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说(推荐)

时间:2019-05-15 07:0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仗说(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仗说(推荐)》。

第一篇:对仗说(推荐)

对仗说

姚伟明

格律诗四大要素,句式、平仄、用韵、对仗。其中句式、平仄、用韵都有规定,也有规律,严格执行,熟能生巧即可,唯独对仗,只是要求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要求不等于必须,实际运用亦常见灵活使用,至于对得如何,全凭作者自己掌握,也没有个标准可检测,所以不好掌握。对仗要求看似宽,实则极有讲究,要对得工整,对的灵动,实非易事。

什么是对仗,对偶和对仗有什么区别。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应的或相近或相反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代的骈体文和赋,现代的一些格言、短语为加强语气,文体机构漂亮都用对偶句。对仗是格律诗词和楹联特有的除了具有对偶特点外还讲究平仄交替、讲究词性词相对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凡是对仗的必定是对偶的,对偶的就不一定是对仗的。

一首好的格律诗,用活用好对仗至关重要,用好了,整首诗灵动传神,特别是律诗,中两联对仗工整,诗整体就稳重,传神,反之诗就显呆板或晦涩。许多传世名作往往是对仗用的极其工整巧妙。为便于诗词爱好者有个参考,熟悉对仗使用的一般规律,试将唐宋一些名家作品中的对仗例句,梳理分析之,一起探讨、学习。

(一)律诗对仗句的一般要求。

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当然是一般而言的,在唐宋诗里也有颔联不对仗的,但这是特例,不等于通则。甚至还有颈联不对仗的,更是凤毛麟角,不能作为我们现在学写诗的借口。我们大多是诗词爱好者,还没到大师级别,就如书法,正楷还没练好,就舞草书了,怎能写好呢,故特例我们还是不学为好,老老实实按规矩办。

二、对仗的两句在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要相同。这个词性相同,不仅仅是按词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介词(虚词)相对,还要分清以上各类词的结构,是并列结构,还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还是主谓结构,还是补语结构,或者是连绵词等等。下面试用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来分析作范。

玉露凋伤枫树林,仄仄平平平仄平,巫山巫峡气萧森。平平平仄仄平平。江间波浪兼天涌,平平平仄平平仄,塞上风云接地阴。仄仄平平仄仄平,丛菊两开他日泪,平仄仄平平仄仄,孤舟一系故园心。平平仄仄仄平平。寒衣处处催刀尺,平平仄仄平平仄,白帝城高急暮砧。仄仄平平仄仄平。

请看颔联:江间对塞上,都是名词加方位词结合的主谓结构名词。波浪对风云,都是名词加名词结合的并列结构名词。兼和接,都是副词做动词用,在两句里都起动词作用。天涌对地阴,天地名词对,涌和阴都是形容词当动词,组成主谓结构的形容词,作整个句子的宾语。这一联对仗天衣无缝,非常巧妙。再看颈联。丛菊对孤舟,都是量词和名词结合的偏正结构名词。两开对一系,都是数量词加动词的偏正结构动词。他日对故园,都是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形容词。说明一下,他字在这里是代词,作形容词用,不是名词,用来修饰名词日的。最后的泪和心,都是人身体有关的名词。整个颈联对仗也是天衣无缝。从杜甫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人写律诗的对仗句,对词性和词的结构掌握是十分精当的。所以判断好词性,相对工整,这也是写好律诗的基本功。

另外,特别指出的是,古人对连绵词在对仗里的运用非常严格,初学者往往会不注意连绵词的对仗。譬如: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寂寞对苍茫都是双声连绵词;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绝句之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其中的容易和商量都是双声连绵词;苏东坡的:席上代人赠别三首之二: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其中第一联的麒麟和翡翠都是双声连绵词。这点是很重要的,假如你前一句用了连绵词,你后面句不用连绵词,基本上没法对工整了。这是牵涉到一个对词性的把握问题,要熟悉哪些是连绵词,哪些是双声词。抑或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此特强调下。

三、对仗句的两句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读音平仄要对立。同样看上面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其中对仗句全部是平仄错位的,所谓的平仄交替,当然这也是律诗的基本平仄要求。这里也不多说了。

(二)律诗对仗的活用

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大家都知道,这是要求,然后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但并没有规定说不可以用对仗句,借用法律用语就是,法无禁止即可行,所以,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用对仗句。而且用好了,诗特别有味道。

一、首联对仗

杜甫《九月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孟浩然《寻陈逸人故居》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上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王维《送崔兴宗》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数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二、尾联对仗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三、四联全对仗

王维《送崔兴宗》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数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生擒白马将,连破黒雕城。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陆游《醉书》半年愁病剧,一雨喜凉新。稍与药囊远,初容酒盏亲。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我亦轻余子,君当恕罪人。

唐宋人律诗总的来看,首联对仗的情况比较多,而尾联对仗的则很少。这也足以证明,律诗的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但可以用对仗。按诗的内容需要和表达需要,灵活掌握。

(三)绝句的对仗

绝句,截句也。元朝范德机《岘镛说诗》中所说:“绝句,盖截律诗之半,或首尾两联,或前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所以绝句又称为截句。”意思是绝句是在律诗中截一段而成的。当然截句也必须截得平仄合律,所以是两联一截的。按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四联,可以截成四种方式:首联+颔联、颔联+颈联、颈联+尾联、首联+尾联。于是我们发现,首联+颔联的式子,那么绝句第二联要对仗;如果是颔联+颈联式子,那么两联都要对仗;如果是颈联+尾联的式子,那么第一联要对仗,只有最后一种句式,首联+加尾联的式子,没有规定一定要对仗。现代人的绝句大多数是这种句式,因为大多是没有想到要去用对仗句。这是种不经意地疏忽,或者是习惯性疏忽。其实绝句中用好的对仗是非常漂亮的。譬如:杜甫:绝句四首之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联全对仗,是工对的楷模。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联全对仗,20个字成千古绝唱。2015年陕西宝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年全国征诗大赛,我发了一首《日寇轰炸宝鸡遗址凭吊》西府海棠香故国,雍城旧燕说当年。欢歌勿忘腥风日,堞厚还需万众坚。获得了二等奖。其实这诗并不算好,是我从一首律诗中截了两联,稍微改了下去应付的。我估计,因为我的绝句第一联是对仗句,碰巧被评委看见了,所以运气好被选上了,获得了等级奖。由此可见,绝句用好对仗,其诗必将更精彩。下面把唐宋名家有对仗的三种截句格式,分类整理出来,一起来欣赏下。

