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时间:2019-05-14 19:3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第一篇: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

绥阳县城关中学---高勇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1、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写有效教学案的先行条件。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之前,要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

2、学情分析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学案,就会无的放矢;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发展,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新发展区,就是教与学的目标。

3、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4、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二、分析什么——学情分析的内容

在学情分析时,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协同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要坚持“以生为本”。只有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想学生之所想,讲学生之所缺,解学生之所惑,帮学生之所需,为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奠定基础 1.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

(1)学生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通过分析了解他们当时的生理心理与学习该内容是否相匹配及可能产生的知识误区,充分预见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课堂上有针对地加以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功效性。

(2)具体地说,对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看他们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羞涩保守; 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抵触老师;对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分析

即学生学习该内容时所具备的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以确定新课的起点,做好承上启下、新旧知识有机衔接工作。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3.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1)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常听到教师感叹,初中中学的学生最难教,而且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现学生个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像我校属于县域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较广,一部分来自城镇、一部分来自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还由于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形成较大的个体差异。

(2)教师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3)我们还要对班级学习风格进行分析。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4.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更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陶行知说过,好的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第斯多惠也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有事先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方法掌握情况,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才能创造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困难与障碍,并且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就能获得真实的发展。因此,在备课中要努力去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三、怎么分析——学情分析的策略或方法

1.认识学生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的这些已有积累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可通过观察、测试、交谈、调查等方式进行)。2.钻研教材,把握好“逻辑起点”

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所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前后联系,真正做到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只有把握了“逻辑起点”,教学中才能大胆取舍,灵活施教。反之,则很难创造性地搞好教学。

3.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缺少对学生的真正把握。我们应学会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我们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住课堂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构建好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把握好了,课堂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找准教学起点,进行有效设计

例如,学生在学习“合并同类型”时,许多学生在学之前,能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同类的思想,我在设计课前情景创设时,用了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苹果、梨、猫、狗、文具盒、钢笔等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分类思想,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用到课本中来。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迁移使认识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

一、从学生起点分析中把握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起点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能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这是学生掌握新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了解他们对新的学习所具备的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能力贮备状态,主要是在学习中所具备的认知倾向和认识能力;第三,能够预先判断学生对新的学习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如在《菱形》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一是从认知基础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几何图形,也包括菱形,但学生对这一图形的认识是直观的、肤浅的,因此要在教学中利用原有直观感知及学生已有的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为基础,类比平行四边形来探索菱形的性质及判别方法,以及尝试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从活动经验基础而言,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学生已经经历了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并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菱形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特殊四边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探索。

二、从学生的兴趣动机分析中把握数学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教师在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中,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经过体验、创造、争辩、反思、升华的过程,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分析中把握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接受性学习,惰性心理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差,缺乏学习的毅力和恒心,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较低,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较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交流。针对初中生的被动学习的学情特点,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关注四个方面: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我反馈学习结果。如在“积的乘方”的学习中教师可设计问题:“你认为积的乘方这一节课应该掌握哪些内容?”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充分根据学情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性,自己找准学习目标定位。在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大家评价一下刚才这种解法是否合理,你有没有更好的解法”,这是教师根据学习过程的接受程度的学情分析而进行的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课末教师可设计“这一节课你认为应该掌握那些内容掌握了没有?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这是学习结果的自我反馈。针对初中生个别学习的学情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有效整合的互补性。如在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探究中教师设计了剪纸、列表、画图、计算等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才能较快完成学习任务,这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有效手段。针对初中生课堂上习惯于机械接受式学习的学情特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创设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知识探究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建构知识。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a+b)(a-b)=a2+ab-ab-b2=a2-b2,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深入一步,提出“同学们,我们从代数角度论证了平方差公式的正确性,请大家再动手做一做,看一看用这个公式在几何上代表什么意义,从中你有哪些感悟?” 数学学科学情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教学方面:

1.教学形式老化,学习方式单一,被动。

具体表现:

(1)教学过程教师讲的多,就怕学生学不会。

(2)师生互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不能实现分层教学,不能顾及优、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解决不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教学问题。(3)重结论、轻过程,对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质疑、判断、探究以及相应的分析、讨论、概括的认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发现与探究,过分的强调了接受和掌握。

(4)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意识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过程的重要性,但在心理上还不能完全放下,怕课时不够,习题讲少了影响成绩。2.合作学习有待改善

现在的教学形式都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都认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而我从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学生自觉性差,教师让学生们小组学习时,很多学生干脆坐着玩,等着少部分自觉的学生给出探究结果。并且很多教师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不敢大胆去尝试。3.总结反思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我们教师一般都是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小结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思路,这往往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在课堂每个教学环节都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反思,每学习一段内容后回顾整理思路,引导学生反思,并且教师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反思。学生方面

1.随着义务教育的发展。现有学生中有一部分连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也没学会,计算能力极差,有的甚至连最简单的加减运算都困难,并且做题易错、表达能力差、思维不严密,边学还得边复习最最基础的知识。

2.学生厌学也是学生考低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到初中后不少学生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原因是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学习无兴趣,所以考试不及格,甚至只考几分,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3.另外还有一点,由于一些社会因素一部分学生学生认为即使考上高中,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将来也不好找工作,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工作,并且一部分家长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无用,根本就不学。甚至有的学生来学校上学是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小来学校混三年,之后好打工,所以不要求孩子认真学习。

三、教学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研究教学方法,本年度初中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将首先是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强化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教研活动使我们教师树立 以下观点:

