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8:4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

第一篇: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

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四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以“五年规划”的形式开展普法教育以来,这场声势空前的全民普法运动已持续近30年,无论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中外法治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记者走访了多位法律界专家、官员和基层干部群众,他们对全民普法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在中央提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历史新起点上,普法教育应进一步调整定位,理顺机制,增强针对性、创新性与实效性。全民普法: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 20多年前,曾有一位老农把一头生了病的牛送到检察院,请他们帮忙“检查”“检查”牛得了什么病。“这并不是一个冷笑话,而是在基层普法干部流传甚广的一个真实故事。”福建晋江市司法局副局长王腾阳对记者说。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法律常识还处于亟待启蒙的阶段。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知法、用法、守法、敬法”的公民,规模宏大的全民普法正是这种背景下开展的。“从‘一五’到‘六五’,近30年持续不断的普法教育,如同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法治中国主题演讲稿——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我国国民法律知识和法治素养,相比当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全民普法功不可没。

全国普法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中普法和依法治理专兼职工作人员超过1.1万,普法志愿者队伍达4.7万多支、总人数超过157万,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法制宣传栏目总数达2.4万个。一个由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司法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全社会参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民普法工作网络基本形成。持续多年普法教育使公民与法律之间的疏离感明显降低,多年从事普法工作的王腾阳对此深有感触。王腾阳告诉记者,晋江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高密集中的地方,以往发生劳资纠纷,工人们习惯于找老板、找政府,甚至以跳楼自杀、堵门堵路相挟;但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变化,司法部门受理的劳资纠纷、劳动仲裁案件逐年增加、申请法律援助的也越来越多。“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从20多年前不知“法”为何物,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法律是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这本身就是普法效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从“知法”到“守法”:普法教育永远“在路上”

受访的法学专家们认为,近30年的全民普法在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常识层面成效斐然,但在“用法、守法、敬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认为,“知法”并不等同于“守法”、“依法维权”也不代表法治的全部内涵。当前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中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现实生活中行政权、司法权屡遭滥用,公民合法权益屡被侵犯;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全社会“敬法”氛围尚未形成,钻法律空子、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层出不穷;“法不责众”心态下,法律底线屡屡被突破;守法环境差,“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悖论依然存在。

受访法律界人士认为,在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公众对法律常识和法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亟待提升,而现有的普法模式显然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从基层反映来看,当前的普法模式仍旧偏向于单向的法律知识“灌输”,在普法实践中也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做法。有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普法就是“发张卷子、做做样子”,一些地方每年组织一次普法考试,卷子下面就附着标准答案。“这样的普法难以产生实效,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主任方向、湖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秦希燕等专家学者认为,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以面向普罗大众为主的“教化”式普法,今天的全民普法更应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养成。只有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敬法、守法,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守法”的深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普法还任重道远。全社会参与:让法治光芒照亮每一颗心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新形势下,法制教育的机制体制亟待改革,全民普法功能也必须重新定位。

全国人大副秘书长沈春耀说,从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来分析,人权保障和人本取向是当前法治建设的重点,全民普法的重心和功能定位应作出相应调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公权过度膨胀、私权缺乏保障”的问题,因此全民普法应区分不同的重点,对公民普法的重点是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不弃权;对公权力普法的重点则是严格依法、不越权。

在普法的形式上,要更加注重“参与度”与“互动性”。从操作方式看,单向“灌输”式普法模式显然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增强全民普法的“互动性”、“参与度”,应在继续发挥原有渠道作用的同时,整合各地现有普法网络,开辟全国统一的普法网络平台,更加重视发挥新媒体作用,以更广、更活、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全民普法的形式和内容。从普法的主体上看,司法部副部长张彦珍认为,全民普法不能仅靠行政推动和部门实施,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和企业参与,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搭建全民普法平台。

与此同时,全民普法还应与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材。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整个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第二篇: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让法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人

引言: 历史故事: 想回顾一下1300多年前的盛唐。贞观、开元年间的唐朝,由于经济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政治上也比较清明,文化上异常地灿烂,在法律制度上也有了辉煌而完备的建构,就是《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高宗委派大臣长孙无忌等众人制定的唐朝的律法。到了第二年,又对这些律法进行了逐条说明,最后把法典加上对具体法条的注释,合在一起形成了《唐律疏议》,于永徽四年正式颁布。

《唐律疏议》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早也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它承前启后堪称中国封建法典的“楷模”,也是中华法系的杰出代表。它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止于唐朝的疆域,对当时整个的东亚区域如相邻的日本、(今)韩国、(今)越南、回纥等许多的相邻国家和区域政权都有很重大的影响。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日本在公元7-8世纪的时间里,前前后后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来到大唐到长安城全面地移植和照搬唐朝的典章制度、文化礼仪,甚至服饰色彩。

总结这样一个历史的故事,从中能看到些什么?一个国家的强盛,关键在于它的文化被人民向往、它的制度能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接受、所借鉴、所移植。如果能够建成一套成熟的、成体系的,既体现人类民主法治普适价值、又具有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特色的制度体系,这样一套体系既具有了“良法”的品格,又体现了“善治”的内涵,能为世界各国所信赖,值得人民向往,具有先进性、文明性和可借鉴性,那么,中国就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强国了。

宋朝的王安石曾经说过,“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放在今天我们解读这番话,就是说: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才能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中西方意识形态的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功案例:新加坡虽建国不足50年,但其凭借良好法治和清明政治,一跃成为世界公认的法治国家。

荷兰人口不过600万,但因创设“国际法”令世界尊重。欧美强国、香港等。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是体现了党中央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政治自信、理论自觉和战略定力。

一、召开背景;

二、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新气象;

三、法治是给人民的最大福利;

四、四中全会亮点 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国内形势

社会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腐败问题严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到202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完善。2.外部环境和国际社会对中国法制改革的挑战。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外国的来宾,包括港澳台的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时候,在讲话里讲得最多的就是:你们不要担心,我们现在的政策不会变、法律不会变,你们到中国来投资兴业我们保护你们的合法权益。在地球村的时代,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也不管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还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其实都面临着国际法与国内法规则的一个趋同、统一化的前景。看到这样一个前景,我们有必要反思和分析我们国家的法治,是不是能够适应国际法治发展变化的趋势、能够引领世界法治发展的进程。

费孝通先生有一句话,说世界各国的文明,彼此之间是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变动过程。把这句话套用到法治的变化当中来,一方面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坚守自己的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坚持我们的立场、观点、方法;但与此同时,还要敞开双臂拥抱和借鉴西方国家的通用的“游戏规则”、法律制度。二、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的新气象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针,四中全会上又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前一个侧重于经济建设,后一个侧重于法治保障,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相辅相成,共同地促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建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后,中国法治建设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法学理论当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法律要从“纸面上的”转变为“行动中的”。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很多例子的。比如说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举行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期节目,名称叫做《法治中国——重访冤假错案当事人》。

节目中提到,张高平和张辉是一对叔侄,若干年前从安徽开车到浙江去,路途上有人搭车,是个同乡的女子,也是前往杭州,半路上她下的车。殊不知第二天这个女子就被发现死亡了,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认真严谨地审理的基础上,张高平和张辉叔侄分别被判了有期徒刑15年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到了2013年的3月26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张辉、张高平强奸再审案作了公开宣判,撤销了原审判决,宣告张辉、张高平无罪,并且启动了国家赔偿程序,总共为他们叔侄俩赔偿了人民币220多万元。

在这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张高平的采访当中,把依法治国放到这样的高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一个国家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公正司法。如果大家都依法办事,社会就会多一些公平正义、少一些冤假错案。如果当时执法人员依法办案,“他们叔侄俩就不会被冤枉在牢中呆了10年”。当然,也正是因为正直的(新疆)石河子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彪,依法办案,“他们的案件才能够得到昭雪,才重见天日并且得到了国家的赔偿”,这也是依法办案的体现。所以说,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不仅是对国家很重要,对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说,也都很重要。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案

1996年4月9日晚19时45分左右,被害人杨某某称要去厕所,从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千里香饭店离开,当晚21时15分后被发现因被扼颈窒息死于公共厕所内。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于当晚与其同事闫峰吃完晚饭分手后,到过该厕所,此后返回工作单位叫上闫峰到案发厕所内,随后,呼格吉勒图与闫峰跑到附近治安岗亭报案。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一案,并于1996年5月17日作出刑事判决,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流氓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于1996年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而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院对呼格吉勒图案作出再审判决,宣告原审被告人无罪,并向其父母送达了再审判决书。这起曲折的案件在当事人呼格吉勒图被枪决18年后,终于沉冤昭雪。

人们对呼格吉勒图案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自我的关怀: 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读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个简单的替换公式就是,如果哪天报案的人是我,将会怎样?我们可以确保自己不犯罪,但却无法确定自己某天不成为一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也正因为普通公民在对抗强大的国家机器时,力量对比是那么悬殊,刑事司法程序尤其是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设计,才会那么精密。因为对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就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保障。

念斌案

正义有时候会迟到,对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

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防范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冤假错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的防线。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首次提出“确保”司法“依法独立公正”,体现了党中央的决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至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却是弄脏了水源。” 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而不公正的审判是毁坏法律。

