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读写中等待生命的果实成熟
《在读写中等待生命的果实成熟》 一、一世情缘天注定
我笃信“缘”这个字,很玄妙。我和书有缘,一生的缘。
大概是四五岁吧,我随着母亲赶沙河大集。拥有了第一本小人书——《水帘洞》。孙猴子蹲在山顶上手搭凉棚的架势至今历历在目。
上学后,我考试成绩好舅舅们就奖给我小人书。《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红楼梦》、《大八义》、《小八义》、《三国演义》等陆续的成为我的宝贝。有一本《格萨尔王传》是三舅给买的。里面的女妖和英雄都让我着迷,我用自己仅有的那盒封面上画着擎着红缨枪的两个小孩子的蜡笔给他们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那可能是我第一次用色彩打扮世界的开始吧。可能真的是命中注定吧。识了几个字的我看到带着字的纸片都要捡起来读一读,更罔论那些真正的书了。小学二年级我就躲在邻居家的套间里读了一下午的《窗外》,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琼瑶的名作,可那时候只是一种对书的本能的喜爱让我用跳读,读半边的方式读完了那本书。现在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读书较多,我认识的字也多,在小学老师封我“小先生”,同学们也多愿意和我交好,因为我有那么多的小人书可以提供给他们看。
初中阶段的我看遍了琼瑶的爱情和金庸的武侠。想来惭愧,初中三年,我放纵自己三年。课桌上是一摞摞的课本,桌洞里却是一本本的“大书”,甚至课桌上摊开的课本下面就是一本《船》或者《神雕侠侣》。在当时,一个学生开始看“大书”就意味着这个学生走上歪路无药可救了,我也真是无药可救了,任着自己荒废了一堂又一堂的课,任着自己双耳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任着自己满脑子都是“侠骨柔情”„„后来,当我意识到这类书实在不适合学生时代看的时候,岁月却是不可重新来过,只留下我的感喟无数了。不过,我觉着我骨子里的浪漫细致和侠气豪爽跟这些书不无关系。上师范时,我主动申请当上了图书管理员。书一下子扑到我的跟前,它庞大得让我手足无措,它浩瀚得让我倍感自己的渺小和生命的有限。一开始,我几乎是狼吞虎咽般地读了起来,看的很杂,很乱。后来,逐渐开始精挑细选甚至挑剔起来。就在这个阶段,我明白了自己最爱的是诗歌和散文。婉转的词语,隐晦的情感,细腻的描摹表述,可以无尽想象的空间„„这一切都让我着迷沉醉。我几乎把散文名家的文章全借出看了个遍,把诗歌名手的文章看了个遍。借书是有期限的,看完是要还回去,我开始抄——抄那些让我激动的,让我浮想联翩的,把我打动击碎又重新组合的文字,一个本子,一个本子地抄。有时,央着同位和邻座为我抄。在教学后,从《送东阳马生序》和《黄生借书说》中我看到自己的影子。
图书馆的二楼是哲学、经济社科类的书。我在那里见到了黑格尔、尼采等哲学家的著作集。我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灰尘就在书架缝中的阳光里簌簌飘洒,里面的借书签和封皮一样崭新,记录图书购入日期的墨迹都如同才写上去的。二楼与一楼的热闹形成里极其鲜明的对比,这里静谧,幽暗,带着纸墨的味道和一种发潮发霉的味道,可是我喜欢,在那些书架中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目光在厚厚的书脊上抚过,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如同从天边传来„„一切妙不可言。
带着好几个摘抄笔记我到了教学岗位,我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了。此时,书店成了我进城后的必去之地。《冰心散文》、《泰戈尔诗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代情诗大全》、《诗经》„„席慕容、徐志摩、戴望舒、普希金、林清玄、张炜、冯骥才、余秋雨、余光中„„这些名家名作陆续摆上我的书桌枕边。每天晚上读着书入眠已经是一种习惯。在讲台上的我,因为书的滋养,挥洒自如,如鱼得水。记得,有位领导听了我的课后评价我是“天生的语文老师”,我知道,这是因为有书在给我做着强大的后盾,是书架构了我的知识和素养。
书,已是我命中的注定。农村的婚姻靠的是媒妁之言。当媒人介绍对方家里如何条件好的时候,我没有动心;当媒人介绍对方多么有本事能挣钱的时候,我甚至有淡淡的不屑;当媒人介绍对方整天看书爱学习的时候,我就心生好感。当年,我看到老公家中的书橱装满了书,且多是字帖和文学类书籍的时候,我觉着眼前的这个人是有内涵有修养的。经常,我们两个各自捧一本书看得入迷,经常相伴到书店选购图书,当他外出学习给我捎回的也是书。可以说,是书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是书帮我们结下了一生的缘。生下儿子,我就叮嘱老公把祖上留下的一本老书垫在儿子的脑袋下面——人们都说这样的话,孩子长大了会爱上读书的。我很希望是这个样子。儿子一天天长大,他的书也在逐日增多。而且,孩子的假期基本上都是在书店里消磨掉的。各大书店,儿子门清。可能是年纪的增长,也可能是阅历的丰富,也可能是教学的一种潜在需求,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的阅读方向有了变化,我开始专注于古代经典文籍的阅读。最初的是一本《史记》,而且是白文本,即不注不译的古文。一开始连猜带蒙地看;第二遍开始挑挑拣拣地看,到第三遍已经可以讲故事了,还有第四遍,第五遍„„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体会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也对顿挫有力简约丰富的古文章由衷地喜爱上了。于是,《论语》、《北宋散文》、《古文观止》、《人间词话》、《唐宋八大家文集》、《孙子兵法》、《老子》、《孟子》、《庄子》、《世说新语》、《四书五经名篇》、《二十四史名篇》„„都摆上了书架。老公和我曾商定将古籍经典全都买回家,这个工程正在建设中。古籍经典对我的滋养是深远的。如果说,散文和诗歌让我的心轻盈,那古籍经典让我的心博大厚重。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观都在古籍经典的影响下有了另一番的新气象,我的性格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如果我能够对生命表现出足够的敬意和爱意,如果我能够对生活表现出足够的理解和珍惜,我想,这都应该是书给我的理性和高度。古人云:“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我,读书不为稻粱谋!夜阑人寂,灯下漫读,让心跨越时空,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与古今中外大师进行心灵对话,感觉灵魂得到彻底的解放;课间小憩,寄情典籍,在喧嚣的尘世间,给流浪的心灵寻一个寓所;闲暇假日,展卷安坐,排除世俗的纷扰,体会五柳先生“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感觉。
读书的感觉真好。肖川博士曾有过精彩的描述:人生许多感悟,就在捧卷细读之时——感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茶烟轻扬,书香浮动,风尘仆仆的心灵终于可以回家了。抑或在那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境界,吟咏着自己宽广而又温柔的心灵。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了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
是书给了我一对翅膀,在童年时,它带着我遨游想象的世界;是书给了我一对翅膀,在青葱的少年,让我领略文学的魅力;是书给了我一对翅膀,在华美的青年,让我带着书香走上工作的岗位„„这对翅膀,会带我飞过整个生命的天空!
