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讲座讲稿(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讲座讲稿》。

第一篇:课题研究讲座讲稿

迷惘、收获、提升、思索 ——个人课题研究感悟与思考

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做为一名一线教师,课题研究和“能写会说”是我的两大软肋,我特别佩服能写会说的人,一直在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从2006年开始,要求教师“人人进行课题研究”以来,我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区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参与这些课题研究,让我积淀了教育教学底蕴,丰富了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也让我能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课程改革尤如一列疾速行驶的列车,做为一名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边学习边研究解决着工作中的困惑,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走出了迷惘和困惑,经历了思索和徘徊,提升了素养与能力,收获着成功与自信。今天,我以《迷惘、思索、提升、收获》为主题,与大家分享自己课题研究一路走来的感受和收获。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1.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3.课题研究促进个人专业素养迅速提升 4.当下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逐渐走出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2006年刚开始研究课题时,觉得课题研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把课题研究看得深不可测,觉得课题研究是教育专家做的事,象我们这样的草根老师备好课教好学生才是本职工作;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总是用:“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研究出新的水稻品种成为农业科学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象邱学华老师一样能研究形成自己的草根理论”,我自然也研究不出什么成果。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特别繁忙,如果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件事情来做,自然就增加了工作量,课题研究没有成果便成为了一种负担。从2009年开始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我对课题研究工作在认识上有了转变,认为:教学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对象,而课题研究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课题研究已经如同教学工作一样成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逐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但是一种工作方式,而且也是一种研究方式,教学工作中我将二者合二为一。

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是源于科学教学中,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科学是„„》时我告诉孩子们:科学不是只与科学家有关系,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疑惑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无处不在。科学课给了我启示,原来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一过程总结出来,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行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勤于发现和思考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经验总结。原来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如同我们给学生

渗透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其实“课题研究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将应用于教学工作中”,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课题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这些年,我先后共参与了学校立项审请通过的区级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国家级课题《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区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我不断地、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而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现有三个课题已经结题,下面我将结合结题的课题逐一分享课题研究中的收获:

1.《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生活化” 在数学课堂中,很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注重“生活化”。

(一)情境创设要“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巩固分数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样一

个生活情境:(课件)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小明。妈妈买回13个苹果。首先,妈妈拿出一个苹果,让小明平均分成三份,每人一份;接着,又让小明将剩下的12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也是每人一份。全班同学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1)两次如何分?(2)在两次中,分别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3)如果用分数表示,两次分配中什么是相同的?(4)用分数如何表示每人分到多少?在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张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新知。

(二)教学手段采用要“生活化”

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然而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后都不能完全摈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其从生活化入手,因地制宜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要“为用而用”。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因为本节课是“面积”教学的起始课,学生对于面与体的概念很模糊,为了及早让学生从这种模糊中脱离出来,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课件,而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体会面是有大小的。在学具准备上既提供平面学具,又提供曲面学具,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每样东西都可以将它的表面找出来,并且都有大小。学生只有充分感知,建立起“面”的直观形象,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

地引出了“面”的概念,恰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教法要渗透“生活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如:《有趣的搭配》教学时本着“教学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宗旨,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到搭配衣服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搭配”------“交流互动”-------“调整搭配”-------“自己设计搭配”的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寓教学于活动之中,在教法上,采用尝试教学法,以“激趣—尝试—讨论—再次尝试—总结提高”为主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总结,结合排列、组合、图表,完成对搭配的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与提高。通过最后的总结,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所学数学思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四)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

如在教学“小数减法”后,我提供了以下的材料:圆珠笔每支2.3元、书包每个40.5元、钢笔每支12.8元、文具盒每个7.2元;如果给你带50元、20元、10元纸币各一张,每次只允许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要买的物品,应拿的钱数,并想想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紧密地与学生实践活动相连,他们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是我开始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在研究学习中我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意识逐步形成,并且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让我明白:一节好课以“真实”为底线,我们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学数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让学生敢问 会问 善问

本课题研究从立项审请、研究实施到结题,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从2009年到2011年历时两年,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实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的数学素养明显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

1.学生敢问:即自己有了想法、问题、建议等后,有胆量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勇于发表自己见解,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

2.学生会问: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萌发猜想;并能综合运用自身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理解信息,能广泛收集

各种信息,从各种信息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3.学生善问: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习状况,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一定的深度。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与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课题研究中也促进了我们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科研意识。在研究中的大胆实践,勤于探索,对现行《课标》中关于“两能”的要求有着深刻的认识。