一份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就是给个人心里埋下了一粒仇恨的种子。

全民守法——法治中国的基础。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公民的守法意识、守法程度有关。中国是在13亿人口中搞法治,任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重。况且,中国人长期以来重礼轻法,法治意识相对薄弱,各种违法犯罪案件、各类不信法不守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劣质奶粉吃出“大头娃娃”他们营养不良、头脸浮肿、四肢细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他们使用了劣质奶粉。其中,童小雪,在自己刚满周岁时,打赢了一场民事官司。被告马步才因涉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已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作出了处罚。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才能治理整顿好,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如果法律松驰,无法执行,则国家一定会有**,国力也会越来越衰弱。人们常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法官就是社会公平正义防线的守护神。如果守护神自身都禁不住金钱、权势、美色的诱惑,甚而与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那无疑是最令人愤恨而痛惜的。司法腐败之所以让人如此痛恨,不仅仅因其危害巨大,更重要是它摧毁了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心。

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纠纷的社会,而是尽管各种各样的纠纷不断出现,但总能得到妥善解决的社会。“定纷止争”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法官对满怀公正渴望来到法院的当事人,要提供充分而及时的救济渠道。如果这种救济渠道因为司法腐败等原因被人为地堵塞,社会公众就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非法的途径就会成为必然选择。“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都绝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再会有力量。”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守住这道防线,让这道防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法治是给人民的最大福利

要真正建立依法治国,执政者必须对过去在政法层面上的错误进行彻底的清理。对政治官员的追责,除了经济腐败,还应包括对过度维稳产生的对法治的伤害。中国的发展需要长治久安的环境,但真正的稳定不可寄托于强人政治,最好的手段不是维稳而是法治。

为什么要在2014年的秋天,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

在十八大之前,中国的法治已经滞后,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过去的二十年既是社会财富增长的二十年,更是财富分配的二十年,所分配的财富总额之高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独一无二。其中,有存量的分配,也有增量的分配;有良性的分配,也有恶性的分配。恶性的分配就是权力对财富的掠夺,它引发广泛而强大的腐败。腐败如同上游的洪水,脆弱的司法体系如同下游的小水坝,无法抵御,最终必然同污合流。

其次,由于对社会稳定的深刻焦虑,使得维稳机制损害了司法制度。大老虎横空出世,结党营私,假公济私,局面愈加不可收拾。

上述两个原因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令人悲怆的是,两个原因竟然在同一个时期聚合,爆发巨大的破坏力,失去了法治发展的良机。倘若没有上述两个因素的合力,中国的法治虽然落后,还不至于到达如此不堪的地步。

法治的意义重大,在中国当下则更显重大。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人权的屏障,法治是政治权力稳定交替的基础,法治保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趟高速前行的列车,法治就是铁轨,法治是坚固还是脆弱,将决定中国未来能走多远。

难得的是,法治已成为社会共识,甚至腐败官员也呼唤法治,这应感谢此次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使得官员意识到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对于保障人权包括官员的人权,是弥足珍贵的。更难得的是,位高权重者也逐渐意识到,司法的相对独立和专业化对于执政党也是好事,而非坏事。从历史角度看,即使在某些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中,司法系统的独立性和专业化程度也是令今人惊叹。古罗马帝国是集权制,但罗马的法治体系却十分发达,专业性和独立性相当之高。而在英国,自盎格鲁-诺曼时代,国王就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绝对权力。法治如同一架优良的机器,虽给执政者增加了一条锁链,但也减轻了执政者治理国家的风险和负担。

衡量一个政党历史地位的标准,并不在于它在早年是以怎样美好的理想赢得人民信任而取得政权的,而在于它在执政之后为人民谋得了怎样的福利。如果它只是为一个阶层谋得了福利,或者它制造了一个权贵阶层,执政党成为它的代言人,那么,执政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必将耗竭。

建立法治国家,是执政党推进国家前行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执政党给予人民的最大福利。四、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新意和亮点

亮点一:依宪治国,依宪行政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着重强调了宪法的核心地位。把宪法放在普通法律之上,所以依法治国更大程度上突出的是宪法的重要。宪法当中规定,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利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同时宪法中又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代表。因此,人民民主专政权利的执行机构、代表机构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之上才是依法行政。所以依宪行政的基础实际上是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说,党代表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亮点二:强调人大对宪法的监督作用

四中全会公报中特别提到了人大的作用,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赋有对宪法进行监督,对宪法和法律进行解释的权力。这使得在中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之上,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两者之间有了适当的分立,即人大的权利更大了。因为人大要对宪法进行监督,并对宪法、法律进行解释,有很强的制宪作用。高法虽然也能对法律做一些解释,但现在人大的作用涉及到宪法的监督机制,因此人大可能比高法更加重要。人大对宪法的监督机制,显示出在总体上,中国立法和行政有适当的分立了;尽管这仍和西方的形式有所不同,但也在逐步的改变当中。

亮点三:立法过程注重公众参与

为了保证党的执政公信力,也为了保证公众对整个立法程序的参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出了立法的过程要注重公众的参与,注重专家的论证。这是一个典型的程序正义的过程,使得未来的立法将更具有民意的代表性,以及更加可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未来公众的参与将对立法本身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亮点四:审判权和执行权适当分离

公报中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再也不能干预司法了。公检法部门在财政上可能相对独立,公检法的审判和执行的过程相分离,也意味着整个司法体系和地方政府的相对分离。另外,四中全会公报还提到探索设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主要就是跨地方政府的区域。这都意味着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地方依法行政,依宪行政;同时,法律对地方政府的制约作用还是很大的。

亮点五:建立巡回法庭

公报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现在看来,巡回法庭目前还是为了解决一些贪腐大案而建立的。因为地方政府有可能阻挠司法公正,所以需要一个跨区域的巡回法庭来审理一些跨区域的、涉及人数众多的大案要案,避免审判受到地方的更多的干预。另外一方面,由于公报中多次提到了依法、依宪,未来巡回法庭有可能会向宪法的巡回法庭发展。

总体上来讲,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中,对于依法治国突出了两点:一是宪法的重要性。依法首先要依宪,宪法是基础。二是如何依宪。宪法中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明确了党是广大人民的代表,所以依宪也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亮点6:作决策要终身担责

全会提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虽然我国法律条文不断完善,但仍有老百姓权利得不到保障的情况。现在关键是如何严格执法、科学决策。

亮点7:重大决策终身负责 亮点8:领导插手司法要记录 亮点9:律师可当法官

亮点10: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

依法治国,人们不会只看制定了多少法律,更看你落实了多少。如果法律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不落实到行动中,那就谈不上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法治与腐败: 新领导层不再将反腐当作“权宜之计”,是因为贪腐问题激起民怨,成为关系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习近平敢于虎口拔牙,亦与他的个人魄力、决心和意志有关。习近平主导下的反腐凸显新思路:以往的反腐只是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如今领导层是将反腐作为独立任务,目标和决心更彻底。2013年全国反腐机关处分了超过18万人,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或者说取得了新的成效,我想主要是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三个全面”。第一个全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突破口就是作风建设,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项活动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涉及到1700万共产党员,第二批涉及到6900万。这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第二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涉及到国务院的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大部制、铁道部等。原来很长时间户籍制度不进行改革,高考、教育方面一些改革也长时间没有进行推进,从十八大以来,这些领域的改革都在推进。第三个全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可以说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的三个方面的大事,也可以说是三个“全面”,这三个“全面”都取得了成效。

法治与财富:法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看似离得有点远,但假如你是一个想开公司的创业青年,也许会感受更深。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如果不迅速付诸实施,可能就会失去先机。这就要求政府得给力,一个证件办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收手,然后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世界银行曾经出具过一个报告叫《变化世界中的政府》,其中有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具有稳定的政府、可预知的法律变动方式、有保障的产权以及强有力的司法体系,就会比缺乏这些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投资和增长。” 有一个法治良好的政府,就有一个讲究规则的社会,身处其间的民众才会焕发出创富的热情。这是一个常识。当然,这个环境除了社会环境,还需要制度环境,得有东西去激励人们造富。比如立法明确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交易,用强有力的司法维护这些规则。否则社会成员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说没就没,订立的合同说作废就作废,恐怕没有人敢去创富了。而这些,都是法治范畴

四中全会对法治建设的部署,尽管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却也与经济改革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它释放出的改革红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法治与公平:没有法治以前,人们靠英雄,比如“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还靠革命,比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近现代革命运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公平正义长期缺席,社会必将崩溃。

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期待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防范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冤假错案。

如果社会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结构严重板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也谈不上公平正义。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只能运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参与理念,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

法治与尊严:政府部门办事吃闭门羹、看脸色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不仅关乎办事的效率,更关乎尊严。这似乎还是轻的。相信你肯定遇到过权力寻租的事情,手里有点权力就想着变现。官员渎职乃至腐败,让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陡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规则和社会风气的毁灭性打击。

他们不敢贪不敢腐。怎么样能让他们不能腐败,形成一种新的常态呢?结论是靠法治,靠制度。此次四中全会或将对近两年来的反腐进行经验总结,并把成果固化,探索长效机制。将公权力规范好了,法治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也才更有底气运起法治利器,进一步治理社会。有害食品、环境污染、黑社会捣乱?诸如此类社会阴暗面,或多或少都有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因利益输送而形成保护伞的问题。

依法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已经成为破解许多社会难题的关键。

法治与安全感:“醉驾入刑”实行3年多,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一部善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三年中,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

治理醉驾的实践最能注解法治的力量。法律能很好地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让公民有足够的安全感,现在,“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全民的习惯。

第三篇: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

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

龙赛中学侯宣红

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阿姆司特朗写过一本〈〈in there own way〉〉,这本书翻译过来的书名叫〈〈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我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窗外阳光正灿烂,我忽然想到了这句话——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正如袁振国教授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一种价值观,一种境界。“让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我想这可能也就是我们今日正努力在倡导和实践的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一种美好境界吧。

关于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我看来,“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不过反映了中国教育追求现代发展的努力,反映了中国教育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的艰难转换过程,至于叫素质教育,还是叫创新教育、主体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似乎都无大碍。素质教育想要营造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氛围: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让教育最终能成为一种关怀,一种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享受,和一种信仰。

一、教育应该是一种关怀

据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周末84.1%的学生在家做“家庭作业”,其中城市学生平均做作业时间为107.12分钟,农村学生为72.26分钟,这是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很多的因素促使原本应该是在花季,快乐地享受生命的孩子成了社会各阶层中最辛苦的一族。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和听到这样的事例,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掉所有的教科书,甚至想杀掉老师„„这些“恶毒”的话从充满稚气的学生口中说出,是多么不和谐,多么令人震惊!