三生,我不敢说,今生,我注定与书相伴同行。
二、在文字的沃野里耕耘
如果说读书是我的天性使然,而写作却是源于我们烟台市的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2008年的十月,我听到烟台市教师读书随笔征文的消息,忽的有种冲动——我想参加!那时,正在看曹文轩的《草房子》,小说里那些坚忍的生命感动着我,让我有写的欲望。为了写稿,我跑了书店无数次,买回了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几乎用光了两个大数学练习本。2600字左右的文章我写了近20天。当时我就恨我自己:这些年都干什么去了?心中有笔下无,千言万语竟然无法调动词汇恰切地表达出来,连自己都觉着写的“痛苦”,读的人又怎能幸福?我把文稿给老公看,他坦言:我怎么觉着别别扭扭的?我当时不服气,继续改。打字的时候都是瞅着中午办公室没同事时,我怕让他们见到。这20几天里,我好像一下子成熟了。原来,读过的书可以在记忆里永存,原来经历过的一些事可以在笔下重生,更重要的是读书后获得的思考可以和生活中的感悟结合而使自己在思想、文字上获得一个新的层面的提升。后来,当学校领导看了我的稿子后说,还有一个读书演讲,也是你去吧。悄然间,我的人生开始了嬗变。
已经记不得翻阅查看了多少的书,也记不得做了多少的标注,更记不得夜夜伏案到了几时,只是记的交上演讲稿后的我有种脱胎换骨般的感觉,因为那些曾是囫囵吞枣般看过的书都被我细细地咀嚼过,孔子的仁厚庄子的飘逸司马迁的悲慨孙子的井然„„古人的思想植根进了我的胸腔,随着心跳在跃动。原本混沌的世界在我的眼前晃动,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了。此时,我对演讲的成绩倒是看得很淡然了。
有幸,我的演讲通过了莱州的初赛。十二月,我参加了烟台的读书演讲比赛。记得在我演讲结束后,烟台市教科院的程福蒙老师便走到我的跟前要我的手机号码,说我的稿子写得很好,说希望以后多联系并鼓励我继续写下去。还有别的县市的评委在休息期间也对我的稿子多有褒扬。教科所的唐炳荣老师的评价更是让我惊讶又激动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稿子不仅是全莱州市最好的,也是烟台市最好的。他要我继续写下去。在受宠若惊的同时,我内心深处的渴望被激活了,我的信心大增。
回到了原来的工作生活后,我开始了写并给自己定下了每天500字写作量的“硬指标”,如果哪一天没有完成一定要在后面的写作中补上。三年来,我没有违背誓言,累计至今电脑里已经存储了五十多万的文字。因为我已经下定了决心,写我的生活和工作,为我心中的梦想和悲欢。我不想成名成家,我自知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和机遇。我只是觉着人的一生太短暂太渺小,总得给自己留一点念想留一点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活过的证据吧。明朗也罢,浑噩也罢全在自己的一念之中,我选择不辜负我的生命,在读写中,证明自己行走在世间。
于是,就有了我敲进电脑里的一篇篇文字。谈深度没有,谈灵气没有,谈才情就更没有了,但每一个文字都是我斟酌再三用心写的。这个期间,给了我最大推力的是唐炳荣老师,他举办了读书沙龙,他邀我参加,让我发言,给我布置了写作任务。我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怕自己写的达不到唐老师预期的高度和质量,就很用功很用心地写。我想,我写的也确实不够优秀完美,但唐老师一直鼓励我肯定我,一直叮嘱我要写下去。后来惊闻他的变故,我很难受。今天我能有资格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是唐老师的功劳。他对我的知遇之情我永生不敢相忘,不敢辜负。
回忆自己这三年的写作,我是从模仿开始的。08年写的征文稿子是模仿了窦桂梅老师的行文方式。后来的写作中受读的书的影响,我也刻意模仿着写过一些文章,像是我发在博客里的《女人有三丑》是模仿梁实秋老先生的语言风格的。我的几篇游记有余秋雨的影响。周国平的语言方式我也模仿过。“自古文章一大偷”,话虽是俗恶,可是也道出了写作的一些要领。梁衡就专门写文章分析过对于前人或是他人的模仿借鉴对于自己的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对于写作不要有什么畏难,那么多的文章可以让我们借鉴学习,怕什么!
坚持很重要。很多老师对我的坚持很是惊讶或是赞叹。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每天写点东西。我不看电视,基本不上网,很少交际,一开始我是强行要求自己写,时间久了,成了习惯,每天没有写点,就觉着欠了一大笔账似的。其实,我也不是每天都在写可以拿出来给大家看的东西,无非就是记录生活,写写心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而已。但就是这些琐碎的日常记录却是后来我很多的文章的基本素材。现在,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写日记。有的孩子已经在笔下开始记录看到的不起眼的小事了,他们看到了年轻的农民工看他们的羡慕的眼神,看到了寒风中坚持训练的体育生,看到了老师为他们做的点滴小事儿。我觉着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能够把一种善良的情怀细密的心思传递给学生的话,真的比让他们死记硬背考一个高分数更有意义。
2001年,我响应刘东方老师的号召在中华语文网上建了一个博客,开始涉足网络写作。因为比较新鲜,更因为积攒了不少的文章,我几乎天天发博文。看到文章评为精华看到不相识的老师给我留言发评论心里挺美的。
很快,我的“库存”文章已经寥寥,博文“告急”!没有别的办法,继续写吧。写什么?当时我不是班主任,属于夹着课本进教室上完课走人的情况,虽然也有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故事发生,可都大同小异。我也不会写教育论文,只能写自己的生活了。为了有写作的素材,我开始关注身边的一切——人,物,景,事,只要看到了又有所触动,我就特意在脑子里记一记,构思一下,回到家中就赶紧记下来。我也回忆,回忆童年回忆青春往事回忆一些逝去的人或是事物。为了写点东西,看书的时候就特别的用心一些,努力记住里面的内容,并且自己梳理阅读的感受。不为别的,就为了不让博客“荒了”。因为有那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的博客,还有刘东方老师曾在全市语文教师的会议上,表扬我写博客,号召大家都来写。我是不得不写呀。就这样,每天晚上我都是守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打着键盘。紧张忙碌的教学工作之外,我得写;日常琐碎的生活之外,我还得写。在别人端着茶杯品茗的时候,我可能正在凝思出神;在别人遛街闲逛的时候,我可能正在书店里充电学习;在别人运动健身的时候,我可能正盯着电脑为一个词语的使用一个意思的表达在绞尽脑汁。我承认,我不是一个才思如万斛泉的人,我的起点很低,我的表达能力一般,我的阅历见识都很浅,我写的有些累。
但日子一多,我的打字速度越来越快,累积的文字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书面语言的运用更加的娴熟流畅了。因为特意地要写,我看到了很多的可能会被别人忽视的人生的细节,像风中乞讨的老妇人,像病中呻吟的孩童,像陌生人之间一个会意的笑容,像高楼上劳作的工人„„他们让我的心充满了感激和祈祷。我认清生活的真实,感激我所拥有的一切,我祈祷人们都能平安地度过每一天。当心中充满了对他人的悲悯时,“生命”这个词语,成为我心中最最敬畏最最怜惜的一个词语。作为一个人怎样活,为什么活,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这些问题在以前是没有思考过的,稀里糊涂地过了三十多年,现在的我会常常陷入一场盛大的冥思中,我知道我的外表外形不会因为我的思考而发生改变,但是我知道心灵的园地里会因为我的沉思而开出美丽的花朵,思想的湖泊里会有洁白的云朵投下宁静的身影。周国平说过,过着丰富内心生活的人是在智慧上进行修炼。我愿我能修炼到一定的境界。
为了写出像模像样的一篇文章,看书看别人的文章已经成为我的必修。牺牲了很多的闲暇时光,开始学着见缝插针地挤时间,推掉了很多无谓应酬,强迫自己静下来,再静下来,要求自己阅读再阅读,面对着自己的文章读了再读,改了再改,这一些都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我写,因为我在,我在读,我在想,我在好好地生活。在博客上写几篇文章成不了“名师”、“名人”,在全民写作的时代下,比我写的好的人有的是。我不奢望我的文章能为我带了什么表面的东西,它给我内心的富足是任何外物都不能给予的。更何况,我写出来的东西还有朋友们在阅读呢,我不能对不住看我文章的人。
在坚持读写中,我最最深刻的感受是要关注生活。并非“读书破万卷,下笔就有神”,在读书和写作中有一个重要的连接——生活!没有生活,书就是一堆废纸,毫无任何的意义;没有生活,写就是胡写,同样没有任何的意义。读生活这本“无字书”,有字书的理才能在生活中真实、鲜活起来,写生活这份“大文章”,笔下才会左右逢源,虎虎有声。
生活才是一本得用一生来读的书,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下起笔来才可能“如有神”。每个人都在生活,为什么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感悟却不相同呢?想来是“心”的原因吧。古语有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菩萨。有颗多情的心便可以享受四季的变化,可以观赏晨昏的交替,可以“悲寂寥”可以“黯乡魂”可以“举杯邀明月”可以“悠然见南山”„„大自然的一切,在多情人的眼里是如此的有情!有颗多情的心便可以静观世事沧桑,可以珍爱人间情义,可以“共沾巾”可以“剪不断,理还乱”可以“粉身碎骨浑不怕”可以“报得三春晖”„„红尘中的恩恩怨怨撩拨人心,红尘中的一颦一笑事关人心,红尘中的得得失失皆因人心!我将这许许多多倾与笔端诉与纸间,不仅寄托着我的情怀更是安顿了我的灵魂。很多看了我的博客的朋友都说我的文章是真实的真情的。我想,一则是朋友们抬爱我,另一则便是因为都是用心来写的,所以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吧。古人论文,讲“气”、讲“理”、讲“情”、讲“神”。这“气”须在好书里觅得在生活中练得,持一身正气,磨一身锐气,蓄一腔志气,留一份朝气,笔下文字必定“有神”;这“情”从好书里借得在生活中养得,秉一份对阅读的深情,葆一种写下去的痴情,拥一片对待生活的真情、纯情,获一世的至情!刘勰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有“气”有“情”有“神”的文字自然哲思饱蕴,“理发而文见”。这好比做菜,生活是原材料,书中所获是调料,如何制成装盘是写作,这一整套的工序——选、洗、切、烹、调、盛,可全都得用心才能有条不紊,色香味俱全!
