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中全会讲稿二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
讲
稿
(宣讲人:阮明扩)2011年11月3日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
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十八届六中全会党课讲稿二
十八届六中全会党课讲稿二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必须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制度设计和供给、开放的产业体系,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1.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
二是推进农村合作经济“三位一体”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新型业态蓬勃发展、推动农民创业增收、转业增收、就业增收。
2.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一是主动接轨“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
二是着力加快市本级发展,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市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水平。
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突出特色小城镇发展,带动农业跨二进
三、接二连三,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四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3.坚持绿色发展,全面优化环境,不断增强发展的永续性。
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论述,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市建设。
二是促进农村居住方式转变,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
三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大力实施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计划,全民节能行动计划。
四是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等。
4.坚持共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不断增进农民的福祉。
一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
二是精准实施农村扶贫,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行动,加大产业扶贫、创业就业扶持、财政金融支持等措施,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
三是优化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能力。
四是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第三篇:交通系统六中全会专题党课讲稿
交通系统六中全会专题党课讲稿
按照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工作要求,今天,我就学习党的*大和*届*中全会精神、*思想的收获、感悟和思考,结合当前*工作,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对当前工作提出一点要求,请同志们抓好落实。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缅怀光辉历程,坚定不移跟党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不平凡的历程,自1921年7月1日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们永远铭记,在烽火连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无数优秀儿女和全国人民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永远铭记,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
党的*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引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和实事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新时代,我们作为这个集体的一份子,更要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更要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更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争做“四型”党员,奋发有为做表率。
当前,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后,道路运输工作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要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和“交通强市”建设目标,真正发挥执法队伍的尖刀、利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队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广大党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我们隆重庆祝党的生日,就是要把对党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化作具体的行动,与深入开展党史教育结合起来,与推动道路交通执法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与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优良的工作作风,努力创造出优异的工作业绩,向党的100周年华诞献礼。
(一)争做“学习型”党员,在勤奋钻研上做表率。
在浙江工作时指出,学习知识是一种学问,学习他人是一种美德。仁厚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挑剔的人看到别人的短处;谦虚的人学别人的长处修炼自己,自大的人借别人的短处膨胀自己;乐观的人学习别人而激励自己,悲观的人自惭形秽而放纵自己。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尤其是在党的事业重大转折时期,全党上下更要把学习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善于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支队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真正把读书求知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会到我们的工作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
(二)争做“廉洁型”党员,在廉洁自律上做表率。每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在学习和工作上发挥模范作用,还要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在廉洁自律方面发挥好模范作用。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的工作要求就可以看出,全市在从严执纪问责、鼓励干事创业、提高行政效率与改进干部作风上,始终保持重点监管态势。
我们一定要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干干净净”作为从业之本、立身之道,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党和国家、道路交通执法工作奋斗上,坚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争做“事业型”党员,在真抓实干上做表率。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付诸于具体行动。在工作中,每一名共产党员要有知难而进、不怕吃苦的意识,把面对和解决困难当作磨砺意志、激励斗志的宝贵机会,不怕涉险滩、敢啃“硬骨头”,任劳任怨、扎实工作。要有服务大局、团结协作的意识,摈弃狭隘的“部门意识”,要将自己的工作放到大局里去谋划、去推进。我们要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把工作目标、事业发展和群众期望结合起来,雷厉风行抓工作,沉下心来干事业,把加快道路交通执法工作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推进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争做“勤俭型”党员,在艰苦奋斗上做表率。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条件困难时要艰苦奋斗,条件好了也要艰苦奋斗。近几年,我们道路交通安全基础依然薄弱,行业企业仍处于发展和创业的阶段,单位“家底”也比较薄。广大党员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自觉抵制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不良思想和作风,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意识,作长期“勤俭持家”、过“紧日子”的准备。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厉行节约,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筑牢基层基础,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一)主体责任要“扛”起来。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是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首要任务,主体责任是刚性责任,必须严肃抓。要扎实开展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加强日常监督力度,推动责任落实,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确保主体责任落实落地。(二)思想认识要“提”起来。
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各支部书记一定要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会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思想认识,扎实开展党史教育,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四)组织生活要“实”起来。
要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个个过关、全面过硬”的要求,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生活会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努力形成人人遵守组织生活制度、人人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的良好氛围。(四)学习教育要“常”起来。
深入学习贯彻*思想和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党史教育,强化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推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的延伸,做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五)品牌创建要“动”起来。
