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课题研究答案——关于结业作业的一些解说材料
关于结业作业的一些解说材料
发布人:卢全洲 发布时间:2012-11-18 16:33 浏览次数:33
关于结业作业的一些解说材料
学员在学习模块五的课程后,可以考虑做结业作业了,因为培训是在11月26日结束,不按时交作业,会影响作业的评改,影响成绩的评定,培训证书的发放也会推迟。(总成绩不及格的没有培训证书)
结业作业:
根据您设计的《小课题研究申报表》内容,选取其中一种代表性研究成果(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等)提交。
学员做结业作业时要使用班级作业模板,可以在QQ群共享处下载,可以在平台“通知公告”栏里,点击“1203期62班结业作业模板”进去下载。
结业作业的格式是:
首页的第一行写:
中期作业的小课题研究的名称 第二行写:例如: 小课题研究的成果(教学反思)或者:小课题研究的成果(教学叙事)
(即注明是属于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中的那一种)
第三行写结业作业的题目
第四行写学员的姓名
上传作业的文件命名是:62班-XXX(你的姓名)-结业作业
结业作业常见问题:
1.只是一份教学反思代替成果。建议作为成果,需要进一步提炼成教学反思、精品课例等。
2.小课题行动研究报告主体部分过于简单。小课题行动研究报告主体部分需要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的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采用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或方法。
3.缺少实例。文章建议多列举实例,采用“某个实例+反思”或者“理论+实例+实例反思”写作方式。4.用工作经验总结代替成果。建议在总体把握教育教学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基础上,就其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聚焦式思考。或者要求全面分析各项活动基础上,分析各个方面逻辑关系,选取重点说明。
5.不符合某种成果形式自身要求。首先要判断属于哪一种成果形式,在判断是某一具体成果形式后,请结合面授课程内容来点评。
叙事研究:记录研究的心路历程
叙事研究法也许是教师最便于操作、最容易运用的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思想、理论和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叙事研究法的操作要点之一是选择自己最心动的故事;要点之二是有重点而生动地记录故事的经过;要点之三是简要写出自己的所得和所思。
成果表达形式之 精品课例
精品课例成果如何表达?
课例与案例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包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并且实际情景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像案例那样经过细致加工。两者在文体的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问题解决的效果(教学评价)。课例的各部分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1)集体备课与说课(共同拟定教学设计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策略);(2)观课或者是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3)评课或者是议课(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本节课的讨论与评价)。
从设计到反思,是教师研究运行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教师研究的基本环节,在实际成果表达的操作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写作变式。我们列举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写作框架,进行简单介绍。
①完整的教学设计+详尽的教学实录+对比式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是完整介绍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详尽场景如实记录,再现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主要从教学预设和教学实际目标达成角度进行反思。②教学设计思路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整体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首先对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然后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素材进行加工,呈现出教学的总体进程,最后再对教学作总体性的反思。
③教学设计+教学片断+“观察点”的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在教学实录中撷取一些代表性的片断,在呈现这些片断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中蕴含的问题进行反思。它既不同于第一种形式原汁原味地再现教学整个过程和场景,也不同于第二种形式将实录素材作剔弊理纷的处理,而是择其要者,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门思考和讨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写作中,常常是以上三种形式的变式组合。
教育案例不是什么工作实例,也不是学习范例。
教育案例不是科研论文,不是总结汇报,不是教学设计,不是(1)教育案例不是科研论文。论文是对一种观点的论证和分析,而案例是对一个事件的描述和反思。论文重在“论”,而案例重在“述”。判断一篇论文是否优秀,主要看这篇论文是否提出了新的观点,发现新的事实,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充分,而判断一个案例是否优秀,主要看这个案例是否描述了典型的事例,是否启迪了读者的思维,描述是否生动,反思是否深刻。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论证、论据、注释规范、参考文献都有严格统一的规定,案例写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严格的规定。在写作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一般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教育案例不是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一个汇总和了结,主要是交代完成了哪些任务,完成得怎么样,而案例是对一个真实典型事例的描述和反思,两者在撰写目的和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
(3)教育案例不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和备忘提示,而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描述与反思。一个写在行动之前,一个写在行动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所以,仅仅提供一份教案时难以称之为案例的。
(4)教育案例不是工作实例。教育案例与工作实例(如教学实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一方面,案例必须是实例,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实例都等同于案例。所以,案例不仅仅是在呈现一条规章制度,一种评价方案,一项奖惩措施,但可以是对它们形成过程的生动描述科学扼要分析和反思性解读。
(5)教育案例不是教学课例。教学课例与教学案例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而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虽然其中也包含着问题,但问题可能是多元的、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并且实际情景的叙述、师生对话的描述等常是列举式的,没有像案例那样经过细致加工。两者在文体的结构上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可以分为: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景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好案例的下列标准
什么样的案例才是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提出了一个好案例的下列标准:
一个好的案例应讲述一个故事。象所有好故事的标准一样,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当然在这其中,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
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应该反映的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
