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庄子导论》讲稿
《庄子导论》讲稿
庄子导论》讲稿(2010-05-24 20:31:34)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经典语录
(2008-06-06 10:28:57)转载 引言
庄子的人生是一个不被理解的艺术人生,这种艺术人生你学会了,你会懂得人生虽然不容易,但是你可以换个角度看,这样人生就被艺术化了,今天我们不陌生艺术人生这个词语,央视有个栏目也叫作“艺术人生”,但是那个艺术人生不是境界,只是一个职业,一种经历而已。大家知道艺术其实质就是美的,它可以使人生的绝路变成通衢大道,要学会变通,庄子在《山木》篇中说:“一龙一蛇,与时俱化,不肯专为”,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对比庄子和屈原说:“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屈原是也;无路可走卒归为有路可走,庄子是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学庄子要学习境界,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庄子的境界可能也是为人不能理解的,认为庄子说的话都是胡说八道。但是不理解不等于庄子话不对。老子将理解理论能力分为三种人,分别是上士、中士、下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有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孔子也有类似的话,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一、庄周其人其书
庄子的生平事迹也不是很多,现在我们研究庄子,比较信实的材料还要首选司马迁的《史記'老庄申韩列传》,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 1.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这句话说庄子的全名叫作庄周,他是蒙地的人,这个蒙地今天在什么地方也是有争论,争论一方面是学术的需要,因为确定他是哪里的人,就可以从地域范畴来研究的他的思想,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地域不同,人的性情就不一样,所以南方人由南方人的特质,北方人有北方人的性情,中国在这方面研究卓有建树的学者是已故的谭其襄先生。但是,争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旅游经济,今天我们的生活好了,有钱了,有钱了就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了。所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那你旅游区哪里?当然是有名的地方,这些名人也是首选。今天学术界给出比较公允的说法河南商丘,这个问题我们不多讨论。
但是庄周这个名字也有点可疑,原因在于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个姓。所以根据这么一点线索,大家又开始推测了,这个名字是不是庄子自己给自己起的?顺着这个思路一想,还真有点意思,庄就是康庄大道,周就是老子所说的那个周行不殆,和老子的道论正好相符,所以有人怀疑这是庄子的笔名。有可能没呢?有可能,是不是这样的呢,不知道。2 周尝为蒙漆园吏。
这肯定是个官,但肯定不是什么大官,大家注意了,官和吏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官一般意义而言是有地位的,是搞管理的,但是这个吏就不一样了,说白了就是办事员,举个形象点的例子,和吴老师身份差不多,就一个小科员。可是就这么个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干了。谋生之路没有了,所以后来穷的不行。《庄子'外物》篇中记载:有一天他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去找河监候借点米,庄周把来意说明白之后,河监候连贝儿都没打,说没有问题。不过我现在要去我的属地去收税,等我收完税之后给你一百金足够你用了。庄周一听不愿意了,怎么办?讲故事!(加强语气)这个庄周就会讲故事,这骂人都拐弯抹角的骂。他说我昨天来这里的时候,途中听见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里有条鲫。我就和他说,你在那干啥呢?这鲫鱼就说了,我是东海的水官,但是我这里没有水了,你能不能给我一斗水,有一斗水我就能活命。我就和他说了,我说你别着急,我现在要去吴越那边,那边水多,回来的时候我给你引西江之水救你,你看如何?鲫鱼很不高兴,大哥,你要是那样的话,就别再回来找我了,直接去鱼市上卖鱼干那地方找我吧。你们看看庄子穷到什么程度,就这一点而言,庄子和先秦其他诸子的情形不大一样,你像孔子和孟子出门都是有很多车辆跟着,那气派你就可以想象,估计类似于今天的大明星出门的派头,他们自身也非常注重这些事情,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但是庄子也是自觉地行为,他的自觉是自觉要受穷。以前我在讲到这里的时候,有同学和我说,吴老师,庄子失业导致这么穷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他找不到工作呢,这种解释方式表面看很有道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当时,庄子的名气是很大的,而且有不少人就请他做大官,但是他说什么也不去。《庄子'秋水》篇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周在濮水边上正钓鱼呢,这个濮水在今天的山东省,楚王就派两个人去向庄子表达请庄子为相的这么个意思,结果这两个人对庄子说明来意之后,庄子连头也没回,继续持竿钓鱼,边钓边给这两个人呢讲故事,我听说楚国有个大神龟,这个大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十分重视,用最好的竹箱和布帛给包起来反复再家庙里了,那我问你,这个大神龟是愿意死了留下一堆骨头让人尊敬,还是愿意苟且活着“曳尾于涂中”。这两个人也没明白是啥意思,异口同声地说了,必须得 “曳尾于涂中”。那你走吧,“吾将曳尾于涂中”。
可见庄子是不惜的干,《庄子'秋水》篇的另外一个故事更能说明这问题。惠施在梁惠王那里做了宰相,恰巧庄周有事也到了梁国。这事就有人和惠施说了,说庄子这小子可不是一般人,你也知道,他要是来梁国了,国王知道了他的才能,还不让他作相,那你不就完了吗,惠施以听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在梁国开始找庄周,共找了3天3夜,也没有找到,庄周听说这个事之后,这个气,于是他主动找惠施去了,庄子见到惠施之后就开始骂,骂还不直截了当的骂,拐弯抹角的骂,这是庄子的看家本领。你知道南方有种叫鸢雏的凤鸟不?这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礼泉不饮”,飞着飞着,看到一只猫头鹰在地上吃一只腐鼠,猫头鹰一看到鸢雏,就向鸢雏大叫一声来示威,现在难道你要用你梁国的相位来向我示威吗?
这里面提到了惠施,这个人是庄子为数不多的好朋友,惠施这个人物大家不一定熟悉,但是关于他的一句成语你肯定熟悉,那就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第一句不是说他,是谢灵运对曹值的评价,第二句就是对惠施的评价,当然那个时候科技不发达,都是竹简,占地方。现在把所有的书装U盘里面顶多几KB,所以讲今天说谁有学问那就得说“学富5G”了。他是先秦诸子当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属于名家,除了它还有个重要人物就是公孙龙,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但是思想却完全不一样。惠施的学说是“合同异”,“合同异”和庄子的“齐物论”差不多,举个例子,吴老师体重110多斤,有的同学170多斤,结果想要在吴老师面前炫耀一下:吴老师你看,你和我能比得了吗,那吴老师肯定会反驳一下,你跟大象比呢?大象论吨,你只能论斤,你论吨称,吴老师服你(此处应有笑声)。所以在大象面前,咱们的体重没有啥太大差别,“合同异”就是这个意思。而公孙龙的学说是“别同异,离坚白”,所谓“离坚白”是从对“坚白石”的分析开始的。他说,人用眼睛,只见石头是白色的,不知道石头是坚硬的;用手摸,只知道石头坚硬,不知道它是白色。在眼睛看时,“坚硬”藏了起来,即“离”开了,在用手摸时,白色又离开了。他认为,白色和坚硬并不是结合在石头里面,而是脱离石头独立存在的。这就是“离坚白”说的主要论点。这是公孙龙,不多说,这就是吴老师所谓的“以点带面”的铺架先秦诸子概论的思路,不多展开了,没有时间。下面还回到惠施,我们从惠施的思想来看似乎可以找到两个热关系不错的一点线索,那就是庄子和惠施的思想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混合同和异的区别。但是即便如此,两个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两个人总打嘴仗的原因,那就是惠施的齐物是实用主义,而庄子的齐物是精神世界的。
从各种资料来看,庄子的朋友似乎不多,别说是朋友了,就是在《庄子》中连看到几个向我们这样的人都难得。出现得人基本上都是有点问题的,或是成仙得道的一类人物,剩下庄子得文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动植物,就像回到原始社会一样,而这些动植物往往也能说话,你说像不像动画片。所以有人说庄子的作品是自言自语,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宋代的大理学家朱熹不就这么评价他吗。他说庄子是“僻处自说”。
这里提到惠施,吴老师要顺便多提几句。庄子和惠施这两个人关系比较复杂,说是好朋友还经常打嘴仗,最著名有两个,一个是有情还是无情;一个就是于是“濠梁之辩”;说是敌人吧,老不见面还想得不行。《庄子'秋水》篇中记载:有一天庄子和惠施在濠梁上面游玩,梁就是桥的意思,今天有同义复词桥梁,就是说两个人在桥上面玩,庄子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就很有感慨地说了句话,他说这些鱼“出游从容”,从容就是自由自在的意思,这是鱼的快乐。惠子一听好辩的劲头来了,说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不知道鱼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我当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但是你也不是鱼,你当然也不知道鱼快不快乐了。说到这里我们看,实际上惠施已经取胜了,但是庄子也不示弱,开始狡辩,大哥,你开始不是说“你不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吗”,我告诉你,是通过这桥知道的。没有桥就不能看到鱼了。
