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2: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

第一篇: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

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

———我县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快进侧记

提前两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68.7亿元、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43.8亿元,分别增长19%、25.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9.93亿元,增长12.9%;完成工业投资166.74亿元,增长20.4%……2014年,滨海县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一直居全市前三,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趋势更明显。

这是一个新速度,既不是过去高增长的速度,也不是当下普遍的下行速度,而是一个较快的、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是一个适应新常态的新速度。

去年,我县积极顺应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牢固确立以项目扩投入、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会战竞赛的主战场,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和“载体建设年”活动,加快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打牢基础。“项目建设呈量质并进之势,有力地促进了结构调整。”县委书记李逸浩说。

重大项目如潮涌

隆冬的滨海,寒意凛然,而鏖战正酣的项目推进场面,却让人深切感受到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穿行于滨海大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马不停蹄的项目建设者……一处处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汇集成滨海跨越赶超的大潮。

重大项目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我县把重大项目突破作为“弯道超越、跨越发展、洼地崛起”的着力点和主抓手,全力以赴促进增量扩张,为转型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的产生,离不开招商引资的导入。成立6个产业招商分局、38个招商小分队,围绕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密集区、外资密集区、央企密集区、能源石化产业密集区,开展驻点招商、敲门招商。创办“滨海招商网”,采取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全年开展境内外系列招商活动16次,收集亿元以上有价值项目信息400条以上。注重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瞄准行业50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部、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产品或配套生产经营企业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新批外资项目6个,其中投资1亿元美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实行项目会审制度,评估重大项目的质量、收益、环境影响。建立项目档案制,开发项目考核信息管理系统,突出新上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投产达效项目考核导向,每季度严格奖惩兑现。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8个,协议总投资580.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8个;跟踪洽谈亿元以上项目34个,协议总投资621.7亿元,其中投资2亿瑞士法郎的馨瑞香原料、1亿美元的东周东盈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领导们每次来到企业,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企业还有什么困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县委、县政府将全力解决企业建设中的困难,为企业做好服务。’”科利新材料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企业的快速投产离不开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

服务项目和企业,关键要将机制执行到位。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和重大问题专题协调制度。设立“三重”项目审批代办窗口,统一受理申请。需要委托代办的,由窗口免费代理,实行项目咨询、完善资料以及代办相关证照手续等全程代理服务。“三重”项

目以及其他重大重点项目一律实行“快速通道”审批模式,推行“快速审批、联合办理、特事特办、及时会办、跟踪督办”的无障碍行政审批服务方式。取消、精减行政权力事项64项,缩短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168项,全面推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费制”,实行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容缺预审和涉企重大行政处罚报备制。办理审批事项的企业普遍反映,新的审批运行方式有效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服务的优质高效。

每月召开项目联席推进会,双月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每季度召开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成果汇报会,每半年开展一次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强有力地组织推进体系,保障了重大项目连续突破。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协议总投资39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1.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39.6亿元,占计划137.7%;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151.5亿元。

大项目时代,书写崛起传奇。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撬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支点,引领着滨海华丽转身。

新特产业走进春天里

流体装备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火炬滨海流体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继国家火炬滨海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滨海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后,我县获得的第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坐拥新医药、新材料、流体装备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我县新常态下产业转型迎来“春花烂漫时”。

加快发展是基础,促进转型是导向。我县着力在发展中推进转型,在转型中实现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轻、新”方向迈进,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特色产业向产业链的终端、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构筑长远发展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新医药、新材料的转型,从分散布局向集中发展的转型,从单一产业发展到产业链模式的转型,甚至传统薄弱行业也依靠技改在转型中盘活。

吉华公司原来利税较低,而且事故频发,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老大难企业。在我县致力推进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该公司认识到企业发展的优势在于资源利用的反复循环,只有把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项流程,改造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双向乃至无限循环流程,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代价最低化。该公司以此为主线,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改造设备。经过不懈努力,该公司不仅厂容厂貌大变样,而且转型成效越来越明显。每年通过资源减量化、循环化、再利用可增加效益上千万元,并凭借打造的生产经营循环体系,成为全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去年实现销售近20亿元,税收超2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

吉华公司的嬗变是我县促进企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围绕培植重点,以更高标准实施“一三五”工程、培植大企业(集团),实现企业转型速度换挡、质量提档。推动企业合作重组,实现“腾笼换凤”。引导企业股改上市,实现做大做强。加强创新企业培育,鼓励企业与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设备抵扣增值税增幅达26.9%,列全市第一。企业用电需求增加,电力新装和增容列全市前3名。80个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入48亿元,重组企业20家。列入市重点培育的5家大企业(集团)实现开票销售58.4亿元,增长39.3%;全年新申报规上企业30家,规模企业增长面保持在64%以上,位列7个县市之首;开票销售超亿元、入库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分别达74家、22家。

“我们将项目作为企业未来发展、上市的主体,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和研发基地。”节能环保整装设备项目投资人、深圳捷晶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代超说,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用地100亩,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主要为各类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持。与节能环保项目一样,光大环保、东江环保、瑞曼迪斯等一批环境服务型企业的出现,有效提升了我县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水平。

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绿色增长极。我县坚持高端导向和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增量与生态建设容量互为促动、环境质量指标与绿色经济份额同步提升,形成产业与生态同行、经济与环境共进的新形态,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建成苏北生态产业集聚区和全省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慢不得也等不起。新医药产业实现销售51.2亿元,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81.9亿元,增幅达21.9%、37.6%,一批绿色产业担当新“火车头”。

一城烟云惊雷动,满川风雨看潮生。新特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源源不断为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活力。争当新特产业基地县,如今的滨海已形成重大实体项目汇聚的产业长廊。

