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时间:2019-05-14 18: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第一篇: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心理研究·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张爱玲笔下的男性,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不可爱的,让人深恶痛绝,甚至是令人绝望的。张爱玲在创作过程中总是用批判意识将男性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冷漠的一面冷酷而彻底地揭露出来。本文将试从作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张爱玲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及其成因。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创作的视角不再是以男性为中心,张爱玲是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关注社会,描摹世态人生,女性成为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体,男性退居到次要地位。

我们不妨看看这种独特的女性叙事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小说中,本该是一家之主的姜老太爷早已不在人世,姜家大少爷又一直未曾露面,可以视作虚拟存在,姜家二少爷又天生残疾,三少爷却又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于是完全统治姜家的便是有着绝对权威的姜老太太这样一个强势的女性,没有人敢件逆她的意志。姜老太太一死,姜家就分崩离析了,姜家的少爷们没有一个能站出来支撑家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张爱玲具有很强的女性意识,她反对男权主义。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受西方新思潮影响的新女性,张爱玲从小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和影响,她蔑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传统的男权文化,她的这种叙事方式是种反叛男权的女性叙事。张爱玲当时所处男权主义的中国,男性一直是社会的主宰,国家和家庭的兴衰主要看的是男人的成就。然而自从帝国主主义的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之后,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在整个旧的社会体系濒临崩溃的时代背景下,从旧式大家庭中走向没落的男性已经丧失了以前辉煌荣耀的光环,懦弱无能却又虚伪自负,男性群体日渐衰落。小说中可以代表男权势力的九老太爷可谓是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从小说中的描述来看,九老太爷是原本是有很高的声望与权威的。主持姜家的分家大局时他独当一面而坐,说话前还要要咳嗽一声肃场,架势十足。然而可悲的是小说中这样唯一一个男权代表的威严也被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给无情破坏了。九老太爷被曹七巧气得吹胡子瞪眼,最终拍桌子踢椅子走人,丧失了宗法父权的传统尊严。

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中国现当代文学心理研究·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

为了达到彻底反对男权主义的目的,张爱玲还从躯体外形、心理人格及精神层次全方位地丑化笔下的男性形象。

张爱玲有着显赫家世,祖父张佩伦是清末“清流派”的重要人物,任李鸿章的幕僚,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但当张爱玲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父亲是封建遗少、游手好闲的浪子,后来张爱玲的母亲不堪忍受丈夫的陋习与之离婚。再后来张爱玲又遭遇了不淑的继母,因得不到父爱和母爱逃离家庭,后与胡兰成的婚姻也以失败告终。因此,张爱玲对遗老遗少社会的谙熟加上父亲与丈夫这些本该带给她家庭温暖和甜蜜爱情的男人却给了她灰色的阴影使得张爱玲看到了男性丑恶的一面。张爱玲还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在对待男性的态度上基本承袭了“男子是污浊的”这一观点。综上,张爱玲便在作品中用批判的笔描绘了一组或有身体残障或有精神残障的男性。

我们不妨来看看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描绘出了一些怎样的男性形象。首先看看姜家的二少爷:二少爷患有骨痨病,整天躺着,难得坐起来时脊梁骨直溜下去,死活也坐不住,张爱玲借曹七巧之口以极其厌恶的语气把二少爷这样的一个男性批评得一无是处。而姜家的三少爷姜季泽身体倒是健全的,甚至风度翩翩,却具足了没落遗少的风范,成日里混迹于烟花柳巷,不务正业亏空了家产,分家后如一条丧家之犬靠老娘留下的残余屋舍度日,最后竟伪劣地盯上嫂子曹七巧的银钱,企图以出卖自身去赢取曹七巧的宠幸,结果被曹七巧识破。曹七巧的儿子姜长白作为姜家之后,本该为男性一雪这种奇耻大辱,然而我们看到的姜长白却是:对母亲言听计从,把自己和妻子的隐私和盘端出,整夜陪同母亲吸食鸦片,以满足母亲变态的心理需求,眼看着母亲把自己的两个妻子一步步通上死路,不仅毫无反抗,反而起了推波助们的作用。同样的,即使是留洋归国的童世舫又能好得到哪儿去呢?他在西方读过几年书,曾试图寻找新式爱情,但稍受挫后便自觉地回归传统婚姻,认定妻子还是旧式的好。他欣赏长安身上的古典风韵,但七巧只用预谋颇深的几句话就摧毁了他对长安的所有仰慕。借助外来文化的力量,也始终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意识和观念。