三、若是有梦,书做枕
周国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人有两种不同的梦,一种是物质的梦,一种是精神的梦。他说,第一种梦是实际的,譬如梦想升官发财,娶美女嫁款哥,得个诺贝尔奖什么的。第二种梦是与实际无关的,譬如陶渊明梦见桃花源,但丁梦见天堂。这种梦不能实现也不必实现,它的价值就是它的本身,做这样的梦本身就是享受。他接着解释说,第二种梦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生活的东西,包括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都可以归入其中。这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教养。在文末,周国平说,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和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是在实实在在的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周国平是哲学家,他讲的就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一个人若是只追求物质的东西,内心就会荒芜贫乏,被物质囚禁的心怎能轻盈自由?那么这第二种梦包括的生命的感悟,艺术的体验,哲学的沉思,宗教的信仰从何而来?周国平在他的文章里没有做出解释,但是看到这个问题的你大概会莞尔一笑,对,我们想的一样——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好书。什么是好书,经典的好书?人们会因为欣赏角度的不同而肯定很多的书是“好书”,好书不一定是经典,但是经典的书肯定是好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哪些书是经典?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将经典分为古代的、近代、当代的,而且范围很大,不仅列了中外古今文史哲方面的经典还包括兵商农药等其他领域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著作。这是公允的。不过,我们经常说的经典基本上指向的我国古代文化思想领域里的著作。我们的文化发祥早、文化典籍也多,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时期,都不乏人文领域里的典范之作。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中国典籍的丰富还是尚嫌不足。不过,大家公认需要读、应该读的经典倒也不是很多,这一类书籍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孟和老庄。史学方面,首推《史记》,它的历史性和文学性是不需要我再聒噪的。文学方面,《诗经》和唐诗宋词是首选。当然还有四大名著,这四部书不精读也得了解个大概,最起码知道一两个人物,一两个故事。否则,说不过去的。这些书里面我特别推重《论语》和《庄子》。宋朝的宰相赵普不大读书,只看《论语》。皇帝问他为什么,他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话虽有夸大溢美之嫌,但《论语》对于我们民族的重要影响确实是不可估量的,儒家的为人处事的方式至今也是我们社会的主流要求。汪曾祺在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最艰苦的时期枕头边上放的是《庄子》,对《庄子》的涵泳玩味使他能很达观地面对困厄。后来,他创作的散文小说都带有很浓的世俗的烟火气但却空灵澄澈,可窥《庄子》对汪老影响至深的一斑。读《论语》读出的更多的是在现实世界的生存发展之道,读《庄子》更多是读出思想精神世界的独立和广阔,这两部经典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的。于丹写到:“一个人光有儒家的沉重,他的生命不轻盈;光有道家的灵动,他的生命没有承担。”诚如是。在这些古籍当中《世说新语》是一部很奇特很吸引人的书,可以当历史看,可以当小说看,读它可以读出沉重和忧伤也可以读出轻灵和欢愉。我读了后很长时间无法梳理自己的思路和情感,这也是一种很特殊的阅读感受。如果比较喜欢看历朝历代最精华的文章,就看《古文观止》。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上自周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与先民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观念,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孙子兵法》也很受现代人的追捧,据说可以用在商战、谍战等一切与争斗有关的领域。文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攻心为上”很值得揣摩,能够“攻心”“不战而屈人之兵”非得有超越自己原本认知水平的智慧和修养才能为之,这大概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的原因所在——因为我们要继承传统,因为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因为我们要让自己有一个不断有活水源泉注入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内心。而这些经典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精神气韵的“根”。古人讲究阅读经典从“我注六经”后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把一个原本的自己重新解构组合提升成另一个全新的自己。就像培根所言:“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读,皆成性格。”读书的这条路踏上去了才可以真正的体味领略到文字的滋味和魅力并被其间氤氲生化的风姿、气概、精魄所沉醉、洇染、熏陶。回想一下,我从懵懂少年到而立之年,性格气质随着阅读的扩大和深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以前的急躁火爆逐渐被安静平和代替,以前的狭隘偏执逐渐被宽厚圆融代替。在嘈杂纷扰中,内心有一份坚定,有一份淡然超脱,有一份对待事业生活真诚和热情,这是阅读经典带给我的理性和高度。同事有时候说我心态真好,我觉着比夸我什么都让我开心。心态好就决定着周遭的一切美好,我现在家庭幸福和美,和同事和谐融洽,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这都是拜这几年的阅读所赐。净空法师说道:“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拥有一颗和谐美好的心,就是拥有一个丰盈高贵的精神世界;拥有一颗干净平和的心,生命才有快乐自由的质量。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梦,它是桃花源,它是天堂,它与物质的多寡没有关系。
因为年代的久远、语言表述方式的巨大变化,今天的我们乍读这些经典是隔阂以至陌生的。应该怎样读古代的经典真是一个值得好好探究一下的课题。我的方便之门就是——反复读。读经典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读不懂。有时一本书读上一遍,只懂得其中十句二十句,乃至两句一句。比如《周易》,我看了好多次,看懂的内容少得可怜,但或许其中的一句二句便可终身用之而不穷。现在出版的古代经典一般都带着注释,可是一会儿原文一会儿注释搞得人很快混乱疲惫。我的做法是坚持看原文,前句不懂,后句不见得不懂。我的《史记》是白文本(即不注不译不删节的原文本),第一遍囫囵吞枣,连跳带窜读完;第二遍挑挑拣拣,连蒙带猜;再看就专看自己感兴趣的,看到兴起就连读带讲给老公听。我们又不是专业搞研究的,能看懂读通有所会心,便不枉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此真理颠扑不变。其中的过程和收益就如王国维所言的三层境界差不多。最是快煞人心的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的豁然贯通,那真是三万六千个毛孔都爽快。读经典不用沐浴焚香顶礼膜拜,想读拿起来就是,也不用焚膏继晷,古人利用“三余”空暇来读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嘛。古人还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来读书。对于我们只要少上点网,少看点电视,少打点麻将和扑克,少侃点大山,读书的时间不用挤就有的是。而且保护了视力,减少了争执,平静了心情,丰富了学识,影响了孩子,这样的有利身心,何乐而不为?
听我这么一“忽悠”,可能有人决定这就去买上一两本古代的经典读一读。别着急,我还有个建议,那就要选择比较好的出版社出的书。我个人认为中华书局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较严谨规范,岳麓书社也挺好,他们的译文博采众家并且存疑留惑,能较准确的表达原义且有启迪之功。如果再捎着买上《新华字典》、《中华典故》、《说文解字》之类的工具书,那就更完美了。不吝金钱的话,再带上几本跟这些经典有关的书看看,也算多条读经典的“终南捷径”。有个广告词叫“山高人为峰”,我给它对个上句:梦好书做枕。合起来,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己生命的体认的过程,让阅读陪伴我们跋山涉水,最终让我们以我们梦想的最美丽的姿态伫立成世间最美好的风景。荀子说:“天地始者,今日是也。”朋友们,开始读吧!
四、和《庄子》一起逍遥游
在这些古籍中,给了我最大助益的应该算是《庄子》。看庄子的原因与我遭遇的一些境况有关。06年,在中学做了一年班主任的我病了。当时,我刚刚到中学任教,很要强很要好。做了一年的班主任各项工作都想去拿最好的评价,而我的心智还远不能支付我的超能力付出。由于内耗过大,我得了甲亢。当每天要吃21片药,每天虚弱地听着自己的狂跳的心跳声,我曾经绝望过。而我也不再担任班主任,在学校里基本上就是靠边站,原本的梦想热情只剩了叹息一声了。07年,我的父亲又突发心脏病,命悬一线。人原来如此的不堪一击,生命原来如此的卑微和脆弱,人生是如此的不可预料!我解不开那些命运中暗藏的绊索!在一种几乎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开始读《老子》和《庄子》。一个人积极上进的时候往往会奉《论语》为圭臬,因为那里面讲的就是怎样的处世和用世,而一个人遭遇困顿的时候都会把目光投向老庄,因为他们的哲学给人消极的理由和自我安慰的途径。我亦如此。在庄子的笔下出现了曲足、伛背、无唇等形残貌丑之人,他们却是美德的代表;他大力赞颂一棵什么用途都没有的树,认为它获得了“大用”;在他的眼里流行的种种都是人为的装饰,人为就是“伪”;他否定儒家提倡的“礼乐”,认为应该抛弃摒除。在否定人为艺术的同时,庄子对大自然情有独钟,观察大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仅希望肉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以天地为棺椁”,更是追求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而这种思想正和我的某些内心里的声音相契合。如同见到了迷雾中的一丝曙光,我开始认认真真地读《庄子》。庄子认为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人只不过是大自然万物中的一“朝菌”、“蟪蛄”罢了,所以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安时处顺,放弃一切的妄为。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些什么,规定些什么,人要做的就是护养自己的本性“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顺从天道,就是最大的“德”。他反反复复地告诉人们“无为”,听天由命,要“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甚至说要效仿意怠鸟,飞行时不领先,退却时不落后,栖息时夹在中间。在一个视生民如草芥的时代里,在别的思想家向君主兜售自己的“仁义”“兼爱”的时代里,只有庄子站在最底层跟那些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诉说着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生命和应该怎样保全自己的生命。人为什么生存?怎样生存?庄子也迷茫。他说,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是谁安排的呢?是冥冥中的道吗?那道又是什么?是“真君”来主宰吗?人的身体不断地衰竭老化,精神也随着消亡,这不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本来就如此的昏昧吗?还是我一个人昏昧,别人也有不昏昧的呢?(“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对学生说的这一连串的迷茫,不也正是我苦苦在寻找答案的人生思考?
