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韩流文化的思考
其实一直想写一些关于自己对于韩流文化的思考了,因为好歹也是“关注韩流二十年”的资深专家= =,额„„以我的性子不写点东西还真对不起自己研究这么多年不是。哈哈其实我对韩国文化的了解不过一两年而已,也只是想说说自己的个人看法,而且仅仅是关于中韩流行和偶像文化的对比,对此不感兴趣的童鞋完全没有必要再看下去了~~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见鬼啊。话说已经预料到会有很多人不赞同我的观点,没关系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年代了嘛,所以会很释然的接受指正和批评的~~~也许不会回复但一定会虚心接受的~~~
其实一说到韩流文化,大部分人还是很不屑的,棒子的称呼在我看来多少有点蔑视的意思,因为一说到韩国人,大家首先想到的总是他们总是喜欢把什么都说成是自己的尤其是中国的各种文化,非常厚颜无耻,而说到韩国艺人,大家首先想到的也会是整容啊之类只关乎外表的东西,对于他们的实力大家基本处于一个笃定他们不行并且不屑于了解他们的程度。而对于这种态度,我只能说如果文化输出是一场战争的话,对于敌人的蔑视和不了解的态度是战场上的大忌。
学经济的都知道,不,是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因为竞争机制是优胜劣汰的最好方式,运用到文化圈娱乐圈是一样的道理。韩国娱乐圈竞争的激烈在我看来是远远超过中国的,韩国艺人数量的占比也应该是超过中国的,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谁能赢得更多的粉丝和收入就要靠长相和实力来说话。韩国整容现象当然很常见,其实中国整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老师说过,他说艺人不就是给大家带来享受的么,唱得好演得好当然很重要,但如果长的更好看有什么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是改变父母给的相貌这件事,可是当人们把头发指甲排除在身体发肤之外已经是常见并且合理的时候,会不会未来有一天人们也会接受其实自己的相貌也可以有改动?长相问题暂且不说因为我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接受,但是我们都知道观众也许会一时因为相貌而喜欢上一个明星,但也会因为他什么都不会而抛弃他。而且韩国经纪公司也不会肤浅到只找一些长得好的人来当明星,所以实力是出道一直到成名的必要因素。就拿权志龙来说,那么那么多的包括明星的人喜欢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长得好看么?看了他们的出道实录就会知道权志龙和太阳2006年出道之前在YG当了6年的练习生,6年非凡的努力,就是一个傻子也学聪明了,而且权志龙在YG之前从8岁开始还在SM公司当了5年的舞蹈练习生,加起来就是11年,况且当初YG老板找到他的时候不是因为他的勤奋而是天才才找到他的,所以过人的天赋加上11年的练习时光,权志龙没有道理没有实力,BIGBANG出道到现在几乎每张专辑都是他自己担当作词作曲,甚至编曲、混音的后期制作人也是他自己,他每年凭着自己在版权协会130多首歌的版权赚的版权费就能挣得钵满盆满。试问在中国能够找到几个出道之前有过11年练习生经历的艺人?而且是很谦逊而且这么红也一直没停下过努力的艺人?
