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时间:2019-05-13 01:3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第一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此文已经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第10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摘 要]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及纠错评价等方面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化学教学;等待;艺术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教育名家窦桂梅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需要等待。”初三化学,是化学启蒙课程,基础知识点多而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讲课时,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先易后难,不能操之过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艺术—等待。教师确立课堂中的等待意识,是一种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上台阶的表现。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更是一种艺术。

一、等待的界定

“等待”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是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且灵活恰当地运用技能技巧,直接发出或指令学生发出等待的行为,以显现期望中的教学效果,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化学课堂等待艺术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树立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探究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对于化学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等待的必要性 1.学生自身的需求

德国M.韦特海默W.克勒和K.考夫卡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知识结构组成的“完形”,当学生遇到未知的知识时,大脑中的“完形”就会产生空缺,这种空缺会使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促使大脑兴奋地去完善空缺,形成新的完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人的成长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学生作为还未成熟的个体,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是比较缓慢且有待加深的,其思想和行为也更容易出现偏差,而其认识到这种偏差也更慢一些。因此,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这一成长规律,用等待来更多地给予学生认识和发展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外在的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被动地服从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向学生提出其“精心设计”的问题后,会立即叫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会改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者通过在不断重复问题中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唯恐学生的“冷场”,打乱其教案中“教”的计划。这样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有问有答,实质上,如此的你问我答是肤浅的思维活动,是低效的教学行为。事实上,依据认知发展规律,教育是需要等待的。课堂上,教师对新知识不要急于分析、解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认知情况,有哪些学习需求,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容易认同掌握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与已有旧知的异同与联系,给足时间,“等待”学生去动脑、动手或动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个静心思考的时空,以有效的等待来成全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其历经“顿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化学课堂中的等待策略 1.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等待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需要教师于适当的时间进行合理的等待。比如新课伊始,学生思维处于逐渐集中阶段,教学密度要小。此时,教师要着重揭示课堂学习的主题,可留一些“等待”,重在引导,让学生用自由的思维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当学生思维逐渐进入亢奋状态,接受信息的能力增强时,课堂教学内容应全面展开,并进行重点、难点的阐述和讲解,此时教学要有较大的密度。当教学密度的高峰过后,又要给学生适当“等待”,让学生有思考回味的余地,有深化和升华的空间,此时教师应穿行于学生之间,解疑释惑,指点拔引,使教学内容在疏于“灌输”中得以消化。

2.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等待

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应有不同的等待方式。如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接下来留下足够的“等待”,教师要确实停下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而不去反复讲解,这样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对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的理解、量筒读数时仰视或俯视是会产生什么影响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则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辅以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但讲解还应让学生思考片刻,使其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3.在合作学习时等待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因此,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中学化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将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教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①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后,红色马上又消失了;②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恢复为红色;③继续加稀盐酸,红色最终又消失。有同学对实验中①与②产生的现象很不理解。为什么开始时红色消失;而滴加稀盐酸后却红色恢复了?教师这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的要求“探究酚酞变色的原因”,让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只是偶尔的指导,耐心的等待,由于教师在这个环节合理的使用了等待,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范围内,自主思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学习的强烈愿望。适度等待不但能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缩小学生之间的各类差异,而且能打造激情、快乐、有魅力的课堂。

