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对策讲课稿
本文由硕鼠老鼠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对策讲课稿
今天主要和大家探讨一下《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对策》,由于我一直接触的 是高中生,因此对初中和小学生研究的比较少,今天课的内容的理论性可能强一 些,希望对大家以后的教学能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当儿童进入学校后,学习活动将语带游戏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下面我 们来看一下学生是学习动机。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和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学生想学什么,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等都可以用学习动机加以 说明。通过对儿童的动机内容表现特点的调查,发现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 类:(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主导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第三类和第四类,这 就说明小学儿童还不能将学习和社会活动联系到一起,而是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 系。这钟时候大家如果要激励学生学习,你对他们说: “你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没有一个好的未来,就没有好的工作等等。”对他们而言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时你莫不如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会被别人落下,就会给班级抹黑”要使 用的多,这说明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要运用不同的话语来激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常用一些方法激励学生,在这里我们运用最多的就 是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
1、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而引起学习的最重要的因 素就是外部强化。认为外部强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由外部强化所引起 的动机属于外来动机。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重视的就是强化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强 化。
2、强化与强化的类型 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比如说本来 5 分钟可以完成 的事,当我们给予一定强化可能 3 分钟就完成了,或者学生本来只能学 10 分钟,通过强化他们可能学 20 分钟等等,这就是强化。强化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也叫积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出现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果,这 时所呈现的刺激叫做正强化物,它们通常是一些人们所喜爱的或有价值的刺激,当这些刺激伴随在某一行为之后出现时,就会使行为发生的频率或持续时间增 加。比如说小明这周表现的很好,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这朵红花就是正强化物,而奖励他的这个行为就是强化。负强化也叫消极强化,是指当某一刺激消除或避免时所产生的行为增强的效 果,这一被消除或被避免的刺激叫负强化物。当这些刺激在某一行为之后立即被 除去时,就会使该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增加。比如老师说: “由于这周同学 们作业做的比较好,上交的也比较及时,那么这个周末我们就不留作业了,把作 业留到下周去做”。这个老师就是通过周末不留作业来激励学生下一周好好的完 成作业,这个过程就是负强化。在这里大家要知道负强化也是强化,它最终也是 使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增加。我们都知道强化不是进行一次就可以的,而是要进行多次强化,这就要看一 下强化的程序。
3、强化程序 强化程序是指在强化频率和可预见性上的各种模式。强化程序可分为连续强 化和间歇强化两大类。连续强化是指每次反应都给予强化,也叫全部强化。比如老师对回答问题的 学生都给予表扬,只要你回答了就表扬。间歇强化是指对某些特定的反应给以强化,也叫部分强化。比如老师只对回 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而不是所有的学生,是有选择性的表扬。连续强化能够迅速建立起某种学习行为,但强化一旦停止,原有的学习行为 就很容易消退,缺乏坚持性。间歇强化正好和连续强化相反,学习行为建立的速度较慢,但强化停止后,学习行为消退得也慢。这就告诉我们在一个新的学科刚开始的时候应该运用连续强化,这样有利于 增强学生对这一学科探索欲望的增强,但是当学生了解这个学科后,就要运用间 歇强化,否则学生会觉得表扬来的太过于轻松,因此而失去了对这一学科兴趣。外部强化虽然很实用,但是它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
4、外部强化的副作用 损伤某些活动的内在动机 有些活动是人们本身感兴趣的,或者可以通过内部动机来完成的,但是由于 外部动机的进入,尤其是这个奖励又过于明显,让人们感到完成这件事就是为了 获得这个奖励似的。外部奖赏的破坏效果主要出现在所奖励的只不过是完成任务本身,而不是出 色地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比如,老师说: “只要你们交卷,都能得到优等成绩。” 这就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只要你做了就可以得到优等成 绩,不管你答卷的质量和努力的程度。由此可见,外部强化对内在动机的损害是 以学习者的认知为中介的。另外,外部动机的使用还易使学生的注意范围变窄,只关心考试、分数和奖 赏,而忽略对所学内容本身的掌握。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老师这个问题考吗?”,意思就是这个问题如果考的话就学,不考的话就不学。其实我们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但是现在却变成为了考试而学习,这就是外部强 化副作用的典型例子。当然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副作用的,下面给大家讲个故事,主人公叫 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这个故事。从前有个老人,他家屋外有个平台是用铁做 的,每天有许多孩子在上面玩,声音非常大,他几乎都不能好好的休息。一天他 出去对那些孩子说,“你们现在就好好玩,我看谁玩的好,蹦的声音大,我就给
他两块糖。”这些孩子就更好的玩,最后由他说出谁玩的好,然后给那个孩子两 块糖。就这样一直持续一周,他每天都出去给孩子糖,一周以后,孩子玩的时候,他就不出去了,孩子就去他家找他,他说“从今天开始无论你们玩的多好,我都 不再给你们糖了。”孩子一听,那谁还给你玩了,孩子们就都走了。就这样,这 位老人从新获得了安静。这些孩子在这玩本来是由于兴趣,是喜欢玩,但是由于 外部强化的介入,使孩子在这玩就是为了得到糖,当不再给糖时,他们就不玩了,这就是外部强化副作用的应用,当大家想帮助某些孩子的缺点时,可以适当的使 用。
(三)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
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张纸的 51 次折叠)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布克与诺维尔让两组大学生以最快速度和正确性来做练习,连续进行了 75 次,每次 30 秒。在前 50 次练习中,甲组知道每次练习的成绩,乙组不知道。自 第 50 次练习开始,两组条件对换,结果前 50 次甲组成绩比乙组好,后 25 次甲 组成绩变坏了,乙组成绩明显上升。
