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共5篇)

时间:2019-05-14 18:0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

第一篇: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

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

伴随着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和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新闻发言人也走向前台。新闻发言人从无到有成为大家熟知的一种角色,日常谈论的一个话题。由于认知角度、立场以及各自知识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于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的关系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与定位,概括说来,大概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对抗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是一种对抗、对峙的关系。他们认为新闻发布会如同战场,新闻发言人和记者是直接对抗、交锋的双方。他们的关键词是“对付”,常用的比喻是“猫和老鼠”、“狐狸和公鸡”、“红军和蓝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清华大学“新闻发言人课程”的第一堂课上直称,“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既教给你们如何使矛,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同时,也教给你们如何用盾,成为一名对付记者的优秀新闻发言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在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亦曾谐趣地说,“以前我们是培养记者的,现在我们开始培养如何对付记者的人。” 同时,还有人更加直截了当得将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关系描述成为猫和老鼠、狐狸和公鸡、红军和蓝军 的关系。

电视实况中我们看到新闻发言人与记者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确给人红军和蓝军直接交锋、对抗,更加深了我们的这种感觉。新闻记者与新闻发言人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矛与盾”的对抗关系。新闻发言人作为信息的信源,是信息发布的主体;新闻记者作为信息渠道,是信息的传递者。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绞尽脑汁、使尽手段诱敌深入、企图从新闻发言人那里挖出新闻;而新闻发言人则使尽百般聪明、用尽浑身解数“王顾左右而言他”。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犹如两只永远不能彼此接近的刺猬,彼此互相戒备。

持这种观点的往往是学者和教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自一线的培养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专家和培训师,所以他们往往更看重新闻发言人技巧的培训和运用。他们身怀两般武艺,左手使矛,深得做记者的天机;右手用盾,又懂发言人的要略。面对记者,他教你骁勇进攻之法,获得独家新闻;面对新闻发言人,他教你固守金汤之道,在记者的猛攻之下依然能保持岿然不动的本色。对新闻发言人技巧的要求从专业培训师的角度来说并不过分。然而,如果一味倚重技巧,将新闻发言人变成一个游说家,将新闻发布变成一场辩论秀则是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的一种偏颇之见。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闻发言人技巧的运用更应当注意区分对象和场合。出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机密的考虑以及发布权限的限制,对于境外记者的死缠烂打巧妙地运用发言人技巧更是一种智慧和谋略的体现;而对于国内记者应该回答的信息一味得回避则是新闻发言人之一大忌。

二、沟通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是沟通的关系,其关键词是“沟通”,常用的比喻是“桥”。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评述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之间的关系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记者和新闻发言人是两个桥头堡,这个桥的名字叫沟通。桥的一端是百姓,一端是政府,没有两个桥头堡之间的连带,这个沟通的桥就架不起来。”

此种观点更基于以下认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首先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最终都是服从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新闻发言人是政府的代言人,而我们的政府则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代表;新闻记者是媒体的代表,而我们的媒体历来就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发言人和记者的背后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基础,他们都是代表人民分别行使管理政府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因此,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之间不存在对抗和对峙,他们只有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沟通和交流。

持此种观点的人并不看重新闻发言人的技巧,而更看重发言人是否真正做到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对人民问题的回答是否令人民满意。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新闻发言人不是辩论家、游说者,新闻发布不是辩论秀,新闻发布是对人民关心的事件的一种告知,对人民知情权的一种满足;新闻发言人培训“应该强调的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技巧问题,而是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角色自觉以及价值取向的把握” ;判断一个政府新闻发言人好坏的标准“不是看他应对记者和公众的技巧是否运用得圆熟,甚至不是简单地看他是否贯彻了政府的意图,说服了记者和公众,而是看他是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和消除了人们对公共事务认知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因此,即使新闻发言人巧舌如簧,但没有对应当发布的信息和问题进行坦诚的发布与回答而是对问题的一味回避,这样的新闻发言人同样是不合格的,是渎职的。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民航总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称“新闻发言人不是一块遮羞布”,而是必须抱一种坦诚的态度,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和公众的满意。

