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质量提高办法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质量提高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院本院侦查监督科和侦查机关在相互工作中的监督制约和协调配合,保障本院与侦查机关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维护辖区治安稳定,依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坚持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依法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条 侦查机关应当依法自觉接受本院法律监督,本院应当自觉接受侦查机关工作制约,双方共同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第二章 经常性工作联系
第四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建立双方领导、部门负责人之间的联系制度。以双方机关主管刑事工作的副职领导联席会议为主要联系模式,双方机关刑事部门负责人工作联络为常态模式。
本院、侦查机关领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工作情况,协调解决涉及双方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双方领导联席会议每年不少于一次,有关具体事务由两机关办公室协商办理。本院、侦查机关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保持经常性工作联系,就办理案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沟通。
第五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建立办案情况通报机制,在不违反行业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及时向对方提供有关办案情况和数据。
第六条 侦查机关每月上旬向本院通报本局上一个月份办理的刑事案件的发案、立案、破案、羁押、适用强制措施情况;对于重大、紧急案件的办案情况,侦查机关应当即时向本院通报;对于本院批准逮捕的案件,侦查机关变更、解除强制措施或者撤销案件的,侦查机关应当在做出决定后三日内及时向批准逮捕的本院通报并阐明理由。
本院每月上旬向同级侦查机关通报辖区内上一个月份对侦查机关立案和不起诉和判决无罪、侦查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及处理情况的数据。
第七条 根据检察工作需要,经检察长批准,检察人员可以持介绍信和工作证,经侦查机关安排,查询侦查机关有关办案情况。
第八条 本院、侦查机关可以逐步建立以有关办案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并实现“网上衔接、信息共享”。网络联系方式由专人负责,加强保密防范。
第九条 本院、侦查机关相关部门应当就办案情况通报加强联系,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第十条 本院、侦查机关可以使用移动介质随案移送证据材料的电子文档或者电子文书;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网络随案移送证据材料的电子文档或者电子文书,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一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建立文件交换制度,相互交换重要工作会议文件、简报信息、统计数据及规范性文件。第十二条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加强宣传报道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本院、侦查机关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应当就有关统计数据、案例使用以及其他相关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维护本区司法机关的统一权威。第三章 案件办理中的协作配合
第十三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后,认为已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逮捕条件、未过提请批捕时限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也可以同意侦查机关撤回提请批准逮捕意见。
第十四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逮捕的案件审查后,需要改变案件定性、增加或者减少罪名时,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
本院发现犯罪嫌疑人推翻原口供、证人改变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发生重大变化,足以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
本院对侦查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予以排除的,应当及时告知侦查机关;发现侦查机关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以及证人证言,依法予以排除,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第十五条 本院对存在以下情况的案件,邀请侦查机关(部门)派员列席案件讨论。
1、对证据采信有争议,可能作出不捕决定的案件;
2、对罪与非罪及定性存在争议的案件;
3、其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具有上述情形的案件,如属于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的案件,经检察长同意后,可邀请侦查机关负责人或受其委托的其他负责人参加。如属于本院分管检察长主持的科室案件讨论,可邀请侦查机关的分管负责人、公安局法制科科长及案件承办人参加。列席人员列席会议时,可以发表对案件事实及定性的意见。
第十六条 本院对拟作不批准逮捕决定,建议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认真审查并提出书面意见,以保证退回补充侦查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对作出不批捕决定、不予逮捕决定或建议侦查机关撤回的案件,建立不捕、撤回案件说理机制,并重点做好以下三类情形的说理工作:
1、对无罪不捕案件,应从犯罪构成四要件的齐备性上进行分析说理;
2、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不批捕的案件,应从证据锁链的严密性上进行分析说理;
3、对无逮捕必要、不符合逮捕条件的案件,应主要从法律依据、刑事政策和社会危害性上进行分析说理。
说明理由的过程,可先由案件承办人将经过部门讨论并报检察长审查所形成的不捕理由,对侦查人员进行口头说理或发出书面说明;如果侦查人员有疑问,由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人对公安机关侦查部门负责人补充说明理由;如果公安机关侦查部门负责人仍然有异议,再由分管检察长对公安机关分管局长详细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本院、侦查机关可以根据犯罪主体特点、案件类型和诉讼程序特点建立专业办案组,增强办理案件专业性分工。
本院、侦查机关应当就专业办案组的设立、运作进行协商,加强专业办案组之间的沟通交流。
第十八条 本院、侦查机关对于社会影响较大、当事人长期无理缠访的案件,可以联合进行当事人服判息诉工作。必要时双方可以邀请对方参加或者联合组织案件听证会。案件听证会组织方应当在召开听证会七日以前,将时间、地点及案件相关情况通知对方。
第十九条 侦查机关在侦查案件过程中,认为需要本院提前介入侦查的,应当于发案后、批准逮捕前书面商请本院侦查监督部门介入侦查,本院审查后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及时指定承办人介入侦查。
对于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本院认为有必要介入侦查的,应当向侦查机关提出书面建议,经侦查机关同意后可以介入侦查。
第二十条 对于下列案件,侦查机关应当通知本院介入侦查:
(一)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上级机关指示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
(三)可能判处较重刑罚的案件;
(四)涉警案件;涉政府案件;群体性事件中伴发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 本院介入侦查的主要任务是:
(一)提前了解案情,熟悉证据,为审查批捕做好准备;
(二)对侦查机关提出侦查取证建议,引导侦查机关合法、及时、全面有效地收集证据;
(三)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及时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侦查机关对于本院介入侦查的活动应当积极配合。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应当主动向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介绍案件情况,并提供查阅案件侦查时所获取的全部物证、书证、视听资料,搜查、勘验、检查笔录等证据材料。第二十三条 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可以参加侦查机关的讯问、询问、现场勘查、案情分析会等活动,可以就案件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得替代侦查,不得指挥侦查。
侦查机关认为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存在超越职权行为的,应当及时通知本院予以制止直至更换案件承办人。本院不得因此终止提前介入工作。
第二十四条 本院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应当把介入侦查的工作情况、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被采纳情况等记录在案。
