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认识 做优秀家长讲稿
提高认识 做优秀家长
冠县武训希望小学 张献丽
各位家长大家好,欢迎您走进我们的家庭教育课堂,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
一、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如何做优秀家长
一、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1、家庭教育的现状
2、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
3、《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4、我县的家庭教育工作
1、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先从两个代表性的案例探讨一下现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案例1:2017年4月7日,荣成实验中学学生因面临中考玩手机,父亲把手机从窗户扔出去,他也从窗户跳出去。
案例2:2017年4月10日晚18时44分左右,重庆有名10岁男童,父亲不准他看电视,他不服管教,一气之下从20楼卧室窗口跳下,当场没了生命。
两个家庭教育的悲剧,让观者痛心疾首。而这种现象,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家长的极端管制,造成孩子极端的反抗,以至于酿成无法挽回的家庭乃至社会悲剧。孩子责任心的消逝,对生命的漠视,惹人深思。血与泪的教训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依然必须深入到每个家庭,深入到每个父母的内心,无论从思想,还是从教育方法都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提高。身边的案例:
2016年,冠县武训高中肖涵同学以698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我们冠县的骄傲!回顾她的教育成长历程,父母都表示,从小不仅给她良好的启蒙教育,也重视培养她的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性格。除此之处,父母积极引导她养成各种好习惯,比如阅读习惯、学习习惯等。他们认为:作为父母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陪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
(一)陪伴孩子做各种有趣的游戏。
(二)陪伴孩子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重视家庭教育,成就家族命运!漠视家庭教育,悔恨伴随一生!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习总书记……
2、习总书记在2015年2月17日春节团拜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12月12日,总书记再次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申了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3、《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子若案例:
李子若是四
(三)班的一名学生,他喜欢体育运动,喜欢书法爱好广泛,善于交际,演说能力极强,是老师、父母、同学眼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自打他出生以来,爸爸妈妈在他身上倾注了许多,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爷爷奶奶替代不了,所以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父母也从没有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让亲属帮助照管过他。她妈蒋红艳说,爱,就要陪在孩子身边;爱,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长。
自入一年级来,其母蒋红艳一直陪孩子亲子阅读。她睡前一直与孩子同读两遍儿歌、古诗,然后小子若在妈妈的诵读声中睡着,第二天,他就能熟练背诵了。无论白天多累,他妈妈从未一个晚上不陪读,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渐渐地他爱上了阅读,认为学习是种快乐的体验。
4、我县的家庭教育工作
从2013年春季开始,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关心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在全县开展了专题家庭教育培训216场,参训家长13万多名,产生很好的反响。
2016年10月,我们县又举办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家庭教育现场会,12月承办了山东省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等。
其实说到家庭教育,在2013年以前,一说开家长会,一个班六、七十人,参加30人就属于多的,乡镇一个班就去十几个家长,甚至几个家长。从我县近五年的家庭教育工作来看,现在开家长会,每个班家长的参加率达到95%以上,有的学生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都参加,会后围着讲师交流,打电话咨询等。
案例:店子乡刘兰英谈起学习家庭教育,热泪盈眶…… 我们家长与孩子相处还有下列现象,您中枪了吗?
1、家长一忙起来,给孩子一个手机打“拴住孩子”。
2、家长在孩子面前以家长的高姿态出现,常把“不准”“不许”“不能”放在嘴边;
3、答应孩子的事做不到,屡屡失信于孩子。
4、缺乏耐心,当孩子犯错时,简单粗暴的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以此达到自己所谓的“教育”目的。
5、平时教育孩子以“堵”为主,而忽视“疏”。
6、与孩子踏青游玩,给孩子折花。
7、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按规定车道行走,闯红灯等。
8、……
二、如何做优秀家长
家庭教育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要努力寻觅、采用最适于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在“巧”字上多下功夫,使之自幼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品性作风。同时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非常亲密的感情,以使孩子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为您支招:
1、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自强自立,勇于面对,敢于承担。
2、学会感恩,懂得宽容,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教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做人、自我保护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
4、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镜子”。
5、树立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想 “假如我是孩子……”
6、树立学习意识,做学习型家长。陈国昊的例子:
那天中午,陈国昊的妈妈像往常一样在学校解散点等昊昊,与以往兴高采烈冲过来不同的是,昊昊见到妈妈就扑进怀里满脸是泪地大喊着:“妈妈,我要转学,我要转学!”
本以为孩子情绪化,安抚几句就过去了。他反而更加生气地大喊大叫到家依然情绪失控满眼泪花地说:“妈妈,我一想起来这事就胸口疼喘不过气来!下午我就不上学,再也不去了!”