继续读下去,沉下心来读进去,我在庄子的文字里找到了答案,他告诉我要——外化而内不化。对外要顺应、尊重,入乡随俗,随机应变,与时俱进。但是,要“内不化”——自己忠于自己,守着一个永不妥协的心愿和理想。他告诉我在生存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顺应和坚持是可以协调圆融起来的。他自己便采取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态度,一切顺从自然。所以勘破了生死关,打通了名利场。他的妻子去世是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所以不哭反歌;他对自己生命的即将完结坦然接受,从容愉悦。因为“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更不必说那些功名利禄困顿偃蹇了,它们本就与生命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关系。
渐渐的,我眼前的世界明亮通透起来。因为庄子让我知道该怎样来看潮落迎暮鸥,青霭掩山月,怎样来看世间众生相,自身运穷通。在《逍遥游》里庄子说,有种小虫子朝生暮死,比不上一只蝉虫的寿命。人的寿命可比它们长得多了,彭祖就活了八百岁。但是楚国的灵龟度过五百年相当于只是过了一个春季罢了,这已经够长了吧,可你接着说,有种大树以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还有没有更长的寿命呢?还有很多很多。你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大小之辩也”。大如星球,放到宇宙中不过恒河沙的一粒;小如一滴水,显微镜下却是一个丰富巨大的世界。佛家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知是不是受到庄子的启发而顿悟的呢?茫茫宇内,没有标准,不仅是大小,其他所有能够进行比较的一切都没有标准,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人世间》里庄子讲,有一个木匠评论一棵大树做船会沉没,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家具就会很快坏掉,做屋梁会被虫子蛀坏,根本就是一无是处。晚上,木匠梦见大树跟他说,你认为我大而无用,是从你的角度出发,对我这棵树来说,不被你们人类砍伐,保全了生命是我最大的用处。庄子在告诉我们什么?突破而已!突破自己固有的观念、突破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和立场,悲伤的或许该是欢喜的,拒绝的或许该是悦纳的,远离的其实正是拥有的,珍重的恰恰应是避弃的„„惟一的判断都是狭隘片面的,只有把目光从日常生活的狭小时空里挣脱出来,解放出来,投向更广阔的时空,突破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的逼仄,我们真的可以海阔天空,春暖花开。偏偏很多人执着在一己之情、一己之私、一己之成见的泥淖里,困扰着,挣扎着,欲罢不能,这怎能超越局限获得自由?是庄子教会我用更为广阔多元的角度去看待周遭及自身的一切发展变化的同时告诉了我跳出“小我”才能完成一个“大我”的方向和路径。
有人请庄子做官,他回答:你看那用来祭祀的小牛,平时穿着锦绣的彩衣,吃着精美的食物,有朝一日被人牵着做了祭品,再想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小牛,也不能够了!他还讲,有一个人潜到万丈深渊得到一颗价值千金的龙珠,向人炫耀,人家训斥他:你能得到他,是因为龙在打瞌睡,如果它在醒着,你早就没有命了!庄子要说什么呢?世上的人熙熙攘攘皆为名利,殊不知官爵的显赫,财富的光环会迷乱本性,人多忘记其中的危险而最终害了自己。这就是被“外物”所累而致啊。可是,庄子也并不是主张要完全抛弃身外之物,也不是彻底地否定人的一切欲望和要求,因为他又说“胜物而不伤”,“不以物害己”。也就是说能够驾驭、超脱事物又能不被外物所伤,物来不迎,物去不送,物来应照,物去不留,一切顺应自然,做到心如明镜。我们不必刻意地弃名避利,只要清醒地看待它们,正确地与它们相处,再坦然地送它们远离就是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一种人生态度,精神境界。不仅是名利,身处俗世,有着太多的凡尘琐事件件相扰相侵,想要成功失败,迎来送往都不能扰动内心,是不可能的。凡夫俗子做不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能做的就是,减少一点世俗中的功利心,对物质生活看淡一些,看轻一些,多关注精神上的获得和享受,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广阔和健康丰厚而已。
庄子在《逍遥游》写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无所待,以游无穷”。这种超越时空,超越物我的绝对自由的逍遥而游的境界,千百年来一直盘桓在人心上、梦境里。这种精神境界一言概之——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把思维调试到一个与天地宇宙一样广阔的高度来审视万事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才能获得自由自在,才能获得和谐美好。“天与人不相胜也”,天则人,人则天,两者相同相合,这就是“天人合一”。大自然以它的博大无为养育包纳万物,以它的素朴无言显示庄严威仪,人应该和大自然一样“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万物皆一也”。人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是“万物混同为一”的,就可以如婴儿一样怀着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相忘于江湖之中,茫茫然于尘世之外。人只有摆脱社会规范、法度对精神的约束和局限,回归到纯真率性的自然本性中来,在与自然,与他人的和谐、协调的发展中完成自身的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完善,就能取得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最大平衡与融合。这种超越束缚的大自在的精神境界,已达“道”矣。在庄子的故事里、主张里我还获得了很多。养护心灵
把物质世界的东西从心里分离出去,心如空旷的屋子才可以收留阳光,变的通明透亮;所有的牵绊、激荡都不要困住自己的心灵太久,顺其自然,持“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的态度,人的内心就可以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
紧守心斋,不迷失方向
顺物克己不等于听天由命,因为懂得所以更加积极和努力。人最可怕的悲哀是精神的死亡,“哀莫大于心死”,没有对实现生命价值的追求,没有生命发展的方向,是最可怕的。在嘈杂的社会生活中坚定自己的人格,在浮华喧嚣中坚持本真的淡然,这就是在坚守着一个健康健全的自我,把一个健康健全的自我融入社会并完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生命原本的意义。
人永远活在当下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人终究要给自己的生命一个交代。做人有开阔的眼界和胸怀,对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赢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行事朴朴实实,踏踏实实,在现实生活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等时间把所有的经历化育成一颗颗珍珠。享受生命,幸福原是一直握在手里的。
读《庄子》,像晓风牵出残月,幽幽清辉有无尽的韵味;看懂庄子,像圆荷擎托玉露,莹莹天机是永恒的真善,了悟了庄子,像蝶儿挣脱丝茧,翩然而起的翅膀遨游在天宇。庄子的言词已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的思想已是我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对庄子的体认,会穿越我一生的成长。生命里的一步步流光被他朴素的光芒温暖着,我知道,最终,我的生命会成为我想要的那个模样。
在回眸处,在凝神时,庄子在远处熠熠生辉,追着太阳,追着浪潮,追着他的足音,我追向内心夏花灿烂秋叶静美处。
第二篇:在委屈中成熟美文
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给我们准备什么,因为每一天都是崭新、陌生、难以预料的。我们也不知道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是幸福、赞赏,还是误会、委屈。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摔倒和受伤,学会了走路的正确姿势,奔跑的适当速度,也学会了辨认哪些路是正确、好走的,哪些岔路可能导致我们误入歧途,哪些路虽崎岖却拥有别样的风景……
我们一路跌倒又爬起,经历过万千委屈,品尝过酸甜苦辣,最终变得成熟,变得更加坚强。
小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恼人的问题。但是,我们肯定会经历那样一个阶段: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习惯哭着闹着,找爸妈或者其他长辈给我们提供帮助了,不再说话和做事都不加考虑了,不再那么轻易地把内心的想法讲给周围的人听了……
第一次和室友因作息不合的问题闹矛盾时,我们明白了,我们不再是家里那个人人宠爱的宝贝;第一次向身边的朋友寻求安慰而不得时,我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第一次在学校生病,独自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却不忍心让千里之外的爸妈知道时,我们明白了,原来学会承受就是变成熟的开始……
我们开始尝试在没有父母或老师监督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学习;常常去学校的食堂吃饭,不再总因怀念家里的饭菜而挑食,乱花钱买零食;不会一遇到问题就麻烦别人,开始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并加以实践……
这过程虽然很艰难,我们时常会感觉到委屈涌上心头,但将委屈咽下去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已经站在了青春的尾巴上,变得成熟了,已经初具小大人的模样了。
我们中有的人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尽管有着高高的个子,成熟的面孔,内心却还是一个小孩子。毕竟,“年龄增长”和“成熟”真的是两件不完全相同的事。
我们时常会感到迷茫、惶恐,想要逃离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并且没有勇气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也很难去承担和忍受外界给我们的委屈、误会、质疑等。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不管我们愿意与否,生活总是这样冷酷地逼迫着一个人快速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委屈、误会、质疑等,将它们转化成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经验,并继续勇敢向前,这才是我们应该去思考和做的事情。
在变得成熟的路上,最后的赢家和真正的强者,都是能在委屈中成熟的人。
可是,真正的成熟之路,远比文字描述的,或者他人叙述的,要更加漫长而折磨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努力生活”,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事物时,不要惶恐,不要抱怨,不要逃避,相信自己,积累足够的勇气与智力去面对和解决它们。
虽然在变得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委屈、難过、痛苦……但是,我们只要坚强面对,最后,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我们经历过的挫折,受过的委屈,经过正确化解之后,会被时间打磨成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最终就能把自己在成长路上,通过披荆斩棘所获得的一切,串成一条绚烂夺目的项链。
第三篇:在关爱中等待(范文模版)
