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生命在教学研究中拔节
让生命在教学研究中拔节
——谈谈三年级语文组教研之路
武穴市实验小学 蔡小萍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讲,成长意味着:一是慢慢长大,由青涩走向自如;二是慢慢成熟,由从容走向个性;三是慢慢稳重,由内敛走向睿智。
对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的每一位成员来说,成长意味着,在实小教学教研的这片绿地上,成为耐心、能够坚持的学习者,成为细致、有反思力的观察者,成为坚韧、努力的前行者。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我们三年级语文组的成长之路。
一、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提升品位
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教研组全组成员认真落实师德行为规范,平时工作态度积极,尽心尽力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教研组内已经形成了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凝聚力强。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今年,我们三年级组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我们的陈校长,她时时刻刻都绽放出最亲切的笑容。她把教师的业务培训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鼓励教师进修学习,还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观摩、培训,让教师开拓视野,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陈校长还经常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到一个教学步骤的设计,小到教师的一句课堂语言,都不厌其烦地与我们交流。她那亲切的笑容,给了我们工作上无比的信心,以及向上的动力。
我们的领头羊陈红卫主任工作务实,她的教学工作极其忙碌负责,她还要做好学校档案室的管理,但她的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笑容,她所教的学生知识扎实,成绩突出,在作文教学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为所有的成员做出了一个表率。
我很庆幸自己工作在一个教研氛围浓厚、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团队中,组内教师重视个人专业化发展,能积极进行业务学习。其实,学校在这方面,为我们老师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学校为每位老师订了一份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目的就是希望老师们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青年读书班也是一个很好的阵地。本学期开展了以“自学、互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来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鼓励老师们积极参加读书沙龙,充分利用间周一次的活动时间,组织老师们阅读各种教育理论书籍及名著,不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融会贯通。还要求每位教师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并在活动中与大家分享,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在这里,这么多的青年老师聚在一起,一起读书,一起交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多好啊!所以,每次的青年读书班活动,我都提醒组内的青年教师,尽量克服家里的困难,按时来参加活动。作为组长,也想为组内的青年老师带个好头,让他们都能够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大家都能在阅读中做教育的思想者。
二、落实教学教研工作,争先创优
我们教研组能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根据学校计划,在学期的伊始,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组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做到每次的教研组活动学习有专题、主讲有专人讨论有深度、教研活动有热点,在互动中有启发、注重开展观摩教学、听课、评课、经验交流等活动,并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各位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互通信息,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众所周知,这个学期的工作是千头万绪,但是有了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切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开学初,学校组织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各班积极响应,从设计部署、购买材料,动手制作,以及上墙张贴,无不想方设法、亲力亲为。国庆诵唱比赛,老师们积极参与,独具匠心,获得一致好评。迎接省诗词工作现场会,大家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展板大气美观。
狄更斯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法选择工作,但对工作的态度,我们却有权利有责任去认真选择。”正因为我们语文组老师有着这种认真、争先创优的劲头,我们积极地工作着,快乐地收获着。舒红方老师是一位热心的人,除了做好常规的教学工作以外,她非常重视学生的书法、绘画兴趣的培养。她主动担负起43 个班的书法绘画习作登记与初评工作,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健康伴我成长”阅读征文中,吴桂方老师辅导的学生获市级二等奖;在黄冈市诗词研讨活动中,陈红卫主任的论文《诗画联姻》获得一等奖;在期末考试中,方淑琼老师教的班,成绩令人瞩目;在全国教师优秀论文比赛中,我撰写的案例《创课堂之精彩 扬生活之风帆》获得二等奖,录相课《嫦娥》获得一等奖;在湖北省诗词研讨活动中,我主讲的专题研究课《走近李白》,获得领导们的肯定与赞扬。
同样,我们所做的事再也普通不过,我们学校任何一个敬业的老师都在默默地坚持。我们只是想和老师们一起品味亲历过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体验自己教学教研历程中每个瞬间。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内外兼修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研组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教师本身的不断进步和提升,才是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优质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宋彦彦老师和姜丹老师承担了本期的同课异构活动。在送课下乡活动中,宋彦彦老师在活动结束后给自己压力,刻苦钻研,重新改进学案,在另一个班再次试讲;姜丹老师为这次活动废寝忘食,一夜之间,让我们刮目相看。陈春燕和冯春霞老师对工作充满了激情。两们老师曾主动找到我,要求承担公开课。她们也想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她们的执着与进取,给我们团队增添了生机。在学校经典诗词讲课比赛中,很多老师都令我震动。他们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独特的风采让我折服,很多时候,是他们的执着和用心感染着我。