其实,无非是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跟妈妈讲的一个女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候给男生扣分多,给女生扣分少,或者对他比对其他人更严厉罢了。我一直没放心上,并一直
用男生让着女生,不要总找老师告状,男孩子心胸要宽广等等来安慰他。谁知,这一套不仅没管用,反而激发了他内心的抵触和不服,从而导致了那天中午放学走路队的时候,他看到几个女生同时在拉扯一个男生,戳中了他心中女生欺负男生的点,上去打抱不平,走路队时候故意不服从,从而被女班干部喊了三次出队,而自己怒气冲冲地脱离队伍跑向了接送点。
昊昊妈妈了解了情况后把他送到教室门口并且和班主任宋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忙处理。下午放学时,昊昊情绪已经平和得若无其事了,还满脸幸福的样子。从中午孩子的极端情绪和家长的焦虑不安到下午放学时候的风轻云淡,一切都应该归于家长的理智和冷静分析,然后求助于班主任老师的及时、精心安抚和引导。如果昊昊妈妈当时怒气冲冲地吵他,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把他推开,让他变得因没有安全感而无助地发泄暴怒。通过这件事,贝贝更加觉得妈妈和宋老师都是他值得去绝对信任和依靠的人。
当意识到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应该先做到理智、冷静,然后去分析一下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想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想好后再去实施,这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推荐一本献给所有父母能更加从容不迫教育孩子的书——《好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家长传阅《好父母成就孩子一生》
最后愿我们家校携手,共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篇:做新时代优秀幼儿家长培训讲稿
做新时代优秀幼儿家长——家长培训讲话稿
各位家长:
晚上好!
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从孕育宝宝开始,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就可能会在心里憧憬着:一定要养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而且要给他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教育,把他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材。这是每个做家长的心愿!确实,现在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输不起也无法弥补,因此,家庭、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在人的0-6岁早期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而家庭教育质量又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法。我们在坐的都是养育了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妈妈,下面,我想请大家扪心自问一下:你觉得在养育和教育孩子方面,你是一位称职的、合格的、优秀的家长吗?如果是请为自己鼓鼓掌!如果觉得还有遗憾和欠缺,请为我们现在的反思鼓鼓掌!好,下面,围绕“做新时代优秀幼儿家长”这个话题,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师长。每个人从一出生最先接触的是父母,最早成长的环境就是家庭,父母就是婴幼儿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人格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子如其父。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品德行为可以从孩子的身上折射出来。人生头几年,是孩子智力发展、身体发育、良好个性形成的最佳时期,做父母的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给孩子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对人类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优秀人物,在他们成长的最初阶段,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如:从“孟母三迁而择邻”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母亲的匠心:最初孟家住在鬼村,经常看到哭丧的情形,孟子也经常和村中小伙伴三五成群的模仿大人们丧葬的过程,孟母十分忧心,就把家迁到一个集市附近,每天远近村民都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耳濡目染,孟子也学会了斤斤计较,为了不让孩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孟母再次迁居,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这里每天都有读书人来往,他们优雅的举止、从容的风范给孟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最佳的居住环境,于是才安心定居下来。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学校经常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搞“小破坏”,老师认为是“低能儿”,让家长领回家去。爱迪生有一位聪颖、睿智的母亲,她顺应孩子的兴趣爱好,精心进行家庭教育,最终一生只上了三个月小学的爱迪生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2002-2006年获得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的美国留学生艾天是我们湖北武汉人,他4年留学中总共获得奖学金18万多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元。他的父母都是武汉大学教授,母亲王开敏是“母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者,她倡导:母亲要把养育孩子当作第一事业来做,在儿子的成长中,她制定并实施了系统的、有阶段性的家庭教育目标。王教授的家庭教育目标为:孕育时期:学做阳光父母;婴儿阶段:创设阳光氛围;幼儿阶段:传递阳光语言;小学阶段:佑护阳光心灵;中学阶段:多点阳光鼓励;高三时期:生活充满阳光。儿子的成功也证实了她18年来精心研究“母亲文化”理念的科学性以及家庭教育的成功实践。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确实,母亲以其特殊的身份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父母应该同时给孩子全部的爱,孩子可以从母爱中感受温情、宽容与慈祥,从父爱中感受坚强、大度与刚毅,父母可以说是塑造孩子阳刚与阴柔两种性格的力量,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在人格上都有偏差。现在离异家庭很多,长期跟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会因爱的缺失导致人格不健全,要么胆小、脆弱、内向、好静;要么性格孤僻、暴躁、好动,不善与人交往。因此,做父母的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二、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由于观念不同、方法不当,急功近利,其教育结果往往令人失望、甚至痛心。我们用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分析当前的家庭教育,发现主要存在一下三种误区:
1、误区一:重养轻教。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孩子,大人对孩子是百般呵护与疼爱,过度保护与代办。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孩子天性就喜欢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要求,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出事,就禁锢孩子的手脚,这也危险、那也不行,整天像母鸡孵小鸡一样禁止孩子自由活动,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养成过于依赖、不愿动手、害怕困难的惰性。有研究表明:人生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独立期”:第一个是三岁左右,行为上的独立;第二个是十三四左右,思想上的独立。三岁的孩子已经在行为上开始要求独立了,如:有时玩玩具,孩子会嚷嚷着要自己拿玩具、自己摆弄,你想帮忙,她还不高兴呢,要自己来;吃饭时要自己捏勺,自己像模像样的吃;看到新鲜事物,孩子会撇开大人牵着的手,独自一人向前跑去。这说明孩子都有自我服务的强烈愿望,就是看大人有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家长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上幼儿园后越来越能干了,会自己动手吃饭、入厕、穿脱衣服了。这就是老师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结果,可是有的家长在这方面没加强认识,孩子回家后依然是吃饭追着喂,入厕抱着尿,这样,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没得到延续和巩固,以至于“一个小宝两个样”的现象越来越多。