在 关 爱 中 等 待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连市第六中学 于 兰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在关爱中等待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连市第六中学 于兰
一只蝴蝶飞进窗口,美丽动人。但从一只毛毛虫画成美丽的蝴蝶,过程却是艰辛的。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更需要小心呵护。教育也是如此,在等待中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作用,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
“妈妈,你班那个学生家长又来电话了。”下班后,一进家门儿子就对我说。我知道一定是小辰的妈妈。连儿子都对她的声音如此熟悉,可见她给我打电话的次数之多。我快步走到电话旁,接过电话,刚问候了一句,那边说:“于老师, 小辰在家能玩电脑么?” 接着传来了哭泣声, 小辰的妈妈说不下去了。我说:“怎么了,他又玩电脑了?” 小辰妈妈说:“嗯,我不让他玩,他打我。”我马上问:“他爸爸不在家?”“嗯,出差了。”我说:“那我马上打车去你家,你在家等我。”本来我想去训斥一下这个孩子,可他妈妈却急忙说:“于老师,你千万别来。你要是来了,走后他还会打我的。”这可怎么办?我于是说:“算了,让他玩吧,你别理他了。你出来散散心吧,到我家来,他不会知道的,我在家里等你。”
小辰的妈妈红着眼睛来到我家。进门后就开始掉眼泪,一边哭一边说:“于老师,我生了个畜生。他真不是个人,我伤心死了。”我 说:“他的确太不象话了,暂时你先别理他,让他自己反思一下,我再找他谈谈。其他的事等他爸爸回来再说。”他妈妈说:“没用的,他爸爸回来说几句就完了。都怨我,我不会教育孩子。”
其实, 小辰的妈妈每天为孩子付出了许多许多,可孩子并不领情。比如, 小辰做完的练习册从来都是由妈妈来批,批完后,还得替他将错题抄在错题本上。本来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务,妈妈给做了,而孩子却认为是应该的。但小辰的妈妈也有她的错误:她每天都在孩子面前唠叨要好好学习,多看书,考高分。在她的潜意识中,孩子应该每时每刻都在看书,否则就不是好学生。长期唠叨的结果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强。他想趁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多玩一会儿电脑游戏,可妈妈又执意不肯,所以,情急之下打了妈妈。
在学校的小辰也比较散漫,平时口无遮拦,想说啥就说啥,与同学的关系也一般。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就“母爱”这一话题向大家讲述了她的母亲独自一人供养她和弟弟上学的艰辛,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可这时, 小辰却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再给你妈找一个呗”。这句话刺痛了语文老师的心,也惹得同学们对他很有意见。说实话,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我觉得挺惭愧的。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作为他的老师,我可能比他的妈妈更懂得一些教育方法,我也更有责任教育这个学生、这个孩子。但首先我得改变他妈妈的做法。于是,我建议他妈妈,暂时采取冷处理,最近不要再和小辰发生冲突,而且今后也要少唠叨,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能以大人的思维习惯要求孩子,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做通了妈妈的工作后,我在想,我该怎样教育这个孩子呢?“冰冻 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正面的说教大概不会起多大的作用的,只能找时机进行侧面引导他。
机会很快就出现了。全年级学生组织下乡学农。按要求,学生自带行李。小辰的妈妈尽管不多与小辰说话,但认真细致地为他准备好了一切。到了驻地,同学们都打开行李,开始铺床。当我一个个地帮忙,走到小辰的床边时,他无奈地说:“老师,我的被怎么叠不好?”我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就说:“哎呀,你带的床单、被套好漂亮呀!还那么高级?自己打包装来啦?”“不是,我妈妈给我装的。”“喔,让老师看看怎么了?”原来,他把被横放在被套里了,怎么能叠整齐呢?于是,我告诉他怎样才能将被放平,又帮他把床铺整理好, 小辰笑了,我也笑了:“怎么样,知道妈妈有多重要了吧。别以为妈妈在家里只会唠叨,妈妈能干着呢,没有妈妈,连个被套都装不好!回家好好向妈妈学习。” 小辰的脸红了,我猜他已经意识到什么了。
晚上就寝时间到了,我发现小辰没洗脚就上了床。“为什么不洗脚?”“没有热水.”他回答。我说:“自己去打。”他说:“怕烫着。”我问:“平时在家怎么办?”他说:“妈妈给调。”我说:“喔,原来小辰有那么好的妈妈呀!可今天妈妈不在,自己调,肯定不能烫着,学着做,怎么样?咱们的学农活动又增加了一条---学调洗脚水,回家后,你可以向妈妈炫耀你会调洗脚水了!” 小辰去调洗脚水了,并没烫着。
学农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我把小辰叫到床前,问他:“想妈妈了么?”他说:“想。”我问:“想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今天好好想想,明天写一篇关于妈妈的日记。告诉她你想她了,告诉她下乡你都学会了什么!”孩子的日记我并没有看到,但她妈妈晚上打电话 对我说:“于老师, 小辰的态度好多了,主动和我说话了,还写了篇日记给我看。”我也没问日记的内容,但我相信冰已开始融化。
临近期末的一天,小辰拿着三个本来问我问题,三个本上都抄着一些英语题。他告诉我这里都记录着他平时做错的题。我一看,字迹不是小辰的,就问,这题是谁给你抄的啊? 小辰说:“妈妈。”我没言语,先为他把不明白的题讲完了,大约花了40分钟。讲完后,我对小辰说:“你看,我为你讲解这些题花了40多分钟的时间,你妈妈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抄完这些题呀?而且,她还不懂英语,那就更难了,妈妈还需要工作,白天那么辛苦,晚上回来还要为你批改、还要为你抄题,你不觉得妈妈太累了么?让你妈妈歇歇吧,往后做完的练习题自己照答案对一对,又快又准,错了的题,自己马上抄下来,这样还可以加深印象。” 小辰同意了。
从那以后,还真的没有看到他的本上有妈妈为他抄的题。后来我想,孩子不是故意让妈妈抄题,只是他不知道哪种做法更好,又缺少老师的指点、家长的引导而已。
小辰的妈妈调动工作,或许是因为工作环境变化、压力增大的原因, 小辰的妈妈病了。下课了,我走到小辰的跟前,“听说你妈病了,怎么了?” 小辰说:“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上火了,就病了。”看来孩子已经会关心妈妈了。
下午,班里评选区三好学生,我发现小辰也有一票。但我认识那是他自己的字,放学后,我对小辰说:“今晚回家多陪妈妈说说话,妈妈太辛苦,同时告诉她,你最近在学校表现很好,今天评三好学生还有人投你一票呢!”他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自己投的。”“那没关系,你回 家就告诉妈妈有人投你一票,让妈妈也为你高兴高兴。”他说“好。”第二早上我问:“怎么样,妈妈好点儿没有?”他说:“强了,今天早上去上班了。”我又问:“你跟妈妈谈了么?”他说:“谈了。我妈可高兴了。但她猜到是你教我的,因为我平时没有这么好。”我趁热打铁,“以后多和妈妈交流,学会让妈妈高兴。”“好。”他愉快地走了。有了一些改变的小辰也认识到自己对语文老师所说的话是错的了。于是,拿来两本作文选,对我说:“老师,我爸给我买了两本作文选,我想让语文老师帮我看看好不好。”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就高兴地对他说:“亲自送给语文老师,让老师看看。”语文老师心领神会,当即留下这两本书说,“很好,先借给老师看看。”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原谅,他如释重负地笑了。
闲暇时想一想,哎呀,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接小辰妈妈的电话了,看来小辰变乖了。正想着,电话响了,是小辰妈妈的,又有什么事了?这次小辰妈问:“孩子最近在家很听话,不知在学校表现的怎么样?”我放心地回答:“表现很好,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小辰妈妈说:“真谢谢于老师,我儿子能变成今天这样,都是你的功劳。”从她有些激动的话语中,我分明听出了一个母亲的骄傲。
有一天晚上,我带领班里几个学生去听报告,希望家长也能陪孩子同去。当我带着几个同学要先走时, 小辰却执意要先回家接妈妈一起去。我说你可以到会场里等你妈妈,但他执意不肯,最终还是回家和妈妈一起来了。看到他妈妈幸福的神情,我相信,以往的不愉快再也不会出现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会爱妈妈了!小辰如愿考上了心仪的高中,当时我在澳大利亚学习,她的妈妈 亲自打电话到澳大利亚告诉我好消息,让我也分享她的快乐。
高一的寒假,小辰妈妈又给我打电话,要请我吃饭,说孩子想见我。见面后,孩子告诉我,“老师,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您跟我说话了,我想你,想听你教育我。”我也真的对在高中如何学习,如何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如何做妈妈的好儿子跟他唠叨了一个多小时。分手的时候,他如释重负,说了一句:“太好了,我又知道该怎么做了。”
去年,小辰又如愿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临上学前,又来看我,告诉我“我要去上学了,我妈可以真正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儿了。” 一年多了,再没有见到小辰和她的妈妈,有一点点的失落,他飞走了,他不属于我的了。但我也很高兴,因为他已经化作一只美丽的蝴蝶,蓝天大地才是他的家。
教育需要等待,教师要有平常心。教师要成为皮格马利翁,会播种希望,相信每一只毛毛虫都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会等待,明确教育规律,明确学生的成长规律;会用神来之笔,会欣赏呵护每一个学生;会收获,收获蓝天下,花丛中,美丽的蝴蝶和遍天下的桃李。
2009.11.20
第四篇: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
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熟
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如下阐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全国人民充满期待的理想状态。学校的党支部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团队的兴衰成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党支部书记在最基础的中小学抓党的建设对于整个党建工作是一个艰巨的重任,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中处于主要负责地位,党支部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党支部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党支部书记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在党支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自己的使命。自2011年2月至今,我担任xx中学党支部书记尚不足两个月,作为一名党务战线的新兵,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怎样才能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成为一名合格的学校党支部书记呢?我想:要想使自己迅速地成长起来,那就只有多学习,要想使自己迅速成熟起来,那就只有多实践。
