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县人民检察院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人民检察院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紫阳县人大常委会法制民政工委主任王西兵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度工作安排,由法工委牵头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周静的带领下,于9月20日至9月30日分别深入到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和县司法局,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县人民检察院贯彻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情况暨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执行《决议》的基本情况
自《决议》发布以来,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切实加强了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为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提升了法律监督能力。自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以后,县人民检察院以此为契机,组织全院检察人员深入学习《决议》和相关诉讼程序规定,通过举办检察论坛、岗位练兵、业务轮训、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检察人员对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检察机关各科室的职责和要求,掌握了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并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司法实践有效提升了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能力,为做好各项法律监督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一是定期召开公、检、法、司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推进法律监督工作中加强支持和配合。二是单独或与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联合制定出台了《紫阳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加强对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监督的若干意见》等数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制度性文件,创新了工作方法、规范了法律监督行为,提高了法律监督工作实效。三是加强了与行政执法机关的协作,出台了相关衔接规定,加大了对刑事犯罪案件移交工作的监督力度。四是通过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工作、提请人民监督员评议工作、推行检务公开、检务督察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本院自身办案活动的监督力度,提升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加强了法律监督实践。近两年以来,县人民检察院按照《决议》要求,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综合运用纠正违法、提出检察意见和检察建议、提起抗诉、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等手段,针对执法、司法环节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进行了法律监督。无论在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针对其他司法部门的监督上,还是在对自身办案活动的监督上,县人民检察院都采取了积极的监督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受到了上级人民检察院和辖区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贯彻执行《决议》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虽然县人民检察院在贯彻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强化诉讼活动法律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因为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操作程序复杂,加之受到检察队伍自身人员结构、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各种外部体制因素的制约,使法律监督工作不能完全覆盖每个诉讼环节,与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检察人员对法律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法律监督主动性。有的检察人员对法律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坐堂办案”、“就事论事”,局限于通过当事人申诉、群众举报、有关机关转办等“被动”方式获取监督线索,缺乏积极参与诉讼监督的主动性;有的检察人员有“重刑轻民”的思想,对与检察工作联系紧密的刑事诉讼的监督较为关注,放松了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有的检察人员开展法律监督工作重形式轻实效,发出的究违通知和检察建议数量多落实少,不注重对法律监督文书的督办复查。
(二)法律监督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线索来源比较被动和单一,与其他执法部门联系沟通不足,刑事犯罪案件移送监督的覆盖面不广,致使部分违法犯罪行为未受到依法惩处;二是与其他执法、司法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不够完善,法律赋予的监督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纠正和查处违法行为的刚性措施不足;三是对诉讼监督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够成熟,没有充分调动检察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四是其他执法、司法部门贯彻执行检察院监督意见的机制不健全,缺乏后续督办复查环节,降低了监督实效。
(三)法律监督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对人民法院民事、行政立案、执行等环节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执行难”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二是对刑事立案监督不全面,有案不立、立而不侦、侦而不结、违法撤案和以罚代刑等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如调研中发现的:公安机关要求仅持有轻伤鉴定结论和报警记录而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轻伤害案件受害人直接到法院自诉的现象即属于有案不立的范畴,这类现象在侦查机关基层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但监督乏力,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添了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对民事、行政审判过程中违背法定程序、违反审理期限、不遵守证据规定等问题监督不够,且大多是事后监督,既浪费了司法成本,也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四)法律监督工作保障不足。
一是检察队伍的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办案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工作经费保障不足,没有达到省上规定的保障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律监督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建议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人民检察院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对立案、侦查、审判和执行等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是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平正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为此,县人民检察院应当始终站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和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使诉讼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得到纠正,错误裁判得到改正,职务犯罪得到查处,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二)完善法律监督运行机制。县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要求,本着有利于实现监督目的的原则,在不违背立法本意的情况下,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创新,在已经建立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作程序,力争在事前预防性监督、事中即时监督和事后追责性监督上有所作为并突破发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办案的问题,大力查办问题背后的职务犯罪行为,切实增强监督实效。要把法律赋予的监督手段用活、用足,要把拒不执行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监督意见的行为纳入追究违法失职犯罪行为的重要情节考量,增强执法、司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加强与县人民
法院、公安局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坚持并完善公、检、法、司“四长”联系会议制度,及时解决诉讼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三)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一要强化立案监督,要结合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精神、司法实践和群众的现实需求,本着促进法律实施、保障群众利益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申诉维权渠道的畅通;二要加大对行政执法案件的法律监督,探索建立人民检察院介入重大行政执法案件的机制和途径,不断健全人民检察院查询有关案件情况、调取有关案件材料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的违法犯罪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彻底杜绝“以罚代刑”的现象;三要积极探索对刑罚执行和民事、行政执行环节的监督措施,切实加强社区矫正、监外执行罪犯监管力度。四要加强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规范自由裁量行为,及时纠正审判过程中违背法定程序、违反审理期限的违法行为,保证审判活动经得起法律和实践的检验。