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我又怎能落后呢?在这个学期,我承担了一节古诗词展示课《走近李白》。那段时间,我真的没有完整地睡过一次好觉。经常是忙完白天的工作,又开始了教案地修改。经常是写着看着就睡着了,笔掉在地上惊醒了我,捡起来又接着改。有时晚上迷迷糊糊中有一点构思,一点想法,马上惊醒,立刻开灯记下来,生怕第二天早上又忘了。有一次周日,教案到了必须定稿的关键时刻,我从早上七点起,在电脑前坐到晚上一点,整整十八个小时,连吃饭都是把碗端到电脑前。
记得陈校长有一次评课时对我说,你很能吃苦,为讲课付出了很多,讲课与原来相比,进步很大。听了她的话,我的内心一丝窃喜。我的高兴并不仅仅因为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的确,为讲课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如果把我的付出当作一份投资的话,我觉得我赚了很多。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让我终身受益。
我是幸运的,我得到了那么多领导、专家、同事的关心与帮助。陈校长在百忙之中多次来听我的课,并且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中的问题,甚至连课件中的一个拼音,课堂中老师的一句话等等细节问题上都能考虑周到,并且有着独特的见解。德高望重的上官书记知识渊博,我们在一起研究课时,他对李白的一生及诗作如数家珍,听着他讲李白不同阶段、不同地方、不同心境下写的各种诗篇,迷茫的我一下子找到了钻研的方向。邓校长、库主任更是为我的课费尽了心思,每一次改稿、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个素材的确定、每一种教法学法的运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得益于他们毫无保留地指导。还有吕克俭主任,总是和我交流他所了解到的李白及诗作。他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很多我搞不清楚的地方,读不准的诗句,都能从他那找到答案。每一次试讲,都会打乱兰秀方老师的工作安排,可她每一次都是毫无怨言地支持我。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幸运的人,因为大家都在支持我帮助我,那将是我一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生活就像一辆计程车,你是前行还是一直呆在原地,里程表都会记录下来。三年级语文组,每一次学习,每经过一次研讨,我们的教学理念就在提升,文化底蕴在加深,课堂艺术也在不断提高。
当然,在教研组集体成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教研工作中的很多不足:
1教研组活动开展得还不够扎实,隔周一次的小组学习往往没有坚持。
2在“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们对讲课提出意见和建议后,并没有具体实施,没有呈现改进的结果,评课流于形式。2组内老师教学反思不够。
3作文教学探讨研究不够,学生的作文兴趣还不够,缺乏系统的教学模式。
4、听了上官书记的讲座,我们意识到对复习课缺乏研究。
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加强学习,把隔周一次的小组学习落到实处,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不论是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还是在研讨中反思,在论文中以及评价中反思,在小组教研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交流。
3、在作文教学、复习课方面加强研讨,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4、凡是讲课后有评课环节的,主讲老师应该就这节课进行反思改进,或者重新制定学案,再以研究课的形式重现。
回望教研这块绿地,闪烁着的是全体成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一个学期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挑战和压力了。在下半个学期的教研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找出不足、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对教育教学工作多反思、多总结,并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舞动性灵,让生命在教学研究中拔节。
第二篇:让生命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让生命在教育事业中闪光
“一个教师也许不是指路的明灯,不是导航的灯塔,但他至少要做一个发光发热的灯泡,为他的学生照亮眼前的路。”我要用这种“灯泡精神”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2009年当我真正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摘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
然而,当理想与现实发生撞击时,我困惑了,我犹豫了。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在单纯的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他如耀眼的钻石吸引我游离的目光,安抚我躁动的心河。
只有真正做过教师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三尺讲台上,被尊敬的目光注视着,被热情的称呼包围着,被几十张天真烂漫的笑脸簇拥着,那是最幸福的感觉。每年的教师节来临之际,随着上课铃声响起的是学生们齐声喊出的真心的祝福:“老师,祝你节日快乐!”,那一刻眼角的湿意泄露了我满满的感动。忘不了,走在雨中,伴随清脆的一声“老师给你伞”同时头顶多出的花伞;忘不了,生病时学生声声的问候;忘不了和学生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忘不了送走毕业生时,孩子们脸上临别的眼泪,忘不了……太多的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这般的刻骨铭心,这些都会成为记忆中的珍宝,永远留在心底深处。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在经济上很清贫,但是我们在精神上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们还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爱我平凡而有神圣的职业,我愿做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将我无恢的青春奉献给脚下这片黄土地,让我的生命在这个平凡的事业中永远闪光。
第三篇: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小草破土而出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苍鹰搏击蓝天时发出的充满自豪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婴儿说第一个字时发出的声音,是生命拔节的声音。生活中有许多生命拔节的声音,而我,就乐衷于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那是一个天气炎热的下午。蝉趴在树梢上,无力地唱着一首首不知名的歌。科学老师捧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考试。”紧接着,便听到同学们打开铅笔盒的声音,准备着考试的开始。试卷发了下来,沙沙的落笔声清晰可闻。同学们都埋头做着,思考着。时间一晃而过,不一会儿,45分钟就过去了。铃声响起,可我最后一道还没做,试卷已被收了上去。“好难啊,我很多都没做出……”“我都来不及……”太阳向西方落下,我的泪水已模糊在这声音中了。
