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

时间:2019-05-12 22:4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

第一篇: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

基础知识(6分)

第1题(单选)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B.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

C.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范畴基本相同 D.教育技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第2题(单选)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因此整合内容中不包含信息技术的学习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 C.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些教学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完成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定比传统教学效果好 D.通过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所以一般信息技术手段越先进,整合的效果就越好

第3题(单选)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是(C)。(3分)A.学习理论 B.传播理论 C.计算机理论 D.教学理论

第4题(单选)结合所给案例思考,进行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时,以下各项中可以暂时忽略的是(B)。(3分)A.学生是否已经具备IE浏览器操作的知识以及进行网络资料查找的能力 B.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等级”评定 C.网络教室的电脑是否联网

D.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利用BBS进行发帖和回帖

第18题(多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进行不断地交流,下面对教学交流的描述,正确的有(ABD)。(3分)。

A.师生之间交流的内容很多,比如平时课后作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等

B.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言语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工具进行交流等 C.教师使用“批注”和“修改”功能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修改是一种指导,不属于师生交流的范畴 D.对于不同的交流内容,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

第24题(单选)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B.教学评价具有调节作用,一般都是评价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C.如果提前把评价内容告知学生,将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D.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效果做出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

第1题(单选)以下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C)。(3分)A.奥苏贝尔 B.皮亚杰 C.斯金纳 D.维果斯基

第2题(单选)关于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和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变 B.教育技术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 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技术素质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8题(多选)对于教学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3分)

A.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反思三个基本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教学实施的阶段

B.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学习目标,学生特征等,完全按照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C.实际教学活动一般是预设和生成的互动,一方面需要精心设计教案,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D.在本课教学实施中,教师按照原教案计划进行教学,正常高效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说明只要课前准备好,教学实施环节就不会出现突发情况

E.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表演视频,反复播放安塞腰鼓朗读的声音,通过演示文稿呈现教学信息,体现了媒体的表现性和重复性

第24题(单选)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可以为选择更合适的资源,改进资源的设计使之更适合教学的需要,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B.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师生互动情况,以及考试等 C.可以使用表格和统计图表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种统计分析是一种定性分析 D.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是一种真实性评价 第1题(单选)下面对教育技术相关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名称不同,但是它们的涵义基本相同,都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先进技术

B.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技术。有形的技术是指黑板、粉笔、投影、视听教材等传统教学媒体

C.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本工具和手段,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目的

D.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效果 第2题(单选)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3分)

A.教学设计是一个桥梁,可以帮助老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B.教学设计主要指教学前的教案,教案写好了,教学设计的工作就完成了 C.教学设计有利于发现客观存在的但尚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适合于每堂课使用

D.教学设计是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前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第13题(单选)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教学媒体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C)。(3分)A.综合媒体要比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越先进,其教学效果也一般优于其它媒体

B.在教学情境下,高科技的电脑与网络媒体的教学媒体优于使用挂图、模型、实物等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 C.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来进行 D.教学媒体的使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用得越多越好

第20题(单选)在教学实施中,教学信息的呈现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于教学信息,表述正确的是(D)。(3分)

A.不同类型的教学信息(如文字型、图象),其呈现的方式基本相同

B.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为了突出标示不同类型信息,呈现教学信息时字体的颜色越丰富越能体现信息的差异 C.教学信息呈现的时机、方式会影响教学效果,呈现速度的快慢与颜色的选择一般影响度不大

D.教学信息呈现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呈现;视频/动画呈现时,底色最好设为白色或浅色

第24题(单选题)下列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

A.在上课前,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和预习情况,进行了提前预测,这种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B.教学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C.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以改进和优化教学为目的 D.期末考试、考核都属于量的评价,它们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第25题(单选题)依据评价基准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下面关于这两种评价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3)

A.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基准

B.绝对评价是将教学评价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之外,通常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这一基准

C.相对评价中,基准会随群体的不同而变化,有利于判断每一个成员在群体中的相对优劣

D.相对评价不宜判断个体与教学目标的距离,也不易分辨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

第27题(单选题)教学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教学反思的方法的是(D)。(3)

A.撰写教学日志 B.观看教学录像 C.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D.制定教学目标

第1题(单选)下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3分)

A.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越先进,课程整合的效果越好,教学的优化效果也最佳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与学的工具,同时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用于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有效学习D.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科内容和信息技术内容同等重要,因此不能顾此失彼 第2题(单选)下列关于学习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3分)A.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差异是对学习本质的理解不同

B.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学习理论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D.认知主义把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人的认识是学习者内部心理加工的过程,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第4题(单选)教学环境分析是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在分析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D)。(3分)A.教室里是否有进行本课教学所需的硬件资源,如投影仪、多媒体等 B.教室的计算机是否安装了视频播放软件 C.教师是否了解一些相应文件用什么程序打开 D.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哪一版本的

第6题(单选)在进行新课之前,将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供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并开展学习活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C)。(3分)

A.启发式教学策略 B.支架式策略 C.随机进入式策略 D.先行组织者策略

第15题(单选)在电脑未安装Outlook Express的情况下,如果想把原有网页内容和格式原封不动的保存下来,以便在脱机情况下浏览。保存类型是下列哪一种?(D)(3分)

A.文本文件

B.Web档案,单一文件 C.网页,仅HTML D.网页,全部

第16题(单选)下列用于截取计算机全屏画面的方法不正确的是(D)。(3分)A.HyperSnap-DX软件 B.PrintScreen快捷键 C.Capture Profession软件 D.Alt+PrintScreen快捷键

第22题(单选)电子邮件的便捷性及普遍性,使师生在教学、生活中经常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因而收发电子邮件也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部分。以下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3分)A.一般收取电子邮件的方式有两种:Web方式和POP3方式,使用Foxmail属于POP3方式 B.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

C.发信的服务器一般叫做POP3服务器,收信的服务器一般叫做SMTP服务器

D.xiner@163.com,这是一个标准E-mail地址,其中用户名是xiner,邮件服务器的域名为@163.com 第23题(单选)下列关于常用软件工具的表述正确的是(D)。(3分)

A.PowerPoint和WPS软件用于制作演示课件或演示汇报,主要处理扩展名为.xls的文件 B.Word、WPS软件擅长文字处理,主要处理扩展名为.ppt的文件 C.IE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wam的文件

D.Windows Media Player是一种播放软件,可以播放扩展名为.mpeg的文件

第25题(单选)刘老师为了掌握学生在教学活动2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活动3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刘老师这种做法属于下列哪一种评价方式?(D)(3分)

A.总结性评价 B.相对评价 C.定量评价 D.形成性评价

第26题(单选)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下列不属于教学资源反思内容的是(A)。(3分)

A.教学所用图片的设置是否合适,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B.学生交流探讨活动是否深入,教师是否给予有效指导 C.演示课件是否对学生有积极的影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D.所选的视频资料能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27题(单选)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反馈,帮助改进和优化教学。下列对本节课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描述最佳的是(C)。(3分)

A.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能否流利阅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B.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读后感为评价依据,同时注意学生的普通话是否标准

C.要从多方面(如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师生互动等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从单一方面进行评价

D.测验或调查的形式是老师经常采用的评价形式,其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1题(多选题)以下所列内容哪些属于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ABCD)。(3分)A.传统教具:黑板、粉笔 B.挂图 C.投影 D.教学策略

第2题(单选题)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3分)

A.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 B.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C.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

D.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第4题(单选题)某位教师在进行这堂课的教案设计时,对该阶段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下分析中有偏颇的是(B)。(3分)

A.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

B.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需要外部控制来抵制各种诱惑 C.该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迅速,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色彩 D.该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形成自己关于问题的初步看法

第17题(单选题)下课后,学生想拷贝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其它材料,同时也希望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彼此共享比较好的数字资源,您认为下列哪个方法最为便捷、可行?(D)。(3分)

A.师生通过U盘拷贝、保存相关资源

B.师生通过电子邮箱、QQ传送、保存相关资源 C.师生通过光盘刻制、保存相关资源

D.师生通过FTP上传、下载文件来共享相关资源

第21题(多选题)对于下列软件的操作,描述正确的有(BD)。(3分)A.Word编辑软件作为文字编辑器,一般只能插入文字或表格,以及图片

B.Word编辑软件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插入文字、表格,还可以插入音视频、幻灯片 C.PowerPoint演示编辑软件,可以插入文字,图片,但是不能插入音视频 D.PowerPoint演示编辑软件,可以插入文字,图片,也可以插入音视频

第22题(单选题)在利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时,需要用到一些快捷键,以下关于快捷键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A)。(3分)A.Ctrl + Z

撤销 B.Ctrl + S

全选 C.Ctrl + C

粘贴 D.Ctrl + A

剪切

第23题(单选题)教学过程中,教学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E-mail作为一种常见交流工具,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D)。(3分)

A.E-mail不能同时向多个用户传送相同文件 B.当发送邮件时,邮件主题必须填写 C.E-mail难以发送本地计算机硬盘上的文件 D.E-mail的所有地址都含有“@”符号

第25题(单选题)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频度或程度等的差异,这种评价是指以下哪种评价(C)。(3分)

A.相对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第26题(单选题)在评价教学资源时,相对而言,可以忽略的要素是(D)。(3分)A.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 B.教学资源的技艺水平C.教学资源的科学含量 D.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间

第27题(单选题)下面对教学反思描述不正确的是(C)。(3分)

A.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式,再优秀的教师也必须学会进行教学反思

B.一节课结束或者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的情况写的心得和体会也属于教学反思的内容 C.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之处,而对学生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般不在教学反思的内容之内

D.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多种,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教学间的交流讨论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而已 第1题(单选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较为合理的说法是(C)。(3分)A.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充当辅助教师教和辅助学生学的工具和手段 B.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配备的先进程度会决定课程整合的效果

C.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中 D.在整合过程中,应该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第2题(单选题)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下列对教学设计的描述正确的是(D)。(3分)A.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必须在学习任务完成以后进行,以评估学习效果 B.学习者的分析必须在教学实施之前完成,为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C.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不得跨越或者跳过某环节 D.教学设计是对相关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第14题(多选题)以下可以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成功打开的文件格式有(BDE)。(3分)A.*.exe B.*.mp3 C.*.swf D.*.wmv E.*.mpeg 第15题(多选题)在学生进行讨论汇报时,想保存原始、真实的实况材料,以备今后的教学回顾,并作为珍贵的学生成长资料,可行的方式有(ABD)。(3分)

A.提前准备一台摄像机,实时拍摄录制,保存好磁带 B.提前用录音机软件新建音频文件,实时录制后,保存为*.wav格式文件 C.提前用Media Player新建音频文件,实时录制后,保存为*.mp3文件 D.提前准备一台录音机,实时录制,保存好磁带

第20题(单选题)在放映幻灯片过程中,不停止放映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转换到其它文件或窗口,比较恰当的操作是(C)。(3分)A.同时按Ctrl+Tab B.同时按A1t+Shift C.同时按A1t+Tab D.同时按Ctrl+Shift 第24题(单选题)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以下描述正确的是(D)。(3分)

A.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是评估学习者在经过学习后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教学评价往往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

B.教学评价的价值在于检测学习者在经过学习后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教学评价只对学生具有作用,而对教师意义不大

C.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不具有教学功能,因此教学评价不属于教学活动 D.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是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因此对教师、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25题(单选题)将教学评价的基准建立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之外,把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基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其优劣的评价类型是(B)。(3分)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自身差异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第26题(单选题)在教学反思的环节中,可以忽略的选项是(A)。(3分)A.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B.学习资源的选择与使用 C.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激发 D.学习过程中的策略使用

第1题(单选)下面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最合适的一项是(D)。(3分)

A.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就是指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着某些特定的模式,教师需要掌握这个模式,才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

C.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建、形成新的知识或呈现和展示这些知识,所以越是使用高级的技术,就越能体现出教学的先进性,也越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将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2题(单选)以下是新课程实施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您认为不合理的是(C)。(3分)A.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B.教师要重视教学样式的多样化,丰富课堂教学

C.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来丰富课堂教学,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D.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第3题(单选)下面关于教学设计的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C)。(3分)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B.有利于现代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C.是提高教师学科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D.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第4题(单选)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下面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3分)

A.学习者意志力越强,学习的兴趣越浓 B.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决定着其学习的效率

C.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 D.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越端正,则学习动机越强

第12题(单选)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B)。(3分)A.色彩搭配适宜,同一页面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 B.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动画、声音等效果,激发多感官参与 C.构图要力求简明,图形、标题、文字标注三者并重 D.注意画面的美观,风格统一

第13题(单选)电子教案和传统教案相比,下列的哪一项不是电子教案的特点?(C)A.具有多媒体效果 B.以超文本方式组织信息 C.便于教案的修订,但不便于携带 D.生动呈现教学信息,提高授课效率