提前介入工作完结后,本院应当根据介入侦查的案件承办人意见,制作提前介入意见书,将提前介入中发现的问题和取证建议等告知侦查机关。侦查机关应当依据提前介入意见书的内容完善案件证据材料。根据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可同步提出补充提前介入意见并应记录在案。
第二十五条 侦查机关对于经本院介入侦查、最终未提请批准逮捕或者未移送审查起诉而作出其他处理决定的案件,应当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本院侦查监督部门。
第二十六条 本院侦查监督部门对于介入侦查的案件,在审查批准逮捕时应当及时办理,原则上从收到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五日内作出决定。
第二十七条 为合法全面地收集证据,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切实保障人权,本院与侦查机关应当建立完善引导取证机制。第二十八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的,在审查批捕期限内可以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证据的意见,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补充。
第二十九条 本院对于侦查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审查后,因证据不足不批准逮捕或者同意侦查机关撤回提请批准逮捕意见、需要继续侦查的,应当制作《补充侦查提纲》,说明需要补充的证据和需要查清的犯罪事实。侦查机关应当及时补充侦查;对于无法补充侦查而撤销案件的,应当在决定撤案后三日内通知原审查逮捕的本院。
第三十条 本院对于提请逮捕的案件,认为需要提供、补充庭审所必须的证据,应当制作《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送侦查机关办理。侦查机关对于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应当及时向本院反馈或在审查起诉时予以说明;不能完成《提供法庭审判所需证据材料意见书》中要求的查证内容的,应当书面向本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一条 本院接当事人请求后认为侦查机关应当依法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通知侦查机关立案后,侦查机关应当依法履行侦查职责,及时向本院反馈侦查情况,两个月内未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三十二条 本院发出立案通知的案件,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后三日内书面告知发出立案通知的本院。本院认为侦查机关撤销案件不当的,应当要求侦查机关重新立案侦查。
第三十三条 本院认为侦查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可以要求侦查机关说明立案理由,侦查机关应当说明理由。本院认为侦查机关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可以通知侦查机关撤销案件。
第三十四条 侦查机关应当严格依法接受本院的法律监督。支持配合本院开展法律监督中的有关调查、核实工作;对本院依法提出的纠正违法通知和其他意见,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本院。
第三十四条 侦查机关对于本院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违反法律的行为,可以向本院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本院应当及时审查或者复查,纠正违法问题,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并书面回复处理结果;不予处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三十五条 本院建立刑事案件跟踪监督责任制,对案件实行同步跟踪。即将犯罪嫌疑人的立案情况、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情况、变更强制措施情况、移送审查起诉情况、撤案情况及判决结果,由案件承办人逐项登记,并备案存查。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公安机关的执行情况;本院侦查监督部门与公诉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掌握批捕案件的移送审查起诉、强制措施变更与判决结果。对各个诉讼环节发现的问题,及时按规定和程序纠正解决。
第三十六条 本院建立审查逮捕案件捕后监督机制。侦查监督部门与侦查机关及本院公诉部门相互配合,逐步建立“另案处理”人员信息库,按照负案在逃、批捕在逃、取保候审、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犯罪等类别,分别登记“另案处理”的时间、原因、案情摘要、被采取强制措施等情况,定期与侦查机关(部门)交换信息,了解“另案处理”人员的现实情况。对捕后不起诉、判“无罪”、缓刑、管制、拘役的案件,开展有针对性地监督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院应当建立侦查监督的长期机制,对侦查机关提请逮捕案件的整体情况坚持每季度向侦查机关作一次书面反馈。对侦查机关科所队的执法情况每年至少作一次执法检察活动,并形成书面报告反馈给侦查机关及区政法委。
执法检查活动的内容、时间、程序和人员安排,由本院和侦查机关协商后确定,本院侦查监督部门派员由侦查机关法制部门陪同赴侦查机关科、所、队,查阅相关案件登记及处理情况、调阅案卷、向案件承办人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后,应当及时和侦查机关法制部门人员向各自机关领导汇报,协商解决。
第三十七条 本院与侦查机关应当建立人员交流机制,双方可互派工作人员到对方单位进行辅助工作,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和特点,使两机关的工作衔接更加流畅。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经检委会讨论通过后开始执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搜集补充。
第二篇: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流程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侦查监督工作,加强审查逮捕案件管理,强化侦查监督部门的法律监督职能,加大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工作力度,保证准确、公正、及时地打击犯罪,防止冤、假、错案,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法律和文件规定,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流程。
审查逮捕工作流程
一、审查逮捕工作受案范围
(一)同级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下同)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和本院自侦部门立案侦查需要决定逮捕的案件;
(二)同级公安机关要求复议、复核的不批捕案件。
二、受案审查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受理案件,由内勤登记并报送科(处)长,科(处)长应当指定专人进行受案前的审查,查明《提请批准逮捕意见书》、案卷材料和证据是否齐备,是否符合受案标准,不符合条件的,经科(处)务会研究不予受案。
三、受案标准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依法受理:
1、案件管辖范围无异议。即本县(市、区)属犯罪地或主要犯罪地(市院交办的除外)。
2、卷宗装订整齐,案卷目录与卷内编页一致。
3、移送的物品清单与实物一致。
4、案卷材料齐备:(1)、《提请批准逮捕意见书》一式三份,文书内容清晰,文号齐全。(2)、受案、立案、破案材料齐备。(3)、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手续齐全,犯罪嫌疑人在逃或另案处理的须有办案说明。
(4)、对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案件应有现场勘查、拍照和刑事技术鉴定材料。(5)、犯罪嫌疑人的自然状况、家庭、社会关系状况、个人简历、户籍证明及其它前科等材料清楚。
(二)卷宗装订不整齐、案卷目录与卷内编页不一致、移送的物品清单与实物不一致、案卷材料不齐备等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补充齐备后再行移送。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案:
1、不属于本案管辖的案件。
2、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超过法定羁押期限,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要求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拒绝变更的。
3、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没有补充侦查又重新提请逮捕的。
4、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对已采取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未变更强措施,又重新提请逮捕或要求复议、复核的。
5、对于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公安机关超过法定期限要求复议、复核的。
四、办案人审查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应当指定办案人员进行审查。办案人员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审查全部案卷材料,对主要证据存有疑问的,可以进行复核,询问被害人、证人,审查后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提出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的意见。
