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讲稿:第二讲 饮食民俗

时间:2019-05-14 19: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华讲稿:第二讲 饮食民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华讲稿:第二讲 饮食民俗》。

第一篇:精华讲稿:第二讲 饮食民俗

第二讲 饮食民俗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与发展

(1)定义:指人们在生存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保存、禁忌等。

(2)火与饮食文化的产生

饮食文化的起源,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人类文明包括饮食习俗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发展阶段

从饮食习俗的产生、发展来看,经历了生食、熟食、烹饪三个阶段。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中国各民族的饮食习俗,不难发现以上习俗在民间仍有传承。

二、饮食的惯制

(1)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

一日三餐。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2)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

岁时节日不同于寻常日子,原有的生活常规会被打破,饮食内容、饮食仪礼等也会发生变化。

(3)礼仪饮食惯制。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在一些特殊的时机,必然会有些饮食往来,而在这时候就有一定的仪礼。

(4)信仰上的饮食惯制。

一些少数民族因为信仰的原因,在饮食上也形成了一定的惯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三、中国汉族饮食民俗——以“八大菜系”为例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其中四大菜系影响力最大:川菜、粤菜、江浙菜(淮扬)、山东菜。安庆地方菜:擅长烹调家禽、河鲜,如老鸡汤泡沙米、剑毫鳝鱼、石塘甲鱼、油淋回鱼 等位列安庆十大名菜(其余六道名菜:米粉肉蒸蓬蒿、山粉圆烧肉、蓠蒿炒腊肉、雪湖贡藕、蒿尔菜烧豆腐、酱汁肉)之列,此外,安庆烹饪中的烟熏技术也别具一格,最著名当属蓠蒿炒腊肉,那独特的烟熏风味在腊肉中尽得体现。

四、中国饮食民俗多样性原因

中国的饮食民俗其独有的民族风格,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造成多姿多彩中国饮食民俗的原因,综括起来,主要有 4 个方面:(1)经济原因(2)政治原因(3)地域和气候的原因(4)宗教信仰原因。

五、饮食民俗功能

(1)生存功能(2)礼仪功能(3)社交功能(4)保健功能

六、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1)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 性饮食观念,重营养。中国则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重味道。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 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 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国人以素食为主,西方人以肉食为主。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方面的,西方人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固本守己。

(3)中西饮食方式的差异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

(4)中西用餐餐具的差异

(5)中西饮食归属及性质的差异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

第二篇:精华讲稿:第六讲 语言民俗民间文学

第六讲 语言民俗/民间文学

一、语言民俗的含义

(一)含义

语言民俗:指民众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在特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口头文学、口头习用语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具有艺术性的表达习惯和行为方式。又称“民间口头文学”或“口碑文学”。这类民俗产生于人类文明的最早时期,是民众为交流信息、抒发情感而进行的智慧表达。

二、语言民俗/民间文学的特征

(一)口头性:一种表演的模式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在过去,民众不可能享有文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人们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口传心授”是民间文学生存和展现的必需方式,它由此构成了一种彼此互动的具体情境。

民间文学的口头交流是通过方言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方言,会带来不同的交流效果。任何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用其流传地的方言进行演说,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用普通话或其他地方方言演说(唱),必然减弱其原有的艺术魅力。当代著名的民俗学者理查德鲍曼从口头讲述事件自身出发,认为口头艺术是一种表演,在《 Vetbal Art as Performance 》 一 书 中,他 说 : 从根本上说,表演作为一种口头语言交流的模式,存在于(表演者)对观众承担着展示自己交际能力的责任。这种交际能力依赖于能够用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说话的知识和才干。他的表演理论为我们认识口头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口头文本与书面文本的关系:

(二)集体性:演说者与观众的互动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1)集体性的表现:创作和流传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与句我一句地完成创作的;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2)表现在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一般来说,民间文学都具有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较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因而由民间文学作品可以体察民众生活和思想的实况。

(3)表现在特定群体/集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三)变异性:表演活动的不可复制

刘魁立说: 民间文学的一个本质性的创作机制,在于它不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过程。它似乎没有绝对的定本。”“瞎话瞎话,无根无把;一个传俩,两个传三,我嘴里生叶,他嘴里开花,传到末尾,忘了老家”。变异性存在的条件是演说者不受完全固定文本的限制;当演说者依据固定文本演说,他们就成为复制者而非创作者,相应地,被演说者的作品再也不会出现真正的异文,因为文本已被固定化和单一化了人们的记忆。

(四)传承性:演说模式的相对稳定

民间文学的变异和传承是相辅相成的,它只能在口头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发生变化,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增多异文,另一方面又趋于模式化。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实际上指的是演说模式的相对稳定,落实到文本,就是“叙事范型”或“故事范型”的相对稳定。

在口头传统中存在着诸多叙事范型,无论围绕着它们而建构的故事有着多大程度的变化,它们作为具有重要功能并充满着巨大活力的组织要素,存在于口头故事文本的创作和传播之中。

★思考: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语言民俗按照其内容和传承表现来划分,这种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可以划分为讲述、歌唱和讲唱等三类。所谓讲述语言民俗,指的是依靠叙述性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一类语言民俗事象,主要神话、传说、故事和熟语等四种不同类型。

三、神话概述 ㈠神话界说

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二)神话类别 按题材或内容划分:

