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 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

时间:2019-05-14 02:1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 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 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

第一篇: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 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汇报

和县档案局

和县地处皖东,滨临长江,国土面积1412平方公里,辖10个镇,139个村和社区,人口65万,是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民生工程的实施,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为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掀起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高潮,切实发挥了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一、整合国家档案资源,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档案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如何破解档案事业发展的困局和难题?2004年9月,安徽省档案局在报经安徽省委、市政府批准后,发出《关于开展国家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和县为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县。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理顺关系,集中管理、统一利用,科技兴档、强化服务。确定试点的目标为建立一个“归属明晰、运转协调,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体制。至此,以档案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为核心的试点工作,摆上了和县档案工作的重要日程。

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和县档案工作经历了一次由冷门到热门的嬗变:档案工作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县级档案由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管理;县档案馆馆藏档案由改革前的3.82万卷猛增到2009年的 276268 万卷,专业档案与文书档案的结构比由2004年的1:5上升到2009年的 6:5;内容涉及建设工程、房产、地籍、人事、会计、婚姻登记、审计、案件、职工养老保险、公安、公正、计生、破产企业等方面。

(一)、统一思想,健全组织,力促试点工作全局化

开展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变条块分割管理为国家档案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强化档案部门在档案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档案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功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这种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其他任何一项改革一样,必然要触动一些部门的利益。如果不能统一思想,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局面,各自抱着自己的利益不放,改革就难以进行。为推动我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和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全县档案资源的实施意见》(和发„2004‟15号),印发了《和县国家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和办发„2005‟11号),阐明了档案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方法、步骤,明确了整合的重点对象和相关单位的职责。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档案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级档案资源整合工作领导组,负责抓好档案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所需经费的来源渠道。相关单位也相应成立了档案资 源整合工作小组,将具体工作落在实处。思想的统一,组织的健全,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由部门性工作转变成全局性工作,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二)、整合实体,集中管理,实现档案资源集约化

整合档案资源实体,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是我们开展试点的突破口。为确保重点整合对象及时移交档案实体,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对县房管局、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单位专门档案移交到县档案馆,实行一个单位一种对策。鉴于县房管局档案管理规范、房产档案与房产交易密不可分,根据县编委《会议纪要》精神下发《关于县房管局档案划归县档案管理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其档案室整体划归档案馆管理,成立县档案馆房产档案管理中心,在原地办公,由档案馆派人负责房产档案管理中心的业务工作。县交通局的建设工程档案数量较少、性质单一,由交通局安排专人收集、规范整理后向档案馆移交。县建设局的建设工程档案因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多,档案管理混乱,散存在各业务部门,由县建设局负责收集、规范整理后移交到档案馆。县国土资源局地籍档案数量庞大、长期堆放、未整理编目,督促其抽调专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整理后移交到档案馆,档案局负责业务指导。至2005年7月底,县房管局、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单位共向县档案馆移交科技、专门档案78080卷,初步实现了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

(三)、理顺关系,创新体制,实现档案移交正常化

为了确保各部门形成的专门档案正常移交到县档案馆,档案局依法加强对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宏观调控、监督管理职能的要求,按照重点发展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专业主管部门在专门档案工作中的关系。县档案局先后与县建设局、交通局、房管局、国土局共同制发了《关于和县城建档案管理的规定》、《关于规范管理和县交通建设档案的规定》、《关于加强房管局档案管理的规定》、《关于规范国土资源档案的规定》。这四个文件明确规定了各有关专门档案形成、流转的机制,确保了专门档案及时、顺利、完整地移交给县档案馆在此基础上,资源整合领导组总结经验,以县委、政府办的名义出台了《和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接受档案进馆的暂行规定》,从而初步确立了以档案部门为主体、各专业主管部门配合的国家档案资源管理模式。这一新模式的特点是一家主管、集中保管、及时移交、“一站式”服务。

(四)、依托网络,科技兴档,加快业务建设标准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推进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依托县政府网站,开通了和县档案信息网,定期发布档案信息。认真执行档案工作有关标准,添置了微机、扫描仪,购买了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和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2010年6月又通过招投标对婚姻登记约26万页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大大加快了业务建设的标准化进程。

