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及国际社会反恐的措施分析
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及国际社会反恐的措施分析
郑君礼①
【内容摘要】恐怖主义作为人类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中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遇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恐怖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身亡是当代典型恐怖事件。“恐怖主义”(terrorism)是指18世纪后从法文“terreur”一词演变而来,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一种革命手段而出现的恐怖活动。执政的雅各宾派“对一切阴谋分子采取恐怖手段”,于是当时的封建贵族把雅各宾派的措施称之为“恐怖主义”。
【关键词】恐怖主义 国际社会反恐 反恐实践 应对措施
一、引言
二战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恐怖组织和个人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社会的极度恐慌,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自美国“9.11”事件以来,恐怖活动非但没有收敛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至其发动伊拉克战争又触发了新一轮的恐怖袭击高潮。全球各国谈“恐”色变,恐怖主义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与世界和平进程的头号公敌。本文从国际恐怖主义的起源与含义人手,来深入剖析恐怖主义产生与泛滥的真正根源,并通过对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的分析和对比各国针对反恐所采取的措施而得出的经验,提出国际反恐合作的具体措施。
二、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和涵义
(一)恐怖主义的起源和定义
恐怖主义作为人类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中国古代的荆轲刺秦王,古罗马的凯撒大帝遇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恐怖事件。美国总统肯尼迪、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身亡是当代典型恐怖事件。“恐怖主义”(terrorism)是指18世纪后从法文“terreur”一词演变而来,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作为一种革命手段而出现的恐怖活动。执政的雅各宾派“对一切阴谋分子采取恐怖手段”,于是当时的封建贵族把雅各宾派的措施称之为“恐怖主义”。
因涉及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种族、宗教、道德等因素,虽然对恐怖主义的具体定义在学术、国内立法和国际公法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指
出了恐怖主义的政治目的、暴力性、后果的严重危害性等。光明日报社国际部高级记者和北京大学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湛军在分析各种定义的可取 ① 郑君礼,2012级涉外警务二区队,201221720002 和不足之处后,给恐怖主义作了如下定义:恐怖主义指的是使用或主张使用无规则的暴力或技术手段,或是袭击平民或公用设施,以图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行为与社会思潮。综合各种定义,我们可把界定恐怖主义的基本要素归结为暴力性、恐怖性、政治性、系统性和伤害平民目标。
(二)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
国际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发展的更高级形式。除了暴力性、政治性等一般恐怖主义所具有的特征外,国际恐怖主义还具有国际性或跨国性这一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1)恐怖组织的袭击对象不仅是本国政府和人员,而求越来越多地指向外国政府和人员,以及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2)恐怖组织有不同国籍的人组成;(3)已过恐怖组织往往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幕后支持;(4)各国恐怖组织的跨国合作日益紧密,跨国活动日益频繁。在具备了上述特征时,恐怖主义就成为国际恐怖主义,侵害的是重要的国际利益(包括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它不同于纯属国内范畴的恐怖主义,是由国际法而不足各圉的国内法律加以规制的,否则,只能算是国内恐怖行为,只受困内法管辖。正如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一样,国际性应当是国际恐怖主义必备因素。
三、国际恐怖主义的形成原因
国际恐怖主义如今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自“9•11”事件后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学科领域关注的对象,但迄今为止对其形成的机理和原因却尚未形成中系统、完整的专门理论体系。当前国内外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形成机理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攻击本能论、国际冲突理论、文明冲突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博弈论、大众传媒效应论、极端宗教理论、极力政治论。上述理论虽未必正确,更谈不上全面,却为我们全面和正确地认识恐怖主义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方法。笔者认为,本质上而言,国际恐怖主义是由世界范围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不断积累交互作用而成,它不仅是殖民主义创造的历史遗物,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更是南北矛盾、宗教、民族极端主义激化的产物。本文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成因归结如下。
(一)南北矛盾是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历史造成了大小国地位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仍然存在剥削与反剥削、掠夺于反掠夺、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不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使南北差距呈扩大趋势。这种差距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使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全球化带来的巨大便利只归少数人享有,大多数人却日益缺乏改善自身状况的手段。由于对压迫不能予以适当的回击,弱者不得不选择恐怖主义作为反抗武器,实施极端的攻击行为甚至自我牺牲来反对这种不公平的状况,这就使恐怖主义在精神上找到了实现其政治目标、摆脱政治困境的道路,也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二)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宗教、民族、种族问题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导火索 民族差异的矛盾激化,宗教极端势力的恶性膨胀,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和种族歧视一直是诱发恐怖主义的重要原因。这三个问题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由此导致的恐怖活动规模大、危害广。因为它们或多或少地与某些外部势力有种种联系,从而使外部势力借恐怖主义问题插手干涉他国内政,不仅助长了恐怖主义分子的嚣张气焰,而且还资助其发展,引起更大规模的冲突与社会动荡。
(三)极端社会思潮是产生极左和极右恐怖主义的根源
“反帝、反资、反战”的浪潮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国际社会动荡的年代席卷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在法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西德等国家都成立了很多极左恐怖主义组织,这些恐怖组织打着“解放劳苦大众,为人民谋福利”的诱人旗帜,以无辜百姓的生命、社会的恐慌为代价,进行恐怖活动。冷战结束后,极左恐怖组织逐渐走向消亡,而极右恐怖组织却死灰复燃。受法西斯主义思潮在欧美沉渣泛起,一批极右恐怖组织如德国的“德国人民联盟”“霍夫曼军体小组”、意大利的“光头党”、英国的“C18”、美国的“三K党”等出现了。这些组织崇尚暴力、公然美化希特勒、墨索里尼,宣传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煽动民族仇恨,他们组织敢死队,购置武器,对外围移民、犹太人、少数民族实施纵火、爆炸、暗杀等恐怖活动。
(四)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催生素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将不听其号令的国家视为恐怖主义的发源地而严厉打击,从而使自己陷入恐怖组织集中攻击的对象,在巴以冲突中美国扮演的角色使伊斯兰极端恐怖分子对其恨之入骨;而自“9•11”之后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围剿塔利班组织)、伊拉克战争(清除基地组织),看似战争胜利却促使国际恐怖活动有增无减。可见,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或许可以压制一时的反抗,却无法换来全人类的包容与一致认同的和平,反而导致更多恐怖主义活动的爆发。
四、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9•11”事件向世界宣布,恐怖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少数几个恐怖分子具有借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手段挑战整个主权国家的能力,也就说明恐怖活动带来的危害将更加可怕。与传统的恐怖主义相比,新一代恐怖主义组织的成员大多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经济资源,他们更加狂热地信奉神秘主义和自由主义,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更带随意性和自由主义倾向的恐怖主义。因此,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恐怖主义运作国际化、活动范围扩大化。他们活动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一个地区和国家,而是能扩展到世界的任一个角落,如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成员就分布在世界95个国家。2002年印尼巴厘岛大爆炸、莫斯科轴承厂剧院车臣绑匪劫持人质时间、肯尼亚蒙巴萨两宗针对以色列目标爆炸案,经查都与“基地”组织有关。
(二)恐怖主义发动袭击的对象平民化。这个特点在爆炸、劫机与炭疽杆菌案件中都有明显反映。据《世界新闻报》公布的一份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国际恐怖组织的袭击目标中,平民占36.62%,商业目标占27.28%,军事目标占7.57%,政府目标占6.47%。而到90年代后的袭击行动中,针对商业或平民目标上升到75%以上。
(三)恐怖活动方式正逐渐朝组织松散、小型分化、灵活机动、区域广泛、手段先进、高智能化、隐蔽性强、袭击方式多采用自杀性爆炸等方向发展。
(四)恐怖主义组织在有意识地提高其组织成员的文化层次,以便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来从事恐怖活动。如培训恐怖分子驾驶飞机、制造炸弹、使用电脑网络技术等等。
(五)恐怖主义组织活动的高度随意性和高度组织化并存。现代恐怖主义不再是原来的“唯政治目标的恐怖主义”,而是“多目标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动机的复杂化、目标设定的随意性和行动的隐蔽性造成恐怖活动的不可预测性和残忍性”。
五、当前国际社会的反恐实践
(一)美国的反恐局势
“9•11”事件让美国重新调整了其全球安全战略理念和反恐措施。在安全战略理念上,1)“先发制人”战略取代过去建立在“互相确保摧毁”理论基础上的“威慑”和“遏制”战略;2)“恐怖威胁论”,即美国认为威胁不是来自“强大的国家”,而是来自“一小撮居心叵测之徒掌握的毁灭性技术”,强调美国面临的“最严重威胁在于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以注重本土安全为首要任务;3)“霸权稳定论”,认为只有美国掌握世界霸权,才能维持世界经济秩序稳定,从而最终维护美工的全球战略利益和本土安全。在反恐措施上,美国在国内建立了有效的国家反恐网络系统,对外确立“单边主义”,美军加速军队信息化转型,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调整美全球驻军。
(二)其他国家的反恐举措举例
