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

时间:2019-05-14 18:0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

第一篇: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

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

像任何流亡到美国的作家一样,写作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除非你能写出一本《洛丽塔》那样的畅销书,才可能养活自己,成为一名完全的作家。1940年5月,纳博科夫到了美国之后,同样陷入过讨生活的困境,他甚至差点成为了一名快递员,做过家教,当过网球教练,四处演讲,给杂志撰稿,做自己的昆虫学研究,最终也不能免俗地成为一名教授文学的教授——在巴黎的文学圈,西林是个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到了美国他默默无闻,只能从头开始。也幸好有这样的一个过渡期,落难的小说家屈居于学院之内,成为一名批评家,让我们看到了身为批评家的纳博科夫自己的文学观是什么样的。无论是涉及欧洲的《文学讲稿》,还是关于《堂吉诃德》讲稿,以及关于他的母语文学的《俄罗斯文学讲稿》,对于我们了解纳博科夫的创作理念和方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纳博科夫的毒舌是出了名的,就算你不读他的评论,从他后期的接受的一系列访谈中也能感受到他的刻薄。但是这种从媒体采访中建构出来的纳博科夫形象只是一个结论性的画面,我们缺乏有效的认识。我们能从很多话语中察觉到他讥诮的口吻,言不由衷的回答,漫不经心地调侃他的读者。所以访谈中的很多话,让人怀疑是否出于他的真实的态度,还是为了应付媒体故意做出的姿态。比如,当他从媒体中得知乔治·斯坦纳将他和贝克特、博尔赫斯并列称之为当代小说的三个天才代表作家时,他根本管不住他那张刻薄的嘴:“那个剧作家和散文家如今受到狂热的吹捧,在你提到的三人组合中,我感到自己就像两个基督之间的一个盗贼,虽然是个相当快乐的盗贼。”纳博科夫不止一次贬低和嘲笑过博尔赫斯,这并非特例,事实上,我们该问还有哪些伟大的作家是没有遭受过他的“羞辱”的。在其他地方中,他称他喜欢罗伯-格里耶和博尔赫斯,但是接下来的赞语中多少有点夸大其词:“在他们神奇的迷宫中你可以呼吸得多么自由和欢快啊!我喜爱他们思想的清澈、纯净和诗意,镜中的幻景。”这种无比热情的口吻,反而让人怀疑有多少的真实性。但是,访谈是即时性的,讲稿与访谈又不一样。访谈是随时可以变化的,留下的讲稿则是对教授学生的责任;访谈话语是给媒体的,而讲稿是讲给学生的;访谈只需要结论,不需要论证过程,而讲稿需要各种文本细节支撑,说起来才能令人信服;访谈可以哗众取宠,博取眼球,一逞口舌之辩,但是讲稿中说大话是需要让听众信服的,否则就要为自己的言论付出代价——据说纳博科夫在课堂上有两次授课,让下面的学生夺门而出,一次是讽刺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次是嘲讽弗洛伊德。

当然,这样的段子至少说明纳博科夫对俄国文学的态度。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我们得以领略到他的文学观,他在讲述列夫·托尔斯泰的那一章中,开篇就提及到,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小说家。这是他心目中俄国文学的排名情况,第一,托尔斯泰;第二,果戈里;第三,契诃夫;第四,屠格涅夫。是的,当然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这很像给学生的作文打分,可想而知,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萨尔蒂科夫正等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想为他们自己的低分讨个说法。”这个打分序列偶尔会有些变化,托尔斯泰一定会保持最伟大的作家地位不可动摇,普希金和契诃夫有时候会并列第二,接下来是屠格涅夫,然后是果戈里,最后负责垫底当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讲稿》中,托尔斯泰的篇幅最多,他对其解读分析的最为精细,其中很多解读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可以与昆德拉对托尔斯泰的解读相媲美。尤其是他指出托尔斯泰的时间钟与读者的时间钟相一致的刻画手法,是一个新奇的认识角度:“真正吸引着普通读者的是托尔斯泰有赋予自己的小说以时间价值的天分,这些时间价值和我们的时间感恰如其分地吻合。这种成就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但并不属于天才本身所固有的某些值得颂扬的特性。这些时间安排上的巧妙平衡非托尔斯泰莫属;它给吻合的读者一种平凡的现实之感,读者很容易把它归结于托尔斯泰敏锐的洞察力。托尔斯泰的行文合着我们的脉搏的跳动,当我们坐下读他的作品时,似乎能感觉到他文中的人物正和经过我们窗下的人们以一样的节奏活动着。”