4.在问题解决中等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方法。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时,学生就能让自己的所思所想条理化、清晰化、全面化,能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语言。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开动脑筋,思维自然能够得到发展。“等待”并不是一味的“守株待兔”,而需要老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真诚的鼓励,给学生以新的体验和启发。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课“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揭秘时,当学生沉浸在魔术惊奇氛围里的时候,老师问道:“你们知道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吗?”学生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继而唧唧喳喳:“是因为手帕不是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等等,不一而足。此时的意见不统一,说明学生思路是多向的,头脑是灵活的。老师开始步步诱导:你们知道手帕没有可燃性吗?手帕与氧气隔绝了吗?燃烧的是什么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仔细思考后答出是手帕具有可燃性,没有与氧气隔绝,燃烧的是酒精,说明酒精的着火点低,而手帕的着火点较高。老师随即肯定:很对。学生此时一致回答出就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老师此时反问道:“难道酒精燃烧不放热,手帕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燃烧都会放热呀,手帕温度怎么会达不到着火点呢?”老师重复着“燃烧放热”这句话。我们知道,在教学中重复就是一种暗示,一种提醒,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轻轻的叩动。此时老师寄于学生一种期待,期待着一种富有创见的回答。而学生此时也处在紧张的思索中。老师及时提示:“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手帕烧不坏就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酒精燃烧也会放热。那么放热与达不到着火点的矛盾,我们怎么理解呢?”教室依然是一片宁静。但此时的宁静,却已是箭在弦上,弹入膛中后的宁静。只要触动机关,扣动扳机,学生的思维之箭,就将射向认识的彼岸。而触动这机关,扣动这扳机的,正是老师点拨暗示、引发学生联想的语言,真正衔接过渡性的语言。老师此时说到:“本实验用的酒精是纯酒精么?”这真是绝妙的暗示。轰然一声,教室里突然热烈起来。学生们醒悟了。一个胸有成竹的学生说:“实验用的酒精是混合物,白酒中有水,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手帕上的水份蒸发,而蒸发是吸热的,带走酒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没有燃烧起来。”

于无疑处有疑,在无疑处激疑,是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共同特点。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有疑——释疑的完美实现,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求教师耐心启发引导,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努力的机会,等待他自信地抬头。

5.在纠错和评价时等待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的教师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课堂教学中迫不及待地将教学内容和盘托出,知识点一波又一波地涌向学生而学生却没有时间好好地消化。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正确答案,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正确答案就马上换人回答,学生一回答错误就粗暴打断。教师认为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实际上,这种做法表明他们并没有弄清“学”的真正含义。“学”依靠的是学生的自我生成。一味灌输而学生又无法接受并不能节约时间,反而会浪费时间。当学生有了独立而自主的思考和消化时间时,教向学的转化将会变得更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耐心而恰当地等待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中,如果把纠错评价这个等待时机用好,就会把自信、个性、才华和机智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就会缓冲学生的压力,就会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在不断思考、交汇、碰撞中,再现新的信息,形成新的认识,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总之,教学中的“等待”艺术因课堂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处理的方法也各异,我们要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课堂气氛、思维变化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进行艺术的“等待”,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永珍.认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策略.化学教育[J].2013(9): 3-6.[2]林思,胡志刚.等待时机策略在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巧用.化学教学[J].2010(2): 19-21.[3]赵培龙.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化学教与学[J].2011(11):45-46.

第二篇: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随机应变

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随机应变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2)要熟悉学生情况。(3)要充分备课。(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

3、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当有学生问:硫酸氢钠电离时有H+,并且具有酸性,它是一种酸吗?反诘的问题是:硫酸氢钠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第三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作者:田鹏飞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10期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下面谈谈在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

第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想创设一个好的教学的情境,为良好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教学环境里,不要单项交流,要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气氛里,学生学生才会用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第二,教师要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里的推动力,再创造思维中具有出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进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好奇感和惊奇感,才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和创造。如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等,由于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而产生。第三,教师在课堂中还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情景。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问题与结论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再解疑是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顺理成章的解决疑问。第四,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另外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创新人格。第五,与化学教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各项能力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共同推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