载体建设风生水起

在工业经济崛起进程中,园区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工业园、沿海工业园累计完成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1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开票销售总额的90%以上。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亿元,同比增长21.8%;沿海工业园完成规上工业入库税收7.36亿元,自营出口总额2.3亿美元……2014年,我县园区载体建设蹄疾步稳,为实现经济新跨越提供了保证。

做强载体,打造平台。我县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布局规划统筹编制,进一步提升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和产业的集聚度、融合度,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园区资源承接、功能支撑、合作窗口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激发主阵地效应。工业园新签约产业化项目4个,其中投资5亿元项目1个,超威电源、森风汽车城等“三重”项目加速建设,庆海石油机械、诺森机械等8个项目投产。沿海工业园新开工项目10个,新竣工项目10个,重组企业10家。增强园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工业园“四大服务平台”,推进“四园一带”产业布局;加快沿海工业园“五大服务平台”以及综合生活服务区建设。

紧扣“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承载能力基本具备、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的目标,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4平方公里医药产业园建设启动,总投入8亿元的海港大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推进,正式落户我县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制剂、药用辅料及药物制剂、抗类风湿性药物制剂3个成品药项目,以及1个医药产业研究院项目,填补了滨海成品药生产和研发领域的空白。我县紧抓与深圳市南山区合作共建的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加快打造3平方公里南山产业园,南山智汇园等重大项目顺利落户,与深圳市南山区的项目、人才和科技合作日渐深入。韩资产业园建设正在组织筹建。镇区民营创业园建设风生水起,助推全民创业。新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新建标准厂房54万平方米,建成省星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3个和一批创业示范基地。

“成功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滨海)分中心、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滨海绿色医药化工研究院挂牌成立,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谈及创新型载体搭建,沿海工业园负责人如数家珍。

工业园创新成果吸引眼球:万恒公司新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被授予省重点研发机构,铸钢件阀门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省级标准验收;海源公司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滨杰棉业获批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国家级平台。

各类国家级、省级品牌创建力度加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江苏名牌产品3个;吉尔多肽一举获得国家药品生产许可证,吉华H-酸技术改造项目获批国家工信部工业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建设大载体,吸引大项目,催生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筑成经济增长新高地,为建设新滨海不断蓄力。

第二篇:金乡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金乡奏响工业发展最强音

2013年09月05日 00:38 中国产经新闻报 我有话说

矢志赶超 跨越崛起

本报记者 钊风荣 刘凌

通讯员 邱钦环 王尊广 王建通报道

长期以来,有“中国大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大县”的烙印牢固而深刻。但是,金秋时节,走进金乡大地,所到之处使人耳目一新: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金乡到处激荡着发展工业的热潮,洋溢着振兴经济的激情,涌动着时不我待的崛起渴望,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奏响了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强劲乐章。

“指南针”——大战略引领发展方向

金乡的工业也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金乡本土企业在优势资本的冲击下颓势尽显,2007年,金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利润四大主要指标均在济宁市末位徘徊,金乡的整体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

思路决定出路。金乡的出路在何方?金乡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经过认真反思、反复讨论、纵横对比,深刻认识到,工业经济落后才是金乡落后的根源和根本,金乡落后就落后在工业,只有工业发展起来,县域经济才有坚强的财力保障,城市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富余劳力才有充分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才有重要的发展依托。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新一届金乡县委、县政府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坚持精力向工业集中、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汇集,举全县之力狠抓工业、决战园区、主攻投入、突破项目。该县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大工业运行指挥部,代表县委、县政府负责全县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研究推进工业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县里每年都组织带领各级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到江浙等工业经济发达的地方实地参观,破除落后传统观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县四大班子领导不分一线二线,经常性深入企业、深入工地,现场办公,指导发展。近千名干部常年工作在项目工地、招商引资一线,“五加二”、“白加黑”,默默奉献,毫无怨言。

该县抓工业经济的决心之大、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历经5年的艰苦奋斗,金乡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2012年,工业增加值实现47亿元,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利税19亿元,分别是5年前的2.1倍、2.2倍、2.4倍,三项指标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成为金乡工业投资最多、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5年。

“聚宝盆”——大手笔建设产业园区

“欲致鱼者先通水,水积而鱼聚”。“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工业强县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基于这种认识,金乡县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先后规划建设了山东金乡经济开发区和济宁食品园区、济宁化工园区“三大工业园区”。坚持“基础先行、配套跟进”,通过BT、BOT等市场化运作模式,不断完善道路管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园区吸纳重点项目落地的承载能力和水平。几年时间里,三大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完善,吸引了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抱团入驻,实现了“招来一客商,引来一大群”的“磁场效应”。

作为济宁发展高端化工的综合性龙头园区,化工园区设立之初,金乡县就借鉴世界级化工区建设经验,围绕打造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到2012年,园区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6亿元,园区也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

济宁食品园区成立之初,金乡县就确立了建设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食品工业园区的定位,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发展理念,先后吸引了稻香村、雨润、中纺、新加坡翱兰、美国益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贵阳老干妈、杭州娃哈哈等知名企业也有入园意向。投资32亿元的国际大蒜产业园,更是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创造出了企业建设的“金乡速度”。

作为金乡唯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5年落地企业70多家,合同利用资金达到200多亿元。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是5年前的5倍多;地方财政收入1.22亿元,是5年前的3倍多,相当于2008年的全县财政总收入;2012年,更是在全省14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上升15个位次,在全市园区考核中位居二类园区第一名。

去年10月份,金乡县又按照“产城一体、县域园区”的总体构想,有效整合化工园区、经济开发区、食品园区、新老城区和商贸物流区等资源,着手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大工业园区”,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为国家级千亿工业园区,把金乡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工业新城。目前已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正在编制“大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同时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试验区管委会,具体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擎天柱”——大项目带动“裂变”发展