尽管纳博科夫一再贬低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精神变态的天才仍然是天才的其中之一,《俄罗斯文学讲稿》中留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篇幅并不少。这种批判至少让我们领略到俄国文学中存在的截然不同的文学观。按照纳博科夫的文学观,他切入文学的唯一视角就是我对文学的兴趣——也就是说,从艺术的永恒性和个人天才的角度来看:“就这一点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算不上一位伟大的作家,而是可谓相当平庸——他的作品虽不时闪现出精彩的幽默,但更多的是一大片一大片陈词滥调的荒原。”在纳博科夫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始写作方法过于理性,他的人物只是和人相似的一种概念,并没有真正的具象化,细节化——细节是纳博科夫不厌其烦地强调的重点。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其说是一位小说家,不如说是一位剧作家,“他的小说所表现的是一连串的场景、一连串的对话,是所有人物被集合在一起的场景——而且用到了所有戏剧的技巧,像高潮、出乎意料的来访者、喜剧式的放松等等。从小说的角度可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是一堆碎片;如果看作是戏剧,他的作品又过于冗长、散漫,极度失衡。”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纳博科夫对托尔斯泰的推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贬低,在俄国作家中并非特例。1945年,以赛亚·伯林去俄国拜访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时,同样听闻这两位诗人之间的争执,帕斯捷尔纳克对伯林说,托尔斯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是对的,他的小说就是一锅糟糕透顶的大杂烩,掺杂了沙文主义和歇斯底里的宗教情绪。卷入其中的还有契诃夫,阿赫玛托娃曾经对帕斯捷尔纳克说,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推崇契诃夫,他的世界全是灰暗的。而帕斯捷尔纳克回答说,所有的俄国作家都在对读者进行说教,而只有契诃夫却没有这样做,他才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阿赫玛托娃正是因为不喜欢托尔斯泰的说教,才称之为自负的魔鬼,自由的敌人。相反,她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多年之后,另外一位俄国诗人,流亡到美国之后的约瑟夫·布罗茨基对这一伟大的俄国文学的传统进行了一个阶段性总结:“在某种意义上,托尔斯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独一无二的。”

沉稳的普希金,踏实的托尔斯泰,自制的契诃夫,古怪的果戈里,这就是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的大体总结。要知道纳博科夫并非鼓吹纯艺术,他反对的是艺术成为某种观念的牺牲品,而丧失了艺术的独特性。他并非反对政治性写作的艺术,但前提是艺术不能被政治利用,不能成为政治隐喻的牺牲品。他对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甚至后来的布罗茨基,都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日瓦戈医生》的英文版后,纳博科夫说从艺术上看,这本小说陈腐、笨重、拙劣;索尔仁尼琴自然也被他认为是政治流亡的原因才获得诺贝尔奖,纳博科夫的名言是,艺术才是一个流亡作家的真正护照;而约瑟夫·布罗茨基流亡美国后,曾经收到过薇拉寄过去的一条牛仔裤,这是他们之间唯一的一次联系。在《俄罗斯文学讲稿》的开篇中,纳博科夫提及俄罗斯文学的整体概念,在他看来俄罗斯文学是一个近代现象,而且有其局限性,只限于十九世纪的几位大作家,打个比方,那个时期所有的作品可以“盛进一只容量为一个世纪的双耳细颈瓶”,至于二十世纪之后,他轻蔑地说,“那点零头,加个小奶罐就够了”。不要太在意纳博科夫的刻薄,他唯一的可取之处就在于,他自比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继承者,同时代的写作者鲜有能与其匹敌者,更何况他还是一位有着极为敏感的语言天赋的双语作家,肩负两种传统的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罗斯文学讲稿》只是了解一位作家的批评观的窗口,而且这种批评观大都形成于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思郁 2015/6/8 俄罗斯文学讲稿,【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丁俊 王建开译,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4月第一版,定价:45.00元