因此,他们把新闻发布的真实原则看作是新闻发布制度的灵魂,同时也是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业道德,也是新闻发布的公信力之所在。所以,一方面我们在推进新闻发布制度促进政府透明、政务公开的同时,我们同样要求建立新闻发言人责任制度,对于没有及时准确真实的回答人民群众问题的新闻发言人进行制度化的规范。对于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此种关系的理解和表述更适应于面对国内记者和媒体时的新闻发布会。

三、博弈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新闻发言人和记者是博弈的关系,其的关键词是“双赢”,常用的比喻亦不言而喻是“对弈”。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把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之间的关系归纳为“记者既不是你的学生,也不是你的下属,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是你的朋友,他是你的挑战者”。“他问一个问题,你要回答,最后双赢,问题问得好,我回答得好,叫双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发表文章称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博弈难以避免。“在这种博弈中,信息透明和信息控制和谐地统一,最终达到的是双赢。”

将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之间置于对弈的框架之中,更意味着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两种职业及其目的以及当下媒体环境的深刻认识。所以持此种观点的人更强调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中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

新闻发言人就是代言人,政府新闻发言人就是政府的代言人,是政府的喉舌。发言人是代表政府立场的,试图传播对政府和国家有利的信息,同时加强对有害信息的控制。从这个角度看,回答记者的提问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记者的提问将政府想要传达的信息用新闻的方式发布出去,通过媒体的传播位大众所接受。

记者的职业是获取新闻,记者天生具有质疑政府的意识与精神。从记者的角度来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常态不是新闻,变态才是新闻。所以记者“唯恐天下不乱”,使尽各种手段从发言人口中获得新闻。在市场经济畸变的媒体环境下,记者已经不再单纯是党的“耳目喉舌”,而是其背后利益集团的忠实代言人。同时,记者对政府的质疑可以更好地推动政府的工作,防止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保证信息有效的公开。

发言人和记者之间目的迥异,在新闻发布的博弈中他们强调两者的双赢。发言人需要借助媒体广泛的传播传达政府的声音;记者需要发言人权威的信息源获得新闻。在智慧的博弈下,记者既有获得新闻;新闻发言人也达到了新闻执政的软权力之策,最终达到双赢。

四、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二者关系的不同观点一方面是由于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职能、角色的本质定位和新闻记者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同时,也与作者或说话人自身的立场、角度及知识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对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记者二者关系在实际中存在的三种不同观点给予了详实、深入的分析,以期加深人们对我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理解和把握,避免因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片面理解而导致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在实施中出现的不必要偏差。

第二篇:中国医改不同观点分析与比较

中国新一轮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呼声很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再造、健康干预模式转变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改革。在医改进程中,理论和政策取向的论争主要围绕十个方面。中国医改的理论探索充满争议,创新在渐进中前行。

(一)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谁来主导,实质是如何定位政府管理方式,非公经济能否和怎样介入卫生医疗领域,以及如何利用市场机制的问题。这个选择最终将影响政府投入的效率、政府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一焦点,有学者提出,中国应由政府拨款,建立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原则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1]。还有人强调,卫生医疗领域要强化政府责任,包括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以及政府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的功能[2]。与之相对立,一些学者主张以市场为主导,认为医疗改革的最佳模式应是由政府负责筹措基金,而医疗服务的提供则应尽量由管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来完成[3]。

笔者认为,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争论多是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医改问题的。如果应用公共管理的理论来分析,则会发现一个新视野,即政府可以用公共治理的价值理念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组合框架。中国医改按范畴可分为四个领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以及医疗保障。考试大网站收集应该按照不同领域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及各自发展的规律,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科学确定不同领域的政策导向。在不同领域,政府和市场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同的:在公共卫生领域,政府理所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应该采取公共体制,由财政来筹集资金,由政府来主导;在医疗领域,不管从现实条件来看(我们有国有医院,也有非国有医院),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也分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都应该采取混合体制,既要有政府筹资兴办的医疗机构,也要有非政府筹资的医疗机构;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应该主要交由市场来解决,而政府主要对准入资格、价格和质量标准等进行监管;在医疗保障领域,可区分不同层次,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分别由政府承担、国家集体个人分担、个人承担市场运作[4]。

