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

时间:2019-05-14 18:1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

第一篇: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

《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

抚顺县高级中学

姜文涛

2018年4月23日

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抚顺县高级中学

姜文涛

通用技术是指除了信息技术以外,内容较为广泛,区别于专业技术、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当前不管是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大多数学校配备的相关教学实践材料并不充足,此种情况下,如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创新能力,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通用技术产生兴趣,“授之以渔”以其更好地完成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了完成学 科教学目标,推进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就要把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的整合起来,将技术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充满魅力的课堂,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虽然是两个科目,但它们都是以“技术”作为课程的载体和条件,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整合,是促进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效手段。目前,尽管二者的整合进入了教学实践阶段,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还非常薄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积极整合,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如在讲《设计的一般过程》时,在讲到“制定设计方案”中的收集信息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讲过的“网上资源检索”的方法通过电脑来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网站的规划与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讲解,充分利用通用技术的设计方法和信息技术的网站设计技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解了两门学科的知识,又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很有好处。

在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从第四章到第八章全部围绕着设计的一般过程展开。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与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等。如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完成个性化台灯的设计和制作。在第一阶段,发现与明确问题。学生们需要用word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表,调查结束后,又要用excel对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第二阶段,制定设计方案。学生们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材料、连接方式等方面的信息,然后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软件把方案呈现出来;在第三阶段,制作模型或原型。学生们通过淘宝网和其他的一些渠道,把要制作台灯的材料和工具购买回来,并按照网上找到的一些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利用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除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外,通用技术还引进信息技术的先进软件,改变了通用技术的学习方式,降低了技能学习的难度。以绘制台灯设计图为例,没有绘图软件时,一般都是徒手画草图,需要学生们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并且需要很长时间,要用到角尺、圆规、三角板、绘图板等很多的工具,绘制起来的效果也不理想。而现在有了画图、Photoshop、AutoCAD等软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不仅极大降低了绘图的难度和缩短了绘制的时间,而且利用计算机绘制的图样便于携带和保存,免去了大幅图纸带来的诸多不便。

二、课程资源的整合。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时间短,学科建设起步时间不是很长,课程资源匮乏,课堂教学因为没有相应的材料、设备和实践室而没有办法进行实际操作。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它提供了许多的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吸引力大、时效性强、形象直观的资源,不仅可以作为新课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用来讲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

1.利用多媒体资源导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常见结构的认识”一课时,要引导学生了结构的特性,首先可以采用播放《轻功踩鸡蛋》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踩在鸡蛋上可以不踩破鸡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结构”这个词的魅力。”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的将学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课的内容上来。同时要注意:导课的视频要精练,占时不要过长,内容不要偏离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脱节,同时内容最好要趣味性、新颖性和启发性。

2.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技术与自然”一课时,讲到了都江堰工程,如果仅用文字表达它的功能、文化,学生们实在不能理解,但是如果给学生播放有关都江堰工程的视频,用3D动画模拟它引水排沙的功能,非常形象,学生们很容易就懂了。这种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图文并茂、形声并用的教学资源,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再如,对于内容专业性较强,或因为教师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很好阐明的原理或细节也可以用多媒体来讲述。如在讲授“生产与流程”中“淬火工艺流程”这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有些流程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有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就必须要把这个“生产与流程”的例子讲述清楚。“淬火工艺”是为了提高轴承中内环、外环、滚珠的硬度,一般流程是:落料一加热一淬火一清洗一回火一出料,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将最终影响到轴承的硬度,导致安全事故。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身接触过“淬火工艺”,要讲述清楚很难。这时,通过播放“淬火工艺流程”视频代替教师讲解,我们会发现,视频比教师讲述得更专业,更清楚明白。如江苏版《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技术的未来”我们如果仅靠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很难使学生对技术的未来产生想象与憧憬。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如自动烫衣装置、人体冷冻装置、用作肥料的手机与电池、太空移民、睡觉时机器帮你锻炼等,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未来就会有更直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然对知识点更容易掌握,教师教起来也就轻松了许多,课堂效率事半功倍。再比如在讲授“木工工具及设备”时,在学校周围没有合适的工厂可供参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视频教程,弥补教师本身技术不全与教材内容不足的缺陷,效果很好。在有些课堂演示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若不借助其他设备,后排的多数学生将看不到实验过程及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并做现场的讲解,同时利用摄像机将实验过程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知晓实验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对课本中那些十分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声音、视频等,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教学评价的整合

