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认真学习《李莎同志在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关于认真学习《李莎同志在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信局,德州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4月29日,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在滨州市召开,这是省经信委、省统计局近年来首次联合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指出,各地技改投资完成数据以各地统计局上报数据为最终数据,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全省一季度技改投资增速及占比明显走低,技改投资形势趋紧。
今年1-3月份,我市技改投资完成情况十分不理想,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大部分县市区出现了零增长和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有3个县市区同比下降接近30%。1-4月份,我市技改投资完成情况有了好转,转负增长为正增长,但离完成全年技改投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请各县市区认真学习李莎同志在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技改统计工作,切实做好技改投资完成情况统计工作。同时,要认真与县统计局搞好对接,及时、全面地掌握各辖区内的技改项目进度和技改投资完成情况,将最准确的数据提供给我们,为完成全年技改投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市经信委技改科 2011年6月1日
第二篇:关于认真学习《李莎同志在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关于认真学习《李莎同志在全省一季度技术改
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经信局,德州经济开发区、运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4月29日,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在滨州市召开,这是省经信委、省统计局近年来首次联合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指出,各地技改投资完成数据以各地统计局上报数据为最终数据,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全省一季度技改投资增速及占比明显走低,技改投资形势趋紧。
今年1-3月份,我市技改投资完成情况十分不理想,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大部分县市区出现了零增长和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有3个县市区同比下降接近30%。1-4月份,我市技改投资完成情况有了好转,转负增长为正增长,但离完成全年技改投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请各县市区认真学习李莎同志在全省一季度技术改造及统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高度重视技改统计工作,切实做好技改投资完成情况统计工作。同时,要认真与县统计局搞好对接,及时、全面地掌握各辖区内的技改项目进度和技改投资完成情况,将最准确的数据提供给我们,为完成全年技改投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市经信委技改科2011年6月1日
第三篇:李莎同志在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李莎同志在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去年技改工作,研究如何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贸会议精神,适应新形势,提出新措施,进一步做好今年的技改工作。经过一天多的紧张工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预期效果。大家认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交流了各自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今年全省的技改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次会议必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增强技改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技改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大家交流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2006年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技改系统和广大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制造业强省建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1-11月份,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9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分别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8.1%和47.4%。其中,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2488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全省技改投资的83.4%。施工项目总数11263项,同比增长21.7%,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总数的39%。累计已竣工技改项目3295项,同比增长35.9%,占施工技改项目总数的29.3%。预计全年可完成技改投资3100亿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技改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11月份,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增幅保持在21%以上,月平均增长约26%。技改投资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45%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第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投资高速增长,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回落。1-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技改投资367.2亿元,增长39.6%,高于上一年同期16.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技改投资15.9个百分点,占工业技改的比重达到12.3%,高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其中,船舶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3倍,精细化工产业技改投资增长1倍,通信设备、计算机、制冷空调设备、新材料增长70%以上。同时,国家宏观调控成果显著,与上年同期相比,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增幅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煤炭回落98.2个百分点,铝行业回落70.6个百分点,钢铁回落49.1个百分点,电力回落35.8个百分点,纺织回落28.4个百分点,汽车回落9.8个百分点。
第三、七个产业链投资保持良好势头。1—11月,共实施七个产业链项目5326项,计划总投资2339.7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28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的44.5%。其中,家电产业、电子信息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分别同比增长63.8%和39.8%,增幅位居七个产业链的前两位,两者合计占七个产业链技改总投资的比重,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合成材料、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石化产业链投资同比增长34.7%,增幅位居第三;汽车产业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8.6%。
第四、六大支柱产业投入稳步增长。1—11月,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化工、食品、纺织服装业、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完成技改投资2045.6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的68.6%。其中,电子信息与家电、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产业投资增幅居前三位,分别增长66.7%、37.8%和31.1%,分别完成投资88亿元、565.7亿元和379.8亿元。机械装备、材料和石油化工技改投资占比居前三位,分别达到19%、12.9%和12.7%。
第五、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股份制投资和个体私营成为技改投资的主要形式,外商投资更加活跃。1-11月份,在各类经济类型中,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1213.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比达到40.7%。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稳步增长,完成投资917.5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比30.8%。外商企业完成投资258.6亿元,同比增长58.3%,增幅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