英国反恐怖的主要机构是内务部的各警察局,并增派秘密保安局承担反恐任务;重视加强国际合作,颁布了特种部队反恐怖主义行动条例,出台了新的反恐怖主义法。法国近卫军一直是反恐怖的主角,其有两支国民警察部队,即国民警察部队和国民宪兵部队,并配有反暴装备、轻型坦克和直升飞机。1999年9月16日,普京签署了俄联邦政府《关于反恐怖主义措施和决定》,以内务部和军队为主,重点扶持“阿尔法”特种部队(隶属于联邦安全局),打击车臣及其他国际恐怖组织。意大利倡导建立反恐怖国际联盟,并在2001年众院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强调打击“新恐怖主义”,依靠CIS特别行动勤务组打击恐怖势力。日本加强警力应对1995年来频发的恐怖事件,拥有反恐怖特种奇袭部队,同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
目前全球反恐正走向国际合作,并成立了如上海合作组织、非洲联盟、东盟、八国集团反恐行动组等的区域性反恐合作组织,建立国际反恐大联盟取得国际共识,反恐任务取得丰硕成果。
六、当代全球反恐困境
虽然国际反恐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缺乏统一的界定,是的国际反恐难以纵深发展;
(二)个别国家打着反恐旗号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已签署的各种反恐合作协议真正落实的少,在执行过程中往往被大打折扣;
(四)对国际反恐联盟由谁来领导存在分歧;
(五)国际间司法的软弱性和涣散性,为恐怖主义留下了生存壮大的空间。
七、预防和应对恐怖主义的几点对策
(一)必须摒弃反恐双重标准;
(二)反恐务必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三)反恐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双边、多边磋商,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基础上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进一步巩固国际法基础,扩大现行国际反恐条约参加国范围,进一步推动反恐斗争全球化;加强反恐技术合作,交流反恐经验,共享反恐情报,建立有效的国际反恐网络系统,加强在冻结恐怖组织资产等方面的合作。
(四)反恐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八、结论
面对日益猖狂的恐怖主义,我们需要冷静面对,付诸行动,彻底瓦解恐怖主义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遏制,将其限制住,运用各国精英们的才能智慧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安宁。
【参看文献】
1、百度词条:恐怖主义
2、人民网资讯
3、凤凰网资讯
第二篇:俄罗斯的恐怖主义犯罪及反恐措施
俄罗斯的恐怖主义犯罪及反恐措施
张杰
2011-02-04 15:51:39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1期
【内容提要】俄罗斯恐怖主义犯罪近年呈上升趋势,不论是对个人实施的恐怖主义还是有组织的恐怖主义都有所增长。本文从把恐怖主义作为犯罪的角度分析其快速增长的根源,既有社会因素,又有政府和执法机关工作不力因素。要从立法、国际合作、心理培训及加强国家主权上化解不利的根源因素,以达到反恐目的。
【关键词】俄罗斯;恐怖主义犯罪;反恐措施;
【作者简介】张杰,1971年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涉外警务系讲师、经济学硕士。(北京100038)
一、恐怖主义犯罪快速增长状况
(一)当前恐怖主义犯罪日趋复杂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恐怖主义快速增长。这时,个人恐怖暗杀不仅针对政党运动代表人物、著名新闻人士,还针对企业家、银行家、商界人士。俄联邦司法部部长曾说:俄罗斯每天有一位银行家或企业领导人被杀。恐怖分子蔑视法律,拒绝诉诸司法程序,企图改变某种社会经济进程,极大地干扰了正在形成中的俄罗斯政治经济秩序。
同时,政治、宗教、民族等交织在一起的恐怖活动愈演愈烈。车臣事件及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波罗的海恐怖活动频频发生。2001年发生恐怖案件402起,2002年发生360起,两年来,比过去增长18倍。平均年增长2.5倍[1]。
(二)恐怖主义犯罪快速增长和破案率极其不相协调
俄罗斯内务部资料显示,当前俄有10多个大的恐怖组织,其中有240个小团体,总人数超过5000个。最大团体的活动扩大到44个国家[2]。
2003年初记录在案的恐怖活动比上年同期增长20%。局势复杂紧张的南部增长80%。破案率却始终停留在恐怖主义犯罪总数的5%~20%之间。80%~90%的恐怖活动都达到了目的。恐怖主义犯罪率比反恐效率高出6~8倍。2001年立案侦察的402个恐怖案件中只侦破44个,破案率为10.9%,其中11个(约3%)定性为恐怖主义。
其余的没有侦破,谁干的都不知道。2002年360起恐怖案件只侦破86个。尽管仍低于其他案件破案率,但比同类案件侦破率提高两倍[3]。恐怖犯罪是造成俄罗斯警察比美国和欧洲国家警察死亡的几率高出2.5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恐怖主义犯罪快速增长的因素
恐怖主义通常发生在社会政治矛盾尖锐、社会关系紧张、国家制度受到破坏、局势动荡的地区和时期。俄罗斯恐怖主义犯罪的快速上升也是基于这种背景,一方面由于尖锐的社会政治斗争、财产和政权纷争,改变某个区域法律进程的企图的驱使,有组织犯罪和贿赂罪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存在一定传统动机、利益之争、地盘争夺、经济竞争、民族动机下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思想分歧和社会犯罪化、心理疾病等因素。
(一)恐怖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有组织犯罪等形态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恐怖分子试图给自己的行动戴上民族自由斗争的帽子。许多宗教教育用免费的优厚条件吸引贫困信徒。目击者证实,集会上一些教长不只读祈祷文,而且组织军事训练,进行思想渗透,教信徒使用武器和爆炸设施。一些清真寺教长,是瓦哈比虔诚信徒,在“高加索”营地接受过秘密思想和军事训练。他们是许多爆炸案的设施提供者。瓦哈比派信徒1999年在塔吉克斯坦制造恐怖活动被侦破后,又转移到车臣共和国。至今仍有多民族居民被扣为人质。
有组织犯罪与国际恐怖主义结合在一起使犯罪复杂化。车臣恐怖分子夹杂着来自阿拉伯、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许多国家的极端分子。中亚一带除车臣残匪外,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费尔干纳地区仍活动着一支约2000多人的极端主义武装组织。该组织成员有阿拉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吉尔吉斯斯坦人、乌兹别克斯坦人和塔吉克斯坦人[4],成分极为复杂。各类组织间不仅享受全球化资源共享的优势,且内部也彼此共享,构成一个资源互助的“国家”,超越现有国家范围,发展到国际规模,产生更多政治与刑事交织的复杂恐怖主义形式、合理与非合理的框架以及民族、宗教极端分子等社团。
(二)车臣地区的特殊性使破案率极低
一方面,长期以来针对当地居民没有任何刑法法典的约束;另一方面,车臣氏族传统上的重要问题要按照祖辈世代相传下来的方式解决,它超越了法律的约束力。人们一般不会把氏族中的犯罪嫌疑人交给联邦政权,因为他们不想“玷污忠诚的氏族心灵”。某些透漏案情的人,多数图有不轨,作伪证和耍花招。这些都使破案率难有起色。
(三)不同阶层间分配收入差距过大,造成巨大社会分层,大部分公民处在贫困线边缘,相对不大的团体享受着奢华品
人们抱怨大多数人的劳动支撑着国家少数富有的人们,生活在变坏,酗酒和吸毒成了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个久治不愈的尖锐社会问题,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四)业务机构存在不利因素
1.与犯罪作斗争体系还不完善。各部门间相互合作比较弱,责任很少落实到具体人。执法机关缺乏充足的犯罪情况介绍,部门业务进展计划远远脱离现实。有执法机关的资料,却没有犯罪全警图,缺少关于犯罪统一体内经济、社会、政权、政治及其他因素的信息,一些情报人员不能及时提供情报。缺乏共同“国家信息银行”。执法机关对指定必须要保障的东西,保障得不够。这种恶劣条件不利于与恐怖犯罪作有效斗争。
2.反恐方案针对性不够。对恐怖主义主体过细的分化评价扩大了社会影响和普通刑事暴力犯罪的范围。国家安全体系对矛盾准备不够充分,应对措施不配套,计划缺乏深思熟虑。对犯罪组织功能缺乏深入研究,不能根据某次具体恐怖主义行动的规模、内容、动机准确果断地确定采取这个或那个行动方案,丧失了一些打击恐怖分子的良机。
3.国家缺乏对经商官员的立法约束。某些高级官员侵吞国家财富,在利益面前不知不觉地与犯罪分子勾结在一起。部分穿着警服的官员贪赃枉法。
(五)俄罗斯目前缺乏足够的国家监督和监管,民主自由被过分夸大和利用
1.公开的媒体和书籍成为恐怖分子获得信息的途径。监察力度的薄弱制约了反恐机制的发展。许多恐怖事件的共同点是,武装到牙齿的恐怖分子,能够携带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炸药,躲过警察哨卡,到达目的地。其原因之一是国家信息过于公开化,比如媒体公开展示水库、泵站等重要设施,包括原子能站的通道等。一些恐怖组织在秘密房间学习的正是了解水库、电站和军事设施的位置,为未来行动做准备。但没有及时吸取教训,包括莫斯科人质事件中,媒体的我行我素再次给人们敲响警钟。
2.恐怖教材被扩散。一些带有恐怖思想和方式的书籍得以出版。例如,2000年出版的《没有权利的战争》,用插图和文字注释详细描述了生产和使用保护燃料设施的各种方式,用各种交通工具置人死地的恐怖主义活动。类似指导恐怖主义者实施活动的材料还有《无政府主义者的厨艺大观》、《秘密攻击》、《战争入门》和《预备侦察》等[5]。
书中目录证实大量恐怖指导和它将引发的社会危害,这种现象是犯罪学的重要基础。俄罗斯刑事侦察经验显示,这些材料不仅扩散恐怖思维,而且带有其他违反社会秩序的犯罪。
(六)导致恐怖主义犯罪上升的外部因素有:一些周边国家政治势力转化成俄罗斯领土内的矛盾;一系列宗教和民族极端主义组织的反俄罗斯化加剧
目前俄急需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不足300万~600万[6],但国家长期处于移民法空缺状态,使独联体及亚洲等国移民资源无序流动,给俄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内务部副部长安得烈·车尔年科说,非法移民是导致犯罪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7]。斯拉夫民族减少的趋势使固有的文化基础发生松动,民族与移民间发生一系列冲突事件,有重复以前其他民族与俄罗斯族之间习俗和生活准则冲突之趋势。犯罪团伙按本民族价值观念,在俄罗斯缝隙中滋生,建立自己的市场和服务领域准则,逃避莫斯科商品交易和服务行业税务检查,从事非法商业活动、武器和毒品买卖。最危险的是,其中许多正是恐怖事件的制造者。
三、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
(一)从国内立法上进行专门规范
把恐怖主义作为一个社会犯罪现象来看,采取相应法律程序和有组织的斗争是十分必要的。
1.完善现有法律体系,逐渐建立独立司法体系。恐怖主义首次在1994年俄罗斯刑法中被定为犯罪,这一年划定18个恐怖主义组织。1997年颁布加强反恐措施的总统令。1998年7月25日颁布了反恐怖联邦法律,有力保障了反恐法律基础。
处理突发事件缺少法律支持时,执法机关可以此为依据。国家成立了反恐联邦委员会及独联体框架内的其他机构。刑事立法上,1994年针对1960年颁布的刑法典补充关于恐怖主义条例。1996年新刑法典中关于恐怖主义的规范主要有:第205条(恐怖主义),第207条(故意虚假举报恐怖行为),第211条(劫持航空器、船舶或铁路机车车辆),第105条(杀人)中所述具有恐怖主义犯罪特征的(即与恐怖行为有关的杀人),第295条(侵害审判人员或审前调查人员的生命),第317条(侵害执法机关人员的生命),第357条(种族灭绝),第358条(生态灭绝),第360条(袭击应受国际保护的个人或机构)[8]。这些条目所述的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恐怖主义后果。
2.专家对现有法律局限性提出修改建议。任何法律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俄刑法典关于恐怖主义犯罪规范的不足是缺乏:关于买卖大规模有害物质及其废料、微生物或生物基因或废料时,有害生物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海洋,危害特别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客体的法律规范。一些法律专家认为它们属恐怖主义犯罪造成的后果之一,应设立相应规范;此外,缺乏关于非法获得计算机信息,建立、利用和扩散有害物质的恐怖主义犯罪责任的规范。
另外,刑法典仅规范了针对社会安全、侵害人民或对政权机关决定施加影响的恐怖主义行为,而针对个人恐怖行为(如对俄屡屡发生的打死企业主、领导人和各党派积极分子、社会活动者及记者等行为)责任缺乏规范。
缺乏对恐怖主义融资责任的规定。2001年1月10日俄联邦总统令在《关于从2001年11月28日起履行联合国安理会1373号决议措施》中直接指出了制止和惩治金融恐怖活动并追究其责任的必要性[9]。根据联合国委员会针对关于反人类和平与安全法的研究经验,一些专家建议在法典第205—1章中补充一条关于“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的负有法律责任”的条款。
一些专家还指出确定扩散恐怖教材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俄刑事侦察经验显示这些书籍中大量的恐怖指导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性,不仅扩散恐怖思
维,而且构成其他违反社会秩序的犯罪。这种现象是犯罪学的重要基础。专家建议在第205条中补充:扩散印有大规模信息手段的公开刊物,旨在服务于领导、信息、框架,有助于恐怖主义活动的实施,伴随着发动恐怖主义活动的号召及资金帮助的,叫做扩散恐怖主义资料的犯罪[10]。恐怖主义作为社会、经济、民族、政治根源特有的意识形态、政治结构和专门机制,仅限于停留在刑法犯罪范畴内制裁是达不到消除目的的。
(二)针对全球化对恐怖主义产生的消极影响,俄意识到应在加强国家监督权与主权前提下推进民主进程
