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改革新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决定》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民众都在关注改革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影响。
决定中提出“要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的解读是,未来将把工薪、股息财产所得和其他收入综合在一起征税,这将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在17日举办的“朗润·格政”解读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论坛中,林双林教授指出,《决定》对个人所得税的新提法是个税改革具体化的体现。
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取得个税收入。
对此,林双林的评价是,当前的征税体制比较简单容易,征税成本也低,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调解收入分配的作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体制改革意味着今后我国的税收体制更加合理。个人所得税除了为政府筹措财政收入,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
“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即把工薪、股息财产所得和其他收入综合在一块征税,形式上类似于日本实行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对于综合征收的部分,应把所有收入进行加总制定统一的税率,而分类的部分则单独制定税率,如日本在利息征收上制定了单独的15%税率。”林双林说,个人所得税征收在实施调整后也要注意信息申报和退税等问题。
《决定》还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对此,林双林解释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月基础养老金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0%,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
林双林指出,我国当前不同收入程度的居民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差别比较大,是缴得多领得多。这样导致的实际结果是,收入高的最后拿到的养老金多,收入低的拿到的养老金少,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美国,收入比较高的教授退休后,一年可领取3万美元的基础养老金,而普通收入群体可能领取的是两万美元的养老金,差距较小。
尽管每个人的贡献有所差别,但在基本养老金的发放上应逐渐缩小差距,以此调节收入分配。当前各地社会统筹账户的使用情况不一,有些地方政府尚有盈余,而东北、上海地区已经出现了空缺,如果实行全国统一的账户管理,用有盈余的账户对空缺账户进行补给,将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可持续。
第二篇: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
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
08级公管(1)班林尤正10822307011
1摘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中的重要税种,但目前的个税征收办法仍不完善。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可以从规范费用扣除制度出发,参照以往经验,通过科学测算,健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力争做到相同收入的家庭纳各自相当的税,更好地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逐步成为各地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国家征得的75%的个人所得税却来自中低收入者,这显然与当初个人所得税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我国酝酿多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延续了20多年的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尽管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会造成短期内的个税减收,但从长期来看,个人所得税仍是我国税收增长潜力最大的税种之
一。再者,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从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形成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而且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国家积极鼓励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趋向。同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加大了税收的征收力度。本次调整个人所得税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改革 思考
论文正文:
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状况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对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和在中国境内有所住所而再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符合减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历经了三次重要的变化:(1)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2)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将起征点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3)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个税法修正草案,拟将起征点再提高到2000元。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制模式问题
1994年税改时,考虑到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还很淡薄,我国当时的税收征管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局限,在征收形式上采取以源泉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与之相适应,选择了分类所得税制,对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所得区分不同项目类别,分别按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按月、按年或按次征收。分类所得税虽然有利于控制税源,也便于征管,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没有累加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取得的各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所得,综合评价其纳税能力,税负难以做到公平合理;人为地将纳税人的所得按性质划分为不同项目类别,分别课税,一方面不同所得间的税负难以求得平衡,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税收漏洞,从制度上鼓励纳税人采取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的办法进行避税,导致税收流失,破坏税收公平。所以将个人所得税改为分类综合所得税制,除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仍然维持现在按次课征外,其余所得综合报税。在征收方式上采取以自行申报为主,源泉扣缴为辅,按月或按次预扣预缴所得税,年终申报,多退少补。
2.费用扣除问题
费用扣除是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税负水平和税制公平。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不同项目类别的所得分别规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很难设计得公平合理;费用扣除无视纳税人家庭结构的差异,不论有多少人取得收入,有多少人无收入来源而需要抚养、哺养、赡养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也有欠公平;在费用扣除上采取内外有别的做法,对于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在每月扣除8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3200元的附加扣除,也显然不妥。将来适应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应取消内外有别的做法,充分考虑纳税人不同的家庭结构,按年设计比较公平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