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一个好的案例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例如,反映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的案例,可引述一些口头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作出的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要提供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法,而且也有对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
一个好的案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要包括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也就是案例不应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 一个好的案例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
这么多的“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事件”的评判;二是对“问题”的评判;三是对“表达”的评判。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模块五答案[范文]
模块五答案:
为什么要重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请选取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等)进行说明。(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我觉得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一种常态,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以求得不断进步的一种反复探索的过程。例如有的教师会做课后记录,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日积月累。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来讲,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且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特点。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总之,教学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针对日常教学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作客观准确的“诊断”结论,再以教学理论为基础,使用自学、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总结成功、反思失败,树立新的理念,一定会提高反思的质量并促进自我发展,进而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轻扣诗歌的大门”教学反思)
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
小课题研究教学反思
学会短诗赏析方法,扣开诗歌的大门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我们交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把认识理解欣赏诗歌的金钥匙。只要学生提高了兴趣,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中学课本中篇幅较长的诗歌学生也就容易进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会既省力又省时,做到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短诗赏析教学中一些心得体会。
我国原始诗歌中,《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只有八个字,但它却反映了我国渔猎时期人们砍断竹子,制造狩猎工具,用弹凡追捕猎物的劳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在劳动中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要让学生懂得诗歌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情感的需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于这首出现在《荆轲刺秦王》课文中的诗句,首先要求学生弄清历史背景,故事脉络。荆轲刺秦王,临发之日,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设宴饯行。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也来送行,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甚哀惨,宾客及随从之人,无不涕泣,有如临丧。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化成白虹一道,贯于口中,见者惊异。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它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活脱出荆轲入秦的慷慨悲壮,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很好把握人物的悲剧命运。
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网。这是世界上无法再短的诗了。把我们的生活用一个“网”字来概括,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张大网,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个字的分量,使他们懂得每个人在社会中并非孤立,往往是你中有我的痕迹,我中有你的影子,并努力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社会。
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教师必须指出:这是一首时代色彩很浓,表达一代人的感情的好诗。“黑夜”象征**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既指实,又指虚。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虚指。“文革”在一代人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和哀伤,从而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扭曲青年灵魂的邪恶力量。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的向往。奋起,觉醒!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枰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主要从思想内容去欣赏,诗人的忧愤深广,苟活者没有重量,赞美带血的头颅,说出真理,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看得出这是献给张志新式的悲剧英雄的壮丽诗篇。这是一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壮烈人生。她们在暴政高压下,选择了真理也就选择了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永生。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为捍卫真理、自由、人权而死,为揭露搞阴谋的愚民政策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通过这样的短诗欣赏,从而升华了学生们的情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
短诗字少易记琅琅上口。就因为短,所以诗人创作短诗往往在炼字炼句上很下功夫,语言凝炼,字短意不短,想象奇特是短诗的特色。学生通过学习、欣赏短诗,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能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和感人力量,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写作方法,而且可以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优良品质,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欣赏李白的《静夜思》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两首诗时,让学生顺着诗人情感的河流泛舟,发挥想象,改写、扩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还有泰戈尔的短诗,卞之琳的《断章》,艾青的《礁石》,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短诗,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低年级采用辩词析句,试读试讲,翻译,串讲,补充,描绘,朗诵,背诵等方式;高年级则要逐渐增加评论鉴赏的力量,多采用讨论,改写等方式。我们不应瞧不起短诗,轻视短诗,这种看似短小的诗歌,其实往往容量很大,许多都是高度浓缩的典范。它同样能够看出一个诗人的情感流露,对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能力,也体现了起码的学识水平。中学生不但要学会欣赏古典短诗,而且也要会欣赏现代短诗。因为它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反映的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这些短小的篇幅,有限的字句,在特定的形式下,为中学生提供了多种思维、开阔眼界的途径。所以适当的引导中学生欣赏一些现代优秀短诗,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丰富其想象,增强感受理解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扣开诗歌的大门。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各模块讨论答案