教育应是一种关怀,一种爱——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个性张扬、终生发展的关注。我们关怀的不应该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是他们心灵的成长。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就是引导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并通过教育使之转变为现实力量。

如何关怀?首先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师之根本。它至少应包含正义感和同情心,一种“永远不在强大面前恭顺,不在弱小面前张狂”的可贵人格,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教师只有把无私的爱公正地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才让学生在真诚、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中健康地成长。其次,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尤其是现代教育的内涵,对当今国内外教育的最新动态,对21世纪人才质量的要求及培养的策略,对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发展,对现代教育教学观点、理论应该了解和研究,并指导渗透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树立“行行出状元,生生能成才”、“终生学习”

1的人才观。另外,就是讲究教育方法方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把“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心、尊重、激励上,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育应成为一种享受

当学习逐渐成为终身学习,当教育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我想教育应该成为生命中的一种享受。

首先,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种享受。教育是教师的主动性行为,其主动性表现为教师的劳动和奉献的自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因为渗透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蕴藏了无穷的乐趣,使教育者本人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劳动性质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供选择,需要的是教师本人忘我的奉献--崇高的思想、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这种奉献本身又是一种获取,所以教育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

其次,教育是学习者的一种享受。就学习者而言,他们相对于教师有一种受动性,这种受动性并不是对外力无奈的忍受,相反是学习者对教育的积极享受。一方面,作为学习个性,天然具有一种趋美冲动,即对美的样式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学习对象提供了学习者自我发现、自我欣赏的最好媒体。这些对象--人类总体劳动创造出的美的结晶,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从而给学习者带来审美愉悦和享受。所以,学习是在生产中享受,在享受中生产,生产出个性主体以圆满实现教育的目的,享受自我发现、欣赏及生命得以生长的欢欣。

再者,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而这,绝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实现。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 的塑造需要陶冶。而陶冶,不经审美的享受阶段就不能成功。因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 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只有教育到了使学生感到“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师生双方才能共同进入享受阶段。这种享受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随处可见:当学生突然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从而羞愧满面,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的时候;当老师提出了学生急于想了解的问题,解析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的秘密,使处于愤悱状态的学生茅塞顿开,眼里闪烁快乐光芒的时候,那种属于精神上的享受便出现了。

三、教育要成为一种信仰

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最高境界应当是灵魂的感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与信仰有着内在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信仰是真正教育的天然要素。因为,真正的教育不仅有着现实的关怀,还会有着终极的关怀,而终极只能用信仰来承载。因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作为精神存在的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领悟。而领悟来源于启示,来源于仰望。让教育成为一种信仰,落实到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想也就是要树立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材的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建基于信仰的教育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召唤,这种召唤到给人们的是一种温柔的冲撞;它使得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每一个人都会无比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教育过程真正成为一个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温暖而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在日渐清晰的人生目的探寻中,心灵变得纯净、充实、澄明和温润。

尼采说过:懂得为何而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活着。我想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懂得为何而教,才能成为好老师。21 世纪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特长明显的有用之才。愿这种和谐的、充满智慧的教育之光有如阳光般洒进每个人的心田,愿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第四篇: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

赏识每一个学生 感受每一颗心灵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

一本好书犹如良药,善读可以医愚,又如滋润心灵的甘露,入口之时但闻清冽醉人,令人荡气回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是指引方向的航标,荡涤我的心灵,把美好的教育种子播种于心田。整本书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包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针对教师的最恰切的建议,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让我感触颇深,这对我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思考与新见,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常想,要是孔雀的开屏根本得不到异性的青睐,根本得不到人们的喝彩,在它的进化史中是否还有保留此功能的必要。同理,在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始终得不到一丝的关注和肯定鼓励,在其心中还有值得为之不断努力的动力吗?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如果你的学生都没有学习的动力,那么即使你有最好的口才、最靓的板书、最高的学历也会无能为力。可见,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教师须努力创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赏识与肯定,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对学习不感兴趣为学习有趣;变不想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课堂不只是为师生的成绩设置的,更是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而设置的。成长就有烦恼,在课堂教学中,师生要不断消除成长中的烦恼。烦恼的消除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赏识获幸福。没有赏识、信任就构建不出快乐无限、思绪飞扬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允许出错,鼓励异端,让微笑的脸庞、赞许的目光、炽热的话语、善意的提醒沁入课堂中每个生命体的心脾。教师对学生赏识要走向多元,不局限于书面测试,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中,每当学生在分析、猜想、判断、探究、验证、讨论中哪怕有了一个正确步骤或活动中刹那间的闪光细节,我们都百般呵护,以激发学生持续的认知冲动和思维活跃。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实行“三优先”政策——优先心灵互动,优先生活互动,优先学习互动。我想,师生的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幸福感是随学生成长而生成的。我欣赏,我追求,我实践如阳光般的数学课堂,这样的课堂必然弹奏着师生和谐的音符,唱响着师生共同发展的旋律,她是师生心灵的喜悦,理想的放飞,生命的礼赞。享受如阳光般的课堂,就是享受生命。

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发现并赏识每个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促使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发展。当学生做错事,遭遇失败,缺乏勇气时,教师要用心去理解、激励、尊重、宽容、提醒、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个微笑,有了教师的赏识,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他会充满信心努力去实现;当学生完成某一件事情,取得一些成绩时,或者只是跨出了第一步,老师都应该不吝惜地进行表扬,肯定学生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在告诫教育工作者时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如何缺少这种内在的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我们对学生的成果和行为视而不见,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不会赏识,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充满欢乐的教育,是让教师、学生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尊重宽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的桀骜不驯,宽容学生的调皮捣蛋,原谅学生的屡屡失败,赏识学生的异想天开,只有这样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才有可能多一份赏识之心,平静坦然地接受学生的过错,也才能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用爱去包容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赏识中快乐成长,让他们在一次次跌倒之后又一次次站起来。

二、对学生要善表扬。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对,你能用猜想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不简单!”“你的理解虽然比较复杂些,但有你自己的独创,学习就需要有这种精神。你可以尝试简单一点的方法。”课堂上几句赞美的语言、激励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打消回答错误的恐惧心理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手段。

三、给学生真正的爱。赏识,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赞扬,其本源是爱,真挚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平等的爱,这是赏识教育的根源与核心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只是用书本上的知识去教育学生,而是用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事理的洞见、用自己饱含的激情、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从事神圣的教育。中职的学生本来就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们更应该给予爱,让他体会到来自家长、来自老师的不离不弃的爱,才能树立其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四、关心后进的学生。赏识优生是锦上添花,赏识学习困难的学生才是雪中送炭。“赏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一个孩子总有他的闪光点,总有他在社会中对应的人生定位,不能简单因为成绩差而否定一切。只要我们肯赏识,相信人人能够成才,人人都有前途这句话一定会实现。

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把握好赏识教育的这个度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小学 吴丽春

摘要:课程改革正在各地有序的展开,各地教师按照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往往起到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必须把握好赏识教育的这个度。

关键字:赏识教育 适度 评价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起事来有劲。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赏识”,对于学生来说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评价形式。新课程实验中特别提出,要将鼓励性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但是,这个“赏识”也不可滥用,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赏识教育的这个度

一、赏识教育要适量

时下课堂上“真聪明!”“你真行!”“真不错!”等激励性语言随处可听,“表扬他,你真棒!”再加上有节奏的掌声比比皆是,教师的手臂上布满了闪闪发光的金星,课堂上不时的来一句“表扬他”,然后在学生的脑门上贴上一颗。„„久而久之,人们也开始冷静思考这一现象:这样的赏识是否可行,这样的评价是否客观,这样的评价是不是有点贬值了呢?