庄子没有了这个朋友觉得人生都没有乐趣了,《庄子'徐无鬼》篇中记载庄子过惠施墓的情景:庄子一天送葬的时候经过一大片墓地,这其中就有它的老朋友惠施的墓。看到这个墓庄子感慨万端,回头对自己的一个随从说,老弟,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说楚国郢地有个木匠,叫石,我们姑且称之为匠石。这个匠石有个伙伴,他们两个有个绝活,就是匠石的伙伴往鼻子上面图一层白灰,这个木匠挥动大斧子从他鼻子前面一砍,这层灰就会一点不剩,但是鼻子是完好无损的。后来宋元君就听说这个事了,把匠石找来了,说你给我表演一下你的绝活,但是匠石说表演不了,宋元君说,为啥阿?匠石说,大王阿,这个绝活必须两个人演,但是我的那个伙伴现在不在人世了,除了他别人是配合不了的,弄不好就把鼻子砍掉了。这故事讲完之后,庄子冲着惠施的墓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你看着两个人关系多好。3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这里讲庄子同时代的人物,这些人实际上我们并不陌生,我们讲到孟子的时候,这些人都和孟子有过很多的交往,所以这样一传递,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和孟子是同时代人,但是奇怪的是,这两个了不起的人物却从任何资料上也找不到他们见面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庄子到底生于何年,卒于何月,也是没有办法确定。比较公允的说法是前369年至前286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庄子学问是不小的,看了不少的书,所以不要听庄子说绝圣弃智,你就以为庄子是给自己不学习找借口。《庄子'天道》篇中记载这样一则寓言:桓公读书于堂上,一个做车轮的工匠再堂下看见桓公读书,就问桓公曰:“敢问,公所读为何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故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感觉很痛快)而不固(不牢固),疾则苦(感觉很费劲)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庄子的学术观点是和老子一致的,所以你看吴老师在讲老子的时候总会把庄子的作品拿来解释,有传承关系。可以不负责任的讲,庄子的文章是老子文章最好的注解。
司马迁说庄子的思想最终归于老子的思想,那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当然就是道了。那庄子是怎么给归的呢?老子不是说道法自然吗,老子最终希望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当中,那庄子的核心思想也必然是这些。所以很多成语就出来了,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相濡以沫”等等,人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没有必要违背自然改来改去,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他说“凫颈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所以就自然而然最好。有人在讲老子和庄子的自然的概念时说,老庄的自然和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自然意义不一样,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二者也是有相同之处。正是因为如此庄子提出的人类生活世界就是回到大自然中,不要把自己当作宇宙万物的主宰,你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庄子称他设计的这种社会模式为“至德之世”,在这里没有礼仪仁智的约束,你可以和动物们很好的生活在一起,甚至“鸟鹊之巢可以攀援而窥,禽兽可以系羁而游”同学们看看多美好啊,这不就是童话吗。
庄子文章中经常出现一个词语叫做“真人”,这种人就是庄子的理想境界,老庄认为人为的不好,人为的就是假的,我们人类实际上是有自己自然一面的,但是在社会中人不都是本来面目,所以出现一个词叫做道貌岸然,实际上大家想想谁不道貌岸然,吴老师也难免其俗,所以这些都是假人,那和假人相对应的不就是真人吗。所以真人又被称为得道之人,得到是什么意思,还不就是道法自然吗,还不就是自然而言吗。当然后来到道教中就神气了,得道之人都会飞。那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庄子给出了两条途径:一是“心斋”;一是“坐忘”,这两种就是瓦解假人,重建真人的方法。这种方法好啊,忘却世间的礼仪规矩你就返璞归真了,比如08年我和学生出去考察,在外面吴老师不必装成老师的样子了,学生也不必装成学生的样子了,我们在一起打扑克,师生之间可以尽情的开玩笑,你看,这不就开心了吗。5 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庄子》实际上不是庄子写完就排成这个样子,今天我们看到的《庄子》时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这是晋代郭向给庄子做注的本子留下来的本子,这也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最早的注本。但是在汉代不只是这33篇,《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庄子》是52篇,那为什么好端端的52篇就给剩下33篇了呢?原因是郭向认为庄子写的那些篇质量都不是很高,所以给删掉了。今天学者比较公允的说法是内篇是庄子亲自写的,外篇和杂篇是庄子后期的作品,甚至是他的后学的作品,第一个怀疑外篇和杂篇中一些作品不是庄子做的人士苏轼。成玄英在《庄子注疏序》中说“内篇理深,故每于文外别立题目;外篇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又说“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这两句话总结了内外篇的区别和联系:内篇主要明理本、别立题目;外篇主要明事迹、篇首二字。
《庄子'天下》篇中说自己的文章“寓言十九”,那么寓言究竟是什么?不是我们平常概念中的意义,就是讲故事,寓言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寓有深意的语言。他所借代的形式多种多样。庄子在《天下》篇中说自己的文章都是些“悠谬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庄子文章在先秦文学史中是最优秀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之所以在文学上有这么高的成就,是因为:
1.当世让他无路可走,憋的难受,吴老师有证据。庄子一天“衣大布而补之”去见梁惠王,梁惠王一看,这也太寒酸了,就问庄子“何先生之惫也”,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怀才不遇那才叫困,你像我这衣服破旧不是困而是穷。不过你说我困也对,我这是生不逢时,你没见过那猿猴吗?如果让他在树枝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恐怕连最好的射手也无奈于他,但是你把他扔在仙人球上让他蹦,就不好使了,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处于昏君乱相时代,能不困吗?这是庄子的自白。所以他的文章写得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憋得慌。
2.他个人的秉性,“愤青+热心肠”。这个人也有杜甫的情怀,这一点很多人是不信的,有人说了,庄子是道家,杜甫是儒家,那思想怎么能一样呢?其实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而已。这就好像父母对孩子好一样,有的人的表达方式是溺爱,有的就暴力,都是为了孩子好,方式却截然不同。胡文英针对这种情况不就说吗:“庄子眼极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感慨万端”。前半句是说他愤青,后半句是说他热心肠。王公大人不喜欢他原因很简单,庄子说的话就图自己痛快,所谓“适己”,老掘这些人,那谁能喜欢他。《庄子'列御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人叫曹商,替宋人出使秦国,刚去秦国的时候,宋国君主送了他几辆马车,到秦国一段时间之后,秦王给了他几百辆,这可不是开玩笑呢,那个时候对车辆是很重视的,古代评价君王厉害还是不厉害就用车辆数衡量,最厉害的叫万乘之君。给车那是最风光的了,这也相当于今天给谁一辆宝车是一样的道理,。回到宋国看见了庄周,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庄子开始吹,他说你庄子有你庄子的长处,我曹商有我曹商的长处,你庄子的长处是“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枯项黄馘”,我的长处是“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同学们看看,明显的一幅小人的得志的样子。那庄子能干吗,怎么办?讲故事!我听说秦王请医生给自己看病的原则是这样的,“破痈溃痤者的车一乘,舐(舔)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按照这个原理一推,你是怎么大到这么多车的,难道是给人治痔疮吗,你还是赶紧滚吧。这庄子麻人也够损的,就是我们今天骂人说给人舔屁股的来源。你看看,你是王公大人你能喜欢他?除非你有病。
二、逍遥思想
庄子生活的大的社会背景在讲《绪论》的时候已经给同学们讲过了,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天下大乱”,人的性命在这个时候是很脆弱的,用句大家熟悉的话说那就是说没就没阿。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一个最普通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活着,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么简单,因此,一些思想家在思考如何能够使世界发生变化,一改以前乱世的局面,如孔子、孟子、墨子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参与政治,目的就是拯救天下。以前有学生问我,吴老师如果要求你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儒家的思想核心你会用那些关键词,我说三点,一是礼,二是仁,三是以天下为己任。你看第三点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但是还有一些人他们看到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无法拯救,那干脆就不拯救了,现实点,想怎么活着吧。道家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如杨朱,这个人物也是先秦诸子当中很重要的一位,但是他的文献材料流到我们今天的不是很多,但是思想很鲜明,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你看看,多自私。目的很明确,不管世事,只管活命。但是杨朱是否还有其他的具体方法不得而知,庄子有,那就是游世。怎么游呢,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在夹缝中游,一方面是在心灵世界中游。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向庄子学学他到底是怎么游的。
