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16赵洪祝吕祖善等出席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并讲话
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6/16/017605419.shtml
赵洪祝吕祖善等出席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并讲话
2011年06月16日 20:42:5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加快发展服务业打造浙江新优势
赵洪祝吕祖善等出席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并讲话
浙江在线杭州6月16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嵇哲 本网见习记者 戚珊珊)6月15日至16日,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出席大会并讲话。
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主持。省领导李强、冯明、陈德荣、黄旭明等出席大会。
赵洪祝指出,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是我省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我们必须把服务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抓住发展机遇,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充分肯定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后,赵洪祝强调,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立“高增值、强带动、宽辐射、高就业”的服务经济体系。要坚持服务业发展总量扩大与质量提升并重,坚持培育新兴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并举,坚持城市服务业与农村服务业统筹发展,坚持服务业发展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服务业内外联动开放发展,坚持服务业改革与创新互促共进。要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速提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和高端服务业,推动城乡服务业互促共进,提高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政策,抓好载体建设,强化人才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吕祖善就“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进行部署。他指出,要突出提升一批服务业重点行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紧密结合产业链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分离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突出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平台,突出产业特色,提升发展层次,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培育一批服务业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服务业品牌,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突出推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抓统筹,抓招商,抓实施;突出创新一批服务业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行业特别是广大企业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推动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抓好目标责任落实,抓好统筹协调服务,抓好资源要素保障,抓好统计监测分析,确保服务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大会为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服务业重点企业和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十佳企业”授牌。省政府与11个市政府签订了服务业发展工作责任书。省发改委在会上解读了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杭州市、宁波市鄞州区、浙江传化公路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在会上发言。各市县、省直有关单位、有关高校和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参加大会。
第二篇:赵洪祝出席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并发表讲话
赵洪祝出席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并发表讲话
6日下午,第二届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杭州举行。
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出席交流会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首席荣誉会长范徐丽泰,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骆锦明,香港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会长许荣茂分别致辞。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等出席交流会。交流会由副省长王建满主持。
赵洪祝指出,本次交流会把海洋经济作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今年初,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浙江作为国家发展海洋经济试点省的目标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又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今年3月,我省召开省委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绘就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当前,我们正在按照国家试点省要求和示范区规划,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赵洪祝强调,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汇聚各方面的力量,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就需要广大民营企业和海外企业的积极参与。相信浙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将为浙台港三地企业的交流、合作、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三地企业的携手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浙台港三地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希望港台企业家多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希望三地企业积极参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希望浙港台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浙台港三地经济社会发展。
交流会结束后,赵洪祝等省领导会见了台湾经贸考察团与香港经贸考察团一行。
本次交流会由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台湾工商协进会、世界华商联合促进会共同发起主办。交流会上,三地企业家围绕海洋经济主题,共同探讨、洽商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首届浙台港民间经贸合作交流会于去年9月在台湾举办。
第三篇:赵洪祝出席浙江民企共话
赵洪祝出席浙江民企共话“十二五”新春恳谈会
本网讯 日前,浙江召开民企共话“十二五”新春恳谈会,近90位民营企业家参加座谈会,交流未来5年发展新愿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在会上寄望广大浙商强化机遇意识、空间意识、协作意识和总部意识,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
恳谈会上,部分企业家结合浙江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畅谈未来5年转型升级发展蓝图。
在认真听取发言后,赵洪祝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以来参与、支持和关心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省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海内外浙商朋友们拜年。他说,浙江过去30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依靠力量,更是浙江在“十二五”时期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今后5年,我们要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毫不动摇地推进全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
赵洪祝希望广大浙商更加强化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挖机遇,以加快转型的气魄放大机遇,继续用好战略机遇期,争创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更加强化空间意识,巩固省内市场,注重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更加强化协作意识,切实形成整体合力,努力打造一个“省外浙江”,引导省外浙商市场和省外浙商,联动省内市场和浙货,积极反哺本地,弥补浙江资源不足、空间狭小的不足,搭建浙货销售平台;努力打造一个“网上浙江”,大力培育发展网上市场,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有机结合,通过网络的无限力量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更加强化总部意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实施“浙商回归”工程,更好地为浙江发展服务。
赵洪祝强调,实现民营经济新飞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帮扶,努力营造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学习全国工商联工作会议精神
本网讯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张宝顺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做好工商联工作,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贯彻中央文件和全国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正确把握工商联工作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联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着力在解放思想、完善机制、落实政策等方面,出实招、鼓实劲、见实效,积极推动安徽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 1
级工商联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工作,为提升安徽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安徽崛起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南昌市委统战部长李小豹:光彩事业要“活水常涌”