新课程强调“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其目的是在于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偶尔用一用像上面这样的赏识,是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老师在一节课里,夸奖语的频率高的十分惊人,不管学生是否回答正确,均享受“好的”、“真好”、“了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特殊荣誉,那么会不会使部分孩子迷失方向的呢? 例如:一节一年级的“卖铅笔”的数学课,教师拿出15枝铅笔(一捆10枝和散的5枝),从中拿出9枝,卖给小红,列式15-9后.问:你是怎样拿的?学生相继说出想加算减等几种方法后,教师给予表扬,且还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其中一生勇敢的说:“我是一根一根的拿,共拿了9次,还剩6枝”,教师随即板书15-1-1-1-1-1-1-1-1-1=6。并表扬:“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他!”„„。

课后,我们就有疑惑:这种方法到底好,还是不好?他真的聪明吗?这样做是有点“聪明”呢,还是有点“笨”?值得表扬吗?该表扬他什么呢?从本课来说,这不过为了体现“算法多样化”,而表扬他,并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作为学生来说,如果他一旦受到教师表扬、认可后,他会把它转化为动力,且朝着方向努力,这就有可能使这位学生停留在原始经验的积累上。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她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提倡教师和学生把评价的重心由“鸡蛋里挑骨头”式,转变为寻找亮点、肯定长处、激励进步方面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赞赏也应该有个“度”,不可滥用,因为过多、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就会“迷失了自我”,盲目乐观。

二、赏识教育要适时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有用之人的条件,每个学生都有待开发的潜能,有他们的自身价值。但不可否认,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各人具有的潜能不尽相同。赏识时就要正确把握时机,结合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给予精彩的点评,以避免赏识的“失真”或“浮夸”。

如:教学《20的认识》,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了20根小棒,并首先复习20以内的数,问:老师发给你几根小棒?生:不知道。师:怎么办?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学生已经开始数,不一会儿,学生相继数出,争先恐后的说有20根;师见机说;数得真快,那真得只有20根吗?生一愣,但又说:再数数!一会儿,又数完,师表扬了学生两次数数的正确性,随后又说:你自己肯定数对了,那你的同桌也会不会数错呢?生:同桌交换数。这又一次的复习了20以内的各数。老师接着还说:你怎么样让人家一看你就有20根小棒呢?„„

在这里,教师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牢牢抓住了学生会不会数错的心理特点,及时的给予与引导,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求上进的环境。使口头评价发挥应有的教学效应,抓住了课堂激励的时机,将激励同学的反应和心理作用合拍,这样恰到好处的激励,显示出口头评价其特有的威力。

当然,赏识教育时,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要充满信任地请他发言。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机智地处理,使学生不失“面子”。在学生欲言有止时鼓励学生发言,在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时,设法将错误的想法引到正路上。评价不仅仅是表扬,更是引导。

然而,要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时效性,教师就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在尊重、理解和爱护的前提下争取的使用评价的语言,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三、赏识教育要有深度。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注重赏识性教育。不像过去那样辱骂、嘲笑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的张扬个性的策略总感到有些不尽人如意,对学生的回答,总是用这样的语言评价:“好的!”“你回答的不正确,但很好!”“真能干,请坐!”即使学生回答错了,甚至是离谱的,或者根本就不会回答,教师也不敢否定学生,仍然采用这样的评语。仿佛是学生只要一开口说话,一句表扬:“好的!”“很好!”才能体现出尊重学生张扬个性。这种做法是不是太离谱了呢?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教学判断(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初步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的二分之一,学生开始举例:

生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师:你真棒!)生2:把一条鱼平均分成二半,每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师:你真聪明!)生3:把教室的电视机从中间平均分成二份,每份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师:你真会观察!)

生4:把一个人从头到脚平均劈开成两半,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师:好的!并面向全体学生说;还有吗?)“把人的眼睛平均分成二分,每份也是它的二分之一。” „„

至此,类似的说法越来越多,场面也有点混乱„„

在这个片断中,学生说出“平均电视机”看似有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这样去做,显然不合适,它体现不出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却是一句表扬“你真会观察”概括了所有。因为有了这个学生的“榜样”,致使后面的例子牵强附会,越来越可笑,甚至有些荒唐。不难看出,这位教师真是太爱学生了,太尊重学生了,对于“无忌的童言”可谓是“尊重之至,保护有加”。可是,在课堂上,如果只注重表面,只会说表扬说:“好的!”“你真棒!”这样缺乏深度的评价语,不讲实效,不区别正误,那么用什么来保证质量呢?学生究竟学的是什么呢?你再多的“奉承语”,再多“甜言蜜语”又一定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吗? 一味保护学生发言自由性,这也对,那也没错,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哪里?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鼓励,需要表扬,但更需要挑战,唯有在一次一次的挑战中,才能证明其实力,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过多的外在奖励并不利于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在起伏的掌声中渐渐退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致使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在盲目的赏识中,飘飘然,它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专家也认为:夸奖语应是一种真诚的客观评价,既不能吝啬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又要把握夸奖的度。一个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回答出来的问题,亦给予过度的夸奖,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真诚态度。过度频繁和千篇一律的“你真棒”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夸奖的贬值,有的甚至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来说,当他倾听学生的“真情告白”后,还能简单的用一个“好”字概括所有吗?

周宏老师认为,赏识教育时教师要学会发掘,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身上闪光点的“火眼金睛”,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赞赏,反复的激励,使孩子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不可能每次都尽人如意,当学生的发言出现问题时,也不要像过去那样不置可否地“嗯”一句就过去了,更不能像现在这样“你说”、“他说”“谁还想说”地到处点将。教师应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而不是独霸课堂,居高临下,也不能退居“幕后”,放任自流。要让赏识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在平和而有朴素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关键处得到支持,在模糊时给予澄清。教师要有春风化雨、点石成金的功夫——启发、引导、点拨、疏导。教育教学就应该这样,犹如做学问一样,必须是老老实实的,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矫揉造作,也根本没有必要注重形势,追赶时髦。要让深情打动学生,用真情唤醒学生,以激情来鼓励学生,这才是教学不懈的追求。

赏识是一种方法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教育者的赏识不仅听而不闻,而且会产生那样的歧义呢?在广泛运用赏识教育时,教育者必须注意:赏识教育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赏识教育能否取得成功或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得恰当与否。从根本上说,赏识教育的作用不在于赏识行为本身抑或用于表示赏识的几句话。赏识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因此在运用赏识教育时,须因时、因人、因地地选择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误解,才可以防止学生的抵触与反感。

综观赏识教育之方法,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赏识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并尊重学生,教师要独具慧眼

“学校是一座有四堵墙、里面藏着未来的屋子。”学校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的,它尊重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负责地参与到这个多元而且变化的世界中去,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教师在进行赏识时,内容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寻找甚至是搜索出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爱因斯坦曾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作为大科学家这类话他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当然,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独具慧眼,要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做“美”的发现者,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要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快乐。

平时沉默寡言不起眼的学生因为默默地帮助了骨折朋友的生活而大受赞赏,竟使他兴奋异常,性格开朗起来;一心埋头读书而不顾窗外事的学生在一次竞选中直抒己见而让同学和老师吃惊之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尊重他的意见并重新考察,竟使他热衷于社会活动;一个众人眼中的另类学生,某一天在老师无意中的一个欣赏的目光和一句“你今天很可爱”后,竟努力“淑女”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及时的表扬和赏识,犹如生病以后及时服药一样,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赏识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2.赏识教育要借助于合适情景,教师要善于设计

赏识教育必须遵循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赏识要有一定的依据,并且当赏识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时,才能激发起学生生命中的能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一定的情景,创设条件进行赏识。

课堂是学生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自我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最佳场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课堂又是教师“欣赏”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就是成功的机会。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回忆道: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

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行使赏识教育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会让学生产生水到渠成的感觉,而不会给学生造成刻意表扬或虚情假意之感。优秀的教师总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之优点,用各种方法,创设各种渠道发挥赏识之功效。有一位老师说到,每次上数学课她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解题方法,并且每次她都非常认真地听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他们班里已经有不少同学获得了以自己姓名命名解题法的殊荣。这一切无疑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而教师的教育功效也就事半而功倍了。

课堂教育中的赏识力量不仅来自于老师,还可以来自其他学生的共鸣、欣赏和赞扬。情感信息巧妙地进行交流传递,欣赏的影响不仅促进被欣赏的学生,同时亦影响周围的同学,给周围同学以良好的心理支持。

3.赏识要有科学性,教育要注重艺术性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赏识者的聪明才智、科学方法以及充满艺术的感召力。

首先,赏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不同的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其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更需要热烈的奖赏之词;而自信、内向、含蓄的学生,可能只要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尽传含义;而内向又自卑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与爱护,需要老师多注视并及时表扬其优点。此外,同样的赏识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所以又要时时增添新意,寻找有创造性的赏识方式。

其次,赏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要有依据,要具体,并有针对性。赏识内容不能盲目和随意,要对事不对人,要针对学生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学生的性格和本人。常常听到教师说“你很好”、“我很喜欢你”、“你是个好学生”。如果这样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事物,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方面做得很好,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大家都认为你是好样的”,而只是教师赏识意识下出现的“规范”话语,那么在学生心中不仅起不到预料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迁就,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不是尊重,反而是一种忽视与轻视。这种感受越积越多、越积越深时,爆发出来的只有愤怒。

再次,赏识方式要尽量不留痕迹,而且要投其所好。微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赞扬,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都能给学生以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赏识方式要能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并能正中其义时效果最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有位教师在全班学生中开展“幸福清单”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自己描述在学校生活中,能让自己感到最为幸福的十件事,以及最希望得到的十种褒奖方式。这些资料成为这个老师的法宝,它们不仅帮助老师更深层次了解学生,而且为以后“对症下药”的赏识留下了财富。

当然,任何一位赏识者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承担起做人的责任。赏识教育不是培养温室中的花朵,而是要让他们的生命更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4.赏识要恰到好处,教师要让批评绽放魅力

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分,赏识教育亦如此。提倡赏识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拒绝批评和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技巧的问题。在赏识理念指引下,能产生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有无穷的魅力,它同样具有“励志”性,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如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是出自一名小学生之手的作品。因为好奇,这名小学生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于是偷偷地打死了校长宠爱的一只小狗。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独特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那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内部结构,并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欲望。后来,他就成了有名的解剖学家。又如,某学生对游戏热衷有加,老师告诉他,游戏是聪明人为聪明人设计的,且很多游戏是益智的。大家都说你很聪明,但聪明与否是用事实来证明的,聪明人不仅学习轻松,而且成绩显著,如果你能用事实证明那我也认可你。再者,如果你也能编制出所需的程序或设计出精美的游戏也可算是聪明人。好强的他不仅把玩游戏的时间用来钻研编程,而且学习起来也是干劲倍增。还是高中生的他竟已成为著名网站的兼职一员。

