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幼儿茶道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茶道的重要性
洪月凤
摘要:每个孩子最初的天性都是大致相同的,但平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却渐渐让每个孩子的秉性大相径庭。我们应该从幼儿开始,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从小教养,各种坏习性齐集一身,长大后就更难以改正,会影响孩子平常的一言一行,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意思。因而在中国茶艺的熏陶下,再配合25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幼童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通过国艺茶道的教授方式,浸润孩童心灵,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关键字:茶道 幼儿 心性 气质 品德
经过时代的洗礼,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小孩转,真可谓是“众星捧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祖宗”。在这样的环境里,往往就会造成孩子独自为大、恣意妄为、娇气脆弱的性格特点,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相处;想干什么干什么,也懂得不尊重长辈、遵守规则;还有就是畏惧困难,每次遇到复杂一点的事,就不想做了,就放弃了,不能坚持。另外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长时间静下来或者全心关注一件事,对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些问题对孩子未来走向社会、学习生活都是很不利的。
多数孩子行为的偏差来自于他们“早期人格”问题,但是在这时期家长往往要么关注的是孩子的技能训练,我们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舞蹈,轮滑,游泳,跆拳道,英语......太多太多,却对孩子习性的养成关注的很少,要么是顺其自然,觉得大了就好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带上了眼镜,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极其不尊重,大声辩解,而父母也是气的面红耳赤,咬牙切齿,这就是现在多数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在教育上的关系,父母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苦恼于孩子身上的骄纵、蛮横、自私、胆小、好哭、不尊敬长辈,不懂得宽容。孩子在四二一家庭里备受呵护,爸爸太忙,妈妈心软,爷爷奶奶太宠,西式早教只重视娱乐,不教习惯;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赏识教育,缺乏引导,孩子一大了就谁都管不住!3-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若不重视,会让自己的孩子徒有小聪明,缺少大智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描述过才与德的关系,现实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李天一,先是与人斗殴被刑事拘留一年,被放出不久后又以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李天一自身还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曾经获得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可是结果,纵使他的父母是名人,可他最终还是被判了10年,人生有几个10年可以浪费?
其实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心灵”教育,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为蒙以养正、扶正固本,才能养孩童之浩然正气。孩子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身和心健全稳固,才能拥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因而在中国茶艺的熏陶下,再配合25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幼童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通过国艺茶道的教授方式,浸润孩童心灵,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代人的心态变得浮躁,而品茶需要我们细察细品,需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这种心境是现代人所缺少的。
中国茶艺由于深深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中国茶道精神为思想指导,所以道心文趣兼备,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强调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注重内省,追求怡真。
1)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质”是指茶艺的思想内涵,是茶艺的内涵美,“文”是指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是茶艺的外在美的表现。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思想内涵而不重视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内在美缺乏必要的表现形式,则必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吸引人。相反,如果只重视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而无思想内涵,就显得虚浮空洞,不能打动人心。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中国茶艺历来追求通过茶艺外在的美的表现形式来诠释茶艺的思想内涵,文质并重,内涵美与外在美结合,意境高远,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2)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中国茶艺的表现形式多姿多彩。风格上有的儒雅含蓄,有的质朴粗犷,有的空灵玄妙,例如,禅宗茶艺空灵玄妙、禅机逼人,宫廷茶艺场面宏大、镂金错彩、极尽奢华,文士茶艺含蓄儒雅、清新脱俗、引人遐思。方法上清饮调饮不拘一格,有的用调饮法为您献上清凉沁心的冰红茶或浓香扑鼻的奶茶,有的用清饮法为您敬上一盏花香茶香交融的花茶、一杯沁人心脾的龙井或香郁味醇的乌龙茶。不同的茶类、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绿茶清饮清新淡雅,红茶调饮时尚温馨,佤族、彝族烤茶质朴粗犷、热情奔放,而乌龙茶的泡法则有闽北流派、闽南流派、广东流派、台湾流派四大流派,各派风格亦迥然不同。
3)道法自然,崇静尚俭
中国茶艺的表现特点是道法自然,崇静尚俭。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表演的最高原则,是茶艺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国茶艺倡导的“道法自然”,自然的本性是朴素,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美表现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开、水之自流,它们都表现在自在无为、淡然无极。中国茶艺要求茶人从精神上追求自由,反对心为物所役,力求去亲和自然、契合大道,做到物我两忘,达到至美天乐,道法自然。在泡茶时,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苍松屹立,笑如春花烂漫,言如山泉絮语,一举手一投足都纯任自然,发自心性,毫不取巧雕饰,毫不矫揉造作。中国茶艺这种以“自然为美”培养出了中国茶人自由旷达、潇洒不群、超然自得、不饰造作的个性。
崇静尚俭,是指中国茶艺要求简约玄淡,心静行俭,返璞归真,不铺张,不奢华,体行“精行俭德”的思想精髓。茶道首先培养孩子定和静。静、定才能安、虑、得,才能生出智慧来。
4)内省自性,追求怡真
