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学讲稿21--浮力

时间:2019-05-14 19: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物理学讲稿21--浮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物理学讲稿21--浮力》。

第一篇:九年级物理学讲稿21--浮力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序号:21

课题:浮力(2)

姓名:____________ 主备课人:刘娟

审核人:物理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___

液【学习目标】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课前导学】

gV排计算浮力 2。会分析浮力的变化

1.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 所受的重力 ; 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 __ 3.阅读课本96页的例题,完成下列填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立方体铜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而铜块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G排= =。由此可知,F浮= G排=(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如果把这个铜块做成铜球再让它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发生变化(填“会”或“不会”),如果把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推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只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__和物体在液体中的_________无关.【巩固练习1】阿基米德原理法-----利用公式F浮=ρ

gV排计算浮力.1.一个圆柱形物体悬浮在密度为1.2×103kg/m3的盐水中,已知圆柱体的横截面积为10cm2,高为15cm,物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5cm,物体受到的浮力为(g=10N/kg)2.一个铁球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当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此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当把铁球的一半没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3.质量为5.4kg的实心铝球,若将它浸没在水中,则铝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10N/kg)(ρ铝=2.7×103kg/m3)【巩固练习2】运用公式F浮=ρ

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1.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0.5m的过程中,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思路引导: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水球在水中的体积逐渐______,排开水的体积逐渐______,所以水球受到的浮力逐渐_______,当水球全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所以受到的浮力_______.故选_____.

第二篇:九年级物理学讲稿1--运动的描述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序号:1

课题:运动的描述

主备课人:梁开灿

姓名:__________

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如何选取参照物: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飞机、船只、太阳、房屋、树木:

运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静止的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再观察教材图12.1-1,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1)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运动是宇宙中的______ ____现象。

4、讨论:既然运动具有普遍性,为什么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是运动的?

归纳:(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 ____,________ 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 ______,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它们的______ ____、_____ _____都一致,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点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____________ ________。(2)小玲乘飞行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________ __________。

(3)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的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呢?前句:______________ ______,后句:

(4)小华坐公汽看着窗外路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____________________。(5)清晨,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论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在车内行走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审核人:物理备课组

班级:_________ ___ 由上面的内容归纳:(3)如何选择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序号:1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根据歌词中描述的情况,先后选取的参照物是()

A、竹排、青山 A、湖岸 向()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沙对岸

D、从对岸吹过来 B、青山、江水 B、湖水

C、青山、竹排 C、游船

D、江水、青山 D、岸上的建筑物

5、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小刚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船里观光,若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6、小明骑自行车在长江沙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此时的风

7、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跳者

D、跳台

8、孝感谢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观光电梯从1楼上升到6楼的过程中()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额是运动的 B、相对乘客来说,楼房的窗口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口是静止的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

其选

择的参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11、诗句:“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 ____和_____ ____.☆☆ 中考连接 ☆☆

1、蹦极是一种极富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 B、地面 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 D跳台

2、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广场上的受检官兵

B.天安门城楼 C.受油机

D.蓝天上的白云

课后小结: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判定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_____ ______,则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_____ ______,则该物体是静止的。

等级:A B C D 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第三篇: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范文模版]

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 营里二中

田丽杰

本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展生占5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物理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复习中在加强指导和练习,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物理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 何艳阳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章是热现象。主要学习6种物态变化,及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本节主要有三个内容: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特点、液化的两种方法等。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已经学习过了蒸发的影响因素,对一些蒸发和沸腾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生活中见过烧开水,知道一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但并不知道水烧开时的温度特点以及出现“白气”的原因。很多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实例见过,但并没有与物理中的“汽化和液化”建立起联系。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

3.教法分析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亲自实验认识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3.通过体验和观察实验知道蒸发吸热,蒸发可以致冷。4.通过分析或实验现象观察得到液化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会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2.通过液化两种方式的研究体会多渠道研究问题的方法。3.通过几个对比实验,渗透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实例,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客观记录,养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4.通过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引课