提倡赏识,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教师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找到“登天的感觉”,尝到甜头,并且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发现生命的宝贵,珍惜享受生命。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父母、家庭、老师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的赏识对你的学生,你的孩子是最合适的,要靠自己创造性地去发现,以理念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情况才是最好的赏识

从人的心理需要来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当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就是对爱和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也就是说,渴望被别人信任和重视。曾有一精辟的概括:“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试着让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再理智的人在听到赞美和赏识时都会喜上眉梢,心里会为之一动。从青少年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随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它成人的尊重与赏识。因此,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它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近年来众多赏识教育的实例和实验也证实有诸多的优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激发创新,促使完善自我。应该说,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对学生的成长十分有利。

赏识是一种方法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对教育者的赏识不仅听而不闻,而且会产生那样的歧义呢?在广泛运用赏识教育时,教育者必须注意:赏识教育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赏识教育能否取得成功或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这种教育理念运用得恰当与否。从根本上说,赏识教育的作用不在于赏识行为本身抑或用于表示赏识的几句话。赏识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因此在运用赏识教育时,须因时、因人、因地地选择使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误解,才可以防止学生的抵触与反感。

综观赏识教育之方法,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赏识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并尊重学生,教师要独具慧眼

“学校是一座有四堵墙、里面藏着未来的屋子。”学校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的,它尊重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一种“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负责地参与到这个多元而且变化的世界中去,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教师在进行赏识时,内容不要老是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寻找甚至是搜索出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爱因斯坦曾说过:别人赞美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作为大科学家这类话他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当然,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独具慧眼,要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做“美”的发现者,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要注重发现学生的特长,寻找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快乐。

平时沉默寡言不起眼的学生因为默默地帮助了骨折朋友的生活而大受赞赏,竟使他兴奋异常,性格开朗起来;一心埋头读书而不顾窗外事的学生在一次竞选中直抒己见而让同学和老师吃惊之余,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大家尊重他的意见并重新考察,竟使他热衷于社会活动;一个众人眼中的另类学生,某一天在老师无意中的一个欣赏的目光和一句“你今天很可爱”后,竟努力“淑女”起来。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及时的表扬和赏识,犹如生病以后及时服药一样,能帮助他们发挥潜能。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赏识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2.赏识教育要借助于合适情景,教师要善于设计

赏识教育必须遵循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赏识要有一定的依据,并且当赏识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时,才能激发起学生生命中的能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一定的情景,创设条件进行赏识。

课堂是学生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自我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最佳场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课堂又是教师“欣赏”的重要场所,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就是成功的机会。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回忆道: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迸发出来。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

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行使赏识教育有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会让学生产生水到渠成的感觉,而不会给学生造成刻意表扬或虚情假意之感。优秀的教师总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之优点,用各种方法,创设各种渠道发挥赏识之功效。有一位老师说到,每次上数学课她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解题方法,并且每次她都非常认真地听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他们班里已经有不少同学获得了以自己姓名命名解题法的殊荣。这一切无疑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而教师的教育功效也就事半而功倍了。

课堂教育中的赏识力量不仅来自于老师,还可以来自其他学生的共鸣、欣赏和赞扬。情感信息巧妙地进行交流传递,欣赏的影响不仅促进被欣赏的学生,同时亦影响周围的同学,给周围同学以良好的心理支持。

3.赏识要有科学性,教育要注重艺术性

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教育,它需要赏识者的聪明才智、科学方法以及充满艺术的感召力。

首先,赏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的方式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定。不同的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的不同,其所能够接受的赏识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更需要热烈的奖赏之词;而自信、内向、含蓄的学生,可能只要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鼓励和赞赏的眼神就可以尽传含义;而内向又自卑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与爱护,需要老师多注视并及时表扬其优点。此外,同样的赏识方式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失去效用,所以又要时时增添新意,寻找有创造性的赏识方式。

其次,赏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体现在赏识要有依据,要具体,并有针对性。赏识内容不能盲目和随意,要对事不对人,要针对学生对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针对学生的性格和本人。常常听到教师说“你很好”、“我很喜欢你”、“你是个好学生”。如果这样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事物,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方面做得很好,同学和老师都很喜欢,大家都认为你是好样的”,而只是教师赏识意识下出现的“规范”话语,那么在学生心中不仅起不到预料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迁就,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不是尊重,反而是一种忽视与轻视。这种感受越积越多、越积越深时,爆发出来的只有愤怒。

再次,赏识方式要尽量不留痕迹,而且要投其所好。微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赞扬,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都能给学生以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感到无限的温暖。赏识方式要能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并能正中其义时效果最佳。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写出来,是当众表扬还是单独谈话时称赞,是精神表扬还是物质奖励?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应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对经常调皮捣乱、破坏纪律、人缘不好的学生,当众表扬可以帮其恢复声誉;对性格内向、成绩落后的学生,可单独谈心,表扬其遵守纪律的优点,鼓励其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活动,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有位教师在全班学生中开展“幸福清单”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自己描述在学校生活中,能让自己感到最为幸福的十件事,以及最希望得到的十种褒奖方式。这些资料成为这个老师的法宝,它们不仅帮助老师更深层次了解学生,而且为以后“对症下药”的赏识留下了财富。

当然,任何一位赏识者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承担起做人的责任。赏识教育不是培养温室中的花朵,而是要让他们的生命更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4.赏识要恰到好处,教师要让批评绽放魅力

任何事物都不能过分,赏识教育亦如此。提倡赏识教育并不是否定或拒绝批评和惩罚,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技巧的问题。在赏识理念指引下,能产生有效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有无穷的魅力,它同样具有“励志”性,能催人向上,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使他一生受益。如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是出自一名小学生之手的作品。因为好奇,这名小学生想看一下小狗的心脏是什么样子,于是偷偷地打死了校长宠爱的一只小狗。怎样惩罚他呢?校长了解到他打死狗的原因后,做出了独特的惩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髓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这就迫使那个小学生认真地研究狗的内部结构,并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欲望。后来,他就成了有名的解剖学家。又如,某学生对游戏热衷有加,老师告诉他,游戏是聪明人为聪明人设计的,且很多游戏是益智的。大家都说你很聪明,但聪明与否是用事实来证明的,聪明人不仅学习轻松,而且成绩显著,如果你能用事实证明那我也认可你。再者,如果你也能编制出所需的程序或设计出精美的游戏也可算是聪明人。好强的他不仅把玩游戏的时间用来钻研编程,而且学习起来也是干劲倍增。还是高中生的他竟已成为著名网站的兼职一员。

提倡赏识,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而是要教师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败,学会等待,让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找到“登天的感觉”,尝到甜头,并且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发现生命的宝贵,珍惜享受生命。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父母、家庭、老师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赏识方式,怎样的赏识对你的学生,你的孩子是最合适的,要靠自己创造性地去发现,以理念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情况才是最好的赏识

把赏识融入数学教学

一件事情能不能取得成功跟一个人的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如何让孩子们培养自信心呢?我认为,赏识教育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孩子们最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赞扬和认可,有了赞扬和认可才能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到自信与活力、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1.用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我班有个学生,非常顽皮,课堂上总是不大安份,不时在老师讲课时插上几句,喜欢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经常在老师提问题时抢先答题。因此没少遭老师们的白眼,老师们总是看他不顺眼,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不是大声呵责就是冷嘲热讽,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而我却对他非常赏识,并不时夸他脑子灵活,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总是有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当然,他对这个顽皮学生的缺点也不是一味的放纵,而做了适当的引导。偏见给了他内心的打击和恐惧,使他的其他学科学习进入恶性循环,兴趣锐减。而 赏识给了他信心和动力,使他的数学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因此成绩名列前茅。

2.用赏识震动学生的心灵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其意在劝导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有这样一种情况,当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时,那老师所教的课就学得好,学生不喜欢哪一位老师时,那一位老师所教的课就学得不好。这实际上是情感在起作用,如果学习时调动了大脑的兴奋神经,大脑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起。老师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轻松地“流动”给学生,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吸收,这样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就会非常好。由此可见,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3.用赏识敲开学生的心梦学生都有好活动的天性,但在教学情景中的学生活动应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性的行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的活动,学生就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或导致老师的“博学”压抑学生天性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把学生引入良性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我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发言积极性高。然后评出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在舒展每个人天性的同时,又培养团体精神。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课堂,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课堂上老师有时故意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了老师之后有了成功的愉悦。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不采取全盘否定的办法,尽量找出其闪光点。

4.用赏识走进学生的心田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适当地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让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老师。我班有个学生,其它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唯有数学成绩落后。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数学课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给她讲大道理,而是用笔与他交谈,使他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还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找一些数学兴趣题给她做,使她有一种成就感。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成绩提高很快,在最近的一次的数学考试中考了85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践着,理解赏识激励学生,就是说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捕捉、分析,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老师应理解尊重和鼓励学生强烈的再现欲,和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把握学生的渴望成功的内心需求。当差生高高地举起手时,教师应该把握他们渴望关爱、关注的心理,用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自信,已是必不可少。赏识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服“良药”ninini