第二篇:浅谈俄罗斯文学

0121225 姚童安 国际会计122班510296612@qq.com

浅谈俄罗斯文学及作品

著名哲学家、俄罗斯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的代表别尔嘉耶夫曾说过:“俄罗斯文学不是诞生于愉快的创作冲动,而是诞生于人和人民的痛苦及其灾难深重的命运,诞生于拯救全人类的思考。”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人的名族性格、与俄罗斯思想及独特的东正教理念息息相关,她建基于复杂的俄罗斯文化基础之上。因此,要理解俄罗斯文学,首先必须了解俄罗斯的独特文化。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中曾对俄罗斯名族性格作过精辟的说明,其中有一段名言道:

“俄罗斯是两极化的民族,它是对立面的融合„„在俄罗斯人身上可以发现矛盾的特征――专制主义与国家至上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与自由放任;残忍倾向暴力和善良、人道与柔顺;信守宗教仪式和追求真理、个人主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和毫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和救世主义、全人类性;奴隶主义和造反行动”。由此可知,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悖论: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既是专制主义的又是无政府主义的;既有强烈的主动攻击性又有极度的驯顺性和被动性,既有奥尼尔斯放纵又有东正教的禁欲;既是豪爽粗野的又是温存细腻的,勇猛冲动而富有耐力,外表冰冷而内心火热,对国家现状的极度不满和深沉的爱国主义。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民族背景和民族性格下,诞生了像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和屠格涅夫这样的俄罗斯经典文学大家。接下来我就三位俄作家的主要代表作品来简单的谈一谈读后感。

一、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辛勤创作,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并因此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文学形象。一百多年来,这一文学形象受到了几代人的追捧,有些人甚至将其提高到了追求爱情的完美女性的高度。

安娜是个悲剧人物,她是个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女子,在当时上流社会中以她惊人美丽高贵聪慧在任何场合出类拔萃,美丽迷人。虽然生活舒适无忧无虑,可是身处虚伪的列子和虚伪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使她疲惫不堪,同时又极力想摆脱一切。当遇到渥伦斯基后,她毅然勇敢离开列子甚至牺牲自己家庭和爱子,追求自己幸福,可是当她放弃一切后,让她意想不到是渥伦斯基是个伪君子,又无情抛弃她,迫使她坠入痛苦深渊,最后导致安娜卧轨自杀悲剧。

其实产生悲剧的结果不止是渥伦斯基爱情的背叛而是整个黑暗,罪恶的社会。追求自由幸福,向往妇女解放在那个年代都有过,中国古代著名梁山伯祝英台,他们爱情悲剧也是当时封建社会和封建思想所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如今社会,提倡妇女解放,可以大胆追求自己幸福权利。

二、普希金

普希金,俄国一位歌颂自由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都是不朽的佳作。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节选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那时读着仅是一首诗。自己逐渐长大,对这首诗日渐有了新的,深的理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是啊,人生就是现实中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表演者,且没有时间彩排,这样一来就不可能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又如行在高速公路的单行线上,象棋中没过河的小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不管是非对错,喜怒哀乐,都得走下去。

生活本身不会欺骗你,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却很难称心如意,经常超出理想的预期,让人一下子接受不了,应付不来,感觉措手不及,郁闷孤独无奈从此开始。在这个时间段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或者是把这样的一天当做成是一个世纪,这时候最孤独无助无所依,最需要朋友的时候,而一般来说,朋友恰恰不在身边,怎么办,多难过的日子也得过,多难熬的时间也得熬。默念这首诗,每念一个字,你的烦恼和不快就会随着你念的声音被抽出一丝,反复几遍,一来二去,这些烦恼和不快,就会从你的情感中完全剥离开去,随着你的声音,飘上九霄,飞上天际,消失于浩瀚星宇。