第18题(单选)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当考虑“最小代价律”原则,也就是要选择(C)。(3分)A.使用成本低的媒体 B.教学功能强的媒体

C.教学功能强而使用成本低的媒体 D.使用品牌的媒体

第19题(单选)在上课过程中,发现事先准备的演示文稿中很多自定义动画效果不能实现,可能的原因是(D)。(3分)

A.内存条没插好 B.显示器没有通电 C.鼠标故障 D.Office版本不同

第20题(单选)在幻灯片视图窗格中,若状态栏中显示“幻灯片3 / 6”的字样,则表示(B)。(3分)A.共有9张幻灯片,目前显示的是第3张 B.共有6张幻灯片,目前显示的是第3张 C.共有6张幻灯片,目前只编辑了3张 D.共有9张幻灯片,目前只编辑了3张

第24题(单选)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教学评价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B.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C.教学评价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是学生的表现 D.教学评价注重价值判断,评价活动只能在教学结束后开展

第25题(单选)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资源的评价。下面关于教学资源的评价标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3分)

A.体现教育性,传递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B.具有科学性,正确反映学科基础知识和先进水平C.反映技术性,运用高科技呈现教学信息 D.反映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E.体现经济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益

第26题(单选)要对学生情感类目标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采用下列的哪种途径搜集数据能够达到此目的?(C)。(3分)

A.课堂测验 B.课堂作业 C.课堂调查表 D.期末考试成绩

第27题(单选)具备教学反思意识对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有关其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有利于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B.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C.有利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D.有利于教师培训的理性化

第1题(单选)下面关于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B.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其结果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C.信息化教育强调的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D.信息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本质基本相同,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2题(多选)教学设计指依据“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这里所指的“理论”不包括(BE)。(3分)

A.教学理论 B.信息理论 C.学习理论 D.传播理论 E.符号理论

第3题(单选)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的规定。下面有关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3分)

A.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两方面进行分析

B.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教什么”,而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的目的则是确定“如何教” C.对学习者分析是为了掌握学习者的智力因素方面的信息,帮助教师计划教学

D.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所以课程标准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唯一标准 第12题(单选)根据您使用教学媒体的经验,下面有关教学媒体的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3分)A.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成为教学媒体 B.按照作用于人的感官分类可将教学媒体分为单向传播媒体和双向传播媒体 C.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与媒体特性 D.教学媒体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传统课堂教学

第13题(多选)下列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BD)。(3分)A.向对方发送电子邮件时,对方一定要开机 B.向对方发送电子邮件时,对方不一定要开机 C.发送电子邮件时,一次只能发给一个接收者 D.发送电子邮件时,一次只能发给多个接收者 E.电子邮件的内容只能是文本格式的

第20题(单选)在教学实施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并详细列出可能需要的教学媒体,这主要体现了教学实施设计的哪个方面?(B)。(3分)

A.主题明确性 B.准备充分性 C.环境合理性 D.可运作性

第25题(单选)教学评价按评价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下面关于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进行评价 B.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C.形成性评价属于相对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比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D.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定,其重视的是结果

第27题(单选)学生的最终成绩采取“平时作业成绩20%+平时上课表现10%+期末考试成绩70%”来计算,从而评价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老师运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是(B)。(3分)。

A.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B.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C.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第1题(单选)以下对教育技术的理解正确的是(C)。(3分)A.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B.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媒体设备 C.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

D.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电影教育、视听教育、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等不同的名称,它们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反映的教育理念不同,实质也不同

第2题(单选)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以下对这三种流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3分)

A.三种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习的技巧

B.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同时也注重引发行为的思维过程 C.认知主义强调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 D.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3题(单选)以下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目前研究者已经总结出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但是他们的基本要素都是相似的,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

B.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必须从某一环节开始,按照固定的顺序到某一个环节结束

C.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既可以是课程,也可以是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 D.教学设计的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动态循环的过程 第11题(多选题)在进行媒体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有(B)。(4分)A.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的特征 C.学习者特征 D.媒体是否先进 E.最小代价率

第12题(单选)对演示型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理解正确的是(ACDE)。(3分)

A.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抽象的教学内容都要用视频、动画、图像等具体形象的形式来展示 B.演示型课件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因此课件的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C.演示型课件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工作中解脱出来,因此,使用演示型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劳动时间和强度 D.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第14题(多选)在信息时代,信息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同时,网上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以下鉴别和评价信息的依据有(ACD)。(4分)

A.信息的时效性

B.信息所在网站的制作水平

C.信息的价值取向 D.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E.信息所在网站内容的丰富性

第21题(多选)上课前你把U盘里的ppt拷到教室的电脑上,双击课件却打不开,可能的原因有(ABD)。(3分)

A.电脑感染了病毒

B.文件在拷贝过程中被破坏了 C.电脑的硬件出了故障 D.电脑上没有安装office软件

第23题(单选)对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B.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C.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D.戴尔的经验之塔越往上升越抽象,这意味着获得所有的经验都需要一个由底层到顶层的阶段 第1题(单选)以下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3分)

A.教育技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传播学、心理学、系统论等领域汲取了营养

B.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

C.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媒体设备

D.教育技术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第2题(单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解正确的是(C)。(3分)

A.信息技术具有海量储存、易于处理等优点,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定会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B.要想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尽量在所有课上都运用信息技术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仪器设 备

第3题(多选)假如你要去上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Christmas Day这篇课文,但是教学对象不是自己的学生,你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哪些特征(ABCD)。(3分)

A.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B.学生的活跃程度

C.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接受能力

D.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第6题(单选)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先呈现了一段引导材料,这段材料能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文,我们通常把这段材料称作“先行组织者”,以下对“先行组织者”理解不正确的是(B)。(3分)

A.在抽象和概括水平上,“先行组织者”既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将要学习的材料 B.“先行组织者”比较适合阅读和词汇的教学

C.“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和需要学习的知识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D.使用“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第10题(单选)下列哪种总结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B)。(3分)

A.用课件展示本课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教师看着课件重复的念一遍,学生仔细听讲,认真回顾 B.教师用课件展示本课的重难点,并适时提问,让学生造句、报告自己的理解 C.教师再把课件回放一遍,简单的概括所学内容,学生跟着回忆,加深印象 D.课程结束时教师用板书列出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跟着阅读

第 15 题(单选)在进行教学资源准备时,你需要在一段视频中截取一幅图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D)(3分)A.按Alt+PrintScreen组合键截取 B.按Ctrl+PrintScreen组合键截取 C.用Media Player截取 D.用暴风影音截取

第19题(单选)在幻灯片的播放状态下,教师想快速的在窗口和文件之间切换,应使用的组合键是(C)。(3分)

A.Alt+F4

B.Ctrl+Alt+Del C.Alt+Tab D.Del+Esc 第21题(多选)在网上开设本学科论坛的目的包括(ABD)。(3分)A.师生之间共享资源 B.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C.给学生提供娱乐

D.增加师生之间讨论问题的机会

第22题(单选)你想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电脑上显示音频文件播放正常,但是却播放不出声音,你认为不可能的原因是(C)。(3分)

A.音响的电源没有打开

B.播放软件被设置到了静音状态或是声音被设置到了最小

C.电脑出了故障,需要重新启动 D.电脑的音频线松动

第23题(单选)以下课件评价标准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界面布局合理,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符合视觉心理 B.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没有导航、链接错误 C.课件制作工具先进,功能强大 D.教学资料来源清楚,无侵权行为

第25题(单选)下列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正确的的是(B)。(3分)

A.教学评价都是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

B.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D.教学评价的价值在于体现教师的成就,因此只对教师有用

第26题(多选)以下选项中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有(ABCD)。(3分)A.撰写博客文章 B.与学生进行交流 C.观看教学录像 D.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第1题(单选)下列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3分)

A.整合的核心是融合,即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B.整合的实质是通过新型教学环境的营造引起传统的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C.整合是一种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把教学信息嵌入到技术中,通过技术把形象化、生动化了的信息呈现给学生

D.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保证

第2题(单选)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信息化教学也日益普及。下列关于信息化教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3分)

A.信息化教学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B.多媒体与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C.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 D.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利用课件,促进教育现代化

第3题(单选)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以下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3分)A.教学设计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B.教学设计是一个发现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最终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C.教学设计是对某一节课中教与学活动的设计,而教学系统设计是对课程、教学方案、教学软件或教学资源等的设计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等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4题(单选)一般来说,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下列属于智力因素分析的是(C)。(3分)

A.目前很多初一学生已有购买电脑或购买更好电脑的准备或欲望

B.初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可以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C.初一学生已学习了一部分应用软件的使用,但在硬件方面的认识和学习相对匮乏 D.初一学生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第5题(单选)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下列关于教学目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3分)

A.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B.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的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为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C.教学目标让学习者了解预期的学习结果,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D.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编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宜用具体详细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第6题(多选)我们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描述教学目标。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有(BD),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有(AC)。(4分)

A.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体责任感意识 B.提高利用网络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C.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并能认真吸取别人的优点。D.初步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基础知识,并有条理地说出各配件的主要用途

第14题(单选)恰当的选择、应用媒体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下列关于媒体选择与应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媒体一般是灵活可替换的,关键是看在给定的条件下何种媒体最合适

B.每一种媒体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媒体选择与应用的实质是研究媒体的内在规律 C.媒体的应用效果依赖于教师的设计,媒体在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 D.每种媒体都存在长处与短处,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景的万能教学媒体

第17题(单选)教师在教学中会获取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下列获取资源的方法中,不属于获取数字资源的是(D)。(3分)

A.使用计算机键盘上的PrintSreen功能键从计算机屏幕上截取教学图像

B.使用音频线连接录音机的输出端和声卡的线路输入端,打开录音软件和录音机,将录音带上的音频转换成数字音频素材

C.使用书目检索系统下载超星电子书

D.使用书目检索系统查找到图书馆藏书并借阅此书

第20题

(多选)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DE)。(3分)A.它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求上升为情感需求,也使教师的教学动机由职责需求上升为情感需求

B.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生间的交流是建立在教学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交流的内容应以教学信息为中心 C.师生间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教学信息、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感方面等,不涉及教师的行为与情感

D.学生可以在师生间交流的过程中从教师那里获知自已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能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

E.教师可以在师生间交流的过程中从学生那里获取大量信息来改进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21题(单选)教学信息的合理有效呈现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列有关教学信息呈现的做法中,不妥的是(B)。(3分)

A.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不能生搬硬套,盲目随意地使用,必须追求多媒体课件使用的最佳时机,才能恰到好处

B.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追求多媒体课件漂亮的外观,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视频和音频材料,寓教于乐 C.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信息,应通过多种形式改变刺激模式,使学生多次重复感知,以提高学习效果 D.为使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中,应有选择地突出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信息,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23题(单选)下列关于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评价不是对过去成绩的炫耀或失败的指责,而是为了促进今后更好的发展 B.知识、技能、情感的多维评价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和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C.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终结后,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D.评价应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在真实世界的实际任务中进行

第24题(单选)按教学评价的作用、目的的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3分)

A.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进行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

B.终结性评价是在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

C.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它需要一些精心准备的诊断性测验及高度专门化的访谈技巧

D.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

第25题(单选)为对学生进行评价,针对本课时的教学刘老师列出了一些收集数据方法,其中有一项是不妥的,你认为这一项是(B)。(3分)

A.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学生档案袋”中所作的记录 B.在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后,学生是否配置了一台电脑 C.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时的表现

D.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看图识硬件”填空题和“硬件与功能连线”匹配题的小测试

第26题(单选)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对教学反思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我和教学设计过程本身作为反思对象,不断对自我和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自主能动的计划、评价和调节的心理倾向 B.教学反思可帮助新手型教师逐步成长为熟练的、研究型的教师,而对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而言则是多此一举

C.“邀请同事去听课,课后就教学中的得失与同事进行交流,并对同事意见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写出书面的个人看法”属于教学反思

D.刘老师喜欢在课后写博客日志,在博客中他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这属于教学反思行为

第1题(单选)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表述,错误的是(C)。(3分)A.信息技术研究的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呈现、变换、传输与呈现 B.教育技术研究的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C.两者有较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的范畴大于教育技术,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只是信息技术的一部分 D.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技术学科,后者属于教育学科

第2题(单选)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下列有关学习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B)。(3分)A.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能为教师安排教学活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B.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行为塑造的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新课程改革中,行为主义已经过时

C.建构主义认为,人们的个人内心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D.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启发、诱导、点拔学生,为学生提供意义建构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为新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4题(单选)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不可少的环节,下列关于学习者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C)。(3分)

