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时间:2019-05-14 17: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第一篇: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时间:2011-01-18 10:44来源:网络作者:网络点击: 136次

在做申论考试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以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一、申论公文主要考查哪些方面

随着公务员考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为了考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倍受青睐,成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查的趋势之一。目前,申论测试的重点越来越接近机关工作的实际,并且所给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热点既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又是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来化解存在的矛盾。因此,要求考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时,必须要以公务员为立场,答题要紧密结合给定材料的要求,有针对性和务实性。在做申论考试准备时,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以适应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全国各地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公文写作,比如: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依据安全事故现场情景写一篇千字左右的领导讲话稿。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提交一份解决我市交通拥堵的报告。

2005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

2006年安徽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谈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主要是助学贷款问题。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教育部,提出建议。

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题,要求考生结合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情况反映。

2008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考题,要求考生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一份通知。

2009年天津、湖北、陕西等省市申论联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出的问题,以某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

2009年的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5中的施工方和业主方对事故责任认定的争议,以调查者的身份,写一则简报上报给市政府。

2010年4月25联考中,要求考生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二、申论备考应做到哪些方面

由此看来,不论是命题范围,还是职位要求,都涉及到正式公文、日常文书、专业文书等一些文体。这些也是考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考生应从公文写作的一般特点和要求上出发,提高自身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多关注和练习事务性公文,在完成历年真题练习的基础上,须对比分析历年真题中的公文题目,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求做到:

第一,要熟悉公文的不同类型和形式。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工作报告、开闭幕词、演讲稿、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简报、会议记录、倡议书等。对比各种具体的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考试要求可以发现,法定公文由于其本身适用主体的法定性且内容较简短固定,语言要求更高,因此,可考度并不是很高,在历年申论题目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与一般公务员的工作接触更广,形式和内容上也更易于作为申论题目的形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003年考了演讲稿,2004年考的是报告,2010年则考查了报告和宣传纲要,其中宣传纲要其实就是计划。各省公务员考试还陆续考查了简报、答复、计划、建议等公文形式。因此,不需要把所有类型的公文都熟悉和掌握,根据前面分析的,考生的应考重点应是事务性公文,对法定公文只需大概了解即可。对于可考度较高的公文,考生应该自己动手练习,在参考例文的基础上再修改,以此来掌握公文写作技巧,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准确把握各类公文的一般特点。

公文题不同于传统的申论的概括、对策题型,它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并且公文的种类繁多,而不同种类的公文,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目前大部分考生对于公文写作都比较陌生,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众多公文的写作方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须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关注,掌握所有公文的一般特点,考生应该做到:

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依据,符合党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考生应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政策理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站对立场,才能保证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党政机关工作规律,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三是文章结构必须规范,语言必须准确、严谨、鲜明、简练。文章应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文字要精炼、简明扼要,不能过度强调华丽的辞藻。

第三,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设定的特定的身份特点。

在申论考试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给虚拟身份,一般应对口虚拟。如是行政审批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工商局工作人员;如市容市貌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市容局的人或者街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如是学校方面的事,就虚拟成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若确实不好虚拟,就以政府办公室人员来写。

第四,要加强阅读公文材料和关注时事政治。

考生要多阅读政策理论较强的政府材料和工作报告,积累政策理论水平,为公文写作的打好理论基础。关注时事政治和新闻报道,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是必读物,另外,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也是重点理论。如楼市新政,关于鼓励和引进民间投资的“新36条”等。

综上所述,考生在申论考场上遇到公文题例时,必须有明确的公文思维,套用公文或其它应用文体写作申论时必须把握文稿固定格式、准确使用公文语体、弄清虚拟身份、结合材料规范作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申论高分。

第二篇:公考应对策略之申论篇

公务员考试应对策略之申论对策标准表述篇

第一章 申论中对策综述

一、对策的层次性

1、从根本上讲,对策可分为总体和具体两个层次。总体对策为原则、思路、方向层次,具体对策为方案、做法、措施层次,是总体对策的具体化。(即原则性对策、操作性对策和综合性对策)

2、从时间上讲,对策有当前、近期、中期、长期之别,既有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又有解决长远问题的对策。

3、从深浅、轻重、缓急上讲,有治标和治本之策之分。注意:对策来源包括党和政府文件,各级政府网站、半月谈(开篇的半月评论)、新华网理论频道、人民网理论频道上的政策信息、工作动态、理论文章、领导人讲话、视察活动的报道等。尤其要注意对新兴、流行、热门词语,包括时政关键流行语进行收集和整理。地方考试中,对省情也要有所掌握,但省情备考范围不必过大,应以省政府工作报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民生十大实事”为主。

二、对策的构成要素

1、从结构上讲,包括对策铺垫、对策主体、对策总结三部分 对策铺垫一般包括对策针对的问题、对策提出的主体、对策提出的原则以及对策的数量,范例:避免政府公共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由小变大,防范危机的恶性演化和扩散,如下五点建议可供公务员参考。对策的主体一般包括4—6条对策,不宜少于4条,也不能多于6条(但要注意全面与重点的结合,要有详有略,突出主要对策,并清楚地分出原则性对策和具体性对策的层次)。

2、从内容上讲,包括核心观点、方法措施、具体要求三部分 核心观点:是阐述对问题的原则认识、基本态度,通常以对策题答案首句“解决……,对于……具有重要意义”或“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等加以体现。

方法措施:就是“做什么”,是对策内容的核心。一般而言,对策答案中的对策主体部分应该分条论述,每条的首句就是对策的方法措施。

具体要求:是方法措施的具体化,又包括实施主体(谁来做)、实施步骤(时间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标准要求(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三方面的要求。

范例:第三,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方法措施)

中央政府(实施主体)应加大监管力度,彻底……。(实施步骤),使社保基金的收支透明化、公开化,并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标准要求)

三、申论试题中各种文章称呼方式辨析

1、策论文:文章应以对策为主,减少问题概述、原因分析等铺垫性内容,尽快引入对策论述。具体表现形式还包括对策性文章、“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等

2、文章:没有特定限制,可以包括全部,也可以有所侧重。

3、议论文(议论性文章):这种题目在体裁、格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限定写作内容——主要论述对象是如何解决问题,间接要求以对策为主,而“议论”则要从理论上说清问题的性质、影响、解决的必要性和理论、政策依据,内容必须包括对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对策。表现形式还包括: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

4、评论性文章:与议论文的差异就在“议”和“评”的侧重点上。议论可以空对空,没有引起议论的事物,凭空阐发作者的思考、设想、创见,虽然其常规写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起笔;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叙述、说明、评价和议论。即议论文写作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由抽象的概念展开评论;而评论文相对限制较严,重虚实结合,由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发评议。

4、没有明确体裁的文章

综上所述,申论文章无论采取何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议论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

四、评分注意标准

对策要全面、准确,其语言表述要严谨、精炼、规范,应正确使用政治术语等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官方语言。

扣分因素:对策条数过多,过于分散;语言不精炼,繁冗;出现错别字(包括标点);字迹潦草、涂改卷面;字数过多或不足;文章没拟题目

加分因素:字数恰到好处;观点和内容创新;有文采;等

第二章 对策型试题作答技巧

一、提出对策的方法

(一)、利用材料整合对策

1、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对策内容

2、从原文中整合提炼提取属于对策的信息

3、依据材料信息引申对策

①正面引申:对材料中提出的对策思路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充实完整

②对材料中错误的、片面的观点和做法进行反推和补充,从而得出正确的、全面的对策措施 ③逻辑引申方法

归纳法:从具体情况上升到普遍适用的规律。(即某个国家或地方针对某事的做法,可以拿过来加以提炼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是我们提出对策的一个重要角度。演绎法:

④由材料揭示的问题反推对策:逆向运用材料,从现状和问题的表述中反向推出对策。(有问题之处也是提出对策时应当关注之处,“问题即对策本身”)

注意:什么样的材料中可能提取出对策?

一是看该材料是否紧扣后面的题目;二是该材料是否反映了某些问题,从问题中可以反求对策;三是该材料是不是政府、官方或权威人士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会成为提出对策的参考;四是看该材料是不是在介绍别人、别地或别国的经验,因为从成功的经验中可以借鉴对策。

(二)回看第一题。有什么样的问题就应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一条问题对着一条措施。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对策(主要靠平时积累)

二、对策的基本逻辑顺序

对策的逻辑顺序,就是指按照一个什么样的逻辑顺序提出并实施对策。

通常申论答案应按照一般的认识顺序,按照“总—分”或“总—分—总”的基本结构模式,先阐述总体对策,再阐述分论点,即具体对策。在总体原则、具体措施论述完毕之后,可在对策最后部分简要论述意义,即“采取这些对策、这样做的意义,能够达到的效果”。常见的对策逻辑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紧急重要——轻微次要

发生踩踏事故示例:

一是立即成立事故处臵指挥部(展开工作的前提就是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二是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最紧急重要环节)三是切实做好(死亡和受伤)群众安抚工作 四是尽快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五是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

(二)、观念——制度——操作

从观念到制度(体制、机制)再到执行与操作层面,这是提出对策所惯常采用的逻辑思路。(其中制度、操作方面的对策不限于一条)

(三)、直接——间接——根本

其中人的精神层面属于较为根本层面,如: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遵纪守法的意识和道德观念。

(四)、宏观——微观(原则——措施)

(五)、法律层面——制度建设层面——领导意识层面——责任落实层面——执法层面——监管层面——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层面(简化为:立法——执法监管——宣传教育,或者:构建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其中宣传教育部分,也应区分对象而确定层次、表述的先后顺序。)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表面上不一致,但它们都属于广义的立法性质,目的都是要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那么就可以合并在一条对策中阐述。

“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一个层次,“完善制度,建章立制,指定完备的应急预案和配套措施”又是一个层次,可以作为两条不同的对策;“坚持发展经济,不断增强防御和抵抗灾害、安臵灾民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加大资金投入,充实物质储备”说的都是物质方面,可以作为一条对策来说。上述几条对策相对而言,领导和制度与经济建设、物质储备、资金投入正好是上层建筑和物质基础的关系,那么领导和制度就可以合并为一项,与物质方面的准备和保障相互对应。

“运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好群众的疏导工作,消除突发事件的根源”和“运用法律手段公正裁决,维护司法的最终裁决权威……”,其指向实际上是一致的,都是要化解群众中和社会上的矛盾纠纷,两者可以合并为一项:“多种方式排查化解纠纷,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矛盾根源”。

理顺对策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对策的条数,其前提是准确判断对策的性质,分清对策的层次(原则性和具体性对策、治本和治标对策等)

三、完善对策的形式

1、顺承式:主管部门(人员)+具体操作+作用意义

示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为其排忧解难。

2、总分式:总概对策(半句或一句)+顺承式(重点推荐)就是在对策的最前面加上一个总概性质的段旨句,总概接下来的总体内容。(即分论点提出后应该对其有一个阐释,具体指明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分论点中提到的举措)示例:必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为其排忧解难。

四、其他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1、提出的对策要注意与上题提出的问题有对应关系,即具有针对性。此外,对策还要具备可行性、全面性。(但层次一定要清楚,条理一定要清晰)

从事理上推定,要解决一个问题,某些对策是不可少的。如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立法、执法和日常监管这三项是缺一不可的。

2、概括内容与概括问题

内容是全面的,内容包括了问题,问题只是内容的一个方面。对于概括内容,问题、原因、影响、对策、预测都可以概括;问题概括则只需要写出与问题有关的部分。

作答概括内容类小题,应根据资料的具体情况确定以概括哪方面内容为主。资料中陈述最多的那一部分(通常都是以对策为主)要详写,略写或不提次要部分。概括主要信息,撰写情况综述、情况汇报和领导参阅材料等题型都属于概括主要内容的范畴。

3、在阐述对策时,可以使用“一是……二是……”,“第一……第二……”,但推荐使用“首先,……。其次,……。”注意分隔的符号是逗号(,),不用顿号(、)。

最好不用有明显痕迹的分节字眼,而是直接讲对策,如:“要实现好发展、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改善,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实现好发展、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改善,就要重视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

4、所有的申论问题都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从政府的角度去看、去观察、去思考和处理,要说政府的话,要说出政府可能说出的话,把一切事物往政府的职责上套,往政府怎样正确履行职责上套。

5、题目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句“给定资料XX……”(除非根据题目的意思是限定于XX资料作答),这表明这个题目是缘起于此给定资料,虽然问题出于此处,分析应对问题却不应限于此给定资料,而应结合其他给定资料和现实。6、09年国考申论围绕一个主题——粮食安全,提出了两个考察点——产业升级、粮食安全。在一次考试中糅合两个不同课题的材料,说明它们内在的精神实质中一定贯穿着一条主线。即给定的材料大多是若干个独立的现象,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但多少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具有唯一性,应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把内容分出主次,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合并同类项”。