3.《应用尝试教学理论 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以学定教”

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们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在整个尝试教学实验研究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总结调整研究方向,在尝试教学基本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情境教学、合作教学与尝试教学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尝试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研究,学生已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自觉学习的意识,我们要求学生写尝试学习数学日记,记录尝试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受,三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质疑问难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很

大提高,尝试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有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走上了主动学习之路。如《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尝试教学课题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掌握了尝试教学法的精髓,能将“学生能尝试

尝试能成功

成功能创新”的核心理念较好的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能尝试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自学,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实现自我提升。尝试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省时有效,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升华,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为实验教师,我于2011年10月,在全市首届“尝试教学法”实验老师说课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于2011年12月,市尝试课题组结题验收活动动中送教下乡至顺利实验小学,得到了课题组专家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实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论文撰写也取得了不少荣誉,分别于2010年7月,在全国第六届说课大赛暨论文评选中获得了教学设计获一等奖、课件评比二等奖;2011年5月,在2011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论文全国评选活动中荣获论文二等奖、课堂实录荣获二等奖。

以上三个课题已经结题,但课题研究中的精髓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课题研究的理念早已根植于我们的数学课堂,结题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结,我们将会把研究中的所得不断的深化并升华。

三、课题研究促进个人专业素养迅速提升

接下来,我想结合多年来的课题研究,谈谈课题研究对我们一线教师的价值和作用。这些年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深化自已的教学理念,研究实践促动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促使个人专业素养迅速得已提升。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自已的学科素养:

1.强化数学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在课题研究期间,为了清晰地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我手边总是存放着小学1—6年级的所有数学教材,为自己在教学中遇有疑惑随时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我也在假期中常常学习研读高年级的教材,尤其是学校决定让我带着本届学生上六年级,我从学校图书室借了高年级的教学参考书,认真的钻研高年级的数学教材,现在我对小学六个年级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个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为了教学中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的更为紧密,我借齐了7—9年级的数学教材,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学习,使自己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一直任教的知识结构,能用发展的、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拥有这样的想法,有感于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我执教了一年级上册的《5、4、3、2加几》„„在课后评课时虽然我得到了那位教研员很高的评价,但从这位资深教研员的评价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只盯着当前所教学的教材,加法交换律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我当时没想到,原因是我多年来一直从事低段教学,从来没有认真的钻研过高年级的数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我虽然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可我做为执教者却没有发现,而被评课者认为是一大亮点。还有一次是在去黑龙江国培时我执教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研讨课„„在遭遇这样的尴尬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日常

教学中有多少知识点没能抓住适宜的教学时机为学生渗透,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学习钻研高年级的教材,很多知识点并不是我们不知道,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接触,会导致我们想不到。在课堂上,只有我们看得更远,我们的学生才可能走得更远。做为数学教师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位置来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广泛阅读提升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导航。

多读书是提高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当前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有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理论书籍和期刊杂志。课题研究实践中,我结合自己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读一些教学专业书籍;尤其在实施一个新课题研究之前,通过搜集杂志上的一些相关资料和网络阅读使我对课题研究有了方向,不在茫然。

多年来,我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忠实读者,到2013年连续订阅9年,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教改最前沿的信息和理念,从中我拜读了不少小学数学专家的文章,有曹培英的、郑毓信的„„,郑毓信老师的很多文章对处于课程改革中的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做大气的数学教师》、《数学还是那个数学吗?》、《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系列专题、空间与图形方面的专题,每逢读到她的文章我总是能够回头审视自己的不足。给予我更多启示的是一些一线草根教师的文章,有教学所得、课题研究成果、教学成功的精彩案例,他们的文章与我们的教学是最贴近的,总

会有很多的共鸣,尤其是品读了其中的精典案例,我也曾想过我们也有教学成功的课例、经验总结,就试着写了一两篇自己成功的教学案例和课题研究心得向一些期刊、杂志投稿,在2012年我的一篇教学案例和一篇课题研究空心得分别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小学数学教育》和《读写算》。课题研究促动我拥有不断学习和写作意愿,经常阅读不仅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储存了知识,在阅读中也使我不断的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身的学科素养。

3.用心研究课题精典案例

研究案例是一种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我们学习了新的理念,要想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是很难的,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而且有助于我们将一些前沿的教学理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研究典型的课题案例,不但会加速我们对课题研究实施的理解,而且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特别见效。