教师播放电视片Discovery中《荒野求生》中的获取淡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过电视片的《荒野求生》吗?(展示一幅主人公贝尔来到海边的图片)。这一天,探险者贝尔来到了荒无人烟的纳米比亚沙漠,在高温无水的情况下,口渴的他面前只有苦涩的海水,他是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淡水的呢?(停顿3秒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师:展示贝尔获得淡水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就是贝尔制作的蒸发器示意图,他先挖一个沙坑,里面倒入足够多的海水,坑上面覆盖一块塑料布,沙坑内的海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遇到塑料布又变成小水滴,滴入下面的水杯中。下面我们也借鉴贝尔的做法通过实验进行污水的提纯。

演示实验──污水提纯(用摄像头将实验投影出去,如图2所示):师:在这个烧瓶中有一些污水,现在给水加热使其变成气体(点酒精灯),烧瓶管口上面用玻璃管把生成的气体输送到指定的位置。这是一块沾有凉水的棉花,前面的同学来摸一下是不是凉的(请一位同学到讲台摸一下棉花)。我把这块棉花放在玻璃管的另外一端用来冷却水蒸气。同学们注意观察管口的位置。看到什么了?确实出现了一滴一滴的水。现在水滴又不明显了,这块棉花已经发烫,再请这位同学来摸一下(请刚才那位同学到讲台再摸一下棉花,并说出棉花的温度的不同)。我再换一块沾有凉水的棉花,我们发现,水滴又一滴一滴地流了下来。如果继续做下去,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清水了。

图2

展示PPT(在同一幻灯片中同时投影出图1和图2):这个“污水提纯”实验与贝尔的海水获取淡水的过程是非常相似:污水-海水,烧瓶-坑,玻璃杯—水杯,淡水—清水。

教师提问:在贝尔的做法和老师的实验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水(液态)

师:我们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板书: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展示PPT(图1和图2):这两种方法都是水先汽化变成了水蒸气。相对来说贝尔采用的是一种较缓慢的汽化方式---蒸发。用酒精灯把水烧开的方法能更快地获得水蒸气,这时水花剧烈的翻腾,我们把这种汽化方式叫沸腾。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设计意图:野外生存的情境虽然学生比较陌生,但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由此而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够培养野外生存的能力,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污水提纯实验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另一方面也渗透环保的理念。获取淡水和污水提纯的对比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维。)

教学环节二:蒸发致冷

师: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蒸发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已经知道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空气流速、温度、液体表面,我们不再重复研究。我们研究蒸发的另一个特点。

学生实验:盒里有一个小瓶,里面装有酒精。下面用棉签沾一点涂抹在手背上,皮肤有什么感觉。生:感觉凉凉的。

师:思考为什么会有的凉感觉?

演示实验──蒸发吸热:(如图3所示)

师:这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这支显示的是现在室内的温度。这支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试管中,显示的是酒精的温度。现在我要把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看温度计的示数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猜测并回答。

师:实验中我们看到温度计的示数在下降,为什么示数会下降? 学生尝试回答。

师:玻璃泡上有酒精,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这里相当于我们的皮肤。这就是你感觉凉的原因。说明蒸发有致冷作用。

板书:吸热──致冷。

师:病人发烧时除了冷敷的方法,在额头和腋窝等处涂抹酒精,能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到演示实验的验证,层层深入得出蒸发特点。演示实验中两只温度计的对比,使得实验结论更具可靠性。蒸发的影响因素不在这里赘述,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态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尤其要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

教学环节三:沸腾

师: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有什么特点呢?(2秒停顿)烧开水大家都见过吧,回忆一下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呢?

生:叫两个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想一想烧开水时,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水温能达到多高?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实验──水的沸腾:

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套用来研究水沸腾的装置。注意酒精灯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每组的桌上还有一张实验指导卡,上面写明了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请同学们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实验指导卡。

师: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吗?(1)我们在实验中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交流回答。

师:实验中可利用大屏幕上的钟表记录时间。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卡上的内容填写。

师:实验结束,请同学们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水还能持续沸腾吗? 学生回答。

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你们实验中发现的气泡及水温变化特点。

学生交流(投影学生的实验数据表格):对着自己的实验记录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板书沸腾的特点并给出沸点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得出的水的沸点有可能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温度计的误差等因素引起的。师:沸腾的条件就是到达沸点且继续吸热。

PPT展示: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这是不同液体的沸点表。我们看到在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氧气的沸点是-183℃。所以常温下空气中的氧气是以气体形式存在的。