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 佩奇曾对 74 个班的中学生,共两千多人进行实验。他把每个班中学生都分 成三组,给以不同评价。第一组为无评语组,只给甲、乙、丙、丁的等级; 第二组为顺应评语组,即除标明等级外,还按照学生的答案给以相称的评语; 第三组为特殊评语租,对甲等成绩者,评以“好,坚持下去”;对乙等成绩者,评以“良好,继续前进”;对丙等成绩者,评以“试试看,再提高点吧”。结果发现,顺应评语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缺点作评定,效果最好;特殊评语 的内容针对性不够,虽有激励作用,但不如顺应评语;无评语的成绩明显低落。赫洛克在实验中将 106 名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等个组,在四种条件下做加 法练习: A 组为受表扬组 B 组为受训斥组 C 组为受忽视组(旁听 AB 两组受表扬与训斥)D 组为控制组(单独进行,不受任何评价)结果表明:(1)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2)适当的表扬效果明显优于批评;(3)批评的效果比不做任何评价为好。
4、适当开展竞赛 查浦曼和费得在实验中,让五年级两个等组的儿童进行 10 天(每天 10 分钟)的加法练习,竞赛组的成绩每天都在墙上公布,并为优胜者贴红星;无竞赛组只 做练习,无任何诱因。结果竞赛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识 社会性认识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 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如下几个趋势:(1)从表面到内部,即从对外部特征的注意到更深刻的品质特征的注意;
(2)从简单到复杂,从问题的某个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待问题;(3)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4)从对个人及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5)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6)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二)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1、父母——儿童关系 首先,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在一项研究中发现,5—12 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父母在教导儿童、与 儿童谈话、与儿童一起做游戏等交往时间减少了一半。其次,在小学时期,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 变化。再次,在小学期间,儿童与父母的冲突数量也减少了。另外,在纪律约束技术和控制过程方面,父母通常认为学龄儿童比学前儿童 好控制一些。麦克斯白提出一个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 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 岁),父母主要有三个主要的职责:在一 定距离里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有效地利用与儿童直接交流的时间;加强儿童 的自我监督行为(如解释行为标准,说明如何减少危险)和教儿童知道何时寻求 父母的指导。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 岁以上),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2、同伴交往与团体形成 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 独特而主要的方式。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有几个基本特点:(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儿童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儿童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5)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同伴团体有这样几个特点:(1)在一定规则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2)限制其成员的归属感;(3)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4)发展了使成员朝向完成共同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组织。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1)提供了学习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
3、师生关系(1)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有关调查发现,84%的小学儿童(低年级小学儿童为 100%)认为要听教师 的话,对小学儿童而言,教师的话是无可置疑的。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了,“不一定都听老师的 话”的现象随年级增高而逐步增加,他们对老师的态度开始变化。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凭借自己的喜好来评价教师,他们会非常重视自己喜欢的 老师的评价,而对不喜欢的老师的评价则置之不理,这就说明他们这时很感情用 事,因此这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很重要了,下面看一下如何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学生
2、正确使用权利
3、避免滥用惩罚 第一,惩罚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要对事不对人。第二,惩罚要讲清原因,不能转嫁惩罚,因一人犯错而惩罚全班。第三,不因处理纪律问题而影响教学。第四,不以责难、惩罚来追究过失,注意到学生内部的自觉性。外部的 惩罚和学生内部的心理一致才会起作用。(2)教师的期望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对小学 1—6 年级学生进行智力测 验,从中随机选取 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8 再次施测智力测验,结果发现,将来可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力水平。个月后,那些随机抽取的所谓有发展前途的学生都表现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尤其是一、二 年级更为明显。能产生“罗森塔尔负效应”的心理态势:
1、学习动机模糊不清
2、逆反心理强烈反弹
3、自我独立意识明显
三、初中生心理的发展
(一)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 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 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 生是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 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 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二)初中生个性的发展
1、自我意识高涨 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是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 识;而且记日记的态度也不自觉,经常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之下去完成;对于
