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凤区干部队伍情况分析(精选)
金凤区干部队伍情况分析
根据金凤区区委、政府《关于印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扎实开展“准备之冬”活动方案>的通知》(银金党办发[2012]24号)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银川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金凤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结合张毅书记在自治区党委第十一届二次全会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八个突破”,市委“2258”工作思路及“五个金凤”建设,由金凤区区委组织部牵头,纪检委和人社局配合,对金凤区干部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我区干部选拔任用、青年干部成长、干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入如下:
一、干部基本情况
(一)公务员基本情况。金凤区党政群机关(含乡镇)共有公务员397名(党政群机关192人,占48.36%,镇办事处56人,占14.11%,政法系统法检司专项司法人员149人,占37.53%),其中:少数民族113名,占28.46%;女性151人,占38.04%;中共党员317人,占79.85%;研究生学历29人,占7.3%,大学学历244人,占61.46%,大专学历112人,占28.21%,大专以下学历12人,占2.77%;35岁以下70人(含政法系统专项司法人员39人),占17.63%,36-40岁53人,占13.35%,41-45岁80人,占20.15%,46-50岁107人,占26.95%,50岁以上87人,占21.91%。平均年龄44.02岁。
(二)参公人员基本情况。全区参公人员22人,其中:少数民族7名,占31.82%;女性8人,占36.36%;中共党员20人,占90.91%;大学学历9人,占40.91%,大专学历13人,占59.09%;35岁以下3人,占13.64%,36-40岁6人,占27.27%,41-45岁4人,占18.18%,46-50岁8人,占36.36%,50岁以上1人,占4.55%。平均年龄42.68岁。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26人(管理岗位329人,专业技术人员1125人,工勤人员172人;含教育系统986人,卫生系统91人,农口71人,镇办事处131人,其他单位393人),其中:少数民族393名,占23.5%;女性1004人,占60.05%;中共党员628人,占37.56%;研究生学历8人,占0.5%,大学学历747人,占45.91%,大专学历659人,占40.5%,大专以下学历212人,占12.68%;35岁以下375人,占22.43%,36-40岁356人,占21.29%,41-45岁349人,占20.87%,46-50岁325人,占19.44%,50岁以上221人,占13.22%。平均年龄41.77岁。
(四)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情况。我区现有党外人士166人,其中:民革党员18人、民盟盟员40人、民建会员30人、民进会员21人、农工党党员25人、九三学社社员29人、无党派3人,主要分布在金凤区教育卫生系统、自治区农科院、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党外人士平均年龄46岁,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2人,本科学历66人,专科学历33人;具有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0人;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6人,副科级职务9人;金凤区人大代表4人,政协常委15人,政协委员77人;银行市政协委员11人,自治区政协委员2人。
(五)科级领导班子及职数配备情况.金凤区党政群团机关核定正科级单位42个,应配科级正职54名,科级副职90名,实配科级正职54名,科级副职80名,空缺10名(事业空缺7名)。同时,存在超配副职情况,超配科级副职4名。
二、我区干部队伍主要特点
(一)干部队伍整体现状
1、党政群机关公务员现状。目前我区党政群机关(含乡镇街道)共有公务员248名(不含政法系统),其中:少数民族65名,占26.21%;女性91人,占36.69%;中共党员207人,占83.47%;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12人,占4.84%,大学学历136人,占54.84%,大专学历92人,占37.1%,大专以下学历8人,占3.23%;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31人,占12.5%,36-40岁33人,占13.31%,41-45岁52人,占20.97%,46-50岁63人,占25.4%,50岁以上69人,占27.82%。平均年龄45.41岁。特别是科级领导干部年龄偏大,45-53岁占党政群机关科级干部的42.42%,从职级比例看,县处级副职及以上干部27人,占10.89%,科级领导干部132人,占53.23%,非领导职务及以下89人(其中主任科员41人,副主任科员11人),占35.89%。从公务员分布看,两镇公务员严重不足,虽然这两年给乡镇补充了4名年轻干部,但多被部门借调或正式调走,甚至刚参加工作试用期未满就被借到机关单位,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锻炼,同时也给乡镇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从以上统计调查可以看出,金凤区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96.78%,反映出我区公务员队伍学历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二是我区公务员队伍中年轻干部较少,干部年龄整体呈现老龄化,40岁以上公务员超过74.19%,存在断档现象,年龄结构明显不合理。三是干部职务结构不合理,科级以上干部所占比较大,干部晋升空间有限,不利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2、政法系统队伍现状。金凤区现有法检司专项政法人员149人,其中:少数民族48名,占32.21%;女性60人,占40.27%;中共党员110人,占73.83%;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17人,占11.41%,大学学历109人,占73.15%,大专学历20人,占13.42%,大专以下学历3人,占2.01%;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39人,占26.17%,36-40岁20人,占13.42%,41-45岁28人,占18.79%,46-50岁44人,占29.53%,50岁以上18人,占12.08%。平均年龄41.58岁。
从以上调查看,我区政法系统干部学历层次普遍较高。由于近几年政法系统大量增编,通过招考公务员、选调年轻干部等选拔方式,我区政法系统干部的年龄结构呈现哑铃型,35岁以下和46-50岁公务员分别占到了26.17%和29.53%,同时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都占一定的比例,干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在后备干部的储备上具有一定优势。
3、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72人(管理岗位328人,专业技术人员1123人,工勤人员221人)。教育、卫生和农口人员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总量的58.97%,5.44%和4.25%。
教育系统986人(中小学964人,专业技术人员967名),其中:少数民族241名,占24.44%;女性674人,占68.36%;中共党员327人,占33.16%;大学学历516人,占52.33%,大专学历369人,占37.42%,大专以下学历101人,占10.23%;35岁以下237人,占24.04%,36-40岁208人,占21.1%,41-45岁209人,占21.2%,46-50岁190人,占19.27%,50岁以上142人,占14.4%。平均年龄41.68岁。
从统计数据看:我区教师队伍逐步加强,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很高。由于教师实行专业资格准入制度,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整体素质,使得我区专业教师达到了教职工的98%。二是学历进一步优化,从2008年开始,国家实施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招录计划以来,我区先后补充了170名优等师范类人才,另外通过选调骨干教师等措施,使得教育系统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在35岁以下、36-40岁、41-45岁这三个年龄段均匀分布,形成了很好的老中青梯次结构。
卫生系统91人(含专业技术人员73名),其中:少数民族14名,占15.38%;女性68人,占74.73%;中共党员13人,占14.29%;大学学历33人,占36.26%,大专学历45人,占49.45%,大专以下学历13人,占14.29%;35岁以下31人,占34.07%,36-40岁17人,占18.68%,41-45岁16人,占17.58%,46-50岁22人,占24.18%,50岁以上5人,占5.49%。平均年龄39.78岁。
从以上数据看出,金凤区卫生系统干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行业的特殊性要求专业性强,但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检验、公共卫生、食品安全、中医等专业人才。二是整体学历普遍处于专科以上,但高学历人才少,没有研究生学历人员。三是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40岁,保证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与活力。
农口71人(含专业技术人员33人),其中:少数民族18名,占25.35%;女性27人,占38.03%;中共党员30人,占42.25%;大学学历26人,占36.62%,大专学历28人,占39.44%,大专以下学历17人,占23.94%;35岁以下3人,占4.23%,36-40岁11人,占15.49%,41-45岁16人,占22.54%,46-50岁25人,占35.21%,50岁以上16人,占22.54%。平均年龄44.97岁。
