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林业龙头企业评选标准
附件1
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评选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建设,规范林业龙头企业的认定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工作的通知》(办行字[2005]35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粤发[2005]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是指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以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业,在经营规模、企业效益、科技创新、辐射带动等方面达到规定标准,经广东省林业局认定的企业。
第三条 鼓励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利用社会科研力量创新,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加快山区致富奔康步伐,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贡献。
第四条 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申请认定,坚持自愿、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第二章 条 件
第五条 凡在我省依法设立的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森林生态旅游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合资合作、股份制、外商独资等企业),林产品经营额占企业经营总额的80%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达到本办法所规定的条件,均可申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第六条 申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企业规模大。其资产总值、生产规模、营销收入、市场份额等在省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科技创新能力强。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营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要求,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同行业中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居领先水平。
(三)辐射带动能力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对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和拉动作用,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企业以资本、技术、市场、服务等为纽带,有效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四)企业信誉好。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综合信用与社会形象良好。
(五)企业管理规范。实行现代科学的经营管理,人员、资金、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健全。第七条 考核评分标准(一)企业规模(20分)
企业规模达到以下标准的计20分,达不到其中一项的,记零分。
1、种植养殖业
(1)注册资本(金):珠江三角洲地区在50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在300万元以上。(2)资产总值:珠江三角洲地区在500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在3000万元以上。
2、加工业
(1)注册资本(金):珠江三角洲地区在60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在400万元以上。(2)资产总值和固定资产:珠江三角洲地区资产总值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资产总值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1500万元以上。
3、流通业
(1)注册资本(金):珠江三角洲地区在100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在500万元以上。(2)资产总值和固定资产:珠江三角洲地区资产总值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1500万元以上;其它地区资产总值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
4、森林生态旅游业
注册资本(金)在300万元以上,年接待人数在10万人次以上。
5、新兴行业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引领发展方向,有广阔前景,对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企业,规模要求可适当放宽。
(二)企业经营状况(20分)
1、种植养殖业
(1)林木种植业:基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计10分,每增加1万亩增计1分,最高分20分。(2)其它种植养殖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计10分,每增加2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分20分。
2、加工业
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计10分,每增加10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分20分。
3、流通业 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计10分,每增加1亿元增计1分,最高分20分。
4、森林生态旅游业
经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计10分,每增加50万元计1分,最高分20分。
(三)企业辐射带动能力(20)
1、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的企业,带动农户500户,且每户年收入1000元以上计10分;每增加50户增计1分,最高分20分。
2、其它企业
创造就业人数300个以上计10分,每增加30个增计1分,最高分20分。
(四)企业竞争能力(15)
1、企业制度健全,有规范的财务、人事、劳资制度计4分。
2、近年来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或在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等方面有突破,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的计4分。
3、省著名商标证书、国家驰名商标证书、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证书、专利证书、国家AAAA级以上风景旅游区、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文明单位,有其中一项的计3分。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有其中一项的计2分。
5、有商标注册证的计2分。
(五)企业信誉(15)
1、企业依法纳税的计5分。
2、企业不欠职工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的计5分。
3、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计5分。
(六)企业财务状况(10)
1、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含60%)以下,计5分;在60%—70%的计3分,在70%以上计0分。
2、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达5%计2分,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增计1分,最高5分。
第三章 申 请
第八条 企业直接向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对材料初审后,报市(地级市)林业主管部门。各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所报材料进行复核后,上报省林业局,并附复核意见和相关材料。省属企业可按要求直接向省林业局申请。第九条 申请企业需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专题介绍材料;
(二)《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申请表》(见附件);(三)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四)银行出具的企业信用证明;(五)企业上年度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六)企业自有生产基地的林权证明复印件或当地林业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七)上年度企业职工缴纳的各项社会劳动保险费证明;(八)企业上年度纳税情况证明;
(九)企业产品质量、环保、科技成果、商标、专利、文明单位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十)省级相关行业协会的推荐意见。
第四章 认 定
第十条 省林业局成立“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认定小组”,负责考核评选等认定工作。
第十一条 凡是申请企业依照第二章第七条以百分制进行计分,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方可列入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候选考核对象。
第十二条 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候选考核对象经“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认定小组”综合考核筛选公示后,由省林业局审批公布。