对于学生作品制作过程的评价,教师可以建立一张excel表格,记录每个小组在设计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得到的分数。对于最终产品的评价,教师可以利用excel制作坐标图来进行评价。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一些BLOG、论坛、QQ群等,让学生在线提问、讨论、提交作业等。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通用技术课程专题网站,建立资源库,充分发挥个别辅导式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相关学习内容,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作品在线展示出来,把学生写的小论文投稿发表,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热情。

四、整合前后教学设计实例对比

以“正投影与三视图”的教学设计为例,来比较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前与整合后的教学情况。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原理;能规范绘制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一)整合前教学设计

1.教师拿出一个几何体,让学生观察,从正面看,从上往下看,从左往右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引出三视图的概念。

2.定义三视图: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左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边向右边投影);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影)。

3.让学生讨论:几何体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有什么关系?教师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讨论所反映的长、宽、高的关系,得出结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4.结合球、圆柱、圆锥的模型,从正面(自前而后)、侧面(自左而右)、上面(自上而下)三个角度,分别观察,画出观察得出的各种结果: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告知学生画三视图的规范,以及三视图在图纸上的相对位置。

5.练习:给出书本上的一些立体图形,让学生们画出它们的三视图,然后进行讲解。整合前,教师依赖教材上的例题,课上要临时在黑板上画图,过程费时费力。

(二)整合后教学设计

整合1:新课引入展示汽车三视图图片。

新课通过汽车三视图的展示,让学生认识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在一些汽车图纸、汽车介绍、汽车广告里看过,通过讲解,学生就会觉得这个知识是有用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兴趣。

整合2:利用3张立体图并不一样而其正投影却一模一样的图片,提出为什么要用三视图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整合前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对为什么要用三视图没有任何概念。整合后用图片给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用三视图。学生看到三个不同的物体的正面投影竟然是一模一样的,理解了仅仅用一 个方向的投影并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然后,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而一个投影仅反映两个向度,在工程设计时,使用的投影图必须能够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为此,人们采用增加投影面的方法,来达到完全确定物体形状的目的。

整合3:用课件讲述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则。

三视图的绘制是较为专业的技术知识能力,虽然高中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但大部分高中生空问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并不能完全凭“空间想象力”就理解三视图的画法。而采用动画演示三视图的画法就变得轻松多了。教师把鼠标点到立体图上的哪个平面,就可以相应地从三视图上看到这个平面的投影图,很直观,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使抽象的三视图知识变为看得见的具体图形。

整合4: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辅助制图已经在多个领域、各个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有着操作方便,虚拟现实,适用范围广,能够拓宽设计者思路等多个优点,如果学校里有条件,让学生们多学习这些辅助制图软件来绘制三视图,更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整合前后的教学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学会”变成“会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和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

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具有很多显著的优势,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使得通用技术教学过程,既生动又不乏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多媒体视频教学等,可很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2、教师可以掌握学科前沿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同时又能够使课程的讲解更加具体,充实了课堂内容;

3、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掌握自己学习的进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六、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注意事项:

1、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我们不能以这堂课是否运用了信息技术,或者运用了多少信息技术来判断这堂课的好坏,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整合的重要性,但不能忽视教学实效,为了整合而整合。例如,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的教学目标是: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其模型或原型。对于“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这一教学目标,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搜集相关资源来确定自己需要或者喜欢的产品去设计,比如用互联网搜索,问卷调查,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法;对于“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这一教学目标,学生们可以用笔和纸绘制,也可以使用AutoCAD等计算机软件绘制;对于“做出其模型或原型”这一教学目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2、利用多媒体要把握合理的尺度:

例如,有教师教学《技术与设计2》教材中的“开环控制系统”时,想用自动门的例子来阐述开环控制系统的特征,即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但由于视频十分冗长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忘记了为什么要看这个视频,这节课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合理的尺度而失败了。这种情况,可以用软件截取一段有效视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不能反客为主,弱化通用技术内容。例如教学《技术与设计2》教材中“结构的强度”一课,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结构的形状、结构的连接方式、结构的材料。讲到结构形状对结构强度的影响时,有些图片和视频能够很好地阐述问题,比如赵州桥的视频,但如果想让学生理解更深刻,就可以用一些试验来说明,例如让学生们准备一张白纸,放在两叠书之上,看这张白纸上可以放几只粉笔,结果一般是能够放2只,再把这张白纸折叠成w型,结果是可以放上一盒粉笔,这个例子很能说明结构形状对结构强度影响的问题。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取其优点,克服各种困难,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通用技术教学改革,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整合模式是灵活多样的,教学中应发扬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摒弃不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应该拥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重视运用和优化通用技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而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营造最理想的教育教学环境。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持续地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基础技术教育现状的深层变革和青年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信息技术经验交流分享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创新校本研训汇报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们,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福州市台江第三中心小学的分管教学副校长张力。非常荣幸能应邀来到书香四溢的罗源三中和教育界的同行们进行业务上的切磋交流。我今天主要任务是和大家汇报一下,在本学期我们台三小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校本研修” 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为一所拥有一百多位教师的学校的教学引领者,我始终与学校老师们并肩作战在教学第一线,不过正如苏轼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我汇报的内容并不全面,所站的高度还不够,所以还请大家在倾听之后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台三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线下校本研修”以下简称“线下三十课时”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得益于台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的专业引领,现在要改口成为“坊主”。是他们的精心策划才有我们今天的成果。所以我汇报的第一点标题就是:

一、高屋建瓴,明晰目标。

台江区做为“海西教育网”“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的协作单位,一直成为各项培训工作的先行区县。我区一直走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各区县的前列。教师进修学校做为我区的教育教学科研单位,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首先进修校培训处认真解读上级布置的任务,形成具体的任务目标,分多场会议部署这项工作。从吹风会到信息技术演示会到工作任务部署,从校

级领导到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以及学科教研组长。每一次会议都自上而下向学校传递清晰的目标信息——这是在教师进修校举行的线下三十课时校本研训的培训动员会。这是10月10日,台江区进修校邀请到了来自台湾“中央大学”王绪溢博士围绕着“智慧教室”主题作了专题报告。王教授凭借着他清新、幽默的讲座风格向全区各所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以及实验教师介绍了何为智慧课堂。他还指出智慧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还是一个必须整合教育理念、教学资源的全新教学模式。这是在宁小举行的全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的部署会议,会上徐敏教授为我们详细讲授了本次线下三十课时的训练目标。最后进修校还以公文形式将任务细则传达到每一所学校,为学校开展工作指明方向。这是最终定稿的台江区教育局台教人〔2016〕18号文件《台江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实施方案》从指导目标,到任务措施,再到阶段目标都详尽地阐述。让每一位参与研训的老师一目了然,目标清晰。为我区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上下齐心,融合创新

(一)认真解读,形成计划

以郑东秀校长为提升工程提升领导小组的核心,召开多场筹备组会议,制定出富有台三特色的“提升工程”线下校本教研研修活动方案。方案由研修目标、研修主题、“提升工程”线下研修内容组成。其中研修内容最为具体明了,在第一阶段活动中突出专家坊主的介入、教研组与参训教师的职责任务的分解、教学设计与说课的要求,以及

各人资料的搜集细则;在第二阶段活动安排中,强调推选优秀教师进行课堂展示。邀请专家坊主参与教师建磨课完善教学设计。学员撰写评课心得;第三阶段活动强调开展信息技术提升活动成果展示。

(二)抓住契机,开拓视野。

1、请进来。

A、九月底我校邀请台江区进修校资深信息学科专家,本次线下三十课时培训坊主黄煌老师跟学校骨干教师深入座谈,解答老师们的困惑,鼓励骨干教师敢为人先,大胆创新。

B、月中旬,我校邀请到福州市电教馆付瓒馆长到校为全体教师做“信息革命与融合创新”的信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通识讲座,生动幽默地

阐述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性。

2、走出去

A、开学初,学校就推荐苏洁老师参加了福州市教育科研管理者高级研修班,到北京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关于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观摩与培训。苏老师聆听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们的讲座,专家们“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层层深入,阐述了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有针对性使用媒体技术帮助提升教学质量的理论。本次培训正值第二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两天的展会20多场分论坛,45场沙龙,几十场工作坊活动,让苏老师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新环境、新技术、新视野下的创新教育。一回到学校,风尘仆仆的苏洁老师就将她在北京的 3