从统计结果反映的情况看,农口干部队伍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半数人学历在大专及以下,研究型人才匮乏。二是干部队伍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结构,后备干部匮乏。三是超编严重,特别是工人身份人员较多,与岗位设置不匹配。
(二)科级干部队伍现状和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我区现有科级干部343人,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82人,副科级领导干部128人(其中:55人为正科级待遇),正科级非领导干部42人,副科级非领导干部49人,退二线42人(全部为正科级别)。正科级领导干部中:35岁及以下2人,36—40岁11人,41—45岁19人,46—50岁40人,50岁以上的10人,平均年龄为46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人,具有大学学历65人,具有大专学历11人,具有中专学历1人;妇女30人,少数民族19人,全部为中共党员。副科级领导干部中:35岁及以下16人,36—40岁32人,41—45岁41人,46—50岁35人,50岁以上的4人,平均年龄为42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具有大学学历90人,具有大专学历31人,具有中专学历3人;妇女46人,少数民族23人。副科级非领导干部中,35岁及以下5人,36—40岁6人,41—45岁10人,46—50岁21人,50岁以上的7人,平均年龄为46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人,具有大学学历36人,具有大专学历10人,具有中专学历2人;妇女17人,少数民族9人。
近年来,我区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使选拔干部工作变“伯乐相马”为“公开赛马”,变“领导点评”为“群众点评”,变“任命制”为“聘任制”,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积极采取“三种模式”,不断推动优秀干部选拔工程和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向前发展。一是以实绩考核为重点,搭建干部群众“选将台”。我们把干部任用与考核相结合,建立了以“一学双述互评”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式”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充分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探索构建起动议寓于考核过程、推荐基于工作实绩、提名源于考核结果的新机制。通过实绩考核,我区先后选拔了7名从原陶乐县、芦草洼分流的同志,15名业绩突出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使一些长期在基层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二是以竞争性选拔为平台,搭建公平的“赛马场”。我区把公开选拔、公推比选、竞争上岗等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常态化方式,把量化比选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重要举措。先后开展了法检两院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中小学校长公开竞聘27名校长、采取“阳光六步法”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竞选1名村党支部书记、两次公开选拔共14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以及对6个副科级领导职位和7个非领导职位进行公推比选工作。通过竞争性选拔工作,3名30岁以下干部,8名35岁以下干部,走向了领导岗位,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热情和活力。三是以实践锻炼为目标,构筑培养干部的“练兵场”。我区把经济建设一线和艰苦环境作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主阵地、主战场,有针对性的给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选派年轻干部到工业集中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服务中心、移民吊庄等地区参与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竭智尽能。同时,注重领导干部多岗位锻炼,对于同一岗位任职满5年的,有计划进行轮岗交流。今年人大、政府、政协换届结束后,经研究分析党政各部门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根据干部的阅历、特长、能力等要素,对各部门干部进行交流调整,调整交流科级领导干部106名,其中平级交流50名,提拔使用39名。通过多岗位锻炼,进一步开阔了干部的眼界、丰富了经历,提高了干部的适应能力和组织水平。
(三)干部录用补充情况。自2006年实施凡进必考制度以来,金凤区共考录公务员35人(含检法司17人);招聘特岗教师74名(已正式录用66),录用医护人员7人,录用免费师范生9人,选调教师75人;招聘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8人。
(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近三年来,我区认真落实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周密实施基层干部“科学发展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将“大规模培训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先后指导各级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科学制定专题学习计划,采取开放式课堂、情景互动式党课、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等形式,集中培训干部3400余人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优化培训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各部门的业务工作,突出重点,丰富内容,拓宽形式,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今年年底,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辅导讲座55期,其中三天以上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2000余人次;连续两年组织全区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业务能力网络培训工作,认真落实《金凤区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各单位参学情况进行了督查和通报;根据区、市党委组织部安排,选调39名县处级领导、63名科级干部、27名一般干部参加区、市调训。
三、存在问题
(一)编制超缺矛盾突出。2002年“三区”区划调整时,金凤区属超编比较严重的县区,2004年又接收了53名陶乐移银人员,形成了新的富余人员,到2005年,公务员最多超编达到了50余人,机关事业单位总体超编350多人。同时,由于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有限的行政编制被退二线的老同志占用,造成部分单位严重超编,而另一部分单位缺人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部门的正常工作。截止目前金凤区退居二线人员达42人,其中人大政协机关共超编10人。直接导致各单位新录用人员困难,年轻人缺乏,人员整体老化严重,在乡镇街道尤其明显。除法检司系统增编后新录用了一批公务员外,其他党政机关几乎没有补充公务员。目前,我区已做到整体不超编,行政编制还有55名的空编(含检法司50名),事业编制还有32名空编(其中教育系统空编28名)。但部分单位,如人大、政协、教育局、农牧水务局仍存在超编问题,检法司因连年增编,空编较多。
(二)党政人才储备不足。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大力启用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困扰和制约我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一是科级干部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断层现象严重。我区共有科级干部343名,其中各镇街道、部门“一把手”平均年龄41岁,副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4岁;35岁以下科级干部只有23名,占科级干部比例6.7%,已经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年轻干部短缺,“源头没有活水来”。我区目前核定行政编制415名,平均年龄已超过45岁。35岁以下的公务员仅有31人,占全区公务员的12.5%,且绝大多数集中在法检司系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三是干部选拔使用身份壁垒仍未打破。虽然我们提出了“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但由于身份的限制,一些工作能力较突出的专业型干部或事业编制的干部没有提拔上来。而干部调任条件较高,一些干部对职级晋升的期望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四是干部监督管理还存在“重任用轻管理”的问题。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抓的不够紧,对不想事、不干事、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干部没有下决心进行调整,存在“只上不下”的现象,这些干部的一些不良表现在其他干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随意借调导致人岗分离。近几年来,由于部分单位人员变动、退居二线人员等因素,导致借调人员混编混岗问题十分普遍,为此2008年,金凤区制定了《金凤区借调人员管理办法》,2011年3月组织部、编办、人社局和监察局对借调人员进行了清理,共清理39人,其中:调入现单位7人,建议退回原单位16人,同意借调15人,协调办理调动手续1人。但是到目前,各单位仍有40名借调人员,其中教育局14人、卫生局8人、拆迁办8人、工业集中区5人,为借调人数最多的部门;借调至银川市2人,自治区1人。这些人员大部分未办理借调手续,随意性很大,严重影响原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借调至行政机关的,造成了新的混编混岗。
