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基础知识(讲稿)[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0:2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词基础知识(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第一篇: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这里能和广大老朋友见面,能同诗友们广泛交流,能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由于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讲错了敬请多多指正,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吧。

诗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对国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诗学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夺目的文学作品,以其博大精美、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诗词格律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词、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调决定的,近体格律诗则是在汉字、汉语声调的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国诗歌的形式特征,诗词格律是前人创作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诗词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诗词格律是一种累积起来比较稳固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审美特征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对于诗人的帮助,犹如翅膀之于飞鸟;但是这种形式对内容也起着限制、约束的作用。诗词格律既不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纯粹形式,也不是诗词创作必须砸碎的枷锁和镣铐。不可否认,过去长期存在着否定格律的倾向。诗词格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要了解了诗词格律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诗词佳作;同时,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可以运用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诗篇。为了适应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和创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联组织,我们曾编写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列举了100个常用词谱,附录了《平水韵》、《中华新韵韵目》和《词林正韵韵部》等资料,通俗易懂,力求实用。有的诗友有此小册,大家可看看。今天首先向刚入门的诗友们介绍一下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这是班门弄斧了,在座的有很多行家里手,有很多诗词大家,讲错了,敬请批评指正。

一|、诗律

《诗经》《楚辞》以后诗歌的形式不断有新的发展。唐代,律诗兴起以后,诗歌更有了严密的格律。不了解诗歌的形式格律,将影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谈不上充分地欣赏。

(一)格律诗的种类

古典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近体诗以前的诗。

近体诗:指南朝至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绝句限定四句,有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限定八句,有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句法: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讲究句子的节奏。但是,古体诗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整首诗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要求整齐。古体诗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

十、几百句。用韵: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押韵;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极个别的也有押仄声韵的。

平仄:古、近体都十分注意字声的铿锵和谐。古体诗运用的是汉字汉语的自然声韵;近体诗运用的是关于对汉字“四声”的自觉认识。“四声”是分为平仄的,所以说,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的。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二)用韵

古代韵书很多,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实际的是金代的官韵书《平水韵》。后人用韵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称为上平声、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附:《诗韵常用字表》(平水韵)

一、上平声;

二、下平声;

三、上声;

四、去声;

五、入 声。上、下平声都是平声,上、去、入声都是仄声。

如何运用“平水韵”?我的做法是:首先,不违背“平水韵”的基本原则,用 “平水韵”,不与新韵混用。其次,不完全照搬、机械套用“平水韵”。从《平水韵》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一东和二冬,三江和七阳等等。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就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例如古人读《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xia),白云深处有人家”。很悦耳。如果现在人读“远上寒山石径斜(xie),白云深处有人家”,就不悦耳。再如上平声四“支”韵里:枝、垂、衰、涯、蛇等,上平声十三元韵里:繁、元、言、喧、门、根、村、坤……这些字今天不通押。怎么办?我把这些字重新分类,与现代汉语音韵相同的归一类。如把繁、元、言、喧与门、根、村、坤分开。an韵一类,en韵一类。“平水韵”和现代汉语读音与用法相结合。这样,既不违背 “平水韵”,今天读起来又不别扭。何乐而不为?我们写诗是让今人读的。语言是有变化的,总不能一味地、机械地仿古,要做到古为今用才是。写诗作词都是如此。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掺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

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中华诗词》2004年第5期)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uai

五、微 ei,u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ong,iong

十二、齐 i,er,ü

十三、支(-i)(零韵母)

十四、姑 u 用今韵写近体诗,只要掌握以上十四韵韵母就可以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二、波 o,e,uo、十二、齐 i,er,ü、十三、支(-i)(零韵母)。其它不难掌握。当然,要用新韵,必须学好汉语拼音。

(三)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平、上、去、入构成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现代汉语阴平、阳平为平,上、去为仄。

古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仍然属于仄声;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例如“屋”“福”“国”“习”等。

写近体诗,有的朋友感到入声字难以把握,其实入声字不多,常用字更不多。多看、多记就行。还有象以拼音an、ang、en、eng为韵母的多不是入声。有的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 “缴激檄”。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办呢?,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如“

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四)律句

在近体诗中,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这个音节可以称为“节奏点”。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五言律诗的句子,只有四个类型:

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 这四类句型归两大类:

(1)A和a为一类,头两个字都是仄仄,是仄起句。(2)B和b为一类,头两个字都是平平,是平起句。由这四类句型变化可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1)仄起式 小册 p27(2)平起式

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而且以仄起式为较常见。七言律句是在五言律句前面增加两个字,把仄起变为平起。把平起变为仄起。

七言律句也只有四个类型:

A、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仄平平平仄仄

由这四类句型变化也可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其中也只有两种基本格式。

(1)平起式 小册 p30(2)仄起式

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律诗一共八句,每两句成为一联,一首律诗分成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五)粘对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仄仄平平仄,下句就是:平平仄仄平。同理,如果上句是:平平平仄仄,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1)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2)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3)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关键抓住第二个字。抓住了第二个字,是平起,还是仄起,根据平仄交错和粘对原则,再根据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的规定。一首诗平仄格律就定了。

例如: 仄起两种形式 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首仅第一句不同,其余一样。平起两种形式 一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两首仅第一句不同,其余一样。

七言律句是在五言律句前面增加两个字,把仄起变为平起。把平起变为仄起。

(六)孤平、三平调和三仄脚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再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仄声字,如果用了仄声字,成了:平平仄仄仄,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仄声,叫做“三仄脚”,最好也避免。实在必要时也可一用。用三仄脚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应用平声字,即连用两平声。如“江流石不转”(杜甫《八阵图》)。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三平调和三仄脚,“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七)拗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具体地说,如果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常见的拗救格式有下列几种:

(1)a型句拗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这种a型句也可以不救。但是,这种句型五律的第四字或七律的第六字用了仄声(有时是三四或五六两字都用了仄声),那就必须在对句相救。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字拗,“吹”字救。

(2)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平仄仄”,改为“平平仄平仄”。

仍以杜甫《天末怀李白》诗为例。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到这种特殊句型。

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3)b型句的拗救:五律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

(八)对仗

律诗的四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律绝一般是截取律诗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若截取律诗的后半,即颈联和尾联,则开始一联用对仗;若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则完全对仗;若截取律诗的前半,则后面一联用对仗。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近体诗对仗总是避免用同字相对。律诗对仗有三项要求:

