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2: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第一篇:《---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生态市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要求

生态市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生态市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

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市有六个基本条件:一是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同级人大审议、颁布实施。二是全市80以上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或通过验收,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三是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四是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五是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六是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未对区域内其它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环境影响。

生态市的创建,坚持国家指导、地方自愿的原则进行;考核验收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通过后命名。生态市的建设考核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6项。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中。

二、《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基本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诸城的决议》,对生态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决议,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好应遵循的原则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潍坊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抓住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三大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污染综合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市域空间绿化四个关键环节,充分体现我市特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提出编制《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规划》要充分分析我市资源、环境、区位优势,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城市定位、工作目标要符合诸城实际,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规划》能够成为现实。二是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目前,诸城具备了建设生态市的条件,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要找准切入点,使《规划》既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构建出我市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三是求真务实、不贪大求全。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在认真考察论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四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前几年,我市制定了许多规划,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旅游规划、林业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要吸收这些规划,涵盖这些规划的内容,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五是确保质量,增强可操作性。《规划》近、中、远期目标要适度,每年都建设一批新的生态项目,完成一批新的生态工程,做到年年都有新变化,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市里成立了诸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及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邹庆忠同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尹凤来、副市长李士来同志任副组长,市直37个部门和3个街办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已开始正常办公;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分别成立了工作办公室,确定了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为《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和下步推进生态市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从基础工作入手,确保《规划》按时编制完成 编制《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多,资料收集也有一定难度。对此,我们及早动手,早做准备,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为《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严格筛选《规12全文查看

第二篇:《***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生态市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要求

生态市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生态市是县级规模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

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形成并不断发展;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市有六个基本条件:一是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同级人大审议、颁布实施。二是全市80以上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或通过验收,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三是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四是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五是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六是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未对区域内其它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环境影响。

生态市的创建,坚持国家指导、地方自愿的原则进行;考核验收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通过后命名。生态市的建设考核指标分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大类共36项。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中。

二、《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基本情况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诸城的决议》,对生态市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决议,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好应遵循的原则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潍坊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抓住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三大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污染综合防治、水资源优化配置、市域空间绿化四个关键环节,充分体现我市特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提出编制《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一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规划》要充分分析我市资源、环境、区位优势,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城市定位、工作目标要符合诸城实际,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规划》能够成为现实。二是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目前,诸城具备了建设生态市的条件,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要找准切入点,使《规划》既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构建出我市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三是求真务实、不贪大求全。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在认真考察论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四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前几年,我市制定了许多规划,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旅游规划、林业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要吸收这些规划,涵盖这些规划的内容,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五是确保质量,增强可操作性。《规划》近、中、远期目标要适度,每年都建设一批新的生态项目,完成一批新的生态工程,做到年年都有新变化,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

(二)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生态市建设顺利进行,市里成立了诸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及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邹庆忠同志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尹凤来、副市长李士来同志任副组长,市直37个部门和3个街办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已开始正常办公;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分别成立了工作办公室,确定了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为《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和下步推进生态市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从基础工作入手,确保《规划》按时编制完成编制《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协调的部门多,资料收集也有一定难度。对此,我们及早动手,早做准备,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为《规划》编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严格筛选《规

划》编制单位。编制《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不仅仅是一项文字工作,要求编制单位必须准确把握诸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对生态市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能够提出前瞻性发展目标。为此,去年12月底,市财政局、环保局采取招标方式,确定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为《规划》编制单位,并在市政府采购中心与其签订了《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合同》,由该公司负责编

制《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合同总价款为人民币19万元。

二是搞好资料收集和调研考察。合同签订后,青岛天人环境工程公司列出了生态市建设规划所需资料清单。1月15日,市政府办公室召开了资料收集调度会议,23个部门提供了相关资料。青岛天人环境工程公司还组织专家到我市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考察调研,并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我市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进行修改。4月1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规划》初稿审查会议,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市创建“两城一市”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尹凤来同志主持,市委副书记李宁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讲话。会上,编制单位汇报了《规划》初稿内容,刘德成书记及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分别作了口头发言,对编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方向性意见。会后,有12个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了修改意见。编制单位根据提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了修改;5月25日,修改后的《规划》又征求了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6月4日,潍坊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密州宾馆主持召开了《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论证会,会议邀请了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省林科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教授对《规划》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诸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了长足发展,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按照《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潍坊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全面分析诸城市基本情况特别是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目标,划分了生态功能区,对循环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保育、循环型社会体系等重点领域进行了规划,明确了重点建设任务和工程项目”。“《规划》指导思想明确,编制思路清晰,基本符合诸城实际,对诸城市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规划》技术路线合理,占有资料丰富,数据分析较准确,内容全面,符合规范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规划》论证,这是潍坊市第一家通过专家论证的县级生态市规划。

