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师风采:纪念石鲁先生诞辰96周年
大师风采:纪念石鲁先生誕辰96周年
石鲁作品 《转战陕北》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者按 2015年的12月13日,时逢石鲁先生誕辰96周年(1919.12.13--1982.8.25),为纪念这位享誉中国画坛的大师巨掣,由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和石鲁先生家人洽商后,决定为石鲁先生制作本期纪念性展示资讯,本期将推出石鲁大师的珍贵生活照片及多幅绘画、书法作品,借以怀念经历无数风霜、命运多舛而能开宗立派的石鲁大师。石鲁(1919-1982)
石鲁(1919-1982),当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摄于1936年。石鲁17岁时在成都东方美专上学,与同学老师的合影。前排左一为朱万村,中间为石鲁二哥冯建吴,当时东方美专教务处长兼国画系主任,前排左三为诸化平;后排左一为罗维纲,左二为石鲁,当时名为冯亚珩。
何家英:石鲁比八大、虚谷还伟大
人物: 何家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院教授)采访:徐 华(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作为当代人物画大家,您是如何看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的绘画?
石鲁八十年代曾在北京做过一个展览,我的老师就带我们去看的。早在文革期间,我就看到过一些石鲁代表性的作品,当时感觉很新很经典。由于他的绘画实验性很强,也会有一些不如意的作品流向市场。那个时候觉得石鲁是一个勇于创新的革新家,对于当时注重传统的画家来说,他被看成那种不顾传统的一类画家,个性较强,显得有些怪诞。他是一个中国梵高式的画家,有一点神经质的感觉,但是他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他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热爱,感情非常真挚,没有半点虚伪。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大家都很崇敬他,这和他的人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石鲁是一个说真话不虚伪的很真实的人。他的神经疾病的问题,在我看来是和他在文革期间受到的打击有大关系。其实我觉得他文革前的状态正是一个艺术家的最佳状态,(艺术家都有点神经质)有点神经质,不过火,恰到好处。一些艺术家杂念与顾虑太多,加之过于理智,冷静,反而会影响其艺术的发展。
1953年石鲁(右)与李琦在北京北海公园
石鲁的艺术感觉非常好(不是靠理性的支撑),他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将自然与艺术之间的联想能力非常强,他能将看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一种新的语言,前人没有的语言,他可以创造。比如画家王金岭,他画面用水分的那个胆量,就是从石鲁而来。不是谁都有的。对美的理解,石鲁是个天才,石鲁的绘画所容纳的气质和气象博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石鲁甚至比八大、虚谷还伟大,八大、虚谷的艺术是历史的长河中的一个延续而石鲁的艺术则是一种突破。我认为这个意义重大。
1953年石鲁在青海藏区写生
在我看来石鲁的绘画发展经历了写实、写境与大写意的三个阶段。
我认为石鲁绘画的第一个阶段还是处于状物阶段,以写实的观念来对待物象,但不是超写实,是不到位的写实,感情是真挚的,也是那个时代统一的意识,很古朴、气息很正,也很好。石鲁最有价值的就是你所说的“写境”阶段,这个时期艺术创作是很难把握的,要既写实有不完全写实。在绘画上的这种高度提炼、概括、朴拙的美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受到真实物象的影响很难画好。有很多人也想创新,但最后组成不了形式。
1956年在西安美协院内石鲁画室前合影。左起:余文戈、石鲁、李梓盛、刘旷
石鲁他很明画理,对形式特别的敏感。他并不只是对事物的真实表达,而是注重自然事物之间的丰富联想(不直接表现),这恰恰是中国画的思想。石鲁很明白中国画理,每张作品都以高度的概括力,来表现出一种单纯的形式感。我觉的国画家对于形式感的欠缺,这一点也是区别“大家”和“小家”的关键所在。大师往往能把画面组织的单纯、响亮、又有丰富的内涵,小家就会很琐碎,什么都想要。石鲁的作品具有版画的形式,画面黑白灰处理的很好(包括色彩关系)。由于他自身的气质,使得作品很有张力(构图之类)。
1958年全家照。左起:石果、石鲁、石丹、闵力生、石坚、石强、奶奶(石鲁的岳母)、李志俊
我为什么说他对形式感很敏感,因为在文革期间,我在天津群众艺术馆陈列的一个石鲁作品展,看到他画在小卡片上的作品,数量很多,每一个小构图都很可爱。他能将生活中看到的东西变成一个构思,一个画面,这太可贵了,太可爱了,看完以后让我们汗颜。以前,我看过一些石鲁的代表作,包括其在《美术》杂志上发表的,我都很喜欢,但是我怎么都没想到,他底下的这个功夫。之后我在1981年到山西的黄土高原去写生,我就是以石鲁的这种方式来画草图,直接用毛笔画小稿水墨,很有意思,这就是石鲁对我的影响。
我的老师白庚岩很崇拜石鲁,白老师把石鲁当圣贤一样看,老师在创作中吸取了石鲁绘画中的很多营养,诸如用笔及色墨的表现技法。我的老师特别强调绘画要敢于把笔墨撂在纸上不动,保留住笔墨的精神头,反对在画面上凿来凿去。他说,石鲁就具有光明磊落、掷地有声的精神气概。对于绘画中的线条,他重方而轻圆,重折而不重转,更多的是折笔,注重线条之间气息与趣味。他用长锋泼墨,这样毛笔着力于软纸上就会轻,轻就会厚,硬就会薄,所谓绵里藏针,就是这个道理。
1959年在西安美协合影。左起:蔡亮、何海霞、石鲁、方济众
作为人物画家,您怎么看石鲁提出的“山水即人、人亦山水”的绘画理论与“以神造型”的绘画思想?
一件艺术作品要分三个层次,画山是山,到画山不是山,最后又回归画山是山。状物和物我两忘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理论上来讲,石鲁的画也是天人合一的翻版,是对画理的高度的认识,也是绘画三种境界的飞跃。他所谓的“山水即人”的理论建树实际上是对实践的总结,前者是理智的,后者则是真真的达到物我两忘。他已经忘掉自然本身的结构的描绘,画山水完全是书写自己胸中意气,他把画山水作为体现自身人格的媒介。画华山就是画自己,画一种真实的自我写照,他完全把山与“我”融为一体了。
关于“以神造型”,我认为画面的神与形是不可分割的,有神必有形,把神放在前面的话,带动形,就算形不准的话也舒服,这两种说法道理是一样的。石鲁提出来的“以神造型”就是说主次的问题,用“形”来促进“神”的形成,在一个则是用“神”来带动“形”的产生。石鲁提出非常高明,神在形具,而且有禅宗意味,(能够给人以联想的语言叫感觉,感觉就是以神先行取得形就有感觉,)最后是希望达到神形兼具的状态。