一、首联+颔联,第二联对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绝句之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之一》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寒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绝句漫兴九首之三首》

(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三)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五)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李白《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赠段七娘》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三》德阳春树似新丰,行人新都若就宫。柳色未绕秦地绿,花光不改上林红。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苏东坡《陌上花三首其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次荆公韵四首之一》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二、颔联+颈联,两联对仗。

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之一》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杳杳东山携妓去,泠泠修竹待王归。《绝句四首之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绝句四首之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夔州歌十绝句之二》白帝夔州各异域,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绝句漫兴九首之六》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问,沙上凫雏傍母眠。

李白《秋浦歌》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栏,泪满黑貂裘。《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高适《封丘作》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惭黠吏,棲隐谢愚公。

苏东坡《陌上花三首之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优歌缓缓妾回家。

三、颈联+尾联,第一联对仗。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李白《陪族叔刑部伺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洞庭五首之四》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纻,不知霜露入秋衣。《永王东巡诗一首之三》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浔阳。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苏东坡《李行中醉眠亭三首之一》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从教世路**恶,贺监偏工水底眠。《披锦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之二》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四、首联+尾联,此式最常用多见,今人也大多这么写,大家熟悉,故不列举。

按上面好多的例子来看,我也只是随手选的一点而已,总之证明:绝句没有规定要用对仗句,但对仗是可以用的,唐宋大家用得也很多,传世经典绝句许多是用对仗句的。

(四)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与律诗不一样。词的对仗,根据词的要求和特色,有些象散文的对偶,不避重字,不拘平仄,也有同韵相对。这些在律诗的对仗里面是不可以的。

1、同字相对不避重字。吴文英《一剪梅》春到一分,花瘦一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不拘平仄。李子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

那么怎么来确定词在哪里需要对仗,哪里不需要对仗。

一、两句字数相等,成一联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对仗。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晏殊《踏莎行》翠叶藏莺,朱帘隔燕。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晏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有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吴文英《高阳台》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周邦彦《兰陵王》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当然并不是所有两句字数相等成一联时都要对仗,而且一般词谱也不标明是否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根据词的意境,该对仗的地方就对,没有好的对仗句,索性就不对。

二、少量词牌,基本都用对仗句,就约定成俗需要对仗了。大致有:鹧鸪天、西江月、忆江南、浣溪沙、一剪梅、沁园春、满江红、水龙吟等等。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晏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虽然这些词牌原则上约定俗成要对仗,但有时也自由,也可以不对仗,或者对仗一片,另一片就不对了。韦庄《浣溪沙》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如何把握词的对仗,大致有三。其一,两句字数相同成一联特别在词两片开头的地方,一般用对仗。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其二,有的地方,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秦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辛弃疾《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其三,词中还出现了其他非常有趣的对仗方式,常见的有鼎足对和扇面对。所谓鼎足对,系指三句连对。温庭筠《酒泉子》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秦观《行香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辛弃疾《水调歌头》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扇面对,就是隔句相对。辛弃疾《沁园春》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五)楹联的对仗。下面来说说楹联的对仗。楹联人说是诗词派生出来的一种文体,或者说楹联来源是诗词。从时间上似乎可以印证这个说法。最早的楹联一般来说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于唐五代后蜀主孟昶之手,那可是在中国古典律诗最兴盛的年代,能与诗没有关系吗。再说律诗和楹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最相近的就是对仗。

楹联最主要的特点是必须对仗,对联对联就是要上下两联相对。楹联最基本规则是讲究平仄的,平仄交替,其中的平仄关系类似诗词。其实平仄就是中国文字特有的一种韵味,有了平仄讲究,朗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对联是给人读的,而且一贴上去或挂上去,少则几天,多则几百年人人在读,那必须要讲平仄,才耐读,才读上去才朗朗上口。还有,句中不管怎么平仄,到最后,上联必须仄声结尾,下联必须平声结尾。就像格律诗中间的颔联或者颈联。所以我们到外面看对联是不是挂错了或写错了,第一就看最后两个字。楹联句子长短不限。楹联最短的有一字联,譬如墨;泉,别看一字联规矩照样有,第一上仄下平,第二看对仗,墨字上面是个黑字,泉字上面是个白字,相对的两种颜色,墨字下面是土,泉字下面是水字,五行中相对相克的两个字,所以这种也是神来之笔。长的据说有千字以上的,昆明滇池边的大观楼,我去看过,那副对联是单边180个字。

楹联和律诗的对仗总体是相同的,但也有区别,律诗里对仗句一般要求颌联和颈联,而楹联的对仗是一对到底。整个楹联必须全部对仗。还有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有两个性质上的区别。

一、诗词中的对仗句,是整个诗词中的一个部分,而楹联的对仗是整个楹联,也就是说,诗词里的对仗句只是说了诗词的部分内容,而两句楹联通体是对仗的,不管长短,说的是一个完整的内容。诗词里的对仗句,有的是可以拿出来当楹联用,但大部分还是要结合整个诗词来理解意思才会意思更明了。作者: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其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对得非常工整,但拿出来做对联,倘不知道有这首诗前后句,那么读了是不是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个诗里两联全部对仗得非常工整,但作为对联,单独抽一联出来,意思就不完整了。而对联就不同了,一副对联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其它文字来补充或说明了。譬如我以前写过一副自题联:浮生沦落裁诗里,抱负羁留举善中。几乎把我一生,特别是后半生总结了进去,意思已经比较完整了。后来我想放到律诗里,动了很多脑子,才凑成一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对联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再添上下联总感觉多余了。譬如无锡的盲人楹联家蒋东永先生的一副楹联作品,获全国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征联比赛一等奖的。辛亥几多志士,悬首国门,只为看帝制崩、共和起;风云无数英灵,埋名山野,最爱听雄狮吼、巨龙吟。完全是一首诗一阕词的容量,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全部说明白了,几乎等同于一首词。