总的来说,张爱玲以反叛男权的女性叙事塑造出了小说《金锁记》中男性人性中的千疮百孔,这与她的生活经历与自身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第二篇:浅谈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沉迷于张爱玲凄美惝浸的小说世界,看她笔下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上演各自的传奇。低低一声长叹之后,留给人们的,只是无尽的思索,以及一丝丝的无奈。每一次读她的小说总是有不一样的感受,华丽苍凉,犹如古宅中的高深天井,终日不见阳光,只觉得窒息、压抑却又充满致命诱惑。正如她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下处处可见,她的整个创作渗透着一种悲凉的阴气。

张爱玲独特的人生经历导致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大多是自私、虚伪,变态的。这些男性形象或者是堕落腐败的生活中压抑灰暗的男性,或者是缺少父爱而压抑变态的男性。张爱玲将其刻画得鲜活、生动、传神。这些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她的家庭影响是分不开的。

1920年9月,张爱玲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张家公馆。这是一幢不愿意从满清王朝的参与梦想中跨入新时代的兼取中西建筑特色的官僚私宅。宅地的前主人身世显赫,其名门大族的声誉余荫与传奇佳话直到20世纪20年代依然存在。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里,张爱玲却没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生活。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作赋。但他也有一切遗少的恶习,挥霍祖产、坐吃山空、吸食鸦片、养姨太、逛堂子、对子女缺少责任心。张爱玲和弟弟受到的待遇在更多情况下取决于他的兴致,张爱玲从他那里领略到的封建家长式的专断﹑粗暴﹑虐待多于父爱。母亲是个西洋化的美夫人,崇尚自由,并不善于对孩子的管教,因此,在本该得到母亲呵护的童年,张爱玲却没有得到一分一毫。父母的争吵,家族的日渐衰败,都给张爱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张爱玲与汪伪官员胡兰成历时三年有余的婚恋,以轰轰烈烈始,以决然绝去终,这场乱世之恋对她后来的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父亲、丈夫、母亲与家庭生活,这些本该带给她无限温暖和甜蜜爱情的人、事,却只让她看到了“丑”。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她以犀利的笔锋描绘出了一幅男性的“百丑图”。

一、卑琐自私的遗老遗少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群没落的世家子弟,曾经靠祖上的遗产度日,不务正业,抽鸦片,逛窑子,捧戏子,可是旧的安逸的生存环境突然发生变故,他们在新的环境下无所适从,“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因此始终被一种无法驱除的危机感所笼罩,整日惶恐不安,又从惶恐走向自私。如《琉璃瓦》里的姚先生,《倾城之恋》中白公馆里的白三爷、白四爷、《花凋》里的郑先生等。

在这些人物中,最为突出的应算《花凋》里的郑先生。“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起他就没涨过岁数。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①“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深刻形象地道出了遗少们的本质特征。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变革,郑先生们却仍沿袭着三十多年前的生活习惯。他们思想陈旧,对社会对家庭毫无责任感,唯一关心的只有自己。

“孩子多,负担重,郑先生常弄得一屁股债,他夫人一肚子心事。可是郑先生究竟是带点名士派的人,看得开,有钱的时候在外面生孩子,没钱的时候在家里生孩子。” “说不上来郑家是穷还是阔。呼奴使婢的一大家子人,住了一幢洋房,床只有两只,小姐们每晚抱了铺盖到客室里打地铺。”“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②无疑郑家经济是拮据的,可拮据的同时郑先生还是摆足了阔架子。不管有钱还是没钱,日子照旧。抽鸦片、住洋房、坐汽车、看电影,偶尔还养养姨太太,全然不顾家庭经济现状、子女的上学。因为门第不允许,女儿长大了也不能就业,只能当“女结婚员”—挑选有钱有势的女婿做依靠。

二、虚伪变态的“好男人”

《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佟振保是这一类人的典范。“侍奉母亲,谁都没有他那么周到;提拔兄弟,谁都没有他那么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他做人做得十分兴头;他是不相信有来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来一趟。”“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适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③张爱玲用讽刺的笔调掀开了这个“好男人”脸上的面纱,露出了灵魂深处的卑鄙,冷酷变态,自私与好色,展示了一个灵肉分离,表里不一的“两栖人”的心理世界。