模块一:您是如何理解小课题研究涵义和特征?(回帖字数不少于200字)
答案:在教学中做过很多研究,也写过很多论文,真的是觉得费时费力。但是小课题这一研究方式却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说小课题虽然小,但作用却不小。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的一种教研方式。小课题之所以称之为小课题,是相对于综合研究而言。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或相对不那么重视小课题。因为,虽然他的切入点小,它源自老师在学习遇到的一个细小的问题。但是这些细小的问题却可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虽然小课题投入小,人员少。但是一样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环节认真对待,不可马虎。虽然小课题研究方法简单,但是也不是随便可以研究成功的,一样需要研究人员付出努力。
模块二:
1、从《两个和尚挑水》这个故事中,您得到什么启示?
2、请您谈谈如何看待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
3、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首先说明,我个人认为这确实只是一个“故事”,是不可能发生的。理由是既然他是住在“东山”上,西山的和尚都需要气喘吁吁“爬”上来,那么一个和尚在功课之余没有什么先进机器帮助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在一座高山挖出一口井呢?况且高山能不能挖出水,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设计是,东山的和尚在功课之余,研究出一套自来水设备,把山下的水引上山,从此不再需要挑水了!呵呵,以上一段可以忽略。为了培训过关,我左思右想,终于得出以下启示:其一: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们也要积极向“东山”的和尚学习,坚决不能与“西山”和尚为伍,要在每天完成“挑水”(常规的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创新,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其二: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平时看起来每个人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地干着相同的内容,没有什么差别,突然有一天有些人出类拔萃了,就是因为这一小部分人把握好了自己的闲暇时间,默默的努力终于成为名师!其三:交流和分享很重要。在这个故事中,“东山”的和尚很聪明,善于创新,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西山”的和尚五年来却一直被蒙在鼓里,最后还傻乎乎地担心别人没水喝出事了,此事有点可悲啊!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是故事中的两个和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如果我们能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畅所欲言,有好的想法和做法时能及时和同备课组的老师交流和分享,那么我们整体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很好的提高!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我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绝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造假的太多,收获的太少!我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一是老师的时间被大量占用。现在的教师教学事务外延类的事太多。比如说每个学期需要上交的计划、总结、反思、分析等各种材料,班主任早读、早操、卫生、课外活动等常规工作,教育局学校等大大小小各类会议,一年一度的专业课培训、公需课培训、校本课程培训等等......占据了老师们大量的时间与心灵空间。二是本身的科研项目投机取巧的多,研而致用的少。不少老师申报科研就是为了职称、荣誉,一旦学校或市里有什么项目申报,也不考虑这个课题有无试纸意义,先申报成功再说。中小学教师为什么更应该注重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容易切入,面窄,更容易去深入研究,也容易研究出成果。
模块三:福特的经验也许可以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善于观察、勇于
发现问题是多么的重要。小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小问题,并由小问题确定为研究的小课题。请您结合您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现问题?或者,您也可以提供您某次“发现的问题”的过程,供大家交流分享!(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说到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怎么个样问题法,又怎么个过程法和成果法?操作过程中又需要怎么个“即”法,才能转化为课题、研究、成果?一句话,诸多老师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我能否给大家一个模式?说实在话,我没有什么模式,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谁能没有问题呢?我的观点是有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当我们老师还不清楚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同伴研讨,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在研究,就应该说是课题研究。过去的情况是上级一级又一级下发文件,一直下发到基层学校,学校负责人就找一个自己比较适合的课题,让老师去研究。这样的课题是不是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他不是属于自己的问题,也就缺乏了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小课题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生命活力的又急需解决的个人问题。
模块四:读完《还有什么不是研究》一文,不得不去思考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问题。请您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谈谈小课题研究是否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如何“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回帖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所采用的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多种方法﹐以探求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质与量之间的变化和规律。这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义,小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教育研究,当然是需要使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多种,但对于某一课题来说,其特点、任务和研究对象决定了在实际研究时,常常是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为主,同时配合运用其它方法进行。我觉得要“适宜地”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步骤,例如:
1、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关键术语的界定和使用。
2、收集和评价历史材料,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3、综合信息,在不同来源的史料的相关价值确立以后,研究者就应该将所得的史料加以综合整理。