三、《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共11章,约11万字。第一章基本概况,简要介绍了诸城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概况。第二章优劣势分析,从不同侧面分析了诸城建设生态市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第三章总论,提出了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范围与时限、规划重点等。第四章规划目标,明确了诸城生态市定位,提出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指标体系。第五章生态功能区划,划分了生态功能区及生态功能区体系。第六章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第七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保育规划,明确了任务,提出了环境、资源治理与保护方案。第八章生态社会建设,从生态文化、人居环境、社会保障与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第九章重点工程库,根据生态市建设要求,列出了重点工程项目。第十章保障措施。第十一章可达性分析。概括起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1、规划区域范围及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我市行政区所辖全部区域,面积2182.7平方公里,23处乡镇(街道)。根据各区域生态特点及主导生态功能,将全市划分为三个生态区。一是东部、南部旅游、农林生态区。包括郝戈庄、皇华、朱解、辛兴、桃园、桃林等10处乡镇,该区自然植被覆盖率较高,应注重加强保护。该区又划分为自然风光游览生态亚区和林、果、粮生态亚区。自然风光游览生态亚区,包括障日山景区、马耳山景区等,应在搞好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建设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封山育林,涵养水源。林、果、粮生态亚区,包括除自然风光游览生态亚区以外的区域,应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二是中部城市经济生态区。包括城区三个街道和昌城镇。该区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但环境问题突出。该区又划分为城区及工业生态亚区和近郊旅游及生态农业亚区。城区及工业生态亚区,包括城市建成区和工矿生产建设密集区,为中心城市发展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园林建设;近郊旅游及农业生态亚区,包括城乡结合部,重点增强植被覆盖率,发展低污染加工企业,建设观光农业带和高效经济农业带。三是西部、北部平原农业生态区。包括孟疃、马庄、九台、相州等9个乡镇。应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2、生态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以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周边乡镇为基础,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农业园区为骨架的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两种产业之间能源和物质循环利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创新能力较强、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循环型、网络型可持续生态经济体系,培育循环社会。

根据总体目标要求,生态市建设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到2007年,为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生态市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支持生态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建设运行机制。第二阶段:2008年到2012年,为全面推进阶段。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基本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全市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态市建设的发展机制和框架初步形成,建成一批具有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工业园区。第三阶段:2013年到2015年,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所有水体达到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8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或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3、生态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共涉及7个领域:①生态农业建设。主要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种植、有机农业,加快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建立良好的生态农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②循环经济型工业体系建设。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全面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完善以循环经济为指导的生态工业园区。③生态友好型服务业建设。主要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④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主要是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监管,搞好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防治水土流失,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林草防护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⑤污染防治。主要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全市环境质量。⑥林业建设。主要是进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农田林网建设,建成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⑦生态社会的构筑。主要是对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进行统筹规划,梯次推进循环型社会进程。

4、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确定40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成了我市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和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目标,规划了6个类别的74个重点工程项目,并确定了项目负责单位、建设期限,提出了投资估算。初步测算,到2015年完成上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为60亿元。

四、狠抓落实,确保生态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诸城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标志着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由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如何将这一造福子孙后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今后工作中,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全市人人关心、参与生态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明确职责,抓好落实。生态市建设涉及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难以完成繁重的建设任务。市里将根据《规划》要求,对各项建设任务进行分解,制定分阶段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每个部门、乡镇(街道)应承担的任务,由市创建办督促落实,确保见到实效。三是努力增加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采取多种形式融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些大型基础性建设项目,由市财政投入;能够融资建设的,市里出台政策,吸引外资;属各乡镇(街道)负责的项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负责。力争用三五年时间,使城市面貌有个大的改观。四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参照市里的做法,成立创建“两城一市”办公室,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并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全市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组织协调体系。五是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建设生态市的目的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生态市建设的成果体现在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上来,促进全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再上新水平。今后,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组织和带领全市人民艰奋奋斗、开拓创新,为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的新诸城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专项经费预算