石鲁先生作品《山野之花》
20世纪80年代初,您笔下的人物画改变了画坛的流行风气,为中国画坛提供了新的经典样式和别具价值的审美经验,从您的视角看石鲁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拿西方的绘画来比较的话,傅抱石和李可染是印象派,而石鲁就是高更和梵高,起到历史的转换的作用。虽然两者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但是自由的状态,和对艺术的感悟,已经在前人基础上的升华是一样的。但在我看来,我觉得他们的成就比不上石鲁。八大就是纵横气,在文人水墨画上做出了升华。石鲁因为有西画的基础,对色彩的敏感,没有完全选择黑白,尤其对社会和生活的热爱,所以他不会停留在文人画的基础上,而是真诚的表达生活中的美,石鲁在笔墨,形式,色彩上都表现得很充分,难度都要比他们大的多。石鲁积极向上是人生态度很难得,不世俗,不是一味的歌功颂德,这点和梵高很像。这种阳光的心态,是抚平人类心灵创伤的良药,是人类需要的,他会产生和谐之美,从思想境界来说要比他们高的,真诚的情感和齐白石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鲁先生作品《王同志来了》
“文革”期间,石鲁身心备受摧残和迫害,他在逆境中以惊人的毅力作画数目幅,将心灵寄托于笔墨,画风也与以往有别,多作梅、兰、竹、荷、松和山水来借物喻意,同时作书法抒发内心的不平。《华岳松风》为石鲁“文革”时期代表作之一。此作不以如实描绘华山某景为能事,而以强劲拙涩的笔法塑造雄强、刚健、泰然自若的华山品格。画面上实下虚,有崇高之势。山岩间点画松林,浓墨密皴的笔触,淡墨的点染,深化了画面的厚重感和体积感,与此前以泼墨泼彩为主的黄土高原画风洄异,也更强烈地体现出他“物为画之本,我为画之神”,及“把山当人来画”的绘画观。(本文文字及全部图片均由石迦先生提供,在此表示感谢)石鲁先生绘画、书法作品欣赏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埃及椰林》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高山仰止》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高原放牧》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陕北高原之秋》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华岳松风》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华山苍龙岭》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家家都在花丛中》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翠柏行》1962年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山鸣图》1973年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夜风晓雨湿山花》1972年
石鲁先生1973年山水画作品《雪霁华峰》
石鲁先生1974年山水画作品《苍苍白月挂高松》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华岳剑门同一脉》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华岳晨辉》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黄河两岸度春秋》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移山》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宝塔山下的驴车队》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铁打江山》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华山一丈峰》
石鲁先生山水画作品欣赏《云横秦岭》
石鲁先生人物画作品《采桑图》
石鲁先生画作品《美典神》
石鲁先生人物画作品《春满桃花天》
石鲁先生人物画作品《高原人的脊梁》石鲁先生人物画作品《西天有何乐 还看舞婆娑》石鲁先生人物画作品《春影图》
石鲁先生作品《小米加步枪》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娇雪图》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雨荷图》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白玉荷风更淡青》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花逢时雨俏》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红秋火柿》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秋高图》 石鲁先生花鸟画作品《风荷图》
石鲁先生作品《独有凌霄上玉峰》
石鲁先生书法作品《大风吹宇宙,红日照高山》
石鲁先生书法作品《平生惯惹千夫气,两手勤浇万木春》
石鲁先生书法作品《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石鲁先生书法作品《中原厚土,大地耕诗》
第二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
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伟大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发扬光大。
滔滔长江,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对长江特别钟爱,1894年至1924年的30年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他整个生命的十分之一。他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和整治长江。怎样把这么丰富的长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振兴中华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国人第一次提出在长江三峡上筑坝的设想。孙中山第一个提出要在长江三峡修一个大坝,将浩浩长江的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用于发电、运输、防洪、灌溉,实行综合利用。