(1)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严格按新课程标准上课。(2)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讲师。(4)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创作者,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2.加强学法指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能力,再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给他们提供了更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数学的精髓。我们教师要做到不仅关注知识内容的设计,更要注重能力、情感的设计,做到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的思考问题。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维目标的融合。学生对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要能进行迁移、灵活运用。3.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 课标》对第三学段(7-9年级)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新课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好的问题情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的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问题的探讨,逐步展开对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探究”栏目提供了学习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主线,围绕其问题解决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不要包办活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目的在于给学生以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学校现有学生中水平处于中差等的学生居多,所以学困生也就增加了,给我们的教学也就增加了难度,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教师关注这大部分的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表扬,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而对问题较大的学困生,我们还要尽量做到多找他们谈心,看他们学习中较大困难在哪些部分,并尽量抽时间帮他们做些查缺补漏的工作,以便增强他们的基础,从而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有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我们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第二篇: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时间:2014.12.2 地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讲:杨锦龙

内容: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五课型”教学模式 课时:2课时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广大语文同仁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其中不乏成功经验。但笔者看来,由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也各有差距,这些方法令不少语文教师如雾里看花,触摸不定。面对这一现实,作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从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改革而言,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部分教师的实践认为,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立足课型特点,以“学习主体论”“建构性学习论”和“目标教学论”作为理论支撑,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为教学策略,把“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精神,灌注到现代文、文言文、诗歌、作文和考点复习等五种基本课型中,使这些理论、策略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切实转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环节,以此调控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把学习权还给学生,不失为一条较好的途径。

一、现代文阅读教学

环节:导入新课—目标确定—学生自读—情境创设—讨论探究—课堂小结

导入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新课导入应具有审美性、创作性、情感性、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目的性、启发性和灵活性。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悬念导入、引趣导入、提问导入、图片导入、角色导入、激励导入和描述导入等等。新课的导入方法很灵活。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语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处理。导入新课是艺术,教师应使教态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使语言成为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板书成为赏析课文的导游图,使激疑能扬起学生思维的风帆,使信息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

目标确定

课堂的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语文教学方向的选取,关系到教学内容、原则、途径、方法和手段的选择。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包括语文知识目标、语文能力发展目标和情感价值取向目标。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体系,依据“单元提示”“课前导语”“研讨与练习”和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导入新课”后就立即提出,最好交与学生讨论,让学生认同。这样,课堂教学的展开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课堂教学的中心就有了明确的主题,既可激起学生新的学习期望,催生他们达到目标的动力,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定向,同时,又避免了教学过程的随意性,为科学评价课堂质量确定了客观依据。学生自读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语感的增强来实现,要培养良好的语感非靠读书不可,而放声的、动情的、陶醉的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新课程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并品味原汁的语言。学生自读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自读的形式很多,可以领读、齐读,也可以分组读、分角色读等等,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可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学生自读是进行鉴赏理解的基础,学生对课文没有读熟,千万不要轻易进入鉴赏理解阶段,许多随堂课出现学生问题探究障碍不同程度地与学生对课文生疏有关。学生自读的时间在“目标确定”后当然是一个重点,但除此以外,还应在理解鉴赏阶段穿插进行。

情境创设

现代文阅读教学,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以后,教师就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理解。这个阶段,从本质上讲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展开。情境设置就是对教学目标展开的具体形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可以把他转化为问题情境、活动情境、诵读情境、探究情境和训练情境等等。课堂上教师作为主导角色,就像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其职责就在于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出引人入胜并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形式多样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登奇峰,在历经种种奇境后,到达理想的峰巅,自主地对课文鉴赏理解。

讨论探究

阅读教学进入鉴赏理解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众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之中,讨论探究是其中最主要的情境之一。这一情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向题,自主探究问题的结论,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它是学生在独立阅读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争辩,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口语交际能力,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在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探究学习,成败的关键是讨论题目的提出。好的讨论题目是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深入到教材中去,提出的学生困惑而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学生提问,一是教师设问。对这两个来源的问题,前者需要教师在学生中搜集后加以筛选,后者要求教师将问题提到点子上。组织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后,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可以是整堂课的,也可以是与其他教学情境穿插进行的。采取何种形式较为恰当,教师应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目前,部分教师在运用讨论法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运用讨论法组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为学生讨论探究留够必要的时间;2.要由过去注重讨论结论转变到注重讨论过程;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探究切忌“陷阱式”启发诱导;4.讨论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流于形式,以免浪费时间;5.讨论后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尽可能地给更多的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6.要关注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小结

这是课堂教学的结尾阶段。不少教师对此不够重视,课堂结束随意性大。按照心理学原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到了最后几分钟大脑疲劳已处于临界点,这时,教师若不注意课堂小结的艺术,创造出令学生兴奋的环节,实际等于无端放弃了下课前几分钟的教学时间。长此以往,造成时间浪费是小事,更严重的是将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课堂小结的方式很多,一般常见的有点睛式、发散式、假想式和总结式等。近年,有的老师还创造了活动式、延伸式、迁移式、朗读式、回味式等新颖的结课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要能引起学生大脑兴奋,集中精力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在培养他们善始善终的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后面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铺垫。

时间:2014.12.4 地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讲:杨锦龙

内容: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五课型”教学模式 课时:2课时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

环节:熟读课文—自学讨论—教师点拔—练习归纳—背诵积累

熟读课文

文言文由于距今久远,学生对它缺少语感。因此,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务必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诵读训练。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句串讲。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不达这一程度,不要轻易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自学讨论

作为教材,文言课文的注解向来较详。对课文字词句的教学,大可不必字字句句由教师对号入座式地讲解。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应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对照注释自学字词句,力求学生自解。有些字词句,学生对照注释自解困难,应提倡学生之间讨论解决。

教师点拔

学生自学讨论,可以解决对课文字词句的粗略理解。其中,无疑还会存在部分难点不能解决,部分重点内容不能把握等问题。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学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难点和未能把握的课文重点给以及时点拨,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顿悟效果。

练习归纳

对文言文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句式特点,若采用静态讲解,教师讲得苦,而学生又不易理解且遗忘也快。采用练习形式,在动态训练中归纳梳理,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得灵活,易于迁移运用。