佟振保与朋友的妻子王娇蕊恋上了,但一听王娇蕊说要与丈夫离婚,他就慌了,他便怯懦得要死,连他与王娇蕊偷情的公寓“像大得不可想象的火车,正冲着他轰隆隆的开过来,遮得日月无光。” ④他又疑心自己做了傻瓜,入了圈套,他怕毁了自己的前程。在世俗和功利的进攻下,他退缩了,他冷酷的扑灭心中的情焰,甚至牺牲他所醉心的女人作为代价。他明白这会危及到他的形象和利益。他不愿“堕落”,他要做一个“好人”。于是,匆匆忙忙选了一个好女子烟鹂结婚。之于佟振保,“好人”是他的外表,也是他最表面的层次,而“虚伪”才是他的真正的本质。同样,《封锁》中的吕宗桢也是这样一个形象。

三、放荡滥情的洋场公子

张爱玲笔下还有这样一类洋场浪子,他们拥有或习惯了优裕闲适的生活环境,是倜傥风流的洋场公子,亦是只有着“一片空虚的心,不想真正找着落的心”的情场浪子,“把恋爱看作是高尔夫与威士忌之间的调剂”,他们酷爱自由——自由地周旋于石榴裙中,自由地花天酒地、挥金如土,女人,不过是他们调情的对象,他们是不会为了她们担负任何责任和义务的。如《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的靠寄生贵妇、吃软饭、善调情的乔其乔。

《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很新派,西化洋化十足,三十三岁还是个玩世不恭的浪荡子。范柳原原本也打算保持自己的“自由”,不愿负家庭的责任。然而,流苏却在范柳原这找到了她所不曾体验过的爱情,并慢慢的爱上了这个情场浪子。范柳原不曾想到的是,倾城的覆灭成全了他和白流苏的婚姻。他不禁感慨“这一炸,炸断了多少故事的尾巴!”⑤

但在时代的沉落中任何一种“文明”都是脆弱的,生命易逝,到处充满了恐慌的生活使范柳原感到荒凉。结婚后,范柳原也不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一个花花公子放荡滥情的一面终究还是又显露了出来。

四、扭曲懦弱的年轻人

在张爱玲的笔下,还有一群生活在旧式的家庭里,虽然渴望新的充满阳光的生活,但现代的生活的冲击使他们的神经一再地被“骚扰”刺激,可他们却无力冲破家庭的樊笼,始终只是盲目地挣扎,最终还是在病态的文明中一步一步陷进习惯的沼泽,被旧有的生活方式压制窒息,而使身心都被异化扭曲的年轻人。《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就是那个病态的、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结出的一枚苦涩的果实;《沉香屑 第二炉香》中的罗杰;《年青的时候》中的潘汝良,作为时代的失落者,他们被旧的时代所封闭着,不管如何挣扎也逃不出时代的梦魇,明知挣扎无益,也不再徒劳了。

张爱玲笔下丰富多彩的男性形象,无论是封建遗老遗少、庸俗的都市男性还是洋场社会的风流绅士,大都崇尚金钱、玩弄女性,庸俗卑琐,很少有好男人的形象。这也就是张爱玲对男性的基本评价和基本视角。

张子静曾说:“我姐姐的小说,是她宣泄这种苦闷的一种方式。通过宣泄,赤裸裸揭露没落豪门的封建生活,怎样残酷的扭曲人性,自相残杀,对此她做了毫不留情的严厉批判。她的小说人物,可说俯拾即来,和现实人物的距离只有半步之遥。在她生活周边的知情者,一看她的小说,就知道她写的是哪一家的哪一个人。”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大多源于她身边的人,父亲、弟弟、丈夫„„由于亲身感受过人的虚伪、自私、扭曲、变态等丑恶嘴脸,张爱玲对他们极尽讽刺憎恶的同时,更有一种对他们的可怜,大约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三篇: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我认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

《金锁记》描绘了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作者利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如此短的篇幅内充分展示了女主人公的风雨人生。

七巧的形象是《金锁记》的核心,一个充满病态且心灵扭曲的魔妇形象。七巧曾经是活泼开朗的姑娘,张爱玲描绘到: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