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金乡县深刻认识到,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金乡县下决心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大项目、大集团、大产业”发展思路,从“饥不择食”型向“追求效益”型转变,从“铺天盖地”型向“顶天立地”型转变,千方百计招引大项目,全力以赴建设大项目。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上,严格落实大项目招商责任制,几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园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有明确的大项目招商任务,每个月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外出招商,全力以赴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重点企业。在丹阳、平湖等重点区域设立36个招商办事处,选派46名招商人员长期开展驻点招商、挂职招商。

“全员招商”、“企业招商”敲开了金乡加快发展的大门。2008年,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项目的奠基开工结束了金乡没有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历史,之后一批批过10亿、过50亿元的大项目纷至沓来。目前,总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6.7亿元的国际大蒜产业园一期、11亿元的阳光颜料、10亿元的爱德华机械、5.5亿元的鲁特电工、5.4亿元的宏大食品等18个支撑性产业项目全部投产运营;投资52亿元的盈德气体、51亿元的凯赛生物、38亿元的黑猫炭黑、25亿元的如意印染、14亿元的梅亿电动车、5.5亿元的稻香村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重大项目正积极推进。目前,全县在建续建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92个,总投资额283亿元,其中5亿-1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凯赛生物项目,由世界领先的工业生物科技产业公司——上海凯赛生物科技公司投资兴建,为国家863计划“十二五”攻关项目,其生产的绿色尼龙系列产品,成功填补世界生物法生产尼龙产品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烷烃10万吨、长链二元酸5万吨、赖氨酸20万吨、绿色尼龙2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利税18亿元。

盈德气体项目,由亚洲最大的工业气体供应商——上海盈德气体公司与恒德化工投资建设,主要生产液体二氧化碳、三聚氰胺树脂以及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利税23亿元。

黑猫炭黑项目,由全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炭黑生产企业、上市公司——江西黑猫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产品广泛出口应用至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知名轮胎公司。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3亿元。

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金乡工业经济将会跨上新的平台,金乡振兴腾飞指日可待。

“引路人”——大扶持成就企业集群

2008年以前,金乡虽然企业不算少,但多数是大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大都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无法支撑起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金乡县把促进现有企业发展作为突破工业的首抓之举,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强势推动企业膨胀规模、提档升级。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全县经济创新赶超争先进位的三十六条规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扶持计划》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并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源建设专项资金、1400万元的科技研发资金、2000万元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着力打造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洼地。

步入到三大工业园区,一幢幢现代化的标准厂房,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彷佛都在述说着金乡企业发展的历程。鲁特电工原来是一个小型的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从2009年起,金乡县对企业进行了重点帮扶,2012年企业荣获 “山东省电力变压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称号,产品更是迈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成长为了变压器行业的金牌明星。

华光集团2008年的时候仅仅是该县鸡黍镇的一个乡镇企业,从事大蒜的贸易流通和粗加工。2009年,企业投资5.4亿元在食品园区建设了大蒜精深加工企业-宏大食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华光集团已经成长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大蒜精深加工产品,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金人电器、克曼特等企业,都是从小作坊起家,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来,销售过亿元企业数量逐步增多,从2008年初的7家增加到2012年的51家,数量翻了近3番,其中霄云煤矿、东运冷藏去年销售收入突破了5亿元;华光集团、金桥煤矿销售收入更是突破了9亿元。5年来,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由2008年初的5家增加到2012年的53家;更是有8家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企方阵初步形成。

金乡县在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坚持企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相继成立企业家协会、机电产业协会、大蒜产业集团等行业组织,引导企业进入三大工业园区,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现了从“散兵游勇”到“集群作战”的新跨越。如今,以民生煤化、兖矿新科、阳光颜料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华光集团、国际大蒜产业园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以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辉煌科技(24.76, 1.20, 5.09%)

以如意印染、鲁缗纺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梅亿邦赛电动车、泉达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均已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金乡工业崛起的新优势正在加速显现。

“保护伞”——硬举措打造“环境特区”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让企业家在金乡投资放心、生活舒心、发展顺心,才能形成环境洼地、发展高地”,这是金乡县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中始终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金乡县把 “不作为就是过错”作为机关干部的基本原则,全面建立高效服务体制,落实并联审批、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全程帮办等制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办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2009年,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20多家职能部门进驻办公,企业只需要跑一趟,所有的手续能够现场办结的全部一次性办妥;对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全力推行“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人马、全程服务、一抓到底,为企业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从2008年开始,该县对收费、罚款、检查评比考核项目进行专项清理,严禁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该取消的彻底取消,该规范的严格规范,能合并的坚决合并。在2009年又专门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统筹推动环境优化工作,着力解决“踢皮球”等问题。这些举措消除了客商和企业家的后顾之忧,金乡县也相继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

一个企业做的大不大、强不强,企业的“掌舵人”至关重要。金乡县不仅十分注重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十分注重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县里每年都组织企业家们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选拔企业家到高等院校充电,学习相关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宏观掌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有贡献的企业家,分别授予功勋企业家金马奖、银马奖、铜马奖,并优先推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金乡县这片热土正像磁场一样吸引着客商源源不断的抢滩登陆,一批批的重大项目在这里相继落地生根,一家家企业在这里陆续发展壮大。抚今追昔,矢志赶超,金乡工业旧貌换新颜;展望未来,跨越崛起,“大蒜之乡”未来更辉煌。

第三篇:奏响德育最强音 实现育人新跨越

奏响德育最强音 实现育人新跨越

——云台小学德育先进学校申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道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遵循学校实际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切实转变观念,积极贯彻新课改理念,在明确新课程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各方面工作的改革,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德育常规活动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了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制度

