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霍林郭勒市“三平台”强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第42期 2014年11月30日
霍林郭勒市“三平台”强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14年,霍林郭勒市以实施“人才强市”工程为抓手,搭建“引进、培养、服务”平台,提升了本地区的技能人才队伍水平。目前,全市约有技能人才1.7万人。
搭建引进平台 该市一直注重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提升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实力。一是引进高端技能人才。创建工业园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高级技师497人。成立褐煤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褐煤提质技术攻关,目前,全市在铝产品深加工、煤化工等领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40余项,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项目储备和人才队伍。同时筹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为自治区、通辽市、霍林郭勒市认定的领军人才提供1-3万元不等的特殊津贴。今年该市与霍煤万祥铝业公司合作,引进了全国知名的铝业技能大师李爱森,筹建了铝后加工(铸轧)大师工作室。二是建立长效招聘引才机制。定期举办人才劳动力招聘会,同时根据需要举办专场招聘会,实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常态化,为驻市企业招聘技术工人。2014年已成功举办9场人才劳动力招聘会,吸引10000余名求职者参会,提供招聘岗位9816个,为293家企业招聘2018人。
搭建培养平台 在多渠道引进技能人才的基础上,该市一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技能人才职业价值。一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采取校企联合的模式,围绕当地煤、电、铝等支柱产业,家庭服务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整合全市的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2014年已经完成农牧民工转移培训380人,城镇就业技能培训1003人,家政服务业培训258人。二是筹建自治区级公共实训基地。2014年,霍林郭勒市计划用3年的实践,出资2亿元,建设霍林河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暨职业技术学校项目。项目占地127亩,建筑面积42900平方米,集职业培训、技能实训、技能鉴定、创业孵化、职业教育五大功能于一体,年培训能力达到5000人,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劳动者素质,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蒙东地区企业输送大量紧缺技能人才,该项目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三是恢复设立技工学校。今年,为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力量,充实技能人才培训体系,该市整合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资源,通过了自治区的评审,重新恢复了技工学校,并与霍林郭勒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办学,使用同一支教职工队伍,挂两块牌子,学校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两种证书制度。
搭建服务平台 霍林郭勒市一直注重为技能人才队伍提供优质服务,健全激励、保障体系,优化生活环境。一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今年,该市举办了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全市的175名技能人才参加了挖掘机操作、装载机操作、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20个项目的比赛,为获得优秀成绩的选手授予“金牌工人”、“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提供物质奖励。通过举办大赛,营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激励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今年,该市成立了霍林郭勒市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能够对车工、铣工等22个工种进行初级鉴定,为鉴定合格的人员将获得统一的全国通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积极帮助技能人才完成中、高级职业技术等级的申报工作。2014年已经帮助1225人获得中、高级技术工人称号,帮助49人获得技师称号。
第二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0-05-26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李亚杰、谭浩)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出席会议。
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各项战略任务,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开创我国人才事业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保证。温家宝在会议上讲话。习近平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各类人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显身手。同时,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
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贯彻落实好这个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强调,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胡锦涛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我们要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使用效能明显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坚持人才工作指导方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人才资源开发,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人才。三要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着力解决制约人才工作发展、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人才事业发展增添蓬勃活力和强大动力。四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工作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各类人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鼓励各类人才坚持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恪守科学精神、大胆探索创造,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淡泊个人名利、无私奉献才能,建设一支饱含爱国热情、勇于追求真理、具有务实作风、善于团结协作、积极改革创新、争创一流业绩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五要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做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胡锦涛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要不拘一格、广纳群贤,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要教育和引导青年人才自觉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和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指出,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善于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深入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人才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用事业聚才育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要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通过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甘于奉献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突出表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已经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互支撑、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温家宝强调,要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用人所长,不能求全责备,让各类人才和全体劳动者、建设者才尽其用、各得其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要创新人才发展体制,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
温家宝指出,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为人才的成长服好务。一要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大胆引进和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或以多种方式为国家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要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建
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三要更加关心和爱护人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鼓励创新、探索和超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宽容失败。关心和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在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温家宝同志的重要讲话,交流了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找准了进一步搞好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和有效抓手,增强了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这个战略目标,努力使人才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抓紧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还有:王刚、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何勇、令计划、王沪宁、马凯、孟建柱、曹建明。
大会向“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代表颁发证书,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负责同志,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人民团体负责人,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有关负责同志,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设分会场。
第三篇:湖北全力推进紧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湖北全力推进紧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2期
