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 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式都需要对仗的存在,学习古典诗词,对仗是必须要学好,甚至要精通的。
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对仗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我们先理请一下概念。什么是对仗呢?文学大师王力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对仗∶[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我个人认为,他的这样的定义并不很完整,也有点含糊。“对仗”,其实是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的专用名词,对仗是具有很苛刻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还要求“平仄相对”,还要求“结构一致”,还要求“避免重复”,符合这样的要求,才能称之为“对仗”。严格的讲还有“六相”一说(这我会在后面具体介绍)。
我们还知道一个词叫“对偶”,很多人很多书甚至一些词典都把“对偶”和“对仗”等同了起来,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很象。正确清晰地理顺二者的概念,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运用是有帮助的。
“对偶”是什么?对偶就是一种修辞方法,也称为一种修辞格。“对偶”的定义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采用的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的效果。对偶一般表现的是词或词组的形式,很短小。
对偶跟对仗,这二者,一个是修辞格,一个是写作手段,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当中的,在古代的散文中也常常用到对偶的。格律诗本身的关于对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特殊,所以,在格律诗的语言中,不能说是“对偶”,而单独称之为“对仗”。
在前面介绍格律诗格律的时候,介绍过,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使用“对仗”的形式。律诗(七律、五律)的起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两联一般是要求必须要对仗的。律诗的美学特点是工稳、典雅、精练,其实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对仗”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所以,律诗是离不开对仗的。全篇无对仗的(特例除外),我们就可以断定它不能算律诗。格律诗的基础就是对仗,不懂对仗的人,肯定谈不上懂的格律诗。
对联(对子)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也是律句。不仅出句和对句的词性要相同及平仄要相对,而且其平仄分布的规律也是和格律诗所要求的一样。比如,对联就不允许三平尾,就不允许孤平的存在。还有,对联要求的也是古韵,也是以我们所说的以《平水韵》为主体,为默认韵。更重要的一点是,对联所能表达的境界极其有限,它可以表达一个片段,一个闪念,一个景致或情思,但是,终究是属于“片面”的,和诗比较而言,缺乏的是完整感和大局观。它属于一种“小巧”的工夫,做为一般游戏应和是可以的,也很适合即景而联。如果熟练了格律诗的谋篇布局以及造境界的手段和诗思,那么,吟联应对那是举手之劳,轻松的很。楹联具有独立性,也是一个专门的“学问”,但是它的基础还是格律诗的基础,如果不懂格律诗,说句实在的,你的楹联也玩不出高水平来。不精通格律诗的楹联写手,是称不上“高手”二字的。
例如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举的一副对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就修辞方面说,这副对子也是对得很工整的。“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得特别工整了。
至少是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句第二字和对句第二字都是“我”字,那就是同一位置上的重复。下面,分别介绍对仗的一些常识。
一、对仗的由来
对仗是我国语言文学中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汉字基本上都是单音词,不论是从字面上、平仄上还是意义上,都适宜于造成对偶。这是任何西方文字都不能作到的。
对仗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文学中由来己久,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己经有了对仗的形式。随着汉赋的兴起,骈体文充斥于当时文坛。魏晋以后,骈偶之风影响及于诗坛。文人诗中运用对仗的就多起来了。不过,这一时期诗人运用对仗,只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不是格律的规定。由此发展到隋唐,格律诗己经形成,对仗在律诗中就不是可有可无,而成为律诗的一种特定的格式了。
由此可见,对仗是由汉代骈体文1的骈偶而扩展到诗歌领域的。它最初的名称就叫做“骈偶”。所谓“骈”,本指两马并驾齐驱;所谓“偶”,本指两人结合一起。后来,人们就把两两相对叫做“骈偶”。对仗就是扩大了的对偶。古代皇宫卫队的行列叫做“仗”,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仪仗”。仪仗都是两两成对的。所以,我们把一个对一个的叫“对偶”,多数对偶排列在一起的叫“对仗”。
二、对仗的规则:
(1)出句和对句的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对称。(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实际上每首律、绝诗内均不可有无意义的重复字)。(3)语法结构要相同。即句式结构相同。如:主谓、动宾、联合、偏正及用虚字要相同。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语义相对,词性相同。语义相对,是指句中所用词语的字义要相互对应。词性相合,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特别讲究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字对叠字等。按照传统的要求,对仗不仅要求名词对名词大类相对,而且还要求小类相对,即按照过去的分类,要求,同一小类或者相邻两小类的名词相对。
例如(南宋)叶采的《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其中,首联对仗,“双双”对“点点”均为量词重叠;“瓦雀”对“杨花”均为名词;“行”对“入”均为动词;“书案”对“砚池”均为名词。
清人为培养幼儿从小就形成对仗的概念,李渔老先生特意编写了一本《笠翁对韵》的小册子,供儿童背咏。该书分韵部2编写,将常用字尽收其中,按上述第二特征编写了对应“词语对子”之歌,可谓诗词入门的敲门砖。大家不妨去买一本学学,或有裨益。“一东”韵部的开头一段摘录如次: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1 骈体文又称骈俪文,产生于魏晋时代,在六朝广为流行。骈体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从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逐渐发展形成。作为一种新文体,在当时对它还没有一个正式和固定的称呼。“骈文”、“骈丽文”的名称,是在唐代以后才有的。2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戌旅;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5)避免合掌。这就是上、下两联意义不可重复。如:“夏荷千枝丽,莲花万朵艳。”这就是犯了合掌之弊。
湖南黄奕有一对仗歌: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句下句成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要一样。一联避免意思同,两联也莫太相像。首尾可对可不对,绝句一般不对仗。
关于对仗,总的原则是“实对实,虚对虚”,对仗的方法和形式,古往今来是非常多的种类的。但是不论什么样的对仗方法,都是依据这样的原则,离不开这样的范畴---格律、句意、内容、语体、句式。我们下面介绍一些传统的对仗方法,是参考一些书籍资料和网络上的资料,适合格律诗使用的常见的对仗方法。其实,真的要单独研究对仗,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都可能有,特别喜欢的话可以另外参详,《文镜秘府论》3列出二十九种对仗:的名对、隔句对、双拟对、联绵对、互成对、异类对、赋体对、双声对、回文对、邻近对、交络对、当句对、含境对、背体对、叠韵对、切侧对、偏对、意对、平对、奇对、同对、字对、声对、侧对、假对、双虚实对、双声侧对、叠韵侧对、总不对对。