本网讯近日,在南昌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南昌市第三批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小豹指出,光彩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光彩事业怎样才能保持“源源不断”和“活水常涌”,是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面临的共同课题。
引导非公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积极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光彩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紧紧抓住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我市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契机,引导民营企业在全市培育壮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进程中,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提升竞争能力。
引导非公经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积极有为。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也是光彩事业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当前,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把就业作为关注民生之本、百姓收入之源、社会稳定之基,在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就业难题。
引导非公企业在提升自身素质上积极有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要结合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把弘扬光彩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考虑,把握企业合理求利的市场经济行为与以义为先的传统道德行为的结合点,提高企业文化内涵层次,形成员工认同、促进发展、富有个性、焕发光彩的先进企业文化;要把开展光彩事业作为发现、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重要途径,把参与光彩事业情况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事业上得到发展,在素质上得到提升,在社会上扩大影响。
廊坊市扎实开展非公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工作
本网讯近年来,廊坊市针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特点,扎实开展非公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有力促进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集中培训拉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培训主题,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集中组织非公经济人士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知识的培训,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外出考察促动。通过组织非公人士到非公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大企业学习、考察,积极为他们学习先进管理知识与技术创造条件,使非公经济人士加快知识更新,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手段。
主题活动牵动。以载体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经验交流现场会、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引导非公有经济人士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由150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加的专题培训会,使他们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从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选派专家带动。组织法律、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定期深入非公企业进行面对面帮教,向他们传授新知识、新思路,弥补非公经济人士在知识结构诸多方面的不足,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结对帮扶推动。市委统战部机关干部每人根据分管工作联系10家非公企业,采取在召开各种会议时发放相关政策资料、向企业发电子邮件等形式,积极为企业提供一些国家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地方政府出台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定、大型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等知识,极大地方便了非公经济人士的学习,为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
南昌市委统战部长李小豹:光彩事业要“活水常涌”
本网讯近日,在南昌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南昌市第三批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小豹指出,光彩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光彩事业怎样才能保持“源源不断”和“活水常涌”,是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面临的共同课题。
引导非公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积极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光彩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要紧紧抓住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我市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契机,引导民营企业在全市培育壮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进程中,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提升竞争能力。
引导非公经济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积极有为。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也是光彩事业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当前,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把就业作为关注民生之本、百姓收入之源、社会稳定之基,在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就业难题。
引导非公企业在提升自身素质上积极有为。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要结合市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把弘扬光彩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
考虑,把握企业合理求利的市场经济行为与以义为先的传统道德行为的结合点,提高企业文化内涵层次,形成员工认同、促进发展、富有个性、焕发光彩的先进企业文化;要把开展光彩事业作为发现、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重要途径,把参与光彩事业情况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事业上得到发展,在素质上得到提升,在社会上扩大影响。
廊坊市扎实开展非公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工作
本网讯近年来,廊坊市针对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特点,扎实开展非公经济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有力促进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集中培训拉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培训主题,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集中组织非公经济人士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相关内容知识的培训,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外出考察促动。通过组织非公人士到非公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大企业学习、考察,积极为他们学习先进管理知识与技术创造条件,使非公经济人士加快知识更新,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手段。
主题活动牵动。以载体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经验交流现场会、企业家论坛等活动,引导非公有经济人士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由150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加的专题培训会,使他们认清形势,掌握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从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选派专家带动。组织法律、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定期深入非公企业进行面对面帮教,向他们传授新知识、新思路,弥补非公经济人士在知识结构诸多方面的不足,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结对帮扶推动。市委统战部机关干部每人根据分管工作联系10家非公企业,采取在召开各种会议时发放相关政策资料、向企业发电子邮件等形式,积极为企业提供一些国家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地方政府出台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定、大型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等知识,极大地方便了非公经济人士的学习,为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
重庆15个市级统战系统单位与涪陵区签署合作协议
本网讯 日前,重庆市级统战系统单位与涪陵区委、区政府同舟共济建设涪陵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化大城市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市委统战部举行。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在仪式上指出,统一战线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大局,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地凝聚各方力量,助推涪陵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化大城市。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晓钟、市政协副主席孙甚林、杨天怡出席签字仪式。
