机内码,内部处理、存储汉字使用的代码; 输出码(字形码),输出汉字所用的编码。汉字字形点阵所占字节数的计算方法。

3.数的表示。

定点纯整数、定点纯小数、浮点数。特别注意浮点数的表示方法(P24)。

原码:原码是机器数数中电简单的一种表示方法,即用0表示正号,用1表示负号,数值部分为真值的绝对值(真值为机器数所代表的数)。(P25)

反码: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由原码的数值按位取反(符号位不变)。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原码、反码相同,负数的补码等于负数的反码加1。问题5:冯·诺依曼结构要点之二,程序控制方式关联到哪些知识? 1.存储程序原理和关于微机工作过程。P49 计算机的工作是执行程序,程序是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设计、是指令的有序集合。

将指令、数据、程序存放于内存中,CPU自动按程序规定的顺序从内存取出指令并执行之,这就是存储程序原理的基本要点。

微机工作过程就是程序指令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逐条执行的过程。首先把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或数据经输入设备存入内存,执行时再由CPU依次将命令逐条取出进行识别、分析,根据其含义形成控制信号,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将结果输出。

指令的执行过程:一条指令的执行分为取指令和执行指令两个阶段:

取指令: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从内存中取出指令,然后译码,产生各种定时控制信号。

执行指令:在微处理器的控制下,执行该指令规定的操作。

也可以将指令的执行细分为四个步骤:①.取指令: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存储器中的指令读入CPU的寄存器中。②分析指令:也称译码,由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识别、分析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信号,从而形成一系列控制信号。③执行指令: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加工。④写回结果:将最终结果写入相关的寄存器或存储器中或输出到输出设备中。

2.关于指令的知识。

掌握指令的组成、指令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主要机器指令系统的分类。

指令是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和运算的代码,用二进制数表示。指令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地址码。操作码:指明指令要执行什么性质和类型的操作;地址码:指明操作所用的数据从哪里取,结果存放到哪里去。

单地址指令:单地址指令是计算机把地址1中的数据与约定的另一个操作数(约定的寄存器)进行所规定的操作,并将结果存到约定的地址中(寄存器)中去。

双地址指令:双地址指令是对地址码1和地址码2中的数据按操作码的规定进行运算,然后把运算的结果存入地址码1中去。

三地址指令: 三地址指令是把地址码1和地址码2中的数据取出来,按操作码的规定进行操作,然后把结果存入地址码3中。

问题6:冯·诺依曼结构要点之三,计算机由五在部件组成关联到哪些知识?关于主机的组成应掌握哪些知识?

这是有关计算机硬件的问题,主要的知识有: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的硬件系统。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基本结构 P29图1-10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运算器的功能是二进制数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又称ALU(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分析、执行指令,是计算机指挥、控制、管理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寄存器有很多种,如指命寄存器IR用于存放要执行的操作,数据寄存器DR用于暂存数据或指令,地址寄存器AR用于存入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等。

存储器是计算机“记忆”的部件,用于存放数据或程序。2.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当然要有上述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外,还有:

A)总线:是一组能够为多个部件服务的公共信息传输线,它分时地发送和接收各部件中的信息。

数据总线DB(Data Bus):DB用来传输数据信息,它是双向的。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

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AB用来传送存储器和外围设备接口的地址信息,以用来选择某一存储单元或I/O端口,它是单向的。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可寻址的主存储器的容量。如果地址总线宽度为N,则能寻址的主存容量为2n个字节。如8086微机地址总线宽度为20,则主存最大容量为220=1MB。

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CB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息,包括CPU对其他部件的控制信息以及其他发出的各种求信息。

B)I/O接口

外围设备通过输入输出输出接口电路与主机连接。主机与外围设备间的数据传递、主机对外围设备的控制就是通过外围设备的接口电路来实现的。

注意:I/O接口不是直接与CPU、或内存储器连接的,而是直接连接到总线上的。3.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A.主板(Mainboard):是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外表两层印刷信号电路,内层印刷电源线和地线。主板采用开放式结构,提供安装各种部件的插槽及外设接口。主板控制芯片是主板的核心部件,主板上的零部件还有连接器、电容、散热片等。主板性能:取决于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管理功能,同时取决于部件的质量和散热性。