除第二部分第五点所述根源外,国际局势也促使俄意识到推行民主自由进程中的教训和经验。“9·11”恐怖事件和安然等系列公司丑闻不完全是全球化价值危机在美国对内对外政策的体现,而是美国民主进程的教训。正是美国式的“高度”民主自由使得恐怖分子得以在其领土完成训练和飞行等一系列恐怖活动的准备,这反过来影响美国人的民主自由的实现。这证明削弱国家监察和国家监管的民主自由,是脆弱和没有保障的。
同时,美国借反恐向全球推行、承担、帮助其他国家建立美国认为的民主自由时,又是以损失本国公民民主自由为代价换取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开始承担他国民主自由建设的同时,美国本土不得不一再将警戒颜色上升,国外美国公民也纷纷遭受各种恐怖的威胁和袭击。实际上,这种方式的民主换取呈现出双输的危险。
俄罗斯正处于民主改革和市场改革进程中,从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优先的原则向民主个人优先原则过渡。俄罗斯内务部副部长叶夫根尼指出:“我们的国家被吸纳到世界进程中,包括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不可能对这一实用主义,经济效能,民族思想的基础进程视而不见。我们不应当继续对企图压制我们民族利益,限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的世界领袖抱有任何幻想。俄罗斯面前摆着复杂和尖锐的内部与外部问题,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治理它。”[11]他再次强调只有在加强国家管理和监管下的民主自由才可能实现。自由民主的滥用,给予恐怖主义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在反恐机制中采用心理对策
一般地说,个人、集团、政党和国家等恐怖主义主体以为通过合法、民主和法制途径不可能达到某种目的时,就要采取极端绝望手段。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地缩小这种危机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或者完全消除它们。俄罗斯正视本国所存在的危机,积极利用本国成熟的心
理机制采取对策。借助新闻媒体、出版物、艺术作品以及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因素,向群众揭露恐怖主义意识形态,使居民对吸引他们参与恐怖活动的企图产生免疫力,扩大反对恐怖主义的社会基础,以控制敌对意识形态的扩张。
(四)内务机构采取一系列有效动作
俄罗斯涉及反恐业务的机构有:内务机关、联邦安全局、联邦税务警察局、对外侦察局、联邦边防局、联邦保卫局和国家改革委员会等。联邦反恐怖主义法规定,这些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联合各部委,预防、打击和消除恐怖威胁,主要协调机构是政府总理领导的联邦反恐委员会,联邦安全局负责落实反恐措施。
作为反恐重要机构之一的内务部在近年来的改革中进一步发挥其功能。
1.2003年消除腐败是内务部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加强与财产安全局的联系。挑选领导职位的候选人,要求执行和财产安全总局分支部门共同投票选举的程序。2002年取消了一些受贿人员职务,同时新任命350名各级干部填补空缺。
2.鉴于近年恐怖主义势力的猖獗,为支持反恐,俄罗斯内务部对内务机关和内务军队在财政上予以充分保证。最近两年联邦预算的开支提高了1.7倍。2002年给警务人员提高待遇1.7倍,内务部退休人员退休金额有所增长,保证了2001~2002年内务部获得的联邦预算完全到位,超过计划的167亿卢布(比最初计划的资金供给超出了14.4%)[12]。
3.改善警察与车臣当地人的关系,提高民族待遇。内务部把给车臣百姓提供帮助作为纪律和规则执行。如车里雅宾斯克州每个月向车臣共和国第三大城市阿尔古送去大量物资,包括建筑材料、教科书、学校用的运动设施、农作物种子、食品、医疗用品和衣物等。过去几年还在当地内务临时部大门由警察医生提供无偿急诊救助、药品帮助。这种直接支持赢得了车臣百姓的心,为反恐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
4.内务部开始参加维持车臣共和国秩序。针对车臣地区历史上警力有限、素质不高的特点,内务部近年采取就地培训的方法,建立临时工作处。
从大城市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一系列在莫斯科内务总局管辖之下的教学中心,派遣各行各业的教学专家实地教学。经过几年的磨练,临时处逐渐变成固定处,配备了专门技术装备,成为地方居民组成部分。如,车里雅宾斯克州的警察已正式纳入俄罗斯内务部武装力量和阿尔古侦察小组,装备精良,承担真正的警察职责。由于车臣共和国内务部的建立,缩减了其他区域警察出差执行任务的数量。此外,2002年车臣内务军部门的应征入伍数量缩减了21%,实现了俄罗斯内务部内务军第46旅的合同军的转化[13]。
(五)与非法移民积极斗争是反恐措施之一
2002年2月23日内务部成立了联邦移民局。这是俄罗斯在10年间,第一次制定理性移民政策,建立了登记检查移民制度(填写移民卡)[14]。
针对非法移民带来的不安定因素,2002年12月19日,俄联邦政府公布《关于俄联邦移民程序管理构想草案》。该构想是俄权力机关处理境内移民问题的基本指导文件。出台新移民法,旨在规范移民流动,使之转化为积极因素,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口形势,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六)加强国际合作
恐怖主义矛盾是俄罗斯民族安全概念和对外政治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俄与世界一半国家未签署引渡罪犯协议,但已意识到国际联合打击跨国犯罪的紧迫性和广阔合作前景,它正加强与欧盟的联系,作为伙伴关系的既定目标及合作内容之一是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积极加入国际反恐公约和宣言,为消除国际恐怖活动寻求国家间各层次的相互合作。
1.与独联体国家合作。1999年10月8日,独联体国家以“极端主义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恐怖主义的问题”为首要议题召开外长理事会议,并首次举行“联合反恐怖军事演习”,加强反恐联合军事行动。同年签署的关于建立反恐中心协议(自2000年12月1日起生效)和其他相关文件在独联体范围内实施[15]。
2.与亚洲地区合作。面对国际恐怖活动热点逐步向俄罗斯与中亚地区转移,俄加强与该地区反恐合作。1998年9月28日俄外长伊万诺夫在美国纽约之行中指出,许多国家的高级官员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在制止恐怖组织活动方面进行具体合作。”中国、印度、美国等大国均表示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协作[16]。同时,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联邦、塔吉克斯坦国家首脑比什凯克宣言,为反恐和反有组织犯罪提供了必要法律基础。
3.与西方合作。20世纪90年代国际反恐合作开始由以往的情报交流向技术与军事合作发展。1990年5月3~4日,俄与西方国家代表在莫斯科提出系列反恐合作建议,主要包括:交流反恐怖技术手段援救成果;适当时候请求他国给予反恐军事援助;促进联合国安理会在反恐中的作用;对支持恐怖活动国家实行国际性制裁等[17]。1992年4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东西欧22国情报机构代表在索非亚召开会议讨论各国反恐情报合作与交流[18]。
1995年12月,西方七国部长会议讨论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1999年签署关于惩治自1977年1月27日恐怖主义行动的欧洲公约,国家杜马三次开会批准通过(自2000年8月7日生效的联邦法律第121—3号)。1996年1月,俄总统赞同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与西方七国联合反恐。1998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由俄罗斯起草的反恐怖主义决议案,坚决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呼吁所有国家全面履行一系列反恐怖公约。
要求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双边与多边合作来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对所有策划、资助或从事恐怖活动的人不予庇护,确保将他们逮捕、起诉或引渡;开展司法合作和情报交流等[19]。
虽然俄罗斯反恐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局势依然不容乐观。要全面彻底消除恐怖主义,依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刘庚岑)
注释:
[1]参见В.В.Лунеев《Тенденции терроризма и уголовно-правовая борьба с ним》,《Государствоиправо》,6.2002г.[2]参见http://www.xiexiebang.com2003,5,20.[3]参见李伟《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与反恐怖斗争合作》(续),载《国际资料信息》2001年第8期。
[4]参见В.В.Лунеев《Тенденции терроризма и уголовно-правовая борьба с ним》,《Государствоиправо》,6,2002г.[5]参见Евгений Грязнов《Вспомнитьипоумнеть》,《Милиция》,1,2003г.[6]参见《市场报》2002年4月23日。
[7]参见ЕвгенийГрязнов《Вспомнитьипоумнеть》,《Милиция》,1,2003г.[8]参见斯库拉托夫、列别捷夫主编、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69页。
[9]参见В.В.Лунеев《Тенденции терроризма и уголовно-правая борьбасним》,《Государствоиправо》,6,2002г.[10]参见В.В.Лунеев《Тенденции терроризма и уголовно-правова яборьба с ним》,《Государствоиправо》,6,2002г.[11]参见ИринаИванова《Глобализация,государство,преступность》,《Мииция》,11,2001г.[12]参见《МВД России два года на пути реформы》,《Милиция》,4,2003г.[13]参见《МВД России два года на пути реформы》,《Милиция》,4,2003г.[14]同上。
[15]参见斯库拉托夫、列别捷夫主编、黄道秀译《俄罗斯联邦刑法典释义》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6]参见李伟《国际恐怖主义问题与反恐怖斗争合作》(续),载《国际资料信息》2001年第8期。
[17]同上。
[18]同上。
[19]同上。
第三篇: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我国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当今国际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关系,纷纷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协调和处理国际事务,办理各自的国际角色。乍看当前的国际局势貌似稳定,我国的国际环境良好,其实暗藏风云。我国除了受韩国、朝鲜战争殃及的危险,还要谨防日本、越南和美国勾结的遏制与威胁,面对台湾问题。这些不同的国家、地区、政府为了各自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对中国政府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政策。对于这些复杂的局势政策,我国政府必须逐个击破,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政策:以柔治强,以强攻强。以不变应万变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国际局势
威胁
国家利益
政策
正文: 一.概述
自苏联解体以来,剑拔弩张的两大阵营瞬间瓦解,冷战时代结束,再看现在国际形势,美国和伊拉克不打了,美国撤兵了,国际上基本没有热战,那么就有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国际形势是很稳定的。其实不然,现在的国际形势就像海洋,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暗潮涌动。就拿我国的当前形势来说,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众多威胁,在外有韩国、朝鲜、日本、越南、美国;在内有台湾问题。
二.周边国家的威胁
首先说说我国周边的国家。这些周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崛起,中国一旦强大起来,是必要涉足更大的领域。然而日本、韩国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谁都不愿意和中国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分一杯羹。在他们看来今后的中国不会只是一个单项大国,中国必然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大国。为了遏制中国的成长,这些周边国家不惜与美国合作,共同抵制中国。
(一)韩国与朝鲜