第五篇:让每一颗水珠都折射太阳光芒--我的辅导员工作体会

让每一颗水珠都折射太阳的光芒-----我的辅导员工作体会

经济学院 周钰

我于2003年8月进入嘉兴学院,成为经济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在这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平时和老师的相处中,和同学的交流中,以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磨砺都让我受益匪浅,不断的积累使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一、注重自身理论修养,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平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积累,除了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等重要理论思想,还注意阅读《中国青年报》、《时代青年》等团刊团报,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能听取领导的工作意见和借鉴兄弟学院好的工作经验,努力通过多渠道来促使自己不断的学习、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有效的指导工作。2005年8月我有幸参加团省委、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第9期全省团干部培训班,在为期一个的课程安排中,我学完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也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考核,提高了自己的团务工作能力。

二、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团学工作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受社会思想多元化和生活多样化思想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增强我们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以此为目标,在三年的思政工作中,我深入学生中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网络、手机短信、QQ等通讯工具,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经常关注如学习成绩有大幅度下降的学生或者与同寝室同学无法融洽相处的同学等,主动、及时地找他们聊天,从思想上开导他们,尽早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从这些年和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发现,无论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或者因为自己是来自贫困家庭而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的内心深处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开解、关注的,他们希望被重视,但有时自己无法跨出艰难的第一步,所以我觉得作为辅导员要主动帮助他们走出自己想要摆脱却很难摆脱的“习惯”。)若自己不能解决则及时向领导反映,并立即通知学生家长,不让问题扩大化,尽快解决问题。

另外,还要不断摸索学生工作特点,注重工作方法,以共性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时面对一些个性很强的学生,一时无法和他(她)取得很好的沟通,这时我就从他(她)的班主任、好朋友、寝室同学、学生干部,有时甚至是“老乡”处找突破口,如果能找到沟通的话题或者能沟通的人,往往事半功倍。)

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热情与亲和、更需要细致与耐心,有些时候往往从表面看来问题是解决了,但实际还是存在隐患,(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来自外省,因为大一刚到学校无法适应,总是觉得莫名的孤单,白天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上课听不进,晚上睡不着,我和班主任多次和她聊天,她的情况逐渐改善,后来她对我说“老师,我已经完全好了”。1个月后,我不放心,再次向她同寝室的同学

询问她的情况,寝室同学说她又开始“犯病”,但是她不好意思再“麻烦”老师,所以没有对我们说。这次我主动和她家长联系,并让她和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心理辅导老师建议她休学回家治疗,因为她得了“抑郁症”。一年以后,学生回来,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还取得了奖学金。我很庆幸,当初自己没有“相信”学生说自己已经“完全好了”,也庆幸自己的“不放心”。)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要有真正为学生着想的信念,一定要做到细致与有耐心。当然,还需要依靠学生干部、相信学生干部,从而使学生干部工作具体化,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这些“小助手”把我们的工作落实得更到位。

2、认真抓好学院团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及校训学习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我院注重学生第二课堂的管理。我一直认为,在举办活动的内容上,要做到“追求高层次,突显学风建设”,在举办活动形式上做到“文化活动系列化,品牌化”的具有经济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我院每年开展演讲辩论赛、“三月行”青年志愿者活动、迎新工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代经英系列活动,并连续三年开展“百篇经典”阅读活动。我院还组建助残小分队,关爱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爱心手语队的建立,使我们与嘉兴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儿童有了定期的交流,向他们学习手语的同时也表达我们大学生的爱心。通过此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发挥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全面夯实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同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方面的能力,开展学科交叉的课外科技活动,如我们开展的西方经济学院知识竞赛,将学科知识和趣味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今年的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索依宝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计划书”和“科通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2005年12月我们成立了经济学院读书小组,由我院党总支书记刘晓凤老师作指导老师,成员由大一大二的金融、经济、国经专业的同学组成。每周五在“学生党员之家”讨论刘老师提前布置的名著和经济学学术经典书目,小组成员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感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今年辩论赛的成功。通过这几年的摸索与反思,现在我院团学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我们始终坚持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化于孕育良好学风的实践中。

团工作要有创新开发,也要有延续提高。我要求我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各个部门将每次团活动进行小结,如我院青年志愿者与嘉兴市行知小学四胞胎姐妹结对活动、读书小组活动、助残小分队的活动情况等等,总结成功的地方,更要看到不足之处,以利于今后的提高。然后将这些小结归整成团活动的物化成果,在近一年的时间中,我院团总支先后整理了《传递爱心、领悟生存》、《青春献祖国、激情谱华章》、《论为学、辩为术》三本学院学风建设汇编材料,并将百篇经典阅读活动以《至上的价值、甜美的理性》等书评集、光盘等形式进行整理。

3、重视班风、学风建设

由于工作的需要,今年我担任了我院两个班级的班主任(其中有一个毕业班),对于非毕业班,我经常听取学生干部对于班级情况的汇报,了解班级成员的学习和出勤情况。尤其注重掌握后进生的成绩动态,并注意和这些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有效地保证了让学生家长能够及时知道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努力探讨教育学生的合适方法。而对毕业班主则把重点放在做好班级的就业工作和文明离校的各个环节安排上。

三、重视团总支的组织发展、推优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通过党团共建,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我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民主的、公开的推优制度。另外,我还兼任经济学院国经专业的党建指导老师,负责本专业7个学生支部的党员发展、转正等工作。平时我注重对学生党员的严格要求,让党员深入同学、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成为学生中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他们与同学交流,可以比辅导员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发现更多学生不愿向老师透露的信息。只要对这些活动有正确的预期,细致的安排,最终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生活中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在生活工作中要把浓郁的爱学生之情和科学的管理学生之道,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成为学生可亲可信更可学的老师,引导学生的求知热情,多教给学生一些今后长期管用的东西,使学生毕业以后,很快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时刻保持自己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和党的基层干部的清醒政治信念,用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起一面鲜红的旗帜。

相信经过不断的学习和交流,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不断的剖析、反思和总结,我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我也必将一如既往,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用热情写真情——思政辅导员工作总结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施展望

我进入辅导员队伍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我的业务经验不断积累、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这与校、分院领导、老师、同事的指导和关心是分不开的。我在平常的工作中,学到并掌握了许多知识,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更加体会到作为一名辅导员不同于其他工作的酸甜苦辣,现将两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我的第一个教师节,当几个班的学生把全班同学签名的贺卡送到我手中的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感到学生的可爱,我被学生的行为所感动,我要以我最大的热情服务于学生。我知道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我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没有不合格的受教育者,只有不合格的教育者。不能无视小事、琐事,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三方面的要求:1.作到时间要跟得上,经常走访学生宿舍和听课;2.事情要早知道,多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3.处理问题及时果断,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今天的事情决不留到明天,面对困难不回头,努力解决,自己不能很好的解决的,向院系领导老师请教解决;4.提高自己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强自身修养,在空闲时找一些资料学习和翻阅书籍,始终能在一个新高度给学生带来新的兴趣。

二、在教育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水平。两年来虽然对工作有自己的一点思路,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不免碰钉子,在分院领导、老师、同事的帮助下,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技巧。做到腿勤,眼勤,脑勤,手勤,嘴勤,认真总结,争取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独立解决。

三、克己奉公,勤于工作。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保证在办公室和学生教室、宿舍的出勤,事事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在与院领导、老师的相处中,我抱着学习请教的心态,工作上做到支持领导工作,多与领导交流工作中的心得,寻求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工作上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为学生反映问题,为学生与学院的沟通架起桥梁,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影响力。提高自己能力水平的目的和归宿就是要搞好学生工作,做好一个专职辅导员的本分。

四、收获成果,满心欢喜,再接再厉。

我在辅导员岗位上的两年,看到了分院的良好的学习氛围,骄人的考研成果,不断成熟的忘年交活动,这一切都使我们分院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提升,让我觉得我的工作也为分院出了一分力,给了我更大地勇气和信心去开展辅导员工作,突显辅导员工作的桥梁优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成效,为分院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和摸索,自己已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比较从容的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论是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因为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而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认为在学生工作中,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即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1、管理育人

作为一名辅导员兼班主任,我深知管理对于一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么去管。每个班级都有其优点和劣势。对于个人来说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可见,如何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是因对象而定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也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只有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管家里是穷还是富,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突然要独自一个人去面对周围的一切,去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很多事情,大多数学生会觉得很茫然或是失落,就会变得更加多疑和敏感。不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很容易在不经意间中伤到学生的自尊,结果必定是适得其反。我采取通过对学生档案的了解以及课余聊天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班上同学的情况,我把学生分为三种类型,对于那些一直在父母严加管教下成长,还不成熟的幼儿型学生,我的对策是要严格要求,不时敲敲警钟,让他们不要从那种紧张的氛围一下子放松,一旦发现他有什么错误时,毫不留情,严厉批评;对于那些各方面表现平平,但事事又有自己独到见解的那种成长型学生,我采取多人谈话,以对其他人进步的表扬或对错误者的批评,侧面鼓励或教育他;而对于那种自尊心特别强的成熟型学生,我不批评,只是表示对其所为很关心的询问式谈话,让其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

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学生一旦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方式,便放松了学习,为了不让同学们掉队,不论是平时还是考试前,我都严格要求,并让学习委员采取各种形式多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2、服务育人

虽然管理是学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是在我看来,仅仅做好管理是不够的,服务学生也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大学辅导员,除了管理好学生,还要服务好学生。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也谨记这一点,这也使得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排除总是单一以管为主,不论什么事情我总是以引导学生为主,突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管理模式,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指导他们学习,还指导他们的生活,“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使我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是老师亦是朋友的关系,从而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平时,只要学生给我反映的情况,无论事情大小我都把它们记下来,并想办法帮助解决,很多时候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替他们着想,现在我院的学生中有很多同学都和我谈过心里话,甚至有些话是连父母都不愿意说的,我也特别尊重这些同学,能够给予帮助的我尽力而为,让他们从内心信任我,愿意和我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作为一名辅导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处处为学生着想,及他们所及。但是此项工作是琐碎的,我还是存在经验及思政教育的不足,工作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戒骄戒躁,多学习、多借鉴别人好的工作方法,使本职工作更上一层楼!