第二天,结果如我所料,鲜红的分数正如一把锋利的剑,将我刺得硬生生得疼。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于是,我那样做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的测试,我没有考得不如预期。
一丝凉风吹来,我走进了竹林。抚摸着竹子的枝节,将耳朵贴近竹子,我仿佛听见了“我长大了”的声音。呀,这就是生命拔节的声音。
就让我们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感受生活,体味人生吧!
第四篇:让生命和青春在事业中燃烧
让青春和生命在事业中燃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上级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公平竞争的机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合一”,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我们大孤山中心校走向更加辉煌的起点,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展示才华、接受品评、得到锻炼的好机会。在此请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审视我的思想,指正我的错误,聆听我的心声。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和生命在事业中燃烧。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教师是“春蚕”、是“红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怀着无限的崇拜无限的敬畏,我自豪的加入了教师队伍。我叫潘高峰,今年二十五岁,99年我从吉林工业学校毕业。三年的学习生活充实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能力。毕业后,我深知自身空有理论而实践不足,毅然放弃在家安逸的生活,去哈尔滨一家私立小学任教,其间我拜哈尔滨珠算协会理事张梦鸿老师为师,学习珠脑心算的教学法,加之虚心向老教师、名教师请教,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我被分配到三合小学任教。在那里当了三年的班主任,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家乡人民无比的热爱,我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我对学生一视同仁,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上进,生活上时刻注意他们的冷暖,慢慢的大家融合成一个集体,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深深爱着这个集体。它有良好的班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是它的内容。时间转瞬即逝,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成长,我的每天也变得充实和快乐。生命的永恒在于生命的延伸;青春的光华在于为追求理想而矢志不渝,而我的生命和我的理想都因为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而闪光。当我调走的时候,我的学生拉着我的手和我道别,往事一幕幕尽展脑海,泪水诠释了人世间最真挚博大的师生情。我知道这泪水是留恋,是感动,更是师生间深深的爱。
2003年我被调到中心校,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任务是送课下乡到全镇村小。我深知自身肩上的重担,全心全意为全镇学生服务。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天气的风云多变,路上的坎坷颠跛,都没有阻挡过我下乡的行程。每天六节课的工作量,也没有淹没过我的工作热情,很多同志关切的对我说:“高峰,这一天六节课真够你受的。”是啊!说不累是假的,但回想起邹校长那番实在却充满道理的话语,我感到很受启发,他说:“人的一生不管干什么,重要的是干点事业,让大伙认可„„”库尔姿说:“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无限延长自己的生命,而这深刻对于我来说就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在我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伟大的人生,收获我人生的深刻。每当我望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双眼,就象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泉的真、善、美。
每个下乡的日子,我怀揣真诚,早早的到达村小,检查机器排除故障,修理微机时经常要带电作业,挨电是家常便饭,静电的感觉如同针刺,还不算什么,有几次被220伏的电压把半身都电麻了,想想都后怕,但为了同学们能安安全全的上好每一节课,我无怨无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顶着风雨奔波在下乡的路上时,当我冒着风险修理机器时,当我带病坚持上课时„„有一种信念支撑着我,有许多感动激励着我。所到村小,我受到在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嘘寒问暖,对我关怀备至,像温暖的春风吹拂我的心田,让我的每个瞬间都无比的充实和快乐,在这里真诚的向大家说声“谢谢你们,我的同事们,我的同学们。”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显耀和享受,而在于精神上充实和事业的成功。我很平凡,我没有辉煌的过去,但我忠诚和热爱着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决心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献给这一事业。今天站在这里竞聘的我,希望能凭自己的能力竞聘成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我竞聘的职务是小学助级教师。作为一名小学助级教师,在欣逢盛世的今天,时代在飞速的发展,科技在空前的进步,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这次开展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合一”,就是迎合改革的步伐,是人事制度与时俱进的重点体现。这次竞聘上岗给我们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竞争的平台,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良性法则,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当前,素质教育的航线已经开通,纲领已经确定,新课程的航标也已经明确了方向,加上教师“评聘合一”这一推波助澜的动力源泉,重任在肩,舍我其谁。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爱。这种爱,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好的教书育人、助人成才,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奋斗,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诚奉献。我也相信,通过此次竞聘,定能使我们广大的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让大孤山中心校的各项工作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我竞聘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我思想活跃,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二、我头脑灵活,积极向上,到现在为止,吉林师大美术系的学业即将完成,本科自考也将全部过关。