激烈的竞争下,艺人们在出道之前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而且在出道之后也绝对不能放松,我觉得这么努力这么勤奋他们的实力再不上升公司都不会让他们出道更别说捧红他们了,在公司眼里相貌和实力绝对是第一位,而这两个因素导致的同样一个后果——出名是最重要的,所以,起码我熟悉而且比较喜欢的几个歌手和组合,他们的实力都绝对不输给中国的一些当红偶像明星。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培养人才,韩国的艺人数量多,竞争激烈,而且收入水平其实很低,和中国相比,艺人们都很辛苦而且耍大牌这种东西基本上很少因为观众都很挑剔,你对粉丝这么不好谁愿意伺候你啊于是就马上换了新偶像。而且韩国艺人的自杀率也很高,大都因为受不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和经济公司的制度有很大关系,他们大都基本上就是属于剥削类型的了。这种现象特别不好,但是我这里只想说韩国文化的优点至于为什么待会再详述。
有同学向我推荐了一个韩国的选修节目KPOPSTAR我就看了看,说实话其实是这一个节目改变了我对韩国艺人尤其是歌手的看法,说实在的里面的选手的实力真的是很强,从嗓子好的到高音强的再到舞蹈惊人的非常多,自己觉得唱的很好的评委要求却特别严格,而且节目的其他方面也非常好,在我看来综合起来中国能和他抗衡的只有中国好声音,所以说KPOPSTAR出来的选手出道了的歌我有的听了有的没听,但因为之前看了他们的比赛所以我完全不会再质疑他们的现场实力。
再说说韩国的综艺节目,就我看的那几个来说,他们的节目真的是玩真的,这些节目一是经常会请到韩国非常出名的明星,无论是传统明星还是韩流偶像,而在中国你能见到几个影帝影后级别的或者是天王天后级别的老上综艺节目?这就是两国的区别,韩国的明星更加的平民化,他们和观众的距离非常近,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二是他们不会顾忌任何偶像明星的形象,什么毁形象露素颜高难度史无前例都会来,只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是啊,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观众的心理都是一样的,谁想看你天天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大家都希望明星能走出光环展现自己平民的一面。韩国政府和文化圈的野心就在这里了,他们不满足于在国内的成功,他们想把韩流文化输出到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韩国偶像在日本在中国甚至在欧美有多火我不想多说。而综艺节目Running ma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过这个综艺节目的人都知道他在亚洲有多红,在北京,在香港澳门,在泰国在越南,粉丝们的数量和疯狂让人吃惊,包括这次6月在上海举办的亚洲梦想杯足球赛,受邀的Running man来上海的时候粉丝太多最后他们走的是国内的VIP而不是国际的VIP通道,而粉丝的包围更是使录制行程临时变更,更别说比赛当天上海虹口足球场空前爆满不是因为有范志毅等这些老足球明星,70%多到80%的人都是伪球迷,他们花钱是为了去看Running man主持人的,再想想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综艺节目能做到这么红?也许你是一个球迷,也许你是一位所谓的爱国人士,所以你觉得悲哀,你说大家都为什么不懂足球却去看什么破综艺节目,你说大家都是没有理智的追星没什么意义。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在中国难道大家都理智追星了吗?现在全亚洲甚至全世界都已经是一个偶像时代了,除了体育领域,文化领域的偶像时代更为明显,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谁有实力谁就能红,而且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红,至少现在没有多少人会深究这后面藏着多少不安与畸形,而各个国家在拼着的所谓软实力,很大一部分在靠流行文化。
也许你又会说,我大天朝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他高丽棒子不过就是以前天朝的一个番邦,而且还是番邦的一部分,文化底蕴就不一样怎么和我们比?没错,他们的文化是学我们的,他们的文字是学我们的,他们的制度是学我们的,他们的礼仪是学我们的,可是他们学了之后呢?他们现在想超越我们了,就从看KPOPSTAR看,他们唱的歌曲一半以上是英文歌,剩下的全部是韩语歌包括自己出生以前就特别出名的经典老歌,他们就从来没有把现在的中国文化当做模仿的对象,因为模仿的才是内心崇拜的体现,他们只是把中国文化放在和自己国家文化平等的地位罢了,而在礼仪方面,当这些东西的鼻祖——我们中国人都已经把这些丢掉而人家韩国人日本人都还在鞠躬说敬语论辈分的时候,我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再鄙视别人了。而且在你们没有发现的时候,韩流文化早已悄悄渗入我们的文化生活,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等很多综艺节目的开场歌曲都是韩国的歌;快乐大本营70%以上的游戏全部是学的韩国的综艺节目尤其是Running man;中国开始引进很多韩国的节目比如说我是歌手;现在发展起来的组合比如MIC之类的全部在向韩团模仿和学习;包括一些艺人的衣着时尚也在向韩流明星靠拢等等,如果你鄙视的对象和你已经平起平坐的时候你还在鄙视他情有可原,那如果自己的文化已经在不自觉的模仿和学习人家的时候如果你还要鄙视人家的时候就真的是说不过去了。
还有韩国总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这件事,比如将端午节说成是自己的的时候,我当时也特别气愤,觉得他们怎么那么脸大,是,他们真的很脸皮厚,别人的硬要说成是自己的,我们气愤、我们不甘,可是当我们把他们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之后,有没有反省过自己,学过政治的都知道,内因是决定事物存在的基础,决定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什么事情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与人相处也是这个道理。设想我们如果先把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话,他韩国凭什么能再抢?当我们无法控制别人行为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做好,就能立足于这个世界,微笑的睥睨其他人?