人的昨天就是今天的过去,而今天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所以今天不论好过还是难过,也都将会过去,就像黑夜不论多么漫长,也将为黎明所代替,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暮然回首,也不论当时如何,都将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人所能看得到,摸得着,能把握得住的也只有今天而已,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今天好过要过得有意义,不好过也不应虚度,该珍惜的珍惜,该善待的善待,该包容的包容,该放开的放开。阴郁的日子里一定要心平气和,珍视这份无聊,珍视这份无奈,因为这些马上就会逝去,马上就会雾散云开。

当你这样认识以后,把郁闷烦恼孤独和无奈等所有不好的情绪统统当成一种享受,慢慢品味,细细咀嚼,你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精彩,世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可爱。心境会自然放开,年轻的心态自然会来,因为你所看到的,即便是不好的人和事中也是他那好的一面。

三、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是一位多产的现实主义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就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现实主义特写集。作者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农奴、农民、地主、管家、城镇医生、磨坊老板娘等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实地还原了十九世纪中叶农奴背景下俄国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屠格涅夫出身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就是一位农奴主。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而与其他贵族地主的言行举止大相径庭。书中他从一个受人尊敬的猎人的角度记录了农奴们与地主之间的故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他对农民、农奴的同情,不动声色地把贵族地主描写得“滑稽可笑”、“极不体面”。这种高超成熟的写作方法和人物描写的功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整本书里更多看到的是俄罗斯人的性格特点和俄国农村农奴制存在下的生活场景。第一章中的霍夫和卡里内奇,一个勤劳、接近社会,一个热情、接近自然;《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的卡西扬纯真善良、头脑灵活、善于思考;《歌手》中的雅可夫具有非凡的艺术天赋,同时也间接的赞美了雅可夫身边的那群农人的音乐鉴赏力;《彼得·彼得罗维奇·卡

拉塔耶夫》中聪明美丽、渴望爱情和自由的马特丽娜;《别任草地》中纯真稚气,过早分担生活压力的农家孩子;„„他们都是地道的俄罗斯人:热爱大自然、热情、富有智慧、充满爱心、坚持自己始终不渝的美好理想。

《猎人笔记》中的风景描写也是极其出色的,自然现象、湖光山色等等一切在屠格涅夫的笔下都显得生动形象、趣味横生。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一段是在《别任草地》中:“那是一个美好的七月天,只有当天气长久稳定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好日头。从一大早便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早霞没有像火般燃烧,而是泛着柔媚的红晕。太阳不像酷热的干旱时候那样火烧火燎,也不像暴风雨前那样暗淡发紫,而是显得明亮璀璨——在那狭长的云彩下冉冉上升,放射出鲜丽的光芒,随之又淹没在淡紫色的云雾中。„„”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他笔下的风景描写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照,在我眼睛扫描过这一段段优美的文字时定格在脑海里,一切都让人感到那么舒适、怡情。

没有惊心动魄的华丽场面,没有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没有令人动容的传奇冒险„„这只是一本日记。真的是这样吗? 我读完《猎人笔记》的那一刻,不得不被屠格涅夫伟大的精神和文字功力所折服。它通过清新明快的语言,抨击了丑恶、压迫,讴歌了淳朴、善良的品格,更表达了普通人内心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是一本散发着“俄罗斯泥土芳香”的日记!

了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文化!而俄国文学大家作品则生动,深刻地记录着俄罗斯文化的点点滴滴。因此从俄罗斯文学作品中领略俄国风采是个不二选择。(参考文献: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版;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易俊译,广州出版社 2006版;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版;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版)

第三篇:俄罗斯文学讲稿

农奴制改革: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改革,因此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表面上看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也可获得“土地”,但实际上改革仍保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农奴依然摆脱不了被压迫的境地,他们必须向地主交纳大量的“赎金”,还得承担种种“义务”。因此,列宁曾指出这次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更大程度的掠夺。

改革后,农民加剧破产,深受地主和资本家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三年中农民运动多达2000多次,为此,沙皇政府加强镇压,一方面顽固地维护农奴制的残余,另一方面加紧对进步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镇压,封闭进步刊物,逮捕和流放进步作家,如《现代人》杂志被查封,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流放。在俄国历史上再次出现白色恐怖时期。