三、我兴趣广泛,有一定文学功底,在校时曾担任校报主编,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我还喜欢唱歌和运动以及演讲,这些爱好不但提高了我的生活情趣,运用在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人师为人友,以诚为本,以德养身。
优势固然重要,但仅有优越也难以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要使自己能胜任小教助级教师,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它更依赖于崇高的事业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我能够被聘,我将继续以尽职尽责、默默无闻、真诚奉献为宗旨,坚持不懈的做到以下几点:
1、“树人先树德,树德先树己。”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信奉的真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工作中勤劳和创新并驾齐驱,即扎实的工作,又勇于实践和创新,争取把每天六节课的工作量提高到八节,尽量给村小学生争取上机时间,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上课中在愉悦的氛围中,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而我则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正,讲课方式体现新课程标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加强同事间的沟通与协作。为同事排忧解难,处理好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以诚信为本,以学校利益为重。
4、定期检修微机,做到对设备了如指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安全工作做到位,决不允许有不安全隐患存在。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们,教育是神圣的事业,需要我们去献身;教育是深奥的科学,需要我们去求真;教育是灿烂的艺术,需要我们去创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源泉,需要我们去涌动。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奉献是不讲条件的,无论我能否被聘,我都将一如既往的去拼搏、去奋斗,在三尺讲台上谱写出壮丽的人生诗篇,拥抱那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我的青春和我的生命在教育事业中燃烧。
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当晨风再次将朝阳托起,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今天的我格外的激动,今天的大家分外欣喜,因为我们一起迎来了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做为参加竞聘的一员,我仿佛看到面前正有一条阳光大道顺利铺开,路上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而我所做的就是把握每一次机遇,面对每一个挑战。就象今天我站在这里,回顾过去,感知现在,憧憬未来。
眨眼间,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已有四个年头了,没有辉煌的成就,更没有惊天的壮举,只是默默的耕耘,无私的奉献。我2000年从公主岭师范学校毕业,带着几分稚气,带着几分新奇,也带着从小就萌生的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一个孩子王。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的另我着迷:一只只娇嫩温暖的小手,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一张张纯朴可爱的小脸,簇拥着我,感染着我,勾起了我对学生无限的爱。喜欢在备课时搜肠刮肚的添加新意,喜欢在上课时欢乐愉快的传授知识,喜欢在下课时嬉戏徜徉于学生左右,这让我的青春时刻涌动着活力,这让我的生命永远充满着激情。
2002年我被分配到大孤山中心校。对我来说,这里真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中心校是我儿时的母校,我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六年。陌生的是,我从学生变成了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从零起步。清晨,教研室里我默默的备课;课间,老教师、骨干教师的身边,留下了我用心请教的身影。不同学科不同老师的课堂上,我仔细的聆听,认真的记录。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从相识到相知,我悉心的观察每一个学生,从多方位入手,以优带差,精讲多练,向每个40分钟挑战,从而获得效益。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的成绩提高,家长的脸上也流露出了喜悦。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感慨万千,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我付出更多,他们一定能创造奇迹。于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意志,继续向人生的目标努力,永不退缩。2003年我被学校委任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这一新兴学科,我踌躇满志,信息技术课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备课上课只能自我摸索。遇到过困难,也遭遇过坎坷,但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几多辛酸,几经磨练,如今的我,已基本掌握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并可以在上课中实现与新课程的整合。看到同学们掌握新知识时的欢呼雀跃,听到同学们讲座问题时的交流与碰撞,我感受学生成长的快乐,整个人也更加醉心于教育事业。
参加这次竞职演讲,对我来说想都不敢想,按照以前的规定,我还不够条件晋级。可改革的春风吹过,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力量,也给了我竞职的机会,我竞聘的职务是小学助级教师,如果我有幸被聘,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爱在教育中闪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是值得去爱的,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只有在工作中默默无闻,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才能有所成就,但热爱教育,执著奉献,才能做好这一工作。所以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做到师生间思想相通,情感交融,心灵沟通,用爱创造出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二、让开拓创新主宰教育教学。
当前,新课程的大力实施,使教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标准,而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只有不断的开拓创新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不被历史的洪流淹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树立新的观念,广泛学习,深入研究,使自己在思想品行、科学文化、教育理论修养、职业技能和身心素质等方面,适应时代要求,从而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三、让自身师德修养得到大家的认可。