我校建立有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班级,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紧密,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制订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活动。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德育工作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对各项德育工作进行指导,组织、评价和总结。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一贯以来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定期召开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认真分析学校德育

工作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为深入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师表新形象

学校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臵,常抓不懈。今年教师节,学校开展了“立足岗位,奉献育人”等主题系列活动。首先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师创优争先,三是结合平昌县教育局关于《关于开展干部作风整顿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县局有关师德教育的文件资料,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教师自觉履行师德师风的具体行动,引导教职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优秀园丁。学校制定了教师成长目标,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袋,将教师的师德师风纳入教师平时和年终的考评。通过开展系列师德活动,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的方向,树立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新形象。“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观念已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

2、加强班主任的选拔和培养,促进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每学年开学前期,学校领导班子就根据上学年班主任的考核和申报情况严把入口关、用人关,严格挑选那些敬业爱生、理念先进、责任性强、组织管理能力强、有一定经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利用新学期开学工作教师集会,举行班主任聘任仪式。通过聘任,大大地增强了班主任的光荣感,强化了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制定了明确的班主任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完善的、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规章制度,从班集体建设、班风建设、班级常规管理、班务管理、班级规范化布臵、家校联系、后进学生转化、单无亲学生教育活动等各方面向班主任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要求明确,操作性强,便于指导班主任开展工作。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好班主任学习、交流和技能训练,除了每月安排召开两次班主任例会,传

达上级会议精神,布臵德育工作外,还举行了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会、培训会和班主任经验专题交流会。每次例会做到有准备、有主题、有台帐、有收获,同时学校还加强了班主任的考评,期末对其所带班级进行星级考核。学校设计了量化考核指标,使考核标准更明确,考核内容更全面,考核组织更严密,考核过程更民主,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细化、量化考核,努力实现班队基础建设规范化,班队活动经常化,班队工作自主化和创新化的“四化”目标。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课题研究、理论学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近年来,我校教师编写的《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探》、《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政治课中的应用》、《初中政治课兴趣的培养》、《浅谈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方法》等10多论文先后《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教学理论》、《中学课程资源》等刊物上发表。教师通过写论文、心得等进行经验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德育教育内涵。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加强辅导员的自身修养、提高进行少先队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引导辅导员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增强辅导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自觉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4、加强团支部建设。引导团组织注重渲染活动的新时代精神,注重体现活动的新颖性、时代性、灵活性,注重服务团员青年的新需求。贴近青年需求,服务学校主体。推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我们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青少年志愿者行动”、“手拉手”、“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品行,并让他们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还让学生去德育基地和社区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家里要求他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

三、常规教育抓强化,夯实基础求实效

1、重视升旗仪式,加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热爱国家,尊重我们的五星红旗,这是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做到的事情。每逢周一早晨的晨会,我们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要求全校学生在国歌声中行注目礼;少先队必须佩戴红领巾,行队礼。升旗时,要求全校师生都必须严肃对待,国歌声响,无论是谁,一律要向国旗行礼。“升旗手”、“护旗手”的人选,一般选择平时表现积极、有突出长进的队员。用这样的方法,促使每一个队员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2、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校的德育工作首先从学生的一日常规做起,从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行为规范教育中塑造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始终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真正将《守则》和《规范》落实到位,学校专门制定了《云台小学中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每个学生都要牢记《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并根据《云台小学中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每个团员、队员更要严于律己,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经常地去对照《行为规范》、《在校一日常规》检查、规范,改正自己的行为。我们首先实施了“文明工程”,以培养学生文明学习,文明就餐,文明就寝,文明交友,文明消费为目的。每天的晨会中,我们要求班主任都要带领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反思教育。每个同学每天到校都应该要问问自己,今天的课程准备好了哪些?学校的纪律自己违犯了什么?同学之间应该如何合作共处?课间活动是否文明?果皮纸屑是否乱扔?礼貌用语运用了哪些?只有这样不断小结自己,反思自己,我们的同学才能在不经意处成规范,不自觉中成自然,文明的习惯、良好的的品质,自觉自律的意识才能真正从心底中产生和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督查学生的起居、学习、饮食、休息等日常行为规范,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另外,我们还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走入学生生活,与他们一起交流,沟通,聊天。通过“讲、练、查、评”等措施,我们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他律走向了自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课余时间,教学楼吵闹、喧哗的少了;就寝时,公寓楼自觉休息的习惯渐渐养成了;校园内,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消失了,文明礼貌用语的多了,爱护公物,随手扶起校园内坐椅的多了,一种文明的习惯,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思想慢慢树立了起来。教导处先还先后组织了全校性的新《守则》、新《规范》学、背、做活动。

学校还将此活动与 “星级班级”、“特色班级”、《文明示范星》、《学习示范星》、《进步星》的争创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多管齐下,收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3、重视安全法制教育,保障师生人身安全

在德育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十一月份组织学生进行了“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本学校还组织了四次安全大检查,对校舍、设施、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维修。校园内加强了课间活动纪律、楼梯通道的维护力度,每天都有相应值日老师与学校领导进行巡逻,切实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年来,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为加强法制教育,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并邀请派出所干警到校进行两次法制讲座。经过这次法制讲座,我们学校的师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违法犯罪事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坚定了做守法护法小公民的意识。

4、加强板报、校园广播的管理,发挥宣传育人之功能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结合每月的教育主题,重大节日等,安排各班布臵黑板报,做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学校每月统一检查评比一次;校园广播,由团支部负责,坚持每天三餐饭后定时播音,及时播送校内外重大活动、团员、少先队员成长感悟、好人好事等内容,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5、做到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家庭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告家长书、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坚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规律和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的家庭教育也不断科学化。