二、还有一点诗和楹联不同的地方,许多介绍楹联的书也没说到,就是诗一定是用比兴手法写,而楹联除了比兴手法许多是用白描的手法,甚至是议论方法来写的。例如诗里说美女,不说非常漂亮,也不说红红的脸蛋,弯弯的眉毛,而是说沉鱼落雁。说腐败,杜甫就不说大吃大喝,说:朱门酒肉臭。这就是比兴。有的对联是怎么写的呢,例如郑成功的一副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几近口语化了,完全议论手法,用在诗里就不伦不类了。还有无锡梅园诵豳堂挂的一副联,据说是左宗棠写的,但我考证下来感觉是汪兆霖写的: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几近哲理的议论,这在诗句里也很少见,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所以对联的对仗词句除了比兴方法外,可以很俗,可以很直白,可以纯粹议论,可以不用诗家语言。这是个很大的区别。

(六)对仗的其他方法

一、对仗句的用词。对仗的关键是用词,在此再强调下。用对用好词那必须要把词的分类或说词性搞清楚,然后才能对得工整。词的分类就是指词性,也就是要求用同类词来相对。词可分: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方位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九类。其中名词又可细分为天文、地理、时令、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小类,每一类词都可以分为若干小类。最关键的是,以上各类词的组成又要分成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语结构,重叠结构、联绵词。这是基本的汉语知识了,详细讲十节课也讲不透,这里不作详解,可另文再议。

二、流水对。流水对就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话来说,上下句一意相承,不能互换。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这叫

“流水对”例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试比较这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对仗,颈联是并行的,无论是出句还是对句,意思都很完整。颔联是垂直的好像流水顺流而下,没有停滞,两句只是一个意思。如果单有出句,意思就不明白。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王维《辋川闲居》:“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一联,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联,上下句都是一个整体,要作一句来读。像这样的对法,最简单理解就是王维辋川闲居里的句子:“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分开了意思不完整,必须与下句连起来,一联一起来理解一个意思,这就是

“流水对”。

三、扇面对。一般的对仗,都是出句和对句相对,扇面对是上联出句和下联出句相对,上联对句和下联对句相对。所以“扇面对”又叫做“隔句对”。例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这首诗首联出句 “缥渺”、“巫山”,对句

“归来”、“

七、八”对颔联出句

“殷勤”、“湘水”,对句

“留在”、“十三”都很工整。但这种对法,律诗比较少见,古风和词却很常用。

(七)对仗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对仗最大的忌讳是合掌。合掌是诗文上下两句的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造成出句和对句同一个意思。可是,像杜甫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联,“缘”和

“为”就是同义词。因为它们是虚词(介词),不是实词,所以不算缺点。但在一首诗中,偶然用一对同义词还不要紧,如果多用了,那就很不妥当。表面看来,同义词相对,似乎很工整,实际上不是工对而是拙对。《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正对既然被否定,合掌更应当被否定了。《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写史湘云和林黛玉赏月联句,林黛玉唱出出句“犯斗邀牛女”,史湘云唱出对句

“乘槎访帝孙”。黛玉说:“对句不好,合掌”。这就是说,两句同一意义。古代诗人很注意犯了合掌,所以整个对联都用同义词字来相对的情形是罕见的,所以不管是诗还是楹联,在唐宋明清大家的著作里很难找出合掌的例子。二、四言一法 律诗的句法,四联要不尽同,特别是中间两联对仗句的句法,更不可一样。如果一样了,就是

“四言一法”,造成了对仗的雷同。试比较下面两首诗的中间四句。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

“照”和

“流”两个词,分别放在句末,颈联

“归”和“下”两个动词,分别放在句中,读起来颔联是二二一,颈联是二一二,句法结构不同,对仗不呆不滞。司空曙《贼平后送友北归》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颔联 “生”和“见”两个动词,与颈联“过”和“宿”两个动词,在句子中放在同样的位置,造成了句式结构都是二一二,句法雷同,对仗便产生呆板的感觉。四言一法,大忌。

三、还有一种我称之为死对。就是看上去对得非常工整,但缺乏意境,词中没有人,没有感情。这虽然近乎是写诗词楹联的内容而言,或者说思想性而言的,但与形式也不无关系。有时候为追求形式的完美就造成了意境尽失。《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林黛玉问香菱喜欢什么诗,香菱说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句,黛玉听罢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按照钱穆的话: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地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全然没有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画到最高境界,也同诗一样,背后要有一个人。画家作画,不专在所画的像不像,还要在所画之背后能有此画家。读诗要即景生情,或说是情景交融,不觉有情而情自在。

2016.06.08.修改

第二篇:村规民约(对仗版本)

和 谐 塘 栖

1、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

2、提倡尊老爱幼,反对虐待遗弃。提倡和睦邻里,反对斤斤计较。

3、提倡夫妻互爱,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勤劳致富,反对游手好闲。

4、提倡计划生育,反对超生多生。提倡爱国爱家,反对逃避兵役。

5、提倡全民健身,反对赌博酗酒。提倡关爱帮扶,反对损公肥私。

魅 力 塘 栖

1、不准乱扔垃圾,做到庭院干净。不准乱涂乱画,做到村容整洁。

2、不准乱泼污水,做到污水进渠。不准丢弃死畜,做到无害处理。

3、不准树枝遮挡,做到道路畅通。不准侵占农田,做到保护耕地。

4、不准违法建筑,做到遵规审批。不准抢修补种,做到合法征迁。

平安 塘 栖

1、以学法知法为荣,以违法犯罪为耻。以水电安全为荣,以乱拉乱接为耻。

2、以自查自纠为荣,以放任隐患为耻。以礼让交通为荣,以争分抢秒为耻。

3、以民主恳谈为荣,以诽谤威胁为耻。以民主听证为荣,以欺软怕硬为耻。

4、以治安值岗为荣,以袖手旁观为耻。以文明信访为荣,以聚众闹事为耻。

第三篇:诗词韵书对仗

诗词韵书对仗.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诗词韵书对仗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四支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俎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五微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戈对甲,幄对帏。荡荡对巍巍。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暗哑霸主威。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霸主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六鱼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吾对汝,尔对余。选授对升除。书籍对药柜,耒耜对耰锄。参虽鲁,回不愚。阀阅对阎闾。诸侯知乘国,命妇七香车。穿云采药闻仙犬,踏雪寻梅策蹇驴。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待鸾舆。杰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土吟梁妇,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

