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一作业(关注小课题研究)
教师怎样有效开展课题研究(上)专题一作业
一.为什么中小学教育要关注小课题研究?
(一)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教育科研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科研有实效性,教师重视教育科研有以下理由: 1.搞教育科研让老师生命更有意义和尊严。2.搞研究更有追求的目标。3.研究能加快个人成才步伐。
(二)当前教育科研的状况
当前,教育科研遭遇瓶颈尴尬,教育课题越搞越大,问题越研究越难,课题越来越高,文章越写越空,研究结果越来越离谱,立项的多,结题的少,研究成果评比奖励的多,推广运用的少,论文著作发表出版的多,阅读应用的少。繁荣的背后存在着泡沫,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1)大海现象,教育科研表面轰轰烈烈。(2)小猫钓鱼现象(3)功利现象。
(三)关注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要关注小课题研究。(1)教育科研要走出瓶颈
真正的教育科研是简单而深刻的,学校教育科研应立足实际,不能把教育科研做得太科研化,教育科研要走下神坛,回归平民,没有大众的,群众性的,应用性的教育科研活动,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小学
科研的春天
(2)教育科研不能走大路,就得走小路
教育科研的小路即教育科研的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一种草根似的,它面对问题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活动,小课题活动的特点如下:
1)从选题看-----小课题研究范围小,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贴近教师实际,不搞假、大、空,先易后难,有浅入深,有小到大。
2)从权利看-----自主性强,我研究我做主,不受外界牵制,不追求繁琐,注重实效,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不申报立项。
3)从时间看-----短时间,见效快,可长可短,短的三周就可以解决,长的三-----五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
4)从过程看-----常态工作简单化,在不打乱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状况下,加入研究工作,边工作,边思考,边总结。
5)从成果看------成果形式灵活多样A..有实验研究报告 B.有质量经验总结 C.有典型意义的叙事研究、教育教学案例。C.有独特教学模式展示课,反映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D.有质量调查问卷及报告、学生作品、音像作品、课件、图标或教具等实物。
二.中小学教师应如何通过小课题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有利于增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小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源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来自教师切身体验的真实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敢于面对老问题、善于发现新问题,及时捕捉敏感问题,深入提炼价值问题。二是增强分析问题的意
识。小课题研究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会使用专业领域的话语系统,基本能够运用概念、定义、原理去解释和说明事件和现象,并对自身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能做出初步的解释、比较和推论,同时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成果做到了解有数。三是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小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选择案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文献研究等适合教师开展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意识与能力的过程。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对教育的洞察能力、评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课题研究,有利于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三种实践能力:一是教育洞察力,即教师对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本质把握、深层次认识、理性判断的能力;二是教育评判力,即教师发现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的问题、矛盾及症结并进行教育分析评价的能力;三是教育创新力,即教师改善教育实践及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前提和核心。一种新观念的形成、新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研究者的教育视野,提升研究者的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形成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新标尺,激发创新热情,付诸变革现实的实际行动。
(三)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由教育者向反思者、研究者、成功者的提升
教师实施小课题研究始于“实践的困境”,其研究过程是思维活动贯穿始终的过程,教师通过实践----反思----行动的方式,使反思与行为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尝试改变自己工作方式,使自己逐步成为反思者。二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小课题研究更加贴近教育实践、更加贴近教师实际,促使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做研究:备课是一种策略性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性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性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性研究,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研究。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提高科研能力,真正体现“教师即研究者”,使自己逐步成为“科研型”教师。三是让教师成为成功者。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逐渐学会超越实然、追求应然,超越现实、追求理想,超越自我、追寻幸福,体验到职业的尊严,激发对研究的热爱和创造的热情。
三.小课题研究选题应注意什么?请你根据自身教育经历列出5个以上小课题研究的题目并与同行交流。
(一)小课题研究选题应注意什么
1.小课题研究选题的重要性
小课题研究选题是决定研究的成败,切忌题目太大——越搞越难,或用处不大——没有推广借鉴意义,或受外人牵制——自主性不强
2.选择教研课题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最关注、最有价值的难点、热点、这些需要解决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课题。
(2)新颖性
选题不要赶时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要研究前人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就做到了选题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3)实用性
实用性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对于填补科研空白性课题,研究价值最大;对于一般性的课题,也可立题研究,但最终一定要有收获;对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课题,最无研究价值。所以,在立题研究前,要先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劳无益的工作。
(4)优势性:有特长,自己喜欢。3.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课题类型(1)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研究(2)有效利用课堂错误资源的研究(3)有效开展学习竞赛的研究(4)从学生的课后生活中寻觅问题研究(5)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6)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 4.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
(1)宁在自家找宝,不在他家挖金。(2)宁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
(3)宁搞不正规的土研究,不搞純又純的洋研究。(4)宁可自己动脑找市场,不去一味找局长。(5)宁可吃苦不放弃,争取搞一个成一个。5.小课题选题的误区
(1)太大——贪大求洋,越搞越复杂。(2)太远——舍近求远,得不偿失。(3)太空——只见文字材料,不见实际效果。(4)太细——量化太细,浪费时间。(5)太浅——虎头蛇尾,浅尝辄止。6.小课题研究中如何寻找问题
(1)带着问题,带着课题,走近教室,走近学生。(2)从困境中寻找问题。(3)从阅读中寻找问题。(4)从交流争论中寻找问题。(5)从实际工作碰撞中寻找问题。7.小课题研究选题角度。(1)从学科教学研究的角度选题。(2)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选题。(3)从学校德育工作角度选题(4)从教师成长角度选题。
8.怎样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1)提出问题(说明要研究的问题)(2)研究内容(明确研究内容)(3)研究过程(怎样实施研究)9.设计方案遇到困难怎么办(1)需要创意和点子(2)求助书刊(3)求助网络(4)求助学生(5)求助同事(6)求助专家