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父母较少过问他的事,全由其保姆带大。他自幼勤学,酷爱文学,博览群书,(同时又从保姆那里汲取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的文学营养。

普希金12岁考入彼得堡贵族学校,在那里深受自由思想的熏陶,萌发出文学的天赋。15岁首次发表《致诗友》一诗,次年一月又公开吟诵自己的诗歌《皇村回忆》,连他的老师杰尔查文都自叹不如。高中毕业前夕,他写下《离别》和《在毕业前夕致同学》两首诗作为公开考试,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决心投身到民众中去的革命精神。毕业后,他去彼得堡外交部供职,从此开始步入上流,一度迷恋舞会,1829年30岁的普希金斗胆向莫斯科大美人17岁的冈察洛娃求婚,但遭到拒绝,因失恋的痛苦他随军离开莫斯科,去高加索旅游。次年4月他再次求婚,终于得到应允。

1837年普希金因与法国军官丹特士提出决斗,在决斗中受伤,三天后死去。

莱蒙托夫出身于一个古老而又贫穷的贵族家庭,在中学时代就深受普希金和拜伦的影响。14岁就开始写诗。1837年为悼念普希金的死他写下《诗人之死》一诗,愤怒谴责沙皇政府,认为诗人死于政府的阴谋。因而激怒了政府,被流放到高加索。1841年莱蒙托夫在一次与旧日同学的决斗中丧生,至此,俄罗斯诗歌“新的太阳也陨落了”。

30年代末,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死于非命,给俄国文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4年后,俄国文学再度受损,莱蒙托夫又死于非命(决斗)。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新的太阳也陨落了,使可怜的俄罗斯文学成了孤儿”。

别林斯基是俄国第一位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评论家,是平民知识分子的先驱。他出身于平民医生家庭。1829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学,在那里组织过学生文学团体。1832年他因写了一部反农奴制的剧本被学校开除。次年,他便开始文学评论活动。1839起他担任和主持《祖国纪事》杂志评论栏。1847年他又转到由涅克拉索夫主办的《现代人》杂志。由于他的出色的评论活动,这两家杂志成为40年代俄国最先进的杂志。1848年,政府准备拘捕他,但他不久就病逝。

别林斯基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30年代他从启蒙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过农奴制度。但也一度接受了黑格尔“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都是现实的”的命题,错误地认为农奴制既是现实的,也就合理了。从而产生与现实妥协的思想。40年代初农民的处境与运动影响了他,使他很快认识到黑格尔哲学的荒谬,并改而接受了空想社会主义,由此立场发生了转变。

下面介绍的涅克拉索夫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诗人,下面两首短诗就很能反映他的创作风格,富于激情,充满爱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

托尔斯泰出生于名门贵族,自幼怀有善良的天性,并早早敏锐地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他很早就开始思考“贵族与农夫”的问题。50年代他经历了一场自我灵魂的洗涤,开始寻求“人生的真谛”。80年代初,俄国农业连年欠收,饥荒空前,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谨。同时,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凡此种种都引起托尔斯泰的极大关注和不安,他走访教堂和修道院、参加人口调查,从而更加认清了本阶级的腐朽和旧制度黑暗。所有这些都大大加速了他的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最后完成于81年,他自己曾在《忏悔录》中说道:“1881年这个时期,对我来说,乃是从内心改变我的整个人生观的一段最为紧张炽热的时期”,“我弃绝了我那个阶级的生活”。

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杰出的女诗人,也是一位深受十月革命影响的诗人。十月革命后,她的丈夫被处决,阿赫玛托娃受牵连,很少发表诗作。三十年代,她的儿子也两次被捕。

果戈理出身于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16岁父亲去世。1821—1828年间在中学学习,那时就深受自由思想影响,并对戏剧发生兴趣,经常参加学校剧团演出,同时也尝试写作,但不算成功。