2011年朝鲜和韩国争锋相对的时候,韩国和美国在黄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其实美韩两国的做法只会进一步加大半岛的紧张局势,我认为除了是警告朝鲜向朝鲜示威,也是向中国挑衅,放出了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极其危险的信号。如果中国没有做出反应,忍气吞声,那恐怕两国会更加嚣张,进一步的挑战我国的防守和忍耐的底线。朝韩开战,对于作为两国的邻国——中国来说无异于家门口着火,随时都有被牵连的危险。就如同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时,我国政府做出的政策“抗美援朝”一样。当时我国刚刚从战争中解脱,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好像婴孩一样脆弱但是我国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即使并没有侵犯我国领土,我国政府也派兵支援。同样的如今朝鲜和韩国的局势紧张,我国的国际环境就很不安全,所谓的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在这场纷争中的唇——朝鲜,又是一个军事和经济发展极度失衡的国家。朝鲜的大量的核武器是他与韩国对决的筹码,核战争一触即发,到时候不仅是我国会受牵连,这将会是全人类的灾难。
(二)日本
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中日矛盾一直以来也是中日关系的主要构成。近代时期八年的战争充满了屈辱和仇恨,两国是极度敌对的关系,但是战争结束后,为了适应国际和平趋势,两国又重修旧好回到了中古时期友好互通的状态。对于日本中国长久以来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完全是出自我国的传统儒学文化的中庸,相对应的日本的政策也是极受他们文化的影响的,日本极右的民族。例如对于钓鱼岛的问题,日本不再采取温和政策并且不断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与驻日美军进行夺岛演练,并且日本政府还决定把25个离岛“国有化”,以作为划定大陆架面积和确保海底资源的据点。这些岛屿中,就触及了钓鱼岛。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日本对华政策的强硬。作为日本民主党内的首相候选人的小泽一郎表示,日本应该明确回绝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声明。并且小泽一郎在参加一场与菅直人的电视辩论时,更是表示,钓鱼岛“在历史上从没被承认过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必须把这一点说明”。日本这样咬住钓鱼岛为的是什么呢?第一,这是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战略决策,第二,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小国,地寡人稀得现实条件迫使他必须对外扩张,占领资源。除此以外,日本政府又为“新编教科书”大开绿灯;大张旗鼓的参拜靖国神社 都是为了掩盖二战战败国的身份,以顺利的实现他政治大国的梦想。而这些种种都说明了,遏制中国是只日本为了维护在这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的本国利益做必须采取的政策。那么中国政府相对应的政策呢?一贯的“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虽然派出渔政船巡航执法,坚持常态化维护渔权,但始终没有以十分强硬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与其说是爱好和平不如说是底气不足。所以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没有绝对的对错,谁是最后的赢家,历史就为谁而写。
三.国际刑警——美国
最后说说最麻烦的美国。2010年美国国会众议院以绝对优势通过2011年(始于2010年10月1日)国防授权法案,包括战争拨款在内,国防预算总额将达到7250亿美元,其中包括1587亿美元的战争拨款。美国是全世界军费开支最高的国家。尽管美国白宫和国会为控制预算赤字,谋求压缩联邦政府开支,但国防预算较上财年仍有增无减。美国已经是世界军事第一大国了,为什么还是如同冷战时一样大力发展军备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美国感觉到有强大的压力,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二)美国仍不满足与现状,想要进一步扩大它的势力范围和统治。无论是哪种原因,中国都无疑是美国所针对的对象。美国对中国的威胁是一种综合性的威胁: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等,并且美国就是以一种综合国力上的绝对优势来胁迫中国。而美国对中国威胁的突破点就是南海和台湾。南海是中国的南大门,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拿到了一张要挟中国、威胁亚太地区的王牌。先是越南,再有马来西亚,至2009年南海已被划分为上百个油气招标区。恰在此时美国又有了不停的做些动作,首先是希拉里国务卿在2010年7月东盟地区谈论上高谈“南海关乎美国国家利益”紧接着美越两国又在南海进行联合军演。再是历届美国总统都会适时使用的“中国牌”,从深层次分析近期奥巴政府对华政策的所作所为,不难发现,由于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和奥巴马民意支持率的下降,奥巴马政府为了改变被动的形势必须有所作为来转移美国民众的注意力——美国欲推南海行为准则反制中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美国参与钓鱼岛事件,也是他对于南海的动作的之一。2010年12月3日,美国举行了代号“利剑”的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军演的第一天地点就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直指中国。美国恰到好处的利用这次机会高调回归亚洲,加强了自己在该地区外交和安全上的地位,获得了继续控制日本的权力,甚至有了让日本感谢它的绝好理由。在这件事中美国很好的诠释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挑起中日之争,完全符合美国在日本驻军及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美国挑动日本制约中国,日本也正希望美国参与钓鱼岛来“制衡”中国。台湾问题就是另一个美国扼在我国脖子上的一个利爪。自内战结束后,美国从“弃蒋保台”,到现在的表面上所做的不统、不独、维持现状,推行地区平衡的战略。但是2009年12月传出消息美国要向台湾出售武器。不难看出美国对于台湾并不是表面上所变现出来了的那样无欲无争。台湾是美国入驻中国的踏板,一旦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矛盾上升到战争层面,台湾势必要找个靠山——美国。中国国内局势不稳定,美国则刚好可以见缝插针再进一步把中国搅个天翻地覆。现在台湾利用美国来迫使大陆与他保持现有的局势,美国也利用台湾来分散中国政府的注意力。美国对于中国是居心叵测的,这个毋庸质疑。
四.我国针对这一形势必须做出的对策
这一系列相互牵制利用的复杂利益关系,就是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外部国际局势。很明显的我国对于这些复杂的威胁,也不能够采取单一的政策。对于日本、越南的挑衅,必须使用铁血手腕。因为这些国家的挑衅,完全是我们造成的!如果不是中国政府一让再让,这样的害怕战争,这些国家会这样嚣张?虽然说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相争都是这样的,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但是就算是为了自己国家自身的利益我们也必须做到如果日本、越南敢对中国染指,我们就断它一指。针对钓鱼岛的问题,必要时刻战争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对于韩国,朝鲜则必须温和对待,所以我国积极促成“六方会谈”。对于这样紧迫形势,我国积极促成六方会谈希望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半岛危机。但是台湾问题又不能归为以上的任意一种。对于台湾问题必须是软硬兼施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在这个前提出下可以给台湾一部分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一旦逾越中国大陆也不能放弃武力镇压的权力。其实美国与中国的正面冲突并不多,美国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蜘蛛网。美国的大网覆盖了所有对中国产生威胁的层面,我国对于美国的政策绝对是最复杂多变的,或者换句话说,美国从哪一个角度威胁到了中国,我们就从哪个角度下手,以不变应万变。自己国家的安全,自己捍卫。
[参考文献]:
[1]《国际安全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1版(2010年3月1日)王帆,卢静.[2]《美国是如何介入台湾问题的》, 中国台湾网.[3]《要一百年眼光规划海洋战略》,载《国际先驱报》.[4]《专访:“中国文化年”取得的巨大成功》,人民网;吴晶.[5]《新中国60年》,中国统计局出版社;(2009年)徐步.[6]《南海面临被瓜分危机》,赵磊.[7]《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8]百度文库,新华网,凤凰网
第四篇: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及情报反恐研究
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及情报反恐研究
恐怖主义正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表现为爆炸恐怖活动,生化恐怖活动,劫机、绑架、暗杀、食品安全恐怖活动,网络恐怖活动等。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恐怖主义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涉及到恐怖主义的著作约有21588 本(哈佛大学图书馆体系收藏,截止到2013 年7 月)。涉及到恐怖主义的各类文章287736 篇(Academic Search Premier,截止到2013年7 月),其中学术理论期刊论文32578 篇。这21588 本文献中,有一部分是组织集体署名。这些组织分为两种: 国家机构与研究机构。署名为国家机构的文献,按数量排名依次是: 美国国会(Congress)(2029 本,含与其他组织合著文献),美国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48 本),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Security)(24 本)。这些文献多为法规、政策性的。
署名为研究机构的文献,按数量排名依次是: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107 本);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Army War College(U.S.)。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74 本);冲突和恐怖主义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onflictand Terrorism)(36 本);国防研究所(美国)(NationalDefense Research Institute(U.S.))(17 本);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华盛顿D.C.)(Center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Washington,D.C.))(17 本);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Harvard University)(15 本)。兰德公司是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之一。兰德公司在上述排行榜中的位置及其本身的实力,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兰德公司研究恐怖主义的核心著作进行系统研究。
1.兰德公司研究恐怖主义的文献综述。
兰德公司从1970 年就开始研究恐怖主义,迄今为止(截止到2013 年7 月)共出版著作107 部。本文对这107 本著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高科技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早期研究重点。早在1975 年,兰德公司就对高科技恐怖主义进行了研究; 到1986 年,兰德公司的研究重点一直是核恐怖主义。具体研究轨迹如下: 高科技恐怖主义(1975)、核恐怖主义(1975、1979、1986、1986)。
(2)网络恐怖主义、宗教恐怖主义、海上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前沿研究。1990 年后,兰德公司对恐怖主义的研究开始多样化,包括生物恐怖主义、网络恐怖主义、有毒武器恐怖主义、化学恐怖主义。近5 年,又加强了对宗教恐怖主义、海上恐怖主义等新型恐怖主义的研究。兰德公司对恐怖主义的研究轨迹如下: 生物恐怖主义(1990)、网络恐怖主义(1999、2001、2007、2007)、有毒武器恐怖主义(2002)、化学恐怖主义(2004)、宗教恐怖主义(2005、2010)、海上恐怖主义(2012)。
(3)恐怖主义经济学、恐怖主义心理学、恐怖主义社会学是研究恐怖主义的新兴学科。
“9·11”事件以后,对恐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多样化,尤其是针对人力资本等的反恐经济学,针对保险、失业补偿金等的恐怖主义经济学,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反恐经济学是恐怖主义经济学的一部分。同时,兰德公司还对恐怖主义心理学和恐怖主义社会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轨迹如下: 恐怖主义心理学(2002、2004、2008、2008),反恐经济学(2003、2003、2006(人力资本)),恐怖主义经济学(2004、2007、2007、2007(保险)、2007(保险)、2008、2009),恐怖主义社会学(2009)。