第十三条 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由省林业局授予“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称号,颁发“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证书和牌匾。
第五章 服 务
第十四条 省林业局优先协助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按照《林业货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确定的扶持范围申请林业贴息贷款,同时优先协助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申请国家或省的相关产业化项目资金。
第十五条 省林业局积极向省财政争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第十六条 各级林业部门凭林权证和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优先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自营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安排林木采伐指标。
第十七条 省林业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开展企业品牌、名牌产品、名优产品、诚信企业等相应的推介活动,提升企业形象;组织开展质量认证、森林认证等行业认证活动,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第六章 跟 踪 第十八条 实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一年一次的信息报告制度,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每年3月底前,向省林业局产业处报送上一年度的生产经营情况。
第十九条 实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三年一次的复核制度,到期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要按第三章第八条的要求向省林业局报送相关材料。经省林业局复核,达不到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条件的,取消其资格,收回“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证书和牌匾。
第二十条 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资格,收回证书牌匾,不再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和三年内不得再申请认定。
(一)经税务部门查实,有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的;
(二)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
(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经工商、质检部门查实给予处罚的;
(四)环保不达标,造成严重污染的;
(五)不按要求提供生产经营总结材料的;
(六)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为的。
第二篇:六安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申报标准
六安市林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评审标准
六政办秘[2008]44号
林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标准:
一、符合国家林业产业政策;
二、企业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
1、森林培育:规模3000亩以上,带动农户在200户以上;
2、苗木花卉生产:规模200亩以上,带动农户在100户以上;
3、林业加工型:年营销收入1000万元以上,年利税1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0户以上;
4、林产品贸易类: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
5、森林旅游休闲、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加工利用:年营销收入1000万元以上,年利税100万元以上。
三、企业效益好。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应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2个百分点,企业应不欠税、不欠工资、不欠社会保险金。
四、企业负债低、信用好。企业资产负债率应低于60%;企业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
五、企业产品具有竞争力。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标准化生产水平高、新产品研发能力强。主要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企业的年产销率90%以上。
二○○八年五月八日
第三篇: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
[摘要]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广东温氏集团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运用STS理论,通过对广东温氏集团近30年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考察,我们得知温氏集团逐步形成了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中心,以产学研为主体,以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旨在对发展广东省农业现代化有所借鉴,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科技与社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1-0124-03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科技创新主要侧重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忽视社会因素在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科技创新机制构成要素与社会互动也略显关注不够。所以,对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STS分析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科技创新是广东温氏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以下简称“温氏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养殖企业,从1983年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养鸡、养猪业为主,以养牛、养鸭、蔬菜种植为辅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目前,温氏集团已在全国的20个省(市、区)开办了99家分(子)公司。通过研究温氏集团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其历来重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温氏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温氏集团带来了核心竞争能力,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二、广东温氏集团科技创新的STS分析
STS的英文名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中文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澳大利亚的M?布里奇斯托克等指出,STS研究的关键点是科学和技术活动不是孤立的,都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情景中实现的。我国的殷登祥认为,深入研究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又怎样需要和推动科技进步,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和社会历史观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促进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所以,从STS的视角分析,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产业创新。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有基本的养鸡技术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上世纪90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如集团利用所拥有的鸡种和技术优势,经过长期的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和开发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家禽繁育体系,先后育成一系列优质肉鸡和优质鸡种,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新兴黄鸡11号”、“新兴矮脚黄鸡”两个品种在2001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新兴黄鸡(优质型)被评为云浮市首批农业名牌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2008年,集团全年实现上市肉鸡6.28亿只,成为国内上市肉鸡较多的企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在肉制品市场份额中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升,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该项目的开展,推动和改善了我国种猪长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2004和2005年的两次禽流感事件中,温氏集团都没有发生一例禽流感疾病。2007年,温氏集团被批准组建了“广东省动物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中山大学合建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大生物安全三级(BsL一3)实验室”,这些技术平台使集团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另外,温氏集团还组建公共P3实验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温氏研究院,并成为国家禽流感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疫苗定点生产企业。