28年中学毕业,他一心想谋职,但很不景气。此时,他写出两个早期作品:《意大利》和田园诗《汉斯·古谢加顿》,均以阿洛夫笔名发表在《北方蜜蜂》杂志上。后者是一部浪漫主义长诗,描写了浪漫英雄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终在爱情中找到幸福。两个作品均被否定,果戈理一气之下烧了稿子。

1845年由于果戈理的思想危机,《死魂灵》的第二部初稿也被焚烧。他企图让主人公乞乞科夫改邪归正,但又感到很困难。现实中的乞乞科夫不可能存在,这正是作家的创作方法与世界观发生冲突。果戈理很不满意初稿,因此,将它付之一炬,至今只残存几章。

此外,果戈理对中国作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的文学以“嬉笑怒骂”的艺术风格及其深刻的思想性在五四前夕进入中国,受到中国作家的热诚欢迎。鲁迅、张天翼、老舍、赵树理、孙犁等现代作家,都曾经从果戈理的创作中汲取了营养。在日本留学时,鲁迅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1918年,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就借鉴了果戈理的同名小说。

接下来的一代也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印痕。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三位诺奖得主肖洛霍夫、蒲宁和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文学有其独特的气质,有三种性格与俄罗斯文学紧密联系。

第一种是尚武精神,大家都知道,俄罗斯被称为“战斗民族”,它的文学也总和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二种是宗教情怀。俄罗斯自古以来是一个充满宗教的国家,现在仍有90%以上的人信仰东正教。

第三种是艺术气质。据说在经济危机时期,俄罗斯人吃不饱肚子也要去听音乐会。俄罗斯人普遍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艺术提升气质,这大概也是俄罗斯盛产美女的原因之一。

谢谢大家!

第四篇:俄罗斯文学 读后感范文

学号:0102861姓名:吴梦西班号:A05邮箱地址:442782976@qq.com

其实不在远方

——《跳来跳去的女人》读后感

这是一个跳来跳去的女人,奥莉加。意志漂浮不定,情感错综复杂,她有教养、有美貌,也有自己的一条准则:人的美和价值就在于他的不同凡响。小说的一开始注重描述她那看似滋润而又确确切切的充满小幸福的家庭,奥莉加此时此刻是幸福的,因为温顺﹑纯朴﹑善良的丈夫戴莫夫一直都深爱着她,默默地宽容这个并非很懂生活真谛的妻子。

其实倘若奥莉加安于自己那平凡而又温馨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因奥莉加向来就意志不定,生性不成熟,加上身边的人不停地赞其天赋、智慧、使得奥莉加越发地觉得自己的命运不会平平淡淡,因此她热衷认识名人,崇拜名人,时常做着不切实际的千秋大梦,想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她唱歌,弹钢琴,画油画,雕塑,参加业余演出,所有这些她都不是马虎从事,而是干得十分有才气”。然而她并不真心崇拜艺术,不能在艺术中得到情操的真正陶冶。她所享受的只是被欣赏的光鲜亮丽,所谓高贵名流的举止背后其实是一颗空虚苍白的心。她不停地在追求着什么,却一直不清楚自己追求着的究竟是什么。

奥莉加全心全意地追逐着伟大的人,在追逐中成功地赢得了画家里亚博夫斯基的短暂的爱,自以为自己是画家的创作灵感,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却不愿承认,对方早已“累了”。与此同时,她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丈夫戴莫得的深情和伟大,在他“又渴又饿”之时派遣他去为自己奔波取来衣物首饰;在他无私地为科学事业服务为科学事业献身之时不顾一切地跑遍每一个认得的女人的家,为的是里亚博夫斯基;在他想要与自己分享成功的喜悦之时只顾举行一个又一个的晚会,寻找一个又一个的伟人。

在奥莉加的心里,自己的丈夫是最普通的人,不爱艺术,不才华横溢,没有一技之长。她忽略了自己的丈夫,一直在人群中追逐。直到丈夫去世之时她才发现,最大的英雄就在她身边,朝夕相伴。他没有唱歌跳舞绘画等其他才艺,却一直在自己的职位上勤恳工作,他可以不辞劳苦去照顾自己的同事,同样也会为救病人牺牲自己的性命。宽厚勤恳的戴莫得,总是默默无闻地尽着自己的义务,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去抢救病人,这样一个在平凡劳动中完成着不平凡事业的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