(五)、建章立制,严格考评,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

为适应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县档案局(馆)的管理水平,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以档案库房管理、服务承诺、考勤考绩、学习、安全、卫生等为主的十多项制度,并成立了考核领导组,按月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评。通过狠抓制度落实,全局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更认真,单位更和谐,环境更美好,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二、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推动档案工作向基层延伸 我县于2004年在安徽率先开展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模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明显增强。根据省档案局继续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和服务机制的要求,县档案局抓住机遇,及时研究将镇村档案工作纳入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内容,推动档案工作向基层延伸,并专题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县档案局深入调研,制定了《和县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经县委、政府究究决定,2009年7月24日,县委办办、政府办印发了《实施方案》,并于7月28日召开动员大会,拉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全面开展的序幕。2009年8月,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全国五个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的试点县。2009年10月15日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座谈会在和县召开,国家农业部、民政部及全国十二个省的档案局出席了会议。

(一)、围绕中心,建立覆盖“三农”工作的档案资源体系 我县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过程中,坚持“全面融入、主动服务”的原则,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加强建档。重新修订完善《镇级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村级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党组织建设、维护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承包流转、林权改制、生态保护、民生工程、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域形成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丰富农村基层档案信息资源。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帮助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企业、种养大户建档,拓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域。为确保村级档案有序传承,县档案局研究制定了《村干部离任档案交接制度》,并协商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县档案馆还将在协商同意的基础上,将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行政村档案和特色档案接收进馆。

(二)、创新镇村档案管理体制,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镇村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针对我县镇级档案工作基础较好的现状,我们着重在“巩固、规范、提高”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镇级档案综合管理水平。建立了镇各职能部门定期向镇档案部门移交档案的制度,把镇档案室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档案室。针对村级档案工作基础薄弱、设施简陋、人员变动频繁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村档镇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并在沈巷镇进行试点,目前沈巷镇档案室共接收了24个村级的档案,共计4848卷(册),镇党委、镇政府安排专用档案室和档案柜,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试点成功后,这一管理体制正在全县推广,目前全县已有50%的镇在做这项工作。对不具备条件的镇,逐村建档,做到“五 有”,即有档案室、有柜架、有档案、有制度、有人管。

(三)、整合涉农档案,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根据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一站式”服务的要求,县档案馆积极主动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婚姻登记等专题民生档案目录数据库12万余条,设立利用服务大厅,方便基层群众查找利用。对县档案信息网站进行改版,增设新农村建设专版,搜集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方针政策文件,综合提供利用。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我们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要求,全面加强镇村档案工作社会服务功能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镇村档案服务功能的提升,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如,2009年4月,姥桥镇在“和沈”公路联合村段开发建房,联合村群众以当初征地未补偿为由,多次到村、镇、县上访,要求补偿。7月份,联合村在整理档案时,发现并及时提供了1997年征地补偿花名册,纠纷顺利解决,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四)、多措并举,保障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分管县长、县人大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有力保障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开展。

2、条块结合。根据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县直各涉农单位都将档案工作纳入了本部门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县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都同时布置了档案工作任务。县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蔬菜办联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同时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并拨出专款为有关单位添置档案装具,县档案局负责业务指导。县委组织部把档案工作纳入了农村党建工作内容。

3、培训队伍。针对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变动频繁的特点,县档案局加强档案业务培训。每年在县城集中举办培训班,培训县直涉农单位及乡镇档案人员。还以镇为单位,分片对村级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对重点单位,县档案局派员上门驻点指导,现场培训。

4、以奖代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我县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行以奖代补,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档案局检查考核的结果,对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三、档案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整合档案资源是必要的,可行的。特别是在县级,档案资源整合节约档案管理成本,方便社会利用,能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档案部门档案管理的主体地位。将继续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更深入、广泛的领域开展。

2、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进展。一是随着机构的精简、编制的压缩,从事档案行政管理的人员逐级减少,难以形成精干的执法队伍。二是专业人才的缺少制约着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计算机管理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档案工作的服务质量。建议编委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档案工作人员的编制。

3、资金寻求难,制约了资源整合的速度。和县现在的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资源整合、信息化进程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要政府拿出太多的资金来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是件难事,这又是制约资源整合的瓶颈。建议每年能案卷数将档案管理经费列入当年预算。