A.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分析,还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分析

B.在具体某一教学方案设计的实践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要有所侧重,对教学有较大影响的学习者特征应着重分析

C.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设计时应对学习者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与具体的学科特征或内容无关

D.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对新奇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好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做的经验

第16题(多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演示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BD)。(3分)

A.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演示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教师应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课件以减轻上课的负担

B.演示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老师 C.演示课件是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成果展现,因此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演示型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 D.常用的演示型课件制作软件有WPS、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E.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把板书的内容都呈现在课件上并通过投影显示

第20题(单选)在课堂上放映幻灯片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对幻灯片做一些适当批注,其具体方法是:右击幻灯片,选用快捷菜单中的“指针选项/绘图笔”,用鼠标标记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将(D)。(3分)

A.自动保存在演示文稿中 B.不可以保存在演示文稿中 C.在本次演示中不可擦除 D.在本次演示中可以擦除

第22题(单选)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3分)A.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B.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是完善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

C.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给学生排序,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D.教学评价作为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育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有效 第23题(单选)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评价的方式,下列关于电子档案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电子档案袋是基于过程评价的一种手段,是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的学生学习档案

B.电子档案袋评价在一些西方国家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在国内,也被称为电子学档、电子作品集等

C.电子档案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收集、选择和反思的过程

D.电子档案袋是与学习者有关的数字化资料的集合,包括各种作业、教案、学习心得、反思日记、论文等 第24题(单选)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此案例中,对教师的评价采取了教师评价=教师自评×40%+学生评价教师×30%+同事评价×30%的方式,这体现了(C)。(3分)

A.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B.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C.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D.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第25题(单选)下列是此案例中对学生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D)。(3分)

A.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在小组实验中的动手操作表现和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理解的准确性

B.对学生的评价应把小组的评价与学习者个人的表现评价结合起来 C.在此案例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相结合

D.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运用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应用新知,拓展思维”阶段中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判断

第二篇:教育技术初级测试模拟试题

教育技术考试题(基础知识部分)

1(单选题,答案C)关于教育技术的以下说法中,你最赞同的是()。

A.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中应用计算机技术”

B.教育技术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媒体

C.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教育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D.教育技术只能用在学校教育中

2(单选题,答案B)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A.教育技术从属于信息技术

B.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是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

C.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必定高

D.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3(单选题,答案A)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你不赞同的说法是()。

A.代替教师的角色

B.展示教学内容

C.创设学习情境

D.支持师生交流

4(单选题,答案D)分析学习者特征属于教育技术的()方面的范畴。

A.开发

B.利用

C.管理

D.设计

5(单选题,答案C)根据您对教育技术及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下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技术就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B.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促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C.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涵义是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述而已

D.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6(单选题,答案D)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

C.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D.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7(单选题,答案C)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出现是以下列哪一项内容的出现为标志的()。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网络技术应用

C.电化教育

D.虚拟教育

8(单选题,答案D)在美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始于下列选项内容的是()。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网络技术应用

C.程序教学法

D.视听运动

9(单选题,答案A)在视听教学运动背景下,对教育技术基本内涵表述错误的是()。A.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

B.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开发和教学设计 C.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D.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10(单选题,答案A)在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中,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非常重要,是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对自主学习的具体实施措施和程序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支持。A.建构主义学与教的理论

B.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 D.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1(单选题,答案B)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教学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同一概念 B.教学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下属概念

C.教学技术应用范围广,包含了宏观、中观与微观不同层次 D.教育技术是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

12(单选题,答案C)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B.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 C.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D.学习策略和教学资源

13(单选题,答案B)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是()。A.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B.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C.媒体开发理论和教学管理理论 D.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

14(单选题,答案C)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资源的是()。A.信息和人员

B.材料和设备 C.设计和制作

D.技巧和环境

15(单选题,答案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下列教学实施行为最符合建够主义学习理论的是()。A.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于具体的实际任务中 B.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理解这个标准答案 C.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D.要为学习者提供思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16(单选题,答案A)“教师不应一味以传统的集体传授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使用能够让学生进行操作或进行社会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这反映的是()的学习观。A.建构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17(单选题,答案B)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指的是()。A.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学 B.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教学 C.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来使用的教学

D.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教学

18(单选题,答案C)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早期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代替教师的部分重复性劳动

C.当前,CAI系统在学校的广泛应用说明个别化教学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

D.早期的CAI系统的产生曾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强烈影响

19(单选题,答案A)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你不同意的说法是()。

A.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B.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既包括现代教育思想,又包括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方法,教学技能与技巧,现代教学设计等诸方面的内容

C.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体现在它更多地注重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服务

D.现代教育技术应当着眼点于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对有关资源和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

20(单选题,答案C)奥苏贝尔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要是接受间接知识,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获取大量知识必须是()。

A.探究性的 B.研究性的 C.接受性的 D.发现性的

21(单选题,答案A)对于“教育技术”一词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恰当的是()。

A.既包含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又包含方法与技能等

B.只包含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投影机、计算机、摄象机等硬件设备

C.发展机器与设备的性能和功能,使其在应用于教学时更方便 D.只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帮助

22(单选题,答案D)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B.教学中所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则教学效果越好 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

D.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并恰当运用,才能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23(单选题,答案B)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关于信息技术在整合中所起的工具性作用,有一项不够全面的提法是()。

A.教师教学的工具

B.教师编写文本教案的工具

C.学生认知的工具

D.教学环境的构建工具

24(单选题,答案C)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为新课改提供的支持是()。

A.技术方面的支持

B.智力方面的支持

C.技术方面的支持+智力方面的支持

D.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支持

25(单选题,答案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用刺激——反应——强化来解释学习过程,它不太适用的学习类型是()。

A.技能性训练

B.作业操练

C.行为矫正

D.意义学习26(单选题,答案C)在以下所列的四项特征中,不属于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特征的是()。

A.可利用性

B.可分辩性

C.陈述性

D.稳固性

27(单选题,答案C)关于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其能力结构而言,所强调的是()。

A.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比信息能力更重要

B.信息能力比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更重要

C.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同样重要

D.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都不重要

28(单选题,答案D)考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恰当时,不应过分关注的是()。

A.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促进了学习者积极的情感体验

B.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范围

C.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有益于学习者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D.教师是否围绕着信息技术运用来开展教学活动

29(单选题,答案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性或研究性)综合教学实践活动,下列不符合其一般特征的选项是()。

A.以项目(或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知识点为单位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B.打破常规,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

C.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分组安排上,学生实行异质分组,而不是同质分组

D.教师严格控制学科(课程)界限,不能突破

30(单选题,答案A)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指()。

A.用于教育中的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个方面的技术 B.在教育中所能看到的实体形态的技术

C.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形态的技术

D.在教育研究中归纳出来的知识形态的技术

31(单选题,答案A)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A.学生的“学”

B.教师的“主导”作用

C.“学教并重”

D.讲授形式的设计

32(单选题,答案B)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A.学生的“学”

B.教师的“主导”作用

C.“学教并重”

D.自主学习设计 33(单选题,答案C)“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A.学生的“学”

B.教师的“主导”作用

C.“学教并重”

D.媒体使用设计

34(单选题,答案A)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看是()。

A.以课程目标为核心

B.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C.课程目标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双核心

D.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35(单选题,答案A)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是()。

A.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论和实践

B.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论研究

C.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教学实践

D.本题答案中所给出的其它3个选项都不对

36(单选题,答案A)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协同作用的 B.线性的 C.顺序排列的 D.互为倒置的

37(单选题,答案D)国家实施的新课改,要求在教育教学中()。

A.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B.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C.重视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

D.本题答案中其它3个选项之和

38(单选题,答案D)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可以充当的工具是()。

A.资源工具

B.协作工具

C.情感激励工具

D.本题答案中所给出的其它3个选项之和

39(单选题,答案D)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中,经常需要考虑情境创设问题,关于“情境创设”下列选项中其中一项不准确的说法是()。

A.要使学习者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并赋予其在问题情境中的角色 B.应该把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呈现于情境中 C.问题情境应该力求简单化,避免复杂性

D.问题情境的表征形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问题设计方面的考虑则为次之

40(单选题,答案A)尽管诸多研究者们总结了多种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这些模式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要素是相似的,都是()。A.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要素 B.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四个要素

C.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和反思六个要素

D.分析、设计和实施三个要素

41(单选题,答案C)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可以是()。

A.①课程、教学方案

B.②教学软件、教学资源

C.①+②

D.①-②

42(单选题,答案A)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分析教学需求为()。

A.基础

B.目标

C.规划

D.结果 43(单选题,答案D)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

A.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

B.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C.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

D.本题答案中其它3个选项之和

44(单选题,答案B)开展教学设计时,应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

A.基础

B.目标

C.规划

D.结果

45(单选题,答案A)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奥苏贝尔

46(单选题,答案A)美国心理学家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了解(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这六个层次从认知的复杂性和难度上来看是()。A.依次提高的B.平行并列的 C.依次降低的D.线性无关的

47(单选题,答案B)在课堂上,教师进行了某一概念的教学,在后继的教学效果检查环节,教师发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概念的内涵,这说明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层次是()。

A.了解(识记)

B.理解

C.分析

D.综合

48(单选题,答案B)当前,人们常将教育技术称为现代教育技术,它是以()作为基础。

A.视听教育

B.信息技术

C.电化教育

D.电影教育 49(单选题,答案A)“知识积累的关键因素是刺激、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50(单选题,答案B)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对信息进行心理加工的过程,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51(单选题,答案B)“在教学设计中必须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这主要体现的是()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52(单选题,答案C)“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先生成的,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这反映的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53(单选题,答案A)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经常提及“新型教学结构”这一术语,它指的是()。A.“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 C.以“教”为主的教学结构

D.以资源整合为主的教学结构

54(单选题,答案A)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中,让学生充分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这体现的教学策略是()。A.多种感观参与学习策略

B.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C.寓教于乐学习策略

D.习作强化学习策略 55(单选题,答案A)关于推广与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以下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育技术素质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关系不大

B.推广教育技术,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C.推广教育技术,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

D.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56(单选题,答案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是()。

A.#: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C.#+◎

D.#-◎

57(单选题,答案C)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理论是()。

A.#: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B.◎: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C.#+◎

D.#-◎

58(单选题,答案A)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

A.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三种形式

B.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C.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D.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策略三种形式

59(单选题,答案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有()。

A.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B.情境、协作、会话三大要素

C.情境、意义建构两大要素

D.协作、会话两大要素

60(单选题,答案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的要素构成为()。

A.#:情境、协作

B.◎:会话、意义建构 C.#+◎ D.#-◎

61(单选题,答案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目标,其典型特征是()。

A.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

B.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若干小步骤 C.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D.在学习的每一小步骤给出及时反馈

62(单选题,答案A)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

A.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三种形式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三种形式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三种形式

D.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三种形式

63(单选题,答案A)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上的学习,它具有()。

A.自主能动性、独立性、异步性三个基本特点

B.自主能动性、独立性、同步性三个基本特点 C.自主能动性、异步性、可控性三个基本特点 D.独立性、异步性、统一性三个基本特点

64(单选题,答案A)关于自主学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

B.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D.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65(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自身教学中的不足

B.教学评价只能由教师来进行

C.学生测验成绩是获取教学评价数据的唯一来源 D.教学评价量表都是教师自己制订的66(单选题,答案A)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有()。

A.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教师间交流讨论等方法

B.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课后测验讲评等方法 C.撰写教学日志、教师间交流讨论和课后测验讲评等方法

D.观看教学录像、教师间交流讨论和课后测验讲评等方法

67(单选题,答案A)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

A.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等三个环节

B.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三个环节 C.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

D.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三个环节

68(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施”环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B.相对其它环节而言,它是一个最复杂的环节 C.它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D.它是师生围绕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有意义的交互活动的环节

69(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策略,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教室里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属于教学策略

B.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C.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D.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不同的看法

70(单选题,答案A)关于学习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各种学习理论都非常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B.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差异在于对学习本质的不同理解 C.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D.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71(单选题,答案A)教学媒体选择的目标控制原则主要是指()。

A.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B.不同的教学策略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C.不同的学生年龄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D.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72(单选题,答案A)教学媒体选择的内容符合原则主要是指()。

A.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B.不同的教学策略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C.不同的学生年龄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D.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选择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

73(单选题,答案A)教学媒体选择的对象适合原则主要是指()。

A.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 B.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相适应 C.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对象的非智力因素相适应 D.教学媒体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对象的动机水平相适应

74(单选题,答案A)一般认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的基本环节是()。

A.学习需要分析 B.评价方案制定 C.教学媒体选择 D.教学策略选择 75(单选题,答案A)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教学策略有(A.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B.课堂讲授、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C.课堂测验、课堂讨论、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D.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