韩国的文化当然不是完美的,相反它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偶像的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压榨和自由限制也非常严重,他们的文化更趋向于快餐化,但是他们现在也在积极的改变,就我现在看的很多偶像无论是歌曲还是MV都趋向于多元化,结合南美风情的有,趋向复古风的有,一镜到底的有,而向欧美模仿的更是一直的努力方向,自己不是专业的说不好但是看的时候总觉得他们和以前的那种我们经常看到的很齐但是千篇一律的舞蹈,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他们的缺陷不是重点,他们哪不好怎么改我也不想关心,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当然要从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角度来考虑,我关注的是他们在哪里做得好并且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轻视韩流文化,而是要分析其现在发展如此迅速、影响如此广泛的原因,并且将对于我们有好处的地方加以学习和利用,我们是有孔子学院,有汉语,可是现在的流行文化也是文化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是吃老本,却不能有自己站得住脚、可以强大到把影响力扩展到亚洲乃至世界的流行文化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被日韩文化侵蚀的时候,才明白他们的野心和实力,会不会有些太迟了。
以上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失偏颇我知道,但是通过渐渐对韩流文化的了解,我想这种担忧是有些必要的,是,我是很喜欢韩流文化没错,但是我也是很正常很理智很客观的追星,因为有些明星真的很强,有些节目真的很好看,有些电视剧真的很不错,我自认为是一个对剧对综艺比较挑剔的人,如果可以满足一个挑剔的人的观赏需求的话,那这些文化是不是只有脑残粉才喜欢的文化,应该很清楚了。而且我相信大部分的韩流饭也像我一样理智,而那些脑残粉我就不想说了,他们都不配叫粉。我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韩流文化产生兴趣,而实习公司里的好的比我大的人也在看,而这就是我担忧的原因,有人必然会说我崇洋媚外,我只是想说,在现在这个高度全球化和文化激烈碰撞并快速融合的时代,在这个观众审美越来越挑剔的时代,在这个只有实力才能生存才有话语权的就这么现实的时代,说什么崇洋媚外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表现,如果什么洋和外人家在某一方面比你更强,为什么不能喜欢,承认不足完善自我击退敌人才是永远的真理,封闭自己轻视对手只会失去优势,一败涂地。
所以如果我们可以真正做出创新的真正属于中国的抵得过韩流文化冲击的可以广泛传播的流行文化的话,那我们再去鄙视他们的流行文化也不迟。
如果当年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的时候,乾隆能够正视英国当时的实力,不以天朝自居拒绝贸易的话,结局会不会不一样。现在的情况当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我想,历史总有哪怕一点点微妙的相似的时候。
第二篇:总结韩流文化
1.“韩流”是社会学家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就是浸透韩国特有文化气息的纯粹的韩国式生活方式在国内掀起的新的流行风潮。
2、寒流现状
近一两年来,由韩国流行音乐、偶像剧、服饰打扮所聚集起来的韩国文化风潮席卷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都市时尚人群。新的社会现象催生了新的词语,“韩流”一词应运而生,并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播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歌曲、喜爱韩国的影视明星,发展到热衷韩国商品,如韩国化妆品、韩国服装、韩国日用消费品、韩国饮食等。“韩流”似乎一夜之间席卷中国,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由服装、食品逐渐向电子、汽车等大宗消费产品拓展,呈现出产业多样化的势头。韩国在中国的文化商品市场中至少要占10%的份额。
韩流是从街头暴走族,到中年夫妇,甚至老头老太太,一律席卷。一到晚上,无数阿姨大婶陪着韩星傻乎乎地流泪,连很少看外国电视剧的老人们也早早地守在沙发上,等待着从韩剧里看到那个年轻人都很懂礼貌的韩国。
3、对本国各方面的影响
1)韩剧对国产剧的冲击
韩剧《秋天的童话》在电视台刚播出20多天,收视率超过了同一时段播出的欧洲足球节目,攀升为第一。
从韩剧杀到以后,台湾本土演艺圈便因此备受冷落,“年代”等几大电视剧公司拍出的剧集很难卖到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档去。
2)韩国艺人与国内明星的竞争
韩国艺人在中国主流大片中抢占重要位置,甚至于广告片商在拍摄产品广告时,也优先考虑韩国明星。继金喜善出演《神话》,张东健参演《无极》后,全智贤在《雪花与秘扇》中饰演19世纪的中国女子,而宋慧乔则在《一代宗师》中饰演中国武术大家叶问的太太。
3)对青少年的影响:
积极影响:独立的理性精神
韩国文化,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新鲜而不浅薄,因此对青年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
尽管他们的选择可能有些偏向,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太稚嫩,他们有时还被商业化炒作裹挟着懵懂地迈步。但无论如何,年轻人反应快,脑袋灵活,容易产生新思想,接受新事物,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时间长了,不仅知识面扩大了,而且观念新了,视野开阔了,愿意以新的精神对待生活,面向世界,从而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此角度看,可以说影响之大难以估量。“韩流”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精神。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青少年有自己的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不一味地崇拜权威、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崇尚个人的选择,这种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这种普遍的参与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民主”。消极影响:功利性和世俗性 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其生活活动形式是“哈韩”。“韩流”以娱乐为目的、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商品生产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这种被大众喜好的文化形式,不仅构筑起青年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影响青少年的审美方式。
“韩流”对青少年审美方式的影响,一是审美追求感性化。英雄主义受到冷落,青少年更倾向于对直观形象的接受。读图成了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图形、图像成了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图片成了杂志的主角,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韩流”对形象化的追求使青少年更注重对文化的直观性体验而将思想意义放逐。二是审美情趣的低俗化。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表现在其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由此也带来了青少年行为处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世俗倾向。对明星人物的盲目崇拜