奥莉加之所以跳来跳去,是因为她对自己的才华、爱情、生活的不确定和不满足,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满足于她所拥有的东西,为了追求而追求。最终她永远地失去了自己追求一生又一直未能真正理解的东西。

关于理想。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跳来跳去”,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所谓的梦想。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茫然,不满足自己所拥有的,跳来跳去,随波逐流,穷

其一生追寻世俗的价值,不知道人的真正价值,也不知道自己心中真正的渴望。而这时,若停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可能正在追寻的那个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或者,其实追寻的就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却像奥利加一样,只把目标放在自身以外。“跳来跳去”的时候,适当的停一停,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爱。我们总觉得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好就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习惯了这样被关怀,把他人对自己的爱当作为所欲为的资本。就奥莉加那样,她一次又一次地向丈夫索取,却从不羞愧。我们有时也会陷入这样的境地,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身边的,却又没有意识到,对其弃之如糟糠,等到醒悟却已经来不及了。父母总是像文中的戴莫得那样,不计一切地对我们好,包容我们,而我们却在外面的世界“跳来跳去”,疯狂地追逐寻找心中所谓的那个人那个梦,直到狠狠地受了伤,才想起父母的好,想起家的温馨。又或者在刚靠近之时对对方的爱心存感激,却随着彼此越来越亲密不断地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旦不能被满足就急切地想要寻找另外的慰藉,在外跌跌撞撞了一番才发现还是身边的好,但身边的人已被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再也回不去当时。

读完这本书,不得不开始反省自己的“跳来跳去”,开始珍惜身边的幸福,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追求,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第五篇:俄罗斯文学通论论文

俄罗斯文学 院系:商学院年级:学号:姓名:王旭通论项目管理专业 09级 290610128

题目:《死魂灵》

一、作者简介 伟大的俄国作家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前半页最优秀的讽刺作家、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一八零九年出生于乌克兰米尔格拉德县的索罗庆采镇的一个地主家庭里,果戈理一家居住乡间,父亲管理着自己的田庄,平时爱写些文学作品,诸如诗歌与喜剧;母亲信仰宗教,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果戈理从小就生活在受文学熏陶很强的家庭环境里,同时乌克兰淳朴浓郁的乡村习俗以及古老的传说与庄园生活,都对他的文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父亲早逝,促使他较早的就去外地打工谋生,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来到彼得堡,曾经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先后供职,薪俸微薄,生活拮据。正是在打工的生活中,果戈理亲身体验到了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艰辛与困苦,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与心酸,使他看到了社会的本质,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以及对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生活痛苦的理解。

十九世纪初,沙皇俄国在卫国战争中打败了拿破仑,国内早期的资本主义日益发展,随之俄国的农奴解放运动声势日益高涨,迫使反对沙皇专制的自由思想十分盛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其中普希金的诗作广为流传,歌唱自由、反抗暴政、颂扬献身精神对果戈理的思想影响很深,种种的这些社会经历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促使果戈理积淀了日后文学创作的大量素材和动力。1831年,果戈理开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31~1832年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问世,这部小说集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的产物,被普希金誉为“极不平凡的现象”,从而奠定了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作品笔调幽默、清新,结合了优美的传说、神奇的幻想和现实的素描,描绘了乌克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讴歌了普通人民勇敢、善良和热爱自由的性格,同时鞭挞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和卑鄙。之后一改在《狄康卡近乡夜话》中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迷醉之情,而将讽刺的笔触转向了揭露社会的丑恶、黑暗和不平,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1837年普希金不幸逝世之后,他将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无愧地站在普希金遗留下的位置上,共同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写作小说的同时,果戈理也开始了讽刺喜剧的创作。1836年4月,著名喜剧《钦差大臣》在彼得堡亚历山德拉剧院上演,轰动了整个京城。该剧逼真地反映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黑暗,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官僚阶级的丑恶和腐朽。