4、建立档案馆新馆,是改善资源整合后档案保管的必要条件。档案馆是载体,是确保档案事业向更广阔和更深入的领域的延伸保障,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和县档案馆规划应为一类馆,但现实档案馆条件远不达标,可能制约资源整合的持续发展。

档案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开拓性和创造性的事业,同时又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只有充分发挥党委主导、政府推进、档案部门参谋助手的作用,才能真正克服阻力,把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推向更深入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真正实现“四变”思路和“两好”目标,为我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10年6月10日

第二篇:和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和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情况汇报材料

和县人大副主任、和县档案局局长 王竹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大家来到和县,对我们的档案工作给予指导。下面我就档案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一一汇报,敬请指教。

一、基本情况

和县地处皖东,滨临长江,国土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10个镇、139个村(社区)。

和县档案馆成立于1958年9月,属县委直属事业单位,现核定编制8名,现有工作人员9名。

馆藏全宗102个,馆藏纸质档案212754卷,3514件,其中专业档案148006卷,内容涉及建设工程、房产、地籍、人事、会计、婚姻登记、审计、纪检案件、职工养老保险、公安、公证、计划生育等方面。

一、档案资源整合背景

在档案资源整合前,和县档案馆20多年未全面系统地接收档案,馆藏全宗档案绝大多数只接收到1980年,馆藏档案结构也不合理,3万多卷的馆藏档案中90%以上是文书档案,来馆查阅利用档案的寥寥无几,不少人不知道档案馆在哪里,有事干什 1 么的。

为了做好和县档案工作,2004年,我们对全县档案保管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由于以前在接收档案时重文书,轻专业,导致大量的专业档案散存在各单位,保管也不好,而这些专业档案恰恰是利用率较高的档案。和县档案局及时将调查情况向省档案局汇报,省局领导高度重视,2004年5月13日,省档案局局长李学香同志率队来和县就此项工作进行调研,认为一是和县档案馆基础设施较好,二是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档案工作,三是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工作激情较高,因此决定和县为安徽省县级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县。

二、档案资源整合做法

总的来说就是围绕“两好”(干好工作、过好日子)的目标、按照“四变”(变冷门为热门、变传统管理为现代管理、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变自我发展为全面协调发展)的思路、达到“五化”(档案资源集约化、管理工作规范化、业务建设标准化、人员素质现代化、服务社会优质化)的要求。具体地讲,我们做了这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整合县域档案资源。为了做好档案资源整合工作,我们确定县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房管局为档案资源整合试点单位,并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和县档案资源整合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并制定了《和县国家档案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 力,到2005年10月,试点单位专业档案移交到档案馆。2005年11月30日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主持召开的市县分管领导参加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现场会在和县召开。自2006年省委办公厅以1号文件下发全省,要求全省自2006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在全省开展档案资源整合活动。从而我县全面整合县域档案资源的局面已完全打开,档案资源集约化这一观念也植根于各级党政领导脑海中。在这一轮县档案馆建设筹建计划工作中,县为主要负责人就强调全县档案都应集中在国家综合档案馆保管,机关档案室应尽减少保管档案的数量,以免人、财、物的浪费。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中,我们沈巷镇党委书记就提出村档案镇管的设想,在镇综合档案室设臵各村专柜以保管村级档案。

2、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档案著录方面,我们根据省档案局《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确定必录项目。对专业档案,我们根据档案内容来确定录入项目,调整录入界面。我们根据因受资金影响,和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全部录入,文件级目录录入近20万条,做了部分全文目录扫描。10个镇和大部分县直机关都已经采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3、提供档案优质服务。目前档案馆对外服务实行的是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并用,同时将部分可公开的档案目录放在和县档案信息网上,便于群众查询。现在,在和县办理事务需要出具档案证明的单位,基本只承认县档案馆证明,其他单位出具的证明不认可。

4、档案业务标准化。我们依据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结合和县档案工作的实际制订自己的的业务规范标准,专业档案则根据相关规定适时制定规范标准,从而有力地指导了我县的档案工作。

5、档案管理集约化,在试点之初,和县档案局分别与县建设局、交通局、国土局、房管局分别联合制订了相关专业档案管理规定。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后,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联合转发了《和县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进馆工作暂行规定》,改变了以往档案在单位档案室保管10年的规定,而是根据各单位情况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档案接收范围和接收年限。