第四篇: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化学同其他学科比较的“特点”所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铝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铝热反应等等。兴趣的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如:学习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它们可与盐酸反应得到CO2,让学生在家用水垢或鸡蛋壳和醋反应来证明它们的组成也有碳酸钙。在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与生活,并可被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明白了一些现象的化学本质,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化学实验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化学教学中,一些化学概念的形成和一些化学知识的获得都要通过对实验认真地观察。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铝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铝条前,让学生看清铝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2.培养学生精确、全面的观察能力。在实验中,学生常常忽略一些微小的现象,所以也要加强学生精确、全面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等,在演示此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1.从物理科可知的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导体?如何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两极有何现象?3.实验一会儿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从观察演示实验中得出答案,而第4个问题,学生还未立刻得出答案,教师及时点拨:大家现在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等。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活动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然后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例如给学生讲铁的腐蚀时,可以让学生探究铁的生锈过程,首先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铁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②如何保护铁制品?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实验,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表面封上植物油),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下各放一枚铁钉,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一周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教师给予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铁钉在潮湿中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要保护好铁制品,就是切断铁生锈的两个条件:水和空气。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因素,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走向社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独立工作者,改造社会的生力军。

以上说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过渡,建立概念,理解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落实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应掌握哪些教学技能

技能一: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和方法,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习情绪等)的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种特殊性,首先是所学的大多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结果概括总结的认识;其次,在这一认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指导和疏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导航”开窍。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钻研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由表质量和智力素质(一般指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技能二:提问技能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引入阶段。教师用指令性语言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有所准备。然后用准备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

第二,介入阶段。在学生不作回答时才引入此阶段。此时教师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和诱发学生作答。教师可查核学生是否明了问题;催促学生回答;提示材料,协助学生作答;教师可以运用不同词句,重复问题等。

第三,评核阶段。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都要精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

技能三:引导技能 在课堂学习中,是授之鱼还是授之渔,引导是很重要的。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时,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当认真倾听,然后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核心所在,以此生成新的课堂环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技能四:评价技能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是强化还是弱化,是促进还是压抑,全看教师如何评价,简单的批评或是无当的鼓励或许都是是毁灭一颗上进的心。

案例1:这是一节气氛活跃的语文课从课始到课尾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字,还是写了几个词;无论是答对了一道题,还是回答了几句老师的话,老师几乎无一例外的竖起大拇指:“真好。”“真行。”“你真棒。”称赞声不绝于耳,还兴师动众的要求全班同学一次次掌声鼓励。可能是老师是太投入,竟没有听到最初整齐响亮的掌声正变得稀稀拉拉……。

看了这样的案例我不禁想起了两个词“物极必反”、“物以稀为贵”,是的,表扬固然廉价,然而泛滥成灾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自然就不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案例2:我班的学生李某是个双差生,因为学习、品德都差,感到人前抬不起头,一见老师就避而远之,自卑心理极重.我发现他有一个特点,对学习不感兴趣,但精力旺盛,特别喜欢体育活动.我想,可先从体育入手,帮助他克服自暴自弃的情绪,于是我单独找他谈话:”别人说你是”垃圾”这是没道理的,就拿体育锻炼来说,你不但不是”垃圾”而且是一个可以帮我班争取先进,给班级带来荣誉的”一等品”,希望你在学习方面也成为”一等品”.听到这些话,他非常高兴,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为班级拿回几项冠军,学习也逐渐赶上.

无情的批评无数次地暗示学生:我不行。自卑的情绪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时候,帮助他找准位置,提高自信才能帮助他步入良性循环。

下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摘 要: 教师精心备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预设,特别关注学困生,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 学困生 激活小组 精......

    趣味性语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趣味性语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 教师运用语言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那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人格的魅力。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趣味性语言的运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

    班班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班班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濉溪县小湖学校 吴圣振 随着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强力推进,班班通设备开始大量进入课堂教学,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充分......

    趣味语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趣味性语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妙用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 许建华 315194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上趣味性语言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拓宽学......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摆正师生关系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摆正师生关系 课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窗口,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湖北省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胡良松 雷功乾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县内进行得如火如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已不再流于形式,教师已不......

    在关爱中等待(范文模版)

    在 关 爱 中 等 待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连市第六中学 于 兰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在关爱中等待 ---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 大连市第六中学 于兰......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艺术 ——城郊中心校 朱金辉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教学中的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