背诵积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道出了古典诗文学习的方法,即背诵积累。由于文言文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要想尽快掌握这门语言的规律,形成较强的语感,单纯靠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言文的一些词汇意义、用法和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背诵相当数量的优美篇段,在头脑中输入并储存一定量的文言语言材料,才有可能。因此,文言文阅读教学在完成了前面这些环节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加强学生背诵积累的指导督促。舍此,文言文的教学就是漂浮的,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就无生根的可能。

时间:2014.12.9 地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讲:杨锦龙

内容: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五课型”教学模式 课时:2课时

三、诗歌鉴赏教学

环节:导语,走进诗歌—朗读,感悟诗情—咀嚼,品味语言—想象,领略诗境—赏读,研析技法—背诵,内化积累

导语,走进诗歌

诗歌欣赏需要心灵的参与,而生动富有激情的导语,则可以唤醒学生那浮躁心灵下沉睡的情感,让他们静下心来进入诗人所设置的情境。优美的导语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诗歌导语设计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背景导入,知人论世;可以围绕意象,形象导入;可以图片展示,感染情绪;可以设置音乐背景,朗诵导入。除这些外,诗歌教学还可以联系旧知导入、比较导入、设置悬疑导入、技巧导入、激发学生探索导入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一开课就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诗歌的殿堂之中。

朗读,感悟诗情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以朗读为突破口,就能较好地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歌具有独特的意韵和节奏,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爱好,所以,朗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介绍完作者之后,诗歌教学的课堂就应以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示范、集体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力自由感受诗歌的优美韵味。

咀嚼,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是进行诗歌赏析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对其判断、评价和鉴赏。品味语言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和表达技巧品析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考查的重点往往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技巧品析主要从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两者入手,语言表达方式有抒情、叙述、描写、议论等,修辞手法有比喻、双关、借代、比拟、对比、夸张、用典、倒装、叠词和互文等。

想象,领略诗境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品读意境,要善于在客体描写的对象中知入知出,要领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领略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赏读,研析技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例如白描、比兴、象征、衬托、渲染、抑扬、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典故、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借助这些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诗歌技法的赏读,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懂得所用的表现手法的常用术语,注意引导学生弄清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区别,注意引导学生着眼于诗歌整体或部分产生的效果去把握。

背诵,内化积累

正如培根所言“读诗使人灵秀”,古今有许多名家的成名就是得益于学生时期古诗文的背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记忆、语言、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多背诵古诗文,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诗歌,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表演背、比赛背、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轮换背、抄写背、听记背、限时背、接龙背、问答背和创设情境背、多种形式综合背等。引导学生背诵诗歌,要注意背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背诵与赏析相结合、背诵与运用相结合。

时间:2014.12.12 地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讲:杨锦龙

内容: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五课型”教学模式 课时:2课时

四、作文教学

环节:题目要求—调动积累—范文引路—仿拟提纲—写作实践—点评修改

题目要求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不把作文当成苦差事,教师首先就要把作文题目出好。作为用来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题目,教师既要从作文训练目标出发,更要走进并研究学生生活,将训练目标和学生生活实际二者有机结合。学生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才会感兴趣,大脑皮层才会处于兴奋状态,写作时才会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压力,既便于目标达成,又可激发并让学生保持作文兴趣。教师出了一个好题目等于作文教学成功了一半。作为作文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题目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构建学生作文的审题策略,明确题目的内涵外延,确定题目对写作内容和方法策略的基本要求。

调动积累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可是一到作文时,学生的生活素材都潜沉不见了,以致部分作文只是为了作文而作文,所写内容东拼西凑,文章读来枯燥无味。对此,作文课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调动,它应当成为作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课堂要注意启发学生打开尘封的记忆,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挖掘出自己可以用来完成作文的生活素材。作文课要通过这个环节,告诉学生,作文是生活化的,作文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我们只有站在源头上写作,才能写出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文章,从而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验积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多情”人,做生活的“思想”家。

范文引路

“语文教材无非是一批例子。”叶老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范文是教学的例子。心理学家对此一语破的:举例,是思维的具体化,是与抽象相反的过程。那么,如何选择范文,为学生作文引路呢?首先要求教师,根据作文目标和作文题目,精选范文,为学生作文提供模本。范文选择大致有三个范围:课文是最好的范例,教材中的课文是首选;报刊时文中的佳作,特别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也需重视;课外的名家名作,它们从主题到构思,从素材到创作手法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他们的作品全部就说明应该怎样写”。范文无疑对学生作文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作文训练的目标和要求,细读范文。范文对于写作具有模本作用,不能让学生一目十行、随意乱读而不加以指导。阅读范文要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重点部分要细读、精读、反复读。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读文章,用得着一点反复的功夫——嚼一嚼,吃下去,稍微消化消化,再倒出来,仔细嚼一嚼,品一品味道。”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处理、语言文采等方面的特点,为下一步作文借鉴打好基础。

仿拟提纲

模仿是人的天性,学习新事物,大凡从模仿、借鉴开始,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老一辈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模仿。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张志公先生也说:“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作文教学,在“范文引路”后,教师就应该根据范文的行文框架和具体写法,巧妙地启发学生仿拟作文提纲。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对各自仿拟的作文提纲进行充分的交流,达到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事实证明,编拟作文提纲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根据作文目标细嚼范文后,仿拟作文提纲既是对范文最好的学习借鉴,又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清晰地构思作文,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目的。