乐于奉献 勇于创新

――――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

医学院 高峰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有效的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辅导员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应该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让学生以你为榜样

首先,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思想觉悟。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前提。其次,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奖惩工作要坚持原则,做到为人师表,诚心实意关心学生成长,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进步。再次,应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大

学生求知欲强,喜欢探索,他们崇尚科学知识,追求真理,乐于探索社会问题。对大学生教育必须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况且按现在的发展形势,我觉得自己最好有地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应该具备“五心”品质,让学生为你心动

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所在,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辅导员就看这一环节了。

1、爱心

辅导员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辅导员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真心对待学生,把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无论哪一类的学生都需要辅导员的关爱。爱与尊重是沟通学生心灵的基本方式。

2、细心

现今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扩大,大多是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进入大学后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生活环境不适应、孤独感和空虚感、学习方法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独具慧眼,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这对大一政治辅导员来说尤为重要。

3、耐心

耐心能促使学生与辅导员交心。学生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辅导员来帮助解答,学习方面的、生活方面的、工作方面的、甚至感情方面的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非常有耐心,仔细聆听学生们的心声,耐心地为他们进行开导,做一名倾听者和解惑者。

4、责任心

对工作的责任心是我们辅导员工作的原动力。有些辅导员工作确实太忙,无力做太细致的工作;有些辅导员不是很负责任,工作不到位,方法不得当,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导致班级建设跟不上,形成恶性循环。

5、恒心

就是要持之以恒,有位伟人曾经讲过“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做学生辅导员工作也是如此,经常碰到的情况是不能一次解决的,需要你几次的努力,但很有可能几次都没有效果,这时候就是考验你的恒心和毅力了,能不能坚持下来,这是往往工作成功的关键。

因此,辅导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能以自己工作忙为由推脱责任或采取冷漠的态度。

三、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让学生为你喝彩

我们现在的学生都是80年代后期出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脑子聪明,兴趣爱好广泛,个性张扬,深爱电脑网络,同时他们也很懒散,不愿很少做家务,难得与家长沟通,正是由于这样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校碰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交友不顺利,团队精神差。我们的也应该紧跟时代前进,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不是去管理、禁止,而是应该是教育、引导、服务好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所以辅导员的角色更多的应是引导者,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所进行的学习引导、生活引导、交往引导、人格引导、发展性的引导等。辅导员要想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确实有所启发、有所引导的话,就必须做到尊重、关心他们,理解、体谅他们,信任、接纳他们。辅导员应经常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班级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辅导员的工作应该由管理转向引导。应该提倡树立在引导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管理的理念。老师和同学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相互之间是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

实践证明寓情以教和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化学生的被动管理为自我的主动管理,有利于他们增强驾驭大学生活的能力,尽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

四、建立和完善学生干部体系,让学生为你自豪

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参谋助手,他们与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愿望、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在做学生干部工作时要注意:既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辅导员对学生干部要“善于批评、善于指导”。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工作方法,树立在同学中的威信,以更好地工作;也要防止他们滋生优越感,把自己凌驾同学之上,在学生中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学生干部要严格

要求与大胆使用结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和组织作用。还要指导学生干部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最后借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高雅的人看背影就知道,奋进的人听脚步声就知道,和善的人看笑容就知道,优秀的人看辅导员就知道!我想只要在座的各位能做到乐于奉献,善于学习,勤于工作,勇于创新,那么嘉院的明天就会有希望,就会更加辉煌。

用真心、爱心、恒心和创新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南湖学院 徐蓉

2005年,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到了南湖学院,在这里从事学生工作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充实而忙碌的工作让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在锻炼能力、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做好学生工作光有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用真心,有恒心,求创新,必须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和总结,边干边学。下面结合南湖学院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一年辅导员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高效率学生工作队伍 探索学生工作管理新机制

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探索合理的管理模式在如今“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南湖学院现共有专职思政辅导员8人,要负责全院近4000学生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以南湖学院大一年级为例,三名辅导员平均每人要管理将近600名学生,同时每位辅导员还要承担学生奖惩、学生服务、学生活动等各个模块的工作,相对来说工作量大任务重。要在学生多工作多人员少的实际情况下更有效的开展好学生工作,就必须探索尝试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因此在学生管理上学院大胆采用了“ 党总支副书记-学生事务管理中心

主任-年级主任-专职班主任-学生助理辅导员-党员班干部”的管理模式。形成六位一体、逐层负责、全员育人的管理体制。将工作进一步细化,责任到人,分工协作,全方位的为学生做好政治上引导、学业上指导、生活上辅导、心理上疏导。

二、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使学生工作有章可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地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要增强工作的原则性和透明度提高管理的实效,就必须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引导人,以制度来激励人。结合独立学院的学生工作特点,形成了包括岗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1、“班主任每周例会制度”--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学院专门聘请了具有很强责任心和工作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各班的专职班主任,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协助各年级主任完成各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管理上通过执行《班主任工作条例》对工作进行规范和细化。并严格实行每周的例会制度,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实际在例会上布置每周工作要点,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探讨。另外,各年级主任会以文字形式下发“每周工作提要”,对各阶段工作进行量化和概括,以便班主任在工作中突出重点,明确任务。

2、“辅导员工作月反馈制度”--助理辅导员队伍是南湖学院在成立初期就构建的一支学生自我管理的特色队伍,几年来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因此,在大一年级的各个班级中继续配备了学生助理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在助理辅导员的管理上也实行每周例会制度,并要求助理辅导员上好每月一次的指导课(主题班会),定期下寝室与学生沟通、下教室与学生一起自习、从而深入了解所带班级学生情况,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培养责任意识;实行“月反馈”制度,要求每月对工作进行汇总和小结,及时反映本月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班干部每日签到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和班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于班级建设和学生管理都有很大帮助。

在大一年级里一直坚持实行班长和团支书的每日签到制度,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工作。

4、“家校联系制度”--学生工作者仅仅凭自己的力量和工作热情,要取得学生管理的成功是困难的,学生家长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同时他们也都非常想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比较关心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不佳,平时表现差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同学更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达到学校、家长共同管理的效果。例如,我们分院专门制定了“家校联系卡”,每学期末把学生成绩,奖惩情况,在校表现情况,欠费情况,班主任评语等以书面形式记录到卡片里,邮寄到学生家长手中,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另外每学期对于收到学业/退学警告书/预警书的学生都会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方法,并把谈话记录和学生的个人表态以书面形式寄到他们家长的手中。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

5、“重点学生谈话制度”-重点谈话对象包括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有违规违纪现象的学生、贫困学生、以及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

班主任和年级主任会利用下寝室、下教室的时间找相关学生进行谈话,对于每次的谈话内容,都有专门的谈话记录表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存档。谈话形式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执行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规范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指标,让学生工作更加有章可循,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以学风建设为中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永远都是学生工作的中心。南湖学院一直把搞好“学风”、“班风”和“室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以学风促班风,以班风带室风,从而实现“建良好学风,创优良质效”的管理目标。为保证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除了进一步严格考勤制度和请假制度外,还加大了出勤率的抽查和管理力度,并通过年级主任班主任下班听课、经常性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辅导员班主任的每月指导课等形式,严抓课堂听课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具体措施有:

1、学风建设中强调抓好自习和课堂学习质量。形成助理辅导员→班长(自律委员)→寝室长的三级联动管理机制,相互监督,向上负责,逐层管理,责任到人,以有效加强班级考勤管理。

2、班主任、年级主任下班随堂听课的举措,让学生工作者直接参与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听课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3、室风建设中,开展以分院“寝室文化节”为中心的系列建设活动,评比卫生标兵寝室,学习先进寝室,培养学生以“小家”爱“大家”的精神风貌,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交流环境。

4、对于个别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在党员中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学习疑问,弥补学习不足。

5、在对大一年级学生的管理中,以实行早锻炼和早晚自习制度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

6、学生签订“考前诚信协议”,召开考风考纪动员大会等形式,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端正学风和考风,杜绝作弊现象。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在学风建设上确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一年级的早操出勤率、课堂出勤率、整体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上课发短信、睡觉、听歌等不良现象也大大减少,一种勤奋向上,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正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动机和动力的具体体现。

四、结合“三本”学生特点,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

三本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个性突出,在呼吁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今天,积极鼓励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强化突出特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辅导员,除了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特长,渴望成功,却无法施展的同学,不仅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才华展现的舞台。“南湖大学生艺术团”的成立、“南湖体育运动队”的建立、“演讲与口才协会”“邓学会”“心之源环保协会”等十多个社团活动的丰富开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为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青春的另一种释放,激情的再一次飞扬。另外,“机器人设计大赛”、“土木三人行结构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和专业知识相关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参与,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将

所学专业知识得以灵活运用,既提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能力。民办高校的学生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较强,但又存在一定的自卑情绪,很多事情他们敢想却不敢做,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敢于秀出自己,帮助他们挖掘潜力,他们树立信心,要加大与学生的沟通和成长交流,针对学生渴望被关注,希望被理解的心理特点,全面及时掌握学生的变化,表彰鼓励进步,批评指导改进不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关怀与关爱。

一年多的辅导员工作让我成长和成熟的同时学会欣赏和领悟生活的点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很喜欢这句话,也一直拿它来与我的学生们共勉。南湖学院的舞台是属于在这里成长的四千学生的,但同时它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工作者的舞台,但不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要想真正成为站在舞台中间的人,都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还要很多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相信只要大家有信心,用真心,一条心,那么心灵一定将会把舞台照得更亮。

干在实处,重在实效,做学生满意的辅导员

(三号楼自治社区辅导员:徐进)

前不久我读到过这样一首诗:“做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化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教师是崇高而又神圣的,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作为人民教师的一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要做学生满意的辅导员就需要“做人梯、化春蚕、当蜡烛”的精神,就需要用我们自己的知识、汗水和劳动帮助引导我们学生全面发展。我深爱我人生第一份职业,我很自豪,我是一名辅导员!