(一)办案人员复核证据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或者证人时,应告知其接受讯(询)问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讯(询)问应当依法进行,并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行使权利。
1、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1)获得法律帮助的权利;(2)申请回避的权利;(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4)对与本案无关的讯问有拒绝回答的权利;(5)核对笔录的权利;(6)知晓涉嫌罪名的权利;(7)知晓鉴定结论的权利;(8)对侵权提出控告的权利。义务:(1)如实回答的义务,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2)接受检察人员的讯问,在符合法定条件下承受逮捕强制措施。
2、审查逮捕阶段被害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1)申请回避的权利;(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3)核对笔录的权利。义务:(1)如实向检察人员陈述案件事实的义务;(2)接受检察人员对其进行与案件有关的人身检(复)查的义务。
3、审查逮捕阶段证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1)安全保障权;(2)充分陈述权;(3)核对笔录权;(4)证件知悉权;(5)侵权控告权。义务:(1)作证的义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2)如实作证的义务,证人应当客观、如实的提供证据,不得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进行诬告。诬告陷害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应负法律责任。
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不得另行侦查证据。
(二)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不再制作阅卷笔录,办案人员在阅卷审查和复核主要证据的基础上制作《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对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进行认定、分析、说明和说理,达到“意见书在手如同卷宗在手”的效果。
《审查逮捕意见书》包括下列内容:
1、受案和审查过程;
2、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3、发案、立案、破案经过;
4、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及证据,包括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认定的案件事实、经审查认定的案件事实及证据;
5、需要说明的问题;
6、处理意见。
五、办案期限
(一)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审查完毕;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十五日以内审查完毕,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二)对本院自侦部门移送审查逮捕的案件,已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后的七日以内审查完毕;未被拘留的,应当在接到《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后的十五日以内审查完毕,重大、复杂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三)对公安机关要求复议的不批捕案件应当在收到《提请复议书》和案卷材料后的七日以内审查完毕。
(四)对公安机关提请复核的不批捕案件,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的十五日以内审查完毕。
六、逮捕标准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当批准逮捕。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有逮捕必要”:
1、可能继续实施犯罪行为,危害社会的;
2、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3、可能自杀或者逃跑的;
4、可能实施打击报复行为的;
5、可能有碍其他案件侦查的;
6、其他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对有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暴力犯罪和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以及可能有碍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应予逮捕。
(三)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符合本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逮捕:
1、有证据证明有数罪中的一罪的;
2、有证据证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
3、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行为的。
(四)对下列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
1、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2、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3、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
4、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对在取保候审期间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
(五)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违反监视居住应当遵守的规定“情节严重”,应当予以逮捕:
1、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2、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审查起诉的;
3、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干扰证人作证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审查起诉工作正常进行的;
4、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的;
5、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的;
6、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
七、不批准逮捕案件标准
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认为不符合逮捕条件,或者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八、报请人大许可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担任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应当经检察长批准,填写《报请许可采取强制措施报告书》,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对担任上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应当层报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请许可。
对担任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由侦查监督部门报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
对担任两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分别依照本条第一、二、三款的规定报请许可。对担任办案单位所在省、市、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应当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请许可;担任两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应当分别委托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同级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请许可。
九、案件讨论与决定
(一)科(处)长主持科(处)务会讨论疑难复杂或者重特大逮捕案件、不批捕案件、复议案件、复核案件;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办案人提出批准逮捕意见的,科(处)长同意后向主管检察长汇报;
(三)案件经主管检察长决定是否批准逮捕或者是否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科(处)务会和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应当制作《讨论案件笔录》。