一、现实层面: 1. 无用之用法。
在世俗当中这种方法往往是迫不得已,是被动的,但是庄子要将被动变成主动,对无用之人大加赞誉,赞誉的原因就是这些无用之人最终能够活着,当然相反就是瞧不起有用了。庄子说,“山木自寇,膏火自煎,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庄子在《人间世》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寓言:有个叫做支离疏的人,这个人长得绝了,真不愧对这个名字,长得支离破碎的。大家可以想象支离破碎是个什么样子,这个人驼背,驼到脑袋都跑肚脐那里去了,肩膀长得比头还高,头发都立起来了,但是就这么个人,开家洗衣店,生活就进入温饱线了,朝廷征兵时候,他大摇大摆没有人搭理他,而政府赈济救灾的时候他还能李道救济物资,你说多好。
《庄子'人间世》篇中还有一段寓言:匠石到齐国,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的时候,见到一棵栎社树,这可树可老大了,大到可以同时有一千头老牛在下面承阴凉,高到一个小山头那么高,树枝有小船那么大,观赏这颗树的人像集市上那么多,可是匠石连瞅都没瞅一眼就过去了,他徒弟一看着大树都吓傻了,在那看了半天,结果一回头,见师傅没有影了,于是赶紧追,追上之后这徒弟就不解的问,老师,我跟您这么长时间也没见过这样大的树,今天终于发现了,这是多好的原材料,你咋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呢?匠石邬娜地说,笨孩子,这是没有用散木,用它做船没几天就得沉,用它做棺椁没几天就得腐烂,用它做房梁没几天就得被虫子嗑了,就因为这棵树一点用也没有,所以他才能活到今天。到了晚上,匠石作了个梦,梦里面这可栎社树说话了,你怎么能将我和一颗有用的文木相提并论呢,你看那些果树有用吧,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大家都去摘果子吃,结果呢,这些树木就会伤痕累累,不能自保,其原因就是他们有用,他们是“自掊击于世俗”,而我靠的是无用以保全自己,你看似的无用正是我的大用。2.夹缝生存法。
这种方由可行性,但是时间长了,庄子发现还不行,仅仅是无用有时候还不能达到自保的目的,于是诞生了夹缝中生存的方法。庄子在《庄子'山木》记载了一则寓言:
庄子一天和自己的几个弟子在山中走,看到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是一个伐木人站在这棵树的旁边半天却不砍伐。庄子上签不解的问,为什么呢?伐木人就说了,这一点用都没有伐他干什么。庄子回头告诉自己的学生说,这就是因为没有用而能尽天年。从山上回来就住自己的一个朋友家了。朋友很高兴,让自己的家童杀只鹅给庄子吃,家童说了,有个会叫的,有个不会叫的,杀哪个?主人说,杀不叫的那个,第二天学生不明白了。老师一个不才尽天年,一个不才遭致杀身之患,那咋处世。庄子说我将处于才与不才之间。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自然人的生存空间不是很大,但是没有问题,只要有缝隙就能生存,今天这句话已经很明白了,叫做不要让环境适应你,而是要自己适应环境,就是这个道理。庄子有一篇很有名文章叫做《养生主》,这篇文章就是讲如何养生的,大家肯定在中学课本中学习过,但是在课本中的那段是节选,名字也不叫养生主,叫做“庖丁解牛”,这里面不就讲庖丁这个人善于解牛,技术高超无比,他在文惠君面前总结自己技术的时候用了一句话一直流传到几天,叫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并由此衍生出一个成语叫做游刃有余。这句话说完之后,文惠君说自己知道养生之道了。怎么养,就是生活在夹缝中,但并不是说活在夹缝中就意味着生活质量不高,活的也得很潇洒才行。那问题又来了,说活在夹缝中,那夹缝指的是什么,就是要“缘督以为经”,庄子解释这句话说“为善不近刑,为恶不近名”。做好事也不像雷锋那样轰轰烈烈,做坏事也不像胡汉三那样明目张胆,庄子说这样就“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实际上就是混事的态度。
二、心灵层面
人一辈子不容易,佛家说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受苦的,有一定道理。就像海德格尔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快乐是什么?快就是逗点,偶尔才能快乐一下,剩下大多数都是苦恼。中国有句俗语讲的好,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能语人者不二三”,还有一句话大家更熟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真是这样。你说多闹心,但是咱的想办法别太闹心,怎么办,庄子有招。那就是逍遥游,游心,所谓“乘万物以游心”。只要内心宁静,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干扰你,我们今天也说,人活着其实是活一种心态。心灵一旦得到满足,那人就可以逍遥了,庄子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如“彼得全于酒”理论,小猪不吃死母猪奶理论,都说明这些问题。但是这种人生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修的,哪有没有方法呢?还真有,那就是以齐物的观点看待万有。我觉得要想做一名心理医生,庄子的这些方法应该学学。下面咱们逐条分析一下:
三、齐物思想
要想学懂庄子的齐物思想必须给大家补课,那就是庄子的大境界。
庄子开篇在《庄子'逍遥游》中便描写了一个大怪物,他说“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同学们看看这家伙多老大,大的都吓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后来也根据这段文字写了一首诗,叫做《上蔡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但使风歇时下来,尤能击却沧溟水”。很多人不明白,庄子为什么写这么个庞然大物,多么荒诞,包括吴老师已开始读的时候都觉得没有什么,而当你通篇读过了《庄子》一书,你才会明白庄子上来就写大事有目的的,因为你要是不懂庄子的大境界,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懂得庄子的核心思想“齐物论”,也就更无法理解在此基础上的“逍遥游”思想。这种大的例子太多了,随处可见,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这样一个寓言:
惠子和庄子说,魏王给我一个大葫芦种子,我种下之后收获一个大葫芦,大到什么程度呢?600多斤(五石),用它来盛水,“其坚不能自举”,用它做瓢吧,“瓠落无所容”,太大了,“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一听,听明白了,骂自己呢,于是反唇相讥,大哥,你“拙于用大”啊,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说宋过有个有一户人家,世世代代给人家漂洗丝絮为维持生计,我们大家知道手总泡在水里容易皲裂,尤其是在冬天,所以这家人就研究一种药,往手上一图,管保啥事都没有,这就是专利。这事后来被一个聪明人听说了,心想这是个大发明,于是就找到这家人家,征求一下意见,给一百金卖还是不卖,这家人就开了个家庭会议,说我们一家人干这么多年也只不过才攒了几金,现在我们要是一下子把这秘方卖给他,他就能给咱们一百金,够咱们干多少辈子,所以这一家人没有不同意卖的,结果就卖了。这小子买完这秘方之后,他没闲着,跑到吴国国君那里去了,他和国君说,咱们现在不是和越国总有摩擦吗,大王您还真别怕,我有好招收拾他们,咱们要打就在冬天打,因为冬天手一冻,就容易皲裂,他们越国人肯定没有办法,但是我又招,我有一个秘方,只要使用上士兵的手就不可能皲裂,那咋咱们还有不赢之理吗。吴王一听,真有道理。后来到了冬天,吴越两国果然发生了战乱,吴王就让这小子将兵,结果真就是得胜,吴王一看很高兴,就列地而封。那咱们下面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一个是由这个秘方只能世世代代干粗活,另外一个却能够列地受封,这不就是一个会用大,一个不会吗。现在你就不会用大,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啥不考虑做个腰舟而“浮于江湖”呢,你这是个棒槌。
同学看看,大是没有限制的,大可以达到无限大,小也可以小到无限小,所以庄子有一段十分拗口的表达,这段说完之后,是个人会有把个人懵。庄子讲“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实际上这段闹心的话归根结底就一个意思,没有边,不能比。所以以后再听到庄子说大的匪夷所思的事物别上来就说这也不可能阿,这只是给你建立一种概念,别当真。
1、齐物我
他说:“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什么百万富翁,什么达官显贵,这些都可能是幻影。如一个人做梦,梦见悲哀的事情大哭一场,醒来发现不是真的又大笑一场,谁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呢?你知道你听吴老师讲课不是在做梦吗?有同学说,我知道,没做梦,你凭啥这么说。《庄子'齐物论》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庄生梦蝶”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说有一天庄子作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大蝴蝶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庄子有点搞不清楚了,他在想到底是庄周变成了大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了呢?这样解释起来人就潇洒多了,这不就是艺术人生了吗。这种人生如梦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太大了。2.齐是非:
人在世俗中还有一种郁闷的情况是被世俗的观点所左右,比如大家都说好好学习就是好孩子,结果偏偏你不是其中一位,郁闷!
