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基本内容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基本内容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是全程性、全方位的:监督的对象既包括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的监督,也包括对其它依法参与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的监督;监督的内容既包括对立案、侦查、审判的监督,也包括对执行阶段的监外执行、减刑、假释等活动的监督。另外,与制约不同,监督是单向的,人民检察院作为监督主体居于决定性地位。具体而言,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立案监督。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2、侦查监督。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时,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审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同时,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即时纠正。
3、审判监督。
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外,人民检察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第二审程序或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4、执行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的监督还包括: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在押被告人是否被立即释放;人民法院的交付执行活动是否合法;看守所的执行活动以及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拘役所的收押罪犯活动是否合法;执行机关的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活动是否合法;对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符合减刑条件的是否依法减刑;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的,监狱是否依法侦查和移送起诉,人民法院是否依法核准或者裁定执行死刑;执行机关对服刑期满或依法应当予以释放的人员是否按期释放;对服刑未满又无合法释放根据的罪犯是否有予以释放的违法行为;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公安机关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或者监督管理措施是否得当;对于罚金、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是否合法,罚没钱物是否依法处理;对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罪犯、被假释的罪犯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关单位对罪犯的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是否落实;等
等。人民检察院在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检察人员可以以口头方式向违法人员或者执行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监所检察部门的负责人汇报。必要时,由部门负责人提出。对于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应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监狱或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对于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执行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执行机关回复,纠正违法的情况,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并抄报执行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正确的,应与同级执行机关共同督促下级执行机关纠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违法的意见有错误,应当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撤销发出的纠正违法通知书,并通知同级执行机关。
第二篇: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2、对于直接受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并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和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5、对于监狱、看守所等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6、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7、对于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提出抗诉。
第三篇: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
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
2009年11月30日09:20来源:《检察日报》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所作的《关于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对报告给予充分肯定。会议认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对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监督和支持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执法和司法公正,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和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本次会议特作以下决议:
一、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始终坚持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把加强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人民检察院的法定职责和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职权,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民事执行和监管活动,以及行政执法机关、国家工作人员职权行为的监督,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执法和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法律监督。着力监督纠正刑事案件立案环节有案不立、违法立案,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超期羁押、违法扣押冻结款物,审判活动中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体罚虐待被监管人以及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行政执法中的不移交涉嫌刑事犯罪案件、以罚代刑等问题,促进执法、司法公正,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把查办职务犯罪作为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措施,针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和环节,科学确定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坚决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注重发挥法律监督工作在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结合执法办案,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
四、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改进法律监督方法,规范法律监督行为,增强法律监督实效。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通过审查案件和受理当事人的控告、举报、申诉,针对发现的违法犯罪具体情形,综合运用调查核实、提醒引导、纠正违法、建议更换办案人、提出检察意见和检察建议、提起抗诉、查办案件等手段,加强对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法律监督;不断完善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法律监督内部协作配合机制、查办职务犯罪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执纪的衔接、协作工作机制,完善与公安机关、行政执法部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注重开展对基层公安派出所执法活动的监督。
五、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依法接受监督制约意识,保障检察权正确行使。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要求,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能力;对检察人员不严格履职的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纪查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深入推进检务督察,加强对直接受理案件初查、立案侦查和审查起诉活动的监督,加强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执法活动的领导和监督。依法接受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制约。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把法律监督工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保证法律监督工作的正确方向。
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人民监督员的任职资格、选任管理、监督范围和程序等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作用,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
六、全省审判机关、侦查机关、刑罚执行和监管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依法接受、配合人民检察院开展的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活动监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等监督。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纠正违法通知、检察意见和检察建议,应当认真研究处理,及时反馈并说明理由,切实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对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中开展的有关调查、核实工作,应当予以支持配合。
七、全省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破案、撤案等执法活动,看守所、监狱和劳教所等单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劳动教养人员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应当主动向人民检察院通报,接受监督。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依法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并提出具体意见的,应当积极补充侦查。刑罚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送人民检察院并听取意见。
八、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的抗诉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在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审结并及时送达裁判文书;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再审检察建议,应当及时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依法再审;对公诉案件中以不开庭方式审理的上诉案件和自行提起再审的案件,改变原审判决结果的,应当及时将裁判文书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开庭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决定开庭审理的刑事上诉、刑事再审案件,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
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人民法院应当配