日记的保密程度也无过高要求,甚至有时主动提供给别人看。初中生记日记的变化:首先是在日记内容上,初中生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 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以及自我 期待等;其次,初中生记日记的态度也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想及宣 泄情绪的内心需要; 第三,他们开始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对秘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 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2、反抗心理(1)反抗心理产生是原因 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独立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2)反抗心理的表现 初中生一般在下列一些具体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 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第二,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第三,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也将引起极度反感。第四,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后者拒绝盲目接受,表现出对抗 的倾向。
3、初中生的消极心境(1)烦恼突然增多 ①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之前 ②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 ③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2)孤独 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意指从 这时起,个体将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及对之的依恋,逐渐成长为独立的社会 成员。(3)压抑 压抑是当需求、愿望等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时,产生是一种心理体验。以上这些是关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对策,接下来给大家讲个番外篇,我觉 得对大家有帮助,那就是教师的情绪调节。
四、教师的情绪调节
1、快乐是一种心态
2、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运用“WWH”三部曲 WHAT——我现在有什么情绪? WHY ——我为什会有这种感觉? HOW ——如何有效处理情绪?
3、教你几招情绪调节术(1)五招冲破忧郁网 第一招:动 第二招:娱 第三招:说
第四招:听 第五招:吃(2)制怒有术 发泄愤怒的准则:不要以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表达愤怒。你可以做到的数数方法 紧握拳头,开始从 1 数到 60。如果你的指甲很长,最好剪掉,免得指甲伤 到双手。当你数到 40 之后,每数一声就更用力握紧拳头;即使你的手已经握得 很痛了,而且愈来愈痛,你还是要将拳头愈握愈紧,直到数到 60 为止。有一位公司职员,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 怎样治疗自己的病。他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他读完 介绍霍乱的内容时,就觉得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 了好几分钟。后来,他很想知道自己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其实什么病都沾边。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 学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备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他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 先动手找脉搏,开初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突然发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次!接 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他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 营造的“心理牢笼”所监察,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他决心去找自己的医生,一进门他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 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害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做了检查,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 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 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他很惊奇地看 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十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照此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这位职员幸亏治疗及时,否则一定会被 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真得吓病不可。(3)冲出“心理牢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 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4)心理平衡十要诀 ①对自己不苛求 有些人之所以太累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做事总想要个十全十美,这么 活着能不累么,因此我们做事只要尽力就好,尽你最大是的努力,做到什么程度 就是什么程度就行了,不要过多的强迫自己。②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不要成天想丈夫能够飞黄腾达,儿女成龙成风,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人生,不要总对家人报有太大的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每个人只 要活好自己就行了。③不要处处与别人争斗 很多人的烦恼来自和别人的比较之中,本来自己的日子过的挺好的,但是和
别人一比较,自己的生活似乎就不那么好了啊!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非 要和别人比较啊!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理,世界上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你,那么你干嘛要和别人比较呢?!让你的快乐在和别人 的比较中变成了不快乐!④暂离困境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先将这件事放在一边,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将自己的心情调理好,之后再来处理这件事情,这样有助于你能更好的处理这件 事情。⑤适当让步 有些人的原则性太强了,也因此而有时总和别人产生冲突,这时大家可以变 通一下,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有些时候可以做适当的让步,这样就你好他好 大家好了。⑥对人表示善意 当别人刚开始不接受你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对你怀有戒备,当你在适当的时 候对他人表示出诚意,伸出你的友谊之手,那么你就会交到很多朋友。⑦向人倾诉烦恼 适时适当的宣泄自己的烦恼,有助于身心健康。⑧帮助别人做事 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助人为乐的好处谁做了谁 知道。⑨积极娱乐 笑一笑十年少 ⑩知足常乐 人最幸福的事就是健康,没有了健康,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谈,而健康则和我 们的心情有关,没有一个好的心情就没有健康,因此大家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其实我说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真的要做的时候就难了,因此,希望大家 能真正做到。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诗: 朋友啊,朋友,你千万不要忧愁。你常说地上只有阴影,那是因为你只是低着头走。迎着太阳走,将那阴影永远抛在你的身后。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谢谢!