7、立意确定之后,具体的文章构思可结合报考的不同职位写作要求,在分析和对策重点进行取舍。报考副省级以上职位的,对策拟制可站在国家政策制定的层次上,全方位、多角度地设想,大方向上每一方面都要点到,每一个对策都可以涉及,每个都平推下来,但只是宏观的、原则性的阐述,不必具体深入、无须深谈。对于地市级以下的考生,作答时应站在具体执行层次、中观的角度切入,只需选择一个角度,集中深入透彻地论述,决不可浅尝辄止、泛泛而谈。

8、申论考点一般都多多少少与当年及前一年新华社评选出的国内大事有所关联,只是申论具体选择的材料各异。

公务员考试应对策略之申论作答误区与策略篇

第一章 申论作答常见误区

一、对资料中具体人物言论观点的观点辨析型试题的答题方法:这种问题其实是要答题者表明态度以及对这个“人物观点”的认识。首先应该对该观点进行判断,即表明自己对该观点的看法和态度,对问题做一个定性,然后再结合材料事实说明理由,最后(从个人和政府两个角度)来阐述我们应当来做,该如何对待这样的行为。总体上来说就是先破后立,先辨错,后提出对该观点的正确认识。

二、“按逻辑程序和方法排序”的答题方法:对于申论中基本反映同一问题的给定资料进行逻辑排序,应是按照“判断性质——归纳属性——按重要性和事理逻辑上的先后关系确定顺序”的程序。从逻辑上讲,事物的顺序应该是从发生到结果,从现象到原因,从重要到次要,从总纲到分目,从总述到分述,从重到轻。

三、词语的“背景链接”:与词语相关的信息集合,通常作为背景链接的资料应尽量选择与词语的联系最为紧密的,根据作答者的理解进行重新组织,形成接近于词语释义的答案。

四、摘要(概述、综述、整理提要):应采取选择性摘录原文关键语句的方式进行再现。提取摘要的具体方法:

1、彩线穿珠法:依据材料组织成文的思想脉路即逻辑或事理线索,把摘取或概括得出的要点串联起来。为了行文完整,突出所要复述对象的重要性,应加起领语(选择性摘录原文最重要的语句),作为全部摘要或概述的纲领,最后以问题的解决思路作结(应紧扣住复述的主要对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

2、散点透视法(适合于“瞬间回眸”的作答要求):即把资料的主要内容、陈述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作为一个个并列的点,以平均力量分别提及的方式进行复述。

五、对于辨析挑错题:尽量不要从语气、用词、语法错误、条理性失当等语言表述上查找问题(除非题目有明确要求),重点查找内容、观点上的问题。即使要从字面上挑错,也应指出,原文拔得过高。内容重复的要进行合并,缺少的要进行补充,错误的要进行修改。

六、比较分析题型的答题思路:

1、概括比较对象各自的做法;

2、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各自做法的异同和优劣;

3、最后指出比较对象的做法对我国做类似工作有什么借鉴意义。注意:答题时不要将以上各条分散开来,要注意精炼。

七、分析评论题型的答题思路

题型如:“阅读材料12,由此引申,谈谈你的想法。”(实质是一道综合分析与评论题目)

作答:

1、指明该做法的特点、实质和意义;

2、明确指出该做法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直接的引申层次)

3、指出政府该怎么办。(更深入层次的引申)

第二章 申论中应用文的写法简介

一、情况报告的格式

标题:关于……的情况报告或关于……情况的报告(与正文间空一行)称谓:顶格

正文第一部分——导语:说明报告的缘由、概述准备反映的主要问题,引起下文。在段末加惯用语“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正文的主体部分:陈述情况、反映事实,通常包括问题的由来、影响、危害、原因、处理经过、对策建议等。(例如:基本情况;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结语:固定的格式话语,如“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示”。(一般报告只是反映情况,不要求批示和答复,可不用套语。)落款:署名和日期。

二、工作报告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意见等几部分。其格式和写法基本等同于情况报告,只是内容略有不同。(下面给出一个范文示例)

导语:一般概述工作情况,并以“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引起下文。

正文:

1、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2、当前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3、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结语:以上报告,请审议。落款:

三、情况反映、情况综合

二者均属于非正式的情况报告,一般为参阅性质,没有明确的收件人、主送机关和抬头称谓。(写法可以参照“情况报告”,但格式可以灵活一些,可不用序号分段)

情况反映一般以陈述和分析问题为主,只包括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两部分;(但具体到申论中则要包括问题、原因、对策三部分,最后还要指出引申性的启示,即已经或正在采取的措施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就是简单的一句话。)

情况综合(综合、综述)一般要求写出处理措施、处理进展和结果,通常包括情况说明、问题概括、对策建议三部分。

具体到申论中,一个范例是:引言(明确所要综述的对象,强调对象的重要性、必要性)、XXXX年工作情况(介绍过去已经做的工作,首段为总述,介绍总体情况,然后再介绍具体情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按问题的性质分别归纳为几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部署(说明今后要做的工作,一般为提出要求、做出安排,要求具体可行,使措施蕴含于要求之中)。

四、总结、汇报、对策措施或建议

1、总结:对过去一定时期工作的回顾与分析、评价,主要是对过去开展工作的方法、措施进行概括性叙述,有性质和效果的定性概括。不只要说做了什么,而且要说是怎么做的,总结出规律性、可用于指导今后工作实践的内容,体现对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与规律把握。(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评价工作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

2、汇报:向上级总结工作、反映问题、报告情况、提出建议的文体,分为工作汇报和情况反映两种。

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工作开展的情况、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情况反映的内容包括:存在问题、原因和影响分析、对策。

3、措施意见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问题及其危害、原因(即现状及分析)、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依据、拟采取的措施三部分。

五、规划

规划的内容、结构包括两种形式:

一是基本型,只包括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具体措施;

一是完全型,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对过去一个时期工作或发展情况的回顾、或是对上一个规划执行情况的总结,其总体结构分为过去总结和未来规划两部分。即:过去的发展成绩和经验、现状和问题、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任务、具体措施五个部分。为了简化结构层次,可将一与二部分、三与四部分归并,形成三部分:成绩与现状(回顾、总结过去一个时期的情况和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视情况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具体措施(从战略措施到具体措施)。结构范例如下:

导语:指定规划的依据和目的,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满足……,保障……,促进……,现根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指定本规划。” 正文:……

六、要点、计划、方案

这三者与规划本质相同,均属于对工作的安排性质。

1、要点的写法基本上等同于规划。

2、计划一般是短期的,一般只包括两部分: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3、方案:与一般计划不同的是,方案的前半部分要包括论证部分,即论证必要性、可行性,篇幅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其主体为工作措施。

七、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其内容和格式接近于情况报告,一般包括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单位)、处理经过(包括责任单位和人员、处理措施、处理结果、各方反映)、防止出现类似事故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事故责任分析的程序:

1、首先应客观陈述双方对事故责任认定的不同观点;

2、在概括双方基本分歧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指出双方的观点存在漏洞和不合理之处,接着概括第三方观点;

3、最后,结合第三方的意见和调查取得的事实,提出作答者自己的结论——即代表模拟者身份做出正确结论。

八、调研报告、考察报告

1、调研报告:内容通常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三部分。

2、考察报告:内容通常包括考察对象、考察情况、考察结论三部分,其中对象为“看什么”,情况为“看到了什么”,结论为“得到了什么,怎样把得到的有益信息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践”,结论通常为对策建议。

考察报告例文结构提纲:

现将赴某地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

(二)、主要启示

(三)、对加快我市发展的建议

九、演讲稿(演说稿)

一篇竞争上岗事物演说稿范文结构提纲:(要把参加工作以来的历史情况和未来打算讲清楚,以及说明对参与竞争的岗位的认识)

(一)、个人简历及德才情况

(二)、岗位认识

(三)、工作设想及打算

(四)、结束语

十、会议讲话稿、现场讲话稿 基本结构:

1、标题(多为主题句)

2、称谓(同志们/朋友们等)

3、主体:

⑴ 开头: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简要概括讲话的背景、目的和任务

⑵ 为什么:简要分析所讲问题的危害、影响、采取对策的必要性

⑶ 怎么样:对策措施

⑷ 结尾:强调主题/表示态度/表示感谢/抒发感情/展望未来

十一、新闻发布稿

1、介绍性新闻发布稿:属于事实陈述型文稿,事件处臵介绍一般包括经过、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下一步准备采取的措施。(可参照报告的写法)

2、预告事项类发布稿:除格式、称谓要适应具体对象外,其写法与工作安排、对策措施、计划、建议等相同。

3、善后性发布稿:问候语,导语,已经发生的事实情况,已经、正在、准备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责任追究、人员处理的。

十二、答复

答复的对象一般是监督政府的各界人士,所以行文须委婉,语气当和缓、坚持正面回答,不能向辩论一样针锋相对直言反驳答复对象的意见,即使对方意见有不符合实际、明显不合理或无法接受和实行的地方。切忌空话连篇、言不及义、缺乏明确意见和具体措施,回避问题。对要害问题,即使很尖锐、很难以接受,也不能避而不谈、拒绝回应,而应巧妙作答。

合格的答复应坚持正面阐述意见,通过无可争议的事实来证明己方观点。可适当指出对方意见中涉及的事实性错误,但不要指出对方的观点错误,可省略给对方观点定性的环节,直接陈述理由,说明对方观点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建议是难以接受的。

1、当对方建议与实际情况不符,不具备实行的可能性时,可委婉地指出对方意见与实际不符,并从正面对实际情况进行介绍,对无法实行的理由进行说明,客观上起到使对方了解自己所提意见不正确、不可行的效果。

如:开发水电资源,可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的温饱乃至致富问题,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通过生态移民,解决当地植被被居民破坏的问题。我们已制定周密方案,确保将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请继续监督,及时提供意见,帮助我们解决考虑不周和工作疏忽之处。

2、对不具备可行性的建议,不应给对方建议定性,不明确指出“不合理、不可行”,而应着眼正面,肯定对方的良好愿望和设想,随后说明此建议不能实行的理由,使对方自然地了解自己的建议是不可行的。如:

市政协XXX委员:

您所提出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城市规划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就您提出的建议我们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同时就该建议的可行性咨询了相关部门,综合意见是: 由于……

衷心恳请您继续对规划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以促进我市规划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十三、事迹材料

结构、内容答题如下:(全文不分段)XXX同志事迹材料

首句:介绍本人自然情况,包括姓名等;

过渡句: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作风、性格特点和主要业绩。如:“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以崇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实践公民道德准则,无私帮助他人,忘我救助身处危难中的人们”。

主体部分:简要事迹,包括主要事迹(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和次要事迹(应简略)

总结语:总结人物的事迹和品质,点出人物的典型意义,以及表彰人物和能够起到的作用,如:“作为一个普通的邮递员、工人阶级的一员,XXX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特别惊人的壮举,但他朴实的言行所体现的高尚情操已铭记在每个人心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这样的古道热肠”。

申论解题方法之附件:

1、申论问题分类详解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文字,准确地概括主要问题的内容、性质,阐明主要观点和看法。具体到写作上,则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地说,它类似于普通文体写作中的综述,即在综合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评论。概述主要问题是建立在对材料内容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之上的。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可能是多方面的,包含的意思可能是多层次的,反映的观点可能差别很大。因此,分析和归纳问题时要有所侧重,即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搞清问题的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在概述主要问题阐明观点和看法时,要避免片面性和绝对性,适当把握分寸。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绝对不能超出。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这是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如“(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 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这是一篇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如 “(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绝对不能超出。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即可行性)。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撞了白撞”的核心元素是“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设臵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

(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臶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字数限定:1200字,可以上下浮动10%,超出这个浮动范围都将扣分。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

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附件:

2、抽象的议论文构思方法

一、分类法

看到比较抽象的论题,笼统地谈,议论就很难展开。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所要讨论的事物进行分类。

比如对“友谊”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但难以深层论述。这时,我们可将不同类型的友谊分一分类,这样就可打开思路。

友谊,按不同时代,可以分成“伯牙摔琴”、“桃园结义”式的反映封建伦理道德的友谊;“基督——博爱”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友谊;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典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友谊。

按不同的目的,可以分成为了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利益而建立的友谊,为了阶级、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产生的友谊。

按不同的性质,可以分成在共同的奋斗中,互相深刻了解建立起来的友谊;在一起吃喝玩乐中,互相吹吹拍拍建立起来的“友谊”。按不同的内容,又可以分成,在你工作遭受挫折时给你帮助,生活遇到烦恼时给你安抚的友谊;在你一帆风顺时给你捧场,在你自鸣得意时为你叫好的“友谊”;“患难相共、生死相托”的友谊;“利则相攘(偷窃)、患则相倾(坑害)”的“友谊”;君子之间“淡淡如水”的友谊;小人之间“甘言如饴”的“友谊”……

有了分类,可供议论的内容一下子变得丰富多了。分类,不仅打开了你的思路,而且使你看到了问题的深入。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那些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

二、层递法

是一种把论题加上其他成分,进行变形思考的方法。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只就这个概念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不深入。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层递”的方法,缩小议论,使文章层层深入。