会上,市委统战部、民革重庆市委、市工商联、市台联等15个市级统战系统单位分别与涪陵区委、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相关成员单位将从经济、资源、智力等多方面支持涪陵。
范照兵在会上指出,涪陵区位优势突出、地理位置特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统一战线向来是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市委、市政府作出把涪陵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决策,关系到重庆长远、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为涪陵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统一战线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此,全市统一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形成强大助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范照兵指出,全市统一战线要把助推涪陵发展工作做大、做实、做好。要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的优势,在助推涪陵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多献推动发展之计、多谋服务发展之策、多尽加快发展之力、多做支持发展之事。要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渠道畅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为涪陵招商引资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带动涪陵的企业做大做强。
范照兵要求签订协议的单位要落实协议内容,加强督促检查,争取能早出成效、多出成效、出大成效,全力助推涪陵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化大城市。
青岛在民营企业中开展“产品与服务创品牌”活动
本网讯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青岛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工商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在全市民营企业中开展“产品与服务创品牌”活动。
“产品与服务创品牌”活动内容包括:引导民营企业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题,以标准、信誉、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加大科研、资金等方面投入,加快转型,创“技术品牌”;坚持优质服务、诚实守信、文明从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狠抓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生产经营形象,创“信誉品牌”;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坚持抱团发展,适时组建创品牌联盟,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创“行业品牌”。
第四篇: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赵洪祝书记在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主要议题是,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成绩,研究部署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努力开创我省旅游发展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省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
2004年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旅游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旅游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从2004年到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增加了1129亿元,增长100.7%,五年中主要指标翻了一番多。随着旅游经济实力的提升,我省旅游在全国的地位更加突出。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超过了2200亿元,居全国第3位,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5位,国内旅游收入居全国第2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2、旅游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特色,编制完成了《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浙江省“三带十区”旅游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在规划指导下,以旅游 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旅游投入,旅游经济“三带十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杭州湾文化休闲旅游经济带日臻成熟,浙东沿海海洋旅游经济带快速崛起,浙西南山水生态旅游经济带初显端倪。杭州国际休闲度假、浙北古镇运河、绍兴古越文化、浙中商贸文化、舟山海天佛国、丽水生态绿谷等十大旅游区加快推进,旅游布局均衡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3、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省各地以城市为核心,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交通、景区、酒店、城市公共标识等建设,累计投入900多亿元,建成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省有26个城市入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4A级以上旅游景区86个,星级饭店1120家,旅行社1529家,均居全国第2位。全省旅游城市普遍设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全省高速公路和重要景区沿线设立了交通标识牌,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4、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各地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商贸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红色旅游,形成了六大旅游品牌。新型旅游业态迅速兴起,涌现了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会展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旅游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幅增长,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国际游客商务旅游比重保持在50%以上,以观光游为主的格局逐步改变。旅游产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其中游、购、娱比重迅速提高,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
5、旅游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主题形象,积极开展旅游对外宣传,在英、法、德、美、俄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浙江周”旅游促销活动,在省内举办浙洽会、休博会、西博会、动漫节等大型节会,进一步扩大了浙江知名度。全省各地大力引进国外旅游企业,凯悦、雷迪森、索菲特等国际前十位的饭店集团全部进入浙江。旅游国际化进程加快,旅游区域合作迈开大步。推进了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建立沪苏浙无障碍旅游区。随着旅游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已成为展示我省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6、旅游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旅游业发展直接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还推动了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2008年全省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额的43.5%,旅游就业占全社会就业的6.5%以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省城市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
总体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工作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越来越关注,各地旅游开发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全省旅游行业加快发展的热情越来越高。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加快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旅游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切实增强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当前,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既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面临着宏观环境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我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趋势,也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就业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全面实施“两创”总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新阶段,省委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两创”总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领域。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我省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着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旅游经济涉及面广、带动力大、综合性强、开放度高的特点,努力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实现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重要平台。
2、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 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调结构”工作要求,也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能够直接带动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的市场繁荣,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还能有效推动农业、工业的发展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社会就业。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兴一业旺百业”的带动作用,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带动服务业规模扩大和产业提升,促进实现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