2.动力――开放创新。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合种苗、饲料生产,动物防疫与技术服务,形成产销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了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在金融危机蔓延下,温氏集团联结的农户为45000户,比2008年仍增加5000户,比2008年平均每户增收5.9%。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人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将企业剩余折股送股,实际上是对创新劳动的一种市场衡量,体现创新劳动对剩余的索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华南农业大学
先后派出30多名专家全面参与家禽育种、饲料营养研究、鸡(猪)疫情监测和疾病防治、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承担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为温氏集团提供了一大批先进适用饲料加工技术、鸡种培育技术、肉鸡饲养技术、动物营养保健技术、疫苗防治技术的科技成果。目前,温氏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已扩大到中山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福建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兽药监察所、中科院广东省科学院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通过不断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更加促进了温氏集团的发展壮大。
同时,温氏集团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在比较中产生满足感,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和持久的激励效应。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科研力量和水平,集团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除了资助集团内部科研人员进行研究以外,还公开向社会招标,对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或潜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攻关。
3.保障――机制创新。首先,温氏集团重视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组建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服务。温氏集团的技术服务体系实行四级管理模式,即集团技术中心和集团总服务部一各区服务部(技术员)一片区助理员一农户。其中,集团技术中心有决策和调控权利,他们不仅负责制定具体的饲养管理程序、饲料营养标准、疾病防治措施等方案,还负责监测鸡群的生长发育、营养水平、抗体水平状况等,并配有设备先进的实验诊断室。集团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药物、技术、销售服务。农户按集团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按饲养规范进行生产,以确保质量和成活率。集团设有禽病诊断室、咨询室等为专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还派出技术服务队随时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另外,集团还通过《温氏报》和互联网对养殖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服务。总之,通过“公司――技术员――助理员――农户”四级技术管理建设,为合作农户提供包括种苗、饲料、兽药、技术和销售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服务体系。
其次,温氏集团设立专项技术研发和推广经费,使其形成资本的积累,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实现了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温氏集团每年有3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经费,保证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温氏集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职称评定机制,为集团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据统计,温氏集团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3300多人,硕士185人,博士22人,外聘教授级专家26人。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温氏集团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同时,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技术人员长期专心于技术研究与开发,温氏集团参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技术职称的评定制度,建立了一套温氏内部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设置了经济、会计、畜牧、工程等四大系列,并根据技术人员的业绩由专家委员会评定其技术职务级别,由集团公司发文聘任,并享受同等的管理干部相关待遇,大大提高了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推进技术创新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责任编辑:陈齐芳]
第四篇:省级龙头企业标准
省级龙头企业标准
(一)企业类型:
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等。企业经营的产品中农产品经营额须占企业经营总额的70%以上。
(二)企业规模:
分别按农产品生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等三种类型企业,根据注册资本(金)、资产总值、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等指标进行考核。
(三)企业信用:
企业应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应有良好的金融机构信用等级。
(四)企业资产负债率。
(五)企业带动农民能力。企业应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合同,或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明确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增收。
(六)企业生产基地。企业应具有与其生产规模相当的生产基地。
(七)企业产品竞争力:
1、企业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
2、企业应有包括加工原料和加工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和人员。
3、企业的主营产品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4、企业的产品质量或科技含量、新产品开发能力应在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
第六条
考核评分办法省级龙头企业考核以百分制计分,综合得分80分以上的,方可列入省级龙头企业候选对象。
具体考核计分办法如下:
(一)企业规模(以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数据为准,30分)企业分三种类型计分。
农产品生产型龙头企业。
1.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的计25分,达不到的计0分;每超过5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2.注册资本(金)200万元以上,达不到的不得评为省级龙头企业。
3.资产总值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若两项指标中的一项达不到的扣2分,最高扣4分。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
1.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的计25分,达不到的计0分;每超过500万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2.注册资本(金)400万元以上,达不到的不得评为省级龙头企业。
3.资产总值在4000万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在2000万元以上;若两项指标中的一项达不到的扣2分,最高扣4分。
农产品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
1.年交易(经销)额达到5亿元的计25分,达不到的计0分;每超过1亿元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达不到的不得评为省级龙头企业。
2.资产总值在1亿元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总值在5000万元以上,若两项指标中的一项达不到的扣2分,最高扣4分。
(二)企业信用(以相关部门证明为准,10分)
1、企业审核依法纳税的计4分,欠税的计0分。
2、企业不欠职工工资、不欠社会保险的计3分,若有一项不达标的扣3分。
2、企业银行信用等级达到A级以上(含A级)的计3分,达不到的不得评为省级龙头企业。