1、平仄声相对。节奏点上,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2、词性词义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

3、语法句式相对。即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等。句子结构和节奏形式两句相同。小册P44

对仗有两种特殊类型:流水对和借对。

所谓流水对是说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出句和对句是一句话。

如果尾联要用对仗,经常就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所谓借对,是说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一是借义,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因“杨”与“羊”同音,所以借来对“鸡”。

律诗对仗有二忌:

一忌合掌。即一联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完全或基本相同。是作诗的大忌。如“群贤共谱箴时调,众彦齐讴警世声。”两句意思相同,谓之合掌。

二忌两联对仗方式雷同。两联句式要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如前联是二二一式,后联宜换用二一二式。

如: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为二一二式,“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为二二一式。

运用对仗,可以增加诗的艺术性;但是太拘泥了就会束缚思想内容的表达,容易造成合掌。可以工对与宽对相结合。对仗总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二、词律

词,又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下阕,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词与近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与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 字数:诗与词,字数各有具体规定,长短各异。近体诗的字数是固定的,而词的字数因词调的不同而异,这些在词谱中都有具体规定。

用韵:作近体诗必须依韵书。必须押平声韵,不能换韵和用邻韵。(首句入韵则可用邻韵。)唐宋人作词,根据的是当时实际语音,有的则根据方音,或者根据诗韵。明清人根据前人的词归纳整理出韵书。《词林正韵》是通用的一种。该书把平水韵的平、上、去三声分作14部,把入声分作5部,共19部。词韵比诗韵为宽,可以换韵,或换韵不换部(平仄互换),或换韵又换部。如何换韵,以词谱规定为准。

平仄:近体诗的平仄以律诗格律为准。词的平仄以词谱规定为准。

对仗:近体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上下联的平仄是对立的。词的对仗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少数词谱,习惯上用对仗。某些词对仗,不避同字相对。词的对仗上下联平仄既可相反,也可相同。

惯用对仗的词谱,及用对仗的位置,有明确规定。

(一)词韵 词 林 正 韵 韵 部

(各韵部用字请查阅诗韵)

把平水韵的平、上、去三声分作14部,把入声分作5部,共19部

(二)实用词谱(略)

现代诗词写作须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内容方面

现代诗词,应当有新的内容,新的思想感情,新的意象意境,有区别于前代的现今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题材多样化,写前人没有写过的有意义的事物。当今有层出不穷的许许多多的新题材没人写过。

灌注新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古人写秋景,多半是悲凉、冷落,即使有写得明朗而又有生气的,(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写得很美,但是也不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景物繁丽,气象阔大。此词由景及人,追忆同学少年在此度过的峥嵘岁月,表达的壮志豪情,情景交融所形成的意境,是前所未有的。

松,是千年来文士惯写的题材,不外傲骨凌霜、岁寒后凋之类,陈毅的《青松》增加了新意——“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二、语言方面 现代诗词,除了继续使用古代还有生命力的精粹的语言以外,要注意雅俗结合,融入时语口语,使之新鲜、活泼,不用僻典僻字,最好能做到语浅情深,雅俗共赏。鲁迅的诗,语言熔铸古今,雅俗浑成,如《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因在白色恐怖下常遭压迫,所以比作“运交华盖”,又比作“漏船载酒”,时有沉没的危险。“千夫指”、“孺子牛”都有出处。《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但不知出处的读者,也能读懂诗句,让人不觉其用典。“翻身”、“碰头”、“破帽”,是口语,词,末两句全属提炼的口语,比普通口语悦耳动听,又含蓄有味,此诗可称雅俗结合的范例。

诗词语言,要雅而不腐,摒弃那些艰涩古奥的词语。诗词语言,又要俗而不庸。俗,不是庸俗,而是通俗。不是俗不可耐。而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三、格律方面

遵守诗词格律,平仄、对仗和用韵,都应合乎规定。即使写作古风,仍有一定格律。诗用《平水韵》,词合《词林正韵》,这是传统习惯。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旧韵不完全符合现代的语音实际,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用新韵,即以普通话、现今《新华字典》的字音定平仄声调和押韵,不拘泥于旧韵。旧韵的一统天下,已经开始并将逐渐变成新旧韵两制并行。

诗词平仄格式应当严守,但是严中有活。词调,常有一调多体,字数有出入。《沁园春》第二句定格是“仄仄平平”(首字可平),毛泽东此词此句,《雪》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合定格;《长沙》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平平仄仄),便不合定格。虽未合定格,但又合平仄双交替的普遍规律,读来仍觉顺口悦耳。

初学写作诗词,应当懂得格律,不妨严守格律。在掌握格律之后,再讲严中有活,方能活而不乱。新旧两种韵,都要了解,熟练掌握其中一种。

现今写作诗词,容易出现三种偏向:一是重格律、轻意境,以为合乎平仄韵部等规定便是诗词。其实不然。常见不少作品徒具诗词之形,而无诗词之魂,须努力提高。二是崇古、仿古、泥古,陈词旧调多。因为学习诗词的范本就是古代作品,“老师”是古人,所以习作很自然地雷同于古人。有的人写的诗词,比古人写的诗词还难懂。三是概念口号充斥,以为时代感和思想性强,实是有意无象,即使有形象,也是沿袭人们用滥了的已唤不起多少美感的形象,如“三中”、“两制”、“东风”、“红旗”等。(此类词语不是完全不可用,贵用得其妙,也难用得其妙。)

事物都有一个发展、成长的过程。习作不成功不足为病。勇于实践,勤于学习,登堂入室,自成一家,古今都不乏其人。

第二篇:语文基础知识,诗词基础知识

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答题分类指导

1.诗歌鉴赏题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一个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设置错误的方法有:扩大,错位,拔高,硬套,兼用等。古诗鉴赏题10大解题规律

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亮。◆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词鉴赏十读法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作为全国考查基础语文能力的高考,每年都必考此项内容,题型由客观选择转向主观表述,命题由一统天下的全国卷,到2004年的全面开花,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命题日臻完善,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我们从十个方面谈谈古诗词的赏读。