(二)关于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个国家会用财政资金单纯补助医疗机构或者补助参保者,这是一个常识。考试大网站收集在中国医改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争论,分歧在于新一轮医改中新增财力是投入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投入医疗保险,其实质是选择通过医疗保险的方式还是非医疗保险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主张“补需方”者认为,政府要采取建立国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机构自身运行效率和降低服务价格,放弃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投入。而主张“补供方”者认为,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建立全民免费医疗是最好的医改模式[5]。

笔者认为,恰当的选择应该是“补供方和补需方并重”。这里所说的“补供方”,目的不是要实行免费医疗,而是要非营利医疗机构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为患者提供公益性的、质优价廉的服务。同时,我们主张“补需方”,也不是认为医疗保险能够代替医院改革或者解决对医院的医疗行为制约问题(即使“医患保”三方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作用),而是认为通过建立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政府为弱势群体买单,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医疗筹资公平,有效提升我国卫生领域的公平性。这种两头都要兼顾的建议与政府目前的决策方向是相一致的。

(三)关于采取英国模式还是采取美国模式的问题

英国以实行全民普惠的卫生保健制度而闻名,而美国则以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的主体。在中国提出采取英国模式还是采取美国模式的问题,不是要照搬哪个国家的模式,而是为解决看病问题,借鉴哪种模式更为有效。因此,这是一个自身制度选择的问题。

笔者认为,英国的医疗保障模式是在福利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的。向居民提供全面的免费医疗,需要财政政策上的高税收、医疗服务体系上的守门人制度以及发达的社区卫生组织来支撑,当然还有一整套对非营利性医院的治理结构,对医生的考核、绩效评估以及薪酬体制等等。很显然,目前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模式的条件。美国是一个崇尚市场、崇拜市场的国家,因此,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仅负责穷人和老人的部分项目,其他的全部交由市场来运作。这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社会意识有很大关系,这种模式我国也不能照搬。但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这两种模式都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发展社区卫生组织方面,英美确有

第三篇: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三种关系

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的三种关系

一、分离,即道路红线在用地红线外侧,并与用地红线相隔一定距离,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功能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属于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

二、重合,即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是一条线。

三、分割,即道路红线横穿用地红线。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但还是存在的。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业主取得基地的使用权后,一段时期内没有进行项目建设,在此期间城市规划部门由于道路拓宽或道路移位重新划定了道路红线,使得用地红线内一部分用地成为道路用地。但道路红线内,仍是不允许占用的。

建筑退让线=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都是当地规划部门要求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至于规范中建筑退让用地红线的要求,在有规划的城市几乎都没用,因为除了已建成的老城区,没有建筑红线=用地红线和道路红线的。

名词解释:建筑红线,是指经规划确定的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上大学的时候,总是好混淆道路红线、用地红线与建筑红线的关系,现在接触的多了,也就了解些了。这里再次明确: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红线内土地面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建筑红线:又称为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1.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红线。2.道路红线与用地红线常有可能重合,也可能是不同的规划边线!这两条线之间的用地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它属城市用地,建设单位不得占用。建筑的任何突出物均不得突出用地红线。3.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范围之内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请大家注意:这里指的是“基底”二字)。两条线之间的用地建设单位可以做为地面停车、绿化等功能使用。地下建筑可以越过建筑红线,但万万不能超出用地红线。

这些控制线的退线要求,是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规定,为了说明白,举个例子吧:我有一块矩形(长方形)的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地块的北侧临近城市干道,假如城市干道的宽度是50米,路两侧要求建筑后天20米,那么我这个地块北侧的建筑红线就要从用地红线向内(南)侧退出20米才可以有建筑。如果地块的东侧和西侧也都是居住区,一般的要求东、西侧建筑后退是6米或10米,南侧不临近路的话,也是建筑后退6米或10米。拿后退6米举例,我这个地块的建筑红线就是:东西长200-6-6=188米,南北宽150-20-6=124米。

