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关系现状 调研报告
洪湖市劳动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劳动关系日益复杂,构建和谐、新型的劳动关系,既意义重大,又非常迫切。今年年初,我局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为契机,对全市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都比较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劳动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8.02%,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4.21%。二是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企业规章制度总体上日趋完善和规范,大部分企业在规章制度建立时履行了民主协商和内容告知程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有98%是在通过协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三是满意度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71%的职工对企业表示满意,80%的职工认为企业劳动关系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规范。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待提高。有些企业只与骨干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他职工则不予签订;建筑、餐饮等行业还存在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只与“包工头”订立口头协议等问题。二是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有的企业在订立、解除、终止、变更劳动关系时,存在手续不完备、劳动合同内容不完备、个别条款违反规定、随意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等问题。三是部分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
(二)部分企业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企业只参加其中一项或两项保险,其他保险不参加;有的企业只给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其他职工不予缴纳;有的企业虽然履行了申报程序,但不能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企业不依法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不仅造成社保基金减少,支付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部分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没有按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职工工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个别企业存在劳动强度大、但职工工资收入仅与最低工资标准持平的现象。
(四)部分企业不遵守劳动工时制度。一是不征求工会和职工本人同意,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二是延长工作时间违反“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三是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而不按规定安排补休或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上述都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知法用法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企业经营者、人社局、总工会、经济局等要联合力量,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一是健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三方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促进企业规范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二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协调机制上保障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实现。要增强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意识, 实现劳动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建立企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平等协商机制。
(三)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增强劳动保护力度。一是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乡镇劳动监察队伍,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市、乡、村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执法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二是在充实、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劳动监察效能的前提下,加大劳动监察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首先,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克扣加班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违法者感受到违法的高成本代价;其次,完善举报专查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及时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双方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合同不但成为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效证据,而且也是处理争议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劳动合同还能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成本和社会耗损费用。为此,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应争取把劳动合同签订率以及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纳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起政府责任为主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社会责任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格局。
第二篇:劳动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洪湖市劳动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劳动关系日益复杂,构建和谐、新型的劳动关系,既意义重大,又非常迫切。今年年初,我局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为契机,对全市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都比较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劳动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8.02%,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4.21%。二是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企业规章制度总体上日趋完善和规范,大部分企业在规章制度建立时履行了民主协商和内容告知程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有98%是在通过协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三是满意度和归属感进一
步增强。71%的职工对企业表示满意,80%的职工认为企业劳动关系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规范。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待提高。有些企业只与骨干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他职工则不予签订;建筑、餐饮等行业还存在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只与“包工头”订立口头协议等问题。二是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有的企业在订立、解除、终止、变更劳动关系时,存在手续不完备、劳动合同内容不完备、个别条款违反规定、随意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等问题。三是部分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
(二)部分企业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企业只参加其中一项或两项保险,其他保险不参加;有的企业只给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其他职工不予缴纳;有的企业虽然履行了申报程序,但不能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企业不依法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不仅造成社保基金减少,支付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部分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没有按工资指导线和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职工工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个别企业存在劳动强度大、但职工工资收入仅与最低工资标准持平的现象。