层递法可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加定语,随着论题不断增加定语,文章的思路便不断向前发展,议论的范围就不断集中到更小的范围之内。比如《谈奋斗》这样一个题目,第一层可以泛谈“奋斗”,第二层增加成分,谈“青年的奋斗”,第三层继续增加成分,谈“二十世纪中国青年的奋斗”;另外一种方式是扩展论题内容,把一个抽象的论题具体化,从而使文章思路更开阔、论述更全面。比如《论学习》这个题目,就可以先谈“学习的目的”,其次谈“学习的兴趣”;再次谈“学习的规律”;最后谈“学习的方法”等等。注意使用层递法时,第一种情况不要出现论点转移,第二种情况增加成分以后的概念只能作为分论点,不要造成论点不集中的情况。

附件:

3、申论阅读及写作模板

申论阅读及写作套路 第一节 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中心词:“三遍四步法”——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给定材料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

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

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

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5、对策是什么。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寻找关键词的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多数材料都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常见关联词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等等。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常见词有: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对立关系如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并列关系如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角度分析,这也是以后命题的趋势。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导言: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提出对策的基本思路一共分为三步:

第一步 根据矛盾特殊性 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以下是查找问题根源的两种基本方法:因果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二)SWOT分析——一种极有可能考到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方法的重要贡献就在于用系统的、辩证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随着对公务员在公共管理方面能力的提高,SWOT分析方法在未来几年的申论考试中有可能会涉及,可能考察考生作为公务员策划推销政府资源,设计政府发展战略的能力。

例如:W 政府发展艺术产业园的SWOT分析 优势(S):

1、北京在全国艺术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望京西路及其周边地区良好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3、中央美院位于望京西路东侧,并且大批艺术家聚集于望京;

4、国际雕塑公园和中国最大最现代的美术馆即将在望京西路东侧兴建;

5、望京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 劣势(W):

1、望京西路为交通主干道,影响人流的聚集;

2、目前望京地区没有成规模的以艺术产业为主要业务的文化企业;

3、巨大的前期投入带来的压力;

4、房地产商的规划已经制定,改变其招商计划存在难度

机会(O):

1、我国艺术产业,尤其是艺术品拍卖业和会展业快速发展;

2、艺术产业处于寻找价值实现形式的成形期;

3、目前北京还没有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艺术产业园

威胁(T):

1、市场发育水平的限制;

2、市民经济收入水平、文化消费观念和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需求的限制;

3、艺术产业的发展形式没有现成的模式,艺术产业处于成形期

第二步 利用矛盾普遍性 借鉴“万能八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这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根据 :人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具体措施举例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1)根据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因此,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辛向阳在《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一书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

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①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②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必惩性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③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④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热炉法则:具有警告性———不能摸;必惩性———摸即伤人;即时性———摸着立时被烫伤;公平性———谁摸都一样。)

(2)具体措施举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利益相关/分工/规则/惩罚制度以及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1)根据:政府的管理就是要通过组织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与整合,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协调,更加需要形成机制。我们常说的与“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等,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

(2)具体措施举例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1)根据:物质上的满足是民心和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相反,资源的有限性,物质条件的不足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当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治理、节约能源等一些具体的、不可抗拒的技术性问题来说,依靠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2)具体措施举例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1)根据:卢梭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之所以走向腐败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由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往往在执行过程出现走形的情况。因此,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称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必备措施。

(2)具体措施举例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舆论监督)/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强调制权和行政问责)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1)根据: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何处?无外乎来自自身或者外部。来自自身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靠总结反思,正所谓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理性的人总是具有反思和忧患意识的,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最终获得成功;来自外部的经验就是借鉴他人长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具体措施举例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二、“万能八条”的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一:

2006年6月29日,李毅中在《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一文中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必须采取七项措施,这七项措施就是对万能八条应用的经典案例。

一、把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

二、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同时,探寻和采取治本之策。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

三、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安,建立规范完善的法治秩序。必须严刑厉法,重典治乱。在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推动下,《刑法》和《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以及司法解释工作正在推进。必须在法律的贯彻执行上动真从严。继续下决心解决“执法不严、工作不实”问题。纠正和惩处非法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的利益、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查处失职渎职行为,还要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中纪委、高检、高法等部门将联合对近两年事故的查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必须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府职能部门和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必须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把建立健全完善安全技术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加强监管、全面落实,和组织协调、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

四、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大政方针、法制建设、工作格局、运行机制、舆论导向、政治保证等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绩业绩,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用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发展。(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

六、强化经济政策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安全生产投入机制。除了落实好国家扶持资金外,主要依靠企业增加投入,提足用好安全费、维简费、折旧费;地方政府也应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

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加强社会监督。实施“全民安全素质工程”。宣传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动员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强制性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特别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将安全生产纳入“平安建设”,使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进课堂、进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和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二:

2005年12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要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节约能源资源的目标要求,实行严格的责任制。(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和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二是要加快调整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增加投入的经典应用)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作用,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重点行业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四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五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胡锦涛强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使节约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三:

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

一、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第一,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健全政策法规、完善体制的经典应用)第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科技的经典应用)第三,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机制的经典应用)第四,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健全政策法规和加强监管的经典应用)。

二、切实加强领导,务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第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的的经典应用)第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能,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尽快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方、各方面节约资源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组织协调的经典应用)第三,政府带头,做好表率。政府带头节约资源,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任务,又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工作力度。严禁滥用公款消费,杜绝办公浪费,实行“阳光”采购。(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第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育培训、提高素质的经典应用)第五,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全面落实的经典应用)

经典案例四:

党中央、国务院处理三鹿奶粉事件的基本措施: 对策 A:略写

第三篇: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

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的特点:题型新颖,高度和深度更深一些。事业单位考试的公文写作,以改错为常见形式。2013国考省部级,导游词。【真题回顾】

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

2012国考申论省部级,编者按。【真题回顾】

“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解析:编者按是报刊、书籍编者对新闻、文章阅读后连同稿件一起发表的说明、批注或考证性文字,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编者按是最简短、最轻便的言论形式之一,语言要求简练,但要能够切中要点。编者按要明有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实质是对给定材料的概括。要求客观对某一问题、现象进行概括并加以简单评论。其格式为:“编者按:(顶格)”,“内容(下一行空两格)”。2012年国考申论地市级,宣传稿 【真题回顾】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材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3)不超过500字。解析:宣传手册是就某一事件进行宣传用的材料,属于基本的应用类文章。宣传材料的内容包括标题、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标题一般要引人注目,如“从自我做起 保护生命安全”。主体部分简洁明了,可以采用三段式,1.交代清楚宣传的背景引出话题;2.宣传的主要内容;3.结尾,一般是宣传的目标,或提出倡议、号召,加强参与性。

其他省市公务员考试的题型:

2008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考题,要求考生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一份通知

2009年天津、湖北、陕西等省市申论联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所反映出的问题,以某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名义,围绕“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给广大网民写一封公开信。

2009年的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考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5中的施工方和业主方对

事故责任认定的争议,以调查者的身份,写一则简报上报给市政府。

2010年4月25联考中,要求考生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二、申论备考应做到哪些方面

第一,要熟悉公文的不同类型和形式。

申论考查的公文体裁为党政机关常用文书,属于广义公文,此处的“公文”只是一个泛称,包括法定公文和事务性公文。法定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事务性公文包括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讲话稿、工作报告、开闭幕词、演讲稿、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简报、会议记录、倡议书等。对比各种具体的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考试要求可以发现,法定公文由于其本身适用主体的法定性且内容较简短固定,语言要求更高,因此,可考度并不是很高,在历年申论题目中也基本没有出现过。相对来说,事务性公文与一般公务员的工作接触更广,形式和内容上也更易于作为申论题目的形式。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2003年考了演讲稿,2004年考的是报告,2010年则考查了报告和宣传纲要,其中宣传纲要其实就是计划。各省公务员考试还陆续考查了简报、答复、计划、建议等公文形式。第二,要准确把握各类公文的一般特点。

一是必须具有较强的政策理论依据,符合党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考生应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政策理论,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站对立场,才能保证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切实可行的;二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党政机关工作规律,就是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三是文章结构必须规范,语言必须准确、严谨、鲜明、简练。文章应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文字要精炼、简明扼要,不能过度强调华丽的辞藻。第三,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设定的特定的身份特点。在申论考试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没有给虚拟身份,一般应对口虚拟。如是行政审批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工商局工作人员;如市容市貌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市容局的人或者街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如是学校方面的事,就虚拟成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若确实不好虚拟,就以政府办公室人员来写。

改错型公文写作常见格式及模板

一、通知

(一)通知的类型:

通知,可用于不相隶属的同级和上级对下级。用途:1.传达上级的指示,2.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3.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4.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5.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通知可分为几种类型,如:指示性通知、批示性通知、会议性通知、任免通知、一般性通知等等。

(二)通知的写作要点

1、标题:制发机关+事由+通知。

2、正文:㈠通知前言:即制发通知的理由、目的、依据。例如“为了解决×××的问题,经×××批准,现将×××,具体规定通知如下。㈡通知主体:写出通知事项,分条列项,条目分明。

3、结尾:通用结尾:“特此通知”。需要下级单位执行的,可用“请认真遵照执行”结尾。

注:在前言和主体之间,如已用“特作如下通知”、“现通知如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为此,特作如下通知”等作为过渡语,末尾可言尽则止,不另写结束语。

(三)万能模板

XX关于××工作的通知(标题可以不写制发机关,但不能不写事由)XX发〔2013〕1号(文号,不能01或001)××,××(单位名称):(抬头,顶格写)„„,为进一步(加强,解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通知正文,每段首行空2格)

一、„„

二、„„

三、„„

„„

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结尾)

(单位名称)××××年××月××日

二、报告

(一)类型: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用的陈述性公文。报告主要有情况汇报、调查报告等。

(二)写作要点:

1、标题。制发机关+事由+报告,基本格式为“××关于××××的报告”

2、正文。主体: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有些时候可以不写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下一步建议。如果是调查报告,还需要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可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后面不用任何标点符号,或“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或“以上报告,请指示”等语。

注:如果是调查报告,正文的第一部分可以有一个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例文

关于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报告 国务院: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是一种不能有效治疗,却可用疫苗彻底预防的急性传染病。为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一九九五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国家决定开展强化免疫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我国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提高,发病率显著下降,取得了可喜的战绩。

二、在冬季,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能力最弱。为此,决定从现在起至一九九五年一月期间,每年的十二月五日和一月五日,对全国四岁以下儿童各加服一次疫苗。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卫生部

一九九三年十月二日

三、请示

(一)类型: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呈请性、期复性公文。一事一请,每个请示里只能讲一件事;一个主送机关;逐级请示。

(二)写作要点

一、标题:制发机关名称+事由+请示。

二、正文:

1、请示的原因:陈述情况,阐述理由,讲情必要性和可能性。

2、请示的事项:写明请示要求,如请求物资要写明品名、规格、数量,请求资金要写明金额。

三、结尾语:多用“上述意见,是否妥当,请指示”。“特此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求,请予审批”,“以上请示,请予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门执行”等语。

例文:

关于要求解决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投入经费的请示

XX财办[2011]5号

XX省财政厅: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用现代农业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现拟对我县XX予以扶持。

一、„„

二、„„

三、„„

妥否,请批示!