第四篇:不同国家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不同国家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 黄文龙 罗安平:《试论政府议程与媒介议程关系——对苏联新闻体制再思考》.作家杂志.2007 No.11.摘要:虽然苏联已在历史中定格,但它在新闻领域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仍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本文从传播学视角来剖析苏联新闻体制,解读其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为探讨我国新闻媒体与政府关系提供思路。

文章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再思考,认为苏联的新闻体制构成的拟态环境主要呈现两种关系模式,媒介议程等同于政府议程,媒介议程与政府议程的博弈。获得的启示是,政府议程要把握方向,起主导作用,媒介议程还应兼顾公众议程,提供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发挥监督效能。 吕林:《中西媒介管理体制浅析》.研究生学苑.摘要:由于中西方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父母的差异,传媒管理体制自然不同。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媒介活动的制约机制。通过参照西方国家媒介管理体制和媒介管理自身的特性,启示我国媒介管理体制。

文章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管理体制是建立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因而更多的强调依靠社会力量调节媒介活动,即通过较为完备的立法、经济政策和社会中介组织来间接管理新闻媒介。我国媒介至今在管理上依然带有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导致的管理的尴尬和实践领域的某些混乱,以及当今社会对媒介抱有的太多期待都给媒介管理主体提出了种种挑战。再加上媒介管理自身带有的务虚性和业务性,启示我国媒介管理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面参与的管理主体体系。 杨泽娟:《论西方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Sep2006.Vol.7 No.5.摘要:西方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的“第四等级”,尤其是新闻媒介,越来越多的渗透和介入到政治领域,被比喻为政府的“第四权力”。思考和探究它们的互动关系,以及出现的正负效应,对我国新闻媒介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通过西方国家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西方国家政党、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利用两方面探究西方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体现在: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重要渠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左右舆论,设定议程,影响政府决策。政党、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利用体现在:运用政治约束力控制媒体;媒体沦落为政党竞选的工具。思考对我国新闻媒介的发展借鉴是,建立健全现代舆论监督制度。

 郭敢峰 杨涛《如何打造传媒与政治和谐关系下的新闻媒介环境》.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文化视点.Mar2010.Vol.12 No.3 摘要:用传播生态学的观点来观照传媒与政治的关系变化与发展过程,二者的相互关系始终是日趋交融而共生共存的作为新闻媒体发展的管理决策者和市场经营的实施者,政府与媒体都应该充分认识传媒与政治的生态关系,全面理解政治在传媒时代的基本性质和存在形态的变化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把握“政治传媒化”的管理策略,尊重公众的信息知情权,同时打造传媒生态视域下的政治文明,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新闻媒介生态环境。

 潘祥辉《从博弈论视角看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摘要:制度的形成是博弈的结果,博弈的均衡即表现为制度。媒介制度通常也是制度变迁主体之间博弈的产物。博弈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制度均衡。正是不同利益团体间的博弈打破了媒介制度的均衡,导致了媒介制度变迁。从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历史维度来看的确如此,不同的博弈格局对应着不同的制度格局。在从近代以来开启的媒介制度变迁中,政府是制度博弈中的重要主体,当政府的力量十分强大时,媒介制度的演化路径是由政府掌控的,但当政府的力量面临挑战,媒介制度的的演化一般会有一个充分的博弈过程。最终的制度安排一定体现了各方力量的对比。

 宋小纯《浅析媒体与政治的关系》.学术前沿.法制与社会.2007.10.摘要:大众传媒在西方国家向来被誉为是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今年来它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倍受关注,不断出现媒体政治化和政治媒体化这样的争论。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时期内媒体与政治之间的互动。

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时期内中西方媒体与政治的互动,认为不管在西方还是中国,媒体都是政治活动的“展示窗口”,是政治伸展的“触角”:同时媒体也通过行使舆论监督职能对政治形成牵制力,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过程。其实,媒体与政治的关系完全有可能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关键也许就在于媒体组织自身的结构体系以及政府对媒体的态度。