她曾经也渴望正常的爱,可是她嫁给了一个病人,她用近乎变态的眼光怀疑着一切:她挑逗又怀疑季泽,她怀疑曹春熹与长安纯真的表兄妹情谊,在她眼里所有男女关系都是别有用心的、都是肮脏的。

七巧是一个变态的母亲,她这辈子得不到幸福,长安也休想得到,所以长安成为了她的傀儡,成为她的复制品,走她的旧路,一条没有爱,只有怨的路。

七巧是一个变态的婆婆。她生命就只有儿子长白这一个男人。儿子娶了媳妇,七巧内心纠结起来,害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她要与媳妇争夺这个男人,让夫妻俩分房,剥夺媳妇初为人妻的喜悦,让媳妇独守空房。还有,她探听长白他们夫妻俩的闺中秘事,并以此为乐,满足她低级趣味。

为了进一步套牢两个子女,她相继让子女沾上鸦片。七巧成功了,她破坏了至亲至爱们的幸福。她相继逼死了媳妇寿芝、姨太太绢姑娘。一对子女将永远陪伴着她,直至终老。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制的枷锁,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大家都恨她,连她也恨自己,不禁悲从中来。是谁把她推向如此境地?

首先,七巧是因为钱才无奈嫁到姜家的,具有极强的金钱情节。所以她认为,人都是靠不住的,眼里只有钱,为了得到金钱,她不惜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戴着黄金枷锁的奴隶。小说题名《金锁记》,这个金锁,就是存在七巧骨髓深处的黄金枷锁,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在不断寻求发泄与报复的过程中,她变得越来越自私、乖戾、刻毒、残忍。

其次,七巧缺乏爱情缺少性,情欲的不满足使七巧性格孤癖,行为怪异。情欲把她缠得死死的,越缠越紧,扼杀了人性。这从他对待儿子、女儿的婚姻可以得到充足论证:我得不到的,我看着你们得到,我会更压抑,所以你们也别想得到。

第三,七巧有严重的“恋子嫉女”情结。儿子结婚了,她害怕失去儿子,不愿看到儿子和儿媳恩爱,就想方设法,不惜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拆开他们,让儿子回到自己身边。引儿子抽鸦片烟,为儿子纳妾,也是为把儿子牢笼在自己身边。

长安与童世舫自由美满的爱情之后,七巧心灵的天平便失衡了。我得不到的,你凭什么得到?她这样羞辱女儿:“你有哪一点叫人看得上眼?趁早别自骗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正是因为女儿在爱情上的春风得意,而自己情欲得不到不满足,使七巧产生了这样的“自卑情结”。为了改善这种劣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她设计扼杀了女儿的婚姻!七巧在自己女儿婚姻痛苦上得到了快意,心理得到了补偿,但这样未免过于悲凉些!

最后,七巧形象也是当时贪婪、利已、扭曲的社会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然而何止是当时才有呢,只要你细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七巧的影子——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三十年前的故事却还没完„„

整篇小说以时间为序,展示了主人公七巧的风雨人生。它首尾呼应,灵活运用侧写、回忆、铺叙等手法,反复的修辞手法也是它的一个亮点。生动的比喻:“像剃刀片”的喉咙在文中两度出现。比喻真实可感,每次都会给人一种恐惧,仿佛真有一块剃刀片无情地将我们一片片肢解。《金锁记》重复出现七巧像剃刀片的喉咙,这剃刀跟鲁迅先生笔下的圆规是何其的相似,异曲同工。圆规尖酸刻薄,剃刀片四面刮的人痛。形象的比喻:“蜷曲鸡脚爪”同样出现两次。蜷曲着死去的鸡的脚爪、宰了的鸡的脚爪都失去了生命,任人摆布、任人践踏。这是写芝寿的手,但又不仅仅是写芝寿蜷曲的手。芝寿的人生也像失去活力的鸡爪蜷曲着。“芝寿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搁在肋骨上的两只手蜷曲着像宰了的鸡的脚爪。”这一比喻的重复一再勾起读者对那芝寿的怜爱之情。

其实《金锁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金钱与人性的故事,曹七巧一生都被金钱困住了,她嫁进了姜家,为自己带上了金钱的枷锁。但她的内心深处却很矛盾,仍然渴望得到一份真挚的爱、得到别人的关心,但当她知道这一切只是自己的幻想,永远不会实现,她彻底绝望了。因此她的心理开始变态、扭曲了,开始折磨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直到自己死为止。也许她的死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对她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因为她不会再痛苦了,而她的儿女也解脱了,可以过他们自己的生活了。