第二篇: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
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对策
今年我很荣幸担任八(8)班的班主任,经过这近两个月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八年级的学生同七年级时变化非常大。初中教育阶段,八年级是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或行为,这些势必增加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难度。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出对策,以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一、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1)过渡性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
(2)动荡性
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小学生和九年级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他们自己认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
(3)闭锁性
八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其情感发生改变,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有时,细心观察会发现,学生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别人、特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否则他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述。
(4)社会性
八年级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重要时期,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八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受其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退化、妥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二、八年级学生的问题现象: 1﹑早恋
据有关资料分析,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八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某家长在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家长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2﹑上网
初中阶段,八年级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八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八年级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孝的失利难以避免。
4﹑逆反心理严重
老师们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三、问题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八年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与七年级相比,八年级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2﹑学习压力
八年级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八年级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八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 八年级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八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四、对策分析
(1)、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如果教师、家长对八年级学生心理的发展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2)、教师在教育孩子时,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人格,恢复或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的说教。比如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教师、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这们做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硬的说教。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个别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尤其不想和家长说学校里的情况,这样一来,家长往往不能从孩子那里知道他们最近的表现和变化,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就一些问题和老师沟通,双方合作,为孩子保驾护航。
(4)、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学科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把他们旺盛精力引导到学习轨道上来。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建设的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克服学生上网打游戏成隐。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家庭活动,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艺提供舞台或机遇,激发其成就感心理。通过开展适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集体活动如开展家庭旅游或游戏,在学校应定期组织友谊赛、文艺表演、趣味文体活动等,逐步摆脱学生自我中心的束缚,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总之,重视和加强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良性情感、塑造健全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纠正心理缺陷,防止学生心理品质分化,保证学生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青少年法制讲座讲课稿
青少年法制讲座讲课稿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中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
一、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当前各位同学的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
(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
二、社区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也就是俗称的监外执行或者缓刑,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当前青少年犯罪基本都是实施社区矫正,但大家也不要觉得社区矫正的管理和后果是十分宽松的,虽然不是强制的监狱管理,但是其性质和有期徒刑是一样的。
(一)被处以社区矫正的后果 我所从事的就是社区矫正工作,有很多的矫正对象都是未成年人,像高年级的同学这样十四五岁的不在少数,那么被处以社区矫正了会有什么后果呢?被处以社区矫正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受到很大影响,通俗一点来说:比如你现在犯罪了,被矫正了,以后你要上大学就会受到影响,有一些特定的大学你成绩再好也是不能上的。然后你毕业了,要找工作,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都是不可以的的,不仅你不可以,连你的兄弟姐妹和子女也会受到影响。我们那里有个矫正对象,学习成绩很不错,现在大学毕业了,本来是有机会参加教师招考的,就是因为矫正对象的身份,现在只能去一些私人的企业打工,可以说一辈子的前途就这么毁了。