(四)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区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多集中农业、管理类和法律类专业上,公务员队伍(不含法检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均已超过40岁,公务员和高职称人才集中在临近退休的50岁以上年龄段。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年轻干部断层、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与“两区”建设和“五个金凤”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
(五)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的矛盾。2010年至今,以我区急需的经济等行业为重点,面向全区公开招聘了两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共7人,通过人才资源的引进,充实了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专业短缺的矛盾。由于没有形成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这7人中已经有2人辞职。
(六)干部培训工作有待加强。一是培训总量不大,不能满足干部工作和发展需求。我们应该注意到,2006年以来我区共培训公务员5700余人次,培训总量并不大,远远不能满足干部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二是干部学习主动性有待提升。干部对培训工作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认为参加教育培训是为了完成规定学分和指标而没能真正用心学、静心学、虚心学,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同时“重工轻学”和“以工代学”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体现不够。目前我区干部培训内容理大众化的较多,课程设置针对性、系统性不够强,且时间安排较紧。
四、下一步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妥善解决编制超缺矛盾。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退居二线人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建议组织、人社、编制、财政等部门与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提前办理一批退休人员,空出编制仅限于公开招考年轻干部。二是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向区、市争取事业编制。同时限制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合同制工人延长退休年龄的申请。
(二)加强干部选拔培养管理,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继续坚持党委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两公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等制度;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扩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比例,把公开选拔、公推比选、竞争上岗等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常态化方式,把量化比选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重要举措。同时,在竞争性选拔干部中进一步突出岗位特点,注重实际能力,坚持考试的科学合理导向,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二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干部考核评价过程中加大干部群众参与比例和监督力度,完善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等环节的评价内容,力求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了解评价干部,推动干部考核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深入。三是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关心爱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出发,强化干部日常监督,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活动,坚持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明确对不按要求报告个人情况的领导干部的处理措施。畅通举报渠道,进一步完善电话、信访、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加大对电话、网络举报、群众来信来访举报三种监督渠道的综合利用,促使干部监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为选贤任能和我区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识人视野和选人渠道,探索、畅通企事业干部与公务员队伍间的健康有序流动渠道,实现干部来源的多元化和经历的多样化。树立“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风向标”,坚持把条件相对艰苦、工作相对困难的地方作为干部培养的重要平台,注重从重点项目建设、艰苦环境中选拔优秀干部,促使干部创业创新在一线、增长才干在一线、选拔使用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五是围绕“双调双转”的目标要求,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强化理论武装和党性教育,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政策措施、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紧扣“两区建设”、市委“2258”工作思路和“五个金凤”等重点任务,开展专题培训和集中轮训;统筹好政府、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的培训资源,实施课堂教学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促进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提高,推进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将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给予宣传和表彰;对于学习懈怠的,采取通报批评等措施进行约束。通过《学分登记证》的审核,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的综合管理。六是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让优秀干部、年轻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和艰苦环境去,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区直机关中来,探索构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和选拔模式。
(三)修订完善金凤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和借调管理办法,严格按制度管人。一是重新修订《金凤区借调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出台《金凤区机关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调动管理办法》、《金凤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充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金凤区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定期轮岗制度。二是严格执行人员调配集体研究、一把手审批程序。三是采取公选考试为借调人员提供公选的机会,借调人员有一定基础,又有长时间的机关工作实践,参加公开选拔考试,相比其他人有优势。四是对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多采取推荐机关干部上挂、平挂、下挂等挂职锻炼方式,代替借调这一形式,一方面可以大力培养好年轻后备干部,一方面通过干部相互交流,又可以解决机关人才紧缺的问题。五是加强对借调人员的管理,严格借调程序、限定借调时间,对借调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员办理调整手续。六是消化超编单位富裕人员,做好余缺调剂。
(四)科学配置人才资源,逐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一是要通过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增加新鲜血液,缓解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加大干部培养性交流、换岗性交流和需求性交流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潜能和优势,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的活力。
