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充国颂及翻译
赵充国颂
汉
杨子云
明灵惟宣,戎有先零,先零猖狂,侵汉西疆,汉命虎臣,惟后将军,整我六师,是讨是震,既临其域,谕以威德,有守矜功,谓之弗克,请奋其旅,于旱之羌,天子命我,从之鲜阳,营平守节,屡奏封章,料敌制胜,威谋靡亢,遂克西戎,还师于京,鬼方宾服,冈有不庭,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诗人歌功,乃列于雅,在汉中兴,充国作武,赳赳桓桓,亦绍阙后。
赵充国颂翻译
清水一中
刘小平
圣明的帝王只有宣帝,西戎有少数民族先零,先零猖獗,侵犯大汉西方边疆。大汉受命之武将,只有后汉将军(赵充国),整顿军威,讨伐西戎,威威名大震。已经到了西域,恩威并重,晓谕他们。此前,赵充国有守卫西域的战功,但没有使他们屈服。(赵充国)向皇帝请求出兵,在罕羌地带,奉皇帝命令,后续部队跟随,到了鲜水的北面。营平侯坚守气节,多次给朝廷上奏章,分封他屯田西域。料敌如神,克敌制胜,智谋威震敌军,不卑不亢,于是攻克了西戎,凯旋回京,西戎深表臣服,占据他们的冈峦,不再与大汉分庭抗礼。西周宣王时,远方羌戎如虎狼般反叛,宣王御驾亲征,诗人歌功颂德,记载在《诗经·尔雅》之中;汉朝中兴的时候,充国将军带兵作战,威武雄壮,功绩记载在阙门上让后人继承。
《赵充国颂》诗作者简介 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汉族,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有:著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尤其是扬雄著的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他的作品用辞构思亦华丽壮阔,与司马相如赋相类,所以后世有”扬马”之称。
赵充国颂书法作者简介
张裕钊(1823-1894)湖北武昌人。字廉卿,号濂亭,道光举人。清散文家、书法家,工书,习魏碑,内圆外方,自成一家。其书法独辟蹊径,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被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与比”的清代书法家。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生平淡于仕宦,自言“于人世都无所嗜好,独自幼酷喜文事”,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培养学生甚众,范当世、马其昶等都出其门下。
第二篇:王充读书文言文翻译
东汉思想家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很孝顺。后来(王充)到了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他喜欢广泛阅读却不死守拘泥他人的观点或语句。他家里贫困没有藏书,经常到洛阳的街市店铺游逛,阅读(别人)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记住,这样就通晓了各家各派的言论。以下是王充读书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著其五篇云尔。
译文
王充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刺史(官职名)董勤征聘他为从事(官职名),改任治中(官职名),自己辞职回家。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里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寓意)启示: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孤:少年丧父
徙:迁徙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
师事:做……老师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论衡》一书。
第三篇:师德颂演讲稿-赵伟伟
《甘做春泥护花朵》演讲稿
隔河头总校界岭小学
赵伟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甘做春泥护花朵》。人们总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为教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学生人性的关怀,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老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的权利,但是无论你是何种原因,何种方式选择了教师,那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意味着奉献,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多么诱人,我们都将超脱物质的重压,始终拥有高尚的道德,用自己的热心和耐心去经营着自己的这一片热土。
我们生在农村,贫困的学生较多,还有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了,他们离开了父母的呵护,走进学校这个大家庭,许多孩子都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老师是他们爱的源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手势都能够让他们感到温暖,获得力量。每当孤独,他渴望温暖;犯下错误,他希望包容;面对失败,他期望鼓励;取得成功,他需要分享„„我们的爱如春风,融化了他们心中的坚冰;我们的爱如阳光,拨开了他们眼前的迷雾;我们的爱如火种,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焰。这就是爱,是我们教师的本能。是妈妈,教会孩子呀呀学语;是爸爸,牵着孩子蹒跚步履;是黑板前的你,让孩子懂得了方块字的奥秘。不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那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多么神圣。
汶川大地震时,甘肃省文县伊家坝小学女教师、共产党员姜玉红,正要走进教室给学生上课,身上跟着几名学生。突然,教室摇晃起来,她一个急转身,将靠近自己的三名学生搂在怀里,屋檐下震下来的砖瓦无情地砸在姜玉红老师的身上,鲜血直流,三名学生却安然无恙。学生们摇着昏倒在地的姜玉红,哭喊着:“老师妈妈,老师妈妈,您醒醒!” 何为妈妈?生之养之教之,此刻,此话竟然将这两个称谓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难道仅仅是偶然吗?姜玉红,一个极其普通的老师,普通到连她的名字也必将淹没在时间的河流。但是,他的事迹却可歌可泣,必定浸润人间,与日月同辉。
同时我想到了我的身边。1老师总是批改作业到日暮夜深,然后,匆忙用些小餐,继续提笔起航。2老师总是耐心地辅导学生,到别人都走散了,回家了,她却把身影留在了校园。3老师一直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积极乐观,倾心参与各种学校的活动,带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向上。4老师虽然从一线教学退了下来,却还是热衷于教学事业,带动年轻老师的进步与成长。太多太多的人,把自己高尚的品质化在默默无闻的工作和奉献里。