但是庄子不这么认为,学习不好也可能是个好孩子,关键看评判标准。吴老师很小的时候就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世俗人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说某某人真聪明,但是说某某人聪明的依据是什么呢?难道说一个人因为数学好这个人就聪明,但是这个人未必文学好,难道文学好就是聪明?他未必艺术好,那到底啥样子才是聪明的?似乎没有觉得标准,比如说小偷,你难道说他不聪明,不聪明是偷不到钱的。弄不明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读庄子,他把这个问题给我解开了,干脆不去理它,就其无是非不就完了吗。庄子的论述似乎和吴老师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也要举一个世俗无法理解问题,他在《盗坧》中记载了一段对话。盗坧的学生问老师说:“盗亦有道”?盗坧说,干什么没有道,我们盗贼如果不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是不可能成为大盗的,这五个方面就是仁、义、智、勇、圣。仁就是分均;智就是知可否;勇就是先入;义就是后出;圣就是妄意室中之蔵。这几个词语都是儒家经常用的,庄子用他不无讽刺意味,你们儒家认为盗贼都是坏蛋,但是这些人也讲这些,所以没有什么对错。庄子在《胠箧》篇说的就更狠了,他说偷盗难道就是错的吗?我们看到一个小偷偷东西,结果我们从道义上谴责,甚至抓住杀了,但是偷了一个国家呢?偷个国家不但没有人谴责,没有人杀,相反人家还显达了,成诸侯了,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吗。
庄子在《齐物论》中还论述了关于正处、正味、正色地问题。他说什么是正处?人在潮湿的地方住久了就会腰疼,但是那泥鳅却很自在,人在树上战战兢兢,但是猿猴却自由自在,这样一对比,那个是正处?说不清楚。人吃家禽,麋鹿吃草,蜈蚣吃小蛇,猫头鹰吃腐鼠,这些对比起来哪个才是好吃的?接下来他又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鱼见之深,鸟见之高飞,兽见之远遁”,你说啥时漂亮。标准不一样,不要总拿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赵本山讲话了,你是太阳啊? 庄子在《至乐》篇中还有个类似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在鲁国的郊外,鲁侯一看这个喜欢,就将其迎进太庙,给他喝最好的酒,给它奏最高礼节的音乐,给它吃最好的牛羊肉,结果这海鸟3天就死了。所以养鸟要按照鸟的习性养,不能按照人的习性去养。你看看,养鸟应该按照鸟的标准,可是按人的标准一样不就完蛋了吗。3.齐大小:
人在世间活着还有一种郁闷事就是比不过别人。人家房子那么大,孩子那么争气,媳妇那么漂亮,看看自己全不如人家,郁闷。
庄子说你不要比,那比还有头吗?人活着觉得“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原因很简单,是比出来的。比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太过分,适度,我老叔有句话我记忆犹新,“人比人得活着,说不一定哪天好使。货比货得留着,说不定哪天值钱”。你必能比了吗,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那比没有头。庄子在《逍遥游》中的原话是:“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枯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樁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你看这有比头吗? 庄子在《秋水》篇中讲了一个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煮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一看,这个高兴,差点乐抽了,心想,就这个壮观场面谁能有,也就我吧,越想越得意,于是顺流东下,没多长时间就到了北海,也就是今天的渤海,河伯放眼望去,我的妈,这也太大了,一眼都望不到边,于是河伯望洋兴叹,说:“闻道百,而为莫己若者”,这句话不是说我呢吗?我校的时候听说过一句话,“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我一直还不相信这句话呢,现在看来还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今天亏得来这一趟,要不还真得贻笑大方之家了。4.齐生死:
我们人在世间活着有一件事挺闹心,那就是有死亡的威胁,时刻在威胁。郁闷。
所以我们人郁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这个问题一直是古人思考的问题,解决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及时行乐,第二种进入宗教,我们同学们属于这一类,但是恐怕让大家马上去见上帝,愿意去的人也不多。所以只要是人,一般情况下都因为这是情闹心,无论你地位多么显赫,无论身价多么富有,早晚都得死。但庄子说,无所谓:《庄子'至乐》篇中讲了个故事:庄子妻子死了,惠施听说自己老朋友妻子故去赶紧来到庄子家帮着忙乎忙乎,可是当惠施满头大汗来到庄子家一看,惠施傻眼了,按正常道理,老两口关系一直很好,妻子死后,那庄子应该很伤心才对,可惠施看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庄子坐在地上鼓盆而歌呢,你看多高兴。一幅你可死了的的状态,惠施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非常生气的和庄子说,你庄周有点过分了,你老伴和你生活这么长时间,为你生儿育女,现在他已经故去,你不悲伤也就算了,咋还能鼓盆而歌呢。你太过分了。庄子听完之后就和惠施说,老弟,不是你说那么回事,他刚死的时候我也很伤心,但是我一回想他的人生过程,我就转悲为喜,为啥呢?是其他本来就是没有的,然后就有了,然后又没有了,这不像四季运行那样自然而然吗。现在人家很安静的躺在天地之间,而却大哭大闹,我岂不是太不懂得人生的真谛吗。
庄子认为生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的。从生到死的各个阶段都是自然安排好的,《庄子'大宗师》篇中讲了个故事。子来有病要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在子来的创编北上的哭着,这个时候子黎来了,对子来妻子说,你赶紧走开,不要打扰这个即将有大变化的人,然后他对着子来就说了伟大的造物主又要把你变成啥玩意了,是要把你变成鼠肝呢还是要把你变成虫臂呢,子来听完了也跟着说,儿子是要听母亲的画的,自然也是人的父母,那他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呗,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者。
可见庄子把人死的问题看的很阔达,《庄子'列御寇》篇中讲了个故事。庄子要死了,这些弟子们就向老师表达要厚葬老师的请求,庄子说我用天地做棺椁,万物作殉葬,还有比这更牛的葬礼吗?弟子们说,老师,你说的这些都对,但是我们担心你被乌鸦老鹰吃了,老子一听乐了,孩子们,露天让乌鸦吃了,埋在地里还不是让蚂蚁吃了,你们这不是从乌鸦嘴里面抢东西给蚂蚁吃吗.《庄子'至乐》篇中讲了个故事。庄子去楚国的途中看见一个骷髅,庄子就拿手中的马鞭子帮帮瞧这个骷髅头,边敲边问,大哥,你是咋死的,是贪生失理而死,还是亡国而死,是因斧钺之诛而死,还是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而死,是因为冻馁之患而死,还是因为春秋之故而死,庄子嘟嘟囔囔问了半天,后来困了,于是枕着骷髅头就睡着了,睡到半夜,梦见这个骷髅头了,骷髅头和庄子说,白天你说的那些话我都听到了,不过你说的那些都因生而带来的苦恼,人要是意思就没有那么多苦恼了,你想不想知道死是啥样式的,庄子一听,觉得有意思,那你就说吧。骷髅一听庄子还挺感兴趣,就开始白呼上了,他说人死了可好透了,无君于上,无臣于上,亦无四时之事,随南面之乐不能过也。庄子听了就不信,活着多好,那么着吧,我和阎王爷关系不错,我和他打个招呼,让他给你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你看怎么样。骷髅一听很伤心,我咋能抛弃国王那样的快乐回到人间受苦呢。结束语
有人拿庄子和阿Q对比,有一定道理。如果说二者是相同的,那么它们都是球的内心的舒适,但是二者有截然不同,不同的是一个不苟同,坚持自己的人格,一个是放弃人格。我们学前者,不学后者。庄子就讲到这里。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顶
第二篇:庄子讲稿
庄子讲稿
庄子介绍 庄子,我们都很熟悉。闻一多先生说“在中国古代那么多圣贤中,没有一个像我们对待庄子这样,对很多的圣贤我们是敬畏,但对于庄子,我们是既敬畏又喜爱。”关于庄子,《史记》中并没有单独一篇传记,在《老子·韩非子列传》中有200多个字提到庄子。我们从中知道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今天的河南商丘民权县。大概是公元前369年和公元前286年这个时候,属于楚威王,齐宣王的时代。庄子一开始是个管理漆园的小官,叫漆园吏。后来觉得做官不太爽,就不干了。但是大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不当官就只能教书。很显然,庄子教得也不怎么样,我们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干什么的都有,有大侠客子路,大富翁子贡,还有两个学生口才极高,一个是子贡,另外一个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就是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的宰我。庄子经常编草鞋来补贴家用,就知道他活着多么的穷了。有一次,庄子看见魏王,魏王说:“你很穷困啊!”。庄子一听,马上辩解说:“我穷,但是我不困。”穷它是物质上的不足,而困是精神的空虚。一个人穷并不可怕,但是不能困,中国的价值的值,就是人要站直了你才会有价值。但是没钱还是要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啊。庄子经常就会去向那些有钱,或者贪官借粮食。有一次他去监河侯贷粮,监河侯也知道庄子不好惹,要是你不借给庄子,庄子就编故事讽刺你。要是有人整天讽刺你,你也受不了。监河侯就说:“现在我粮食也不多了,等秋天,我多借给你一些。”这时候,庄子就开始编故事讽刺他,我来的时候在车沟里看见两条鱼,鱼在相濡以沫,就是互相吐着唾沫湿润对方。鱼和我说:‘你看我都快渴死了,给弄瓢水吧!’庄子说我跟鱼讲弄瓢水有什么用啊。你等着,我到东海去和东海龙王商量一下,把东海的水引进来,到大海里去畅游,那多舒服啊。然后鱼就和我讲,“等你把东海的水引进来,我早就变成鱼干了。在枯鱼之肆你去找我吧。这里可以看出庄子虽然穷但是很傲,他没有低声下气的低头。还有另外一个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庄子的傲,而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记得好像学过,就是说惠子在魏国做官,有人就和惠子说听说庄子要来了,想要来取代你的位置。于是惠子在国内搜了三天三夜。庄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去找他说,我知道天上有一种鸟叫凤凰,它非梧桐不息,非练石不食。地上有一只猫头鹰捉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这时候凤凰从天飞过,猫头鹰以为凤凰要来抢这只死老鼠,于是抬头作怪声。庄子说你这个魏国相的位置就像死老鼠一样我不感兴趣。大家注意,庄子的庄姓,在当时是非常尊贵的,来自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的赐姓。楚庄王就是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庄子要做官是很容易的。另外一点,庄子的学问很深的,《史记》就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本归于老子”。那个写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说《庄子》里头还有很多生物学知识。而且,在诸子百家中,文章写得最好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庄子,另外一个是孟子。所谓“庄文如海,孟文如潮”,庄子的文章那是汪洋恣肆,气象万千。而孟子的文章大家读了不少,气势很好,很多排比什么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孟子文章的说理折服,而且被孟子的气势所压倒,一浪高过一浪。诸子百家中的其它人都是把文字看成是工具而已,比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就是说意思知道就好了。关于庄子的更多描述,可以去看道教的,但是道教对庄子是神话过的,也就是不太靠谱的。在道教中,庄子是南华真人,所以《庄子》一书就被称为叫《南华真经》。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庄子》这本书。《庄子》一书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史记》说庄子原有十万多字,但是现存只有六万多字。目前《庄子》有三十三篇,有7篇内篇,15篇外篇,以及11篇杂篇。基本认为7篇内篇外带《秋水篇》为庄子写,其它的可能争议比较大。因为可能在外篇或者杂篇中有些和庄子的思想不太符合。所以说,我们就围绕这内篇七篇,以及《秋水篇》展开叙述。内七篇分别是讲大鹏和蓬间雀的《逍遥游》;万物平等,齐论的《齐物论》;讲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庖丁解牛的《养生主》;处世之道和人生态度的《人间世》;思想非常深刻的《德充符》,说了怎么内在精神充实,符合大道,非常深刻;《大宗师》,注意这三个字都是崇拜。