师:蒸发和沸腾的共同之处是这两种方式都需要吸热。板书:(吸热)

师: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都有哪些呢?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进行整理。教学环节四:液化 师(PPT展示图

1、图2):看这两幅图。这是蒸发获得的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这是沸腾获得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接下来我们研究液化的特点。

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拿出盒中的小平面镜(如图4),这是牙医检查口腔时用的小镜子。先观察镜面,然后对着镜面哈气,再观察镜面与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吗?看出不同就举手。

生:变模糊了,(雾蒙蒙的、有白气)

师:变模糊了是因为镜面出现了一层小液滴。小液滴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看学生的回答情况)

师: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所致。

师:下面再把小平面镜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周围烤一烤。再哈气,观察镜面是否还模糊?请同学们实验,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实验、交流。

师:水蒸气遇到比较凉的镜子就能液化,遇到热的镜子就不会液化,说明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即给水蒸气降温可以促使其液化。

板书:降低温度

PPT介绍应用:牙医在使用小镜子前都要在火上烤一烤,就是为了防止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PPT展示图2:为什么在这放沾有凉水的棉花?请同学回答。生:就是为了制造低温环境,让水蒸气遇冷液化。师:那为什么这块棉花后来变得非常热?

生:气体遇冷液化,就要向外放出热量,所以液化过程是放热的。板书:(放热)

PPT展示:在生活中见到的露水、雾、烧水时的白气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所致。例如露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夜间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PPT展示:这个打火机中的液体是丁烷。常温下它是气态的。在这里它却是液态。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酒精液化(如图5所示)

针管内封闭着酒精蒸汽,我们把有刻度的一面放在下面。观察从上面看刻度是否清晰,压缩活塞,再观察刻度是否清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压缩酒精蒸汽时管壁变模糊的现象。视频展示:压缩针管乙醚液化现象。板书:压缩体积。液化的两种方法。

PPT展示:生活中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并储存在罐中的。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家庭小实验:水烧开后用蜡烛加热白气中间的某一段,这一段的白气消失。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是教师最快捷的取得进步的学习方式。

下面就我们物理组的集体备课具体操作总结如下:

一、增进感情,取得最佳合作价值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大家要坐在一块商讨教学事宜,就要相互团结,虚心听取别人的教学见解,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上网共同查找资料,一起讨论最佳教学方式,就在这个过 程中 老师们交流探讨倾心而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更达到了彼此合作的最佳境界。

二、好的形式催生愉快合作过程

开展集体备课时,每位老师都是认真的执行操作,我们从每个课时的目标到重难点设置、例题、课件的选用,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到配备随堂练习,从每天的作业到章节检测题的设置以及学案、同训等教辅资料的使用,这样的备课模式水到渠成后便深深地感觉到:教学步骤有条不紊,思路清楚了,每天的工作也条理清晰了。我感觉:只要踏踏实实的做,合作过程一定很愉快,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三、根据学科特点完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

集体备课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能仅限于“课前备课”。我们觉得“课后备课”也很重要,每节课讲完以后个人都会有很多体会,也总要交流一下的。根据物理的特点,我们交流的内容包括:①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做好些;②哪些题目学生容易做错,是教学方面的什么原因;③哪些难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好;④哪些问题或概念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容易突破;⑤哪些实验通过改进效果最好,⑥哪些新课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入,学生最感兴趣。

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各班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教师也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人教的几个班情况差别也很大,为此,在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集体备课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对学生对课堂的把握,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为合理而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施教,创造性地去设计,去发挥,去拓展,去创造,并不是生硬的套用集体备课的模式,这样使具有固定模式的集体备课形式灵活地为教学为课堂服务,使我们优秀的教师团体资源得到了重组和利用。

第五篇: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 压 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简单计算。3.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过程与方法:

4.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5.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压强的计算。难点:压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教学方法:观察、科学探究式 教学用具

压力小桌、沙子、质量为200克的砝码1个(以上器材四人一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钉钉子)

这个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压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这节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种常见的力――压力,什么是压力?“压”── 即“挤压”的意思, 在实际中,那些现象属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作用呢?