76(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为教学目的服务 B.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目的的关联性不强 C.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涉及教学媒体因素的考虑 D.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涉及学习者特征方面因素 77(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结构化观察不是教学评价中使用的方法 B.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态度量表

C.形成性练习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D.总结性测验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78(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教学评价中无需使用态度量表

B.结构化观察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C.形成性练习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D.总结性测验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79(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形成性练习不是教学评价中使用的方法 B.结构化观察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C.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态度量表

D.总结性测验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80(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总结性测验不是教学评价中使用的方法 B.结构化观察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C.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态度量表

D.形成性练习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81(单选题,答案A)教学评价中的绝对评价,评价基准制定的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教学对象 C.教学策略 D.教学媒体

82(单选题,答案A)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进行教学测量,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A.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B.教学活动的过程 C.教学活动的结果

D.教学媒体资源的质量

83(单选题,答案A)关于讨论法教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讨论法特别适合于低年级的小学生

B.讨论法特别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

C.讨论法特别适合于成人学生

D.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讨论法。84(单选题,答案A)若教学目标是旨在使学生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示范—模仿方法

B.实验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5(单选题,答案A)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由教学原则指导,借助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

A.活动方式

B.教学理念

C.教学思想

D、组织形式

86(单选题,答案A)就相对评价的特点而言,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评价的“基准”能较好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因而能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B.通过相对评价,可以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便于比较个体学习成绩的优劣 C.相对评价的“基准”会随学生群体的不同而变化

D.编制相对评价的试题时,它的试题取样范围相对广泛

87(单选题,答案A)为相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常模参照测验”,由于“常模”近似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往往形成()。A.正态分布 B.标准正态分布 C.二项分布 D.均匀分布

88(单选题,答案A)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标准参照测验”,由于它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评价“基准”,所以这种测验的成绩往往形成()。

A.本题所给的其他选项都不对 B.标准正态分布 C.双峰分布 D.均匀分布

89(单选题,答案A)为绝对评价而进行的测验一般被称为“标准参照测验”,它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制定评价“基准”。关于测验结果的利用,不准确的一项说法是()。

A.容易分辨出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真实差异 B.可以直接鉴别各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C.每个被评价者清楚地看到自己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 D.为改进教学指明方向

90(单选题,答案A)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形成性评价 B.它是总结性评价 C.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D.它是一种绝对评价

91(单选题,答案A)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诊断性评价 B.它是总结性评价 C.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D.它是一种绝对评价

92(单选题,答案A)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定性评价 B.它是总结性评价 C.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D.它是一种绝对评价

93(单选题,答案A)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是一种相对评价 B.它是总结性评价 C.它是一种定量评价 D.它是一种绝对评价

94(单选题,答案A)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讲授策略,就其特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它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B.易保证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C.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对概念性的知识采用讲授策略更为合适

95(单选题,答案A)在开发课件时,编写者设计的控制程序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展开学习进程,该课件编写所采用的是()。A.随机进入策略

B.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C.情境——陶冶教学策略 D.抛锚策略

96(单选题,答案D)关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奥苏贝尔提出了有关的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主要有()。A.①渐进分化原则 B.②整合协调原则 C.③先行组织者策略 D.①+②+③

97(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策略,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基本相同的 B.“抛锚”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常用的策略

C.“先行组织者”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常用的策略 D.“支架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常用的策略

98(单选题,答案A)关于教学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教学评价的指标就不可能是多元的 B.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教学评价的指标也可能是多元的 C.形成性评价可使用评价量表,总结性评价也可使用评价量表

D.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主要区别是对所收集到的评价资料分析方法上不同

99(单选题,答案A)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场合)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A.协作学习B.接受学习C.自主学习D.掌握学习

100(单选题,答案A)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板块, 研究性学习是该板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综合了()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A.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B.接受学习和协作学习C.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D.掌握学习和接受学习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教案

重庆市綦江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政治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视听教育传播技术→程序教学及个别化教学→系统方法的教育应用→1994年教学技术定义

(一)媒体教学技术------从直观教学到视听传播

1、直观教学------P1划书(夸美纽斯)

2、直观教学(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 → 视听传播

3、视听传播的变革体现:P2-3划书

(二)实现个别教学的教学技术------程序教学

1、个别教学------P3划书

2、程序教学------P3划书

3、程序教学的特点:(1)小的学习步骤;(2)自定学习进度;(3)积极反应;(4)即时反馈。P3

4、程序教学理论的代表:斯金纳《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克劳德、普莱西;

5、程序教学的模式:P4图

直线式程序教学(比较机械,对能力强的学生缺乏挑战性)分支式程序教学(比较灵活,适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两种模式的结合使用:

普莱西的“直线程序---多重选择反应”程序教学模式 斯金纳的“直线程序---构答反应”程序教学模式 克劳德的“分支---多重反应”程序教学模式

6、程序教学 → 计算机辅助教学 → 计算机教育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因特网通信技术的建构主义教学系统)P5

(三)系统方法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

1、教学系统设计方法---P5划书

2、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的五个步骤:P5-6划书

3、美国AECT(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新定义(P6划书)

4、早期系统观 → 教学系统方法 → 教学设计与开发 △关于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的认识:P7划书

(四)1994年教学技术新定义:

1、教育技术概念的形成:P7-9 视听教学(物理学观念)→ 视听传播论(早期系统观念)→ 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成熟教育系统观念)

2、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P9(P10图分析)

3、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含义:P10-11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一)电化教育:

1、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P11划书

2、我国对“教育技术”的内涵的界定与扩展(P12划书)

3、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的异同(P12划书)

(二)现代教育技术:(P13分析)

1、“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P13

2、特点:时期性、阶段性P13

(三)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建设(P13划书)

(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P13划书)

(五)发展经验(P14-15划书)

三、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主要相关理论: 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 教授理论(教学论)系统理论

(一)学习理论(也称学习心理学): △主要的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利用外界的刺激引发学习行为和提高学习效果)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P15-16(1)依据:P15划书;(2)观点:P15-16划书

2、认知信息加工理论:P16-18(1)观点:把人的学习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2)信息加工原理的四个方面:P16-17划书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18(1)观点:P18划书;(2)学习的四个要素:P18划书

4、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观点:P19划书;(2)六个特征:P19-20划书

(二)传播理论:

1、传播的分类:P21划书

2、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P21-23(1)拉斯韦尔模式(五个W)(P21分析)

(2)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22分析)(3)贝罗模式(P23分析)

3、传播活动的要素:P23-26 △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效果(1)传播者:P23-24

P16)△任务:提供信息、信息编码、信息再反馈;

△影响因素:传播技能、态度(对自己、对学科、对接受者的态度)、学识水平;(2)信息:P24 △符号:语言符号(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形符号、目视符号等(P24)

△信息的编码(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译码(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P25)(3)媒体:电话、传真、录音、录像、激光视盘、微型计算机、文字印刷材料等;P25(4)接受者:(主要任务: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P25(5)效果:P26 △表现:学生知识的增长,态度、行为和能力等的变化; △影响因素: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自身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

(三)系统理论:

1、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方法论科学)各自的基本方法(P26-28划书)

2、系统科学方法的教育应用模式:P29-31(1)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P29-30划书、分析)(2)伊利的教学应用模式(P30划书、分析)(3)德里克的教材开发应用模式(P31划书、分析)

(四)教学论:

1、概述:P31-32

2、主要的教学理论:

(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论(P32划书)

(2)布鲁纳的教学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代表)→发现学习(P33-34划书)

(3)奥苏贝尔的教学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代表)→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P34-35)(4)加涅的教学论(折中主义学理论代表)→学习事件的9个步骤和9个教学事件(P35-37)(5)基于现代认知建构理论的教学论→皮亚杰的个人建构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活动建构及最近发展区理论(P37-39)(6)罗杰斯的教学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提倡学生中心和学生自由学习(P39-44)

第二章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一、学习:

1、广义的学习:P49划书

2、狭义的学习:P50划书

二、学习的过程:

(一)早期的学习过程:P51

1、孔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昆体良(罗马):模仿---理论---练习

3、赫尔巴特(德):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杜威(美):问题---观察---假设---推进---检验;

(二)行为学习的学习过程观:P52-53

1、观点:P52划书

2、主要理论:P52(1)桑代克:刺激---强化---反应;(2)斯金纳:情境---反应---强化

(3)班杜拉: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榜样作用)

(三)认知信息加的学习过程观:P53-54

1、布鲁纳:学习过程是习得、转换和评价的同时发生;

2、加涅:学习过程是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信息反馈的过程(P54图)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P55-57

1、皮亚杰:(图式理论)同化、顺化和平衡(P55)

2、维果斯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过程是外部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活动,在新旧知识的整合下形成新结构(P56)

3、维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式过程(P57图)

三、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P57-64划书 △六个因素:学习基础、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四、促进学习的过程:

△广义和狭义的“促进学习的过程”(P64划书)

(一)教学和教学过程:

1、含义:P65划书

2、教学的四要素:P65-67 教学内容(基础与前提)

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学生(对象、主体)

教学资源(承载和传递)

3、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

(1)三个从属过程:学习过程、教授过程、评价及反思过程;

(2)三个阶段:(P68图分析)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二)教学的三种结构:

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P71划书)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P71-72划书)

3、“主导---主体”教学结构(P72划书)

(三)教学策略:

1、定义:P75划书

2、共性:P75-76划书

3、教学模式:

(1)特点:P77-78划书

(2)定义:P78划书(3)结构:P78-79 教学目的(理论基础)教学程序(操作过程)

作用方式(操作方式)

支持系统(特殊条件和需要)(4)对教学模式的研究:(P79081)

五、学习资源:

(一)含义:P84划书

(二)表现形态: △两种类型:

专门为教育目的而设计、制作的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等)

社会和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可以借用于教育的资源(如:自然地貌、互联网等)△六种形态: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

(三)其他分类:

1、按表现形态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P86)

2、按资源的人与物关系分: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P87)

(四)学校学习资源环境的建设:P87-89

1、要求:P87-88(1)多媒体化;(2)系统化网络化;(3)个别化;(4)数字化。

2、种类:P88-89(1)多媒体综合的学习资源中心

(2)多媒体综合教室

(3)学科专业多媒体教室

(4)学校闭路教育电视系统

(5)学校局域网教学系统

(五)教学媒体资源:

1、分类:P90-91划书

口语媒体 视觉媒体 印刷媒体 听觉媒体

电子媒体 视听媒体

综合媒体 交互多媒体

2、特性:P92-93 固定性、传播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能动性;

3、理论观点:P93-96(1)生理心理基础:P93划书

(2)基本理论观点:P94-96划书

麦克卢姆观点(P94)

克拉克观点(P94)

贝茨观点(P94-95)

布普纳观点(P95)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P95-96)

3、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和利用策略:P96-100(1)方法:问题表型、矩阵型、算法型和流程图型(2)利用策略:P100划书

(六)网络资源:

1、特点: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P101)

2、分类:

(1)按资源存在形式分类:(P102图表)

(2)按因特网资源发布者分类:(P104-105划书)

3、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得:P106-108(1)搜索工具:P106 传统的搜索引擎(按主题或关键字搜索)

智能代理

(2)搜索方法:P107划书(3)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基本策略:P108划书 第三章 视听觉媒体教学基础

一、人耳的听觉特性:(P112)

△声音是客观存在的,而人耳的听觉是一种主观感觉; △人的听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生理---心理过程; △描述人耳的听觉的量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一)响度:

1、响度---P112划书

2、正常人的听觉器官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16~20000Hz,对1000~2000Hz的声音最敏感,对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的听取范围就越来越窄。但对不同频声音的敏感度和所能忍受的最大强度并不一致。

3、响度特性的意义:以音量高低变化来获得高低音平衡、音质优美的效果,实现展宽频带、均衡人的听觉感受。

(二)音调:P113划书

(三)音色:P114划书

(四)听觉的方位感和立体感:

1、立体声----P114划书

2、立体声技术---P114划书

3、方位感的产生原因:P114划书

4、立体声的创造:P114划书

5、聆听立体声的位置:对称位置(P115)

二、视觉图像基础知识:

(一)视觉图像的特点:P115-118划书(P116、117图分析)

(二)视觉图像的种类:P118-119

1、真实的视觉图像

2、模拟的视觉图像

3、类比的视觉图像

4、结构的视觉图像

(三)视觉图像的构图:P119-121

1、构图是视觉图像的基础,是静态图画和动态图画的组成内容。

2、构图的五个要素:(P119-121划书)