我们这里只做简单的方法介绍,下面对对仗种类进行具体的介绍,大体上先说一下“工对”和“宽对”:
一,“工对”,也叫严对,就是对偶工整的对仗。
凡是同一小类事物的字词构成的对仗,都是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什么是“六相”呢?就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对、意义相关”,六个“相”,简称“六相”,这是对仗的专用术语。这里尤其要关注的是“词类相当”,在工对当中,词类是要基本一致的。词类,在传统的说法中一般是分为28个类别的,这里也资料性的介绍一下:
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同义双音词:山川、江湖、梳妆、宾客、友朋,等等。反义双音词:短长、表里、古今、兴亡、纵横,等等。重叠字:时时、处处、声声、漫漫、沉沉,等等。副词:欲、将、不、皆、亦、末、曾、须,等等。连介词:与、和、共、而、还、则、只,等等。助词:之、乎、也、耶、然、焉、哉,等等。)
范围越小的同类事物的字词相对,越算是工对。工对有以下几种:
(1)属于同一小类事物的名词的对仗。同一门相对便工,同类相对更工。例如毛泽东《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文镜秘府论》中国古代文论史料。撰者日本僧人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是其法号。“五岭”和“乌蒙”,同属地理门中的山名对山名;“逶迤”和“磅礴”,都是形容词连绵字;“腾”和“走”都是形体动词,“细浪”和“泥丸”都是细小的形象,亦属地理门。“金沙水”和“大渡桥”同属地理门中的专门地名;“拍”和“横”都是形态动词;“云崖”和“铁索”同属地理门中的地形地物名;“暖”和“寒”同是形容气候的。这两联都是极工的对仗。
(2)不属于同一小类事物的名词,但是经常被并列使用的。如“天地”、“金玉”等。有的名词虽不属同一门类,但是相邻,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器物对衣饰等,也能成为工对。毛泽东《送瘟神》(其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作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雨”对“山”,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邻类相对;“天”对“地”,前者属天文门,后者属地理门,也是邻类相对。其余“红”对“青”,“随心”对“着意”,“翻作”对“化为”,“浪”对“桥”;“连”对“动”,“五岭”对“三河”,“银锄”对“铁臂”,“落”对“摇”,都是关系亲近、字面对称的相同词类。所以这两联也是很工的对仗。
(3)否定词(如“无”、“不”等)相对,反义词(如“无”、“有”等)相对,也是工对。
(4)双声词、叠韵词互为对仗,也是工对。如“苍茫”(叠韵)对“萧瑟”(双声),“畹晚”(双声)对“依稀”(叠韵)等。
(5)句中自对(同时构成两句相对)也是工对。如“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概而慷”,上句“虎踞”跟“龙盘”构成对仗,是句中自对;下句“天翻”对“地覆”又是两句相对:这种对仗是罕见的极为工整的对仗。
有些词既不同门类,也不相邻,但在文学作品或言语中常常平列的字,如诗酒、花鸟、人地、金玉等,也算工对。例如: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白居易《感春》)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之一)钱钟书说:“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着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并例举了中晚唐与孟郊并称为“苦吟诗人”的贾岛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一联中的“潭”与“树”、“影”与“身”皆不同类,但成为极工的一联。诗人自注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流泪。”(《谈艺录》185页)可见这种“使不类为类”的对仗,以雕琢为工,铸字炼句取胜,须得下番苦工的。
对仗用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可以为工整增色。例如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中的数词---“两”对“一”,“千”对“万”;颜色词---“黄”对“白”,“翠”对“青”;方位词---“西”对“东”。•所以历来被誉为对仗极工整的一首绝句。又如毛泽东《答友人》颔联: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这一联里的“竹”与“霞”,“泪”与“衣”,都是名词,但不同门类,字面亦不对称;可是因为有了“斑”与“红”颜色词对颜色词,“一”与“万”,“千”与“百”,数词对数词,形成工整的气氛,这一联也可视为工对。
工对中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当中又分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字,动词连绵字,副词连绵字。相对的连绵字必须词性相同。连绵字用得好,也能为对仗的工整增色。例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诗思沉浮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戴复古《月夜舟中》)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韩琮《霞》)在一联对仗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譬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无”对“心有”,“彩凤”对“灵犀”,“双飞”对“一点”,都非常工整;而“翼”对“通”,却不怎么工整;“通”为不及物动词,在这里可作为名词用,整个对仗还是工整的。
有些对仗并不具备上述条件,但因它对仗的方式巧妙,也算工对,这些留待介绍对仗其他类型时,再作说明。
旧时做诗学对仗,为追求工整,学童还要学两类书。一类是对韵书,就是老师提到的《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还有一类是辞藻对偶门类书,如《诗腋》、《词林典腋》等。前者是要熟读背诵的;后者一般不要求背诵,只要求抄写,既练小楷,又加深对各门、各类相对的辞藻的印象,应用时可以按图索骥去查找。对韵书是以平声30韵为纲,把对仗编成歌诀,既学对仗,又记诗韵,还可以学到不少典故。
一般的讲,在律诗的颈联是需要“工对”的,现在我们写作时,一般对词类的对仗放的比较宽,所以,词类不相当,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目的是为了使诗避免死板,灵活运用。只要其他几“相”符合,我们就认可。
二、宽对
宽对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认为对仗的要求可以适当的放宽,对“六相”要求的比较松,不那么严格。我们的原则是能工则尽量去工,如果难以“工对”那么就不妨宽以待之。古今作品大多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整往往会因词害意容易步入形式主义从而缺少意蕴。因此,高明的诗人往往顺其自然,能工则工,能宽则宽,使得诗句更富意蕴美。
“宽对”一般有下面几个情况:(1)词类可以不拘
(2)相同的词性即可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其中,“月”与“人”是名词相对,“上”与“约”是趋向动词和行为动词相对,“柳梢头”和“黄昏后”则是地点名词和时间名词相对
(3)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对仗。例如,春风又路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一句中,“绿”是形容词,“照”是动词本来是不想对的,但是“绿”在这里是:使„„绿的意思,是形容词化做动词用,因此也是与照相对。
(4)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但是字面上对仗工整也算对仗,例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在这一句中,上联是定中结构,下联为动宾结构。虽然上下联语法相异但是一问一答在字面上对仗还算工整。
(5)局部不对。工对要求上下联必须全部对仗,宽对则不然,有些地方对仗不公正反而会更有意蕴。例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只有“不敢”和“恐惊”相对,但是并无失对之感。
这样看比较笼统,其实,所谓的宽对,还有不避重字的,比如岳阳楼上有一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上下句都有这“天下”二字,但是读起来不仅不感到重复,还别有气韵。写楹联这样的是允许的,但是写格律诗就尽量不要这么“宽”,如果词宽,也要在结构上扣合回来,再宽也不能不成对,是吧?