所思、所想、所得借助精美的PPT与全校的老师进行了分享。再一次向渴慕教改前沿信息的教师们播下智慧的种子。

2016年11月1号,2016年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研讨交流展示会在宁化小学召开。来自福州市属及五区八县的实验校老师,以及台江区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等五百多人共聚宁小,研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如何构建全新生态课堂。共同观摩宁小生动的“互联网+教育”的课堂,以及现场沙龙。台三小自上而下,只要当天没有课程的教师都齐赴现场学习观摩。

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观摩,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从而增强了老师们的研修信心。

三、骨干先行,以点带面。

台三小有着扎实的校本研修的优良传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也是我们校本研修的重要抓手。我校曾于去年获得福建省信息技术示范校的荣誉称号。在这所校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校园里,活跃着一批优秀的教科研骨干教师的队伍,他们都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见长,人员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等全学科。语文学科有苏洁、施宁宁、张虹、缪丹萍;数学有刘丰、林倩、林姗姗老师;英语有江霞老师;美术有彭凌姗老师。她们在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福州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邱伟松老师的技术引领下,在各级各类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学年的线下三十课时活动就由她们作为各学科的引领,为教师们讲解示范,再带动学校行政、各学科各级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说课展示。传帮带作用得到很好的延伸和传承。这是张虹老师在四十二位语文教师面前展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创新的示范课,这是林倩老师与学生之间基于智慧课堂下的数学课以及刘丰老师形式新颖的教师同伴间生动的互动点评。这是彭凌姗老师在片区美术学科线下提升工程研讨会上精彩的演绎。

正因为有这些锐意进取,孜孜不倦的学科骨干教师的先试先行、示范引领,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到现在语数综合学科的说课任务已经全面铺开,新颖独特的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不断涌现。照相机、摄像机记录下了每一位教师时间参与说课、评课和磨课的精彩瞬间。为教师们的能力提升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

数学老师陈炳娟是一位年届五旬的老教师,她的教学经验是所有教师有目共睹的,他本可以只要进行简单的白板演示,做两三分钟的片段教学就可以了,但她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进行精心备课,课前虚心向熟悉信息技术的年轻教师求教。在她上台展示时,只见她在摄像机面前表现得胸有成足,教学设计巧妙,人机互动娴熟,充分展示以为成熟的教学骨干的风采。福州市学科带头人陈瑛老师与炳娟老师同龄,她对数学学科教学的追求孜孜不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每一个人机互动的设计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语文老师黄少敏,她身怀六甲,却依然粉墨登场。我们关切地希望她不要太辛苦,让她只要作者讲两三分钟,但她却打趣地说,就

当这是最好的胎教。就这样,老师们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将线下三十分钟的工作深入开展下去。精彩的片段教学层出不穷,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四、深入研讨,专家引领

随着我校线下三十课时的校本研修全员铺开,进修校的教研员坊主开始了更加频繁的下校引领工作,他们专注地聆听每一位教师的说课,积极参与教师间的精彩点评,与骨干教师面对面磨课,无不彰显着专业引领者的敬业风范。现在学校第一阶段的研修任务接近尾声,一些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者正着手准备第二阶段的展示课的磨课阶段,借助校内教研团队的同伴互助,以及进修校的专家坊主的倾心打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三小的这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教师团队将会绽放异彩。

第三篇:信息技术经验交流材料

《信息技术环境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包头市昆区钢铁大街第三小学 赵文雍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在信息化时代里,知识数量成倍数增长,知识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整个人类生活在不断涌进的“信息”海洋中。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革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里引发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为学习者创造了形象生动的真实空间的模拟,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将会取代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代人的基础学力。因此,21世纪是现代教育技术竞争的世纪,更是青少年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竞争的世纪,它呼唤着信息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方式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校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于2009年5月被立项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通过此项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建立校园信息网络系统,营造全新的信息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教师队伍;寻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理论依据 1.有关概念界定:

信息技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分析、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