(五)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奖励制度。一是建立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的机制。人才引进不止是政府的事,用人单位也应加强自身建设,为引进的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后续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共同解决好人才缺乏的问题。二是搭建平台,用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人。对于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哪里能充分施展才华,人才就往哪里聚集。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比较好的待遇,只有为其发挥才能创造条件,才能使他们安心留下施展才华。同时根据其工作情况进行一定的奖励或补贴。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定期疗养制度,力争每年疗养人数100人。
任领导:金凤区党委常委 组织部长
任单位:金凤区党委组织部
孟仿英
责责
第二篇:干部队伍
干部队伍
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套好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这在我校的发展历史中体现的十分充分。自2004年高学同志任校长后,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具有远见卓识和实干精神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动创新,在工作中务实求真,使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长负责制下的系统化管理
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以来,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校领导班子每个成员肩上都承担了压力,加强了责任,增进了工作的动力。各部门之间既责权明确,又能相互明确,形成一股无形的合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地前进。
严中有爱的人文关坏
学校出台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融入了新理念下科学、民主的内涵。绩效工资和评优选先名额向一线教师倾斜。领导班子关心职工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对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
第三篇: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简介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简介
金凤区于2002年11月1日成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中部,东到唐徕渠,西到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辖良田、丰登2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满城北街、黄河东路5个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总人口12.3万,其中回族人口
3.7万,非农业人口6.4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银川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机关驻金凤区人民广场北侧的市行政中心。
1历史沿革
2002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95号)调整银川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金凤区辖原新城区的铁东、新城东街2个街道(统称为新城)和原郊区的良田乡、兴源乡(芦草洼吊庄的铁西部分)、银新乡以及贺兰县的丰登乡,区人民政府驻新夏东路。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8月9日,金凤区按照自治区、银川市的批复,召开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就撤销良田乡、银新乡、兴源乡、丰登乡,设立良田镇和丰登镇;整合原铁东、东街街道以及银川高新区的西苑、新苑、神州办事处,重新设立铁东、东街、长城中路、北京中路、上海西路5个街道办事处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金凤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8月24日全面完成。(同时新城东街街道更名为东街街道)2005年底,金凤区辖5个街道(铁东、东街、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2个镇(丰登、良田)。2006年,金凤区面积263平方千米,人口13万。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中路街道黄河东路789号。2009年底,金凤区辖5个街道(满城北街、黄河东路、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2个镇(丰登、良田)。其中,满城北街、黄河东路两街道是由原东街、铁东两街道重新划界后分别更名而来。2地理环境
金凤区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占总面积的4.6%。平均海拨1100—1200米,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主要为山地灰钙土、草甸土和灰褐土、长期引黄灌溉淤积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洼地区有湖土和盐土分布。灌淤土土质适中,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适种性广。
凤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2006年,总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大部偏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平均风速为2.3米/秒,年蒸发量小于历年平均蒸发量,全年无霜期197天。具体情况为:
气温:2006年,金凤区平均气温在10.1℃~11.0℃之间,较常年偏高1.2℃~2.1℃。3月10日~12日、4月10日~12日,出现二次寒潮天气过程,过程降温均在12℃以上。其中4月12日最低气温-3℃~-5℃。6月16日~19日,出现干热风天气。
降水:2006年,金凤区年降水量在143.2毫米~195.8毫米之间。较常年偏多9.5毫米.6月28日,出现了雷雨大风天气,最大瞬时风力达到8级至9级,局部地区出现了冰雹。7月出现区域性暴雨。降水量达到112.5毫米,灵武市临河镇降水量达到130.6毫米,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的最大值。2006年,金凤区年日照时数在2665小时~3069小时之间。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于2002年11月1日成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市辖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区),行政区划东到唐徕渠,西到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金凤区地处银川市中心,总面积353平方公里,辖丰登、良田2个镇,上海西路、北京中路、长城中路、黄河
东路、满城北街5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38个社区,辖区居住人口28.85万。全区总面积263平方公里,其中湖泊湿地面积2.2万亩,占总面积的4.6%。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
金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治区党委、人大、各大厅局及银川市党政机关驻区办公,宁夏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标志性馆所矗立辖区,是银川市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城市休闲娱乐中心。辖区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景观水道纵贯南北,“六纵十二横”路网阡陌交错,宝湖公园、森林公园、阅海公园错落镶嵌,华雁湖、龙眼湖、七子连湖等5.1万亩湖泊湿地星罗棋布。银川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辖区中部,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基础建设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迅速,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金凤区已成为银川市城市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并日益成为银川市发展环境最优、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势头最快的区域。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45亿元和11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和4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4亿元,同比增长4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4.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34亿元,同比增长15%。