(三)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具备国家认可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数据为准,5分)企业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含50%)的计5分,高于50%低于70%(含70%)的计3分,高于70%的计0分。
(四)企业带动农户能力(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经济合同、契约或“订单农业”方式为准,计35分)
1、企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00户的计10分,达不到的计0分;带动农户超过500户的,每增加100户,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2、企业带动农户2000户的计10分,达不到的计0分;带动农户超过2000户的,每增加100户,增计1分,最高增计5分。
3、企业所带动的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年取得收入1000元的计5分,达不到的计0分。
(五)企业生产基地(以基地所在地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证明文件为准,10分)企业需提供与其生产规模相当的生产基地情况资料,包括基地规模、提供原料数量、带动农户情况和利益联结方式等,资料与证明文件应相吻合,缺一项扣2分。
(六)企业产品竞争力(以企业提供的证明材料为准,10分)
1、农产品原产地证明、无公害证书、绿色食品证书、有机食品证书,有其中一项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
2、有中国驰名商标证明文件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有省著名商标证书记1分,没有的记0分,最高不得超过2分;
3、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证书,有其中一项的记2分,没有的记0分,省名牌产品、省名牌农产品证书,有其中一项的计1分,没有的记0分,最高不得超过2分;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达标评定证明、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有其中一项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5、有专利证书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6、有商标注册证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
7、有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记1分,没有的记0分。第七条
企业应提供的材料:
(一)填写《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申报表》或《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监测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上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
(四)金融部门出具的有效期内的信用记录证明和信用等级证明;
(五)生产基地的产权证书或企业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土地、生产设施使用合同、协议等复印件;
(六)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户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带动农户的合同、协议和占所带动农户10%的农户名册(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或相关证明材料;
(七)所在地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分税种纳税情况证明;
(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情况证明;
(九)产品质量、环保、科技成果、商标、专利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1、农产品原产地证明、无公害证书、绿色食品证书或有机食品证书复印件;
2、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证书复印件;
3、省名牌产品、省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复印件;
4、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达标评定证明、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认证等复印件;
5、专利证书复印件;
6、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7、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以上材料可根据企业情况据实出具。
第五篇: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
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范围对象
全省范围内以林产品种植、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的企业。
一、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必须依法成立,以林产品种植、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林产品加工、流通业的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70%以上。
2、企业规模。⑴申报企业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500万元以上(含1500万元)。⑵的申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以上(含4000万元)。⑶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亿元以上(含3亿元)。
3、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4、企业连续3年赢利,工商年检合格,且能照章纳税,无逃税、偷税等不良记录。
5、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可靠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与农户建立了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其带动农户的数量达到1000户以上,通过订立合同购进林产品原料,其购进金额达到1200万元以上。
6、主营林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符合“省优势(特色)林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营销网络健全,企业主导产品在同行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二、申报材料
企业上报的申报材料一式8份(其中一份为正本),并附上相应的电子软盘。申报材料包括:
1、企业发展林业产业化情况的单行材料。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法人情况、从业人员情况、基地建设情况、原料收购情况、营销网络情况;申报理由、申报条件、发展设想以及对当地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预期效益等。要求内容完整清晰、言而有据,字数在3000字以内。
2、省林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审批表。3、省林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基本情况表
4、工商注册证明。提供加盖企业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注册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年检及合法经营的书面证明。
5、纳税情况证明。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税务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情况证明材料。
6、银行资信证明。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金融机构出具的企业信用证明。
7、企业审计报告和审计机构相关资质证明。企业提供由国家承认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3个财务审计报告(至少提供1份审计报告原件),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复印件以及2名以上参与审计工作的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要求审计报告要符合有关审计工作的法律规范,并附上加盖审计专用章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不完整或者不符合规范的审计报告,将被视为不合格的审计报告,其审计结果在审批认定工作中将不予采信。
8、带动农户证明。由给企业提供林产品原料的县级林业产业主管部门出具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关系及带动农户情况证明。要求列出农户名单以及农户所在县、乡、村名称。
三、审批程序
省林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审批工作,按照属地审核,分级负责,省级审批的原则组织进行。具体申报审批程序如下:
1、申请。凡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自愿向当地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申报材料。
2、审核。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通知》相关要求对企业所提供的材料初审合格后,报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通知》的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企业材料以文件附件形式上报。
3、审批认定。省林业厅产业办公室对各市推荐的企业资格进行现场考察和复审,提出复审意见,提交厅长办公会议确定后,发文向社会公布,并颁发 “省林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证书(牌)。复审工作采取审核上报材料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