6、加强对留守学生管理,开展与“留守学生过周末”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效的措施,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方案,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二是推行“手拉手”、“一帮一互助工程 ”,由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学生,负责其作业检查和功课辅导。三

是学校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的交流与配合,定期向留守学生家长及代理监护人电话或书信联系,交流学生在校学习情况;每期召开一次留守学生家长或代理监护人座谈会,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增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认真开展与“留守学生过周末”活动,让留守学生过上了愉快而充实的周末,体验到“家”的温暖。

7、重视后进生的帮助转化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我校重视进生的帮助转化工作,学校在教师工作考核机制上较过去有明显不同,变过去主要考核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变过去单纯看优生个数为后进生转化个数。为了有效转化后进生,学校建立了后进生的帮教职责,实行行政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后进生的挂钩结对制度。为了完善“一帮一”的教育机制,我校制订了教师与结对学生的责任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职工月度考核,对转差成果显著的教师年终考评优先。对“特殊家庭”、“特殊生”情况逐一登记,对父母不在身边或无力管教,交友不慎,行好习惯差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对“特殊生”给予生活上的关怀和思想上的帮教、学习上的指导。假期中与街道、村委保持联系,使学生离校不离教,杜绝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8、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道德内化的效果、为德育提供新的途径、完善了德育内容、改善德育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每学期不定期对学生举办讲座,进行心理辅导。学校多次为后进女生做专题讲座,稳定青春期女生的情绪波动。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1、开展向王瑛同志学习,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主题教育,今春开学以来,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学校积极开展此主题教育活

动,学生通过阅读赏析《永远的巴山红叶》、《正人气、正风气、正形象》等文章,唱歌曲《好人王瑛》、《铁骨柔情》、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对王瑛的精神的领悟逐步深刻,对朴实、吃苦、感恩的理解逐步明晰,言行更加符合朴实、吃苦、感恩的要求。

2、今年6月上旬(6月1日——15日),开展了“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我们在活动中通过宣传感恩事迹,激发学生争做感恩典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感恩人物,营造人人参与感恩行动,人人重视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通过学生为父母干家务、给远方父母写书信、为班上需要帮助的同学做好事、为残疾人和特困学生捐款等活动,在全校掀起了“关心他人、知恩图报”的好风尚。

3、今年9月初,我校全体师生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自信自强、为国争光”主题教育,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倡议,时刻把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放在心中,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宏扬团结奋战、不怕挫折、力争上游、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国争光。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全校上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老师,不少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了书香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载体,努力营造校园主流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德育的良性流动。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整洁、优美的校园,可以创造出一个蕴含丰富文化信息的、充满人文芬芳的文化环境,学生只身其中在浑然不觉中感应,领悟人文底蕴,进入这样的学习场所,会给人一种安慰与尊重。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为此,今春学校添臵了永久性德育标语和文化墙,新建了100米知识长廊,购臵了300多幅德育名言、壁挂、宣传板,投资20多万元绿化了校园,校园环境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做到了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都发挥育人功能。

道德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大大促进了

学校的“三风”建设,绝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尊师守纪、勤学好问,学风浓厚,校园洁净,教学教育质量全县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展望未来,学校还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形成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工作新格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00九年十二月六日

第四篇:奏响服务发展富民的最强音

奏响服务发展富民最强音

——盐城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侧记

盐城,江苏东部沿海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海滨湿地;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这里重建军部,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过。

2005年9月,盐城在全国第二批扩大试点城市中率先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远程办、省远程办领导多次到盐城检查指导工作,对盐城开设远程教育“七一”数字电视频道、创办富民创业网络大学、搭建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等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近年来,盐城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建管学用并举,大胆探索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奏响了远程教育服务发展富民的最强音。

建章立制

保障学用

建章立制,是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在建设之初,盐城市就注重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了分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都成立了以党组织“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管理工作机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先后制定出台了远程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使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对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使用、远程教育设备的日常维护、运行经费的保障、学用工作的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有效加强了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推动了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2007年11月21日,盐城市“学习十七大,建设新农村——远程教育进村入户辅导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盐都区潘黄镇举行,正式拉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远程教育“面对面”专家直接辅导活动的序幕。这是盐城市加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建立专家辅导制度的一项举措。活动中,全市共组织近500名专家、教授,举办各类专题培训辅导活动1100多场,培训近10万人。

为确保站点的正常使用,学用活动的正常开展,盐城市还把远程教育站点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纳入了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起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同期声】东台市远程办负责人: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地方财政每年专门划拨3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站点的日常维护和运行。教学资源是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活动开展的活水源头。盐城市建立了教学资源征集开发使用机制,在充分省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驻盐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远程教育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紧扣盐城产业特点和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发制作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乡土教材”,截止目前共制作了260多部课件,其中《邹虹彩京城创业路》、《沃野放歌》、《无公害农产品商品化技术》等近20部课件入选全国和省教学资源库。

搭建平台,支撑学用

2008年8月19日下午,依托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办的“盐城市农村网络法制学校”正式开通,这是全省地市级首家农村网络法制学校,也是盐城市搭建的远程教育学用的又一新平台。

试点工作中,盐城市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较高和全国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市的优势,开设了远程教育数字电视专用频道——“七一”频道,专门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电视节目。同时,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了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红色盐阜”网和各县(市、区)分站,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提供信息浏览、课件学习、政策咨询、专家答疑等服务。两个市级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为盐城市远程教育学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同期声】大丰市蚕桑站站长、农艺师 顾海洋

“石灰水用的是混浊液,要搅拌起来,而且如果用在扁子或墙上,一般是2%……”