 彭伟步《东盟五国对外媒介政策透视》.环球视窗.国际新闻界.2002.6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东盟五个代表国家的对外媒介政策。新加坡:用法律严格约束外来传媒;马来西亚:对外来传媒实行适度从紧政策;印尼:较为宽松地对待外来传媒;泰国:排斥外来传媒;菲律宾:面向美国传媒开放。指出保护本国文化,对外来传媒实行有效控制,是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和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他们对外来传媒所实施的政策,恰好为我国入世后的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 李异平《论东盟国家媒介与政治发展的互动关系》.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Vol.22 No.4 Jul.,2000.摘要:东南亚与中国毗邻,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为新闻媒介的发展通过了历史舞台。同中国一样,东盟现代报纸的帷幕由殖民主义者们揭开,随后便在政治的漩涡中,被政治、经济和文化势力所掌握。三种势力下的媒介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媒介功能和效果,也为我们呈现出东盟媒介和国家政治血肉相连的关系。

东盟国家的媒介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表现在它与政府的三种关系上:殖民统治和军管时期,媒介从属于政府;国家建立政权之处,媒介与政府共生;媒介与政府对立时期,揭露和抨击政府成了媒介的主要任务。总之,东盟国家的媒介与政治的关系血肉相连,它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演变,国家的发展决定了它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东盟国家媒介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 许东生《我国现行媒介管理体制的形成、特点与问题探析》.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媒介的宏观管理是指对大众媒介的整体性、全局性的管理。本文从媒介宏观管理主体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媒介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探讨其在当前媒介融合趋势下存在的问题及变革的思路。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媒介宏观管理体制具有党政结合、分业种、分级垂直管理等特点。这种体制特点是在我国媒介宏观管理主体的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深层的历史原因。但在当前市场经济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现行体制的许多问题日益突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大部制前提下的内容分类管理改革的思路。 何军《西方国家政党与媒体关系》

摘要:媒体与政党都是当今时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因素,西方国家政党和媒体的互动关系错综复杂:媒体是政党政治运行的重要参与者,但又相对独立于政党;西方国家的政党和政党政治在新形势下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少政党则主动调整了其同媒体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

1、政党与媒体的独立性;

2、政党纷纷采取更为积极地媒体应对策略;

3、媒体沦落为政党竞选的工具;

4、西方政党试图利用与控制媒体的方式是采取政治约束力。

观点:

一、在西方国家,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社会的“第四等级”,尤其是新闻媒介,被比喻为政府的“第四权力”。其与政治权力的互动关系体现在以下两方面:西方国家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主要是:

1、政治参与和政治沟通的重要渠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

2、左右舆论,设定议程,影响政府决策。

3、监督政府和政党。西方国家政党、政府对大众传媒的控制和利用体现在:

1、运用政治约束力控制媒体。

2、媒体沦落为政党竞选的工具。

二、在我国,推动新闻媒介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健全现代舆论监督制度。首先,要划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舆论监督同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界限。其次,舆论监督亟待不如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再有,建立有利于舆论监督生存的内部良好机制。最后,建立监督仲裁机构,使舆论监督健康发展。

三、在我国,打造传媒与政治和谐关系下的新闻媒介环境,要做到以下四点:

1、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公器功能,新闻媒体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舆论监督加大增进了公众对媒体的介入和信任,促进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媒体与民众沟通互动构成了现代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载体,具有公共服务性和社会共享性,“社会公器”性质更加突出和强化。

2、把握“政治传媒化”的管理策略。“政治传媒化”是媒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结果,其前提是媒体相对独立于任何政党和财团。在政治传媒化的过程中,政治宣传要按照媒体的新闻价值观和专业逻辑去传播事实。

3、尊重公众的信息知情权。从传播学意义上说,媒体和受众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新闻传播活动。从政治传媒化的角度看,尊重公众的信息知情权也就成为衡量政府部门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

4、打造传媒生态视域下的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表现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传媒所具备的影响舆论的功能,以及它对现代政治文明的形成所起到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是政治文明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力量。