写作实践

写作实践的主体是写作者自己,教师的写作指导归根结底只是为写作者创设优良的写作环境,并有效地促使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主动地进行写作实践。到了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根据提纲,独立作文。在写作实践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借鉴范文编拟的作文提纲,只是对范文写法的认同,作文的真正的资源是生活。人的经历不同,组成生活的元素自然就不一样,要充分地鼓励大家用自己的手写出自己真切的生活情感。二是借鉴范文仿拟提纲写作,要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笔者以为在指导利用范文写作时,要从作文教学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培养他们在写作上的创造力,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同中求异的个性。可以引导学生大胆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样思维方式来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例如学完鲁迅的《孔乙己》后,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孔乙己中举了,那么他的性格和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变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形成他们的个性观点。在写作实践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时的不同语言风格,对语言有特点的同学及时鼓励、点拨,以此来培养其写作个性。

点评修改

“点评修改”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个环节就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对照本次作文的目标,反思作文的得失,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点评修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教师示范评改后再由习作者自评自改;可以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选择一位同学的作文讨论精改;可以由教师选取具有典型问题的习作全班讨论集体修改,等等。“点评修改”后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由各组推荐宣读优秀作文,并简要谈谈作文和修改的体会。教师组织“点评修改”要注意目标单一,突出重点。一篇作文的好坏涉及许多方面,诸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等。每次作文,总有明确的目的和写作重点,那么评点修改时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是否突出这一重点去作批改。一次作文最好一个要求、一个重点,根据作文指导的要求和重点来确定评点修改的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以逐一解决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样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效果要好得多。

时间:2014.12.16 地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讲:杨锦龙

内容:中学语文有效课堂“五课型”教学模式 课时:2课时

五、考点复习课

环节:做—讲—看—练—评

即在进入一个考点的复习前,将近年该考点的中、高考考题汇编成一套专项练习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环节的作用:一是让学生在没有复习该考点前,有意让他们碰碰壁,从而产生对该考点学习的内在需求,解决学习该考点的内动力;二是通过复习前的专项练习,摸清学生在该考点的现有基础,便于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强对该考点复习的针对性;三是有了复习前的练习,教师对该考点的复习就可以从问题入手,进入考点分析、知识整合、解题指导和能力训练,避免对该考点相关知识的静态讲述,达到复习教学的动态生成目标;四是调查了解学生在该考点的起点,为检测复习效果提供参照依据。

这个环节就是在“做”的基础上,教师对该考点的讲述点拨。要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讲相关知识,讲题型特点,讲思维规律,讲解题技巧。对这个环节,要突出一个“精”字,讲究一语到位。这要求复习中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提示如何想,怎样做,讲“来龙去脉”。在 “讲”的过程中,揭示解题的通性通法,使学生一语顿悟,豁然开朗。

在“讲”以后,应该留给学生一个自由看书的空间。这有利于学生反刍内化该考点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加强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要交给学生反思的方法,要注意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这个环节结束时,要组织学生交流看书的收获和体会。提出这一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看书的效率,又可以反馈学生看书的实际效果。

讲练结合是语文复习课的一大原则,任何能力的形成离开“练”都只是一句空话。要“练”好,必须选题精,练得法。选题的原则是: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选时要做到“百里挑一”,练时应做到“以一当百”。在此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夯实“双基”。对资料的使用,切忌一套资料做到底,应立足学情,适时增减调换,该选时就要精选,该改时就得改动,不能被资料牵着走,要能动地使用资料。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就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评 练后“评”是完成复习课任务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许多老师在试卷评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评讲课应该坚持规律性(明确题型特点和考试方向)、针对性(做好问题分析)、拓展性(能举一反三)和主体性(废除教师一言堂)这四项原则。评讲课要取得好的效果,除坚持这四项原则以外,还应突出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照顾一般,突出重点。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重点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评讲前做到心中有数,评讲时才会有的放矢。二是贵在方法,重在思维。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语文复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解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找到最简与最佳的解法。三是分类化解,集中讲评。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同质异的题集中讲评,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讲评,以便对比分析,增强评讲效果。

第三篇:初中数学培训讲稿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讲稿

第一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一章、第一节、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课程的内容与一个生活在未来社会中生活的典型公民息息相关,那些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与数学科学的发展方向距离较远、与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差距太大,那些服务于极少数特定人群所需要的内容,都不在其中。

2、数学课程致力于提高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

那些有益于提高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应用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的数学内容就应该纳入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范畴;而相应的教学过程也就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正当途径。

《课程标准》中开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基本能力,应当成为基本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

3、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应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数学学习活动,一些有助于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的数学学习方法,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一章、第二节、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 内容:

一、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学习过程

(1)、数学学习应当既重视结果,也关注过程(2)、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3、数学教学过程

(1)、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经验背景和思维水平为基础(2)、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

二、核心理念

1、符号感

2、空间观念

3、统计观念

4、应用意识

5、推理能力

第三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一章、第三节、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生成 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的数学内涵与数学价值

2、课程内容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目标(1)远期目标(2)近期目标

案例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当前状况的主要成分

2、成分分析

(1)、预备知识(2)、思维特征(3)、活动经验(4)、能力水平

3、教学要素分析

案例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的实录与点评

第四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二章、第一节、数与代数课程概述内容: 内容:

一、课程目标

1、核心概念(1)、符号感(2)、推理能力(3)、应用意识

2、与其他学段课程目标关联(1)、数与符号概念的抽象过程(2)、符号表示和符号运算能力(3)、探索规律的能力

二、初中代数教学内容

包括实数、代数式(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知识 要关注以下部分

1、关于数,其学习内容也并非只有计算,蕴涵着数产生的背景,数的特征、数的运算

2、关于代数式

3、方程和方程组(1)方程(组)模型(2)方程(组)应用

(3)方程(组)与函数的联系

4、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5、函数

(1)函数模型(2)函数性质研究(3)函数思想方法(4)函数应用

第五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二章、第二节、代数语言与符号的教学策略 内容:

一、代数语言与符号的作用

1、使我们的思维能够走得更远 案例:尺规作图的三大难题(1)、化圆为方问题(2)、倍立方问题(3)、三等分角问题

2、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对象

二、代数语言与符号的教学

1、字母与符号的教学策略 案例

字母能代表什么(1)、教学内容的分析(2)、学生状况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5)、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探究,寻找规律 解决问题,培养规律(6)、教学反思

2、代数式的教学

(1)、让学生延续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2)、帮助学生体会、理解代数式的抽象性

第六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二章、第三节、代数运算教学策略: 内容:

1、代数运算的实质

代数运算的实质,也就是一个代数推理活动,只是没有以因为------所以----的形式

2、代数运算的教学

案例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1)、教学内容的分析(2)、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习者已有的准备(3)、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4)、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点

(5)、教学媒体和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学案

(6)、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类比联想,激发灵感 第三环节:加强理解,巩固新知 第四环节:综合创新,深化理解 第五环节:回到生活,实际应用 第六还击:回顾与反思(7)、教学反思

、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注重过程,注重体验。、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第七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二章、第四节、代数模型教学策略: 内容

一、代数模型的基本含义与作用

1、在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主要包括: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概率统计等

2、研究数学模型的原因(1)、通过求解模型而获得原问题的解

(2)、通过对模型的一般性研究,获得对于某一类问题的通用解(3)、发展相关的数学理论

二、代数模型的基本教学策略

1、数学模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模型与应用模型(1)、数学模型教学的一般性过程

设计适当的背景(其中蕴含所要研究的数学模型———通过抽象、分析、概括等活动,确认问题中的数学关系———形成必要的数学模型———研究必要的数学模型————研究模型的数学特征————获得模型与其他知识的联系(2)、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表现

通过抽象、分析、概括等活动,确认问题中的数学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解释解的合理性

第八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二章、第五节、函数教学策略: 内容

一、函数知识教学重心与过程分析

学生认知函数内容应当经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1、经验型理解

2、形成化理解

3、结论化理解

二、函数教学的策略

在多种背景下从事探究规律活动————分析具体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数学特征————探究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抽象出关于变化过程的一般表达式————研究以多种形式呈现的函数关系————概括基本研究方法————应用函数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

一次函数的图像

(一)案例

一次函数的图像

(二)案例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九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三章、第一节、空间与图形课程概述

(一)内容

一、课程目标

(一)、核心理念

1、空间观念(1)、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2)、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3)、能利用图形直观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2、推理能力(1)、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2)、发展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应“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基础上”进行。(3)、发展学生逻辑论证能力不能局限于发展其证明几何命题的技能,还应当包括: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案例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3、应用意识(1)、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几何形状的物体,并从中抽象出基本几何体,几何图形,使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几何对象。

(2)、当学生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时,启发他们借助图形去表达其中存在的的数学关系,即使是代数类型的数学关系,也可以借助图形来表达。

(3)、当学生学习一些几何对象及其性质,以及几何关系时,要求他们能够运用相关的性质、关系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对象,表达现实对象中存在的几何关系,乃至于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二)、与其他学段课程目标关联

1、空间观念发展的阶段性

2、推理能力发展的连续性

3、运用意识发展的一致性

第十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三章、第一节、空间与图形课程概述

(二)内容

二、初中几何教学内容

空间与图形由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

图形的认识有:点、线、面、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

图形的变换有: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与位似。图形与坐标有: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要素,直角坐标系,图形变换的坐标表示。图形与证明有:合情推理、证明的必要性,证明的基础——基本事实,需要证明的若干定理。

基本学习内容有:图形的性质,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变换、图形与证明

1、图形的性质:包括探索与证明。首先、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其次、通过各种活动(观察、展开、折叠、变换、作图、推理)去探索相应的性质。最后、采用综合法证明有关性质。

2、图形与坐标 设计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第一、有序数对定位法 第二、方位角、距离定位 第三、经纬度定位法 第四、确定家乡的位置

(3)、学以致用,能力提升

3、图形与变换

案例

生活中的旋转

4、图形与证明

案例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第十一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三章、第二节、空间概念与几何直观地教学策略 内容

一、空间观念教学策略

案例一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一)案例一

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二)重要的教学策略

1、尽管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在自己的头脑里“构建”物体之间位置关系、操作几何体(图形)但开始的活动方式仍然应当是实际操作。

2、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应当有意识要求学生借助想象猜测一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利用操作进行验证。

3、学生自主活动、亲手实验至关重要。

二、几何直观教学策略

案例

(三)完全平方公式

(一)第十二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推理与数学证明的教学策略 内容

一、关于推理与证明

1、各种不同方式存在的证明活动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说明某个结论的正确性

引用他人的观点或话语,说明某个结论的正确与否

依据个人经验,说明在相似情境中的某个特殊(一般)结论的正确性

穷尽一定范围内的可能性,得不到与某个结论的反例,说明该结论是正确的 依据相应的原理、法则、公式等,说明结论是正确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数学上的演绎推理,说明结论是正确的。

2、数学推理

初中生的推理有:合情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演绎推理

3、数学证明的基本特征

(1)、数学证明是一种演绎推理

(2)、数学证明是在一定公理体系内进行的(3)、数学证明形式一三段论为主

二、合情推理的教学策略

1、借助几何直观获得合情推理

2、让学生尽可能经历归纳与类比活动 案例一

中心对称图形 案例

(二)勾股定理及其他

三、几何证明教学策略

1、几何证明学习特点分析 案例

(三)直角三角形

2、提高学生求解几何证明问题的能力 案例

(四)证明题复习课

第十三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四章、第一节、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内容

一、课程目标

1、核心概念

(1)、统计意识(2)、随机概念(3)、统计推断

2、与其他学段课程目标关联

(1)、统计意识逐渐发展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2)、随机概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显(3)统计推断方法趋向科学化