金秋时节,大丰市裕南村远程教育点,10多位村民正通过网络视频与农技专家进行 “面对面”的接触。专家网络坐诊、农民远程受益,这是盐城市以富民创业网络大学为载体,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一村一品”的一个镜头。

2005年底,盐城市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成立了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对广大农民进行免费的技术和技能教育培训。截止目前,网络大学共建立实训基地806个,开展专家讲座、网上答疑、现场辅导、实地培训等教学活动3500多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培树典型 引导学用

典型引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盐城市在推进远程教育各项工作,尤其学用工作中,十分注重典型的培树,通过身边的先进典型,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远程教育学用的积极性。盐都区龙冈镇的储巷村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专业村,以前,产品总是靠农民经纪人走南闯北去推销,现在,随着远程教育深入开展,使不少经纪人学会了网上销售,孙俊竹就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之一,仅2008年上半年,他就通过互联网完成销售300多万元,是前两年的总和。

【同期声】盐都区龙冈镇储巷村农民经纪人孙俊竹:我们通过远程教育网,从网上学到不少东西,也找到不少少客户,也把我们的产品从中国销到国际上,像欧洲、日本、美国一些市场,从网上找到很多营销的渠道,还有一些农业技术,方方面面的,现代远程教育网对我们帮助很大。

孙俊竹通过远程教育的学用,使自己的产业越做越大,成为大家公认的致富能人。在今年的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网上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盐城市十大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

近年来,盐城市利用“红色盐阜”网,先后成功举办了“远程教育十大农业创业致富状元”、“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网上评选等活动,并把典型的先进事迹制作成教学光盘下发,组织巡回宣讲。同时,还组织开展了远程教育示范镇、村创评活动,对站点管理好、设备使用好、学用情况好的站点进行表彰授牌。通过表彰典型,弘扬先进,有效激发了全市广大干群远程教育学用的热情。

创新载体,拓展学用

2008年4月至7月,盐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实践活动,为配合活动深入开展,盐城市以“红色盐阜”网站为载体,组织开展了“我为盐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实现盐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网上建言献策,共收到各类质量较高的建议237条,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近年来,盐城市通过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管理效益年”、“远程教育服务发展年”等活动,创新载体,开展特色活动,不断推进远程教育学用活动的深入开展。

搭建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分类筛选相关网络资源,设臵便民服务网页,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网络服务,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网上服务“百事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盐城市在部分乡镇和村进行试点,现正逐步在面上全面推开。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321个,其中滨海县东罾村、大丰市斗龙港村、盐都区仰徐村、亭湖区东南村四个村还建成了户外远程教育大型电子显示屏。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的搭建,使农村远程教育点成为集党员干部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群众文化娱乐、信息化服务以及农村事务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也得到了全国远程办的充分肯定。

【同期声】群众1:现在有了网上党群服务中心,我们想要找什么东西,在上面一找就能找到,蛮方便的。

【同期声】群众2:现在我们对村里工作有什么疑问的,可以直接到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去看,比以前透明多了。

盐城市利用“红色盐阜”网站进行开展现代农业项目网上招商活动,共有11个高效农业项目在活动期间成功签约,其中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还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倡导文明乡风的“宣传点”和“文化站”。2008年元旦,盐都区尚庄镇利用全镇远程教育站点与新浪网联合举办“新农村、新农民、冲新浪、迎新年农家乐”网络直播晚会,充分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梅香一朝发,乾坤万里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盐阜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催发了全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之花的竞相绽放。我们有理由相信,充满强劲生命力的远程教育工作,必将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推波助澜,在盐阜大地上结出发展富民的累累硕果。

第五篇: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

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一

“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加快推进,使云南的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刚刚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要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使云南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车道,开创全面发展新时代。这是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一项实际行动,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

近些年来,云南改革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1.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城乡面貌变化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纵向比,与我们自己的昨天比,成绩和进步鼓舞人心;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可以说是“不比不知道,一比睡不着觉”。特别是云南到处是山,人们习惯于把目光停留在周围的群山内,视野不开阔,容易自满自足,安于现状,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都不能受影响。”并强调要不断增强发展的勇气,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不断壮大发展的实力,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发展的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纵向比较看成绩,增强发展信心,横向比较找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这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是创造美好生活、提高各族人民幸福指数的根本要求。

迈开跨越发展步伐,最不能缺少的是勇气。当前,我们许多地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不是没有跨越发展的条件,也不是干部群众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气。总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都是困难,都是不利条件,生怕跨出去后会失败。“狭路相逢勇者胜”,推动跨越发展,需要胆识气魄,需要“亮剑”精神。尤其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清除各种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

跨越发展得有“招”。“招”就是谋略,就是思路、措施、办法,就是战略战术。有勇有谋,方能不断胜利。就当前的任务看,如何针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民生保障、改革开放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思路,采取一些突破性措施?如何把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培育增大支柱产业,壮大发展实力?如何围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个关键,加强耕地保护,转变用地方式,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如何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水运、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保障水平?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招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履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需要良好精神状态。正如省委书记秦光荣说的那样:“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我们要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坚定执着、勇于担当、一往无前,推进云南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开创彩云之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云南日报评论员)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二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云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认真学习沿海开放经验,大胆创造沿边开放奇迹,开创云南全面发展新时代。”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以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精神,做好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学习借鉴沿海经验十分重要。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科学发展的经验,凝聚着无数创业创新的智慧。他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宽阔高远的思想境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懈奋斗的文化品格,以及富而思进的时代风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学习沿海经验,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式,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投入工作,我们才能承担好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断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来重新布局和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就是要按照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的要求,以大手笔书写奇迹。要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目标,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打通我国从西南方向联系世界、沿海与陆路互为补充的对外贸易大通道,创造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新的交易平台;着力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合作,把云南建设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加强民族团结,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筑牢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要从全省大局出发进行统筹和协调,加快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以滇中为重点的六大城市群、七条对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的空间生产力布局。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扶贫攻坚、民族团结四张牌,进一步彰显云南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勇于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就一定能创造沿边开放奇迹,谱写彩云之南跨越发展新篇章。(云南日报评论员)