3、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保增长”的工作要求。当前,在投资需求相对不足、外贸出口严峻的形势下,扩大内需对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日趋重要。旅游业是消费需求潜力很大的产业,旅游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消费,包括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一系列消费,具有较强的消费关联性。旅游消费主要表现为国内外旅游者的各项开支,消费的重复性强、频率高,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最为直接,对繁荣市场的效果最为明显,能有效地把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直接拉动最终消费,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 增长。
4、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目前我省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全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将逐步加快。在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广大群众不仅需要享受较好的物质生活,还将追求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集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于一体,既能满足物质享受,也能实现文化精神需求。我们要适应消费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改善广大群众的民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总之,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旅游的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善于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努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
三、明确新阶段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重要机遇期。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主线,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服务信息化,推动旅游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要求:
一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政府积极有为作为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握旅游经济涉及面广、带动力大、综合性强和对环境要求高的特点,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发展定位,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着力推动品牌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创新作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大力鼓励民资、外资投资旅游业,加快推进国有旅游企业转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推动旅游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社会化发展。
三是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以构筑比较优势作为增强 旅游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利用本地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点和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努力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比较竞争优势。
四是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以扩大开放作为推进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桥梁。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符合国际旅游者需求的产品,加强国际旅游宣传营销,改善旅游管理服务,扩大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五是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资源合理开发,保证资源节约集约和有序利用,以开发资源促旅游发展,以发展旅游促生态保护,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认真抓好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重点任务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经济强省,要着眼总体、着力打造,做好总体规划设计,打造总体建设项目,研究总体政策举措,组织总体推介宣传,建设总体服务体系。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建设,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旅游业是兼具经济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 于一体,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的观念,突破行业、部门、区域局限,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旅游发展旅游。旅游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发展旅游经济必须确立新的开放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国际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和竞争。旅游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密切相关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旅游开发要注重生态保护,旅游发展要突出与文化融合,旅游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前列。
2、创新旅游产业布局,促进旅游集群发展。在旅游经济“三带十区”发展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以旅游产业集群理论为依据,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体系为载体,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实施旅游“千亿工程”,努力打造“八大板块”。加快建设全省35个投资在10亿元以上、总投资超过一千亿元的重点旅游项目,率先打造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宁波滨海都市旅游、温州山水风情旅游、浙北古镇水乡旅游、绍兴古越文化旅游、浙中商贸影视旅游、舟山海岛佛国旅游和浙西南生态休闲旅游等八个集群发展的旅游产业板块,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增强旅游产业优势。以这八大旅游板块为基础,着力打造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三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发挥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心城市的先导作用,率先建设杭州休闲、宁波滨海、绍兴文化、舟山海洋、义乌商贸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着力建设温州山水、浙北古镇、浙西南生态等三个国内旅游目的地。同时,大力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10个以上旅游经济强县、培育100个旅游强镇、建设1000个左右旅游特色村,加快建设区域旅游目的地。在全省范围内串点成线、联线成片,建成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有机连接又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3、创新旅游经营业态,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着力打造十大旅游品牌。以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基地,重点发展山水、温泉、康体、高尔夫等专项休闲度假旅游,努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我省经贸发达优势,促进商务活动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努力打造商贸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我省历史文化积淀,积极开发佛教、美食、丝绸、影视、修学、科技等特色文化旅游,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依托我省海洋资源丰富、海岛沙滩众多的优势,积极开发海钓旅游、游艇旅游、邮轮旅游,努力打造海洋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我省生态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开发湿地、森林、山岳等生态旅 游,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南湖、四明山等革命根据地和历史人物的内涵,开发红色观光旅游、红色追忆旅游,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进农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强化乡村地域的民俗风情特色,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耕作旅游,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适应青年游客和探险游客的需要,积极发展探险、滑雪、攀岩、野营、冲浪、漂流等多种体验旅游,努力打造体验旅游品牌;以杭州、宁波等大城市为依托,建设和完善会展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努力办好“浙洽会”、“西博会”等国际性大型展会,努力打造会展旅游品牌;不断提高节事活动的综合效应,努力办好杭州国际动漫节、舟山国际沙雕节、宁波国际服装节等大型节事活动,努力打造节庆旅游品牌。通过上述十大旅游品牌的打造,形成我省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旅游业态的拓展和提升。
4、创新旅游企业机制,增强旅游竞争能力。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开展资本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鼓励企业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努力打造“旅游企业航母”。积极支持旅游企业上市,加快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民营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重组若干资产质量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旅游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五年内争取3-5家旅游企业实现上市。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同业联盟,推进连锁经营。合理发展高星级酒店,加快发 展特色主题酒店,规范发展中低档酒店。鼓励省内外品牌旅行社跨地域经营发展,推动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门市化。