读了《金锁记》后,我深深被触动了,看到了人们对于金钱的贪婪的本性以及隐藏在这后面的痛苦,我想这就是张爱玲这本《金锁记》所要揭露的。

第四篇:试析张爱玲与《金锁记》

试析张爱玲与《金锁记》

摘要:张爱玲是现代作家中的“异数”,她一上路就是巅峰,一出手就是经典。她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浮华和孤独的背后,却只追求岁月静好、现实安稳。这样一个精灵作家的笔下孕育出了诸多令人折服的女性形象。傅雷称其《金锁记》是文坛最美的收获。本文试析《金锁记》,借以品读张爱玲。

关键字:与众不同个性 《金锁记》 曹七巧

正文:

爱玲长得并不美,但她16岁时在圣玛利亚女校写成的历史小说《霸王别姬》,据说在见地上已比郭沫若用同样题材写成的《楚霸王自杀》“过国之而无不及”。她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吸引千万双眼睛的,也许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作品散发出的独特芬芳。她梦一样的传奇经历,她的怪癖、清高与孤傲,她谜一样的身世、谜一样的性情,构成了她的“美”,她有说不尽的美丽。

爱玲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她将艺术生活化,又将生活艺术化,同时却又对人生充满悲剧感;她出身名门,同时却又幻想着去当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同时却又远离群众,冷漠而又寡情;她通于人情,达于世故,同时却又在衣着打扮、待人接物方面,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可以同读者套近乎、拉家常,同时却又在现实里与人保持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曾经大红大紫、出尽风头,得到电影明星般的风光,同时却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有说不尽的哀愁。

张爱玲出身浮华世家,却家道中落,有吸鸦片、讨小老婆的父亲,及一个留学法国学艺术的母亲。她早年成名,却累受挫折,和“汉奸”的恋爱,大陆沦陷后她从上海到香港的逃难,还有她在美国的挣扎。体味了人生沉浮的爱玲骨子里是讲究实际,她追求平凡而永久,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肯定,她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危机感。现实的无情,导致了她对世界的悲观,她要拼命地抓住一切可以享用的人生美好的东西,这一切又直接影响了她的文艺审美观。张爱玲的文艺审美态度是悲凉的,她不喜欢壮烈,而更喜欢的是悲壮,苍凉。所以她以两性关系为主要写作范围的作品中,我们几乎读不到大团圆的结局。然而仅凭其最难处理的小说《金锁记》的成功处理足以见其天分和功力。

爱玲的小说人物不是心理有病就是身体有病,有的甚至心理、身体都病了。《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便是其中一个,七巧以家人为对象,在渴慕贪恋与妒恨虐待之间滑动,令人毛骨悚然。

《金锁记》刻画了一个心理变态的女性——曹七巧。在麻油店站柜台的七巧是自由而泼辣的,她可以站在街上和卖肉的朝禄调情,这些是符合她的小市民身份和那个文化环境的。但当她嫁入姜家,贵族家庭的环境就要求她在“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封闭圈中走完“夫虽贱为贵”的从一而终的道路。因而外在的实处的家庭状况和七巧本有的心态产生剧烈地错位,这就使得七巧原有的贴近人性的正面性格逐渐并完全扭变逆转为戕害人性的负面性格,同时又嫁接了贵族家庭的种种思想、生活态度。她的心理畸变轨迹主要围绕两个轴心,钱和情,而这两种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0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30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30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30年轻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30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曹七巧原本是一个麻油店站柜台的姑娘,处于社会的中下层的小市民群体范畴。七巧得以凭借一个小业主女儿的身份做成门第颇高的姜家二奶奶,之因为她丈夫是做官人家的女儿都不会要的“骨痨”身子。因此她正常的情欲难以得到满足且受到很厉害的压抑,但压抑并不能使情欲熄灭。相反,越是压抑的厉害,越是要通过反常的方式寻求出路。情欲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的疯狂追求。最初,她用黄金之梦来抵挡情欲之火,结果当情欲变相地借金钱之欲显形时,她便丧失了人性。为钱,她视儿女的幸福如粪土,葬送了所有与她有血亲之情的人的幸福。