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我们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做到“能学”;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做到“想学”;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策略,做到“会学”;培养学习的意

志品质,做到“坚持学”。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

3.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些理论和新课改的相关精神,给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1.确定实验对象

在这一阶段,我们初步确立的实验教师分别是我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苏日娜、刘晗、浦江、高慧霞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康美霞、杨萌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冯涛、季新茹、王娅妮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这些教师都是教学认真、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其中获区级学科带头人一人;区级教学能手、内蒙青功赛一等奖两人;包头市、昆区级青功赛一等奖三人;区级电教优质课一等奖一人。

确定的实验班级是语文学科:五年 一班、五年三班、二年六班;数学:二年一班、五年三班;英语:三年六班、四年一班、五年四班这样分学科分阶段的实验,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料。

2.采用实验措施

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开展,实验初期组织实验教师制订了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1)每位教师每天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搜寻和发掘教材中可以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然后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记录和反思,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每周五组织课题学习,由电教课题组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如何制作PPT、《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教师进行自学,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3)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研讨会议,请教师将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汇报和展示,交流实验中的体会、反思,解决实验中的困惑,介绍自己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征询大家的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充实自己的设想,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并将在上次研讨活动中的设计进行修改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反映情况,并及时的将自己的感受进行反思,同其他教师进行商讨,可以随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设计。同时在个人实验阶段,也提倡教师们相互间参与课堂实践过程,便于大家在下次的汇报交流中更有内容可讲,避免空洞漫无目标。

(4)每月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进行个案记录,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观摩,集中的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实验研究的成果。通过说课、评课、反思、交流,进一步调整实验思路,以便进行反思后的再实践活动。

3.实验资料的准备

为了留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实验初期,我们就共同商定了实验资料的范围有:(1)有关实验研究的精彩片段、反思及评价;(2)有关实验的论文;

(3)学生日记、手抄报、学具等;(4)课题个案记录表,每月两张;

(5)教师研究中的困惑及问题的解决,每学期一张;(6)课题学习资料一览表,每学期一张;(7)课题实施情况记载表;

(8)学困个案追踪反馈表,每人每月2张;(9)课题研究教师获奖和学生获奖复印件;(10)实验教师的成长手册每学期一本。(11)收集自己的一些创新性实验材料 4.实验的后勤保障

(1)学校重视,规范管理,营造实验的良好氛围。

为了确保实验的实效性,加强实验研究的管理力度。我们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人员、教导主任和实验教师为课题成员,明确提出了关于实验老师和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及实验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校长、教导主任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在实验中期,完善了我校的教科研制度、电化教育管理制度等,使实验有序进行。要求教师每学期有课题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案例片段,有学生的实践作业。学校还尽其所能,增强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让实验教师外出学习,购买课题实验所需的教具、书籍或物品等,为课题实施创设方便条件。

尤其像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课题,它需要更多的影像资料,所以,为了便于教师资料查询,扩大教师的视野,学校配备了17套多媒体设备,各办公室都配置了电脑,便利教师上网查资料,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购买了照相机、摄像机、刻录机及相当数量的教学软件、光盘、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等,现在又正在安装白板,这一切都充实了教育教学资源库。

我们还以实验教师为主,成立了电教课题组,主要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网页管理等,进一步督促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二)实验阶段的主要工作

1.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了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除了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聘请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对实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选派实验教师参加由内蒙古电教馆承担的自治区基础教育学科 “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初、中期培训。另外,我们也观摩了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案例研讨等活动。

2.共同探讨,不断反思,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使用一次信息技术公开课.并且,参加课后研讨活动,对存在问题,实验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探究,经过听课----评课----指导----到再听课----再评课----再指导的反复运作,实验教师终于从反复的操作过程中感悟到,当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时,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把我们的假设和构想,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基本上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主要有:

(1)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心向;(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学习;(4)利用信息技术着力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季新茹老师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就将八国联军对中国的瓜分的示意图和视频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娅妮老师在讲授《詹天佑》一课时,制作了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就留下了两张空白的幻灯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来展示在网络上找寻的相关资料,一节课下来收效很好。

我在讲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从网络上下载很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上 5

课时给学生播放,当王熙凤出场的场面一幕一幕再现时,学生对王熙凤的穿戴、语言、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还带来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主动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更深入的理解了文本。