“师者,德为先”,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我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人事的教育事业,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的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无论我能否被聘,我都将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我不是没有想过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当夜深人静,欣赏孩子们那一篇篇优秀习作和敞开心扉、饱含激情的日记,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第五篇:让生命在学习中亮起来
让学生的学习生命“亮”起来
让生命在学习中“亮”起来
(碰撞智慧火花 飞扬生命活力)
(潜能如花绽放学生如鱼得水)
帮选一个好题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小学胡红艳邮政编码:3151
53摘要:新课程给予了语文自由的翅膀,也赋予了学生个性飞扬的天空。课堂教学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历程,理应关注学生学习生命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学习生命的成长寻找最佳的“生长点”,为生命的成长创设最佳的“生长态”,为生命的成长补充最佳的“生长剂”。
关键词:学习生命生长点生长态生长剂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人的生活意义、价值、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生命的成长,激发学生生命的创造力,越来越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理应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迸发出来,飞扬起来,让语文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一、为生命的成长寻找最佳的“生长点”
“生长点”就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师生对话的胶着点;就是那些最具刺激性、新奇性、发展性的问题;就是那些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吸引学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寻找最佳生长点的方法有:
1、找准“可燃点”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可燃点”就是教材中学生可能最感兴趣的“疑点”,最容易激发思维火花的“爆点”,写得最精彩的“美点”,写得含而不露、最能给学生想象的“空白点”等。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离不开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入研读与挖掘。如在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的重点段时,我提出三个探究性问题:课文的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愤恨?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敬佩?课文哪些语句让你感到欣慰?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确定探究内容,划找重点句研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选择探究方式,自己选择合作伙伴,1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由于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它直接触动了学生的情感。事实也证明,学生的内心感受被引发出来了,学生自己选择感受最深的语句,尽情地去阅读、去品味、去体验,教学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2、捕捉“创生点”
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新的语文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新课程倾心追寻“动态生成”的课堂,只有在生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提升生命质量。捕捉“创生点”即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质疑点”、“争论点”、“错误点”、“感悟点”等即时性学习信息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从而思绪飞扬、兴趣盎然。
如我在教学《小马过河》一文时,有学生说这小马也太不爱动脑筋了,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一学生马上举手反驳认为小马这样做有道理,他做事非常小心。因为如果河水真得很深,那么小马轻易下水性命就难保了。针对这个比较另类的引人思考的声音。我就顺势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知道水的深浅呢?”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拣一根长长的树枝,测量水的深度;有的说可以和老牛去比一比,老牛浸水的部位到底在小马的什么高度„„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那课文里的小马这样想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学生纷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小马并没有动过脑筋。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本是一个学生理解上的偏离,课后我想,如果当时忙着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跟着教案走过场的话,学生就不可能会有深入思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处处存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就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催发学生生长和发展。
3、选准“链接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选准“链接点”就是凭借教材这个范例,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探究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使教学呈现出多元的、开放的、灵动的、整合的、高效的,并且是向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延伸的动态生长态势。如学习了《新型的桥》这篇课文后,就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了题为《桥》的“知桥”、“画桥”、“造桥”、“颂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然后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按照设计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桥模型。最后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学生的设计极富想象,创新的火花一次一次闪现,学生由衷地发出对桥的激情赞美,也深深感染了老师和每一位同学,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是富有生命活力的充满吸引力的。