合人民检察院开展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明确对民事执行工作实施法律监督的范围和程序;会同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完善将量刑纳入庭审的操作规范;落实并完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范围和程序;规范人民检察院调阅审判卷宗材料的程序,完善案卷管理措施。
对于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于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支持人民检察院会同人民法院就诉讼范围、诉讼审级和审理程序进行探索。
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审级制度,规范下级人民法院向上级人民法院请示案件和上级人民法院答复案件的范围和程序。
九、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督促相关行政执法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建立并完善行政执法、执纪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对人民检察院查询涉嫌违法犯罪案件情况、要求提供有关案件材料、介入调查的,应当予以配合;对人民检察院要求移送刑事案件的意见,应当认真研究并反馈处理情况。对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介入调查,并予以协助和配合。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检察意见和检察建议,应当认真办理,切实纠正确有错误的行政行为,并及时函复办理结果。
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传播等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宣传,提高法律监督的社会认知度。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举报职务犯罪线索,反映执法和司法活动中的违法问题,为法律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等应当加强工作联系与配合,及时协商解决司法或者执法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及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就具体司法或者执法事项依法制定操作规范,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十一、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采取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方式,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监督,帮助人民检察院解决法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各级人大代表要依法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宣传本决议,协助执法、司法机关推进本决议的实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为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职权范围的,交由人民检察院办理,人民检察院应当认真办理。
第四篇:浅析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探讨与研究
浅析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
【摘要】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当然包括了对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但目前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几乎是一个空白,这里既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检察机关自身的原因。建议修改刑事诉讼法自诉案件一节,增加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程序性规定。建议将人民检察院的公诉部门更名为审判监督部门,并在其下设立刑事自诉案件的监督分机构。
一、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明确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性质、地位以及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职权,基于我国刑事诉讼实行的是公诉和自诉相结合的方式,因此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也就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既包括对公诉案件的法律监督,也包括对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无论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人民检察院都应当认真履行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既不能超越,也不能放弃;任何参与刑事诉讼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从当前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司法实践来看,人民检察院对公诉案件的法律监督进行的较好,无论是对侦查机关的侦查监督,对审判机关的审判监督,还是对刑罚执行机关的执行监督,都开展的较好。其中原因,一是刑事诉讼法在公诉案件诉讼的各个阶段,对人民检察院如何履行法律监督都有
明确具体的规定;二是人民检察院本身在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上,又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如:人民检察院通过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可以对公安机关(含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通过提起公诉、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对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的侦查,对包括司法机关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进行监督,这些职权充分保障了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活动。
但是,人民检察院在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上,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的进行。
二、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刑事自诉案件的类型。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上述三类案件中,第一类“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是纯粹的自诉案件,在这类案件中,是否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完全由被害人决定。第二类“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的交叉与结合,在这类案件中,自诉权和公诉权相互重叠,既可以由被害人提起自诉,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也可以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按公诉程序处理,但被害人具有选择的权利。第三类自诉案件是由公诉案件转化而来的自诉案件,即通常所说的“公诉转自诉”。它是刑事诉讼法为防止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情况下,而赋予被害人的一种自我救济制度,也是对公诉权的一种监督、补充形式,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2、2000-2007年全国法院审结的刑事一审案件的统计
年份
类别合 计公诉案件(件)自诉案件(件)自诉案件在全部刑事一审案件中的比例
2000年56011***810.41%
2001年***068.48%
2002年***266.80%
2003年***506.34%
2004年***365.31%
2005年***964.39%
2006年70***44283.48%
2007年***722.76%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全国法院审结的刑事一审案件稳步增长,其中公诉案件逐年上升,自诉案件则逐年下降,自诉案件在全部刑事一审案件中的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这些数据反映出:第一,自诉案件的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在对第二类自诉案件以何种形式提起诉讼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公诉形式,以保护自身的利益;第二,自诉案件的下降,也与人民检察院不断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有关,使其认真履行追诉职责;[②]第三,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刑事和解,认真做好被害人的工作,使一部分有可能会发生的“公诉转自诉”的相对不起诉案件最终以不起诉结束刑事诉讼。
3、当前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几乎是一个空白。除了个别地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和人民法院联合签发《刑事自诉案件监督办法》,[④]或是成立刑事自诉案件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与法院建立联络机制,定期派员到法院调取卷宗,复印法律文书等活动,[⑤]开展对人民法院自诉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活动监督,绝大多数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监督活动基本没有实行。这些地区的人民检察院除了对人民法院审理的“公诉转自诉的案件”,由于涉及到自身利益而予以关注外,对人民法院“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以及“被
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立案和审理不了解、不知情,人民法院也不将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审理和判决等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从而使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成为一个空白。
4、人民检察院未能开展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因。这里既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司法方面的原因。
(1)法律仅有原则性的规定,而无具体的程序性规定。刑事诉讼法仅在总则第八条作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性规定,以及在二审、再审程序中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有权提起抗诉外,而在一审自诉案件一节中缺乏具体的程序性规定,使法律监督难以操作。
(2)人民法院不将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情况反馈给人民检察院。如前所述,由于刑事诉讼法在自诉案件的具体审理程序中未明确规定如何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因此人民法院也就不主动甚至拒绝将一审自诉案件的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等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只有在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情况下,才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事后从人民法院得到上诉状副本,使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局限在被告人、自诉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情况下。而对人民法院审理刑事自诉案件从立案、撤案、反诉、调解、裁定、判决到执行,以及在审理过程中有无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等情况完全不知情,使监督工作基本处在一个盲区之中。
(3)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受法律知识的局限,在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只知道通过上诉或申诉向上级人民法院反映自己的诉求,而不知道向人民检察院寻求救济。
(4)人民检察院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职务犯罪的侦查,以及公诉案件的批捕和起诉上,对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往往难以顾及。此外,还有少数检察人员错误地认为,自诉案件大多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轻微刑事案件,监督意义不大,不愿对其进行监督。
三、立法与司法建言