刘晗在讲授英语四年级课文Countries时,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英国,美国以及中国的相关名胜古迹的图片,帮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感知各国的风景,还从网络上下载了于中国许多城市的视频,可以让学生从学习英国联系到其他国家的学习,让学生在感知中可以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高慧霞在讲授This is a nice girl时,自己制作了一些关于人物特点的图片,让动态的图片做出一些相关的表情,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图片中的表情然后联系到相关的单词,从而引入本课重点词语。

康美霞老师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用课件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康老师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证明,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总结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主动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汇报交流”,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动画、音频、视频等,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激发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主动质疑能力。

第二环节是基于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自主学习,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自学。

第四个环节师生互动,教师归纳本课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五环节是汇报交流、展示成果。通过学习,学生根据主题发表见解,汇报学习收获,展示自己探索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以科学课《声音的产生》这节课加以说明论证。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要求让学生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所以,课的开始,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把眼睛蒙住,用课件播放各种声音,学生猜测是什么,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声音,接下来让学生质疑,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课件中出示的实验材料自主选择实验用具,确定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学生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和经验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把这些学生所得和疑惑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再改进自己的实验,进行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效果非常的好。

4.提出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开始实验时,实验教师盲目实验,毫无头绪,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逐渐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总结出了一些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以下二种选取方法:

a.尽量选取动态式呈现问题情境。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科知识。

b.多种方式综合应用。如:把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要把握问题情境的呈现时机。不能直接从网络上照抄照搬,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把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二次整理,使查找到的资料真正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展示的相关资料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

(4)选用的课件要密切贴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否则就成了花架子。

六、实验成果 1.学生方面

(1)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知识重难点,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经历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过程学生认真地去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提取信息,独立地去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还倾听他人的想法,主动参与了课堂学习。

(3)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方面

(1)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全体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化教育实验的理论知识,吸取了一批最新的教育成果,把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的基本框架,转变了教育观念。

(2)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这一课题的研究,锻炼了我校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验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各种电教设备,并且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计算机平台.(3)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得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一般方法。

七、实验努力方向 1.本课题实验思考

学校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教学活动,就应着眼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目标出发。经过两年多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有行动的快乐,有反思的欣喜,也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

(1)虽然“信息技术与学习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处于一种实验阶段,还未真正普及。这其中有硬件建设的因素、也有理论上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的实践者的观念转变问题,所以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

(2)由于在教育理论界对整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还没有定论,必然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

(3)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有力工具,但我们申报的是全校性的研究课题,像有一些学科,如体育、音乐如何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还有即使是语、数等学科中,有一些内容也不是太适合采用或非得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与适度性有哪些?

(4)在课题研究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知道实验有用,也努力在实验,但是有时无法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2.下阶段研究方向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2)信息技术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继续进行改革,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想致我们所有的实验教师一段话,那就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 9

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干教育必须从事科研,科研是先进的生产力。做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科研的生命。抓特色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是科研的灵魂。所以,科研是教师自由飞翔于教育天空中的翅膀。让我们把研究的种子,播撒到心田上,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真诚的祝各位领导、老师:诗意生活 激情工作

享受教育 勤于读书 勇于探索 超越自我。谢谢!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讲稿

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1.全球信息化发展状况 视频:你知道吗? 2.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教育:最后需要开垦的地方》

※《教育:应当如何“生活在未来”》

※《地平线报告》《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全国、上海发展规划 视频:浙江数字化教学模式

3.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提高教育生产力

二、关于白板技术的PK:

“提高效率”PK “增加负担” “应用瓶颈”PK“功能强大” 1.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应对措施 2.体验白板功能的强大(技术演示)

体验(1):多种电动工具的体验

体验(2):通过注释窗口,实现与多媒体教学的无缝对接 白板多种工具及其功能统计

白板与其他手持终端设备的整合应用 白板与一体机、e学习的关系 国内外白板品牌性能对比

3.通过手写画板、无线鼠标、便携白板、平板电脑,替代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多媒体环境下实现白板的辅助教学功能。以及各种替代产品性能比较

三、白板技术——够得着的“苹果”

口诀1.让电脑轻松上阵(顺利应用的前提)