三、对资源整合的几点感受

回顾试点工作,和县这种被国家誉为破冰之举的创新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大胆尝试,在全省乃至全国引起了震动,在改革中,特别是改革之初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是很多的,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着力依靠县委主导、政府推动、档案局当好助手参谋的作用来实现资源整合和模式改革的。

一项改革的成败决定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重视与否。和县县委负责人,历来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能摆上位子,一是在档案馆建设时,因资金困难,县委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亲自出面协调解决40余万元的建馆经费,二是资源整合之初,他们又就档案资源整合事宜多次听取档案部门的汇报,并对工作 进行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在整合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又出面协调,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的意识。三是政府负责人强有力的推进使资源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特别是资金调度及时到位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省市档案部门在整个整合过程中的对档案业务的规划指导,确保了工作开展的规范有序。五是省、市局的精心谋划和指导,让我们坚定了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的决心。五是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确保资源整合按时、按质完成。六是全局职工同心协力当好助手和参谋的同时,还甘于吃苦、乐于吃累,并以低人一等的宽广胸怀,把该整理归档的专业档案整理好,完成了资源整合任务。

四、档案资源整合后的变化

档案资源整合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之所以被国家档案局称为是破冰之举,是因为通过资源整合给档案部门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丰富,结构合理。2004年前,馆藏档案3万多卷,且90%为文书档案,现在馆藏21万多卷,专业档案占近70%。

2、综合服务功能增强。2004年以前,每年利用才300人次左右,以后是每年递增,2008年利用达9224人次。同时服务手段也从单纯的手工检索逐步向手工和电子检索并用,最终实现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利用。

3、档案部门知名度大了。和县书画界知名人士字画主动送档案馆保存,为方便群众查档,2路公交车特在档案馆门口设立 了一站设立档案馆站。

4、全社会档案意识强了。一是各单位重视档案管理,经常主动和我们联系档案指导、移交事宜。二是人们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档案,无论政府部门老百姓遇到麻烦事就会想到是否能利用档案来解决问题。

5、档案工作环境改善了。一是档案事业经费逐年增加,2006年比2005年增近18%,2007年比2006年增121%,2008年比2007年增近32%,2009年,全县各单位财政预算压缩,但我们没有。二是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到各单位开展工作受到了重视。

6、“一站式”模式深化。自从各门类档案逐步进库,老百姓办事无需四处奔波,在档案局一家就可查询到一系列的资料,因为办事效率高,“一站式”优质服务深化,和县档案局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获得县内外一致好评。

五、对档案资源整合的几点思考

尽管档案理论界和有些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资源整合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通过实践,我们认为:

1整合档案资源是必要的,可行的。尤其在县级,档案资源整合节约档案管理成本,方便社会利用,能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的职能作用,突出档案部门档案管理的主体地位。

2档案资源整合成果的巩固与发展需要法律法规政策来规范。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于80年代,很多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档案工作的需要,现实行的国家档案局八 号令各项要求较高目前还不能完全普及标准。二是档案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许多县级档案部门只是县委直属事业单位,无独立的执法权,或只能受政府委托才能进行执法检查,执法力度削弱。三是随着机构的精简、编制的压缩,从事档案行政管理的人员逐级减少,难以形成精干的执法队伍。

3、资金寻求难,制约了资源整合的速度。和县现在的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资源整合、信息化进程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要政府拿出太多的资金来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是件难事,这又是制约资源整合的瓶颈。

档案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一项开拓性和创造性的事业,同时又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只有充分发挥党委主导、政府推进、档案部门参谋助手的作用,才能真正克服阻力,把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推向更深入的层次、更广阔的领域,真正实现“四变”思路和“两好”目标。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按照新乡市2012年档案工作目标创建2个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任务要求,并结合实际,我市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以下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农民档案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工作体系。

二、目标任务

1、成立档案工作机构。乡(镇)、村两级都要成立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各镇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副书记具体负责,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为乡(镇)、村档案工作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各种实际问题;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乡(镇)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并在管好用好乡(镇)机关档案资料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乡(镇)所属单

位和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行政村的档案工作由乡(镇)副书记主管,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村文书具体做好档案工作,确保市、乡(镇)、村三级档案工作机构健全完善。