(四)部分企业不遵守劳动工时制度。一是不征求工会和职工本人同意,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二是延长工作时间违反“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三是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而不按规定安排补休或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上述都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知法用法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企业经营者、人社局、总工会、经济局等要联合力量,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一是健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三方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政
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促进企业规范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二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协调机制上保障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实现。要增强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意识, 实现劳动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建立企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平等协商机制。
(三)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增强劳动保护力度。一是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乡镇劳动监察队伍,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市、乡、村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执法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二是在充实、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劳动监察效能的前提下,加大劳动监察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首先,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克扣加班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违法者感受到违法的高成本代价;其次,完善举报专查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及时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双方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
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合同不但成为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效证据,而且也是处理争议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劳动合同还能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成本和社会耗损费用。为此,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应争取把劳动合同签订率以及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纳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建立起政府责任为主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社会责任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格局。
第三篇:关于**市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吴忠市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客观要求。为准确掌握当前企业劳动用工、工资待遇、工时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充分就业,2019年3月,我局会同工信局、市总工会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市77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总体上看,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劳动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劳动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此次调查的77家企业涉及制造业、纺织、物流批发零售、食品加工等11个行业。其中石油化工业13家,食品加工业19家,纺织服装业5家,制造业10家,住宿餐饮服务10家,批发零售11家,电子信息2家,交通运输2家,劳务派遣2家,新型材料加工1家,物流配送2家。其中,食品加工业的企业最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25%。在调查的77家企业中,利通区4家企业用工人数总量明显增加,3家企业今年有增员计划;红寺堡区3家企业相对处于满员状态,用工需求多集中在纺织业和扶贫车间(扶贫基地)方面,比如吴忠市兴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用工缺口较大,企业职工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人;青铜峡市企业用工共290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用工规模略有减少,总体用工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节后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不少化工企业开始招工,尤其对生产一线人员需求大增;盐池县有用工需求意向的企业35家,同比春节前登记用工增长15%,登记招聘岗位540个,存在减少企业13家19人。同心县农民工返乡约6万人左右,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90%。农民工返乡后情绪稳定,生产生活正常,未对我市劳务产业工作造成太大影响。(二)劳动关系存在潜在风险。
调研中了解到,停产减产企业仍较多。去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3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6%,岗位减幅为9.4%;有150家企业累计产值同比负增长,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4%。产值下滑及停产半停产企业多。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对吴忠市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就业岗位有所影响,目前150家监测企业中,制造业、房地产企业的就业岗位分别比2018年底减少6.7%和6.23%。部分产值贡献率较高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石油加工企业和煤化工企业,每年约有两个月左右企业进行定期设备检修。遇重大节日、特殊时段,各级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危化品运输严格管控,企业产品外销和原料供给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满负荷生产。个别重点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企业短期内停产。去年我市重点企业中庆华集团因发生一般死亡事故,企业部分生产线停产,影响产值约8000万左右。近日,金牛化肥又出现一般死亡事故,预计企业停产,每月影响产值约4500万元左右。部分重点化工企业仍有资金债务等问题,特别是近日金牛化肥发生的生产事故,企业自2016年以来连续每年出现死亡事故,企业如果持续停产,职工利益受影响,容易导致职工信访等问题,社会稳定风险加大。(三)企业欠薪欠保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受宏观经济下行、原辅材料价格上涨、新增产能匮乏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不同程度亏损,生产增速放缓。春节后,市工信局积极组织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认真开展工业企业欠薪、欠养老保险等信访维稳工作的摸底调查,通过排查梳理,我市工业企业中共有14家企业涉及欠薪、欠缴社会保险问题。其中利通区共有2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14.3%,涉及欠薪人数264人金额236万元,欠养老保险43人金额167万元。金积工业园区共有3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21.4%,涉及欠薪人数434人金额630万元,欠养老保险444人金额1746万元,欠医疗保险434人金额286万元。青铜峡市共有8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57.1%,涉及欠薪人数1222人金额1618万元,欠养老保险1346人金额4110万元,欠医疗保险299人金额160万元。太阳山开发区共有1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7.2%,涉及欠薪人数992人金额2145万元,欠养老保险2167人金额3310万元,欠医疗保险2167人金额942万元。(四)企业薪酬待遇逐步提升。
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预期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略有增长,2019年预计薪酬水平在2400元/月-4400元/月之间,平均工资3000元/月,相比2018年各行业平均薪酬2900元涨幅为3.4%,企业员工平均工作时间基本不变。从调查情况看,各行业企业均把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作为留住老员工,吸引新员工的主要措施。调查中,超过50%的劳动者感觉春节后找工作不是很容易,而且春节后所在企业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假期和待遇变化不大基本与去年持平。劳动者普遍最关注企业薪酬、福利,还有企业环境、办公氛围。部分劳动者受薪酬待遇低、长时间加班、同事关系不和、季节性因素情况离职。95%以上劳动者希望政府在招聘信息、技能培训方面提供支持。(五)调解已成为处理企业劳动争议的新常态。