①自然神话:是指关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神话。开天辟地神话(创世神话): 原始人所想像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的创造等内容,这类神话也被我们称为创世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是关于人类最初怎样生成、来自何处的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自然万物神话:指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幻想,对天地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万物的成因与来历作出解释。这些神话可以归为几个主要类别:日月神话、雷电神话、四季神话、动植物神话。

②人文神话,或者叫社会生活神话:是反映远古时期社会生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是原始人关于自己生活中所使用的重要物品或技术的发明过程的神话。部落战争神话:讲述氏族社会各部落战争的神话。民族族源神话:是各民族讲述 自己的民族或部落的始祖、来源以及民族迁徙的神话。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㈠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神话最主要的艺术特质是语言的叙事艺术,神话具有综合艺术的多维性。

㈡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生活的写照。特定群体的神话会随着这个群体的延续而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特精神,成为特定群体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文化标识、经典形象。

㈢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最首要的意义是讲述和接受特定神话的氏族或部落将其视为自己的真正历史。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㈣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艺术创作所依赖的思维机制是以整体和直觉为认识方式的神话思维。

(四)中国古代神话概述

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

中国古代神话不发达的原因: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重实际而黜玄想;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不语“怪力乱神”;中国古代历史家注重考信于“六艺”,对神话不讲或将其改为历史。

中国神话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书。

四、传说概述

(一)民间传说概说

㈠ 民间传说的界定:学界对于传说的界定大致有两种看法: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民间传说又俗称“口碑”,是一切以口头方式讲述生活中各种各样事件的散文叙事作品的统称。与广义传说概念的宽泛性不同,狭义的民间传说是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 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性散文体叙事。根据目前我国传说学理论研究进展,我们可以将这一界定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传说种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㈠ 民间传说的分类方法

1.按照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划分

可分为古代传说、近代传说、当代传说等。同时,每一类传说还可以再细分,例如,古代传说可以依据朝代划分为秦代传说、隋唐传说等。但是,我们知道,口头创作与传承的文学是很难准确判定其产生年代的,所以这种分类法是有局限性的。

2.根据传说所讲述内容的性质划分

将传说分为三类,即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每一个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地方风物传说可以细分为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和习俗传说等几个小类。目前,这种分类方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3.根据传说在表述方面的特点和功能划分

把传说分为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类:描述性传说以叙述人物的事迹为主,主人公大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或在作品中被特别声明为历史上的实有人物。解释性传说是以事物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对山川名胜、风物特产、动植物及民间风俗习惯等的名称、特征之由来做出某种解释,解释的过程构成有头有尾、有人物、有事件的故事。

民间传说的分类:目前,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界比较通用的传说分类方法是,按照传说讲述内容的性质进行划分。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学者近年来关于传说分类研究的整体思路和宏观构想。因此,我们将沿用这种分类方法,把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个类别。

1.人物传说

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在中国民间传说里,人物传说的十分发达、成熟。根据传说种人物身份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六种类型:⑴ 神仙传说⑵ 文人传说⑶ 巧匠名医传说⑷ 帝王将相传说⑸ 起义英雄传说⑹ 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2.历史事件传说 历史事件传说,也称为史事传说,是以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但是两者各有侧重,史事传说重在记事,而人物传说重在记人。史事传说在描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刻画历史人物,但这些人物多是普通的百姓,并且在传说种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而人物传说种的历史人物往往是著名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历史事件传说:⑴ 反抗外来侵略的传说⑵ 农民起义的传说⑶ 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3.地方风物传说

⑴ 山川名胜传说⑵ 物产传说⑶ 动植物传说⑷习俗传说

(三)民间传说的特征

㈠ 表述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虚构性㈡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㈢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㈣ 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和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四)民间传说的产生途径

㈠ 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像及虚构㈡ 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的加工,是神话转为传说㈢ 将历史事实传奇化㈣ 将完全虚幻的故事粘附在真实的事件上

(五)四大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和梁祝传说。

五、民间故事:

广义的民间故事指称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第三篇:中国饮食民俗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概述

姓名:韩欢静

专业:0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摘要:饮食民俗是一种风俗习惯,一般包括节日食俗、日常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中国人饮食习俗主要以五谷为主食,蔬菜为辅,外加肉,还以熟食、热食为主;饮食方式上主要是聚食制,对一日三餐习以为常,另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关键字:节日食俗

日常食俗

宗教信仰食俗

少数民族食俗

饮食民俗是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叫饮食风俗。饮食民俗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不是其他民族可以相比的。一般包括节日食俗、日常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内容。下面具体说一下各方面。

一、节日食俗

1、春节食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有互相拜年、喝年酒、吃年糕、吃饺子等风俗。人们在春节必食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明代,是我国大江南北共有的民间食俗,寓意“年年高”。饺子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佳肴,过去在除夕之夜子时吃饺子,含有“更岁交子”、“辞旧迎新”的意思,饺子味道鲜美,被誉为“东方第一美食”。喝年酒是拜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请客酒、拜年酒、新婿酒、团拜酒。

2、元宵节食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整个农历新年的欢喜结尾。这一天,人们挂灯笼、吃元宵、放鞭炮。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品,寓意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又有元旦完了之意。清同治年间湖南《巴陵县志》曰:““元夜”作汤圆,即呼食元宵,圆元语同,又有完了意。”

3、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日。节日里,民间有赛龙舟、食粽子、饮雄黄酒、放艾草、挂香袋等活动。最主要的节令食品是粽子,有三棱形、方形、枕头形等,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饮雄黄酒流传说是避虫毒,抗病消灾。