另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目前尚未实行税收指数化,存在着税制过于僵固的问题。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通货膨胀对税制的正常运行和税收政策的运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货币收入会紧跟着通货膨胀程度的加深而上涨。由此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档次爬升”,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纳税人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会被推向更高的纳税档次,政府会因此从纳税人的实际收入中取走更大的份额,从而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这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增税,在西方也称为“通货膨胀税”。二是“扣除不足”,即通货膨胀时期,不能相应地提高以适应价格水平的变化,也会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为如果我们有理由认为通货膨胀前的费用扣除标准是正确的,那么通货膨胀发生后,原来的费用扣除标准就肯定是不足的。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实行了税收指数化,即随通货膨胀适时调整费用扣除额和累进税率表中的应税所得额级距。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3.税率问题
现行税制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所得分别设计了5种税率:9级超额累进税率、5级超累进税率、3级超额累进税率和14%、20%等。各项目间税负不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出现劳动所得的税负,超过非劳动所得的现象。与实施分类综合所得税相适应,必须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减轻了工薪阶层的负担
本次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将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为1600元,翻了一番,不是
立足于调节收入差距,而是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按有关部门的计算,我国城市居民年消费支出月为1143元,将扣除费用确定为16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证基本支出得到满足后略有结余,这是顺应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费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调整。而在此之前,工薪阶层在基本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前就需缴纳所得税,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发展经济目的“是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这一宗旨的。本次个税改革的取向在于减税,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后,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将减轻,甚至根本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
据统计,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达1737.05亿元,其中65%来自于工薪阶层。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至1600元后,有人估算,财政可能因此减少280亿元的收入,也就是说工薪阶层每年可减少280亿元的纳税负担,也就意味工薪阶层增加可支配收入280亿元。根据税收乘数原理,280亿元的减税可形成社会需求1120亿元。据国家税务总局预测: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后,全国个人所得税的减收部分占到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05亿元的16%左右。
2、加大了高收入者的征收力度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目前所得税种中最能体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种。在降低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的同时,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所得税在调整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在征管方面研究新措施、引进新手段,是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关键。
本次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提出了对富人进行重点征管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提出了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将以前的单项申报改为双项申报,即将原来由纳税人所在单位代为扣缴个人所得税,改为高收入者的工作单位和其本人都要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否则视为违法。条例规定,扣缴义务人都必须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这就形成了对高收入者双重申报、交叉稽核的监管制度,有利于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实施条例中,高收入者也有了明确的定义:“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以上的个人”。
3、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费用扣除标准,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费用扣除标准,反而将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产生很大益处,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该地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将会减轻,有利于鼓励消费,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己显出其不足和弊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目前应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然后将这些细化了的分类所得按照如下四种所得类型分别总计:劳务所得,营业所得,投资所得,其他所得。然后对那些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并且能够较好采用源泉扣缴方法的应税所得,实行分项征税的办法。对那些属于劳动报酬所得,营业所得,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则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
2、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税率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关系到政府一些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应根据全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趋向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结合税收模式的改革科学地设计个人所得税率:在总体上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的税率结构;对适应超额累进税率的专业性、经常性所得,为体现税收公平,可以设计一套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适当降低税率档次,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3、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的模式,更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综合征收的扣除,应该与实际的费用负担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削弱调节作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
4、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已不再是“打富济贫”的政策工具,开始成为国家税收的一种主要税种。但中国税收系统对个人征税的效率较低,大部分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并没有足额交上来。因此,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这样会破坏横向和纵向公平。