新课标修改,在颁布前的多次培训中,早知道有“双基”变“四基”的变化,最初学习新增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尝试着将数学基本思想落实到教学中,总是无从下手,在对吴正宪老师的《重叠问题》这一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模仿教学,使我感受到了于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中的极限思想,„„就这样简单的一个教学举措就将我们数学中的极限思想深入浅出的落实到位。今后我们要多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学科素养。

4.课题研究是促动教师反思的原动力。

在课题研究中,做一个反思型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勤于反思,才能提高科研能力。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向专家型教师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根本上来找出原因和方法,只有在研究中持续不断地思考,才会使我们的思考更敏捷、更敏锐、更深邃。由此可见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是非常的重要。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并总结个人的经验,进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曾有一位教育专家指出: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师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并注重平时的积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不断总结,合理利用专家的理论升华自己的经验进而指导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

我经常抓住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课后反思,当堂课后进行反思。这时候对教学过程记得比较清楚,对教学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和分析,在我们有所思有所悟时,完成阶段性研究记录。第二方面是阶段反思。在每个阶段都结束,我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在这个时候通过对学生学习和课题研究情况的分析,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重建。第三个方面是课题反思。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反思,对整个课题实施和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课题结题反思,是一个总结和提高的过程,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所得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定期反思我们的工

作使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总结能力,对于自己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课题研究是我们专业成长的需要,作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课题带教研,以课题促教改,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驱动力,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

四、对当下课题研究的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是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现行正在实施的课题。2008年10月,我参与了自治区教与学课题组在包头举行的优质课竞赛,同时聆听了由自治区教研室毕力格图老师对教与学课题的培训,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初步的了解。活动结束后,我独自做了一学期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当时对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觉得课题过大,抓不住研究的落脚点。2012年重新开始研究本课题,在前面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觉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我们要重点探索“怎样教更有效”与“如何学更有效”的问题,促使教师的教 要“恰到好处”,学生的学要 “有趣活泼”。

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我的研究注重课学教学中的情境策略、课堂有效追问、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结束后,我研究的感触是关注的点比较多,我的收获零零总总,理不出头绪,课题研究成效甚微。我及时调整研究的思路,根据自己所从事高段数学教学的特点,将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的研究和课堂练习策略研究两个点上,因为我觉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远比单纯的教给知识要重要,有效的课堂检测练习不但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检测训练中得到能

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堂练习研究是我这些年课堂教学中没能精心料理的一块阵地。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些留存下来的资料,和大家聊聊我每学期是如何做课题研究的:

每学期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前,我首先回顾上一阶段中的研究成果和不足,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确立研究的内容后,我结合所要研究的内容做调查分析,连续两年都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回收全部问卷后通过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然后制定具体、可行的阶段性计划。

附:调查问卷(对比两份)

调查报告

阶段性研究计划

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要勤记录、勤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我的反思并不是多么高深,只要对自己的有一点点触动,我就把它记录下来,认真做好阶段性研究记录,思考后促进自己去改进。

附:阶段性研究记录(3的倍数特征)(分数与除法)附:课题研究课优秀案例(体积和体积单位)附:课题阶段总结

老师们,刚才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具体做法,我知道自己的研究过程还不够规范,我的记录、反思、总结中的感悟可能无法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些语言并不华丽,甚至于措词不当的文章,是我根据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研究点点滴滴用心积累下来的,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有一天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也会迈出一大步。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我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科教学能力,需要一个漫

长的过程,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持续地深入钻研学生、课堂、教材„„,相信慢慢地我们也会在研究中找到乐趣,有信心、有勇气克服自身工作中的困难,解决我们教学中的“真问题”,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继续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让“教育科研”之花开满校园!

第二篇: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讲稿)

校本培训讲稿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科研室

卢明月 2012.4.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很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教师坚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话,那么,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乐趣,天天上课就不会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教师就会很幸福!