(1)平衡(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影响平衡的心理因素P119-121)(2)线条(横线、折线、垂直线、对角线、斜线等)P120(3)形状(规则和不规则)P120(4)质感(如:粗糙与光滑、人造与天然、柔软与坚硬等)P121(5)色彩(冷色与暖色、色彩的心理感应P121)

(四)动态画面的组接:

1、动感的来源:P121-122划书

2、蒙太奇的方法:(1)叙事的;(2)抒情的;(3)理性的(象征、对比、隐喻等)P122

3、常用的动态画面组接方式:(1)对比;(2)比喻;(3)平行;(4)省略;(5)因果关系;

4、动态画面的组接的注意问题:P123划书

三、常用的听觉教学媒体: △包括:

1、传声器

2、扬声器

3、录音机

4、激光唱机

5、扩音机

(一)传声器:

1、传声器---P123划书

2、种类:P123-125划书

(1)动圈式传声器 有线式 无指向性(2)电容传声器 无线式 有方向性(心形指向、强指向、双指向)(3)压电式(4)半导体式

3、性能指标:(P125-126)(1)灵敏度(P126)

(2)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理想频率:20Hz~20MHz)(P126)(3)输出阻抗(P126)

(4)方向性(单向、无指向)(P126)

4、传声器的使用:P127-128划书

(二)扬声器:

1、扬声器---P128划书

2、种类:P128(1)按能量转换原理分:

电动式(动圈式)、静电式(电容式)、电磁式(舌簧式)、压电式(晶体式)(2)按频率范围分:

低音扬声器、中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

3、电动式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P128-129划书

4、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P129-130(1)灵敏度;

(2)额定功率(额定功率和最大功率)

(3)额定阻抗(常见的有:4Ω、8Ω、16Ω、32Ω)(4)频率响应(理想的频率为20Hz~20KHz)(5)指向性(6)失真

5、扬声器的使用:P130-131划书

(三)录音机:

1、工作原理和结构:(1)工作原理:P131-132(2)结构:P133图

磁头(录音磁头、放音磁头、抹音磁头)

机械传动(“机芯”)(驱动机构、制动机构和各种功能操作机构)

电路(录、放音放大器、超音频振荡器、特殊功能电路)

2、主要性能指标:P134(1)频率响应(125~6300Hz)(2)抖晃率(0.4%左右)(3)信噪比(﹥30dB)(4)失真度(≤8%)

3、录音机的选择和使用:P134划书

4、磁带:P135(1)磁带---P135划书(2)种类:P135 △按外型结构分:盘式、卡式和盒式

△按磁性材料分:普通带、铬带、铁铬带和金属磁带(3)磁带的选择与使用:P135划书

(四)激光唱机:

1、激光唱机------P135划书

2、工作原理与结构:P136-137(图)划书

3、CD唱机的主要性指标:P137(1)频率响应(5~20000Hz,越宽越好)(2)信噪比(﹥90dB,比值越大噪音越小)(3)抖晃率(近似为0.05%,比值越不越好)(4)失真度(﹤0.05%,越小越好)(5)声道分离度(﹥90dB,越大越好)

4、CD唱片:

(1)CD唱片------P137划书(2)规格:

8cm(播放20分钟)12cm(播放74分钟)(3)记录与制作:P138划书(4)大量复制CD的方法:P138划书

5、CD唱机的使用:P138-139划书

(五)扩音机:

1、扩音机------P139划书

2、组成:P139 前置放大部分

功率放大部分

电源

3、主要性能指标:P140(1)输出功率:

额定功率(正常运作)

最大功率(最大负荷)

使用功率(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功率)(2)频率响应(3)输入灵敏度

(4)谐波失真(器件的非线性失真)(普遍型失真度为5%--10%;高保真型﹤1%)(5)信号噪声比(S/N):比值越大,噪声越小,放音质量越高)

4、扩音机的分类和使用:P141-142(1)分类:P141 △按输出功率分:

大型扩音机(大于200W)

中型扩音机(介于100W---200W)

小型扩音机(小于100W)(教育教学中常用)△按采用的放大器件分:

电子管扩音机(输出功率大,过载能力强,广泛用于学校的有线广播)

晶体管扩音机

集成电路扩音机 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常用于课堂教学 △按输出方式分:

定阻输出扩音机

定压输出扩音机

(2)注意事项:P141-142划书

(3)扩音机与扬声器的配接:P142-146划书

四、听觉媒体教学:

(一)功能与应用:P146-148划书

(二)听觉媒体的教学方法(P148-149)

1、示范法;

2、比较法;

3、情境法;

4、配画教育法

(三)注意问题:P149-150划书

(四)听觉媒体教材的设计与制作:

1、听觉媒体教材------P150划书

2、制作要求:P150划书

3、获取途径:P150划书

4、设计与制作程序:P150-151划书

5、制作方法:P151-152划书

五、常用的视觉图像媒体: 电视机与摄像机 录像机与影碟机

(二)电视机与摄像机:

1、电视机的基本知识:P152-155(1)摄像与显像:P152(图)(2)图像的顺序传递:P153(3)扫描与同步:P154(4)电视信号与制式P155

2、电视接收机:P155-158 △我国规定的广播电视频道有:甚高频段(VHF)和超高频段(UHF)

△电视接收机的任务: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频道信号,还原为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1)电视接收机的类型:P155-156划书(2)原理与组成:P156-157划书(3)使用和维护:P157-159划书

(三)摄像机:

1、摄像机的功能:P158划书

2、种类与特点:P158-159划书

3、基本组成与原理:P159-161(1)组成:P159图

镜头(固定焦距、变焦距)

寻像器(作用P159)

话筒(全向、单向、超指向、外接插口等)

机身(成像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记录/重放系统)

附件

(2)结构原理:P160-161图

光学系统(变焦镜头、色滤光片、分色系统;作用:分解三基色)

光电转换器(电真空摄像管、固体摄像器)→实现图像各像素按顺序进行光电转换; 视频信号处理系统→对三基色图像信号进行预放大、校正、补偿处理

3、摄像机的使用:P162-164划书

(1)调整摄像机:黑白平衡、中心平衡、开机预热、光圈控制、聚焦、变焦控制等(P162-163)(2)单机拍摄:P163-164划书

(四)录像机和影碟机: △录像机:

1、类型:P164-165划书

2、原理:P166划书

3、使用:P165-167划书 △影碟机:

1、概述:P167-169划书

2、VCD:169-172(1)压缩技术标准:MPEG-1(民用级技术标准)(2)视频信号压缩率:1/120---1/130(3)音频信号压缩率:1/6(4)图像质量(水平清晰度):240线(相当于家用录像机)(5)特点:图像质量稳定,软件成本低,节目源丰富(6)类型:单碟、三碟、五碟及十碟等(7)结构:P170图

(8)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P170-172)

3、DVD:(P172-175)(1)压缩处理技术:MPEG-2(2)水平清晰度:500线(3)容量:是VCD的7倍以上

(4)应用范围:录放影视节目,存储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5)使用的先进技术:P172-175划书

4、光盘录像机(光盘刻录机)(1)光盘的种类:(P174-175)

压制光盘

一次性光盘

晶相结构变化的可录光盘

(2)光盘录像机的记录过程:P175-176划书(P175图)

5、激光影碟机的使用一保养:P176-177划书

三、视听媒体教学:

(一)视听媒体的教学功能:P177划书

(二)教学范围:P177-179划书

(三)视听媒体的教学方法:P179-180划书 第四章 计算机教学基础

一、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内容:P186-188

(一)含义:P186划书

(二)教育常用范围:P186图表分析

(三)基于计算机的教育:P187-188

1、含义:P187划书

2、包括:P187图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P188划书)

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P188划书)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简介:P188-196

(一)基本过程:P188-190划书(P189图分析)

(二)CAI系统:P190-192 △功能:P190 开发计算机教学课件

使用计算机教学课件 △一般形式:P190-192(P191图分析)

1、硬件: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教学终端和通讯线等(P190

2、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以及各种服务性程序等(P191)

3、应用软件:包括:工具软件(如:图形开发工具、表格处理工具、文字处理工具等)和课件等;

(三)CAI的基本模式: △含义:P192划书

△主要模式有:(P192-196)

1、个别指导;

2、操练和练习;

3、模拟:

教学知识的模拟(物理模拟和过程模拟)

教学技能的模拟(程序模拟和情境模拟)

4、游戏:目标、规则、竞争、挑战性、幻想性等特征(P194-195)

5、测试:作用、内容(P195划书)

6、问题解决:包括计算型、模型构成型和对真实问题解决型等(P195-196)

7、发现学习(P196划书)

三、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简介:P196-204 △主要有:

课堂信息管理系统(P197分析)

学生应答信息系统

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

(一)课堂信息管理系统(P197图分析)

(二)学生应答信息系统:

1、结构:(P198图分析)

反应器(教学终端)

数据处理器 接口

2、系统功能:P198划书

3、S-P表:P199分析(1)矩阵处理(P199-200)(2)S曲线和P曲线绘制(P201)(3)正确率计算(P201)(4)离差分析(P201)(5)差异量计算(P202)(6)问题的分析举例(P202)

(三)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1、基本过程:P202-203(P203图分析)

2、题库的含义:P203划书(1)测量理论:P203划书

经典测量理论(CTT)

反应理论(IRT)

(2)题库应具备的基本功能:P203 建库和维护

查询和检索

生成试卷

试题和试卷的测试分析

(3)计算机测验系统的局限性(P203划书)

四、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一)含义:(媒体、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处理”等)P204划书

(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P204-205

1、集成性;

2、交互性(人机交互);

3、实时性;

4、数字化;(5)智能性;

(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包括:P205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音频和视频技术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

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

通信和图像技术

(四)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表达元素:P205-207

1、文本;

2、静止图像

矢量图形(含义、用途、特点、生成P205划书)

点位图像(P205划书)

3、动画:P206(1)含义:P206划书

(2)动画产生的原理(P206划书)

(3)传统的动画制作与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制作原理(P206划书)

4、声音:P206-207 波形音频(A/D转换而成)MIDI音频(乐器声音)

数字化音频(数字化取样而成)

5、数字化视频:P207

(五)多媒体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特点:P207-211

1、音像信息的数字化处理:(A/D转换)(P207-208)

2、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本步骤:P208 采样 → 数字化 → 信息传输

3、数字信息压缩:P208-209(1)衡量一种数据压缩技术的标准:P209划书

(2)数据的冗余:P209(3)压缩过程:编码 → 解码

(4)分类:可逆编码方法、不可逆编码方法(P209)

4、多媒体压缩的技术标准:P210-211划书 △国际动用的标准有:JPEG、H.261和MPEG等

(六)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特点:P212-214划书

五、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硬件(P214图分析)多媒体计算机软件(P216划书)

多媒体课件(MCAI课件)(主要的类型有P217-219划书)

六、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一)课件的选题: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P219-220划书)

(二)脚本的设计:P220-222划书

(三)多媒体课件表达策略的设计:P223-226划书 视听表达的心理策略设计(P223-224)视听素材组接的策略设计(P224-225)人机交互界面的策略设计(P225-226)

(四)多媒体课件的素材采集和处理:P226-228划书 △主要包括: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

(五)课件的合成:MCAI写作工具的种类(P228-230划书)

七、计算机网络教学:

(一)网上教育的环境:包括网络教育的具体应用、网上教育资源、网上教学管理、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平台等。(P230)

(二)具体环境:

1、物理环境:P231-233 教室网教学环境

因特网教学环境 校园网教学环境

外联网教学环境

天地网络教育环境的组合

2、在线学习环境:P233-242 △在线学习------P233划书

网上学校(P234图分析)

网上图书馆(P236-238)

网上实验室(P238-240)

网上书店(P240-244)

网上资源库(P241-242)

八、计算机网络教学简介: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与学活动:

1、教师的主要活动:P244-247划书

△教师角色的转变:P244划书

2、学生的主要活动:P247-251划书(P248图分析)

(二)网上教学形式:P251-256

1、讲授形式:P251-252划书

分布式课堂 Web课程教学

2、个别指导教学形式:P253-254划书

3、讨论学习:P254划书

4、自主学习;

5、合作学习;

6、探究学习

九、网上资源的获取和评价:

(一)搜索技巧: △有关搜索工具语法规则及技巧:

1、布尔逻辑操作符:P256-257

2、“+、-”号的使用:P257划书

3、使用逗号、括号、引号(P257-258划书)

4、使用空格(P258划书)

5、使用通配符(*号):P258

(二)常用搜索引擎:P258-263划书

(三)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P263-267

1、信息污染的主要形式有: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病毒等(P263)

2、信息污染产生的原因:P263划书

3、网上教育信息评价模式:CARS(P264-267)

可信度(应考虑:提供者的可信度、质量保证的依据、元信息)(P264-267)