要进一步树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的意识,用品牌标准来开展工作,用品牌形象来接受监督,用品牌效应来拓展党建工作。要结合中心工作任务,精心策划培树党建品牌,积极运用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等平台宣传支队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品牌的影响力,确保全年工作有重点、有亮点。(六)作风建设要“严”起来。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落实,坚决防止和克服形*主义、官*主义。持续推进廉政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用好监督执纪“*形态”,做细做实日常监督,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第四篇:六中全会讲稿
六中全会讲稿
讲五个:
一、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三、目标任务;
四、重大方针;
五、政策举措
——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
——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提出背景——我们十分注重先进文化建设。
1.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全面阐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那就是要建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3.党的十五大提出以德治国;
4.十六大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位一体);
5.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6. “十二五”规划纲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7.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最大亮点,将国家重大战略推向新的高度,并细化了部署。
一。重大意义 1.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国际背景来说,——(文化考验)当前面临国际经济危机二次探底,出现了失业率高企、贸易萎缩等问题,中国在经济危机当中一花独秀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软实力发展还不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面临国际秩序重建当中,我们文化发挥的作用还十分有限。常握主动权,羸得话语权。四个更加——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2.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从国内层面看,——(文化支持,不全面,不持续)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因为从国际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平稳健康地发展,都需要有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物质文明,一条腿是精神文明,或者说一条腿是硬实力,一条腿是软实力,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一打就垮、一打就败,如果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精神文明这条腿不行,可能这个国家不打自垮。实际上苏联的解体就是一个很沉痛的教训,当时苏联解体的军事势力是可以和美国叫板的,它的工业基础、科技基础、教育基础、基础设施各个方面,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但所有的这些都不能挽救苏联的解体,为什么?就是因为文化软实力的大厦坍塌了、意识形态崩溃了、价值观泛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人为巩固苏联政权、支持苏联共产党去维护。四个越来越成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3.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社会上需要更多的文化的解决。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从而提高人民对于社会的认同,为社会的各种心理焦虑和转型期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潜移默化的作用力。
总结: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指导思想 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内容上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形式上要符合科学发展(又好又快)。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与知识分子的“漫游政策”的时代特征、“宋词”“阴柔的美”的气质,反映了宋代“山河破碎”的时代景象一样。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怎样才能把文化建设搞好,实现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这次六中全会的关键指导思想讲的非常明确。
①强调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一定要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当中去认识、去思考、去部署,它是十七大以来总体战略部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明确了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样讲是不是空话呢?因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瓜分、凌辱、蹂躏、掠夺,许多人在担忧,二十世纪中国会不会亡国灭族?二十世纪过去了,我们不但没有亡国灭族,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应该说已经高高升起来了。一个濒危灭亡的民族,为什么能够实现大跨步的发展,看到伟大复兴的曙光,原因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但是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个真理,这个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不但同中国实践、时代特色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民族一步步振兴,这个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我们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正确指导思想就是马列、毛、邓、江、科学发展观。老祖宗不能丢。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建设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然职能姓“社”,所以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不是别的主义的前进方向。
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无论是搞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要有文化发展思路,这一发展思路不是单打一的发展,而且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的发展,要把整个文化建设放在整个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中思考,要时刻想着人民,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如果不是科学发展,我们这个发展可能就很难持续。——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科学发展的一个进一步诠释。因为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呢?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在这里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权益为本。
⑤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这一点在六中全会当中强调的特别充分。这次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定位非常明确,也非常高,强调得非常重要。
⑥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目标就是要把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⑦要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
三。目标任务
——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一大亮点,高瞻远瞩。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并列,经济上成为强国,文化也要成为强国,这就指明、并标示着我们国家在对外交往方面,不仅要通过经济发展去参与国际竞争,还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在国际上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应该有五个标准来衡量:一是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节目,而且这些作品不断涌现。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三是文化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四是文化版权贸易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文化贸易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当中发挥作用。目前的国际议题主要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后,应该在议题的提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六个方面)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②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③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④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⑤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⑥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四。重要方针 ——“五个坚持”为文化改革发展定“方向”(重大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这“五个坚持”,为是我们文化改革发展定了“方向”。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3.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文化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生产和创作格调健康、品味高雅、具有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
5.坚持改革开放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政策举措(共6条)