根据以上实例,参照板图,师生共同分析压力的特点.并给出压力的定义.压力:由于物体间的挤压而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力叫做压力.说明:只有在水平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猜想:我们看一个动画,请仔细观察并做好比较。(牛和拖拉机)

牛车和拖拉机对地面都有一个压力,这两个压力的效果相同吗?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比牛车重的多的拖拉机反而陷不到泥里呢?)对此你有何猜想?

学生猜想:压力效果可能与可能与受力面积、压力大小有关。学生举例 :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图钉对墙的压力等

3.探究: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现在就让我们利用手边的器材来探究一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吧。

1)介绍器材: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压力(填大小或相等)

受力面积(填大小或相等)压力效果 3)学生交流

分析归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4.猜一猜

在这个问题中,能否因为A的压力大于B, 就认为A比B压痕深呢? 你能判断出哪种情况下的压痕深吗?(学生说明判断方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

即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二).压强:(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比较压力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 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显著,也就是压强越大.根据压强的定义可以推导出计算压强的公式.(2)公式: 如果用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 S表示受力面积.Fp

S

(3)单位: 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在国际单位制中叫做“帕斯卡” 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21帕=1牛/米

2例如: p=300牛/米=300帕.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300牛。教师拿出一张纸放在桌面上,说明纸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帕,并指出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压强单位.常用单位还有:百帕(hPa)和千帕(kPa)等。

-22例题:桌面上平放一本教科书,书的重量约2.5N,与桌面接触面积约4.7×10m,试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学生练习)三)应用.(1)减小压强的方法

讲述: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强就越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因此需要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你知道人们在造房子时是如何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的吗?(学生讨论)

可见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减小压强的例子?(学生举例,履带拖拉机、骆驼、钢轨等此处应多举一些例子)

读图:13.1-4,13.1-6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2)增大压强的方法:

一)学生随堂实验:

学生实验,让每一个学生拿一支削尖了的铅笔,用两只手的食指顶住铝笔的两端进行实验,然后找同学利用pFS来解释此现象.35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大压强的例子?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1.归纳总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3.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二节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课外阅读三峡大坝中的有关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具:演示: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4.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臵(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臵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理性思维的成就.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1)桌面上实验器材清单:吸管、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纸杯、缝衣针、硬纸片、塑料吸盘、气球各一个。

(2)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罐头一瓶、集气瓶、去芯的酒精灯、镊子、铁架台、鹌鹑蛋、水槽、大小试管、热水瓶各一个、有色水少量、马德堡实验装臵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罗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臵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再来一个:我桌上有一个鹌鹑蛋,大家看好了,现在我要让小烧瓶把蛋整个吞下去。看我变变变,瞧,进去了!刚刚的两个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讲授新课:同学回忆一下上一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同理,空气受重力作用且有流动性,因而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有同学可能会讲,空气本来就看不见、摸不着,我倒是可以通过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风来知道它的存在,这大气压我怎么知道有没有呢?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介绍半球构造,再请同学抽气后拉半球。大气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不管抽没抽气,半球外部始终受大气压作用。只不过,抽气前,内外气压值一样,所以显现不出来;抽气后,外界大气压远大于瓶内气压,因而表现出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能有力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际上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同学利用桌面上给你的器材,动手做几个实验吧。要记得哦,只有内外有气压差,大气压才能显露出来。找找看,你能设计出几个跟大气压有关的实验?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看哪一组想得最多。完成一个记录一个。表格也在桌上。开始。(几分钟后,有代表性地请学生宣读实验记录,并请同学分析实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通过刚刚的实验同学发现有的小组用小试管装满水后从水槽中倒提出来水一滴不洒,有的小组用大试管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那是不是说大气压能无限制地支持任意高度的水柱呢?早在 1640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城,塔斯坎宁大公爵在家里的花园中修建了一座十分精美的喷水池,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水源供给,就在园中挖了一口井,井口离地面足有十多米,并且装上了强有力的抽水机。大公爵和设计师想,在晨曦中喷泉与园内景色相映一定美极了。工程完成后,大公爵选择了吉日邀请了亲朋好友,正式揭幕喷泉。可是十分扫兴,尽管抽水机不停地工作,喷水池却喷不出一滴水来。在实际上,在当时的生产实践中,这类问题不止出现一次。矿工们早就发现无论费多大的努力都不可能把矿井里的水吸到离地面10米以上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的地方。喷水池**虽然结束了,但问题却留给了科学家。到底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三年之后,一位青年学者找到了答案,他就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