让幸福绽放高原

——写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前

七彩云南,四时花开不断,四季风物宜人,山川河流雄奇壮美,民族风情多彩多姿。这里被视为“秘境天堂”,是人们向往追求的乐土,羡慕称道的福地。

交相辉映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让云南以美丽、神奇、丰饶著称于世,然而仅靠大自然的馈赠和特色文化的传承是不够的,云南之美,还要有美好的生活才名至实归;物阜民丰、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幸福家园,才是真正的云南魅力和云南形象。

云南美丽神奇,但也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发展任务艰巨,幸福云南建设任重道远。通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着云南人民的幸福品质,不断充实和丰富着现代云南的全新内涵。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维护并巩固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安宁的良好局面,成就鼓舞人心,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通过全省人民的生动实践和埋头苦干,云岭大地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以空前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三分之二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一项接一项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以不断刷新的速度和力度,向被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就医难困扰的城乡推进,为高原儿女送去温暖与希望。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唱响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强音,努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先后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重大举措,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人,藏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云南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人民群众不断增进的幸福感真真切切挂在脸上。

尽管成绩喜人、可圈可点,但我们切不可小富即安、固步自封、陶然自乐、安于现状。建设开放云南、和谐边疆、幸福家园,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省各族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更是进一步提升云南魅力、塑造云南形象的必然要求。

千方百计增进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让云南成为和谐、安全、优美、舒适的福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云南发展进入又一个新起点和新阶段的时候,省委明确提出了更加务实、更加美好也更加体现人本情怀的目标。共建幸福家园,无疑是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这是生活更加富足的幸福家园。我们要着力推进富民强省,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推进教改、医改、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要多谋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举、多求利民之效,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家庭、落实到每一个边疆群众,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是环境更加优美的幸福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优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以更大力度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以更大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并发展好云南资源禀赋优越的绿水青山。

这是民族更加团结的幸福家园。我们要更加重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促使区域协调取得重要进展。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施好第三轮“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等“十大工程”建设,构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边民定补”补助等“十项保障”体系,努力让边疆地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尽快好起来;认真编制实施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规划,全面落实《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努力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更加巩固。

这是社会更加稳定的幸福家园。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坚持群众观点,发扬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洁净社会风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坚决维护边境安宁和国家安全。

云南发展已进入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共建和谐边疆、幸福家园,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只要砥砺奋进、扎实苦干、不断进取,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丽的云南将更具魅力,七彩云南的形象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为彩云之南各族人民的美好未来而祝福!(云南日报 南耀平)

立足新起点 共谋新发展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艳阳高照,海鸥翱翔。全省人民热切关注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今日在昆明隆重开幕。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及取得的经验,对我省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力量,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深入实施桥头堡战略,推动我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我省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5年。5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战胜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严峻挑战,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审时度势,勤奋工作,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胜利完成了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实现重点突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这是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5年,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全省各族人民为此倍感振奋和自豪。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省委在深化省情认识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在贯彻宏观调控中抢抓政策机遇,在扩大开放中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动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大会,将确定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云南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的宏伟蓝图。全省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对盛会充满期盼、寄予厚望。为迎接党代会的召开,全省各行各业、各族干部群众以高涨的热情,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扎实苦干,以实际行动为党代会献上了一份份厚礼,为开好党代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的深情关切和大力支持,我们的蓝图将更加壮丽宏伟,我们的目标将更加振奋人心,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深信,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代表,一定能不负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重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在云南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壮美新篇章。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云南日报)

吹响云岭大地跨越的号角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于昨日隆重召开,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处于重要历史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盛会的召开,恰逢“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一宏伟蓝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因而意义非同凡响,给人以无限憧憬和期待。

很多人说起云南,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继而想到的可能是“这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前一种评价世所公认,后一种评价虽囿于种种成见而有失偏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共和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征程上,我们的确在不少方面落后于先进地区,迄今为止还处在奋力追赶的位置。

封闭的对立面是开放。其实,云南人从不缺少开放的胸襟和走出去的勇气。早在2000多年前,当中原百姓祖祖辈辈还靠着一方水土讨生活的时候,云南的先民们就开始走出大山,迈出了通向外部世界的脚步,足迹延伸至我国西藏及印度、尼泊尔乃至更远的地方。那些镌刻在云南千山万壑中的一个个清晰的马蹄印,那些回荡在岁月深处的清脆马铃声,无不记录着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的开拓历程。茶马古道音尘绝,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秦光荣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历史性地把云南省从对外开放的末梢推向前沿——这是一次重要而宝贵的历史机遇,为云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后来居上提供了强大引擎,古老而美丽的云岭大地终于迎来了破茧成蝶、再创辉煌的发展良机。

值此重要历史关口,仅有豪情壮志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当机遇出现时,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理性规划。