2、建设标准化档案室。乡(镇)、村两级要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达到“五有”: 有场地、有专人、有制度、有设备、有服务。为此,乡(镇)、村两级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在改变现有档案保管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立适合农民群众查阅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场所,为农民群众服务。另外,为了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全市各村档案室都要具备“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的基本要求。

3、广泛收集档案资料。收集档案资料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发挥文秘人员、历任村干部、离退休干部、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全面广泛挖掘收集建国以来,各个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各种工作活动所形成的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特别要重视收集村级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村级事务管理、现代农业生产、特色品牌产业、土地林地流转、集体资产债务管理、国家支农补贴管理、救灾救济、宅基地、低保、合作医疗、人口计划生育、新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文化建设、历史沿革、党员档案、村民档案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照片、声像、实物等档案资料。

同时,在整个收集过程中要多主动和市上相关涉农部门联系,尽最大力量收集散存于民间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比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村容村貌新旧变化和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及条件明显改观,且有鲜明对比特征的珍贵照片等,并做到随收随安全妥善保管。

4、实行规范化档案管理。特别是村一级会后要立即组织人员对所积存档案进行清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交和销毁,彻底消灭档案工作空白点,坚决杜绝成捆、成堆、成卷随意放置的混乱现象。所有档案资料必须统一集中管理;乡(镇)对村干部任免时,要指派专人及时对档案进行移交(监交);行政村撤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5、积极开展查档利用。收集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各村档案机构要积极开展查档接待工作,耐心细致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要整合档案及各种信息资源,由单一的档案服务向文件服务、信息服务拓展,逐步实现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把村级档案室建成档案资料保管基地和档案信息利用中心。

6、抓点带面,整体推进。为了扎实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标准要求,决定年内抓好城郊乡:唐岗村、焦庄村、倪湾村;后河镇:李亨屯村、小辛庄村、后河村两个乡(镇)六村个农业农村档案创建工作,以此整体推进全市乡(镇)、村积极开

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0活动,其核心就是认真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资料是我市“三农”工作的真实记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见证,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有参考、经验借鉴、史实查证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乡(镇)、有关部门、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了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书记范示富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刘东惠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为此,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要细化目标责任,落实具体措施。

2、切实履行职责。各乡(镇)、行政村要积极召开创建工作专门会议,尽快安排部署本乡(镇)及本单位创建相关工作,并作强做优。各乡(镇)及行政村要积极主动,协调各村切实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问题,要于10月底前完成档案工作示范点的建设任务,11月底前市创建工作示范乡(镇)领导小组将对其全面进行初验。

3、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档案工作示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做到与农村各项工作同安排、同考核、同检查、同验收。乡(镇)档案领导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标准要求,巡回各村指导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市档案局将密切配合,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和行政村进行业务指导,促进创建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活动的顺利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对于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相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工作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管理情况汇报

新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情况汇报

我村地属璧城近郊,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1332户、总人口3650人。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档案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档案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设施不完善、人员不到位、投入无保障等情况,档案工作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档案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我们按照县档案局的要求,于2009年初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档案工作有效地发挥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民生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做法

1、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件材料,但这些极有价值的文件材料没有形成档案,而是存放在一些办工桌、箱箱柜柜或村干部个人手中,形成了“包包档案”“坨坨档案”“抽屉档案”,散落于不同地方,管理混乱,文件材料损毁、缺失严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加强了村、组干部的思想教育,积极参加街道的业务指导和档案知识的培训,强化村干部村级档案工作的认识,转变长期以来对档案工作不重视的状况。

2、提高村干部及档案员业务素质。2009年来,我们积极参加街道主办的两期村级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并请档案局的领导到村指导业务3次,街道档案员到村培训4次,多次请专业人员现场辅导收集、归类整理、装订资料。修改和完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各项制度,为搞好村级新农村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3、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的规范化。一是突出文件材料收集的广泛性。广泛收集了村级组织建设、村规民约、村民“一事一议”、农村土地承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四难”问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同时突出本村的特色和亮点,比如在村建立了“农户档案”、村“大事记”受到上级的好评和村民的普遍欢迎。二是突出村级档案整理的科学性。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因村治宜,分类指导,档案整理严格按业务规程操作,体现规范化、科学化。三是突出档案的实用性。体现出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能有效地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使档案成为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基层组织的有形的财富。四是突出体现档案工作的开放性。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村务公开同步,与民主建设同步,与便民服务同步。

