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时间:2019-05-14 18:3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第一篇: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通过集中收听《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到受益匪浅。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细品《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篇: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学习国学心得体会

大营子中学

温宗师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一、学习《国学》让我提高素养,懂得修身养性

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国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学习就是要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规则、奉献社会的人。《论语》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要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其进取意识和向上精神值得我们汲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党员干部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国学,加深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宽看问题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对道德修养认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二、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三、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

第三篇: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学习国学经典,传承文化精髓

这个周末,我看了«国学小名士»,非常精彩!它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还让我收获了很多益处。

首先,两个大学生出场了,进行了激烈、精彩的辩论,最让我吃惊的是,还有一个小学生的出场!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出他比我大。开始出题了: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请解释一下这个句子。那个小学生举手了,评委叫了他,只见他毫不犹豫地说:”有些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去做‘恶’的事情,但作为有良知的人,内心深处……”说完后,观众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听后,也非常吃惊,心想: “他和我一样大,还这样厉害,肯定是从小就开始学习,认真练习,真让人羡慕!”

看完这个片段,让我回想到了小时候,刚上学的我。妈妈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也给我报了个国文班,一开始,我觉得这些古诗词很枯燥,而且非常不容易懂,还没有一点意思。妈妈看我没有心思去学,只好退了钱,再也没去学。长大一点后,我才明白:古诗词不是一些枯燥不易懂的句子,而是一些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传统美德的句子。妈妈说,这些古诗词不仅能让我们懂得丰富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理解力,还能引导我们做一个非常有涵养,有品德的人。

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趁我年龄还小,赶快去报个国文班吧。

第四篇: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浅 谈 传 统 文 化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的 渗 透

双辽五中段玉奎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在21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语文教学核心任务之一,语文学科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语言表达单调枯燥,想象力贫乏。内容空洞,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无法表达。其实每一个人的写作都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肤浅到深刻的过程。况且,人的智力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不能期望着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未来的作家。)平常在让学生多读多写、写了改改了写之外,教师选择作文的内容角度亦有讲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探究古诗文的优美意境,发现学生都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文,学习的兴趣也浓了,经常有学生把自己的想像写成文字,于是我便把古诗文的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效果非常好.我们都知道古诗文是经过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凝聚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感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是每个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如果断绝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滋补,舍弃了我们的根,中学生就会灵性凋敝、底气不足、文采黯淡。古诗文深蕴人文内涵,其爱国爱民、心怀天下,其励志抒情、警世省己,其陶冶性情、浸润审美,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情感道德力

量,并且与写作交融互化,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修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品意境改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流传至今的古诗文语言精练,意境优美,主旨深远,画面隽永,是初中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重心在写人记事上。古诗文的篇幅有限,提供的信息也有限,但都是一字千“斤”。语文教学中可结合写作,对其进行改编。

1、化用古诗文情节,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情节针对一篇古诗文,我们把它故事化,让学生在品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其背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张晓风在读张继的《枫桥夜泊》,不是“改编”出了《不朽的失眠》吗?唱红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创造灵感不是来自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吗?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作为学生想象的平台:“我”在旅途上是如何想念家中的父母妻儿/“我”在萧瑟的深秋回忆在家享受的天伦之乐/“我”回忆与父母妻儿告别的情景/“我”落榜后的徘徊失意,无脸回乡„„像《卖油翁》《东施效颦》《口技》《卖炭翁》都可作学生作文的改编“蓝本”。

“„„乌鸦的低吟,划破天空的寂静。妻子在门中扶着母亲,斑白的发偎依着墨黑的发,静立成一尊塑像,向着枫叶飘落的尽头------向着我走远的方向。„„”(学生作文想象“我”与父母妻儿告别的情景)

2扣住主题绘场景,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不擅或不会描写。描写有关于人物和环境的,学生多忽略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学生多忽略自然环境的描写。但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章中往往能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性格,在文章中举足轻重,在写景抒情类的散文中更是主体。而古诗文写景佳句多如牛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在让学生理解赏析的基础上写作,浓彩重笔描绘这些场景,既是对古诗文精华的深度吸收,更是学生模仿描写学会描写的二次创造。