2012年,金凤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各项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按照金凤区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紧扣一个中心、确保两个率先、实现三个翻番、突出四大定位、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十大工程”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金凤区明建设水平,奋力开创“生态金凤、宜居金凤、健康金凤、平安金凤、幸福金凤”建设新局面。
金凤区地处银川市的中心,是新区建设的主战场,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阵地。如今,由南非拉普斯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生态、环保、商住、风景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银川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占地1936.6亩的宝湖湿地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七十二连湖中的华雁湖、大雁湖、宝湖、大小西湖水系连通工程横贯其中,凸现了“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塞上湖城美景。占地2700亩的万亩生态园一期工程建设完工,二期郊野公园、西部军事博览中心建设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体现集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结构调整、荒漠治理、生态建设、现代奶产业生产示范、扶贫和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生态建设理念,建设银川市百万居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亮点。经过几年的培植,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特别是小巨人机床、博尔泰力制药、宁夏启元药地图业等在区内外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企业效益明显,拉动了金凤区整体经济的增长。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金凤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在全自治区率先基本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八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大力推进退农建城战略,加速城市建设与发展,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大力推进兴工强区战略,做大做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推进科教兴区和生态农业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第一产业;重点实施新区建设工程、高新区二期建设工程、新城旧城区改造工程、“五纵八横”路网建设工程、品牌教育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农村富民工程、文明法治工程。金凤区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扬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核心区精神,开拓奋进,负重拼搏,努力打造现代化都市风貌,率先在全自治区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3行政区划
金凤区辖5个街道、2个镇。
街道
满城北街街道、黄河东路街道、长城中路街道、北京中路街道、上海西路街道
镇 良田镇、丰登镇
银川经开区(高新区)Ⅰ区(即北京中路街道)位于金凤区中部。
东街街道 辖8个居委会:起重机、中强巷、长宁巷、紫阳、西门巷、立交桥、新平巷、新建巷。铁东街街道 辖7个居委会:金家巷、贸易巷、银啤巷、新苑、化工厂、宁煤、双渠口。
长城中路街道 辖6个居委会:南苑、长兴、紫园、长城花园、宁大南校区、五里台。
北京中路街道 辖5个居委会:锦绣苑、国安巷、蓝山名邸、安居苑、民生花园。
上海西路街道 辖5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区建一公司、亲水苑、银新苑南区、银新苑北区、景湖;银丰村。
良田镇 辖12个村委会:园子村、金星村、兴源村、光明村、泾龙村、园林村、植物园村、魏家桥村、五里台村、盈南村、砖渠村、高桥村。
丰登镇 辖7个村委会:西湖村、西新村、新联村、新丰村、联丰村、永丰村、平伏桥村。
金凤区境内有:西湖农场、银川林场。2009年,铁东、东街街道分别更名为黄河东路、满城北街街道。
4社会事业
金凤区地处银川市的中心,是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阵地。如今,由南非拉普斯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生态、环保、商住、风景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银川森林公园正在建设中。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特别是小巨人机床、博尔泰力制药、宁夏启元药业等中国知名企业,企业效益明显,拉动了金凤区整体经济的增长。金凤区计划实施八大工程,即:推进退农建城战略,加速城市建设与发展,积极拓展第三产业,推进兴工强区战略,做大做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发展第二产业,大力推进科教兴区和生态农业战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第一产业,重点实施新区建设工程、高新区二期建设工程、新城旧城区改造工程、“五纵八横”路网建设工程。
2008年,平二支沟至爱依河南段疏浚工程全线贯通,扩挖湖面1016亩,完成绿化400亩,植树65万株。爱伊河花卉基地加快建设,平整土地1000亩,招租土地4500亩,种植玫瑰218亩、经果树150亩、丁香、金银木等鲜花60亩、杜仲、牡丹等中药材55亩,完成盈南居家小果菜园认种116户。宁城城市苗圃绿化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完成绿化80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10余万株。康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8处康居安置区已开工建设保伏桥、福州南街、五里台、平伏桥、双渠口5处,在建面积35万平方米,盈南二期康居安置区正在实施拆迁,正源北街安置区待总规划图审批完成后开工建设,丰登镇安置区正在选址。积极配合银川市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基本完成了阅海览山景观绿化、亲水大街绿化拆迁,拆除丰登镇西新村1、2队、西湖村4队、上海西路街道景湖村7队4个庄点259户房屋9.5万平方米。金凤区以“一帮一”的形式,帮扶没有图书和体育器材的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室,19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村村都有体育健身器材,每村拥有图书1000多册。
5社会事业
文化体育
金凤区加强村(居)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建设。通过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项目,先后为两镇及23个村配备篮球架36付,硬化场地28处,实现了村村都有篮球场地的目标,金凤区被自治区体育局授予“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先进县(区)称号。争取区、市支持,为两镇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及部分图书,并为丰登镇增配了室内健身器材10件、民乐器材15件及数码照相机,两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功能进一步健全,两镇先后分别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荣誉。
先后建成开放式农民文体活动中心8个,并承办“银川市首届新农村、新农民体育健身展示大会”和“宁夏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暨全区千村农民篮球赛启动仪式”。筹措资金,在市区健身广场、居民小区、农村文体活动中心等场所安装体育健身器材650件,方便了群众锻炼。完善农村社保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45%,规范23个村级卫生室建设,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农村文化活动阵地8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社会保障
金凤区从住房安置、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救助机制。解决失地农民安居问题。建成保伏桥新村、亲水苑、银新苑等康居工程,启动平伏桥、福州南街等6处康居工程建设,累计安置农民4710户,分配住房7707套。通过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工程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15984人,劳务输出1224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526万元。对失地农民从基本生活保障、大病医疗、子女入学、危房改造等方面实施综合性救助,将5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6005人,为失地农民发放“大病医疗费补助金”11万元,帮助改造危房338间。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医疗保险。制定完善了《金凤区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银川市统一部署,将失地农民医疗保险办理工作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至2007年底,为失地农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手续11040人,有2670名一类人员已按月领到养老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3020人,参合率达90.1%。成立“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失地农民工会联合会,将已就业失地农民纳入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累计为失地农民务工人员讨还工资81.4万元,清退押金3.55万元。