四是同字对仗,在工对中最忌上下联同字,而宽对要求则没那么严格,例如: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上下联皆有“天下”但并无重复之感反而有种别样的韵味。好,现在再说一下其他的对仗的形式: 1,流水对
先说“流水对”,因为这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种对仗形式。我个人感觉“流水对”的上下句扣合的比较紧密,既不容易产生“隔”而相脱,又不容易产生“合掌”,因为上下句是一种承接或因果的关系。所以,采用流水对,可以轻易避开上面的那些诗病,还能使诗意变化多样,富于动感,呵呵。流水对,也称为“十字格”。也就是说,十个字描述一个意思。当然这是对五言格律诗而言的,七律七绝也是可以采用的。流水对的上下句共同来完成一个意思的描述,上句不说完,下句接上继续说,谓之“流水”,涓涓不绝之意也。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再比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再看一个“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如是种种。
2,实字对
这简单,就是诗句中主要是实字为多,上实对下实。比如杜甫的“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这里基本都是实字为主吧。再看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也是同样类型。
3,虚字对
和上相反,以虚字为主。如杜甫的“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再看一个“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再再看一个“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这两个类型,没什么意思,实字多了就是实字对,虚字多了就是虚字对。不多说了。
4,连珠对
“连珠对”说白了就是“叠字对”,上叠对下叠,形如连珠串。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3)隐隐凡尘如错我,悠悠仙界枉飘香。(4)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5,隔句对 这样的对仗很有意思,它还有个名称叫“扇对格”,就是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这样交错开来对的。这样的对仗,多是用在绝句上的,多是为了描写一种对比的关系而写的。
比如看这个例子:(1)
去年花下流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衰草马频嘶。
我们找出他的对仗是,“去年花下流连饮”==“今日江边容易别”,“暖日夭桃莺乱啼”==“淡烟衰草马频嘶” 再看一个例子:
(2)
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再找出它的对仗关系,“昨夜越溪难”==“今朝逾岭易”,“含悲赴上兰”==“抱笑入长安”。
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再看两个认识一下它,很有趣的:(3)
邂逅陪车马,寻芳谢朓洲。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4)
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6,借韵对
就是以谐音来取得对仗的对称。比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十”本来正对应该对的是“千”,数字对数字,是吧?但是,他对上个“迁”,只用了“千”的音来对。这样的对仗形式也很有趣,感觉上有点掩耳盗玲的味道,呵呵。再看老杜的一个句子“枸杞因吾有,鸡栖奈尔何”,以“枸”来对“鸡”,再看“眼昏长讶双鱼影,耳热何辞数爵频”,这里用“鱼”来对“爵”。都是假借的字,当做一趣,可游戏心态而观之。古人也爱自己糊弄自己。其实,除“借韵对”之外,还有“借形对”,“借通假字对”,等等,找个理由沾边就赖,呵呵。不一一举例了,研究楹联的朋友可以多去找些资料琢磨。7,数字对
这个好理解,例如“百年莫惜千回醉,一盏能销万古愁”,还比如“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柳春”。数字对上数字,其实是属于词性相同的这六相要求之一,这类的对,其实不足以单独列类的。这里,初学者要注意的是数字的平仄读音,在所有的数字中(零不算),只有“三”和“千”是平音,其余的任何数字都是仄音,不论是多大的数字。8,意对
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宽对”,对意不对字,字面上不很工整,但是整联看起来却很和谐而对称。比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里“伯仲之间”和“指挥若定”是在意上对应起来了,但是字词上却不很工整。9,交错对
就是对仗的上下句中,所对应字意的不是在相应的位置上,而是错开了位置。谓之“交股对”。比如典型的一个例子是王安石的“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我们看到了吧?“多”适合对应“少”字,但“多”在对句的第四字,“少”在出句的尾字,而“密”和“疏”也是这样错开的。这样对要注意词性不能乱。“多”和“密”,“少”和“疏”,也是同词性的,只的因为意相近,不适合直接对应,但是如果看成交错而对,那么,“多少”和“密疏”这样的对就比较完美了。个人认为,其实这样的“对”也不必成为单独一类。还比如这联“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也属于一种“自对”的形式,“密”对的是“少”,“多”对的是“疏”,如果强性叫他“交错对”或“交股对”有点勉强了。这和观赏的角度有关吧?个人认为,其实这样的“对”也不必成为单独一类。还比如这联“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也属于一种“自对”的形式,“密”对的是“少”,“多”对的是“疏”,如果强性叫他“交错对”或“交股对”有点勉强了。这和观赏的角度有关吧?对仗的方法和形式很多很多,我在这里只对上面几种形式的大致介绍,其他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询资料,方便的很。对仗有工典之美,它会使得诗形稳固,工整齐美。但是,用的不好,常常也会给人以呆板,枯燥,乏味之感。所以前面我说的个人偏爱流水对,也是力图使诗句灵活起来。
我们在讲押韵的时候,说了一些变例和特殊情况,在讲平仄拗救的时候,也说过一些特殊的变例,比如“特拗”等。在讲对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变例,同样,这里只做简单介绍,如何使用,见仁见智,随自己喜欢吧。至少,我们应该知道这些。
1,全篇都没对仗
这很特殊吧?但是平仄押韵等还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你称它为歌行?古体诗?都很勉强。例子之一是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全不对体。是律诗四联都不用对仗的体式。一首律诗从头到尾都不用对仗,似乎不合律诗体裁。但此类诗歌,却多有名篇传世,历代评论甚佳。
如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在,日暮空闻钟。”
施补化《岘佣说诗》评此诗,“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初学当讲究对仗,不能臻此化境。” 又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评:“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此类诗都有充实的内容,丰沛的情感,高超的语言技巧,然后在脱离对偶格律的束缚下,尽情挥洒,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云:此乃“兴到成诗,人力无与,非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 2,蜂腰格
这是只颈联对仗而其他的联不对仗。例子是贾岛的〈下第诗〉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旁。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蜂腰体。指颈联单独运用对仗的体式。这种体式,颔联不对仗,十字叙一事,意贯上二句,至颈联方对,且非常工稳。凭借颈联在语言上的精辟工致,显人耳目,突出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如贾岛的《下第》:“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旁。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蜂腰体破除了律诗中二联对仗的规矩,不免有些出格。所以,清·沈德潜《说诗晬语》说:“
三、四语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势乃佳。苟艰于属对,率尔放笔,是借散势以文其陋也。”
再谈谈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从对仗上看,只有颈联对仗;从格律上看,诗的前一半不合律,是古风的格调,是普通律诗不允许的。其诗之妙,则殷璠所谓“神来,气来,情来”是也。有人说,此诗不可无一,绝不可有二。所以,清·许印芳说:“李白争胜,赋《凤凰台》、《鹦鹉洲》二首,未能自出机杼,反袭崔诗格调,东施效颦,贻笑大方,后学当以为戒矣。”
3,偷春格
起联对,颔联不对。就是取“梅花偷走春光而先绽放”的意思而命名的。例子: 寒食月 杜甫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还有一些如仅起联不对,余三联皆对的;仅结联不对前三联都对的,其实也都在允许的范围内。从对仗角度看,有其工稳*,也有其呆板性。但是,如同前时期我们讲的音律,平仄,押韵等规则一样,针对律诗“对仗”的呆板*,人们并不是束手就擒的,人们会有各种应对手段的。守住基本准则,守住律诗之典型的美学标准,但是不拘泥于一种特定的要求,创造了各种变格和变体。古典诗歌,呆板吗?枯燥吗?如果还这么认为的话,还认为“词可害意”的话,那只能说你无知了。为诗者,对仗为重中之重。如〈四溟诗话〉所云“律诗重在对偶,妙在虚实”。对仗的法门以工整为原则,以灵活为手段。对仗也好,平仄之法也好,都应该以七律的正规形式为基础。有的人动辄搬出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凤凰台〉等等,高谈阔论,以偏而概全,借以试图轻视诗之法度。其实是不懂格律诗之体裁的真正性质,真正的美学意义。高喊“意”为先,其他的都可以不顾,这种做法和说法,非常之不好。