令人欣慰的是,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执政者的冷静和清醒。秦光荣指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较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较突出、科技和人才短板问题没有明显缓解、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凡此种种,皆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中,较之先进地区客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能够看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直面困难和挑战,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难能可贵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正是一个执政党走向成熟、值得信赖的标志。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单行线,靠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不可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发展。桥头堡战略大幕拉开,给云南经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彩云之南的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代会工作报告已经交上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生态立省和文化兴省的既定方针并未动摇,而且有了更进一步的、更为详尽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此外,推进法治云南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教兴滇、人才强省等等一系列战略部署,都写了执政党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相信这些理性而又富有远见卓识的规划,可以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最为突出、最振奋人心的亮点,是明确提出,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这“两个倍增”是民生福祉最直观的体现,与此相关的还有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全面推进。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下,云南人民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党代会会期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却为云南今后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段指明了发展和前进方向。这是一声嘹亮的号角,云岭大地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由此我们可以期待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世人在提起云南时,不仅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会说,这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一个开放文明的地方,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一个人人享有幸福、尊严的人间天堂。(云南日报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早日实现富民强滇夙愿 省第九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秦光荣作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全文近2万字,凝结着云南5年来全体人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份报告将是指导云南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充盈开拓之气。字里行间,不墨守成规,报告要求“坚持立足云南、着眼全局,以宏大的气魄谋划云南改革发展。眼界绘宏图,魄力铸伟业”。在划时代的发展机遇面前,云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高远的视野、更加卓越的胆识,敢于摆脱束缚、推倒围墙、打破框框,自觉把云南发展放到全国和全球总体格局中定位,放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中谋划,以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思维认识云南、建设云南、发展云南”。报告中,“四个翻番”、“两个倍增”、“滇企出境”、“央企入滇”、“森林云南”、“兴边富民”、“一圈一带六群七廊”、“八出省四出境铁路网”、“七出省四出境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等关键词,构成了云南波澜壮阔的大发展格局。

报告释放进取之心。“开放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现代文明的显著标志”。报告要求“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一个“新奇迹”,云南的进取之心表露无遗。“必须善于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敢闯敢试的开放经验,克服眼界不宽、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解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和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报告不回避在大开放中的思想问题,提出在“八大”领域实现突破,实乃治本之举。

报告建树创新之意。虽然省委领导之前在不同场合,对云南的定位和发展有过精彩阐述,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新名词首次出现在省党代会的报告中,还是让人欣喜,高屋建瓴如“城镇上山”、“兴产业”、“大兴敬商重商之风”等。细微处如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让尝尽干旱之苦的云南增加抵抗力。而“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步伐”、“打破行政区划约束”和“沿边开放经济带”等战略思路,同样是首次写进省党代会报告,为滇中城市群、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及滇西北、滇西南“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指明了方向,上升为全省意志,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持。

报告立足务实之为。本次党代会的报告,不仅引领方向,还出现了一些操作性、指导性极强的工作任务安排,诸如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央企入滇和有实力的民企入滇,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培育近10户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施园区升级工程,提高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打造工程,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其中涉及多项任务指标,这在过去的党代会报告中极为罕见,显示出决策者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报告展露亲民之范。增收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福„„未来5年,云南将在增收、就业、保障、教育、健康等方面全力发力,“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为先”、“把兴边先富民、强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对百姓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也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作出回应,要求“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力度,保障各族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报告践行庄严之诺。“办好云南的事情,关键在党”。秦光荣用了近3000字的篇幅,着重阐述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基层基础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极腐败等6类问题,承诺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继续强化。报告要求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研读、解析报告,新意迭出,让人信心倍增。云南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指针,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为4000多万人共同的奋斗目标,未来5年的图景,清晰夺目。

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就在眼前!(云南日报)

记者观察:差距·责任

差距,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大家议论的热词,背后却透着深深的思考。代表们从报告中读出了鼓舞人心的信息,也读出了其中的凝重。几乎每一位代表,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差距,关注着这份差距。从他们目光的凝注中,传递出一种忧患意识,更传递出他们的责任意识。

“放眼周边省区,原来跟云南发展条件相当的或不如云南的,现在都在赶超云南。所以跨越发展确实是对今后整个发展方式的定位,不快则慢,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排位会逐年下降。”

“云南的GDP排位在全国靠后,落后了。云南如果不跨越发展,不要说赶上全国,保住现有排位都不可能。只有坚持跨越发展,才能缩小云南与全国的差距。”

“听了报告,最深切的感受是,过去这5年,自己和自己比较,很自豪;横向比,应该看到我们的差距,云南人再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了,我们已经落后了。”

“如何谋划好今后5年的发展,是这次党代会最重要的话题和任务。面前是一个美好的宏伟蓝图,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任务繁重艰巨,感觉到压力和挑战。我们和西部省份、邻近省份相比,差距在拉大,形势不容乐观。” 在省级机关代表的讨论中,记者明显感受到,“面对差距,云南必须跨越发展。”已成为代表们的共识。怎么跨越发展,代表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话语中透露出代表们对云南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明天负责的坚决态度和正面能量。(云南日报 记者 吴清泉)

万众一心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伴随激越的鼓点,满载丰收的硕果,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围绕主题畅所欲言,集中精力共谋未来。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庄重、民主团结、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的浓郁氛围,展现出良好的会风和新的气象。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心聚力、与时俱进的大会。大会高度评价秦光荣同志代表八届省委所作的报告,认为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5年的成绩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云南基本省情、现实省情和发展省情,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既体现中央精神,又切合云南实际,凝炼了全省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智慧,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多新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九届省委和省纪委,代表了全省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引领未来发展的好报告,众望所归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是大会取得的两大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未来5年,是我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努力奋斗。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必须牢牢把握桥头堡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拓展了云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学习沿海地区的开放经验,克服两眼向内、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以宏大气魄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谱写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必须抓住跨越发展这个关键。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我们的基本省情,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是我们的现实省情,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是我们的发展省情。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这个保障,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生动局面;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尽快缩小与全国的差距。要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关键在党。我们要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基层基础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消极腐败等问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力强化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美好蓝图激动人心,跨越风帆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一届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万众一心,奋力赶超,向着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云南日报)

下载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奏响跨越发展最强音(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