关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专项经费预算

审核结果的公示

根据财政部财建[2001]第591号《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市投资评审中心对常德市环保局报来的常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专项经费预算进行了审核,现将审核结果公示如下:

一、工程简介:

1、项目概况:常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包含前言、生态市建设的宏观背景和现实基础、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生态市建设的实现目标和建设步骤、生态市建设的现实条件和能力、生态市建设的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市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创建生态市的政策措施及附件等十个部分,分为《常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大纲》、《常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两个阶段,编制工作时限约一年。

2、资金来源:政府投资

二、审核依据:

1、常德市环保局《关于常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专项经费的请示》及批复;

2、常德市人民政府常政发[2005]12号《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意见》;

3、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3]91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

三、审核中的主要问题及说明:

虽然国家环保总局早在2003年即下发了生态市建设指标,但截至目前国家仍没有有关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收费标准。该项目所需

经费预算为设计部门根据市场行情编制,按照深圳特区标准,在我市显然偏高。

㈠、科研业务费

1、考察调研费用10万元:按项目组成员10人计算,调研时间一个月,每人只需5000元,审定金额为5万元,核减5万元。

2、测试分析:由监测布点和分析两部分构成,其中前者可在设计部门指导下,由市环境保护部门完成,这部分费用只需5万元,核减5万元。

3、模型、数据库处理:原列处理费用10万元,由于该费用为纯技术处理工作费,除研究人员工资外无其他成本,建议暂按8万元考虑,核减2万元。

4、交通差旅费:由于工作时间长、范围广,同意暂列20万元,不予核减。

5、文献资料费:由于该项目为我市创建工作的一部分,而领导小组成员为政府各部门有关领导,其图文资料只要有的均可无偿提供,不足部分须从国内其他环保部门购买,建议控制在5万元以内,核减5万元。

6、讨论评审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的5次讨论会议,按市场价测算,每次只需1.5万元,5次合计7.5万元,核减2.5万元。

以上小计50.5万元,核减19.5万元。㈡实验材料费

实验材料费已记入测试分析费,主要由计算机耗材组成,根据设计成果,经测算只需2万元,核减3万元。

㈢仪器设备费:原列仪器设备费5万元为新购置仪器设备,作为由资深设计部门,应该均有为工作服务的仪器设备,故只考虑折

旧1万元(按20%计算),核减4万元。

㈣项目组织实施费:该费用为建设单位管理费,按10%计算明显偏高,考虑工作的复杂性,按2.5%计算为2万元,核减13万元。

㈤科研人员工资:由于该类设计项目无标准可作为依据,第一部分(科研业务费)已含部分人工费,项目组成员10人,建议另增3万元/人标准暂付30万元,不足部分从第一部分调剂,核减20万元。

㈥报告书、图集等的制版印刷及计算机光盘文件制作费:同意暂按10万元考虑。

㈦税金及不可预见费:该部分不予考虑,核减20万元。

四、审核结果:

第四篇: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

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

2010-03-12 10:17 字体: 大 中 小

一、《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情况

2008年10月,市政府根据市城市规划局的请示,批示将原由市城市规划局承担的组织编制《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工作移交市环保局,并要求10个月内完成。市环保局受领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与市城市规划局对接,经过调查询问,在市城市规划局预选的三家编制单位的基础上,再函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参加投标。2009年2月,经招标筛选确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编制单位。

2009年2月至8月,以中科院地理所张义丰研究员为组长,约30人的《规划》编制专家组,前后5次到湛江实地考察,时间逾100天。专家组调研了各县(市、区)的生态敏感区域和各类经济开发区,走遍了重点乡镇,听取了各县(市、区)领导和各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分别与市四套领导班子、市直各局、驻湛科研和企事业单位等进行座谈交流,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100余次。完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包括文本、说明书等总计约70余万字。