2006年技改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经贸系统、广大企业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规划引导,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规划对企业的技改投资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保证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去年全省上下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工作。3月,我们印发了《山东省“十一五”企业技术改造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完成技改投资2万亿元的目标工作,重点改造提升六大支柱产业,拉长完善七个产业链,研究提出了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为有效保障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土地供应,根据有关政策,起草了《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围绕我省工业发展重点和目标,预测了2006年至2020年期间技术改造项目用地情况,对保证重点技改项目实施、优化土地资源配臵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我们又起草了《关于全省工业建设项目节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省重点行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并提交这次会议征求意见。同时,各市、各行业也把规划编制工作列为首要任务,各市都完成了“十一五”地方工业发展规划,各行业部门完成了各行业发展规划编制。这些规划将有力地促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
(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为引导土地、资金等要素向高水平技术改造项目倾斜,省里编制了2006年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将这些项目向国土、规划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保证项目及时开工、顺利建设和按期投产起到了良好效果。淄博、威海、烟台、济宁等市筛选了市级重大项目,积极发挥重大项目龙头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各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搞好银企对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着力培育百个重点产品,切实落实省政府发展思路。各级经贸和行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培育百个重点产品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精神,加快培育百个重点产品工作。一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为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引导作用,会同省财政研究制订了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提出了周转使用、滚动发展、创新方式支持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法。二是科学决策,研究确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全省工业产品现状和发展前景,经各市经贸委、省各行业部门推荐,经过反复论证,初选了“十一五”期间100个重点产品,并研究制定了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选项标准。三是精心组织项目筛选。根据选项标准,经专家论证和征求各方意见后,首批启动了62个结构调整项目。同时,各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政策引导,为工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政策环境。济南市安排结构调整资金3500万元,泰安市安排财政资金700万元,枣庄市安排财政资金400万元,烟台等市也在积极筹措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四)加强调查研究,搞好技改投资前瞻性分析。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技改投资运行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进一步了加强调查研究。一是有计划地做好全局和热点问题调研,完成了全省技改项目用地调研、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实施情况调研、“十五”期间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情况调研、全省技改统计情况调研和部分大企业资金运行情况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二是搞好专题调研,分别进行了潍坊、东营、滨州等市北部沿海地区发展情况调研、青岛大炼油项目调研、中央驻鲁石化企业发展及配套情况调研、莱芜和泰安两市经济运行及热点行业情况调研,了解了基层情况,及时搞好协调服务,受到企业好评。2006年,各市进一步加强了调研工作,烟台、潍坊、莱芜、济宁、滨州、日照、德州、聊城等市都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了重点调研,为搞好技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做好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和省里统一部署,去年8月,我们召开了各市经贸委技改科长会,专门部署项目清理工作。各市上报98个技改项目,经过审查,其中,有14个项目在产业政策和审批程序上存在问题,钢铁、造纸、水泥各1项,热电项目11项。对这14个项目提出停建的项目10项,其中,钢铁、水泥、造纸各1项,热电项目7项。在国家清理亿元以上及热点行业新开工项目的基础上,全省又对3000万元以上的在建技改项目进行了清理自查,以确保技改项目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同时,我们进一步严格了项目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六)强化措施帮扶菏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级经贸部门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泽”的战略部署,支持菏泽加快发展。采取召开项目对接会、到东部招商等多种形式,促进东部企业到菏泽投资,扎实推进“百个项目进菏泽”工程。截止目前,组织项目对接会5次,共达成项目合作协议70项,总投资126.8亿元。已有58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7.9亿元,其中27个项目竣工投产,对当地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进一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管理和服务。一是规范技改管理工作,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印发了《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减免税确认、技改投资统计等管理制度,公开办事细则,规范了管理行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1-11月份,全省共办理重大项目备案171项,核准29项,总投资近200亿元。二是切实落实国家政策,降低企业技改成本。进一步规范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1-11月份共办理引进设备减免关税、增值税项目387项,用汇额6亿美元,可免税额1.7亿美元;办理国产设备抵免所得税项目220个,国产设备投资17.3亿元,可抵免所得税6.9亿元;上报并已经获得批准引进设备免税项目10个,用汇额3亿美元,可免税额8400万美元,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三是抓好学习和培训,提高全省技改队伍业务素质。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经贸系统机构改革的新形势,4月份,联合省统计局和青岛海关,对各市经贸委技改业务科室及部分骨干企业进行了统计、免税、项目管理等业务培训,学习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强化了技改队伍素质,提高了技改工作的管理水平,促进了全省技改工作创新发展。
2006年技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横向交流不够,特别是组织市经贸委到先进省市学习不够;二是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没有对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宣传工作薄弱,没有及时总结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并进行宣传推广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年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改造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一是信贷政策影响。2006年以来,央行连续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融资成本明显提高,生产经营负担明显加重。融资难、资金紧张的问题,一段时间内将是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改的突出问题。二是土地政策影响。国家严格控制新征建设用地,目前建设项目用地供应紧张问题已非常突出。三是生产要素涨价和出口退税政策影响。近一段时期,燃油、煤炭、电、运输费等生产经营要素涨价,直接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效益出现下滑。2006年,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取消了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25种农药及中间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下调了钢材、纺织品、水泥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对煤炭、焦炭等能源类产品和铁合金、生铁、钢坯等钢铁及铁合金初级产品分别加征5%和10%出口关税,大大增加了相关产品的成本,影响了相关出口企业经济效益,致使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能力减弱。四是产能过剩影响。近年来,钢铁、电解铝、焦炭、水泥、煤炭、纺织等行业发展过快,今后几年,过剩产能将逐渐释放,对这些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日益显现,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繁重。虽然存在以上因素影响,企业技改困难会增多,但总体看,挑战和机遇并存,通过积极挖掘现有有利条件和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明年技改投资仍然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结构调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我省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一大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陆续投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实力的增强,企业自我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二是国家宏观调控为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加强调控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更好更快和可持续发展,要抓住这个机遇,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过剩产能带来的竞争压力,将促使企业自觉挖潜改造,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今年技改面临的形势分析,确定2007年技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省技改目标是完成投资3600亿元左右,增长18%。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在新的形势下,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推动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全面提高。要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改项目管理,继续完善备案项目复核制度,落实责任,严格把关;加强重点项目监督,防止违规项目上马,发现违规项目坚决予以纠正;加强引导,对符合国家和我省鼓励发展的项目,搞好服务,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实施进度,尽快实现全省技改项目网上备案。