一是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途径: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三个载体,途经抓手)3.内容: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是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这个“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毛主席提出的,这对我们繁荣文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关系,要把这个关系要处理好。——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的平台,也是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网络是一个新媒体,它的特点是海量、多点、交互、及时,而且是多主体,这种新媒体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对它防范多了一些。认为这些东西可能会使思想多元化、可以使各种乌七八糟的信息蜂拥而来,会给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很大的伤害,带来很大的挑战,但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他们可以用这些,但为什么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占领这一阵地,使它为我所用。我们在观念上首先要这样,而不是一味防堵。一方面要疏导、引领,另一方面我们要唱响主旋律,掌握主阵地,占领制高点,从技术、人才、题材、内容、形式上能有自己的创造,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噪音、杂音自然就会被压下去,要使它绝对的销声匿迹做不到,但至少能够压下来。我们应当对网络媒体采取主动进入、积极利用,然后加强引导,有效防堵。而不是仅仅一条只防、只堵。
三是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切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五项工程,着力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要继续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管好”、“用好”现有公共文化设施,使其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四是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是一大亮点。
——文化采取市场机制的方式来进行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像复制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无线电这样的新兴技术传播以后,对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大众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满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需要。另一方面,采取市场机制来发展文化产业,产业也确实会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它可能会流于低俗,可能会伤害到文化的原则。所以,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中间需要把握好这样一个度,一是进行严格的管理。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对文化产业,尤其对现在的电视、广播和新媒体,也都有这样那样的严格管理的界定,有规范。二是要用市场机制去发展。
五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成文化产业大国必先解决体制。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还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搞得早,30年了。文化体制改革,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开始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探索,但真正全面的开展这项工作,应该说是在2003年我们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来,到目前来讲仅仅是八年的时间,时间还比较短。
一是文化产业的领域确实呈现出小、弱、散的状况。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兵临城下。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是我们的优势,但雄厚的资本与成熟的商业运作却是西方的强项。
二是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主要靠行政指令来实现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而不是群众需求和市场导向,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文化领域,本属公益的,公益属性模糊;本属市场的,市场属性不明。结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缺乏闯荡市场的实力和能力。——按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二分法”思路,改革路径分外清晰——在宏观管理体制上,主要是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直接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微观运行机制上,一方面,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批文化领域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增强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六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这是一大亮点。●对文化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多管齐下、多元发展。除国民学历教育之外,还应更多地调动社会积极性,从不同层面培养文化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当中,应该对起到领军作用的骨干人才进行超常规和跨越式的培养。●《公报》中提到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是我们完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实现党对文化建设全面领导的重要表现形式。
备用部分:
1.我们知道,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82年)、十四届六中全会上(86年),我们党已经制定过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我们党当时讲的与“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就是今天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文化发展的导向。一是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的认识到文化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引领作用。文化不仅仅是反映了经济基础,同时它又能动的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文化建设,有能动的推动作用和引领作用。二是文化自信就是要建立文化的自信心。经过这30年的发展,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文化自信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世界上西方国家往往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还处于主导地位。我们现在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在这样一些世界议题的提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中,我们还没有居于主导地位,还没有发挥这样一个世界大国的应有作用,这和我们的文化建设水平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跟经济基础有关系,跟我们文化建设滞后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新的世界新秩序的建构中间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文化自强,就是要加快发展我们的文化,提高我们文化的软实力,不仅硬实力要强,软实力也要强,真正使我们把一个资源的大国转变为文化的大国和强国。
3.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在五千年独一无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然而,走入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之日,也是古老的中华文化迎来全球化挑战之时。此后百余年间,在中华民族沉沦、中华文化同样经历着艰难的蜕变与新生。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的百年史时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根本解决了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基础上,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唤起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觉醒,最终突破“三千年之未有变局”,中华文化的振兴终于有了现实可能。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201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这个特殊的场景,正可看成孔子背后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所处的方位。
从纽约时代广场上“至圣先师”为原型的孔子动画,与北京奥运会绚烂的“大脚印”、上海世博会鲜红的“东方之冠”以及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起,构成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图景,为世界重新书写中华文化的印象。
5.严书翰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一)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提出?就是因为任何社会要稳定发展必须要有价值体系来支撑。这一点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任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当中所说的,“当前处在社会变革期”,我想我们应该把握住以下四点。第一,当前文化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为什么现在对文化的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期盼越来越高,关键第一条就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第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很多网友讲到综合国力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GDP,当然现在能创造GDP的不仅仅是一二产业了,文化产业,像西方发达国家,比如以美国为代表,它的文化产业早就超过美国GDP的一半。第三,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文化支撑、价值支撑,大家越来越看到了。第四,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热切的愿望。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黄金周出游的人这么多,我看很多人是奔着一些旅游地点,它有很多文化底蕴,了解我们传统文化,了解红色文化。我们把握了这四点,才会深刻领会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第二个代表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才能体现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第一个层次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个层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个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可以用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来概括。