5、创新旅游投资体制,完善旅游现代设施。加快旅游业投资体制创新,支持各种经济成份投资旅游业,实现旅游投资多元化。适当降低进入门槛,鼓励自然人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组建旅行公司,开办娱乐场所,建设大型游乐园,创办旅游咨询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开发旅游资源,根据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酒店,发展旅游房产。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交通道路、旅游集散中心、游艇邮轮码头、大型会展场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全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改造国有旅游企业,推动国有旅游企业资产重组、机构重建、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鼓励规模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和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的良性发展。
6、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旅游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与旅游经济强省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培训体制。进一步加强高校旅游院系建设,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独立建制的旅游本科院校。大力引进国际著名旅游院校、酒店管理集团、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和旅行社的高层次人才。推进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实施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强旅游在职人员培训,选派业务人员到旅游 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并列入全省人才工程培训计划。要将“农家乐”经营户纳入“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工程”。深化旅游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保障,依法规范旅游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和完善工资形成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7、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旅游营销网络。积极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和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加强品牌营销,在打响“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的总体形象品牌的基础上,着力宣传推广具有系列化的区域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我省旅游的国际美誉度和知名度。加强网络营销,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旅游营销中的突出作用,建设多语种的浙江旅游网站,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化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线路推广、旅游费用支付,满足旅游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加强整体营销,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界限,组织各地旅游景区、景点,建立联合促销联盟,把全省主要的旅游景区景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浙江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强“走出去”营销,根据境外客源市场特点和不同游客需求,组合包装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在境外电视媒体打广告,在主要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投放宣传资料,扩大公众影响。鼓励重点旅游城市和规模企业,到主要旅游客源国设立境外旅游办事处,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8、创新旅游区域合作,推动旅游国际化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健全区域旅游协调组织,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省内旅游合作,大力推进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推动旅游规划、设施、线路、市场、营销、政策、执法等方面一体化。加强与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建设浙赣皖闽旅游合作区,推进与珠三角、渤海湾、西北五省区的旅游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和国际的旅游合作联系。学习借鉴国外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创新旅游运营管理模式,开发符合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交通要道和景区景点的外文标志标识,提高国际旅游服务质量。全面开放旅游市场,鼓励外商投资我省旅游项目,吸引国际著名企业进入我省旅游市场。积极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跨国企业,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办境外旅游企业,创建国际旅游品牌。大力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巩固港澳台市场,强化日韩市场,发展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市场,不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份额。
五、切实加强对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组织领导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从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和环境改善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把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旅游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 必须切实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组织领导。省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时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省旅游局要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省旅游发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旅游发展中的有关事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旅游发展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明确目标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部门联动、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
2、加大政策扶持,推动旅游开发建设。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发改、财政、建设、交通、农业、海洋与渔业等有关部门,在安排专项资金的使用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对涉旅项目予以一定的支持。在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用地的规划安排,优先落实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旅游企业行政性收费进行清理,切实减免旅游有关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旅游的支持力度,开发和推广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金融产 品,增加对旅游项目建设的贷款规模,支持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
3、完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积极探索和创新政府旅游管理模式。在总结推广县级“风景旅游一体”管理体制基础上,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与旅游、林业与旅游等旅游资源管理经营一体化。拟在舟山群岛设立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加快旅游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要加强旅游安全和危机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和完善旅游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各级旅游执法机构的建设,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区,要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交通、通讯、金融、卫生等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要全面推行国家标准的旅游图文标识,入境游客集中的城市和旅游区设立多国语言标识,提供周全的旅游信息提示。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城市商业区、旅游景区,要普遍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和推广旅游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普及旅游标准化应用。通过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我省旅游服 务水平,营造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部署,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进取精神,更加坚定的前进步伐,更加有力的对策举措,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旅游发展新局面。
第五篇:赵洪祝书记创先争优讲话
赵洪祝同志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0年8月4日)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各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省的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不断推动这项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