准确度(影响因素:时效性、全面性、针对性)

合理性(考虑:公正性、客观性、适度性、一致性、个人色彩)

引证度(考虑:出处、确证、外部一致性)

第五章 组合教育媒体基础

一、学校媒体教室: 组合媒体教室 计算机教室 语言实验室

(一)组合媒体教室:P272-274

1、含义:P272划书

2、主要形式:

(1)录音---投影仪组合(P272)

(2)影碟机(或录像机)---电视---投影组合(P272-273)(3)多媒体组合(P273图分析)

(二)语言实验室:P274-278

1、四种类型:

听音型语言实验室(有线听音和无线听音)(P274-275)

听说(AA)型语言实验室(双向对讲)(P275-276)

听说对比(AAC)型语言实验室(复读功能)(P276)

视听对比(AVC)型语言实验室(增加视频功能)(P277)

2、四种类型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对比(P277-278表)

(三)计算机教室:P278-280 普通计算机教室(含义、排列方案、缺陷P278-279划书)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含义及结构、使用功能P279-280划书)(P279图分析)

(四)多媒体教室常用设备:(P280-287)多媒体计算机 透射式投影仪 现代投影器

视频演示仪(实物投影仪)

1、多媒体计算机(P280)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P280划书(2)应用功能:P280划书

2、透射式投影仪:P281-284(1)基本结构(P281图分析)(2)使用:(P281图分析)(3)教学方法:P283-284划书

3、现代投影器:P284-286(1)类型:P284划书

阴极射线管投影器(CRT三枪投影器)

液晶投影器(LCD)光处理器投影器(DLP数码投影器)

(2)投影器的选用:(影响因素:房间的面积、光线、座位数、图像播放分辩率等)(P284-285划书)

(3)投影幕的选用:P285-286划书

△考虑问题: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尺寸、视角等; △类型:白基布屏幕、玻璃微珠屏幕、金属屏幕等;

4、视频演示仪(实物投影仪):P286-287划书

5、其他设备:电视摄像机、录放像机、监视器、扩音机、扫描仪、触摸屏、打印机等;

二、学习资源中心: △含义:P287划书

(一)学习资源中心的组成:P287图分析

1、来源:选购、计算机网络系统(P288)

2、管理与利用;

3、开发(主要工作P288划书)

(二)学习资源中心的功能:P288-289划书

三、教育电视系统: △主要包括: 开路教育电视系统 闭路教育电视系统

(一)开路教育电视系统:P2896-293 广播教育电视系统(地区性)

卫星教育电视系统(区域性或全国性)

1、广播教育电视系统(P289图)(工作原理P290划书)

2、卫星教育电视系统:P290-292(1)收视方式:P290 个体直接收视 单位或集体收视(公共天线)

地面电视台差转接收(转播)(2)特点:P290划书

(3)组成:P291(图)(工作原理P292划书)

地面上行发射控制系统

星载转发系统

地面接收系统(4)分类:P292划书

3、我国的卫星教育电视系统(P292-293划书)(1)三个C频段卫星频道的开通(P292划书)(2)我国卫星电视教育体系:P292划书

(3)我国卫星电视教育网的改造(P292-293划书)(4)C波段与Ku波段的比较(P293划书)

(二)闭路教育电视系统:

1、闭路教育电视------P294划书

2、组成:信号源、前端设备、传输网络、终端(P294图)

3、工作过程:P294-295划书

四、计算机校园网:

(一)计算网络技术基础:

1、计算机网络------P295划书

2、因特网------P295划书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P296图分析)

网络硬件设备(P295-298划书)

网络的结构和接入方式(P298-303划书)

网络软件系统(P303-305划书)

(二)校园网系统:P306-308 △含义:P306划书

1、基础设施部分:P306-307 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传输介质、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连接器件、交换机和其他互联网设备等)(P306-307)

网络结构(包括:主干网络和子网络)(P307)

2、Internet(因特网)的接入:P307-308(1)功能:P307划书(2)接入方式:P307 校园网整网接入(三项工作P307)

单机用户接入

(三)校园网的教育应用:P308-311(P309图分析)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P309-310划书)教学科研系统(P310划书)

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系统(P310-311划书)通信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P311划书)第六章 教学设计

(一)一、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定义:P317-320

1、传统课前准备的“三备”和“三写”:P317划书

2、传统教学观念中备课状况的分析:P317

3、现代新的计划教学观念:P317划书

4、设计的特点:P318划书

5、教学设计的一般定义:P320划书

6、目的: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P320划书

2、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P320 学习的结果类型

学习的内部条件

学习的外部条件

3、教学设计的前提:P321-322划书

(三)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比较:(P323-324图表分析)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模式:

△四大理论基础: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一)系统理论:P324-325

1、五个要素:人、物、过程、外部限制因素和可用资源;(P324-325)

2、要素间的联系方式:P325划书

3、教学设计的系统要求:P325划书

(二)传播理论:(P325-326)

信息源 信息渠道 接受者

↓ ↓ ↓ 知识来源 教学方式、学习者(教学内容)途经及方法

(三)学习理论:P326-327 行为主义理论:联结主义学习论(桑代克)、条件反射论(巴甫洛夫)、操作学习论(斯金纳)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理论(P327)人本主义理论:意义在于如何发挥人的潜能问题(P327)

(四)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P328-329 时间中心模式(卡罗尔模式P328)(分析变量)学习者中心模式(儿童中心模式和成人学习模式P329)任务中心模式(布鲁纳模式与加涅模式P328)

(五)几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设计模式:

1、迪克---凯瑞系统教学设计模式(P329-332分析)(特点P331-332划书)

2、梅里尔的教学设计模式(P332-333分析)

内容(4个部分):事实、概念、程序、原理;

学习结果分类 行为(3个层次):记住、应用、发现; 内容:事例和通则

呈现方式 呈现:讲解和探究

规定方法:根据学习结果和呈现形式来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

3、史密斯---瑞根的教学设计模式:4个基本问题和3个实施阶段(P334图)

4、威利斯的教学模式:递推和反省(P334-335)

(六)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P335-336 1、8个基本组成要素:P335(1)学习需要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4)学习目标的设计;(5)教学策略的设计;(6)教学材料的设计;(7)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及修改;(8)总结性评价。

2、设计过程:P336图分析

三、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含义:P336划书

△内容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

1、任务:通过对学习中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建立科学、准确和有效的教学目标。

2、概念:

(1)学习需要------P336划书(差距)

(2)学习需要分析------P336划书(分析差距)(3)期望------P337划书

3、调查学生现状的主要方法有:P337划书

4、学习需要的分析方法:P337划书

内部参照分析(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P337划书)外部参照分析(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P338划书)

5、注意的问题:P338划书

6、学习需要的类型:P338-339划书

7、教学问题的分类:P340-342划书

8、学习需要的分析过程:P342-343划书(图)规划 → 收集数据 → 分析数据 → 准备最后的报告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P343划书

2、分析的目的:P343-344划书

3、主要工作(四个方面):P344划书

4、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P344 图)(5 种学习阶段)

(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5、学习内容分析的步骤方法:

(1)分析层次:课程 → 单元 →课堂

(2)分析方法:(P345-349)

信息加工分析(过程任务分析)→由最终目的到起始点的分析

使能目标分析 → 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必须掌握的必要条件

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 掌握必要条件的“催化剂”

6、学习内容的组织:P349-352划书

(1)概念(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范围、学习内容的组织)P349划书

(2)三种观点:P350(螺旋式、直线式、纵向和横向综合式)

(3)注意事项:P350-351划书

7、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评价:P351-352 内容对目标的有效性

内容组织的科学性

内容的教学性和适用性

(三)学习者分析:

△包括:学习准备、学习风格和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学习准备:P352-353(1)含义:P352划书

(2)分析的三个方面:P352划书

(3)教学空间、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或倾向等概念(P353划书)(4)确定学生起点行为的方法:P353划书

2、学习风格:P353-356(1)含义:P353划书

(2)构成: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生理因素:生理刺激(声、光、温度)、时间节律和对感觉通道的偏爱

心理要素:认知、情感和意志

社会要素:在独立与结伴、竞争与合作等方面的特征(3)学习风格的几种理论:P354-356划书

3、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P356-357 △儿童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出生~2岁)→ 通过感觉来与外界取得平衡

前运算(2~7岁)→ 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

具体运算(7~11岁)→ 初步逻辑思维形成形成运算(12~15岁)→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第七章 教学设计

(二)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包括:

确认学习目标的分类、制定可以操作的学习目标 编写评价学习目标的材料

(一)学习目标的分类:P361-366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三大领域的不同层次)

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P362-363 情感领域(五个类别: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P363 动作技能领域(六级:反射运动、基础生理活动、感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综合运动能力)P364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五类):P364-365(1)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和态度

3、两种理论的异同:P365-366划书

(二)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四种方法)P366-369

1、行为目标:马杰的观点(P366-367划书)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格伦兰的折中观点和加涅的“5 成分”目标陈述法(P367-368划书)

3、表现性目标:艾斯纳的观点(P369划书)

(三)目标测试题目的编写:

1、编写目标测试题目的目的:保证测试题与目标相匹配

2、三种形式:P369-370 回忆性题目(如:简答题、填空、名词解释等)

识别性题目(如:多项选择、配对、判断等)

结构化回答题目(如:论述题、作文、动手实验等)

(四)对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的测量评价:P370-374划书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涉及内容:P374 教学模式(或程序)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 选择、决策、开发和整合 教学媒体

△设计的总方法:系统方法

△应具有的特征:针对性、灵活性、整体性

(一)教学模式(程序)△含义:P374划书 △几种教学模式举例:

1、刺激控制教学模式:(P375-376)

(1)理论基础: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强化理论(P375划书)(2)强化方式:

社会强化、物质强化和活动强化(宽大75)

持续强化(新行为使用)和间歇强化(行为巩固后使用)(3)基本结构:P375 定义目标行为 → 评价初始行为 → 制定联结计划 → 实施联结计划 → 评价联结计划

2、科学探究教学模式:(P376-377)

(1)理论基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和认知结构教学论(由舒赫曼概括成形)(P376)(2)基本结构:(P376-377)

呈现问题情景 → 收集信息进行实验 → 主动解释问题 → 分析探究模式与类型(3)宗旨:要人们意识到并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

3、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P377-378)

(1)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先行组织者”等理论;(乔伊斯概括而成)(P377-378)(2)基本结构:P378 呈现先行组织者 → 呈现学习课题或学习材料 → 认知结构的加强

4、指导学习课堂教学过程模式:(P379-381)

(1)理论基础:加涅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论(8个有序学习阶段和9个教学步骤)P379(2)基本结构:P379表

(3)加涅的9个教学事件与5种学习结果的对应关系(P380-381表)

5、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合作学习模式:P382-383(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个人意义建构问题、“最近发展区”观点、合作学习和基于情境学习的理论方法(P382)

(2)基本过程:P382-383划书(图分析)

社会调查 → 确定主题 → 分组合作 → 收集资料 → 完成作品 → 评价作品 → 意义建构

(二)教学组织形式: △含义:P383划书

△要解决的问题:P383-384划书

△主要的形式有:班级教学、合作小组学习、个别学习

1、班级教学:P384-386(1)定义:P384划书(2)特点:P384划书

(3)优、缺点:P384-385划书

(4)主要形式:课堂讲授(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课堂自习;

2、小组教学:P386-387(1)含义:P386划书(2)特点:P386划书(3)利弊:P386-387划书(4)主要形式:P387划书

3、个别化教学:P387-389(1)含义:P387划书(2)特点:P387-389划书(3)注意问题:P388-389划书(4)优、缺点:P389-389

(三)教学方法:(十种)(P389-392)

呈现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个别指导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法、模拟法、发现法、问题解决法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P393-394

1、基本思路: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对象、媒体的教学特征和功能、经济性与适用性进行整体考虑,择优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P393

2、选择方法:问题表、矩阵选择表、流程图和戴尔的经验塔等(P393)

3、影响教学媒体的选择的因素:P393-394(P395表分析)

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设计: △含义:P395划书

(一)分类:P396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二)功能:(P396)诊断功能 改进与形成功能

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 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要完成的两项工作:P396-397划书

(三)形成性评价:P397-399 △迪克和凯里的“三级评价方式”(P397-398)一对一(一个评价者对一个学生)小组(随机抽样,6-8人)现场

(四)总结性评价:P399

(五)评价的工具:测验、调查(问卷或访谈)、观察(P399-400)

(六)评价的一般过程:P400-401图

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第八章 学校教育技术管理

一、学校教育技术活动的管理:

(一)含义:P412划书

(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P413-414划书

(三)管理机构及人员组成:(P414)