湖北省人社厅等九部门近日出台紧缺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明确五年内培养开发紧缺技能人才50万人,其中紧缺高技能人才10万人。未来五年中,湖北省将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引领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技师学院建设项目,着重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级技能培训为主的公共实训基地,重点支持省本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和10所地方、行业技师学院建设,对全省建立的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50个高技能人才工作站,给予财政补贴。(中国组织人事报)
第四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随着我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设备的更新,各种工艺的改进,科技含量一直增加,无论是地面管理还是井下现场的操作,对矿工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操作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机械化水平,必须对全矿职工进行人才培养和业务知识培训,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特制定煤矿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1、首先是职业技能鉴定。各科室要在力配合宣教科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需要配合的方面,首先在宣传工作传达到位,其次是为职工提供条件报名,再者是千方百计组织职工参加宣教科在职业技能鉴定前的集中培训。
2、每个科室的领导宣传工作如作不到位,由宣教科收集报矿企管科。
3、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在参加考试期间,由其所在科室报工。
4、对年轻的生产骨干,要支持参加与其实际工作相关的各种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每个科室每年参加成人高自学考试的不得少于3%。
第五篇: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人才是相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人,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民政工作中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低保制度、慈善事业、优抚安置、减灾防灾等领域的论述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观点鲜明,对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十一五”期间,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有关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科学发展,践行“民政为民,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落实“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圆满完成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取得初步成效。
一、抢抓机遇、服务发展,科学谋划社会工作人才试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目标。我市成立了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边学习、边培训、边调研、边总结、边建设队伍、边推进工作”的思路,确定了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加强试点探索、人才培养、岗位设置、专业服务和激励保障为抓手的发展模式,明确了3~5年内逐步形成以城乡基层组织为依托、以广大基层干部为骨干,以社会志愿者服务为补充,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大连特点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格局。
2.积极探索实践,深化试点工作。按照民政部工作要求,我们成功申报了西岗区、沙河口区、市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等4个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和单位,2010年,市救助站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试点示范创建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先后完成了事业单位内设社工专门机构、社区社工岗位及考评制度等9个调研课题,文字量达6万多字,探索了社会工作“2+1和3+1”服务组合模式,开发了“特长培养、亲情假日、小手拉大手和微笑宝宝”等20余个服务项目,建立了“心苑、温馨驿站和儿童乐园”等多个社会工作室,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管理基本程序》等制度。
3.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准确传达上级社工人才信息和普及社工专业知识,我市民政系统将社会工作知识培训列为“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积极推进“一校两地”(大连社工学校,市救助站、市福利院社工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完成了8600人次参加的考前培训、普及知识培训和实务督导能力提升培训等,全市有280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称,已注册社会工作志愿者40余万人,建立志愿者工作站600多个,累计奉献时间约450万小时,为40余万名困难群众提供了帮助。目前,我市试点地区和单位社会工作服务性质从义务服务向职业服务转变,服务水平从简单服务向专业服务转变,服务种类从单一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夯实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基础
为适应社会工作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和专业实务推进的需要,在 “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1.8万人;到2020年,达到3.7万人。为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化社工人才队伍结构。按照全域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社会工作人才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需要全面优化。在层次结构上,要形成初、中、高级人才梯次配备;在区域结构上,要逐步改变城市社会人才过剩农村社会人才匮乏的状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领域结构上,要形成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全面发展,实现全员覆盖;在年龄结构上,要大力培养年轻社会工作者,改变从业人员年龄总体偏大的现状。
二是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素质。要建立各级各类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社会工作者登记管理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大规模开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教育。促进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伦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切实解决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及时、实务分析不全面、职业服务不专业等综合素质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健全社工人才队伍制度。要根据国家《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全面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和能力评价、岗位开发和资源配置、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薪酬保障和激励机制、行业组织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三、立足长远、脚踏实地,全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
当前,我市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正在满怀激情,全面贯彻国务院进一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拓展社会工作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国家战略,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以“十二五”人才规划为契机,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努力把大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1.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选拔一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到社会工作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充分利用国外和我国香港社工专业教育优质资源,培养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社工师资力量和实务督导人才。二是加大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的引进力度。将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市民政系统人才引进范畴,充分利用机关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重点选拔社会工作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岗位工作,鼓励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专业社会工作在职学历学位教育。三是加强社会工作培训基地建设力度。按照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依托各级党校、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以及各类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结合民政系统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救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单位建设一批专业培训基地,实现全覆盖的社会工作培训网络,以适应大规模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要。
2.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各级党政干部。将社会工作知识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的必读课程,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培训内容,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培训,着力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基层社会工作人员。着重对基层党组织干部,街道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训。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社会工作全员培训。结合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培训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重点利用城乡社区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座谈会和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3.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工程。一是在事业单位大量设置社工岗位。首先在民政系统公益类事业单位将社会工作岗位作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中社工岗位要逐步达到全部岗位数量的50%~60%。二是在城乡社区探索开发社工岗位。要在城乡社区从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人民调解、计划生育、残疾人服务等岗位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并建立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在公益类社会组织中探索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公益类社会组织设立社工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