参考文献:
[1]张昭力《财政法制纵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2]张正军《个人所得税实务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刘剑文《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刘佐《关于中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6年12月).
第三篇:个人所得税改革之我见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税制模式,费用扣除,税收优惠和税收征管存在问题,加上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多元化的出现,使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日益暴露出功能缺陷,及时予以改革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我国目前已着手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草案修改主要涉及两项内容:一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二是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对此两项内容,笔者作为一个单位的会计,也是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实际操作者,阐述一下个人观点。一,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提高此数字标准,不作其他相应改革,国家税收势必因此减少很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表示,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1600元后,近七成工薪阶层将不纳税,一年国家将减少税收收入280亿。这是因为目前税制只管住了工薪阶层而真正的高收入者交税的却不多,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中45%档的税收接近为零,而一般的工薪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的主要群体,占个人所得税征收总额的70%以上。该数字标准改革仅对工薪所得部分改革,效果应为从绝对数上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征管手段落后,公民纳税意识淡薄的情况下,采用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综合税制较困难,可以采用一种过渡形式,即先将现行税目中的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合并为一种综合所得,统一征税。综上所述三点,笔者认为,在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的同时,将劳务报酬所得税目取消,并入工资,薪金所得,即可方便扣缴义务人实际操作,又可使税收真正调节社会贫富,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减少国家税源流失。二,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如果你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他就自行申报,那还要法律干什么。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明确以下两点:首先,什么是高收入者?我认为这一点必须是由法律给予明确定义的。要想明确这一点,什么是收入得先确定。收入应该是包括所有渠道得到的利益,除了正常的工资,薪金所得,还应包括地位或职位带来的一切经常所得金钱,物质,股票,甚至期权。如A,B两人月工资均为3000元,A可利用其职位每月报销一些费用,B则除工资外没任何收入,若A,B两人算成同样收入肯定不合理。若单从雇佣者的工资收入,我看已很难定义高收入者。如果主体不能明确,该条又如何执行?一定要让高收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是高收入者。故法律必须明确规定一个标准。目前,有人认为在目前社会贫富不均衡,各地区收入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统一确定高收入者的标准,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目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不是也已统一调至1600元/人月,之前不是也有人认为统一一个标准不合理吗?个人所得税改革既然不可能一步到位,那么就可暂时采用一个相对易于操作的方法,即统一一个标准,圈定一个“富人”圈,征收才有对象可言。其次,如何让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目前现行社会,真正认为“纳税光荣”的,我看没有几个。相当部分的人,自己的所得没达到征税范围时,认为别人“纳税光荣”,一旦自己的收入真正要纳税时,心里多少有些不快,这种不快必然导致想方设法去逃税。目前收入越高者,逃税的越多,相反只有工资收入者反而没法逃税因为收入来源单一,且单位都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故有前面提到的说法:目前个人所得税法只管住了收入不是很高的工薪阶层,高收入者则纳税的不多。交了税的心里不甘,不交税的也没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势必有更多的人不愿意交税,又何谈自行申报。总之,高收入者多纳税,少收入者少纳税,让个人所得税真正起到调节社会贫富的作用,同时又兼顾公平合理和可操作性,保证国家稳定的税源收入,应该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大方向。个人所得税改革之我见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始实行,大学毕业生创业每年最高可免税8000元。这是持续推进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有关“社会公平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讨论日益深入。
在“十二五”期间,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即将上演。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依法征税、和谐征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推进税制改革,更好地发挥税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在去年11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细化了“十二五”期间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其中强调,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从而使个人所得税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国外个人所得税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于1799年在英国创立,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并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的税收来源。
(一)美国。美国于1862年开始征收所得税,当时是为了满足南北战争军费的需要。1913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行综合税制。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一是具有灵活、及时和直接的特点;二是具有大量的不予计征的应税所得项目;三是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并逐步降低边际税率;四是实行税收指数化以消除通货膨胀对实际应税额的影响。
(二)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英国于1799年开征所得税,其原因是由于英法交战导致财政困境。1909
年,英国改革个人所得税,使实行了上百年的分类税制逐步转向综合所得税制并沿用至今。主要包括两种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一是源泉扣缴,主要用于对工资、薪金和利息所得的征税;二是查实征收,主要用于对其他各项所得的征税。
(三)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税制建设从照搬西方国家的税制模式到根据国情不断修订补充直至实施单一税率税制,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增长。俄罗斯现行的《俄联邦税法典》于2001年起实行,是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多种税种的改革法规,也是俄罗斯税收制度的法律基础。