1.安全导航安全上网——360安全网址导航:http://hao.360.cn/ 2.下载软件注意安全——华军软件园:http://www.onlinedown.net/ 3.尽量节约 C盘空间——及时整理桌面、C盘的图标、文件。设置好虚拟内存 4.定期清理整理磁盘——定期杀毒体检;清理整理磁盘; 升级常用软件、卸载无用软件

5.遇到难题网上搜搜——敢于尝试总是好滴 6.常用配置一键备份——万般无奈一键还原

口诀2.放大电脑功能(提升信息素养的关键)1.有事没事到处点点——工具菜单

2.鼠标停留功能尽显——快捷图标 3.经常点击鼠标右键——快捷方便 4.提高效率用好软件——QQ(Q群、webqq、邮箱)、飞信、电子白板软件

口诀3.轻轻松松做课件(白板软件简单快捷)

1.多种工具门类齐全,个性设置摆上桌面(切记保存、更新)

2.插入模板统一界面,导入导出就能转换(模板设置/搜索,wps/pdf模板)3.桌面注释省时省力,word文档插入图片(工具和素材调用)4.拖拖拉拉轻松搞定,资源网页调用方便(音视频、图、文)5.录像拍照随心所愿,特效制作学会浏览(对象、操作等浏览)6.海量资源分类配置,积累管理养成习惯(一劳永逸、翻译)

个人能力其实有限,整体规划效率非凡

推荐自学材料:《网络教研团队备战精要》——苏州金陵馆长

四、白板技术——探求深度融合 歌曲、歌词《心太软》

1.观念更新是关键。

怎样实现深度融合?——整合应用的三个层次 有效的老套套不能丢 不能为用技术而用技术 2.课件制作讲灵性

课前重预习,功效非同一般 开头十分钟,在于hold学生 预设不在多,在于互动生成 素材不在多,在于不可或缺 技术不在多,在于不着痕迹 文字不在多,在于精准凝练 陈述不在多,在于善于设问 首尾巧呼应,紧扣主题独具匠心 3.多元评价做导向

戚区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评价量表

推荐自学材料:《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市馆教研培训部戴晓娥

五、白板技术对教学、师生发展的影响

(一)对教学和教师的影响

1.为“提升教学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庞大的资源素材,不同时间、地点、学科可随时调用。多种教具、平台综合运用,为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提供便捷。2.为“资源型教学”提供丰富素材。每个学科均有大量素材,可选择性利用; 兼容多种软件,利于整合利用多种资源; 存储空间庞大,利于积累管理长效资源。3.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实时记录操作过程,为总结反思教学过程、后续教学、交流分享提供基础。

教案、课件、学案一体化,有利于开展团队教研、积累共享资源、教师专业成长。

(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实时记录操作过程,利于温故而知新; 强大的视听效果,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丰富的电动教具,利于多元、多层面互动。2.有利于建设“生本课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即时调整教学环节,选择资源素材; 学生可更改充实课件,错误答案也能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教学、课件因此富有个性特色。3.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为掌握重难点提供学习支架,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思路。支持自主学习、交流分享,体验学习和思维的全过程,有利多元智能的发展。

思想产生技术 技术改变思想

技术支撑,实现“思想有多远,行动有多远”

视频:鹰的重生

第五篇: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衡山镇中心学校“有效教学”学年工作总结

衡山镇中心学校是霍山县最大的一所示范完小。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走“科研强校改革之路”,肩负着普及教育和课改实验的双重任务,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特别是自2008年7月以来开展的“有效教学”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学校实实在在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扎根于教学实际,并将其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艺术与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抓手,获得了专家领导的首肯。聚集有效课堂追求卓越创新

一.实验研究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24个教学班,其中三至六年级16个班级的三十二位教师和近1120名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工作。尽管存在班额大的不利因素,但是广大实验教师毫无怨言,将困难作为挑战,努力把实验研究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主要措施及成绩

实验研究工作讲究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它是一个不断吸纳、实验、反思和发展的螺旋上升过程。为了使我校的“有效教学”实验工作真正获得质的提升,在实验过程中,我校将县局以及中心学校的文件精神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做到既不盲动又不教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培训,统一认识。为了使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能够真正接纳“有效教学”的理念,并将其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学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利用节假日多次对教师进行通识