因为水银有毒,所以现在在课堂上不做托里拆利实验了。托里拆利也在实验后4年39岁就辞世了,又是一位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科学家。这个实验我们可通过视频录像来了解全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大气压能支持76厘米的水银柱,而水银的密度是水密度的13.6倍,也就是说能支持水柱的高度应为13.6×0.76m,约为10m,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则无论用多强劲的抽水机都白搭,而且如果违背了科学,再选良辰吉日都是无稽之谈。

再问同学一个问题:我们人体周围会不会有大气压?有,那为什么没把我们压瘪?同学们都看过电影、电视里的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都要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不穿,会怎么样?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找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联想:注射器吸取药液过程、钢笔吸水过程、塑料挂衣钩挂书包。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认识了大气压的存在,并知道了大气压的大小。回到开始我给同学演示的两个小实验,同学能解释原因吗?同学再想想有没有办法把蛋再完整的给吐出来?启发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完实验后,告诉学生:大气压虽然可以简称气压,但大气压和气压还是有区别的。严格说起来,大气压只是气压的一种,是外部空气产生的压强;而气压还包括封闭空气产生的压强、水蒸气或其他各种气体产生的压强等。当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鹌鹑蛋就被压出来了。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

通过参与从生活走向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观察物理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教师自制的如图(1)所示的演示器、漏斗、乒乓球、自制的CAI课件 2.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学习方法:从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图1

师: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师: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图2 学生回答。

师: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那么你们认为与气体的流动有关,是吧? 学生回答。

师: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猜想这种关系无非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科学探究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习方法:明确探究目的,给定一些器材,由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经历实验的过程,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

这里提示你们,我们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

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臵,请看大屏幕,如图3所示。同学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方案。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图3 科学探究要素: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有关实验现象。

师: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进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科学探究要素:分析与论证

学习方法:分析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断,归纳出科学的规律。师:你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就按顺序来进行,好不好?声音要大些,那么,第一组开始吧。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个情况:

(1)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三个图,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

(2)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一个图,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二个图,我们选择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4)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臵第四个图,我们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此切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因此,我们也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

师:好,非常好!还有没有不按照大屏幕上的实验方案,而设计其他实验方案呢?

师:好,因气流具有不可见性,并且流体不容易任意控制,我们结合同学分析的现象,采用CAI课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操作CAI课件)

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科学探究要素:评估、交流

师:我们一起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和交流。

第一、看看实验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需要改进; 第二、是否还有其他实验方案也可以实现实验目的;

第三、利用其他比较简单的实验器材是否也能说明问题等。并作为同学们的家庭作业。

教学反思: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第五节 浮 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浮沉条件及应用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4.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5.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2.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

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3)求浮力

2.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演示实验:

图1(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

(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板书: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

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

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

图2 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

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

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

分析:(p =ρ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板书:原因:>

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

西龙虎峪中学

九年级物理组

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

板书:

三、物体的浮沉

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图3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1)当(2)当(3)当板书: =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沉)

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总结扩展

(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物体的浮沉条件。

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

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四、布臵作业 教学反思:

下载九年级物理学讲稿21--浮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物理学讲稿21--浮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物理_《浮力》教学设计_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赵本中学马福佑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物理教学中对这一......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上期(最终五篇)

    九年级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九年级物理组由五位老师组成。每位老师都担任2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每周12节课,还有2节晚辅导。学期初,根据学校和教务处的总体规划以及学......

    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科组总结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学科组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和中考考试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年级物理教学......

    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共5篇)

    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 营里二中田丽杰 本九年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

    九年级家长会讲稿

    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下午好!首先,感谢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

    九年级教师座谈会讲稿

    九年级教师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代表九年级语文组两位成员简单谈谈,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分析过去: 这一届的学生本来基础就很薄弱,八年级升九年......

    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及教学对策(五篇范例)

    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及教学对策 一学情分析 本九年级学生基础普遍较低,基础不牢固,而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

    九年级思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1(大全5篇)

    九年级思品导学案系列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学习目标】 认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知道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自觉抵制各种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