偷春体。指律诗首联和颈联对仗,颔联和尾联不用对仗的体式。律诗一般中二联对仗,如果把本来应该在颔联上的对仗放在首联上用,就好像梅花开放于百花之前,偷取春色一般,故以偷春体名之。在这种体式中,首联和颈联的对仗隔着颔联遥相呼应,骈散交替,紧松合宜,易于诗意的开合收束,适合诗人不拘情感的纵横捭阖。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扇对体。扇对又名隔句对,即上一联的出句与下一联的出句、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对句相对仗。这种对仗形式起源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来发展成一种诗体形式。律诗中亦有所谓扇对体。根据扇对在律诗中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首联隔句对和中联隔句对。首联隔句对是律诗的首联和颔联用隔句对的对仗形式。如郑谷的《寄裴晤员外》:“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无。今日重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殊。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休道甚孤。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中联隔句对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用隔句对的形式。如明·梁桥的《阙题》:“夏来幽兴惬,携酒问芳苹。昨日花前醉,青衫藉玉人。今宵月下饮,翠袖舞红茵。老去流光易,乘时欲恬神。”律诗的首联隔句对是经常处的位置,而中联隔句对,古无此格,明朝后开始拟之。隔句对,打破了单句对偶的限制,它把两联四句扩展开来,当作一联两句使用,在最大限度上延伸了句子的长度,扩大了对偶的容量,也增强和丰富了对偶的表现力,极诗中之变态。
五、贫对仗
全首诗仅有一联对仗,则称之为贫对仗。
六、富对仗
一首诗有三联对仗,则称之为富对仗。
七、全首对
如果一首诗四联皆用对仗,就是所谓的全首对。杜甫多用此体。
八、首尾不对体
如果一首律诗从头到尾都不用对仗,诗家称之为首尾不对体。此体极为少见,唯大家李白多用之。
对仗四忌
对仗需力求工整,同时要注意有变化,避免词义、句法雷同。
(一)忌合掌 在一联中,出句与对句不能语义重复,用意雷同,不能象左手与右手相合那样单调乏味。首先,忌出句与对句用同义词对偶。如:“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耿湋《赠田家翁》)“朝”对“昼”,时间有交叉,词义有重复。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建议改为:“田家闲昼雨,蚕屋闭春寒”。我觉得,经谢榛这么一倒一改,词义上固然避免了交叉重复,但平仄上则造成了与上联和下联的失粘。又如:“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闻”与“听”词义重复。据清代施闰章《蠖斋诗话》记载,有人改“闻”为“看”,被拜为一字师。其次,忌出句和对句叙事状物手法用意相同。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藉《若耶溪》)两句都是用虫鸟叫声反衬环境的幽静,在写事状物方面手法用意相同,缺少变化之美。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中说,王安石把“风定花犹落”(谢桢《春日闲居》句)作为上句,与下句“鸟鸣山更幽”对偶,“则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就做到了词工而手法用意出新。
(二)忌四言一法
在相邻两联中,上联与下联的句式结构不能雷同,不能四句话如同一法炮制。如宋代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的中间两联:“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这四句句式完全相同,显得平板呆滞。
(三)忌同类连叠
在相邻两联对仗中,不能将同一类名词叠用,更不能将同类名词都用在四句的同一位置上。
如李商隐《马嵬》的中间两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清代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说:“此诗二联,连用虎、鸡、马、牛,犯复。”纪晓岚此说,可能有些苛求,聊备一说,仅供参考。
再如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的中间两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说,此两联“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尤其是将四个地名均用于各句开头,更显句法单调。这也算是一种平头病。
(四)忌平头上尾
在相邻的两联乃至三联、四联中,各句前半句的句法结构不能相同,后半句的句法结构也不能相同。
如项斯《送宫人入道》的颔联和颈联:“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将敲碧落新斋磐,却进昭阳旧赐筝。”这四句开头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就犯了平头病。
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五)的颔联、颈联和尾联:“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解》指出,这三联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于句尾(笔者注:这六句句尾皆为动宾结构的词组)„„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也”。如果在相邻的两联乃至三联、四联中,既犯“平头”,又犯“上尾”,那就犯了“四言一法”,乃至“六言一法”、“八言一法”的毛病,尤须特加避免。如果不犯“平头”,也不犯“上尾”,那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四言一法”等毛病。所以,以对仗的诸种忌讳中,应着力忌合掌,忌平头,忌上尾。
第二篇: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摄 影 基 础 知 识 讲 稿
郝国英
一、摄影创作的基本要素
(一)构图
是评判摄影作品良莠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构图,怎样构好图,以下的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1、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中央,因为画面中央不是令人舒服的视点,如此构图容易流于呆板,缺乏生动。根据这项法则,可以在相机的观景窗内虚拟一个九宫格(“井”字线),当你通过观景窗取景时,应该把主体尽量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比如我们常说的黄金分割点上)。
美丽的天空 要凸显天空的美丽高远,可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下部,也就是虚拟的九宫格下面那条水平线附近。如果天空景致乏善可陈,地面的信息丰富多彩,可将地平线放在上面的那条虚拟水平线上
大面积主体 例如人物特写,可将主体身上最重要的部位,如传神的眼睛,放在画面中的某个交叉点,而且应该放在位于上面的两个交叉点之一,避免主体上面有太多留白。
移动的主体
在移动的主体前方留些空白,让主体有“前进”的空间,如果主体是有生命的,如人或动物,一般情况下,应让其视线迎向镜头,并给他或她或它留出凝视的空间。
2、建立一个前景
拍摄风景和建筑时,应该注意建立一个前景,这样不仅突出物象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景深,让欣赏者有一个三维的空间体味。前景位置要恰当,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构图时需要认真选择和比较,找出最佳的前景角度和拍摄位置。
3、“S”形构图”
当前、中、远景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恰巧处在一条曲线的时候(如道路、河流、舞蹈等),用字母“S”相联接,形成蜿蜒曲折的组合,产生一种曲线美,一种韵律和节奏。
4、对角线构图
将作品所表现的主体走向安排在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让人感到一种稳定,一项创作意图的延伸,或产生一个意犹未尽的联想。
5、框架式构图
用框架式的物体作为前景,烘托框架内所表现的创作主体,是一种形式感强、主次虚实分明的构图方式。
摄影构图的形式和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对称式构图”、“正方形构图”、“长矩形构图”、“L形构图”、“俯拍构图仰拍构图”等等,只要用得恰当,都会产生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摄影构图有“减法”之说,所谓“减法”就是摄影画面要简约,构图时,与创作意图无关的内容尽量舍去,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凸显视觉的张力。
二、摄影基本技巧
(一)几种常用的拍摄程序
1、光圈优先
AV(A)
2、速度优先
TV(S)
3、P档
(智能程序功能)
4、M档
(手动功能)
5、T门
(长时间曝光锁定键)
6、B门
(长时间曝光)
7、自动模式
AUTO
(二)几种常用的测光方式
1、电子快门单反相机一般设有三种测光方式,如“评价测光”、“局部测光”和“点测光”。各种测光方式都是通过半程按下快门按钮进行工作并决定曝光值。
2、数码相机(指数码单反相机)也具备三种测光方式,与电子快门单反相机的测光方式雷同。
①多重测光
这个方法是相机自动评估整个画面的亮度分布,然后再测量出最适当的曝光值。是一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②中央重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将焦点放在画面中央主体上,但平均整个画面。
③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要测量位于点测光目标的主体上。
(三)如何正确曝光