一、读题目 做诗歌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诗歌题目往往给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譬如:(2006•湖北•14)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韩琮《暮春浐水送别》,暗示了诗歌的体裁(送别诗)、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006年•福建•10)李商隐《端居》(注:①端居:闲居。)告诉读者诗作内容是闲居生活中的情与景。(2004全国Ⅱ•16)张籍《秋思》则写诗人在秋天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004•北京•12~13)苏轼《红梅》点明了诗人的写作对象,即文中的主要意象。读好诗题,是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二、读作者

回眸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名家名篇是主打。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词家的作品。如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2004•浙江•16)《菩萨蛮》,(2005•福建•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2004•天津•16)《听蜀僧弹琴》,(2002•全国•17)《春夜洛城闻笛》】,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山水田园派代表王维,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诗歌风格为王安石所激赏的中唐著名诗人张籍,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在当时称最的王湾,以及标新立异,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沉痛的晚唐诗人陆龟蒙,还有花间词派代表欧阳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因词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尚书”的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宋祁等等。

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诗恬淡平和,王维诗诗中有画,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苏轼、辛弃疾之词豪放奔放,柳永、李清照词婉约含蓄)及其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例如:(2006•北京•12)陶渊明《移居》第(2)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抓住陶诗的特点及其一贯的思想主题,结合诗中具体诗句,明了作者情感,那么这里田居生活的乐趣也就不难表达了。

三、读背景(注释)对于高考中的诗作背景,我们不易把握,这里的读背景也即读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例如:(2006•辽宁•16)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点明了作诗时期,由此可推断出大的写作背景,被贬黄州,躬耕自食,过着简单的生活,闲暇时读书作诗,写了这首题名“东坡”的诗,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逆境处之泰然的心情,可见其胸襟之开阔。读诗从背景着手,便于把握作者情感,作品内容主旨。

另外补充一点,除了读注释外,仔细分析题干也可获得关于诗作内容的信息。如:(2006•北京•12)第(2)问中明确指出:“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2006•天津•16)“‘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中的“边塞景象”,这些都是我们易于把握,有助于我们答题的重要信息。

四、读体裁(题材)

按所表现的内容,诗歌可分为讽喻诗、田园诗、山水诗、哲理诗。弄清诗歌的体裁,我们可以更好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讽喻诗,是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它直接表现诗人鄙视、轻蔑和嘲弄的感情态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在表现手法上,或借用比兴,将嘲讽和讽刺的现象具体为诗的形象,给以辛辣的讽刺,或选取富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渲染。讽刺诗的要求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

田园诗。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主要描写美好的田园景色和悠闲的村庄生活,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对田园生活的出色描写,被称为田园诗人。其他如南齐谢眺,唐代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还寄寓着诗人的情思,有的还表现了不满现实的愤怒情绪,有的讴歌农村生活的恬静,但有的也流露出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山水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歌。它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表现祖国山河的千姿百态,往往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有的还能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山水诗并不只是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往往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某种情绪,也就是说往往是借景抒情的。不管以描写山色水光闻名的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还是其他诗人的,往往如此。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庐山瀑布》、张继《枫桥夜泊》。不同的山水诗里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形成不同的格调。

哲理诗。表现诗人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诗句之中。如:苏轼《题西林壁》、陈毅《冬夜来咏青松》。

五、读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在做意境分析题时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2004•福建•16)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这里对诗的意境作了简要分析,这种意境主要是通过凉床、月影、梧桐等意象表现出来的。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表达爱情,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梧桐、杜鹃鸟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则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六、读内容

古典诗词的每一个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有的表达得直白张扬,但也有的表达得含蓄隐晦,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不易把握,只能从诗作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与思考。例如:(2006•全国卷Ⅰ•12)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

子瞻画从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簧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骰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这是首题画诗,前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诗人以游戏的笔调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发挥想象,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溶于言表。后两联写了作者由画作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表明了对自然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弄清这些内容就不难回答问题了。

七、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语言特点是意蕴多、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能用来回答诗词语言特色的词语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语言特色也与作者的风格有关。如李白诗自然,王维诗清新,陶渊明的诗真切平淡,李商隐的诗华美绚丽。例如:(2005•全国卷Ⅱ•1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2)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质朴无华。(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

八、读手法。

古典诗词中关于表达技巧的鉴赏是在《考试大纲》中提出的要求之一。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诗词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表现手法含描写手法(衬托——正衬、反衬,联想和想象,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借代、夸张、对比、互文、比兴、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在做分析技巧型的题目时应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例如:(2006•福建•10)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故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的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在读手法的过程中,有必要了解相关的名词术语。

九、读情感

诗词是情感的载体之一。其情感不外乎是欣喜、欢快、向往、哀怨、憎恶、忧愁、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忧郁沉闷、道古伤今等。要从诗词字里行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2006•全国卷Ⅱ•12)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十、读主题(思想内容)

古诗词的主题有以下几大类: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等。

忧国伤时主题,多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主题,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陷的痛苦,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悲苦。

另外还有生活杂感,主要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写昔盛今衰的感慨,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写青春易逝的伤感,还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等。一般来说我们将这十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鉴赏古典诗词

答题模型:

1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总结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复习抒情手法有哪些?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2)描写手法主要有哪些?衬托(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白描。

(3)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有哪些?: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3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3、分组讨论解题方法: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4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享练习结果、总结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总结考点以及试题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6总结考点以及试题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第三篇:塔式起重机基础知识讲稿

起重机械基础知识及检验

第一部分

塔式起重机

一、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及性能

二、塔式起重机的结构

三、塔式起重机的机构

四、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五、塔式起重机的检验

一、塔式起重机的分类及性能

(一)、塔式起重机的的分类

1.安装方式分:快速安装式和非快速安装式 2.变幅方式分:动臂式和水平变幅小车式 3.回转方式分:上回转式和下回转式

4.使用方式分:有轨行走、固定基础、附着式、内爬式 5.特种设备目录分类(国质检锅<2004>31号)普通塔式起重机 电站塔式起重机 塔式皮带布料机

(二)、塔式起重机的组成

1.结构(底架、塔身、回转支座、平衡臂、起重臂、司机室、梯子和平台、顶升套架、拉杆等)

2.机构(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变幅机构、运行机构、架设机构、油液系统等)

3.电气(电源、电线和电缆、控制和保护、电动机等)

4.安全装置(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安全止挡、缓冲器、非工安全装置、环境危害预防装置等

5.附属装置(配重和压重、基础与轨道、拖运装置、附着框和拉杆、内爬框架、电缆卷筒、检修装置等)