四、我国现行的媒介宏观管理体制是一个以分业种垂直管理为典型特点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随着媒介融合的大趋势,越来越存在以下问题:

1、分业种垂直管理造成媒介壁垒和地区壁垒。

2、缺乏能制定、协调媒介产业整体政策的部门。

3、媒介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因此媒介宏观管理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实行大部制前提下的分类管理或许是我国政府媒介宏观管理体系改革的一个可行思路。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是指“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物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内容分类管理指的是,按媒介内容划分类别进行管理,如分为新闻类、生活服务类、娱乐体育类、电影电视剧类等内容类别。

第五篇:大学生学习成绩与气质不同类型的关系

大学生学习成绩与气质不同类型的关系

赖盛杨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心理咨询)

摘要:

张拓基、陈会昌等人编制的气质60项问卷调查考察了成都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科学院150名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其气质类型的关系。结果发现,胆汁质与学习成绩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131),在胆汁质类型上得分高的个体学习成绩偏低,而在胆汁质类型的得分低的个体学习成绩偏高。而其他三类气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不高,只有胆汁质与学习成绩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在胆汁质与多血质的不同水平上,学习成绩都呈现显著性差异。

引言:

气质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之中最典型而稳定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与个体的性格是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气质会影响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使性格带上某种鲜明独特的色彩,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人的气质可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古代所创立的气质学说用体液解释气质类型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能观察到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代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等,是多血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等,是胆汁质的特征。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等,是粘液质的特征。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等等,是抑郁质的特征。因此,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曾被许多学者所采纳,并一直沿用到现在。那么,气质类型的不同对于大学生学习成绩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本研究立足于气质类型,来探讨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四种气质类型关系,如果存在相关,那么相关程度有多大,在四个不同气质类型的每个维度的不同水平上(多血质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大学生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旨在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气质类型,分析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之的关系,来期待大学生重视气质的培养,在重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发展良好的气质,将来能更好的面向社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研究对象: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心理咨询1班、心理学1班、公共事务管理1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50份,男生28名,女生122名,年龄在18至21岁之间。

测量工具:

学习成绩的测量:被试均为同系学生,所以学习成绩采用2013-2014学下期的期末总成绩来表示。1、2根据四种气质类型学说编制而成的气气质类型的测量:采用张拓基○陈会昌○质问卷,由60项问题构成,根据问题得分可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结果: 1.气质类型与学习成绩的相关

气质类型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结果

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学习成绩

-0.009-0.080

0.045

-0.131* 双尾检验

0.877

0.875

0.183

*在0.05水平上呈现显著性相关

结果表明:胆汁质(r=-0.131)与学习成绩存在著相关。除胆汁质外,其他气质类型与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然而,相关系数较低,因为气质类型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2.胆汁质和多血质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性效应

以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汁、抑郁质)为自变量,以学习成绩为因变量,才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四种类型的不同水平(低中高)的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如下: 对学习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多血质平方和自由度平均和

F

P 组间

1110.496

555.248

5.043

0.008 未加权

958.448

958.448

8.704

0.004 加权

970.939

970.939

8.818

0.004 偏误

139.558

139.558

1.267

0.263 组内

11341.541

110.112

胆汁质

组间

1148.469

574.235

3.628

0.28 未加权

988.616

988.616

6.246

0.013 加权

995.376

995.376

6.288

0.013 偏误

153.093

153.093

0.967

0.326 组内

44321.697

280

158.292 1张拓基:男,1936年生,吉林省公主岭市人。1959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附:○系毕业。曾任山年东北师西大学教育处文科负责人、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教育系代主任等职兼山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书长、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学校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2陈会昌:男,1947生,河北昌黎人,我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已退休)。现任国务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东南大学(南京)兼职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支持系统特聘专家,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亚洲与太平洋语言与听觉杂志》编委,香港《幼儿学报》编委。)结果表明:多血质与胆汁质的不同水平上的学习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多血质结果为F(1,103)=8.704,P<0.05,胆汁质结果结果为F(1,282)=6.246,P < 0.05 ,而在其他类型的不同水平上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气质类型中多血质和胆汁质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与预期不同的是,抑郁质的不同水平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采用多重比较方法进一步分析胆汁质的不同水平的成绩平均数差异

