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摘 要: 教师精心备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预设,特别关注学困生,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学困生 激活小组 精心备课 化学课堂教学
一
学困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群体。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学困生问题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一)小组学习有名无实。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面临两个问题:学生无事可做和合作乱做。前者,小组中没有什么争议、分式、发言、商讨、心得、拓展,通常是对完答案就算完事了,基本上是各学各的。后者,团队协作被小组长的发言代替,并不是全体成员讨论的结果。
(二)小组学习出于应付。有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对课改始终持怀疑、观望、排斥态度,初一到初三,大部分学校的课桌组合回到原来的状态。学困生被安置到后面的位置,没人关注。
(三)教师急功近利,对学困生弃之不理。开始学生都对化学充满好奇心,因为是一门新学科,实验又很有意思,但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教师的教学转向应试教育,致使学困生增多。
(四)教师只重学生对学习基本知识的掌握。备课中不深挖教材,不找学习亮点,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我认为应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借助小组的合作、交往,用团队的力量感召学困生。小组学习是学困生成长的最佳土壤。
(一)激活小组。初三化学学习小组是初二成立的,有的小组早已名存实亡,浪费了转化学困生的最佳资源。
1.重新确立小组长。小组长对小组这个团队的学习非常重要。有的小组长是摆设,应更换责任心不强、起不到带头作用的小组长。小组长选举产生,通过一系列制度,增强团队凝聚力。
2.教给小组长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小组长遇到具体问题不知道如何办,如化学用语不好,化学方程式不好,不会分析题。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其出点子,如把任务分给每个组员,有的负责化学用语的书写,有的负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每天坚持写上三个,来个周清,等等。又如小组长不发言,总结规律、口诀,进行拓展,把机会让给自己的组员。
3.捆绑式评价。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设进步奖,两周进行一次评比。在这种人人向上的氛围中,学困生自然会被“磁化”,教师要持之以恒。
(二)给学困生舞台。人高层次的需要为成就需要,即获得尊重、被认可的需要。学生大都底子差,不爱学习(主要是不会、听不进去),不爱在同学或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很强的自卑感。教师应多想办法,让学困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1.教师可以找学生谈话,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至少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能略知一二。课后可以了解学生不发言的原因,鼓励他,告诉他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对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完全可以让学困生协助老师完成。
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演示实验,对学困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也许会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2.教师要持续激励,对他们有信心。有时教师会发现自己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不成正比,有的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不要气馁,每天上课时都到这些学生身边停一下,问一下他们的感受,有什么想法,让他们始终觉得教师关注自己。
(三)教师要精心备课,充分预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是讲得准确而易懂的,可是学生却什么也没有学到,你问问他,他就像未曾上过课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要集中注意力和引起兴趣是很困难的。我们在想:究竟什么是掌握知识?这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
平时一些教师总认为,我们讲得多清晰呀,答案就写在那,为什么学生一脸的淡漠,好像学习与自己无丝毫关系。其实,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那些要机械记忆、索然无味的知识不感兴趣。
1.问题要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问题要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高层次的问题应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生活性。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导入》这样设计的:新疆克拉玛依火灾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死者中288人是学生,另外37是老师、家长和工作人员。如果你在现场应该怎样指导他们逃生?学生被教师的素材、问题所吸引,迫切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2.预设精彩,找亮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做向装有点燃的长短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短的先灭。有的学生得出结论:上边氧气多,下面二氧化碳多,所以要到上面逃生。有的学生看过电视,知道要匍匐前进,用湿毛巾堵住鼻孔。此时怎么办?一是分析场地的不同,二是实验验证。用大烧杯罩住点燃的长短不同的两支蜡烛,看哪个先灭,然后让学生做解释。
3.问题生活化、信息化,让学生感到知识有用。如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大棚中施二氧化碳肥,把发生装置放在大棚内的()A.根部 B.顶部。
我们在每一堂课中,应寻找学生兴趣生长点,让学生思考、发现、运用,觉得他们是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教师如果真正做到激活小组,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困生,尊重学困生,同时精心打造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光彩,学困生就会喜欢上化学课。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弱势学生
在四班上课,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先让孩子自行拼读单词,并把不会读的划出来,或在老师巡堂时向老师提问。同学们都很自觉、积极,提问的同学生也比较多,我给他们一一作答。
elephant这个单词是孩子们以前曾经接触过读音的单词。但由于相隔时间比较久,所以很多学生都忘记正确读音了。经过我的简单提示之后,同学们都有跃跃欲试的心理,看到那么多同学举手,我一般会把更多的机会留给C层次的学生尝试。
我首先叫了A,他很快作了正确的反应,我给予了表扬与肯定。再叫B尝试,谁知B把elephant读成了eleven。于是大部分学生都大笑了,但我控制住了孩子们的反应,给予B正确的指引,最后B也能正确读音,我表扬了他。
我再叫C同学,她也是C层次的学生。也许她没想到我会叫她,她一站起来,就把elephant读成evening。于是孩子们又是一阵哄笑,我还是制止了孩子们不礼貌的行为,并纠正C同学的读音,最终C也能正确发音。
这个教学案例,直到我记录它的这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处理得并不妥当。我只是在处理哄笑的孩子的问题动了脑筋,并没有很好地引导与鼓励C层学生——作为教室中的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
其实,如果我能在B与C都出错的情况下,除了教育其它孩子要如何有礼对待学生出错之外,其实我更应该做的是表扬B还能把eleven记住,C更不简单,还能把evening这个比较长一些的单词,从Good evening中拆分出来。如果我做到了,相信,今天出错的两位孩子,对以后的英语学习更充满自信。
所以,以后的课堂上,我不只应该关注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而更应该关注本是处于学习弱势状态且没自信的C组成员。
第三篇:2018年这些税收政策要点要特别关注