(三)、塔式起重机的主要标准

1.GB9462《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2.GB/T1375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3.GB514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4.GB5031《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

5.GB10057《塔式起重机检验规则》

6.GB7950《起重机力矩限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7.JG/T5037《塔式起重机分类》

(四)、塔式起重机主要性能指标 1.起重量特性曲线的确定原则:

塔式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随着幅度的增大而减小,是幅度的函数。这是起重机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和整机抗倾翻稳定性要求所至的。最大起重量受起升机构能力的限制。不能超过额定起重量110%,由起重量限制器来控制的。全力矩法机械式力矩限制器不是直接控制起重力矩的,而是测取和限制起重臂上所有载荷对起重臂根部铰点的力矩大小,此时被控制的是这个力矩,而不是起重产生的力矩。这是现在小车变幅的塔机常用的力矩控制方法。

2.起重量特性曲线的确定有下列因素影响:(1)起升机构的强度(2)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整机的抗倾翻稳定性(4)最大安全工作载荷(5)起重力矩限制器控制的设定值。

3.影响的具体因素

(1)变幅小车、吊钩滑轮组、钢丝绳的自重:三者自重产生的力矩随着幅度的增大而增大,故全力矩法时,实际的起重力矩是随着幅度的增大而减小的

(2)臂架的组合长度:臂架越短,起重臂的自重力矩越小,对应的起重力矩越大

(3)起升绳的倍率和小车的形式:倍率不同,额定最大起重量不同,同样起升高度因倍率不同而钢丝绳自重的不同也产生影响(4)起升高度:起升高度越大,起重量随之减(5)起重力矩限制器的控制(全力矩法的控制值)

恒力矩公式:(QR+q)(R-d)=(QRmax+q)(Rmax-d)

QR

幅度R处的起重量

QRmax最大幅度Rmax处的起重量

q

吊钩、小车、钢丝绳的自重

R

任意幅度R

Rmax

最大幅度

d

起重臂铰点与回转中心的距

二、塔式起重机的结构

(一)塔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包括:底架、塔身(标准节)、回转支座、塔帽、起重臂、平衡臂、通道和平台、司机室、顶升套架、拉杆

1.底架

承受塔机的全部载荷,有几种形式:(1)X型、(2)﹟子型、(3)快装式可折叠支腿、(4)拖运型、(5)门座式

2.塔身(标准节)

(1)标准节大多是空间的格构式钢结构,少数是圆筒形结构;对于上回转塔机,塔身不回转,下回转塔机,塔身与臂架同时回转

(2)外套架顶升塔机,标准节作成整体的;内顶升塔机,标准节作成片式的,顶升时围上去

(3)标准节连接方式:高强螺栓、抗剪螺栓、横向销轴、瓦套连接(4)同一型号起重机的标准节必须有互换性 3.回转支座

(1)组成:回转上座、回转支承、回转下座、回转驱动自重、上下座连接螺栓

(2)回转支座能承受倾翻力矩、轴向力、径向力。回转支承是带内(或外)齿的内外圈的大型滚动轴承。

(3)回转支承的内、外圈通过高强螺栓与上、下支座连接,可相对转动

(4)回转上下支座的与回转支承的结合面必须加工,保证回转支承与上下支座结合紧密、无变形,达到安装精度要求 4.塔帽(塔顶)

(1)塔顶的结构形式有刚性的和摆动的两种

(2)在塔顶安装导向滑轮、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臂拉杆的安装滑轮组等 5.平衡臂

(1)作用:1放置配重,产生后倾力矩减小工作状态吊重引起的前倾力矩,非工状态减少强风引起的前倾力矩,保证抗倾翻稳定性2采用可摆动塔顶时,平衡臂对塔帽起支承作用;采用固定塔帽时,平衡臂靠塔帽来支承的3平衡臂上放置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等4平衡臂上安装风帆,使非工状态使风尾吹(2)安装方式:活动铰接(固定塔帽)、刚性固定(摆动塔帽)

(3)结构形式:活动铰接受力较小,用槽钢或工字钢制造;刚性固定 3 受力较大,用桁架结构制造 6.动臂变幅和小车水平变幅(1)起重臂(动臂式)

动臂式:起重臂是压杆,为两端伸缩,中部较大的桁架结构,截面为矩形;起重臂靠近根部较宽,对抗水平面内的回转惯性力和风载(2)起重臂(小车水平式)

a.分单拉杆(静定结构,受力明确,计算简单)、双拉杆(超静定结构、受力较小,计算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悬臂式(受力明确,结构重,安装较方便)。

b.起重臂截面为三角形;考虑运输和拆装,分段制造,用销轴连接;上炫为圆棒,下炫作为小车运行的轨道;两节起重臂连接式,下炫的上平面必须一致,使小车全程通过;起重臂制造时,作成20/1000的上翘度

c.起重臂上安装变幅牵引结构、起升绳 固定、变幅绳导向滑轮、小车止挡、幅度指示牌、风帆等 7.司机室

司机室必须与回转部分一起回转;司机室的玻璃必须是钢化或夹胶玻璃;前窗向外开;动臂式塔机司机室的顶部设观察窗;水平变幅式在下部设观察窗;司机室要视野良好;要有一定的强度 8.通道与平台(1)梯子:标准节中设有直梯或斜梯;直梯与标准节距离大于1.2米时,设护圈;梯子高度超过10米,设置休息平台,以后每隔6至8米设置一个;

(2)臂架通道:对于通往变幅牵引机构的地方,从臂架根部开始设置通道,在臂架全长范围内,设置安全带的挂钩和安全绳

(3)平台和走台可有花王钢板或网纹板制造,宽度不小于500(4)不允许在与水平面呈65至75度之间设置梯子

(二)材料:Q235B、Q235C、Q345B、Q345C、20﹟等,以型材为主:角钢、工字钢、槽钢、方管、圆管、棒料等

(三)连接方式:以焊接为主,运输和拆装需要的可拆卸部位用销轴和高强螺栓连接

(四)户外作业,环境温度-20至+40度

(五)结构件要有互换性、安装精度高、安装架设有程序规定,要编制安装方案

(六)塔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制造要求(焊接要求与检验)

1.焊缝按设计确定关键焊缝(A)、重要焊缝(B)、一般焊缝(C); 2.关键焊缝应达到GB3323规定的Ⅰ级和GB11345规定的Ⅱ级;要控制焊接变形;