(4)情报合作是反恐方式的核心。兰德公司一直在反恐战略和反恐措施上投入大量精力,在其反恐战略和反恐措施的文献中,都闪烁着情报合作的光辉。同时,兰德公司还对反恐情报合作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及科技反恐、信息反恐等相关研究。兰德公司反恐情报合作的具体研究轨迹如下: 科技反恐(2006、2006、2007),信息反恐(2007),情报反恐(2004、2008、2008、2008(信息技术)),反恐合作(2003、2004、2008、2008、2011(国际合作))。
2.国外其他研究恐怖主义的文献综述。
在上面所列的排名前六的研究恐怖主义的机构中,冲突和恐怖主义研究所虽然以36 部文献排名第三,但这个组织因为经费不足问题,于1999 年已经不复存在。其36 部文献的出版时间全部在1999 年(含)之前,研究价值不大。国防研究所(美国)虽然也以17 部文献排名第四,但该机构的这17 部文献全部是与兰德公司合作完成,在研究兰德公司的文献时全部研究过,这里无需重复研究。通过对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华盛顿D.C.)、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国外其他学者的恐怖主义文献进行研究,我们得到:
(1)宗教恐怖主义是研究前沿和热点。截止到目前(2013 年7 月,下同),国外研究宗教恐怖主义的文献约有749 部(含2013 年1 部)。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研究恐怖主义的74 部文献中,研究宗教恐怖主义的有6 部,且都在“9·11”事件之后发行,时间分别为2002、2003、2005、2007、2007、2011,国外研究宗教恐怖主义的论文约有7813 篇,比较新的成果包括分国家的研究,如尼日利亚[1]、巴基斯坦[2]、英国[3],以及和恐怖主义心理学的交叉研究[4]等。
(2)不可忽视核恐怖主义。虽然在1986 年以后,兰德公司的研究很少涉及核恐怖主义。但以15 部恐怖主义文献排名第六的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在其近5 年内(2008 年- 2013年)内出版的所有9 部恐怖主义著作中,研究的全部是核恐怖主义。截止到目前,涉及到核恐怖主义的国外著作约有77 部,论文约有2962 篇,研究内容包括核武器扩散[5],以及和伦理学的交叉研究[6]等。所以,虽然兰德公司近些年研究核恐怖比较少,但核恐怖主义的研究依旧不可忽视。
(3)恐怖主义心理学、恐怖主义政治学、恐怖主义经济学、恐怖主义社会学等是恐怖主义催生出的新兴学科。至今,涉及到恐怖主义心理学的外文著作约有165 部,论文5308 篇; 涉及到恐怖主义政治学的著作约有104 部(含2013 年3 部),论文39106 篇; 涉及到恐怖主义经济学的著作约有81 部,论文23799 篇; 涉及到恐怖主义社会学的著作约有79 部(含2013 年2 部),论文1509 篇。可见,恐怖主义研究是个交叉研究,需要相关学科的学者通力合作。
(4)反恐是场情报战。截止到目前涉及到情报反恐的外国著作约有206 部,论文21200 篇,足以说明反恐是场情报战。具体来讲,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对反恐情报战进行了3 场专题研究,时间分别为2000、2008、2009 年。以7 部恐怖主义著作排名并列第四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华盛顿D.C.),其两部著作(2002、2002)也表达了“反恐是场情报战”观点。除此之外,还有情报反恐[7-8]、大众传媒下的恐怖主义[9-10]等研究成果。
前沿恐怖主义研究还包括: 恐怖主义的哲学研究[11],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12],欧盟的反恐政策[13],美国恐怖主义的起源———中东[14],海上恐怖主义(非洲之角———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15],反恐法律[16-17],等等。
通过对研究恐怖主义的外文文献梳理,我们得到:
(1)高科技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早期研究重点。
(2)网络恐怖主义、宗教恐怖主义、海上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的前沿研究。
(3)恐怖主义经济学、恐怖主义心理学、恐怖主义社会学、恐怖主义政治学是研究恐怖主义的新兴学科。
(4)反恐是场情报战,情报合作是反恐方式的核心。
(二)国内文献综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涉及恐怖主义的中文专著约有193 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截止到2013年7 月),中文期刊论文约有10694 篇(中国期刊网,截止到2013 年7 月)。通过对研究恐怖主义的中文文献梳理,我们得到:
1.国内恐怖主义的研究起于上世纪80 年代后期。
第一本专著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89 出版的《国际恐怖主义》(花军著),第一篇论文是常雅茹1988 年发表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上的《国际恐怖主义谈》。
2.国内反恐法规、宗教恐怖主义研究较为深入。
国内有关反恐法规的专著有10 本(2001、2002、2004、2005、2005、2006、2007、2007、2008、2011),在研究恐怖主义的专著中所占比例最高。与反恐法规相关的中文论文有20,773 篇,被引频次最高(76 次)的是王秀梅的《论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及我国立法的发展完善》(《中国法学》,2002年第3 期)。近10 年来,我国学者一直很重视宗教恐怖主义的研究,这一点与国际上相同。但研究内容不同,我国学者研究的重点是“东突”恐怖势力。9 本研究宗教恐怖主义的中文专著中,有7 本(2002、2005、2006、2007、2008、2008、2009)是纯粹研究“东突”恐怖势力的。研究“东突”恐怖势力的中文论文有3,887 篇,代表论文是《“东突”恐怖主义透视》[18]、《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文化研究》[19]、《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20]、《西部大开发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关系研究》[21]。
3.恐怖主义经济学、恐怖主义心理学鲜有学者研究。
有部分学者的研究领域,开始涉猎恐怖主义社会学[22]与恐怖主义政治学[23],但鲜有学者涉猎恐怖主义经济学、恐怖主义心理学。
4.情报反恐有待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情报反恐是兰德公司等的研究重点,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关于情报反恐的中文专著。明确提出情报反恐的论文只有两篇《情报反恐: 政府信息管理的再思考》[24]、《系统工程视角下的情报主导反恐研究》[25]。
二、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及其成因分析。
“恐怖”一词出自于拉丁语“Teppop”,意为“害怕、惊恐”。最早的恐怖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7 世纪。公元689 年,亚述帝国采取残暴政策,镇压巴比伦的反叛,目的是为了震慑敌人,使之臣服。但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定义。
(一)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界定。
联合国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是: 指某人用任何手段非法并故意致使人重伤或死亡; 或者私人/公共财产,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公用场所、基础设施、国家设施严重受损,并且损害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重大损失,根据行为背景与性质,其目的是为了恐吓他人,或者给某国际组织/某政府施压,使其不从事或被迫从事某行为。
国际刑警组织(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Organization,INTERPOL)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是: 针对国家安全和个人生命安全的重大威胁,包括化学恐怖主义、生物恐怖主义、辐射恐怖主义、核恐怖主义和爆炸材料恐怖主义[26]。
美国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是: 指大规模杀伤武器(如化学武器、放射性武器、生物制剂武器、核武器等)的攻击,或其他特定攻击(如在机场的暴力、洗钱、美国官员的攻击等)[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涉及恐怖主义的主要有三条: 第120 条,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 第191 条,洗钱罪; 第291 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概况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恐怖主义的界定是: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洗钱)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
综合上述恐怖主义的界定,结果我国具体国情,本文对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界定是: 个人或者组织针对政府或者无辜群众,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扰乱公共秩序、损害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范围内的恐慌气氛的行为。
(二)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宗教成因。
溯根求源,宗教和恐怖主义几乎没有必然联系。早期的宗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所有的经济、军事及政治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带着宗教色彩。数千年的宗教史,也是宗教迫害与宗教战争的历史,如十字军东侵。作为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宗教以维护社会秩序、缓解各级矛盾、传承文化传统为自身使命。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正是利用宗教至高无上的信仰,利用宗教对人类精神层面与意识形态所起的强大作用来奴役与驱使无知而善良的人们从事恐怖活动。总体而言,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主义事件通常更暴烈,杀伤力更大。从“圣战”词就可看出,与一般恐怖分子相比,宗教恐怖分子的目的更抽象。此外,还有一种需要提及的宗教恐怖主义———伪宗教恐怖主义。他们打着宗教旗号,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称之为邪教,称这种恐怖主义为邪教恐怖主义。
我国的“东突”问题,是“东突”势力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滋生与蔓延。是境外“双泛”主义(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思潮渗透所致。上世纪后期至今,“东突”势力一直在恶性膨胀,2003年我国公安部公布的“东突”恐怖组织是如下四个: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宗旨是通过恐怖手段分裂中国,在新疆建立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已于2002 年9 月11 日被联合国认定为恐怖组织; 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宗旨是通过暴力恐怖手段,在新疆建立“东突厥斯坦”; 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是由从新疆出境的一伙维吾尔族人为主成立的,是一个旨在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恐怖组织; 东突厥斯坦新闻信息中心,是由旅居德国的一伙新疆籍民族分裂分子纠集在一起建立的,该组织致力于在中国境内外发展网络,策划、组织与从事暴力恐怖活动,进行极端宗教和“圣战”宣传煽动等恐怖活动。
(三)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民族成因。
我国聚居着五十五个具有独特民族传统的少数民族,其中新疆的塔吉克、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都属于我国同邻国间的跨界民族。这些跨界民族间具有相同的民族传统。加之近年来我国边疆地区的外贸活动频繁,同邻国间的双边关系逐步增强,使得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与邻国的同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这种的环境下,境外的居心叵测的分裂分子遥控境内的狂热分子,鼓吹争取民族自决权,以及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等理念,大肆渲染本民族的信仰遭受到严重的压迫,鼓吹通过暴力恐怖手段实现与主体民族的分离,比如,鼓吹与境外伊斯兰民族联合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家。因此,造成我国边疆地区不稳定,以及恐怖主义事件频发的深层根源是民族问题。