1、机构设置:P414 教育技术领导小组→教育技术科研室(组)

2、人员组成:P414 专业结构人员

年龄结构人员

知识结构人员

(四)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管理:

1、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计划性原则;(4)服务性原则(P415-416)

2、管理的内容:P416-418(1)课题的申报和审批:“准备—申报—审批”(P416-417划书)(2)课题的日常管理(P417-418划书)(3)课题评价和验收(P418)(4)成果奖励和推广(P418)

(五)微格教学活动: △含义及一般方法:P419划书

1、特点: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反馈及时(P49)

2、组织与实施:(工作流程)P420 确定开课形式 → 选定训练课题 → 提供范例标准 → 组织试教录像 → 指导反馈评价

二、学校的教育硬件资源管理:

(一)管理工作的内容:P422划书

(二)分类:(九个类别)P422-423划书

(三)验收和登记建帐(P423-424划书)

(四)保管、使用和维修(P425-426划书)

三、学校教育软件资源管理:

(一)含义:P426划书

(二)教育媒体教材的收集、编目、入库和借用(P427-429划书)

(三)管理中的数字化技术:P429-433划书

1、数字化信息------P430划书

2、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方式(P430-433划书)(1)录入(键盘录入和非键盘录入)(P430)(2)音频/视频的数字压缩技术(P431)(3)数字化音频/视频处理技术(P433)

(四)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管理:

1、Internet 上教育信息的组织管理(1)一次信息的组织管理(P434)(2)二次信息的组织管理(P434)

2、学校网络教育体系建议:P435-437 △4个层次:P435 教育资源库建设(分五大类:多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等)

网络课程库建设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通用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

3、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P437-438划书)

第九章 远程教育

一、远程教育的概述:

(一)定义:远程教育是一种师生在时间或空间上分离的教育形式(P441)

(二)发展历史:P442-444

1、起源于函授教育(特点P442划书)2、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世界远程教育快速发展时期(特点P442-443划书)3、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远程教育呈现出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特点P443-444划书)

(三)基更对远程教育概念的界定(P444划书)

(四)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P445表)

(五)远程教育的未来(P445-446)

二、远程教育过程:

(一)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

1、柯德维的教育类型“四分法”(P448)

相同时间、相同地点的教育(ST-SP)(传统教育)

不同时间、相同地点的教育(DT-SP)(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的教学)

相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教育(ST-DP)(电视直播、实时视频教学)→同步远程教学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教育(DS-DP)(自学或网络教学)→异步远程教学(远程教学)

2、穆尔论教育的两大家族:P449 传统面授教学(除语音和形体语言外,基本上无需借助其他媒体和手段,教学“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步)

远程教育(需借助机械或电子媒体来实现,教学“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不同步)

3、霍姆伯格的观点:P449

(二)基本要素及关系:P450 教师 → 学习条件 → 学生

学生支持

(三)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P451-453)

三、课程材料与学生支持(P453)

(一)远程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1、设计、开发和发送多种媒体的课程材料;

2、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类双向通信手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

(二)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发送(P454划书)

(三)学生支持:(P455-459)

1、概念:P455划书

2、类型:

课业支持(组成P456划书)

非课业支持(组成P456划书)

3、常使用的技术手段:P456-458划书

4、技术手段与学习效果(P458-459划书)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通用技术模拟试题二

平昌二中通用技术会考模拟题

(二)(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1912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500 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爱迪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满足了„„”这主要说明()

A.爱迪生对自己的发明很满意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 D.技术解放人

2.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 的办公室革命,公司为阻止某些公司的加入,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500多项专利。这说明了技术的()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3.人类生活中,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便有()产生

A.建筑技术 B.食品加工技术 C.纺织缝制技术 D.通信邮电技术

4.小明要设计一个中小学生随身携带的水壶,他对水壶进行了设计分析,你认为对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是()

A.“物”、“人”、“环境”。B.美观、实用、经济。C.结构、功能、安全性。D.高效、健康、舒适。

5.某花农拟建一间养花温室,该温室的环境调节系统应能根据不同的花种和生长期对环境的要求,灵活地调节室内环境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这个事例说明了()。

A.组成温室的各个部件必须都是高科技产品,否则就实现不了整体功能 B.温室是一个封闭系统,不需要和外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C.温室系统的设计,首先要明确其目的,否则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系统 D.温室系统的设计要更多地考虑局部,对全局可以考虑得少一些

6.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发明者的创造并赋予发明人一定的权益,使发明者能设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是()。

A经营权 B.著作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7.倒放的圆锥的三视图是:()

A.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

B.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和圆心 C.主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左视图是一个圆 D.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主视图是一个圆

8.《三国演义》中“空城计”讲的是,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去战略要地街亭,14.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此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无法守城,也来不及撤离。于是,诸葛亮令人城门大开,头戴纶巾,到城楼焚香弹琴。司马懿见状,十分疑惑,即下令退兵。其子司马昭问父亲何故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都很谨慎,不会冒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分别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A.定势思维和放散思维 B.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和定势思维 D.逆向思维和定势思维

9.“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 这代表了优秀设计师的哪种素质?()

A.灵活的思维 B.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性格 C.好奇心与兴趣 D.不满足现状,批评性地思考 1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台虎钳夹住工件时,应越紧越好

B.为了保持工件的锉削面平整,锉削时双手用力要始终不变以保持平衡 C.用嘴吹或用手抹带铁屑的工件

D.装锯条时,锯齿方向应朝向人 11.金属材料划线的一般步骤为()

①冲眼 ②划尺寸线 ③划轮廓线 ④划出基准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12.下图是一个材料弯曲测试示意图,通过逐一增加砖码质量,观测材料弯曲的程度;你认为这一试验属于:()

A.性能试验 B.优化试验 C.信息试验 D.预测试验

13.有一药品说明书写到:每片药含有效成分0.125g,人体每千克服30~50mg。结果让人看了半天也不知该服多少片。这份说明书问题主要出在:()

A.没有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B.没有侧重点 C.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D.条理不清楚 14.实用新型专利的年限是:()

A.10年 B.25年 C.15年 D.20年 15.下列结构中属于实体结构的是()

A.摩托车头盔 B.水库大坝 C.输电铁塔 D.鸟巢工程

某班级在通用技术课上,进行了结构设计与制作比赛:用规定数量的木筷搭建规定高度的支撑架,看谁制作的支撑架能承受的压力最大。结果如图所示的结构得到了冠军。该结构获得冠军的主要原因是()

A.采用了木质的筷子 B.采用了三角形的结构 C.支撑面大 D.重心低

16.我国古代中医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诊断工作流程: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处方;但是现在,中医的诊断也借助西医的物理检验手段来加强中医的诊断准确度,这样的流程优化属于()

A.工期优化 B.技术优化 C.成本优化 D.质量优化 17.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系统的是()

A.塑料大棚 B.一片森林 C.智能大楼 D.一架飞机 1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现象说明了系统的()特性

A.整体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环境适应性

19.理解一个控制现象,要明确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和采取什么控制手段。例如,射击比赛的射手通过瞄准目标,使子弹射中靶心,分析这个过程,其控制的对象是()

A.人 B.枪 C.子弹 D.靶

20.小明设计了一款机器人,工作原理是通过检测场地预设路线的光值来控制机器人行走。影响该机器人沿预设路线行走的因素有()

A.室内温度 B.室内湿度 C.室内光的强弱 D.室内声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2.“长对正”反映了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关系()

3.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

4.开环系统一般结构简单,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不高而系统本身的元件又比较稳定的场合()5.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系统称闭环控制系统()

三、作图题(10分)

1.下图是物体A的未完成的三视图。请根据技术图样的基本画法,完成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注:本题不要求标注尺寸)。

主视方向

四、分析综合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下图是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示意图和加热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

2.李琳准备在房间里放置一个落地式书架,可利用的空间尺寸为长1000mm、宽500mm、高2800mm。请你为李琳设计、制造一个书架。

⑴请从结构的稳定性角度对书架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⑵用草图展示设计,说明该书架的总体尺寸(长、宽、高),并针对草图说出你所设计的书架体现的两个设计原则。

⑶说明选择的材料、工具,加工流程。

第五篇:互联网技术模拟试题

第一章数据通信基础

一、单选题

1、对于一个物理网络,数据的最大传输单元是由(协议)决定的。

2、在当前的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以下交换方式(电路方式、分组方式、帧方式、信元方式)。

3、与电路交换方式相比,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是(提高了线路的有效利用率)。

4、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方式)。

5、每秒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称为(数据传信率)。

二、多项选择题

1、数据通信有以下特点(人-机或机-机通信、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高、传输速率高,要求接续和传输时间响应快、通信持续时间差异大;)。

2、数据通信系统中,利用纠错编码进行差错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前向纠错、检错重发、反馈校验、混合纠错;)

3、计算机通信网可以划分为两部分,它们是(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以下属于数据通信网络的网络有(DDN、X.25、ATM、FR(帧中继))。

5、从网络覆盖范围划分,可以有(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三、是非判断题

1、模拟信号可以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同样数字信号也可以转换为模拟信号传输。(V)

2、数据通信是人-机或机-机之间的通信,必须按照双方约定的协议或规程进行通信。(V)

3、数据传输速率,至每秒传输的数据字节数,单位是比特/秒或是bit/s.(X)

4、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可以采用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V)

5、局域网的传输介质通常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4中。(V)第二章 数据通信网络与协议

一、单选题

1、被称作分组数据网的枢纽的设备为(分组交换机)。

2、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

3、在帧中继中和X.25协议中类似的是(帧格式)。

4、关于B-ISDN的叙述错误的是(B-ISDN的中文名称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5、信元是一种固定长度的数据分组。一个ATM信元长(53个字节,前5个字节称为信头,后面48个字节称为信息域)。

二、多选题

1、X.25网络包含了三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分组层)),是和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一一对应,它们的功能也是一致的。

2、帧中继仅完成了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

3、DDN由(用户环路、DDN节点、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

4、在B-ISDN协议参考模型中,包括4个功能层,分别为物理层(ATM层、ATM适配器层、高层)。

5、B-ISDN参考模型中,ATM层的主要功能有(信元复用/解复用、信元VPI/VCI翻译、信元头的产生和提取、一般流量控制功能)。

三、是非判断题

1、分组交换网是以原CCITT的X.25建议为基础实现数据通信的网络,该建议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规程。(V)

2、面向连接的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三个阶段。(V)

3、DDN所提供的数据信道是半永久的,是交换型的。(X)

4、帧中继技术是在开放系统互连(OSI)餐刀模型的第三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交换技术。(V)

5、异步转移模式(ATM)是一种基于分组的交换和复用技术。(V)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与协议

一、单项选择题

1、(ARP)协议可以根据已知的IP地址确定的MAC地址

2、采用(电路)交换方式时,在通信进行的过程中,通信信道有参与通信的用户独享。

3、在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中,第N层通过它的服务访问点向(第N+1层)提供服务。

4、协议是(不同系统的对等层之间)为了完成本层的功能而必须遵循的通信规则和约定。

5、在计算机网络中,(网络层)负责实现分组的路由选择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通常由(资源子网、通信子网、通信协议)组成。

2、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可以将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3、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包括(数据报交换、虚电路交换、)

4、通信网络(通信子网)是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通信协议构成的网络。

5、在下列协议中,哪些是IP层协议。(RIP、IGMP)

三、是非判断题

1、传输层实现了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

2、TCP/IP只包含了TCP和IP.(×)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硬件共享、软件共享和数据传输。(√)

4、会话层负责在网络需要的格式和计算机可处理的格式之间进行数据翻译。(×)

5、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一样,都是七层结构。(×)第四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一、单项选择题

1、(星型)结构由中心节点和分支节点构成,各个分支节点与中心节点间均具有点到点的物理连接,分支节点之间没有直接的物理通路。

2、DSAP是指(目的服务访问点)

3、以太网MAC地址为全“1”表示这是一个(广播)地址

4、(FDDI)采用了双环结构,两个环路一个按顺时针方向、一个按逆时针方向地逆向传输信息,同时工作,互为备份。

5、下列哪种标准不是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3

6、城域网中的(汇聚层)主要负责为业务接入点)

提供业务的汇聚、管理和分发处理。

7、以太网中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8、(以太网)是出现最早的局域网,也是目前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局域网。

9、在CSMA/CD中,为了避免很多站发生连续冲突,设计了一种(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10、100BASE-T是IEEE正式接受的100Mbit/s以太网规范,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或屏蔽双绞线STP)

二、多项选择题

1、数据链路层可以被进一步划分成(介质访问控制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2、局域网主要由(计算机、传输介质、网络适配器、网络操作系统)组成

3、LLC子层可以为网络层提供(无确认无连接的服务、有确认无链接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