1、正确曝光,首先要学会正确测光,以什麽为依据测光为准,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18度灰板
②手背
③绿色(中间色)
2、如何用光 ①顺光
画面平淡 ②侧逆光
画面有层次 ③逆光
剪影效果
(四)光圈与速度的关系
单反相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都装有光圈,用来控制照射到胶片或感应到影像储存器上的光线总量,从而保证正确曝光。
1、光圈分成序列档级,并按标准的光圈指数“F/数值”预先设定好了
以最大光圈是F/1为例,向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F/22 类推,每档光圈都比上一档光圈所通过的光线量正好减少一倍(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
2、照相机上设定的速度是控制曝光时间的(如1/2000秒到30秒不等),速度慢,通光时间长,也就是说通光量大,反之速度快,同光时间短,通光量少。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通光量。如设定光圈为F/2.8,速度为1/6 0秒,光圈F/4比光圈F/2.8的通光量正好减少一倍,但是如果速度减慢一档,设定为1/3 0秒,那麽这两个光圈速度的组合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通光量一样多,虽然F/4光圈收缩了一档,但是它的速度却增加了一级,通光时间正好是F/2.8的一倍,因此说它们的的通光量是相同的。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还可以产生不同景深效果,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景深越大,通常称“小光圈”。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景深越小,通常习惯称“大光圈”。以此办法类推,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在摄影创作的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光圈速度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控制景深的目的。如风光摄影,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就需要压缩光圈(也就是说采用小光圈,如F/16),增加景深,这样画面前景、中景和远景都可以相对的比较清晰。再如人物摄影,特别是人物特写,需要背景模糊,就可以采取大光圈(如F/2.8),压缩景深,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曝光补偿
一般设在相机的程序盘上,也有在相机机身程序盘附近设一个专门的钮,曝光补偿一般分1/3档、1/2档、1档逐次类推。使用曝光补偿应根据创作需要来掌握。如使用反转片拍照和数码单反相机时一般要减1/3挡或半档,但是拍雪景的时候又要加档,一般情况要加1档到2档,总之,要根据创作需要和经验掌握。
4、多次曝光
这在拍夜景中经常使用。譬如拍夜景(必须用三脚架,固定好位置不变),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曝光欠半档,第二次曝光时,按实际测到的曝光指数曝光。
5、静态摄影模式
ONE SHOT 适合拍相对静止的风光、人物类的作品。
6、动态摄影模式
AI SERVO(跟踪对焦)适合拍体育或运动类的作品。
7、连拍模式
分一般速度“L”和高速“H”,一般在片体育和运动题材的作品中使用。
(五)几种滤色镜的用法
大部分滤镜放在镜头前使用时都会减弱光线,所以为了防止拍出的照片太暗,应该在使用滤镜时补偿曝光的不足。每个滤镜都会有“滤镜指数”它表示在使用时需要增加几档补偿才能达到正确的曝光。滤镜值数是×2,说明需要增加1档曝光,×4需要增加2档曝光,×8需要增加3档曝光。滤镜指数通常印在滤镜圈上或包装盒上。
1、偏振镜
滤镜指数:×2~×4 增加曝光:1到2档
使用特点:
①色彩饱和度更高。如蓝天更蓝,白云更白。②可以滤去玻璃、水面上的反射光或眩光。
③偏振镜使用时要注意太阳与相机的镜头的角度,最好呈45度角,因为它对整个天空的影响不是平均的,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天空一半是黑的。
2、灰渐变镜
滤镜指数:无 使用特点:
缩小光比。譬如我们拍一幅风光作品,现场环境是天空太亮,地面较暗,光比太大。这种情况下,在镜头前加上一片灰色渐变镜,将灰色部分放在镜头上方,就可以将天空颜色压暗,调整色调的和谐。
3、黄色滤镜
滤镜指数:×
2增加曝光:1档(黑白摄影时用,压暗天空,白云突出。让皮肤颜色浅淡)。
4、红色滤镜
滤镜指数:×8
增加曝光:3档(黑白摄影时用,蓝天几乎变黑,云彩异常突出,戏剧性的增加了对比度,从而帮助你创造出有冲击力的画面。绿色被压暗)。
(四)色温
色温是指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眼睛所感觉到的色彩变化。色温的计算以kelvin为单位。色温特性
1、在高纬度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在低纬度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3、在一天之中,色温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云 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色彩偏暖偏红,当太阳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色彩偏冷偏青。
从摄影的角度衡量正常色温标准为5500K。了解了色温的特性,我们可以在摄影创作中科学地使用滤色镜(数码摄影可以利用色温的调整)来控制色温(色彩)的变化。
三、新闻摄影中应注意几点的问题
(一)注意搜集获取拍摄信息的途径
1、重大活动(节庆、会议、国际活动等)。
2、突发事件(事故、灾情、战争等)。
(二)现场新闻
1、事件不同,装备不同(相机和镜头的组合)。
2、掌控瞬间,把握分寸,角度要新颖、广泛。
3、抓住主体,抓住事物根结(拍什麽,表现什麽),做好记录。
(三)深度新闻
1、拍出话题来(通过你的图片,引发出一个让人关注的社会焦点。譬如生产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就业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
2、问题报道(安全隐患的解决、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抢险救灾等)。
(四)图片故事
通过有代表性、连续性的多幅图片记述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种文化现象,一段故事等。
(五)技术与器材
1、P档、快速、连拍、闪光灯(室内情况下尽量用大光圈,闪光灯使用要科学,要学会用反散射光)。
2、充分利用好现场环境和道具。
3、拍人物注意:胸像到肘,半身到肘,全身到脚。
4、一机两头(基本配置:24 — 70mm镜头,70 — 200镜头,闪光灯,摄影包,大容量快速记忆卡),体育摄影需要配置更长焦距的镜头(如:300mm 或 400mm 焦段的镜头);有条件单位,相机的选择应该掌握以下原则,①尽量选购全画幅相机(文件损失的小)。
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五、扎实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摄影语言
六、摄影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选择相机和镜头
一是根据财力,二是根据个人的创作
需求,一般情况下,一机两头(一个机身,一支广角到中焦镜头,一支中焦到长焦镜头足已)。
2、坚持用好三脚架
三脚架是摄影创作的工具,缺一不可。尤其在拍摄风光、景物和人物合影等内容时,一定要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尽最大可能减少震动(包括环境在内),确保影像画面的清晰度。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前一定要检查电池是否电量充足,记忆卡是否清空。拍满的记忆卡一定要及时拷贝保存,重要创作内容建议使用RAW格式,这样文件信息保存充足。
4、养成记摄影笔记的好习惯。尤其是出去采风创作和新闻摄影,做好笔记有利于记忆,有利于总结积累。
第三篇:WORD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word2003培训教案
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WORD的启动与关闭,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汉字的输入方法;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学步骤:
一、WORD的启动与关闭
启动: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关闭:文件→退出、关闭按钮
WORD窗口的组成: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文档窗口、状态栏
打开或关闭工具栏:“视图”菜单→工具栏→选择工具选项(右击工具栏→选择工具选项)
二、文本的基本制作 选择汉字输入法:
方法一: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En”图标→选择汉字输入法 方法二:Ctrl+Shift组合键选择
中英文切换的方法:Ctrl+空格键或在中文输入时,第一个字母输入v,随后输入的便是英文。
汉字输入方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完整汉语拼音;例如 新世纪:xinshiji 输入声母。例如 计算机:jsj 输入词组前一字完整的拼音和后一字的声母;例如信息:xinx。用数字键选择汉字;第一字词用空格键选择;用“+-”键翻页。拼音中ǔ用v代替;如 女同学:nvtongxue 输入大写的一、二……一○等:io+ 数字
重复输入:先输入要重复的文字→将插入点移到适当的位置→按F4或CTRL+Y。
标点符号的输入:
中西文标点选择:,.和。
常用标点符号的输入:顿号、— 书名号 《 》— < > 特殊标点符号的输入: 右击输入法状态栏右边的软键盘图标→选择标点符号。
关闭软键盘的方法:单击软键盘图标。
保存文件:文件→保存(另存为)或 “常用工具栏”上“保存”按钮。打开文件:文件→打开→查找范围、文件名→打开。上机操作:输入下列文字。首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向我们走来。