(四)加强法律监督保障。一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能力,快速适应新时期法律监督工作需要;二要多渠道引进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不断优化检察机关人员结构;三要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提高检察人员的职级待遇和检察工作经费保障。
第二篇:商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
商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2010年4月19日商洛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了进一步监督和支持人民检察院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推动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作如下决议:
一、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三个至上”,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自身职能定位,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严格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神圣职责,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加大工作力度,突出监督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措施,提高监督水平,增强监督实效,全面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真正做到主动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法律权威,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人民检察院在诉讼活动中法律监督的公信力。
二、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紧紧围绕商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监督手段,进一步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不断研究、创新和改进监督工作方法,落实监督措施。要根据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日益增多的新形势,在加强和完善刑事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要加大依法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办案背后的职务犯罪力度,严肃查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枉法追诉、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职务犯罪,积极促进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三、全市各级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和监管机关应当自觉依法接受并积极配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事项,应当认真研究,依法办理,确有违法违纪情形的,应及时纠正。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纠正量刑畸轻畸重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审判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的刑事、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审理,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应依法纠正;对建议再审的案件,应当及时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依法再审。刑罚执行和监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向检察机关提供有关信息的制度,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要积极配合人民检察院加强对罪犯的考核奖惩、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活动及狱政管理工作的法律监督,强化对变相超期羁押、体罚虐待
被监管人员等问题的法律监督,规范监管场所管理。检察机关要会同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完善对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方式和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全市检察机关对重特大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制度,防止和纠正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问题的发生。要落实和完善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规范列席会议的职责、范围和程序。要明确检察机关调阅民事、行政审判卷宗的办法和程序,加大检察机关对违法办案人员查处力度。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加强沟通配合,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确保国家法律得到正确实施。
四、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加大科技装备建设投入,解决检察机关存在的编制不足、人员老化问题。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工作,对法律监督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要互相沟通和协调,统一认识,确保依法行政。对行政执法中发现的执法人员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线索,应及时移送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查询未移送的可能涉嫌职务犯罪案件并要求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应当予以积极配合。检察机关要正确区分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的关系,防止越权监督。
五、全市各级人民检察院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自侦案件的监督,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质量。
要强化检务督察,完善检务公开,健全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和落实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落实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执法活动的监督,不断加强诉讼监督能力建设。要完善诉讼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做好诉讼监督工作,积极开展专项监督活动。要针对当前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薄弱的实际,加强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民事审判和行政审判监督力量。要及时总结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经验,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研究,推动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素质。要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党委对检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帮助解决检察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六、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依照《宪法》、《监督法》和《陕西省实施办法》的规定,正确把握法律赋予人大监督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权力与职责,支持和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要通过听取法律监督工作专项报告、组织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对人民群众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涉及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申诉、控告、涉法涉诉问题和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交由人民检察院依法认真办理。人民检察院要将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作出的纠正违法通知、决定和抗诉书、检察建议等
法律监督文书以及监督结果,及时送同级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第三篇: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市人民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公益诉讼是2017年6月全国人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和《行诉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诉讼制度。这一制度,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为掌握我市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爱民任调研组组长,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对全市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湘乡市、岳塘区人民检察院听取了情况汇报,集中听取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国资委、市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关于我市公益诉讼工作的情况汇报。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7月,全市公益诉讼工作启动以来,共立案128件,发出检察建议88份,已有29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在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完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3件,支持环保协会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案件1件。督促治理被损毁的林地、耕地、恢复林地577亩,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耕地62亩,督促清除医疗废物17吨危险废物27.65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提前谋划。