4、LLC的帧包括(信息帧、管理帧、无编号帧)

5、从结构上可以将城域网分成(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6、无线局域网可采用(点对点、点对多点、分布式)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连

7、吉比特以太网可以使用(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8、关于10Gbit/s以太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只工作于光纤介质上,仅工作在全双工模式,忽略了CSMA/CD策略)

9、组建IP城域网有以下几种方案(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组建宽带IP城域网、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组建宽带小型IP城域网)IP城域网、采用ATM交换机为核心组建

10、RADIUS报文的数据部分由一个个的属性三元组组成,属性三元组由(属性编号、整个属性的长度、属性值)

三、是非判断题

1、通常将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称为快速以太网。(×)

2、AAA是认证、授权和计费的简称。(√)

3、目前比较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有IEEE802.11X系列标准、HiperLAN标准、蓝牙标准以及HomeRF标准。(√)4、10Gbit/s以太网是在多端口网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FDDI采用了与令牌环一样的单环结构。(×)

6、LLC数据的长度为8倍数。(√)

7、以太网LLC地址就是网卡的物理地址。(×)

8、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都以64bit的前导字符为开始。(√)

9、以太网只能用于局域网中。(×)

10、“双频多模”工作方式中的双频是指WLAN可工作在2.4GHz和5GHz两个频段上,多模是指WLAN可工作于多个标准之中。(√)

第五章 互联网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用于网络互连设备的是(交换机)

2、UD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3、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联设备是(路由器)

4、在以下IP地址中,为B类地址的是(156.123.32.12)

5、为什么路由器不能像网桥那样快的转发数据包(路由器运行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因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分析逻辑地址)

6、在下列关于Internet的描述中正确的是(一个由许多网络组成的网络)

7、在下列协议中,全部属于网络层协议的是(ICMP、ARP、IP)

8、把IP地址转换为以太网MAC地址的协议是(ARP)

9、ARP表通过广播发送(ARP请求分组)请求实现

10、哪种设备的数据转发时延最长(网关)

11、使用(路由器)能够将网络分割成多个IP子网。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实现类型不同的子网互联,OSI参考模型把网络划分成多格子网,以下那几个属于这几个子层?(子网无关子层、子网相关子层、子网访问子层)

2、TCP/IP协议族中的网络访问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哪几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3、以下哪几个IP地址属于C类地址?(192.0.0.0、222.222.222.222)

4、IP数据报的首部中,与分段重装有关的字段是(标识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

5、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产生icmp差错报文?(源IP地址为广播地址,目的IP地址为单播地址的IP数据报的生存期已超时、源IP地址为单播地址,目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的IP数据报的生存期已超过)

6、以下哪些是设计IPv6的主要目标(降低路由表大小、对协议进行简化,以便路由器更加快速地处理分组、提供比IPv4更好的安全性)

7、以下关于RIP的描述中正确的有(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RIP是基于本地网的矢量距离选路算法的直接简单的实现、RIP使用跳数衡量来衡量到达目的站的距离)

8、以下关于BGP的描述中正确的有(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BGP是用来在自治系统之间传递选路信息的路径向量协议、BGP能确保无循环域间选路)

9、以下关于OSPF的描述中正确的有(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比RIP收敛速度快)

10、下列关于IP地址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互联网上的每个接口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可以分为5类)

三、是非判断题

1、网络互连设备中,中继器工作于数据链路层(×)

2、应用网关是在应用层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

3、中继器能起到扩展传输距离的作用,对高层协议是透明的。(√)

4、IPv4中的D类地址是组播地址,其高位比特为1110(√)

5、ICMP经常被认为是IP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用于传递UDP报文(×)

6、Internet中,典型的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中,动态路由优先级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动态路由为准。(×)

7、文件传输协议(FTP)需要采用两个TCP连接来传输一个文件(√)

8、OSPF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9、点对点链路不使用ARP(√)

10、IP 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传送服务,任何要求的可靠性必须由上层来提供(√)第六章 网络操作系统一、单选

1、在多主域模型中,两个主域间必须存在下面那一种信任关系?(双向信任)

23、、对网络用户来说,操作系统是指(一个资源管WindowsNT是一种(多用户多进程系统)理者)

4、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

5、下面的操作系统中,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是(DOS)

6、下面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功能的是(各主机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7、用户与UNIX操作系统交换作用的界面是(shell)

8、UNIX操作系统是一种(多用户多进程系统)

9、Linux内核在下列哪个目录中(boot)

二、多选

1、网络操作系统与单机操作系统都有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

2、以下关于WindowsNT的描述中,正确的是(Windows NT使用一种成为“环境子系统”的技术来实现广泛的兼容性;Windows NT使用多进程来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完全控制了资源的分配,没有任何一个程序可以直接访问系统内存和硬盘;Windows NT因为使用了微内核技术,所以有很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

3、Windows NT中,以下哪些用户命是合法的?(Rwhite、用户1000)

4、以下关于域控制器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每一个域都依靠主域控制器(PDC)来集中管理帐号信息和安全;一个域至少要有一台备份域控制器(BDC)存在)

5、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可以分为哪些状态?(命令模式、插入模式、底行模式)

6、NFS服务器必须运行以下哪些服务?(nfsd、mountd、portmap)

三、判断题

1、网络操作系统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

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高所需的各种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2、网络操作系统实质上就是具有网络功能的操作系统。(√)

3、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4、Windows NT是一个非抢占式多任务、多线进程操作系统,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运行。(×)

5、在Windows NT中,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访问系统内存和硬盘。(×)

6、在Windows NT中,当原来的助于控制器(PDC)从故障中恢复正常时,在它再一次加入域时它还是做为主域控制器。(×)

7、不重新安装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就可以改变域名或域控制器。(×)

8、shell 既是一个命令语言,又是提供到UNIX操作系统的接口的一个编辑语言。(√)

9、通过使用NFS,用户和程序可以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远端系统上的文件。(√)第七章 交换技术

一、单选

1、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2、交换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

3、快速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是(100Mbit/s.)

4、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的功能有(流量控制、链路管理、差错控制、帧传输)

5、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局域网适用于办公自动化环境。这类局域网在(中等)网络通信负荷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吞吐率和延迟特性。

6、局域网交换机具有很多特点。下面关于局域网交换机的论述中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可以根据用户级别设置访问权限)

7、在路由器互联速率的多个局域网中,通常要求每个局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都可以不相同)

8、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基础是(交换)技术。

9、生产树协议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环路)技术。

二、多选

1、常用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

2、下列设备中(Catalyst 6500、Catalyst 4500、华S8505)是交换机。

3、下列设备中交换容量在720G的交换机是(华为S8512)

4、第三层交换机技术又称为(高速路由技术、IP交换技术)

5、多层交换机包括(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

三、判断题

1、多层交换技术是适用于园区网络的网络技术。(√)

2、用来进入Cisco设备配置状态的命令是show configure.(×)

3、switchport mode trunk命令用来将二层端口配置成trunk端口。(√)

4、交换机收到不认识的封闭包就会将其丢弃。(×)

5、VLAN可以按照交换机的端口划分,也可以按照MAC地址划分。(√)第八章 数据库基础

一、单选

1、DBMS向用户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如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

2、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3、Oracle、Sybase、Informix等都是基于(关系模型)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多选

1、数据库系统广义上看是由(数据库、硬件、软件、人员)组成,其中管理的对象是数据。

2、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用户可以(对数据库的结构描述、数据库的完整性定义和安全保密定义)

3、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控制、完整性检查和执行、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以及事物管理和自动恢复)。

4、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许多用户可能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更新。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数据的不一致,主要有(丢失更新、不和重复读和读脏数据)3类。

5、数据库中的故障分别是(事物内部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

三、判断

1、故障恢复主要是指恢复数据库本身,即在故障引起数据库当前状态不一致后,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个正确状态或者一致状态。恢复的原理是建立冗余数据。(√)

2、Access是真正的关系数据库。(×)

3、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部。(×)

4、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和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第九章 网络安全

一、单选

1、保证在Internet上传送的数据信息不被第三方监视和盗取是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下列关于加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将原数据变换成一种隐蔽的形式的过程称为加密)

3、张某给文件服务器发命令,要求删除文件

zhang.doc.文件服务器上的认证机制要确定的问题是(这是张某的命令吗?)

4、在数字签名技术中,使用安全单向散列函数生产(信息摘要)

5、防火墙是设置在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其目的是(保护一个网络不受另一个网络的攻击)

二、多选

1、广义的网络信息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保密性、信息完整性、信息的可用性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控性)

2、TCP/IP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中主要考虑(IP层的安全性、传输层的安全性和应用层的安全性)

3、数据保密性分为(网络传输保密性和数据存储保密性)

4、安全网络的特征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5、部署安全高效的防病毒系统,主要考虑一下几方面(系统防毒、终端用户防毒、服务器防毒)

6、访问控制是指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是其资源进行的不同授权访问,包括(主体、客体、控制策略)要素。

7、入侵检测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特征检测、统计检测、专家系统)

三、判断题

1、安全网络的实现不仅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要靠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法律规章的约束。(√)

其所保护的信息对象有关。(√)

2、网络安全在不同的应用环境有不同的解释,与

3、加密算法中主要使用对称密码算法和公钥密码算法,公钥密码算法比对称密码算法性能强、速度快。(×)

4、数据密码方式中的链路加密方法只能在物理层实现。(×)

5、网络防火墙主要是用来防病毒的。(×)第十章 数据存储与安全技术

一、单选

1、一张新的磁盘可以直接存入文件,说明该磁盘已经(格式化)。

2、目录文件的结构是(树型)。

3、磁盘存储是用于(信息存储)

4、光纤通道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它是网络存储的关键技术。

5、光纤通道协议有

(五)层,通常由硬件和软件实现。

二、多选

1、目前市场可见的硬盘接口主要有(IDE、ATA、UltraATA、UltraDMA、SerialATA、SCSI系列、Fibre Channel、IEEE1394、FireWire、Ilink、USB)

2、数据恢复包括(文件恢复、文件修复、密码恢复、硬件故障)等几方面。

3、微软在Dos/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中共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文件系统,分别是(FAT12、FAT32、NTFS、NTFS5.0、WINFS)

4、DAS的适用环境为(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

5、NAS存储方案中,最关键的文件服务器的专门作用是(数据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存储)

三、判断题

1、刚生产的硬盘无法立刻就用来存储资料,必须进行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

2、数据修复不仅是对文件的恢复,还可以恢复物理损伤盘的数据,也可以恢复不同操作系统数据,恢复不同移动数码存储卡的数据。(√)

3、USB不需要单独的供电系统,而且还支持热插拔。(√)

4、RAID的基本目的是把多个小型廉价的磁盘驱动器合并成一组阵列来达到大型昂贵的驱动器所无法达到的性能或冗余性。(√)

5、FAT文件系统包括FAT8、FAT12、FAT16和FAT32四种。(×)

下载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模拟试题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纤通信技术模拟试题

    《光纤通信技术》模拟试题 一、填空(共10题,每题3分) 1、目前,实用光纤的三个低损耗窗口在、、附近。 2、在非均匀光纤中,处的折射率最大,因而此处的达到最大值,即表示该点捕捉光线......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历年高考试题精选[全文5篇]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历年高考试题精选 10 制作网页时,图片常采用GIF或JPEG格式, 这是为了使网页A A 浏览时速度更快B 设计制作更方便 C 编辑修改更容易D 浏览时更清晰 14通常......

    教育技术学职场模拟

    教育技术学职场模拟一、 活动时间:11月4日晚7:30—9:00 二、 活动地点:教三、 活动流程:1、嘉宾介绍歌3、观看教专拟业正宣式传开片始2、合唱团育技术学4、职场模5、嘉宾点总结......

    2014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2014年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第一套 第一卷必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 1.(必修)小芳需要将一张生活照加工成大头贴,下列软件中最适合用来对照片进行加工的是 A、画图......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模拟试题

    江西信息技术会考模拟题(一) 1、发送电子邮件时,收信人(c)。 A.必须正在使用计算机 B.必须向对方发出接收信号 C.计算机可以不开启 D.计算机必须运行接收邮件软件 2、在Windo......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2)作业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2) 作业 1第一章 1. 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MATLAB技术与应用》模拟试题3参考答案

    C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 一、写出如下语句执行的结果显示 1、A=[1:5];A=1./A; f1=find(abs(A)>0.4|ABS(A)......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MATLAB技术与应用》模拟试题2参考答案

    B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 MATLAB程序设计 一、写出如下语句执行的结果显示 1、A=[1:3;4:6;7:9]; B=[0,1,0;1 0 1;0 0 1]; AB=A&B AB =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