2018年这些税收政策要点要特别关注
2018年1月1日起,除了与大中型企业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性文件外,还有两类文件比较重要,一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管理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二是财税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税政策。现就其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税收管理性文件和程序性文件主要有: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普通发票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4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将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的发票代码也调整为12位,明确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12位发票代码的编码规则和使用印有本单位名称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有关问题。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化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备案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3号)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备案有新规定。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5号)规定,扩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自2018年2月1日起,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超过9万元)的工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试点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自行开具。试点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增值税、消费税有关涉税事项办理程序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36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继续抵扣事项由省国税局核准。允许继续抵扣的客观原因类型及报送资料等要求,按照修改后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逾期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0号)执行。5.《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系统的通知》(税总办发〔2017〕125号)规定,2018年1月1日起在国税系统(含税务干部进修学院)全面开展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涉税专业服务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8号)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涉税专业服务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采集涉税专业服务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9号)规定了采集涉税专业服务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有关事项,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财税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政策性文件,以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关税政策主要有: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告2017年第172号)规定: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等有关事项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66号)公布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开具等有关事项,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3.《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17〕27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相关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主要内容中关于进口关税税率(最惠国税率)调整:(1)自2018年1月1日起对948项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其中27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暂定税率实施至2018年6月30日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减让表修正案》附表所列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自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继续实施第二次降税,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第三次降税。自2018年7月1日起,对碎米(税号10064010、10064090)实施10%的最惠国税率。4.《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发布〈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税申报征收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0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等作业活动,并向海洋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税申报征收的办法。需要提醒的是,本期B1版和B2版盘点的税收政策,并不包括从2018年1月1日起执行的所有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纳税人在具体的税务处理中,应关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所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防止遗漏。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和辅导学困生
数学教学中如何关注和辅导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解困、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有的不仅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很多老师感到头疼。而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和各个班级都占有一定的比例,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些学生,下面,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学困生的表现:
1、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课前不预习,听课不专心,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基本上靠抄袭和作弊完成学习任务,不会记学习笔记、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或提出问题,更不会去做课外数学题。
2、缺乏刻苦学习的态度。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只会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会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对自己不好的学习状况会提出很多客观上的理由,不会从主观上寻找原因、认清自己,修正自己的缺点。
3、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如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做课堂练习,不听课,思想开小差或干脆在课堂上睡觉,以跟老师做对为乐,自制力很差。