检察机关高度重视,迅速将公益诉讼这一新的制度和要求,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进行高位研究谋划。在第一时间将工作方案、部署、建议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作了汇报。2017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潘爱民副主任主持召开了我市公益诉讼工作座谈会,传达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公益诉讼工作相关会议精神。2018年上半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支持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8月,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公益诉讼工作推进会,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均作了表态发言。市级及湘乡市、雨湖区先后将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纳入2018综治考评范围;湘乡市还将此项工作纳入了绩效考核内容。市人民检察院围绕“五个xx”建设,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推动转型发展,加快检察工作重心转移,把公益诉讼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同时,探索建立公益诉讼案件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从全市检察机关抽调人员成立3个公益诉讼检察组,为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多措并举,强力推进。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整治。积极落实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两级检察院针对扬尘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医疗垃圾污染、饮用水源污染、非法采砂采矿等问题积极作为,打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组合拳,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效果。6月份以来,全市积极打击非法挖山采矿采砂采石“利剑行动”,摸排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67条,立案48件,发出检察建议46份。两级检察机关还配合环保、水务部门开展“xx城区黑臭水体基础治理”、“xx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专项督查,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二是典型案件警示。xx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许某某等污染环境案是全省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判令当事人妥善处置废渣,积极修复环境,起到了办理一案、示范一片、教育社会的作用。湘乡市人民检察院成功督促湘乡市国土局追缴某公司欠缴的国土出让金680万元,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追缴企业拖欠土地出让金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共追缴国土出让金共计2.7亿元,达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三是破解办案难题。建立公益诉讼线索统一管理制度,由市检察院统一审查基层人民检察院线索,同时呈报至省人民检察院,精选线索后再指导办理。凡是重大复杂案件,由市人民检察院挂牌督办,坚持上下联动。如湘乡市人民检察院针对城区6大农贸市场存在的无检疫标识、无证照经营、管理不严等问题,督促履职立案30件,发出检察建议30份,取得了较好成效。(三)深入宣传,部门联动。
一是作好宣传,积极推介。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文明联点共建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检察干警深入基层、宣讲公益诉讼的重要性和参与途径。同时利用微信、微博、检察门户网站以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公益诉讼,报道典型案例5次。二是政府部门和检察机关紧密配合。市人民政府明确要求将公益诉讼工作与法治政府建设同步推进,并建立公益诉讼联系会议制度,推动形成公益保护协作共同体。两级人民检察院主动与公安、环保、国土、食药监、林业等部门联系,先后成立了市、县(市)区驻食药监局检察联络室,驻环保局检察联络室和驻园区检察联络室。湘乡市人民检察院与6家政府部门分别签订了《关于加强行政检察与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重点行业的行政执法信息共享、情况反馈等常态化机制,实现了检察机关与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三是资源共享、工作协同。检察机关内部横向建立侦监、公诉、民行、控申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对公益的司法保护;纵向完善上下一体办案机制。重点案件由市人民检察院牵头成立办案组,统筹办案力量,加强监督指导,如成立“利剑行动”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中材水泥公益诉讼案”专案组等。此外,有效整合公益诉讼有关线索、证据等诉讼资源,共享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信息,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助推检察工作转型发展。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知度还不高。
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行政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调研中发现,部分单位和个人对公益诉讼制度认识还不到位,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职能、性质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行政机关是公益保护第一责任人,反而片面认为公益诉讼工作就是检察机关的事情,检察机关找上门就是麻烦找上门,对自己可能成为被告感到压力很大,更谈不上线索的及时移送,对公益诉讼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检察机关的工作。就社会认知度来讲,尽管检察机关作了大量工作,但社会公众对公益诉讼重要性仍认识不足,对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不甚了解,在争取群众广泛支持,营造浓厚氛围上仍然需要下大气力。(二)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是一项全新工作,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实施细则、工作流程等尚在探索和制定之中,公益诉讼工作迫切需要具体制度的规范。实践工作中,无论是与行政机关、人民法院的衔接,还是检察机关内部的操作,都还存在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工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一是检察机关关于公益诉讼全流程的操作规范没有建立,各县市区工作发展不均衡。二是检察机关与政府部门的线索移送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缺失没有完全建立。目前仅湘乡市人民检察院在与政府部门探索建立了相关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但也仍处于浅层次。三是公益诉讼工作调查取证涉及到一些勘验、鉴定的问题,存在困难。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类案件大多需要专业鉴定机构或专家鉴定损害后果和修复费用,检察机关既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力,也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保障,与相关鉴定机构和专家的评估鉴定共享机制缺失。此外,生态环境赔偿金、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如何追缴、如何管理使用等问题也缺乏明确的制度依据。(三)队伍建设仍较薄弱。
公益诉讼工作是新生事物,开展时间短,专业性强、涉及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对诉讼办案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调研中,公益诉讼工作市人民检察院开展较快较好,但指导基层院,特别是指导政府部门协调配合,还有待加强。基层人民检察院开展相对较好的是xx县人民检察院和湘乡市人民检察院,整个工作还基本停留在“检察建议”阶段。此外,人员力量仍较单薄。市人民检察院和基层人民检察院都由民行部门负责公益诉讼工作,人员仅1-3人,不能适应公益诉讼工作的需要。三、几点建议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事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围绕“公益”这个核心,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加大公益诉讼工作力度,构建良好的工作体制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努力把公益诉讼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代表国家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全市两级检察机关要强化组织领导,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真正把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及时研究工作措施,认真分析工作难点,努力推进工作开展。检察干警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形成横向一盘棋、纵向一体化开展公益诉讼的工作格局。(二)积极构建公益诉讼工作的长效机制。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支持起诉、提起公益诉讼等法定方式,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一是强化对基层检察机关的领导职责。既要在办案的程序上、质量上、文书的制作上给予指导,又要对于基层检察机关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地方阻力上主动给予协调,为基层检察机关提供坚强后盾,增强基层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二是检察机关内部要加强公益诉讼案件发现机制和内部线索移送、案件交办、转办机制建设,形成以民行部门为主导、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相关部门的外部协作机制,对于行政机关可以重点完善协作配合机制,以联席会议、会签文件、案件双向咨询、协助调查等方式加强沟通,努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和办案协作等制度。同时要加强与市内各级人大代表、各协会组织的沟通联系。(三)努力营造公益诉讼的良好社会氛围。