二、初中统计与概率教学内容

1、关于统计

(1)、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2)、能有效从事统计活动

(3)、能够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关于概率

(1)、了解概念的意义,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能运用基本的列举方法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能够运用概率的基本概念,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第十四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四章、第二节、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的教学策略 内容

这一类知识、方法和过程的有效教学,应当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有关数据、统计量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更为关注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统计量和统计数据,而不是将统计量和统计数据的学习当成一种“算术”学习——能够依据现有的统计数据正确计算统计量。案例

《数据的波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比较分析,理解概念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四)、归纳小结,拓展升华

六、教学反思。

在本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

1、认清教师教师角色

2、使教学设计与设施更关注理解 案例

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过程

1、实例引入,2、探究新知

(1)、普查的局限性 概念

例题

(2)抽样调查及其必要性 概念

例题

(3)、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

练习

如何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 拓展练习:设计抽样调查方案

整个过程紧紧围绕统计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具体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去体验,逐渐掌握相关的内容 案例

50年的变化

(二)第十五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四章、第三节、随机观念的教学策略 内容

初中阶段的教学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帮助学生理解随机观念

二、掌握求取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教学策略

在相对抽象或一般的层面上,帮助学生了解随机观念。有关概率实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概率模型的教学,更应当关注如何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相关学习对象的基础上,初步发展其应用概率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

一定摸到红球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实践感知,明细概念

1、摸一摸

2、想一想

3、说一说

(三)、联系实际,理解应用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学生分组交流,选代表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谈一下收获和体会

2、学以致用

3、课后作业

案例

莫道红球的概率

第十六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四章、第四节、概率模型的教学策略 内容

教学策略

先由教师提供多种背景的问题,引导先生分析其中存在的概率模型,然后由学生自主归纳具有相同概率模型的问题情境。案例

停留在黑色砖上的概率 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引入

2、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尝试练习(2)、延伸、4、反思小结

对复杂的概率问题,通常应用构造一个具有相同概率模型,且实验结果比较便于得到的事件的想法,借助对构造事件的研究,获得原问题的解答,这样的思路也是对概率模型的有效应用。案例

生日相同的概率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每人课外调查10人的生日,生肖。

2、情境引入

3、探索新知————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估计复杂随机事件的概率

4、练习提高

5、课时小结

6、布置作业

案例

生日相同的概率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每人课外调查10人的生日,生肖。

2、情境引入

3、合作交流

4、练习提高

5、课时小结

6、活动探究

7、布置作业

第十七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五章、第一节、课题研究能力内涵与目标分析 内容

一、“课题学习”活动内涵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初中阶段被定位成一种“课题学习”,基本特点包括:

1、突出实践

2、强调综合应用

二、课题学习内容内涵

三、课题研究能力内涵

指从事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的能力,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内容包括:探究的能力,抽象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有从一些已知现象和活动中发现进一步的问题,也是从事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的一种能力。

四、课题学习课程目标发现 课题学习的总体目标是: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论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十八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五章、第二节、提高学生课题研究能力的主要策略 内容

一、选题综合化

二、学习过程以探究为主线 案例

制定自己的运算规则 教学设计

1、内容与学生状况分析

(1)、本课题学习的内容重心(2)、本课题学习的活动重心

2、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目标(2)、基本要求(3)、教学活动目标

3、教学建议

(1)、总体建议

(2)、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3)、教学活动重心

4、拓展空间

案例

(二)设计遮阳蓬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2)、提出具体的问题情境(3)、做一做

(4)、模拟设计遮阳蓬。(5)、作业

三、学习形式多样化

案例(一)

家庭生活使用能源状况分析

案例

(二)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第三环节:交流与反馈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第二环节:展示交流,形成报告 第三环节:形成报告,实际应用

第十九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五章、第三节、如何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内容

一、评价学生课题学习成果之目的

1、评价指标的重心在于过程

2、评价指标多元化

3、评价结果等级化

二、课题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1、评价指标

(1)、理解课题 正确性

深刻程度

(2)、实施课题活动

是否设计了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案

是否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从事了解必要的活动步骤,如何处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能否根据实际活动过程对原有的设计做必要的调整(3)、课题活动结果(4)、课题活动表述

2、评价结果等级表现描述

三、建立评价标准案例分析 案例一

哪种上网方式合算

案例二

你了解人口老龄化吗?

提出问题

收集信息

数据分析

结果分析

第二十课时

时间:

地点:办公室 主课时:×××

主题:第六章、加强学生数学基本功的教学策略 内容

第一节、数学基本功的内涵

一、初中数学基本功的咬点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内容

2、解题活动中的数学基本功

3、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数学基本功的存在形式

二、加强初中学生数学基本功教学的主要目的

1、掌握必要的数学基本功

2、提高从事各种数学活动的效能

第二节、提高学生数学基本功的主要策略

一、目标设计阶段化

二、构建基本功模块

1、基本功模块的含义

2、基本功模块的形成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四、变式教学

第三节、如何考查学生的数学基本功

一、数学基本功的考查重心

二、对基本功的要求应适时、适度

第四篇:新一轮继续教育学科培训讲稿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小学科学培训讲稿 第一部分

2008-02-26 19:1

5新思想 新观念 新标准

新一轮继续教育学科培训讲稿── 小学科学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授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重托,在这里将我2007年8月12日—16日去贵阳师范学校参加了 “贵州省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汇报。在汇报中如有不妥的地方,希各位领导、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今天,在这里汇报的题目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标准”。下面我就分这几点来汇报:

一、新思想

1、立足课堂倾斜农村认真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这是我省“十一五”中小学继教工程的目标。在培训的第一天省教厅罗志琳教授在开班礼上就对这一目标作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回来将这一目标作具体的宣传,让大家改变陈旧思想,多学习,要有新的认识。