七虞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椎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麋终创汉,尊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宾对主,婢对奴。宝鸭对金凫。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砚合璧,颂联珠。提饔对当垆。仰高红日尽,望远白云孤。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饭,苣笋对菖蒲。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八齐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旅倪。颂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龟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角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于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绛县老,伯州梨。测蠡对然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到百里奚。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

越对赵,楚对齐。柳岸对桃溪。纱窗对绣户,画阁对香闺。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对虹霓。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麂。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王敬;闻声稍卧,临泾名震止儿啼。

诗词格律顺口溜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倒一倒三:倒数第一字和倒数第三字的平仄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可以不因律而害意。

律诗入门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

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韵是古典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作者在诗歌中用韵,叫“押韵”。从《诗经》一直到以后的诗歌,包括民歌,几乎没有不押韵的。所谓韵,就是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的拼音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方”字拼成fāng,其中f是声母,ang是韵母。再看“帮” bāng,“长”chá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ang,所以他们是同韵部的字。凡是同韵部的字都可以押韵,也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都放在句尾,所以也叫“韵脚”,一首诗里都用一个韵部的韵脚,就叫“押韵”。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现在一般都用新韵,就是十九部韵。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

第四篇:哲理对仗佳句

哲理对仗佳句

1淡泊明志; 1时髦易逝; 1知错益智; 2宁静致远。2 经典常存。2就过误身

政从正出; 知足常乐; 荣毋昂首; 财自才来。

旁门勿进; 正道直行。

勤能补拙; 学可医愚。

通今博古; 返朴归真。

竹因虚受益; 松以静延年。

容人人不矮; 责己己偏高。能忍自安。民心似秤; 历史如筛。甜以思苦; 乐不忘忧。事理通达; 心气和平。书读万卷少; 德缺一点多。乐从勤中得; 烦自贪里来。辱不弯腰。小失当重; 大智若愚。贫能节俭; 富不奢华。失意休馁; 得势莫狂 耻做桀王犬; 乐为孺子牛。无知常自满; 有识不轻狂。奋争生灿烂; 小心行世路; 鱼虾浮浅水; 等待落平凡。大胆写人生。鸿鹄博高云。

知足人常乐; 让人非我弱; 三思方举步; 无欺心自安。得志莫离群。百折不回头。

人生哲理对联(5 字)

情趣诚中得; 无德偏哗众;心花静里开。有才不轻人。

有才休拍马; 光阴无放假;无耻乱吹牛。成就不攀亲。

安分身无辱; 药难医假病;防非口慎开。酒不解真愁。

不谋无耻事; 欲使腰包实;甘作有为人。须防脑袋空。

博览知学浅; 老骥思千里;砺德身心正; 求知耳目聪。虚心成大器;劲皆见奇才。白眼观邪恶;丹心付善良。志士嫌天短;愁人苦夜长。有德名声远;

广交悟世深。鹪鹩足一枝。无私威望高。

有德通情理; 名声清似水; 勤劳能励志; 无志弄是非。人格重如山。俭朴以修身。

读书求甚解; 做人诚作本; 做事必认真。谋事信为基。

良书架上有; 人间无净土; 悔药世间无。世上有真情。

名缰牵蠢客; 品正心常泰; 利锁铐庸人。德高寿自长。

人生哲理对联(5 6字)

贤人常克己; 辱人终辱己; 俗子不饶人。尊己务尊人。

趣真不涉俗; 绝苟且之友; 心静自得天。怀检点之心。缺德常欺事; 大贤不傲人。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风清尘不染; 磊落德常存.三思终有益; 百忍永无忧。读书必提要; 处世在通情。

莫做无聊事; 智水消心火; 三思知进退; 多读有益书。仁风扫世尘。一笑对乾坤。

松高节更劲; 愿作泥中藕; 忠奸终有报; 梅老香且浓。

读书当悟理; 办事贵求真。柳絮体媚无骨;梅花影瘦有神。

好事多为难事;名人都是苦人。

骄傲遭逢失败;谦虚孕育成功。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不当水上花。泾渭总分明。不乘时尚癖; 少壮饱经磨砺; 景仰古贤风。老来不畏风霜。骄傲来自浅薄; 戒骄风清日朗;狂妄出于无知。除躁海阔天空 为人品行作范; 无私无畏处事;处事仁义为师。有情有义待人。无志难成易事; 聪明源于勤奋;有心易克难关。伟大出于平凡。时髦易逝; 知错益智; 经典常存。就过误身

政从正出; 知足常乐; 荣毋昂首; 财自才来。能忍自安。辱不弯腰。

旁门勿进; 民心似秤; 小失当重; 正道直行。历史如筛。大智若愚。

勤能补拙; 学可医愚。

通今博古; 返朴归真。

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

容人人不矮;责己己偏高。

奋争生灿烂;等待落平凡。甜以思苦; 乐不忘忧。事理通达; 心气和平。书读万卷少;德缺一点多。乐从勤中得;烦自贪里来。小心行世路;大胆写人生。贫能节俭; 富不奢华。失意休馁; 得势莫狂 耻做桀王犬;乐为孺子牛。无知常自满;有识不轻狂。鱼虾浮浅水;鸿鹄博高云。

知足人常乐; 让人非我弱; 三思方举步; 无欺心自安。得志莫离群。百折不回头。

人生哲理对联(5 字)

情趣诚中得; 心花静里开。

有才休拍马; 无耻乱吹牛。

安分身无辱; 防非口慎开。

不谋无耻事; 甘作有为人。

博览知学浅; 广交悟世深。

有德通情理; 无德偏哗众;有才不轻人。光阴无放假;成就不攀亲。药难医假病;酒不解真愁。欲使腰包实;须防脑袋空。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名声清似水;砺德身心正; 求知耳目聪。虚心成大器;劲皆见奇才。白眼观邪恶;丹心付善良。志士嫌天短;愁人苦夜长。有德名声远;无私威望高。勤劳能励志;

无志弄是非。人格重如山。俭朴以修身。

读书求甚解; 做人诚作本; 缺德常欺事; 做事必认真。谋事信为基。大贤不傲人。

良书架上有; 人间无净土; 悔药世间无。世上有真情。

名缰牵蠢客; 品正心常泰; 利锁铐庸人。德高寿自长。

人生哲理对联(5 6字)