在茶艺活动过程中,中国茶人往往以茶为媒介,去感受大自然的信息,在茶香飘飘、茶烟袅袅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污染,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获得茶艺活动中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愉悦的审美体验。茶清净淡泊、朴素自然、自守无欲、耐得寂寞的品性,使得茶人们在茶艺活动过程中以茶清心、以茶励志,内省自性,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胸怀大志,追求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孩子们喜欢操作,喜欢动手,喜欢扮家家。那我们就让每个孩子扮演小茶人,在泡茶中学习茶礼,学习一套复杂泡茶的动作手法,孩子学习中注意力很集中,用心观察和模仿,很安静,很舒缓、不急躁,很有定力。在手法之外,我们还让孩子学习泡茶和喝茶中的“礼”的仪态,体会茶道礼仪之美,收心收性,约束自己任性的性情。同时,我们还让孩子对茶叶、水、茶器这些“物”都非常的小心恭敬,端庄操用。让孩子对等茶喝的客人也要生起恭敬心,很恭敬的为客人泡茶。我们将孩子的恭敬心启发出来后,再开始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汉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再之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让幼儿从小学会准确的饮茶方式,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做有朴素自然、胸怀大志的人。
第二篇:论幼儿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论幼儿园大班幼儿篮球运动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园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学前教育阶段,处在这个阶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更多健康、丰富的体育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而篮球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篮球运动在幼儿园中开展的价值,科学有效地组织与实施,用丰富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关键词:幼儿园;篮球运动;实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要努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体质的增强,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体验。
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规范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能够积极促进幼儿健康阳光的成长,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一、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优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体育活动要努力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机能的协调发展、体质的增强,培养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篮球运动的训练,一方面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其他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完善幼儿园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篮球在我国普及范围较广
篮球职业化、商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发展趋势。首先,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相比于足球而言,篮球在我国是普及率相对较高的运动。我国的男女篮曾分别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第八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随着姚明、易建联等篮球巨匠陆续登陆NBA,他们肩负着荣誉、承载着期望,国人对篮球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篮球成为各地群众日益成为各地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对幼儿传授与篮球相关的课程有助于早日让幼儿融入社会环境,获得群体归属感,2.幼儿篮球具有较大的游戏性
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幼儿注重篮球活动的游戏性,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活动场地,比较灵活机动。幼儿园篮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低,不需要单独建设活动场地,这样设置一方面与我国幼儿园建设水平的现状相契合,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活动的普及型和推广性。
3.篮球运动有明显的锻炼价值
幼儿园体育活动要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为主旨。篮球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另一方面,篮球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性格,此外,还能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增强耐力,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促进幼儿的协调性发展。再次,篮球运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多样的篮球运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学校应当重视结合教学,采用灵活的形式发展篮球运动,并真正使其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方式 1.积极鼓励,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教学的开展还是课堂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启发幼儿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任务,幼儿园组织篮球运动也符合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教师首先也要激发起幼儿对篮球的兴趣,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篮球运动的方法,可是在一些情况下部分教师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幼儿拿着篮球不知道怎么玩,只是拿在手里看边上的幼儿拍球或是在地上简单的拍球,对其他形式的篮球玩法并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且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幼儿,让幼儿明白篮球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要向好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两个圈站好,拍球给边上的幼儿来传球,一方面幼儿能体验到传球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增进与其他幼儿的伙伴关系;另外教师也要向家长反馈幼儿在校的拍球情况,对于拍球表现不太良好的幼儿家长要密切配合学校,在家里勤加练习,加强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活动时间,加强幼儿对篮球基本技能的练习与掌握。