6经济建设
金凤区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进园区科技化、物流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五大战略”,打造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商贸物流城、金融信息城、文明卫生城、生态旅游城、基础教育城六大城市品牌,加大调农业、兴工业、整物流、建康居、引项目、促开放力度,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实现突破,物流市场走廊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10.5%,工业总产值完成100.3亿元,同比增长24.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89.1元,同比增长24.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17元,同比增长4.25%。
第一产业
丰登、良田两镇有4万多农业人口,是金风区这个城市化新区特殊的区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金凤区的耕地面积已不足8万亩,金凤区将发展设施、生态、高效农业。同时,通过培育千亩万间温棚蔬菜基地、现代化奶牛园区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要在金凤区形成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金凤区良田吊庄地区实施了扶贫开发项目,搭建了日光温棚。如今,良田吊庄地区已建成二代温棚4万多间,人均纯收入1900元,较1999年前翻
了一番。2002年底,丰登镇建立食用菌基地,建起了400栋蘑菇种植大棚。投入支农资金1400万元,配套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启动科技培训、净菜配送中心建设,新建二代温棚3万间,奶牛存栏达2万头,肉牛饲养量达3.5万头,设施蔬菜、畜牧养殖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实施“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建设3个,推进丰登集镇农贸市场、商业街一期等工程建设,完成高桥村等人饮改水工程,新建乡村公路15.3公里,树立魏家桥四队等一批示范点,村容村貌整治效果明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农业综合项目区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5000亩,砌护渠道18.4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400余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金凤区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进城安家。金凤区将为失地农民、富余劳动力、下岗职工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挖掘工业园、种养业、商业网点等方面的就业岗位,鼓励引导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继续培训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网络,扩大劳务输出。第二产业
2006年在完善工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成二期6.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小商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同时,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力争为园区引进工业项目30项,中小企业创业园中的标准化厂房投产率达90%以上。聚集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如小巨人机床、博尔泰力制药、宁夏启元药业等知名企业。
第三产业
银川市金凤区围绕建设城市中心旅游带,着力打造“农家乐”特色旅游品牌。辖区农民个体开发的“农家乐”旅游项目近70多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18家,已累计接待旅客7万人次,总收入达200多万元。金凤区发挥辖区亲水环湖的资源,拓展农村产业链,引导农民发展集旅游、垂钓、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态旅游。改善“农家乐”软硬环境,推进庭院改造、绿化美化、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如今,辖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家乐”项目18家,在建项目中规模较大的有9家。2007年举办了“塞上湖城—多彩银川—魅力金凤”第一届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节由银川市金凤区党委、政府联合宁夏农垦集团、银川市旅游局举办,活动内容有环湖长跑健康赛、环湖自行车赛、垂钓大赛、龙舟大赛等。
7旅游资源
艾依河
艾依河是把几个湖泊连通的人工水道,横贯本区中部,自2003年来陆续了建成16座桥梁,艾依河工程南起青铜峡水利枢纽坝下,北至平罗县沙湖,沿途连接数十个湖泊湿地共5万余亩,于2003年开工建设,规划线路总长83公里,如今已建成48公里。艾依河到阅海段已于2005年5月开始正式通航运营。艾依河建成后在改善沟道水质、调节地下水位、提高城市防洪排水标准、保障湖泊湿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美化了人居环境。
宝湖湿地
宝湖现有700亩自然湖泊资源,是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东起唐徕渠,西至正源南街,北起银新铁路专用线,南至宝庆西路,占地1936.6亩的宝湖湿地文化公园。由世界一流的设计公司加拿大ALD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总投资9亿元,由占地1362亩的湿地文化公园和占地574.6亩的生态住宅区两部分组成,体现了“强化自然、淡化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湿地文化公园注重湖泊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以休闲、娱乐、生态旅游、观光为人文文化主题,追求生态、旅游、生活、文化价值的平衡发展,凸现塞上湖城的美丽景观。
阅海湿地公园
阅海,是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面积2000公顷。南起艾依河北京路码头,途经西湖游乐园,北通银川市最大的湿地—阅海。游人至此,既可观赏景观大桥、斜拉桥,康居工程楼等凝聚现代文明的建筑群,倾听艾依河的传说,又可体味亭台楼阁、江南烟雨的西湖美景,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水域广阔,园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湿地资源。尤其是107种鸟类,12000亩水面和芦苇。阅海公园于2002年11月28日正式建设,先后完成了扩整湖面、清挖航道、退田还湖、生态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期工程项目。在亲水大街西侧,自然苇湖区的东侧,建有面积7000亩房地产及别墅区基础设施。湖中有自然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小鸨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鹤等19种。每年春夏季节,数十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湿地内还有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大量的昆虫和水生物资源。如今,阅海景区内开放的旅游项目有:艾依河·阅海景观游、阅海环湖游、阅海休闲游、垂钓、观鸟、生态观光游、与景点配套的餐饮和娱乐、野禽观赏园、健身活动区;冬季娱乐项目有竞道滑雪、滑雪圈、雪地摩托车、冰车、冰上自行车、冰上拔河、雪爬梨、雪地排球、冰陀螺、冰上垂钓、溜冰、迎新春冰雪大联欢、以及冰雪花絮摄影赛等。
8教育事业
高校 中国防沙治沙大学
宁夏大学南校区
中学
银川九中
银川二十六中
宁夏六盘山高中
银川第二十二中学
银川第十三中学
宝湖中学
第四篇: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金凤区人民政府(2010年4月7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金凤区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情况作一汇报。
一、正视区情,顺势而为,把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
金凤区行政区划东起唐徕渠,西至包兰铁路,南接永宁县,北临贺兰县,区域总面积353平方公里,辖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在册人口22.6万人,城市化率达85%。金凤区地处银川市中心,地理位臵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辖区人口增速较快,区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银川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城市休闲娱乐中心区,是银川市建设“两宜”城市的主战场。金凤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使得金凤区发展服务业的形势刻不容缓。