《秋水篇》虽然是外篇,但是普遍认为还是庄子所写,讲了河伯的故事,就是说秋天涨水,河伯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也。到了海洋,发现自己太渺小了,然后望洋兴叹。还有关于鱼快不快乐的子非鱼的故事,这个后面要讲一下,还有比如刚刚那个凤凰的故事。了解《庄子》,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中对自由的渴望,对平等,宽容,旷达的一种描述。大家应该都听过《道德经》中对道对描述,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么的大地的精神,就是厚德载物;天的精神是自强不息,而道的本性是自然。这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用一句话来概括庄子思想就是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只能改变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所以我们要以道观物,要与道合一。注意一下,这个道不能那么好理解的,因为它不能说,也就是说说出来就不是道的了。如果今天讲老子或者道德经,那么可能就要花上半节课甚至一节课来讲这个道。而且如果讲完了,你们说听得迷迷茫茫,云里雾里那可能就悟道了。如果觉得很清楚,可以描述出来,那就呵呵了,那可能就没懂。庄子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讲,就是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逍遥游。前三者是逍遥游的前提条件。齐万物 首先是齐万物,那就是一个无差别的境界。佛教也有类似的描述,但是我认为不如庄子讲得透彻。比如我们拜佛都是这个手势,叫双手合一,也就是不分彼此。也就是齐万物的一种境界。所以《齐物论》讲了两个东西,一个叫齐物,也就是万物平等;一个叫齐论,就是各种观点也有平等表达的权利。在《逍遥游》里中大鹏和蓬间雀。一直存在一种误解,就是大鹏很伟大,蓬间雀很渺小。但是这并不是庄子的意思,李白因为这种误解才有那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里说什么“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百度百科说什么以象征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以及蓬间雀的萎琐、渺小、卑怯。这根本不是庄子的观点,只能说李白的雄心和毛泽东的野心对庄子的一种误解。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是它的能力,是自然的。而蓬间雀飞不过数仞,但是这也是它的能力,是自然的。也就是符合道的,所以蓬间雀有必要去羡慕大鹏吗?没有必要,你要是学大鹏,可能不但学不成,还可能死得很惨。所以说有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害了今天无数中国人,上次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叫《中国人为什么不快乐》,其中就说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攀比,比来比去,比得自己很纠结,很憔悴。按庄子的观点说,就是你努力了,你就问心无愧了。大家就应该平等,各安其乐。说到庄子,有另外一个人叫陶渊明,他自己说他是庄子转世。为什么很多人那么喜欢陶渊明呢?陶渊明到底有什么好呢?彭泽令没做好,挂印回家种田。田也没种好大家都知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也就是那么几十首,文章也就是那么几篇。你们要去买一本陶渊明文集也就薄薄的的一本。但是林语堂先生却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正是他有一个伟大的人格,一个平等的人格。陶渊明儿子在家无人照料,找了个仆人,陶渊明嘱咐儿子说:“此亦人子也,善遇之”。这是一种伟大的胸怀和平等的人格。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还有一个人就是苏东坡,他身上是儒道佛三家都有的一个人,他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舍儿郎”。我陪玉皇大帝不显得卑微,陪卑田舍儿郎不显得高贵。这就是齐万物,一种平等的人格。还有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就是庄周梦蝶。我们都读过,“庄生晓梦迷蝴蝶”。那到底是庄子迷还是我们迷呢?我们和蝴蝶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只允许我梦见蝴蝶,而蝴蝶就不能梦见我们呢?这便是齐万物。齐是非 我们非常喜欢辩论,但是庄子说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当然说这句话庄子所处的年代大家都知道是诸子百家的时候,学术争论那是很厉害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辩论是难免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大家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应该是平等对待。从自己的角度来判断是非,这个标准是不准确的。庄子不是认为没有标准,而是说不能够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独断别人的观点对或不对。庄子反对的是一种独断论,站的角度不同,大家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还有就是世界变化得太快,是非标准也在变化。所以《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所以我们要宽容,哪怕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得同意你有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权利。懂得宽容的人才能够有对待人生这种幽默的看法,幽默的感觉。那么什么是幽默呢?幽默不仅需要敏锐的反应,更需要宽广的胸怀,你有这种宽容之心,你才会有真正的一种幽默的胸襟。北大美学双峰之一的宗白华先生在《论两种人生态度》种总结了一种是悲剧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幽默的人生态度。悲剧的人生态度就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不完美,有矛盾,我要解决这个矛盾,哪怕是殉于矛盾,就是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把自己牺牲了,那我也在所不惜。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别人看,却在这种毁灭中找到更高的价值。而幽默的人生态度就是从不完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用一种对待婴儿的天真烂漫自私的那种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我们来讲《秋水篇》中子非鱼的故事。有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渠边散步。庄子看见鱼在水面自由游动。于是庄子说,鱼怡然出游是鱼之乐也。惠子反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惠子说停,是你先说的,你先别管我,你先说鱼是快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从逻辑上讲,惠子的观点是没有一点问题的,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了解另外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何况是鱼呢。也许下面有鱼在追它,它吓得到此乱跑呢。所以说庄子是没有办法来反驳惠子的观点的,因为从逻辑上,惠子的观点是不可反驳的。但是从辩论的角度上看是惠子赢,但是从境界上看是庄子赢,也就是说从道的角度来看是庄子赢。我们不仅要能以逻辑的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更要求我们从审美的,境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假如我们什么事情都按照惠子这个方法来质疑的话,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个世界的话,那我们发现中国也好,西方也罢很多美好的事物,很多美好的语句就变成一派胡说。比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按惠子的观点,你又不是山,你怎么知道山看你讨厌不讨厌。还有比如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有一个女子感动得把她名字都改成了柳如是。当我们用诗意的,道的眼睛看待世界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生机,充满了乐趣。我们心是快乐的。我们也把这个感情投射到自然的身上,鱼的身上。鱼也是快乐的。所以用宽容之心,齐是非这个观点来看待世界,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人生不仅有苟且,不仅有逻辑,更有诗意和远方。齐生死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生死一直是萦绕在我们心中的,终有一个归宿是我们共同的。《红楼梦》中妙玉说古往今来好诗就只有两句“纵有千年铁门坎,终须一个土馒头。” 而庄子对待死亡这个问题有三点,一,死亡就是回家。庄子说“生者气之聚也,死者气之散也”。庄子认为死亡不用那么恐惧,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来源于尘土,复归于尘土。所以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不但不悲伤,还鼓盆而乐,这就是一种对待死亡的乐观的态度。大家要知道,鬼在中国文化中并没有贬义,鬼就是归去的意思。第二,死亡就是一种休息的状态。“劳我以生,息我以死”。这句话经过放大,夸张就变成今天我们说,“累证明你还活着”。当然,道家肯定是不提倡累的,累了就休息。所以庄子说“之所以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这就是所谓的以理化情,也就是为什么人说圣人无情,因为他理解了万物,知道这是一种必然。在《非诚勿扰2》中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开追悼会。这个其实表达现代对于生死的很深刻的思考。死后,什么葬礼,什么都看不见了。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办一个,这也体现了一个非常乐观的态度。庄子是中国第一个直面死亡的哲学家。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自然而然,我们终免一死,达观的乐观的对待死亡,这也是一种符合道的态度。逍遥游 人生的最高境界无论你用什么来概括,什么理想国,太阳城,桃花源。核心就是自主,自由,自觉的境界。逍遥游也是道家的最高境界,与道同游。道,无在无不在,到处都有。我们听过“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或者是佛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小事物里可以看出大道。所以庄子给出三个方法达到逍遥游,其核心就是以小见大。第一个,叫练气功,到脚后跟可以呼吸。这个不靠谱,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就不谈了,原文就是圣人呼吸以踵。第二个是庖丁解牛。讲了一个叫丁的厨师,这牛杀得跟行为艺术一样太潇洒了。目无全牛,游刃有余。声音像音乐,姿势像舞蹈。达到了一个技近乎道的境界。胡适的老师是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写过一本书叫《艺术即经验》,大家不妨好好理解一下。第三个是德充符,我们刚才说过,这个非常的深刻。说有的人天生没腿,有的人肩膀比脑袋高,有的人背上长了个大瘤子。庄子说我原本把这些人叫残疾,其实残疾也不对,因为残这个字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字。所以现在在国外把这些叫做有障碍者。这些人不认为他们有什么残疾,上天赋予我们的形体就是这样,何残之有?所以他们不把自己外在形体当一回事,而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修养。所以庄子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容”,不要过于对自己外在的形貌,形体所纠结,更应该关注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最后总结一下,我们有以道观物的观点,有技近乎道的具体做法,就能达到逍遥游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自在,自由,自觉,潇洒的人生境界。
最后,我们可能没有去读《庄子》,但是很多寓言和成语都是出自《庄子》,比如说望洋兴叹,朝三暮四,坐井观天,聚精会神。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成语中去把握庄子的思想。
第三篇:《庄子讲稿》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教学建议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张辅良
儒家如粮店,道家如药店,佛家如百货店。
——南怀瑾
八小时之内孔子,八小时之外庄子!