2、误区二:重智轻德
在当前这种仍是高考决定人生的教育体制下,做家长的都非常
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智力培养。因为家长们认为有了好的智力就能考出好成绩,有了好成绩自然就会上好的学校,上了好学校自然就会找到好的工作,读书就是孩子唯一出路。于是,从上幼儿园起,家长们就不惜花钱在周末或晚上给孩子报这个培优班,那个补习班,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孩子回家家长最关心、问得最多的也是: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的作业做完了没有,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茶余饭后,大家在一起交谈得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学习问题,社会与父母的高度期望让孩子们的学习不堪重负。而孩子生活得快不快乐,心理在想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做家长的却疏于关心与过问。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情况,忽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与个性品德的培养,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满足孩子,以至于让一些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只知索取不懂珍惜与付出,没有爱心与责任心的陋习。举例:南京大学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匿名信„„。在报纸或网上我们也多次看到,因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学业压力过重,让孩子心灵扭曲,丧失道德底线,发生杀害亲身父母的悲剧。
专家指出:“0-3岁是人生品德和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应以品德和生活习惯为主,而不在于学业。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处世的礼仪,以及生活安全的细节”。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事事迁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有轻微的抓伤、咬伤是常事,孩子就是要在这些矛盾中通过成人的正确引导学会谦让、等待、分享,获得交往的能力。而有些家长遇到这种情况,生怕孩子吃了一点亏,一味的袒护、怂恿孩子:人家打你,你也打他呀。有的甚至当面厉声吓唬人家的孩子:你再打我的丫,我就把你捉去。有的甚至还找老师扯皮告状。
3、误区三:重知轻能
古人云:受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比给
他几条鱼更重要,因为你通过劳动总会有鱼吃。现在,国家虽然重视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仍存在重知识的灌输、积累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孩子上了幼儿园,很多家长重视的是显性的、外在的、立竿见影的表现,如:孩子会念多少儿歌,会做多少算术题,会写多少字母等,而忽视了孩子隐性的、内在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如: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积极的兴趣爱好、活泼大方的个性与乐群互助的品德等。家长们甚至以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题来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有时听到个别家长这样议论:“这个幼儿园不好,没学到么东西,以前在某某私立园,学了好多字,会做好多算术题呢”其实,孩子没必要过早地去认字写字,简单机械的学知识,养成好的习惯、懂得学习、生活的技能,有阳光开朗的个性远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这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资本。我园正是按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注重幼儿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也许短期看不到效果,但实际上孩子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现在很多读书时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什么原因?适应不了社会。可见读死书不行,必须得掌握生存的技能与很强的交往能力,以适应这个强烈竞争的社会。
三、现代家庭应当培养怎样的孩子
互动提问:你希望你的孩子现在或以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具备哪些个性特征、能力表现)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世界多极化的社会,强烈的学业竞争与生存竞争要求我们的孩子要做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是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加特长。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十大必备素质”:身体好,头脑灵,性格优,兴趣多,情感美,知识广,品德正,能力强,后劲足,发挥佳。学校和家庭都要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但是,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王开敏教授说:“在当前学校教育开发智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环境下,家庭教育还一味追求开发智力,在我看来是一种重复劳动,而且孩子失去了自由,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是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良好品德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庭教育应注重以下四方面的培养:
1、健全人格第一
健全的人格包括:对亲人与他人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和感恩的心;做事情有执着的信念与坚强的意志,能经受挫折与困难的磨练;与人相处能合群友善,懂得谦让、分享与尊重他人。家长要利用日常生活中家人的相处、与亲朋好友间的交往以及点滴生活细节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习惯的培养。如:通过家庭成员间的关心与问候让孩子懂得爱家人;在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中懂得爱劳动,通过与邻居及小伙伴的交往,引导孩子学会礼貌待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生病打针时教育孩子要坚强,不害怕等等!让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健康阳光的心态!有专家说:智商对于孩子未来的成功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有太多的孩子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而那些并不见得多聪明却很懂事理的孩子反而做得更为出众。现代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吃苦精神。举例:夏令营的较量„„
2、身心快乐第二
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因为有了快乐才会健康,有了健康才会幸福。可是,在现行教育体制的迫使下,我们的孩子过早的背上了学业负担。《我平庸,我快乐》的作者周洪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在美国,让孩子快乐是最要紧的事,世俗的功成名就就在其次”,想想我们的孩子,他们每天快乐吗?希望家长们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3、学会学习第三
学会学习就是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这是孩子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动手、勤动脑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引导帮助孩子自己去动脑思考,寻找答案。比如: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我们要提几个相应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还可以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数学,比如:吃水果前让孩子先数数家里有几个人,要发几个苹果,吃饭时让孩子摆碗筷,在操作中学会数数、养成动脑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是激发孩子求知的动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举例: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4、持续发展第四