反观我们的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感觉到了“乐趣”和“幸福”吗?如果没有感觉到的话,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做教育教学研究呢。还只是浮在表面上。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都没有现成的路去走,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实践、摸索。所以,我们学校确定了“小课题研究”这条科研探索之路。

一、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现状

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还是改善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我们学校里面,教师们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觉得科研很神秘,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觉得做不做科研没有什么关系,等等。具体说来,中小学教师科研或者说课题研究有如下几种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状一:重申报,轻研究。现状二:课题又大又空。现状三:研究人员少。现状四:研究能力弱。

简而言之,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难、远”。那么,我们应该从事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

二、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课题研究 对应着“假、大、空、高、难、远”,那就是“真、小、实、低、易、近”。也就是说,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因为,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主的发展,一种内在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土壤,就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的条件,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有一种洞察与思考,就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教师课题研究的范式,当然也就是基于自己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可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是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式研究,等等;研究的周期最多为一个学年;研究的情境就是学校、课堂;研究的基础是教师的研究兴趣、教学需要、支持环境、现实能力;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个人;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身临其境,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自己工作中的困惑,立足自己本校的实际(校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课题。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个别化、校本化、常态化,和实践化。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反思梳理问题,也可以通过教师座谈交流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反映问题,或者通过家访沟通发现问题,还可以通过请人听课提出问题,等等。教研组、小学要建立自己的“问题库”,从“问题库”中筛选出适合本校、本组研究 的“小课题”。

这里值得提醒的是,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课题一定要体现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小课题要求我们研究教学当中的小问题,无需太长时间,无需太深的理论功底,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加上适当的限定词以缩小研究的范围来实现。

四、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管理实行教研组、村小、学校科研室二级管理机制,以教研组、村小管理为主。具体说来,教研组、村小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科研室负责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结题审查、成果推广等工作。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科研室负责。

另外,为了提高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的可知性”,确保其实效性,我们开发了《小课题管理手册》,作为一种“文本化管理工具”它将指导教师们有板有眼地走好“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手册”既要求填写相对的规范,又要充分地允许个性的发挥与创造。它还具有记录功能。反映了“教师小课题研究”过程。“手册”即提出明确的记录要求,又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记录空间,它将记录“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为结题评价提供了佐证材料,为参与者留下成功的足迹,积累宝贵的资料。

五、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

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观念。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六、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评价

教师小课题研究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项目、评先选优的必要条件和骨干教师评选的重要指标。

有人说,学校既是学生的学校,也是教师的学校。这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们主张,“教师与学生同步成才,个人和学校共赢发展”。我们的“教师小课题研究”并非是为了填补某个领域的某项空白,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促进自我反思、引起自我转变,只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发展,只是为了提高教学素养、提升生活质量,只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只是为了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创新、提高中小学教师研发能力,只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有热切的专业发展愿望的研究型教师。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讲稿

小课题研究培训讲稿

双石铺中学

蔡秀丽

探究性学习法课题研究中,我辅导了《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课题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课题计划的预期结果,现将我个人辅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法课题的体会总结出来,以便与其他研究课题的辅导教师共同探讨。

一、明确“探究性学习法”的目的

如果辅导教师连“探究性学习法”的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话,探研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就可能变成一种“形式运动”。我是这么认为的,“探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等方法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独立思考、信息分析处理等多项能力。研究性学习法的研究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如何定课题

定课题与写论文可以说是同出一辙,课题定得好就可以说你的课题研究已经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或本学科与其它边缘学科的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议出一个课题,在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后再定出课题名称。例如我们数学学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诸如:利用玩游戏进行学习,画图比较学习,测量验证学习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的探究性学习法。

三、分阶段有条不絮的完成课题研究一个课题一般可以自己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1.议题阶段

定课题、做计划,设计出有关统计资料的表格,课题进展情况登记表等。

2.开题阶段

让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目的,研究方法,布置以时间细化的计划课题任务,必须完成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等。

3.研究阶段

课题组成员按阶段,按时间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形成有关(信息)数据处理报告,填写有关表格。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

4.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开题以来的各项成果和资料,进行有关的数据统计处理,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形成结题报告。邀请有关权威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员召开结题会,并由权威部门或专家组对本课题作出科学的评价。

初次进行探究性学习法的课题研究,以上的体会纯属个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总结出的不成经验的所谓经验。不足之处有请多多指导。

第四篇:课题讲座--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搞教育科研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教师,必须研究时代研究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时效。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与发展。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所以至今还没有加入到教育科研的行列中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学专家的事,与我们一线教师无关,我们一线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二是搞教育教学研究太难了,没有条件。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教育部《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教师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去体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境界。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有求新求变的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主动开展教科研项目活动,在经验反思的基础上,体会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形成新的教育观念,从而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行为模式,使课堂焕发出所应有的生命活力。为了能搞好教育科研,一线教师应该做好课题研究。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我比较主张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例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解决“学生课堂能听懂课而不会做习题”的困惑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例如,中学生抄写题目与正确解决问题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颖。