——于 丹
庄子就像禅宗,是不能说的,一说便错。
—— 易中天
我们面对的《庄子》,既不是专家学者案头考据的学术经典,;也不是失意文人隐逸山林的遁世渊薮。我们面对的是选入中学课本,面对中学生的《庄子》,所以必须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思考一:面对《庄子》,我们教什么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选修课程 文化论著研读)
(1)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
(2)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
二、《教材概述》要求
1、庄子的思想非常奇特,他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顺应造化。以道为师的根本在于化解一切偏执,使本心解除所有世俗负担。顺应造化的宗旨,在于使人们超脱人生的种种困境(包括病痛与死亡)。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在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时,应如此这般的实现精神的突围,而不至于压得喘不过气来。其根本是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
2、庄子感叹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庄子人间世),认为生命被按照世俗的价值标准来“使用”只是人生的歧途。一方面人应当谨慎自处,超越生命被赋予的工具性价值,来保全涵养和发展生命,另一方面,人又不能把别人当做自己的工具,对他人不应该单方面占有、利用和榨取,相互间应该达成亲密无间、双向往来、彼此信赖、开放自在的和谐。庄子这种思想凸现了生命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3、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其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价值的戕害。
三、《庄子》选读单元教学总目标
1、本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必然涉及《庄子》的思想及其在文章写作方面的问题等等;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庄子的思想、了解庄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得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2、具体篇目教学目标
无端崖之辞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
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期年不得鱼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饰小说以干县令
鹏之徙于南冥
1.讲授选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2.引导学生把握庄子对“至人”“神人”“圣人”的思考。3.引导学生思考庄子人生追求的启发意义。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怒而飞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此小大之辩也辩乎荣辱之境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我犹尸之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 大浸稽天而不溺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东海之大乐 1.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则。
2.用选文的思想启发学生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大气象、大格局。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尊生
1.讲授选文
1、选文2。
2.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把握《庄子》尊生的思想。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以为舟则沈 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
恶乎往而不可
1.主要是讲授第1则选文。
2.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3.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4.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颐隐于齐,肩高于顶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 以求时夜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
3、《庄子》教师用书建议精讲篇目
《无端崖之辞》主要讲授选文第1则、第3则、第4则。《鹏之徙于南冥》主要讲授选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东海之大乐》主要讲授选文第1则。《尊生》主要讲授选文
1、选文2。
《恶乎往而不可》主要讲授选文第1则。
4、《庄子》选文出处介绍
《庄子》一书,《汉书 艺文志 》著录为五十二篇,经过西晋郭象删削而后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传统说法认为,内篇为庄子手笔,外、杂篇可能多为庄子后学所作。
《庄子》从文体上看,它们基本上都属于论议之文。就道家的议论而言,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奇妙深幽,庄子后学的文章即《庄子》外、杂篇则大抵奇妙浅豁。
5、所选文段归属
篇目
选文 出处
归属 无端崖之辞 第一则
《徐无鬼》 杂篇
第二则
《田子方》
外篇
第三则
《应帝王》
内篇
第四则
《外物》
杂篇
第五则
《列御寇》
杂篇
第六则
《外物》
杂篇
第七则
《秋水》
外篇
鹏之徙于南冥(节选)
《逍遥游》 内篇 东海之大乐
第一则 《秋水》
外篇
第二则 《秋水》
外篇 尊生
第一则 《让王》
杂篇
第二则 《人间世》
内篇 恶乎往而不可
第一则 《大宗师》
内篇
第二则 《徳充符》
内篇 《庄子·内篇》有文章七篇,分别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徳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6、《庄子》篇目解读
(1)选文共14则,精讲8则;(2)选文中《内篇》5则,《外篇》4则,《杂篇》5篇。
(3)选文承载的教学目标:艺术手法《无端崖之辞》共7篇,精讲3篇,其中《内篇》(第3则)1篇,《杂篇》2篇;思想内容《鹏之徙于南冥》《东海之大乐》《尊生》《恶乎往而不可》共7篇,精读5篇,其中《内篇》4篇,《外篇》2篇,《杂篇》1篇。结合精讲和内篇的特点,重点讲授3则,即《鹏之徙于南冥》《尊生》(第2则)《恶乎往而不可》(第1则)。(4)其中《尊生》(第2则)重在“无用为大用”的观点;《恶乎往而不可》(第1则)重在“安时处顺”的观点。
7、学生学情状况分析
(1)在《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学习了《逍遥游》(略读课文),课程目标要求是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艺术特点方面,如想像、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对庄子的思想,学生对庄子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2)在《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四单元学习了《庖丁解牛》,其中“探究讨论”第四题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养生之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8、必修、选修选文内容之间的关联 必修:《逍遥游》学习重点放在艺术特点方面,如想像、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点,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对庄子的思想,使学生对庄子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即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形式后内容,其主旨争议颇多。
选修:先由表现形式入手,选《无端崖之辞》,再继续《逍遥游》,学生对选文有感性认识,同时了解庄子的思想也必须从《逍遥游》开始,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写到“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逍遥游》的主旨就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要达到自我解脱的目的就要无为谓大为,安时处顺;要达到保全自我的目的就要尊重生命,以无用为大用。
9、《内篇》三则选文内容阐释 《鹏之徙于南冥》为庄子《内篇 逍遥游 》(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第一文,集中体现庄子的思想,在继承道家二个阶段的思想后,有所发展和提高,尤其是老子的有无相生的逆向思维方式,提出无用便是大用。战国时期,个体生命不仅无力回天,不仅迷失方向,普通人“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所以庄子追求一种绝对的“无所待”的精神境界以对抗现实的种种不自由。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终其一生,或许每个人都会有无法逾越的命限,也都会有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然而生命仍然为我们保留了一片梦想的天地。要达到精神的自由就要学会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那么怎样才能自我解脱和保全呢?
《尊生》(《内篇 人间世》如何处人间,心斋坐驰,达到万物之化)的第二则“匠石之齐”,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尊生观念,它体现在两个具体方面:一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二是要珍惜他人的生命。“曲辕栎树”为了保全生命,不懈的追求无所可用的境界,并把这种无用视为真正的大用;而匠石以有用没有评价栎树,满足自己的工具价值标准,显然是把别人当做工具,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在此文中,体现了庄子尊生哲学的深刻内涵,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
《恶乎往而不可》(《内篇 大宗师》做世人道德上的最高宗师)第一则的主旨是,庄子力图以他特有的逆向思维和观念,为世人解脱生命的负累。在庄子看来,为生老病死而乐而哀而戚戚不安的人,是被头下地上的倒悬着,解除要靠自己,就是自我解脱,以不解决解决之,以无为对应之,做到安时处顺。他的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是一种在现实重压下的难得超越,他启发人从精神方面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道家发展的三个阶段
杨朱的第一阶段:采取逃避的方式,从世俗中遁逃,隐居山林,老子的第二阶段:取法于道的方式,运用逆向思维,有无相生,在政治上以无为为有为,在人事上主张柔顺、退让。
庄子的第三阶段:继承老子的道,主张在精神世界追求自由,以道为师,随顺造化,追求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无用大用,安时处顺。思考二:面对《庄子》,我们怎么教?