中央对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6月30日,中央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创先争优活动的目的要求,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搞好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7月8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李源潮同志就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省委在“七一”前夕召开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就深入开展这项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最近,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又组织9个督查组对各地各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点评,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各地各单位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形势和基层单位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成效初显。一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各地各单位及时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或指导小组,县乡两级和许多单位都由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认真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意见或指导意见,召开动员部署会,推动活动迅速有序展开。二是紧扣中心开展活动。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最重要的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中心创先进,立足本职争优秀,积极做好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世博安保、防汛抗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三是突出基层组织建设。抓住活动契机,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优化基层组织设置,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四是注重分类指导。坚持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出发,分领域设计务实有效的争创主题和载体,大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工作,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五是强化舆论宣传。通过在媒体上开辟专栏、刊发简报、编发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重大意义、目的要求和做法经验,集中报道了杜洪英、周以国、杨七明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共同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少数地方和单位对活动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有倦怠情绪;有的对以突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理解不深,服务特色不够鲜明;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提出的打算、作出的承诺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引起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实践性、经常性的特点,必须围绕中心、结合实际,坚持经常、常抓常新,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落实到本单位工作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落实到本职岗位上,教育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创先争优。
一、始终突出服务主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中,省委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方面的有效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经验,强调要突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这一主题。确定这样的主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创新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满意度。各地各单位要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我省创先争优活动最大的特色、最亮的品牌,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扎实做好“服务”这篇文章,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一要着力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责任感。要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增强推动转型升级、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要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当前要把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自觉投身于发展生态经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
二要着力服务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上半年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特别是节能降耗任务十分繁重,要全面完成全年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目标,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各地各单位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中创先争优,推动“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推动本地本单位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要着力服务“十二五”发展的谋划。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情况,研究制定“十二五”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都需要充分发扬民主,动员和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策群力、贡献智慧。各地各单位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立足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组织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围绕这一任务开展创先争优,为绘制好我省“十二五”发展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明确目标、设计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符合实际需要、化为实际行动、取得实际成效。
一是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要立足基层党组织职能和党员实际,围绕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承诺事项。公开承诺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选择那些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且群众能得到实惠的事项作为承诺内容和预期目标,承诺事项不求多、讲究实、能做到。要通过公开栏、报刊广播、党员大会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承诺事项,明确完成时限,全程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切实抓好承诺事项的兑现,通过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督促检查等方式,确保承诺能真正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在群众得实惠的成效上。要加强对履行承诺情况的考评,把考评结果作为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根据省委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安排,当前各地各单位尤其要重视抓好公开承诺的覆盖面和兑现承诺工作,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都能参与到公开承诺行动中去。
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要依托各级党员服务中心(站、点),根据党员工作岗位和个人特点,组建一批数量适当、有一定专业技能、相对稳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要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要求,组织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广泛提供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科技咨询、送医送药、文化娱乐等服务。要总结推广“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党员工作室”等创新经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专业的服务,做优党员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党员志愿服务水平。要充分调动整合各方资源,用社会力量支撑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党员志愿服务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要健全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形成党员志愿者招募培训、活动记录、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近年来,各地各单位按照省委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推动了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城乡基层党组织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找到了实现途径。这项工作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继续坚持下去。今年年底前,县级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都要与1个以上村(社区、企业)基层党组织结成对子。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作为共建目标。通过共谋发展思路、共强集体经济、共办为民实事,在人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互帮互助,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在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能力上创先争优。