他们的思想最活跃,对社会潮流最敏感,但是他们的理性选择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因此其成才方式受“韩流”的消极影响也越大,具体表现在青少年的成才观方面呈现出功利性、世俗性的特点。当代青少年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这种功利意识及其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利益驱动性,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少年 “物质主义”的精神特征。他们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雄才大略、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如韩国的安在旭,金喜善等。明星的耀眼光环深深的吸引着他们,明星的成功之途更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所梦寐以求的。于是我们看到青少年表现出理想主义的匮乏、理性价值淡化。有的青少年竟然要整出和金喜善一样的眼睛。这反映了他们对“投机取巧”“一夜成名”的成功方式的推崇与模仿。青少年对“酷”时尚的推崇
他们片面认为,充当电脑黑客为“酷”;充当杀手,“潇洒走一回”是“酷”;黑社会老大也为“酷”。他们认为“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但是极端的“酷”使青少年一步步迷失了“自我”,其感性能力畸形增强,而理性能力日趋萎缩。他们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成才观,“跟着感觉走”,“过把瘾就死”,其玩世不恭的态度,放弃理想和道德追求,丧失现实责任感,以至于无理性的潜意识、生命意识、性意识得已凸现,而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被湮灭。
4、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启示
生活不能没有浪漫的轻松,不能没有调侃的幽默,但也不能没有理性的深刻,不能没有思辨的过程。文化不能过于“沉重”让人难以走出压抑,过于沉重决不应该成为文化消费的结果;而消费文化的轻松也决不应该以浅薄为基础让人轻浮,堕入轻浮,毁掉的会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构造。
中国人对伦理道德的关注,对传统的亲切感,对传统与现代撞击中阵痛的细微感觉在本国文化人提供的文化产品中得不到体现,必然要在社会上寻找其他自己喜欢的替代。
“端午申遗”、“汉字是韩国人发明的”、“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争议。
所谓奥秘,不过在与,谁能较好地继承并发扬汉文化,谁就占领了新时代的文化制高点。中国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意发展民族文化,为中国的民族文化迅速找到自己 的位置和发展道路。,改变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负起自己的责任,改变目前中国大众文化 浮躁、浅薄,甚至愚昧的走向。
也许,韩流 只是青少年生活中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它们带着与生俱来的轻松与洒脱, 还有叛逆与浪漫, 闯入年轻的心扉, 也许不能长久, 却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了新奇与改变。真正的艺术是让人类自然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是跨越国界、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交流媒介。也许韩国流行文化并不深刻, 但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的确是不可抹煞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风行常常引起争论,争论的原因或许不是别人如何发扬,而是我们自己早已失去。
时统宇说:“人们对类似事情反应一直在变,最早的时候,得知别人偷我们的东西,是愤怒,恨不得争个你死我活,打个鼻青脸肿。后来慢慢改变,觉得这是我们的东西,能影响外国人,很了不起,很自豪。这些情绪都不应该,不管是羡慕嫉妒恨,还是自豪骄傲,都不必要。高兴可以,但更应该反思,想想我们和人家的差距,俯下身来看看我们的邻居,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究竟还有多少尊重和敬畏
在文化发展中,如何对待全球化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但直到今天,我们似乎仍旧没有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中国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交融点。所以,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就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而没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
韩流”是儒家文化与美国工业化的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了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与调和,将传统伦理与现代性的冲突、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中国人
1.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在未来发展中变得至关重要
“韩流”在中国的流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文化这个综合国力中最重要软实力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要把发展传统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变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负起自己的责任,改变目前中国大众文化 浮躁、浅薄,甚至愚昧的走向,真正实现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跨越,进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韩流在中国流行的特点
1)来势迅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2)几乎备受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喜爱。
3)青少年影响更甚 3
总结
也许,韩流 只是青少年生活中一场风花雪月的梦, 它们带着与生俱来的轻松与洒脱, 还有叛逆与浪漫, 闯入年轻的心扉, 也许不能长久, 却给年轻的心灵带来了新奇与改变。真正的艺术是让人类自然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是跨越国界、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交流媒介。也许韩国流行文化并不深刻, 但它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功的确是不可抹煞的。