孙中山先生一向把发展交通摆在建设事业的首位,因此他对开发长江的运输资源特别重视。随着长江水道的整治,工商业的发展,他主张大力开发上海浦东;提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沿岸商埠;主张利用长江的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的淤积。
孙中山先生开发长江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一是可以根治长江水患,免去千百年来长江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害;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长江的运输作用,使船舶畅行于长江流域,并和其他大河沟通,促进物资交流,经济繁荣;三是可以生产电力,为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资源;四是要以造出数百万亩良田,生产大量的粮食和棉花,扩大人民的衣食之源。
孙中山开发长江的规划,既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一项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要使设想完全实现,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对长江的治理特别重视。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之后,根据他对三峡工程深思熟虑以后的重大决策,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词章,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蓝图,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治理开发长江的明确方向,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一定要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坚强决心。
1980年7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来到三峡。他说:“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并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
1994年10月,在三峡工程开工前,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三峡库区。他说,三峡工程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那我们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2004年8月,三峡工程经受住了运行一周年的考验,开始发挥其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是英明的。事实也证明了,孙中山先生思想博大精深,开发长江的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未来启示着光明,是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遗产,成为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随时间的转移而日益显出其不朽的光辉。
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曾经预言,中国人民“发愤自雄”,一定能够打破常规,以“异常之速度”,在几十年内赶上和超过西方。孙先生的理想正在我们手中得到实现。
新中国成立57年来,长江的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预期,不要多少年,长江流域将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所预期的宏伟目标。
时代在前进。
第三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演讲稿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我们的前辈发奋努力,克己奉公,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孙中山先
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亿万中华儿女迎来了崭新的一天。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个伟大革命家,他的奋斗的一生留给我们很多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民族的楷模,他的思想值得发扬光大。
滔滔长江,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对长江特别钟爱,1894年至1924年的30年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他整个生命的十分之一。他钟爱长江,还热切地希望尽快开发和整治长江。怎样把这么丰富的长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振兴中华服务,为人民谋福利?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国人第一次提出在长江三峡上筑坝的设想。孙中山第一个提出要在长江三峡修一个大坝,将浩浩长江的水拦腰堵住,把水蓄积起来,用于发电、运输、防洪、灌溉,实行综合利用。
孙中山先生一向把发展交通摆在建设事业的首位,因此他对开发长江的运输资源特别重视。随着长江水道的整治,工商业的发展,他主张大力开发上海浦东;提议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沿岸商埠;主张利用长江的自然水力,来解决泥沙的淤积。
孙中山先生开发长江的规划,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一是可以根治长江水患,免去千百年来长江给人民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害;二是可以充分发挥长江的运输作用,使船舶畅行于长江流域,并和其他大河沟通,促进物资交流,经济繁荣;三是可以生产电力,为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资源;四是要以造出数百万亩良田,生产大量的粮食和棉花,扩大人民的衣食之源。