4、中秋节食俗

中秋节指农历八月十五,此夜月亮又圆又亮,人们合家团聚赏月。吃月饼、瓜果是中秋节最流行的习俗,原为祭月供品,节日美点,现表示团圆美满之意,月饼又称“团圆饼”。明田汝成《西河游览志余﹒熙朝乐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5、冬至节食俗

冬至日,标志冬天到来。冬至节,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多吃营养食品,饺子为冬令佳品,朝鲜族必吃冬至粥。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

6、腊八食俗

腊八,亦称“佛成道节”。腊八日,民间有吃腊八粥之俗,是礼佛食品、民间小吃,也是腊八节的重要礼品。清同治年间湖北《长阳县志》载“用糯米、黏米、绿豆、红豆、黄豆、黑豆、白豆,腊肉剁碎杂煮作粥者,名‘腊八粥’”。我国北方一些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

二、日常食俗

1、餐制

在远古的“茹毛饮血”时代,并无食制,先民饥饱也无定时。殷商时,有了两餐制,那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比较重视早餐。战国时开始出现了一日三餐的现象,若你们不再日入而息,汉代时已有了早食、午餐、夜食之分,三餐制基本定式。

2、食具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礼记》“饭熟毋以箸”,说明至少在殷代就开始使用筷子。我国较早时的餐具是刀和俎,后来由于不方便便用两细长之物夹菜,此为最早的筷子。汉代时,筷子流行,成为我国最有特点、最引外国瞩目的餐具。

3、食物结构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以畜牧业为主的一些少数民族则以肉食为主。

4、饮食特点

以熟食、热食为主,也是中国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古人认为,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膳”。热食不仅是中国饮食习惯,也是中餐的灵魂。

饮食方式上,中国人讲究聚食制。中国人素来以聚食为传统,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三、少数民族食俗

1、东北、华北少数民族食俗

蒙古族以畜牧和狩猎为主,他们餐餐离不开奶和肉,爱喝烈酒和砖茶,爱吃羊肉。满族人以游猎、采集和农业为主,过去以高粱米、玉米和小米为主食,现以稻米和面粉为主粮,禁食狗肉白肉血肠是满族风味名菜。朝鲜族从事农业生产,喜食米饭、善做米饭,常食用大米面制成的年糕、散状糕等,家宴时要为老人单摆一桌。鄂伦春族以狩猎、林业、农业和捕鱼为生,主食为孢子等,热情好客,尊敬老人。

2、西北少数民族食俗

回族禁食猪、马、驴、狗和一切自死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陋的飞禽走兽,以小米、玉米、青稞、马铃薯为主食,烹调技术高。维吾尔族以粮食为主,主要有小麦、水稻、高粱、玉米、豆类、薯类等,肉类、蔬菜、瓜果为辅,“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物。俄罗斯族以面食为主,主要吃面包和各种馅饼,副食有各种蔬菜及猪肉、羊肉、牛肉、牛奶,还有腌制的各种蔬菜,吃饭时用刀、叉、勺,先喝汤后吃菜。塔塔尔族饮食以米、面、肉、奶为主,喜欢吃各种糕点。

3、中南少数民族食俗

壮族以农业为主,日习三至四餐,喜爱甜食,大米和玉米为主食,肉类主要为猪、羊、鸡等,壮族好客,如有来客,必热情招待。仫佬族喜食酸食和酸品,有柠檬酸、酸木瓜、酸萝卜等。瑶族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日食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爱吃杂食。

4、西南少数民族食俗

藏族每日餐数不定,以青稞、小麦为主食,其次是玉米和豌豆。纳西族只要从事农业,一日三餐,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肉食以猪为主,禁食马肉、狗肉等。侗族一般日食四餐,即两茶两饭,以大米为主食,民族食品有醋鱼肉,、侗族油茶、烧鱼等。白族主要从事农业,日食三餐,农忙或节庆时则增加早点或午点,平时多以稻、麦为主食,肉食以猪肉为主,吃饭时长辈坐首席,注重重阳节,喜饮酒、茶。

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参考文献:

【1】 徐文苑主编.中国饮食文化概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 谢定源主编.中国饮食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 李慕南,张林,李丽丽主编.民俗卷饮食文化[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浅析土家族饮食民俗

20124493 周园园 对外汉语2班 浅析重庆土家族饮食民俗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人口数仅次于汉、壮、满、回、苗、维,也是湖南、湖北与重庆三省市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楚文化,其渊源流长的饮食文化,更以其独特的风味让世人青睐。

我生活在重庆,高中时期同寝室室友为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平时酷爱酸辣口味,她家人寄来过许多吃食,在和她平时聊天中谈到过他们土家族人平时的生活状况。基本了解之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查阅过一些相关书籍资料,深入了解了土家族饮食民俗。

土家族饮食民俗是一个活化石,记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历史,与土家族其它文化因素之间密切联系,并且发挥着客观作用。

“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道理。首先在食文化上,重庆土家族聚居地区多山地,田地较少,从而导致土家族以杂粮(玉米、洋芋、红薯)为主、稻米为辅的饮食结构,有首诗就真实反映了土家族人的日常饮食,“深山饮食匆拘墟,天地施生美可茹;露邑黄梁村酿早,雪翻白溢米炊初。晚松待买峰头饭,新釜留 烹洞里鱼;更有高田洋芋熟,也堪宴客伴嘉蔬。”