3.主要结构件不准采用未焊透的对接焊缝、断续的坡口焊缝

(七)塔机标准节(片式)、起重臂的制造过程

1.制造的基本原则:金属结构的制造工艺主要采取先出孔,后以孔定位拼装,再焊接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其精度,节省大型加工设备,降低制造成本,形成批量制造,保证互换性的要求。

2.条件:合理的工艺设计,完好的工装保证,焊接正确合适 3.塔机标准节(片式)的制造过程:

(1)主炫杆角钢:铣端面等长(4件为一组)→焊垫板和钻孔→焊接头耳板(先铣平面钻铰孔)→焊顶升块

(2)腹杆:下料→冲两端的斜角和长度

(3)节点板:下料→钻铰孔

(4)(1)、(2)、(3)同时装入定位工装→点焊拼装→反转焊接成形→油漆

4.塔机起重臂的制造过程:

(1)下主炫角钢:焊接成方管→铣端面→焊已加工的接头

(2)腹杆:下料→冲两端的斜角和长度

(3)上炫接头:接头下料→钻铰孔→焊在上炫圆棒上

(4)(1)、(2)、(3)同时装入定位工装→点焊拼装→反转焊接成形→油漆

(八)塔机结构件制造的精度要求

1.满足结构件承载、安装互换性的要求,结构件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要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尺寸的公差、垂直度、平面度、平行度、同心度等)

2.桁架结构要求杆件的型心线尽量交汇于一点,减小此应力

三、塔式起重机的机构

(一)塔机的工作机构的组成:

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架设机构(快装式)、顶升机构(自升式:内顶升和外顶升)

(二)起升机构:

1.特点:起升高度大,卷筒容绳量大,采用多层卷绕,钢丝绳要有较好的抗扭性能,防止吊钩空中打转,选用7×35等规格的钢丝绳,卷筒较长,用排绳器等;调速性能好,重载慢速,轻载快速,有可靠的微动性能,满足安装就位的需要;安装型式和体积、重量要适合整机布置的要求

2.组成:电动机、制动器、减速机、卷筒、卷筒轴支座、起升高度限制器、电气控制箱等

3.要求:采用冶金起重电动机,制动器是常闭式的,必要时设置第二制动器(如液压钳),卷筒采用多层卷绕的,可用焊接卷筒,有的在卷筒上安装测速装置

(三)回转机构:

1.特点:回转速度较低0.5~1.0r/min;较好的调速性能,保证起制动平稳,减小钢结构的扭转变形;要具有防止碰幢和过载的性能,采用软起动;可控制启闭的制动器,在非工状态上部结构能随风转动,减小风载荷

2.回转支承:滚球形、交叉滚柱形、三排柱形,回转支承的淬火回火带和钢球放入孔应布置在力矩平面以外 3.采用一套或多套驱动机构驱动回转,驱动机构应布置在力矩平面以外,以减少结构变形影响齿轮的啮合 4.调速:交流变频调速;

5.起制动缓冲:液力耦合器,(四)变幅机构:

1.运行小车式变幅和动臂式变幅

2.运行小车式是小车由变幅驱动机构通过钢丝绳牵引,使小车沿着起重臂上的轨道移动。

3.优点:变幅时重物水平移动,给安装工作带来方便;速度快,功率省;幅度有效利用率大。缺点:起重臂受压弯载荷共同作用,受力不好,结构自重大

4.工作零部件:收放卷筒、导向滑轮、牵引绳、小车

5.小车的组成:小车架、行走轮、固定端和张紧装置、断绳保护、导向轮、起升导向轮

6.变幅驱动装置:收放卷筒、电动机、减速机、电磁制动器、幅度限制器、变幅钢丝绳。(布置在起重臂根部的桁架内)

7.动臂式变幅驱动机构由电动机、制动器、连轴器、减速机、卷筒、(变幅钢丝绳、变幅滑轮组和拉杆组成)

8.为防止起重臂坠落,在卷筒上设置盘式夹钳制动器或棘轮刹车 9.优缺点:有较大的起升高度;臂架受压力,受力好;幅度的有效利用率低,变幅速度不均;重物较难水平移动,变幅功率大

(五)运行机构(轨道行走式):

1.组成:电动机、减速器、台车、车轮、夹轨器、行程限位器、轨道。分主动台车和被动台车

2.注意点:塔机的四角轮压差别很大,要防止主动轮轮压不足打滑,主动台车一般四角布置或对角布置;塔机重心较高,起制动要平稳,最好要有调速性能;塔机高度较高,防风抗滑性能要可靠

(六)2.外附顶升方式有两种:侧面顶升(外套架顶升)和中心顶升(内套架顶升)

3.内爬顶升方式有两种:液压缸布置在塔身中心、液压缸布置在塔身之外

4.自升式的外套架顶升:

(1)顶升套架连接在回转支座的下座(2)液压缸和顶升横梁设置在后侧(3)标准节上有顶升液压缸的支承踏步(4)顶升套架前部有开口引入标准节(5)被引入的标准节是整体的

(6)顶升套架上部分是顶空引入的钢结构,下部是顶升的机构和液压系统

(7)缺点:1.顶升时液压缸中心于回转中心不重合,要细心找平;2.顶升套架及回转以上部分与标准节脱开的距离较大,危险性较大(8)组成:有开口的上套架;安装顶升机构的下套架(液压缸及液压系统、顶升横梁、伸缩的顶升支承块、标准节踏步、上下布置的顶升爬升滚轮);标准节引进梁或引进平台(9)顶升步骤:图5-36(247页)5.自升式的内套架顶升:

(1)设置内外塔身,外塔身(标准节)必须是片式的

(2)液压缸设置在外塔身的两个顶升横梁之中,液压缸中心

与回转中心重合

(3)在内塔身(顶升节)上设置液压缸爬梯

7(4)内塔身顶升后围入外塔身(标准节)(5)被围入的标准节是片体的

(6)缺点:1.标准节必须是片式的,围上后在高空组合;2.内外塔身的固定较复杂;3.外塔身不能设置水平交叉杆;4.要单独安装爬梯(7)顶升步骤:图5-37(248页)6.回转液压系统的要求:

(1)液压系统中要设置安全溢流阀、平衡阀、下降节流调速阀

(2)平衡阀最好直接设置在液压缸的端头的底座上,如需管路连接,必须有钢管连接

(七)电气系统的特点与要求:

1.重复短期工作制,起制动频繁,有正反向运动 2.要有较好的调速性能 3.各机构的负载特点不同 4.在建筑工地的户外使用 5.经常转移、拆装 6.几个注意点:

(1)在不设置回转集电环时,回转机构要设置回转限制器限制回转的圈数(GB5144中6.3.4)

(2)回转机构采用可控制的开式制动器,非工状态下(切断总电源),制动器可打开,臂架能随风转动(GB5144中6.3.4)

(3)为防止超力矩,小车变幅机构的运动由力矩限制器中的定码变幅限制开关控制

(4)对变幅速度大于40m/min的起重机,小车向外运行时,力矩达到额定值的80%时,自动切换为低速运行(GB5144中6.3.2.1)

(5)行走的起重机的电源线,应用自动收放的电缆卷筒引入(GB5144中8.6)

(6)在塔身上悬挂电缆,应设置电缆固定器或电缆网套,防止电缆自重超过电缆的机械强度(GB9462中4.5.7.3)

(7)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0.5兆欧(GB9462中4.5.1.7)

(8)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GB9462中4.5.1.4)

四、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一)安全装置有六类:

超载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和起重力矩限制器)行程限制器

安全止挡和缓冲器 应急装置

非工状态的安全装置 环境危害预防装置

1.超载限制器

(1)起重量限制器:

作用:当载荷达到规定值时,限制档位的起升速度;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切断起升回路的电源 安装位置:钢丝绳端部(测力环);钢丝绳转角出(轴承座式滑轮组)(2)力矩限制器:

作用:当载荷随幅度变化达到规定值时,力矩限制器动作或报警,起升和变幅,只能向安全方向运行;当载荷达到1.1倍额载时,切断起升、变幅回路的电源。电子式的力矩限制器还能实时数显。安装位置:

A电子式:钢丝绳转角处(滑轮组轴承座)测量载荷,变幅牵引卷筒(轴端)测量幅度,两者相乘就是力矩值;

B机械式:固定式塔帽的主炫杆或摆动式塔帽的平衡臂主炫杆。(原理:利用桁架结构主炫受力产生的微小变形(拉伸或压缩),通过焊接在主炫上的弓形弹性件放大为横向的较大变形,触动几个不同作用的限位开关,实现力矩和变幅的保护功能)

C机械式力矩限制器的具体作用:1达到额定起重力矩的1.1倍,起升被切断,实施定幅变码保护;2起升某幅度的额定起重量变幅至该幅度的1.1倍时,小车变幅被切断,实施定码变幅保护;3起升额定起重力矩的0.9倍时,触动力矩报警保护限位,实施报警保护;4轻载变幅减速控制。2.行程限制器

(1)高度限制器:

作用:防止起升卷筒过卷,拉断钢丝绳,碰坏小车和吊钩;控制吊钩下降位置

安装位置:卷筒的轴端

(2)变幅限制器:安装在变幅卷筒的轴端(小车变幅)或起重臂根部转动轴(动臂变幅),控制小车的前后运行极限位置或起重臂的俯仰 9 上下极限位置,可数显(3)回转限制器:

作用:不设置集电环的塔机,为防止电缆扭断,必须设置 安装位置:设置与回转大齿圈啮合的小齿轮输入限制器

(4)运行限制器:设置在轨道的两个端头。起重机触发限位停止运行,但可向反方向运行

3.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及附属装置 安全止挡和缓冲器

(1)小车变幅设置在小车的两端,用橡胶制成,起重臂两端极限位置设置止挡

(2)动臂式在上极限位置设置,缓冲器用液压或弹簧式(3)运行按止挡和缓冲器与小车变幅一样

(4)钢丝绳防脱槽止挡,设置在滑轮组上,与滑轮的间隙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 4.应急装置

(1)小车变幅断绳保护装置(设置在小车架上,带重锤的杠杆套在变幅钢丝绳上,钢丝绳断绳,重锤作用,杠杆翘起,卡在起重臂的水平桁架的腹杆中,小车不能运行)

(2)小车断轴防坠落装置(小车滚轮轴断裂,小车架上设置的凸块落在小车运行轨道上,使小车不坠落)

(3)紧急断电开关(能切断总电源,设置在司机室内驾驶员方便操纵的地方)

5.非工状态的安全装置防风抗滑的夹轨器和锚定装置 6.环境危害预防装置

(1)风速仪:安装在塔机(高度超过50m)的最高处,风速超标时(大于20m/s)报警(GB5144中6.5)

(2)航空障碍灯:安装高度超过30m时,设置在起重臂的头部和塔顶(3)避雷措施:按要求设置

(4)扫轨板:与轨顶的减小小于5mm(5)防碰幢装置:多台塔机在同一处使用发生干涉,用回转限位器控制,防止碰幢

(二)附属装置 1.配重与压重

配重是降低塔顶的负荷力矩,增加抗倾翻稳定性,不同的起重臂长度组合要求重量不同的配重,安装在平衡臂的尾部;压重是增加非工 10 状态下的稳定性,降低底架来自基础的拉力,压重的数量与塔机的高度成正比,安装在底架上 2.基础与轨道

固定式混凝土基础和压重式混凝土基础。整机抗倾翻稳定性校核,地耐力校核,钢筋混凝土强度校核,预埋件强度校核,还要考虑接地埋件;轨道安装要符合要求,接地正确可靠 3.拖运装置

4.附着框架和连杆 5.内爬框架 6.排绳装置

7.自动收放的电缆卷筒 8.检修装置(小车笼)

五、塔式起重机的检验

(一)检验类别

1.新产品鉴定的检测检验(型式试验)2.产品的出厂检验 3.安装后的验收检验 4.正常使用的定期检验 5.安全技术监督检验

(二)新产品鉴定的检测检验(型式试验)1.抗倾翻稳定性校核 2.性能试验

(1)安装、拆卸试验(2)绝缘试验

(3)空载试验:目测的总体检查、主要参数测定、操纵试验(4)额定载荷试验(5)静载试验(6)动载试验 3.结构试验

(1)结构应力测试(2)结构变位测试(3)动刚度测试(4)支承反力测试 4.可靠性试验 5.工业性试验

(三)在用塔式起重机检验

1.依据《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号

附录2

塔式式起重机

2.检规共11个大项:

(1).技术资料(4)

(2).作业环境及外观(6)

(3).金属结构(8)

(4).司机室(4)

(5).基础(2)

(6).轨道(3)

(7).主要零部件和机构(9

吊钩、钢丝绳及其固定、滑轮、制动器、减速机、开式齿轮、车轮、联轴器、卷筒)

(8).电气(8

电气设备及电气元件、线路绝缘、总电源开关、电气保护、照明、信号、接地、防雷)

(9).安全装置及防护措施(15 高度限位器、起重量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强迫换速、防后倾装置、回转限制、小车断绳保护、风速仪、防风装置、缓冲器和端部止挡、扫轨板、防护罩、小车防坠落装置、紧急断电开关)

(10).液压系统(2)

(11).试验(4

空载试验、额载试验、静载试验、动载试验)

第四篇:摄影基础知识讲稿

摄 影 基 础 知 识 讲 稿

郝国英

一、摄影创作的基本要素

(一)构图

是评判摄影作品良莠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构图,怎样构好图,以下的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1、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主张主体不要放在画面中央,因为画面中央不是令人舒服的视点,如此构图容易流于呆板,缺乏生动。根据这项法则,可以在相机的观景窗内虚拟一个九宫格(“井”字线),当你通过观景窗取景时,应该把主体尽量放在其中的某个交叉点上(比如我们常说的黄金分割点上)。

美丽的天空 要凸显天空的美丽高远,可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下部,也就是虚拟的九宫格下面那条水平线附近。如果天空景致乏善可陈,地面的信息丰富多彩,可将地平线放在上面的那条虚拟水平线上

大面积主体 例如人物特写,可将主体身上最重要的部位,如传神的眼睛,放在画面中的某个交叉点,而且应该放在位于上面的两个交叉点之一,避免主体上面有太多留白。

移动的主体

在移动的主体前方留些空白,让主体有“前进”的空间,如果主体是有生命的,如人或动物,一般情况下,应让其视线迎向镜头,并给他或她或它留出凝视的空间。

2、建立一个前景

拍摄风景和建筑时,应该注意建立一个前景,这样不仅突出物象的对比,更重要的是强调了景深,让欣赏者有一个三维的空间体味。前景位置要恰当,选择时首先要考虑与创作主体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在构图时需要认真选择和比较,找出最佳的前景角度和拍摄位置。

3、“S”形构图”

当前、中、远景中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恰巧处在一条曲线的时候(如道路、河流、舞蹈等),用字母“S”相联接,形成蜿蜒曲折的组合,产生一种曲线美,一种韵律和节奏。

4、对角线构图

将作品所表现的主体走向安排在画面对角线的位置上,让人感到一种稳定,一项创作意图的延伸,或产生一个意犹未尽的联想。

5、框架式构图

用框架式的物体作为前景,烘托框架内所表现的创作主体,是一种形式感强、主次虚实分明的构图方式。

摄影构图的形式和方法还有许多,比如“对称式构图”、“正方形构图”、“长矩形构图”、“L形构图”、“俯拍构图仰拍构图”等等,只要用得恰当,都会产生令人难忘的视觉效果。摄影构图有“减法”之说,所谓“减法”就是摄影画面要简约,构图时,与创作意图无关的内容尽量舍去,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凸显视觉的张力。

二、摄影基本技巧

(一)几种常用的拍摄程序

1、光圈优先

AV(A)

2、速度优先

TV(S)

3、P档

(智能程序功能)

4、M档

(手动功能)

5、T门

(长时间曝光锁定键)

6、B门

(长时间曝光)

7、自动模式

AUTO

(二)几种常用的测光方式

1、电子快门单反相机一般设有三种测光方式,如“评价测光”、“局部测光”和“点测光”。各种测光方式都是通过半程按下快门按钮进行工作并决定曝光值。

2、数码相机(指数码单反相机)也具备三种测光方式,与电子快门单反相机的测光方式雷同。

①多重测光

这个方法是相机自动评估整个画面的亮度分布,然后再测量出最适当的曝光值。是一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

②中央重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将焦点放在画面中央主体上,但平均整个画面。

③点测光

这个方法是要测量位于点测光目标的主体上。

(三)如何正确曝光

1、正确曝光,首先要学会正确测光,以什麽为依据测光为准,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18度灰板

②手背

③绿色(中间色)

2、如何用光 ①顺光

画面平淡 ②侧逆光

画面有层次 ③逆光

剪影效果

(四)光圈与速度的关系

单反相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的镜头,都装有光圈,用来控制照射到胶片或感应到影像储存器上的光线总量,从而保证正确曝光。

1、光圈分成序列档级,并按标准的光圈指数“F/数值”预先设定好了

以最大光圈是F/1为例,向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F/22 类推,每档光圈都比上一档光圈所通过的光线量正好减少一倍(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

2、照相机上设定的速度是控制曝光时间的(如1/2000秒到30秒不等),速度慢,通光时间长,也就是说通光量大,反之速度快,同光时间短,通光量少。根据上述原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通光量。如设定光圈为F/2.8,速度为1/6 0秒,光圈F/4比光圈F/2.8的通光量正好减少一倍,但是如果速度减慢一档,设定为1/3 0秒,那麽这两个光圈速度的组合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通光量一样多,虽然F/4光圈收缩了一档,但是它的速度却增加了一级,通光时间正好是F/2.8的一倍,因此说它们的的通光量是相同的。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还可以产生不同景深效果,光圈值越大,通光量越少,景深越大,通常称“小光圈”。反之,光圈值越小,通光量越大,景深越小,通常习惯称“大光圈”。以此办法类推,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光圈速度组合,在摄影创作的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光圈速度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控制景深的目的。如风光摄影,为了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就需要压缩光圈(也就是说采用小光圈,如F/16),增加景深,这样画面前景、中景和远景都可以相对的比较清晰。再如人物摄影,特别是人物特写,需要背景模糊,就可以采取大光圈(如F/2.8),压缩景深,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3、曝光补偿

一般设在相机的程序盘上,也有在相机机身程序盘附近设一个专门的钮,曝光补偿一般分1/3档、1/2档、1档逐次类推。使用曝光补偿应根据创作需要来掌握。如使用反转片拍照和数码单反相机时一般要减1/3挡或半档,但是拍雪景的时候又要加档,一般情况要加1档到2档,总之,要根据创作需要和经验掌握。