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共受理投诉举报92件,涉及1386人1642.77万元,结案89件,结案率96.7%,移交公安机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4件。办理自治区《农民工工资督办函》案件3起,核查办理自治区网信办欠薪问题线索5件,春节期间未发生一起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及上访事件。2019年1至2月,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9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6%;各级仲裁机构采取多元化调处手段,大部分以调解方式结案,调解率80.5%。案件类型中,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类型案件10件,解除劳动关系争议类型案件29件,欠薪案件20件,争议类型均为常规类型。二、原因分析
(一)从企业用工需求来看。
我市企业总体用工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节后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不少企业都开始招工,尤其对生产一线人员需求大增。例如:宁夏锦泰新材料、中涛新材料、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青鑫炭素、宁夏沃野肥业等生物化工制造企业用工规模有所增长。所调查的77家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岗位稳定,没有裁员、减薪的计划,企业工资待遇水平有所提升,工作时间与去年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二)从行业分布来看。
纺织、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的企业分别达到85.3%、66.5%、45.1%。从原因看,47.9%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主要是“求职者对薪酬期望值过高”,居各选项之首,21.6%的企业选择“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居第2位。房地产业、制造业、计算服务业等行业用工明显缩减,用工计划“减少”。(三)从企业用工环境来看。
企业扩大招工积极性有所下降。调查显示,92.1%企业“两节”前后用工计划比去年“持平”或“减少”,比去年回落1.7个百分点。受短期内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较大、企业投资更趋理性、企业家风险把控能力更强等影响,多数企业仍持谨慎乐观态度,扩大生产意愿不强。产业化企业用工并不规范,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也很低,实习期间月薪1600-2000元,转正后2500元左右,并且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条件较差,离家较远,部分女性劳动者为兼顾家庭与工作,往往放弃工作。(四)从企业用工结构来看。
在年龄结构方面,大多数企业愿意招聘25—35岁年龄阶段的人员;文化程度方面,企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性别方面,主要与需求工种有关,如车工、纺织工偏向女性,屠宰、生产操作工则需要男性。总体来看,劳动用工素质不高、现代化水平低、人才流失较大。(五)从经营状况看来看。
调查显示,95.4%的企业对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预期评价为“良好”或“正常”,与上年同期持平。96.3%的企业对本行业总体经营状况预期评价为“良好”或“正常”,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38.6%的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紧张”,仅次于“用工成本上升”。从资金周转情况看,18.4%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2019年资金问题仍将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受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调查显示,25.6%的小微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预计“持平”,远低于全部调查企业50.5%的平均水平。三、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预判2019年“两节”后吴忠市企业用工形势为:在新常态下全市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较大,但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但同时,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形势也将更加复杂,就业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双向挤压,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稳岗压力或有所加大。
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会对现有岗位造成冲击。二是去产能化带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进一步加大规模性失业风险。
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如果持续低迷或将进行规模性裁员,特别是年龄偏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部分人员再就业将更加困难,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有效规避规模性失业风险将变得日益重要。三是就业难、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常态,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传统的制造业由于升级或大量使用新设备造成了非技术岗位减少,而新兴制造业对高技术、高学历人员需求又增加了10%。我们预判,未来结构性矛盾会日益突出。四是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扩大就业容量的重要渠道。
2018年底民营企业达到19585户,个体工商户达到73569户。全市共培育法福来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6家,太阳镁业等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9家,吴忠仪表自动化等院士工作站2个,金世纪包装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7个,黄河电焊机等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塞外香食品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3家,占全区的25.5%。争取2018年新增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家,建成自治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1家,争创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2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就业增长,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吸纳了大量的城镇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途径。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人社、工信、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总工会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増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健全由人社、总工会、市企业家联合会三方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促进企业规范与员工的劳动关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协调机制上保障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实现。要增强劳动的民主参与意识,实现劳动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建立企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平等协商机制。(三)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
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乡镇劳动监察队伍,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市、乡、村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执法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违法者感受到违法的高成本代价,及时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扶持企业稳就业存量,坚持以扶持产业发展为抓手,以产业带动就业为目标,通过加大企业稳岗补贴、失业保险费返还、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扶持企业正常经营和用工稳定;鼓励创业扩就业增量,通过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创业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培训提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职业培训与就业质量、岗位要求与技能素质的匹配性。促进城乡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自由劳动者向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向技能人才转变;创新举措提服务质量,通过“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为企业用工、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第四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街道坚持以开发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影响,努力维护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意识形态观念的改变,劳动关系领域的新情况不断出现,如何持续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成为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我街道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前景预测