对于孩子,要注重长远发展潜能的培养,具备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生受用的。幼儿阶段,家长要利用日常生活从小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如:玩玩具后学会收拾整理好玩具,分类放好;做事有耐心、坚持做完、有始有终;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玩,做作业不拖拉,按时完成;吃饭、入厕、穿衣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他人等。
四、怎样做新时代合格、优秀的幼儿家长
1、加强学习,言传身教
新时代的孩子难,做家长的更难,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年青父母们,首先要加强自我学习。你们看,我们中国所有的正规工作都是先培训后上岗,但是,怎样当好爸爸妈妈却没有哪个部门让你先进行培训再来当父母,我们都是直接上岗。(这一点,日本是做得最好的,日本女人结婚前都要进行专项培训。)所以,在孕育宝宝以至于孩子出生后的整个成长过程,我们做父母的必须得加强自我学习,具备相应的育儿知识。家长要学习了解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了解家庭教育知识等。推荐几本书籍:《幼儿家长读本》《教子有方》《母道》《哈弗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卡尔.威特的教育》、《发现母亲》等。通过学习获得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对孩子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家庭教育。
对孩子来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爱学习,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阅读,孩子也就会爱学习,反之,父母如果成天打麻将、上网闲聊,孩子也不会有好的学习习惯。父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谦和友善,孩子也会文明有礼、守规矩,团结友爱。父母若是心胸狭隘、言语粗暴,孩子也会霸道蛮横,斤斤计较。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的楷模和表率。
2、民主平等,环境宽松 孩子出生后自然依偎父母,父母要尽到抚养、教育、保护的责任。我们要给孩子创造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做孩子的长者和朋友,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让孩子感觉平等亲切,这样孩子才会有话跟你说,愿意听你讲。比如:怎样布置孩子的卧室,参加哪项兴趣班,周末到哪儿去玩,都应该和孩子商量,遵循孩子的意愿,不要强加于他,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受到锻炼,在这种交流讨论式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习惯。
3、尊重幼儿,理解童心
孩子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有自尊心,父母应像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要求,当孩子犯错时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更不要在众人面前训斥,要以包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允许孩子犯错,以礼服人。而且不要轻易拿别人的长处与孩子的短处相比,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有多项智能,每个孩子有智能强项与弱项,也就是说人没有聪明与不聪明之分,只是智能结构不同。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强项优势,加以引导,并理性认识孩子的弱势,做到扬长避短。
孩子有他们特有的天性,有那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特征,家长要有一颗童心,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以及行为表现,做孩子的玩伴、朋友及老师。如:活泼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为了怕孩子出危险就不让孩子活动;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用笔乱画乱涂,孩子笔下那些奇形怪状的图案和乱七八糟的线条是孩子独特的心灵表达,他们的画,在大人看来莫名其妙,但表达了孩子的心情、丰富的想象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也许那就是孩子熟悉的小猫、小狗、崇拜的奥特曼打怪兽、或向往的太空景象。大人要以孩子的心理与视角去看待,去读懂孩子,千万不要妄加评价:你这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4、严爱结合,放收有度
案例:在面馆吃面见到的一幕„„ 分析:从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一位父亲对孩子无私的、深厚地爱,而换来的是儿子蛮横不讲理,做出让人寒心的行动。试想孩子对与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就这样没有同情心和爱心,那他对别人还会有一点爱心吗?以后他会怎样与人相处,正常交往呢?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位做母亲的没有原则的爱,这种简单、不理性的处理方法将会儿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理智,要适度,有分寸、有原则,要做到爱而不娇、严而有情。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只有爱而没有教,那是父母的罪过。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既不能因爱得过度,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过于依赖大人的坏习惯,也不能因过于严格让孩子胆小怕事、无主见、孤僻内向。
5、培养爱好,挖掘潜能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如:有的孩子韵律感特别强,听着音乐就会随着拍子扭动,而有的孩子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有的孩子喜欢搭建、拆卸各种积木、小车辆等。家长应该积极帮助孩子朝这些方面发展,提供相应的场地、材料让孩子练习,如我们可以在家里开辟一个活动空间:挂一个小黑板,让孩子练习画画,买些彩纸、剪刀、糨糊让孩子练习剪贴,经常放儿童音乐,鼓励孩子在家人前大胆表演等。为了让孩子接受比较系统、规范的特长培养,每学期,我园幼儿活动中心开设各种兴趣班,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让孩子的特长得以培养与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时,一定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6、家园共育,协调一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园的事,家长
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啦,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孩子虽入园,但仍有一部分时间在家庭,在幼儿园老师苦口婆心教孩子的一些生活、行为习惯、知识能力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并在家里得到巩固与延续,否则,孩子是很难有进步的。另外,孩子入园后,生活面更宽,接触的人和事更多,学习的功课越来越多,随之引发的教育任务也相对增多。比如:如何遵守集体纪律,如何与同伴相处,怎样学会与人合作等。可能有家长会说,这些由幼儿园的老师教不就行了。我们想想: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是集体教育,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照顾个体很难,而家长面对的是自己的一个孩子,是个别教育,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应该是最先知道,了解得最清楚的,所以,家庭教育更有及时性和针对性,在某些方面家庭教育更具有优势。因而,家庭和幼儿园只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才会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希望家长们积极与幼儿园沟通联系,每天接送孩子留意一下教室门口的学习内容,个案观察记录,及家园联系栏;帮助孩子准备老师教学所需的操作材料与学具,做老师的教育助手;关注我园的网站,及时查看公告信息,进入班级网页进行互动留言等,通过各种沟通交流的形式,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从而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好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从大的方面说,它是一种学问、一种艺术,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从小的方面说,教育尽在细微处,生活即教育,身边处处有教育。而这更是我们做父母应该做到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后,我想把武汉大学周教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父亲在家里要贡献责任,母亲在家里要贡献温馨,孩子在家里要贡献希望”。愿我们做父母的各自尽好自己的责任,不让我们的爱、我们的教育留下缺憾!