对胆汁质不同水平的学习成绩的多重比较

胆汁质均值差异(I-J)标准误

P

95%的置信区间

低分组中分组

4.6629

1.85678

0.721

-2.9921—4.3179 高分组

4.5038*

1.80216

0.013

0.9563—8.0513 中分组低分组-4.6629

1.85678

0.721

-4.3197—2.9921 高分组

3.8409*

1.84328

0.038

0.2125—7.4694 高分组低分组

-4.5038*

1.80216

0.013

-8.0513—-0.9563 中分组

-3.8409*

1.84328

0.038

-7.4694—-0.225

*各族均值均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依据胆汁质测试分数,把被试分为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采用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三组间的均值差异。结果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高分组和中分组成绩在0.05水平上均值差异显著。高分组和低分组成绩均值之间,P=0.013,P<0.05,高分组和中分组成绩均值之间,P=0.038,P<0.05.结果表明:胆汁质得分低的大学生较胆汁得分高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偏高。

4.尽管多血质和学习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在多血质的不同水平上的成绩的确存在显著性差异

多血质不同水平的学习成绩的多重比较

多血质均值差异(I-J)标准误

P

95%的置信区间

低分组中分组

6.1250*

2.47332

0.015

1.2197—11.0303 高分组

7.4036*

2.50943

0.004

2.4267—12.3805 中分组低分组

-6.1250*

2.47332

0.015

-11.0303—1.219 高分组

1.2786

2.50943

0.611

-3.6983—6.2555 高分组低分组

-7.4036*

2.50943

0.004

-12.3805—-2.4267 中分组

-1.2786

2.50943

0.611

-6.2555—3.6983 *各组均值在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依据多血质测试分数,把被试分为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租,采用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三组学习成绩平均数差异。低分租和中分组的成绩均值之间P=0.015,P<0.05,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多血质低分组和中分组成绩的均值差异显著。低分组和高分组成绩均值之间P=0.004,P<0.05,在0.05水平上多血质低分组和高分组的均值差异显著。而中分组和高分组的成绩均值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多血质得分低的被试学习成绩偏高。结论:

在四种气质类型中只有胆汁质型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性相关,且在胆汁质维度的不同水平上的学习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低分组较高分组的学习成绩偏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多血质类和学习成绩相关不显著,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在多血质的维度不同水平上的学习成绩却呈现显著性差异,在多血质得分低的被试学习成绩偏高。通过本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学学习中,更多需要的是耐心、细心、持久性、稳定性等特征,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学生主要从课前课后的自学中获取信息并联系实际。胆汁质学生兴奋性高,情绪和行为快而强,外部表现明显,显得精力充沛、果断,语言、动作急速,难以自制。他们热情、直率,易急燥,但爆发之后能很快平静下来。此类学生对学习方法很感兴趣,听过老师介绍学习方法后马上行动,愿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容易急于求成,深入不下去。多血质学生好动,反映敏捷而外倾,情绪发生快,但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化。向他们传授学习方法,他们立即响应,希望马上取得成绩,但一遇困难和挫折情绪就会消沉,坚持性差,表现得浮躁、轻率。黏液质的学习特点与学法指导:这类学生情绪发生慢而弱,不易激动,表现内倾。语言和动作迟缓,内心感受很少外露,冷静稳重,有较强的自制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应当清楚自己的气质类型,在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注意培养良好的气质,才能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将来进入社会的道路,有一技之长。参考文献:

[1] 李娟.关于“气质”概念的心理学涵义和现实涵义的比较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5-7.[2] 贾玉梅.大学生气质类型的调查与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 2000, 21(3):72-74.[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郑日昌等.心理测量与测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吕建国主编:大学心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7]希庭:人格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8]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0]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 2006,(02)

下载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发言人与新闻记者关系三种不同观点浅析(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