4、缺乏竞争意识:不重视学习,更不重视考试,考试前不复习,马虎应对,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心,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目标。
5、缺乏自信:由于各方面表现不突出,做事萎缩,不大胆,存在很多非智力的因素阻碍学习上的进步。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原因,除了有智力和个体差异方面的因素以外,其实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很多原因,其表现为:
1、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1)应试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2)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学习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计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2、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未能尽早地发现一些学生学习的吃力,未能及时帮助并分析原因,提出调整建议并给予行之有效的干预,而是直觉不直觉地放任了学生的吃力与落后,并且对这些学生心中存在很多埋怨情绪,没有给予真正的关心,忽视了这些学生的情感需求,至使这些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差生的产生。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吃苦的精神,再加上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听不进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有的学生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破罐子破摔,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4、数学知识特征的原因: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前面没有学好以后学习就会更加的困难。随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同,又会形成新的不适应和困难,教师如果没有及时的重视和补救,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会被分化、扩大,学习渐渐失去信心、兴趣,甚至惧怕、憎恶数学,以至很难补救。
5、社会原因。由于社会上有着很多诱惑。使得一些学生沉迷于中不能自拔,分散了学习精力,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6、家庭原因。(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将他们视为掌上明珠,娇生惯养,给子女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但不注意思想上的教育;(2)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报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3)父母不和、离异,子女没有安全感。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4)父母外出打工,无力监管子女的生活,更谈不上对子女的学习有何帮助,这样留守子女中的学困生也就越来越多。
三、关注和辅导学困生的一些做法:
1、情感投入,以情功心:
由于学困生是师生之间双方因素交互积淀的结果;学生从小问题的累积开始到学习脱节,最后自信降低,教师从不重视小问题开始,到后来又未能查缺补漏,致使学生脱节,教师产生成见,最后丧失对他的期待,这些做法不符合学生认知的情意原理。师生之间如果有比较畅通的感情通道,学生不会陷入自暴自弃的地步。因此,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克服对他们的偏见心理,不能歧视这些学生,从各方面真心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常和他们接触、谈心、交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随时提供指点和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师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催化剂。从感情上先取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和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予以表扬,对学生身上的缺点,要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委婉的指出,不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建议,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发,抽出时间作思想工作,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不能歧视、讽刺学生。②多给他们提供参与机会。如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都给学困生一定的优惠,让他们有机会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迎头赶上的学习信心。
③教学中可以看到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所以课堂发言经常答错问题,这时,教师若再用严词厉色或尖酸刻薄的语言去批评学生,那么,就会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感情,学习上也会越来越没有信心。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以理解他们、鼓励他们的态度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才是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学生要上好一节数学课,首先要做到听课不分心,听懂老师讲课的内容,传授了什么知识与方法,同时要做到记笔记,做好课堂练习,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做到动脑、动口、动手。而学困生经常在课堂上如坐针毡,有着很明显的焦虑情绪,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已经脱离了学生实际,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没有遵循学生认知的情意原理,也没有遵循学生认知的活动原理,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根据顾泠沅先生提出的教学活动原理:“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与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进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数学知识的一名搬运工,把知识硬灌给学生。教师应该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一名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产生过程的探寻者、讨论者、参与者,因此,教师给学生多创设活泼有趣、在课堂上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探讨、探寻、讨论的自主活动课,加强数学直观性的教学。多设置一些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数学课,帮助学生学习。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来消除学困生的焦虑,在课堂上多给予他们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树立他们学习上的信心,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为学困生设置学习目标:
根据顾泠沅先生提出的教学序进原理:“教育者根据不同的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一名学困生一但问题累积和学习上脱节,要补回来并非易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的过程,这时,我们再要求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齐头并进已经不现实了,所以,教师不仅要不断鼓励,加强辅导以外,还应该帮他们设置适合他们的课堂学习目标、作业目标、阶段性学习目标、复习目标,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做到,让他们也能尝试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4、注意数学知识特征,通过教学帮助学困生:(1)根据数学知识系统性强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前诊断性检查环节,经常查缺补漏,防止学生学习脱节,为他们开设课后辅导班,不让他们掉队。(2)在教学中注重打好坚实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使他们基础打得更扎实,加强一题多解的教学,培养学生促进知识迁移和思维迁移的能力,解决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眼高手低的毛病。(3)教学实践表明,学困生大部分是由于基础差,知识遗忘率高造成,反映在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大多是由于旧知识的漏洞和新知识的遗忘而导致。一方面旧知识没记住,导致知识的迁移使用能力差,学习迟缓;另一方面,新知识没记住,导致知识既不能巩固、系统,能力又无法提高。只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注意渐进性、循环性,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知识的贫穷就会改变。(4)由于学困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每天给他们布置预习作业,提出预习目标,并作定期检查。(5)记忆力差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教师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课前诊断性检查环节,加强反馈调节的力度,经常对他们提问,默写公式,养成他们每天课后记知识、记公式的习惯。
总之,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应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高度的工作热忱,吃苦耐劳的品质,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②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学生的基本要求。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尤其需要更多的尊重和信任。③关心、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并在多方面关心、理解学生,增进师生友谊,增加情感迁移。④创设和谐、轻快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心理学,专研教研教改方法,为学生多设置一些活泼生动的数学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⑤教师要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若教师讲课的声情并茂,语言的风趣幽默,恰当的悬念引入,奇趣的实验演示等,就能创设一个富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教师若能对教学报以高度的热忱,对学生真正的关心,有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减少和避免学困生的产生
第五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此文已经发表在《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第10期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
[摘 要]从教学的不同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及纠错评价等方面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进行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化学教学;等待;艺术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教育名家窦桂梅也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需要等待。”初三化学,是化学启蒙课程,基础知识点多而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讲课时,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先易后难,不能操之过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艺术—等待。教师确立课堂中的等待意识,是一种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上台阶的表现。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高明,更是一种艺术。
一、等待的界定
“等待”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是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且灵活恰当地运用技能技巧,直接发出或指令学生发出等待的行为,以显现期望中的教学效果,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化学课堂等待艺术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树立学生的自信。在教学中,探究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艺术,对于化学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等待的必要性 1.学生自身的需求
德国M.韦特海默W.克勒和K.考夫卡创立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个知识结构组成的“完形”,当学生遇到未知的知识时,大脑中的“完形”就会产生空缺,这种空缺会使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促使大脑兴奋地去完善空缺,形成新的完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人的成长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学生作为还未成熟的个体,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是比较缓慢且有待加深的,其思想和行为也更容易出现偏差,而其认识到这种偏差也更慢一些。因此,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这一成长规律,用等待来更多地给予学生认识和发展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外在的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被动地服从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向学生提出其“精心设计”的问题后,会立即叫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教师就会改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者通过在不断重复问题中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唯恐学生的“冷场”,打乱其教案中“教”的计划。这样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有问有答,实质上,如此的你问我答是肤浅的思维活动,是低效的教学行为。事实上,依据认知发展规律,教育是需要等待的。课堂上,教师对新知识不要急于分析、解释,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认知情况,有哪些学习需求,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容易认同掌握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与已有旧知的异同与联系,给足时间,“等待”学生去动脑、动手或动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个静心思考的时空,以有效的等待来成全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其历经“顿悟”,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化学课堂中的等待策略 1.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等待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需要教师于适当的时间进行合理的等待。比如新课伊始,学生思维处于逐渐集中阶段,教学密度要小。此时,教师要着重揭示课堂学习的主题,可留一些“等待”,重在引导,让学生用自由的思维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当学生思维逐渐进入亢奋状态,接受信息的能力增强时,课堂教学内容应全面展开,并进行重点、难点的阐述和讲解,此时教学要有较大的密度。当教学密度的高峰过后,又要给学生适当“等待”,让学生有思考回味的余地,有深化和升华的空间,此时教师应穿行于学生之间,解疑释惑,指点拔引,使教学内容在疏于“灌输”中得以消化。