2.活动引领,激发热情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幼儿外向、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调皮、有的幼儿乖巧,作为幼儿教师不能笼统的对待每一位幼儿,而应该对每位幼儿因材施教,教师在篮球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意每位幼儿的表现情况,根据他们对篮球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分组,让每位幼儿在自己的组内优势互补、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幼儿对篮球运动形成深厚的兴趣。
回想起当初带领班内的幼儿参与到篮球操运动时,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甚至有的幼儿对篮球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这与“教师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不符合,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活动来引领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激发起幼儿的参与热情。总的来说,在开展幼儿园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热情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每位幼儿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和关注。
3.因人而异,和谐发展
在幼儿园中组织与实施篮球运动有一个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观察,注意幼儿的动态,看篮球运动的开展是否具有普及性。幼儿教师应开展有针对性的篮球活动,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幼儿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的限制,对新动作的学习很困难,表现为动作费力、紧张、不协调、不准确、缺乏控制力,并伴有多余动作,一些复杂的动作很容易让幼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指南》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就是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单调的排球动作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比如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运动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多样性的拍球技能,以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从兴趣中找到乐趣,从乐趣中找到玩篮球的窍门。
4.方法渗透,学会策略
篮球运动的的综合实用性比较强,它包含的技能技巧也比较丰富,在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时应该注重方式方法的渗透,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策略;幼儿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学习篮球技能的过程中比较吃力,他们在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紧张、不协调的状态,在运球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行为控制力,这时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和规范,增加幼儿对篮球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运球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让幼儿在班级同学面前能大胆锻炼自己的胆量,同时熟练运球的技巧。
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听音乐拍、接力拍、竞赛拍等多种拍球形式。听音乐拍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接力拍是师幼、幼幼轮流拍球。由于老师和伙伴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孩子练习拍球的积极性。竞赛拍是让幼儿以组为单位比赛哪一小组拍得多,也可以组织个人赛,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在竞争的氛围下巩固拍球技巧,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掌握了篮球运动的方法后,对篮球运动会更有热情和信心,能促进幼儿更积极的参与,通过篮球运动的实施与开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幼儿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促进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对幼儿的动作进行引导纠正和强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篇:论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而对孩子来说,能吸引眼球的也就是最喜欢的,孩子从小就喜欢颜色艳丽的东西,而到了上幼儿园时,他们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美术活动上了,因为美术可以让孩子们心情愉悦起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自己的内心思想。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它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兴趣 想象 幼儿发展
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并适当地进行艺术技巧训练,是现代美术教育所提倡的。它包括绘画活动、手工活动、作品欣赏大致三方面的内容。绘画活动多种多样,有刮蜡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棉签画、吹画等;手工活动有泥工、纸工等;欣赏作品方面可以对大师级的作品及孩子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这些内容都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绘画活动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绘画活动是美术教育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是眼、脑、手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在不断变化着的绘画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感受美、创造美。如何对幼儿进行绘画教学,是老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观念要正确。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偏重的是教幼儿怎样进行美术活动,教师定内容,确定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剪、折、贴,都完整地教给幼儿。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临摹式”。这样做仅仅是让幼儿掌握了方法和技能,变成了单一的模仿活动。虽然教师示范后也要求幼儿进行想象,添加其他景物,但由于没有真正激发起幼儿的创作兴趣,画面往往千篇一律,抑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教师管得很少,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涂鸦式”。这种方式忽略了基本绘画技能的传授,会给幼儿顺利表达思想,完成作品带来一定的困难,还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整体水平的停滞不前。在实践中这两种方式应该如何融汇协调呢?