(1、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2、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4、提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2、我省“十一五”中小学继教工程的两项主要任务。

(1、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开展全员培训

(1)师德教育(2)新理念(3)新课程(4)新技术

(2、大力推进各项专项培训

(1)管理者培训(2)培训者培训(3)农村教师培训(4)骨干教师培训

(5)新教师培训(6)班主任培训(7)学历提高培训

3、我省“十一五”中小继教的工作思路(“五个以”的工作思路)

①、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为重点

②、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培训内容

③、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切入点

④、以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

⑤、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

4、我省“十一五”中小学继教工作的两个重点

● 行政推动 县校为主

● 专业引领 骨干示范

5、通过学习,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为创新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观念

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专业课程,课程以最新的科学教育理论为引导,以综合性的实践知识和智慧性的策略知识为承载,以培养学生小学科学教育实践能力为基础,通过对丰富的具体的鲜活的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和具体的教学策略的参与性学习来解决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中的“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如何研究”等问题,实现小学科学教师会备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会说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会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会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会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课,实现培养符合我国文化和国情实际的实践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目标。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位。如,在这次培训互动讨论中就有这么一件事。省教科所的赖胜容主任(专管全省科学教学)到了一个市去参加了优质课评比(这位老师上的是“蚂蚁”),当时赖主任就将这堂课录了下来。在这次培训中,她将这节课又让大家看后来评一评这堂课。看完后,就以每市为一组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后每组将讨论的情况再在会上进行综合汇报。当时,我市的人比较多,讨论得非常激烈。赖主任就有意的将遵义组的放在了最前发言。遵义总结的最主要的一点是:“这堂课,看起来非常的完美,准备非常充分。课堂非常活跃,没有一个意外的‘提问’。但从科学新观察的角度来讲。教师没把学生作为主体来看,让学生围绕她的教学思路在走。教学仪器准备,本可多样花的,结果教师全准备了,学生只好将就做实验。从实际出发。这堂课没有创新的理念。没有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全省的在会的大多数老师都是这样的评价。但这个市的教师的评价就不同了,他们都认为这是一堂比较完美的优质课。最后,赖主任谈到了她的看法,与大多数的老师一样。最后她讲到了老师们在教学第一线,要多看书,多看新的教学录像带,要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三、新标准

今天,在这里,新标准我是也我们科学教学中的实际来讲:

第一部分:教科版小学科学课标教材介绍

2001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批准教育科学出版社为验证《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出版一套相应的《科学》实验教材(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组建了编写组,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完成1—6册的编写,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在全国24个省(市)的150多个实验区使用。

一、组织结构

全套教材共32个单元,约140个活动(课),其中侧重于生命世界主体的单元10个,物质世界主体的10个,地球与宇宙主体的8个,另有4个跨学科的综合单元。编排是从横向上注意了一册中各个部分内容的均衡性,从纵向上注意了各册教材间科学概念发展的应用的逻辑顺序和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层次。从整体上内容的选择服从于活动设计的需要,服从于儿童科学素养发展的需要。全套教材是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主线构建的。构建的基础是活动。

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和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观察记录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等。

四年级——有计划地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调查——学习制定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准备、小组分工在内的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年级——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之后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活动——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方面积累起更多的经验。

二、教材的编写宗旨

科学素养被作为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探究被提到了核心地位。这决定了新的小学《科学》教材编写,需要建立在对科学和科学教育全面、深入的理解之上,能够将科学知识、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和所用的方法有效地体现在教材所设计的活动之中,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科学活动,并能引领他们经历“科学过程”。为此,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始终坚持把“科学性与教育性并重”作为教材的基本宗旨。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重点;

重视选择和设计对学生发展具有意义的典型活动;

追求1+1>2,能够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

强调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教材特色

(一)、以活动为基础——

1.用活动整合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的目标和内容。

——使活动成为三维目标有机结合的有效载体

2.赋予活动丰富的教育内涵。

——使活动具有科学素养教育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具有不断挖掘、深化和丰富的内容空间。

3.赋予活动丰富的科学内涵。

——使活动既符合儿童特点,又符合科学的基本特征

4.通过活动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使活动成为儿童自主活动为主的、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

(二)、追求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其效益的最大化——

1.按照统一概念和统一方法,设计教材结构和活动结构。

如:三年级科学教材(新版)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一课都是让学生先观察,从观察得出问题,再从问题中找出证据来解释(得出结论)。第一单元植物,老师们都上了,这一单元主要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对学生以后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这个学期开学正值夏秋交接,也是丰收在望的时节,生命体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成果。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实际上,“第二单元 动物”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两个单元是一致的。“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是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第2课 校园的树木”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做到了就地取“材”来让学生观察,也为教学提供了方更;“第三课 大树和小草”是让学生在观察大树的同时,还发现不起眼的小草,学生看起来小草生命价值不高,没有大树那么伟大,但是,只要比较,小草和大树有许多相同之处,让学生去认真观察,进一步了解爱护花草树木,珍惜生命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4 课观察水生植物”是在观察小草与大树后出现的,这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大

树与小草都是生长在土壤里的,而大树与小草同样是植物,而不生长在土壤里,同样会活,有生命,就导出了观察水生植物,并说说水生植物与大树、小草有哪相同点和不同点;“第5课 植物的叶”在这个时候出现,是让学生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不管水生的和陆生的生命体,都有叶,叶都会发生变化。来认识植物的相同点,并让学生来画,加深学生的认识感知,让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第6课 植物发生了变化”是通过将近一个月来对植物的观察认识,让学生知道植物是有生命力的,它们是在不断变化的。如:稻子成熟了„„等。让学生发现植物是有生命周期的,加深了学生对植物整体生命的认识。“第7课 植物的共同特点 ”主要是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来进行。

2.教学目标、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组织、活动方式选择符合儿童的认知结构特点和生理发展特点。