4、多次曝光

这在拍夜景中经常使用。譬如拍夜景(必须用三脚架,固定好位置不变),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曝光欠半档,第二次曝光时,按实际测到的曝光指数曝光。

5、静态摄影模式

ONE SHOT 适合拍相对静止的风光、人物类的作品。

6、动态摄影模式

AI SERVO(跟踪对焦)适合拍体育或运动类的作品。

7、连拍模式

分一般速度“L”和高速“H”,一般在片体育和运动题材的作品中使用。

(五)几种滤色镜的用法

大部分滤镜放在镜头前使用时都会减弱光线,所以为了防止拍出的照片太暗,应该在使用滤镜时补偿曝光的不足。每个滤镜都会有“滤镜指数”它表示在使用时需要增加几档补偿才能达到正确的曝光。滤镜值数是×2,说明需要增加1档曝光,×4需要增加2档曝光,×8需要增加3档曝光。滤镜指数通常印在滤镜圈上或包装盒上。

1、偏振镜

滤镜指数:×2~×4 增加曝光:1到2档

使用特点:

①色彩饱和度更高。如蓝天更蓝,白云更白。②可以滤去玻璃、水面上的反射光或眩光。

③偏振镜使用时要注意太阳与相机的镜头的角度,最好呈45度角,因为它对整个天空的影响不是平均的,控制不当可能会造成天空一半是黑的。

2、灰渐变镜

滤镜指数:无 使用特点:

缩小光比。譬如我们拍一幅风光作品,现场环境是天空太亮,地面较暗,光比太大。这种情况下,在镜头前加上一片灰色渐变镜,将灰色部分放在镜头上方,就可以将天空颜色压暗,调整色调的和谐。

3、黄色滤镜

滤镜指数:×

2增加曝光:1档(黑白摄影时用,压暗天空,白云突出。让皮肤颜色浅淡)。

4、红色滤镜

滤镜指数:×8

增加曝光:3档(黑白摄影时用,蓝天几乎变黑,云彩异常突出,戏剧性的增加了对比度,从而帮助你创造出有冲击力的画面。绿色被压暗)。

(四)色温

色温是指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眼睛所感觉到的色彩变化。色温的计算以kelvin为单位。色温特性

1、在高纬度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在低纬度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3、在一天之中,色温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云 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色彩偏暖偏红,当太阳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色彩偏冷偏青。

从摄影的角度衡量正常色温标准为5500K。了解了色温的特性,我们可以在摄影创作中科学地使用滤色镜(数码摄影可以利用色温的调整)来控制色温(色彩)的变化。

三、新闻摄影中应注意几点的问题

(一)注意搜集获取拍摄信息的途径

1、重大活动(节庆、会议、国际活动等)。

2、突发事件(事故、灾情、战争等)。

(二)现场新闻

1、事件不同,装备不同(相机和镜头的组合)。

2、掌控瞬间,把握分寸,角度要新颖、广泛。

3、抓住主体,抓住事物根结(拍什麽,表现什麽),做好记录。

(三)深度新闻

1、拍出话题来(通过你的图片,引发出一个让人关注的社会焦点。譬如生产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就业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等)

2、问题报道(安全隐患的解决、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抢险救灾等)。

(四)图片故事

通过有代表性、连续性的多幅图片记述一段历史,一个事件,一种文化现象,一段故事等。

(五)技术与器材

1、P档、快速、连拍、闪光灯(室内情况下尽量用大光圈,闪光灯使用要科学,要学会用反散射光)。

2、充分利用好现场环境和道具。

3、拍人物注意:胸像到肘,半身到肘,全身到脚。

4、一机两头(基本配置:24 — 70mm镜头,70 — 200镜头,闪光灯,摄影包,大容量快速记忆卡),体育摄影需要配置更长焦距的镜头(如:300mm 或 400mm 焦段的镜头);有条件单位,相机的选择应该掌握以下原则,①尽量选购全画幅相机(文件损失的小)。

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善于捕捉精彩瞬间。

五、扎实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摄影语言

六、摄影创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选择相机和镜头

一是根据财力,二是根据个人的创作

需求,一般情况下,一机两头(一个机身,一支广角到中焦镜头,一支中焦到长焦镜头足已)。

2、坚持用好三脚架

三脚架是摄影创作的工具,缺一不可。尤其在拍摄风光、景物和人物合影等内容时,一定要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尽最大可能减少震动(包括环境在内),确保影像画面的清晰度。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前一定要检查电池是否电量充足,记忆卡是否清空。拍满的记忆卡一定要及时拷贝保存,重要创作内容建议使用RAW格式,这样文件信息保存充足。

4、养成记摄影笔记的好习惯。尤其是出去采风创作和新闻摄影,做好笔记有利于记忆,有利于总结积累。

第五篇:古典诗词阅读基础知识(范文模版)

古典诗词阅读基础知识

古典诗词作为一种重要文体,有其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阅读鉴赏要点: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下载诗词基础知识(讲稿)[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词基础知识(讲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诗词基础知识资料

    古代诗词只要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只要是指唐以前的诗歌,这类不太讲究韵律(也就是押韵),而近体诗则是指唐以后讲究韵律的诗歌。 一、古体诗类型 古体诗主要有一下几类: (一)四......

    《手机照相基础知识》讲稿

    《智能手机相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PPT1: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TCL智能手机的培训师温耀兴,很高兴能跟大家在这里对智能手机作一些沟通。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智能手机的基础知......

    计算机基础知识讲稿(最终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 问题1:请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应用的广泛,而促进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不是计......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 基础知识》(对仗) 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

    WORD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word2003培训教案 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WORD的启动与关闭,掌握汉字的输入方法,学会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汉字的输入方法;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步骤: 一、WORD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讲稿

    计算机基础知识 培训时间:培训对象:主讲: 一、文件夹的创建与管理 这个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教师对这件事不是那么重视。不就是一个文件夹吗,好建,其实不然,经过一年......

    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知识讲稿1

    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知识讲稿 一、信用社会计核算的质量标准与基本规定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一、信用社会计核算的质量标准与基本规定 (一)质......

    第二节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讲稿)

    第二节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电气事故类型 触电事故 静电危害 雷电灾害事故 射频电磁场危害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 一、触电事故 电击和电伤的概念 1.电击: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