检察机关应当采取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等方式大力宣传公益诉讼工作,对于社会影响较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案件,及时发布案件信息,公开案件办理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主动与司法行政部门及有关媒体沟通协调,把公益诉讼制度纳入普法宣传教育范围,加强对公益诉讼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公益诉讼制度的社会知晓度,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意识,对阻碍、干扰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或追究,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四)不断加强公益诉讼工作保障。
一方面要以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配齐配强公益诉讼办案队伍,特别是基层办案力量。要注重通过专题研讨、案件实训、庭审观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培训,提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增加招录理论水平高、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公益诉讼一线办案力量,保证人员配备、能力素质与职能拓展和业务增长相适应。另一方面要加强公益诉讼工作保障保障,加快推进公益诉讼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与公安、环保、食品药品安全、国土等行政执法部门案件信息移送工作,充分利用行政执法与行政检察衔接平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等载体,拓宽线索来源渠道。第四篇:关于关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
【法规名称】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
【颁布部门】 福建省人大(含常委会)
【颁布时间】 2010-05-28
【实施时间】 2010-05-28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已由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5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5月28日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
为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监督并支持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构建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诉讼监督工作机制,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服务和保障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作以下决定:
一、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把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党的领导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进一步增强监督意识,完善监督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工作实效,全面加强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二、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针对影响执法和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坚决纠正刑事案件有案不立、违法立案、违法采取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措施等问题,切实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超期羁押等违法行为;严肃
查处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大力加强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畅通申诉渠道,依法受理和认真审查当事人申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体罚虐待被监管人以及违法减刑、假释和违法采取暂予监外执行措施等问题,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
三、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清廉执法,不断提高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严肃查处检察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完善和落实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直接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活动的监督,强化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检察院执法活动的领导和监督。深入推进检务督察,自觉接受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的依法制约。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规范化。及时总结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经验,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四、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依法接受和配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对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中开展的有关调查工作,应当予以支持配合。对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等形式提出的监督事项,应当认真办理,及时答复。涉及违法的,应当坚决依法处理,并健全相关制度,完善预防机制。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与人民检察院的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向人民检察院通报发案、立案、破案、撤案、刑事拘留、刑罚执行和监管情况,逐步实现刑事案件信息网络互联互通。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另案处理、退回补充侦查后自行处理的,应当依法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并提出具体意见的,应当认真开展补充侦查。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违法搜查、查封、扣押、冻结的意见,应当及时处理并反馈。探索建立侦查人员、鉴定人出庭对案件情况作必要说明的制度。
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及时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抗诉案件,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要依法纠正。对人民检察院建议再审的案件,应当及时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并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公诉案件中决定以不开庭方式审理的上诉案件和自行提起再审的案件,应当及时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改变原判决结果的,应当及时将裁判文书送达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决定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在开庭前通知有关人民检察院,并及时送达裁定。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切实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积极推行在法庭审理程序中纳入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会同人民检察院逐步明确、完善对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的范围、程序和措施;探索开展公益诉讼、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活动;落实检察长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的制度。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人民检察院通报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情况,健全与人民检察院的信息交换机制,逐步实现监管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积极配合人民检察院
对刑罚执行的同步监督,进一步规范监管场所管理,依法惩处牢头狱霸,严防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等问题的发生。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及时将相关材料送有关人民检察院听取意见。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觉接受人民检察院对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并会同人民检察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五、全省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及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密切工作联系和配合,及时协商解决司法、执法活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及省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就具体司法或者执法事项依法制定操作规范,明确和规范调阅卷宗材料、调查违法、建议更换办案人、纠正违法、提出检察建议等监督程序,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妥善解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六、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切实保障检察经费,改善执法条件,督促相关行政执法机关积极会同人民检察院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建立完善信息共享、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等工作制度,促进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人民检察院查询涉嫌犯罪案件情况或者要求提供有关材料的,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对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建议,要认真研究处理,及时反馈。