从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史看,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原因主要是战争需要,经历了从临时税到固定税的发展了历程。基本趋势都是在减少税率档次、堵塞税法漏洞等方面改革税收模式,从分类所得税发展到综合所得税。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于1980年制定,1981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此后经过多次修订,起征点提高到2000元,即对每月工资、薪金所得,超过2000元部分征缴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采用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对工薪所得实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从最低5%到最高45%。按照9级超额累进税率,需要缴税的第一级为500元,即工资收入扣除2000元起征额后的收入,对应5%的税率;第二级为2000元,对应10%的税率,以此类推到5000元、20000元,税率分别为15%、20%。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采用幅度为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余的分项所得采用20%的比例税率。
(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凡在我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或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一年以上的个人,就其从我国境内外取得的全部所得纳税。凡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并在境内居住一年以下的个人,就其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纳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一是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将各种所得
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种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所得采取不同的税率和计税方法征税。二是实行源泉征收和个人申报纳税相结合的征收方法。三是以个人为纳税单位。
(三)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公平税”,其主要作用是调整社会分配结构,维护社会公平。由于我国处于体制“转轨”时期,“个税”还承担着一个重要的特殊职能,就是调整个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究其原因在于个人所得税的以下优点:一是调控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二是扩大聚财渠道,增加财政收入。三是调节经济发展。但个人所得税也有缺点,主要包括:一是对人们的所得征税后会减少投资和储蓄,导致减少社会需求,长期下去对经济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二是个人所得税征收计算复杂,容易出现逃税、避税等问题出现。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税制模式不合理
当前国际上对税制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税制。我国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该模式的优点是规定明确、征管方便,既可以控制税源,又可以节约征收成本。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跨国所得不断增多,国内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分类所得税制对不同来源所得用不同的征收标准和方法,已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从而造成税负不公,我国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已不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税率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9级税率设计过于复杂,管理成本过高。除了前4个税率档次使用较为普遍外,后5个档次只是为不足10%的高收入者设臵的,而45%的最高税率可以说是形同虚设。从实际操作看,多档次、高税率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因为税率越高,被征税对象偷税漏税的动机越强,导致现实中能运用这么高税率的实例相对罕见,倒是低税率涉及的低级距运用广泛。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物价指数不断提高,工
资水平也在提高,税负的级距低,实际是使本来应该享受低税负的人群执行了较高的税负。
(三)扣费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为计征单位的,费用扣除额的设臵没有考虑家庭负担因素,对于个人所得税扣除额的计算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准确全面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制定费用扣除标准的初衷在于维护低收入者的利益,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于悬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是工薪阶层,这与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愿望相悖。有统计显示,在我国个税纳税人中,中低收入家庭人数最多,约3亿人;在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中,近三分之二来源于中低收入家庭。而在美国,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社会群体所缴纳的税款每年占美国全部个人税收总额的60%以上。
四、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对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财富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从而使个人所得税改革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建立合理的税制结构模式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及国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从长远看,建立综合所得税模式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具体来讲,可在原有的分类税制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采用分类综合税制,即对个人不同来源的收入先按不同税率征收,年终再汇算清缴。
(二)规范扣除范围和标准
与多数发达国家不同,目前我国工薪阶层成为个税的主要负担群体,个人所得税改革应考虑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要在制度上对取得有关收入相应发生的必要成本费用做出合理的扣除安排。另一方面,要在保障纳税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纳税人消费支出和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的现状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在体制上对纳税人的生计费用做出合理的扣除标准。另外,应考虑以家庭为单位,在充分考虑纳税人婚姻、年龄、健康以及抚养子女、赡养
老人等情况的前提下,对纳税人合理的家庭相关费用支出设臵科学的附加扣除。
(三)优化税率结构
当前世界不少国家都下调了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和边际税率,减少级距和边际税率已然成为世界税率改革的趋势。我国个税实行的是9级累进税率,税率从5%-45%,而国际上多为4-5级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级数应当优化,一方面要符合所得分布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符合公平负担的要求。同时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可以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国际资金和人才,提高纳税家庭工作、投资和纳税的积极性。
(四)加强征管机制的建立
一是大力推进自行申报制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培养公民自觉纳税习惯。二是提高税务管理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和税务征收队伍的素质建设;另一方面要对税款用途增加透明度,提高税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堵塞税收漏洞,加强税源监管,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实现银行与税务部门计算机联网,提高公民个人收入和财产的透明度。四是完善税法,增强税法的公平性。
五、综述
一方面是由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在今年能否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变得更为可期。尤其近来随着物价上涨,在一些生活成本较高的大城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甚至已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备受期盼。然而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复杂和系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肩负着既要保证财政需要又要创造和谐社会的职责。如何正视这种公众期待背后的正当理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有的态度。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改革论文有关个人所得税论文