在以往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学生‘丑小鸭’作文大赛”的基础上,本届大赛将扩大竞赛范围,面向海内外所有的华人学生。本届大赛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中国写作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1世纪学生作文》杂志社共同举办,旨在加强海内外炎黄子孙在生活、学习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活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展示华人学生的精神面貌。
第二节 文本的基本编辑
教学目的:学习文本编辑的方法,掌握文字段落的设置与修饰。教学重点:文本编辑的方法;文字的设置与修饰;段落的设置。教学步骤:
一、文本编辑的方法
插入文字:①用键盘移光标到插入文字处;②在插入文字处单击鼠标光标。输入特殊符号:①插入→符号;②右键→快捷菜单中“符号”
删除不需要的文字:按Delete键删除光标后面的字符;按Backspace键删除光标前面的字符。
选定一段文字:单击段首选中当前行;双击段首选中当前段;三击段落任意处选中当前段。
移动或复制一段文字
移动:选定文字→剪切→选定目标位置→粘贴(或用鼠标选定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
复制:选定文字→复制→选定目标位置→粘贴(或用鼠标选定按ctrl键直接拖动到目标位置)
二、查找或替换某些文字
查找:编辑→查找→查找内容→查找下一处
替换:编辑→替换→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下一处→替换(全部替换)
三、文字的美化
改变字号、字体和颜色:单击工具栏上的字号、字体和颜色按钮。改变文字的格式:加粗、倾斜、下划线、字符边框、字符底纹、字符缩放 使文字产生特殊效果:格式→字体(字体、字型、字号、着重号、效果)→动态效果
改变字间距:格式→字体→字符间距
改变文档中文字的方向:常用工具栏 →更改文字方向(格式→文字方向)
四、简单排版
调整段落的对齐方式:格式工具栏→居中、右对齐、分散对齐 改变行距:选定段落→格式→段落→行距→确定 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和左右边界: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
改变段间距:定位段落→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间距(段前、段后)→确定
五、上机操作:按要求完成下列文字: 瑞雪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大街上的积雪有一尺多深,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群群孩子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几乎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要求:
在C盘上新建一文件夹,取名为自己的名字 利用WORD输入上面的文章 标题:黑体、小一号、拉宽150%、加粗、使用“礼花绽放”效果 第一段:隶书、小四号、加下划线 第二段:宋体、小四号、“蓬松松”加边框 第三段:楷体、小四号、斜体
第四段:仿宋体、红色、小四号,“瑞雪兆丰年”5个字加着重号、“俗话”加底纹
正文行距为1.5倍行距,段前5磅、段后5镑
将该文件以文件名“瑞雪.DOC”保存在要求1中新建的文件夹下。
第三节
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教学目的:学习表格的制作,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教学重点:表格的制作;表格的美化与编辑。教学步骤: 建立表格的三种方法
一、制作简单的表格
在“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表格”按钮上,用鼠标向下拖动。
二、手工绘制表格
右击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绘制表格”按钮,在文本面上画出矩形框,表格内部画出直线和斜线。单击“擦除”按钮,可以擦除线条。
三、使用菜单命令建立表格
用光标定位表格位置→“表格”菜单→“插入表格”→选择行数和列数以及格式→确定
表格的美化与编辑 表格的美化与修饰
单击表格中的任何一个单元格→”表格”菜单→“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选择格式→要应用的格式→将特殊格式应用于→确定
“视图”菜单→“工具栏”→“表格和边框”
利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来设置表格格式:字体、底色、字体颜色、对齐、线条粗细、边框颜色、边框设置、底纹。
鼠标右键单击表格,选择“边框和底纹”也可设置 表格的编辑 增加行、列
定位→“表格”菜单→“插入行、插入列” 删除行、列
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删除行、删除列 移动行或列的位置:选定→剪切→定位→粘贴 单元格的拆分和合并
选定→“表格”菜单→拆分单元格(输入行数、列数)、合并单元格 绘制斜线表头:表格→绘制斜线表头→表头设置 调整行高和列宽
手工调整行高和列宽:用鼠标拖动
调整整个表格底行高和列宽:选定行或列→“表格”菜单→平均分布各行、平均分布各列
表格与文本的相互转换
选定区域→“表格”菜单→将表格转换为文字、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选择“文字分隔符”(选择列数、分隔文字的位置)→确定
上机操作:按照所示表格的效果实现表格
第四节 图文混排
教学目的:学习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掌握图文混排的技巧。
教学重点:图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艺术字的制作;图文混排的技巧。教学步骤:
一、艺术字的插入
显示绘图工具栏:视图→工具栏→绘图/图片。
方法①: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
方法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输入文字→选择字体→确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
二、文本框的插入与修饰
本框的插入方法①:插入→文本框→横(竖)排→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输入文字。
方法②: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
→在需要文本框的地方左键按住拉动一个框→输入文字。
文本框的修饰:选定→格式→文本框→选择颜色和线条/选择文本框的环绕方式。
首字下沉设置:选定段落→菜单中格式→首字下沉,在对话框中选择。
三、图片的插入与设置
图片的插入:插入→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选择路径→选择图片 图片格式的设置:选定→格式→图片→选择环绕等(可选图片工具栏)自选图形绘制方法:单击绘图工具栏按钮“自选图形”
→选择标注等项目中的图形→在需要的地方左键按住不放拖动→调整→(也可在上面输入文字:①直接输入。②右击该图形→选择添加文字)
四、上机操作: 文件要求:
在C盘上新建一个文件夹;将该文件夹重命名为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在“高信息技术考试”文件夹中,新建word文档,文件名为“班级+学号”(例如:30112);打开该文档,输入第二题的文字(使用汉字输入法方法不限),根据第三题的文字材料,按第二题要求编辑该段文字。
该文档保存在已建立的“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文件夹中。设计板报:
主题要求:根据内容,突出环保,自己命标题。使用适当的艺术字体并居中。版面要求:设置纸张大小为16K,页边距上下各2厘米,左右各为1.5厘米;并是图文并茂。
段落设置:把本文分为三段,将文章段落设置为四号楷体字,并进行合理的排版;
图片设置:Word剪贴画中找一幅合适的图片,并插入到右上角适当的位置,并将该图片设置为四周型环绕;
第五节
设置页面与打印输出
教学目的:学习文档页面的设置方法,掌握文档的打印方法。教学重点:文档的页面大小、边界等设置,设置好的文档输出打印。教学步骤:
一、设置页面
文件à页面设置,“纸型”选择纸张类型和纸张方向,以及纸张来源;“页边距”设置页面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页边距;“版式”设置文字的对齐方式。
二、页眉和页脚设置
视图→页眉和页脚(双击互相切换),在页面的上端输入文字内容成为当前页面的页眉,在页面的下端输入文字内容成为当前页面的页脚。单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条右侧的“关闭”按钮完成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三、打印预览和打印
1、打印预览
文件→打印预览,将窗口转换到打印预览窗口中,在这里看到的文档的效果就是打印出来的效果。单击“单页”按钮,在预览窗口中的文档就按照单页来显示,单击“多页”按钮,选择一种多页的方式,回到了多页显示的状态。
2、打印
文件→打印,将出现“打印”对话框,设置的项目有:打印机,打印的范围,打印纸张份数等内容。选定后单击“确定”按钮,文档向打印机输出。
3、打印操作
将当前输入到word文档的内容打印输出。
第四篇:《手机照相基础知识》讲稿
《智能手机相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PPT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TCL智能手机的培训师温耀兴,很高兴能跟大家在这里对智能手机作一些沟通。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智能手机的基础知识。在座的各位都是销售和使用智能机的好手了,也都知道现在照相这个功能呢,是每部手机都有的标准功能了。但是大家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这种现象: PPT2:这两副图片是同一个时间点用不同的两个手机拍摄出来的。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到,两幅照片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想必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吧。大家来说说你们遇到的一些问题吧!……(讨论过程)