(二)列出5个以上小课题研究的题目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呈现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离异学生心理特点色研究
预习导学激发学生兴趣,优化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如何利用学校宣传栏,优化学校德育环境的研究
如何通过教师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模块一作业Microsoft Word 文档
您是如何理解小课题研究涵义和特征?(回帖字数不少于200字)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及在网上查找资料,我觉得小课题研究是教师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在中小学教育中,小课题研究是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所以,“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由教师个人承担,研究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也是利益主体。
一般认为,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特性就是“小”,切入点小,投入少,方法简单,成果质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人都会有感悟,我觉得首先是“真实性”,比如课堂上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导致冷场,或者学生抄作业,怎么办呢? 也许课堂上有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这是最为真实的。又如“即时性”,小课题是在课堂教学之中产生的,具有随机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同时它的周期显得很灵活,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为一学期、一学年、一学段不等。其他特性别的老师都有表述,就不再一一重复了。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共)
识字教学中如何减少错别字
——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进行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然而,目前识字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表现为语文课时最多,学生学、写生字花的时间最长,可学生对识字过程觉得索然无味,感到负担过重;学生使用字词的能力不强,在试卷和作文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例如: 我班学生的作业摘录:
涤荡(绦)磨炼(练)眼花缭乱(燎)朦胧(朦字少写一横)摇曳(曳字多写一点)教诲(悔)容光焕发(换)协调(协字写成竖心旁)激动不已(以)……
同音字混用,形近字混淆的情况非常普遍。
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同音字的存在,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不便。二是识字教学方法的机械单一,教师文字学知识的欠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在识字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正确默写出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字,这样的识字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造成学生运用字词能力弱的一个原因。
二、研究现状的综述
当前,我国关于识字教学的系统的研究虽然不是很多,但有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也有几百种。阎蔚、汪潮老师总结的《新概念识字教学的实践》、《新概念写字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机制将现代汉字构字特点和儿童识字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博采众长,借鉴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的优点,构建了科学的高速、高效的语文识字体系。《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从2005~2006各期连续刊登了一百篇短小的识字经验,值得借鉴。
面临新的课程改革,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认多写少的情况下,学生混淆严重,错别字突出,这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进行这样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2、寻找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对策,提高学生错别字的纠正效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铺平道路,使新课程的实施顺利进行。
四、研究的策略
对策一: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前的识字教学方法,流派纷呈、方法各异、风格多样。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变机械记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相结合,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对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策二:要积极开展实践性识字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在课内设计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去识记和运用汉字,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如让低年级的学生去商场认识商品名称,到车站去认识地名,在街道读读所能看到的汉字。让中高年纸的学生调查社区、学校、街道或周围其他地方的用字情况,把街道路牌、商店招牌、宣传标语、商品广告等不规范的用字记下来,分析研究人们用错别字的原因,并写成调查报告。这样的活动能激起学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学生对易用错的字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用错别字会弄出笑话的后果。从而养成留意周围事物、主动学习生字的习惯,这样就能预防和减少错别字的产生。
对策三:教师要提高文字学修养
学生能否正确识记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也与教师的文字学修养有关。目前不少语文教师的文字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难以娴熟而灵活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从而影响识字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汉字的研究,全面提高文字学的修养,是字理识字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研究对象为我校四年级学生,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叙事、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前期论证,准备阶段(2012.09——2012.12)
1.分析现在小学生错别字现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制定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确实实验对象,提出假设,设计出若干个实验方案。
3.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相关理论,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二)中期进展,实施阶段(2013.01——2013.06)
采用行动研究法,将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事实进行分析、概括,从中找到差距,不断地调整、修改方案。课题组成员定期开展活动,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拟订问卷测试题,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分析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探讨对策。
2.组织课题组教师讨论修订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3.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教师引导学生预防和矫正错别字。
4.定期组织交流,注意资料的积累,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高。
(三)总结阶段(2013.07——2013.12)
1.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归纳。
2.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全面总结。
3.将资料与研究成果有机整合,撰写成果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随笔、调查问卷量表及学生作业范例等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展示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定稿)
“书香”浸润人生——关于如何提高农村孩子阅读能力的研究