(二)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
2.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
3.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
4.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
以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一点基本知识,我所讲的只是给同学们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同学们要真正做到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还要靠同学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成为国家、社会有用之人。
占用了大家这么长时间,还请见谅!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第四篇:青少年法制讲座讲课稿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中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作为高中生,我们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14至18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举例:三)10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或不能辩别是非的精神病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自己的过错对它人造成侵害的由其监护人负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民法〉,〈民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婚姻、经济等方方面面,学好了民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四)在道路上我们基本上都属于骑自行车或行人一族,当然也有少数家庭条件好的还骑摩托车、开车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道路交通安全法》20xx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本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月。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第六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五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课稿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课稿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讲课的主题是有关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如何预防自我犯罪,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下面,我先说个案例。2002年6月16日这一天,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令人刻骨铭心。
这天凌晨2点40分左右,位于北京海淀区一招牌为“蓝极速网络”的网吧突然起火。顿时,烈焰腾腾、势不可挡,大火引起电器设备和显示器屏幕玻壳爆炸。由于网吧只有一个门,着火时还锁着,窗户也都被铁护栏封住,网吧里的人无路逃生。后经市民帮助撬开个别护栏和及时赶到的消防队采取紧急措施后,部分被火围困的网民这才从窗户跳出或被救出。这场火当场烧死20人,17名伤者送医院抢救,后来受伤者中又有5人死亡。
后经查明,纵火者是几名只有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因和网吧服务员发生纠纷后起意报复,故意纵火将网吧点燃。北京市检察院对此案提起公诉,认为这几名中学生刘某、宋某、张某,其行为已构成放火罪,因三人在犯罪时均未成年,依法对他们从轻处罚,判处刘某、宋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张某有期徒刑12年,参与纵火的还有一位因不满14岁,未追究刑事责任,被北京市公安局收容教养。
人们之所以对此案无比震惊,不仅是因为这场火灾造成的伤亡多,更主要的是对几名十三四岁的中学生的罪行竟如此恶性,如此危害社会和他人而触目惊心。
实际上,问题的严重性远不止于此,类似“蓝极速”纵火案这样的青少年犯罪并非独一无二,校园暴力和某些学生的出轨行为成为了困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青少年犯罪出现高峰后,至今仍居高不下。面对这一严峻问题,人们不能不为社会稳定担忧,为未来的发展
担忧,为青少年的命运担忧。有专家警示: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中国治安格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破坏性因素,而且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显现出新的特征。
特征之一——低龄化。
2001年,江苏省一个小镇,一度发生多起盗窃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面对如此疯狂的连续作案,警方感到莫名的压力。2002年元旦前后,警方悉数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甚至还有女性。
警方了解到,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而且大多都有“不到刑事责任年龄抓紧偷窃”的犯罪心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
这群孩子因为自己未满16周岁,抓紧时间进行“无罪偷窃”,既令人们大跌眼镜,更令人感到阵阵心悸。
但是,是不是不满16周岁就真的不需要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呢?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些孩子抱有“未成年犯罪没事”的想法,来以此放纵自己,毫无顾忌地进行偷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同样会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因此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未成年人犯罪特征之二——团伙化。
下面我讲发生在南京的一起学生长期结伙盗窃案件。6名团伙成员在案发时平均年龄不到18岁,他们同校同班同宿舍,最令人吃惊的是他们所学专业竟然是保安。
在南京公安机关的预审室里,17岁嫌疑人小力是这样供述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的:两年前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学校报到,同宿舍6个同龄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好“哥们儿”。不久,我们耐不住学校严格管理的寂寞,大家一商量就决定溜出去“热闹热闹”。从此,我们经常是集体翻墙头出去喝酒抽烟。这日久天长老是喝酒抽烟,大家都有点烦,再说了家里给的钱老是这样花也不太够。一个晚上,几个哥们在外面喝啤酒,也点不起什么菜,都觉得很无聊。当时就有人说,老是这样不好玩,咱们不如顺便去“拿”点东西。借着酒劲大家都很赞成。
从那以后,他们时常夜里酒足饭饱后,就一块到附近一些中小学校行窃。由于学习的是保安专业,对刑法、公安业务、保安管理知识等有很多的了解,起初,他们盗窃也还算有点节制,只是“拿”些铅笔、橡皮擦、牙刷、毛巾和书本等,不“拿”太值钱的东西。当然,因为懂专业知识也使他们作案比较谨慎,相当注意不留痕迹等反侦察的问题。
后来,经常作案胆子就大了,把学习的法律知识都抛到脑后,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几个哥们儿有福同享,作案时互相提醒,每次都很顺利,对仅仅到中小学“拿”点东西不感兴趣了。最后一次大家商量,快毕业了,今后要分配到不同单位,6个人没机会一起“拿”了,决定干点大的,就去了一家手机店,最终被警方抓获。
6名学法不守法的少年,最终得到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法院的判决书。我们从中应该汲取什么教训呢?