席卷全球的当代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是我国极端民族主义恐怖活动的主要国际因素。冷战终结以来,民族主义引发的领土与资源争端、民族与种族冲突、宗教与教派纷争,使不少国家与地区局势动荡和发展受阻,对世界安全与和平造成重大影响。冷战后,我国的国家安全也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冲击。跨国境跨民族跨宗教的民族主义,对我国的西北和西南边疆影响很大。我国的新疆地区正受到泛伊斯兰主义的渗透,泛伊斯兰主义极端组织企图把“伊斯兰革命”输入我国,他们还以金钱与舆论等支持国内外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中亚各国独立后,由于我国“突厥人”较多,使得我国成为了泛突厥主义者的目标。“基地”组织与分裂组织勾结,由“基地”组织提供资金训练武装分子与进行极端思想教育,使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活跃期。在某些反华势力的煽动与支持下,一些不法分子鼓吹“西藏独立”,对我国西藏的安定团结与我国领土完整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文化成因。
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心理支撑与精神营养。多年来,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和冲突促进了中华特色文化的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的文化渊源是维系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西藏与新疆地区。西藏和新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有三个动因: 西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内向性; 西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文化根植于本土,具有本土性; 西藏和新疆民族分别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从宗教文化上讲,西藏的民族文化与世界的佛教文化关系密切,新疆的民族文化与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关系密切,具有外向性。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前两个动因结合得较好,对第三点中的外向性具有抵制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的外向性渐渐加大,并与本土性相互结合,加之西化的影响,形成了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内向性的压力。因此,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内向性认同感下降,并直接影响到政治认同。久而久之,文化上的民族分离正在逐步造成部分少数民族形成独自和独立的民族文化圈。渐渐地,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在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影响力慢慢减弱,使得少数民族同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逐渐拉长和割断。另外,文化的隔阂同时会滋生偏见,偏见会导致民族间的歧视与离心。“东突”恐怖主义就是通过“宗教”等手段蛊惑不明真相的群众,夸大文化冲突,宣扬只有通过暴力手段建立独立的“国家”才能恢复和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虽然我国有良好的民族政策,但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使文化间的矛盾始终存在,在某些不稳定因素的诱发下可能会激化矛盾。恐怖分子常常刻意激化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并鼓吹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逐步消亡,尤其是维吾尔族文化和藏族文化正在被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侵蚀与同化。恐怖分子还利用文化的独特性,宣传“双泛”
等思想,干扰我国边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全球信息化的影响下,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不再相互隔离,各民族的文化吸纳进全球的文化大系统中,在某些情况下,文化的一些方面还会受到外来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影响或者主导。因此,我国的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都在受到严峻的挑战,产生极端民族主义或者恐怖主义的因素在增加,危险也在增大。特别是我国的西北边疆和中亚地区有着紧密的地缘联系,“东突”势力会利用中亚对我国的新疆地区大肆进行文化渗透。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之迷茫,甚至错位。这些迷茫和错位一旦被“东突”势力利用,就有可能外化为恐怖主义。
三、我国的情报反恐对策。
(一)情报反恐与情报反恐系统的概念界定。
情报反恐,是指情报工作贯穿于反恐的全过程,它(指情报)解释反恐环境、影响反恐决策、作用反恐效果。具体说来,在恐怖主义预防阶段,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发现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采取主动防御措施,杜绝恐怖活动发生; 在恐怖活动发生阶段,通过对目标信息的快速收集与传递,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及时扼杀恐怖活动;在恐怖活动发生后,通过对关联信息的整合与研判,找出机制漏洞,防止同类恐怖活动再次发生。
情报反恐系统,分为广义的情报反恐系统与狭义的情报反恐系统。广义的情报反恐系统跨信息源运行,这种跨越可以是区域性的或全球性的,它把孤立的反恐信息源整合在一起共享反恐情报。狭义的情报反恐系统是具体的反恐管理信息系统,一般以信息源为单位,它包括领导层和执行层。领导层由业务、数据、应用和服务、技术等模块组成,执行层有政策和治理、信息保障、核心段、参与段等模块[25]。本文提到的情报反恐系统,是狭义的情报反恐系统。
(二)美国的情报反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11”事件后,美国依靠其强大的技术与实践支持,走在了世界情报反恐的前列。我们有必要对美国的情报反恐进行研究和借鉴。
1.美国情报反恐的法规研究。
“9·11”事件后,美国先后颁布了《美利坚爱国者法2001》(USA Patriot Act of 2001)、《加强边境安全与签证入境改革法》(Enhanced Border Securityand Visa Entry Reform Act)与《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防法案》(Intelligence Reform and TerrorismPrevention Act of 2004,IRTPA)。《美利坚爱国者法2001》的最大特征是不惜牺牲国内民主,实现情报部门与执法部门的反恐情报共享[28]等。《加强边境安全与签证入境改革法》规定美国可以利用移民优惠政策获取恐怖分子情报[29]等。《情报改革及恐怖主义预防法案》是美国第一部也是最新的反恐情报法案。该法案的核心思想是倡建信息共享环境[30],信息共享环境共享的信息包括恐怖主义信息、与恐怖主义有关的法律实施信息[31]等。
但是,“公众知情权”制约着美国的反恐情报工作。“公众知情权”方面,美国不仅起步早,而且法规比较完备,最引人注目的情报自由法(Freedomof Information Act,FOIA)[32]。这些与“公众知情权”有关的法案留下了一个隐患———恐怖分子也可以由此获取美国政府情报,并以此为基础逃避侦查,开展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
2.美国情报反恐的机构研究。
“9·11”事件后,美国进行了情报机构的大变革,包括:(1)成立国土安全部、国家反恐中心(NationalCounterterrorism Center,NCTC)与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ODNI)。2002 年成立的内阁级的国土安全部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美国应对恐怖主义的能力。
2004 年成立的国家反恐中心承担的情报反恐任务如下: 规划反恐行动战略; 储存恐怖分子与恐怖组织情报; 指挥情报反恐; 研判美国情报界的反恐情报,等。2005 年成立的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统管全国16 个情报反恐机构,并直接对总统负责。
(2)改革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与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改革集中在扩大人力反恐情报来源、加强反恐情报分析及与联邦调查局等机构的反恐情报合作[33]。联邦调查局改革的具体措施: 重组反恐部门; 增强反恐情报分析能力; 加强反恐情报共享; 提高反恐技术水平[34],等。(3)财政部、能源部、司法部缉毒局涉足情报反恐。2004 年美国财政部成立恐怖主义与金融情报司(Terrorism and Financial Intelligence,TFI),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截断流向恐怖分子资金的工作[35]。能源部主要利用其在核武器技术与扩散、核能源开发、核废料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保护其核武器与其他尖端武器的秘密的同时,与其他情报部门合作反恐[36],对涉及其业务的反恐情报进行研判。司法部缉毒局与反恐有关的主要职责包括: 对州际和国际的管制物质的主要违法者进行调查; 管理国家毒品情报计划(Drug IntelligenceProgram)[37],等。
美国情报反恐机构的改革虽然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反恐效率低下。情报本来就是敏感产品,现在出于反恐的目的,大家要联合起来共享,这无论在传递介质上还是传递程序上,都会打破原有规律。(2)受传统情报工作流弊的制约。美国搜集的情报多作为现行或将要实行的政策的依据,而非制定政策的依据。政治家们还是会给情报机构施压,为其实施某行动(如入侵伊拉克)“量身定做”假情报,以获取舆论等支持。
(3)反恐人力情报不足。过分依赖反恐技术,忽视反恐人力和反恐间谍,目前,语言类人工反恐情报专家(如阿拉伯语),反恐卧底、特工等尤其紧缺。
3.美国情报反恐对我国的启示。
(1)进行情报反恐立法。情报反恐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 分散型、专门型、综合型。分散型情报反恐立法模式仅在国家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通过修改、补充和加入国际反恐条约的形式完善情报反恐法规体系。专门型情报反恐立法模式是对某一特定类型的情报反恐进行专门立法。综合型情报反恐立法模式是制定统一适用的情报反恐基本法,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制定针对某一特定情报反恐领域的更详细的法律法规。美国是典型的综合型情报反恐立法模式,可以为我们借鉴。
(2)构建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和恐怖主义打全民战争,是我国反恐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一条准确及时的反恐情报,可能会阻止一场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我们要借鉴美国情报机构改革经验,构建我国特色的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包括局部的与广义的反恐信息共享环境。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特别信息共享系统、面部信息共享系统、气象信息共享系统、“七网”,以及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等的国际情报反恐合作,多层防御,尽可能消除情报反恐盲点。
(3)增强情报反恐软实力。反恐不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事,它需要来自各个城市与各个国家的反恐情报合作。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情报反恐软实力越高,主动和我们进行反恐情报合作的国家或组织就会越多,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共享更多更有价值的反恐情报。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的反恐情报国际合作的效果表明,我国具有较高的情报反恐软实力。但由于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情报反恐软实力。
(三)我国的情报反恐观念。
我国幅员辽阔,同时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我们发展情报反恐。树立正确的情报反恐观念,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1.情报反恐要融入国防战略。
恐怖主义的危害已经超出了非传统安全的范畴,需要我们把情报反恐工作与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情报反恐战略融入到我们的国防战略中去。加快和深化反恐规划,全面提升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战略职能。
2.情报反恐是科技强军/强警的重要内容。
网络恐怖主义等新型恐怖主义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这种危害常常是灾难性的,情报反恐要适应全球信息化环境,实现反恐信息与反恐知识共享等,保证必要时能够军警联动,发挥各自优势。
3.情报反恐是形成主动型反恐模式的必由之路。