二、“补充”情节,提高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古诗文由于语言行文特有的精练,留下了很多空白。挖掘这些空白可让学生的发散性想象得到自由地驰骋,品味到文外之趣,言外之旨。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展现自己个性的文外之“言”。像《木兰诗》中有关花木兰在战场的多年生活情况是一个空白点,让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填补,抓住这一细节,进一步刻画木兰形象,“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战场上花木兰英勇坚毅、机智无畏的女英雄形象。

三、“续写”也是记叙文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很多的古诗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很多古诗文在精彩处戛然而止,留下了很大的审美空间。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些古诗文进行作文训练,完成二次审美创造。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从文本中感悟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其想象创造亦是千姿百态的。新课程蕴含的理念之一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

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在教学《卖炭翁》时,学生对卖炭翁的悲惨命运表示关注与同情,对造成卖炭翁悲剧的原因亦有一定的认识。文章在“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处结束。卖炭翁的命运将会如何?续写《卖炭翁》,有的学生想象卖炭翁在炭被抢后衣食无着,屈辱难尽,无脸回家对妻儿有个交代,便用这“半匹红绡一丈绫”上吊了,用结束生命的方式向黑暗的唐朝宫市抒发无言的控诉;有的学生想象卖炭翁在漫天的飞雪中又饥又累又辛酸,找不到一点果腹温暖的希望,像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冻死了;有的学生本着善良的愿望让卖炭翁得到清官的救助,暂使全家人免遭冻死饿死的厄运„„

“太阳渐渐西斜,风,无所忌惮地划过山坡,扯落枯枝上仅有的黄叶,微融的雪与灰泥被车轮碾过,搅和在深深浅浅的车辙中。一头老牛迟缓地在这泥泞中移动------卖炭翁手中的鞭子不知什么时候滑落了,目光如一颗灰黑的小石子嵌在苍黑的脸庞上。妻子在倚门盼着,女儿在倚门盼着,盼着这满满的一车炭能换来几斗米,能换来几尺棉,好挨过这个饥寒的冬天。妻儿的盼望全落了空„„一行浊泪滑出,回想这几年起早摸黑,没吃过一顿像样的,没穿过一件暖和的;而“宫市”是越来越猖狂,这世道分明是不让人活了!这一尺红绡,这半„„半„„,能当饭吃!能当衣穿!

天色暗了下去,风,叫得更响了,路边的一棵树上,隐约可见一红绡的结,结上挂着一个僵黑的身子。”(学生作文想象卖炭翁用上吊结束生命)

这既是对文本的深刻挖掘,又融入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价值观。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穿越时间空间,翱翔在文学的天空。

四、换个角度看诗文,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鉴赏,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发挥。《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而逆向性想像是最富有创意的思维过程,它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在古诗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想像,在《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出而复寻,“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渔人带着众人探寻桃花源,找到了,会发生什么。有的学生写太守带着人向桃花源中的人“取经”,经过努力,武陵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怡然自乐”,俨然另一个桃花源;有的学生写太守带着人,大肆掠夺,桃花源变得鸡犬不宁;有的学生写太守带着人大规模移民,有限的资源承受不了过量的人口的生活消费„„“逆向思维”训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带着自己的积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悟,与古诗文的作者对话,与古诗文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生活对话,在对话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古诗文教学融入作文教学之中,这既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但在“改编”古诗文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以翻译代替想象的倾向------囿于知识经验的积累、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性格上的惰性等。如何让学生摆脱逐字逐句的翻译呢?我在教学中渗入了学法指导:一是在详略安排上找差异,如改写《卖炭翁》,原文中有南山烧炭、夜雪驾车、木炭被抢三个片断,可以让学生对木炭被抢的情节进行详细叙写,既有环境,又有人物;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皆可重彩描绘。二是在叙述顺序上找变化。可从泥泞的雪路上卖炭翁的回忆与对未来的遐想入题写;可从卖炭翁与宫使刹那间的对峙入题写;可从卖炭翁木炭被抢后的伤心欲绝入题写。

部分学生想象展现不开,只有文中之人,文中之景,如何让学生面对有限的文本激活无穷的想象,可让学生在时间空间的坐标上延伸并添加人物、事件。如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发散想象等。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十个字包含的内容情感不亚于张洁的长篇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人哪儿去了》。我们可以给学生这么一些要素:时间---晚上,最好是深秋的晚上,地点---陋室的油灯下,人物---我和母亲,事件---母亲在我临行前为我赶制冬衣。一篇感人的记叙文的题材已具备了,接下来就是构思问题了。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古诗文进行作文教学的一点有益的尝试,在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希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能多运用多总结多反思,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服务。