十、签批与送达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的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应当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书》,经主管检察长签发后,加盖院印,填写《送达回证》,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送达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执行。
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回执在执行后三日内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未能执行的,也应当将执行回执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并写明未能执行的原因。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不批准逮捕的,应当阐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同时填发《不予批准逮捕案件补充侦查提纲》,一并送达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应当立即释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并将执行回执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三日内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如果公安机关发现逮捕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变更,并将变更的情况及原因在作出变更决定后三日内通知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侦查监督部门认为变更不当的,应当通知作出变更决定的公安机关纠正。
十一、变更与撤销 对已作出的批准逮捕决定发现确有错误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并制作《撤销强制措施决定书》和《不批准逮捕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对已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发现确有错误,需要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制作《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书》和《批准逮捕决定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对因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而释放的犯罪嫌疑人或者逮捕后公安机关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又发现需要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重新办理逮捕手续。
撤销原批准逮捕决定或者撤销原不批准逮捕决定并重新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应当经检察长批准,重大案件,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变更或者撤销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的逮捕措施时,应当报请原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同意。
十二、追捕、复议、复核
(一)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制作《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送达公安机关,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认为建议正确的,应当立即提请批准逮捕,认为建议不正确的,应当将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通知侦查监督部门。如果公安机关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侦查监督部门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二)、公安机关认为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有错误的,应当在收到不批准逮捕决定书后五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要求复议。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收到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意见书》后,应当另行指派侦查监督部门办案人员复议,并在收到提请复议书和案卷材料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
对于复议后维持原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制作《复议决定书》,连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提请复议的公安机关执行。对于复议后改变原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除制作 《复议决定书》外,还应制作《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书》,并重新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送达提请复议的公安机关执行。
(三)、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且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公安机关在补充侦查后又提请复议的,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建议公安机关重新提请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坚持复议的,侦查监督部门不予受理。
(四)、公安机关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书》后五日内通过原作出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提请复核,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在收到《提请复核意见书》和案卷材料后的十五日以内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是否变更的决定,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
对公安机关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的不批准逮捕的案件,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认为不需要改变原决定的,应当制作《复核决定书》交下级人民检察院送达提请复核的公安机关;上一级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改变原决定的,下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复核决定通知书》后撤销原决定,另行制作《撤销不批准逮捕决定通知书》、《批准逮捕决定书》连同《复核决定书》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如果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直接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下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收到决定后应当立即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执行的同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反映。
十三、审查决定逮捕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本院自侦部门移送审查决定逮捕的案件,工作流程适用一至九条的规定。但是侦查监督部门与本院侦查部门意见不一致的,应及时向检察长汇报,由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
十四、备案
基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下列审查逮捕案件,应当《备案报告书》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备案:
1、批准逮捕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涉外案件;
2、批准逮捕的立案监督的案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犯罪案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涉及“非典”犯罪的案件;
3、在本地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案件;
4、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
上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对报送的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发现错误,将审查意见通知报送备案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或者直接予以纠正的,基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向上级院侦查监督部门反映。
十五、归档
办案人在收到公安机关执行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回执后五日内,按照要求装订审查逮捕副卷,交内勤统一保管,对批准逮捕的副卷,内勤于十日内移送公诉部门,与公诉副卷一并由公诉部门归档;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保管当年和上的不批准逮捕副卷,对时隔一个的不批准逮捕副卷应当及时送交本院档案室归档。