在我们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的同时,也需要有客观的心态了解真实的韩国,了解韩国文化。
第三篇:韩流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
韩国经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田绪永
韩国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的科学论断及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要求和长远目标,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韩国把发展文化产业当成一项国策,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有关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1、增强文化的科技含量,发展文化科技,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存贮形式之一的文化和作为知识表现手段的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占居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韩国人把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词,并把它确定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产业之一”,显示出韩国的特色与抱负,充分展现了“典范移转”的效果。人才资源是发展文化科技的主体,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文化科技发展形势的人才也成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经验之一。
在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韩国加强艺术学科的实用性教育,扩大文化产业与纯艺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大批适应文化科技的人才。
人才管理系统化。产、学、研联手,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
利用专门院校进行培养。近年来,新建汉城游戏学院、全州文化产业大学、清江文化产业大学、大邱文化开发中心、网络信息学院、传统文化学校等。还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共80余种,目前在校学生5000多人。
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培养。自2003年开展文化产业网络教学,计划到2006年共开设21个专业,培养4500名急需实用性人才。由文化产业研究开发中心负责,通过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特殊专业的教授级人才。此外,发挥一些非正规院校的作用,向其赋予更多的教学任务。
加强专业资格培训。委托院校和企业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并正在逐步规范化。
加强与外国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如2002年共派出两批180人,培养CEO、中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各60名。国家为每人补贴6100美元。
2、加强立法,理顺文化组织管理机制
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立法和政府的组织管理机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1999年首次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被废止或修改的内容达70%左右。
此外,在改革原有文化产业相关部门建设的同时,又新建了一些机构组织,初步形成了运作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1994年文化观光部首次设立的“文化产业局”是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1999年,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通力合作,建立了各自下属的“游戏综合支援中心”(主管政策、规划等)、“游戏技术开发支援中心”(主管游戏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游戏技术开发中心”(主管游戏产业技术开发)。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还分别设立韩国卡通形象文化产业协会(负责创作等)、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协会(负责市场开发),共同推动卡通形象业的发展。在电子图书、在线游戏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领域,分工由信息通讯部主管基础技术开发,文化观光部负责应用技术开发。
韩国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基本上都有一套奖励措施。近两年尤其加大了对影像、游戏、动画、音乐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奖励力度。2002年,游戏、动画业分别评出15个、12个获奖产品和单位,“国务总理奖”(大奖)为最高奖项,奖金10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长官奖”(优秀奖)奖金500万韩元,“特别奖”奖金300万韩元。文化观光部计划2003年把“大奖”升格为“总统奖”,提升奖励的权威性。
3、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经费的供给
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振兴院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等方式共融资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各投入1700亿、1870亿、1430亿韩元。
第一,加大国家财政投入。近几年,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元,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
3.5%增长到约17.9%。
第二,国家设立多种专项基金,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先后建立了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
第三,动员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融投资。文化产业振兴院2000-2001年两年期间,成功运作“投资组合”17项,共融资2073亿韩元(政府350亿,民间1723亿)。计划以后每年通过“投资组合”至少融资1000亿韩元。2001年韩国电影振兴公社通过“电影专门投资组合”融资3000亿韩元,保障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第四,政府完善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如:为重点发展的游戏、动画等风险企业,对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甚至免除税务负担。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免除农田、山林、草场转让费和再造费,以及交通设施补偿费等。