近年来,金凤区党委、政府立足区情,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特别是2007年银川市制定《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以来,金凤区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区位环境优、潜力大、势头快的发展优势,以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突出发展总部经济、商贸物流、现代服务、房地产、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快服务业升级步伐,服务业呈现出了结构不断优化、层次稳步提升、规模迅速扩张的新发展格局。
(一)突出规划引导,狠抓项目落实,创优服务业发展环境。一是抓好规划。按照银川市服务业发展规划,高标准、高层次编制金凤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了《金凤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暂行办法》等文件,提出服务业发展“5111”计划。即:服务业要在5年时间内,建设1个市级商业圈(金凤区区域商业中心),打造10大品牌(精品购物品牌、高档酒店品牌、商贸物流品牌、金凤住宅品牌、金凤餐饮品牌、运动休闲品牌、软件动漫品牌、会展演出品牌、总部商务品牌、特色街区品牌),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二是狠抓项目落实。围绕服务业发展“5111”计划,筛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列入金凤区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事项。在购物方面,引进投资8亿元的拉普斯水上购物城项目,投资30亿元的金凤万达商贸广场等建设项目;在酒店建设方面,引进凯宾斯基酒店、万达艾美特等五星级酒店等建设项目;在商贸物流方面,引进新华百货物流配送中心、德国啤酒坊等项目;在住宅建设方面,引进宝湖湾、森林半岛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在餐饮品牌方面,引进东港明珠、东宇海鲜等大型餐饮项目;在运动休闲品牌方面,启动颐和生态园等建设项目,培育森林公园、览山剧场等10大旅游景点;在软件动漫方面,引进用友软件等软件开发企业25家;在会展演出方面,成功举办宁洽会、房车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20余次;在特色街区建设方面,培育建设了上海西路穆斯林用品及手工艺制作一条街、鲁能陶然水岸渔人码头酒吧街等10条特色街区。截止目前,金凤区共引进各类服务业项目46个,总投资65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30个。三是创优服务环境。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每年安排服务业发展资金50万元,累计争取1000多万元项目资金,协助企业贷款 2500万元,用于企业项目扩建,推动企业开拓市场。大力改善服务环境,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金凤区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规范服务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同时,对进入辖区的物流、科技研发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和调整用地。对投资服务业项目企业职工,优先安排子女上学。
(二)突出辖区特色,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服务业发展新亮点。扎实推进总部经济发展“5222”计划,即:总部经济发展要在5年时间内,建设2个市级中央商务区(银川中央商务区A区、B区),发展200家总部企业,总部经济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一是成功承办中国(银川)西部总部经济发展论坛,进一步明确了总部经济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实施步骤,增强总部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二是围绕“5222”计划,强化招商引资。2009年,新引进中盐集团、中电投青铜峡铝业等企业总部12家,辖区企业总部达到72家,总部企业税收贡献达到2500万元,增速达到25%,占一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19%。金凤区正在逐步成为宁夏企业总部的“聚集高地”。三是协调推进银川高新技术开发区暨银川中央商务区A区建设,吸引信息、软件、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企业聚集,形成高新产业聚集基地。启动银川中央商务区(CBD)B区建设,实施万寿路以西、阅海以东、小西湖以北、沈阳路以南占地约3600亩规划地的建设,成立银川中央商务区(CBD)B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并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后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大中型企业总部入驻,并配套发展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等产业,打造银川市高品质的商务中心。
(三)突出优势产业,夯实发展平台,培植服务业强势载体。立足调整优化产业机构,实现服务业由次生产业向先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升级,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壮大优势产业,打造一批服务业发展亮点,推动了服务业增量升级。深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推进南部商住区、新城商住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建成一批高端住宅小区,保持房地产业旺盛发展势头。房地产年开发建设保有量由2007年的100万平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200万平方米。2009年,26个房地产项目开工建设,建成8个安居康居小区,房地产建筑面积达到246万平方米,开发量居银川市之首。积极培育会展经济。抓住举办大型会展的契机,大力培育设计、广告策划、旅游、休闲娱乐及其他劳务服务机构,开展会展业配套服务,拉动旅游、餐饮、物流等行业发展。参加会展和为会展服务的企业(户)达到200多家,直接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围绕建设银川中线旅游带,积极打造南部生态农庄、中部花卉观光、北部休闲垂钓乡村特色旅游。启动颐和生态园项目建设项目,实施“金沙滩”生态长廊游乐项目,盈南村生态观光园建成并投入运营。培育建成满城北街休闲垂钓一条街,不断提升农家乐经营档次,辖区农家乐达到82家。组织举办“魅力金凤.浪漫爱依河”第三届生态文化旅游季等活动。活动精彩纷呈,着力打造运动休闲旅游城市品牌。2009年,辖区城市休闲为主题和农村生态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年观光旅游人数达到88万人次。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新建宏鑫建材城,实施恒源万福加工配送二期、丰登集镇商业街及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完成了辖区民生、新城南、新城北、紫园等四个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其中:民生、新城南社区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新建紫园、新城北两个自治区级商业示范社区;有28个店铺被银川市评为商业社区示范店。同时,进一步提升新城商业广场、福州步行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服务功能,完善经营业态。
2009年,金凤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2.43亿元,同比增长14.6%;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4.2万人,占辖区从业总人数的6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亿元。2009年,金凤区服务业一枝独秀,其对辖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7%。金凤区由原来的“123”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过渡为“321”的产业发展模式,服务业成为辖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新任务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层次还不够高,由于审批权限及政策权限原因,金凤区服务业规划层次相对较低,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在银川市核心区的作用。二是特色不明显。虽然我区服务业呈现出门类齐全、各业并举的势头,但是金凤区服务业总体发展特色不明显。三是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服务业发展引起金凤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辖区财力有限,不能将更多的资金投资用于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公共服务相对比较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农村服务业还很薄弱等等。
三、2010年服务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目标,按照“产业多元、结构优化、层次提升”的要求,以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深入推进服务业发展“5111”计划,力争2010年金凤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9亿元,增长1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8%以上。