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流程
一、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
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且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没有法律规定而不立案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后作治安处罚或者劳动教养不当,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
没有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公安机关没有掌握、发现犯罪事实的案件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对此类案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在办理审查批捕案件过程中,发现公安机关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批准逮捕而没有提请的,应通过追捕予以解决,不属于立案监督的范围。
二、刑事立案监督案件的来源
(一)侦查监督部门自行调查发现或者控申部门等相关业务部门移送;
(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提出的控告;
(三)公民或者有关单位的举报;
(四)党委、人大或者上级检察机关交办。
三、受理 对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案件线索,应由内勤登记并填写《刑事立案监督线索登记表》,认真全面审查;对于不属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案件线索,经科(处)长批准,转有关部门处理。
四、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前的调查 在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之前,侦查监督部门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调查方案要报侦查监督部门负责人和主管检察长批准,调查应当查明:是否符合刑事立案条件;是否属于公安机关管辖;公安机关是否立案。调查要严格依法进行,严禁使用强制措施;调查要秘密进行,不暴露意图,一般不接触犯罪嫌疑人。
五、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调查核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制作《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以书面形式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理由。
六、审查不立案理由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时,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向公安机关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在七日内公安机关没有说明不立案理由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可以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如现有材料证明确属应当立案侦查的,也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发出《通知立案书》。
公安机关接到检察机关《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即主动纠正予以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不必再发《通知立案书》。
七、受理被害人控告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应当受理。控告申诉部门审查后,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应当将案件移送侦查监督部门办理。
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后,侦查监督部门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成立的,应当制作《不立案理由审查意见通知书》通知控告申诉部门,由控告申诉部门在十日内将不立案的理由和根据告知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八、通知立案的标准
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应当从严掌握,一般应是能够逮捕、起诉、判刑的案件。
九、决定通知立案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十、送达与告知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制作《通知立案书》,送达公安机关,同时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备案。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送达《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当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告知公安机关应当在十五日内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主要是指被害人的控告材料,或者是检察机关在审查举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材料。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立案监督中,不得进行侦查,但可以对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所依据的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十一、通知立案后跟踪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应当依法对通知立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内不予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公安机关仍不予纠正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商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
公安机关收到《通知立案书》虽已立案,但未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
公安机关接《通知立案书》后虽已立案,但立案后立而不查,久拖不决的,要及时督促,必要时报告上一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由上一级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督促同级公安机关纠正。符合逮捕条件的,要建议公安机关提请逮捕。对有意阻挠查处的,要建议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犯罪嫌疑人在逃的,督促公安机关加大追逃力度。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有多名犯罪嫌疑人,而公安机关只对部分犯罪嫌疑人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通知立案的案件,公安机关立案后又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经审查认为撤销案件不当的,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通知公安机关予以纠正。
十二、直接立案侦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应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层报省级检察院批准直接受理。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立案侦查。
十三、对本院侦查部门的监督
侦查监督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侦查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应建议侦查部门立案侦查或者撤案,建议不被采纳的,应报请检察长决定。
十四、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现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应慎重审查。确属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应当制作《纠正违法通知书》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十五、移送徇私舞弊线索
涉嫌徇私舞弊的立案监督案件是立案监督的重点,侦查监督部门在办理立案监督案件过程中,发现徇私舞弊导致该立不立的案件、不该立而立的案件线索,经科(处)长批准后,应当将有关材料移交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审查。
十六、备案制度
对于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监督,办案人接到公安机关《立案决定书》后,于三日内填写《人民检察院通知立案备案登记表》一式三份,连同相关材料报上级检察院备案。案件办结后,办案人将《立案决定书》、《批准捕逮决定书》、《起诉书》、《判决书》装订后报送上级院备案; 对于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办案人接到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决定书》后,于三日内将《立案决定书》、《纠正违法通知书》、《撤销案件决定书》及相关材料装订后报送上级院备案。