(2)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学的现实性。选题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依据。选取课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取题起到定向、规范、迁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迁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选题必须具有可行性,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这就是恩格斯指出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二是主观条件,这是指研究人员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三是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提出过早,问题会攻不下来

(4)价值性原则:选题必须有价值。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为了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选题应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如果改成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孩子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第五篇:讲座讲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讲稿 仁沙中心小学校

熊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我在这里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专题讲座。我们都知道现在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科学课,说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这次培训的其他学科没有要求和安排进行讲座和培训,唯独科学学科,从这个侧面也能反映出现在对科学学科的重视。2001年前,低年级独立开设科学课程,2001版课标颁布,1-2年级科学内容融入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2017版课标,回复1-2年级独立开设科学课。这是国际教育大趋势,也是中小幼衔接的一个考虑问题所在。

我对以前的《科学课程标准》没有看过,这一次我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程标准》,并且是最新版本,简短的几天学习领悟,我的解读是很有限的,还需要大家多看标准领悟学习。我回来也认真看了一下,课标里面有时候一个词够我想好一阵子,一句话也许会想一半天。课标应该说值得研究。那么我接到这个任务后,就在想这个讲座怎么讲才对我们上科学课有帮助,才能提高大家对科学课的真正认识和重视。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学习。第一部分: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当前发展趋势要了解,我觉得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当前为什么这样重视科学课程;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部分 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与趋势

一、科学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初,特征:知识本位

这一时期受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影响很大,这时的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加实验演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这一时期科学教育的最高理念。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特征:能力本位

二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两个重要现象:“知识激增”和“知识的陈旧率加快”。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方法在科学知识形成中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人们意识到掌握生命力更持久、应用更广泛的科学方法比掌握各种具体知识更加重要。所以,到了20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教育的情况有了改变,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日益凸现。这一时期,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成为新的科学教材编制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则采取类似于科学家探究事物过程的发现法。“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成为科学教育中的新格言。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末-----现在,特征:人本位

二十年来,科学教育又出现了培养科学素养为科学教育最高宗旨的发展趋势。“科学素养”这一概念是一个融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等为一体的复合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一是基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高科技时代,科学素养已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二是缘于人类日益增长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欲望使环境日益恶化所敲响的警钟。科学是双刃剑,缺乏正确的科学价值,科技越发达,对自然的破坏越大,正如斧—锯—电锯对于森林的破坏。所以,科学不再是“无情无义”的了,给人感觉科学也是有感情的,你对他利用好,他就对你好;利用不好,也将产生严重后果。科学素养较之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人文色彩十分明显。仅重视知识、能力、方法的科学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半,教育的新格言“还教育的另一半”,为世纪之交的科学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

二、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以学生的已知和需知为基础,鼓励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兴趣和需要中选择学习主题,并帮助学生确定他们建构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创新,以便科学处理各种信息和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自己解决问题。

2、强调手、脑结合。要想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不仅要动脑思考,也要积极动手操作实践。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有体验,有了体验才能产生感悟,最后才会取得对各种现象的正确的认识。

3、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以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的有关科技问题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态度。

4、采用“探究法教学”。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搜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小组学习方式是常用的有效途径。

5、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学生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知道如何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探究结果。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科学用语,能与他人自由交谈,进行口头汇报,撰写书面报告等。

6、实施写实性评价。对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教育来说,评价不能只关心结果,只依赖考试,更要关心过程,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的分析,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随时进行反馈与矫正。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

第2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正在兴起一场新的教育改革的浪潮,科学教学的改革是其中心内容之一。各国对科学教育的改革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有些进展是革命性的。尤其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的、计划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的科学教育的系统改革,提出了“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和目标。这些已引起我们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委托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并实施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2001年3月已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几经小范围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认真修改,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获得更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各科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是完成的众多课程标准之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大学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学专家等8人)在项目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郝京华博士的带领下,广泛搜集了国内外该领域改革的多种资料,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课程标准与教材,还有国内历年来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在广泛比较研究(支撑性研究——①国际比较②国内现状调查③国内需求④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新进展研究四个方面)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与基本趋势,并广泛调查国内自然教学状况和社会需求,总结50多年来课程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在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征求自然教学专家学者对小学自然课程改革的建议的情况下,提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开展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几经周折,今年2月15日晚间,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终于出台,指导我们教学。

第3部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科学课程的内容、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前言,叙述科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四个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技术和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科学课程的内容,里面包含一些活动建议。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领域: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有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附录,6个教学案例组成。