基于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职权,以及当前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下列立法和司法的建言:
1、修改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具体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自诉案件,或者被害人认为人民法院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自诉案件,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人民法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人民法院立案,人民法院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2)在刑事诉讼法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二节自诉案件的规定中,增加第一百七十三条之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应当将自诉案件的立案、撤诉、调解、裁定和判决等法律文书的副本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2、即使在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缺乏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人民检察院也不能放弃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权,应当积极开展对刑事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工作。人民检察院应当主动和人民法院做好联系和沟通工作,定期派员到法院调取卷宗,复印法律文书;对公安机关认为是自诉案件,而人民法院又认为不属于自诉案件,致使公民告状无门的案件,要及时派员协调,督促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及时立案;对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和裁定,或是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认为确有错误,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抗诉。
3、建议将人民检察院公诉部门更名为审判监督部门,并在其下设立刑事自诉案件的监督分机构。目前,检察机关的各业务部门,都是按照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的各阶段所承担的职责来设立的,如: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承担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侦查职能;侦监部门承担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侦查机关的监督职能,以及履行宪法赋予公民未经人民
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的人权保护职能;公诉部门(有的检察院还细分为公诉一、二、三处)承担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以及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的职能;监所检察部门承担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职能;控告申诉部门承担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处理公民对职务犯罪的控告、举报,以及接受公民不服对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和不服人民法院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职能。从上述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的职能来看,如果在人民检察院内部设立刑事自诉案件的监督部门,放在公诉部门最为合适,因为公诉部门承担的职责中就包含了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的内容,但由于公诉和自诉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并行的两种形式,不能相互取代。如果由公诉部门对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实行监督,则名不正言不顺,也难以被人民法院所接受。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公诉部门更名为审判监督部门,从而将公诉和自诉的法律监督活动都纳入审判监督部门之下。同时,更名后的审判监督部门也与侦查监督部门的名称相吻合,从名称到内容都更能体现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性质和监督职能。
第五篇:商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
商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2010年4月19日商洛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了进一步监督和支持人民检察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推动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作如下决议:
一、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三个至上”,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严格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神圣职责,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加大工作力度,突出监督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全面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真正做到主动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律权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人民检察院在诉讼活动中法律监督的公信力。
二、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紧紧围绕商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手段,进一步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不断研究、创新和改进监督工作方法,落实监督措施。要根据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日益增多的新形势,在加强和完善刑事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要加大依法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办案背后的职务犯罪力度,严肃查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枉法追诉、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职务犯罪,积极促进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三、全市各级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和监管机关应当自觉依法接受并积极配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事项,应当认真研究,依法办理,确有违法违纪情形的,应及时纠正。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纠正量刑畸轻畸重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审判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的刑事、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审理,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应依法纠正;对建议再审的案件,应当及时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依法再审。刑罚执行和监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向检察机关提供有关信息的制度,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要积极配合人民检察院加强对罪犯的考核奖惩、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活动及狱政管理工作的法律监督,强化对变相超期羁押、体罚虐待
被监管人员等问题的法律监督,规范监管场所管理。检察机关要会同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完善对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方式和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全市检察机关对重特大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制度,防止和纠正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问题的发生。要落实和完善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规范列席会议的职责、范围和程序。要明确检察机关调阅民事、行政审判卷宗的办法和程序,加大检察机关对违法办案人员查处力度。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加强沟通配合,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确保国家法律得到正确实施。
四、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加大科技装备建设投入,解决检察机关存在的编制不足、人员老化问题。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对法律监督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要互相沟通和协调,统一认识,确保依法行政。对行政执法中发现的执法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线索,应及时移送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查询未移送的可能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并要求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应当予以积极配合。检察机关要正确区分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的关系,防止越权监督。
五、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自侦案件的监督,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
要强化检务督察,完善检务公开,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和落实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落实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执法活动的监督,不断加强诉讼监督能力建设。要完善诉讼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诉讼监督工作,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活动。要针对当前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薄弱的实际,加强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监督力量。要及时总结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经验,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动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素质。要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党委对检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帮助解决检察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六、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依照《宪法》、《监督法》和《陕西省实施办法》的规定,正确把握法律赋予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权力与职责,支持和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要通过听取法律监督工作专项报告、组织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对人民群众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涉及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申诉、控告、涉法涉诉问题和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人民检察院依法认真办理。人民检察院要将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作出的纠正违法通知、决定和抗诉书、检察建议等
法律监督文书以及监督结果,及时送同级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