2.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等待
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应有不同的等待方式。如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接下来留下足够的“等待”,教师要确实停下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而不去反复讲解,这样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对于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的理解、量筒读数时仰视或俯视是会产生什么影响等较为抽象的概念,则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辅以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但讲解还应让学生思考片刻,使其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3.在合作学习时等待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因此,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中学化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将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教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①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红后,红色马上又消失了;②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恢复为红色;③继续加稀盐酸,红色最终又消失。有同学对实验中①与②产生的现象很不理解。为什么开始时红色消失;而滴加稀盐酸后却红色恢复了?教师这时,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的要求“探究酚酞变色的原因”,让各小组学生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时,教师只是偶尔的指导,耐心的等待,由于教师在这个环节合理的使用了等待,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范围内,自主思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学习的强烈愿望。适度等待不但能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缩小学生之间的各类差异,而且能打造激情、快乐、有魅力的课堂。
4.在问题解决中等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方法。当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时,学生就能让自己的所思所想条理化、清晰化、全面化,能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语言。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开动脑筋,思维自然能够得到发展。“等待”并不是一味的“守株待兔”,而需要老师适时的点拨,恰当的评价,真诚的鼓励,给学生以新的体验和启发。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课“烧不坏的手帕”魔术揭秘时,当学生沉浸在魔术惊奇氛围里的时候,老师问道:“你们知道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吗?”学生一时不知怎么回答,继而唧唧喳喳:“是因为手帕不是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等等,不一而足。此时的意见不统一,说明学生思路是多向的,头脑是灵活的。老师开始步步诱导:你们知道手帕没有可燃性吗?手帕与氧气隔绝了吗?燃烧的是什么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仔细思考后答出是手帕具有可燃性,没有与氧气隔绝,燃烧的是酒精,说明酒精的着火点低,而手帕的着火点较高。老师随即肯定:很对。学生此时一致回答出就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老师此时反问道:“难道酒精燃烧不放热,手帕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燃烧都会放热呀,手帕温度怎么会达不到着火点呢?”老师重复着“燃烧放热”这句话。我们知道,在教学中重复就是一种暗示,一种提醒,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轻轻的叩动。此时老师寄于学生一种期待,期待着一种富有创见的回答。而学生此时也处在紧张的思索中。老师及时提示:“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手帕烧不坏就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酒精燃烧也会放热。那么放热与达不到着火点的矛盾,我们怎么理解呢?”教室依然是一片宁静。但此时的宁静,却已是箭在弦上,弹入膛中后的宁静。只要触动机关,扣动扳机,学生的思维之箭,就将射向认识的彼岸。而触动这机关,扣动这扳机的,正是老师点拨暗示、引发学生联想的语言,真正衔接过渡性的语言。老师此时说到:“本实验用的酒精是纯酒精么?”这真是绝妙的暗示。轰然一声,教室里突然热烈起来。学生们醒悟了。一个胸有成竹的学生说:“实验用的酒精是混合物,白酒中有水,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手帕上的水份蒸发,而蒸发是吸热的,带走酒精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温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没有燃烧起来。”
于无疑处有疑,在无疑处激疑,是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的共同特点。但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有疑——释疑的完美实现,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要求教师耐心启发引导,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努力的机会,等待他自信地抬头。
5.在纠错和评价时等待
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的教师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课堂教学中迫不及待地将教学内容和盘托出,知识点一波又一波地涌向学生而学生却没有时间好好地消化。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正确答案,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正确答案就马上换人回答,学生一回答错误就粗暴打断。教师认为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实际上,这种做法表明他们并没有弄清“学”的真正含义。“学”依靠的是学生的自我生成。一味灌输而学生又无法接受并不能节约时间,反而会浪费时间。当学生有了独立而自主的思考和消化时间时,教向学的转化将会变得更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耐心而恰当地等待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中,如果把纠错评价这个等待时机用好,就会把自信、个性、才华和机智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就会缓冲学生的压力,就会缩短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在不断思考、交汇、碰撞中,再现新的信息,形成新的认识,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总之,教学中的“等待”艺术因课堂具体情况的不同而处理的方法也各异,我们要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根据课堂气氛、思维变化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进行艺术的“等待”,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永珍.认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策略.化学教育[J].2013(9): 3-6.[2]林思,胡志刚.等待时机策略在化学自主学习中的巧用.化学教学[J].2010(2): 19-21.[3]赵培龙.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化学教与学[J].2011(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