二○一一年元月八日

四、函

(一)类型: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

(二)写作格式:公函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函告的事项、结语等。①标题

《关于XX(答复事项)的复函》。②正文

一般包括三层:简要介绍背景情况;商洽、询问、答复的事项和问题;结尾:希望和要求,如:“专此函达,请答复”、“务希研究承复”、“敬请大力支持为盼”等。

函的写作范例

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关于在宝珠寺水电站库区进行开发有关意见的函 广元市人民政府: 宝珠寺水电站于1996年10月开始蓄水,1996年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水库已基本形成。据了解,目前库区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划在宝珠寺水电站库区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为保障水库和大坝的安全运行,现将我局有关意见函告如下。

一、宝珠寺水电站是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负责还贷建设的重点水电工程。„„

二、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兴建大坝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的规定,宝珠寺水电站应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

三、凡是在水库以内的任何开发和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宝珠寺水电厂对水库的统一运用调度,不得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库区的利用应在服从电厂的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筹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以上意见,特此函告。感谢贵府及其它各级地方政府对电力部门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广州市人民政府(盖章)X X年X月X日

第四篇:2012年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分析及范例

2012年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分析及范例(14种)呈请性公文的报告及范例

一、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报告的含义

报告是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都广泛采用的重要上行文。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报告功能的表述是: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报告功能的表述大致相同: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作为党政机关公文的报告,和一些专业部门从事业务工作时所使用的、标题中也带有“ 报告”二字的行业文书,如“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立案报告”、“调查报告”等,不是相同的概念。这些文书不属于党政公文的范畴,注意不要混淆。

(二)报告的特点

1.单向性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单方向上行文,不需要上级机关给予批复。在这方面,报告和请示有较大的不同,请示具有双向性特点,必须有批复与之相对应,报告则是单向性行文,不需要任何相对应的文件。为此要特意提请注意:类似“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2.陈述性

报告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时,所表达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都是陈述性的。本单位遵照上级的指示,做了什么工作、怎样做的这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必然要一一向上级陈述。反映情况时,也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清楚,向上级机关提供准确的现实性信息。即便是提出建议的报告,也要在汇报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一步提出建议来。

3.事后性

在机关工作中,有“事前请示,事后报告”的说法。多数报告,都是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或是在某种情况发生之后向上级作出的汇报。但建议报告没有时显的事后性特点,应该尽量超前一些,如果木已成舟,再提建议也是没有意义的了。

二、报告的类型

(一)工作报告

凡是用来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报告,都是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又可分为综合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两种。

综合报告涉及面宽,要把主要工作范围之内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可以有主次的区分,但不能有大的遗漏。大到国务院提供给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小到某单位向上级提供的、季度、月份工作报告,都属于这种类型。

专题报告的涉及面窄,只针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者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行汇报,如党的机关关于“三讲”工作的报告,行政机关关于技术革新工作的报告等等。

(二)情况报告

如果本单位出现了正常工作秩序之外的情况,譬如说发生了事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及时向上级将有关情况原原本本的进行汇报。

即使对工作没有太大影响,一些有倾向性的新动态、新风气,以及最近出现的新事物等等,必要时也要向上级报告。

凡此种种,都属于“情况报告”。作为下级机关,有责任做到“下情上达”,保证上级机关耳聪目明,对下面的情况始终了如指掌,这就是情况报告的意义。如果隐情不报,则是一种失职的表现。

(三)建议报告

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某方面工作有了深思熟虑、切实可行的设想之后,将其归纳整理成意见、办法、方案,上报上级,希望上级机关采纳,这就是建议报告。如林业部制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

对于建议报告,上级如果采纳,可能会批转给有关部门实施,这是建议报告目的的最终实现。但上级部门也可能不予采纳,这也是很正常的。作为下级机关,有建议的权力,却没有逼迫上级机关一定采纳的权力,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四)答复报告

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报告,称为答复报告。这种报告内容针对性最强,上级询问什么,就答复什么,不能答非所问。对待上级机关的询问,一定要慎重,如果不了解真情,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再作答复。

(五)报送报告

这是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时使用的报告,正文通常非常简略,只需写明“现将××××报上,请指正(请查收)”即可。真正有意义的内容都在所报送的文件里。

三、报告的写法

(一)报告的标题和主送机关

1.报告的标题

报告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清理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和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的报告》;二是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场所防火工作的报告》。

2.报告的主送机关

行政机关的报告,主送机关尽量要少,一般只送一个上级机关即可。但行政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情况比较多见,只报送其中一个上级机关显然不妥,因此,有时主送机关可以不止一个。报告应报送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行文。

作为党的机关公文的报告,要按《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

(二)报告的正文

1.报告导语

导语指报告的开头部分,它起着引导全文的作用,所以称为导语。

不同类型的报告,其导语的写法也有较大不同。概括起来,报告的导语有以下几种类型:

背景式导语。

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现实背景,例如:

前不久,中央纪委召开了部分省市清理党员干部违纪建私房座谈会,总结交流了各地清房工 作的情况和经验,并就清房中遇到的一些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各地的做法和座谈 会中提出的问题,中央纪委常委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式导语。

就是交代报告产生的根据,例如:

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我厅于去冬派人到涪陵市和渠县,与市、县的同志一道,对城镇贫困户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查。涪陵市委、市政府和渠县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即采取措施,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现将两地城镇贫困户的情况及 采取的措施报告如下:

叙事式导语

在开头简略叙述一个事件的概况,一般用于反映情况的报告。例如:

19××年2月20日上午9时40分,我省××市百货大楼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市消防队出动15辆 消防车,经四个小时的扑救,大火才被扑灭。这次火灾除消防队员和群众奋力抢救出部分商 品外,百货大楼三层楼房一幢及余下商品全部烧毁。时值开门营业不久,顾客不多,加之疏 散及时,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此次火灾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92万余元。

目的式导语

将发文目的明确阐述出来作为导语。例如: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林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 ××〕42号)切实做好我市防火工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服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以几点意见:

报告导语的写法不止以上四种,运用时可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处理。

2.报告主体

报告的主体也有多种写法,下面择要介绍几种常见形态。

总结式写法

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工作报告。主体部分的内容,以成绩、做法、经验、体会、打算、安排为主,在叙述基本情况的同时,有所分析、归纳,找出规律性认识,类似于工作总结。

总结式写法最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的设计安排。按照总结出来的几条规律性认识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是最常用的结构方式。例如2000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朱?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是:

一、1999年国内工作回顾;

二、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四、继续推进改革,全面加强管理;

五、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七、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八、从严治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九、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关于外交工作。

“情况——原因——教训——措施”四步写法

这种结构多用于情况报告。先将情况叙述清楚,然后分析情况产生的原因,接着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措施。例如《××省商业厅关于××市百货大楼重大火灾事故的报告》,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写法。

指导式写法

这种结构多用于建议报告。希望上级部门采纳建议,批转给有关部门执行、实施,是建议报告的基本写作目的。为此,建议要针对某项工作提出系统完整地方法、措施和要求,对工作实行全面的指导。形式上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逐层表达。例如《××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厂矿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针对计划生育问题向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职责;

三、提高干部素质;

四、落实经费。

3.报告结语

报告的结语比较简单,可以重申意义、展望未来,也可以采用模式化的套语收结全文。模式化的写法大致是:“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等等。

呈请性公文的请示及范例

一、请示的含义和应用范围

(一)请示的含义

请示是党政机关都广泛应用的一种上行公文。

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九款规定: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二)请示的应用范围

请示作为报请性的上行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下级机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因无章可循而没有对策或没有把握,需要上级机关给以指示的时候,要用请示;

下级机关在处理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问题时,因涉及有关方针政策必须慎重对待,需要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时,要用请示;

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虽然有解决的办法,但由于职权、条件的限制,没有权力或没有能力实施这些办法,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时候,要用请示;

下级机关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发布的规定、指示有疑问,需要上级机关给予解答时,要用请示;

下级机关之间在较重要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需要上级机关裁决时,需要请示。

二、请示的特点、类型

(一)期复性

在公文体系中,请示是为数不多的双向对应文体之一,与它相对应的文体是批复。下级有一份请示报上去,上级就会有一份批复发下来。不管上级是不是同意下级的请示事项,都必须给请示单位一个回复。因此可以说,写请示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得到批复。而且,下级机关都是在遇到比较重要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解决时,才会及时向上级机关请示,急切地期待回复是请示者的必然心态。我们把这一特点称为“期复性”。

尽管请示者都有急于得到答复的心理,但是,也必须遵循行文规则,一般不得越级请示。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越级请示的,如经多次请示上级机关而长期未能解决问题,可以越级请示,但必须同时抄报给被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

(二)单一性

跟其它上行文相比,请示更要强调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在一份请示中,只能就一项工作或一种情况、一个问题作出请示,不得在一份公文中就若干事项请求指示和批准。如果确有若干事项都需要同时向同一上级机关请示,可以同时写出若干份请示,它们各自都是一份独立的文件,有不同的发文字号和标题。而上级机关则会分别对不同的请示作出不同的批复。

(三)针对性

请示的行文,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针对本机关没有对策、没有把握或没有能力解决的重要事件和问题,才能运用请示。不得动辙就向上级请示,那样看起来像是尊重上级,实际上却是把矛盾交给上级,而自己躲避责任的表现。

(四)时效性

请示所涉及的情况和问题,都有一定的迫切性,应该及时写作、及时发出,如有延误,就有可能耽误解决的时机。相应地,上级机关在处理下级的请示时,也会注意到时效性问题,对请示作出及时的批复。

三、请示的分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央办公厅《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请示有两种在内容、性质、行文目的方面不尽相同的类型,一种是请求指示的请示,一种是请求批准的请示。

(一)请求指示的请示

请求指示的请示运用于以下三种情况:

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在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以及上级的指示中,都找不到相应的处理依据,无章可循,因而没有对策,需要上级机关给以指示。

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发布的规定、指示有疑问,需要上级机关给予解释和说明。

与友邻机关或协作单位在较重要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需要上级机关裁决。

(二)请求批准的请示

请求批准的请示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1.请求批准有关规定、方案、规划

依据有关规章和管理权限,下级机关制定的某些规定、方案、规划等,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才能发布实行。如本部门长期实行的法规,在制定出来后须经上级批准;由于本单位的特殊情况,难以执行上级的统一规定,需要进行变通处理,须提出变通方案报上级批准;设立新的机构,也要将设想或方案报上级批准;重要的工作计划、规划,也要报请上级部门批准。

2.请求审批某些项目、指标

在工作中遇到人、财、物方面的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提出解决的方案请上级机关审核批准,在人、财、物方面给予相应的调配。如请求审批基建项目,请求审批购进设备物资,请求增加人员编制等。

3.请求批转有关办法、措施

某职能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了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却不能直接要求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照办,可用请示的方式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给有关部门执行。如绿化部门制定的保护花草和绿地的办法,由于职权的限制不可能自己直接出面要求有关部门都执行这一办法,就可以将这些办法和措施通过请示提交给上级,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给所有相关部门施行。

四、请示的写法

(一)标题

请示的标题可以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省人民政府关于增拨防汛抢险救灾用油的请示》。也可以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成立老干部办公室的请示》。

(二)主送机关

请示的主送机关就是负责受理和答复请示的机关。请示在确定主送机关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

1.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

国务院办公厅规定: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中央办公厅也规定:“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

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其请示事项。”请示如果多头行文,很可能得不到任何机关的批复。

2.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个人

请示主送的是上级机关,不能是某领导者个人。对此,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是:“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道„请示‟”。中央办公厅的规定是:“不应直接送 领导者个人。”

3.不得越级

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中央办公厅规定:“党委各部门应当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未经 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不得越过本级党委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

(三)正文

请示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语三部分构成。

1.开头

开头主要表述请示的缘由,是上级机关批复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这部分要写明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困难,要写得充分、恰当、具体。如《××市××局关于成立老干部办公室的请示》的开头:

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和时间的推移,我局离退休干部日益增多,截止目前已达65人。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致使这些老同志的政治学习和生活福利得不到应有的组织和照顾,一些实际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为了使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充分发挥余热,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离退休老同志的迫切要求,我们拟成立老干部办公室。现将成立老干部办公室的几个问题,请示如下:

如果请示仅仅是为了履行一下规定的程序,开头可以写得简略一些。如《****××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给×××同志警告处分的请示》的开头: 为保证党的队伍纯洁,我委于五月份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党纪自查与互查活动。在互查活动 中,发现行政科×××同志贪污公款903元。现就给×××同志警告处分事宜请示如下:

内容简略、篇段合一的请示,开头也可以是表达行文目的和意义的一两句话,不独立成段。

2.主体

主体是表明请示事项的部分,也是请示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请求指示的请示,主体要写明想在哪些具体问题、哪些方面得到指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要把要求批准的事项分条列款一一写明。如果在请求批准的同时还需要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把编制、数量、途径等表达清楚、准确,以便上级及时批准。如上述《××市××局关于成立老干部办公室的请示》一文的主体部分:

一、老干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做好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具体任务是:

(一)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使他们了解党和政府的大事,了解新形势,跟上新形势。

(二)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交流思想。

(三)开展身体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进离退休干部的身心健康。

二、老干部办公室的编制及干部调配等问题,具体意见如下:

(一)老干部办公室直属我局领导,拟设处级建制。

(二)该办公室拟设行政编制五名,其中主任(正处级)一名,副主任(副处级)一名。编 制由局内调配解决。办公室经费由局行政经费中调剂解决。

如果请示内容十分复杂,可以在条款之上分列若干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再分条列款。

3.结语

请示的结语比较简单,在主体之后,另起一段,按程式化语言写明期复请求即可。期复请求用语常见的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 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等等。

【 范 文 】

关于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请示

国务院: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0〕38号)中有关对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登记(以下简称产权登记)的精神,我们于1990年12月发布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试点。目前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国家机关开展了产权登记工作。从试点情况看,开展产权登记,对加强

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1992年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权登记工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行产权登记,是保卫国有资产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依法对全民所有的资产进行登记,是依法确认企业和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行为。开展产权登记工作,对加强企业和单位的产权管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二、产权登记的目的。这次产权登记,重点是解决企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产权归属不清、定性不准、帐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同时,为全国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前期准备。

三、产权登记的范围。凡占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都必须办理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分为开办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注销产权登记。今后,产权登记将纳入经常性的产权管理工作,由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组织实施。

四、目前,国有资产局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进行产权登记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国有资产局负责制定具体办法。

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财政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七日

批示性公文的通知及范例

一、通知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下行文,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把它列为主要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通知所下的定义为: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给通知的定义是: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知的特点