第三篇: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乡镇纪检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和纪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助乡镇党委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是维护整个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成效。突出重点,抓好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落实。中纪委下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乡镇党委负直接领导责任,为此,全县各乡镇党委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坚决做到“四个落实”:落实人员配备;落实硬件设施建设;落实制度程序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抓住机遇,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是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各乡镇党委一定要站在全局战略的政治高度牢牢把握、紧紧抓住、充分利用这次难得机遇,以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乡镇纪委的职能作用。总之,在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工作中,各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给家长做青春期讲座讲稿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主讲教师:张书芳
各位家长:
看到孩子逐渐长大,好多家长在欣喜之余,又隐隐地感到了些许无奈、些许紧张?因为有一天做家长的突然发现自己的权威性在孩子面前下降了。孩子开始变得不那么顺从,不那么易于管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只有一个:您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有人说:“12--17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有几位找我咨询的家长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听别的家长说孩子如何不听话,家长如何生气,如何被气哭,都觉得不可思议,心里想带孩子还不简单吗?顶多是累一点罢了,现在才真正尝到了家长难当的滋味,别说哭了,有时真是快被气死了。还有一位家长说:长这么大也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这样的难为,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打不得,骂不得,哭不得,笑不得。在座的各位都正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家长。怎样
当好这一时期孩子的家长,•成了我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
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中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那么怎样做好一名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呢?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2、欣然面对孩子的“反叛”。
一、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如果你对刚理完发的孩子说:“什么发型,难看死了!”青春期子女的反应多半是鼻孔里冷冷地一声“哼!”潜台词是:“你懂什么!”不过,如果这话是出自同学之口,那可不得了,他很可能会把费了好大劲理成的心爱发型弄乱重来。“一起去公园转转吧!”节假日里,父母好不容易安排妥当一次充满温馨的出游,可孩子的反应已远远不再是童年时的欢呼雀跃,取而代之的那份勉强与拖拉倒像是你让他去拔牙:“非得我也去吗?”更有甚者,干脆一口拒绝:“不
行,我和同学还有事呢。”后来你才得知,所谓“有事”不过是陪同学或朋友去商场挑一盘磁带而已。为了孩子的生日,父母亲转了无数商场,跑得腿脚发软,精心挑选了合体的衣服作为礼物(当然是父母认为既漂亮又大方的),可是孩子完全不领情;更让父母伤透心的
是,在甜言蜜语向你争取到生日聚会的赞助以后,名单中却没有你的位置„„。
如果你已经有了上述类似的经验,切莫气愤伤心,因为你并不孤独,有许多家长与你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机会”,也别太早得意,因为你恐怕在劫难逃。在子女的青春期内,•这是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不必埋怨孩子“没良心”,“不懂事”,更不用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尽职以至孩子疏远了你。就如同孩子在三四岁时,曾有一段什么都要“我自己来”一样,这是又一次生命的飞跃。
心理学家对此有个十分贴切的称呼:心理断乳期。身为父母者都知道,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断奶后的营养非同小可。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样样都少不得,因为这些将替代母乳和牛奶供给孩子身体发育所必需的一切,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断奶后的营养问题都关心备至。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青春期与婴儿断奶期十分相似,是一个心理断乳期。友谊就成了心理断乳期的食粮。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到了 4
青春期,由于独立感和成熟感的出现,使得他们绝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于父母。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但实际上,青春期的所谓 独立和成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够真正保证他们应付生活中的复杂内容。这就形成了既不愿意依靠父母,又不能够真正独立的现象。于是,就像离开了母乳却不能离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一样,同龄人的关系密切和突出了,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为同样的发展和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体验着同样的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从依附性为主到独立性为主。这些共同的感受和需求使得同龄人之间形成了深深地“利益共同体”,他们一同经受“成长的烦恼”,一同品味“成长的欢欣”。顺理成章,他们彼此之间最情愿也最能够提供相互需要的支持,提供相互需要的帮助。于是,他们将朋友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对友谊无比忠诚。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彼此的利益,甚至顶撞家长。他们常说:“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等等,在种种家长们看来没有道理甚至近乎荒唐的言行后面,实际上存在着一条“天理”,那就是,同龄人的行为准则就是我的行为准则。即使最腻爱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盲目到让子女靠母乳或牛奶长大。对于青春期子女的交往和友谊,也应抱有同样理性的态度。友谊是他们心理断乳期的精神食粮,千万别加以剥夺或者进行阻碍,除非你想让孩子一辈子停留在童年。可 5
以说,没有密切的同龄人关系,没有在一定程度上的与父母的疏离,孩子的青春期就是有缺憾的,他们从童年 到青年的过渡就是不完美的。如果你的孩子基本没有朋友,那绝对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你应当帮助他找到原因,补上这青春期的重要一课。