(一)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深入推进总部经济发展“5222”计划,全力协调推进金凤区中央商务区A区、B区两大总部经济带的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总部投资大厦,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尽快实施项目建设。出台《金凤区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意见》,配套完善服务总部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高起点策划举办第二届中国银川西部总部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充分利用“中国西部总部经济研究中心金凤区研究基地”平台,加强与区内外总部经济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吸收借鉴总部经济发展经验,鼓励和引进区内外企业总部进驻,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和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力争年内辖区总部企业累计达100家,打造银川市总部经济聚集区。
(二)大力发展商贸经济。配合推进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拉普斯水上购物城竣工开业,配合建设30万平方米的金凤万达商贸城,加快宁夏新华百货连锁集团百货配送中心建设,形成覆盖银川、辐射周边县区的百货配送中心。扩建恒源万福冷冻食品加工配送项目,建设自治区库容量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菜篮子”冷链和保鲜基地。依托金凤工业集中区企业和宁夏红、马斯特项目园,培育工业品物流企业,建设工业品物流配送基地。整合提升新城商业广场、福州步行街等商业网点,着力提升零售商业水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造一批商品配送农家店,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和市场体系,深入实施“商贸小巨人”培育工程,支持企业创新,推动商贸行业结构调整,促进商贸业从低层次、数量型向科技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新增3—5家商贸小巨人企业。培育民生新天地美食餐饮一条街,增强新昌路美食餐饮街特色水平,加快发展上海西路穆斯林用品一条街等10条创业街区,提升特色层次,完善服务功能,推动餐饮等服务业优化升级。
(三)建设会展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依托“三馆两中心”,充分利用辖区会展业活跃的优势,培育为会展业服务的设计、广告策划、装饰、旅游、运输、休闲娱乐及其他劳务服务的机构,抓好信息、餐饮、仓储、交通运输、展品运输、展位搭建、广告位租赁和设计等配套服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依托宁夏软件园(动漫基地),建设软件动漫影视产业园区。依托自治区科技馆、图书馆、艺术中心、宁夏广电中心,引进培育发展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出版业、网络教育等数字创意产业以及广播影视制作、科技展览、摄影、文化娱乐和印刷发行等各类文化产品,推进文化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文化演艺中心,开设电影、音乐等主题俱乐部,建成一个集综合演艺、艺术展示、时尚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区,形成企业文化创意、产品展示、文化娱乐新亮点。
(四)稳步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加快实施颐和生态园等项目建设,提升盈南村生态观光园品质,建成具有沙漠高尔夫运动、儿童游乐、生态休闲、演艺主题的游乐项目,发展农业文化博览、体验农业生产等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进行湖泊湿地改造连通工程,加强生态绿化,发展适水产业,重点培育阅海景区和满城北街休闲垂钓一条街发展,完善提升旅游娱乐项目,建成西北著名的生态湖泊旅游区。建设爱伊河西岸花卉培育、水生植物种植、农村会所度假、垂钓等综合观光项目,把爱伊河景观带建成集生态景观、风情度假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带。依托森林公园、林业科普园休闲资源和“三馆两中心”行政资源以及城市文化、建筑资源,发展城市多样化休闲项目,形成集群式休闲观光效应。
(五)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推进南部商住区、新城商住区、北部商住区以及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保持房地产业旺盛发展势头。加强服务和引导工作,规划建设5个五星级酒店,力促建成3个五星级酒店、10个商务酒店。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等公共设施配套,建成最佳人居环境区,更高层次打造“住在金凤”品牌。
第五篇:金凤区志愿者助残行动工作总结
金凤区志愿者助残行动工作总结
我区目前有10万残疾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3%,其中绝大多数残疾人在农村,不少人基础不牢靠,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返贫,扶残助残的任务相当繁重。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特殊群体,迫切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怀和救助。志愿者助残行动开展以来,县残联一直把助残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长抓不懈,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现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使助残工作更具生命力
为切实做好全县志愿者助残工作,金凤区残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助残工作全面展开作好前期准备。一是成立助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县残联理事长任组长,重点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人任组员的助残工作班子,通过工作抓重点,工作负责到人,分工负责,目标管理;二是召开助残志愿服务专题会议。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定志愿者助残服务工作重点,县残联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义,群策群力,明确工作思路,将“助残”工作作为志愿服务的经常性项目来深化;三是加强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建设。我区各乡镇、水上社区成立了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使志愿者助残服务基地达到33个,构建了志愿者助残网络。四是
推进助残工作信息化。为进一步扩大招募志愿者的途径,加大招募志愿者的力度,县残联在《太和周末》上公布了志愿者报名电话,同时谋划下一步筹建志愿者服务网站,宣传助残工作,推进助残工作信息化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二、多种形式,服务社会促和谐
在助残工作中,我们将长期助残与短期助残,重点帮扶与一般扶助,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有机结合起来,使金凤区的助残工作内容丰富多彩。
1、以助残日为契机,抓好助残活动。在5•18助残日期间,各助残志愿联络站组织志愿者义务为残疾人看病、理发、修理等,服务残疾人747人次。
2、开展慰问活动。在活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县残联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组织志愿者到重残及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上慰问金、轮椅、助行器、衣帽等物品,增强重度残疾人家庭战胜困难的信心,使他们很受感动。每年农历新年来临之际,组织志愿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献爱心” 助残扶贫活动,通过扶残、助残、帮残,为残疾人送上节日的关心和关爱。
3、加强残疾人能力建设。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助残工作中,我们不但注重从物质上帮助残疾人,更注重培养残疾人自主创业的能力。组织志愿者对残疾人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指导,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增强残疾人脱贫致富的能力;组织志愿者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积极与148法律援助中心协调,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宣传优秀残疾人的先进事迹,使青年残疾人树立身残志坚的思想,克服战胜各种困难,最广泛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
4.做好助耕包户工作。在每年的小春收割和大春栽种等农忙期间,各志愿者助残联络站组织定期组织志愿者帮助缺乏劳动力的残疾户进行抢收抢种,使他们能按照时令及时完成栽种任务。
三、今后的工作
近年来,我区扶残助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扶残助残的队伍日益广泛和扩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的服务残疾人,使残疾人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今后,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扩大全县助残志愿者队伍;
2、扩大志愿者“一助一”、“多助一”长期结对服务面,使帮扶工作惠及更多残疾人及其家庭;
3、启动金凤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4、大力创建志愿者服务站,进一步规范、完善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并按照“常设、规范”的原则,健全志愿者助残工作服务网络及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