其一,法制观念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正常社会行为的思想意识。说起青少年犯罪,人们常说他们不知道犯法。那么,这6名在保安学校学了两年法律的学生为什么也会违法呢?说到根本,是学法不等于懂法,懂法不等于守法,守法习惯的养成在于树立尊崇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和意识。他们把学习法律知识仅仅当做作业,当做取得毕业文凭的垫脚石。这六名少年说,由于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作案中比较谨慎、注意不留痕迹,更加说明他们没有法制观念。利用法律知识犯罪,无疑是与法制观念相悖、亵渎法治精神的终极表现。这样的思想意识,即便是大学法律本科毕业,也难免走向犯罪的
泥潭。
其二,交友不慎,害人害己。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由于种种兴趣、爱好和自我成长发展追求,自愿结伙的心理需要是合理的,也是应该保护的。青少年必须要运用自己的辨别力正确地把握自己,家长、老师也责无旁贷地要给与他们必要的引导和关心。青少年可塑性大,交好朋友,互相帮助,提高大家;交坏朋友,互相感染,一起堕落。小力等6人,同班同寝,从夜里溜出去喝酒,到一人提议众人响应去偷,从起初互相提醒“拿”东西要有节制,到后来互相提示注意反侦察,团伙成员互相感染的作用非常突出。说句老生常谈的话:青少年交友要谨慎。
未成年人犯罪特征之三——暴力化。
2002年3月7日傍晚5点多钟,南京市某中学门前。初三某班的学生和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地走出校门。4名男生突然被人从身后分别架住双臂,强行带到路边的花卉广场。到此之后,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4名学生大吃一惊,身边“护驾”的人由原先不到10人,一下激增近50人。对方简短地几句谩骂之后,就毫不顾忌广场上众多市民在场,蜂拥而上轮番对他们狂殴暴打。
随着施暴程度的不断升级,4名无辜学生被这伙人从花卉广场一直拖打进旁边的树林中。面对近50名轮番上阵的施暴者,4名学生在书包、木棒及拳脚的蹂躏下,相继被打倒在地。其中一名男生,被打得浑身是血蜷缩在地上后,仍未被这伙丧心病狂的恶徒放过。施暴者疯狂地将其当作足球,轮流助跑后“发射”这个“点球”。
后经警方查明,参与施暴的40多名暴徒和帮手,都是在校的中学生。而引发这场聚众斗殴的事由,竟仅仅只是因为两名学生在网上的对骂。
随后,南京市警方宣布,对参与这起群殴行凶的11名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警方向11名涉案学生家长宣布决定时,当场就有3位家长昏倒在地。
在校读书的孩子中间,瞬间发生的暴力悲剧屡屡重复上演,已经成为社会犯罪的突出问题。这起大型暴力群殴案件,在频发的校园暴力中很有代表性。
不良环境熏染,暴力文化误导,滋生校园犯罪。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阴暗的社会现象,大量凶杀打斗、“戏说”言情甚至宣扬迷信、色情的影视片,成为相当一些青少年的主要精神给养,以强凌弱、以暴抗暴成为一些青少年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方式。一些校园里出现了带有黑社会色彩的小集团,“摆平”、“泡妞”、“老大”、“马子”等港台剧中黑社会的行话也成了校园的流行语汇。
人们震惊之余不仅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了一点小事甚至一个念头就可以杀人,全然不计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孩子变得如此残忍、冷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这其中有未成年人自身成长发育中的原因:一是处在“心理上的断乳期”,独立意识和生存依赖的矛盾;二是由于知识范围狭窄,人生经验浅薄,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不良环境影响。
心理压抑扭曲,放纵消极发泄,导致暴力行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行凶者,往往并非是十恶不赦的暴徒,而是同龄甚至同校、同班的同学。少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在畸形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驱使下,蓄意找“强人”通过暴力替自己讨回面子,是青少年犯罪的内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特征之四——智能化。
下面我讲的是一起几乎波及全球因特网、已知曾经放翻10多万台电脑的互联网犯罪案件。黑龙江省警方成功破案后惊讶地发现,号称“混客”的黑客,竟然是一名17岁高一学生。
2002年1月上旬,山东某网吧。一位网友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留下的网址,后附说明:这是一个酷站。出于好奇,他登陆这个被称为“混客帝国”的网站,结果电脑当场死机。重新启动后发现,注册表被修改,窗口无法关闭,控制面板中的各部名称均被改为“混客的玩笑”。更为严重的是,主机的联接被破坏,整个网吧不能接入互联网。受害的还不只这个网吧,从2001年8月份开始,有关公安机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机构不断接到网民报案,称因登录“混客帝国”网站,遭到“混客”炸弹攻击,造成电脑不同程度损坏,部分网吧已因此停业。阿尔特(香河)电子有限公司的27台电脑全部遭到“网络炸弹”袭击,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经营。