无论你多么爱你的孩子,都要明白这一点,在进入青春期后,最能影响他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龄人。社会心理学常识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他人的眼中认识自己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请鼓励他去结交朋友,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会获得建立准确自我概念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团体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在休息日、•节假日永远寸步不离父母左右,•从来不要求去“找同学”、“找朋友”,放学后家中永远是既没有电话打进来,也没有电话打出去,你千万不要得意,以为孩子多么听话、多么守规矩,而应当引起你的警惕,你应当找孩子
谈谈,想想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和别人来往。至于家长以学习、成绩为由,限制甚至阻止子女与同学来往,就更不足取,因为朋友所能给予他的,有许多是你所无法给予的,而那又是他的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
实际上,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子女广交朋友,我们担心的主要是在子女交往的对象上,唯恐“交友不慎”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常常忍不住横加干涉:“你为什么要与某某来往?他......”我建议家长少发这样的议论。首先,6
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还未定型,随便的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太轻率了。其次,孩子选择朋友有他自己的标准,可能某个孩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更可能具有你所不知道的某种可贵之处,而那正是你的孩子极为珍视和需要的:或许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足球、集邮,或许他们在性格上互补--一个内向谨慎,一个开朗泼辣。另外,少男少女的友谊往往比成人纯洁得多,用成人世界中或多或少的功利甚至势利的经验来评 判,本身是对他们美好情谊的亵渎。
其实,孩子能否结交到朋友,以及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他自己,要靠他自己的魄力与能力,靠他自己的分辨和选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善良正直,诚恳待人,他的身边自然不会缺少朋友;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结交了一些不大好的朋友,恐怕首先是他自己在成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在教育自
己的子女上多下功夫,在子女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上多下功夫。
至于与父母的疏离嘛,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亲情是割不断的。只是在这个岁月,这个年龄段,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和友谊的分量暂时超过了你。在经历这个“心理断乳期”的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不会淡化或恶化,反而可以升华至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
二、欣然面对“反叛”
与同龄人关系密切,与家长关系慢慢“疏远”。这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同一事情的
两个方面。提到“疏远”,提到“反叛”,家长们往往掩饰不住自己的激愤和失望:孩子琐起了日记;他们拒绝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他们我行我素,自作主张。一句话,简直不可理喻。青春期少年对于家长的这种疏远和逆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中国如此,在世界各地也大同小异。语言、文化背景各异的父母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同病相怜。
家长对孩子的抱怨经常伴随着生动的比较:这孩子小时候特听话,可现在你让他干什么都好象没听见一样;过去连春游时穿什么衣服都要你帮她挑,现在可好,和同学去哪里玩都不情愿告诉你;小时候嘴巴真甜,家里来了人叔叔阿姨叫个不停,如今叫人蚊子声,然后往自己房间里一躲,就再也不露面......总而言之,•孩子好象变了一个人,变得让家长颇不满意。其实,只要冷静下来琢磨一下,家长们也会发现自己抱怨得不尽合理:如果已经上初一的女儿,睡觉前还缠着你给她讲故事,或者身高已经一米六七的儿子,举着客人带来的香蕉大叫阿姨......恐怕你的感觉会更糟糕。不是吗?他们确实已经长大了,他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我长大了”的感觉在他们心灵中前所未有的强烈,身心各方面的变化使得他们与过去迥然不同。
实际上,疏离和逆反只是表面现象,它所包含的实质是成长规律所提出的要求。就像前面我们谈到的,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青春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密切,同样是独立和 8
成熟的感觉,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儿童时代的心理是完全坦露的,没有什么内心的秘密,对别人不设防,对家长倾吐一切,敞开心扉,没遮没拦,有什么想法脱口而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无“后顾之忧”。到了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愿意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喜欢保留自己的秘密,不愿吐露内心的真情,不轻易把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特别不愿向老师、家长等有尊严感的成人说,而是把心扉严密地闭锁起来。在家里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常常把自己的抽屉锁上,不让别人翻看。但是,他们的内心秘密总是要发泄的,就通过写日记等办法表白自己的内心秘密,倾诉自己的真情,寻求自我安慰。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青少年,有时感到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会产生无名的孤独感和忧伤感,落落寡欢,神情忧郁,对月落泪,见花伤情。但是,从总体上说,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出现,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不但是必经的,而且有着进步的、发展的作用,推动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通过自我反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抑制本能的无意识冲动,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因此,无论童年时宝宝的天真烂漫多么令人留恋,你们的关系多么融洽和谐,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他已经开始迈向成人世界,这是认识的重要一步。相应的,家庭关系也需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模式。
当你被孩子的固执和反抗气得头昏眼花时,你不能够象过去那样用命令强迫他们服从,而只能“晓之以理”;当孩子 9