4、建立集约化生产机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战略是,自2001年至2010年的10年期间,全国共建10多个文化产业园区,10个传统文化产业园区,1至2个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全国文化产业链,旨在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韩国充分认识到,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必须开拓国际市场,才能真正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其基本战略是,瞄准国际大市场,把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大力开发,促进出口,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通过海外市场赢利。他们通过加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集中力量开发名牌产品、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建立“前沿据点”、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设立出口奖励制度、构筑海外营销网等措施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借鉴韩国经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套用哲学上的一句术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来形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恰如其分。之所以说是“前途光明”,就是因为,一是我们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的历史底蕴;二是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行列,这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道路曲折”,就是因为,一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下的文化事业体制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三是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匮乏,后劲不足。尽管我国国情和韩国国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各国之间融合加速的现代社会,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是值得我国认真总结和借鉴的。面对飞速发展的国际社会,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
1、制定文化政策,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
产业政策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当前涉及文化产业的政策却为数不多。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和文化产业的实际需要完善国家产业政策,从而体现国家宏观经济导向,为文化产业的领导、管理、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对其监测、统计、检查提供政策依据。
文化政策决定着整个社会文化运作的体制和机制,决定着文化领域经济结构的组合和发展。面对急速转型的社会,我国应制定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构建与WTO规则相适应,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国家政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韩国于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计划,以及所采取的人才培养、经费支持、出口奖励等具体的政策都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针对我国文化管理存在的条块分割、利益扯皮,某些文化管理部门集“裁判”和“运动员”与一身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一个置于现行文化行政系统之外,没有自身利益关系的公共政策制定部门,由它来根据国家的文化利益和整个战略发展需求来制定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实施管理。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行业壁垒,建立平等、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政策和机制上根除部门保护主义。要真正逐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对发展文化政策提出的措施落实到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变管理主办为服务引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在管理方面,仍习惯于直接办文化、管文化、管办结合,带来诸多问题,造成社会文化发展始终落后于社会文化需求,结果是经营主渠道和合法经营受制于宏观审批管理,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消费增长,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理顺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对文化的管理机制,避免两者对文化产业出现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党委宣传部门负责的应该是意识形态,负责对文化产品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进行审查监督,避免文化产业部门只顾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甚至带来负面效应。而产业问题主要是市场行为,市场问题应该由政府管。当然,这并不是说党委可以对市场问题不闻不问,也不是说政府可以不问意识形态,而是要克服双重管理、职能交叉的弊端。党的意志应当通过司法程序变成政府行为,从而实现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而不是直接去管市场。
2、加强法制建设,保护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
法律法规是市场经济的保护神,它不仅保护广大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平等公平的进行交往竞争,而且保证党和国家的意志公平合理的实施于平等的市场主体之上,以最大限度避免党和国家有关部门不正常的“寻租”行为,影响了市场主体健康顺利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个产业,理所应当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如上所述,为了鼓励文化事业,韩国政府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于1999年2月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定义,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此外,为适应数字化信息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两年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这些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证。