2010年10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O c.t 2010 第12卷
第5期
Journal o f Shanx iF inance and Taxation Co llege
Vo.l 1
2No.5 税收与企业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及改革路径
覃 丹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030009)摘要: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临界值0.4, 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的瓶
颈。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劫富济贫的功
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从体系设置方面和税收征管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合理设置税收体系, 加强监管。关键词: 和谐社会;个人所得税;改革
中图分类号: F810.42
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9306(2010)05-0026-03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 必然 要求有秩序井然、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体系使人民 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和谐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 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这不仅要求横向公平, 同样要求 纵向的公平, 只有体现公平, 才能称为社会主义的和 谐社会。而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与权衡一直是困扰人 们的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 题, 如何能兼顾二者, 使人们在最大限度追寻公平的 基础上谋求高效率, 是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共同富裕的理论鼓励先富者, 希望先富者帮助后富 者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实是先富的人或地区越来 越富, 把后富的越甩越远。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 过临界值, 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 的瓶颈。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劫富济贫∀的 功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介绍
所得税制是以自然人和法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 象的一类税, 而根据纳税人存在形式的不同又可以 将所得税分为两类: 一类为个人所得税, 包括对自然 人的综合收入、专业收入等征收的税;另一类是企业 所得税, 包括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资本利得所征收的 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为和谐社会 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法律体系组成 我国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没有征收过个人所得 税,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的分水 岭。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我国对外经济事项 日益丰富, 为了与国际接轨, 同时也为了维护我国的 税收权益, 1980年9 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开征个人所得 税。随后, 作为补充,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 节税暂行条例∃, 形成了个税三税鼎立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三 税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于是, 在1993年将 三税进行合并, 颁布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法∃, 并与 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实施条例∃相配套, 1999年、2005年、2007年又先
收稿日期: 2010-10-13 作者简介: 覃 丹(1982-), 女, 山西交城人,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 研究方向: 公司企业法。后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四次修订, 形成了现行 的个税体系。
(二)个人所得税的价值考量
讨论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 应该追溯到它的
立法原则。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则包括增加财政收 入和调节收入分配两方面。个人所得税在和谐社会 的建设中, 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显示了它的社会价 值。个税收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 1998年个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3.4% , 国家 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显示, 2008年个税总收入 3 722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收入54 219.62 亿元的 6.86%。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 而以美国为主的 西方发达国家则是以所得税为主体, 个人所得税在 美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我国目前个税的规 模和比重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个人所得税已 不断攀升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虽然目前我国个人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加上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体系需 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个税收入还十分有限, 但它仍 然是弹性较大、潜力较大的重要税种, 对我国和谐社 会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除了扩大财政收入, 更
重要的是可以调节社会分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 过0.4的警戒线,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加快, 力度不断 加大, 我国收入分配的差别越来越大。征收个税的 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富人征高税、穷人不征税来进 行财富在不同人群之间的流动和分配。在保证人们 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高收入者缴 高税, 中收入者缴低税, 低收入者不缴税, 让个人所 得税成为!劫富济贫∀的!罗宾汉∀。通过个税的征 收拉进社会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分配差别, 在保证效 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进 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现行个人所得税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个人所得税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 虽然对社 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离我们对它的期许 和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 存 在很多的税收漏洞, 许多税源在不断地流失。在调 节收入分配方面, 存在!富人偷逃税, 穷人万万税∀ 的现状。