对家庭事务或社会问题发表高见时,你不能像过去那样说他根本不懂,这是大人的事。而应当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当孩子拒绝告诉你他与某位同学通话的内容时,你不能要求他“从实招来”,更不能在下次偷偷用分机旁听......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长大了,但他们依然爱你,他们希望并且需要你以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他们只当成“乖孩子”。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其中不乏生死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请想一想,即使对待如此密切的朋友,彼此之间能够未经允许互拆信件吗?能够未经同意代做决定吗?哪怕是为对方着想、于对方有利,你会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做是不道德、不尊重别人的。那么,你又为什么理直气壮地去这样对待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呢?为什么对他的拒绝和抵制感到气愤和委屈呢?我记得《围城》上有这么一段话,刻画了做家长的心态:“一切做长辈的都不 愿意小辈瞒着自己有秘密,把这秘密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所以,我们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去了解孩子的“秘密”。我还想起《中国教育报》上的一句话:“硬性了解孩子秘密的家长是不会尊重孩子的家长。” 下面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请记住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你的命令。
2、•请记住你的孩子有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家庭的“重大决策”,比如耐用消费品和高档电器的添置、度假的 10
方式和地点,甚至于父母工作的变换,都应当让他们知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尽可能加以采纳,因为青春期思维的敏捷,使得他们的想法比成人更精彩。
3、请尽可能理解你的孩子。青春期毕竟只是通向成年的桥梁,而不是真正的成年,他们的意见、判断很可能经常是不妥当甚至是荒唐的。身为家长当然可以不同意乃至反对,但在否决孩子意见的同时,你完全可以同时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__虽然家长不能接受,但是家长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4、请让你的孩子知道界限的原则。因为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和处理问题的资格,家长在某些事情上实施“绝对权利”是合理的。应当让孩子知道这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哪里,不可违反的原则是什么。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原则过多,它们就将形同虚设,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坚决反抗。
最爱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最温馨的教育环境莫过于家庭。既然与成人关系的调整与重塑是青春期的“必修课”,家长与其一味埋怨孩子的“逆反”,不如欣然面对。而且,如同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一样,家长总是比孩子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
青春期(12--18岁)这三个字,对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些惧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家长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老以自己主观意念去要求孩子.这自然会产生矛盾冲突.我们只有先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不要人为 11
制造紧张的气氛.下面就先让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孩子思想行为特点.1.自我意识更强烈.(自我为中心)在第二反抗期中就提过,孩子独立行动意识已经形成.那么在这第三反抗期里,孩子们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及分辨事物的能力了.对待事物有自己的意见及看法.往往和我们的见解有冲突.这时我们就更不能人为地去给予干涉.比如,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留长头发,如果我们强迫他执行我们的意愿,把头发剪掉.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会听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 ,就是从校规着手引导.这样孩子就会乐意接受建议的.2.与家长“南辕北辙”.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现在不管你说什么,他偏跟你过不去,就是不听.你说东,他偏说西.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说的只是我们认为对的,并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是否适合孩子? 3.行为上标新立意之感,追求潮流.经常在学校门口就能注意到,大冬天里,我们都穿了厚厚的棉袄了,可那些小姑娘们,却只外面穿着秋天的校服,里面一件领子低低的秋衣.嘴唇都冻得紫色了.可照样这一身打扮.真是佩服!4.心理自我防御意识,请不要窥探我的隐私.因为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心理到底想些什么,自然沟通上会存在不和谐.我们当家长的不知道孩子究竟在做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就会想偷看孩子的日记或者现在网络发达.查看孩子的QQ空间.这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感.12
5.我在做我喜欢的事.别管我.现在的孩子绝大都迷恋网络游戏,QQ空间等,而我们家长的做法却大同小异,不是阻止就是把网给断了.其实这种做法,没有意义,断不了孩子的心思,还会找其它途径来满足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平时的话题,也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不合你意,就开始不高兴,反对孩子.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却是越反对,孩子越不听.6.坏习惯让某些行为产生了惯性.很多家长都在诉苦,说孩子做事不专心,学习没有耐力.其实,这恰恰是我们没有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最佳习惯培养期在幼儿园.可我们很多家长却忽略了,没有配合老师把习惯引申到家庭里.直到坏习惯越来越不着边际.看完以上这6大点青春期孩子的思想行为特点,大家是不是特别感到不安.都想知道我们该怎样面对青春期孩子,怎么样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接下来老师给我们了八大建议.第一.请放弃系在孩子身上的束缚.还其自由.在第一反抗期里,孩子是在保护式教育下成长的.而第二反抗期,我们在给予安全教育后,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属于半保护式.到了第三反抗期这一阶段,却是独立成长阶段,这意味着孩子已经有自己的人生见解.说得话就如同一个小大人,我们就应该尊重孩子自己所做的决定,即使做错了,也要等孩子作完后,再和他一起分析为何错?错在哪?为什么,现在“早恋”现在越来越多?这说来,还是我们家长一手制造的后果,因为让孩子感觉到,在家里没有安全感,束缚多,得不到信任及缺少爱.才会在家庭以外寻求寄托和安慰.只有我们给孩 13