《课标》之第一部分:前 言

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导我们教学,是规划培养人的路 径。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实现培养人的桥梁。

我们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什么是科学素养?简单的说: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知道基本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且运用它们具备一定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有不同的程度和形式,人的一生中科学素养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期间。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1、基础性。体现科学学科的地位,基础性也就是学生必须学。现在不仅仅只有语文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必须学习的,科学也是必须学习的,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基础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容基础,方法基础,解决问题简单、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学习生活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践性。体现科学学科的特点。强调学生要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晴子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理解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简单科学问题,并且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知识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会交流、交往和合作。

3、综合性。也体现了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理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这些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综合性还体现于学习内容和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和解决问题的结合。综合性也体现于学科的综合,语文、数学和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对象问题,我们小学科学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理解全体的内涵。人员的全体(性别),地域的全体,民族的全体,课程的全体,经济和文化的全体等。也就是无论学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我们小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合适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2、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知识不是给予的,知识是生成的。科学探究是了解自然、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我们小学科学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有很多,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小学科学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科学学习内容要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白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基于学生水平,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我们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科学课程的设计肯定是不能与国家教育方针相违背,设计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兼顾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以感知四大领域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主要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所以课程内容部分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使用。

《课标》之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这四个方面都分低中高段在分别说。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科学知识总目标

2、科学知识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分段目标。也就是物质科学分低中高三段分别描述,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是分低中高三段描述。

二、科学探究目标

1、科学探究总目标

2、科学探究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8个要素来描述科学探究的分段目标。8个要素指的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

三、科学态度目标

1、科学态度总目标

2、科学态度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4个维度描述科学的分段目标。4个维度指的是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4个维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总目标

2、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分段目标

分低段、中段、高段分别从3大方面描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学段目标。3大关系指的是科学技术余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3大关系。

《课标》之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里选择了18个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6个,生命科学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3个,技术与工程3个。通过这些的学习,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这个领域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得观点。这个领域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每个主要概念在不同学段又有不同的学习目标。物质世界具有能量,内两包括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

二、生命科学领域

生物世界包括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条件,如营养、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见书33页画线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6个主要概念。

1、地球上„„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见书44页画线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3个主要概念:

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的运动着„„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本领域学习可以使学生见书53页画线部分。科学的核心是发现,技术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工程的核心是建造,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工程包含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3个主要概念:

1、人们„„

《课标》之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分别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四个方面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汲取了当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精华。

一、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建议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科学教师应该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标准,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注意各方面目标的整合与平衡。

2、教材使用建议 我对建议的理解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和教师教学用书,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为科学课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很大便利。科学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对教材做适当处理,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3、教学活动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如探究机会,讨论辩论等机会。(1)动手动脑做科学,(2)开展探究式学习。知道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5、学科关联建议

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科学可以为其他学科做贡献,其他学科也可以为科学学科做贡献,尤其是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1)与数学的关联与互动。(2)与语文的关联与互动。(3)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联与互动。(4)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

二、评价建议

教学和评价„„

下载课题研究讲座讲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讲座讲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讲座讲稿(精选合集)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董一菲”诗意语文”学习心得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诗意如火/把金陵的炎夏/举成一杯红酒/让所有的相逢/长成脸颊的桃红 这是董一菲主编的......

    课题讲稿

    《幼儿民间游戏探索与研究》课题培训讲稿 鲍集中心小学幼儿园课题组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挑格子等游......

    课题讲稿

    안녕하세요?네.만나서 반갑습니다.그럼.제가 먼저 간단하게 자기소개를 할게요.제이름은 임문정이라고요.신국제에서 한국어를 가르친지 4년이 됐어요.대학교 전공은 관광이......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林瑞清 通过《校本研究的新取向,教师的课题研究》的校本培训中,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小课题的选择和实施过程,选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需要学习、钻研......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讲座文稿

    小学教师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 今天我讲的谈不上业务讲座,因为我也和大家一样,也在学习中,只不过先学一步,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将我学到的有关科研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大家做以交流。也......

    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讲座心得体会

    校本课程培训心得 日升小学 程智男 课题研究工作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为了切实促进我校年轻教师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特邀请上饶市教研专家方建新零距离指......

    课题是什么(讲座一)

    课题是什么? 黑林镇中心小学 柏纪荣 一、什么是课题? 提起做课题,大家都有点头大是不是。许多老师对做课题不以为然,觉得当老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行了,研究课题那是专家的事......

    微型课题讲座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思想源自于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