侦查活动监督工作流程
一、侦查活动监督范围
侦查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以下违 法行为:
1、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的;
2、对被害人、证人以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
3、伪造、隐匿、销毁、调换或者私自涂改证据的;
4、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
5、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
6、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7、在侦查活动中不应当撤案而撤案的;
8、贪污、挪用、调换所扣押、冻结的款物及孳息的;
9、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
10、违反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
11、在侦查中有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的。
二、审查逮捕中侦查活动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逮捕中,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及时向科(处)长汇报,经主管检察长同意后,发《纠正违法通知书》。
三、适时介入侦查、参与重大案件讨论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派员适时提前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参加公安机关对于有影响重大案件的讨论、出席案件的现场勘查和其他侦查活动,提出侦查建议,指导侦查方向,引导公安机关及时、全面地收集、固定证据,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纠正。
四、受理诉讼参与人控告
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依法处理。
五、侦查和强制措施中侦查活动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现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情形,由办案人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出。
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六、跟踪监督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提出纠正意见不被接受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报告,并抄报上一级公安机关。
七、发现侦查活动中犯罪线索的移送
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并报告检察长,对于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八、对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活动的监督
办案人对于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经审查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4、126、127条规定延长侦查羁押条件的案件,由科(处)长请示主管检察长批准不予批准延期,不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请批准。
延长羁押期限工作流程
一、要求延长的条件
刑诉法124条要求的延长条件是“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126条要求的延长条件是以下四种情形之一: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127条要求的延长条件是“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126条规定延长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
二、上报材料
《提请批准延长羁押期限意见书》(共同犯罪案件,需要延长羁押有多人的,意见书以人为单位,一人一份),同时还应附有《简要案情》。《简要案情》应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批捕时间、执行逮捕时间、批捕部门、基本犯罪事实及延期理由。基本犯罪事实要有犯罪数额、情节等方面的清晰叙述,要反映出犯罪的严重性、复杂性和危害性,要能体现出符合《刑诉法》124条、126和127条规定的延期条件来。收到侦查机关或部门提请延期案件的同级检察机关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应填写《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报告书》,连同意见书和简要案情上报上一级院。
三、程序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公安机关需要延长羁押期限的案件,应当由公安机关在羁押期限届满七日前,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延长羁押期限意见,并提供简要案情。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后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批准延长的决定。
2、对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和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依然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二个月。公安机关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案件,需要延长羁押期限的,应当由公安机关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延长羁押期限意见,并提供简要案情。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层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羁押期限届满前作出是否延长的决定。
3、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法延长羁押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4、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5、人民检察院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
6、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7、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不能在法定侦查羁押期限内侦查终结的,应当依法释放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第三篇:如何提高工作质量
如何提高工作质量
几年来,设备运转率低是我们水泥公司的一大难题,尽管我们对几大主机设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复,但还是有大部分小设备的维护不到位,而导致全系统的停机。2012年如何提高工作质量,作为一个设备管理工作者,主要还坚持工作做精做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从检修中抓起,检修质量的好坏和环节到位的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长期安全运转,也就是说检修项目必须要检点到位,检修质量要严格把关,在单机和联动试车前一定要把好关。
2、易损件必须定期更换的配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变抢修为主动计划停机,有组织性,面广的更换,最好做到设备、工艺、电器在计划停窑阶段共同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3、设备的日常维护至关重要。岗位的巡检不到位,润滑不到位,是我们的管理不到位和检点不到位,“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也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4、全公司设备较多,要以服务生产和服务工艺为大局,彻底改变过去重视主机而忽视辅机、重视烧成而忽视供料和制成的局面,为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工作任务而做好各项工作。
5、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尤其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还需我们不断努力和学习。
王润平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工作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工作质量