贤人常克己; 辱人终辱己; 俗子不饶人。尊己务尊人。

趣真不涉俗; 绝苟且之友; 心静自得天。怀检点之心。

莫做无聊事; 智水消心火; 多读有益书。仁风扫世尘。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风清尘不染; 磊落德常存.三思终有益; 百忍永无忧。读书必提要; 处世在通情。三思知进退; 一笑对乾坤。

松高节更劲; 愿作泥中藕; 忠奸终有报; 梅老香且浓。不当水上花。泾渭总分明。

读书当悟理; 不乘时尚癖; 少壮饱经磨砺; 办事贵求真。景仰古贤风。柳絮体媚无骨; 骄傲来自浅薄; 梅花影瘦有神。狂妄出于无知。

好事多为难事; 为人品行作范; 名人都是苦人。处事仁义为师。

骄傲遭逢失败; 无志难成易事; 谦虚孕育成功。有心易克难关。人生哲理对联(6 7字)

岂可尽如人意; 宁与凤凰比翼;但求无愧我心。不随鸡犬争鸣。

做事须循天理; 红火难熔碧玉;老来不畏风霜。戒骄风清日朗; 除躁海阔天空 无私无畏处事; 有情有义待人。聪明源于勤奋; 伟大出于平凡。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君子索求道义;

出言要顺人心。苍蝇不点清波。小人搬弄是非。

静坐常思己过; 立定脚跟做事; 燕雀应思壮志 闲谈莫伦人非。放开眼孔看人。梅兰珍重年华。

放荡并非潇洒; 奢靡岂是风流。

效梅傲霜休傲友;学竹虚心莫虚情。

志士眼前无蜀道;男儿心上有天梯。

实穗低头朝大地;虚禾翘首向高天。

莫只看财边有贝;应常想利侧藏刀。

求真知不行伪道;无德只能浊富; 有书不算清贫。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学问多自虚心得;风物常益放眼量。人生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良药甜舌尤利病;忠言悦耳更宜行。事无大小唯求益;百事须防姑且;

一心要究原来。碧玉蒙尘无损害 红梅傲雪自添骄 百里长堤蝼蚁毁; 千寻大树蛀虫枯。宁作劲松迎雪挺; 不为媚柳顺风摇。求名贵法梅松柏; 取利羞师蟹蚤蝇。坎坷常能磨壮志;

重实学勿慕虚荣。才有高低贵学贤。徘徊每会误前程。

压石何妨春笋出; 袖里清风无价宝; 廉贪各走兴衰路; 抽桥无碍白云飞。胸中正义有声雷。谦满分怀福祸胎。

莫同俗草争闲气; 未出土时先有节; 幸福常从闲里减; 可与高风论远怀。得凌云处尚虚心。才华每在苦中添。人生哲理对联(7字)

谦到十分防有诈; 诚可防贪忍防祸; 待人接物和为贵; 让开一步不为虚。宽能治偏谦治急。兴业建功志必高。

盖世功勋狂里减; 伟人自古无闲逸; 莫作软藤攀大树; 弥天大罪伪中增。志士从来不屈挠。敢为硬木咬悬崖。

泪珠难换丰盈果; 益把自卑为自奋; 神游物外烦情少; 汗水能滋烂漫花。莫将天命作天条。心注书中乐趣多。

虚名恰是捆身索; 手臂不伸名利场; 反观自己难全是; 浊富犹如束颈枷。脚跟休踏是非窝。细论人家未尽非。当以德才评高下; 益世甘为牛献乳; 伏案潜心尝世味; 莫将富贵记愚聪。利人乐作马飞蹄。横空仰面写人生。

洞悉世事胸襟扩; 万物能容称博大; 世事每从宽处乐; 阅尽人情眼界宽。千金难买是真诚。人伦常在忍中全。

事因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读有益书精力爽; 行无愧事梦魂安。

立定脚跟树起脊; 展开眼界放平心。

能知耻终生不耻; 肯拜师随处有师。

相貌不佳德可补; 品德太劣貌难遮。诚意待人终有德;平心处事自无争。知识无涯须勤学; 青春有限贵惜阴。成功每在潜心处; 败事多为得意时。人心若路直行好; 世事如棋宽着高。与有肝胆人共事; 与无字句处读书。阴晴圆缺终须有; 苦辣酸甜不可无。坎坷人生磨铁汉; 纷繁世事炼雄才。相貌不佳德可补; 品德太劣貌难遮。示弱为立身之巧; 逞强是惹祸之胎。政勤何须驱车快; 身正岂在训话多。知难不进致无路; 基本功从勤学起; 心存公道行方健; 遇险攀登别有天。精深理自苦辛来。言出精诚语自雄。哲理对仗佳句3 人生哲理对联(7字)

事不三思终有悔; 人能百忍每无忧。

莫待明年花更好; 当惜今朝春尚浓。

闲里寻忙忙里乐; 苦中作乐乐中忙。

当了却时须了却; 不糊涂时别糊涂。

宽以待人于己乐; 严加律己受人尊。

应以人长量己短; 莫以己短妒人长。怕小人不算无能; 敬君子方显有德。才高自觉风云阔; 情重反疑华岳轻。万事必求其所以; 居心不可有然而。能言未必真君子; 善处方为大丈夫。劳力劳心无贵贱; 是勤是惰有升沉。备课攻书蚕咀叶; 传经解惑茧抽丝。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开心每在无私后; 塞耳难得有道言。我费时间时费我; 人荒事业业荒人。松能傲雪枝长翠; 泉不纳污水自清。多怪常常因少见; 少成往往在多疑。胸狭总嫌天地窄; 心清才觉海湖平。

学海无涯有轻舟; 身正自然邪不扰; 无情岁月增中减; 书山有路无捷径。心端怎有恶来欺。有味诗书苦后甜。

长志须评真力气; 益守己更宜修己; 清清淡淡归清淡; 成才要下苦功夫。多让人休多上人。

有荆棘方为山路; 自大自悲皆自毁; 去氛霾又见海天。心雄心慎总心舒。

情理但逢君子讲; 人生是戏还须演; 是非休信小人言。事世如棋岂肯输。

言可省人方属贵; 方园曲直终须有; 行能济世始称贤。苦辣酸甜不可无。

世事洞明皆学问; 做人清淡精神爽; 人情练达即文章。处事从容日月长。人生哲理对联(7字)