孙中山开发长江的规划,既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一项现代化的系统工程。要使设想完全实现,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对长江的治理特别重视。1956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之后,根据他对三峡工程深思熟虑以后的重大决策,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首气势磅礴、光彩夺目的词章,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丽蓝图,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治理开发长江的明确方向,并且,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一定要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坚强决心。
1980年7月,刚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来到三峡。他说:“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并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
1994年10月,在三峡工程开工前,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三峡库区。他说,三峡工程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那我们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2004年8月,三峡工程经受住了运行一周年的考验,开始发挥其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策是英明的。事实也证明了,孙中山先生思想博大精深,开发长江的规划为中国的发展未来启示着光明,是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遗产,成为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随时间的转移而日益显出其不朽的光辉。
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曾经预言,中国人民“发愤自雄”,一定能够打破常规,以“异常之速度”,在几十年内赶上和超过西方。孙先生的理想正在我们手中得到实现。
新中国成立57年来,长江的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以预期,不要多少年,长江流域将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所预期的宏伟目标。
时代在前进。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遥望未来世纪曙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呈现;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今天,经济业已腾飞、国力日渐强盛的中国,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历史在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我们这一代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更需要民族精神。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不仅要记住孙中山先生的英名,更要发扬他的民族精神,继承他的伟大事业,让我们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努力奋斗。
朋友们,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拂我们的额头,让我们携起手来,用青春
和智慧书写灿烂的时代篇章,开拓辉煌壮美的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大三班的王辰宇。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每年的11月12日便是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尊其为总理,中国共产党尊称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每年的孙中山先生诞辰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各种活动纪念孙中山诞辰。孙中山先生位于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的重要纪念地。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书记说:“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
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不仅要记住孙中山先生的英名,更要学习他的爱国思想、进取意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纪念孙中山诞辰周年的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孙中山先生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今天是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46周年纪念日。对于孙中山先生,同学们也许不是很熟悉,那就让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事迹。
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发动11次武装起义,失败了再起义,越挫越勇,百折不挠,最终推翻了满清政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他们又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孙中山先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将吃饭的钱省下来买书、读书,在别人的眼里也许会觉得他很傻,但是正是他的勤学苦读,才使他拥有了很多的精神食粮,才会领导民主人士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爱上读书、喜欢读书,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