尽管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以后,我国法制化进程迅速加快,制定了许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所以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像韩国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这样的总体法律还尚未出现,因此,我国应该在加快法制化步伐,尽早制定专门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多方位人才
从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其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保证了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
1960年12月28日,在美国经济学会第73届年会上,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舒尔兹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源投资》的讲演。他指出,传统的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仅仅归结为物质资本的增加,而实际上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他认为,完整的资本形式应当包括物质资本和与其相对应的人力资本两个方面。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以智力投资为主的文化产业中尤其如此。人力资源既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和依托,又是知识实现其经济价值的基础和依托,因此必须注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文化产业,关键还在于人才。
首先要突破传统的用人观念,拓展人才渠道,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传统用人上的论资排辈现象,尽管在今天文化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这种现象并未完全得到改变,在某些文化产业中还很严重,这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很多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中创作、企划、市场开发人才短缺问题又日益突出,为此,要拓展人才渠道,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次,积极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进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对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的有序状态。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其他分配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运用机制。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要想出高水准的文化产品,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有大批高水准的编、导、演艺及专业制作人才和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想创作出一流的文化产品,必须打破行业和国家、省市的地域界限,完全按照文化产品的生产规律,实行人才自由、合理的流动、交流和合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文化人才地区、单位所有的体制,实现人才资源管理的社会化和人才供求的市场化。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生产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建立平等的能够独立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和营业性的文化产业集团,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优势,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此外,应该借鉴韩国学校、短期培训、网络和其他媒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
当然,在文化产业化底蕴并不深厚的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无论从思想观念上、管理体制上,还是从经济基础上,我国都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为此,我国政府应该借鉴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韩流社团申请书
韩流社团申请书
你有你信仰,我有我追求。
“韩流”登陆中国后,引起了广大青少年的注意:出位的服装设计、起伏跌宕的韩国电视剧、激情洋溢的韩国歌曲、时尚潮流的韩国商品、美味可口的韩国饮食等。这股越涌越急的“韩流”给了我们更多展示自己个性的方式。让这“韩流”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此,我们诚意请学校批准端州中学韩流社成立。
申请理由:
1、加强对外国文化的认识,让同学们了解真正的韩国文化。
2、通过对韩国音乐、电视剧、服装、饮食的深入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盲目跟随。
3、给予同学们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
4、让兴趣相同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
一、韩流社的运转:
1、每个星期一次聚会。(主要内容是深入了解韩国文化,例:学习韩语及韩语的历史、欣赏韩剧及歌曲等)
2、每学期末一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通过成果展示真实反映同学们的情况)
3、与学校配合,若有关于歌舞类的比赛,积极参加。
4、每位团员每月需交5元团费,用以筹备社团活动。
5、活动地点:我们需要一个特别的场所。希望能有多媒体,以方便播放歌曲和视频。望学校能支持。
二、发起人
朱淑莹(高一4班手机:***)。其他成员待定。(预在高一和初一级招团员)
音乐社申请时间:2011年11月
附录一
韩流社章程:
第一章:总则
1、社团名称:待定
2、宗旨:韩国文化的友好交流。
3、本社团性质:自愿参加,非营利性的校园团体。
4、活动内容:韩国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5、社团发展、人事和营运理念在韩流社成立后,再内部讨论。
第二章:社团组织的安排
若社团成立后,将在第一个星期安排职务与具体任务。
社长的选择可有两种方法:
1、对韩国文化有一定程度地了解可当社长。
2、对社团贡献最大,并获全体社员同意可当社长。
第五篇:韩流经济报告
题 目学生姓名 学 号 3130104378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韩流经济链分析
黎帅阳
陈 建 军
亚洲经济发展