七、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询问和质询等方式,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监督。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违法问题,要督促其依法纠正和处理。
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法律监督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级人大常委会交由同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人民群众反映的涉诉问题,人民检察院应当认真办理,及时报告结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你好哦啊,
第五篇: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2010-05-27】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2010年5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特作如下决定:
一、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坚持党对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作为人民检察院的根本任务,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到依法监督、规范监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全面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机关应当加强工作联系与配合,把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和各机关的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协调一致、具有监督合力的长效工作机制,依法妥善解决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加强对重点环节的法律监督。在刑事立案监督中,重点监督纠正有案不立、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的问题和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等违法立案问题;在侦查活动监督中,重点监督纠正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违法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违法变更逮捕措施等问题;在刑事审判监督中,重点加强对有罪判无罪、无罪判有罪、量刑畸轻畸重,特别是对职务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量刑失衡的监督,加强对二审不开庭审理后改变一审判决、人民法院自行提起再审案件的监督;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中,重点监督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超期羁押、体罚虐待被监管人以及监狱不依法收监等问题。
在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中,重点加强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裁判不公等案件的监督。
各级人民检察院在诉讼监督中,应当把纠正违法同查办职务犯罪结合起来,依法查办诉讼活动中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
四、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健全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的工作机制。建立监督公安机关反馈通知立案案件侦查情况的机制;建立对司法人员在诉讼活动中违法行为进行调查、纠正的监督机制;完善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对行政诉讼中该受理不受理、该立案不立案的监督机制;探索开展提起公益诉讼活动;探索开展对民事执行的法律监督。
五、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运用查处职务犯罪、抗诉、纠正违法通知和检察建议等手段,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努力增强诉讼活动监督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各级人民检察院要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特别是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制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健全对检察人员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制度,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六、各级人民法院、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等机关应当依法接受和配合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对人民检察院借阅、调取相关案卷材料,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有关机关要依照有关规定积极配合。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纠正违法通知、检察意见和检察建议等法律监督事项,应当认真研究处理,及时书面反馈办理情况;对不接受人民检察院监督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刑事、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应当在法律规定的审理期限内审结,原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依法纠正,及时送达裁判文书;对公诉案件中以不开庭方式审理的刑事上诉案件和自行提起再审的刑事案件,改变原判决结果的,应当及时将裁判文书送达同级
人民检察院;对决定开庭审理的刑事上诉、刑事再审案件,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再审检察建议,应当及时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依法再审;人民法院采取听证或者庭审方式审理减刑、假释案件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减刑、假释的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应当及时送达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纠正意见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落实检察长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
八、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对立案和侦查活动的监督,及时了解同级公安机关刑事立案、侦查、结案、撤案工作的情况,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可以提前介入,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并提出具体意见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积极补充侦查。在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中,对不接受人民检察院纠正意见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纠正。
九、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对监狱、看守所羁押期限、刑罚变更执行、监管活动的监督。监狱、看守所应当建立健全向派驻检察室提供有关信息的制度,通过派驻检察室与监狱、看守所主要执法信息和监控联网等方式,接受人民检察院的动态和全程监督;人民检察院对减刑、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提出纠正意见的,呈报机关、决定机关应当认真审查,依法处理;监狱、看守所应当配合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工作,规范监管场所管理,依法解决监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机关应当依法保障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阅卷、调查取证等合法权利,建立健全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制度。
十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检察经费,改善执法条件,为人民检察院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人民检察院查询涉嫌犯罪案件情况、要求提供有关案件材料、介入调查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予以配合;对人民检察院发出的检察意见或检察建议,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回复;对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中涉嫌职务犯罪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介入调查,并予以协助和配合。
十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监督人民检察院依法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执法调研、重大事项决定的督办,必要时提出询问、质询和开展特定问题调查、组织人大代表视察等方式,全面加强监督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对于人民群众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诉讼活动的申诉、控告、举报和人大代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受理并交由人民检察院或有关机关依法处理,人民检察院或有关机关应当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法律监督的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工作事项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抗诉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等法律监督文书抄送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机构。
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中,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监督机关可以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十三、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应当按照本决定要求,协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