我认为,首先要正确处理绘画技能的传授与思维创造的关系。
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教师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可以教给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例如:要教幼儿画人,就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人的基本动态,以及总结动态的表现方法,如在画妈妈时,可以让幼儿想一想妈妈的脸是什么样子,是方的还是圆的?妈妈的头发是长的还是短的?还是卷头发?妈妈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再让幼儿学学妈妈做事时的样子?腰怎样?腿是怎样?幼儿有了这些技法作为基础,才能画出自己想表现的东西。然后,在教授技法的同时,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对于一个主题,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引导幼儿观察基础上,幼儿画出一只正面的小鸡,教师就可以启发幼儿:背面的小鸡怎么画?胖小鸡怎么画?瘦小鸡怎么画?等等。不要把幼儿的思维只限制在一个事物上。
2.兴趣是老师。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和学习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美术活动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是不持久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记得有次绘画课上,小朋友们在画小汽车。一位小朋友由于用黑色的水彩笔重复在一个地方涂颜色,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一个小洞就被磨出来了,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但我没出声,想看他到底会怎样完成那幅作品。他当时很紧张,只要我走过去,他就会用手捂着那个破洞,我离开时,他想补好那个洞,但是越想做的事情越是不能做到,甚至那个洞更大了,但是到最后总要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进行讲评。他一动不动,不愿上前来,我走过去要看,他没办法只能拿出来给我:“老师,这里被我画了个洞了。”我一看故意说:“咦,你怎么这里有个洞,是不是那条马路坏了?”他点点头,表情也立刻“阴转多云”了。
有人认为,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没有任何功利,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特别是低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抹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期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扰,他们就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有一个孩子最喜欢画太阳,无论画什么都要把太阳画上去。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他这次画了三个太阳,我问原因,他说:“老师说的,树要与太阳在一起才会制造氧气的,所以我要多造些氧气,让这里的空气变得更新鲜。”
二、手工活动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技能
这个活动也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之一,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只要有外在的事物刺激,他们就会有种要做的冲动,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意愿。具体该怎样实施呢?
1.教幼儿认识和使用泥工工具、材料。
在小班幼儿初接触泥工时,我没有教他们捏成型的物体形象,只是让他们自由捏、随意揉,让幼儿再揉揉捏捏、拍拍打打中,自然地发现泥是柔软的,它可以捏成任意的形状,从而知道泥有可塑性。
2.教会幼儿简单的泥工技能。
我教他们捏日常生活熟悉的、感兴趣的、造型简单的单个物品,包括食品、水果、日用品等,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泥工技能。
3.粘贴。
粘贴教学活动是把教师事先剪好的各种图形粘在纸上。首先让幼儿欣赏一些成人的粘贴作品,教会幼儿涂抹糨糊的方法,让幼儿将图形在纸上摆一摆,确定好位置后,再粘贴。粘贴后可让幼儿添画一些细节,使画更丰富、更完整,并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4.折纸。
我们先要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并教给他们最基本、最简单的折纸技巧。起初,我们让幼儿欣赏了一些折纸作品,并当场为幼儿折了知了、大马、钢琴等一些折纸作品,幼儿感到非常神奇,跃跃欲试,于是教他们学习简单的对边折、对角折,再教他们用简单的方法折狗头、猫头、风车等有趣的物体形象。
三、作品欣赏是幼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作品欣赏,我们应该先了解、理解幼儿的各个方面的特点,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幼儿,而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看待作品,成人的态度会影响幼儿的理解,这样就会削弱幼儿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
1.促进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各类作品。
幼儿美术作品欣赏能提供给幼儿各种信息,比如:抽象的作品和具体形象的作品。欣赏这些作品能使幼儿对美好事物更加敏感,对人物或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还有冷暖色调的作品,同一种作品,只是改变了它的色调,幼儿却能从中感知出不同的情感或体验。