好了,大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同样的像素,但是不同的手机照出来的效果不一样;比如说苹果的拍照效果就是没有办法比较的。甚至有人说别人500万的像素都比不上苹果的70万;还有的人说有些手机白天照照还可以,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还有的手机呢色彩会失真,有些就不会。很感谢大家把这些信息都反馈出来。其实我们仔细的想想,其实我们大家最想明白的就是到底是为什么。照相的效果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的呢?不如还是先看下大家的想法吧。大家来讲讲:
……(讨论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呢,很多人都提到一个名词;像素。很多人都同意像素是决定照相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PPT3: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同等条件下,一台只有600万像素的专业单反相机和一部高达800万像素的智能手机拍出的照片相比,谁的照片质量更好呢?毋庸置疑,肯定是专业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更好。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像素不是决定成像质量因素,或者说,像素不是决定成像质量的唯一因素。
PP4:那么像素究竟是什么呢?像素的高低到底对照片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际上,像素只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每张相片都是由一定数量的连续排列的小方点组成(500万像素等于500万个小方点),我们若是把影像放大数倍,就会发现照片是由很多色彩相近的小方点所组成,这些小方点就是构成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PPT5:像素越高的手机,能拍出照片的尺寸越大,比如500万像素,等同于分辨率2592×1944像素,最大只能冲印12寸照片,再大就开始模糊了;而1200万可以冲印1.5米×1.2米的巨幅图片。如果你只冲印12寸以下照片或者只是在电脑上浏览,600万像素与1200万没有任何区别。
不仅如此,过高的像素还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过大的照片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对照片的处理速度也会下降。最重要的是,手机的感光元件本来就小,在上面拥挤了太多的像素,会增加高感光噪点,造成光线衍射,反而会降低照片质量。
但是有人说我们销售的手机,500万的就是感觉比300万的要好些嘛!这是因为在我们手机上,当像素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它的显示面积就会超过我们的手机面积,所以我们在手机上看到都是浓缩的照片,像素越高,浓缩就越大,图像就越细腻。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500万的要比300万的要好些。但是这其实图片缩小带来的效果,所以呢智能是显示的效果变好了。
PP6:所以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的被手机的像素高低左右。第一,要明白客户用相机的目的是什么:日常生活记录,还是从事专业摄影?第二,要明白客户拍摄完的照片是存在电脑上收藏,还是冲印出来,或者用于杂志、海报等商业领域?我想,大多数的家庭会存于硬盘,挑选出满意的一部分再冲印出来入册,只有少部分用于商业活动。那么,我们到底需要多高像素的照片呢?冲洗6寸照片的需求为1800×1200像素,300DPI,也就是仅需要216万像素;A4大小的精美杂志为2480×3508像素,即870万像素,即使跨版的A3尺寸印刷,1500万的像素也足够了。可见,除非我们要用于制作海报等大尺寸的产品展示类商业摄影,一般家庭或者企业是用不到太高像素的。
PP7:前面我们讲到相机相片品质的决定因素不是像素。那么什么是影响画质的因素呢?画质:就是画面质量。包括锐度、解析度、对比度、宽容度、细节表现、噪点控制、色域范围、色彩纯度、色彩饱和度、色彩平衡等等的综合体现。
PPT8:这些呢都是效果的体现。凡是抓源头,才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先来看下手机成像的原理吧。相片的产生是来源于摄像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光线透过镜头,进入到传感器上,传感器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的信号传递到微处理器,经由微处理器生成照片文件,然后储存在手机上。
PPT9:其中参与成像的部件有镜头、感光元件、微处理器。就是由这些决定了照片的质量、也就是画质。画质的决定因素有感光元件、镜头镀膜、光圈尺寸、像素处理软件。
PPT10:感光元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感光元件的发展道路。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藕合)元件;另一种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与传统相机相比,感光元件就是数码相机不用更换的“胶卷”。
CCD虽然成像略好,但是成本较高,目前在手机当中应用较少。CMOS凭借着较低的功耗和价格以及优异的影像品质,在手机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相对来说影像传感器尺寸越大,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成像效果自然也越出色。从上面的感光元件尺寸对比图就能得出高像素的手机,成像质量比不上低像素的专业相机的原因了,然而手机中影像传感器的大小直接影响手机的体积以及重量,更大的影像传感器价格也会更高,所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何找到更好的拍照效果和更好的机身尺寸以及更高的性价比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难题。
然而,一项新的CMOS技术的诞生有效的改善了这个问题,这就是Exmor R CMOS(也称为背照式影像传感器),这种新型的CMOS相对于普通CMOS的感光能力提升了100%,有效地改善了在弱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
PPT11:前面说的,传感器捕捉的光子越多,成像效果越出色。传感器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还有一个就是进去的光子多不多。当看到别人拍的色彩绚丽的夜景大片时?你会不会非常羡慕,然后自己也会尝试着拍几张,但是拍摄的照片大部分都是虚的,这个时候,内置的闪光灯已经起不到作用了,想要拍出清晰的照片必须调大光圈或者调高感光度。那么什么是光圈和感光度呢?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由几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也就越多。光圈的值通常用f/1, f/2来表示。数字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则越大。感光度,是体现影像传感器对光线的捕捉能力。通常用ISO 100、ISO 200表示。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捕捉能力就越强,对于弱光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另外,高感光度也会给画质带来不利的影响,感光度越高,照片的早点就越严重,细节的损失以及色彩的丢失就越严重。所以,在光线充足的时候尽量调到最低的感光度。
PPT12:光线的传入,经过光圈后,还要经过镜头。从光学常识知道,当光线通过一个透镜时,总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和吸收,被反射和吸收的量分别占5%和2%。镜头是由透镜片组构成的,如果光线在每一个透镜上都有这么多被反射和吸收,那么,光线穿过透镜片组到达焦平面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光线在穿透镜头时被严重损失了。不仅如此,透镜间的反射还会对最后的成像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光线在穿透各透镜的同时也被各透镜的表面不断反射,这些反射光有些射出镜头,有些则再在镜头内被其他透镜表面反射,最后落在焦平面上,在影像中产生眩光,使影像的反差,尤其是阴影部位的反差下降,灰雾度上升,影像的明锐度也大大下降。
为了提高镜头的透光率和影像的质量,在现代镜头制造工艺上都要对镜头进行镀膜。镜头的镀膜是根据光学的干涉原理,在镜头表面镀上一层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的物质(通常为氟化物),使镜头对这一波长的色光的反射降至最低。显然,一层膜只对一种色光起作用,而多层镀膜则可对多种色光起作用。多层镀膜通常采用不同的材料重复地在透镜表面镀上不同厚度的膜层。多层镀膜可大大提高镜头的透光率,例如,未经镀膜的透镜每个表面的反射率为5%,单层镀膜后降至2%,而多层镀膜可降至0.2%,这样,可大大减少镜头各透镜间的漫反射,从而提高影像的反差和明锐度。
PPT13:前面三点是整个摄像头对外界信号的一个吸收,吸收越好,效果越好,但是这个时候都还是信号阶段,要成为照片还要经过微处理器处理,才能变成我们看得到的照片。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处理器的好坏就很关键了。这个就是像素处理软件的作用了。
以上呢,就是一个数码相机(手机相机)成像效果的决定因素了。
PPT14:这也再一次说明,我们在介绍我们智能手机的时候,不要盲从于像素的大小。其实我们销售智能手机的照相功能时,真正介绍的是照片在我们手机上显示的效果。照片的显示效果和屏幕的材质、屏幕显示效果的关系也很大,可以从这些地方对效果进行弥补。另外,许多的智能手机会带有闪光灯,这个对我们照相的光线满足也是有帮助的。第三,丰富的图形处理软件也可以帮助我们运用我们的智能手机或者我们所需要的成像效果。PPT15:以上呢就是我们沟通的所有内容。如果有疑问或者其他沟通的需要,我们等下继续沟通。谢谢大家的参与,THANK YOU!