一、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有目共睹,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学校党支部书记不同于其他基层党支部书记,对他的要求更高,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首先他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人才,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他就必须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要能认真领会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把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等各项任务组织协调好。要完成这些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只有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才能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工作上,落实到共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上。支部书记应认真学习思想政治工
作方面的艺术,向书本学习,《支部生活》、《基层政工》这些刊物都是很好的教材。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辅导员,才能用较好的人格魅力去熏染身边的每一个师生,影响整个学校团队。
(二)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首先应该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合格的管理者。书记首先要自觉学习当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带领团队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作为书记,还应该做到“不耻下问”,经常性的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虚心向老师请教,甚至向学生请教,和师生打成一片,为学校理性决策提供第一手准确的感性材料。
(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索,我对自己肩负的职责有了明确的定位:学校党支部的工作,是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具体地说,支部的所有工作,就是要为党员创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为教职工创设政治上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师生思想进步提供广阔的活动场境,为群团组织发挥作用开展活动指路助力。要做好这些工作,党支部书记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管理的七个要素(人、事、财、物、时、空、信)中,其核心是管人,管人的关键又在管心,管思想。党支部书记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对建设和保持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党支部书记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管理水平,使自己成为全体师生最尊敬、最信任的人。
二、始终坚持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否取得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实践上,体现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关注每名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解决每名师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学校党支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一)想老师所想,建设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
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党支部应该协同学校行政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精良、团结协作的行政、教师队伍。
1、自我今年来到xx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以来,在管理上,我更注重培养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每周的行政例会是必不可少的,学校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大事、要事、关键事,先由行政会议讨论,最后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作出决定,然后作为班子的统一意见,各处室严格执行。行政例会既是工作讨论会,也是交流会,要求行政班子成员在会上都能放开心襟,坦言相对,都能本着从整体、大局的利益出发,求大同存小异。班子内部形成合力,相互支持,相互团结,步调一致,使学校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地开展。
2、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的成长事关学校发展大局,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党支部重中之重的工作。Xx中学面临着整体搬迁的现状,以致目前学校硬件落后,上级投入较少,很多老师对前景感到茫然,工作上觉得力不从心,生活上觉得枯燥单调,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利用各种机会与老师分析、探讨,引导教职工认清学校的形势和机遇;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师德师风系列活动。本学期,学校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党员教师生活会、教职工民主生活会、离退休教师座谈会等,在会上,我分别作了《调整心态,做一名快乐的人民教师》、《提振信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超越自我,做一名小有名气的人民教师》的辅导发言,目的是引导教职工开阔心胸,正确交往,幸福生活,勤奋工作,并将组织全校性的师德征文和演讲比赛,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形象;三是及时处理个别教职工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听随堂课、查看常规工作等形式帮助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工文体活动,本学期,我校成立了篮球队,排球队,并将组织羽毛球赛,以通过教工文体活动的形式营造和谐校园气氛,激发教师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五是及时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每周的教师例会由支部书记进行三十分钟的政治学习辅导,使全
体教师能准确体会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心,从而增强了教师自觉行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急学生所急,想尽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生的成长关系国家、民族未来。xx中学党支部始终坚持把为学生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确立了“提质量,保平安,促和谐,谋发展”的工作目标。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时刻为每一个学生排忧解难是我们工作的根本。来永济中学近两个月来,通过我观察走访,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
1、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意义十分重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来到xx中学,我发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当滞后,我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多方筹措经费,新做了校牌、校联、校训,教室、办公室都重新进行了布置、张贴,整个校园内呈现出浓浓的书香气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消除教育盲区,关爱留守学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相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缺少亲情,缺少关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党支部本学期以来,倡导在中小学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一、免费为“留守儿童”提供电话,便于他们与远方的父母交流;
二、开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辅导“家长们”经常性给予留守孩子关爱,沟通;
三、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及时解答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或心理上的困惑。
3、深化后勤管理,改善学生生活。经过调查了解,我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在校寄宿,一日三餐都在学校,伙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地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一直以来,反映学校伙食较差也成为了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主动参加学校后勤工作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统一了思想。本学期以来,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了更多的投入外,工友们在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上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赢得了广大家长、学生的肯定。
当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去解决,把科学发展观更深入,更持久地在学校开展下去,一切着眼于从广大师生出发,学校党支部的工作才能得到全体师生的拥护。而作为一名学校党支部书记,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他更是学校党组织的形象代言人,只要我们能够脚踏实地,勤劳务实,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将这一形象在广大师生、家长心目中高高竖立起来。
第五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渐进中成熟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渐进中成熟
--------本刊专访陈晓桦博士
转载时间:2011-06-10
从2003年中央颁发的第2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开始算起,至今已逾七载。俗语常说“7年之痒”,7年的时间往 往意味着曾经的一腔热血在经历了瓶颈之后,渐渐忘记初衷,变得麻木。那么中国信息安全这7年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是否依然坚定当初的决心和发展信 念呢?最初设定的那些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形势又是怎样?