前言: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发展备受世界的关注。曾经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农业国,然而在战后30多年的时间里积极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现象,一举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创造了“江汉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被誉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复兴的样板”。虽然继东南亚金融危机后,1997年的韩国成为经济动荡的焦点。但如今韩国的经济仍然是星光闪耀,令人向往。其中,韩国经济中发展最良好,起到标杆作用的就是韩流经济。本文就将为大家分析一下韩流经济链。
关键字:韩国,韩剧,韩流,文化经济
正文:前不久,有一部叫做《来自星星的你》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热播,并掀起了一股“星星热”。韩剧就像韩国的文化炸弹一样轰炸着亚洲,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不容小觑。“韩流”的出现,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全球化视野的国家文化经济战略,它向我们昭示的文化经济含义很值得我们深思和讨论。现在就跟我一块去深入了解韩流吧。
是什么
韩流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登陆他地后产生的地区性影响。韩流文化作为韩国的“国家名片”,为韩国其他产业带来的机会和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了韩流文化出口本身的价值,已成为韩国企业投资和对外谈判时的最大助力。同时韩流经济已不仅仅局限于韩剧、流行音乐和明星的范畴,而是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出版、漫画、卡通、音乐、游戏、影视、广告、人物形象等在内的韩国文化创意。也就是说形成了以韩剧,电影,音乐为先导的韩流经济链。就单纯的就韩剧本身而言,电视剧产业链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此产业链涉及的群体就包括了电视剧制作、电视剧购买方、电视剧播出方、观众、广告商等。韩剧的热播无疑给电视剧制作人、购买方、电视剧播出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广告商打响自己的品牌后,也会从销售额中获取巨大净利润。评定电视剧的好坏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收视率,一个是播放时段。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本土,韩剧已在前者站住了脚跟。韩剧无疑像一个巨大的吸金石,令产业链前端群体纷纷向他蜂拥而来。
韩流文化的经济影响力远不止于此。纵观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等亚洲市场,从传统饮食、服装、美容化妆品、电子产品,到旅游、户外乃至家居用品,韩流的影响早已是无处不在。而2012年一首《江南Style》的走红,更是成功打开了韩流文化通向西方的大门。在“韩流”中,影视是先行主力,游戏、旅游为后发力量,同时,音像、出版、动画、演出等产业也积极进入。如今的韩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文化产品出口国。韩国文化作为先行者,紧随其后的就是韩流文化经济狂潮。从流行组合H.O.T将韩国的服装带到中国,到大长今促使韩国料理在中国生根,韩国一直致力于将系列影视剧和居家产品、IT产品、化妆品结合,并将其打入中国市场,率先买单的就是一大批韩剧粉丝。其目的在于通过影视剧、音乐等形式,将文化转化成生活方式,淡化产业间的边界,带动服装、旅游、生活用品、IT产品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如2000年成为许多在华韩国企业的转折点,它们借助“文化东风”在中国市场崛起。三星2000C手机、三星MP3随身听、三星数码“YEPP”旋风强势登陆中国。这些新的数码电子产品定位于时尚、精力旺盛、注重个性的年轻人。Line这个社交产品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后,也成为大学生情侣约会的热门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韩剧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资料,2012年由韩流形成的韩流商品、观光、影像制品等3个大项收入达28.7亿美元,在韩国国内形成附加值10.4亿美元,拉动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8%;出口商品总值14.18亿美元,观光收入10.25亿美元,影像制品销售额达4.3亿美元,特别是在比2011年来韩观光增加的110.8万名旅客中,因韩流而来观光的人数达84.7万人,占增加游客的66.9%。韩流经济对韩国经济的整体贡献度达到5.2%,成为近年来韩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为什么
这里需要提到所谓的“原产国效应”。比如我们购买美国货,除了购买它的使用功能之外,买的还有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品牌等其他内涵。我们愿意为此付出高价,可能就是因为它是美国货,泰国的产品可能也不错,但我们就不愿付出高价,这个溢价就是“原产国效应”。电视剧毫无疑问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进而可以影响这个国家众多产品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买的不是某个国家的产品,而是某个国家的生活方式。溢价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物质体现。
“韩流”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其追捧者多是年轻人,他们鲜明的消费方式也很快影响到嗅觉敏锐的商界,并迅速形成一条龙式的韩流经济链。如在《来自星星的你》热播后不久,国内旅行社便已迅速推出了专门面向“星星迷”的韩国主题游产品。外国游客赴韩旅游的不断增长,不仅带来了可观的航空、住宿、餐饮、百货零售、娱乐和文化等相关行业收入,更创造了数量可观的新增就业岗位。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将心中的文化圣地由欧美转向汉城,在文化的强劲攻势下,“韩流经济”终于势不可挡。欧美也只能暂居“非主流”行列。
不足及对中国的借鉴
然而,与韩流相关的营业额中,亚洲地区占据了93%,而其中为韩国带来的实际利益微乎其微,更有调查显示,韩流风潮可能在5年内终结。就目前情况来看,没有中日市场的支撑,韩流的商业模式就无法成立,看来韩流热潮似乎已进入进退两难的地步。
韩剧在大众文化领域如此轻松地影响了中国,这本身就说明了尽管中国文化市场内需巨大,但本土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而如何利用文化产业推动其他产业“走出去”,让中国产品搭文化的车,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要更注重吸引观众的成分,同时与我国的特有文化成果相结合,要与物质文化相结合,与风土人情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与观众的兴趣爱好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符合中国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让“汉风”健康地发展,并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产业链。相信我们底蕴深厚的汉风一定可以战胜风靡一时的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