胜利面前防失利; 读书诚似衔泥燕; 自自然然返自然 懦夫自古以为命; 志士从来不服天。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何愁月映斜。愁眉不展苍穹小; 笑口常开斗室宽。让三分风平浪静; 退一步还阔天空。眼界高时无物碍; 成功背后忌居功。治学浑如酿蜜蜂。心田静处有清波。

责己何妨真面目; 纷繁世事扪心问; 需从自我胸中出; 待人莫要小心胸。坎坷人生放胆行。切忌随人脚后跟。

凌云羽毛原无力; 坠地金石自有声。

软篾偏能箍硬桶; 温言每可服刚人。

羞为拍马吹牛汉; 敢做降龙伏虎人。

不要钱原非易事; 太争脸也是私心。

品似梅花刚在骨; 心如金石毅为神。

一勤天下无艰险; 春蚕可贵因忘我; 蜡烛堪佳在照人。学问常欺无志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心宽易解难为事; 量小难容易处人。传家有道惟忠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金钱不足精神补; 小节难全大德存。不作名花香玉槛;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倘求困时人援我; 莫忘平时我助人。为人忌有踌躇志; 做事休存侥幸心。毕生学识难知足; 到老文章不放心。书从疑处翻成悟; 文到穷时自有神 辩理岂能留芥蒂; 百忍堂前有太平。愿为小草绿天涯。聊天也要取精华。

养性修身在恬淡; 话语和平闲气少; 笑乃良方能益寿; 待人接物贵谦和。心胸坦荡好朋多。书为妙药可医愚。

傲气勿存存傲骨; 海趋深处色如墨; 学浅自知能事少; 真金非贵贵真知。学致贤时人若愚。礼疏常觉慢人多。

不惊狼狗一张嘴; 实桶无声空桶响; 富于勤俭穷于懒; 只怕人情两面刀。满瓶不晃半瓶摇。成在谦虚败在骄。

大丈夫自然直率; 立志要从千载想; 不悲镜里容颜瘦; 真豪杰断不粗疏。闲谈莫过五分钟。且喜心头领域宽。做人十六别

[ 1 ] 做人别太滑, 自己像乱麻, 天天算计人, 迟早要挨砸.[ 2 ] 做人别太奸, 都有一片天, 你若想玩人, 山外还有山.[ 3 ] 做人别气愤, 气大伤肝肾, 和睦交朋友.天涯有人问.[ 4 ] 做人别怕累, 总得遭点罪, 你要想轻松, 那就做残废.[ 5 ] 做人别怕脏, 能弱亦能强, 今天是脏点, 明日好儿郎.[ 6 ] 做人别怕挫, 看看他和我, 想有如意日, 你就别上火.[ 7 ] 做人别贪财, 你的总会来, 现在占便宜, 钞票把你埋.[ 8 ] 做人别揭短, 打人不打脸, 今日得罪人, 明天有风险.[ 9 ] 做人别太急, 惟有百年计, 若想宏图展, 别怕路艰难.[10 ] 做人别怕苦, 终会得幸福, 你若怕受累, 受穷你莫属, [11 ] 做人别太装, 分清铁和钢, 时代变迁快, 早晚要受伤.[12 ] 做人别太傻, 人专骑善马, 办事太老套, 早晚得被耍.[13 ] 做人别太坏, 没人把你爱, 如此这样过, 迟早要挨踹.[14 ] 做人别太懒, 经常把漏捡, 没事多勤奋, 何必去走险.[15 ] 做人别幼稚, 幼稚不成事, 成熟看世界, 大鹏能展翅.[16 ] 做人别滥情, 爱一个就行, 遇人就想爱, 伤心会很痛.

第五篇:律诗的对仗

律诗的对仗

诗词讲座 第四讲

凡两个字数相等、词类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反的句子联系起来,即为对偶句。一双对偶句独立,称为对联。两双以上的对偶句连用,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是两两相对的,这就是对仗这一名称的由来。

一、律诗对仗的规定

对仗是一种修辞方式,是诗词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有构成形式整齐美的作用,也是格律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以后近体诗的对仗,显然是受了骈体文的影响。如果用散文的术语,律诗可以说是“骈散兼行”。律诗的一般情况是半骈半散:首尾两联是散行的,中间两联则规定要用对仗。例如

杜甫《别房太尉墓》:

首联(散行):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颔联(对仗):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颈联(对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尾联(散行):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初唐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时,颔联的对仗还是很自由的。直到王维、李白和杜甫,颔联还有不用对仗的。例如杜甫《天末怀李白》:

首联(散行):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颔联(散行):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又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首联(对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颔联(散行):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此诗颔联未对仗,首联却对仗。前人说,这是“偷春格”,意思是像梅花偷春色而先开。盛唐以后,虽然还有人颔联不对仗,但是非常罕见。与此相反,不但中间两联对仗,连首联也有用对仗,这倒相当常见。比较起来,五律首联用对仗的情况多一些,原因是五律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比较适宜于对仗。如李白《送友人》,杜甫《春望》都是如此。

尾联一般不用对仗,但也有用对仗的。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总的说来,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一般是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都算特殊情况,不构成一般规律。首联是否用对仗,往往决定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艺术技巧。律诗极少完全不用对仗的,也极少全首都用对仗。李白有一首诗叫《夜泊牛渚怀古》是少见的完全不用对仗的例子。长律的对仗和律诗一样:首联可以用对仗,也可以不用;中间各联一律要用对仗;尾联不用对仗,以便结束。律绝一般是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也就是完全不用对仗。但也有截取中间两联(两两对仗)、截取前半(后二句对仗)和截取后半(前二句对仗)的。不再赘例。

二、律诗对仗的原则

1、对仗的基本原则:

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粗略地说来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其他虚词对其他虚词。因此,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

古代诗人运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在古代诗句里,名词和动词才是对仗的主要成分,名词必须和名词相对,形容词则往往和自动词互为对仗。古人对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都没有详细分类,惟独对名词却分得颇为详细。这种分类对于学习和运用对仗是有帮助的。现在依照传统的说法,略加分并,举例字如下:

(1)天文(日风星雨等);(2)时令(春秋晓夜等);(3)地理(山村湖海等);(4)宫室(楼堂府库等);(5)器物(刀剑杯盘等);(6)服饰(衣巾布帛等);(7)饮食(茶饭粮油等);(8)文具(纸笔琴棋等);(9)文学(诗书文字等);(10)植物(草木花絮等);

(11)动物(鸟兽虫鱼等);(12)形体(身心魂魄等);(13)人事(道德才情等);(14)人伦(父子姑舅等);名词相对,值得注意的是:

(1)方位名词自成一类,如东西上下等。(2)干支词自成一类,如甲乙子丑等。(3)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如人名对人名,国名对国名,朝代名对朝代名等。

其他词相对,值得注意的是:(1)自动词常跟形容词相对。(2)颜色词要跟颜色词相对。(3)联绵词要跟联绵词相对。(4)叠音词要跟叠音词相对。(5)数目词要跟数目词相对。(6)代词要跟代词相对。

2、对仗的其他原则:

(1)平仄相反。对仗要求平声字对仄声字,或仄声字对平声字,如“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句)即为“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仄仄平平”,二、四、六字平仄都是相反的。其实,就是b型句对A型句;a型句对B型句。

(2)同字禁对。这仍是平仄问题。因为平仄既然要求相反(平对仄,仄对平),如果上下两句用了同字,就会出现平对平,仄对仄,当然是不允许的。具体说:“出句中出现过的字,对句中不能用同字相对。例如李白五律《广陵赠》的第三联(颈联)“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其中“看”与“见”和“绿”与“青”意思分别相近,虽不是佳对,却也算对仗。如果换成“天边看绿水,海上看绿山”,不但平仄不调,而且用了同字,便不合对仗的原则了。

唐以后的古体诗对仗不求工整,有意求拙以显高古,是不避同字的,例如李白的古风《蜀道难》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合掌为劣。以同义词或近义词相对叫“合掌”,又叫“合盘”。出现合掌者应为劣对。

例如:冒寒人语少,乘月烛来稀。(耿洪源句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崔颢句)洛客尽回临水寺,楚人皆逐下江船。(许浑句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李白句

上例中的“少与稀”、“川与河”、“水与江”、“看与见”和“绿与青”都是近义词,应视为“合掌”。“合掌”之病,即使名家,有时也在所难免。《文心雕龙·丽辞》中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其立意就是要求出句和对句力避同义、近义。互为对偶的字愈异愈工,可以使诗句包孕的意思更加丰富。意义愈近愈劣,是因为短小的近体诗中出现重复内容,哪怕是一点,也会使诗作显得臃肿、苍白,而失去艺术感染力。

(4)句式相同。句式,即句法结构。近体诗的对仗,不但要求词性相对,还要求上下句由词组成的句子结构相一致,即主谓词组对主谓词组,联合词组对联合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动(介)宾词组对动(介)宾词组,动(形)补词组对动(形)补词组。请看下面两例:杜甫《登高》诗首联: 宋·陈亮《梅花》诗颈联:

请对照看看,上述两例的出句和对句的语言结构形式不是完全相同吗?可以说,假若语言结构形式不相同,就不可能造成对偶句。这里,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一个对偶句的上下句,要求结构形式相同;但是,两联对偶句连用时,双双的语言结构形式又不能雷同,而要有所变化,体现参差美。这一点,有许多大家都常常忽略。如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七律的中间两联:

这两联全是主谓宾句式,都用二、二、三的词组排列。分开来看,对仗很工;但将两联合起来,则显得呆板,缺乏参差美。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中间两联结构就不雷同。颔联:颈联:

这首诗两联之间的结构形式完全不同。前联是两个动宾结构,而后联是两个主谓

结构,并且分别将两个处所状语“沉舟侧畔”、“病树前头”前置更显得变化多异,参差有致,其正叙结构是“千帆(在)沉舟侧畔过,万木(在)病树前头春”。再如杜甫的《绝句》:

这首诗两联的内部,上下句得结构全同。但前联和后联之间的结构形式又不全同,显出整齐美的律诗更具参差之美。

三、律诗对仗的种类

对仗可分为三类,即工对、邻对和宽对。

1、工对,即工整的对仗。简单地说,凡同类的词(指天文类、时令类的类)相对,即为工对。说细点,凡词类(所指同上)相同,平仄相反,同字又不重复,无论在词汇意义或语法结构上都对得非常工整的,就叫工对。这是律诗对仗的标准类型。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自然是工对。此外,以下几种情况也可算工对:

(1)有些词虽不同类,但这两种事物经常并提,如“天地”、“诗酒”、“花鸟”、“人物”、“兵马”、“金玉”、“金石”等经常在上下句中相对,也算工对。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

(2)句中同类自对而又与下句异类相对的,也可算工对。如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类,“草”与“木”是植物类,二者句中自对是工整的,与下句是地理对植物,也算工整的对仗。

(3)反义词相为对仗的,应算工对。如李白《塞下曲》的颈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其中“晓”、“宵”就是反义相对。

但是,同义词相对却似工而实拙。前边已经讲过,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相对,叫“合掌”或“合盘”,是诗家大忌。

2、邻对,即邻近事类相对的对仗。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宫室对器物,器物对服饰,器物对文具,服饰对饮食,文具对文学,植物对动物,形体对人事,等等。例如:

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以“雁”对“蓬”,是动物对植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

②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以“路”对“堂”,是地理对宫室。这种情况是很多的。邻对是介于工对和宽对之间的一种对仗,虽然比起工对来稍逊一筹,但还算是近于工整的对仗。

3、宽对,即对得不十分工整的对仗。宽对只要词性相同,就可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对仗的普通情况。对仗主要是要出于自然,如果有天然佳句,即使字面对仗不工,也无损于毫末。例如刘长卿《别严士元》一诗的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句中“日斜”与“草绿”既非同类,亦非邻类,只是词性相同。就是“孤帆”与“万里”,对得亦不工,然而并无害其为佳句。

对仗更宽一点的,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律诗首联的对仗本来可用可不用,所以首联半对半不对是可以的。例如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句中“从、游”和“远、外”词性不同,自然不能相对,可是“来、楚国”和“远、荆门”词性相同,属于对仗。

