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发现法

时间:2019-05-14 02: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启发发现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启发发现法》。

第一篇:启发发现法

启发发现法

1、什么是启发发现法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

2、实施条件(1)物理条件

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实施发现教学法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新。(2)教师

①教师在备课中,应按照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再根据学生的基础、思维特点确定设疑的层次与坡度。

②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③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活动,提出疑难,共同讨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起更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④在发现法教学过程中,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由于自身心理不成熟、行为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许多不良行为。当学生在问题探索中出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学生在问题探索中出现差错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教会学生如何对待挫折,如何树立信心,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最终战胜困难,获得真理。(3)学生

学生需要配合老师积极思考

3、步骤

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

第二步: 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第三步: 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

第四步:

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

第五步:

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

第六步:

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

第二篇: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时代的课堂教学,需要配套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打好基础。本文主要提出了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倡导用发现法这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学会协作学习,乐于交往的精神,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本文主要就发现法的来源、培养目标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提出教学还应当强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法 能力 探索

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无定法、教必有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法的选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传递知识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有以实物为媒介,培养实际技能,操作能力等功能的演示实验法;有以问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所要掌握知识的发现教学法。本文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倡导“发现法”,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人.。

一、“发现法”教学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艺术中就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新看法,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此时的解决方法可能不适合彼时的问题,而且遇到的问题也不会是一样的。因此,教学应当强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应当包括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从教学角度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和创造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放手让他们独立工作,自行发现问题,掌握原理、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尽量发展学生认识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

二、“发现法”的功能目标

1、提高学生发现、创新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计划、实施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发现法”在具体教学中应用实例

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了发现法,但我认为,发现法主要运用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为此,本文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例一:“圆的周长”的教学 教学过程:

1、课前或课间休息中,教师可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关于“圆”的配乐介绍:

古代人们认为天的形状是圆的,地的形状是方的;天能主宰万物,故称天为圆宰,以后还把大地连称为天圆的地方,而用圆颅方趾作为人类的代称,古钱币——孔方兄;我国北京的天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天坛内的丘坛、祈年殿等都是圆形建筑。

人们总是把美好的愿望、美好的事件与圆连在一起:实现了理想叫圆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叫圆满完成任务。还有像破镜重圆、花好月圆,若一个人很聪明则说他“圆通”等。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圆形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说他身边的圆形物品)。

2、教师主导

以提问的形式组织学生复习正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大小与正方形边长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S=4a,并说明对于正方形始终有S/a=4,不论正方形是大还是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鼓动学生动脑筋向教师提问有关圆的问题。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在教师指导下把问题归类整理成子问题:(l)怎样画圆,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是圆的周长?(3)怎样测量圆的周长?(4)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或量)有关?(5)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时便可补充完课题“圆的周长”。

3、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三到六个学生一组)讨论,首先小组讨论结果在班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提出猜想或假设并提出验证方案。

4、提供给学生仪器器材:碗、杯、盘等,让学生用自备的软尺、直尺、棉线等测量碗、杯、盘的周长、直径。在学生动手测量中,教师应巡回检查,帮助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

5、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实验测量结果;小组代表操作演示、口头汇报交流合作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动画展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介绍祖冲之。动画应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的作用。

6、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处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例子来加强巩固新获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容有机地串、并联在原有的知识网上,形成框架图示,即整体轮廓,最后通过音乐课件展示这节课的中心内容:圆的周长的定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圆周率的意义,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圆的面积等。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布置作业,结束课题的探究。例二:“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教学过程:

开始先让学生各拿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叠,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两个半个直角组成的。随后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再试试能不能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因为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而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教师还收集了一些等边三角形容器。儿童发现可以把6个这样的容器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而且可以把三个拼在一起立在桌子上(右图)。这说明每个角(根据已学的图形的对称很快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等于2个直角的三分之一。这再一次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能不能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教师建议学生各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给每个角标上号。有的学生折叠三个角,使它们对在一起;有的学生撕开三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他们发现拼成的 角的边形成一条直线。有些学生试图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有不等于2个直角的。

最后教师建议,在一个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学生很高兴地发现,在球面上画的三角形有些内角和是2个直角,还有一些却大于2个直角。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采用“探索发现法”,对学生、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在课前要花费许多时间钻研教材、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需要思考许多问题以备课堂上处理学生的提问等。另外需要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体使用发现法时,应该注意:

1、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能把“探索发现法”和“讲授法”完全割裂开来,甚至把它们对立看待。在探索发现法教学中,同样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画龙点睛的暗示、启发、引导和监控。例如:例一中,为探究圆的周长及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上课之初复习回顾正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即属于暗示、启发性的复习讲解,目的也是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知识的探询和知识的“顺化”。所以“探索发现法”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提出课题,提供材料,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盲目认为“探索发现法应全是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应始终清楚,不论什么教学方法,教师都担负着主导作用,应把学生“领进门”并诱导、启发学生去积极“修行”,真正让学生学会发现并学习。

2、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求知欲,让他们体验到探索发现成功的喜悦、作“第一”发现者的美妙感觉。教师实施“探索发现法”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提供表现的机会(合作的机会、讨论的机会、发言的机会等),还应设法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很深很牢的印象:即他们是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的,他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3、在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包含:尽力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正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所以尊重学生,就是多给学生一分自信,也就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热爱科学、迷恋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索发现教学法,为保证学生能有较大的收益,教室中学生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若学生人数太多,则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教师“太忙”而受到“冷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探索发现法应是小班授课制。

总之,要想学生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有优秀的表现,就需要那些懂得探寻方法的优秀老师的帮助。教师们仅仅理解科学内容、掌握科学知识是不够的,好的教师总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并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的观念,使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科学探究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探究获得新知,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第三篇:《数学发现法教学及其课堂实施策略》课题简介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评奖项目

《数学发现法教学及其课堂实施策略》课题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陈青(2010-11-10)

一、项目内容及背景分析

本课题在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以及对发现法教学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收集并了解到目前在“发现法教学”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和文献资料,确定了“研究发现法教学模式”的社会背景以及深入研究“发现法教学”的必要性。

发现法就其思想渊源说,是个古老方法,但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明确起明确的定义。直到1959年9月,美国召开了专门研究改革中小学理科教育的伍兹霍尔会议,大会主席,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做了题为《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率先倡导“发现法”,锐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从此“发现法”就被作为一种促进学习动机、发展智慧、培养独立探索精神、加强识记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20年间,发现法教学的理念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广泛的传播。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今天,“新课改”在中华大地的校园里展开。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强调了学生探索的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显然,它与新课标开放式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二、创新表现

课题组在过去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中积极探索发现法教学的新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我们把课题研究纳入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中,对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策略及运用发现法教学的关键要素作了系统的探索,从而得出结论:教师精心设计,控制好“最近发展区”是取得发现法教学最佳效果的关键。对发现法教学模式中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探索分析”等环节提出了更新、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的策略。

课题通过对高中学生实施发现法课堂教学实践,收集了一批适应新教材新课标的有价值的发现法教学的案例,论证了新课标下发现法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立足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观等五个方面的突破。通过对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得到以下的体会:

1、实施发现法教学必须研究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实施发现法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3、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4、真正把思维权交给学生。课题中还针对影响发现法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三、效果表现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与对比班比较,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学习自觉性有明显提高,学会了提出问题的几种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习的各种方式与途经,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与协作精神,学会了自我评价方式,实验班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对比班比较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发现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发展,初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也提高了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学论文14篇获奖,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5篇,市级8篇。获奖课例5篇。课题组所在的数学科组获得2008年东莞市第一中学优秀科组称号。

第四篇: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观察、实验而总结和证实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介入,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自己的逻辑推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即发现法教学是值得我们尝试和研究的。本文试从发现法教学的层面,组织发现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笔者的看法。发现法教学的层面在中学的生物教学中,依据生物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1 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这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我用常温实物投影仪演示蚯蚓运动的实验,同时演示蚯蚓体壁挂图,这时我再用提示语让学生自己发现出蚯蚓运动原理。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优点是:①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知识的巩固率高。②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全体学生的“覆盖面”不很大。在40~50名学生中,教师只能口头让全体学生去发现,然后只能让一名或几名学生说出发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学生可能不会去主动发现;此外,也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的技能。