迁安市大五里乡大石河完小张文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阅读教学是传统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讲风过盛”及“费时低效”的现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多数课堂上仍是一句空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本来富有人文精神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课外阅读艰难、自主阅读空洞、目标阅读模糊、积累阅读无力、对话阅读重文本、实践阅读差能力、发展阅读无从谈起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观,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步建立一般的阅读教学流程,整理、编撰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名篇佳作的推荐及背诵篇目(片段),初步形成校本阅读教材,进一步探索阅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自己阅读教学的水平。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
“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标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自主阅读”《百科名片》解释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篇目。”我们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立的、进行批判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内容、阅读感悟、阅读鉴赏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纵观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3、营造自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扩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4、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农村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6、让阅读教学在农村这块土壤里茁壮成长;,让课外阅读伴随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现状;
2、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小学生自主 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课型和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让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保持“乐阅读、主动阅读、创造性地阅读、持续发展地阅读”,形成一种自身的能力,并保持这种健康良好的阅读状态。
3、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目前,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近年来,我校积极地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二)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学校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
一是确定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二是明确选题缘由和具体的研究设想。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
一是文字资料。二是自己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三是体验材料。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理论的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二是组织我校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所带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详尽而深刻的分析,并开展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现状分类问卷调查,发动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范畴、阅读能力,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
三是进行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策略,并对案例进行跟踪调查。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难题会诊,修改完善研究方案,针对会诊中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专题教学研究,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研究探讨出一种具有人文性的教与学的模式,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撰写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案例与研究论文,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教学心得,展示过程性的资料。
二、撰写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整理小学生阅读的篇目及推荐给他们的书籍目录。
四、初步形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校本阅读教材。
第五篇:小课题研究
小学低段自主识字的探索与研究
美国教育家E〃D加涅认为,学习有外部和内部两大类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和形式,包括刺激物的安排和时机的选择;内部条件即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准备或有关心理的顺利展开,包括诸如注意、动机以及激活同个人目前学习活动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等,在内外条件都起作用的情况下,学习才是有效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思想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识字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成为可能。广大的语文教师也对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识字教学方法。因此,针对语文新教材识字的特点,以加涅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各家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找到一条既能为不同层次、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所接受,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的识字教学的新路,对二年级下册学生进行“自主识字教学”,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背景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习阶段的识字量由原来的1250个增加到1600~1800个,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目的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及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这对我们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年级开展了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识字教学的研究”为课题的实验研究,目的是促使本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年级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主识字,主动发展。
2、课题研究意义
对于四册的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我们备课组预想通过“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探索与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本年级儿童的识字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课程标准中又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特别在低年级段要“多认少写”。“多识”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这无论对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识字还能够有效丰富儿童的口语,强化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视觉语言是人类高层次的语言,它能发展成无声的内部语言,即“思维流”,人钻研学问,考虑疑难,作出判断,认定对策,设计方案,签订条约,写文章和著书立说等都离不开它。所以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活动中学、情境中学,不断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快乐识字,以增加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乐于识字。