七巧是因为季泽的原因才嫁到姜家的,“为了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和季泽相爱”,多少个寂寞难熬的日子里,她都没有忘记这个美好的初衷,然而时间的流逝和无情的现实迫使七巧一点点失望下去,她慢慢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不顾一切地捞取能够得到的物质的东西企图以此弥补感情上的缺失,但对于季泽,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忘记过以致后来季泽来看望分出去的七巧,说出了那一段确实有点儿感情的话语时,七巧惊得陷入了片刻的眩晕之中。可是毕竟此时的七巧已经不是当初为了爱嫁到姜家去的七巧了,她知道什么才能使她生

存下去,她更加知道季泽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她暴怒,她发疯,她果断拒绝了姜季泽。季泽走了,决绝的七巧却又滴着眼泪,暗自伤心。

如果说对季泽的渴望是七巧人性的表现,那么泯灭了那点爱,她便彻底地套上了黄金的枷锁,变成了地道的疯子。不幸她还是人母,是婆婆。她的疯狂不仅使自己走向毁灭,而且将身边的人拉来做陪葬。“30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周围的人都恨毒了她”,但是她无法控制自己,只能让疯狂拖着她往绝路上走。疯狂来自黄金欲,而黄金欲变成盲目的破坏力量,又是爱情得不到满足的直接结果。她要报复,报复她为黄金付出的代价,不顾一切,不择对象,情欲就是这样盲目地支配着人。七巧的悲剧是无可奈何的,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摆脱不了。

七巧的儿媳妇芝寿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牺牲品。在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的大家庭里,她苦苦挣扎着。她也是被曹七巧的黄金枷所劈杀的一个。由一个正常、健康的女孩子,最终被逼得走上绝路,即使是死后也难以宁静。

即使对自己的亲生女儿,曹七巧也满怀怨毒。她看不得长安在恋爱后日渐红润、有光泽的脸庞,背地里不知恨了多少回,最后更是破口大骂,使尽了恶毒的词句。她变态的心理已经容不下任何幸福的东西,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加以破坏,用那沉重的黄金枷角疯狂地劈杀着。断送了女儿的婚姻,断送了长安一辈子的幸福。

不能说曹七巧生来便没有人性,便是如此恶毒。在她的回忆里,年轻的时候也满怀着爱情的理想,“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都曾经喜欢他。只是为了金钱的追求,她嫁入豪门,从此开始了人性扭曲的过程,最终不仅自己一辈子都戴着黄金枷,连她的儿子女儿也被祸及。

如果以婚姻作为一个女人一生的分水岭,爱玲笔下婚前的女人都是天真、纯洁、完整;而婚后的女人则是扭曲、阴沉而千疮百孔。婚姻可以说是女人一生的重要门槛,因为她代表女人性的启蒙亦是性的压抑,女人是宗法婚姻的“交换物”,又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满怀情爱幻想的女人在婚姻中注定要幻灭与觉悟。张爱玲真实地触及了这以社会现实,附之紧凑的结构、节奏和明晰的色彩,成就了血肉丰满、思想波动乖戾的女性形象。

《金锁记》得到了中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的高度评价:“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最为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曹七巧的故事必然会结束,然而其形象却将永存于读者心中。曹七巧是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悲剧感与震撼力。其人性的扭曲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强烈地揭露了冷酷的封建性所造成的人性泯灭的巨大阴影以及人们生活状态的荒诞混乱。我们也可以从张爱玲塑造的曹七巧这一形象中看出她的无奈与悲哀,她对美好世界的可望而不可及的怅惘与迷失,这样一位乱世才女,连同她那独具个性的文章必将成为后人心中一道永远

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张盛寅 编东方出版社2003年12月;《张爱玲传》 西岭雪 著 东方出版社2009年5月1日《张爱玲传》 任茹文 王艳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0月 11 月1日《张爱玲的倾城往事》 白落梅 著 2012年2月1日《张爱玲全集》 张爱玲 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1日《张爱玲传》张贞元 编著工人出版社2012 年1月1日