如果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就更多一些。例如杜甫《诸将》的首联:“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颔联的对仗本来就不像颈联那么严格,所以半对半不对也是比较常见的。例如杜甫《月夜》的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对仗是格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所谓工对、宽对,都要根据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来决定。元代范德机说:“律诗固以对偶为工,然得意处则意对而语不对亦可。”因此,只要句法和词性相近,便可成对。古今有不少名篇,就是如此。

四、律诗对仗的方法

对仗的方法,是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来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按作者命意的正反,分为正对和反对。

1、正对。出句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同或相近的两项内容。例如:

①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咏怀古迹》其五)—以“萧(何)曹(参)”对“伊(尹)吕(尚)”,赞扬了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是正对。

②楼船夜泊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前句写虞允文等在瓜洲、采石一带抗击金兵的事,后句写吴在宝鸡一带抗金,收复大散关的胜利,表现了诗人对抗敌力量的自信,和对战斗生活的向往。也是正对。

2、反对。出句和对句所表达的,是相反的两项内容。例如: ①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刘禹锡《蜀先主庙》)—一说“能”如何,一说“不”如何,是反对。“象贤”是说后嗣子孙能如先贤,也指美好事业相继承。

②妙质不为平世传,微言唯有故人知。(王安石《思王逢原》其一)—“妙质”,指有才华与优秀品质的人才。“平世”,安宁太平的盛世。“微言”,精美的言论。此联出句说“品学兼优不为盛世所任用”,对句说“精微妙论只有老友才相知”。一反一正,是反对。

(二)按语句组合的状况,分为双句对、隔句对、当句对和流水对

1、双句对。就是通常上下句相对的对仗。

2、隔句对。即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也与下联的对句相对。从整体说是两句对两句,从句子成分看是隔句遥相对仗,故称“隔句对”,《中原音韵》称为“扇面对”,也有简称为“扇对”的。例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喜近皇天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庙,同泣舜苍梧。(杜甫《大历三年放舟三峡》

3、当句对。又称“就句对”。即句内有自对且与另一句双双成对。例如:

①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杜甫《涪陵县香积寺官阁》)—此联中上句“回廊”对“小院”,下句“飞鹭”对“浴凫”。同时“浴凫飞鹭”又与“小院回廊”相对。

②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此联中,上句“晓钟”对“金阙”,下句“仙仗”对“玉阶”;同时上、下句又成对仗。、流水对。即两句意思上下流贯的对仗,也叫“串对”。这种对仗,相对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和对句不是两句话,而是一句话。

一般对仗是由意思上完整、结构上独立的两个并列句子构成的,从理论上来说,其地位是可以互换的,互换之句意思不会产生根本的变化。流水对则不然,上下句在意义上是互相依存的一个整体,若只取一句,或者两句意思都不完整,或者有的结构不能独立。例如:“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听蜀僧弹琴》)。

这种流水对最适宜于尾联。尾联用对仗,只有这种对仗最能收得住全诗。例如: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

②宜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其三尾联

(三)从用词的角度看,又有“借对”和“连珠对”的方法。

1、借对。即字面上本不相对,但是,或者由于谐声,借字音相对;或者由于是多义词,借其某一意义相对,统称为“借对”。凡非借对则可称为“常对”。借对可分为借音对和借义对两种。

(1)借音对。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诗中用的是甲音,但同时借它的乙音或丙音来与另一字相对。例如:

①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杜甫《秦州杂诗》其三)—借“珠”音为“朱”,与“白”相对。

②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埙司户见寻》)—借“杨”音为“羊”,与“鸡”相对。

(2)借义对。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例如:

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寻常”是平常的意思,这是诗中意义;但在古代“寻常”还表示数目,八尺为寻,二寻为常,所以借此与“几度”相对。

②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巴人”和“阳春”都是古代晋国的乐曲名,此借“巴人”的“巴国”义与“楚地”相对。

2、连珠对,又称叠字对。即用叠音词对仗。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吃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上作》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上例中“历历与萋萋”、“漠漠与阴阴”、“萧萧与滚滚”都是连珠对。诗中叠字用得精妙,可以增加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但运用得恰到好处却不太容易。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可谓复而不厌,躇责而不乱矣。”对仗中用叠字,读起来琅琅上口,也可谓“复而不厌。

最后,我们还必须明白,任何一双对偶,其类属、方法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交叉进行的。例如上面说到的“宜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是流水对,也属反对(一是“长开眼”,一是“未展眉”),而又是工对。又如苏轼《赠刘景文》一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两句,是双句对,也是工对,也是反对,因为一说“已无”,一说“犹有”。(选自段书远著《诗词写作教程》)河洛诗词2012第一期 诗词讲座

下载对仗说(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仗说(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仗的种类介绍

    对仗的种类 关于对仗的种类,自古至今没有统一分类的标准,各种书上所列类格各异。《文心雕龙.丽词》列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四类;《诗苑类格上》说,唐代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即......

    6.律诗的对仗

    六、格律诗的对仗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是要对仗的。“对仗”就是两句中词组结构和词性要相同,互相成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这就......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 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

    如何写好律诗对仗

    如何写好律诗对仗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63 更新时间:2005-10-04 20:12:43 如何写好律诗对仗 一、 什么叫对仗? 对仗亦名对偶,即出句和对句形成对偶、联语,如......

    两篇对仗工整的工作总结

    两篇对仗工整的工作总结 在语文写作中,对仗工整很重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两篇对仗工整的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上半年工作总结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回顾上半年......

    疑问句、反问句,对偶,对仗

    一、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的区别 1、疑问句 疑问句是从句子的用途角度来说的,它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是有疑而问,是向别人询问一件事,解除自己的疑团的,它是有疑而问,是己问他......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

    对联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一般上联仄声收尾,下联是平声收尾 一言的联律,简单呢上联是:仄,下联是:平 两言联,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这个要说明下......

    词的韵律平仄对仗

    第三节词的用韵 幻灯片1 第三节词的用韵 词的韵律可以从韵部和韵式两个方面谈。总的来说,由于语言的发展、语音的演变,词的韵部比近体诗韵要宽得多;由于音乐的影响、诗体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