B.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专门负责算术逻辑运算和控制整个微机的协调动作。因此,CPU是微机的中枢系统,CPU的性能直接决定着微机的整体性能。把运算器、控制器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叫做CPU或中央处理单元,即微处理器。

运算器: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和累加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是执行加法、移位、与或非、求反等操作的部件;控制器:控制器包括程序计数器、指令译码器、指令寄存器及定时控制单元,是微处理器的指挥、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分析、执行指令,以控制、管理微机系统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内部寄存器:微处理器中有多种寄存器。有指令寄存器IR,用于存放要执行指令的操作数;数据寄存器DR,用于暂时存放数据或指令;地址寄存器AR,用于存入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还有若干通用寄存器,用于暂存数据或地址。

C.内存(P34):安装在主板上,与CPU直接连接,CPU可由地址总线直接寻址的内存。

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取时间(访问时间)。P34 分类在下面叙述。

问题7:请对微型计算机内、外存储器的知识作一总结。

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容量以字节(Byte)为单位度量。1B=8b(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1.内存

内存储器于存放当前正使用的或随时都要使用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性能指标中所指的内存容量主要是指内存容量。微机的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技术制成,具有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存取速度快等特点,且CPU能直接访问。

内存按其性能和特点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两大类。

A)只读存储器ROM P35 ROM中存储的信息只能读取,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它主要用来存放控制计算机的系统程序和参数表,其容量一般为几K至几十K。

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 闪存(Flash ROM)是一种可擦写的内存,通常作为BIOS ROM。

在微机的系统主板上都装有ROM,它里面固化了一个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称为BIOS。其作用主要是完成对系统的自检、各功能模块的初始化、引导操作系统等。Pentiun微机主板就是采用Flash ROM作为BIOS的载体。Flash ROM具有可擦除的特点,平时是禁止写入的,需要时加入一个较高的电压就可以在计算机内进行擦除或写入。

B)随机存储器RAM RAM是一种可读写存储器,断电后信息会丢失,微机内存容量一般是指RAM的大小,其容量一般有128MB、256MB或1024MB;

SRAM、DRAM 另外,内存储器还用到高速缓存Cache和快擦型存储器(闪存)Flash ROM。Cache的存取速度比主存更快,用于解决高速运行的CPU与内存储器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分为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级缓存是将Cache装在CPU中,二级缓存是将Cache装在主板上;

Flash ROM用于存放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2.外存

外存储器用来长期保存程序或文件,外存包括软件、硬盘和光盘。外存一般不能和CPU或I/O设备直接交换信息。

磁盘要先进行格式化才能使用,对磁盘格式化是将磁盘划分出磁道和扇区,以便计算机能够识别。磁道:磁道是以盘片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每一圆周为一磁道。不同规格的磁盘,其磁道数不同,通常为40或80,其编号从最外层开始,为0~39或0~79。扇区:每个磁道上又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为一个扇区。扇区是软盘存取信息的基本单位,每个扇区为512个字节。对软盘进行读写时,无论数据多少,总是读写一个完整的扇区或几个扇区。由于性能更好的存储器不断出现,软磁盘现在已经被淘汰。

硬盘:硬盘由硬磁盘和硬盘驱动器构成,盘片与硬盘驱动器封装在一个金属盒内,又称硬盘机。一个硬磁盘一般由多个盘片构成,每个盘片对应一个读、写磁头。目前使用较多的是3.5英寸和2.5英寸硬盘。硬盘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小型化、大容量。USB移动硬盘便是一种大容量、小型化了的硬磁盘。像纽曼伟业的USB移动硬盘的重量只有200克,容量有5G、10G、20G、30G不等。

柱面:硬盘上各个盘片上的同一个磁道称为柱面。硬盘的容量可由公式下面计算:

硬盘容量=512×磁头数×柱面数×扇区数

光盘:光盘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存储信息的存储器。计算机通过光盘驱动器来读出光盘中的信息。光盘的特点是存储容量大,寿命长。一张光盘的容量至少有650MB,光盘驱动器是利用激光束光盘瓬写光盘,没有机械磨擦,所以光盘不会磨损,不会感染病毒,使用寿命可达数十年。

外存储器的特点:CPU不能直接访问;访问速度较内存储器慢;信息能长期保留;容量大且价格低。

问题8:请对计算机软件作一简单总结。

软件是为了让计算机正确地、自动地运行以解决各种问题而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软件发展的目的就是尽量扩大计算机的功能,方便用户,使用户操作计算机更加简单、方便。

按软件的功能来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系统服务程序等。

应用软件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功能或特殊计算,而精心设计的、结构严密的独立系统,是一套满足同类应用的众多用户需要的软件。应用软件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各种专用软件包和面向问题的应用程序。而用户程序是为了解决特定的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软件。

应掌握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可执行程序的概念。问题9:请对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作一简单总结。

输入输出设备:掌握哪些设备是输入设备,哪些设备是输出设备,如何接入主机。

输入设备是人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的重要工具。要让计算机处理的文字、图形、声音等数据,都必须通过输入设备输入才能被计算机识别和接受。微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图形扫描仪、数字化仪、条形码读入器、触摸屏等。

键盘:有101、102、104、108键等。键盘通过5针插头,一般通过AT或PS/2接口与连接主机。

鼠标器:分为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通过串行接口(COM1或COM2)、PS/

2、USB接口接入主机。鼠标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分辨率。鼠标器的分辨率是指它移动一英寸所能检测出的点数(PPi)。目前鼠标器分辨率一般为200PPi,高的可达320—400PPi。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内所存二进制信息转换为用户所能识别的信息的设备。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显示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字符、图形、图像等让人们得以识别。显示器由显示控制适配器(显示卡)和监视器两部分组成。显示器屏幕上的字符和图形是由一个个点组成的,这些点称为像素(Pixel)。像素越小,显示越清晰。微机上显示器其像素直径有0.21mm和0.31mm等多种。而显示器屏幕每行和每列能显示的像素的个数乘积,称为显示器的分辨率。

显示器的分辨率有高、中、低三类。分辨率是显示器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彩色显示卡有CGA、EGA、VGA、TGA等。CGA(Color Graphics Adapter)卡:其分辨辜为320×200或640×200;EGA(Enhanced Graphics Adapter)卡:增强型彩色图形显示卡,分辨率为640×350,有16 种颜色,是CGA的改进形式;VGA(Video Graphics Array)卡:视频图形显示卡。分辨率为640×480,最多可达256种颜色;TGA卡是目前高档微机主要采用的显示卡,它们不仅支持VGA的全部功能,还增加了许多非标准显示模式,分辨率高达1024×768、l280×l024。打印机

打印机是微型计算机系统最基本的输出设备,它可将计算机输出的信息以书面的形式长久保存。常用的打印机有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打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打印速度、分辨率和噪声。

问题10:关于计算机病毒应掌握哪些知识?

1.病毒的特征:①破坏性:使数据丢失,使系统瘫痪。②传染性:能够自我复制、变形,很快地在各个计算机之间传播,感染内存、文件等。③隐蔽性:病毒程序寄生在正常程序之中,很精巧,通常只有l~2KB大小,一般难以发现。④潜伏性:不立即发作,而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才施行破坏。

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最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传染性。现在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计算机网络。在网络上传播病毒速度更快、面更广、形式更复杂、破坏性更大。传播方式主要有四种:利用邮件附件传播;利用E-Mail传播;利用Web服务器传播;利用局域网传播。

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按其表现性质可以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按其感染的目标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按其寄生媒介可分为源码型、入侵型、外壳型和操作系统型。

引导型病毒:只感染磁盘的(主)引导扇区,使引导扇区内容转移到别处,以病毒引导程序取代之;文件型病毒:感染可执行文件,将病毒程序嵌入可执行文件中并取得执行权;混合型病毒:既可感染(主)引导扇区,也可感染文件。