两年前,我从学校刚刚毕业,踌躇满志地接受了我的第一份职业―――做一名思政辅导员。两年来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的自己很喜欢这份平凡的工作―――愿作红烛,甘为人梯,默默无闻,辛勤耕坛。下面我就把自己两年中在学校三号楼做思政辅导员,和楼里的学生干部实践学生自治社区的工作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大胆创新管理体制,搭建平台,让学生唱戏,用学生的力量服务学生。

我们在三号楼原宿舍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宿舍楼资源的优化配置,成立三号楼思政辅导员和楼长指导下的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目标的学生生活自治社区管理委员会,共有两个中心和一个办公室组成,共8个部门,并同时成立了社区党员管理中心(党办)。通过全楼招聘、应聘,每学期都有30位同学成为三号楼的社区干部。社区干部管理采用学生会的管理体制,竞争上岗,并紧抓制度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制定了党员和社区干部管理手册,完成了各项规章制度的修改、定稿、成档。思政和楼长日常管理两条线紧密配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三号楼生活自治社区尽管成立两年,但全体社区干部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推进学校社区改革建设优质服务、优美形象、优良作风的新型建设目标,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二、坚持社区改革真正的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真切关爱学生,尽可能把学生的事办好,实事办实。

1、与后勤住宿公司协调,在一楼105室我们首创在宿舍楼设立“学习(通宵)自休阅览室”。这样不仅使三号楼的同学不用出楼就可以有教室学习,也解决了考研同学想延长学习时间但没教室的顾虑。自修阅览室的做法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肯定后在学校许多楼道进行推广。

2、在学生处团委和实验设备处的支持下,我们又在一楼104室设立了“学生信息阅览室”,利用学校一些快淘汰的十一台电脑,使其重新可以上网,这样大大方便同学们上网查资料。而且还针对楼里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较多的特点,机房管理人员自行组织开办小型的电脑装拆机培训班,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3、为规范管理,以“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优美的形象”面对我们的同学,三号楼自治社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促进学生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我们对大学生日常在宿舍内的表现进行记录、评价和相应引导,通过联系单,我们积极向有关院系反馈学生在楼里的表现。每个月我们评选“文明寝室”和“党

员示范寝室”。并对3号楼所有学生进行了信息库的建设及日常管理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帮助管理混乱的寝室推选寝室长,规范宿舍值日工作。

三、倡导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大学生在宿舍的政治思想工作,扎扎实实把大学生的思政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贵在实践,重在实效,深化高校思政工作的内涵。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我们三号楼开辟了18个学生勤工助学和实践岗位,累积发放助学金2万多元。聘用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副楼长,以勤工助学方式参与宿舍管理。

三号楼里有学生自己的“星星便利服务部”。它是在学生处、后勤发展集团的支持下,在经济学院毕业生“星星基金”的资助下开设的。“星星便利服务部”每学期解决本楼8-10名最贫困的学生,让他们通过为他人服务来解决自己的困难,体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我们提出了“将思政工作重心下移到宿舍,思政工作必须拉进与学生的距离,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思路。我们三号楼每一周都有一天晚上由辅导员或楼长带队下寝室,面对面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其他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通过与学生近距离接触,不仅能够了解学生性格,掌握学生的思想,还有利于与学生建立感情,使思政教育和宿舍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号楼虽然是一幢老宿舍楼,基础设施较差,但三号楼历史文化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同时,现在的专职宿舍(公寓)管理人员责任心强、管理到位;学生素质也较好;学生和管理社区管理干部关系融洽,矛盾较少。在2005年12月23日《钱江晚报》联手省教育厅高校就业办公室、省内近20所高校共同推荐百余名寒门优秀生就业名片,其中嘉兴学院推荐的7名学生中,有3名就是三号楼的住宿生。

四、主动适应学校的新发展新变化,宿舍(公寓)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创新,在改进中加强。

坚持“校院党建”与“社区党建”相结合,通过“双向认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的党建思路使社区和二级学院形成合力,使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双向认识”就是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在宿舍(公寓)公开亮相(照片上墙;名字上自己宿舍门的门梁;党员服务内容和行为上宣传橱窗),让所在宿舍楼的同学了解和认识;“双向联系”就是通过“联系单”、“联系册”、“联系卡”使在本楼住宿的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持“联系单或卡”到自己所住宿舍(公寓)楼报到。使相关分院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建立联系,交流情况;“双向服务”就是所在楼的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服务社区、服务学生的同时,也为党员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让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感受社区温暖。“双向反馈”就是宿舍(公寓)楼党组织与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所在分院的党组织对党员的情况进行互相反馈。我们在三号楼内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学生满意的社区党员。我们提出“党办建在楼上”,设立党员之家。

“党办建在楼上”,即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工作在社区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宿舍(公寓)中得到充分展示。

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党员例会和每两周过一次组织生活的形式,积极进行经验交流、协商议事,促进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社区党员通过三号楼社区自己的“党建园地”、“定期走访”、“党员在社区活动联系制度”已经渐渐开始凸现效果,三号楼的的社区“学生动态信息网”已初见雏形。

两年的三号楼宿舍改革实践在“学习、安全和卫生”上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实效,主要得益于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敢于决策,措施得力,积极、稳妥、有序得当推进宿舍改革;得益于理论的创新,机制的激活,新制度、模式的创建和广大三号楼社区干部敢为人先的实践勇气;得益于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所形成的宽松改革氛围。最后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建立和健全以社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辅导员宿舍管理员为骨干的遍及整个学生公寓的信息网,是确保学生公寓顺利运行以及管理稳定的重要前提。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挥广大同学直接参与学生公寓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提倡毛主席曾经讲过的“人民战争”。只有广大同学都积极

参与了,工作热情发挥了,公寓中的各项措施才会易与落实,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2、坚持以人为本,真切关爱学生,做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的辅导员对我们的学生最最首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与尊重是沟通学生心灵的基本方式。我们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真心对待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努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缩小与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关心、亲近同学,要与他们交心谈心,坦诚相待;对学生的困难要热情帮助,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实事求是、公正严明,热爱、了解、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工作中奖惩分明,弘扬正气,使好人好事得到表扬和支持,不良倾向得到批评和纠正,这样才能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3、勇于探索,虚心学习,力求创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趋频繁,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碰撞更加激烈;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传媒在为我们提供新的工作手段和渠道的同时,也使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有了可乘之机。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如果不从思路、内容、体制、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思想工作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要注重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大合唱”大家唱;要认真学习和积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设备和手段,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增强工作实效。

通过这两年来与同学们的接触,我觉得更多的是我自己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学习工作,一起畅谈,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过我深感自身理论水平也有限,对同学们的很多问题和困惑由于我自己阅历局限难以给以满意的答复。以后的工作还很艰巨,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来开展我的工作,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下载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颗心灵(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耀时代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耀时代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某阅读APP发表《国风当道:历史穿越类小说盘点》报告,历史穿越类小说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作品中新的......

    让人性的光辉照耀孩子的心灵

    让人性的光辉照耀孩子的心灵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断及反思 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 毛皓月 [案例] (在理解了题目和了解了作者之后。) 师:请同学们自由......

    班主任教育叙事:温暖每一颗心灵-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教育叙事:温暖每一颗心灵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很容易把自己扮成“庙堂之上的”的“严师”,以为这样就可以有威严了,能让学生敬畏三分。按照常理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刚......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学校创优情况介绍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 ——越秀区中星小学“星光教育”创优情况介绍 2013年,我们在传承、提炼、弘扬“多元 自主 优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主题型......

    让阳光照耀心灵——矿泉中学师德演讲稿2012-10-28

    让 阳 光 照 耀 心 灵 ——矿泉中学教师先进事迹报告 矿泉中学 李丽华 2012-10-28 “亲爱的刘老师,高三的岁月终于如期而至。 老师你知道么,这几年来,每当我稍有片刻迷茫......

    让青春绽放光芒

    濮阳市教育局“我把青春献给党” 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比赛 作品名称: 让青春绽放光芒 单 位: 台前县城关镇中学 职务/职称: 中教一级 联系电话: *** 让青春绽放光芒 崔......

    让英语教学绽放光芒

    让英语教学绽放光芒,促山区孩子有效学习 ——结合实际谈山区小学高段英语课堂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和理念的强势推行下,山区小学英语教学发生很大的可喜变化。但是也应该......

    让青春绽放光芒[最终定稿]

    让青春绽放光芒 青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亢奋的词语,它就像乐章中那最高潮的章节,意味着生命中最精彩的旅程即将开始,青春,就像那万物复苏并令人充满希望的春天,姑且让人期盼着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