由于远离祖国,脱离生活,果戈理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危机。他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和寻找社会的出路,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这一切迷误与倒退行径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朋友们的严厉批评。果戈理终身未娶,几乎是在穷困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于1852年3月4日溘然长逝,终年43岁。

二、作品简介《死魂灵》这部小说这要描写了主人公乞乞科夫,作为一名六等文官,一名看似君子而实际是骗子的投机取巧爱财之人,他来到省会N市,结交政府里的各种高官权贵地位显赫的官员,来打通与他们的关系。他为了发财致富,想起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市周围的郊区低价购买地主花名册上的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获取巨额财富。当他兴高采烈地办完手续后,他的种种购买农奴的罪恶行径被人发觉,继而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后来又被政府公爵逮捕,重重的罪行袒露无遗,他为了活命,为了自己的那笔巨额财富,苦苦哀求摩拉佐夫,后来在旁人关系的协助下,他得以被释放,重新获得自由。

三、读后感

我用了大约一星期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将这本小说读完,由于平时很少涉猎俄国的文学作品,因为作品里的人物名字很长,不便于记住,加之我不太喜欢俄国小说里的情节与环境,一种阴森的潮湿的令人很反感的氛围。读这部小说,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以及一种新的阅读理念去读的。总的来看,小说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其中运用了大量描写,并辅之以一定的夸张荒诞成分。通过对人物形象及环境的大致掌握,了解了沙皇俄国社会的千型百态,农奴制将要土崩瓦解的那段历史,新的社会制度将要应运而生的社会转型形态。任何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都有一个成长发展与成熟衰退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抹杀某一段历史的积极存在性,也不能简单予以肯定弊端,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发展。沙皇的农奴制起初有它存在发展的合理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被取代也将是一种不可挽转的趋势。在这小说里,作者对沙皇俄国官僚、地主、仆人等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大量描述,展现了他们贪图权势财富,贪婪愚昧的精神世界,以及资本原始积累者的欺骗冷酷的丑露行径,透露了农奴制的行将末路,定将要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信息。该小说在人物塑造和幽默讽刺的运用和抒情的结合方面,有所独树一帜。在塑造人物性格中,作者使用大量描写刻画人物的肖像,以揭露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展现人物的鲜明性格,与此同时,作者还使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的写法,来支配小说的情节故事发展,在荒诞离奇的故事中来突露人物性格特征。《死魂灵》是果戈理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巨著,在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下载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郁:《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与俄罗斯文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初探

    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本土文学关系初探 汪介之 2012-9-28 15:02:24 来源:《外国文学评论》(京)2004年04期 作者简介:汪介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提要:20世纪俄罗斯侨民文学和......

    论文资料(俄罗斯文学)(五篇范文)

    无线网卡的mac地址查看方法: 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属性”—右键单击“无线网络连接”—“状态”—“支持”—“详细信息”—“实际地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

    俄罗斯文学 电影《回归》观后感(精选五篇)

    校区:江北校区 学号: 姓名:赵博宇 院系专业: 《回归》 2011020535 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 回归 “我沒有將它看作是每天常见的故事,或者一個社会性的題材。它不是简单......

    2018翻译硕士考研百科知识:俄罗斯文学(小编整理)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 2018翻译硕士考研百科知识:俄罗斯文学 1、俄罗斯文学之父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政治讽刺诗《自......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 刘波 2013-1-9 20:26:25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第5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中图分类号] K83......

    西安外国语大学通识选修课俄罗斯文学期末作业(推荐阅读)

    院系: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班级:1102姓名:李歆学号:11060202251.死魂灵中刻画了哪五个形象?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玛尼洛夫形象:这是一个在文雅外表掩盖下精神空虚型的地主。他用文雅的礼......

    文学与传媒学院微博管理方案

    文学传媒学院微博管理方案 内容要优质:真实、新鲜、好奇、吊胃口,能真正吸引到大学生,并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帮助 因此内容上建议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A. 三大小助手。主要负......

    从微博小说看微博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越来越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人们开始通过网络发表文章、帖子等,刚开始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后来则发展为微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