源码病毒:这种病毒在源程序编译之前就已经插入到源程序中,较为少见;入侵病毒:它入侵到现存主程序后,作为主程序的一部分,难以除去;外壳病毒:它将自己置于主程序的周围,一般不会对源程序进行修改,但主程序一执行它即开始复制、传播;操作系统病毒 该病毒本身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此病毒危害很大,也最为常见。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①不随便使用外来软件。对外来磁盘要先查毒后使用。② 对计算机系统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病毒。③对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要经常作备份,以便当系统遭到破坏时能够进行恢复。④软件要加密保护。⑤谨慎接收、打开电子邮件,来历不明的邮件尽量直接删除。尽量不访问不知名的网站。⑥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

问题11: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应掌握哪些知识?P26 媒体的概念应该包含如下五大类:①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指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使人能直接产生感觉的一类媒体。②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 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可概括为声音、文字、静止图像和动态视频、波形和动画、数据等5类信息的数字化编码表示。③显示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感觉媒体传输中的电信号和感觉媒体之间转换所用的媒体,显示媒体又分为输入媒体和输出媒体。④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存储媒体又称存储介质,指用于存储表示媒体,以便计算机加工处理和调用的物理实体。⑤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作为通信的信息载体,用来将表示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实体。

简单说,多媒体是指计算机处理多种信息媒体,即多媒体是指计算机处理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可以这样理解多媒体这一概念,多媒体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从本质上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①多样性:多媒体技术扩展了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空间,以及获得多维化信息的方法。②集成性:集成性的一层含义是指可将多种不同的媒体信息有机地进行同步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集成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把不同的输入显示媒体或输出显示媒体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其具有的特征就是集声、文、图、像多种媒体为一体。③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征,没有交互性的系统就不是多媒体系统。多媒体信息需要在人机的交互过程中进行传播,需要人对信息表现形式的选择和控制。④实时性:多媒体信息中,多数都是与时间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其中的声音及活动的视频图像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甚至是强实时的。这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必然要支持实时处理。

多媒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可分为六层,由上至下分别为:①用户。②多媒体应用软件。是指在多媒体微机中采集和编辑各种媒体数据的软件,如声音录制和编辑软件、图像扫描及预处理软件、全动态视频采集和编辑软件、动画生成和编辑软件等。③多媒体驱动软件。主要完成设备的初始化和各种操作,基于硬件的压缩解压,图像快速变换以及基本基本硬件功能的调用等。④多媒体实时压缩与解压缩。由于视频和音频信号占用很大空间,在处理时要求对它们进行压缩和解压缩。⑤多媒体操作系统。⑥多媒体硬件设备。

多媒体的工作文件大致可分为图像类、声音类和视频类。图像类文件类型:BMP文件、PCX文件;声音类文件类型:WAV文件、AV文件、MIDI文件等;视频类文件类型:AVI文件、MOV文件。

下载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合集五篇]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 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

    WORD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word2003培训教案 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WORD的启动与关闭,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汉字的输入方法;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步骤: 一、WORD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训时间:培训对象:主讲: 一、文件夹的创建与管理 这个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对这件事不是那么重视。不就是一个文件夹吗,好建,其实不然,经过一年......

    塔式起重机操作规程大全

    塔式起重机操作规程 一、使吊的操作者和指挥者必须身体健康,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开机。 二、作业前应检查塔吊的安全附件、各种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并进......

    塔式起重机操作规程

    塔式起重机操作规程 1、司机和起重工应按规定有专人用信号和手势进行联系和指挥。工作中司机应听从指挥,如遇指挥信号或手势不清、错误或可能造成事故,司机有权拒绝执行,经研究......

    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知识讲稿1

    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知识讲稿 一、信用社会计核算的质量标准与基本规定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信用社会计核算的质量标准与基本规定 (一)质......

    第二节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讲稿)

    第二节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电气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 静电危害 雷电灾害事故 射频电磁场危害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 一、触电事故 电击和电伤的概念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