一、《课标》教学建议
7、应指导学生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阅读文化论著,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对著作中的疑难问题,应引导学生自行钻研、相互探究,必要时老师可作适当的讲解。
引导专题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所追求的探究结果应该切合实际,不要盲目拔高目标。
二、《庄子》选读教学建议
1.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庄子思想的高妙及其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
(2)努力挖掘语料在写作方面可以赏鉴的要素。《庄子》中的文章或深幽,或浅豁,却都有奇妙过人之处。
(3)尽量联系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但不要偏离教材的主旨,不要扯得太远。2.在讲授本单元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概说部分,以了解庄子其人以及《庄子》其书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情况。
3.建议任课教师在教授本单元内容以前,阅读教材概说部分的相关内容,并且阅读教参有关材料。这些材料,提供了古今一些重要学者对《庄子》及其艺术的整体性认识,有很高的参考、指导价值。
三、必修课和选修课编排体例的比较
必修课 选修课 单元介绍
单元介绍
引入话题 课文
课文 研讨与练习思考与练习
相关链接
四、教学方法举隅 专题式教学法
1、专题式教学法是针对选修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的教学方式。
2、专题式教学法是建立在对文本的通读基础上而进行的,可以说没有立足于文本,就不可能有适合学生需要、符合选修课特点的专题。
3、专题式教学法的专题是学生对文本研读后根据课程的目标和自己的兴趣而提出的。
4、一个专题必须有四点:专业点、切入点、集结点和提升点。(1)所谓专业点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时,必须选择文本内的内容,可能是语言魅力的,也可能是思想内容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研读时的“泛语文”现象。诸如我们指导学生研读《无端崖之辞》中的“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就要紧紧围绕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不能脱离文本选专题,也不能脱离内容去探究。套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文本可供选择的话题很多,但符合学生实际的并不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在具体操作中对一个话题,学习小组一起去做,效果更好。
4、一个专题必须有四点:专业点、切入点、集结点和提升点。(1)所谓专业点就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时,必须选择文本内的内容,可能是语言魅力的,也可能是思想内容的,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研读时的“泛语文”现象。诸如我们指导学生研读《无端崖之辞》中的“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就要紧紧围绕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不能脱离文本选专题,也不能脱离内容去探究。套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文本可供选择的话题很多,但符合学生实际的并不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在具体操作中对一个话题,学习小组一起去做,效果更好。
(3)所谓集结点,就是指在一定话题下对文本材料的重组,只有重组才能有选择的深入学习,在现阶段片面追求让学生把庄子读懂读透,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将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浅显化、简单化,甚至庸俗化。而利用专题教学集中力量解决一两个问题,是目前情况下破解选修课量大时紧的办法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之一。如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时,可以突破章节的限制,在所有的章节里寻找支持材料,更好地理解庄子的写作艺术。(4)所谓提升点,就是通过前面的三个步骤,在所学的文本中找到了能承载语文素质的主题,在选择一个自己可以驾驭的角度,然后在文本中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文本资料的重组,最后得出结论,使探究的问题得到总结提升,自然学生学习能力也就得到提升。虽然学生得出的结论还略显幼稚,但毕竟是自己探究的结果,同时在小组或全班展示共享中,得到学生的质疑和补充,最后得到真正的提升。
专题式学习举例
如:体会《庄子》所创造的奇特形象。
《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充满着浓郁的文学色彩。它代表着先秦散文的成熟阶段,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庄子的文章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汪洋恣肆的个性化特征,他创造了许多宏伟壮观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雄奇诡诞的意境,给人一种卓尔不凡的审美体验。
——选题必须是文本中的,本选题结合《无端崖之辞》而选。
本专题建立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因为必修课五重点学习《庄子》的艺术特色,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问“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诵读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想象的理解”。学生对其艺术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之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庖丁解牛》“创造形象”的学习,选用这个专题切入点并不高不大,学生一定会很好地完成。
学生在老师讲授《无端崖之辞》第三则后,通读其它六则,会对其中所创造的形象进行归纳,对比和分析,形成专题学习的集结点,所有的资料为“形象”这一专题集结服务。如《徐无鬼》中的匠石和郢人,《田子方》中的伯昏无人,《应帝王》中的儵、忽和浑沌,《外篇》中的任公子等等,都是一些超绝人寰的形象。当然也可以以后面的选文形象为补充,诸如《东海之大乐》中河伯、北海若、坎井之蛙、东海之鳖作为寓言的主体形象;《恶乎往而不可》中的子舆、子来、哀骀它等形体残缺、畸形、丑陋的人物形象。
经过集结整理教材的资料,在整合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专题学习的提升点,学生的观点可能不太深刻,这需要老师展示自己的观点时引导、质疑、纠正。学生通过专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所学内容在必修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和提高,即使他进行专题的问题很小,也是有收获的。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庄子(选读)》的一些内容重点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对博大精深的庄子思想而言只是皮毛,对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也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老师提出批评意见。最后以一副对联结束我的汇报。
东鲁春风吾与点
南华秋水我知鱼
第四篇:庄子PPT讲稿
庄子PPT讲稿
开场白: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专题二,社会思潮的学习,向大家介绍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这个名字历代传诵,大家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嬉笑怒骂,说尽天下英雄,但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来了解庄子以及他的主要思想。
课程简介:
本课包括三个内容:
1、庄子其人;
2、庄子的主要思想;
3、参考书目
课程内容:
我们关于庄子的生平知之甚少,最早有确切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宋国蒙地人(今河南商丘),曾经做过漆园小吏,相当于现在的保管员的工作,他一生处在一个战乱频发,而到处求贤如渴的时代里,但他却隐居不仕,终老天年,没有什么社会名分。同学们会好奇,这样一个大智慧者,为什么没有得到社会名分或者说仕途上的一个发展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庄子。
一、庄子其人
在《庄子·列御寇》中记载一个故事: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意思就是说:有人向庄子行聘,庄子答复他的使者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
所以说,庄子宁愿过着清贫恬淡的生活,也不愿出仕,为世事所累。
庄子一生的智慧,都集中在《庄子》中,历代将其奉为经典,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共有五十多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三十三篇,是由魏晋时期,玄学家郭象整理出来的。(郭象在讲玄学时,还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庄子》包括三部分内容,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内篇之中,外篇和杂篇多由其学生或者朋友完成。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呢?庄子通过讲寓言和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解了关于生死、名利、欲望等人生问题的意义。
二、庄子的主要思想
(一)大宗师
庄子的思想核心,就在庄子内篇《大宗师》这一篇中。
“大宗师”何也?道也,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字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意思就是说: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是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在天地还未出现时,道就已经存在了。
同学们发现,庄子的思想核心跟我们上节课学到的老子的思想十分相似,其实庄子和老子在道和德方面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他们朴素辩证法的体现。
(二)齐物论
接下来,我们了解庄子的一篇哲学论文《齐物论》。他主张物我平等、物我同一,站在道的高度,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追求物我同
一、物我平等、物我和谐,着重从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入手,超越事物的是非、彼此、贵贱、生死等界限。他提出的齐物论思想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困境,促进生态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齐物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意思就是说:楚国南郭有个高人叫子綦,有一天他靠着一个小台几坐着,仰着头看着天缓缓地吐气,恹恹的没有什么精气神,好像失了魂一样。他的徒弟叫颜偃陪着他,看到子綦这个样子,就问了一句话:“老师,你怎么了?从外面看你摆出一副枯木头的样子,难道内心也像死灰一样没有感知吗?”子綦说:“你能这样想,很不错啊!刚才我连自己还存在都忘记了,你知道吗?你听过人吹箫的声音,但是你听过天和地发出吹箫的声音吗?”
庄子借子綦之口,表达了他的思想核心--万物齐同。齐物就是消除世间万物的差别,既然万物没有差别,所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就没有是非之分了。所以,人只能顺应自然,而不应该执着于某一种特定模式。
(三)养生主
《养生主》是一篇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寓于启发意义。《养生主》共记载了三个故事,我选取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故事给大家讲解,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意思是说:厨师给文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文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庖丁在讲解牛的道理,但文惠君却说懂了怎么养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养生与解牛有相似之处,就是不要做危害己身的事。刀刃要保持长久的锋利,就不要去碰触牛体的硬骨,人的身体想要长存,就不能触及那些有伤于己的硬东西。在庄子看来,就是名和刑。
名:就是名誉。刑:就是坏事情。许多人为了名誉要么真做好事,要么假做好事。真做好事,往往会忘我操劳,把身体搞坏;假做好事,就会败露于世,身败名裂。
触刑,就是做坏事,肯定会有恶报。
所以,在庄子看来,人生在世,不仅仅要做好事不做坏事,还要注意做好事也要自然而然的去做,不要为了沽名钓誉去做。
(四)应帝王
全篇大体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借蒲衣子之口说出理想的为政者,听任人之所为,从不堕入物我两分的困境。
第二部分,指出制定各种行为规范乃是一种欺骗,为政者无须多事,倘要强人所难就像“涉海凿河”,“使蚊负山”一样。
第三部分,进一步倡导无为而治,即“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的主张。第四部分,提出所谓“明王”之治,即“使物自喜”、“化贷万物”的无为之治。
第五部分,叙述神巫给得道的壶子看相的故事,说明只有“虚”而“藏”才能不为人所测,含蓄地指出为政也得虚己而顺应。
第六部分,强调为政清明,应像镜子那样,来者就照,去者不留,“胜物”而又“不伤”。
第七部分,叙述浑沌受人为伤害失去本真而死去的故事。
三、参考书目
1、中国人史纲,柏杨
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中国哲学史,钟泰
4、于丹读《庄子》心得
第五篇:《软件工程导论》讲稿
《软件工程导论》讲稿
主讲教师:杨怀洲 邮箱:hzyang@xsyu.edu.cn
电话:***