情报反恐要求国家安全情报网络全面覆盖,提供强大的情报反恐数据仓库,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提供反恐预警情报,实现主动型反恐模式,其高级阶段是通过知识发现打开情报反恐的新的认知领域。
4.情报反恐是当好政府的参谋与尖兵的重要前提。
除了宗教和民族问题外,当前社会其他矛盾和问题增多,如房屋拆迁、收入差距拉大等,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成为恐怖事件的导火索。情报反恐系统衍生出的网络舆情报告,能让政府及时把握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动态,消除安全隐患。
(四)我国情报反恐改革的战略。
1.我国情报反恐改革的原则。
根据我国国情与情报反恐的特点,情报反恐改革需要力求或者坚持以下原则: 反恐信息共享原则,以实现反恐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情报主导反恐原则,以实现反恐决策与反恐行动的最优化; 反恐信息效率原则,通过反恐信息共享环境使需要反恐信息的部门在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反恐信息; 反恐信息控制原则,进行有效的反恐信息保护与反恐信息使用的监督管理。
2.我国情报反恐改革的重点。
根据情报反恐的要素配置,可以选择的改革重点有如下四种:
(1)全面改革。根据情报反恐的原理和目标,对情报反恐模式、体系、制度和方法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整和改革,使组织结构、任务流程以及技术手段完全适应情报反恐的要求。这样改革最为彻底,可使反恐效率达到最理想的水平。但全面改革风险较大,所需时间较长,对情报反恐工作人员的再学习能力要求也较高。
(2)组织先行。采用业务流程重组(BPR)建立层次简明且责权清晰的情报反恐组织,从组织上保证情报反恐水平的提高。这样做从长远来看,对改进情报反恐有根本性作用。情报反恐最终通过特定情报反恐模式与过程控制完成,因此体制改革必匹配相应的机制调整,而体制变化常放大机制变化,如考虑不周,会出现改革预期目标没有达到,原有优势也不复存在的情况。同时,组织变革会有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
(3)标准先行。以规范情报反恐系统的数据标准为重点变革对象,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来带动情报反恐变革。对恐怖主义嫌疑行动报告标准、恐怖嫌疑分子数据交换标准等采取内部统一标准,对信息处理标准、货源审查标准等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如此,既兼顾情报反恐系统的安全保密需求,又保持了较强的信息共享性和可扩展性。
因而,标准先行是可取的。
(4)技术先行。改革的重点放在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开发上,以信息技术手段水平的提高来带动情报反恐水平的全面提高。从情报反恐系统的技术模块看出,新技术的发展与风险,很难保证新技术的稳定和安全; 技术模块由标准支持,技术模块的数据互换、数据库存储、数字签名等,都离不开标准的支持。可见,标准是技术先行的支撑。
综上所述,标准先行应是我国情报反恐的改革重点。
(五)我国情报反恐改革的措施。
1.统一标准,构建本地特色的情报反恐系统。
情报反恐工作机构和情报反恐工作队伍是建设情报反恐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情报反恐的基础。情报反恐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反恐情报的研判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健全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各级情报工作机构和自上而下的情报工作专业人员队伍,是情报反恐系统建设的保证。其中,情报工作机构包括综合情报反恐机构和各安全部门专业情报反恐机构。构建各级反恐情报系统时,标准一定要与国家标准统一。标准不统一会为以后反恐信息共享埋下隐患。
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情报反恐系统建设要因地制宜。在发达地区,情报反恐系统基本存在,工作人员已经初步具备了情报反恐意识,但可能存在反恐信息标准与国家标准不一致、管理与技术落后、设备更新速度过慢等问题; 在欠发达地区,计算机和网络还不是很普及,能共享的电子信息比较少,工作人员缺乏情报反恐与统一标准意识; 在一些贫困边远地区,还处在最原始的纸笔办公阶段,重要反恐信息和数据还处在纸质档案阶段,工作人员还缺乏情报反恐的基本思想。各地要针对自身实际,制定情报反恐系统发展规划,协调各相关因素,分阶段按步骤地发展具有统一标准的本地特色的情报反恐系统。
2.着眼全局,分步实现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
情报反恐系统的最高境界是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根据我国的实际,无法在短期内构建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我们可以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构建广义的反恐信息共享环境,通过松散的连接把各个孤立的反恐信息系统逐步互联起来,最终实现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
构建广义的反恐信息共享环境,首先要增强人们的情报意识,形成全员收集、主动收集反恐情报的格局。基层安全部门是收集反恐情报的基本力量,要充分利用群众,奥运期间各个小区带红袖章的老太太及时汇报本小区的可疑人员,就是最好的全民情报反恐经验。其次充分调动群众,广开反恐情报源,让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恐怖活动的危害,认识到及时向警方提供可疑恐怖信息的重要性,使恐怖分子真正陷入全民反恐的汪洋大海。反恐情报只有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在不具备信息共享系统的条件下,要创造反恐信息共享平台,这些平台在起初可能比较原始和简陋,可能就是一个数据库,但随着发展会逐步完善成反恐信息系统,最终成为全民反恐信息共享环境的一部分。
3.完善法规,稳步提升情报反恐软实力。
完善的情报反恐法规体系包括四个方面:(1)反恐信息政策法规。需要制定对反恐信息的访问和共享起实质作用且能跨社区访问的反恐信息政策法规。(2)反恐信息程序法规。在情报反恐时,需要一个单一的信息程序法规来处理反恐信息优先权问题。(3)情报反恐系统法规。各个情报反恐分系统要完全实现反恐信息共享,是方法对方法来交换反恐情报,而不是系统对系统(或应用对应用)。(4)反恐信息标准法规。建立统一的浏览器标准,统一的信息保护标准[38]等。
完善的情报反恐法规体系,是稳步提升情报反恐软实力的保证。建设情报反恐软实力包括:
(1)建设反恐情报文化。反恐情报文化表现为对反恐情报的甄别、评价与利用,对反恐情报机构的建设、投入与改革,对反恐情报人员的引导、鼓励与处罚等工作中的氛围与方式。(2)情报反恐国际合作。包括加大与民间智库的反恐情报合作力度,促进双边、多边国际反恐情报合作,支持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反恐情报合作。(3)嵌入媒体。
现代传媒可以协助反恐、影响反恐甚至控制反恐走向。媒体借助信息本身的力量发挥作用,与恐怖分子在信息领域里展开对抗与争夺,通过掌握信息的生产、传递、处理的主动权,破坏恐怖分子的信息舆论,为反恐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与讨论。
人生如此美好,生活如此多彩,但恐怖主义的阴影却挥之不去。所以,对恐怖主义的研究任重道远!本文并不奢望一次性地提出完整周密的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理论与情报反恐理论体系,但仍尝试着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与系统框架,从多学科角度,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探讨恐怖主义问题。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Stanford)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与情报反恐这一前沿而沉重的课题面前,本文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对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成因的深层次探讨还非常欠缺。
对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的研究需要来自政治学、管理学、军事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人员的合作。课题组下一步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智库的合作,拟在恐怖主义的民族成因、宗教成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对我国情报反恐信息共享环境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深入研究美国情报反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情报反恐的战略对策。建模、数据挖掘是情报反恐的前沿研究,也是课题组下一步研究的另一个方向。
(三)恐怖主义经济学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恐怖主义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反恐。恐怖主义经济学是国防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并不像恐怖主义那样古老,人们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使恐怖主义经济学迎来发展新机遇。
第五篇:军理论文——恐怖主义探源及反恐浅谈
恐怖主义探源及反恐浅谈
摘要:从1961年劫机事件到2003年的9·11恐怖袭击,从1946年大卫王酒店爆炸案,到ISIS血洗巴黎。自二战以后,这种新型危机在各地频起,对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国际社会将这种行为称为恐怖主义,并因其反人道、反社会性质而视其为当今威胁世界发展的一大毒瘤。近年,随着时代发展,恐怖主义呈现出杀伤力增强、目标范围扩大、主体和动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将社会、历史及当代政治经济形势等方面简要探讨恐怖主义形成根源,以及面对恐怖主义,国家可能采取的反恐行动。关键词:恐怖主义;根源;反恐
中国法分类号:D815.5文献标识码:A
1.恐怖主义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1恐怖主义的普适定义
对于恐怖主义,国际上一直没有给出严格定义。其原因在于,恐怖主义有其政治目的或信仰,由于各国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恐怖主义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换言之,国际恐怖主义行为极强的政治性决定了界定者不可避免地带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甚或偏见性。
1尽管如此,对于恐怖主义并非没有评判标准。通常来看,恐怖主义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目标为平民;第二,使用暴力手段。
一般而言,恐怖主义可以认为是强制性恐吓,以系统地使用暗杀、伤害和破坏等方式制造恐怖气氛,宣传某种事业,强迫更多的人服从于它的目标。2从恐怖主义的使用手段来看,现代恐怖主义多使用绑架、虐杀、枪机、轰炸、劫机等分别针对个人和集体的行为。从这个意义来看,恐怖主义和战争有一定的相似度,而两者的差别在于,战争直接指向的是参与战争的士兵,而恐怖主义的对象是平民。对象的不同使恐怖主义行为的危害性和涉及范围都远远大于战争。二战以后,来自恐怖主义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愈发不容忽视,正因为此,恐怖主义成为当下各国普遍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2恐怖主义是邪恶的
恐怖主义的非正义性似乎是不辩自明,但与此同时存在的另一种观点却令人在意。所谓恐怖分子实施恐怖行动的背后总有一个合理动机。在实施者眼中,所谓恐怖袭击不过是他们光荣圣战的一部分,1 何秉松,廖斌:《恐怖主义概念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2003(4)2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而其中不幸遇难的平民是行动中的意外,也是为了实现其民族解放、自由与信仰而不得不做出的牺牲。恐怖分子不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用武力引起公众注意,为争取平等权利而奋斗。这种因解放之名、为自由而战、以解放的名义实行的恐怖主义甚至能在一定时间内引起当地人民的响应,但这种基于不理智的支持毕竟是暂时的。
曾经造成一时轰动的恐怖组织“光辉之路”,一直以来打着“人民的战争”的旗号。他们坚持认为“最基本的权利要用鲜血去实现。”
3这个在秘鲁发起过近6000起恐怖事件的组织,因为革命之名一度受到当地贫民的支持。组织的领导人古斯曼被当地人认为“为穷人而战”
4,是“国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然而,正是古斯曼的行动毁了当地乡村,当无辜的人被杀害、人权被极大侵犯的时候,恐怖分子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以诸如“用食物换取生命”、搜查告密者的做法失去了民心,人民终究会明白恐怖组织所做出的承诺永远不会兑现,最后为了自己的权益转而与恐怖主义对抗。任何看似正义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实行恐怖主义的借口,屠杀与毁坏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己方利益牺牲他人。恐怖主义思维的错误之处在于,恐怖分子没有意识到他人拥有与自己一样的生存权利,而仅依靠武力无法达成任何政治目标。