智慧的土家人将这些杂粮进行创新加工并且花样繁多,典型的有包谷饭、洋芋饭。“包谷饭”顾名思义就是玉米和大米混合加工制作,用木甑子蒸出来,粗看之下是金灿灿的颜色,细看又能见到白米的本色,因此又有美名为“金包银”;在土家族地区还盛行吃“洋芋饭”,其做法和“包谷饭”的制作原理大相径庭,我去室友家做客时吃过几次洋芋饭,非常香脆可口。

还有用粗粮做的各种各样便于携带的粑粑,做法也比较简单,就是将杂粮或者其他材料浸泡磨成浆状,经发酵以后做成各种形状蒸制,有荞粑、苦荞粑、软荞粑,用麦子做的麦粑,用蕨做的蕨粑,用玉米做的包谷粑,用黄豆做的“马打滚”,用高粱做的高粱粑,用红薯做的红苕粑,用野菜做的野菜粑等。

为了丰富种植和饮食结构,土家人还利用田边地头种植了各种豆类作物,因而食品中豆类十分丰富,如豆芽、水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丸子、霉豆腐、水豆豉、干豆豉等。在所有重庆土家族以豆类为原料的食品中,菜豆腐最具民族和地方特,菜豆腐又叫“合渣”,也称“合渣闹”,是用黄豆水磨后加菜叶加热经卤水点制而成。

像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多数重庆土家族所居地区山高林密,“住山靠山,靠山吃山。”是土家人的生活经验。林下丰富的各种野菜也被人们创造性的开发成各种特色食品,非常受欢迎,如蕨菜、地米菜、折耳根、地木耳、葛、土茯苓、芭蕉蔸、野苋菜、牛客膝、鸭脚板等。九月是枞菌旺季,满山遍野随手可采,枞菌是菌类佼佼者,炖肉煮汤,味道肥美鲜香;用油烹炸的“菌肉”,香纯味鲜。

以前重庆土家族地区普通百姓长期稀缺食盐,为保障身体健康、弥补食盐之不足,土家人形成喜食酸辣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土家族地区普遍喜食酸辣,故有俗语“三天不吃酸和辣,心里像有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而且重庆许多地区也很适合辣椒的生长,如石柱辣椒“石柱红”就非常好,还形成了一个品牌。土家人制作辣椒的方法也十分多样,辣椒制品有调味的辣子糊糊、腌制后很下饭的酸辣子、渣海椒以及灌辣椒等。同样的在土家族地区,酸菜几乎家家制作,在土家族的厨房随处可见数量不等的酸菜坛子,酸白菜、酸萝卜、酸豇豆等几乎是日常必备食品,但凡不能及时处置的荤菜如猪肉、鱼等,人们就会将其拌上糯米粉装入陶坛进行腌制保存,制成美味可口的酸鲊系列食。可见重庆土家族的酸系食品亦是丰富多彩。

重庆土家族的饮食中,油炸食品也相当多,如以红薯、蕨粑、糯米、玉米等为原料的油炸系列食品,还有俗名“米花”的“团馓”,称“油粑粑”的油炸“果子”,油果子清香酥脆,味道独特。此外,油炸糯米粉团、油炸包谷泡、油炸粑、油炸锅巴、油炸糍粑等多种炸制食品也是土家族的风味小吃。

土家族腌制腊肉也是非常具有土家独特风味的。为较长时间保存肉类,土家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腊味食品制作工艺,地方史志文献《秀山县志•土官志》有云:“沥取苦蒿水,代盐以鲊宿肉,以为珍味”,使用资源丰富的青蒿作为腌制的原料,再佐以食盐、花椒、五香、八角等香料将肉块腌制十天半月,然后取出挂在火塘上进行熏烤,熏好的腊肉被土家人独具匠心地放进谷仓的稻谷中,不仅保存时间长,而且愈久愈香;或者将腊肉挂在火塘之上,即食即取。在自食或待客时,土家不同风味的腊肉菜品如辣椒炒腊肉、渣海椒炒腊肉、蕨菜炒腊肉、笋子腊肉等,都是土家族日常待客必备的佳肴。除猪肉外,重庆土家族地区的其他肉类如鸡、鱼、鸭等也有腌制品,重庆土家族腊味板鸭色香味俱全,外形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食之酥、香回味无穷,“干、板、酥、烂、香”,实属土家族的又一珍贵美食。

重庆土家族饮酒历史久远,在巴人时代他们便已用富余的粮食酿酒以供奉祖先。土家人热情好客,宗法气息浓重,祭祀神灵和聚集亲友无不以酒为礼,因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酿酒与饮酒的习俗,土家酿酒工艺精道且种类繁多,如五谷杂粮酒、葛根酒、药材酒、果品酒、蛇酒、虎骨酒、猴头酒,几乎无物不可酿酒。重庆土家族所酿造的酒类当中,最有名者莫过于“咂酒”,“咂酒”酿造工艺较为简单,史志文献多有记述,《补辑石砫厅志•风俗志》:“厅人酿酒,置秔米或黍、稷、梁、粟磁瓶中,月余始熟。”据传咂酒始于明代,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倭作战,土家族人将酒坛放在路边,内插竹管,每过一名土家子弟咂酒一口,寄以祝福,后来传习成俗;“咂酒”能沟通情感,和睦亲友。