做好自己的工作,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和追求需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个合理的目标,一种内在的动力和一份积极的心态。很多时候仔细想想自己的追求,还有应当承担的责任之后就会更加有动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相应的工作质量就会提高。然而要提高工作质量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最佳的工作激情也可以说是工作意愿,就是想不想做,想不想又好又快的做,是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还是敷衍了事、拖拖拉拉的工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使得工作效率的具体表现也大相径庭,因此工作激情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就是说提高和保持工作激情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
二、施行科学的工作计划采用计划管理,对每项工作都要认真分析、正确量化,结合现实状况、历史状况、行业状况、工作状况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并按照工作计划认真执行,对于工作计划执行中出现的突变情况,要及时、正确的进行修正,施行科学的工作计划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障。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好的工具能使得事半功倍,比如骑摩托车就比骑自行车工作效率高,开轿车又比骑摩托车的工作效率高,选择电子邮件就比普通寄信工作效率高若干倍,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工具层出不穷,甚至每一个新工具的出现,都是对老工具的革命,对提高工作效率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因此选择
合适、高效的工具,对提高工作质量有直接帮助。
四、对工作进行分类,分出重要又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的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只做当时必须做的工作,免得喧宾夺主,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展,确保有效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要按计划工作,要按流程操作,要服从指挥,要搞好工作协调,要搞好工具、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勤学好问,要善于总结提高,要向榜样看学习„„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作习惯,都能提高工作质量。
六、要学会放松和休息记得有人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其实很有道理,休息好了才能精力、体力充沛,精力、体力充沛才能以最好的状态的工作。现在我们中的很多人都面临来自企业、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重压之下难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学会放松,使自己从压力下解放出来,才能以轻松的心情积极的工作之中。所以,放松和休息都是为了保障员工的最佳工作状态,也只有在最好的工作状态下,才能提高工作质量。
第五篇: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一、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产品生产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特别是2005年市政府将“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已初步形成市有检测中心、区县有检测站、基地、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有检测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两级三层”网络。
二是农产品市场准入成效显著。2005年我市出台了《西安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和《西安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细则》,10月1日在全市4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个主要超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公示、通报和监督检查等五项制度,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截至今年6月底共计检测样品3万多个,抽检合格率达到97%左右。
三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步伐加快。目前,我市已认定无公害产地56个、产品12个,绿色食品企业21个、产品71个,均处于全省前列。四是农产品生产源头得到进一步净化。2005年以来,共检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市场1800余次,检查经营单位10000余个(次),查处违法案件300起,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同时,通过积极采取改良、改种及基地转移等措施,加大污染严重的蔬菜基地治理力度。未央“污水莲菜”以及长安韦曲的“毒韭菜”已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王曲、黄良韭菜等6000亩无公害叶菜类蔬菜基地,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基地认定。
五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稳步发展。截至2005年,我市制定了4个农产品地方标准(陕西省无公害蔬菜洋葱标准,猕猴桃生产栽培、加工、贮藏的行业标准和有机猕猴桃生产栽培行业标准、绿色石榴生产行业标准)。17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化养殖规程(粮食、蔬菜12项、水果4项、畜牧1项)。各区县也新制定20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使名特优农产品地方标准总数超过50项。今年我市已制定了12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目前正组织有关专家审核。
六是精品名牌建设进一步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市11个农产品品牌入围全国首届农产品品牌大会“十佳农产品品牌”候选名单;有两个葡萄品种在第五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奥运安全优质葡萄评选推荐会上被评为“安全金奖葡萄”;临潼石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七是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今年,在农业部组织的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监测中,我市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两次抽查分别为97%和93%,比2002年同期分别提高了35和22个百分点,农残检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在第一次抽检中,我市蔬菜农药残留在全国37个城市中位居第八名。在第二次抽检中,我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0.6个百分点,两次抽检均未发现我市畜产品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积极争取资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两级三层”农产品检验监测网络体系,即市级监测中心、区县检测中心和农产品基地及销售企业自检机构。2004年11月,市编委批准成立了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为县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30人。今年,市编办根据工作需要从农业局系统内给市检测中心调增了10名编制,共40人,又给了60名聘用人员。2005年,市政府投资2130万元加快市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已建成的实验室总面积已达1240平方米,分为药物残留检测、农业环境检测、微生物检测和学术交流4个功能区,拥有各类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51台(套),可承担药物残留、农业环境、有毒有害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类等检验监测和技术评价工作。今年,市农业局想方设法筹措资金50余万元,对条件成熟的区县检测中心,按照“成熟一个、扶持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加快区县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同时,为全市农产品示范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配置速测仪器,提高自检能力和水平。在全市相继设立24个农药残留检测点,区县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已有7个区县落实了农产品检测机构、编制和人员,其中蓝田、灞桥和高陵检测中心已投入运行。