1.2 教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这一层面是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作业,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教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条活蚯蚓、玻璃板、甘油和马粪纸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蚯蚓在光滑面和粗糙面上运动的原理。这种发现法是由于研究的客体就在每名学生面前,而且都在自己处理的情境下进行,所以它的优点有:①学生接受和追求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信息量较充足。②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到求知的乐趣。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补充了第一层面教学的不足。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能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1.3 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索的内容比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获取教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发明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体现。例如,高中生物中有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知识的比较教学,我把学生组织进实验室。发给学生两种细胞分裂的装片,让他们自己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书面绘制出两种细胞分裂类型的比较图。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创造力。学生有了发现结果,还能自我产生成功感和赞誉感,从而持续产生学习的动机。②能引导学生掌握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能锻炼思维,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③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组织发现活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发现活动,一般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2.1 结合实际情况的原则中学生物课的周课时较少,在组织发现活动时要遵循“少占时,精安排、有结果”的原则。另外城市与农村中学的环境条件是制约开展组织发现活动的一个因素,所以,教学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活动。2.2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使学生分段活动,由浅入深,由主动因素少向主动因素多过渡,由动手和思维量少向动手和思维量多过渡。通过简略分析看出,教师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生的发现活动,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实践中,我发现确实如此。.3 教师指导的原则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发现法的成功与否是由学习目标,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三个因素决定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确定发现的具体目标,但是,题目必须由教师提出,而且教师不仅知道发现什么和怎样发现,还应知道学生的情况。无教师指导的发现活动必然导致时间的浪费或徒劳无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教师的指导是在备课时进行的。上课时,学生处于发现过程中,教师就应退守“二线”。也就是说,指导因素并未因退守而削弱,只是行为上的变化。备课时首先要确立发现的可能性。例如我在“生命起源”一节的教学中,针对本节知识难于由学生直接发现。因此,宏观上我多方面考虑,粗线条设计,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力求通过我的指导,使学生独立发现生命起源的背景及过程。from:生物学杂志1999.01 〖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第五篇:“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

“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新一轮课程的改革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数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及观念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广泛开展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验与探索,创造出了许多生动活泼、各具特色、效果优良的教学方法。其中“引导发现法”操作程序自然合理,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同时也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用性强。下面就我所探索与尝试的“引导发现法”总结,供同仁参考,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模式简介

“引导发现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去探索、发现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或策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引导着、促进者;学生是探索者、发现者。

二、适用范围

“引导发现法”主要适用于下列教材内容:

1、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不太难时,可用推理发现新知。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

2、某些教材概念较多,但又不太困难,教师可以出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寻求正确答案。如圆的有关性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3、某些知识容易混淆,教师可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比较,再通过教师点拨,找出各自的解答规律。如同底数幂的乘法,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等。

4、从直观及实物操作入手,教师指导操作过程,让学生边做边想,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函数图像的平移问题等。

三、操作程序

“引导发现法”一般有下列程序操作完成: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拟定计划——验证假说——总结提高

1、提出问题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或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建立假说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把教材的新内容与以往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而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认识,本节课可能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可能与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很可能用哪种方法或途径来解决等一连串的问题。

3、拟定计划

当学生通过联想、猜测,对解决新知识的方法有了一种“我认为这样做”或“我认为可能这样做”的想法后,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应向学生指明探索方向,控制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又可以不受拘束地自由交换意见,造成创造性的气氛,以促进他们的愿望才能积极活跃起来。

4、验证假说

这一阶段极其重要,当学生对解决新知识的途径有了初步的思路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练习或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对照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当他发现自己的思路、认识或方法与正确结论相吻合时,对自己便充满了自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不断探索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5、总结提高

师生共同参与或由教师总结知识内容,概括思想方法,抽取知识要点,解题类型、方法、技巧,强化应注意或忽视的问题,加深学生影响,使个别学生零散的意识统一起来,达成共识,回扣知识目标。

四、注意事项

1、教师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要求。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并制定出包括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在内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2、严密组织教材,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学习的情境。教师要保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发现学习,要尊重学生,及时肯定他们的创造发现。

4、必须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若让学生发现全部内容,象科学家发现那样来要求学生,就很可能把教学引向歪路。

5、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面向全体,不能只注重“优生”的发现。

下载启发发现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启发发现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把握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把握摘 要 讲授法是学生系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方法,发现法则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二者在教学中既各有特点,又相互......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几何形体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发现法”在小学数学几何形体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世界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对发现法解释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

    美的启发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这里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启发反思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与反思 第二小学 刘子平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宝库。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的......

    《联盟》启发

    《联盟》启发 如何看待员工离职?这是一个公司管理者们长期以来心知肚明又不愿提起的问题,企业会因为资金需要而裁员,员工也会因为自身发展而离职。然而随着如今创业门槛降低,社......

    启发作文

    启发式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启发式教学,重点在“发”,即老师通过一定的方式阐明事理,促使学生思考领悟。作文的教学贵在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并可以通过自己的笔端表达出来。在这......

    幼儿教育启发

    思考一:每一个都重要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个性外向、自我......

    为什么学过发现法作文的考生感觉不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难5篇

    为什么学过“发现法作文”的考生感觉不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难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深受瞩目。大概一是作文分数较高;二是能切中中学生的思想问题的要害;三是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