茶,也是土家族生活必需品。重庆土家族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是盛产茶叶之地,在各个地方志都有大量的记载,例如《补辑石砫厅志》“物产”记载:“药之属”有“茶叶”,“花之属”有“山茶”等。凉水甜酒茶、凉水 蜂蜜茶、糊米茶、姜汤茶、锅巴茶、绿茶、灯笼果茶、老叶茶、茶果茶、还有炒米茶、蛋茶等充斥于土家人生活的每时每刻。并且土家族人饮茶也有自己独特的饮法,除了直接用开水冲泡以外,土家族人还喝罐罐茶,即用土罐作为泡茶的器具,先将茶叶放在罐中用火烤焙,待香味溢鼻时,用沸水冲泡,喝时清香鲜美,沁人心脾。

土家族人不仅讲究饮茶,还知道“茶食同源”的道理, 所以土家人发明了“油茶汤”。既可以说它是一种家常饮料,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的特色小吃,其作法是:先将阴米、豆腐干、花生、胡桃、包谷子等用油炸酥舀起作为辅料,再向锅里放油、放入茶叶,待炸变色后渗入山泉水,加入生姜,煮沸后倒入辅料,放些葱蒜即可食用。食用方法同样有讲究,只能用嘴喝,可用一支筷子,喝时里面的料要和着汤一起喝下, “油茶汤”油而不腻,清香可口。至今,许多土家族人仍是每餐不离“油茶汤”甚至“一日不饮,则神不清爽”,“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一天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

禁忌作为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往往渗透着人类初民的思维意识,同时显示出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所以土家人饮食禁忌也反映了土家族的民族特性:(1)剩饭忌倒与狗吃,土家人认为狗会吃掉人的灵魂;(2)忌食鸡爪鸡翅、猪鼻猪尾,担心染上不好的习性,如吃猪鼻回落后怠惰等;(3)忌食一些动物的内脏与血液,土家人认为这些不干净,吃了会招灾惹祸;(4)吃饭时忌敲空碗,敲碗被认为是乞丐型饮食方式,忌摹仿;(5)忌端着饭在别人背后吃,“背食”谐音“背时”,不吉利;(6)未婚男女忌食猪蹄叉,蹄叉会“叉”走好运,“叉”走“月老”,会影响未来的婚嫁;(7)拿筷忌用左手,土家人认为左手拿筷是违反常规的,可能带来命运的反常与难以预料的灾难;(8)宴席上,客人忌先于主人饮食,俗谚“主不动,客不吃;主不食,客不饮”,既是对主人的尊重,又体现了客人的礼仪素养,等等。到现在,土家的年青一代大部分已经不知道这些禁忌的存在,只有老人们还沿袭着这些禁忌,尽力保留民族传统特色文化。

结合之前的介绍重庆土家族的基本饮食特点有:①风格粗犷。不仅表现在主食结构,还表现在其菜肴刀工成型上,如“年肉,一块足有四两半斤重”;②滋味调和,嗜酸辣。菜肴讲究酸、辣、香,杂粮粗涩难咽,配以酸、辣、香,益于开胃;③注重食疗养生。所处地理环境比较阴冷潮湿,所以土家人运用的调料大都既可以调味,又可以治病,如魔芋可消肿攻毒;花椒,温中祛寒驱虫;姜“御湿之菜”等等,土家人喜饮茶,也有茶可治病的缘故。综上所述,重庆土家族人具有独特的饮食民俗,它们见证了土家族的历史发展,丰富了土家族的文化内涵,融入土家人生活中:教育下一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养了土家人尊老爱幼、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优良美德,使之产生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第二讲 蔬菜、食用菌讲稿

第二章 蔬菜类

一、特点:为作为副食的草本植物

1、“凡草菜可食者通名曰蔬”

2、“蔬者”疏也,以通利为主,少补益作用。分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二、作用:和中健脾,消食开胃,清热生津,通利二便。

三、应用:脾胃失调,食少腹胀,食积,倦怠。

四、现代研究:

1、一般蔬菜含水分在70%以上,尤以新鲜者水分含量更高,味道更鲜美。

2、是人体所需维生素、无机盐、果胶、糖的主要来源,可提供食物多种变化的食感、香味和色泽等。

3、蔬菜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可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街,将蔬菜与粮、豆、肉、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酸性食品混食,使血液的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所以,蔬菜又称“碱性食品“。

4、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减轻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5、部分蔬菜中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机酸和一些特殊成分,具有调味、解毒、杀菌等作用,能开胃口、增食欲。

因此,当人们久不食蔬菜便会感到胃中不适,或食饭无味。中国饮食讲究的色、香、味、形,其主要是蔬菜。

五、分类:

1、甲类蔬菜:所有绿色叶菜类、野菜类,其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较为丰富。

2、乙类蔬菜:以豆类、胡萝卜、大葱、辣椒、芹菜等,主含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等。

3、丙类蔬菜:瓜果类及土豆、芋头等,含少量维生素,含多量的淀粉。

南 瓜 甘温,脾胃

(北瓜、倭瓜、香瓜、麦瓜、饭瓜)

一、补中益气:脾虚气弱,营养不良。与大米做成南瓜饭。

二、解毒杀虫:肺痈(与牛肉煮食),烫伤、下肢溃疡(用南瓜瓤捣汁或晒干研粉外敷)

现代应用:

1.抗病毒及解毒:果胶能粘结和消除人体内的细菌毒素以及铅、汞等有毒金属,中和食物中的毒素,如灌服能解鸦片中毒。

2、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3、糖尿病:轻度患者在控制饮食时,每晚8时半吃半斤煮熟的南瓜,五天后早晚各吃半斤,可使尿糖基本稳定。为低糖、低热量食品,植物纤维素,维生素A含量较高。所含大量的果胶与淀粉类食物混食时,能提高胃内容物的黏度,使碳水化合物吸收缓慢。果胶在肠内充分吸收后,可形成胶状物质,减少肠道对糖及脂肪的吸收,起到控制血糖升高,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能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有较好地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

4、促进生长发育:南瓜中含有丰富的锌和钴,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主要物质。

附:南瓜花—素雅清丽 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被营养学家誉为“全能蔬菜”。

南瓜子—杀绦虫。

苦 瓜 苦寒,脾胃

(凉瓜、癞瓜、锦荔枝、红绫鞋、君子莱)

一、清热解暑:用于热病烦渴引饮,中暑。水煎或代茶饮。

二、解毒:用于痈肿、痢疾。外敷或捣汁。

现代应用:

1、糖尿病:降低血糖,苦瓜的鲜艳汁液,含有苦瓜甙和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2、疟疾:从中提取极苦成分奎宁(金鸡纳霜),是抗疟特效药物,能抑制过度兴奋的体温中枢,解热,对疟疾有特效。

3、防癌抗癌:

①苦瓜蛋白质成分及大量维生素C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具有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将该种蛋白质注射到患癌的老鼠体内,能促使老鼠体内的免疫细胞去杀灭癌细胞。

②苦瓜汁含有类似奎宁的蛋白成分,能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临床上对淋巴肉瘤和白血病有效。

③苦瓜种籽中提炼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癌细胞所分泌出来的蛋白酶,阻止恶性肿瘤生长。

4、促进食欲,消炎退热: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使用注意:

1、脾胃虚弱者慎用。

2、食用时,焯水,去苦味。

黄 瓜 甘凉,脾胃大肠

胡瓜、刺瓜、王瓜

清热、利水、解毒:用于热病烦渴,咽痛,目赤火眼。用嫩黄瓜切条加水煮沸,去水加 蜂蜜调服。

现代应用:

1、干燥症:含水量达96~98%,居蔬菜之冠,生津解渴作用极佳。

2、预防结肠癌:含纤维素非常细软,易消化吸收,能促进肠道内腐败食物的排泄。

3、减肥:含丙醇乙酸,能抑制体内的糖转化为脂肪。

菠 菜 甘凉,肠胃

“红嘴绿鹦哥” “赤根菜”

胡萝卜素转化为VitC、A、钙、铁。吸收率50%。

养血止血:

1、用于肠燥便秘,肛裂,痔疮出血:沸水烫后,麻油调食。(生者:性寒凉而润滑,有热者宜之(凉拌);熟者性平和,胃虚弱者宜之)。

2、用于消渴多饮:菠菜250克,煮汤,鸡内金10克研末,用汤吞服。

3、用于肝虚目昏,视物模糊:与猪肝同用。

现代应用

1、肛裂、痔疮:含大量的粗纤维,和抗菌二皂甙,可使大肠通畅,缓解症状。

2、夜盲症。菠菜中含有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成微生素A,能维护正常视力。

3、促进新陈代谢:菠菜中含氟生齐酚、6 羟甲基喋啶二酮及微量元素物质,能促人体新陈代谢,增进健康,大量食用菠菜,可降低中风的危险。

4、光洁皮肤:菠菜提取物具有促进培养细胞增殖作用,我国民间以菠菜捣烂取汁每周洗脸数次,可清洁皮肤毛孔,减少皱纹及色素斑,保持皮肤光洁。

使用注意:

1、不宜于豆腐同煮。含草酸,与豆腐中的钙质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不利于吸收利用,服用菠菜时先用开水烫一下捞出,80%以上的草酸都留在水里,然后再烹调菠菜,即可。

2、肾炎、结石者不宜用(同上)。可使肾炎患者的尿色混浊,管型及盐类结晶增多。

3、脾虚便溏者不宜多食。(性滑利而滑肠)

茄 子 甘凉,脾胃

又称“落苏”。紫茄含P量更高,一、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疡,皮肤溃疡等。捣泥或研末外敷。性寒凉,解热毒、虫毒,用于蜈蚣蜂蝎咬伤。

二、活血消肿:用于血热便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研末,酒调服。

总之,夏季食茄对易患痱子、疮疖和便秘、痔血者为宜。现代应用:

1、黄疸肝炎:紫茄数斤同米煮饭,连食数日。

2、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患者的佳蔬。含丰富的VitP,能提高微血管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止小血管破裂,降低胆固醇,常食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升高,有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的功能。

3、治胃癌、唇癌:印度药物学家从茄属植物中研制出一种药物(含龙葵碱),对66名癌症病人接受治疗调查,疗效显著。用于癌症化疗后发热,用菊花30克,煮水蒸茄,不但味美可口,而且退热。

4、痈肿:可用茄烧煅成性,研成细末,加入凡士林(痈疽、乳腺炎)或冰片(溃 疡)混匀,外敷或外撒。可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口愈合。茄子鲜叶晒干研末外敷治疗乳癌溃烂,疗效极佳,上药十分钟后即显疼痛减轻。