第五篇: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训时间:
培训对象:
主
讲:
一、文件夹的创建与管理
这个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对这件事不是那么重视。不就是一个文件夹吗,好建,其实不然,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大家在D盘建立的文件夹真的管理好了吗。
需要掌握知识点:
1、建立文件夹:
2、文件夹更名:(习惯性的养成,必须要更名,文件的建立保存也一样,要有合适的名字)
3、建立多层文件夹,将文件夹接照所需分类。(D盘下教师文件夹下去建立)
4、文件的保存,以WORD举例说明。(强调保存名称和路径,千万不要更改保存类型,否则也许下次打不开)(其实这里应该强调一下WORD的文字排版与打印设置,时间关系,可忽略!)
5、文件的管理,在文件夹中的复制与粘贴。(注意的是在移动文件时,文件一定是关闭的。不要把正在打开的文件保存。这样会出现错误。讲到这里,突然这里也强调一个问题,需要打印的或是上交的文件不要在网络中其它机器上编辑并保存文件,在自己机器上编辑好以后关闭文档再发送到B1共享文件夹即可)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要因为着急而且忽视去合理的保存和管理,文件少时还可以,多了,就会自食其果,到用的时候找不到。
2、不要过多的备份自己的文件,其实在同个驱动空间里备份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大。备份一份也是可以,不过将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文件哪个文件夹里都在存一份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你在改动时不可能把所有的都改了,在下次查找时会找到没有改动的。
3、文件与文件夹尽量不要混排在同一文件夹里,那样会显得很乱。不同格式的文件不要混排在一个文件夹里。
4、文件夹管理一定要经常化,命名合理化(尽量不要用数字和符号),应该总保持清晰的层次和结构。
5、保存的文件也要分类,比如有些教师喜欢直接下载一些网页,那就把他们也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而且在下载时往往会自带一个文件夹,那个尽量不要删除。而且我不提倡直接保存网页形式的文件。一是容易保存病毒代码,二是看起来,真正使用起来也不方便,直接去打印就更不可取了。因为打印的东西很多没有而且损耗打印机。(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发现好的网上信息,可以在IE地址栏上复制相应的网址保存在记事本中即可,在短时期内应该那个网站还会存在,如果真的不存在,也相信那也不是什么大的网站,所以你可以看,网站做得比较精美合理清晰的基本上在一两年都不会自动消亡。保存网址,有很多好处,相信以为大家使用时会有体会,{找出自己保存的课件制作网址,演示给大家})
二、网上查询信息与保存其所需文字图像等内容 需要掌握知识点:
1、几个提供搜索引擎的网站,及专业搜索网站。大家比较熟悉我也经常使用和信任的网站,百度简介(也可带着介绍其它网站的搜索功能,比如网易,搜狐)。(在适当处告诉大家不要打开网页不要过多)
2、关键词搜索(一定要找好关健词,不要过分详细,也不要过分粗略,查找关键词将决定你能否找到你想找的内容,其实现在网络是应该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需要的)
3、在搜索关键词后,相关网页打开后,应该注意和观察的几个问题。不要见一个打一个,那样会劳而无功,应先观察简介。
4、网页文字资料的保存和注意事项。打开WORD,选择网页所需内容(选取时就要注意不要过多的选择内容,给以后的编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就是我的方法,问其它教师有无更好的方法),复制,切换到WORD文档,粘贴。然后在WORD文档中的处理与编排(换行符及表格除去)。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里,一定要合理命名。
5、图片搜索与保存
仍是在百度中查找,类别----图片,关键词
(1)、图片的简单格式:GIF,JPEG,BMP,是最常用的。(2)、图片的大小:分辨率,像素等。
(3)、保存在自己文件夹中图片的分类文件夹(保存的格式千万不要乱改,否则会在下次使用时打不图片)
6、视频格式文件保存(简单介绍,一是下载慢,不可用的也比较多)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急于求成,要有些耐心。
2、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保存自己查找到的有用资料要分类清楚。
3、养成上网搜集好信息及图片的习惯,特别是遇到你以后可能用到的内容要下载下来,合理的保存好,到制作课件时或许会用到。
三、简单课件制作:
用PowerPonit演示文稿制作一个简单课件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主要是具体的设计和素材的查找、收集、处理。但要制作一个有创意精美的课件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你必须熟悉教材,必须了解课件的用途和目的,如果是制作你自己学科的课件,那就方便许多了,而且对于你制作课件的好处多多,一个是你对自己的学科了如指掌,一是你明确知道你的课件要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时间。熟悉教学设计过程,明确目标,你就可以来开始着手制作课件了。
制作流程:菜单式、流程式.菜单流程结合式,还可以分教师演示型、学生学习型以及教师演示学生参与型。
选好了样式,第一步开始收集制作相关课件资料,如图形、图片、声音、音乐、动画、制作的课件动画等,如果相关的信息,素材制作收集完毕可以动手了,菜单流程式课件
首页:可以用前面课程的复习题或相关信息来引入课题。
第二页:课题介面必不可少,可以在其中加以动画,相关课题图片,声音等。
第三页:加入课程流程学习菜单,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主要课程题目视课程来做,退出等
后面的页:连接三页中各项菜单项,加入下一页,可以实现流程式放映方式,加入上一页可以实现菜单式放映。
退出页:可出示相关制作信息等。
你可以多下载几个课件去看看会有收获的。(一)、演示文稿(详情略)(二)、FLASH(详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