培训及体验式培训。这样,教师便从思想上有了清醒的认识,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撑,让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方向。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教学是多边活动,为了争得学生、家庭、社会等多方支持,自“有效教学”实验工作开展伊始,学校便利用悬挂横幅、“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宣传“有效教学”理念。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别出心裁的“实验教师风采榜”、“会说话的墙壁”等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气息。当然,我们更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开学初期,学校行政领导亲临课堂,督促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和评价机制,给孩子们自发组成最温馨、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正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很多家长已愿意把理解和支撑默默地奉献给我们。

3.资料建设,分类入盒。资料的建设和保存是我校实施“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力见证。我校自从去年暑期8月参与通识培训以来的所有资料都已分类入盒,有序存放。学校资料规范齐全,教师个人资料(包括备课文件夹和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均做到了一人一档,形式多样而又富有个性特色。针对我校开展的各种“有效教学”活动,除了存有图片资料外,还建立了电子相册。

4.集中备课,聚集课堂。为了让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能够准确把握最优化的备课、上课流程,真正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校利用暑假、寒假和双休日时间组织实验教师集中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集思广益。我校有集中备课制度,每次都有专人负责,校领导逢集中备课必参加。备好课的目的是为了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有效地学会学习。为此我们多次诚邀教研室及资源中心的专家来校进行备课实效性以及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进行专业化指导。同时,我们还把专家请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与指导。建立“推门听课,翻本即查”制度。在专家的引领和学校领导组强有力的督导下,我校很快成长起一大批如:项志勇、曹静、许钰、金翔、杨宏成、王爱明、刘艳等“有效教学”实验骨干,他们的崛起不仅推动了我校有效课堂教学质量的飞跃,更调动了其他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使实验研究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

5.注重交流,积累经验。交流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保证。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研讨中发生质变,我校特别注重教研氛围的营造。首先表现在校内的教研活动中,如同年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的结队子、“同课异构”,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摩研讨活动、业务领导深入课堂推门听课等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反思与专业成长。其次表现在校际间的交流学习中,我们的实验老师积极地参与县局和中心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并多次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在本次的镇级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杨宏成和王爱明两位教师获得数学组并列第一名,刘艳老师获二等奖,项志勇获语文组一等奖,许钰、金翔、曹静、董昌秀四位教师获二等奖。同时,我们更注重对经验的积累,学校不仅严格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勤于动笔,做到每课一点滴反思、每周一教学反思、每月一教育叙事、每学期一教学论文,还定期收集并进行优秀的案例、反思和论文评选活动,《杏坛春雨》的汇编成册便是我校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最好见证。

6.将“有效教学”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我校在抓“有效教学”的同时,也不忘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除了组织他们参加镇集中培训外,还定期开展以办公室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每半月一次),进行以同年级同学科互相听课活动、集体备课诊断活动等。为了下学期“有效教学”的深入推广,学校还将他们融入到“有效教学”中来,让他们参与通识培训和体验式培训,参加“有效教学”实验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提前感知“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

三.几点体会

我校“有效教学”实验研究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我想,不论是师生教学行为的不断优化,还是课堂教学策略的更加有效,这些都与各级领导的厚爱与支持密不可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认识到位是保证,真抓实干是根本,互动交流促发展。

当然,在今后的“有效教学”实验研究活动中,我校仍将聚

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继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更进一步地追求卓越和创新﹗

下载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经验交流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讲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韩正江2011.4.18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整合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整合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网络全覆盖,互联网撒遍神州大地。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面对这种信息技术的大变革......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 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一)、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 (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 1、无意识(或潜意识)理论 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

    矿业技术政策与法规讲稿

    矿业技术政策与法规 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开发矿产资源必须要依据一定的矿业技术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必要为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矿业技术政策与法规》,以满足将来现场工作......

    技术面试经验交流分享

    技术面试经验交流分享 今天去一家公司面试,约的4点,但实在没找到那个地方,打电话过去,公司要下班了,公司经理就约我在哥本哈根中心的一家咖啡厅面谈的。见面后先是简单的聊了一下......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 重庆市綦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张政治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视听教育传播技术→程序教学及个别化教学→系统方法......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

    基础知识(6分) 第1题(单选)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B.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 C.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