1.功能的多样性

在下行文中,通知的功能是最为丰富的。它可以用来布置工作、传达指示、晓谕事项、发布规章、批转和转发文件、任免干部等等,总之,下行文的主要功能,它几乎都具备。

但通知在下行文中的规格,要低于命令、决议、决定、指示等文体。用它发布的规章,多是基层的,或是局部性的、非要害性的;用它布置工作、传达指示的时候,文种的级别和行文的郑重程度,明显不如决定、指示。

2.运用的广泛性

通知的发文机关,几乎不受级别的限制。大到国家级的党政机关,小到基层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发布通知。

通知的受文对象也比较广泛。在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干部和职工,接触最多的上级公文就是通知。而且通知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下行文,但部分通知(如晓谕事项的通知)也可以发往不相隶属机关。

3.一定的指导性

通知这一文体名称,从字面上看不显示指导的姿态,但事实上,多数通知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性。用通知来发布规章、布置工作、传达指示、转发文件,都在实现着通知的指导功能,受文单位对通知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知布置的任务。

个别晓谕性的通知,特别是通知作为平行文发布的时候,可以没有指导性或只有微弱的指导性。

4.较强的时效性

通知是一种制发比较快捷、运用比较灵便的公文文种,它所办理的事项,都有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受文机关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成,不得拖延。

二、通知的分类

(一)发布指示的通知

这类通知用来发布指示、布置工作。凡是需对某一事项进行处理、对某问题作出指示,又不适合用命令、决定、指示的形式行文的时候,均可用通知的形式进行办理。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9〕10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三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的通知》(国税发〔1999〕172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关于清理收回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6号)。

这类通知跟指示、意见的写法比较接近。

(二)颁发规章的通知

除重要的法律性文件用命令颁布之外,多数法规和规章性文件,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实施方案等,都适合用通知颁发。如国防科工委《关于印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科工法字〔1999〕215号)、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99号)。

这类通知的正文通常十分简短,如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颁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通知》的正文:

为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储量合理可靠,根据《矿产资源法》,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现予发布。

全文由目的、根据、发布对象、发布决定组成。有时还可以更简短,如《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正文:

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由发布对象、发布决定、执行要求组成。

这类通知是复合体公文,被发布的规章全文附在通知之后,但不作为附件处理,而是正件的组成部分。

(三)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

将某一下级机关报来的文件(主要是建议性报告或工作报告)转发给有关下级机关,叫做“ 批转”。将上级机关发下来的文件,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文件(主要是指示、意见、通知等)转发给下级机关,叫做“转发”。

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的正文有时十分简短,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意见的通知》的正文:

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主要由转发对象、转发决定、执行要求组成。但这类通知的正文并不总是这样简短,如《国务院关于批转全国物价大检查总结报告的通知》一文,在批转对象和批转决定表述完毕之后,还对时代背景、现实状况、性质意义、原则要求、基本任务等进行了进行了说明和论述。

(四)晓谕性通知

这类通知一般只有告知性,没有指导性。其用途较广泛,机构、人事调整,启用、作废公章,机构名称变更,机关隶属关系变更,迁移办公地址,安排假期等,都可使用这种通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6号就刊登有三则这类通知,一则是《国务院关于更改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名称的通知》,另一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稍前的2000年第1号,刊登的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12月20日放假的通知》。

(五)任免通知

任免领导干部的职务,根据职务的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文种,最高可用任免令,其次可以用决定,再次用通知,最低用公布任免名单的方式。由此可见,任免基层干部时。通常用通知。

任免通知,只需写明什么会议决定,任命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免去什么人的什么职务即可,不必说明原因。

(六)会议通知

这是一种常见的通知,既可用于下行,也可用于平行。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会议的名称;

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主要程序;

对与会人员身份的要求;

对与会人员会前准备工作的要求;

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络人;

其他需要事先说明的事项。

三、通知的写法

由于通知的功能多,种类多,写法彼此有较大的区别,我们在分类时已经有意识地对各种不同通知的写法作了一些介绍,这里只能概括介绍一些通知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通知标题和主送机关

1.通知的标题

通知的标题一般采用公文标题的常规写法,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

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标题。如《关于印发〈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222号)。

发布规章的通知,所发布的规章名称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内容部分,并使用书名号。

批转和转发文件的公文,所转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中,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

2.通知的主送机关

通知的发文对象比较广泛,因此,主送机关较多,要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如人事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主送机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厅(局)、监察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干部)部门、监察局(室):

由于级别、各称不同,主送机关的称法和排列非常复杂,这个序列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下来的。

(二)通知的正文

1.通知缘由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这部分的写法跟决定、指示很接近,主要用来表述有关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晓谕性的通知,也可参照上述写法。如《国务院关于更改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名称问题的通知》,采用了根据与目的相结合的开头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采用的是以“为了”领起的“目的式”开头方式。

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根据情况,可以在开头表述通知缘由,但多数以直接表达转发对象和转发决定为开头,无需说明缘由。

发布规章的通知,多数情况下篇段合一,无明显的开头部分,一般也不交代缘由。

2.通知事项

这是通知的主体部分,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都在这一部分中有条理地组织表达。内容复杂的需要分条列款。

晓谕性通知,有时需要列出新成立的组织的成员名单,以及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之后职权的变动等。

3.执行要求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可以在结尾处提出贯彻执行的有关要求。如无必要,可以没有这一部分。

其它篇幅短小的通知,一般不需有专门的结尾部分。

批示性公文的决议及范例

一、决议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决议的含义

决议在党的机关公文中排列首位,是一种重要的下行文。中央办公厅对决议的功能给以如下表述:

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在1993年之前,行政公文中也有决议这种文体,国务院办公厅对其功能的表述是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1993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进行修订时,删去了这一文种。鉴于此,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决议,只是指党的机关公文的一个文种。

(二)决议的特点

1.决策性

决议是针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所做出的决策,一经形成,就会在较大范围内对党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例如“文革”结束后不久中央发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对“文革”、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进行评价的重大政策性文件,对统一党内思想起了十分突出的作用。

2.权威性

决议作为党的领导机关用于重要决策事项的公文,是在党的高级领导机构的会议上研究、讨论后形成的,代表着发文机关的意志,一经发布,其下属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落实,不得违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3.严格的程序性

决议必须经会议讨论,并经表决通过之后才能形成,有严格的程序性。

(三)决议的基本类型

根据决议涉及内容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

1.批准某事项或通过某文件的决议

这类决议涉及的内容比较具体,一般用于批准某项报告或文件。如《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国******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等。

2.安排某项工作的决议

对于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可采用决议的形式进行布置安排,如《****四川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决议》等。

3.涉及原则问题的决议

这类决议涉及的内容是原则性的、非事件性的,影响范围更大,影响时间更为久远。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

二、决议的写法

(一)标题和成文日期

1.标题

决议的标题有三种写法。

第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四川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的决议》。

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

第三种是省略发文机关,由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如《关于确认十一届三中、四中全会增补中央委员的决定的决议》。

2.成文日期

决议的成文日期,不像一般公文那样标写在公文正文之后,而是加括号标写于标题之下居中位置。具体写法有两种情况:

如果公文标题中已包括会议名称,括号内只需写明“×年×月×日通过”即可。

如果公文标题中没有会议名称,括号内要写明“××委员会第×次会议×年×月×日通过”。

(二)正文

1.开头部分

决议的开头部分写决议的根据,一般要写明会议听取了什么、学习讨论了什么、审议了什么、批准或通过了什么,自何时生效等。如:

中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章程》(修正案),决定自通过之日起,经修正后的《中国******章程》即行生效。

以上各项要根据会议的内容而定,不必面面俱到。

2.主体部分

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复杂,写法也比较灵活多样。

如果是批准事项或通过文件的决议,相对比较简单,这部分多是强调意义,提出号召和要求。

如果是安排工作的决议,要写明工作的内容、措施、要求。内容复杂时,要明确分出层次并列出各层次的小标题,或者分条撰写。

如果是阐述原则问题的决议,主体部分要有较多的议论,多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把道理说深说透。所谓“夹叙夹议”,就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介绍情况、提供事实,用议论的方式做公正的评价和精辟的论述。

3.结尾部分

这部分可有可无。有时主体结束,全文也就自然结束了,不必再专门撰写结尾。有时需要写一个结尾,多以希望、号召收结全文。

批示性公文的决定及范例

一、决定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决定的含义

决定是党政机关公文****有的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决定的功能作如下阐述: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决定功能的阐述是:

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

决定和决议是近似文种,尤其这两种文体在党的机关公文中并存,在写作实践中,一定要区分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内容有所不同。决议涉及的内容原则性、理论性较强,而决定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具体,实践性更强一些。

形成程序有所不同。按规定,决议的形成必须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而决定,虽然有时也要经过会议讨论通过,但没有规定必须如此。

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决议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议”,所以较多使用议论;决定则较多用 来布置工作、提出要求,不一定要展开充分的议论。

成文日期标写有所不同。决议的成文日期,用括号标写在标题下方,有时还要包括会议名称;决定可以这样标写(如党的机关公文对决定就要求这样标写),也可以像一般公文一样,将成文日期标写在正文之后(这种情况行政公文比较多见)。

(二)决定的特点

1.权威性

决定虽然没有命令那样浓的强制色彩,但也是一种权威性很强的下行文。决定是上级机关针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经重要会议或领导班子研究通过后,对所辖范围内的工作所做的安排。决定一经发布,就对受文单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必须遵照执行。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就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根据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决定的要求,结合本地方、本部门的实际,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顺利发展。各地方、各部门要将贯彻实施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决定的情况于今年12月31日前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汇总后向国务院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1号

从内容到口气,都坚定确凿,不容置疑,体现了决定的权威性特点。

2.指挥性

决定在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时,同时也提出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要求受文单位依照执行。如《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中对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做了如下安排:

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开发战略、发展计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推进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结构调整、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的建议,组织和协调退耕还林(草)规划的实施和落实;研究提出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开发和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6号

决定通过原则、任务、措施、方案的确定和安排,指挥下属单位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3.全局性

决定一般不是向某一个具体单位发出的,行文对象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是由于决定所涉及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都有全局性的意义。类似依法行政、西部开发,都是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即使有时涉及的事件比较具体,其意义也必然是全局性的。如《****中央关于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正式党员的决定》,就不能简单地看作接受一个人入党的具体事务性文件,它表达了党中央对宋庆龄一生的评价,也传达了中央的统战政策和组织路线,在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面,有着相当普遍的意义。

二、决定的分类

(一)法规政策性决定

关于建立、修改某项法规的决定,关于贯彻、落实某一法律的决定,关于对某一领域犯罪行为进行专项打击的决定,都属于法规政策性决定。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等。

(二)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的决定

对重要事项或事关全局的重大行动做出的决定,具有决策的性质。一般要阐述基本原则,提出工作任务、方案、措施、要求。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务院

关于成立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的决定》、《****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央关于恢复沈雁冰同志党籍的决定》等。

(三)奖惩性决定

决定也可以对一些事迹突出、有典型意义的先进个人或集体进行表彰,或者对一些影响较大、群众关心的事故、错误进行处理。前者如《国务院关于授予赵春娥、罗健夫、蒋筑英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沈阳黎明服装集团公司的决定》等。后者如《国务院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决定》等。

奖惩性决定跟用于奖惩的命令和通报作用接近,但层次规格不同。决定从规格上看低于命令,但高于通报。一般性的奖惩或者基层单位的奖惩活动,用通报即可。

用于奖惩的这三种文体,在写法上也比较接近。

三、决定的写法

(一)标题

决定的标题一般采取公文标题的常规模式,即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标题中有时可在主要内容部分加书名号,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确定三国国界交界点的协定〉的决定》,但标题中不得使用其它标点符号。

(二)正文

正文采用公文常用的结构基本型,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写一般是写发布决定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开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作如下决定:

如果是批准某一文件的决定,则写明批准对象的名称。

如果是表彰、惩戒性的决定,开头部分则要叙述基本事实,也就是先进事迹或事故情况,篇幅要比一般决定长一些。这实际上也属于行文的根据,跟公文结构的基本型仍是一致的。

主体写决定事项。

用于指挥工作的决定,这部分要提出工作任务、措施、方案、要求等,内容复杂时要用小标题或条款显示出层次来。

用于批准事项的决定,这部分要表达批准意见,如有必要,还可对批准此事项的根据和意义予以阐述。

用于表彰或惩戒的决定,这部分要写明表彰决定和项目,或处分决定、处罚方法。

结尾比较简单,主要用来写执行要求或希望号召。

晓谕性公文的公报及范例

一、公报的含义和特点

(一)公报的含义

公报是党的机关公文中的一个主要文种,《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其所下的定义是:

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中没有提到公报,但公报作为行政公文出现的情况却并不鲜见。

公报作为党的机关公文出现时,主要是党的中央机关用于发布重要决策。例如,《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向全社会宣布了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决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人们在谈到改革开放时,还频繁地使用“三中全会以来”的说法。还有,《中国******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开宣布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一步,对于当代中国也是具有里程牌意义的一个文件。