2.从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形式来欣赏作品。
这一观点又该怎样理解呢?比如:我给小朋友画示范画,没有给幼儿讲解要画的内容,幼儿处于被动的欣赏阶段,我从第一笔开始下手,幼儿只能看到线条,等到第三、第四笔出来的时候,幼儿开始了充满有趣的想象。有的幼儿说:“老师要画××了。”还有不同意见的幼儿又说:“不对,不对,老师画的是××。”这种多角度的、多方位的观察形式很好,能开启幼儿的想象力。
3.提供同一性质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拓宽幼儿的欣赏视野。
美术作品欣赏,除了要给幼儿接触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之外,还可以欣赏幼儿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也体验一下,自己的作品给大家一起欣赏的兴奋感觉。记得有次我们画的主题是“航海”。有个小男孩画得特别好,我故意在其他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了他,可是等我转了一圈又回到他身边时,发现他的画已经全变了样,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爸爸是在轮船上测量卫星定位的,有时候会遇到大风雨的,所以我就这样画了,这些都是刮的大风。”哦,我恍然大悟。
4.环境作用对作品欣赏的影响。
环境的作用在幼儿园应该说是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了,每次开学老师都会对墙饰区角进行精美的布置,而每次的装饰都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或是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的,一切都是尽可能地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让幼儿积累跟欣赏主题或内容相关的活动环境。这种环境是教师根据欣赏的需要,在墙面上、活动角或走廊上营造的感知环境,幼儿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可以缩短他们与欣赏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还能陶冶幼儿的情操。
第四篇:论茶道教学与学生道德修养
【注】此文将发表在天津市一级期刊《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
第二期
联系电话: 022-88***509电子信箱:zhyjyyj@263.net网址:.cn联系人:张维佳
《职业教育研究》月刊录稿通知第07-2350号
(刊号:CN12-1358/G4ISSN 1672—5727)
何哲群 先生/女士:
您的来稿 论茶道教学与学生道德修养本刊拟在 08
年2期(2月)刊用,特此函告。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职业教育研究》杂志编辑
部
2007年5月29日
论茶道教学与学生道德修养
何哲群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中国茶道融儒、释、道及杂家思想精华于一身,诸多高职院校将茶道
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中来,是因为在茶道教学的过程中,能促进
学生的修身养性,并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即通过泡茶与品茶对学生进行三
个方面的导引: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节俭清廉道德的倡导,茶艺审美情趣的培
养。
关键词:茶道教学;茶艺表演;高职学生;道德修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它的发现、利用到传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
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茶文化内容的发展也异彩纷
呈。茶,这一古老的文明饮料,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情趣,并逐渐成为纯洁的化身,文明的象征,团结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如沐春风,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纷纷将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
茶道”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中来,我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在茶道教
学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的修身养性,并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这一论题,谈几点看法:
中国茶道的内涵
茶道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
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1】,是修身养性之道,追寻自我之道,它表
达礼仪、象征友谊、反映素质、表现自我。其内容也就是茶道教学的主要内容。
它包括茶艺、茶德、茶礼、茶境和修道等。茶艺就是备茶、选茶、烹茶、品茶等
技艺;茶德就是在行茶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品行端正、节俭清廉的道德;茶礼就是
指各种茶道活动中的礼仪和法规;茶境是茶道活动所处的场所、环境;修道是通
过各种茶道活动来达到怡情修性、悟道、行道的目的。而在茶道教学的过程中还
必须贯穿茶道的指导思想即茶道的基本精神;“和、敬、怡、真”。“和”是茶
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有和气、和谐、和美、和诚、和睦、和
平等含义;“敬”是中国茶道的为人基本准则,是茶人的待客基本心态,表示尊
重他人,对己谨慎,上下有别,有礼有节;“怡”,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
感受,是茶人品茗过程中的愉悦心情,是中国茶人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真”