(二)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出台我省重点行业技改投资指导意见。在2006年国家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基础上,要继续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完善技改项目监督管理制度;明确重点,有保有压,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热点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支持企业淘汰落后产品,改造落后生产工艺,从量的扩张逐步转变为质的提高;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析预测,特别是重点、热点行业的调查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完善全省重点行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尽快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对七个产业链和建材、电力、冶金等行业装备情况进行摸底,着力通过技改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拥有国际先进和国内先进水平的装备比重。
(三)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抓好“双百”工程实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首批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发挥效益。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扎扎实实做好2007年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筛选工作。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加强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用好农业银行250亿元配套商业贷款。
(四)优化资源配臵,提出工业项目集约用地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中央节约利用土地的精神,突破我省工业发展土地制约的瓶颈,完善《全省工业建设项目节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措施,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控制用地增量,制定主要行业技改项目用地标准,保证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用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希望这次会议以后,大家要抓紧返回意见,我们再作进一步修改。这个意见还要征求国土资源厅意见;如有必要,可召开专家论证会作进一步论证。我们的想法与大家一样,最好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至少要争取与国土资源厅联合发文。至于与国土资源部门成立协调机构问题,我们可与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协商。
(五)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实现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以技术改造为切入点,努力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加快推动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改造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鼓励投资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二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钢铁、热电、化工等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发展余热、余压、高炉煤气等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着力抓好重点行业“三废”治理和再利用,重点支持脱硫改造、污水循环利用、废渣回收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推动我省清洁生产。
(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抓好2007年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计划编制和石化产业链发展。2007年,要继续以“三个一批”为总抓手,围绕七个产业链和六大支柱产业,筛选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起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引导土地、资金等要素向其倾斜,加快推进全省工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按照省政府的要求,2007年上半年,筹备好全省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发展工作座谈会。着重研究石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发展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抓好结构调整和行业规划,加强我省地方企业与驻鲁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七)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抓好突破菏泽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力度推动“百个项目进菏泽”工程实施,加快我省东部产业向菏泽转移,推进菏泽加速发展。继续组织东部企业对接,加快东部产业向菏泽转移;加强调度,及时解决已开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已签约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工业结构调整资金适度向菏泽倾斜。
同志们,去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十一五”开了个好头。今年,我们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措施,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努力促进我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谢谢大家。
第四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人民政协服务大局、履行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贡献才智的重要渠道,也是党委政府集中民智、凝聚力量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继续坚持这一好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刚才,看了相关会议材料,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很有收获。总的感到,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有思路、有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优化,基层的工作状态如何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家对合肥建设与发展的关心,对市委各项工作的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采纳,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当前,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前不久召开的中共合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制定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我想,关键是要狠抓落实、真抓实干。不抓好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在“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勇往直前的魄力,全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