黑龙江省公安厅计算机网络安全监察处和公安指挥中心的网络安全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跟踪发现,这个网站本身就是一枚“网络炸弹”。监测结果,只要登录就会自动链接为一段破坏代码程序,使计算机主页图片晃动并且失去控制。网站的有害代码,几乎修改了计算机的所有程序文件,在启动组、桌面、程序组、收藏夹都增加了破坏性代码,只要用鼠标点击后,就会发生死机现象,同时禁止运行程序,根据系统的不同,还可能出现A盘不能使用,C盘和桌面隐藏的现象。
经过艰苦的调查和网上取证,神秘“黑客”在自己的家中被警方抓获。现场发现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一台,但笔记本电脑已瘫痪,“黑客”说,这是因为无数次被自己制作的“混客炸弹”击中的后果。最让警方没想到的是,神秘“黑客”苏勇竟是一名年仅17岁、正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的学生。
苏勇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也是一个网络技术的少年人才。他自己讲,曾在一个小时内破解过10个信箱的密码。
少年从事网络犯罪警示我们,对少年人才的教育、引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任务。
人们常说,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面对苏勇放翻10万台电脑的后果,我们不得不说,少年网络人才和少年网络罪犯仅有一线之隔。天资聪颖的少年好奇心尤为强烈,他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肯于实践,敢想敢干。但是,他们和同龄未成年人一样,由于受到认识、理解、分析能力的限制,对自己行为的正当性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和控制,往往由于激情冲动淹没理智,把网络恐怖破坏当做好玩、“搞笑”,以恶作剧的心态袭击网站甚至整个网络。也有人为了炫耀和显示自己的“才华”,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由于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更不知道是犯罪。
少年高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近年,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已有发展蔓延趋势,对这些具有特长的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就更加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不愿意面对,又无法回避的难题。据有关资料说,法国有十多万青少年犯罪。在物质生活十分丰裕的欧美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他们不仅持枪抢劫,而且毫无缘由地把枪口对准同学、老师的惨案也已经屡见不鲜,盲目地焚烧汽车、凶杀和吸毒贩毒……同样,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高达十几万!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未成年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综上所述,为了养成健康的心理,同学们要牢记以下十诫和十不:
1、戒娇:积极参加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敢于正视“挫折”,提高耐挫能力。
2、戒奢:树立勤劳致富思想,养成节俭习惯;参与家庭理财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
3、戒惰: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勤奋实干。
4、戒骄: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谦虚谨慎,积极进取。
5、戒贪: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合法利益。
6、戒散:制定学习、生活规划,养成规律;树立纪律、法制观念,明确规范。
7、戒假:珍惜荣誉,摒弃虚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
8、戒妒:树立信心,赶超他人;主动交流,抒发感情。
9、戒黄:学习青春期知识,提高免疫力;接受性道德教育,增强防腐力。
10、戒毒: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二、十不:
⒈不吸烟、酗酒;
⒉不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⒊不携带管制刀具;
⒋不强行索要财物;
⒌不早恋;
⒍不旷课和夜不归宿;
⒎不偷窃和故意损坏财物; ⒏不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⒐不观看色情、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物品;
⒑不做其他危害自身、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希望你们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希望在座的每位学生能学法、懂法、守法,因为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后祝同学们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