4、形成结论,历史研究形成的结论是从文献中所得的逻辑分析。历史依赖于解释,解释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模块五:为什么要重视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请选取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精品课例、行动研究报告等)进行说明。(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过程。在教学反思中,反思不是一般的教学情况回顾,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针对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一个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决定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一个经常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
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从而成长为善于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教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教学经验。
2、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模块六:您认为学校应该如何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从组织管理、过程指导、成果推广等角度展开讨论,回帖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学校作为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创设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氛围,要让老师们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力量。学校科研文化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组织者应设法引领教师意识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而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性,增强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要考虑教师的能力、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这些往往决定着教师可以不可以进行研究,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帮助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其次学校应多方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比如,为了易于教师操作,理顺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制成表格形式,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教师的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都是有限的,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可以让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在教学、听课、评课中去实践研究,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一个一个问题去攻关。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以教师的个体自我需求为出发点,高度呵护这种课题研究的自我化倾向性、个性属性。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课题,并帮助教师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研究计划,允许教师过程操作的特色化,保护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除上述外,我觉得学校在成果评价环节要做到注重成果评价多元化。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定位不应太高。应根据教师的能力来鼓励教师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要提倡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对高一级的课题申报,原则上是在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名,把教师完成课题研究状况记入教师档案,在评优中有所体现。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定稿)
“书香”浸润人生——关于如何提高农村孩子阅读能力的研究
迁安市大五里乡大石河完小张文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讲风过盛”及“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多数课堂上仍是一句空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课外阅读艰难、自主阅读空洞、目标阅读模糊、积累阅读无力、对话阅读重文本、实践阅读差能力、发展阅读无从谈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步建立一般的阅读教学流程,整理、编撰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名篇佳作的推荐及背诵篇目(片段),初步形成校本阅读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水平。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
“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标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自主阅读”《百科名片》解释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篇目。”我们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感悟、阅读鉴赏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纵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
2、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小学生自主 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课型和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3、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二)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学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
一是确定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二是明确选题缘由和具体的研究设想。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
一是文字资料。二是自己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三是体验材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理论的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二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所带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详尽而深刻的分析,并开展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现状分类问卷调查,发动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范畴、阅读能力,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
三是进行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策略,并对案例进行跟踪调查。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难题会诊,修改完善研究方案,针对会诊中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研究探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与学的模式,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与研究论文,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教学心得,展示过程性的资料。
二、撰写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整理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及推荐给他们的书籍目录。
四、初步形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校本阅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