一、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各方面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绩,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得益于思想上的不断解放。面对新的形势,面对“十二五”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推进合肥更好更快地发展,最迫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思想认识要有新突破、真突破,思维方式要有新转变、真转变。特别是,我们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新理念、新实践、新作为。为了实现合肥更大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冲破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思维定势,树立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冲破固步自封、四平八稳的封闭心态,树立眼光向外、大气创业的开放意识;冲破空谈说教、只说不做的不良习惯,树立知行合一、埋头苦干的实干意识;冲破轻视规则、人情变通的落后习俗,树立公平竞争、阳光透明的诚信意识;冲破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无为思想,树立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拼搏意识。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气象,激发改革发展的新活力,让创新精神涌流,让创业热情激荡,把合肥崛起大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过去的良好基础上,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工业经济有了飞跃性的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破一千亿、两千亿、三千亿大关,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县域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质性突破,三县都进入了全省科学发展一类县,肥西县跻身全国百强县。但是,与先发地区相比,我们的盘子还比较小,规模还不够大。合肥以后的发展,还是必须怀着 “追赶者”的心态,各项工作都要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有效投入,无论是消费水平还是群众收入,都要以做大总量为总的要求、为最根本的导向。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合肥是在没有太多可依赖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肥发展的不足,主要症结是有效投入不足,是资本形成率不高;合肥要发展,必须以开明开放的理念,吸引全世界的资本、产业到合肥来发展。一句话,我们就是要遵循以引进增量为主、以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就是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来夺取“十二五”发展的开门红。广大干部肩负着引领合肥发展的直接责任。市委要求,不懂经济工作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算成本帐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不会招商引资的干部不是合格的干部。我们要采取更大的力度,把干部逼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向发展第一线。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开发园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市委要求,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集中到招大引强上来,当好“招商书记”、“招商县区长”、“招商主任”。对每一个合肥人来说,我们热爱自己的家园,不光要喊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要身体力行,体现在参与、服务招商引资上,体现在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上来。在合肥,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应当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动脑筋、想办法、作贡献。这几年,合肥靠的就是闷头干,真干,不只务虚。合肥“十二五”要实现大发展,各个环节都要真干,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坚持不懈地干,不要有过多的顾虑,不要怕无谓的议论。在加快合肥发展上,我们四大班子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时期,合肥因改革创新而发展,因改革创新而更加开放,因改革创新而不断受益。在热火朝天的创新实践中,一大批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拓宽视野。但是,创新无止境。面向“十二五”,我们更加需要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凡是上级和法律规定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衡量一个部门、一位同志是不是思想解放,不是看平时的工作,关键要看在有风险时敢不敢冒,在有利弊时善不善断,在有争论时肯不肯干。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甚至遭遇一些失败。对此,市委的态度是一贯的,坚持以宽松的政策、宽厚的心态、宽容的精神,支持、理解、善待干事创业的人。只要不违法、不违规、不谋私利,我们可以宽容失误,但决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我们可以谅解偏差,但决不允许不发展、慢发展。全市上下都要继续高扬创新的旗帜,始终保持虎虎生威的士气、敢为人先的勇气、竞相创新的锐气,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为民富民上实现更大突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总结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地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日常工作中,坚持倾听民声、体现民意、集纳民智,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合肥跨越赶超凝聚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绩,把保障民生视为应尽的责任,既要抓GDP的增长,更要抓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享受发展成果。创业是加快发展之本,也是富民安民之策。我们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五、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精神状态上实现更大突破。“十一五”合肥发展的实践表明,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原本平平常常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加有声有色,原本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本不敢指望的事情也可以“奇迹”般地干成。“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加速合肥跨越赶超步伐,就要学习宿迁在加快发展上的“豪气霸气英雄气”和“用心用情用力干”,尤其是要有一种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霸气,不在强者面前示弱,不在先进面前自卑,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树一流目标,做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实干创新业,亮剑争一流。在新的发展和新的实践中,我们要有永不畏难、永不言败的豪气,绝不因遇到困难而畏首畏尾,绝不因发生矛盾而裹足不前,敢于知难而进、逆势而上,在克服困难中成就大事,在战胜挑战中赢得发展;要有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勇气,跳出合肥审视合肥,立足全局谋划合肥,在新的起点上树立新的标杆,在挑战自我中超越自我,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高的工作要求,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六、开创合肥更加美好未来,要继续在凝心聚力上实现更大突破。协力同心,其利断金。“十二五”时期是合肥跨越赶超的又一个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焕发凝心聚力干事业的激情,更好地做到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绝对不能在无谓争论中坐失良机,在推诿扯皮中贻误事业,在无端猜测中消磨斗志。对各级领导班子来说,我们必须把心思放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多谋事、少谋人,通过“一班人”,带动“一层人”,影响“一群人”。对各级各部门,我们要求,要多协调、多支持、多宽容、多配合,避免出现不和谐的“音调”,把科学发展的主题“一个声音喊到底”,更好地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努力形成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服从发展的浓厚氛围。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从个人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子中跳出来,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特别是在处理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时,都能换位思考、相互包容,和衷共济、众志成城。因为,合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合肥发展了,我们都受益、都光彩。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重视和加强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好地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地同政协多协商、多沟通、多交流,不断改进和提升工作。要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充分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意见和建议,要认真负责办理,主动抓好落实。要及时帮助解决政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现合肥“十二五”宏伟发展蓝图,需要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广大政协委员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衷心希望大家继续贴近合肥建设与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建设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为实现共同目标凝聚强大力量。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领导下,有市几大班子和全市广大干部的团结奋斗,有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合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