2、低年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或者仅仅“为了阅读和写作”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其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讲究科学性,注意认真观察、不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⑴ 文献法:搜集、查阅各类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识字教学改革实验,探究科学的识字教学方法。
⑵ 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具体行动中进行。
⑶ 实践法: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完善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提供成功的教学案例。
⑷ 经验总结法:总结前人的识字方法及课题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整理出课题研究的成功案例。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重视识字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近年来,由于某些偏颇,使得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往往本着“识字教学不是目的,学会读写才是目的”的原则,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了带领学生阅读理解上,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不够扎实,更别说高效识字了。在试验中,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以往教学的弊端,主要做法是:
1、教给方法,记忆字形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对汉字的记忆成绩,听写总是落后于读音和释义,字形的遗忘率最高。因此,怎样使学生巧记汉字,早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引发探讨的问题之一。阅读教学中,在课文熟读成诵后,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对字形的记忆上和书写上。
(1)教给识记方法
根据汉字的组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综合运用了“数笔画法”和“字理识字教学法”。如“山”字,既可教学生数笔画记忆,又可告诉学生“山”字在造字之初字形为“”,表示群山的形状;再比如“鱼”字,除让学生数笔画记忆,我们还板示了其字形的发展演变过程,讲清字理,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又如“采”字,我们引导学生这样记忆:“采”由“”和“”两部分构成,“”表示人的手,“木”代表一棵大树,“采”的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
以上方法主要适应于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象形、会意、指示字。而汉字多为形声字,对于形声字,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大部件组合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中“根据形声字音义结合的特点识字”的方法。如教学“江、河、湖、洋”这一组字,我们除指导学生凭部件组合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字的规律:意思都与水有关,所以都是三点水旁;字的读音和右半部分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我们还顺势告诉学生,对于大多形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它的意义记忆它的偏旁,根据它的声旁推断它的读音或记忆字形。
对于部分生字尤其是一些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已失去其原来形体特征的字,我们则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去偏旁”、“熟字换笔画”等方法。如“动”由“云、力”组成,“浇”可把“烧”字换偏旁然后再根据其形旁意义记忆,“尔”是“你”字去掉“”旁,“寻”字下半部分换成“火”即成“灵”字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广泛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字形,如“猜字谜”、“编故事”、“编顺口溜”、“编儿歌”等。
(2)运用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课内自主识字能力
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们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收效颇丰。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课内自主识字兴趣
新大纲十分重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极易受影响,注意的持续性也不强。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往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字形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除前所述注重生动形象的识字方法的指导外,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如有时我们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把它们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有时我们在黑板上顺手简笔绘一“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游戏,调动学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记忆字形。在学生记住字形后,还常用“找朋友”等方式,或要求学生找正确读音,或要求学生找正确部件,或要求学生找出正确的组词,把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来强化记忆效果。
(二)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创设识字氛围,拓展识字渠道
课堂上提高效率,指导学生扎实的识好字,并不等于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因为人对事物的感知,都要经历反复识记的过程,才能牢固记忆。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如果课堂上学过的字不在课外强化认识、应用,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被遗忘。但为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采用了学生易接受的形式,经常让所学生字同学生见面,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提高识字和正确运用字词的能力。
1、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一定的识字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做“生字开花”游戏;语文活动、课外活动经常开展“组词接龙”游戏;还有在班级的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浓厚的识字氛围萦绕学生的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巩固了识字成果。
2、鼓励在家庭中,在社会生活中识字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目标,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识字。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在指导认识生字后,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的让孩子读一段,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并给予热情指导和帮助,把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并鼓励学生记写生字,主动记忆,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有机结合……我们还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识字顺口溜,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也在识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读写实践中识好字、写好字、用好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加强应用,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认字、写字、用字。课外阅读中,我们常常比赛谁在书中认识的字最多,谁读会的词语最多,谁最先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写话练习中,我们要求尽可能的用汉字,尽量不用音节代替,还让学生赛一赛看谁写的话最多;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争当识字大王”和评选“识字先进小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并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识字教学在低段数量大,任务艰,但我们会慢慢地摸索,希望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母语,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得更为有效,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孩子的语文能力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