2009年9月至10月,《规划》进行了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发出近150份征求修改意见函,征求对象涵盖了所有座谈的单位和市人大常委会所有成员,收回征求意见书143份。反馈意见显示,各单位(个人)除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外,均对该《规划》给予较高的评价。《规划》经编制专家组修改完善后,于2009年12月27日,顺利通过了由环境保护部主持,李文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论证。

二、《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的主要亮点

(一)湛江城市发展定位的突破。长期以来,湛江城市的发展都定位在滨海城市,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整个自然空间特征和发展趋势,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湛江城市的科学发展和布局。本《规划》经过详细的实地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提出了湛江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的发展定位,实现了湛江城市发展定位上的突破。

海湾是指弯曲的海岸线形成的被陆地包围的水域面积要等于或大于以湾口两角连线为直径的半圆面积。海湾城市首先必须要具备海湾的基本定义,其次城市的发展要以海湾为基础进行城市规划和开发。不具有海湾特征的城市不能称之为海湾城市;具有海湾特征,但城市发展空间上没有按海湾进行组织的,严格意义上也不能称之为海湾城市,但随着城市的拓展和功能的转移,这类城市是可以发展成为海湾城市的,比如厦门就成功的从海岛型城市转变成为了现在的海湾城市。海湾城市是滨海城市的一种,但受到其定义的严格限制,我国海湾城市在滨海城市中所占的比例极少。

经过专家组的考察和研究,根据湛江湾内部和外围存在着硇洲岛、南三岛、东海岛、东头山岛、特呈岛等众多岛屿,称之为“湛江群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湛江独特的“岛—湾—港—城”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目前湛江城市出现了“拥湾发展”的空间态势,提出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的发展定位。《规划》对湛江市的定位完全符合湛江城市发展的自然本底和空间特点,将对湛江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意义在于:(1)提升湛江城市的资源禀赋价值和优势特色,为湛江市在“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争取省、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吻合湛江城市“一湾三岸,拥湾发展”的基本空间态势,顺应了湛江经济大发展的趋势和发展阶段要求,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耦合优化和市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二)建立了一套符合湛江特色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本规划打破了传统生态市(县)建设规划指标体系制定的传统,突破了环保部制定的相关参考指标体系,在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上进行了创新。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1)综合性:以国家级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指标体系为指导,参考国家、广东省、湛江市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构建市—县—乡镇—村四位一体的综合指标;(2)可比性和特殊性:既能反映湛江热带海陆一体化的特点,又具有横向可比性;(3)可操作性:能够通过统计数据收集、调查和监测获得,并能够通过对本规划决策执行和项目的实施实现达标;(4)阶段性:能够动态地反映本规划动态执行过程,并与规划的阶段目标相一致。

在此基础上,将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条件指标和建设指标。其中基本条件指标包括湛江市范围内的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情况、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情况和生态示范区创建情况等3大类12个指标;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3大类28个指标。

目前湛江市已有10项指标基本达标,达标率为35.7%;按规划至2015年末可望有20项达标,达标率将达到为71.4%;至2020年末,所有生态市建设约束性指标全部达到,参考性指标达标率达到80%以上。2020年至2050年为生态市建设指标完善和维持阶段。

(三)生态城市形象建设的创新——湛江彩龙。本规划把生态城市形象建设纳入到生态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内,在全国生态市规划领域属于首创。通过对湛江市自然、资源、经济、产业、文化等禀赋优势的分析和研究,《规划》以视觉传达的方式展现并突出了湛江生态城市建设的品牌形象。

通过对“湛”的挖掘,发现“湛”字里面包含着“江”字,同时结合湛江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在粤西区域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对“湛”字进行了形象化设计,配上湛江传统的“蓝、绿、红”三色,形成“湛江彩龙”形象标识。

(四)坚持环保与生态建设并重主题思路。传统的生态市建设规划往往把重点放在环保方面,而对涉及区域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关注不够。本规划坚持生态建设与环保建设并重的思路,加强了影响湛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生态问题的研究和规划。(1)提出生态市建设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市建设的观点,对影响湛江市经济发展的若干重要产业类型的生态化发展进行了研究和规划,弥补了传统生态市规划只重环保项目,而忽视生态产业项目,只重生态保护,而忽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足。(2)从陆地生态系统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信息化建设等角度,加强了湛江生态安全格局系统建设的规划,提出了保护和建设“湛江群岛”、“红树林绿色屏障线”、“沿海防护林绿色生命线”等重要概念和理念。(3)从生态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加强了湛江生态县(市)、生态镇(乡)和生态村建设的规划内容,提出了建设生态城乡人居环境体系建设的空间架构。同时提出要重点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打造“人地和谐”的生态意识。