公报作为行政公文使用时,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用以通报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时的情况以及双方形成的共识。例如《******主席与叶利钦总统非正式会晤联合新闻公报》(1999年12月1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捷克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1999年12月18日发布)。

(二)公报的特点

1.重要性

公报的发布机关级别很高,或者是以中央的名义,或者是以国家的名义,或者是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公报所涉及的内容,应是党内外、国内外普遍关心和瞩目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

2.公开性

公报是公诸于众的文件,无需保密,一般也没有主送机关、抄送机关,而是普告天下,一体周知。

3.新闻性

公报的内容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或新近作出的决定,属于人民群众关心、应知而未知的事项,要求制作和发布迅速、及时,因此又具有新闻性特点。

二、公报的分类和写法

(一)会议公报

会议公报是党的重要会议就会议情况或重要决定事项公开发布的公报,其内容必须是经会议讨论通过并决定公开发布的。

会议公报的标题由会议名称+文种名称组成,如《中国******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公报》。

会议公报的正文的写法大致如下:

开头部分,写明会议基本情况。包括会议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主持人等。例如《中国******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开头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第一段说:“中国******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3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第

二段的内容是:“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84人,中央候补委员125人。有关负责同志49人列席了会议。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叙述要素,要写得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主体部分,介绍会议议定情况和主要精神。仍以十四届二中全会公报为例:第三自然段写明“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这是会议的议定事项。下面概括阐述了会议主要精神,主要包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党政机构改革必须抓紧进行;加强廉政建设大力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等。这部分内容的表达要注意层次分明。

结尾部分,提出号召、希望和要求等等。例如上文的结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更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时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而继续努力奋斗。”1993年3月8日《 人民日报》。

(二)新闻公报

这是以新闻的形式将重大事件向党内外、国内外公布的文件。其写法与新闻的主要文体消息有些类似。开头部分概括叙述最核心、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接近消息的“导语”部分。接着具体地写明事件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的立场、态度、做法、评价等,可以按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类似消息的主体。最后的结语部分也类似消息的结尾,根据情况可写可不写。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斐济群岛共和国新闻公报》,开头部分写了应中国总理朱?基的邀请,斐济总理马亨德拉·乔杜里于1999年12月13日至20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主席会见了乔杜里,朱?基总理与乔杜里总理举行了正式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斐济群岛共和国政府关于经济技术合作的协定》等文件。主体部分,以“ 双方表示”、“双方认为”、“双方重申”等词语领起,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双方的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6号。

(三)联合公报

这是政党之间、国家之间、政府之间就某些重大事项或问题经过会谈、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或达成谅解后,双方联合签署发布的文件。这类公报中有一些双方认可、联合签署的条文,比一般的新闻公报有更多的务实性内容。但联合公报和新闻公报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有时甚至还可以合为一体。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3号。、《******主席与叶利钦总统非正式 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第4号。

联合公报也是分为三大部分撰写。

开头部分写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主体部分写双方议定的事项,必要时可分条列项撰写。

结尾部分,可补充意义、交代会议气氛或双方对会谈的肯定态度,以及受邀回访的意向等。也可不单独写结尾部分。

晓谕性公文的通报及范例

一、通报的含义和特点

(一)通报的含义

通报是党政机关公文体系共有的一种主要公文体裁。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为通报功能所下的定义是: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通报功能下的定义是: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沟通重要情况。

(二)通报的特点

1.题材的典型性

通报的题材,不论是表彰性的、批评性的,还是通报情况的,都要求有典型意义。典型就是既有普遍性、代表性,又有个性和新鲜感的事实。只有普遍性没有个性的题材,不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只有个性没有普遍意义的题材,缺乏广泛的指导价值。通报的题材,要做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思想的引导性

通报的内容,不论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其价值都并不仅仅在于宣布对事件的处理结果,而是要树立学习榜样,或者提供戒鉴,使读者能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思想上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3.制发的时效性

通报所涉及的事实比较具体,写作时对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都要进行交代。而且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总是跟特定的时代背景,跟某一时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对当下发生的事实兴趣较高,对发生已久的事实缺少了解的热情。而且,发生已久的事实也必然会跟最新的现实有所偏离。因此,通报的写作和传播都应该是迅速及时的。

二、通报的类型和写法

通报的标题大多采用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常规写法。主送机关一般都比较多,以体现“通”的特点。正文的写法因类而异,下面分别进行分绍。

(一)表彰通报

用来表彰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介绍先进事迹、推广典型经验的通报,就是表彰通报,这是从高层机关到基层单位都广泛采用的常用公文类型。

用于表彰的通报,从规格上说,当然要低于嘉奖令、表彰决定,但是,以发公文的方式对个人或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郑重、严肃的事情,所以,从写作态度上说,不能掉以轻心。

表彰通报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先进事迹

这一部分用来介绍先进人物或集体的行动及其效果,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过程。表达时使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只要将事实讲清楚即可,不能展开绘声绘色的描绘,篇幅也不可过长。例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引进必将日益增多。因此在这项工作中,做到既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又能在付款方式、利率选择等方面精心考虑,为国家节约外汇,这是所有对外经济交往的部门和单位都应该十分重视的。19××年,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日本签订的××××厂成套设备的引进合同,是完全符合这种精神的。他

们不仅在合同中规定了对我方较为有利的灵活还款条件,而且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利率的变化。主动取得国家计委、财政部、外经委、治金部和中信实业银行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与日方的艰苦谈判,终于改变了还贷方式,按当时的利率折算,可为国家节约外汇××亿日元,约合××××万美元,成绩十分显著。

如果是基层单位表彰个人先进事迹的通报,事迹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如:

2000年3月15日下午,我校文学院李继红同学路过大学路交通银行储蓄所门前时,捡到一捆人民币。李继红同学等了一个多小时不见失主前来寻找,就把钱交给了储蓄所的工作人员,经工作人员查验,为人民币10000元。当丢钱的某单位出纳员赵平复沿途寻找回到储蓄所,拿到失而复得的10000万元钱时,十分激动。他取出其中的一叠钱硬要送给李继红同学,被李继红谢绝。他又问李继红叫什么名字,李继红同学说:“我是××大学的学生”。

这段文学篇幅不长,但要素完备,事实十分清楚,体现了公文叙事的特点。

2.先进事迹的性质和意义

这部分主要采用议论的写法,但并不要求有严谨的推理,而是在概念清晰的前提下,以判断为主。也要注意文字的精炼。例如:

中技公司这种宁可少收管理费,牺牲本公司的局部利益,而保护国家整体利益的精神和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一致对外的全局观念,是值得提倡和表彰的。

李继红同学拾金不昧的行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这部分评价性的文字,要注意措辞的分寸感和准确性,不能出现过誉或夸饰的现象。

3.表彰决定

这部分写什么会议或什么机构决定,给予表彰对象以什么项目的表彰和奖励。如:

据此,监察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共同研究决定:对中技公司通报表彰。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协作单位给予表彰。

如果表彰的是若干个人,或者有具体的奖励项目,可分别列出,如:

省人民政府决定:

授予金牌获得者占旭刚“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给予通报嘉奖,晋升工资二级,奖励住房(三室一厅)一套;

给予银牌获得者吕林、曹棉英和铜牌获得者刘坚军各记大功一次,晋升工资一级;

给予占旭刚的教练陈继来记大功一次,晋升工资二级;给予曹棉英的教练周琦年、刘坚军的教练王小明各记功一次、晋升工资一级。

这部分在表达上的难度不大,要注意的主要是清晰、简练,用词精当的问题。

4.希望号召

这是表彰通报必须要有的结尾部分,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例如:

在本届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教练员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奋力拼搏,勇攀高峰,为祖国和我省人民赢得了荣誉。省人民政府号召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要向体育健儿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希望体育战线的同志再接再励,不断进取,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再立新功。

希望号召部分表述的是发文的目的,也是全文的思想落脚点,要写得完整、得体,富有逻辑性。

(二)批评通报

批评通报是针对某一错误事实或某一有代表性的错误倾向而发布的通报,有针砭、纠正、惩戒的作用。它可以是针对某一个人所犯的错误事实而发,如《××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县××乡教育组长王××挪用教育经费私建住宅的通报》;也可以针对某一部门、单位的不良现象而发,如《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还可以针对普遍存在的某种问题而发,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立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歪风)》。

批评通报也分为四个部分。

1.错误事实或现象

如果是对个人的错误进行处理的通报,这部分要写明犯错误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所在单位、职务等,然后是对错误事实的叙述,要写得简明扼要、完整清晰。

如果是对部门、单位的不良现象进行通报,这部分将要占较大的篇幅,如《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将广东省政府用七十天时间才将国务院一份文件转发下去,而广州市政府又用了一百多天才将这份文件转发到各个区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占全文篇幅的一多半。

如果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通报,这部分要从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许多同类事实中,选择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进行综合叙述,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立即刹

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歪风)》,综合叙述了上海、长沙若干单位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事实,列举了大量的统计数字。

2.错误性质或违害性的分析

处理单一错误事实的通报,这部分要对错误的性质、违害进行分析,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

对综合性的不良现象或问题进行通报,这部分的分析性文字可能要复杂一些,例如下面这段文字:

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歪风,是与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和正在开展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背道而驰的。它不仅大量浪费国家资财,影响经济建设,而且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声誉,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发展下去,势必会腐蚀和葬送一批党员干部。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曾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为什么这股歪风屡禁不止、反复发作以至会愈演愈烈呢?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我们有些党组织,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思想认识上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或纠而不力,或根本没有认真纠正,因而不能根除;另一方面,是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执纪不严,违纪未究,或者时紧时松,致使一些人认为这方面的规定不过是表面文章,没有什么约束力,任你三令五申、吃喝我自为之,看你可奈我何?因此,中央纪委认为,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再多说什么,而是要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已有的规定,并对违犯者严格执纪。

对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性质和原因,分析得全面、深刻,为下文提出纠正措施打下了基础。

3.惩罚决定或治理措施

对个人单一错误事实进行处理,要写明根据什么规定,经什么会议讨论决定,给予什么处分等。

对普遍存在的错误现象或问题,在这部分中要提出治理、纠正的方法措施。内容复杂时,这部分可以分条列项。如中央纪委关于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通报,就提出了五条严厉措施来制止这股歪风。这些方法措施,跟指示的写法相似,4.提出希望要求

在结尾部分,发文机关要对受文单位提出希望要求,以便受文单位能够高度重视、认清性质、汲取教训、采取措施。如:

目前全国人民正在努力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国务院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各级国家机关,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认真改进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要带头提高办事效率。……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都要结合机构改革,认真改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开创机关工作的新局面。

如果是针对一些违纪比较严重的现象进行通报,结尾部分的措辞还可以更严厉一些,譬如提出继续违反要严惩、要登报公布等警告。

(三)情况通报

用来传达重要精神、沟通重要情况的通报是情况通报。为了让下级单位对一些重要事件或全局状况有所了解,上级机关应该适时发布这样的通报。关于党的建设、关于“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活动、关于工业经济效益、关于工程进展、关于资金筹集情况等等,都可以成为这种通报的主要内容。例如,1993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就摘要发表了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上半年全国工业效益情况的通报。

情况通报正文由三个部分构成。

1.缘由与目的

情况通报的开头要首先叙述基本事实,阐明发布通报的根据、目的、原因等。如:

针对我市书刊市场近来销售淫秽色情读物和非物出版活动又有回潮的情况,市文化局最近会同市工商、公安、邮电等部门对市区部分书刊摊点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作为开头,文字不宜过长,要综合归纳、要言不繁。

2.情况与信息

主体部分主要用来叙述有关情况、传达某些信息,通常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要注意梳理归类,合理安排结构。例如,《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上半年全国工业经济效益情况的通报》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通报的是上半年工业经济效益总体状况好转的主要表现,共有三条:

一、产销衔接好,资金周转加快;

二、利税增长快,亏损面缩小;

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稳步提高。第二部分通报上半年经济效益构成出现的四个新变化,一是工业经营改善成为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二是重工业效益明显高于轻工业;三是各地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上升;四是国有工业及大中型企业综合效益水平高于非国有工业。以上各项都列举了大量统计数据。

3.希望与要求

在明确情况的基础上,对受文单位提出一些希望和要求。这部分是全文思想的归结之处,写 法因文而异,总的原则是抓住要点,切实可行,简练明白。

晓谕性公文的公告及范例

一、公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公告的含义

公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它和通告都属于发布范围广泛的晓谕性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告的功能作了如下规定: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公告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具体说,包括公布法律、法令、法规;公布重大国家事务活动,如国家领导人出访、任免、逝世;公布重大科技成果;公布有关重要决定等。如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所发布的公告(见后附范文)。

二是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法定事项,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发布的公告,以及根据法律条文向社会公布有关规定的公告。例如外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39条的规定,继续给予进入澳门的国家及地区的人员进入澳门特别行政区免办签证待遇的公告(见后附范文)。