2011年新年伊始,带着对中国信息安全领域这一路走来的种种困惑,记者采访到了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副主任陈晓桦博士。他不仅是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逐步形成的见证人,更是一直奋战其中的建设者。在采访中,陈博士既谈到了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也谈到了对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反思。他对我国信息 安全形势发展的思考,有更多源自产业现实的感悟,虽然这次采访内容覆盖面有限,但正是从他所探究的这些细节上,业内人士可以见微知著,得到启发。
用他本人的话来讲,信息安全工作涉及面非常广,从政策法规建设到政府指引、从战略规划到实施方案,从产业规模到技术专利、从标准制定到人才培养,方方面面都需要加以总结,汲取经验和教训,作为我国十二五甚至更长远工作规划的出发点。
认证工作成绩斐然
陈晓桦博士告诉记者,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制度,是建设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 持下,这项制度的建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制度的建设虽然遇到了重重阻力,但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配合相关领导部门,应对国外的种种质疑与不合理要求,为制度的实施做了大量的技术性支撑工作。2009年4月底,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国家对该项制度的实施范围作了调整,即调整到了在政府采购法所规定的范围,首先对13类信息安全产品强制要求认证,并把实施的时间推迟了一年。2010年5月前,财政部、工信部、质检总局和 认监委联合发布了财库48号文件《关于信息安全产品实施政府采购的通知》,这标志着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制度终于在经历曲折和反复后顺利实施和运行。
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10年11月30日,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共颁发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证书158张,国家强制性产品(无线局域网产品)认证证书105张,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的覆盖面有了长足提高,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的把关作用得到了体现。
多角度延伸认证服务
不仅如此,陈晓桦博士透露,前些年,国内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几乎被外资机构垄断,其潜在安全风险不可低估。而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积极服务于 国家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在强化认证质量和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ISMS认证,得到了众多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同。另外,继2008 年为服务奥运安保工作推出应急处理服务资质认证后,信息安全认证中心还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国家信息中心等18家从事风险评估的企事业单 位在2010年6月获得了首批认证证书。“风险评估服务资质认证业务的推出,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得到了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好评。”陈晓桦博士总结道。
在培训业务方面,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不仅开展了工厂检查员、体系审核员、体系咨询师与服务资质评审员的培训工作,还根据市场需求启动了信息安全保障从业人员认证,培训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影响力逐步显现。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积极参与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部委的科研和专项工作,并取得了一批成果。其承担的863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别通过了验收和中期检 查;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电子产业发展基金重点项目顺利通过了中期检查;“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专项”项目已完成基础环境建设和检测工具开发工作;参 与制定的一批行业标准已经发布实施,若干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或已经进入报批阶段。“从事这项制度的建立工作,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机构和队伍
建设、核心业务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 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目前的建设进度和成效,离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和业界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陈晓桦博士对记 者表示,“我们在2010年底已初步完成了中心发展的十二五战略规划的制定和论证工作,希望能够指导今后5年相关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充分 发挥信息安全认证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开创信息安全认证工作新局面。”
启示一:信息安全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整体发展战略
陈晓桦观点:信息安全不是一支“独舞”,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导,很多情况下,信息安全工作还只能依赖领导批示和安全事件来驱动。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总体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
采访中,记者得知,以前相关部门开展信息安全工作,职责分工不够清晰,可谓纵横交织,既有必要的互补,也有太多的重复,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工作比较被动,经常依靠领导批示和安全事件的驱动。
陈晓桦博士认为,虽然以前这种工作方式也解决了许多信息安全问题,但从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度来看,还远远不够。而且,即使到了现阶段,信息安全 与保密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带有应急处理的特点。“当然,这和信息安全工作的性质有关,即使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也不能 完全遏制和避免安全和失泄密事件的发生。”陈晓桦坦言,由于还缺乏来自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设计,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整体的指导,更没有先进、强大的科技 手段,这就导致信息安全工作在推动时面临不少困难,很多时候仍然依靠事件驱动,或者依靠首长批示开展工作,工作方式也不是一种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式。缺乏 整体规划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协调制度不完善,虽然相关部门也各司其职,但是容易出现各行其是的局面。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 穷,信息安全的总体规划迫切需要全新的思路和设计。陈晓桦幽默地说,“救火还是需要的,但不要总是在救火。应急机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信息安全工 作的长效机制。”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4年,我国就成立了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这是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其办公室设在原国信办,成立的初衷是领 导我国信息安全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并协调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由于2008年机构改革,原国信办的职责并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底国务院又重新批准 成立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制定国家信息安全总体发展战略的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十二五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 点工作是什么?有哪些保障措施?这可能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亟待明确的内容。”
启示二:健全法律法规需集思广益;落实相关政策需科技支撑
陈晓桦观点:过去有些部门规章的要求,都是一刀切,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解决用户的切实问题。国家信息安全立法工作开展多年,已经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需要加以认真总结,并需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手段保障政策法规的严格执行。
据公开报道,关于国内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相关部门认为当前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有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电子签名 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以及数十部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或规章对加强信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内容分散、相互交叉甚至抵触的现象,影响了立法效力和执法严肃性,对信息安全监督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对现有的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加以评估,包括清理和制修订。2010年11月,工信部已完成了《信息安全条例》报送稿。国家今后将以该条例为基础,提出综合性的立法方案,解决当前缺乏互联网法律规范的问题。
“适当的时候,可以扩大征集意见范围,听取更多国内各界人士的意见或建议。有了《信息安全条例》,我国的信息安全工作就可以更加有序地依法开展,有利于排 除外界干扰,有利于界定各方责任,厘清关系。”陈博士如是说。当然,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互联网安全问题,从立法程序来看,《信息安全条例》正式出台,可能还需要假以时日。
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对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越来越重视。新修订的《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10年10月1日实施,总结了多年来保密工作和立法工作的经 验,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提出了许多具体而且可操作性强的要求。陈博士认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后,即便是违规把涉密设备或涉密计算机接入互联网,也 要依法给予处分;如果再发生互联网泄密事件,就要当作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再仅仅
是给予通报批评、降级等行政处分。“新保密法提 出的这些新要求,非常及时、非常必要。近些年,国内侦破的互联网窃密和失泄密案件时有发生,造成的危害极大,影响极为恶劣。必须加大法律的威慑和惩处作 用,尽量杜绝此类案件继续发生。”
保障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并重。除了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还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持。陈博士说,现在有的部委信息化程度很高,已经建成了3个甚至4个相互 独立的网络,比如,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办公网,可以上网浏览、检索互联网信息、收发邮件等;物理上相互隔离的政务外网、政务内网;有的机构还有自己特殊的业 务网络。“对涉密网提出的物理隔离的强制要求,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国家急需加紧研究开发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新一代信息隔离和交换技术 与产品,满足不同网络之间信息交换的现实合法需求,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障信息安全,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启示三: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要开“药方”而不是开“药房”
陈晓桦观点:某些信息安全企业的产品解决方案缺乏针对性,往往是以不变应万变,显然行不通。我们要开妙手回春的药方,而不是开一应俱全的药房,最好的“药引子”就是安全企业主动提升创新水平。
我国现有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或许已经基本上满足我国信息安全的需求,但在骨干、高端、高性能方面,还缺乏自主创新性的产品。“有的企业由于紧跟 用户需求,在产品设计中有了几项小小的创新,最终成功中标某个项目,这恰恰说明用户需求的重要性。”陈晓桦博士认为,目前国内信息安全产品大多数都不是基 于国内原创的安全理念,一些企业提供的行业安全解决方案也缺乏针对性,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开“药方”,更像是在开“药房”!
当然,陈晓桦博士也认为,在信息安全应用领域,用新产品新技术去引导市场,完全实现“技术引领、技术驱动”还是很困难的,经常有厂商面向市场推广产品时会 遇到不了解用户需求的现象。“这和国家整体发展现状有关,例如金融系统大量使用国外的服务器、路由和交换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甚至包括安全防护 产品都不是国内自主开发的。本土企业的产品在进入现有系统时,可能会出现自主产品与国外产品不兼容等现象,影响国内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推广。有些外国公司 的产品中,大量使用非标准或私有协议,对其他企业的产品接入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陈晓桦博士坚持认为,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针对用户需求、突破国外 产品的技术壁垒,用创新技术积极参与竞争,仍然是我国产业发展、人才发展的长远目标,未来各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都应该逐步做到自主 或可控。
在国内安全企业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往往也会出现另外一个误区。陈晓桦博士介绍道,现在有一个现象,很多厂商都在推出第几代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十分频繁,甚 至刚成立几年的公司,都已经开发出了第四代第五代产品,其实这大多只是该公司产品型号的变化,并没有真正实现技术的换代。让人担忧的是,这样的行为说明这 些企业对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水平缺乏清醒的认识。信息安全企业的研发人员应该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做研究,把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搞清楚,真正研发出能满足用户需 求的,自主创新的好产品。“在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时,企业拥有多少人才、多少自主知识产权、多少专利和多少自有品牌,这些才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必要因 素,需要企业高度重视。”他进一步强调,“靠贴牌生产的信息安全企业,是注定做不大的。”
可喜的是,现在国内有不少本土信息安全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虽然年销售额和盈利还不算高,但拥有的专利和创新技术不少,这说明企业有发展眼光、有发展后劲。
启示四:需要绷紧的那根弦不是安全知识而是安全意识
陈晓桦观点:虽然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但从很多行业、部门甚至业界专家的行为中不难发现,他们并不缺乏安全知识,而是缺乏安全意识。
很多安全技术名词被大家天天挂在嘴边,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安全意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陈晓桦惋惜地指出,很多信息安全厂家的高层或者市场人员,在名 片上留的邮件地址都是Hotmail、Gmail这样的邮箱;甚至在申报国家项目中,很多单位汇总到专家办公室的项目申请书、验收材料,都通过 Hotmail、Gmail发送;很多学校、科研院所的领导、骨干,为了与国外通信方便,都习惯使用境外服务器的邮件地址。
“这可能和早期使用免费邮箱的习惯有关。但即便如此,由于邮件服务器在境外,我国重点单位或企业院校的专家和领导用这些邮箱来传输一些敏感材料和信息,也 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发送的邮件往往涉及到安全项目的科研成果,所以这只能说明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陈晓桦强调,“关键部门、重要岗位该用什么样的通信 服
务,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工作人员,都需要在头脑里时刻有根弦。”他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在没有采取特殊安全保密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大家在互联网上 通过邮件传递信息,通过手机打电话和发送短信,其实就是信息的‘裸奔’!有些甚至还‘奔’出了国门。”
对某些看似普通的信息,其安全管理也需要加强。“由于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很多日常工作都很容易涉及到国家或行业的敏感信息,很多人还没有从国家安全的高 度认识到,对这些信息的安全管理是多么重要。”陈晓桦博士举例告诉记者,银行资金流向也是一个很敏感的事情,这不仅牵扯到银行自身,还涉及到国家重点单位 的敏感信息。如果银行对这类信息的安全管理没有足够重视,就很容易造成敏感信息泄露。例如,某个野战部队在地方银行当中的资金信息一旦泄露,通过分析工资 结构就可以了解到这个部队的人员结构,通过分析其维护费用就可以了解武器装备的规模,甚至其作战能力。
记者了解到,一些在境外上市的公司提交材料时,会不经意间就把涉及到国家、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敏感材料提交出去。“很多失泄密事件的后果首先体现在国家经 济利益的巨大损失方面,比如谈判时我方的铁矿石进口底价。很多网络安全事件和失泄密事件给国家带来了影响就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的重要经济信息、核心科技信息其实和军事、外交信息一样,都属于国家秘密,这是需要我们理解并严格保密的。”陈博士归纳道。
启示五:加强科研项目和专项主管部委的协调和交流,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陈晓桦观点:每年国家都会投入巨额资金支持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由于专项基金的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存在重复资助的现象。在关键技术研究、产品设计与制造、产业化等环节,甚至出现支持的时间点错位的现象,所谓“先生儿子,后生爸爸”。
众所周知,这些年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每年在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产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 谓成绩辉煌,功不可没。陈晓桦博士认为,一方面国家应该继续鼓励和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技术研究、开发重点产品、实现产业化目标。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大力 促进科研成果更加有效地转换成产品和技术。他告诉记者,一些花费了国家资金,花费了专家和科研人员大量时间研究出的科研成果,在验收完以后就束之高阁,过 了很长的时间这些成果还没有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由于对这些成果的利用效果缺乏考评机制,因此,也无从判断在国家投资的科研项目当中,3年、5年或10年后 最终有多少转化成满足市场需求的主流产品,有的技术在几年内没有投入到市场,就会被新技术所淘汰。
“在科研院所形成的创新技术、专利,如何转化成为产品和生产力方面,还很难形成一套高效完善的制度,因为这牵扯到很多现行管理制度。但国家不能只鼓励科研 院所只做基础前端的研究,还应该改革现行制度,出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和配套的制度,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也作为考核评价指标。”陈晓桦不无担忧地 说,无论是现在,还是5年甚至10年以后,如果我国信息安全建设当中大量采用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大都不是国家专项经费支持的结果,那今后该怎么评价国家的 专项和基金的成就?