(五)加强项目建设,突出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为实现湛江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围绕生态产业、资源保障、环境保护、生态文化、生态城乡人居环境和生态形象等专题,分别设计了近期和中远期建设项目。同时,还重点规划和设计了影响全市生态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和各县(市、区)重大工程,其中包括:湛江市生态与环境建设重大支撑项目13个,生态市发展战略研究项目5个;县(市、区)优先建设项目30个,重点建设项目23个等。突出了项目建设,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在生态市建设中支撑作用。

(六)因地制宜提出湛江生态市建设的七大生态带工程。生态带是保护湛江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线和防护线,《规划》结合湛江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规律,提出了七大生态带建设重点工程,即:沿海防护林、滩涂红树林、森林公园、交通绿色长廊、江河水源涵养林、城区公园绿地和工业园绿化缓冲区等建设工程。

(1)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是湛江市生态市建设的绿色长城线。要以雷州半岛东西两岸的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加强以木

麻黄为主体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恢复和建设,提高防护林防风固沙、绿化美化等作用。

(2)滩涂红树林建设工程。湛江市红树林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湛江生态市建设中最具有特色的生态资源之一,保护和建设好红树林这道绿色屏障线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建设通明海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工程、特呈岛红树林生态公园建设工程、雷州九龙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和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等四大工程。

(3)森林公园建设工程。重点以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若干不同层次和主题的森林公园,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城乡生态环境,同时开展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提高森林公园的生态教育价值和经济效益。

(4)交通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构建以环岛绿色交通线为主体的交通绿色长廊是湛江生态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只有建立环岛绿色交通线才能使湛江真正实现海陆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发展。环岛绿色交通线总长度为538.4千米,可借助现有公路的长度为73.09千米。涉及乡镇43个,路经两个大的港口(海安港和湛江港),小港口42个,出海口11个。

(5)江河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重点以鉴江、九州江和南渡河三大流域为主体,加强以水源涵养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流域建设,构筑湛江市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命线”。同时要加强鹤地水库等重要水源节点周边的水源涵养林建设。

(6)城区公园绿地建设工程。重点加强湛江市区及各县城环城绿带建设、居住区绿地建设、交通干道绿地建设、城市密集地带屋顶绿化及单位庭院绿化美化建设等。加强对城市公园的美化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公园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7)工业园绿化缓冲区建设工程。湛江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将不可避免地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为了保持湛江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尤其是大气环境的稳定,缓解城市环境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规划》提出了在产业聚集区域与人口居住区域之间建立生态缓冲区的概念。重点在东海岛及各主要工业园区周边建立绿化缓冲区。

(七)重视县(市、区)生态建设,从更大的视野考察区域的生态发展问题。《规划》不仅在湛江市域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而且充分考虑到了湛江11个县(市、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规划中专门加入县(市、区)生态建设专题,分别从发展定位、生态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信息化建设和重点项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篇幅占到了全部说明书的四分之一,这是全国其他生态市建设规划所没有的。

第五篇: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

《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专家评审意见《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于2008年4月2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持,成都市政府相关委办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出席会议,特邀7位专家组成评审组(名单附后)。

专家组成员和与会代表听取了编制单位对“规划”的介绍,审阅了编制单位提交的《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文本》、《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说明书》和《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图册》,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

一、“规划”体现了成都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和谐成都”的要求,是四川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规划为成都生态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先进理论为基础,运用遥感与GIS等技术手段,以最小生态用地、水资源、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问题为研究重点,科学地提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高效的经济发展体系、安全的环境支撑体系和生态的社会保障体系等4大体系,为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生态城市提供了发展蓝图。

三、“规划”总体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方法科学,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规划”对成都市的环境现状和生态问题分析客观,生态功能区划科学准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实施部署、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

专家评审组一致同意通过《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评审。《规划》还应在以下方面补充完善:

(1)中心城区做专章规划;

(2)对科技发展、生态文化建设做适当补充;

(3)补充成都所辖生态区(市)县的达标规划。

专家组长:

2008年4月24日

2004年6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辽宁省环保局在北京共同组织有关专家(专家组名单附后)对《抚顺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以下简称《创模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听取了抚顺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的汇报,并对抚顺市《创模规划》进行了讨论,形成如下评审意见:

一、抚顺市对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结合城市发展等各项规划的实施,编制了《创模规划》。该规划文本规范,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专项规划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编制纲要》的要求。其中城市生态功能区划、水、气环境容量计算、矿业城市转型案例分析等具有鲜明特色。

二、《创模规划》兼顾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已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划,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对创模差距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分析,对下一步创建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创模规划》结合矿业城市特点,从宏观层次上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了各区域的主导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有利于指导城市合理布局,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建议对《创模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鉴于目前抚顺市创模工作难度较大,建议适当调整创模达标年限,并针对创模各项指标差距,进一步完善具体措施、项目清单,落实部门分工,使《创模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2、按照国家禁止、限制和淘汰设备、工艺、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调整和补充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和污染治理项目清

单;将水治理、废水回用类项目归类到流域综合整治内容中,并与《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相结合。

3、按照国家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技术政策,完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专项规划,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标准;增加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内容,明确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危险废物能够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理。

4、补充有关的经济政策,完善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制度,逐步建立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市场化建设及运营机制,以保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稳定达标运行。

5、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考虑矿山生态恢复并纳入规划中,从国家、地方和企业等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抚顺市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组组长:过孝民

专家:李友虎 潘家华 王 琪 柴发合汪 键 陈永清

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六日

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评审意见(书面)

200年5月13日,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评审会议在北京安徽大厦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中科院地理所、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经济研究所和安徽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厅、交通厅、旅游局共11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并推选厉以宁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郭来喜研究员担任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旅游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田维谦,省计委副主任、省旅游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朱先发,省建设厅副厅长、省旅游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素伟参加了会议。会议先后听取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吕斌教授关于规划主要内容的介绍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关于规划监理情况的介绍。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细致的评审,形成如下意见:

1、《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安徽省人民政府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标编制,并由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监理和咨询。在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建设厅、省财政厅、省旅游局以及各市人民政府和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协助下,规划编制单位、咨询监理单位和规划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经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编制设计、反馈完善、协调衔接等多个阶段,历时7个多月完成的一部分省级旅游发展规划。《规划》的组织模式创新,规划工作扎实,符合省情。

2、《规划》依据充分、资料详实、思路清楚、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手段先进、创意新颖。具有宏观性、战略性、科学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3、《规划》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旅游区与重点城镇以及安徽旅游与周边地区旅游联动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对安徽省的旅游市场、旅游形象、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4、《规划》注重对安徽省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预测,市场客源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战略和措施。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促销方式、旅游管理模式、旅游企业运行机制以及支撑旅游发展的概念性的旅游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特色。

5、在规划编制方法上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旅游学和规划学等学科的先进手段,图件质量高,方法种类多。

总之,该《规划》在方法和体系上有创新,是成功的规划,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对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专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建议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会同安徽省有关部门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和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咨询意见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然后提请安徽省人民政府及早批准实施。

安徽旅游总体规划评审委员会

主 任:厉以宁

副主任:郭来喜

2002年5月13日

下载《---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情况汇报(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天津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 生态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开展生态市建设,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生态道德意识为基础,......

    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方案

    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方案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是协调市域产业和区域发展关系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和行业、部门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指导生态市的有序......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大纲(精选5篇)

    (五)建设规划文本的编制 建设规划应包括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建设内容、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建设规划文本的......

    林业局生态市建设考核汇报

    林业局生态市建设考核汇报2005年,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这一目标,坚持一手抓林业建设,一手抓资源保护,扎实完成林业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荣获“全国森林病虫害防......

    生态市建设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7月下旬以来,我们社会事业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二十一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

    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技术路线

    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技术路线生态市规划应以景观生态学、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生态学作为规划的基本理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作为技术手段进行生态市的规划。规划一般可分为......

    市建设局生态文明村建设汇报材料5篇

    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是建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不断增强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做了一些应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合集)

    X 市“十四五”觃划编制工作方案 网络方案十四五觃划 “十四五”觃划是我国开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觃划,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着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