“酱爆茄子”“鲳鱼煮茄”“糖醋茄饼”“蟹肉烧茄”“油焖茄子”“煮茄子”

辣 椒 辛热, 心脾

秦椒、辣子、海椒、尖椒、团椒,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症。常作为佐餐食 品。

现代应用:

1、胃肠道疾病:本品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作用,口服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增加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并能促进肠蠕动。

2、防治冻疮:使局部血管反射性扩张,血液流向体表,从而使人感到热乎乎的,并能强烈刺激末梢神经。(取丁头辣椒6克,切碎,加60度烧酒30克,浸泡10天,去渣 过滤频擦患处,1日3次)。

3、风湿性关节炎:辣椒汤浸洗。(辣椒膏药)

4、减肥防病:辣椒素能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防止体内脂肪积存。减肥制品。

5、皮肤感染、溃疡:用老红辣椒焙热后研末,撒在疮面上,其杀菌力较强。并可以杀死一些寄生虫。毒蛇咬伤后可生嚼辣椒,能消肿止痛,创口起水泡,出黄水而愈。

6、预防癌肿: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它可使体内DMN化学物质突变作用消失,阻止有关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终止癌细胞组织的癌变过程,降低癌细 胞的发生率。

使用注意:

1、食用宜选用味不甚辣,辛香微甜而油滑多肉者。(去籽)

2、不宜多食。有刺激性,过食致头昏,眼干,口腔、腹部及肛门有灼热感。

3、痔疮、阴虚火旺者禁食。

萝 卜甘凉,脾肺 “土人参”

含糖化酵素、芥子油,能助消化,增进食欲。

一、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性凉而清热凉血,味甘而生津止渴。用于消渴口干,衄血、咳血等症。

二、行气消胀,消食化痰:食积胀满、泻痢、咳喘、咽痛失音等。吃油腻食物后,可吃些生萝卜帮助消化。

现代应用

1、矽 肺:每日不拘量的吃鲜萝卜、鲜荸荠,日久黒痰减少,咳嗽必轻。

2、抗癌:含生物酶类,木质素,及大量维生素C,能破坏亚硝胺的致癌作用,阻止癌症发生。

3、戒烟:切丝加白糖,每次一小碟。(因叶酸的作用)

使用注意:

1、服人参,不可服用本品(服人参或当天24小时内不宜吃萝卜,以免影响或降低人参的药力

2、生食为好,其中的淀粉酶不耐热,加温至70℃时使被破坏。

3、维生素C含量高于梨和苹果的8~10倍,用之代替价格昂贵的水果,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月的萝卜小人参”

胡萝卜 甘平,肺胃

一、健脾化滞:脾虚食积不化,饭后食用。

二、润肠通便:肠燥便秘,用胡萝卜汁和蜂蜜调服。

三、明目:用于夜盲症。与猪肝、黑芝麻、苍术同用。

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有维持皮肤及眼正常生理功能。还有加速 排出人体内汞离子的功能。

使用注意:

1、胡萝卜不宜多食或过食。

2、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不宜生食,最好是油炒肉炖,以便于人体吸收。

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加醋,以免破坏胡萝卜素。

山 药 甘平,脾肺肾

“长寿因子” “怀山药” 五谷不收也无患,只要二亩山药蛋

一、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腹泻带下等。和大枣、粳米煮汤。(作用缓和,为老幼均宜的食疗滋补品)。

二、益肺补肾:用于肺虚久咳,肾虚遗精。与甘蔗汁炖热服食。

现代应用:

1、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生山药120克,水煎服。或与大米煮食

2、保健:

①防止心血管疾病 山药中含有大量的粘蛋白(为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能防止脂肪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

②减肥(减少皮下脂肪)。

③ 预防胶原性疾病的发生 因所含粘蛋白能防止结缔组织的萎缩(如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④ 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及关节腔的润滑,防止疾病发生。

⑤ 使软骨保持较好的弹性,(粘液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结合可形成骨质)。

⑥ 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促进消化。

3、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鲜品60~90克,杜仲6克,苎麻根15克,(后两者用 布包煎),糯米适量共煮粥服用。

4、再障:山药70克,大枣10克,紫荆皮9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烹调中忌反复加热或过分煮熟(否则其营养成分会遭到极大破坏,怕冷怕冻)。

山药富含薯蓣皂(天然的抗衰老激素脱氢表雄酮—简称DHEA),内含有各种荷尔蒙基本物质,有促进内分泌荷尔蒙的合成作用,作用于皮肤时,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 肌肤保湿功能并改善体质。

薯蓣皂(DHEA)——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肌肤保湿功能并改善体质——皮肤变得白净、滋润——骨质流失减缓——抗衰老。

法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对于女性因荷尔蒙减少所产生的肌肤老化现象,如果使用含有山药、大豆蛋白素、深海褐藻等天然成分的植物性荷尔蒙复方,有改善的效果。

大 蒜 辛温,脾胃

含大蒜素,微量元素锗、硒等。

一、温中消食:胃脘及腹中冷痛。

二、解毒杀虫:痈肿疔毒、肺痨、痢疾、泄泻、钩虫、蛲虫等。

大蒜为广谱抗菌素,对细菌(杆菌)、真菌、病毒、滴虫等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将0.5%大蒜溶液倒入细菌培养皿里,五分钟后,细菌或死、或停止繁殖。

现代应用:

1、抗癌:

①大蒜素及其同糸物能有效的抑制癌细胞活性,使之不能正常生长代谢,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②大蒜液能阻断霉菌使致癌物质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防治肿瘤。

③大蒜中的锗和硒等元素有良好的抑制癌瘤作用。

④大蒜素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人体免疫机能,预防癌症发生。

2、降低胆固醇: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大蒜中分离出六种能降低血液胆固醇的含硫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及刺激胆汁的分泌,从而促进胆

固醇排出体外。

动物实验发现大蒜可以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50%。大蒜中所含的高活性物质(三硫化物)能防止血小板凝集,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能强心,促进血液循环。

3、肺结核:用紫皮大蒜30克,糯米60克,煮粥食用。咳血者加白及。

4、预防流感、脑炎:生食或用醋泡后食。大蒜挥发油所含大蒜辣素尤其对上呼吸道和消化道有明显的抗炎灭菌作用。使用注意:

1、过食动火,耗血、有碍视力,阴虚火旺者忌用。

2、慢性胃炎及胃溃疡病患者慎用。

3、一般的大蒜及大蒜油中均含有三硫化二丙烯和蒜臭素,而去除了大蒜味的大蒜制品虽然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含三硫化二丙烯和蒜臭素。

香 蕈 甘平,胃

(花菇、冬菇、薄菇)

有“素中之肉”之称,蛋白质含量很高,占干重的粗蛋白17.5%,脂肪8%。特别是含一般米、面、蔬菜缺乏的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食用菌所含的蛋白质中都有。另外,含三十多种酶和VitD2(成骨因子)。

一、补脾益气:脾胃虚弱,食欲减退,少气等症。(清香鲜美,增进食欲。炖鸡,炒肉丝)

二、托痘疹:有托疹外出之功,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

现代应用:

1、佝偻病:是小儿软骨病的良好食品。(香菇中的麦角醇无论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均可转为维生素D2,是补偿VitD的要剂)

2、高血脂症:能有效地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如:

3、肿瘤:含1.3-β-葡萄糖苷酶等多糖抗癌物质,能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刺激抗体形成,激活巨噬细胞,抑制癌细胞生长,延长生育期。

4、抗艾滋病:英国从培养的香菇菌丝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可使因艾滋病病毒感染的T淋巴细胞复原,刺激巨噬细胞,增加Ih-I因子的活性,有助于产生抗体治疗艾滋病,且安全无副作用。

黑木耳甘平,肝脾

木耳、蕈耳、木菌

主含铁、磷、钙及维生素B

1现代应用:

1、抗血小板凝聚:木耳多糖有抗凝血、抗血栓、降血脂作用,尤其能对抗人体脑部血栓的形成。在体内有降低血液凝块的作用,对脑和心血管病患者均有效。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将黑木耳煮1小时,浓缩为1.0克1毫升进行试验,可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凝聚。

2、清理消化道:黑木耳所含的胶体可把残留在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排出 体外,是矿山、冶金、纺织、理发等行业职工的保健食品。

使用注意:

1、干木耳烹调前宜用温水泡发,泡发后仍然紧紧缩在一起的部分不宜吃。

2、鲜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孕妇不宜食用,含抗凝素。

洋葱 辛温,心脾肾

理气和胃,健脾进食

洋葱几乎不含脂肪,却含有前列腺素A、二稀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等成分。

前列腺素A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可以降低人体外周血管和心脏冠状动脉的阻力。

一般冠心病患者每日食用50克~70克洋葱,其作用比降血脂药还要强。

洋葱还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栎皮黄素,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的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减少25%。

注意:炒菜时不要炒得过熟,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下载精华讲稿:第二讲  饮食民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华讲稿:第二讲 饮食民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健康饮食讲稿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本可能让您多活几十年的书!一本可能让您少花几十万的书!颠覆了对疾病和养生的众多流行观念!必将掀起一场新的中医祛病保健革命! 糖尿病、高血压、......

    舆论学讲稿 第二讲(共5则范文)

    第二章 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和功能发挥 舆论客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公共性,即对于广泛的社会成员而言的公共利益的相关性。那么舆论在社会的公共管理与公共......

    《概论》课第二讲讲稿(推荐五篇)

    第二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讲稿) 一、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享年83岁,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字润芝,乳名石三伢子。母文七妹,父毛顺生。生日:1893年12月26日,生肖:蛇,身高:186厘米,逝世时......

    中国饮食民俗5篇

    第四章 中外饮食民俗 4.1中国饮食民俗 一、民俗和饮食民俗的关系 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或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 成的风俗习......

    第四章__饮食民俗教案

    第四章 饮食民俗 教学课题:饮食民俗 包含三节内容: 1、饮食民俗的基本定义 2、饮食民俗的功能、范围与类别 教学要求:了解:饮食民俗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饮食民俗的功能、范围。......

    端午节饮食民俗(推荐阅读)

    端午节饮食民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

    陈勤健中国民俗第二讲讲稿

    陈勤健中国民俗第二讲讲稿 (未删节版) 我们今天将第一章,民俗的概念 昨天晚上在请两个外教吃个便饭,因为他们来了以后还没有和他们好好聊聊。两位外教在在饭桌上一个是谈笑风生......

    模电第一讲和第二讲讲稿

    2011年刘刚模电教案 1 第一讲课程概述 1、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2、学时:授课56学时,3.5学分,必修,考试,平时成绩占30%。实验24学时,1学分,独立设课,必修,考查。 3、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