今年以来,我街道的劳动关系基本保持了总体平稳健康,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下降,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出现了新特点。
(一)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出现新特征
虽然我街道劳动关系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随着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回暖,企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理念,使我街道劳动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我街道工会劳动关系的前景预测
经分析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我街道劳动关系的整体平稳性基本能得以维持,企业的违法行为将会减少,企业结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的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稳定因素在短暂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消除,仍然存在引发一些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的可能。
二、引发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缺失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是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并没有随之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者仍然采取比较粗放的甚至苛刻的管理模式,某些企业还存在诸多违法违规的行为,而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打工愿望的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摩擦不断增多,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职工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是引起了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二
企业的不断壮大带来了企业效益和利润的不断增加,而与之相反的是劳动者并未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劳动者要求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和增加收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三)企业工会缺位、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企业文化的不健全,是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三
新生代农民工要求享有生存权、平等权和发展权,然而,与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现实相对应的,却是诉求表达渠道的失灵。如果说大多数工人都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企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失灵则是当前劳资矛盾迅速升级的重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与老一代都有所不同,他们外出打工不只是为了挣钱,更希望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并希望能有话语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企业在注重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有效地沟通渠道,更无企业文化可言。员工的意见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意见往往被搁臵在原地,不能真正反馈到经营决策者那里。企业内部工会组织的缺失,工会组织不能承担起职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导致劳资双方矛盾越积越多,诱发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三、近年来我街道工会为和谐区域劳动关系所做的主要工作近年来,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区域开发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街道工会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转变工作理念,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近年来,我街道工会针对《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新法相继实施以及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的状况,积极适应新形势要求,秉持“双维护、两服务”(即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理念,及时将劳动关系工作的重点由维权、执法转变到维稳和服务上来,着力构建和谐区域劳动关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强化各类劳动矛盾的预防。针对我街道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着力加强区域劳动管理制度建设,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努力改变区域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被动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劳动矛盾和纠纷。近年来,区劳动保障部门在不断加强本级劳动监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劳动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区域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相继建立了日常劳动信访接待处理值班制度、企业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区域劳动关系定期分析会制度;加强了劳动社保、工会、法院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与联系。建在具体工作中,积极依托上述工作机制和力量,加强劳资矛盾和纠纷排查和调处,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努力将各类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坚持贯彻调解原则,畅通职工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做好日常劳动信访及投诉举报接待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群体性、突发性劳动事件处理工作,保持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基本稳定。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措施和建议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区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点要加强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提升劳资矛盾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指导服务。重点是要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
(二)切实做好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区总工会,一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组建工会工作的指导。要按照《工会法》的要求,指导、督促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企业工会,在尚不够规模的企业,推进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工会,并努力使之成为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二要逐步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积极培育劳资双方协商共决理念,引导已建工会的企业与员工就工资、福利等方面开展集体谈判,使员工的合理要求通过集体谈判落实到集体合同中,避免无序的抗争。逐步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员工通过协商实现工资与企业利润相关联,引导企业员工从简单追求“涨工资”向民主协商“谈工资”的转变。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对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确保职工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合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要以和谐劳动关系为己任,积极营造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员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政府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企业、职工和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一要坚持正面引导。
XX总工会 2011年9月22日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调研报告
马龙高速
李亚东