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是指真理之真、真知之真、真情之真【2】。通过茶道
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也是把“茶道”引入到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关键之所在。
茶道教学与学生道德修养
茶道是最精髓的就是清静与和谐,师生同在茶道教室这一清静的处所泡上一
盏清茶,看茶汤的透澈,观杯中茶叶沉浮舒展的静谧,沉下心来,细细地去体味
那始涩而回甘的滋味,既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更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陶冶。
唐末刘贞亮的《茶十德》对茶的功用作了如下概括: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
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
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等【3】。其中“利礼仁”、“表敬意”、“可
雅志”等说的就是茶道的精神范畴。
中国茶道融儒、释、道及杂家思想精华于一身,人们可通过饮茶来领悟哲理,感悟人生,减缓压力,整顿身心,清除烦恼,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等。具体
到茶道教学中,我认为可通过泡茶与品茶重点对学生进行如下四个方面的导引:
即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茶艺审美情趣的培养和节俭清廉道德的倡导。
茶道与团结协作精神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没有团结协作的集体只能是一盘散沙,不论什么时候,团结协作都是我国建设繁荣、富强、文
明社会的基石,也是我校创建和谐新校园,促进各民族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石,更
是我国新一代大学生步入成功殿堂的一把钥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茶道教学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协作性很强的,其中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尤
其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
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目的是使客人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
表演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即主泡手、助泡手、解说员,主泡负责泡茶,助泡协助主泡,负责焚香、赏茶、敬茶等,解说员负责各项泡茶程序的解说。而
在不同的场合及泡茶任务的搭配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泡的任务,有时
候又要求学生承担解说员甚至是助泡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
要与他人紧密合作,他们在什么时候应该突出,什么时候应该配合,什么时候应
该出现,什么时候应该沉默,都必须通过实际的训练和心理过滤,才能确立一种
整体的和谐与协作,在整个过程的进行当中要求主泡、助泡、解说员在同一时间
内有一种良好的协调与配合,而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另
外,泡好一壶茶不仅需要有好的泡茶技艺,还需要有优质的茗茶、上好的水质、恰当的冲泡时间、合适的茶具、良好的心境、静谧的处所等等,缺一便不能品出
茶之至味。“美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大家共享”,茶道表演是种很好地培养学
生和谐美感与协作精神的文化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
意识与协作精神。
茶艺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品茶之所以被看
作一种文化,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人们解渴的生理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中国茶道讲究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境美,在安
静幽雅、整齐舒适、完美和谐的品茗环境中进行审美活动,并通过这种审美活动
和审美体验,去感受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在茶道教学
特别是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则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进入
茶道教室,每个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仪表美,因为一个人的仪表直接反映出他的精神面貌和审美修养;其次应注意仪态美和语言美,它主要表现在礼仪周全,举
止端庄,说话和善,待人诚恳。另外,茶本身就具有一种美感,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4】,瑞草是神话传说
中的仙草,瑞草是美的,茶是瑞草之魁首,当然更美,因此在茶道教学中更要让
学生欣赏到茶的形、色、香、味之美,在茶道教室,当表演茶艺的学生款款走上
讲台时,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只是在静静地观看着、品味着。涤器、投茶、冲泡、敬茶,表演者动作利索大方,礼节谦和恭让„„静寂的处所,轻柔的音乐,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汤,让人似乎进入了一个空明宁静的世界,悠悠
一杯茶,它所烘托出的千山绿意,让人随和、随缘,此种意境此种美感,能对身
居茶室之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性格