子更多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支持和理解,更多的欣赏和感激.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家庭带给他们的温暖.第二,作为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刚出生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了.更不用说第三反抗期的小大人了.可这往往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误区,很多家长只到孩子青春期还把他们当几岁孩子来看待.并没有真正给予孩子们在家庭中平等的意识.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家庭事物决策.思考问题的轻重.如果我们还是把他们当小孩子来看,那么孩子就会对家中发生的事无所谓,这也就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懂关心他的话了.我们可以把工作及家中的酸甜苦辣都和孩子说说,也让孩子及时感受社会的现状.对家务进行合理分配,这样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心理默契感,有责任感.感恩之心及让孩子体谅父母的辛苦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我培洪现在正是第二反抗期,我就经常叫他做事,当我一说头晕时,他就会立马过来帮我按摩.我一说口干,就会主动去倒水给我喝.他爸爸下班回家,他不管做什么都会去迎接,并把鞋子放到鞋架上等等.当然,培洪做了,我们都会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从他“不用谢”中就能感受到他做这些事的快乐情绪.也感觉到他长大了.懂事了.第三,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要冷静处理.当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如果我们采取打,骂,这样只能加剧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很多家长老是会拿其它孩子来对比,为什么别人能学好?你为何不能? 14
这时孩子要不顶撞你两句,要不干脆不理你.其实,我们想一想,孩子没有考好,他也很委屈.考试有压力,会想着没考好,对不起爸妈,我们再去骂他,无形中让他更迷茫,想考好,可不知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是基础课跟不上?还是没用心?等.有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孩子能力上的问题.只要我们退一步,不要想改变对方,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亲子关系就会更和谐.第四,了解青春期心理,生理特点.理性应对.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在生理上已经明显有变化了.体内的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使他们感受到燥动和不安.如果这时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了解,那么我们就会读不懂,看不懂孩子,更不知如何交流?所以我们要明白,生理上的变化会带动心理上的情绪.当孩子情绪变化时?我们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情绪去点孩子的导火线,只要简单用目光交流一下,尽量不要动怒,从说话语气,尊重方式 ,及事情的选择上给予孩子尊重的意见.第五.多了解新鲜事物,以免形成“代沟” 孩子每一天都在进步,时代也一样在进步,如果我们还站在原地不动.不学习新鲜事物 ,那么和孩子之间就必然会出现“代沟”.现在青春期的孩子都很时尚,就如,QQ网名,我们根本搞不懂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生活空间,观察一下孩子做什么?不要阻挡,而是以学习的态度,请教孩子如何玩?这样孩子也会觉得我们理解他们,对我们也会更加敬重.不想要有“代沟”我们只有在平时多学习,看一下时 15
事新闻,年轻人的杂志,新生事物的概念.这样慢慢就会有共同的语言,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理,希望我们不要当传统家长,而是成为学习的先锋.第六,树立良好的形象,少去唠叨,做好榜样示范.我们都应该做到免开尊口,微笑,欣赏孩子,这样孩子回应你的就是一个好心情.当看到不对时,我们先冷静观察,思考解决的方法.做好榜样示范.这一时期的孩子眼睛是雪亮的,时刻都在关注着父母的一言一行,经常会把父母和社会上的成人作比较,这时,我们就得修心养性,从形像上改变,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在孩子面前威性就具备了.孩子也会敬佩我们.认真听我们的建议了.第七,对孩子个性化形为特点,加以引导.经常在街上看到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怪异的发型及服装.这时如果你去指责,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这其实是孩子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及关注的心理.这时我们只要装作很欣赏他的打扮.觉得特别酷.可就是学校不允许,而且后果肯定是爸妈被老师叫去批评.因为我们没有教育好,同时违反了校规,如果我们这样和孩子和气地说,孩子会理解我们的,自觉遵守校规.如果在家里不遵守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那么就可以动用家庭规则,明确告诉孩子,规则是全家人一起执行的,并不是针对你一人的规则.所以我们家长就得先做好.如果我们没有做好,也一样要处罚的.我家就这样.记得有一次我们为了改正坐姿,而制定了相关的规则,结果我没有做到, 16
也就执行了培洪给我定的2小时不能用电脑学习.只有我们以身作则了,孩子是很容易做好的.让孩子明白 ,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第八,家长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心包容.时代在变化,孩子也一样在成长.只要把握好孩子的人品.其它一些细小的行为习惯不要太在乎,当孩子再过几年,回头看自己,他也会觉得那时的他好幼稚.他会随着自身的认知能力及新环境给予的氛围.慢慢纠正一些身上的不成熟观点及行为的.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抓住孩子的一些小事不放.不要束缚住自己的眼光,而是要引导孩子给自己定目标.对自己的理想定位,而不是盲目的学习.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并从中体验到短期目标的实现后的快乐,对自己的中期目标也就更有信心的同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也就是可执行的目标.这样会让孩子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会更加自信.这是我们亲子系列中的最后一讲,也是很重要的一大知识点.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顺利通过青春期.以上,是我对这一讲的理解,不知朋友看后,是否有所帮助.培洪是还没有到青春期,我相信只要我做到对培洪理解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在良好的习惯基础上,给予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放手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给他思考和行动的空间.以榜样示范来激励他.相信他会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青春期时光.
第五篇:专题研究,提高认识
工作简报
第3期
报送人:熊林2012年2月28日
专题研究,提高认识
镇政府切实部署2012春季森林防火工作
2012年2月2日,普雄镇政府镇长沈晓忠主持召开了普雄镇关于2012春季森林防火的专题会议。会议传达了县委、县政府有关今春森林防火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会议就全力做好普雄镇森林防火及督促检查工作作出了部署。镇人大主席、镇党委书记巫其木果对工作作出了具体指示,会议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镇政府设立镇森林防火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全镇辖区的防火、灭火工作,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对各村防火工作进包片督促检查。各村相应也要成立工作小组;各村要结合辖区森林火险提高的现实,精心部署,把各项预防扑救措施落实到位,立足于防;要以人为本,在确保国家财产不受到损失或最大限度减少的同时,要尽量避免人员伤亡情况的发生。
二、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各村、社区要有效发动和依靠群众及有关社会力量,大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信相关知识,多形式、多角度地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措施增强群众“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意识;加强野外火源和安全用火管理,在辖区学校、各卡点及上山道路和重点区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有效杜绝少年儿童上山玩火等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