3.重视结构中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发挥结构的整体效能,放大结构的效益。(1+1>2)

——统一的概念和方法

(三)、与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相适应——

1.坚持从儿童身边事物开始展开学习主题,用儿童的视角来关注身边的事物,依据儿童的需求来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如:五年级“光”、四年级“我们的身体”、三年级“水和空气”等。

2.注重顺应与呵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观察小动物——蚂蚁、蜗牛、金鱼、蚯蚓等

3.坚持悉心指导儿童的科学学习,重视细节设计,细致入微地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如:三年级“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个单元和四年级“声音”这个单元等

4.坚持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使目标、内容和操作难度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的特点。如:四年级“溶解”、五年级“生物与环境”等单元。

与教师的教学与发展需求相适应——

1.活动内容、结构和活动方式明了具体,便于理解与把握,便于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2.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文本提示比较全面、到位,便于把握教学活动的内涵,落实基本的教育目标。

3.教材的设计有充分的可挖掘和拓展的空间,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构建教师课程。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凯里市万潮镇中心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一节

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学习时间: 2014年10月18日 学习地点:万潮中学阶梯教室 主

讲:潘庭燕 学

时: 3学时 内容记载:

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热爱学生呢?

一、关心爱护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要做到: 第一、了解和信任学生。第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三、爱护每一名学生。

二、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送来的人来对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议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

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严格要求,宽严相济

第一、要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行使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要严而有度。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

第三、要严而有方。第四、要严而求恒。第五、要严中求细

五、保护学生的安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群体所应具有的职业精神,也是检验教师的一个职业道德标准。保护学生安全正是“爱生”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不能把“爱生”当成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寻找合理的依据和形式。要把对学生的爱融入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和一切活动中。

1、保护学生安全

2、关心学生健康

关心学生健康,首次被写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滑,近视率持续走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担忧。教师要负起责任来,引导督促学生加强锻炼,不得随意侵占学生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

3、维护学生的权益。

学生的权益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学生的权利是与其身份和法律地位紧密相连的。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双重身份:其一,他们是国家公民;其二,他们是未成年人,正在接受教育。

凯里市万潮中心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第二节

教书育人是教师道德的根本道德责任

学习时间: 2014年10月18日 学习地点:万潮中学阶梯教室 主

讲:潘庭燕 学

时: 3学时 内容记载:

教书育人涵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一、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理论和思想认识上的产物,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在以往的应试教育过程中,认识上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只对少数人服务。客观现实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大学,片面强调和追求升学率,必将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从而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二是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甚至把学生当做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违背人才培养规律。

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首先,它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加以影响,使学生整体得到发展。

其次,它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非只重视所谓“尖子”学生,而忽视一般学生。

再次,它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四,它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发展。

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掌握较高的教学技巧,是创造一流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刻苦钻研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钻研业务,应当从根本上找到理论基点,这就是说要求把探索、研究和掌握教育作为首要责任。

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把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其次,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实施学科教学,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能潜能,让具有不同和潜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再次,一个要在课堂中营造自由探讨、标新立异的氛围和环境,既要提倡想相互学习,相互有助,又要公平单键,激励进取和拔尖。

三、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培养良好品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是教师的天职所在。一位教师说过: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的积极人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也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

四、终身学习是教师身躯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老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凯里市万潮中心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下)

第三节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学习时间: 2014年10月18日 学习地点:万潮中学阶梯教室 主

讲:潘庭燕 学

时: 3学时 内容记载: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严于律已,以身作则

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在各方面做出表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应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二、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协作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坦诚合作,以及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一)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意义深远

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既是教育目的统一性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现代教育规律有内在要求,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师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二)与教育管理者交往的道德要求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协调、管理学校事务,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在教师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学校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

一是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领导干部与教师的新型平等关系。

二是要深入基层,到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教的情况,学生学的情况,不能高高在上,搞“遥控”。

三是要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人才或的作用。

四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校师生树立良好的教育领导者形象。

五是要克服“独断专行,唯我独尊”的长官意志,充分发扬民主。

对教师的道德要求:

一是要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终于职守。二是要为学校的发展出力献策。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1、作为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对学生与家长提出统一的要求。

2、教师要重视并有义务向家长传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使家长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恰当的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教师语言、仪表、仪态中的道德规范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

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浮。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要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这位老师,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竟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殴,这种现象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容许的。也反映这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正是在市场经济的这种负面影响下染上了弄虚作假、追求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教育领域虽不是重灾区,但一些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有的老师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资本就摆资格,讲价钱,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教师要做到:不要动员、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办学机构的补习,或为其提供生源;不要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它商品;不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及其它财物等,否则,你就无法做到 “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下载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绥阳县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培训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稿

    “十二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讲稿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初探 各位教师大家好: 在我国语文教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

    初中班主任培训讲稿

    班主任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各位老师: 首先对占用大家周六休息时间表示歉意!班主任培训是学校早就计划要做的工作,但周内确实抽不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班级管理的现状与教师的工作......

    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心得2

    初中数学继续教育心得 王小铭 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感想很多,收获颇多。本次的培训即将结束,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主要在以下方面印象更深刻: (一)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 预设......

    2014继续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2014继续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1000字]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习引出课题 知识的回2题的格式要规范。 顾,为本 预习作业: 课的教学 起到铺垫 1.解方程:(1)的作用,122x+x-2......

    二年级数学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二年级下册)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一年级数学培训讲稿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 新世纪数学教材(1~6年级)编写组 本册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的,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

    初中数学培训专题

    初中数学培训专题(10个专题,20学时课程视频) 代数1主题:代数运算与代数模型的教学; 代数2主题:函数的教学; 几何1主题: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的教学; 几何2主题:数学证明的教学; 统计主题:......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讲稿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讲稿2篇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讲稿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