党的机关公文中没有公告,但有与之功能相似的“公报”。

(二)公告的特点

1.发文权力的限制性

由于公告宣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具体说,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行政领导机关,某些法定机关,如税务局、海关、铁路局、人民银行、检察院、法院等,有制发公告的权力。其他地方行政机关,一般不能发布公告。党团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不能发布公告。

2.发布范围的广泛性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公文,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譬如,我国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一方面确立他们在我国科学界学术带头人地位,一方面尽力为他们争取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这样的公告肯定会在世界科学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有关部门还曾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国名酒和中国优质酒的品牌、商标和生产企业,已便消费者能认清名牌。

3.题材的重大性

公告的题材,必须是能在国际国内产生一定影响的重要事项,或者依法必须向社会公布的法定事项。公告的内容庄重严肃,体现着国家权力部门的威严,既要能够将有关信息和政策公诸于众,又要考虑在国内国际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一般性的决定、指示、通知的内容,都不能用公告的形式发布,因为它们很难具有全国和国际性的意义。

4.内容和传播方式的新闻性

公告还有一定的新闻性特点。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应知而未知的事实的报道。公告的内容,都是新近的、群众应知而未知的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闻的特点。公告的发布形式也有新闻性特征,它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传播,而是在报刊上公开刊登。

(三)公告的分类

1.重要事项的公告

凡是用来宣布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事、外交等方面需要告知全民的重要事项的,都属此类公告。常见的有国家重要领导岗位的变动,领导人的出访或其他重大活动,重要科技成果的公布,重要军事行动等等。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确认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的公告,新华社受权宣布我国将进行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公告,都属此类公告。

2.法定事项的公告

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一些重要事情和主要环节必须以公告的方式向全民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局应当作出审定,予以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当在十日内通知债务人并且发布公告。”

《国务院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录用国家公务员要“发布招考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布的公告种类繁多,有通知权利人登记公告,送达公告,开庭公告,宣告失踪宣告死亡公告,财产认领公告,强制迁出房屋、强制退出土地公告等。

上述公告均属法定事项公告。

二、公告的写法

(一)公告的标题和发文字号

公告的标题有四种不同的构成形式。

一是公文标题的常规形式,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公告》。

二是省略主要内容的写法,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如《国家税务总局公告》、《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告》。这是公告比较常用的标题形式。

三是省略发文机关,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关于1990年全国清理“三角债”成果和1992年继续清理“三角债”工作的公告》。这种标题形式比较少见。

四是只标文种《公告》二字。

公告一般不用公文的常规发文字号,而是在标题下文正中标示“第×号”。有些公告可以没有发文字号。

(二)公告的正文

1.开头

开头主要用来写发布公告的缘由,包括根据、目的、意义等。如198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对外经济贸易部公告》的开头: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进口货物唛头及进口合同编号的管理,消除目前在进口唛头代号上的混乱 现象,根据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精神,特对进口唛头的管理公告如下:

这是公文普遍采用的常规开头方式,多数公告都采用这样的开头。但也有不写公告缘由,一开头就进入公告事项的。

2.主体

主体用来写公告事项。因每篇公告的内容不同,主体的写法因文而异。有时用贯通式写法,有时需要分条列出。总之,这部分要求条理清楚、用语准确、简明庄重。

3.结语

一般用“特此公告”的格式化用语作结。不过,这不是惟一的选择,有些公告的结尾专用一个自然段来写执行要求,也有的公告既不写执行要求,也不用“特此公告”的结语,事完文止,也不失为一种干净利落的收束方式。

晓谕性公文的通告及范例

一、通告的含义和特点

(一)通告的含义

通告是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之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通告的功能定义为:

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党的机关公文中没有通告这一文体。

通告和公告二者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都具有晓谕性和公布性,也就是说,内容都是知照性的,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

要想避免二者之间概念的混淆和文体的误用,关键是区分二者的不同。这些区别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

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小的局部性事项和非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公告的形式公布。

通告是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

对发文机关的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这一点前面介绍公告的特点时已有阐述。

而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

发布范围有所不同。

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

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发布的方式不同。

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也不能印成布告的形式公开张贴。

而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二)通告的特点

1.法规性

通告常用来颁布地方性的法规,这些法规一经颁布,特定范围内的部门、单位和民众都必须遵守、执行。例如,《××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清理整顿无线电通信秩序的通告》,对有关事宜作了八条规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清理非法占道经营的通告》,为改善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作了五条规定。

2.周知性

通告的内容,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或特定的人群普遍知晓,以使他们了解有关政策法令,遵守某些规定事项,共同维护社会公务管理秩序。

3.实务性

所有的公文都是实用文,从根本性质上说都应该是务实的。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有的公文只是告知某事,或者宣传某些思想、政策,并不指向具体事务。通告则是一种直接指向某项事务的文种,务实性比较突出。

4.行业性

不少通告都具有鲜明的行业性特点,如税务局关于征税的通告,机动车管理部门关于机动车辆检验的通告,银行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通告,房产管理局关于对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检查的通告等等,都是针对其所负责的那一部分的业务或技术事务发出的通告。因此,通告行文中要时常引用本行业的法规、规章,也免不了使用本行业的术语、行话。

(三)通告的分类

通告有法规性通告和知照性通告两大类型。这两种通告是以法规性的强弱不同为标准来区分的,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法规性的通告不可能没有知照性,知照性的通告完全没有法规内容的也不多见。但二者在性质上毕竟有所区分,如《关于坚决清理非法占道经营的通告》,强制性措施较多,属于法规性通告;关于因施工停水、停电的通告,主要起通知事项的作用,没有强制性措施,属于知照性通告。

二、通告的写法

(一)通告的标题和发文字号

1.通告的标题

通告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写法。

一是全题写法,也就是公文标题的常规写法,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三者共同构成。如《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认真落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告》、《广西工商行政管理局广西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办理19××企业法人年检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通告》等。

二是省略主要内容的写法,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市房地产管理局通告》等。

通告也可以由主要内容和文种构成标题,还有的通告标题只有文种“通告”两字。

通告标题还有一种特殊的写法,将标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文机关加文种,即“×××通告”;第二部分是通告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通告明日起发行1990年版 壹圆券人民币》。

2.通告的发文字号

通告的发文字号不像一般公文那样只用常规方式,在实践中有多种情况并存。

如果是政府发布通告,要有正规的发文字号,如《××市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清理非法占道经营的通告》,发文字号就是“市政告字〔1997〕6号”。

如果是某一行业管理部门发布通告,则可采用“第×号”的方式,标示位置在标题之下正中。

一些基层企事业单位发布的通告,也可以没有字号。

(二)通告的正文

正文采用公文通用结构模式撰写,共分三大部分。

1.通告缘由

作为开头部分,通告缘由主要用来表达发布通告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如:

近期以来,我市清理非法占道经营,经过几次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一些主干道上仍有反复,禁而不止,影响交通和市容环境,群众反映强烈。为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八大工程的深入开展,市政府决定,集中一段时间,加大工作力度,实行综合整治,坚决彻底清理非法占道经营,让路于车,还道于民,改善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现通告如下:

这个开头部分主要写了发布通告的前景、根据和目的。

2.通告事项

这是主体部分,文字最多,内容最复杂。较多采用分条列项的写法,以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如果内容比较单一,也可采用贯通式写法,3.通告结语

这是结尾部分,写法比较简单,多采用“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或“特此通告”的模式化结语。

批示性公文的意见及范例

一、意见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意见的含义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将意见列为公文主要文种之一,对其功能给出如下定义: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2001年施行的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主要公文种类中新增了“意见”这一文体,对其功能的表述与《条例》基本一致。以前行政公文的12类13种主要文体里没有“意见”,但这并不是说行政公文中就不使用意见这种文体。事实上,行政机关也经常使用意见来传达有关指示、布置某些工作。例如2000年2月20日出版的当年第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就刊登了三篇意见。其中有两篇是作为通知的转发或发布对象出现的。建设部等六单位制定的《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各部委作了转发。教育部制定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教育部自己用通知的形式发布的。还有一篇是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它是以独立公文的形式直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发布的,发文字号是“教基〔1999〕11号”。

(二)意见的特点

1.指导性

意见虽然在文种的字面含义上没有指示、批复那样明显的指导色彩,似乎只是对某一工作提出些意见供参考,可实际上它也是指导性很强的一种文体。只所以不采用指示等指导色彩强的文种行文,主要有下列一些原因:

一是为体现党政分开的原则,党的机关在涉及政务时不宜采用指示等文种。

二是有关部门虽然对下级同类部门有业务指导权,但并没有行政领导权,采用指示显然没有采用意见更合适。

三是意见的内容业务性强、规划性强、组织性强,而这些内容采用较生硬的文种不如采用意见这样较委婉的文种更合适。

尽管如此,意见对受文机关来说,仍然有较强的约束性,下级机关要遵照执行。

2.针对性

意见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它总是根据现实的需要,针对某一重要的问题提出见解或处理意见,例如,我国在提倡开展素质教育以来,中小学的现有教育技术装备显得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就及时对加强这一工作提出了意见。党内的民主生活会质量有待提高,中组部就及时下发了《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这些意见对于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3.原则性

意见通常不是具体的工作安排,总是从宏观上提出见解和意见,要求受文单位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文件中提出的精神来办理。下级机关在落实意见精神时,比起执行指示有更大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二、意见的分类

(一)规划性意见

规划性意见是对某一时期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大体构想。它的特点是适用时期长,内容宏观化、整体化,类似于规划、纲要等计划性文体。它指示了一个时期内某项工作的要点、原则和努力方向,但一般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教育部在1999年8月用通知的形式发布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宏观化、纲要化的意见。

(二)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一般是为贯彻落实某一重要决定或中心工作所制定的实施方案,它重在阐发上级的有关精神,使下级单位对上级的文件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提出较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工作安排。例如《****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发〔1999〕28号)。

(三)具体工作意见

对如何做好某项工作提出意见,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具体,有时还会有一些可操作性的办法、措施等。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就是比较具体化的组织工作意见。行政机关的一些意见可以更具体地指向某项

工作,如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1月14日转发的,由交通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关于继续做好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意见》。

三、意见的写法

(一)意见的标题和主送机关

1.意见的标题

意见的标题有两种常见写法。

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另一种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

2.意见的主送机关

分为两种情况:需要转发的意见,没有主送机关这一项,但转发该意见的通知,要把主送机关写清楚。直接发布的意见,要有主送机关,主送机关的排列方法和一般公文相同。

(二)意见的正文

1.发文缘由

这是意见的开头部分,主要写出发布意见的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但不面面俱到。文字根据具体情况可长可短,最后以“现提出以下意见”、“特制定本实施意见”等过渡性语句转入下文。如交通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的《关于继续做好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意见》一文的开头:

近几个月来,一些单位和个人错误地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改后即可不缴纳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因而出现了拖欠、拒缴、抗缴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事件,造成了国家交通规费大量流失。为保障公路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等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正常进行,现提出如下意见:

这个开头前面叙述了发文的背景和根据,后面指出了发文的目的和意义。

2.意见条文

这是意见的主体,要把对重要问题的见解或处理办法一一写明。

如果是规划性意见,内容繁多,可列出小标题作为各大层次的标志,小标题下再分条表述。如《****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一文,主体就分为五大部分,各自冠以小标题,分别是:

一、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二、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措施;

三、切实增加教育投入;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五、切实加强对教育 工作的领导。每一小标题下列出若干条文,共计28条。

如果是内容较单纯集中的工作意见,主体部分直接列条即可,不必再设小标题。如《关于继续做好公路养路费等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意见》,主体部分就直接分为五条。

3.执行要求

有些意见需要对贯彻执行提出一些要求,可以列入条款,也可单独在正文最后写一段简练的文字予以说明。如无必要,此项免除。

批示性公文的批复及范例

一、批复的含义和特点

(一)批复的含义

批复也是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中都有的文种。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对批复的功能作了这样的界定: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批复功能的界定几乎完全相同: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批复跟指示有相似之处,都是指导性的下行文,所表达的内容都是受文的下级机关开展某项工作的依据。不过,它们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批复的特点

1.行文的被动性

批复是用来答复下级请求事项的,下级有请示,上级才会有批复。下级有多少份请示呈报上来,上级就有多少份批复回转下去。批复不是主动的行文,是公文中惟一的纯粹被动性文种。另有两种公文也可以是被动性的,就是报告和函。不过,报告只有在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时才是被动的,函只有复函才是被动的,所以说,纯粹的被动性公文只有批复。

2.针对性

批复的针对性极强,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事项或问题,上级机关的批复就指向这一事项或问题,决不能答非所问,也无需旁牵他涉。

3.集中性和明确性

由于下级的请示是一事一报,请示内容十分集中,相应的批复也是一文一批,答复的内容也十分集中。因此批复的篇幅一般都不长。

批复的态度和观点必须十分明确。对于请求指示的请示,批复要给以明确的指示;对于请求批准的请示,批复或者同意、批准,或者不同意、不批准。有时,由于情况的复杂性,原则同意,但对某些个别环节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要求,这是充许的,不违背态度明确的原则。但如果观点不明,态度含混,令下级机关无所适从,就不合基本要求了。