除了资金投入产出效果的考量外,就国家各个部委牵头的多个专项和基金计划而言,虽然在定位上有不同的分工,但也有重复,更由于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 调机制,时常会发生重复投资的现象。陈晓桦解释道,国家的各专项申请和审批都有严格的程序,公开竞争,专家论证,领导决定。打一个比方,某单位同期既申请 863高技术项目,又向地方科委申请经费支持,又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产业化支持,还同时向电子产业发展基金申请,可能还申请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联合其他单 位申请了“核高基”等等。但是,实际上其核心技术是相同的,如果同期支持,就会产生重复。另外,还存在另一种时间错位现象,比如:去年国家支持某单位的产 业化项目,今年国家又支持其重点产品招标项目,明年国家才支持其研发关键技术的现象,即所谓“先生儿子,后生爸爸”现象。“这种现象还不仅仅存在于国家的 信息安全专项领域,其他领域情况可能还要更严重一些。”启示六: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而言,其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与设施本身同等重要
陈晓桦观点:随着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系统的支撑性、全局性作用也与日俱增,信息系统与基础设施建设已交织为一体,需要充分重视。目前大多数基础设 施都是比较脆弱的,哪怕是一些细小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基础设施的瘫痪。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也极为重要,现在很多影响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都离不开信息化。一旦其信息系统受到破坏或出现故障,社会基础设施也就无法正常运 行。陈晓桦举例道,如果银行清算系统出现故障,最
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无法及时进行资金结算,消费者无法刷卡支付;民航登录系统被破坏,乘客必然无法准时登 机;通信系统被地震破坏后,所有的座机、手机打不通,最急迫的信息就无法传递„„这一切现象都表明,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都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系统。“不难 得出结论,其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密不可分,二者几乎同等重要。但事实上,我们对支撑这些基础设施的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重视程度还远远 不够。”他强调,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网上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热点事件就非常吸引眼球,但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也同样需要关注,甚至应该得到更高程度的重 视。
事实上,仅仅是重视还不够,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许多核心技术,这种状况可能还要持续很多年,我们对关键基础设施和重 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也未能做到心中有数。陈晓桦博士认为,“毕竟我国自主设计开发的系统还不够,很多基础设施可控的程度自然也不够。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工作要 提前部署,防患于未然。”
对安全管理的重视还有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对供应链的管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涉及到很多环节,包括产品元器件生产和采购、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制造、部署和安装、使用与运行、服务、升级和维修等,要做到安全可控管理,就必须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全程控制。“这个观点主要是针对重要的用户、国家核心单位、关 键基础设施。虽然我国研发的信息安全系统难免也存在缺陷,但仍然需要对供应链上若干过程加以安全管理,充分了解。毕竟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他举了一个 例子,有个数据统计机构,其信息技术设备都很先进,当发现某存储设备故障后就将其直接送到外面维修,这个举动表明该单位对供应链安全管理显然缺乏足够的认 识。由于时间和篇幅所限,记者的采访暂时告一段落。陈晓桦博士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工作成绩的介绍和反思,观点鲜明,语言生动,见解独特,发人深醒。正如他所言,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长期建设和不断优化的过程,所谓“总结是为了进步”,记者希望通过这次在2011年最初的采访,让越来越 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添砖加瓦。
专家信息链接:陈晓桦简介
1979年考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93年获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两年。1997年起,参加原中国信息安全产品 测评认证中心筹建工作,曾任总工程师、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研究员。2006年10月,参加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筹建工作,2007年2月任中国信息安全 认证中心副主任、党委委员。
入选1999“百千万人才工程”,获2000政府特殊津贴,获2008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任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委 员;《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计算机安全》编委;电子科技大学、北方交大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 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招标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曾任国家“十五”863计划第二届信息技术领域信息安全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 互联网应急中心242专项第一届专家组组长。目前主要从事与信息安全检测、评估与认证相关理论、技术、方法、标准、工具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热点评议
记者:前段时候闹得沸沸扬扬的腾讯与奇虎360事件终于在公开道歉中落下帷幕,您认为这对信息安全市场中的企业有何警示作用?
陈晓桦: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之间适度竞争是非常正常的。但3Q事件是国内企业之间不公平竞争、恶性竞争现象的一次爆发,牵扯了上亿用户的权益。我希望这 件事情除了国家行业管理部门以外,地方政府部门不要再被企业牵扯进去。企业经过相关部门的协调,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把为用户服好 务作为目标,自我约束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我建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要通过不兼容和封杀对方这类手段来损害用户的权益。如果仅仅是做到暂时互相不封杀,但 仍然在继续较劲,并期望获得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在地方政策或行政许可等方面去打压对方,这只能说明两家企业将越走越远,并没有真正汲取教训。从长远 看,这对行业和企业发展并没有好处。希望其他信息安全企业引以为鉴。
记者:2010年信息安全产业很多技术概念被持续热炒,像云计算等等,众人纷纷持观望热捧等态度,您认为该如何对待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理念?
陈晓桦: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都是这两年被不断热炒的技术和经营理念。我认为当新技术、新理念出
现的时候,应当保持3种态度。第一个态度是不要惊慌,不要轻易高喊“狼来了”。几年前,可信计算推广时,一些专家认定一旦可信计算的模式在全世界推广后,我国的信息安全产业将受到打压和排挤,产业将重新洗 牌。实际上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也应对过来了,那些现象也没有发生,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升级不是轻易就能发生跨越式改变的。第二个态度是要敢于质问 这是不是“皇帝的新装”。面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要保持冷静,要思考这是不是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是否真正是创新的技术、革命性的技术,不要人云亦 云。第三个态度是去研究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要敢于质疑,不能盲目跟风炒作。对云计算的态度应该要谨慎,保持冷静,先多下功夫认真研究云计算的经营模式 和关键技术。现在似乎与云计算有关的项目就是好的投资项目,上市企业声称与云计算相关就股票飞涨。在工程建设方面,不要为了政绩或形象工程就一哄而上,不 妨先期安排几个行业或地方试点或者示范,等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再规模化实施。我认为也许三五年以后云计算会显现出优越性,现阶段还只是一个梦想,只有极 个别的案例。关于云计算安全问题,应该提前研究,但如果现阶段就安排试点、示范就过早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记者:在2010年底颇受关注的十二五规划即将正式落地,您对此持何态度?
陈晓桦:2010年11月,中央发布了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家的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应该承上启下,既能够与“十一五”规划的工作衔接,又能指导 今后5年的工作,还需要提前考虑更长远的发展。自2003年中办27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很多 老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多层面、多方位的,它的建设工作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应当有总体规划,应当有全局意识。在新时期、新形势 下,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各方面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亟待做出战略部署,需要加强协调,形成整体,形成合力。2011年是我 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希望国家早日出台国家信息战略规划,颁布新的指导性文件,从“十二五”开始,使我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机制切实发挥更大 的作用。
转自:《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