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面临着制度不优、实施 不力的窘境, 这主要有个税体系设置、个税征管不力 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现行个税体系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个税 制度设计比较滞后, 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总 结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一共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 综合税制, 把个人全年的所得按照一定方案进行汇 总, 作为计税依据按年征收个税, 美国、加拿大、德国 等国家均采用此方式。第二类是分类税制, 根据所 得来源性质的不同, 区分为不同税目, 分别计征, 英 国和我国都采用此方式。第三类是混合税制, 结合 前两类的优点, 分类、综合相结合, 日本、韩国采用此 方法。我国所采用的分类税制计征简单、计算简便、征收快捷, 但是不像综合税制能够全面掌握纳税人 的实际税负能力。只能对渠道单一的收入, 比如工 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承担较重的负担, 而收入较高 但可以分散成各个税目的纳税人却能合理避税, 没 有挖掘他们纳税的潜力。另外, 扣除项目及税率的 确定也不尽合理, 比如工资薪金的扣除额从800 元 改为1 600元, 又改为目前的2 000元, 但这只是数 额的变化, 并没有全面地考虑纳税人不同的经济情 况, 真正体现扣除的公平性。
其次是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的问题。税务机关 措施不力、监管不严导致税源大量流失。我国个人 所得税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相结合, 而实际的 情况却是自行申报没人报、代扣代缴没人缴, 国民纳 税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针对高收入人群, 收入高、隐 蔽性高, 所以偷逃税款现象严重。以我国目前的征 管水平, 根本监管不到每个人确实的资金流向。再 加上国民自身的纳税意识不强, 一旦有可乘之机必 定不会心甘情愿地去缴税。我国没有网络化的个人 所得税征管系统, 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不能进 行信息的及时沟通, 同样也就无法进行监督。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方案(一)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体系
1.改变税制模式。在三种个税税制中, 最普遍 采用的是综合税制, 其次是混合税制, 采用分类税制 的国家已经很少了。综合税制能够明确纳税人真正 的税负水平, 能体现税负的公平, 但是计征复杂, 准 确地确定每年的所得额这个计税依据比较困难, 对 我国的征管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一个考验。我国目 前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把个人的所得按照来源性质 的不同分为11个不同的税目, 分别征收。分类税制 计征简单, 但是由于各税目的计征方式不相同, 不易 于确定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也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适用于我国的个税模型最优选择应该是综合与分类 相结合的混合税制。我们可以根据大项来把所得进 行重新的分类和整合, 可以整合为三大类, 即投资性 所得, 如利息、股息、红利、股票转让所得等;劳动性 所得, 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经营 27 性所得, 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出租承包经营 所得等。将这三大类的所有所得相加, 确定一定的 税率, 按照相同的计征方法合并征收, 这是符合我国 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制选择。2.改变费用扣除标准。在工资薪金税目中, 我 国目前的扣除标准是2 000元。也就是说, 当月工 资低于2 000元不需要缴税, 如果高于2 000元, 仅 就超过的部分作为计税依据来缴税, 因此费用扣除 2 000元实际是免征额。工资薪金的扣除数实际是 人们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生计费, 我们认为用来解 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生计费是不应该缴税的, 因此应 该从当月工资中扣掉。而随着人们普遍经济水平的 提高, 维持当月最基本生活需要的费用越来越高, 扣 除数一成不变会使越来越高的生计费也成为个税的 计税依据。但是, 目前生计费的扣除存在问题, 依据 当前的消费能力2 000 元其实不够每月的日常支 出。那么究竟该如何改? 是直接把扣除数从2 000 元调高到3 000元甚至于5 000元吗? 笔者认为, 简 单地调高扣除数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仅能起到!镇痛∀的作用。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 同, 维持正常开支所需的生计费也不尽相同。人与 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 距, 在我国实行统一的、定额的扣除额显失公平。比 如同样是月薪5 000元, 在北京工作的王某是一位 已婚女士, 每月吃饭、租房、抚养孩子这三项费用就 会花去6 000元, 工资不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在太 原工作的李某是一位单身女士, 吃、住都跟着父母, 几乎没有什么花销。对于王某和李某如果不考虑区 别, 同样都要扣除2 000 元的生计费来计算每月应 缴的个税, 对于王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不符合 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不同部
门、不同岗位, 考虑住房、孩子、老人、教育、医疗等多 方因素, 设定各自的比例做好计算模型, 把扣除数从 简单的具体数额变为能综合考虑各类情况的计算公 式, 全国都使用统一的扣除标准的计算方法。3.改变税率设置。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包括 两大类, 一类是比例税率20% , 另一类是九级和五 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在工资薪金所得中所使用的超 额累进税率就是九级税率, 根据所得额与2 000元 的差额的不断增加, 税率按照档次不断提升, 第九级 税率达到了45%。这样的税率设计并不合理, 在我 们常见的计算中, 最多涉及到第五级, 第六级到第九 级的税率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繁琐的税率设置在国 际上也是几乎没有的。按照国际惯例, 个人所得税 的税率改革趋势是减少级次, 简化设置。因此不管 是符合国际惯例也好, 还是围绕我国国情也好, 个人 所得税的税率首先要降低级次, 另外要降低边际 税率。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提高个税征管技术。公平的税负要求有完善 的信息管理平台, 从税务登记到纳税申报, 每一步都 要进行详实的记录以便查找。尽量利用现有技术, 与银行、海关、工商部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要 健全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的个税服务平台, 既要保护 好个人隐私, 又要为纳税人提供好的服务。2.推行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以每个纳税人的身 份证号码作为他的纳税识别号, 要求每位公民必须 首先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根据登 记信息及时进行建档, 根据上述与银行建立的互联 系统, 实时掌握每一位纳税人的资金流向。目前推 行的存款实名制可以作为现实基础。
3.对高收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追踪每一位纳 税人的资金流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 我们可以 分步走, 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税收专管 员要把辖区内高收入人群的信息充分掌握, 及时监 督他们的经济往来动态, 如果有应税项目产生, 要做 到马上进行提醒。对于外籍人员以及我国公民在境 外取得的收入, 要合理商定各国之间的税收协定, 及 时准确地掌握其纳税情况。
4.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各种手段来进行税法的宣传。继续开展税收宣传月 活动, 依托各种媒体, 采用不同形式向公众宣传照章 纳税的重要性, 增强大家的纳税意识和纳税自觉性。同时加大奖惩力度, 偷逃税的纳税人要在各种媒体 进行集中曝光, 形成良好的社会征税环境。另外还 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提供好的纳税服务, 营造和谐 的征税环境。
参考文献: [ 1]王红晓.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设计探讨[ J].涉外税务, 2004(7).[ 2]郭常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J].山西财政税 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5).(责任编辑 李续智)(责任校对 郭海莲)28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