所有恐怖行为不过是一场谋杀,无论目的是否合乎正义,其行为本身就注定了它的邪恶与不道德的本性。
2.恐怖主义探源
DiscoveryAge of Terror 1.Susano Mendoza.2.1以解放、自由、信仰、国家的名义谋杀 2.1.1政治恐怖主义
政治恐怖主义是有其政治目的的恐怖主义。恐怖分子大多打着解放、自由、民主的旗号,以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民主与政治权利为由开展恐怖活动。发生于1945年的大卫王饭店爆炸案,被认为是恐怖主义发展新纪元的标志。对于这场造成91人死亡、45人受伤的惨剧,恐怖主义者坚持认为“应该运用武力消灭他们”,以将巴勒斯坦从英国人手中夺回。事件的结果是包括英国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在内的平民遇难,恐怖分子成功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推动了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殖民统治,然而代价却是千万平民的生命。因为目标的随机性,恐怖分子实际上并没有反映政府的想法,也没有反映民众的想法,这种企图博取世界注意的活动或许在一定时间内能达到恐怖分子的预期,但这终究是无任何道义的恐吓,目的仅仅是在平民中造成恐慌,而恐怖本身并不能帮助其政治目标的根本实现。
在英国放弃殖民统治的如今的巴勒斯坦,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纷争不断,恐怖主义在这个地方蔓延开来,从此无一日安宁。而在法国殖民下的南非,曾多次举行反殖民活动的曼德拉,在狱中度过27年后意识到必须得到西方支持,转而放弃武力选择以协商和平解决殖民问题。1961年南非解放,随着南非政权的和平转交,当年的南非反殖民罪犯被无罪释放,其中包括罗伯特·布拉特,1996年酒吧爆炸恐怖活动的执行者。当年的爆炸事件造成的伤亡惨重,其场景连罗伯特自己都感到震惊。曼德拉评价他是“战争的罪人而不是犯人”
5,他的行为到最后无益于和平,所有曾经的恐怖反击,最后都只是在反衬和平的胜利。
恐怖主义的行动并不仅仅为了引起公众注意。很多时候,政治恐怖主义者以政客为目标,劫持、绑架、暗杀,他们以此推翻他们所不认可的旧时代,并向世界宣告着自己的政治理想。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红门组织,密谋绑架前任政府总理阿德·马洛。当时的红门组织企图以此方式胁迫民主党承认共产主义和红门的存在,让这个国家崩陷,而他们释放人质的交换条件却被人民的投票否决。恐怖行动的目的没有达成,红门组织也因为恐怖行为永远得不到人民的认可,一切的行为到最后指向了荒谬,恐怖行动实施者本人也回忆道:“后来,5 DiscoveryAge of Terror 1.Valerio Morucci.Former
Member of the Red Brigade.7
DiscoveryAge of Terror 2 之使者”之人实际上早已离他们的主渐行渐远。他们将本是防御手段的“圣战”曲解成攻击与毁灭的利器,以神否定其他所有人的存在,这样的教徒,作为宗教极端主义者而存在,不再只是宗教,而潜藏政治意味,实质是“打着宗教旗号”,“恢复神权统治国家和人民”14。
2.1.3国家恐怖主义
当谈起恐怖主义的时候,总是涉及到话语安全的问题。普适意义上,我们认为9·11是典型的恐怖事件,但当美军以其带有大量杀伤性武器为由进攻伊拉克,却发现武器并不存在的时候,美军将战争理由转变为“保护伊拉克人民”,以此对伊拉克进行占领、侵略。美国通过制造话语将战争合法化,以此装裱自己对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的军事行动。以国家之名,发动战争,制造恐怖,一般被认为是国家恐怖主义。
国家恐怖主义者的理由多种多样,诸如反恐,维护和平、民主等。国家恐怖主义貌似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西方人自己设定的优越、强大、道德和文明的结构基础上”15。这些国家自认为总是站在正义的一方,从而轻而易举地将敌对方定义为恐怖主义,并自称和平的守护者。
这样的形象是不会长久的。2004年美国“虐囚门”事件曝光之时,美国一直以来的善良、优越形象受到挑战。当所有被掩藏的丑恶与披着华衣的暴力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世界终将意识到这样的“反恐”,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恐怖主义。
2.2恐怖主义者的嗜血之程 2.2.1根源何在
马克思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一个国家之中,以经济发展状态为代表的市民社会对国家生产关系以及其上的法律、政治、道德、文化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恐怖主义是一种群体意识,在我看来,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今贫富的急剧分化。
当今世界经济模式,是一种单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之中,少数的几个所谓发达国家掌握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权。由于这种少数控制全局的形势出现,自由市场体系“没有带来经济正 14 李光钰:《恐怖主义的宗教因素分析》2008.11 15 巴里·布赞、琳娜·汉森:《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义”,“其结果是牺牲多数,成就少数”16
。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包含了政治与经济等多个方面,同时贫富分化将反过来加强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在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后半叶,国际经济旧秩序以及英美等欧洲国家的殖民战略依旧发挥着它的后续影响。在这背景之下,很多国家的发展权受到严重制约。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被忽视,强国与弱国之间存在着贸易、外交等诸多不平衡,弱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输出大量廉价劳动力,其劳动者的权利在发达国家得不到保证,与此同时,它们在发展之中背负巨大的债务压力。伴随所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恶化而来的还有环境的恶化与自然资源的匮乏,经济的落后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的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从心理学上看,恐怖主义来源于复仇心理。土地被发达国家占领、被殖民,国家间的经济上的巨大反差,来自他国的政治干涉以及信仰与理念的不同都将成为恐怖主义爆发的导火索。从起因上来看,大卫王酒店爆炸案的起因是为了摆脱英国长久以来的殖民统治,而参与者自觉“身受苦难”,“每一秒都处于死亡威胁之下”,因而“因使命而变得更加坚强”17
。恐怖主义成为人们逃避贫穷的方式,是因为革命给予了生活在国际压力之下的人民一种新的可能。一个安于当世的人是不会置性命于不顾的。当有什么信念能超过一个人求生本能的时候,他的生活一定早已千疮百孔。
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无望引导人们走向极端。而与此同时,这种引发极端的直接原因也同样重要。当发达国家持续发展之时,它们为其他国家的发展设置了环境限制。沃夫冈·萨克斯就曾写道:“世界上的这一小部分人已经享受了发展的果实,它们又企图限制对全球环境的爆炸性需求。对整个星球的管理已成为北方的安全问题。”18
这种控制,或者说干涉,导致了欠发达国家人民对于强国的仇恨,从而发起反精英暴动。在欠发达地区人民眼中,西方人是邪恶的存在,“他们失去了他们的灵魂,16
保罗·罗杰斯:《失控——21世纪的全球安全》
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P 135 17
DiscoveryAge of Terror 2.Sheikh Khatab.Spiritual Leader, Lebanese Al Qaeda.20 DiscoveryAge of Terror 1.Yacef Saadi F.L.N.Commander, Algiers
3.2从恐怖主义根源看反恐
前面提到,恐怖主义的形成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贫富差距及国家之间的各方面发展不平衡。那么自然,为根治恐怖主义,最重要的一项举措是缩小贫富差距。
当前世界贫富差距巨大,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的改变取决于国际的努力。如今,旧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已不适于多极化的国际形势,所以,应该提出一种新的政治经济体制,以促进全人类的共同进步。
以西方老牌资本主义为首的发达国家持续保持世界霸主地位已没有意义,因为在多极化的趋势之下,苏联解体后一直以来的单极世界已进入耄耋之年。对于广大北方强国,有必要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从更长远角度考虑,而不是仅从当前利益考虑行动。
一直以来,强国在国际上所扮演的角色,多是以自身强大作支撑,通过管理国际事务,甚至是从各方面干涉他国的方式以牟取利益。这种思考方式使北方强国一直以来都在限制弱国的发展潜力,使许多中等强国以及弱国不愿接受西方霸权,从而对其进行多种反抗。因此,世界需要发达国家转变观念,从自身更长远利益以及全人类的利益考虑,应从政治,尤其是经济等方面扶持而不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更多地承担自身的发展责任(如核武器、环境问题)。
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被认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从更长远来看,互惠互助才能实现彼此利益的最大化。一时的扶持将不会导致自身的国际地位下降,反而使国际关系更加和谐,最终将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具体来看,可以采取的行动有很多。从经济上,有“启动贸易改革议程”、“取消外债”、“在外汇交易中提高一点点税收”22等方法,与此同时,恢复国际劳工局、设立非官方的援助机构也将会是十分有效的措施。此外,发达国家以及中等强国应积极寻求解决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全球问题的办法,承担自己在发展中对环境的责任。
在寻求解决恐怖主义根本方法的同时,防御措施 22 保罗·罗杰斯:《失控——21世纪的全球安全》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P 196、P197
同样必要。广泛设立反恐机构、形成有效的预警与应急机制以减小损失、严格控制大型杀伤性武器的技术、生产与使用都是应对恐怖主义的短期十分有效的措施。在防御与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无论政府还是国家,以及军事机构,都应十分注意,以防止这种所谓反恐行动因为行为过激,最终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4.结语
恐怖主义,可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本质上来源于贫富差距,或者国际以及国内各种发展不平衡以及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绝望与愤怒。如何应对恐怖主义直接关系到21世纪国际的和平、安全与稳定。而当前的反恐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就反恐而言,国际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但多数情况下是各国分别行动,缺少国际合作。伴随恐怖主义发展的是,多数国家没有意识到反恐的根本所在,或者即使意识到,也不愿放弃自己一时的发展来更好解决这一问题。而实际上表面上的反恐行动只能求得一时的安定而不是长远的和平,即使对恐怖主义进行毁灭性的(比如核武器)打击,最终结果很可能不会是美国所认为的“一百年”的安宁2
3,而是同等程度的报复。
为防止事态的蔓延,国际社会应在之前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合作,并从历史、社会的角度对恐怖主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更长远利益着手,考虑以扶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等方式,寻求各国的共同发展,并从最本质处解决恐怖主义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秉松,廖斌:《恐怖主义概念比较研究.比较法研究》
2003(4)。
[2]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
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 Discovery-Age of Terror.[4] 《古兰经》。
[5] 李光钰:《恐怖主义的宗教因素分析》2008.11 [6] 巴里·布赞、琳娜·汉森:《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7] 保罗•罗杰斯:《失控——21世纪的全球安全》新华出
版社,2004年1月。
Theresa Hitchens.‘Wargame Finds US Short in Biowar’.Defense News.28 August 1995.[8] Susan Litherland,’North-South:Global Security Elbows Out Development’, Inter Press Service International News, London, 2 December 1993.[9] Theresa Hitchens.‘Wargame Finds US Short in Biowar’.Defense News.28 August 1995.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