第五篇:孝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传统美德的精髓

发扬孝亲之风 温情洋溢社区

——小店街道通达社区主要事迹

孝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传统美德的精髓,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国家进步文明的标志。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树立感恩意识,促进家庭和谐、代际和谐、社会和谐。百善“孝”为先,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孝亲”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实现“养父母之心”的“大孝”和谐社会,就需要从“养父母之身”的“小孝”立本,“小孝”是家庭健康和睦的基础,“大孝”则是社会健康和谐的保障,倡导并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传统“孝”文化,让人与人之间多些和谐与温情。小店街道通达社区在小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街道妇儿工委、老龄委的关怀支持下,大力开展孝道教育,引导居民积极学习先进,争当孝老爱亲模范,形成“学模范、比孝行、扬孝道、促孝德”的社区新风尚,为和谐社区发展的新时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积极推进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文明和谐家庭建设,涌现出一大批贤媳孝女等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主要做法如下:

一、深化社区教育活动,尤其在社区党建、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和老年人活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创出特色,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我社区长期聘请闫涛每逢星期

六、日为辖区内少年儿童教钢琴和电子琴;9月社区文艺队到小店文化大院进行表演并宣传计生知识,让居民在娱乐中学习。

二、针对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宿舍多,机关干部多,知识分子多,居民文化需求突出的特点,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搭建活动平台,努力打造社区文化建设品牌,不断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基本上做到了天天有歌声,月月有创新,节节有活动。

三、整合资源,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先后组建了老年合唱团、社区女子舞蹈队、老年健身操队、社区票友协会,共有人数70余人,逢每星期一、三、五在我社区开展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社区的老年舞蹈队还参加了太原最具影响力的《老爸老妈》评选活动,而且顺利进入决赛,充分展现了我社区老年人的风采。与此同时,还为居民建立了图书室、棋牌室、健身室等活动场所。由于我们社区十分注重文化特色社区建设,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单位、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居民。居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升。社区女子健身队被全国妇联和国家体委授予巾帼文明健身队称号。去年我社区又在所辖的114小区小花园增加健身器材4件,方便居民锻炼。

四、以人为本,多办实事,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新社区。我们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作为以人为本,提升素质服务,维护社区稳定的首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常新,着力解决老年人 “医、行、住、养”方面等热点问题上下功夫。对社区内的孤独贫困老人社区领导和老龄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面对面接待,心对心交流,使他们时刻感受社区党政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居民群众。

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在新的时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既是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迫切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弘扬孝亲爱老的传统美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国家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要不断加强离退休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增强服务本领,要始终把维护好、关心好、实现好老同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一个以人为本、温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切实让老同志度过一个平安、幸福受尊敬的晚年。以上是我们在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共建和谐文明新社区工作中进行的一点探索,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借此机会,我们一定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设施建设,扩大宣传教育,形成全社区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吾老”及“人老”,由“吾幼”及“人幼”,并最终达到“天下大同”境界的社会目标。并为为实现社区目标而努力工作。

小店街道通达社区

2011年6月

下载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之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和谐之声悦耳动听,和谐之画赏心悦目,和谐的环境......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

    学书法的苦与乐--翰墨童年 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书法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小学三年级,我们开始接触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酸甜苦辣,各味俱全。还记得一开......

    国学精髓-经典语句

    国学精髓——应用性智慧的经典语句! 一、关于境界: 1. 知识是学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境界是修出来的。 2. 万丈红尘千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3. 人生三境界:纵横捭阂,合纵连横,无......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从文言文到白话文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过去的语言发掘出另外无价的语言。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一) 我们每次在背诵古人留......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经纬小学五(1) 梁益菲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走过了一条不寻常......

    文化积淀五千年

    文化积淀五千年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二21班史正阳 悠悠民族情,积淀五千年。翻开那万千历史书卷,领略多少天骄文墨的壮志豪情;赏阅天下风景篇章,品味多少山山水水的天然之美;倾......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延吉四中七年一班吕佳恩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