摘要:目前世界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因素,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甚至激化。工会组织职能发挥还不完善,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企业文化构建思路有待清晰,企业文化缺乏吸引力。在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相关工作表现出不适应,今后工作应注重相关工作改进,保和谐、促发展。
关键词:含义
法律保障
工会工作
企业文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十六大”以来确定的新的战略任务,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六大报告更是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目标。在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新《劳动法》的颁布,让劳动者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各项社会保险进一步普及,不安定、不和谐元素进一步减少,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现实中还存在不和谐元素。
一、当前劳动关系及协调职能机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劳动法》详尽的解释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权利和义务关系细则。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近来在走访中了解到,执行与要求还是有距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关单位在《劳动法》的普及工作上有意识少宣传、片面或有选择的宣传,甚至有的单位或企业在《劳动法》的普及上是忌讳的,这主要表现在个体企业、独资(合资)企业、劳务派遣单位,这些单位或企业如此操作的主要原因是减少义务执行或规避义务。
以相关保险中的养老保险为例:相关单位或企业,在宣传上轻描淡写,对本单位的政策执行情况讳莫如深,职工对保险的执行标准知之甚少甚至毫无知情,甚至有的单位混淆概念,打擦边球,采取所谓“两弊相衡取其轻”的方法,想方设法降低执行标准,逃避社会义务。更有甚者,有的企业采取频繁招用非全日制工人的方法,完全逃避相关保险义务,这在个企和规模以下企业中司空见惯。这些不可取甚至违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矛盾的积累。
2、忽视相关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单位和企业虽然较好的履行了相关义务,但疏于宣传工作,导致本单位或本企业员工对本单位的相关义务的执行情况知之甚少。结果职工在获得不同渠道的相关信息后,对本单位的相关义务执行情况产生误解,出现不必要的维权行为。看起来仅仅是工作的疏忽,结果同样造成矛盾的产生。
这些基础工作的不到位甚至是缺失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造成严重障碍。从技术的角度看解决上述问题似乎并不困难,但执行起来需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困难,必须解决企业主对《劳动法》在执行上的抵制问题;必须解决权利和义务的履行环境问题。
3、目前基层工会组织的运行现状:据了解,在一定比例的基层单位设置的工会组织实际上处于一种“有机构无组织 ”的状态。有的基层单位看起来组织健全却是一副空架子,有组织无会员或是会员在基层所占比例极低;或是在基层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会员;或是即使有一定比例会员,但会员对自身权利义务不清楚甚至不知晓工会的职责是什么。这种不理想的运行现状的存在让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和沟通作用,无法收集基层需求和意见,工会职能的发挥严重不足。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1、明确权利和义务关系,为构建和谐夯实基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须充分了解劳动关系是如何定义的:《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这其中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建立,首先要求劳动关系的双方应当依法具备劳动者的资格和用人单位的资格。二是劳动者的资格,是指劳动者在法定的年龄内,具备所从事劳动的身体健康条件,具备符合劳动要求的文化和技能水平,具备支配自己劳动能力的自由。三是用人单位的资格,是指用人单位依法成立、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用人的权利和履行用人的义务。四是劳动关系的运行,是指劳动关系形成和存续的动态过程。它表现为劳动关系的发生、延续、变更、终止等一系列环节和在这些环节之间,劳动主体和用人主体相关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2、充分认识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加强工会职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关系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2008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在谈到做好工会工作时,他指出,工会要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7月25日召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十五届四次执委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指出,应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如何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矛盾个案呈现多发趋势。如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是我国工会面临的新问题。
那么,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又该如何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
鉴于我国国情,我们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盲目崇拜舶来品。我们应该看到,在世界经济环境充满不稳定元素的情况下,在欧洲国家如希腊、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由工会组织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罢工浪潮,把国家的命运逼到了悬崖边。我国的国情决定,工会应在制度设计的范围内,通过合作博弈(对话)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避免非合作博弈(罢工)可能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风险,是工会平衡劳资关系的理性选择。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尊重和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展才能有动力,社会才能和谐;只有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职工群众利益才具有更可靠的保障”,提出“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甚至进一步提出“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为工会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会要在制度框架下实现劳资平衡,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强烈意愿和迫切要求。
目前,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职能、协调职能、平衡职能,促进劳资双方的有效、有序沟通,维持生产形势稳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列为今后工会共作的战略任务。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促发展、以文化促稳定、以文化促和谐。
企业文化,通俗讲就是构建本单位、本企业职工的信仰目标,培养职工的俱荣俱损的奉献理念,实现本单位、本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突出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依靠人、开发人的潜能、尊重每一个人、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人本管理一要营造内外部和谐的氛围,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尤其要尊重职工的劳动。二要通过政务公开、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疏通领导与职工之间交流思想的渠道,使职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三要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员工生活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经营管理者要注重自身建设,以身作则,自觉规范行为,起好示范和表率作用,用自己的理念、行为去影响人、管理人。五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通过集体活动,如竞赛、联欢等,让职工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能启迪人的智慧、团结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力,企业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
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职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对管理的认同感,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让职工对未来的发展目标高度信仰,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正可谓“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在我国必须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及相关单位主体、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断消除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才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