三、着眼于夯实基层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四个进一步”的要求,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要优化组织设置,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协会、学会等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要遵循“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流动党员集聚区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推进创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工作。要继续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根据地域、产业、行业的不同特点和条件,组建好区域性党组织,统筹推进区域内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创新选拔培训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强化考核激励,全面推行创业承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当前,要着重做好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准备工作,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坚持“一村一策”,加强分类指导,采取包干帮扶、挂牌销号、集中攻坚等办法,切实做好后进村帮扶整转工作。明年村民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将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同步进行,各地要不断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和流程,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形成新形势下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要积极探索创新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整体推进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工作,全面推广基层党务公开和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等做法,不断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要注重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通过抓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在全省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点、成效明显、带动作用强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当前,各地都要确定一批企业党建联系点,集中抓好一些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党建工作,树立“发展、党建”双品牌。
四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工作保障。要突出抓好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党内关爱资金为重点的帮扶平台建设,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教育平台建设,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信息互通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持或经费补助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服务群众提供有效保障。
四、努力扩大活动效果,发挥创先争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
党内开展活动,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循环,一定要全盘考虑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只有这样,党内活动才会有生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取得更大的实际效果,得到社会认可、群众拥护、党员欢迎。
一是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的落实。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在基层的继续和深化,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从目前情况看,学习实践活动中确定的需要长期整改落实的任务,有的还没有完全整改落实到位;一些向群众作出的承诺,还没有完全兑现。各地各单位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定的科学发展思路、规划和措施,形成的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坚持好、落实好。要对学习实践活动中确定的整改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任务全面完成,务必做到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怎么样,从根本上说解决问题是关键。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满意不满意,很重要的也是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各地各单位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为民排忧解难中创先争优,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为民解难、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过程。要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办好一批群众急需解决的实事,及时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深入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拓展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和企业的实际问题。
三是以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基层党组织是一个单位的领导核心或战斗堡垒,党员是一个单位的中坚分子和骨干力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理应带动所在单位和群众的创先争优,实现单位创先进、群众提素质、发展迈大步。这样的创先争优,才会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会有更大的意义、更持久的效果。要坚持党员带群众、党内带党外,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在党内外形成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和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推动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各有特点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内创先争优带动群团组织创先争优,以党内和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中央重视,全党参与,社会关注。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活动扎实有序健康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责任,把这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出安排部署,抓好组织实施,在工作力量、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县(市、区)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发挥表率作用,坚持亲自抓、带头抓、示范抓,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各市、县(市、区)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县(市、区)党委常委都要在基层单位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省、市、县(市、区)各分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也要在本系统本行业的基层单位建立活动联系点。要经常深入联系点,带头落实以开展调查研究、培育示范点、开展民主恳谈、帮扶困难党员、兴办惠民实事、参加组织生活会为主要内容的“六带头”要求,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指导督促联系单位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要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各系统党委(党组)在部署业务工作的同时要指导创先争优活动,与地方党委加强协调、齐抓共管。
二是注重示范引导,形成工作特色。要积极培育推广示范经验,各市、县(市、区)都要抓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单位,省、市分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小组)也要抓一批本系统本行业示范单位。要加强总结提炼,及时推广示范单位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使点上的成功探索成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普遍经验。要充分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在创先争优实践中创造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
三是加强督促指导,保证活动质量。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召开点评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创先争优活动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紧贴基层工作实际。要深入开展领导点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要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特别是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发挥作用等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创先争优体现到日常工作生活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指导各级新闻媒体把视角更多地转向基层,继续深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形成导向鲜明、声势强劲、富有特色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宣传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特别是要注意选树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进一步创新宣传报道的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舆论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努力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