语言文化系

09汉语言赵银萍1号

第五篇: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

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比如人物描写方面。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在两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后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后冷言闲语,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为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语,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铺垫之后,七巧终于出场,一开始就写她因为替二小姐云泽作媒,气得二小姐哭,三言两语之下,完全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七巧的独立个性,还把姜府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交代得相当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侧面描写,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关系、人物形象交代得非常圆满清楚,张爱玲生花妙笔,让我赞叹。

其实这种侧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说中应用得很广。最妙一笔是在后面,当写到七巧约准女婿童世舫见面,要拆散他们,在童的眼中,只见“门口背着光立着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子”,而小说在写七巧老年的时候,一处都没有正面去刻画七巧的形象,而到最后才借旁人的眼睛点出,妙笔如斯,再次叹服。

其外,小说跨度三十年,写人物和事情的变迁,《金锁记》里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说最后,七巧把手上的镯子往手臂上推,那镯子在年轻圆润的时候是丝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尽灯枯,镯子能一直推上腋窝,这金镯子好比一把枷锁,三十年的压抑和苍凉无奈,就在这一推之间,纤毫毕现,实在是点睛之笔!

张爱玲在小说不断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眼里的太阳。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七巧的悲剧命运是通过一系列矛盾展开的,小说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戏剧冲突牢牢抓住读者的心。一开始,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于封建大族,本身就是最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运的开始。然后再通过七巧和妯娌间的矛盾、七巧和三爷季泽的矛盾、七巧和儿女们的矛盾,一环扣一环,结构严谨,故事,就在一幕幕矛盾中开展来。

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性极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还是向往着幸福,她在寂寞的时候时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骂俏的猪肉贩,甚至,她大胆追求着三爷季泽。但是,想象终究是想象,而三爷也因着她的狼籍名声而不敢沾染。在幸福丧失之后,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独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断的和自己儿女斗争,其实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气死儿媳,因为在他们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们的性生活,因此近似变态地加以报复,这正是因为她没有得过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儿的婚事,因为她对男人已经是一律敌视的态度,因为她就是被自己所

爱的男人欺骗,这几近心理变态了……整篇小说,从表入里,从正到侧,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张爱玲笔下,已然不是纸上人物了,而是写得活了,这样的功力,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通篇读完,也许大多读者和我一样,非但不会对七巧种种变态行经感到厌恶,而是会感到一种直彻心骨的苍凉的悲哀和同情。七巧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子,年轻的时候,她也会和街上的走贩眉来眼去,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同时她也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女子,你看她,尽管大哥把她带到火坑了,她后来再见大哥,哭闹过后,一样塞了许多贵重礼物送给大哥带回,这时她仍然有温情的;她的情人季泽被她骂走后,她不也会躲在窗户背后看着爱人仓皇而去的背影吗?那时她心中还有爱情,就是到晚年,她在某一瞬间也仍然怀念年轻时候的温柔。这样,这个人物也活了,我们也对她丝毫没有世故的眼光,她是可爱的,也是不幸的。

张爱玲,确实是个奇女子。不但是她的经历,还奇在她的文章。愿一读再读,细细把玩,趣味无穷。

下载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男性形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合集五篇]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2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欢迎大......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推荐阅读)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金锁......

    金锁记张爱玲读后感(5篇材料)

    金锁记张爱玲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锁记张爱玲读后感,仅供参......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5篇范文

    张爱玲金锁记读后感这是第一次读张爱玲的小说,相对以前读的那些,她的小说很短,但读完的心情却是沉重的。“没有痛诉,没有反抗,只是苍凉”。小说的开始,通过小双和凤箫两个丫鬟的夜......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 ——曹七巧心理变态的前因后果李梦莹 摘要:《金锁记》是传奇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原本青春活泼的麻油铺家的女儿曹七巧因为“父母......

    曹七巧悲剧形象探析——读张爱玲《金锁记》

    曹七巧悲剧形象探析——读张爱玲《金锁记》 张玮(河套大学师范学院语文教研室,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摘要]第十五章中这样写张爱玲:“她在情感上握住了中国历史上那—个时代......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解读

    “彼其之子,美无度”——论《诗经》婚恋作品中的男性形象 【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群像,人间百态,而其中的婚恋诗更加为人称道。提起婚恋......

    《聊斋志异》中男性鬼怪形象研究(范文大全)

    邱雪 贺梦菲 吴佳妮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但其中的男性鬼怪常常被人忽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男性鬼魂和男性精怪为分类,重点探析男性鬼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