二、为生命的成长创设最佳的“生长态”
“生长态”即课堂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学生的“生命体”,把学生看成了“认知体”,忽视课堂生态的保护与营造,从而导致了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精神压抑丧失学习兴趣。其实,课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在课堂上要坚持“生命优先”的原则,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建设精神良好的课堂生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态环境。
1、营造“对话态”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可以消除“知识权威”和“教师权威”。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以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宜安居”。在对话的情境中,课堂便会弥散着一种“人文”气氛,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带来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如我在教学《詹天佑》的“勘测线路”部分时,引导学生先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处你最感动?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学生读、画、写后交流:有的学生说,詹天佑你是总工程师,应该只在家搞搞设计,遥控指挥就行了,为什么要亲临现场呢?你真是与民同苦,身先垂范呀!有的学生说,詹天佑你真谦虚呀!自己是个总工程师,还不忘请教当地的老百姓。而我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生,同学们的意见根本就听不进去。还有的学生说,詹天佑你是多么认真啊!“大概、差不多”不能说,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学习总抱有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也该一丝不苟呀!„„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入了情景,体验了角色,在诵读中逐步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因此,学生的精神活动积极活跃,感人言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2、呈现“活动态”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儿童正是通过自己的活动、体验而构建知识、意义的。新课程要求教师高度尊重学生,尽量的少干预学生,要注意设计活动情境,让学生尽情地读起来、动起来,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这“动”,决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视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灵的舒展、理性的顿悟、智慧的迸发,总之是个体
生命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如我在执教《秋天的雨》时,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合作演其中的一个情节,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工,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然后写成童话形式。在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创意。要完成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必须得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课文,研究课文语言到童话的转化、发挥想象等诸多因素,而且整个过程还得要求组员之间要很好地合作。通过表演使孩子们的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促进了学生生命的生长和发展。
3、追寻“生活态”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啊,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教材中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活情景、游戏情景等融为一体,追求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唤醒生活中体验得来的真情实感,遵循课堂的自然生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介绍“军阵”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出示三项探究任务:(1)画、摆军阵图。(喜欢画画的)(2)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爱好写作的)(3)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长大想当播音员的)。让学生自主选择一至二项学习任务进行学习。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可坐在一起,合作研究,最后指名交流汇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外在的负担。每个孩子都处在一种“亲临现场”、“深深卷入”的主动状态中。这样,生命才能活泼地舒展开来,学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看到的是学生情感的亲密交融,看到的是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景象。
三、为生命的成长补充最佳的“生长剂”
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优秀的课外阅读可能影响人的一生,给孩子们的心灵涂上最初的底色,那是留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东西。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他的心灵会在书籍中慢慢得到净化,大量的阅读会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细微的辩护会有更深切的体察。在学习中,我积极把学生带入课外阅读的情景中去,让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
新课程给予了语文自由的翅膀,也赋予了学生个性飞扬的天空。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价值,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身心体验语文,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获得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着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