第1章 软件工程学概述
1.1软件危机
1.1.1软件危机的介绍 1.1.2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图1.1引入同一变动付出的代价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1.1.3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2软件工程
1.2.1软件工程的介绍
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 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3.软件经常变化
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5.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1.2.2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1.2.3软件工程方法学
1.传统方法学 2.面向对象方法学
1.3软件生命周期
1.问题定义 2.可行性研究 3.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 5.详细设计
6.编码和单元测试 7.综合测试 8.软件维护
1.4软件过程
1.4.1瀑布模型
图1.2传统的瀑布模型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推迟实现的观点 3.质量保证的观点
图1.3实际的瀑布模型
1.4.2快速原型模型
图1.4快速原型模型 1.4.3增量模型
图1.5增量模型
图1.6风险更大的增量模型
1.4.4螺旋模型
图1.7简化的螺旋模型
图1.8完整的螺旋模型
1.4.5喷泉模型
图1.9喷泉模型 1.4.6 Rational统一过程
1.最佳实践
2.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图1.10 RUP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1.4.7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
1.敏捷过程 2.极限编程
图1.11 XP项目的整体开发过程
图1.12 XP迭代开发过程
1.4.8微软过程
1.微软过程准则 2.微软软件生命周期
图1.13微软软件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和主要里程碑
3.微软过程模型
图1.14微软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
第2章 可行性研究
2.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2.2可行性研究过程
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 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 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进一步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6.推荐行动方针 7.草拟开发计划 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2.3系统流程图
2.3.1符号 2.3.2例子
图2.1基本符号
图2.2系统符号
图2.3库存清单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2.3.3分层
2.4数据流图
2.4.1符号
图2.4数据流图的符号 2.4.2例子
图2.5定货系统的基本系统模型
图2.6定货系统的功能级数据流图
图2.7把处理事务的功能进一步分解后的数据流图 2.4.3命名
1.为数据流(或数据存储)命名 2.为处理命名
2.4.4用途
图2.8这种划分自动化边界的方法暗示以
图2.9另一种划分自动化边界的方法建议 2.5数据字典
2.5.1数据字典的内容
2.5.2定义数据的方法 2.5.3数据字典的用途
2.5.4数据字典的实现
2.6成本/效益分析
2.6.1成本估计
1.代码行技术 2.任务分解技术
3.自动估计成本技术
2.6.2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1.货币的时间价值
2.投资回收期 3.纯收入 4.投资回收率
第3章 需求分析
3.1需求分析的任务
3.1.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 4.出错处理需求 5.接口需求 6.约束 7.逆向需求
8.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3.1.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1.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3.1.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3.2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
3.2.1访谈
3.2.2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求精
图3.1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求精过程 3.2.3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3.2.4快速建立软件原型
3.3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3.3.1分析建模 3.3.2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4实体联系图
3.4.1数据对象 3.4.2属性 3.4.3联系
图3.2某校教学管理ER图 3.4.4实体联系图的符号
3.5数据规范化
3.6状态转换图
3.6.1状态
3.6.2事件
3.6.3符号
图3.3状态图中使用的主要符号
3.6.4例子
图3.4电话系统的状态图 3.7其他图形工具
3.7.1层次方框图
图3.5层次方框图的一个例子
3.7.2 Warnier图
图3.6 Warnier图的一个例子
3.7.3 IPO图
图3.7 IPO图的一个例子
图3.8改进的IPO图的形式
3.8验证软件需求
3.8.1从哪些方面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 3.8.2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
1.验证需求的一致性 2.验证需求的现实性
3.验证需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8.3用于需求分析的软件工具 第4章 形式化说明技术
4.1概述
4.1.1非形式化方法的缺点 4.1.2形式化方法的优点 4.1.3应用形式化方法的准则
4.2有穷状态机
4.2.1概念
图4.1保险箱的状态转换图
4.2.2例子
图4.2电梯按钮的状态转换图
图4.3楼层按钮的状态转换图
图4.4电梯的状态转换图
4.2.3评价
4.3 Petri网
4.3.1概念
图4.5 Petri网的组成
图4.6带标记的Petri网
4.3.2例子
1.电梯按钮
2.楼层按钮
图4.7图4.6的Petri网在转换t1被激发后的情况
图4.8图4.7的Petri网在转换t2被激发后的情况
图4.9含禁止线的Petri网
图4.10 Petri网表示的电梯按钮
4.4 Z语言4.4.1简介
1.给定的集合 2.状态定义
3.初始状态 4.操作
图4.11Petri网表示楼层按钮
图4.12Z格S的格式
图4.13Z格Button_State
图4.14操作Push_Button的Z规格说明
图4.15操作Floor_Arrival的Z规格说明
4.4.2评价
第5章 总体设计
5.1设计过程
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2.选取合理的方案 3.推荐最佳方案 4.功能分解 5.设计软件结构 6.设计数据库 7.制定测试计划 8.书写文档 9.审查和复审
5.2设计原理
5.2.1模块化
图5.1模块化和软件成本
5.2.2抽象 5.2.3逐步求精 5.2.4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5.2.5模块独立
1.耦合 2.内聚
5.3启发规则
1.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2.模块规模应该适中
3.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都应适当 4.模块的作用域应该在控制域之内
图5.2模块的作用域和控制域
5.力争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程度 6.设计单入口单出口的模块 7.模块功能应该可以预测
5.4描绘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5.4.1层次图和HIPO图
图5.3正文加工系统的层次图
图5.4带编号的层次图(H图)5.4.2结构图
图5.5结构图的例子——产生最佳解的一般结构
图5.6判定为真时调用A,为假时调用B
图5.7模块M循环调用模块A、B、C 5.5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5.5.1概念
1.变换流 2.事务流
3.设计过程
图5.8变换流
图5.9事务流
图5.10面向数据流方法的设计过程
5.5.2变换分析
1.例子 2.设计步骤
图5.11数字仪表板系统的数据流图
图5.12具有边界的数据流图
图5.13第一级分解的方法
图5.14数字仪表板系统的第一级分解
图5.15第二级分解的方法
图5.16未经精化的输入结构
图5.17未经精化的变换结构
图5.18未经精化的输出结构
图5.19精化后的数字仪表板系统的软件结构
5.5.3事务分析
图5.20事务分析的映射方法
5.5.4设计优化
第6章 详细设计
6.1结构程序设计
图6.1 3种基本的控制结构
图6.2其他常用的控制结构
6.2人机界面设计
6.2.1设计问题
1.系统响应时间 2.用户帮助设施 3.出错信息处理 4.命令交互 6.2.2设计过程 6.2.3人机界面设计指南
1.一般交互指南 2.信息显示指南 3.数据输入指南
6.3过程设计的工具
6.3.1程序流程图 6.3.2盒图
图6.3程序流程图中使用的符号
图6.4盒图的基本符号
6.3.3PAD图
图6.5PAD图的基本符号
图6.6使用PAD图提供的定义功能来逐步求精的例子 6.3.4判定表
6.3.5判定树 6.3.6过程设计语言
图6.7用判定树表示计算行李费的算法 6.4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6.4.1Jackson图
1.顺序结构 2.选择结构
图6.8A由B、C、D 3个元素顺序组成
图6.9根据条件A是B或C或D中的某一个
3.重复结构
图6.10A由B出现N次(N≥0)组成
6.4.2改进的Jackson图
图6.11改进的Jackson图 6.4.3Jackson方法
图6.12表示输入输出数据结构的Jackson图
图6.13描绘统计空格程序结构的Jackson图
图6.14把操作和条件分配到程序结构图的适当位置
6.5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
6.5.1McCabe方法
1.流图
图6.15把程序流程图映射成流图
图6.16由PDL翻译成的流图
图6.17由包含复合条件的PDL映射成的流图
2.计算环形复杂度的方法 3.环形复杂度的用途
6.5.2 Halstead方法
6.6小结
第7章 实现
7.1编码
7.1.1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7.1.2编码风格
1.程序内部的文档 2.数据说明 3.语句构造 4.输入输出 5.效率
7.2软件测试基础
7.2.1软件测试的目标 7.2.2软件测试准则 7.2.3测试方法 7.2.4测试步骤
1.模块测试 2.子系统测试 3.系统测试 4.验收测试 5.平行运行 7.2.5测试阶段的信息流
图7.1测试阶段的信息流
7.3单元测试
7.3.1测试重点
1.模块接口 2.局部数据结构 3.重要的执行通路 4.出错处理通路 5.边界条件
7.3.2代码审查 7.3.3计算机测试
图7.2正文加工系统的层次图 7.4集成测试
7.4.1自顶向下集成
图7.3自顶向下结合
7.4.2自底向上集成
图7.4自底向上结合 7.4.3不同集成测试策略的比较 7.4.4回归测试
7.5确认测试
7.5.1确认测试的范围 7.5.2软件配置复查 7.5.3Alpha和Beta测试
7.6白盒测试技术
7.6.1逻辑覆盖
1.语句覆盖
图7.5被测试模块的流程图
2.判定覆盖 3.条件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 6.点覆盖 7.边覆盖 8.路径覆盖 7.6.2控制结构测试
1.基本路径测试
图7.6求平均值过程的流图
2.条件测试 3.循环测试
图7.73种循环 7.7黑盒测试技术
7.7.1等价划分
7.7.2边界值分析 7.7.3错误推测
7.8调试 7.8.1调试过程
图7.8调试过程
7.8.2调试途径
1.蛮干法 2.回溯法 3.原因排除法
7.9软件可靠性
7.9.1基本概念
1.软件可靠性的定义 2.软件的可用性
7.9.2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1.符号 2.基本假定
3.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 4.估计错误总数的方法
第8章 维护
8.1软件维护的定义 8.2软件维护的特点
8.2.1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差别巨大
1.非结构化维护 2.结构化维护
8.2.2维护的代价高昂 8.2.3维护的问题很多
8.3软件维护过程
1.维护组织 2.维护报告 3.维护的事件流
图8.1维护阶段的事件流
4.保存维护记录 5.评价维护活动
8.4软件的可维护性
8.4.1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
1.可理解性
2.可测试性
3.可修改性
4.可移植性
5.可重用性
8.4.2文档
1.用户文档 2.系统文档
8.4.3可维护性复审
8.5预防性维护 8.6软件再工程过程
图8.2软件再工程过程模型
1.库存目录分析 2.文档重构 3.逆向工程 4.代码重构 5.数据重构 6.正向工程 第9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9.1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9.1.1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9.1.2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2.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9.2面向对象的概念
9.2.1对象
1.对象的形象表示
图9.1对象的形象表示
2.对象的定义
图9.2用自动机模拟对象
3.对象的特点 9.2.2其他概念
1.类(class)2.实例(instance)3.消息(message)4.方法(method)5.属性(attribute)6.封装(encapsulation)7.继承(inheritance)
图9.3实现继承机制的原理
8.多态性(polymorphism)9.重载(overloading)9.3面向对象建模 9.4对象模型
9.4.1类图的基本符号
1.定义类
图9.4表示类的图形符号
2.定义属性 3.定义服务
9.4.2表示关系的符号
1.关联
图9.5普通关联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