每次面临考试,学生们的压力都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讲了一个《负重,才不会跌倒》的故事,老船长那句镇定的话语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负风是吹不倒的。在船上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人又何尝不是呢?给我们自己加满“水”,使我们负重,这样才不会跌倒。没有压力的生活就像没有风的帆一样空虚。没有压力,生命就会黯淡无光。不要避讳压力,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压力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铺路石,就这样,学生渐渐的克服了恐惧心理并信心坚定的迎接每一次考试,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九年,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常言说的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这个目的的达成,我仍需努力。擦干疲惫和眼泪,不为一世苍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我愿呵护我可爱的天使,即使没有人为我喝彩,我也会声嘶力竭,鞠躬尽瘁;即使没有人为我干杯,我也会擦干眼泪,无怨无悔;即使没有人为我歌唱,我也会呕心沥血,顽强奋进。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一位虽平凡但最神圣,虽质朴但最踏实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王充求学文言文翻译解释
东汉思想家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王充求学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充求学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徙焉(搬迁到这里)师事(以老师的礼节侍奉)辄(就)遂(于是)
2、翻译文中“好博览而不守章句”(要求补出省略成分)。(王充)喜好读书且不被书中的句子所束缚。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D)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分析: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是孤儿,在乡里以孝顺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跟一个叫班彪的扶风师学习。王充喜欢读书,而且无书不读,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熟悉。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先:祖先。
孤:指小的时候死了父亲。称:以……被称赞。
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辄:就。
遂:于是,就。肆:店铺。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反对“天人感应”,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草创了《汉书》
师事:以师礼相待。
寓意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要学会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感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王充简介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他小时候不但聪明而且用功。6岁开始识字读书,8岁被送入本乡书塾。20岁时,王充到洛阳的太学里去求学,他还感到不满足,就用课余时间读各种书。日子久了,他把太学里收藏的书几乎都读遍了,又去街市的店铺里找书来读。王充读书十分认真,记忆力又强,一部新书,读过一遍就能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就这样,他的知识越来越多。
因为王充对朝廷的腐败看不惯,所以不做官,一生大都在家里写书。《论衡》就是他的有名的著作。
第五篇:满江红赵鼎全文翻译
导语: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当时思念境界和处境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满江红赵鼎全文翻译,欢迎借鉴!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①
惨结秋阴②,西风送、霏霏雨湿③。凄望眼、征鸿几字④,暮投沙碛⑤。试问乡关何处是⑥,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⑦,遥山色⑧。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⑨,暮年离拆⑩。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注释】
①丁未:即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仪真:在江苏省仪真县。
②结:凝聚。
③霏霏(fēi非):形容下雨细密。这句说,阴沉惨惨的天空,刮起的秋风夹带着迷迷细雨,把地上都沾湿了。
④征鸿:飞归的大雁。几字:鸿雁成群飞行,在天空结成人字形。
⑤沙碛(qì泣):荒漠。杜甫《送人从军》:“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⑥乡关:作者家乡在山西省闻喜县,已被金兵占领,现在避乱南方,故说那里是自己的家乡。
⑦一抹:这里指涂抹一笔。
⑧遥山色:指远山一片青色。
⑨搔首:指人心烦急时用手搔头。兴叹:发出叹息。
⑩离拆:分散开。这两句是说,纵然知道酒能消忧,但自己胸中郁积的忧愁,又非饮酒所能解除。
酒行:即行酒,酌酒相饮。
挽:牵引。长江:指长江水。尊罍(léi雷)。古代盛酒的器具。
满江红翻译:
清澈的颍水向东流淌,我满怀愁绪地看着江上若隐若现的孤帆远去。
在这凄清的贬谪之地,青山之下白浪飞翻,你我万里相隔实难望见。
想到就这样白白辜负当年的归隐之约,如今卧床听雨也是这般萧瑟。
唉!深憾此生总与你匆匆相别,这种无奈的感觉不禁让我白发虚增。
我在这黄河岸边祭下一樽美酒,将你我那无尽的过往从头细数。
你我二人那日相见恍若眼前,但在不知不觉间却已过去了悠悠岁月。
我衣襟上愁苦的泪痕隐约还在,但眉间喜气却已暗示你我重逢在即。
待到重逢日,我定要和你同游池上,到如雪落花中寻觅春天的痕迹。
【简说】
本词作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是年,金兵大举南侵,北宋灭亡,中原大乱。宋高宗即位后,无力抵抗。九月,作者避乱南渡至仪真,对国破家亡,感慨 深沉,写下这首凄婉,悲愤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秋风细雨中想念被金兵占领的故乡;下片写作者在旅途中想起国事艰危、壮志难伸,要借酒浇愁的痛苦、悲愤的心 情。词的表现手法比较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