(二)积极推行五项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实行检测结果日报制和周报制。全市各批发市场、超市等检测点将检测结果每日上报市检测中心,市检测中心汇总分析后,每周上报市农业局,以便进行工作督导;二是实行公示制度。由批发市场、超市在市场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每天将入市销售的农产品检测结果进行公示,让消费者明白消费;三是实行质量安全通报制度。市农业局根据监测结果,对有问题的批发市场、基地管理者下发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并根据情况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四是实行例行监测制度。按照农业部例行监测的重点和模式,市检测中心每年对全市农产品市场和基地,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种类和重大节日需要进行监测,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建议市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纳入对区县和市场管理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五是实行监督检查制度。市检测中心每天出动3台流动检测车,对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和基地进行巡回抽检,督查落实自检体系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狠抓源头治理,规范生产行为
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是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第一道关口。近年来,市农业局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结合农事季节,集中开展整顿种子、农药、化肥及兽药饲料等农资市场,特别是对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组织力量重点整治,严厉打击了农资市场制假售假行为,整顿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护了农业生产安全。
同时,我们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工作,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注重加强证后管理,定期出动监测车对基地生产情况进行检测。今年上半年,现场抽检基地样品115个,农残合格率为94.2%。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并先后建立了3个基地生产示范点,统一印制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田间生产管理档案”标准文本15000册,发放到当地农民手中,教育引导农民使用安全无公害农药,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以防疫检疫为重点,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一疫(W)、二瘟(猪瘟、鸡新城疫)、五病(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羊梭菌病)”为重点,认真开展强制免疫。截止目前,全市存栏奶牛9.3万头,黄牛22.1万头,生猪128.4万头,羊51.8万只,挂标率分别为99.9%、99.3%、99.4%、98.4%,动物免疫全部做到应免尽免,上半年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病。同时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我市共配合农业部开展了4次抽检,共抽检20个市场、20个农贸市场、20个超市的畜产样品400余份(200个尿样、80个肝样、1200个肉样),经检验,所有样品残留值均在规定范围内。并对全市十三个区县开展畜产品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检查屠宰场11个,市场17个,肉品经营户183个,活禽经营户76户,兽药经营户40余户。全市共检疫白条猪肉10.3万吨,牛羊肉2.23万吨,白条鸡1.08万吨。检疫处理染疫病畜353头(只),查处违法案件37件,病害肉品1254公斤,检出的病畜及不合格肉品均按国家标准进行了处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今年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结合春季农业生产特点,局党委及时组成10个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赴10个涉农区县,向农民群众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督促、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扩大社会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度。重点组织了元旦、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超市的农产品消费宣传活动、大雁塔北广场质量安全信用宣传活动和农产品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我们通过开展知识竞赛、专题培训等形式,推动全市农业部门学习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活动深入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我们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量,加强执法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农业部近几次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的结果分析,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在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提高后已进入徘徊阶段,有时还出现农产品农残不合格率反弹的现象。
(二)基地认定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比例较低,标准化建设才刚起步,现有的12.9万亩认定基地面积仅占蔬菜面积20.8万亩的62%。同时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生产标准、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数量太少,不能满足我市生产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三)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我市财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线长面广,工作量大,经费不足仍是影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部分区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认识不到位。目前还有3个涉农区县未落实农产品检测机构、编制和人员。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系统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做到“电视上能看到,广播里能听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里能见到,网络上能查到,各责任主体都知道”,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强化逐级培训,明确责任义务
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并针对各责任主体的特殊性,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送法到基层、到市场、到基地,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训,确保各行为主体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做到学法、懂法、守法。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检验监测体系
按照市编办《关于涉农区县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的通知》(市编办发[2006]2号)要求,进一步督促尚未成立检验监测机构的区县尽快确定机构编制,落实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检测仪器,尽快开展工作。加强农产品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尽快建成反应灵敏、快速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
(四)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农产品精品名牌 以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工作,研究分散经营条件下推进标准化的具体措施,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标准知识的培训。大力推进农产品认证,继续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积极开发农业名牌产品,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五)坚持推行市场准入,把不合格农产品拒之门外 大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产品标识管理,建立农产品产地编码、产销档案,引导经营单位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制度,鼓励经营单位通过协议、合同等形式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把不合格农产品控制在源头。
(六)搞好例行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重点抓好例行监测和源头追溯工作,扩大全市例行监测范围,将监测范围扩展到全市主要农产品。积极开展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例行监测工作。加强投入品监管,重点落实源头治理、市场监督等措施,继续实施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