4.政策性和依据性

对于撰写批复的上级机关而言,不管是发出指示还是批准事项,都必须有政策依据,不能随意为之。对于发出请示的下级机关而言,批复一旦到达,就是行动的依据,不得违背。在这些方面,批复和指示的特点是一致的。

二、批复的写法

(一)批复的标题和主送机关

1.批复的标题

批复的标题一般采用公文常规模式写法,即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略有不同的是,批复往往在标题的主要内容一项中,明确表示对请示事件的意见和态度,而一般公文标题中的主要内容部分一般只点明文件指向的中心事件或问题,多数不明确表示态度和意见。如《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的批复》,其中“同意”两字就是用来表明态度和意见的。如果不批准请求事项,标题中可以不出现态度和意见,到正文中再表态。如果是答复请求指示的请示,也无须在标题中表态。

2.批复的主送机关

批复的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出请示的下级机关。

(二)批复的正文

批复的正文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批复依据、批复事项、执行要求。

1.批复依据

批复依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方的请示,二是与请求事项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上级规定。

对方的请示是批复最主要的论据,要完整引用请示的标题并加括号注明其请示的发文字号,例如:“你省《关于变更西宁市行政区域范围的请示》(青政〔1999〕49号)收悉。”

上级有关的文件和规定是答复请示的政策和理论依据。可表述为:“根据××关于××的规定,现作如下答复。”必要时,可标引文件名、文件编号和条款序号。如果下级请示的事项在上级文件和规定中找不到依据,这样的文字便不需出现了。

2.批复事项

针对下级机关请示所发出的指示,做出的批准决定,以及补充的有关内容,都属于批复事项。如果内容复杂,可分条表述,但必须坚持一文一批的原则,不得将若干请示合在一起用列条的方式分别给以答复。

3.执行要求

对下级执行批复的要求可写在结尾处,文字要简约。如《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的批复》的结尾:“榆林市的各级机构均应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如果只是批准事项,无需提出要求,此段可免。

批复撰写要注意及时、明确、庄重周严、言简意赅。

公文写作知识-议案的写法

一、议案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议案的含义

议案是行政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议案的功能给予下列定义: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这个定义是比较狭窄的,制作主体限于各级政府。在公文的实际运作中,议案的使用范围要大于上述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九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地方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本级人民政府和代表(有三人以上附 议),都可以提出议案。”这些显然超出了国务院办公厅的职权范围,在《办法》中不可能给予表达。所以,《办法》中对议案所下的定义,仅限于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

政府向人大提出的议案、非政府机关向人大提出的议案、人大代表联名向人大提出的议案,这是议案的三种不同类型。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的是政府向人大提出的议案。其它议案与政府议案并无太大差异,可妨照制作。

(二)议案的特点

1.制作主体的法定性

按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只有各级政府才能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即使参照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对议案作广义的理解,有权提出议案的仍然是少数的法定机构,党团组织、社会团体、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都无权提出议案。因此,议案这种文体在基层使用很少。

2.内容的特定性

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议案的内容,必须是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之内的事项。超出人大职权范围的议案,不会被大会接受。

3.适时性

议案必须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举行会议期间提出,否则也不会被列为议案。

4.必要性和可行性

适合提交人大会议审议的事项,必然是重要事项,而且议案中提出的方案、办法、措施,也必须是切实可行的,才有可能获得通过。因此,针对性、必要性、务实性、可行性,这都是议案必须具备的品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些都是撰写议案的基本原则。

二、议案的分类

(一)立法性议案

立法性议案主要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政府机构制定了某项法律或法规之后提请人大审议通过时;二是建议、请求某行政机构制定某项法规时。前者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的议案》,后者如《关于尽早制定我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议案》。

(二)重大事项的决策性议案

关于财政预算决算、城乡发展规划、重大工程上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中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需要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时使用的议案,就属于重大事项的决策性议案。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动员全市人民综合治理开发建设浑河沈阳城市段的议案》。

(三)任免性议案

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提请任命、免去或撤消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请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议案,就是任免性议案。如《国务院关于提请××等同志职务任免的议案》。

(四)建议性议案

以行政部门的身份向权力部门提出建议,也可以使用议案。这种议案有些像建议报告,供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采纳。

三、议案的写法

(一)标题和主送机关

1.议案的标题

议案的标题采用常规公文标题模式,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案由+文种,二是省略发文机关,案由+文种。前者如《××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市乡镇企业条例〉的议案》;后者如《关于提请审议修改后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议案标题一般不能采用发文机关加文种或者只有文种的写法。

2.议案的主送机关

议案的主送机关,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能有其他并列机关。要采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得随意简化。

(二)议案的正文

1.案据

议案的第一部分叫做案据,顾名思义,这部分要提供提出议案的根据。由于内容不同,这部分的篇幅长短在不同议案中会有很大差异。下面是《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动员全市人民综合治理开发建设浑河沈阳城市段的议案》的案据部分:浑河是辽宁省第二大河,流经沈阳规划城市段50公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浑河沈阳城市段河槽乱采乱挖,河障杂乱繁多,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安全防汛,而且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浑河综合治理的重大决策,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缓解地表和地下水缺乏的矛盾,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城市功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国际化的沈阳,根据外地经验和近几年的充分准备,组织动员全市人民对浑河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为此,市政府向市十一届人大第三次常委会提出议案,请大会审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

这个案据和常规的根据、目的、意义式的公文开头很接近。有时案据部分内容很复杂,文字也很多。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案据部分超过全文的一半,对于这样一个耗时耗资十分巨大的工程,将理由阐述的充分一些,是很有必要的。有时案据可以写得很简短,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的议案》,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目的式”写法,不过三四行、百余字而已。

2.方案

方案部分,就是对提请审议的事项或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方法的部分。如果是提请审议已制定的法律法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在法律法规之中,这部分只需写明提请审议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即可,但要把法律或法规的文本作为附件。如果是任免性议案,要将被任免人的姓名和拟担任的职务写明。如果是提请审议重大决策事项的,要把决策的内容一一列出,供大会审阅。如果是建议采取行政手段解决某方面问题的,要把实施这一行政手段的方案详细列出,以便于审议。不能只指出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结语

结语是议案的结尾部分,主要用于提出审议请求。一般都采用模式化写法,言简意赅。如“ 这个草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提请审议。”

(三)签署和日期

一般行政公文,最后签署的都是发文机关的名称,而议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首长签署。国务院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议案,要由总理签署;各省、市、自治区提交给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案,要由省长、市长或自治区主席签署。

日期格式与一般行政公文相同。

商洽、纪要性公文的会议纪要及范例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特点和类型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以会议纪要为主要公文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中国******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容易和会议记录相混淆,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文体性质上看,会议纪要是正式的公文文种,而会议记录只是会议情况的记录,只是原始材料,不是正式公文。

其次,从内容上看,会议记录无选择性、提要性,会议上的情况都要一一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有选择性、提要性,不一定要包容会议的所有内容。

其三,从形成的过程和时间方面看,会议记录是随着会议的进行过程同步产生的,而会议纪要则要在会议后期、甚至会议结束后通过选择归纳、加工提炼之后才能形成。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要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性地反映会议的基本精神,以便与会单位统一认识,在会后贯彻落实。会议纪要基本上是下行文,但与会单位不一定是召集会议机关的下属,有时是协作单位,所以它作为下行文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会议纪要有时要向上级机关呈报,有时向同级机关发送,有时向下级机关下发。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整理而成的公文,它是对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会议纪要的撰写者,不能更动会议议定的事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定。除此之外,撰写者也不能对会议内容进行评论。总之,会议纪要必须忠实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的事项和形成的决议。会议纪要的纪实性特点,使得它具有凭证作用和资料文献价值。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会议纪要,多年后还会作为人们确认那段历史的依据。

2.概括性

但是会议纪要并不是把会议的所有内容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它要有所综合、有所概括、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在一个会议上,与会代表的话题涉及面是宽泛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的,这些内容全部进入会议纪要,不现实也不必要。会议纪要重点说明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议程,与会者有哪些主要观点,最后达成了什么共识,形成了什么决定或决议,就可以把会议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不必像记流水帐一样事无巨细一律照录。所以,会议纪要需要在会议后期甚至会议结束之后通过概括整理才能写出,而不像会议记录那样随会议的进行自然而然地产生。

3.指导性

除凭证作用、资料作用之外,多数会议纪要具有指导工作的作用。它要传达会议情况、会议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展开工作,落实会议的议定事项。

二、会议纪要的分类

会议的内容和目的不同,产生的会议纪要性质也有所不同。有人按会议类型的名目来称呼会议纪要,将会议纪要分为办公会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经验交流会纪要、学术会议纪要等等,这种分法重复了会议名称,对写作来说并无太大意义。我们根据会议是否作出决定或

决议,是交流为主还是研讨为主,将会议纪要分为决策型纪要、交流型纪要、研讨型纪要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纪要,其写法是很不相同的。

(一)决策型纪要

以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或者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称为决策型纪要。这种会议纪要的特点是指导性强,会议上确定的工作重点,对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措施的安排,都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或执行。这种会议纪要的内容有些类似于指示和安排工作的通知,只是发出的指导性意见不是由领导机关作出的,而是由会议讨论议定的。这样的会议纪要,除大家共同遵守的内容外,还常常会有一些工作分工,每个与会单位除完成共同任务之外,还要完成会议确定自己承担的那些工作。如《关于改革北京、太原铁路局管理体制的会议纪要》,就议定了成立北京铁路管理局,下设北京、太原、天津、石家庄四个铁路局,不再设铁路分局。确定山西煤炭运输主要由北京、太原及相关的郑州铁路局承担,有一些具体的分工,并对各方如何协调工作进行了安排。由于最后议定的事项是与会单位的共识,这样的指导性公文落实起来应该是比较顺利的。

(二)交流型会议纪要

以思想沟通或情况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属于交流性会议纪要。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统一思想、达成原则共识或树立学习榜样为目的,而不布置具体工作,有明显的思想引导性,但没有明显的工作指导性。一些理论务虚会、经验交流会形成的会议纪要,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样的会议纪要,往往多处采用“会议认为”的说法来表达会议在原则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或者将会议上介绍的先进经验以及与会单位的评价、态度作为主要内容。

(三)研讨型会议纪要

这种会议纪要的鲜明特点是并不以共识和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而是以介绍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争鸣情况为主。研讨会和学术讨论会的纪要多是这种类型。会议开完了,各家的观点也发表过了,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当然更谈不上确定什么议定事项,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必要发会议纪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会议的情况,了解不同的观点及其争鸣过程。这对启发和活跃思想,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

公文写作知识-简报范例

4月25日下午,市房管局党委在平海大厦召开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局系统基层党小组长以上的党员骨干、局“保先办”成员及到会指导的市委驻建委系统教育活动督导组成员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房管局党委书记、局长XX和市委驻建委系统党员先

第五篇:申论写作材料: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申论写作材料: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来源:联创世华 编辑:hanbing 更新时间: 2009-10-11 14:31:00 点击数:857 】

回答此类热点问题,要提及“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一重要观点。解决就业问题的举措:

a 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在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

b 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c 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

d 个人应做到—— 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一、就业难问题

(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

客观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具体说:

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2、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4、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二)、对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5、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同时,协调推进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等项改革,改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6、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为鼓励服务型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和减免税收政策。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为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行税收鼓励政策。

7、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给予补助。

8、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与培训事业,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增长低就业)

(2)、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

(4)、分配派遣中的某些障碍

2、对策

(1)、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2)、加强对大学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档案管理“一条龙”服务

(3)、加强对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管理和服务

(4)、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

下载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公考申论公文写作应对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考写作指导:如何答好申论

    公考写作指导:如何答好申论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 论述、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 性很强,不许随意发......

    公考申论

    申论考试范围在材料的选择、具体要求方面进一步体现了对应试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注重了应试人员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

    申论公文写作(精选合集)

    申论是近十年来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所采用的一种新型题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申论公文写作范文,希望对你有用!申论公文写作范文1汇报材料通过最新山西公务员考试资讯......

    2019国考:申论公文写作的一般格式要素

    2019国考:申论公文写作的一般格式要素 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都是一种常考题型,很多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都会担心公文的写作格式问题,理论上来说,不同的公文......

    2012国考申论指导:申论公文写作要点

    2012国考申论指导:申论公文写作要点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变革更新,为了测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作在申论考试中占有着越来越......

    公考公文讲义

    公文 公文概述 公文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通用公文包括法定公文(党政机关公文)和普通事物公文(普通社会组织公文)。专用公文包括司法:判决书,军事:军事命令,外交:国书等。 公文是......

    国考申论核心难点分析和应对策略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只有准确把握申......

    天津公考申论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被xx”现象所反映的负面问题。(2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 【中公点拨】 材料2反映了高校虚报就业率的问题。由材料2第2段能直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