二、取得的成效

随着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街道将档案工作纳入村目标考评,我村档案工作得到加强,建档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建立健全了档案工作各项管理制度。我村建立了综合档案室,我村建档工作已基本完成,档案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新农村档案工作在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三、主要经验

1、争取领导重视是关键。为了搞好新农村档案工作,2009年,我们争取街道办事处在我村搞试点,并争取政府购置了一台复印机,价值9000元,为我村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提供了方便,打好了基础。我们对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自加压力,严格要求,争取街道办事处给我们开小灶,单独培训、现场指导,并调整档案员,规定村干部必须会电脑操作并共同参与档案工作。请档案局领导多次亲临我村进行现场指导,为我们指引方向、排疑解难,为整个工作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强化档案工作是基础。近两年来,我们下大力气对村档案进行了规范化整理,主动要求街道对我村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对档案员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到位、没有坚持制度的地方立即整改,对整改不及时,逗硬进行档案工作考核,有力地推动了我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现在我村档案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

3、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我们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为服务于民生来抓。建立了农户档案,对农户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农户档案信息在科学生产和规范管理中的作用。农户档案的内容包

括:农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宅基地使用、耕地池塘水面承包、农业生产经营、协议契约、借贷信用记录、劳动力技能培训、婚姻生育、奖励与优抚、健康体检、医疗保险、养老保障、违规与处罚、拆迁补偿等文件材料。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眼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丰富档案内容,切实做好与农民相关的档案管理,尽量做到文件材料归档齐全完整,方便群众查阅利用。

我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新农村档案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指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指引

惠东县档案局游志君

一、工作标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最低要求必须达到惠市档〔1998〕8号《关于印发<惠州市农村管理区档案工作合格标准>的通知》要求的标准,即:

(一)明确有一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

(二)有相对固定的档案管理人员

(三)制定有档案室职责及保管、借阅、保密、鉴定等制度

(四)各类档案均已按要求立卷归档

(五)必须存放档案的固定场所和铁制的档案箱柜及使用标准档案盒存放档案

(六)有查阅档案的基本工具。要编制基本的档案目录,便于检索。

(七)有借阅档案等级簿。

二、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及保管期限

惠东县新农村建设村级档案归档分类表

三、整理方法

1、将文件按照分类表进行分类,将同一类别的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每份文件都要加盖档号章

档号章盖在文件上方空白处。

4、编页码。按单份文件编页码。每一份文件单独编写页码,有文字的必须编一页,空白页不编;本身有页码的不再编。页码编在文件下方的右下角、背面的左下角。

5、装订。将文件本身的金属装订物拆掉,用棉线或不锈钢装订线重新装订。

6、装盒。将同一类别的文件装入同一盒中,装满为止,文件较多的可装多盒,7、填写档案盒背脊。根据盒内所装档案的类别,将类别内容写在档案盒背脊的空白处,如党务类有三盒,第一盒写“1-1党务工作

(一)”,第二盒写“1-2党务工作

(二);村史类有一和,背脊写“4-1村史

(一)”。依次类推

8、抄写档案目录。仍以党务类第一盒(有12份文件)第一份文件为例

案卷目录

卷内文件目录

卷内文件目录

内目录。

9、装订目录。

目录抄写好后,将案卷目录放在前面,卷内文件目录按照案卷号顺序排列好后放在后面,然后用档案目录夹装订成册。

四、装柜。档案整理分类、抄目录、装订、装盒后,按照案卷号顺序放入档案柜。

下载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 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 推动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宋兴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示范乡村汇报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村认真贯彻落上级档案部门有关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

    乡镇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汇报

    崔家坝镇创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示范乡镇汇报 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言稿

    抓新农村档案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姚桥镇创建新农村档案工作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 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谨代表姚桥镇就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作一简......

    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区“三农”工作,根据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会议讲话

    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 范县迎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了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质量,我市各级领导班子组织召开了关于创建......

    新农村建设档案改进措施

    一、试点村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1.将反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

    县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县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服务“中国农谷”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民政厅、湖北省农业厅转发 的通知》(鄂档[2010]47号)、《省档......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工作汇报(5篇材料)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XX县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农村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XX县地处重庆西部近郊,全县幅员面积915平方公里,总......