情操、思想境界等方面都得到适当的陶冶,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茶道课作为一种
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陶冶情性的目的。
节俭清廉道德的倡导茶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自然之造化,秉性
朴素高洁,不入俗流。在茶道教学中,以茶为载体,茶性的俭朴可以导人精行俭
德,可以培养超然、淡泊的雅趣和恭谦俭让的精神涵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尚节俭是一种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更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消费阶层的大学生来说,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
活方式、消费取向,还是一种精神品质,一种道德修养。寒夜客来茶当酒,清茶
一盏也醉人。淡淡的茶香,能让同学们从诸多繁杂的日常学习生活走向心灵的宁
静,目标的明确,情感的净化,和对朴素人生的追求。节俭并非吝啬,它是一种
自我约束,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达到精神快乐的一种境界。我们弘杨节俭美
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精力,磨练意志,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
培养学生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做新一代自强不息的优秀大学生。
中国茶道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过品茶品味人生,它是一种艺术的熏
陶与礼仪的训练,更是一种纯朴廉俭的生活方式的养成与道德素质的造就。高职
院校开设茶道课,不仅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而且适应目
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当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被教育者的性格情操、思
想境界、人格等方面都得到提升时,也就给社会带来了祥和与安定。
参考文献:
【1】 余悦 茶文化博览之《中国茶韵》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
【2】 林治 《中国茶道》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4
【3】 余悦 茶文化博览之《中国茶韵》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
【4】《全唐诗》卷522杜牧《题茶山》
注:本论文荣获国家一级学会湖南教育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刊
登在《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
何哲群(1971--),女,汉族,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中文讲师,高级茶艺师,湖南省茶叶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茶文化。
第五篇:论茶道精神中的返朴归真
论茶道精神中的返璞归真
我所认为的茶,一直以来代表的都是一种朴素、自然、宁静的生活态度,经过历代文人墨客作为茶人的身份记录和阐述,使茶与人生境界、文化道德,宗教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茶文化以及与流派意识有关系的茶道。
据《词海》录: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提倡“清净,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符合儒释道的“内省修行”思想。
由此看来,由茶道引申出的茶文化应属上层建筑,是最为风雅的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更为字面上的“茶”其种植栽培,加工制作,体现的是农耕文化的遗留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而后的茶作为商品进行的一系列交换和商业行为更是延续至今,成为大众所熟知的所谓“茶道”。
有趣的就是现代社会中茶作为大宗消费品所带来的影响。
茶因为本质的自然属性有叫强的地域性,以古巴蜀云南为中心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有关茶的不同种植、品饮习惯和诗歌传说。我所在的四川成都商业气氛较浓,以茶为内容的广告及活动异常丰富。一次我和父亲参观过取名为“茶道表演”的商业演出,是为庆祝新店开张。舞台中一名美人身着绿衣端坐中央执壶泡茶,右方也是一美女轻快弹动古筝,背景取自然风景,希望向人表达高山流水的意境。台下人头攒动,快门声不绝于耳,几乎盖过古筝和主持人。如果不是对茶道有所了解,绝知茶应该是“雅”,那么这所谓的“茶道表演”还真让人不知道是“俗”还是“雅”。
据我所知这样的“茶道表演”是现在城市普遍用来推广茶行业和中国茶道形式的方式。不知对茶文化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来说,看到这样的表演会不会哑然。这样的推广方式能极好的博人眼球,传播速度快,效率高,收到的效果好。不过对真正意义上的茶道,茶文化甚至中国传统风俗有着破坏性的影响。虽然这样提高了品牌效益和受众范围,却降低了茶应有的文化层次和传统内涵,对茶道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再如旅游业,游客除了脱离城市享受自然风景和名声古迹,还应该反思,为何十年以前对人们来说稀松平常的生活对现在的人来说成为了一中奢侈?这不仅对旅游业,对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讽刺般的隐喻。
也许只有让大众真正体会茶的美和茶道的雅,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该做的恰是拾起当初的那份纯粹,回归茶道精神中蕴含的最古朴的东方哲学——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