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因此,我们作为执政党,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的最大实际,我认为要把握两条:第一条就是当前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条就是我们有13亿人口。我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内涵这么丰富,其实我们总结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加以总结的。所以,正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因为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正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多层次的结构。所以,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就不能搞一刀切,用一种标准、用一个模式来推进。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那么丰富,我自己在学习之后得出的一个体会。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抓住着力点是很重要的。着力点我们用通俗话来讲就是抓牛鼻子,就是抓住某一个时间段内的主要矛盾。一是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才讲到,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整整探索了60多年,我们终于找到这条道路。大家知道,总书记在七一讲话当中,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今天我们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是四位一体了,它是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所以,我们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共同理想进行教育的话,就能够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能够形成最大的凝聚力量。第二个着力点要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我们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次、五个方面的内容的时候,虽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处在最低层次,当然最低层次,我认为实际上是最基础的层次。我们千万不能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好象是处在第四个层次,它就不重要。实际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一旦被亿万人民所接受,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刚才讲了,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样的也可以形成最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当前我们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进入关键时期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党的文件表达、表述我们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它是用“两期并存、两难问题”这八个字来概括。什么叫两期并存?当前我们处在发展重要战略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什么叫两难问题呢?就是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有两难性质。两难,简单地说,既不能这样,又不能那样。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处理这些当前出现的社会问题、出现的一些前进中的困难,我们既不能回到1978年前搞计划经济那一套,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地照搬西方国家那一套来解决。所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认为从我们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着力点。所以,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当初我们在学习“八荣八耻”的时候,有的人认为这“八荣八耻”提的很具体,认为并不那么重要。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两期并存、两难问题的时候,第二个着力点我们是应该把它牢牢地把握住。
(四)抓手和途径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这两条途径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落实,实际上我们党的文件很早就提出,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为什么这么强调国民教育?国民教育是解决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素质提高的问题。所以刚才讲到把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当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落实,要落实到国民教育当中。另外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搞了三十多年,而且有一套办法,就是说,我们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也是重在落实。实际上这种重在落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要坚持下去。
(五)关于民族精神的问题。他说,近几年我国大事要事好事特别多,从抗震救灾,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从庆祝建国60周年到庆祝建党90周年,应该说应对和完成这些事情的过程是我国民族精神洗礼和升华的一个过程。我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我们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论述当中有一个提法,这就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提法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一种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括。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经历了这几年的大事要事和好事,从抗震救灾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纪念我们党的90周年,一次一次的重要活动,以及我们对这些重要活动的总结,形成了很多精神。比如汶川精神、玉树精神、奥运精神、世博会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实际上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提法。当然我们在此之前,我们党对各种各样的精神都做了概括。比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还有建国以后的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等。所以,这些就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极大的包容性,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文化,又和当代社会,比如刚才讲了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等,这都是当代社会才出现的,又同现代文明相协调。
第五篇:讲稿二
讲稿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家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我们再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家庭教育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 孩子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请家长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家长的做法,您觉得哪一种更好。案例A:小红考试得了一百分,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奖励他一百元钱;而在另一次考试中小红只得了八十五分,离爸妈定的标准九十五分还差十分,回家被暴打一顿。
案例B:玲玲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回家,爸爸妈妈高兴地夸奖“太好了!你真行啊!”而另一次考试只得了八十八分,爸爸和颜悦色地说:“来,宝贝,我来帮助你„„”
家长参与选择,并说说理由。
师:大多数家长会选择B,但很多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是采用的A的做法。第二位家长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而第一位家长只注重教育分数,把孩子当成知识的容器,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实在是不可取。
2、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孩子做人。
师:知识是学不完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有利于学到更多的知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记住更多、更深的知识,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学知识更重要:一是关注孩子到什么地方,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二是关注孩子能否综合适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无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3、关注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因此,家长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孩子学以致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哪些是社会实践呢?如让孩子当小记者采访,进行社会调查等等。
4、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师: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我们做家长的应让孩子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到社会实践中学习。
5、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案例:卡尔是一个学习天赋极高的孩子,他的父亲强迫他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得学习,他反对一切与学习无关的兴趣,卡尔不断的跳级,3年学完大学课程,11岁大学毕业,他主修数学,教授们都预言卡尔会
成为一名世界级数学家,可一年后对数学失去兴趣,转入法学院,但很快又对法律失去兴趣,最后他只得从事办事员的工作。
让家长参与分析原因:为什么一个天赋极高的孩子最后却从事了普通的工作。
6、肯定评价观。
不以考试成败来评价孩子,要鼓励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激励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一步步做得更好,让孩子在考试中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
互动设计:老师和家长模拟表演对孩子进行鼓励。如孩子考试失败回家,您如何鼓励?孩子考试成绩优秀,您又如何鼓励?
7、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家长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讨、修改完善,提出好的建议,全力支持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